梦幻三打白骨精剧情(西游记第十五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梦幻三打白骨精剧情文章列表:
- 1、西游记第十五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2、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受不了紧箍咒,为何还要坚持打死妖怪?
- 3、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深刻揭露了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的差异性
- 4、年近四十再读西游记才懂悟空三打白骨精被赶走后忍辱负重回来
- 5、看西游混职场,三打白骨精的五大启示
西游记第十五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五庄观观主镇元子和孙悟空结为兄弟后,两人情投意合。镇元子留唐僧师徒一连住了五六日,这才放他们上路西行。
师徒四人行了几日,来到一座高山。此山峰岩重叠,涧壑湾环。山中虎狼成群,狐兔聚丛,大蟒喷雾,长蛇吐风。那唐僧骑在马上,看得胆战心惊。孙悟空当即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大吼一声,唬得那虎狼奔逃,狐蛇匿迹。唐僧这才放心策马前行。
师徒们行到嗟峨之处,唐僧说肚中饥饿了,孙悟空道:“师父下马稳坐,等我去找点吃的。”
孙悟空将身一纵,跳到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只见远处正南一座高山上,有一片鲜红的点子。孙悟空按下云头,对唐僧说:“师父,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给你充饥。”唐僧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已是上好的了!快去。”
孙悟空便取了钵孟,纵起祥光,直奔南山。
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座高山上果然有一个妖精,孙悟空去时,惊动了那妖精。妖精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唐僧坐在地下,不禁大喜:“造化!造化!这几年听人家讲东土大唐有圣僧去西天取‘大乘',有谁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今天让我碰上他,正该是我的口中之食!”
妖精上前就要拿唐僧,只见唐僧左右有八戒、沙僧护持,觉得把握不大,便转了个念头,想先变化一下走近过去再作计较。那妖精按住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花容月貌的少妇,看上去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模样儿楚楚动人;又使了个小法术,左手上变出个青砂罐儿,右手上变出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款款而行。唐僧见前面走来一个少妇,便说:“八戒,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怎么走出一个人来了?”
八戒放下钉钯,迎面走去,冲妖精问道:“女菩萨,往哪里去?手里提着的是什么?”
妖精答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因此还誓愿来斋僧。”
八戒闻言,急忙去告知唐僧。唐僧听了,半信半疑,见妖精已到前面,便站起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有什么心愿,来此斋僧?”
那妖精说家住岭西山下,父母均在,现在是给正在山北凹里锄田的丈夫去送饭的,因见这里有三个和尚,想起父母一向好善,所以想将这份饭菜斋僧。
正说间,孙悟空从南山摘了桃子回来了,他睁开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少妇是妖精,便放下钵盂,抡起铁棒当头就打。唐僧见了,慌忙扯住,问他为什么乱打人。悟空说这女人是妖精,唐僧不信。悟空二话不说,挥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妖精有些手段,见悟空棍子打来,立即抖擞精神,使个“解尸法”溜走,把一个假尸首留在地下。唬得唐僧脸孔发白,发怒责怪道:“这猴子着实无礼!怎么不听劝阻,无故伤人性命!”悟空说:“师父莫怪,你看看这罐子里是什么东西。”
沙僧搀着唐僧,近前看时,哪里是什么香米饭,分明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磁瓶里也不是面筋,而是几只青蛙、癞蛤蟆。唐僧一见,才有三分儿信了,不料八戒在旁挑拨,说这女人不是妖精,罐子里的东西,也是孙悟空使法术变成这个样子的。唐僧一听,竟然相信八戒的话,念起了紧箍咒,并要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悟空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遭致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那五行山下;幸观音菩萨给我受了戒行,又亏师父救脱吾身;若不和师父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唐僧听了,生了慈悯之心:“既然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悟空于是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的桃子奉上,唐僧吃了几个,师徒们继续上路。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在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悟空道:“那唐僧认不得我,我刚要伸手抓他,不想被这猴头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饶了这个和尚,岂非是劳而无功!我还得要想方设法下手。”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上摇身一变,变作个八旬老妇,手拄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这老婆婆定是来寻她那被打死的女儿的!”孙悟空说:“不要胡说!等老孙去看看。”
孙悟空上前一看,认得对方是妖精,也不开口,举棒照头便打。妖精见棍子起时,依然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留在山路之下。唐僧见了,吓得从马上掉下来,他等不及爬起来,就在地下念起了紧箍咒。
孙悟空分辩说:“那是妖精。”
唐僧说:“哪里有这许多妖精?你真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孙悟空说:“师父,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着实也曾为人。自从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所以,师父若真的不要我,就把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
唐僧说:“悟空,我当时只是菩萨暗授一卷紧箍儿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儿咒。”
悟空说:“若没有,你还是带我取经去吧!”
唐僧无可奈何道:“我再饶你一次。”
孙悟空于是又伏侍师父上马,探路前进。
那妖精二次脱命升空,见唐僧又跨马前行,急得抓腮挠耳:“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这地盘就不伏我所管了。我还是得抓紧时机,去拿唐僧。”
妖精按住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一边念经一边走来。孙悟空迎上前去,问道:“老官儿,往哪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妖精以为这次瞒过了悟空,心中暗喜,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今早小女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老汉特来寻看。”悟空笑道:“你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顿时吓得哑口无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悟空高举金箍棒,疾如闪电,一棒打下,妖怪来不及逃脱,立时毙命。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笑道:“好悟空啊,你发疯了!只行了半日路,就打死了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悟空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请师父来看看那妖精的模样。”唐僧一看,竟是一堆粉骷髅在地下堆着,不禁大惊道:“这个人才死,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
悟空说:“这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专在此迷人;被我打杀,她就现了本相。她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听了,倒也信了。不料八戒又在旁边挑拨说:“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咒语,故意耍的法术,掩你的眼目哩!”唐僧耳朵软,又信了八戒的话,便念起了紧箍咒,说悟空连伤三命,不可原谅,让他回花果山去。
悟空说:“师父错怪我了,这厮分明是个妖魔,她实有心害你。我打死她,替你除了害,你却反信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只是师父,我也算是跟了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卿唧哝哝地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悟空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悟空,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唐僧下拜。唐僧左右躲不脱,只好受了一拜。
孙悟空跳起来,把身子一抖,收上毫毛,又吩咐沙僧:“贤弟,你是个好人,日后要防着八戒胡说八道。途中更要仔细,如果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说:“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吧!”
孙悟空见师父三番两次不肯回心转意,无可奈何,只得离开唐僧,纵筋斗云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受不了紧箍咒,为何还要坚持打死妖怪?
(蜗牛看西游第6119期)
文/蜗牛
观音将紧箍咒送给唐僧后,悟空成为这个过程中的最大受害者,猴哥在取经路上不止一次疼得直撞山,他受过最大的委屈就是三打白骨精,他打死的明明是妖怪,却被师父频频误会,中途师父也念了紧箍咒,猴哥为什么还坚持留下来呢?
读者们都知道三打白骨精中的少女、老婆婆和老公公都是白骨精一人变化而成,可唐僧不相信悟空,误会了猴哥三次,最后更是直接将人赶出了队伍,大家只看到孙悟空两次死皮赖脸的留在队伍中,却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白骨精第二次以老婆婆的模样示人,猴哥看到装在她这副皮囊下面的妖怪灵魂,不顾师父的反对一棒子敲死了这只妖怪,师父早已有言在先,倘若他再打死人,肯定会将紧箍咒翻来覆去念上二十多遍,唐僧也是言而有信之人:
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唐僧这次真的是发了狠,将猴哥念的跪地求饶,读者不需要看到真实的画面,光是靠着这段文字都能感受到猴哥的痛苦,唐僧的行为倒是将如来说过的话付诸了行动,如来将金箍交给观音后已经声明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孙悟空被师父折腾得够呛,既然猴哥这么痛苦,为何他还要坚持留在队伍中打死白骨精呢?
因为猴哥受不了这委屈。
孙悟空第二次打死妖怪后也学聪明了,他没有继续和妖怪死磕,而是找到附近的山神和土地,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作证,土地他们一口答应下来,从悟空的这个行为中可以看出,他真的非常在乎外界对他的看法。
孙悟空在兜率宫里偷吃了金丹后,外界一直传言猴哥一人将老君的金丹都偷吃了,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人,猴哥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当他在取经路上看到青牛精后,于大庭广众之下大喊偷丹的老贼,这一句话也算是为当初的自己正名。
孙悟空当上弼马温后一直兢兢业业地做事,只等发工资的那一刻,但是,当他的下属说弼马温算不上什么好差事,不过是九品芝麻小官谁都可以欺负时,他立刻反下天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猴哥的种种表现都展示了他对外界看法的在意。
但是,唐僧没有给猴哥自证清白的机会,猴哥第三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直接将他赶出队伍,连辩白的机会都不给猴哥。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观音选公务员,为何选黑熊精不选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深刻揭露了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的差异性
时光溯回到1961年春天,走在大街小巷,接触商贾名流,阅读各色报刊新闻,你会听到无人不谈一部叫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电影。这部片子由杨小仲导演,六龄童和七龄童等人主演,改编自绍剧剧本,一经上映,引起了国内巨大轰动,反应热烈,不久便引起了当局高层的激烈探讨。
其实在上世纪建国前后这类改编自神话小说的电影在中国不乏其作,尤其在民国时候,这类片子更是数不胜数,如但杜宇指导的《盘丝洞》,又如邵醉翁指导的《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等等。就神话小说改编电影一点来看,杨小仲的这部电影似乎稀疏平常,那为何能够在众多神话电影中脱颖而出,引起如此巨大的讨论热潮呢?
1962年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海报
我想,如今回头去看,解读这部电影可分作深浅两个层面。浅层次来看,顾锡东、贝庚执等创作者对原著《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一节增加了许多矛盾冲突,极富戏剧张力,因而可观性非常高;深层次而言,这部电影的改编顺应了当时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要求,在是时“左倾”与“右倾”的激烈社会讨论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深刻说明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内部矛盾以及取经团体与白骨精的敌我矛盾差异性,并且借由“孙悟空”这一角色为这两种矛盾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而且该解决方案受到了当局极大的肯定。因此,想要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核心价值,我们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社会矛盾在电影中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情节只写了一个章节,白骨精三变人形遭孙悟空三棒打死,相比于其他妖精需要求助神仙法宝才能制服,白骨精实在算不上狠角色。也因此,虽然《西游记》改编故事很多,“三打白骨精”一节却总不入早期电影创作者的法眼。
在电影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之前,1957年浙江绍剧团七龄童便编排“三打白骨精”的舞台版,并且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汇演,获得了一等奖。1961年初,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表示想把该剧制成彩色戏曲电影,于是,有了电影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诞生。
电影剧照
就故事内容而言,1957年的绍剧舞台版“三打白骨精”更接近原著。唐僧师徒遭遇白骨精,白骨精三次变化被孙悟空打死,唐僧一怒之下将孙悟空赶走。接着黄袍怪出场,为了给师妹白骨精报仇,将唐僧抓住。猪八戒不得不请孙悟空出山,打败黄袍怪,救出师傅。
这个版本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剧情矛盾重重。首先是师徒四人与白骨精、黄袍怪的冲突,这叫做“敌我矛盾“。其次是师徒四人间的矛盾。在孙悟空三次识出白骨精时,唐僧给予了极大不信任,并且还将他赶走,这段可以看作是领导与员工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内部矛盾。与此同时,在孙悟空和唐僧矛盾出现时,猪八戒在旁边帮腔极大煽动了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决心,而沙和尚虽然有为大师兄说话,但意志不坚并未引起唐僧重视,徒弟三人之间又是员工间的平行关系的矛盾。
电影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舞台版改编时,对这两个层次的矛盾有过十分严肃的考虑,据说先后易稿二十四次。因为故事中的矛盾其实也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社会矛盾,电影创作者希望能够结合时代来叙述整个故事。
首先,创作人员把黄袍怪一角删了去,将“三打白骨精”和“抓唐僧到妖精洞”两段都集中在了白骨精一个角色之上。显然,这样的做法对于一部叙事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而言,是非常聪明的。这种修改不仅让叙事中的敌人面目清晰、明确,同时也使得整部电影的着重点集中,在解决敌我矛盾的叙事上更能做到拳拳到肉。
其次,由于故事原型的简单,创作人员增加了两个情节,以弥补故事本身薄弱的逻辑和趣味性。第一个情节是唐僧派猪八戒巡山,这节本出现在原著第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这个情节的增加以偷懒搞怪的猪八戒视角展现了环境凶险,也说明了除孙悟空之外,其他人对凶险深山的麻木不仁,让妖怪有了可乘之机。
第二个情节是唐僧被捕,白骨精请母亲金蟾大仙来吃唐僧肉,这段在原著中本出现在第三十四回“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挪骗宝贝”。孙悟空回来救唐僧正遇上金蟾大仙,将其打死后,变成金蟾大仙混入到白骨洞中。这段的改编是极其成功的。因为该片的重点并不在于唐僧赶走孙悟空,而是在于孙悟空要如何面对曾经背叛自己的唐僧以及诬蔑自己的猪八戒,而这种潜入敌人内部的方式,由孙悟空假扮的金蟾大仙引导猪八戒和唐僧亲口说出对孙悟空的忏悔,有助于合理化孙悟空从怨恨到原谅的心理转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创作人员原创了白骨精假传佛祖旨意,变黄绢给唐僧,上面写着“佛心慈悲,切忌杀生;姑息凶徒,难取真经”。如果说唐僧之前还在犹豫,此时看到佛祖旨意,便义无反顾将孙悟空赶走。这段情节的增设将唐僧善恶不分、刚愎自用的可憎面目一览无余,极大地强化了矛盾冲突,引发了观众对孙悟空的最大同情和无奈。
整体而言,创作者把当时的社会矛盾极大地引述到了电影故事之上,不仅构建起了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冲突故事,同时也在善恶是非的碰撞与较量之下,揭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和态度。
处理不同矛盾的坚定立场
电影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成功上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引起了高层重视。1961年10月6日,浙江绍剧团来到北京,上演了舞台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再次引起轰动。10月10日,周恩来推荐该剧团在怀仁堂演出,当时毛泽东、董必武、郭沫若等前来观剧,并纷纷写诗,高度评价。显然,1961年的这次全国自上而下对该剧的探讨,是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中一次不可磨灭的重要文化事件。要想剖析该剧对待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人的诗中窥得一斑。
首先是郭沫若对该剧的评价,如下:
《七律·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961年10月25日)
郭沫若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在这首诗中郭沫若对该剧的评价是极其激烈的,尤其对唐僧的抨击用上了“千刀万剐“的字眼。我想这同时也是许多观众的观后心态。孙悟空受到诬陷至深,最后还能愿意返回去救唐僧,并且选择谅解,显然孙悟空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是可歌可泣的。相反的,唐僧这个人物的塑造恰恰是另外一种极致,他听信妖怪谎话,相信猪八戒谗言,是非善恶不分,把忠良狠心撵走,令观众对这个角色痛恨之极。
在郭沫若写诗之后,又出现了三次写诗“套娃“。首先是毛泽东读郭沫若诗后,题诗如下: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1月17日)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如果说郭沫若代表了社会大众最真切的感受,那么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要比郭沫若看得更深、层次更高。他从社会整体来看,将“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分为了敌我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是有”你死我活“对抗性质的。敌方显然是白骨精,介于”妖为鬼蜮必成灾“,必须有”金猴奋起千钧棒“将其彻底消灭,才能”玉宇澄清万里埃“。而对于造成内部矛盾的唐三藏,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僧是愚氓犹可训“,即训诫和团结,不应该采取”白骨精“式的消灭方法,某种意义上也纠正了郭沫若”千刀万剐唐僧肉“的激化内部矛盾的态度。
紧接着董必武将郭沫若和毛泽东的诗读后,又再次题诗一首,如下:
《读郭沫若咏〈孙悟空三大白骨精〉诗及毛主席和作赓赋一首》
(1961年12月29日)
董必武
骨精现世隐原形,火眼金睛认得清。
三打纵能装假死,一呵何遽背前盟。
是非颠倒孤僧相,贪妄纠缠八戒情。
毕竟心猿持正气,神针高举孽妖平。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董必武对待该剧的角度又与郭沫若和毛泽东不同,他是站在一个对领导者的批判角度看问题,也就是着重点在唐三藏身上。首先,他批评了唐僧对内部队友的不信任,宁愿相信“三打纵能装假死“的敌人白骨精,也不相信”火眼金睛认得清“的队友孙悟空。如此轻易就背弃之前的取经盟约,实在让人怒其昏聩。除此之外,他还听信猪八戒谗言,最后落得孤僧境地,只能是活该。
郭沫若在看到毛泽东和董必武读自己诗又题诗之后,他再次提了一首:
《七律·再赞〈三打白骨精〉》
(1962年1月6日)
郭沫若
赖有晴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
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
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
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度来。
这首诗相比他第一首缓和了许多,想必是认真反思了毛诗深意。因此,对于该剧的评价角度提升了一个层面,与其批判唐僧善恶不分,不如思考如何能够“不教白骨聚成堆“,还人间一片清净。唐僧被折磨一番,能够知道悔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反郭沫若之前”千刀万剐“的激烈批评。
相比于其他人聚焦于唐僧和孙悟空间的问题,郭沫若对猪八戒这一角色也十分重视,并且是一贯的欣赏态度。在第一首诗中,他这样写猪八戒“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这里他夸猪八戒知错能改,智慧胜过我们这些”愚曹“。第二首诗中,郭沫若又写道”猪期振奋报涓埃“之句。显然,郭沫若对内部矛盾的猪队友自我反思是秉持高度赞赏态度,这点迎合了毛泽东对该剧的解读。
从郭沫若、毛泽东、董必武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三个人对待该剧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是从社会层面来看,毛诗是这四首诗的核心价值。无论是郭沫若代表的普通大众对唐僧和孙悟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还是董必武对唐僧是非善恶不分的批判,都逃不开毛泽东对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清晰划分下的框架。
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戏要揭示的道理在于,处理社会关系时,要清晰明确敌我和内部矛盾,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像唐僧那样是非不分,把敌人当作朋友,把朋友变成敌人;同时也要学习孙悟空,面对内部矛盾采取的态度应该是缓和,而非对抗,他愿意重新回来营救曾经抛弃他的师傅,这是非常正确的处理内部矛盾的态度。这种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中仍旧有借鉴价值。
年近四十再读西游记才懂悟空三打白骨精被赶走后忍辱负重回来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只要电视里传来“你牵着马,我挑着担……”的歌,不管我当时在哪儿疯野,都用最快的速度跑到电视机旁边聚精会神地看《西游记》。
大概是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们开始看巴掌大的《西游记连环画》小儿书了。
上了初一之后,妈妈说我读书不能光只看图画,要多读有文字的书,要读好书,读名著。于是,这个时期,妈妈开始给我买各种名著书了,其中四大名著当属必选。
而这必选书中,《三国演义》对于我这种小女生来说,太烧脑了。《水浒传》是那些小男生们爱看的,我们这些小女生做不了梁山好汉,弱女子也做不了行侠仗义的大事,于是,书我虽然也看了,但不至于到爱不释手的地步。《红楼梦》对于我这个初中的孩子来说,章回体小说传,人物众多,细节太多的,难啊。至今记得,我到高三了,也许是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了吧,那段时间,我才又转性地迷上了《红楼梦》。
看书真的是有阶段性的,初一的时候,我手捧着吴承恩先生写的《西游记》一读二读三读……真正做到废寝忘食,爱不释手,我妈喊我吃饭我都听不到。被我妈强行拉到餐桌前,狼吞虎咽匆匆吃上几口又跑回房里看书了。
初中的时候,我每每看到白骨精,恨得牙痒痒的,这白骨精怎么就这么招人嫌呢?脸皮太厚了,不管孙悟空如何打,也没打死她。这是何方神圣?
不仅恨白骨精,对于孙悟空的师傅,也是恨铁不成钢啊!妖精总是想方设法地想吃掉他,因此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可他呢?真正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孙悟空对他是绝对的忠诚,一心护主,他却责怪悟空不该杀生,不该打死由白骨精变的村姑、老太太、老头。不管孙悟空如何再三表明打死的是妖怪,可他就是听不进去。还一气之下,竟然把孙悟空赶走了。以至于让白骨精钻了空隙,掠走了。这时候,才悔不当初!
每次读这里,我都替孙悟空感到冤枉和不值,虽然唐僧没有火眼金睛,却他作为师傅,不信赖自己的徒弟,被妖怪操作,一上当二上当三上当的,真是愚蠢至极!说什么“我和你师徒一场”、“你大恩大德不可啊”……换成是我,这么没长短见识的人,我才不伺候了,一个筋斗飞回我的花果山带着我的猴子猴孙们过我的极乐生活,去他的什么西天取经。
近日工作上受影响,需要等待复工通知之后才能恢复正常上班。所以,时间很充足。
孩子们要么上网课,要么去学校读书了。而我,则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拿着书,坐在沙发上静享生活。
人到中年了,再读《西游记》,少了年幼时的幼稚和暴躁,多了一份稳重和理解。
在职场上打磨了十几年了,这时候再读《西游记》才懂为什么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受了这么大的委屈,竟然还能忍气吞声,回去救师傅——人在职场,身不由己啊!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负重前行!
孙悟空陪着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如愿以偿地取到真经。这九九八十一难,哪一次都少不了孙悟空的负重前行,为了师父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打跑,保证师父的安全。
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孙悟空和唐僧的组合,是职场、隶属上下级的关系了。孙悟空是要对唐僧的话无条件地全听的,不管唐僧多么冤枉他,他也得忍气吞声,保护好师傅啊。
年龄越大,越来越能理解孙悟空为什么能如此忍辱负重了!
看西游混职场,三打白骨精的五大启示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今职场也有一个名词叫“白骨精”,用来形容职场的女精英,即白领之“白”、骨干之“骨”、精英之“精”,合起来就是“白骨精”。
这是一群驰骋在职场上的丽人们,职场其实就是江湖。在这个江湖中,虽然没有金庸笔下的刀光剑影,但也是为了争夺稀缺的“唐僧肉”而费心竭力。有的人成功了,迎着灿烂的阳光,踏步前进;有的人失败了,躲在阴暗的白骨洞里,偷偷地哭泣。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也是一个很现实的职场。在这里,没有什么救世主。能够拯救自己,夺得一点唐僧肉的,永远只有依靠自己。既然如此,就可以从白骨精的身上,吸取有用的东西,弥补类似的缺陷,才能够在现代都市一栋栋貌似“白骨洞”的高楼中,高歌猛进。
要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确定目标,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才不会走弯路。
要保持良好的形象。首先,就是要有一个美好的外表。美丽不是错误。不是每个人都天生丽质,外表美丽也不一定就是形象好。形象好重要的是体现气质,体现人的修养。提高个人的修养是基础,修养提高了,就能改变自己的气质。高贵的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培养出来的。
要具有较强的能力。有些人,可能人家会扶他上马,送他一程。即使如此,马还是需要自己骑的,别人代替不了。没有人扶上马,就要练就能够独立上马、独立驾驭的本事。本领始终是职场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要懂得沟通和变通。沟通,就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社会关系处理好了,就会拥有很多朋友,就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这样就不会单打独斗了。在这个社会里,孤军奋战的,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变通,就是处事要灵活,不要太死板,不要脑袋一根弦,遇到问题解不开。
要耐得住寂寞。人的成功,是一个社会过程。有的人可能机遇和条件好一点,成效来得快一点、好一点。有的人可能障碍会更多,成功的道路相对漫长。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要从长远上打算,不要有短期行为。要大方开朗,不要怨天尤人。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也是坦然面对。这样,成功也就不远了。
当然,从白骨精的奋斗史分析,还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但是,重要一条,就是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重视自己,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