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战舰大和号2(高桥和希——永远的游戏王,卡片交换游戏的鼻祖)
宇宙战舰大和号2文章列表:
- 1、高桥和希——永远的游戏王,卡片交换游戏的鼻祖
- 2、机器人大战X评测:一款唤醒回忆的情怀作 献给童心未泯的你
- 3、四月新番精彩连连,优秀动画不容错过!提前锁定季度霸权
- 4、钢铁与火药的浪漫 星际争霸Ⅱ传奇战舰大盘点
- 5、想当年|克塞,前来拜访:30年前特摄片在中国
高桥和希——永远的游戏王,卡片交换游戏的鼻祖
相信很多80、90后应该看过《游戏王》这部动漫,因这部动漫大家或多或少都收集不少《游戏王》卡片吧。为了买一盒卡片,大家积攒了多久的零花钱呢?
而这种集卡片的风潮正是因为一部漫画《游戏王》而兴起,这部漫画的创作者正是——【高桥和希】
并不平坦的漫画之路
【高桥和希】,本名高桥一雅1963年出生在东京,当时动漫行业百花齐放,《魔神Z》、《虎面人》、《宇宙战舰大和号》这些业界知名作品,陪伴着【高桥】的成长。高桥也从小就开始拿起笔临摹动画里的角色。在上学时就画了一本《假面骑士》的同人本。
18岁那年,他的第一部漫画获得了小学馆(日本动漫三巨头之一)的新人漫画赏,但是之后的漫画之路并不顺利,获奖之后十年,高桥才得到机会,在《少年JUMP》发表了漫画《斗辉王之鹰》、《天燃色男儿BURAY》,但都因销量不好而被腰斩。
独树一帜的《游戏王》诞生
在漫画行业打拼多年的高桥,事业一直都不见起色,32岁的高桥计划筹备一部新作,这一次的创作,是他的最后一搏。
1996年,高桥去往埃及取材,以埃及的古墓和陪葬品为灵感创作的《游戏王》诞生了,漫画讲述的是性格软弱的武藤游戏意外解开了千年积木,释放出了暗游戏,开始用各种奇特的游戏惩奸除恶。
《游戏王》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动作战斗风格,而是让角色即便不通过肢体格斗也能进行帅气的战斗,于是他将卡牌游戏和怪兽决斗融为一体,设计了以怪兽战斗为基础的卡牌游戏、魔法与巫术,这一设计大受好评,迅速成为了日本最受欢迎的漫画之一。
冉冉升起的光
初期的《游戏王》决斗规则十分模糊,那些在现在看起来有些乱的规则,在当时可以说是充满了想象力。也因为高桥有趣的怪兽设计的加持,《游戏王》的人气也一直水涨船高,一发不可收拾。
巅峰时刻的到来
1999年,日本游戏巨头——科乐美(最具影响力的游戏软件商之一,《魂斗罗》、《合金装备》、《寂静岭》等游戏),看中了《游戏王》这个IP中巨大的商机,于是买下了《游戏王》的版权,制作出以《游戏王》为主题的官方卡牌游戏。
科乐美的入场,使得《游戏王》卡牌人气原地起飞,迅速在日本青少年中,掀起卡牌游戏的热潮,蜂拥而至的《游戏王》粉丝,疯狂的收集卡片,这也让《游戏王》漫画发行量开始暴涨。
《游戏王》仅在1999年这一年间,狂赚超过210亿日元,风头超过了当时的《海贼王》,高桥和希也一度纳税10.98亿日元。
在2000年《游戏王》动画版《游戏王-怪兽之决斗》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播出后,人气再次暴涨,这部动画版也成为了无数卡片爱好者的经典动漫,高桥终于走到了他事业的巅峰。
不幸溺亡的英雄漫画家
2004年3月,《游戏王》最终话发布,游戏和亚图姆进行了最后的决斗,死者的灵魂不该停留在现世,法老王亚图姆回到了他的世界,属于他的故事最后在光中完结。
2022年7月,高桥因救溺水的人,施救过程中被激流吞没,不幸溺亡。他从创造英雄,到见义勇为成为英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为了英雄。是他让漫画家这个词有了不同的含义,因为他像漫画中的英雄一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游戏王》的故事还会继续留存在每位粉丝的心中。
《游戏王》的战果
漫画单行本全球发行量4230万册,漫画改编的动漫《游戏王DM》,更是成为无数80、90后的回忆,口胡、神抽、风中残烛都是挥之不去的口头禅。OCG实体卡片在全球发售累计超过252亿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销售最多的交换卡牌游戏”
彩蛋:8732万元的“青眼白龙金卡”
你还记得这张被安徽滁州中院拍卖,价格被炒到8732万元的“青眼白龙金卡”吗?这张卡就是由科乐美发行的《游戏王》中的游戏卡片。
虽然最后拍卖终止,但是也可以看出,牌佬们对收藏《游戏王》游戏卡牌的兴趣依旧不减。
结语:
距离《游戏王》第一部至今已有26年,截止今日,《游戏王》动漫已经更新到第八季,纵使童年已成回忆,纵使卡已抽完,人已离去,但是《游戏王》的热血并未退去,就如同阿图姆回归冥界,致敬经典,致敬高桥和希。
你小时候收集到什么珍贵的卡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讨论!
喜欢的小编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 转发哦!分享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
机器人大战X评测:一款唤醒回忆的情怀作 献给童心未泯的你
今年是《机战》系列的第27个年头,不客气地说,对这系列仍保有激情的人基本都已经是2,30岁的老玩家了,新鲜血液不是没有,但其所占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当《机战V》和《机战X》分别把《宇宙战舰大和号》跟《魔神英雄传》这两部重量级情怀向动画作为最大卖点时我们就可以明白,现在的《机战》或许真的只是老一代玩家们的狂欢。
那么这次为玩家带来“小救星”和“龙神号”的《机战X》又是否拥有对得起死忠老玩家的素质呢?
神棍大闹创界山
以往的《机战》作品大致上可以把剧情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各个动画的人物都被放在一个世界观里,为了避免作品之间的冲突,就需要把每部动画的原有世界观进行大大小小的改动,第二类是穿越,平行世界、时间跳跃都是近几作《机战》常用的套路,穿越题材可以保留大部分的原世界观和设定,比第一类易写,可能否写得有趣还是取决于编剧的功力。
《机战X》就是部有着王道剧情的异世界穿越剧,并把同样是穿越剧的《魔神英雄传》世界设定成了异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地区,剧情也围绕着创界山来展开。不过“小救星战部渡”既是本作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成为了剧情上的累赘,因为原作是子供向动画的关系,导致小渡在与其他严肃向作品的人物对话时,常常会让整个场面充斥着违和感和尴尬,跟其他作品的融合度也并不高。
尽管中后期随着各路豪杰齐聚,战场的格局也不再局限于创界山,但整体剧情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限制,最终BOSS的出场更是毫无逼格可言,而且一些人物穿越到异世界后居然几乎不提原本的世界观,在剧情推动上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就像是强行为了凑数才来的。
版权作《机战》的亮点就在于它把画风各异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做成了个“大杂烩”,这种形式虽然能吸引到各种动画的粉丝,但是若没有一个合理且说得通的剧本,其实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很容易就会让整个剧情的走向看起来像是一篇“无脑爽文”。
本作的剧本显然还未糟糕到这样的地步,不同作品之间的互动和特殊对话是一大亮点,男女主角的存在感比上一作的《机战V》强上了数倍,要说哪里不足的话,就是剧情稍显平淡,穿越和多重世界的设定虽然好用但连续几部都来这套也让人看腻了,希望下作能在剧情上更下点功夫。
变化不大的玩法
制作人寺田贵信曾说过《机战Z3》以后的《机战》都会是单一的作品,但这仅仅是剧情之间没有联系,并不代表玩法会每作大改,所以本作除了增加主角专用的教条系统和替换了几个精神技能外,从培养路线到战斗系统基本都还是沿袭自上作。
玩家要利用获得的点数购买技能来强化角色,不过本作强化人物属性的点数需求是上一作的2.5倍多,一周目正常流程下来都很难改满一个人物,算是变相提升了游戏难度。战斗采用的单机模式虽然免去了以往作品里小队模式编队的麻烦,但也令出击名额极其吃紧,流程还未过半就已经有一半的机体没有机会出场。上作新增的额外行动在本作里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机子附在的加速、暴击、再动等效果可以大幅度降低游戏难度,配合地图炮的使用甚至能一回合清空所有杂兵。
近几作的《机战》一直被诟病难度太低,新加入的行动技能也无疑是降低了游戏难度,所以本作就专为老玩家设计了一个“精英模式”,这模式中的敌人回避率、攻击力、血量同比普通模式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还删去了繁琐的SR点数(特殊奖励)获得条件,让老玩家能更专注于通关和策略上的思考(特别是零改零培养硬核玩法),看得出官方在制作游戏时听取了不少玩家的意见。
还原到极致的战斗画面
《机战Z》之后,索系版权《机战》的战斗画面就一直以致力还原原作动画而著称,前几作中的《飞跃巅峰2》、《宇宙战舰大和号》便做出了与原作无异的画面,而《高达Z》、《高达:逆袭的夏亚》、《勇者特急》等作品在经过个人风格极强的动画师精心改编后也诞生出了近似原作却又别有一番风味的战斗画面。
因为动画师的水平层次不齐,每个人都负责着不同的机体,所以如今的版权《机战》战斗画面大致上可以分成,高还原度、突显个人风格和两者皆无的低水准作画。所幸的是,本次的《机战X》并没有过于糟糕的战斗画面,就算是稍显脱力的《Buddy Complex》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魔神英雄传》、《高达G之复国运动》、《蓝宝石之谜》等新参作品则承担着本作高质量新演出的工作,即便是没有原作动画可以参照的《逆袭的夏亚:贝托蒂卡子嗣》也还是能拿出一个超出我心理预期的动画。
然而这是仅限于主角机的待遇,新参战的配角和敌方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海牛高达的武装多达8个,劲敌夏亚驾驶的夜莺却只有4个(缺了腹炮),这也还算好的了,其他一众BOSS机和配角仅仅才1~3个武装(3个的非常稀有),底下的杂兵们更是只做了1~2个,大多是随便射两枪就敷衍了过去,而我们那设定逆天的最终BOSS居然只有区区的2个武装,其中一个还是用来凑数的地图炮。虽然敌兵没有人权,配角们也没什么出场机会(扫格纳库),可这并不是导致武装缺斤少两的借口,毕竟这种武装大面积阉割的情况在近年的重点版权《机战》里还是头一遭。
《机战X》有一半的作品还都是从前几部《机战》里拿来的,尽管增加了新的作画和流畅的人物特写,但大部分画面依然是直接拿的旧素材。这种素材兼用的做法在系列中是常事(除非是换了引擎后的全新作,比如《机战Z1》),不过与武装阉割同时出现在一部作品的话,就不免会让人怀疑本作的制作工期和开发资金是不是都严重不足。
结语
庵野秀明(《EVA》导演)曾在采访中说过“日本动画界有三波高峰,第一波是《宇宙战舰大和号》、第二波是《高达0079》、第三波就是《EVA》”,这三部作品都曾在《机战》里大展过身手,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动画制作者,可谓是为推动整个日本动画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如今的机器人动画却已不像以前一样那么风光,大卖的动画仍有出现,少数几部还引起了些社会现象,不过更多的都是些掀不起半点风浪的作品。机器人动画的没落是显而易见的,与机器人密切相关的《机战》系列自然也会受到一点牵连,越来越高水准的作画换来的却是日渐下滑的销量和热度,参战作品的选择上也难以满足所有玩家,《机战》系列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四月新番精彩连连,优秀动画不容错过!提前锁定季度霸权
序言
四月已过一半,大部分新番均已开播。不知各位是否找到自己喜爱的番剧呢?还在苦苦寻找的小伙伴不妨一起看看这个季度有哪些非看不可的动漫吧~!
季度霸权
毫无疑问,本季度黑马将在《骸骨大人》、《派对浪客诸葛孔明》、《约会大作战》、《间谍过家家》中产生。论动画受众、观众反响、动画制作水平、剧情走向等多方面考虑综合考量,本季度霸权大概率会是《间谍过家家》和《约会大作战》。
早在动画尚未开播之际,《间谍过家家》动画广告就在不少广场挂起横幅一些“自来水”喜爱的粉丝就在网络推荐这部动画。另一方面,动画第一集制作发挥稳定,台词分镜精炼,非常期待后续的故事;作品自身带有超高的讨论度,使得有冲击霸权潜质。
《约会大作战》就无需多言,自第一季开播就有着广大的受众。无比庞大的观众数量势必带来极高的讨论热度,可以提前锁定季度霸权。换做以往的年份,可以直接冲击年度霸权。但今年是业界爆发的一年,这会变得比较困难。
根据原作党介绍《骸骨大人》原作后期较为平淡,所以可能很难引起较大话题。不过第一集开头倒是满足不少人的胃口,观众可以保持关注。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开播以来就有人误解:这部动漫描写的重点应是诸葛孔明,而不是女主,要不然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截止发稿时间已播出两集,一集讲述诸葛孔明适应现代生活,一集讲述为帮助女主登上更大舞台重现奇门八阵。随着诸葛孔明一点点融入生活,应该还有不少会在现在复刻,个人比较期待这部动漫。
最佳续作
这个季度的续作作品有:有生之年系列《黑岩射手》的全新续作,万众期待的《约会大作战》,骂评如潮的《盾之勇者成名录》,热度不减的《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最终季的《噬血狂袭》,采用剧场版形式播出的《宇宙战舰大和号2205》等多部作品。
《黑岩射手》可以看看,故事性比较强;《噬血狂袭》延续一直以来的风格,是为数不多的真后宫结局;《盾之勇者成名录》一如既往的“烂”,不多评价;老牌动画高清重置版《宇宙战舰大和号》非常值得推荐观看。竞争激烈,具体角逐需要等待完结以后才能综合考察。
最佳音乐
本季度节奏听着舒服的就是:《派对浪客诸葛孔明》片头曲。包括故事中的插曲都十分朗朗上口。片尾ED也很有味道。
最佳人气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间谍过家家》,《约会大作战》为第一梯队,其次才是其它的动漫。目前看出锁定霸权番后两部外就属《诸葛孔明》人气较高。XX同学、运动番等有着固定人群受众的番剧目前不纳入考虑范围。
最佳角色
最佳角色无意是续作动画中原本就广受关注喜爱的角色了。
在排除各个续作动画角色后,《间谍过家家》男女主及女儿和《乙女游戏世界对路人角色很不友好》的男主各有机会冲击最佳角色。
结语
新番仍在播出中,我会持续关注。待动画剧情明朗后再进行下一次分析。感谢各位观众阅读。我是悠星,我们不久之后再见。
钢铁与火药的浪漫 星际争霸Ⅱ传奇战舰大盘点
说起来科幻作品,你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是形形色色的外星人,还是脑洞大开的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果要我说的话,我第一时间会想起的永远会是那些在星河里熠熠生辉的美人们——宇宙战舰。想想那副场景,巨大强力的引擎;密集强力的炮台;呼啸轰鸣的起飞。有谁会拒绝这些科技和幻想结合的完美产物,有谁能对这些“美人”说不。
不管是《光环》系列中的星盟舰船和无尽号,还是《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亦或者是宇宙战舰大和号,这些作品中的舰船都具有一种独特的美。而在《星际争霸Ⅱ》里也有这么三艘传奇舰船,他们的故事和身姿同样叫人迷醉。他们就是:游骑兵旗舰休伯利安号、星灵至高杰作亚顿之矛、以及虫族传奇巨物利维坦!
颠覆星海的自由旗舰——休伯利安号
休伯利安号是主角吉姆·雷诺和他组建的游骑兵所使用的旗舰,作为一艘贝希摩斯级的战巡舰,休伯利安拥有着远超同级别战舰的动力、火力以及厚到让敌人绝望超合金装甲。这只巡游于宇宙中的钢铁巨兽,是主角雷诺反抗帝国暴政、追寻自由意志的根本,可以说如果没有休伯利安,就没有自由之翼的故事。
在《自由之翼》的剧情中,休伯利安作为大本营,为雷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大后方,在最后的决战中,雷诺也是因为有休伯利安号,才能将所有的力量都动员了起来。面对仿佛无穷无尽的虫群,游骑兵们倚靠休伯利安号用血肉与钢铁顶住了刀锋女王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最后,神器成功充能完成,巨大的能量席卷了查尔的地表,让无数虫子都化作了尘土。在一片废墟里,雷诺发现了变回人类的凯瑞甘,他终于重新拥抱到了他的女孩,在查尔的落日下,二人走向休伯利安号,星海的未来在这一刻走向了另一条名为自由与和平的道路,从这艘象征着自由意志的旗舰开始。
临危受命的不朽传奇——亚盾之矛
相较于休伯利安号的“出身低微”,亚盾之矛一开始就是星灵一族的大杀器,以恒星为动力源的巨大方舟在科普卢星区可以说是横着走的存在。然而这样一艘无敌战舰的出场故事却显得格外悲壮压抑。
当埃蒙侵蚀了星灵赖以为生的卡拉后,艾尔这颗多灾多难的星球再一次沦陷了。失去与卡拉的链接,让所有星灵失去了方向,也让他们无法再如同以往般并肩作战。大主教阿塔尼斯更是因为埃蒙的侵蚀错手杀害了泽拉图,失去了这位令他尊敬的好友。
就在这最为难的时刻,大主教救下了相位技师凯拉克斯,想要借助这位星灵技师精湛的技艺重新启动上古的造物:星灵的“诺亚方舟”——亚盾之矛!然而要启动这艘沉睡了数个世纪的老古董,首先需要激活能量电池。在众人绝望的时刻,大主教统领剩下的星灵团结一致,终于让能量电池成功激活,星灵的“诺亚方舟”载着艾尔的幸存者驶向星海之中。
亚顿之矛的名字,来源于星灵的英杰亚顿。在亘古时刻,亚顿牺牲了自己换来星灵部落的统一。现如今,亚顿之矛带领着星灵反攻的种子飞向天际。不需要多久,亚顿之矛就会夺回艾尔,光复这颗伟大的星球。
虫群女王的复仇使者——利维坦
和象征自由的休伯利安号,或者寄存星灵希望的亚盾之矛不同,利维坦在虫族中的地位似乎显得有些拿不出手,但谁让它领衔主演了《虫群之心》的宣传CG呢?当这头庞然巨物遮蔽城市的上空,数以亿计的虫群从空中落下时,每一个星际玩家都记住这位女王的复仇使者——利维坦。
而在战役中,利维坦也并非毫无建树。凯瑞甘变回刀锋女王之后,乘坐着利维坦来到克哈,这艘巨大的生物母舰可以不断产生异虫,并对异虫进行改造进化。面对刀锋女王和她的大军,克哈军队根本无法抗衡,短短时间后克哈就只剩下了王宫区域负隅顽抗。
为了扭转局势,蒙斯克派出了奥丁来牵制异虫的脚步,面对人类的巨型战争兵器,利维坦在女王的召唤下强势加入战斗。面对利维坦,原本如入无人之境的奥丁如同孩童般孱弱,顷刻间变成了一堆废铁。
终于,在利维坦和爱人雷诺的帮助下,凯瑞甘杀到了蒙斯克面前,这个不可一世的野心家试图使用萨尔那加神器击败凯瑞甘。然而,阴谋永远不会是正义的对手,雷诺再一次挺身拯救了自己的爱人。随着罪魁祸首蒙斯克的倒下,背负着背叛与仇恨的刀锋女王彻底死去,获得新生的是“死”异虫手中作为人的凯瑞甘。
当然,《星际争霸Ⅱ》里的光辉战舰肯定不止这三个,这部星海史由无数英雄的尸体堆叠而起。每一艘巡洋舰、每一个凤凰,每一架先知都有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故事,属于他们无可争辩的美。回想打星际的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惊喜汇成了如今的热爱。在我们的游戏当中,总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感动。
想当年|克塞,前来拜访:30年前特摄片在中国
如果你还记得上面标题中的这句台词的话,恭喜你已经暴露了年龄。“克塞,前来拜访”出自特摄片《恐龙特急克塞号》。1988年,本片在中国上映时曾经红极一时,几乎与同时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一起,成为一代人的儿时记忆……
先来的后辈
在中国各电视台播出时,《恐龙特急克塞号》往往被归于“儿童动画片”一类。问题在于,虽然它的剧情比所有的卡通片都卡通,然而却是由真人演出的;严格说起来,它却并不能算作动画片,而是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特摄片”。日语里的“特撮”二字是和制汉语,原本为“特殊摄影技术(SFX)”的略称(相当于特殊效果,特效),但后来演变成了特指使用特殊摄影技术所拍摄的超现实或者科幻题材影片。特摄片的开山鼻祖,大概算得上是全世界观众都很熟悉(并且在最近红上太空成为星座名称)的“哥斯拉”。
《哥斯拉》
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氢弹试验,在警戒线之外的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被放射性粉尘污染,部分船员回国半年不到就因此身亡。这一事件在日本称为“第三次核伤害”,也直接催生了《哥斯拉》的灵感。同年年底东宝电影公司拍摄的《哥斯拉》上映,电影中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哥斯拉被核弹试爆唤醒,并对人类进行报复。正是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大量使用了特殊摄影技术拍摄,令怪兽的形象显得灵活生动,取得了当时看来出乎意料的视觉效果。从此之后,特摄片逐渐成为日本特有的一道影视风景线——让真人演员穿着各种皮套并配以大量微缩模型拍摄而成的电视剧。即使到了电脑特效早已可以以假乱真的今天,特摄依旧是日本电影中一个有影响力的表现手法,仍然有一部分人坚持用比例模型和皮套道具服来进行表演。
上世纪60-70年代,堪称“特摄片”的盛世。当时的美苏太空竞赛正如火如荼,各个国家的人们都在茶余饭后谈论太空。1963年特摄电影导演圆谷英二离开东宝电影公司,自立门户拍摄特摄怪兽电影,并于1966年拍摄完成了划时代的作品——“空想科学特摄电视剧系列”之《奥特曼》。拥有眼花缭乱超能力的宇宙生物前仆后继地前来地球实施邪恶的侵略计划,而奥特曼作为维护银河和平的使者,不远万里从M78星系远赴地球保护人类。如今《奥特曼》系列已经拍摄了超过50部,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依然拥有数量颇多的粉丝。
咸蛋超人奥特曼
可惜,这位“咸蛋超人”错过了抢滩登陆中国的先机,以至于上世纪90年代《奥特曼》开始陆续在中国电视台播出时,许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却是本片与同属“特摄片”的《恐龙特急克塞号》似曾相识……对于《奥特曼》而言,这样的指摘或许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严格说起来,怎么也应该是《恐龙特急克塞号》看起来像《奥特曼》才对——论起资历,前者实在应该向后者叫上一声“前辈”。
说起来,《恐龙特急克塞号》的诞生也算是机缘巧合。1970 年之前,圆谷公司的《奥特曼》系列在本土特摄界一直处在龙头老大地位。但随着东映公司1971年制作的《假面骑士》系列及1975年的《超级战队》系列的播出,《雷欧·奥特曼》的收视率惨遭滑铁卢,迫使圆古公司改弦更张,制作了“恐龙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恐龙探险队》和第二部《恐龙大战争》属于采用沙盘及微缩模型配合动画角色的特摄片,播出后获得意外好评,也使观众发出了“希望看到完全特摄”的呼声。圆古公司在1978年趁势推出了系列的第三部,这就是采用“真人 模型”传统方式拍摄的《恐龙特急克塞号》(恐竜戦隊コセイド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山西电视台引进并译制了这部片子,遂令《恐龙特急克塞号》抢在《奥特曼》之前捷足先登,先入为主式地定义了中国观众对于“特摄片”的理解。
恐龙噱头与“五毛特效”
话说回来,《恐龙特急克塞号》毕竟有其独到之处。其剧情与《奥特曼》系列“空想科学”特摄片大不相同。《恐龙特急克塞号》在日本有着“本格科幻”特摄片之称,设定十分严谨。本片的时间背景首先设定在2001年(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观众而言属于遥远的未来,但21世纪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分之一,生活仍然如此平淡。早知道这样,编剧应该把时间定得再晚一点)。2001年,人类发现了超光速粒子,从而进一步研究出能够跨越时空的引擎技术,日本时空管理局凭借这个技术组建了最强的队伍——能够进行时间旅行的“时代战士”。其中,队员格乌能够通过“人间大炮”变身为拥有无穷力量的超人——“克塞”战士:一身红衣服的打扮和“克塞前来拜访”的招牌动作正是《恐龙特急克塞号》留给观众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时代战士”们
本片十分讨巧地将“时间旅行”的目的地设定为7000万前的白垩纪,从而引出了在一代代少年儿童中始终魅力不减的远古生物——恐龙。尽管从今天的角度看,片中的“恐龙”一望既知为模型或是真人扮演,但在上世纪80年代,《恐龙特急克塞号》却依旧是国内荧幕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看到“活生生”的恐龙的节目,并让许多儿童第一次知道了“白垩纪”这个拗口的地质名词。顺便提一句,当时国内也经制作过一部名为《漫游恐龙世界》的科普动画片,其中出现了包括霸王龙、始祖鸟、蛇颈龙等多种远古生物,惜乎片长不过20分钟,且再无下文。
《恐龙特急克塞号》中的恐龙
除了恐龙的噱头之外,《恐龙特急克塞号》的故事情节亦不乏值得称道之处。《恐龙特急克塞号》的剧本由参与过“杰克·奥特曼”和“艾斯·奥特曼”的长坂秀佳编写,当时他正在进行《时空警备队——恐龙时代》的创作,接到邀请后,便根据这个漫画中的故事设定,创作了《恐龙特急克塞号》,因此,《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那部动画片中找到原型。其整个52集的故事分两个部分:1-28集是对抗企图霸占白垩纪地球的侵略者“格德米斯”——一种“外星高等植物生命体(号称寿命达200-300年,何必来地球寻死)”;29-52集则是回归到“时空管理局”最初的刑事使命,敌人也变得形形色色,诸如妄图改写人类历史的野心家、利用时间机器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集团、不明来历的侵略者等等。故事中最为精彩的设定出现在最后两集,反派的终极Boss,巨大的黑星妄图吸干白垩纪地球的能量,时代战士与之进行了殊死搏斗之后终于将其消灭,但白垩纪地球也在战斗中遭到严重破坏,这场浩劫导致了恐龙灭绝!这正是将科幻与现实结合起来的绝佳范例。
反派之一的“格德米斯”
与至今观来显得创意十足的剧情相比,《恐龙特急克塞号》中那些40年前的“特效”今天看来就显得十分落伍了,甚至完全可以在此之前加上“五毛”两字。在故事设定中,克塞号飞船体内收纳着霞光号和闪电号,外出执行任务的时候,二者都可以分离为I号、II号共4台载具,其中的“霞光I号”更是威力巨大的武器——车身上部搭载的“披风炮”不止一次重创“格德米斯”的母舰。但如今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那些在剧中号称人类尖端科技的飞船、战车,其实只不过些制作简陋的模型罢了。
战斗中的“五毛特效”
花香于墙外
但在1988年的中国, 这一缺憾并未阻止《恐龙特急克塞号》迅速成为全国儿童的宠儿,变成每天必修的功课。当时的首都北京甚至流行起了这样的民谣:“头戴《‘克塞’》帽,《(变形)金刚》怀里抱,晚间看《(猫和)老鼠》,《(崇明的)一休》陪睡觉”。彼时的一些评论,往往将《恐龙特急克塞号》与《变形金刚》相提并论,用“这两部不以情、趣取胜的电视剧,却磁石般地吸引着今天的少儿观众”的现实提出质疑:国内儿童电视剧是否也应具有“说教气息”之外的新观念、新思维?
这可以说是将《恐龙特急克塞号》“抬举”到了一个在原产地(日本)根本不具有的地位。就在《恐龙特急克塞号》在日本播出的同一时期,日本动漫产业迎来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东急公司制作的电影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在两个多月的公映时间里,日本全国共有270万人观看,票房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1亿日元。1977 年也成为日本动漫产业的一道分水岭,“大和之前”冷清和“大和之后”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照,随着动漫产业势不可挡般兴起,日本的特摄片巅峰时代一去而不复返了。迟至1978年才姗姗来迟的《恐龙特急克塞号》也因此迅速在日本市场归于平淡,成为一部连“续作”也不配拥有的寻常作品。与《奥特曼》系列的痼疾类似,《恐龙特急克塞号》的剧情模式一成不变,不论反派一开始多么嚣张,取得最后胜利的总是“时代战士”——“克塞”的绝招就是“时间停止”,可以在对方无法动作的情况下做任何事情,即使在当年的小观众看来,这也已经形如“作弊”。当最初对影片的好奇心散失殆尽后,观众自然会出现“审美疲劳”。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人间大炮”发射
只有在中国,《恐龙特急克塞号》才成为了无数观众津津乐道的“现象级”作品。究其原因,除了风格独树一帜的特摄片本身所带来的新奇感之外,出色的配音无疑为《恐龙特急克塞号》增色不少。据说当年山西电视台引进该片的时候,为了避免声音重复,共起用了50多名配音演员,在认真揣摩原版中演员的性格和声线之后,十分用心地演绎着这些角色。
片中最为经典的台词莫过于这一幕:当“霞光I号”车身向上呈25度角抬起的时候,伴随着特茨队员“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人间大炮——放(日文原文:ファイタスボンバー,ホップ!ステップ! ジャンプ! )”的经典台词,格乌队员瞬间变身成一袭红衣超人“克塞”立在敌人面前,摆着很拉风的 POSE 喊道:“克塞!前来拜访(コセイドン参上)。”其影响所及,就是当时国内满街的男孩,几乎个个头上都带着“克塞”式头盔,在彼此戏谑中高喊“克塞前来拜访”或是“时间停止”……就这样,《恐龙特急克塞号》墙内(日本)开花墙外(中国)香,为日本特摄片带来了在中国的春天。几年后《奥特曼》系列在中国的热播,恐怕也要感谢《恐龙特急克塞号》的筚路蓝缕。
“克塞,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