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放弃治疗出处(上海交大硕士突发白血病,自愿放弃治疗,临终前的两句话引人深思)
2019年5月27日,年仅29岁的张迪病逝在医院里,他的父母哭得泣不成声。
张迪本有个令人艳羡的人生,天才一般地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拿下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顶尖研究院。正当一切蒸蒸日上的时候,却被查出患有突发白血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始终不见好转,病痛的折磨让张迪对这个世间感到绝望,最终拉着父母的手放弃了治疗。
父母泪眼婆娑地看着命不久矣的儿子甚是心疼,然而他却说了两句话,引发了大家的深思。张迪为何会患上白血病?临终之前又说了什么话呢?
学霸的人生
张迪出生于1990年,家住东北地区辽宁沈阳。小时候生活的条件不算太好,父母都是工厂里的工人,经济上有些拮据。所以张迪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奶奶家看管,只有在休假的时候才能跟父母团聚。
奶奶是个传统的妇女,但对于孙子的教育很上心,不仅给他买了不少的书籍还把他教育成了一个性格温柔彬彬有礼的孩子。到了要上小学,张父才把儿子带回了家,帮他办理入学手续。
接触到学习的张迪心中燃起了渴望,不断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六七岁正是童年最顽皮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愉快地玩耍,只有张迪抱着图书阅读。老师很喜欢这个小男孩,觉得将来一定能够成大器。
初中时代的张迪学习成绩明显突出,学校里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墙壁,还代表班级参加过区里数学竞赛。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时代,张迪开始住校,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
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高考结束后张迪被东北大学录取。能进入知名高校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但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吃喝玩乐、社交交友,而是一如既往地学习。张迪认为本科不是终点,学习无止境,只有更上一层楼的努力才能发挥自身价值。父母对于儿子的想法很赞同,经常告诉他,只要你想上学,全家都会尽力支持。
有了家庭作为后盾,张迪更加埋头苦读,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钻研上,四年的时光拿到了两次奖学金,还如愿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么些年的努力和付出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看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张父张母喜极而泣。张迪对着父母许诺将来一定挣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硕士学习的时代,张迪不改初心,依旧每天忙碌,每次他的论文都能得到导师的赞赏。谁都知道这绝对是个好苗子,将来大有作为。还没毕业,张迪已经收到了三家公司的橄榄枝,个个都是顶尖的集团,张迪看着手里的资料最终决定加入上海计量研究所工作。
来到上海后,他就有了想在这定居的想法,毕竟人脉和时光都给了这座城市。而且计量研究所给出的薪资张迪是非常满意的。毕业前夕,张迪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自己的论文,有时候熬夜太晚或者太过用功,他的身体总会出现不适的症状。当时的他并没有在意,想当然地认为是疲劳所致。
张迪离开学校,按照规定时间去往计量研究所报道。办理了入职就投紧锣密鼓地开始工作。能在这种科研单位上班的都是顶尖的人才,大家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搞科研,这儿的环境也让张迪既兴奋又紧张。
慢慢适应了工作生活,张迪很是欣慰,想着未来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晚上下班拨通了父母的视频电话。一家三口交流着上班的心得,母亲感动得数度落泪,看着如今儿子这么有出息,心里有了安慰。挂完电话正当准备睡觉的时候,张迪看到自己的身上有些小红点,因为不懂医学知识,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到第二天起床,张迪发现这些小红点更深了一层,但身体没有出现任何的情况,工作中也没有表现出来不适,张迪心想着下了班去药店买点药兴许昨天吃什么过敏而已。
可一天的工作,让张迪觉得身体的疲累程度相较之前有所加深,而且身上的小红点竟然连成了一片,肉眼可见得还有些血丝。
张迪有些担心,自己手臂上的那些血丝已经渗透出来,腰部疼得他直不起来,整个人的脸色惨白惨白的。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斗争,张迪还是选择先上班。
在工作中同事注意到了他的变化,劝解张迪去医院看看,这个情况看上去并不乐观。张迪听完心有余悸,于是请假去往医院检查。然而,接下来医生的一番话直接将他“击倒”。检查完身体,医生直接让他去抽血台化验。这句话让张迪立刻紧张起来,心里有些犯嘀。
看着化验单医生没有避讳地告诉他:“你得了急性白血病,必须住院治疗!”“急性白血病?”这五个字像晴天霹雳般地砸中了张迪,心乱如麻的他说话都语无伦次,“不可能医生,我入职的时候体检了,这才半年,你弄错了”。张迪试图替自己辩解。但医生打破了他的幻想告诫他:“必须住院,现在的情况很危险。”
这一刻,张迪的心仿佛掉入了冰窖,只回答了一句:“我安排好工作就来”,随后拿着化验单就出了门。行走在路上,张迪漫无目的。他不明白,自己这么年轻就患上了白血病,以后的日子要怎么生活?
整整徒步了两个小时,张迪才走到公司门口。同事们看着情况不对劲的张迪都急切地询问,张迪无力诉说心中的苦闷,只是点了点头就径直走到领导的办公室。
他将工作交接安排好后,决定住院治疗。张迪不想就这么被击垮,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待着他,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自己的生命。
与病魔做斗争
这次住院,张迪想先瞒着父母,毕竟他们年纪大了,怕他们一时承受不住。医生给张迪做了全身的检查,告诉他白血病是急性的,至于病因尚不可知,必须住院治疗才能做进一步的判断。在这期间尽量让父母过来,毕竟手术需要签字,而且万一出了什么状况,要及时地让家里人做到心中有数。
张迪明白了医生的话,无奈之下硬着头皮给父母打了电话。当张母听到儿子得了白血病,整个人差点晕厥,顾不上一切的就从沈阳飞到了上海。看到病床上虚弱的儿子,老两口心疼得说不出话来。
张迪安慰父母,自己没事,只是生病了有医生在一切都会好的。张母抱着苍白无力的儿子痛哭。等到他睡下,这才找医生询问详情。医生告诉他们,张迪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匹配的骨髓,进行收拾移植,在此期间要接受化疗,整个过程很受折磨。
张父没有犹豫,表示只要能将儿子的病治好,一切都不是问题,骨髓方面希望医院能尽力找寻。医生告诉他们亲属之间的匹配概率是最大的,不过张父张母的年纪大了,要是成功了,手术风险比较高。张父一听立即让医生给他做检查。
看着他如此执着,医院只能给张父和张迪做了骨髓配对。二者的骨髓没问题,成功匹配可以进行手术。张迪看着花甲之年的父亲为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张父救儿子心切,所有的可能他都愿意尝试。
医院安排了手术,这对父子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三个小时的骨髓移植。张迪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的排斥行为,后面只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要是没问题就可以出院生活了。沉浸在喜悦中的两父子手牵着手,张迪答应父母,病好之后一家三口出去旅游。
但事实并没有向他们预料的一样顺利,虽然张迪的身体没有出现排斥的现象,可手术过后的病情却反复发作。身体已经到了不能接受任何新骨髓移植的地步,除了药物控制和化疗,没有任何的东西可以延续张迪的生命。
医生告诉张父张母,张迪如今的状况就是拿钱续命,药物治疗只是压制了他体内的病毒,预计他的生命可能只生下6个月的时间。
张母接受不了这个打击,直接跪在地上请求医生救救儿子。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医生怎么能不动容,但却真的无能为力。张父表示愿意再次移植骨髓,只要能救儿子所有的骨髓给他都可以。面对夫妻俩绝望地哭泣,医生只能先让两位老人先冷静下来。
她告诉张父以他身体的状况已经不适合手术了,而且之前也说过张迪的身体不接受新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症状复发就是最好的证明。就算再次治疗费用要高达70万,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承受不起的金额。
听到了一切的张迪,明白如今的自己不用再接受任何的治疗了。
放弃治疗,捐献遗体
回到病房里,张迪面对父母开了口,他希望能放弃治疗,不要再在这方面浪费钱财,自己的身体被判了死刑已经无力回天。张父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只要能够治疗,总认为有奇迹出现。张迪握着父亲的手表示,想用剩下的时光陪陪他们。
这么些年,不是上学就是工作,能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并不多,如今终于可以一家人快乐的生活了。张父被儿子话语感动,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半个月后张迪办理了出院手续。
回到研究所张迪递交了辞职信,将情况跟领导说清楚。得知张迪病情的同事们都感到惋惜,但张迪却乐观地表示,这半年的时光,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工作。
随后张迪跟着父母回了沈阳老家,张迪表示想去看看奶奶,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他最舍不得的就是年过80岁的奶奶。为了不让奶奶伤心,张迪告诉她自己被国外的学校录取,要去外国留学了。得知孙子要出国,张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告诉他一定要常常往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张迪一时没忍住抱着奶奶哭了起来。
有了闲暇时光,一家三口就决定完成之前没有完成的事,一起去旅游。张迪很想去海边散步,他们去了山东青岛,站在海边,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张迪大声宣泄着。在那一刻他终于释怀了,或许人这一生,只要能来世间走一造,这就足够了。
张迪当即做了个决定,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为研究急性白血病做出贡献。张父张母听了儿子的话表示支持,毕竟世间的疾病太多,要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克服这样的疾病,也算是为社会做了贡献。回到家后,张迪通过网络联系到了沈阳的遗体捐献机构,与他们签署了遗体捐献的协议,签完之后,张迪的心里有了久违的平静。
随后媒体将这件事报道出来,一些记者联系到了张迪,希望对他进行采访,张迪没有拒绝答应了。在采访中记者问他为何做出了这个决定,张迪面对镜头只说了两句话:“人死了留一盒骨灰毫无意义,不如做一些有贡献的事情”。此话一出很多网友都纷纷赞扬他的高尚品格,这也引发了社会上的深思。
2019年5月27日,张迪病逝,这个年轻的上海交大硕士生将生命定格在了29岁。父亲遵照约定将儿子的遗体给了捐献单位,为此张迪也获得了“感动沈阳十大人物之一”。
或许这就是伟大品格的意义,生命如何才能永垂不朽?是那些勇敢对抗病魔的人,也是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平凡,可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最后让我们致敬那些可爱又可敬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