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父亲的压力(阿凡达2之后,电影人的转型之路)
魔兽世界父亲的压力文章列表:
- 1、阿凡达2之后,电影人的转型之路
- 2、工作压力大到头疼睡不着,想起小时候的幸福瞬间
- 3、三国演义幕后记:有人蜕变转型成功,有人获得观众一致认可
- 4、你想嫁的中东王室是她们想要逃离的地狱
- 5、压力管理:生活中的变化,往往就是压力源
阿凡达2之后,电影人的转型之路
《阿凡达2》被视为电影业回春之作,行业破冰重启,可国内的影视人已在这几年的行业寒冬中失业、转型,风云流散。有的电影人做起了装修,有演员转行做了房产中介,过去红火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被迫转型的电影人
10月,北京气温一路攀升至40度,高淞业潜伏在一个小区的灌木丛里,每当有人从他跟前路过,他就从草丛中钻出来,镇定又诚恳地问:“请问需要装修吗?”
做装修的第一个难关是找客户,方法是在小区里蹲守看起来像刚交完房的人。这种拉客户的方法不被小区物业允许,工作人员但凡在摄像头里看到有人拉活,便会出面驱赶。
为了躲避摄像头的监控,高淞业躲进小区的灌木丛里,等有人路过才突然现身。这样原始的拉活方式效率极低,多数情况下,对方头也不回就走了。
高淞业做装修尚不熟练,他曾经是名电影从业者。在疫情的冲击下,他的电影项目再三被搁置,职业生涯眼看走到尽头。受生计所迫,他于去年4月开始从事装修。
做上装修的高淞业还未卸下一身傲气。他总觉得,自己在电影行业沉浮多年,头脑和交际手腕都不差,干装修不至于输给同行。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但凡跟人搭讪,一定要拿到联系方式;但凡拿到联系方式,一定要把客户带到样板间去。
然而转型并不如想象中顺利。通常情况是,他在烈日下站上一整天,从早上七点站到傍晚六点,除了被蚊虫咬一腿的包,一无所获。自打做上这份新的工作,高淞业的衣服几乎每天都会被汗水浸湿,没干几天,他的白净脸庞就被晒得黝黑脱皮。
一位常在小区遛弯的大爷,见高淞业在小区拉客总是徒劳而返,便上前劝慰:“我看你岁数也不小了,去找份新工作吧,这个活不能干。”他听完心里苦涩,但哪里还有其他办法。就这样苦苦支撑了一年,总共只谈下四单生意。
忙于生计的同时,高淞业始终没有放弃对电影的执着,他一有空就会琢磨剧本创作。刷墙或是贴地砖时,他总在脑海里思索,该如何把这些画面写进剧本里。一有灵感,他就立即用手机记下。用手机写作是他从当兵时就保持的习惯,10年来,他用手机写的小说已经超过300万字。
图 | 高淞业参与布的地暖线
过去几年,高淞业目睹身边的电影人先后转行。有人干起了物业,有人从事金融保险,而他则跟随堂兄做起了装修。疫情下的电影行业,已不再能为人提供稳定的庇护。
受投资寒潮及疫情的叠加影响,电影行业正在遭受至暗时刻。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今,相继有16.78万家影视企业悄然倒下。截至2022年12月,全国电影票房仅291亿,跌回2014年的水平。面对持续低迷的行业环境,数百万从业者的生计面临挑战,不少人为了自救选择出逃。
2019年,李科翱的电影生涯遭遇了疫情的冲击。他参与制作电影刚拍没多久,就被封控在了横店。封控下的剧组不再有收入,李科翱只能在酒店躺着。
疫情一来,横店变得格外安静,有时李科翱想提笔写点什么,但脑中浮现的全是愁苦。在横店一封就是两个月,他的吃穿用度均是来自自己的积蓄。片子拍完,他一分钱没赚到,反而倒贴了近2万元。
从横店回到上海,李科翱开始频繁去剧组面试,面试了十七个组均以失败告终。李科翱有三个孩子,父亲还患有癌症,没有了工作收入,生存的压力扑面而来。一次面试结束,李科翱回到住所,发现楼下的中介正在张贴招募物流园工人的告示,他心一横,决定去应聘。
图 | 李科翱在片场
改行首先带来的是体力挑战。物流的工作从晚上八点持续到凌晨两点,李科翱发现自己的体力远远跟不上工作要求。刚搬了几箱货物,他便累得瘫倒在货车旁。工头见状,没有表现出丝毫怜悯,愤愤地说,“干不了就别干了!”
在工友的搀扶下,李科翱站起来继续装箱,9米6的大货车装了五车,这才完成一天的任务。回到家他已浑身没劲,晕晕乎乎只想睡觉。等到凌晨两点把孩子们哄睡着,他又振作着爬起来,开始写剧本。这是他接下的一个兼职项目,一家影视公司在拒绝他的面试申请后,给了他一个网络爽剧的任务,写完将有五万元的稿酬。为了赚钱,李科翱应承下来。
在触底的行业环境下,选择坚守的从业者无疑将陷入被动的考验,他们不得不在反复的疫情中,接受无常的命运捶打。
2021年,陈盼在一个电影项目里担任副导演。5月份,一行人顺利南下,拍摄地点定在广西北海一座岛上。起初,岛上很少有人戴口罩,正当他们庆幸于难得的自由时,北海出现了疫情。那时电影刚拍完三分之一,前一天吃饭时,他们听到饭店老板说 “北海发现阳性了”,第二天,防疫人员便开始清退游客和闲杂人等,让剧组离岛。
大量游客像逃生一样挤上出岛的船,在海上漂了一个多小时后抵达北海,却被防疫人员告知,需要有核酸证明才可被接纳,没有核酸的乘客又被遣送回岛上。拍摄器材则被困在北海,电影无法开拍,陈盼索性认命,用手机在岛上拍起了短片。
到了后期,岛上物资告急,新鲜蔬菜尤其短缺。剧组便靠吃碳水食物为生,今天吃炒米,隔两天吃炒面,吃厌了炒面又换回炒米。就这样在岛上被困了半个月。
无法控制的坠落
2020年之前,高淞业的电影事业一直稳步上升,他从未想过疫情这只黑天鹅会打乱一切,曾经电影行业的昂扬向上让他信心满满。
光景好时,拍电影仿佛是很容易的事情。2008年,高淞业撰写的一部小说被当地电视台选中,计划拍成电影,高淞业义无反顾来到北京,从此踏入电影行业。来到北京后,他顺利成为一家影视集团的项目经理。此后,他的几部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都大获成功。
最风光的时期是在2014年前后,他搭上长视频网站的东风,拍了不少网剧。那几年影视作品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报备,凭借网络点击量的付费分成,一部作品能卖好几十万元。收入最高的时候,高淞业一年就赚到300万。
钱来得容易时,花钱就变得随意。10万元一辆的摩托车,高淞业想都没想就买下了。买完就放在车库里,再也没碰过。那时他不曾想到,影视行业的繁荣光景已经进入倒计时。疫情的到来,彻底将行业打入寒冬。
2020年,高淞业将打磨多年的剧本《退伍兵》发给曾经的一位战友,这位战友早年转业做电商,已经成为战友圈中的首富。融资还算顺利,战友当即决定投资500万,让他把剧本拍成电影。
自以为有了稳定的投资,高淞业辞去影视集团的工作,动身前往江西、湖南、成都、深圳等地采风。最终,他把拍摄地点选在了江西瑞金的一个村子里。他找来国内知名导演做影片监制,同时在北京组建了摄影团队,把预付款直接打给了对方。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似乎不会有任何差池。
高淞业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完全没把疫情的风险考虑在内,以为这不过是一段不平静的小插曲。没想到,持续三年的疫情会彻底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到了江西瑞金,剧组很快遭遇疫情,一行人被困在村子里。五月,江西的天气阴冷,大家住在山上的村屋里,房间四面透风,高淞业只能把自己裹在棉被里。村里的老人担心外人会传染病毒,不断向村长举报他们的行程,村长只好派人守着剧组,叮嘱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困在村里的日子,时间变得无限漫长。高淞业只能在屋里呆着,再无聊就转村,把村子的犄角旮旯都转了个遍,包括稻田和菜地。他留长了胡须,决意不拍完片子绝不剃须。这一留就是半年。
随着瑞金的疫情愈发严重,村长开始频繁找高淞业谈判。迫于压力,剧组于11月7日买了回程的机票,准备放弃此次拍摄。
但高淞业内心极不愿意面对项目的失败。离开村子时,他没有打车,而是选择坐公交去机场,想着能拖一会是一会。到了机场,他也不愿进候机厅,在机场外找了一处草墩子,钻进里面躺下,一动不动。他想,此时如果接到电话说电影还能开拍,他就立即动身回去。可这通电话迟迟没有打来。
2021年3月,江西疫情逐渐好转,眼看拍摄有望,战友却在此时打来电话,表示电商生意出现断崖式下跌, 此前答应的500万拿不出来了。
高淞业只能选择走回头路。他想回到原先的单位继续工作,打了一圈电话才知道,前公司已经大批裁员,剩下的同事工资也被拦腰斩断。
这下高淞业彻底失业了。一次跟堂兄吃饭时,对方无意间提起有一份装修的工作,想请高淞业帮忙,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
很长一段时间,高淞业接受不了自己的滑落。他出身于河南农村,从部队炊事班一路进军影视,成为导演、编剧,在家族看来,他是整个村子向上跃迁的楷模。如今在亲戚面前,高淞业总觉得抬不起头来,亲人也接受不了他身份的转变,这让他一时间找不到打拼的意义。
电影行业曾经的高歌猛进,曾吸引无数资本竞相涌入这个热闹非凡的领域。2016年,中国银幕数达到4万块,跃居全球第一。2018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突破600亿元,达到历史之最。万达老总王健林曾豪言壮语地说,“电影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产业。”寒冬在2019年猝不及防地降临,从业者只能在仓皇的震荡中做出职业调整。
李科翱从事电影行业九年,见证了电影行业的兴衰起落。2016年,他亲身参与过电影行业的“热钱时代”,彼时网络大电影刚刚兴起,网络平台资本充足,行业门槛极低。
一夜暴富的故事频繁在李科翱身边上演,精明的投机者窥见了财富密码,把电影制作周期压缩在15天内,只为赚取视频平台的制作费。那时一部电影的制作费是50万元起步,很多公司半年拍十来部电影就能赚到几百万。
李科翱见过一个婚庆公司的“神操作”,把结婚录像剪了剪,不到60分钟,也作为电影在平台上映了。
回看当年,李科翱不甚唏嘘。疫情之下,投资电影的风险越来越大,资本见状也望而却步。近几年,李科翔参与拍摄的电影中,唯一顺利无阻的是《长津湖》。作为国家扶植的电影项目,《长津湖》拍摄期间配备有专门的核酸团队,从未受过疫情困扰。
自从去物流园工作后,李科翱始终不曾放下对电影的期待。他晚上去物流园装货卸货,白天就拿着剧本穿梭于上海各大公司拉投资。物流园的工作并非天天有,但有活时一晚好歹能赚四五百。而影视投资人却变得越来越冷淡,有时他连找30余家公司也一无所获。
2022年3月,李科翱终于等来好消息。河南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有个电影项目,资方愿意投资500万,希望他能参与。李科翱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去了河南许昌。
刚到许昌没多久,李科翱收到朋友发来的致歉短信:考虑到疫情反复,去电影院的人少,许多有著名导演、明星演员参与的电影票房均不理想,资方决定暂缓投资。
电影行业的节节溃败已势不可挡,李科翱身边的电影人纷纷转行去拍短视频,一集一分钟,一共100集。李科翱也开始跟朋友拍短视频,可收入仍不足以补贴家用,光是房贷和三个孩子的午托班,以及一些零碎开销,每月就需要7000多元。
为了生活,李科翱做起了外卖员。每天凌晨五点起床,赶去公司拍短视频,剪完片子已是下午六点。晚上八点,他开始跑外卖,疫情期间点外卖的人少了,一天只能挣百来块。如果物流园有卸货装箱的工作,他会优先去物流园帮忙。干到凌晨两点,回家后再接着写剧本。
睡眠几乎告别了他的生活,只有每天午饭后的半小时,才能稍微眯瞪一会。
新工作的一切规则都需要重新适应,作为一名前电影人,李科翱在服务行业的贴地劳作中晕头转向。他不敢拒绝客户的要求,送外卖时,如果有人要求他帮忙买东西,他只能贴钱去买,哪怕因此耽误行程。拒绝客户意味着收获差评,被平台扣钱,甚至失去奖金。
一次雨天路滑,他送的外卖撒了出来,外卖送到以后,他收到了差评。他又急忙折回客户家里,恳请对方撤销差评。“大丈夫能屈能伸”,李科翱安慰自己。
曾经李科翱胸怀大志,他的梦想是拍经典电影。他学编导出身,上学时,正值第五代导演引领电影风潮的黄金时代,班里同学几乎个个斗志昂扬。早在大学时期,李科翱就拿下了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的奖项,身为教师的父亲也以他为傲。2019年,李科翱第一次做导演,是拍电视剧《家有萌娃》,后来又拍了电影《井眼》,还曾与关晓彤等当红明星合作。
图 | 李科翱正在拍摄电影
如今,最初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生活的窘迫却近在眼前。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到李科翱肩上,“缺钱”才是他奋斗拼搏的最大动力。
陈盼没有像高淞业和李科翱那样,直接做出转型的选择。然而,坚守在这个日益下滑的行业,等待她的是无数个不确定的明天。
疫情来临前,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陈盼,开始进入国内电影行业。2019年年末,她申请了一个去纽约驻留项目,申请大概率会成功。与此同时,她的剧本被一个金融界的投资人看中,制片人把好消息告诉陈盼,“我们有钱了,电影可以拍了!”她们立即着手筹备,准备在次年夏天把电影拍出来。
好运随即被定格在起航之前。年末,纽约驻留项目传来噩耗——因为疫情,项目取消。紧接着,资方在年后告知:因为疫情严重,投资暂缓。
陈盼只好做起了自由职业者,先后在798艺术园区和剧场找了两份工作,期间都因疫情时断时续。拍电影变成了兼职。一次,她接到一个去内蒙古拍摄的项目,原本预计只需要4天就可以完成,她没有带电脑,甚至连晾晒的衣服都没收,就出发了。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拍摄结束后,一行人从巴彦淖尔去呼和浩特搭乘飞机的途中,发现自己的北京健康宝弹窗了。出租车司机收到巴彦淖尔封城的消息后叫苦不迭,“送完你们,我就回不了家了!”没过多久,呼和浩特也传来封城的消息。
拍摄团队被卡在了两座城市之间的公路上,四周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沙石和草原。最终,司机走了一条鲜有人走的野路,才把他们带到呼和浩特机场。
图 | 出租车停在野路上,等待接应
为了养码回北京,陈盼去了南京,又在南京遭到封控。几经周折回到北京后,北京却疫情不断,她所在的社区几度被封控。
事业长久看不到转机,随时被不确定性的阴影笼罩着,陈盼只能待在家里看书。每天一醒来她就捧起书本,一直看到临睡前。她不敢把视线从书本上挪开,否则就会深陷现实中的遭遇无法自拔。
图 | 南京隔离酒店的走廊
迟迟等不到的春天
疫情之下,高淞业的新生计也风雨飘摇。为了争抢生意,各家装修公司打起了价格战,高淞业一度将吊顶的要价压缩在81元/平方米,最终却敌不过别的公司将价格压得更低。
利润压薄之后,高淞业的日子变得愈加艰难。妻子让高淞业为孩子准备5000元钱学费,高淞业一口答应了,转身却不得不向朋友借钱,借了一圈也没借到,他这才发现大家都很困难。
高淞业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混到这个地步。小时候他学习好,但家里拿不出钱给他上学,他想着等自己有了孩子,绝不能在学费上亏待孩子。可辛苦努力了30年,到头来还是拿不出学费。走投无路之际,他一度想从通州大桥上跳下去。
期盼电影行业回暖,支撑着高淞业的最后一丝希望。做装修期间,他始终保持着创作剧本的习惯,以备有朝一日能重启电影生涯。
工作期间,高淞业观察到,一同干活的工人总是喜欢讲黄段子,起初,他难以放下傲气与他们“同流合污”。时间长了,他开始理解这种生活——工人们长期与妻子两地分居,只能逞口舌之快。放平心态后,高淞业逐渐跟工人们打成一片。他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他们的出身背景和打工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一部剧本,取名《打工人》。
最终,这部剧本入围了吴天明创投基金。一位金华的朋友找到高淞业,表示愿意出资300万元把剧本拍成电影,“你赶快成立自己的公司,钱我立马打给你。”
今年5月,高淞业的新公司注册成功,等办公室置办一新,他也买好了自己心仪的老板桌,再次去联系投资人,发现对方已经杳无音信。
三个月后,对方终于现身,他在电话里对高淞业说,“兄弟,太对不起你了。”因为公司坏账,他再也拿不出当初答应的300万。高淞业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还安慰对方:“你也别想不开,疫情总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如今,高淞业开始在朋友圈接私活,制片人、编剧、客串演员,什么都接。他等待着疫情好转,那些疫情之前拍完的电影,都在排队等着上映,只等市场恢复秩序,或许他的春天就来了。
一次次的挫败后,高淞业练就了平和的心态,即便跌到谷底也不气馁。他总是想起做装修的堂哥,一次,他们刚把一套房子装好,准备下班,堂哥见地板上还有一块瓷粉,便蹲下身来,用手将瓷粉抠下来,再用抹布把房间擦干净。
堂哥来北京这些年赚了不少钱,但干起活还像刚入行时的认真模样。见到这一幕,高淞业不由湿了眼眶。他希望成为堂哥那样的人,不论生活走入何种境地,依然有从零开始的决心。
跌落谷底的电影人,依然没有放弃对电影行业复苏的期待,他们不甘心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盼望能重新找回自己在职场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电影行业的反弹依然缓慢,谁也不敢贸然乐观,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漫长的蛰伏期。
今年10月,李科翱经历了最困难的时刻。他的信用卡已经欠款13万,在外还欠着朋友的钱。雪上加霜的是,父亲病情加重,每天打工之余,他还要去医院探望父亲。
日子难熬时,妻子总跟李科翱抱怨,李科翱也不说话,只是听着。一度,抱怨几乎要演变成离婚,最后被丈母娘劝和了。李科翱握着妻子的手,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不会让你输的。”
最后一根稻草悬在李科翱头上,似断非断,他安慰自己,“只要我不死,总会有翻身的时候。”
希望似乎开始闪现。一位投资人在公司业绩回暖后找到李科翱,表示愿意投资60万给李科翱做短剧。过去一年,李科翱前后数十次找这位投资人拉赞助,不知是出于对李科翱的同情,还是出于同病相怜的立场,他最终决定投资。
在为数不多成眠的晚上,李科翱总是梦到自己在拍电影。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他想把一根根似断非断的稻草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一路走来的见证。
面对无法把控的现实困境,陈盼尝试去调整自我的心境。她想起被困在北海岛上的时候,因为突发荨麻疹体验过的濒死感受,突然看开了,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事业并不是唯一值得奋斗的目标,她已经学会放下执着。
*为保护隐私,高淞业、陈盼为化名
- END -
撰文 | 李 点
编辑 | 孙雅兰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真实故事计划公众号。
我们长期征稿,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稿”,原创稿件稿酬1800-3000元/篇。
工作压力大到头疼睡不着,想起小时候的幸福瞬间
最近又是电商旺季,双十一,双十二接连的来,加班,高强度的工作,让我很难受,加上工作中和同事闹得不愉快,最近睡眠也不好,凌晨三点多就醒了,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有时候真的很想回家养猪,突然脑海里就闪出一个特别温暖的瞬间,大约三,四岁的时候,一个傍晚,妈妈在外面工作还没回来,我和哥哥在家做了一些猪食,抬去猪舍喂猪,很开心,很快乐。
还有一个画面,就是过年的时候,家里又抓了一些小猪仔回来养,爸爸从外地打工回来,就带我们去田里面摘猪草回来喂猪,一根根的扔到猪圈里,真的很温馨。
再有就是高中的时候,因为我在镇上读寄宿学校,平时妈妈也没空来接我回家,只能在学校住,但每逢佳节,妈妈都会买好东西,在学校门口等我,接我回家,感觉那时候真的很幸福。
现在脑海里还闪过一个画面,就是爷爷抱着我,在火堆上转圈,他说可以赶走邪气,和病魔。
现在爷爷也去世好几年了,爸妈也老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再为我遮风挡雨,而他们对我的祝福,也被生活的磨难遮住了,我也独自在外面工作了五年,生活真的很累,人也很难相处,越来越孤独,感觉以前的那些幸福瞬间都像梦幻泡影一般,现在闹钟又响了,天也亮了,又开始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了。
三国演义幕后记:有人蜕变转型成功,有人获得观众一致认可
2019年12月7日,在央视《中国文艺周末版·向经典致敬》节目上,《三国演义》剧组集结亮相。
当时,因病行动不便的“张飞”李靖飞坐着轮椅亮相,“关羽”陆树铭默默站在他的身后,亲密之态溢于言表。
李靖飞1981年出道,1989年曾参演3集的古装剧《桃园三结义之刘关张传奇》,这是他首次扮演张飞。
因表演出色,央视94版《三国演义》开拍时,王扶林决定让李靖飞再次扮演张飞。
刚进剧组时,李靖飞觉得自己阅历不够,与唐国强、鲍国安那些成名的演员在一起,难免拘谨。
陆树铭见他这样,就主动和他聊天,很快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和“刘备”孙彦军同吃同住,真如小说中的“刘关张”一般亲密无间。
当年陆树铭扮演的关羽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是从36名试镜的演员中挑选出来的,一直被观众当作最符合原著的关公形象,连一些雕刻家的作品都以他的形象为参考。
陆树铭为人心直口快、我行我素,在西安话剧院当话剧演员时,因为直来直去的性格也吃过不少亏。
在经历过许多挫折后,才得到参演《三国演义》的机会,和李靖飞一样是剧组里最没背景的人,因此两人的关系也特别好。
但在《三国演义》后,两人虽参演过一些电影和电视剧,却没能再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
2012年,李靖飞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3次脑梗塞,经抢救后虽没有生命危险,却留下很多后遗症,腿脚不灵便、说话也口齿不清、生活亦不能自理。
2018年,远在山东的陆树铭在得知李靖飞的情况后,赶到河北去看他。
当时李靖飞月工资也只有4000多块钱,难以支撑康复理疗的费用。陆树铭见状赶忙把身上的1500块钱都掏出来给李靖飞,又安排他住进了西安的老年公寓,跟他说安心治病,钱的事自己会想办法。
早在2005年,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饰演飞将军李广后,陆树铭便退出影视圈。那些年他的收入也不多,为了能多赚点钱,他决定复出。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看到陆树铭开始变得活跃,上过两次《星光大道》,又参演了《大破天门阵》、《青龙偃月刀》、《七扇门》、等电影。
但这些电影观众的评价都不高,陆树铭能拿到的片酬也有限,于是我们也看到他到处跑商演,又开启了直播带货。
那些年,很多人都对他的频繁曝光表示不理解,其实“关二爷”也是有苦衷的,不过是为了能多赚点钱为李靖飞治病。
2022年11月1日,陆树铭因劳累突发心梗去世,令喜欢他的观众伤感不已。
李靖飞身边的人都没敢把陆树铭的死讯跟他说,但他似乎有感应一般,情绪变得低落,身体也每况愈下,终在11月24日去世,追随他的“二哥”而去,享年65岁。
94版《三国演义》的两位核心演员在11月相继去世,令观众们也甚感意外。历史上的张飞在关羽亡故后不久也因被手下暗算身亡,李靖飞在陆树铭之后去世,与这段历史似乎有某种契合。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94版《三国演义》是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中唯一没有遭遇剧本删减的大剧。
早在1989年7月,王扶林就被任命为剧集的总导演了,剧组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参考《三国志》中的史料,把120回的小说改编成80集的剧本。
后来因为拍出来的篇幅太长,最终剪辑成了84集,由群雄逐鹿、赤壁鏖战、三足鼎立、南征北战、三分归一五个部分组成。
如此豪华的大剧,在那个年代已是国内顶级,放到现在也是无法复制的。
围绕这部剧的拍摄,有很多流传已久的故事,至今仍为网友们称道。
1、孙彦军为“曹操”进入剧组,最终却演了“刘备”
“刘备”孙彦军虽有微博号,却很少更新,11月25日他在得知李靖飞去世的消息后,发了一条微博说:“一直不敢相信预感的事会成真…靖飞弟还是走了…我此时已无更多的语言表达什么了…愿天堂不再有痛苦…靖飞弟一路走好!!!”
戏里的“刘关张”生死与共,戏外孙彦军和陆树铭、李靖飞三人也是情同手足,两位“弟弟”的相继离去,对他来说也是很大的打击。
下面评论区收到2000多条粉丝回复,大家都伤感不已,也劝他要节哀顺变,同时保重好身体。
孙彦军当年进入剧组时,本来是想演曹操的,但导演王扶林看到他皮肤白、有贵气,形象十分英俊,就极力说服他演刘备。
王扶林跟他说:“人生难得一名著。”这句话似乎点醒了孙彦军,让他觉得能够参演这部剧意义非凡,才留了下来。
这部剧拍了3年,当时央视的经费有限,工资少,条件又差,不仅睡的是简陋的床板,伙食也不好。
拍外景戏时,孙彦军曾带着陆树铭和李靖飞去“捡”玉米,结果被看玉米地的农民逮住,剧组几个人凑了些钱,才把他“赎”了回来。
2019年,《三国演义》剧组上《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时,提到这段往事,孙彦军和陆树铭、李靖飞都感慨万千。
其实原著对刘备的塑造突出一个“仁”字,而忽略了历史上的刘备勇猛果敢的个性,让世人都以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孙彦军也不喜欢爱哭的刘备,觉得这并不符合自己的个性,在《三国》之后,他希望能够得到机会再塑造别的与自己性格更接近的角色。
因此孙彦军后来又在剧集《反贪局长》中演了肖剑,在《孙子兵法》中演了孙武,都非常成功。
2014年,62岁的孙彦军退出演艺圈,一直在家好好养老。孙彦军开了微博,但只在节日的时候发一些祝福的话,为人非常低调。
2、鲍国安从“宋江”到“曹操”,成就两个经典角色
《人民日报》的文艺部编辑李希凡看了94版《三国演义》之后,曾经断言鲍国安的曹操演得太好,以后他怕是演不了别的角色了。
当年,曹操的最初人选并不是鲍国安,找的是国某位知名的大牌演员,但那位爷最后不来了,剧组才不得不将其换掉。
有人向导演王扶林推荐了鲍国安,王扶林与鲍国安交谈时,一开始并没有说出来意,而是先观察他的神态——观察到鲍国安从容不迫的神采时,王扶林知道自己要找的人总算是找到了。
在《三国演义》之前,鲍国安就已经成功塑造过山东版《水浒》宋江。
区别于宋江的草莽英雄形象,《三国演义》的曹操既奸诈狡猾,又有宽厚待人的一面,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鲍国安熟读原著,又读遍了所有史料,竭尽所能将曹操的复杂性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国演义》播出后,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日本NHK电视台甚至愿意花每集1.5万美元购买播放版权。
鲍国安塑造的曹操也随着剧集的播出深入人心,成为不朽的经典,但正如李希凡所言,他此后很长时间都接不到更好的角色了。
鲍国安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他接戏只看剧本和故事,觉得适合的,有兴趣的就欣然参演。
这么多年来,鲍国安始终是演艺圈中的劳模,每年都要接很多部电视剧,也参演一些格调比较高的综艺节目。
即使已经76岁高龄,鲍国安还是参加了10集的脱口秀节目《斯文江南·经典围读会》,为我们献上他精彩的表演。
他还参演了刘镇伟导演的喜剧《大闹东海》,在片中饰演龙王敖广,可惜这部电影目前不知何时才能上映。
3、唐国强从“奶油小生”到“诸葛孔明”的蜕变
“诸葛亮”唐国强是《三国演义》的男一号,也是离开本剧后,在影视圈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位。
当年剧组在选角时,首先考虑的是李法曾,他曾在1985年的14集电视剧《诸葛亮》中饰演过诸葛亮,观众的印象也很好。
但当时李法曾已经48岁了,导演王扶林考虑拍摄这部大剧需要花较长的时间,且条件也十分艰苦,怕李法曾吃不消,且其形象上也不是绝佳人选。
原著中的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因此王扶林觉得让37岁的唐国强来演更合适。
唐国强自从出道后因形象俊美,被观众叫做“奶油小生”。1990年,他的妻子孙涛自杀,令他陷入舆论漩涡。
王扶林当时顶着压力找到了唐国强,这让唐国强决定拿出100%的热情要演好这部戏。
剧中诸葛亮的戏从“三顾茅庐”开始,到五丈原病逝,时间跨度极大,唐国强拿着1集250元的工资,却要赶几个片场,是全剧最累的一个。
拍摄“诸葛祭风”那场戏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的天气,唐国强却只能披着一件单薄的道衣,还要光着脚披头散发。
虽然,这场戏在剧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拍摄了两天才完成,唐国强的双脚也被冻肿了。
但唐国强深知“诸葛亮”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拍摄时从不喊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也塑造出一个至今没人能够超越的诸葛亮形象。
剧集播出后,唐国强的人气和声望到达到了顶峰,其后在演艺圈也发展得顺风顺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便尝试改变戏路,挑战了不少“皇帝”角色,演过雍正、乾隆、宋仁宗、朱元璋、唐太宗、秦始皇等。
而从1999年的22集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开始,唐国强就尝试扮演毛主席,在剧中他把毛主席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后唐国强便成为了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至今已经在40多部不同的剧和电影中塑造了毛主席的形象。
唐国强为人低调,除了演戏之外,甚少在媒体面前曝光,虽已是70岁高龄,仍然不知疲倦,他的未来作品已经排到2025年。
面对记者时,唐国强曾坦言希望能有机会再演一次老年的诸葛亮,他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应该能将诸葛亮诠释得更好。
4、顶替演赵云的张山,却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一开始是由杨凡饰演的,但剧集开拍后,导演王扶林才发现杨凡虽精于功夫,马上功夫却不太行,赵云一角有很多马术戏,他明显应付不过来。
于是,王扶林和导演组决定换角,饰演吕布的张光北向剧组推荐了他的好兄弟张山。
当时的张山虽已出道多年,却一直得不到好的角色。但他平常热爱运动,马术也很好,有着高大威猛的形象,经过试镜之后,很快就确定由他接替出演。
剧集播出时,杨凡版赵云和张山版赵云都占了一定比例,但多数观众却只记得张山。
一是他的形象与想象中的赵子龙更加贴近;
二是原著中赵云最高光的时刻“战长板”段落,就是由张山饰演的,观众对其印象极深。
剧集播出后,由于“赵云”的武将形象极佳,张山得到了很多电视剧的邀约。
这些年他又演了《关公》中的关羽、《汉武大帝》中的郭解、《明末风云》中的皇太极、《谁主中原》中的李自成、《武神赵子龙》中的黄忠等,俨然“武将专业户”。
赵云为人正直忠义,是古代武将中的楷模,张山也受其影响,在生活中为人低调、用情专一,在家中尊老爱幼,是个模范丈夫。
张山的妻子陈丽达是陈佩斯的妹妹,是一名电影剪辑师,两人因电影认识,最终走到一起。
虽说是女婿,张山对陈佩斯一家非常好,老丈人陈强去世前的那几年生活难以自理,都是张山在照顾。这让陈佩斯赞不绝口,说他的妹夫待父亲比他这个儿子都要孝顺。
2020年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有位选手张嘉芸,就是张山和陈丽达的女儿。她曾拿到国际数据科学比赛金牌,是一位颜值极高又智商超群的美女。
2022年6月张嘉芸生了一个女儿,张山也荣升外公,一家子其乐融融。
5、魏宗万演了“司马懿”,又演了“高俅”,将反派进行到底
以前,当演员其实没有高门槛,即使长相不出众的人,只要肯踏实演戏,也同样能得到表演的机会。
像饰演司马懿的魏宗万,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却从小“不务正业”,只热衷于表演。
初中毕业后,魏宗万加入了工厂的戏剧团,开始了表演生涯。
但1938年生的魏宗万,直到1983年45岁时,才得到参演电影的机会,在战争片《一个和八个》中饰演逃兵老万头一角。
角色虽然很小,戏份也不多,魏宗万却认真演绎,从此他便在演艺圈扎了根,参演了许多部电影和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直到后期才出场,魏宗万的戏份其实也很有限,但他熟读原著,把握住这个人物性格上的腹黑和复杂性,诠释得十分到位。
魏宗万在剧组中年纪比很多人都大,而且他不会骑马,拍戏时他很羡慕“死对头”唐国强,因为“诸葛亮”是坐车的,不用骑马。
但魏宗万每次拍骑马的戏,还是坚持不用替身,每次要骑马时,他总是先去拍马屁股,把马伺候舒服了才敢骑上去。
有趣的是,魏宗万骑的就是陆树铭那匹“赤兔马”,不是他能享受“特殊待遇”,而是陆树铭比较重,那匹马的背被他压得有点弯,比较好骑上去。
评价魏宗万版司马懿,观众普遍的感受就是不显山不露水,但想起司马懿这个人物,就会想到他的形象,感觉历史上的司马懿应该就是他的样子。
这便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最难得的地方,能够把握住分寸,将角色内在的性格特点显露出来。
最令人称道的是,1998年魏宗万又成功塑造了央视《水浒传》中的高俅,同样是反派,却比司马懿更加阴险可恨。
至今观众一提起《水浒传》,还是会想起魏宗万塑造的高俅形象,且对其恨得咬牙切齿,可见魏宗万演艺的功力之深。
魏宗万在40多岁的时候才得到主演的机会,但他对此并不介意,只要有戏可拍,他都欣然出演。
至今魏宗万参演过7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虽已是84岁高龄,2022年春节还参演了东方卫视的海派实景喜剧《石库门的笑声》。
6、唯一参演过“四大名著”的女神何晴
女神何晴是唯一参演过“四大名著”影视作品的女明星。
她曾在84年版《西游记》中饰演灵吉菩萨的化身怜怜;在电影《红楼梦》中饰演秦可卿;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小乔;在《水浒传》中饰演李师师,都是倾国倾城的美女。
何晴是昆剧演员出身,由于形象好、颜值高,眉宇间带着古典美,非常适合扮演古代的美女角色,因此无论是参演电影还是电视剧,扮演的都是气质极佳的古典美女形象。
也许有人要说,长相好就是“老天爷赏饭”,但仔细想的话,这句话也不尽然。
正如现在娱乐圈中那些叫得出名字的女明星成百上千,能达到何晴的成就又有多少?可见何晴不仅形象好,表演也很出众,才能在演艺圈这么多年屹立不倒。
《三国演义》中“小乔”的戏份不多,只有几个镜头,但观众们提起这部剧,还都能很快想起小乔就是何晴演的,可见她的表演也得到观众的肯定。
何晴至今参演过48部影视作品,数量也是很高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电视剧中的戏份也越来越少。
2016年的《女医明妃传》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在剧中饰演的是皇太后,但未来还有《爱情二加一》、《天下正道》、《爱我中华》等剧还未播出,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另外,还有很多参演《三国演义》的演员已经不在了。
比如我们熟悉的闫怀礼,他除了是《西游记》的沙僧之外,也在这部剧中饰演东吴大将程普,2009年4月12日因肺部感染去世,享年73岁。
蜀汉名将姜维的扮演者樊志起,曾参演过37部影视作品。
他在2010年4月18日因癌症去世,享年55岁。
饰演蜀汉后主刘禅的李铁,是一名话剧演员,演的戏并不多。他在2021年11月18日因胃出血病逝,享年53岁。
枭雄董卓是由里坡扮演的,观众对他的印象就是肥胖、凶恶、面目可憎。
里坡其实是一名配音演员,也参演过30多部影视作品,他在2013年3月31日因去世,享年85岁。
参演《三国演义》的演员极多,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茄哥也不能尽说。
像饰演孙权的吴晓东、饰演吕布的张光北、饰演袁绍和周瑜的洪宇宙等,都有很多有趣的幕后故事,他们至今也仍然活跃在影视圈,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当年拍摄这部剧时,虽然条件艰苦,技术和设备都不如现在,却能够拍出一部近乎完美的经典,这是因为当时的制作团队和演员们都有一股拼劲,想要拍出一部能够流传百世的佳作。
我们现在的电视剧已经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虽然拍摄条件比以前好了,却难出精品,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你想嫁的中东王室是她们想要逃离的地狱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黄瓜汽水
编辑 、题图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当世界杯的镜头扫到一位16岁的卡塔尔男孩身上时,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他在一个月后成为了中国的网红。
如今,“卡塔尔小王子”已经在中国的社交媒体拥有1500万粉丝,而卡塔尔的全部人口也只有290万而已。打开抖音,大数据会将刘耕宏教小王子跳操的视频推送到你面前。
喜欢他的人,宠溺地叫他“饺子皮”,因为他和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有几分相似——眼神中充满有钱人清澈的愚蠢。就在卡塔尔以东道主身份输掉第一场比赛时,手舞足蹈的他被p成表情包,配上的文字是:2000亿也买不来东道主开心吗?
且不说卡塔尔举办世界杯的2200亿和他有什么关系,也不论他的王室身份究竟几分真假。
当一个阿拉伯世界的男性,成为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另类偶像,并且轻松夺走了足球名宿们的流量,甚至还有女性愿意带着闺蜜一起嫁给他时——事情就变得无比魔幻了。
就在大多数国内网友对着中东的财富力量顶礼膜拜、沉浸在嫁入中东豪门的梦境时,估计没考虑到,自己会变成直播画面左下角的样貌。
狂欢者匍匐在所谓的小王子脚边。
有人在他的评论区许愿考研成功,仿佛他是阿拉丁神灯转世;还有人在评论区向他索要兰博基尼、十万欧元和别墅支票,调侃这个16岁的小孩能把全球石油价格打下来。
还有人希望自己能成为被送去中东“和亲”的幸运儿。
开玩笑也就算了,最讽刺的是混迹其中的“真粉丝”。
他们在小王子的家门口充当起了赶走乞丐的“老奴”。甚至成功运营着饭圈的套路,号召大家为他的超话打榜,号召大家写英语作文给他介绍家乡美食,号召大家不要扰乱小王子的社交平台秩序。
仿佛他真的是一个来自王室的尊贵明星。
而王室的光环在什么情况下是最耀眼的?
或许是在一套流行已久的霸总叙事里。
一部分女性发自内心想要嫁给这位传说中的卡塔尔王子。当她们遗憾地发现这张“饺子皮”只是一个跟王室沾边的远房亲戚后,又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了另一位真正的王室成员身上。
于是,卡塔尔王室的贾希姆王子与贝克汉姆的一张合影就这么刷屏了。
在头顶白布的财富和王权面前,哪怕是顶级球星也只配当绿叶。更让人产生意淫畅想的,是这位王子虽然拥有践踏女性的权力,但仍然选择了只娶一位妻子——幻想霸总叙事的看客再一次雀跃了。
那么,如果一位“小王子梦女”如愿以偿,真的嫁到了卡塔尔,她将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欢迎来到一个你想象不到的女性地狱。
先从背景说起。
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都信奉保守的瓦哈比教派,因此,在这里生活,就得严格按照最原始、最传统宗教教义管理个人与社会生活。
会有多保守?
举个例子,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保守宗教势力会把引进外来设施和技术视为“不信道”,就在这种状况下,沙特政府不得不跟埃及穆兄会合作,利用他们的能力推动现代化改革。
在发现石油以前,沙特很多人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石油的发现,让这个封闭的国家迅速吸纳了大量现代化的概念。
那这里的宗教力量又有多强大?
2011年阿卜杜拉国王曾下令所有女性用品店,包括内衣、化妆品、女性服饰等,必须在一年内以女性员工取代所有男性。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推动现代化改革,二是为了提升女性就业率,三是为了营造尊重女性的印象,改变国际形象。
但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一波三折,不但没有得到即时的执行,甚至还引发了反噬——2013年200多名宗教警察以“女性就业,男女接触变多,宗教警察难以执法”为由要求撤回此令。而事实上,类似的政令早在2006年他们就尝试过,但同样因遭到保守势力反对而流产。
所以,当你有幸来到卡塔尔这样的国家后,你需要重新认识你所生活的世界。
首先,你要适应的是一夫多妻制。
根据这里的习俗,一位男性可以娶四位妻子。在这个全世界性别比最悬殊的国家。但即便多出来这么多男性光棍,一个大腹便便的中东白袍男性后面,仍然跟着四个黑袍女人。
当然,这并不是大学宿舍挑选室友,剩下的三个妻子不可能是你的闺蜜朋友,更有可能是你陌生的黑袍姐妹,你们每人至少要给丈夫生七八个孩子。
截至2021年,卡塔尔一共有293万常住居民。男性居民约219万,女性约为73万,一个国家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之多。
其次你要考虑安全问题。
只要你的中东老公不把你打得鼻青脸肿,你就算是嫁对人了。2010年10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高法院在一次判决中指出丈夫可以打妻子,只要不造成明显的伤痕就行。
在这片土地上,女性是丈夫的附属品,她们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辈子都要服务于男性的奴仆。在教义中,男人是家庭的支持者,保护者,供养者,监护人;女性的使命则是怀孕、生育、哺乳、养育子女。
另外,如果你不幸进到了一个保守家庭,那你看到的世界可能就是黑袍缝隙露出的那几厘米。
每一个女性都有自己的监护人,小时候是父亲,父亲不在的话就是兄弟或叔伯,嫁人之后自然是丈夫;你从此丧失了和任何丈夫以外的男性共处一室的权利,自然不可能有任何异性朋友;你不能自由地出国甚至离开所在的城市,一切行动都必须经过父亲或丈夫的允许。
即便是在超市或者麦当劳这样的公共空间,也被严格地划分为男性区与家属区。
《202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沙特阿拉伯排名127位,卡塔尔排名137位,伊朗倒数第四,阿富汗倒数第一
如果你听完这些可能觉得有点害怕,那就千万别去了。因为如此严峻的女性生存环境,已经是经过改良后的版本了。
比如沙特阿拉伯在2016年公布的经济改革计划“2030愿景”,其中就包括提高女性权益与地位,取得了相当亮眼的进展。2018年,沙特女性终于拥有了独自驾车的权力,政府还限制了宗教警察的职权,批准了女歌手举行公开演唱会,允许女性进入体育馆观看赛事,开放多个行业领域鼓励女性就业。
但可悲的是,这些女性权力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施舍,而非民众“自下而上”的争取。即便沙特女性获得了喘息的空间,她们被限制的行为仍然会让人瞠目结舌。
没有男性监护人同意,沙特阿拉伯女性不能开立银行账户。
没有男性监护人同意,沙特阿拉伯女性不能获得护照出国旅行。这个监护人同意制度还扩及到女性生活的其他更多事项,包括工作,就学,甚至是接受某些特定的医疗项目。
沙特女性要结婚或离婚也需要取得男性监护人的同意。如果儿子年龄超过七岁,女儿年龄超过九岁,那离婚的女性就很难获得孩子的监护权。
所有服务男女顾客的餐厅都必须设两个座位区,男人和女人基本上分开用餐。
沙特女性不能自由的穿衣服。沙特女性通常穿着一件长及脚踝,宽松的长袍。
有部分的公共空间设有女性专区,例如购物中心的女性专属楼层,只有在女性专区里,女性可以脱下长罩袍。
如果你听了还有勇气,那么欢迎你去和亲,多去解救几个摆脱不了黑袍的女性。
也有人在社交平台表达自己对这里的向往,甚至明确表达“只要给钱,我可以穿一辈子黑袍”。似乎只要去了中东,在街头要饭都能月入五十万。
但石油赐予的财富与幸福,也会随着石油价格波动而跌宕。2003至2013年国际油价一路上涨,沙特不仅GDP翻了两倍以上;但2014至2015年国际油价暴跌后,沙特金融储备就从2015年的7320亿美元降至6230亿美元,政府只好发行国际债券以免入不敷出。
沙特贫富差距大,人均GDP为23585.89美元,并没有中国深圳的11.64万元高(约合24848.08448美元)。在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地区,传统教法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对对象进行家庭背景调查,就很重要,类似投胎。
人的权力从来都不是分割的。
当你成为这里的女性之后,地下的石油与黄金,与一个奴仆又有什么关系呢?运气不好的话,你甚至连自己的头巾长袍的款式都选择不了。
如果你是男性,你又如何能确保自己能投胎成为极少数的王室贵族,而不是那个死在基建场馆里的异国工人?
甚至就算是王室中的女性,也无法轻易获得自由的豁免权。
迪拜谢赫酋长的哈雅王妃为了离婚远逃英国,历经官司和波折才讨回了女儿的抚养权。这还是因为她的娘家是约旦王室,能为她聘请伦敦最厉害的离婚律师。
迪拜王子哈曼丹在Instagram拥有1500万粉丝,每一天都能晒出自己骑行、运动、驯鹰的靓照。
讽刺的是,许多喜爱哈曼丹王子的粉丝,曾经也喜欢过他颜值爆表的妻子,谢哈克公主。二人结婚之后,王子继续风光潇洒,谢哈克公主再也没有出现过。
也许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都无法劝退一个想去中东和亲的人。实在不行,你还可以赌一把,试试去当一个卡塔尔王太后——那个被中文互联网营销号宣传成“中东甄嬛”的女人莫扎。
但你也要知道,即便如此,这个地位最高的女人,看世界杯也得待在休息室里。
讽刺的事还是发生了。
当一部分中国女性幻想嫁到卡塔尔的同时,《时代》周刊评选了2022年的年度英雄。
画面上是三个没有露出正脸的伊朗女性。
她们搀扶彼此,没有戴头巾,露出了头发。
一切都要从一个名叫阿米尼的伊朗女孩说起。
今年9月,22岁的玛莎·阿米尼 (Mahsa Amini) 在街上被捕,原因是道德警察“认为”她没有按照规定严格佩戴头巾。在警方拘留期间,阿米尼抢救无效身亡。伊朗政府拒绝承认阿米尼死在了滥用刑罚的棍棒之下,坚持她死于意外的心脏病,但在场的人,分明都听到了阿米尼在警察局的惨叫。
于是从9月中旬开始,伊朗全国大范围爆发抗议活动。阿米尼之死像一颗投入广大人群中的炸弹,点燃了所有伊朗人压抑了几十年的愤怒,打得伊朗政府措手不及。
女性走上大街,扯掉头巾,甚至当街剪掉头发,掷入篝火中燃烧。甚至有女性剃了光头,在道德警察面前勇敢地跳舞。
她们打出“妇女、生命、自由”的口号,要求伊朗政府给阿米尼的死一个明确的交代。她们愤怒的并不是“阿米尼没有佩戴好头巾就被警察打死”,而是“阿米尼一开始就不应该被捕”、以及“伊朗女性凭什么要戴头巾”。
从历史角度来看,原本拥抱现代化改革的伊朗,女性甚至可以化妆烫发穿裙子。
而自从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开始统治这片土地之后,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
在此之后,烫发就别想了,女性必须用头巾遮住头发。酒精饮料、大部分的西方电影、男女共游及晒太阳都被严令禁止。各阶层的教育课程由“伊斯兰大学委员会”设计。
20世纪60、70年代的伊朗女性
你不听话,自然有人教你听话。政府设立了一个特殊的警察部门,负责规范女性的着装和行为。在2006年,他们正式更名为“道德警察”。
2021年,易卜拉欣·莱西上台之后,保守派将宗教道德标准的下滑,视为对共和国神权政治基础的严重威胁。莱西呼吁全面重振保守的着装法,称“伊朗的敌人”正在瞄准“社会的宗教基础和价值观”。
于是伊朗女性的头发再一次成为案板上的猎物。
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中,能看到伊朗道德警察随意侮辱、殴打妇女,并将妇女拖进面包车,然后给她们戴上头巾,送去接受“再教育”。
24岁的德黑兰女孩Sara曾经就被道德警察抓捕过,这些警察用脚踢她的肚子,呵斥她,让她的父亲给她送来“得体的衣服”,并且强迫她签一份“以后一定严格遵守传统教法”的保证书。
还有一则视频里,一名被捕女孩的母亲扑倒在一辆行驶中的道德警车面前,尖叫痛哭着:“我女儿病了,求求你们不要带走她。”
伊朗人的眼泪没有用。
就算是“道德警察被废除”的消息,最终也被证实是一场空欢喜的假新闻。
退一万步说,就算道德警察真的可以不再上街巡逻,也丝毫不会影响伊朗《头巾法》继续实施。就算没有道德警察,也会有全新的部门接着履行道德警察的职责。
事实上,伊朗道德执法发言人前段时间表示,政府官员已经在筹备道德警察2.0——利用“更新、更精细的管理方法”来收紧头巾的管制并且加强其传统宗教价值观的教化。
而这场如今已经持续三个月的抗议活动,也在缓缓割裂几代伊朗人的关系。
他们之中,一部分年纪更大的人坚定跟随信仰,而Z时代成长在互联网世界,他们也想像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活着:刷TikTok,大声地唱流行歌曲,在YouTube上看美妆视频。
一位在德黑兰参加抗议活动的32岁女性告诉《华尔街日报》,伊朗女孩从9岁开始就要佩戴头巾,接受日复一日的洗脑。就在最近,她参加了几次抗议活动之后被警方逮捕,并且遭到了严重的殴打。她的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她:“我为你是我的女儿而感到羞耻”,甚至她受重伤回家后,家人对她置之不理。
也有人选择站在了女孩们身后。
伊朗女孩Yasi的母亲Minoo,选择在宗教妇女在线请愿书上签名,呼吁废除道德警察、废除《头巾法》。Minoo告诉《纽约时报》,她在死去的阿米尼身上看到了女儿的影子,她作为老一代伊朗女人,是自愿戴头巾的——但一个女人是否应该戴头巾,选择的权力应该属于女性,而不应该由政府决定。
“我依然相信神,但我受够了满嘴谎话的官员,他们没有把我们当同胞。”
死于抗议活动的伊朗女孩尼卡,今年只有16岁。
尼卡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说,警察打碎了尼卡的头骨,打断了她的牙齿,她的颧骨脱臼,尸体面目全非。
伊朗为什么会产生剧痛的撕裂?
经济发展带来的世俗化愿景是自然发生的。识字率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互联网渗透率,甚至连伊朗的生育率都在下降。
荷兰非牟利独立研究机构GAMAAN,近期就伊朗人的宗教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在40000名受访者当中,当中47%从有信仰变成无信仰。而相对于人口普查的99.5%为什叶派相比,民调却显示只有32%受访者自认为什叶派穆斯林,自认为无神论者、祆教徒、精神信仰者(spiritual)、不可知论者及逊尼派穆斯林的人,则分别占9%、8%、7%、6% 及5%,另有22%不认同上述任何一项。
伊朗人没有轻易认命过。
从他们硬颈的电影议题里,就能看到一个种族的骨气,以及逐渐松动瓦解的文化气氛。
《一次别离》的开头,西敏想和丈夫离婚,就是因为要带女儿逃离伊朗
如果你留意过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你一定知道是哪位女演员打败了汤唯。
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她被誉为伊朗的巩俐,她凭借电影《圣蛛》获得了今年的戛纳影后。
只看电影名字,你或许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Holy Spider:神圣的蜘蛛杀手。
在伊朗的圣城马什哈德,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妓女死亡案件,而杀死妓女的连环杀手,被民众奉为“圣蛛”。
拉希米扮演的女记者只身前往马什哈德进行调查。她一来到圣城,就被旅店前台质疑为什么不好好佩戴头巾——只因为她额头前的头发散落下来,这被伊朗人视为“不检点的女人”的特征。因为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只有妓女不配佩戴头巾。
同时她也发现,就算把凶手犯罪的线索摆在警察面前,他们也不想用心查案。因为死者是妓女,她们死不足惜。
死掉的妓女就像维护社会稳定的燃料一般,燃烧完只剩下一股青烟。
而另一边,杀害妓女的凶手就是一个最普通的泥瓦匠,也有美满的家庭和孩子。只是他狂热笃信宗教,认为自己在以正义的方式替真主清洗着圣城的罪恶与污垢。
女记者最终只好亲自走上街头,褪下头巾,化妆扮成妓女,用生命危险才得以引蛇出洞,换来杀手绳之以法。
但最精彩的部分,竟然是杀手被逮捕之后。
在法庭上,法官质问杀手,何以判断这些死去的妓女道德有亏,必须得死?
杀手自豪又轻松地笑着回答:“要认出街上谁是妓女,并不需要你有多聪明。”
在场的所有男性都发出了默契的笑声,庭审现场顿时充满了愉快的空气。
而杀手的妻子也不认为丈夫有罪,相反,屠杀妓女被认为是一种荣耀的英雄行为。
妻子向青春期的儿子解释,你的父亲不是罪犯,他只是在惩罚那些不干净、不检点的女人。一个孩子的双眼,从对父亲是杀人犯的困惑和恐惧,逐渐转为了自豪与骄傲。
甚至连伊朗的民众,都聚集在法庭外要求政府释放蜘蛛杀手,因为他在替真主清理罪恶。街坊邻居甚至会免费给杀手的家人免费送菜,甚至鼓励他的儿子长大后继承父亲的衣钵,继续屠杀更多妓女。
而受害妓女的父母,反而变成了没脸见人的罪人。
蜘蛛杀手沉浸在成为宗教英雄的幻梦里,就算走向绞刑架也有大义凛然的壮烈。
他绘声绘色地向儿子描述,自己是如何在街上锁定猎物,又是如何用头巾将这些女性活活勒死的。
整部电影的杀人片段都不算惊悚,直到女记者在影片最后打开了一段采访DV录像,我们才得以从一个女性的视角,看到了最毛骨悚然的画面。
杀手死后,他只有十几岁的儿子,骄傲地向记者还原了父亲杀人的过程,他让自己年幼的妹妹扮演妓女,而他高高在上地演示着如何掐死一个女性,如何把她们的尸体卷进地毯中丢弃。
最令人窒息的细节是,蜘蛛杀手每一次杀人,最终都是用女性头顶的头巾勒死她们的。
只有一个体型较大的妓女是特例,因为她根本不戴头巾,这也导致杀手差点没能杀死她——
当一个女性主动摘下头巾时,男性就失去了杀人工具。
也许很多人都不理解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凭什么能在国际获得如此高的荣誉。这是因为,屏幕内外的女性,都正在被这寸窄窄的、黑色的头巾绞死。
被裹在地毯里丢弃荒野的女性尸体,既是伊朗马什哈德的妓女们,也是死去的22岁女孩阿米尼。
这并不是伊朗人的唯一一次呐喊。
就在本届卡塔尔世界杯,那场伊朗对阵英国的比赛前,你或许也看到了拒绝跟唱国歌的伊朗国家队球员,以及看台上缓缓展开的口号:
妇女、生命、自由。
当伊朗球员拒绝唱国歌时,台下戴着头巾的伊朗女性流泪了。
而伊朗女性能够进入足球场,也只是这几年才发生的事。
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早在2006年就拍摄过一部女性与足球的电影。
获得第56届柏林银熊奖的伊朗电影《越位》,讲述的就是伊朗女性为了看球赛男扮女装的故事。
对于道德警察和士兵来说,女性进入球场,就是违反教义的“越位”。而对于伊朗女性而言,国家机器对她们的一次次权利侵犯,也是一次“越位”。
电影中的女球迷,最终趁着伊朗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狂欢活动逃跑。可现实中,伊朗女性并没有这么轻松美好的结局。
2019年3月,伊朗女孩萨哈尔 · 霍达亚因为女扮男装潜入足球场观赛而被捕。
当萨哈尔得知自己可能面临6个月到两年的监禁时,她穿着心爱球队的蓝色球衣,在愤怒与绝望中自焚而死。在国际足联的压力下,伊朗长达四十年的女性看球禁令才宣告结束。
伊朗人不断流血,不断经历动荡,但从未停止追问为什么,他们在催泪弹和棍棒下一次次呐喊自由。
歌手Shervin Hajipour为了伊朗女性的抗议运动写下了一首名叫Baraye的歌曲。
歌词是这样写的:
为了我的姐妹,你的姐妹,我们的姐妹
为了瓦解那些生锈的思想
为了我们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为了学生和他们的未来
为了妇女、生命和自由
2011年,突尼斯小贩布阿齐齐的死,点燃了“阿拉伯之春”的第一支火苗。
从此之后,整个阿拉伯世界开始动荡,威权政府一个接一个轰然倒塌。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甚至是最保守的沙特阿拉伯都出现了抗议的声音。
看似牢固如铁壁般的权力,在民众的愤怒面前也只能丢盔弃甲。
2022年,阿米尼的死,让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中东地区的女孩们。
她们流血、被殴打、被侮辱至死的人生,在地球的另一端的中文互联网世界,却像一片羽毛一样轻飘。
金晨在世界杯的某一天,发了一张模仿中东男性满手宝石戒指捂脸的照片。
她戏仿的,是那张著名的“沙特富人看球赛”梗图:难受、无助、但富有。
很明显,她并不知道她用来“表现幽默”的那块头顶的白布,对于整个阿拉伯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现实世界里,这块白布代表着男性权力,这份权力给予他们娶四个老婆的自由,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恶结束这些女性的生命。
当网友的质疑声淹没金晨的评论区之后,明星和她的团队反而委屈起来:
“人类何苦为难人类。”
后半句她没说完的话,很多人都能替她说完:你模仿的那块白布的主人,就在你开玩笑的此时此刻,正在为难另一群人类。
当女性的世界不断下沉,我们的明星用流血的权力符号“白袍”开玩笑时,其他国家的女性在做什么?
今年第75届戛纳电影节的现场,法国女性组织在红毯上点燃了黑烟,她们拉开了巨幅的名单,上面记录着129位女性的名字,她们是上一届戛纳到今年戛纳的一年之内,在法国因家庭暴力、针对女性的谋杀而死去的女人们。
为了声援本国女性的抗议活动,伊朗女明星塔拉内·阿里杜斯蒂冒着生命危险摘掉头巾,在Instagram上发布自己举着“妇女、生命、自由”口号的照片,而她本人目前已经被捕。
不止一个伊朗女演员。 Hengameh Ghaziani和 Katayoun Riahi也因为摘下头巾参加抗议活动而被捕。伊朗通讯社IRNA称,这些女演员被指控“勾结意图危害国家安全”和“进行反国家宣传”。
国际女演员也用剪刀声援伊朗女性。
包括朱丽叶·比诺什、玛丽昂·歌迪亚、伊莎贝尔·阿佳妮、伊莎贝尔·于佩尔、夏洛特·甘斯布等在内的众多女性电影人,选择剪掉自己的头发支持伊朗女性为自由而战。
五年前,我在美国遇到过一位伊朗女孩。她像一位从中东世界出逃的幸存者一样,每天拼尽全力读书学习。
她拥有一双我见过的最深邃美丽的眼睛,头发略带卷曲,利落的扎着高马尾。平时穿着宽大的卫衣,随性又动人。
她告诉我,自己的长相其实放在伊朗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有更多的伊朗姐妹,再漂亮的面孔也只能被盖在一片头巾下。在伊朗,女性不能骑自行车、不能随意奔跑、不能跳舞、不能穿过于紧身的衣服——因为女性晃动的曲线会导致男性产生犯罪的想法。
她们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为了能逃出伊朗、移民美国,这位伊朗女孩嫁给了现在的老公,虽然没有太多感情,但只要能摘掉头巾,能接受先进的教育,就算和陌生人结婚也无妨。
我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而她为了摘下头巾,几乎赌上了整个人生。
就在我们争论着头巾、生命、自由与中东女性的命运时,世界的车轮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它带着尖刺和利刃,马不停蹄地从女性的身体上轧过,只留下一地鲜血的痕迹,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不远处的旁观者。
12月22日塔利班宣布,未来将全面禁止阿富汗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一位正在学医的女大学生看到新闻后,哭着向母亲打电话:“我们的未来彻底黑暗了”。
与此同时,在伊朗抗议运动的队伍里,军队故意向女性示威者的生殖器和面部开枪。这是一种只有这片土地才能想象出来的、独有的、恶毒的惩罚女性的方式。
现在再回头看那些用白袍玩梗的中国网友,任谁都忍不住感叹——
原来人类的悲喜、愤怒、眼泪,
有时候真的并不相通。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压力管理:生活中的变化,往往就是压力源
最近在看《世界幸福报告》时,有一项测量数据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就是压力(stress),你知道中国人的压力水平多大吗?生活在哪个国家的人压力水平最高呢?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哪些事情会引发最大的压力以及如何管理我们的压力呢?
压力这个词有其物理含义,比如我们对皮肤施加一个力,皮肤会短暂地凹陷进去,压力大,陷进去的多,压力小,凹陷的就少。
我们借用这个物理名词来形容那些在生活中会让我们短暂地觉得被压住的感觉。其实,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的过程。当我们解读这个定义的时候,我们知道起码需要两个条件才能形成压力:第一个是心理压力源,第二个是心理压力反应。
举生活中最常引起压力反应的事件为例,即将到来的考试或者面试就是心理压力源,我们对这个压力源会形成一种反应,比如考前焦虑、面试前的紧张、焦虑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的反应。我们也会发现,不同的人对考试和面试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尽管面对的是同一个压力源,对它的心理反应却有可能完全不一样,学霸和学神,当然那些不太重视此次考试的学渣们可能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习以为常,甚至不屑一顾,而那些准备不足、却又相当重视此次考试的学生,却有可能陷入忧心忡忡、紧张得不停喝水、上厕所,陷入考前紧张焦虑无法自拔。
我们都知道,过高的压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像考试这种急性压力可能会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心理体验,让我们很不好过。可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是一些慢性压力,我们也许都有过跟银行签订了长期贷款的那一刻,从那时起,还贷的压力就一直背在了身上;我们可能还有养育孩子的压力、工作上的持续压力、在亲密关系中因为无法信赖而承受着长期压力,甚至于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母亲的唠叨、父亲的长期不在场都可能会变成一种慢性压力。
……就连现在的疫情隔离和核酸检测,对有些人来说,也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压力源。这些压力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地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从全球来看,各个地区的压力水平在过去一年里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如图所示:(其中这10条彩色的线是将全球分成了10个地区)
(数据来源:《World Happiness Report》)
压力上升有很大一部分跟疫情的全球流行有关系。2020年,人们感受到的压力水平比疫情前要高出8%,但是在2021年,压力水平又回归到基线水平。这可能是因为,自2019年爆发以来,很多国家的疫情在2020年达到了顶峰,2021年似乎在有些地区出现了转折。我国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从全球来看,中国人的压力水平处于中位水平,这也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国人现在常说的内卷,从长期来看,势必会造成绝大多数人的压力水平上升。
关于压力的危害其实我们都有所了解,慢性压力比急性压力更有害。从长期来看,过高的压力水平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增加我们患上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各种疾病的概率,还会极大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压力让我们的免疫力下降,从而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病症。过高的长期压力,还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和成就,甚至于让一些普通人濒临崩溃。
因为客户催单,然后发疯般地踩外卖的外卖小哥……
我在前一段时间其实也经历了很多的压力事件。我自己入学、娃开学、老公工作调动、疫情反复……这些生活中的变化,让我的生活压力突然上升。我能明显地感受到,突然升高的压力极容易让人们平常的生活陷入了一团乱麻,从早晨起来心态就处于紧绷的状态,一点点风吹草动,比如娃挨了批评,作业马上就要截止了、家人间的一点点龃龉,都能引发我的神经紧张,然后又是过度反应,濒临崩溃……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适应新生活需要一个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生活中的负面事件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就连那些正向的变化,也会在短期内使我们感知到的压力水平上升。这一点人们可能意想不到,我们会以为一些好的变化,比如结婚、升职、生娃、换到新的工作……,它们都是好事,让我们心情愉悦,怎么会是压力呢?其实,适应好事带来的变化,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这些其实也是压力源,只是我们容易适应罢了。
有这样一份生活压力量表,用来测量我们的压力指数。仔细查看你就会发现,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引起了变化的,不论是急剧变化(如配偶去世、离婚、分居、结婚、怀孕、搬家等),还是慢性变化,比如身体的病变、家人的身体健康状态改变、举债、抵押等,都有一个感知到的压力等级,这就是压力指数,变化越大,指数越高,总的得分越高,现在面临的压力就越大。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面临着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的祖辈们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可能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份工作……可是今天的我们,却像是一个飞翔的陀螺,自身不停旋转的同时,还要在不同的地方持续旋转,这可能是造成我们面临着比祖辈更多压力的原因。
知道你的压力来源,才能对其有所准备。对比表中的压力源,你的压力指数是多少呢?关注我,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论如何管理压力,如何用积极心理学跟压力事件和平共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