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号高考啊2021(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几号高考啊2021文章列表:
- 1、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 2、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 3、新高考又要有新调整?3+1+2或将变成3+2+1,据说今年已有实行计划
- 4、十年改革,高考迈入新时代 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 5、安徽首批高考改革试水生今秋全面走班传统分科依然占主流
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记者 袁秀月)近日,20余省份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各省份的艺术类、体育类招考规定也陆续公布。2023年高考政策有啥新变化、新规定?
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
记者注意到,从10月中下旬开始,各地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截至11月2日,福建、四川、上海、安徽等地的网上报名已经结束,北京、重庆、天津、广西、甘肃等多地的高考报名正在进行中,多数省份的2023年高考网上报名将在本月内结束。
多地发布的高考报名流程大致包括报名资格初审、网上申报、现场确认、网上交费等环节,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手续。对于未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上海、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将组织补报名。广西还提到,因疫情隔离等特殊情况错过正式报名时间的考生,可申请参加补报名。不过天津、内蒙古、河北、湖北等多地都明确,逾期不再安排补报名。
目前,受多地疫情散发影响,部分省份还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代理报名等方式。如安徽发布提示称,针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返回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可由考生所属报名地招生考试机构委托考生现学习生活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代为办理报名手续。
2023年起,这些考生不再具有三大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2012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三项,由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大学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生投放专门的招生指标。
对此,各地也有相关报考规定,如甘肃提到,此类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国家专项及高校专项的考生户籍、学籍及实际就读地实施区域同一县(市、区)的“三统一”政策。云南也在报考通知中要求,申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资格的考生必须确保其户籍、学籍、报名、实际就读地均在实施区域的同一县(市、区)。
此外,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从2023年高考起,往年被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上述三项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特殊类型招生迎新变化
长期以来,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备受关注。近年来,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出现不少新变化。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进一步减少艺术类校考专业范围,逐步提高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根据教育部规定,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而是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也就是说,2023年高考,将是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最后一年从高校招生环节中选拔。
2021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还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
其中,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
严防“高考移民”
一直以来,维护公平公正是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各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严防“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如天津要求,对于空挂学籍、在学不在籍等违规考生,坚决予以清退。内蒙古则在报考通知中要求,对于考生户籍变更不足三年的和户籍从区外迁入且存在“高考移民”嫌疑的,对其户籍迁移情况进行重点审核。
此外内蒙古还要求,对提供虚假个人信息、以虚假报名材料取得报名资格、不符合报名条件但完成正式报名、查实的“高考移民”等考生,考试前查实的要取消其报名资格和考试资格,考试后查实的要取消其高考成绩和录取资格,录取后查实的要取消其入学资格,已经入学的要取消其学籍,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
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 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记者 袁秀月)近日,20余省份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各省份的艺术类、体育类招考规定也陆续公布。2023年高考政策有啥新变化、新规定?
资料图:考生们认真温习。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20余省份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
记者注意到,从10月中下旬开始,各地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截至11月2日,福建、四川、上海、安徽等地的网上报名已经结束,北京、重庆、天津、广西、甘肃等多地的高考报名正在进行中,多数省份的2023年高考网上报名将在本月内结束。
多地发布的高考报名流程大致包括报名资格初审、网上申报、现场确认、网上交费等环节,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手续。对于未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上海、江西、四川、广西等地将组织补报名。广西还提到,因疫情隔离等特殊情况错过正式报名时间的考生,可申请参加补报名。不过天津、内蒙古、河北、湖北等多地都明确,逾期不再安排补报名。
目前,受多地疫情散发影响,部分省份还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代理报名等方式。如安徽发布提示称,针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返回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可由考生所属报名地招生考试机构委托考生现学习生活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代为办理报名手续。
资料图: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向家长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2023年起,这些考生不再具有三大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2012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三项,由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大学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生投放专门的招生指标。
对此,各地也有相关报考规定,如甘肃提到,此类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国家专项及高校专项的考生户籍、学籍及实际就读地实施区域同一县(市、区)的“三统一”政策。云南也在报考通知中要求,申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资格的考生必须确保其户籍、学籍、报名、实际就读地均在实施区域的同一县(市、区)。
此外,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从2023年高考起,往年被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上述三项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资料图:戴着“高考必胜”口罩的考生正在温习古诗文。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特殊类型招生迎新变化
长期以来,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备受关注。近年来,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出现不少新变化。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进一步减少艺术类校考专业范围,逐步提高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根据教育部规定,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而是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也就是说,2023年高考,将是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最后一年从高校招生环节中选拔。
2021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还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
其中,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
资料图:低年级的学生为考生舞龙加油。 杨华峰 摄
严防“高考移民”
一直以来,维护公平公正是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各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严防“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如天津要求,对于空挂学籍、在学不在籍等违规考生,坚决予以清退。内蒙古则在报考通知中要求,对于考生户籍变更不足三年的和户籍从区外迁入且存在“高考移民”嫌疑的,对其户籍迁移情况进行重点审核。
此外内蒙古还要求,对提供虚假个人信息、以虚假报名材料取得报名资格、不符合报名条件但完成正式报名、查实的“高考移民”等考生,考试前查实的要取消其报名资格和考试资格,考试后查实的要取消其高考成绩和录取资格,录取后查实的要取消其入学资格,已经入学的要取消其学籍,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
新高考又要有新调整?3+1+2或将变成3+2+1,据说今年已有实行计划
文/60分教育
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契诃夫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而高考则是筛选优秀学生的重要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发展,这也让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化。
为了能够选拔出更合适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培养书呆子,教育部也在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整,其中受关注程度最多的就是中考分流和新高考。
新高考模式的新尝试
传统的高考就是文理分科,考生确定好自己所学方向之后,高考直接考文理卷,考生可以根据录取分数线进行报考。
如果仔细分析文理分科模式,可能会发现有些考生存在偏科,比如说自己擅长的是物理和地理,但因为这两个代表了不同的科目,自然就考不出自己的最高分。
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浙江和上海就成为了首批实行新高考改革模式的省份,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之后,新高考试点省份也变得越来越多了,比如说3 3模式。
而截止到2021年,已经有8个省份实行了3 1 2新高考模式,在2024年还将有7个省份实行3 1 2,力求让考生的所有成绩都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新高考又要有新调整?3 1 2或将变成3 2 1
在进行任何改革措施后,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从目前的新高考模式效果来看,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爱好,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科目。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种模式也并不是完全的优势。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这种自由选择,导致学生所能选择的科目组合相对较多。
这样一来就导致考生选择高校和专业、高校录取学生方面都出现了麻烦。再加上因为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化学和政治的选课人数要比其他科目的人少很多。
针对于这些问题,教育部将再次对于选科模式进行调整,据说之后3 1 2模式将变成3 2 1模式,预计将在今年的高一新生身上实行。
所以考生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特别是新高考的逐渐改革探索,对于考生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3 2 1是什么模式?考生怎么选科?
如今实行的是3 1 2模式,包括3门主科、物理/历史任选其一、剩下四科任选其二,而在调整之后的新高考模式,就不是这样固定的选科了。
有些考生和家长可能会疑惑,明明之前是灵活选择,现在却直接固定了两个科目,那么接下来所选科目岂不是更难了?报考难度再次增加,3 2 1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新模式也是为了方便各大高校的招生,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考生报考,考生可以凭借自己的选科来填报志愿。简单来说,就是按照高校给出的选科要求进行报考、选科。
比如说多数理工类专业,需要考生选择物理、化学两个科目、医学专业需要化学、生物、文史类需要历史和政治等等。
这种选科模式并没有固定要求,但高校的专业报考要求往往就是确定了两个必考专业,所以也就有了3 2 1模式的说法。
个人分析:
虽说现在高考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学生们在选择科目方面更加自由了,但从根本来说还是存在文理分科的区别的,考生在这一点上也要多多注意。
特别是3 2 1模式,文理分科会更加明显,但这种模式更符合如今社会人才培养,也方便了考生报考大学专业,避免了因为科目不符导致无法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个人觉得能够在高考前确定好自己的未来人生目标,对于之后的选择也会有更多的便利,不会让学生陷入一种读死书的状态,提前明确社会分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考生在选科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在前面我们也说了3 2 1更像是文理分科,但也有一定的差别。考生在进行选科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首先,大家在进行选科前一定要对于选科标准有个明确的认知,比如说所选科目可以对应哪些专业,自己对于这些科目的兴趣如何。
其次,还应该对学习难度有个判断,很多学生都喜欢报考学习难度小的科目,毕竟这样能够提升自己的分数,但考生要明确选择的人越多、相互竞争就越大。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谨慎!怎么选择的性价比最高,才是现在最应该解决的问题。
今日话题:
你对于3 2 1新高考模式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分享。
十年改革,高考迈入新时代 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十年改革 高考迈入新时代
八年 五批次 29个省份迈入了高考综合改革行列
6月27日,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份同一天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 1 2”模式。
高考一直是一场牵动千万人神经的大考,它不仅关乎千万学子的命运,同时,几张看似轻薄的试卷背后还透露着高校的“如何选”和基础教育的“如何教”。
高考承载着国人的很多期盼,人们期盼它既能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的学子向上流动的渠道,同时也能为国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的改革从未间断过:1999年实行了“3 X”科目改革;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实现全面网上录取,同年北京市进行了自主命题的尝试;2003年开始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提出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高考改革也在向更深的层次迈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所说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充分论证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非常明晰,“作战图”呼之欲出。
同年的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上海市、浙江省成为首批试点,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当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开始实施;3个月后,12月16日,两项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出台。
2014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第二天,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头版撰文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改,改什么和怎么改等根本性问题,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顶层设计。”
自此,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3年后的2017年,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启动了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紧接着,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市启动第三批改革。
2021年又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个省份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成为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2022年,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8个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从2014年到2022年,八年、五批次,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这也意味着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了新高考时代。
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2017年高考时,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成为讨论的焦点。
作文题是这样的: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人们的热议不仅出于对高考的一贯关注,同时也因为上海、浙江作为高考改革首轮试点,迎来了“新高考”的首次落地。
人们在关注具体题目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改革所释放的信号。
上海市一位一线语文教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个题目在思辨的同时聚焦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
高考命题专家也强调,这个题目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即使考生选定了某一观点,依然可以在选定的观点上有纵向深入的思考空间。
专家所强调的“选择”正是高考改革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的五批高考改革省份公布的各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看,总体框架是一致的,考试科目及安排上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3 3”或“3 1 2”,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试点省份采取的是“3 3”选考模式,前面的“3”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后面的“3”是考生要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从第三批改革开始,有关省份充分考虑本地原有高考模式、生源数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了“3 1 2”的选考模式,“3”依然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这样的微调“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相关负责人说。
无论哪种选考模式,新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选拔”的同时增加了“选择”。
“新高考”“首秀”之后,时任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边新灿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这样一组统计数据,“在我们开展的5000余人的问卷调查中,70.17%的高校招生工作者和超过六成的学生、家长,认同取消文理实行必考加选考扩大了选择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考其所长,录其所愿”,改革使得学生成了最大受益者。
当然,高考改革不是为了改而改,其背后是由评价改革带来的育人方式的变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同时,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和兵团实施课程新教材,另外5个省份也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在高教领域,2020年启动了强基计划,探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选拔机制。首先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其次积极探索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将考生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和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再次,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实行小班化、导师制,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两年来,强基计划共招收1.2万余人,生源质量得到各方面充分肯定。
在职教方面则推进了高职分类招考,初步建立了技能型人才选拔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相对分开,突出“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截至2021年,全国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已超过300万,占高职招生计划的60%以上。
守住高考公平公正的底线
时间来到2021年。
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
类似的“强调”也出现之前的文件中。
其实,向中西部倾斜早就在国家的统筹之中,早在2008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便启动实施。而在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特别写入了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同时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
对于一个社会,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是“底线公平”和“起点公平”。因此,向中西部、寒门学子的倾斜,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教育部的权威数据显示,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1年的12.2万人,累计录取学生82万余人。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度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在实施教育公平的道路上,除了做加法之外,还要做减法。高考加分项目就是最明显的减少项。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甚至还出现了资格造假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高考的公平和公正。因此,2014年明确提出,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同时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2015年,教育部出台政策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并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上述加分改革正式落地,高考加分项目减幅达63%。在此基础上,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指导各地充分考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精准确定加分资格条件,合理降低加分分值,得到社会各界积极肯定。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曾说,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人民满意作为重要检验标尺,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一面是越来越多的选择性,及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的入学机会,一面是越扎越紧的制度笼子,当温度和尺度越来越完美融合时,我们守住的是高考更为公平公正的底线。
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又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要为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孩子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进一步加强统考统测,严格选拔标准,引导高校不再盲目组织校考,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考试负担和经济负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问题找得越清晰,改革的路径就越清晰。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改革仍在继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4日 05 版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安徽首批高考改革试水生今秋全面走班传统分科依然占主流
大皖新闻讯 距离2021级高二年级开学已经将近1个月了,作为第一批高考改革新政下的学生,高二学生的选课走班已经全面铺开。在遵循考生意愿的前提下,目前高二学生的选课还是以“稳”为主,并没有出现很多种选课组合的情况,而是在传统文理科的科目排列上有所调整。据悉,后期安徽省将进一步加大学校建设增加教室、控制大班额、扩充师资,为走班教学提供保障。
职业生涯规划已提前学习
新高考改革是从2021年秋季高一学生开始的,不过对于首届高考改革的学生来说,高一阶段走班教学并没有对他们的学习有啥影响。
“我们高一时还是分班,以班级为单位,因为还没有涉及到分科。高一主要是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学习。”作为改革的首批试水生,已经高二的小苏同学说他的高一阶段都是在固定的班级里上课,学习的课程也是全科式的,还没有选课。不过为了帮助大家提前适应以后的走班教学,高一时他们在一些选修课上已经开始试点“走班”,譬如音乐课、校本实践课等。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课程,上课时不同班级的学生汇集到多媒体教室等地学习。但是在高一时学校对学生和家长做了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学习,让大家提前对高二的分科有所考虑。
高一时的走班教学好处是提前让师生有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让学校在管理上可以摸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高二阶段大规模走班做准备。
多数学生在传统分科上略调
进入高二年级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从最初的忐忑和担忧到现在与新班级同学相处融洽,合肥一中高二学生朱盈丽和她的同学们已经适应了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
“虽然学校很早就已经进行过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但我们还是有很多担心,担心走班浪费时间,担心上课混乱无序,担心课堂效率低下,担心和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朱盈丽的高考选科是“历史 政治 化学”,其中只有化学学科需要走班,其他学科都还在原先班级中学习。开学后每个同学都会发到一份自己的课程表,走班科目下详细注明走班班级号及所在位置,学生明确自己的课程安排。经过最初一两天的磨合后,现在朱盈丽在走班班级已经固定了自己的桌椅,和新班级同学们也渐渐熟悉。学校还采用固定学生座位考勤和任课老师拍照记录的方式,以防出现逃课缺课行为。
据了解,合肥一中的走班选课主要按照“定二走一”的方式,涉及到选课的六个学科,学生可以选三个,其中两个是固定班级,有一个学科需要走班。实际操作中,同班选科基本相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本班教学,便于班主任统一管理,只有部分选科以及学考科目需走班教学。事实上,这种模式在高中学校目前具有代表性。
“走班选课并不是想象的完全随学生心意,这其中涉及到学校的承载能力,还有高考招生的指挥棒作用,学校会做一定的引导,首次试水学校和家长都不希望步子迈太大变动太多。”一位高中班主任说,政策要求选课走班要尊重学生意愿,学生应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理想志愿等。但实际操作中,如果学生选择的组合过多,班级管理上就会存在很大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据了解,目前高中学校在选课时都会对学生做一定的引导,在原有的文理科分科的基础上做调整,譬如某一个选历史的同学对生物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学校也会尊重其意见,让其跨科组合,但是多数同学还是遵循的传统的文科、理科三学科的组合,教学和管理上也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走班教学依然受场地和师资掣肘
即使现有的走班只涉及部分学生,但是在一些高中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和县城以下地区的学校,走班教学实施依然有难度,这其中主要受到教室、师资等硬件设施的限制。
“走班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散,需要更多的教室才能走起来,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师资来应对,而这在很多地方现在实施起来还有一定难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合肥市近年来大力建设高中学校,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投入。但是在一些经济较弱的地市、县城和县城以下地区学校,这些条件就有所欠缺。因此,学生选择受到了一些限制,主要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意愿进行微调。要想真正实现全员走班流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将从教室和师资上做保障
选课走班制,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班,取而代之的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并立,对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安徽省将改善办学条件,补充师资力量。
安徽省教育厅数据统计显示,仅2021年,安徽全省各地共投入94.8亿元,新建、改扩建126所学校,新增6.1万个学位,着力化解大班额问题。根据课程实施需要,修订完善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并指导各地各校配齐专用教室与场馆,配备理化生新增仪器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为选课走班提供硬件条件保障。
在师资力量队伍方面,安徽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落实市县中小学教师招聘主体责任,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工作,优化编制资源配置。2021年安徽全省共招聘普通高中教师5016名。据悉,下一步,安徽省将制定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利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选科指南,进一步加强对高中学生选科的科学引导。
大皖新闻记者 张晓嵘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