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雷伊的幻影怎么打(赛尔号大电影5:全民偶像的幻灭和重生)

导读 雷伊的幻影怎么打文章列表:1、赛尔号大电影5:全民偶像的幻灭和重生2、电影结束故事仍在继续:这几部经典中的角色,后来又有什么故事?3、星球大战8:英雄落幕,不带走一片云彩4、土耳

雷伊的幻影怎么打文章列表:

雷伊的幻影怎么打(赛尔号大电影5:全民偶像的幻灭和重生)

赛尔号大电影5:全民偶像的幻灭和重生

暑期档,动画片扎堆。既有能引爆80后集体追忆的《大圣归来》,也有让人捧腹的进口片《小羊肖恩》,都是口碑和票房齐飞的动画片。当下《赛尔号大电影5:雷神崛起》正在热映,惩恶扬善的故事吸引不少小朋友,满满得正能量让人看后非常过瘾。从第一部《寻找凤凰神兽》到《雷伊与麦斯》,从《战神联盟》到《圣魔之战》,再到这次的《雷神崛起》,一路走来,我们看着赫尔卡星上的英雄们成为全民偶像,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片一步一步的成长。

在全新的故事里,战神联盟组成了雷霆守护局,以团队的形式保护着家园的安全。监狱里的科学家奥古斯特博士在计划着如何夺取3块能源摧毁赫尔卡星。在交战中,雷伊中计受伤,中了奥古斯特博士的幻想病毒,陷入痛苦之中。在同伴的帮助下,雷伊凭借自身的意志,终于重新站了起来,击败邪恶,再次守护的正义。

单是听《雷神崛起》这名字,雷伊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是必然的主角。在前几部作品中曾经出现过的雷伊、盖亚、布莱克、卡修斯、缪斯、米瑞斯组成的“战神联盟”集体亮相,也意味着“赛尔号”的故事主角从以赛小息为首的SPT小队向以雷伊为首的战神联盟转变。当然这样的转变也正是因为“赛亚号”的小观众们已开始长大,需要有更新鲜、更有力量、更强大战斗力的人物出现。这样的转变其实也是为了迎合观影者的需求。

当然作为新的leader,雷伊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迷失过以至于让人失去对他的信任。在中了幻想病毒后的雷伊,雷伊YY到了自己的哥哥,肉身一度被奥古斯特博士所控制,更是和同伴互相肉搏打了起来,以至于失去了能源块;在哥哥的幻影彻底消失后,雷伊也有过迷失,一度呆滞和迷茫,甚至在小伙伴们被博士全部抓走、全赫尔卡星人遭遇着困境也未能让他振作……这样一个曾经的全民偶像,可以说是让人失望的。不过雷伊并没有完全沉落下去,在罗拉的鼓励下依靠着信念重新站了起来,全民偶像重生。在他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打败了博士,解救了大众,重新拿回了能量块。这样的英雄才更真实,才更地气。

《雷神崛起》看到了“赛尔号”系列电影的一次转变,也让人对下一部6更是充满了期待。雷伊还会是主角吗?赛小息还会归来吗?Nothing is impossible!

电影结束故事仍在继续:这几部经典中的角色,后来又有什么故事?

大型电影公司喜欢改编具有特许经营权潜力的书或拍摄爆款的续集。如果第一部能够成功,那么几乎就可以保证续集电影的经济回报。不过在没有看到续集的情况下,你不得不求助于原著小说,来了解这些著名电影在结束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有时没有拍摄电影续集,完全是因为第一部电影在经济上的不成功。但也会因为其他原因,续集未能继续拍摄,即使是第一部取得了成功,比如之前有过热议的《第九区》。其实不管是怎样的原因,很多角色的故事,还会在他们的原著书中继续下去,只是没有出现在银幕上而已。他们之后的故事有时令人震惊,有时显得多余,有时只是很奇怪。

在《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结束后,查理和旺卡被误认为是太空海盗,不小心把查理的祖父母变成了婴儿

为什么一部电影没有续集,而它的原作却有续集,这是一个谜。然而,说到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就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了。罗尔德·达尔的续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很难改编成剧本,更不用说电影了。在《威利·旺卡和巧克力工厂》电影结束之后,旺卡告诉查理,他将任命他为自己的继任者。后来他们乘坐旺卡的玻璃升降机会到查理的家,接走巴克特一家的其他成员,让巴克特的父母和祖父母和他们一起返回工厂。

旺卡声称他们必须“先上升再下降”,升降机越爬越高,直到里面的人都开始漂浮起来,这时旺卡宣布他们进入了轨道。当美国发现他们离其名为“美国太空旅馆”的巡航飞船近得令人无法接受时,很快便开始了一场国际事件,并对总统说胡话以防止他把他们变成冰。在受到类似鼻涕虫的外星人的攻击后,它们聚集了足够的动力,猛冲回工厂。之后旺卡建议查理的祖父母尝试他的最新发明,一种能让时光倒流的维生素,于是他们不小心变回了婴儿。总而言之,达尔的续集和他的其他小说一样古怪,有大量的政治讽刺、太空灾难和修正主义历史。

《阿甘正传》之后,阿甘丢了生意,在NFL打球,无家可归,被珍妮的鬼魂拜访,还去了奥斯卡

罗伯特·泽米基斯1994年改编的《阿甘正传》与原著大不相同。除了明显的情节变化,温斯顿·格鲁姆1986年的小说更黑暗、更偏执,而且远没有那么悲壮。然而,到了写续集的时候,格鲁姆别无选择,只能将原著和奥斯卡获奖改编相结合,因为电影的成功程度,远远超过了《阿甘正传》原著的成功程度: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痰盂周围放一个橡胶垫。但请相信我的话——永远不要让任何人把你的人生故事,拍成电影。”

在影片的结尾,福雷斯特(汤姆·汉克斯饰)与最终死于一种不知名疾病的挚爱珍妮(罗宾·赖特饰)结婚并照顾她,并承担起照顾年幼儿子的责任。不过之后书中叙事开始不太正常。

福瑞斯特在新奥尔良圣徒队打球,后来失去了他的养虾生意,在养猪场呆了一段时间,最后和他的老朋友丹中尉在华盛顿无家可归。后来他被指责为伊朗门事件和华尔街内幕交易丑闻的罪魁祸首,但他通过煽动暴徒推倒柏林墙和在海湾战争期间逮捕萨达姆·侯赛因,来平衡他的责任。他与珍妮的鬼魂聊天,又遇到了新的恋人,并开始了牡蛎生意,结果非常成功。书的结尾是福雷斯特遇见了汤姆·汉克斯,并去了奥斯卡金像奖。在被叫到台上接受奥斯卡奖“美国最可爱的认证白痴”后,他说:“我要去尿尿。”

在《毕业生》之后,本恩和伊莱恩为了让孩子在家上学而努力,于是他们请来了罗宾逊夫人

麦克·尼科尔斯执导的电影《毕业生》的结局,是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争议最激烈的场景之一。本恩(达斯汀·霍夫曼饰)和伊莱恩(凯瑟琳·罗斯饰)违背了他们父母令人窒息的期望,和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离开了伊莱恩的新婚丈夫,一起私奔了。兴奋的肾上腺素和快乐的叛逆,他们跳进了一辆公共汽车,开始了自由的生活。然而,当汽车驶离教堂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因为他们的现实和未来的前景,慢慢笼罩了他们。

查尔斯·韦伯(Charles Webb)1963年出版的这部小说的结局,同样模棱两可。当汽车驶离时,伊莱恩握住本恩的手,以这样的对话结束:

“本恩?”

“什么。”

公共汽车开始移动。

考虑到这个悬念和尼科尔斯电影的成功,你可能会认为韦伯的续集,最多在几年之内就会出现在书店的货架上。相反,反而花了40多年的时间。《家庭学校》于2005年完成,两年后出版,其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本恩和伊莱恩上车的10年后。他们现在和两个儿子住在东海岸,与伊莱恩的母亲罗宾逊夫人相隔一个大陆。当他们决定让孩子从当地学校退学,在家教育他们时,他们开始面临反对和威胁,尤其是来自学校校长的威胁。他们唯一可以得到的帮助是罗宾逊夫人,自她与本恩暧昧关系以来的十年里,她的魅力并没有减弱。

尽管《毕业生》的三位主角回归了,但《家庭学校》是70年代文化的产物,就像第一本书是60年代文化的产物一样。当本恩和伊莱恩还在为建立郊区核心家庭的期望而挣扎的时候,他们也对它的反面感到不安。在罗宾逊夫人来访期间,一对嬉皮士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来住。他们同样反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并且鼓励足月母乳喂养,并避开所有其他的父母规范。对于花了几十年时间来猜测伊莱恩和本恩上车后发生了什么的粉丝来说,《家庭学校》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在《罗斯玛丽的婴儿》之后,罗斯玛丽已经昏迷了26年,她的儿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释放了一种致命的病毒,撒旦把她拖到了地狱

1968年,罗曼·波兰斯基改编了艾拉·莱文的大热恐怖小说《罗斯玛丽的孩子》,在电影的结尾,罗斯玛丽无意间生下了撒旦的儿子,并决定照顾他,而不是让使她怀孕的邪教组织篡夺她父母的责任。莱文1997年的续集《罗斯玛丽之子》以1999年千禧年前夕为背景。1972年,撒旦女巫团发现罗斯玛丽计划和她的儿子安迪逃跑,于是对她施了魔法,从此她就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女巫团最后一名成员的死亡解除了魔咒,所以罗斯玛丽现在活得好好的,可以继续她的生活。她很快就通过护士制服上的“我爱安迪”别针发现,她的儿子现在是一个名为“上帝之子”的全球组织的著名的基督教领袖。他金发碧眼,看起来显然与他的万恶之王父亲没有任何基因或精神上的联系。当他们重聚时,罗斯玛丽成为组织的代言人,母子二人组成为国际慈善事业的典范。但是罗斯玛丽很快开始怀疑安迪的行为中,可能有一些黑暗的东西。

最后的事实证明,该组织鼓励每个人在千禧年之交点燃的蜡烛,是为了灭绝人类,而罗斯玛丽必须避免世界末日的发生。她被带到地狱的电梯上,在母亲和儿子之间产生了一股令人不安的暗流欲望,这比她在地狱发现的任何东西都更可怕。书中有很多与第一部小说类似的情节,但最后出现的情节转折,让两部小说都受到了质疑,感觉像是一种令人困惑的逃避。毫不奇怪,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在抨击《罗斯玛丽之子》。有人甚至认为,这部小说的创作是莱文自己的撒旦诞生版。

在《雪国列车》之后,第二辆火车上的居民冒险外出,以防止与第一辆火车的残骸相撞

奉俊昊2013年的电影《雪国列车》,是一部反乌托邦的动作惊悚片,讲述了人类最后的幸存者在一列火车上,航行在冰冻地球上的故事。这部电影围绕着一场阶级斗争展开,发生在坐在火车后面的贫民窟里的人,和坐在火车前面的富裕阶层之间。柯蒂斯(克里斯·埃文斯饰)领导了这场叛乱,却发现这是火车上的领导人策划的这场骚乱,目的是将人口减少到可持续的水平。为了报复,柯蒂斯和其余的叛军制造了爆炸,引发了雪崩,摧毁了火车和车上的所有人。唯一的幸存者是两个孩子,蒂米和约娜,他们无意中进入了冰天雪地,发现了一只北极熊。最后上面的这张图片表明,这颗冰冻的星球可能还是适合居住的。

这部电影改编自作家雅克·洛布和艺术家让·马克·罗切特创作的法国连环画小说《Le Transperceneige》。虽然他们有着相似的设定(人类的最后残余生活在一列火车上,穿越一个后世界末日冰冻星球),但这部电影在人物和故事上做了重大改变。在第一部漫画小说《逃亡》的结尾,雪国列车上的所有人都死于病毒,没有人逃脱。而续集《探险者》讲述的是第二辆名为“破冰船”的列车,列车上的居民害怕撞上第一列雪国列车的废墟。于是部分人被派到列车外进行危险的制动,列车内则冲突升级。第三部小说《终点站》人们冒险走出火车,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选举》之后,特雷西·弗利克成为一名高中校长助理,热切地追求晋升

瑞茜·威瑟斯彭饰演的特雷西·弗利克,是一名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全优生,她的表演为亚历山大·佩恩1999年的电影《选举》奠定了基础,并为她在23岁赢得了金球奖提名。特蕾西是一个成就斐然的人,在活泼的外表下几乎隐藏不了他钢铁般的决心,成为了一个受人唾骂却又备受赞誉的文化象征。在她竞选学生会主席期间,她与她的公民课老师麦卡利斯特先生(马修·布罗德里克饰)发生了争执,后者无法忍受她一门心思的热情和权利意识。在电影的最后,麦卡利斯特因为试图把选举推给另一个候选人而被解雇,而特雷西进入了乔治敦大学。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多年后,麦卡利斯特在一次前往华盛顿的旅行中,看到特蕾西和一名国会议员上了一辆车。

很难想象特蕾西除了是一个典型的高中生外,还拥有“完全的自信,完全缺乏自我意识和无意识的野心”。但原著作者汤姆·佩罗塔在他的续集《特蕾西·弗利克赢不了》中加入了一剂现实主义的健康剂。《选举》事件发生的24年后,特蕾西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她。她既不在全国大选的候选人名单上,也不在总统竞选活动的负责人名单上。她是一所郊区高中的副校长,并开始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校长退休时,她看到了一个机会,终于步入一个权威的位置。然而,就像在第一部小说中一样,她意识到努力工作和资历过高并不意味着什么。在新一轮的选举破灭中,特蕾西看到自己社区的男性在“我也是”(#MeToo)的揭露浪潮中被追究责任,她开始重新评估自己与高中老师的关系。虽然这可能不是特蕾西的粉丝对她的期望,但这确实让她再次变得有人情味。

《亡命驾驶》之后,司机在凤凰城以“保罗·韦斯特”的身份生活,为杀害未婚妻的凶手复仇

当詹姆斯·萨里斯的小说《亡命驾驶》2005年出版时,它几乎是在乞求被改编成电影。一位评论家把它比作“塔伦蒂诺或索德伯格的新黑色电影”。最终,它被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买下,把它变成了一部时尚、忧郁的黑色电影,由沉默、面无表情的瑞恩·高斯林主演。在电影的结尾,司机(高斯林饰)被留在汽车的前座上,流血不止。他失去了他在电影中得到的一切——他爱上的女人(凯瑞·穆里根饰),他最好的朋友(布莱恩·克兰斯顿饰),他在电影中作为特技司机的工作,以及他在洛杉矶生活的能力,不过他唯一没有失去的就是他的生命,这意味着他仍然可以做他最擅长的事:开车。

萨里斯的续集《驱动》于2012年出版,司机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化名保罗·韦斯特,经营着一家古董车店,即将结婚。然而,当两个人谋杀了他的未婚妻时,他的命运被抛回混乱,他被迫再次释放他的黑暗面。雷弗恩的电影票房大获成功,受到影评人和观众的欢迎。萨里斯甚至也是他的粉丝,说这本书有他小说的“血液、心脏和内脏”。考虑到作者、改编和公众接受之间异常和谐的关系,雷弗恩和高斯林从未在续作中重新合作,让人们感到很奇怪。当被问及电影续集的可能性时,这位导演表示,他对这部2011年的电影“不完美”的结局感到满意,并不打算重拍它。

在《全金属外壳》结束后,小丑正在追捕一个匿名的,传闻中的敌人,后被越共俘虏,并开始同情他们

每当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打算根据一本书拍电影时,在导演的影响下,这些素材很有可能会很快淡出人们的视线。《全金属外壳》也不例外。根据古斯塔夫·哈斯福德的半自传体小说《短途者》改编,库布里克的这部电影无疑是他最好的电影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关于越南战争的电影之一。影片讲述了“小丑”(马修·莫迪恩 Matthew Modine 饰)从残酷的海军陆战队训练,到越南前线的旅程,充满暴力、黑暗的喜剧性。而故事结束后,在一场血腥的对峙中,小丑的小队和一个越共狙击手爆发了小丑的第一次杀戮。他和幸存的队员们唱着《米老鼠进行曲》,穿过燃烧的顺化废墟,走进黑夜。

哈斯福德的续集《幻影之战》讲述了小丑在越南的进一步经历,以及他对战争的失望。在第一部电影中(和书中一样),他因为佩戴和平标志别针而受到谴责,他开玩笑说,这个别针和他头盔上的“生而为杀”的标语一起,是为了象征人类的二元性。哈斯福德在《幻想的洋相》中将这些反战倾向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里,“小丑”和他的海军陆战队员们改变了效忠对象,现在领导着越共的一个游击队,正如“小丑”解释的那样,他们对此的迷恋不仅仅是一种背叛感:“他是我们集体的内心,变成真实而危险的黑暗灵魂。”

然而,当小丑被敌人俘虏时,恐惧变成了认同,他不再渴望获释,而是开始认同他们。到书的最后,他从反战变成了支持战争。

在《搏击俱乐部》之后,旁白和玛拉结婚了,泰勒·德登秘密经营着一个全球恐怖主义网络

在大卫·芬奇改编自查克·帕拉尼克1996年的小说《搏击俱乐部》的结尾,旁白(爱德华·诺顿饰)杀死了另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泰勒·德登(布拉德·皮特饰)后,企图自杀。这是一个生动而煽情的故事的一个生动而煽情的结尾,但当帕拉尼克开始写漫画书的续集时,他预测它仍然会成功地“摧毁他作为作家的任何遗产”。

在《搏击俱乐部2》中,旁白(现在叫塞巴斯蒂安)和玛拉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儿子朱尼尔(Junior),他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天才,甚至会在自己的卧室里DIY火药。玛拉厌倦了这段婚姻,开始用安慰剂代替塞巴斯蒂安的药物来复活泰勒。然而人们发现,泰勒一直在贿赂塞巴斯蒂安的心理医生,这使他有时间创建一个名为“不死即毁灭”的全球恐怖网络。

当泰勒被马拉完全解放后,他却强奸了她,复活了罗伯特·保尔森(塞巴斯蒂安在《搏击俱乐部》开始时,在一个睾丸癌的互助小组中遇到的人,后来成为“混乱计划”的成员),并在“不死即毁灭”中加倍努力。

与此同时,玛拉带着一个患有早衰症的孩子去摩加迪沙潜入博科圣地。最后的事实证明,泰勒不仅仅是塞巴斯蒂安的危险偶像,还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存在,不知道已经代代相传了多少年。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看的晕头转向,帕拉尼克通过打破第四面墙,进一步推动故事的发展。有一次,一位同事问道:“这是不是太玄了?”据粉丝们说,答案是肯定的,但不仅仅是因为第四堵墙的破裂。读者批评《搏击俱乐部2》是对原作的公然翻版,同时也是“概念膨胀”的受害者。一位读者甚至认为,这是帕拉尼克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原著小说和电影的憎恨。在系列的最后,帕拉尼克和他的粉丝争论他们对文学的无知。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在2019年创作《搏击俱乐部3》。

在《洛城机密》之后,Ed Exley试图把他的老板拉下来,但却卷入了一个极其肮脏交易

作家詹姆斯·埃尔罗伊(James Ellroy)一直很鄙视1997年,改编自他1990年新黑色犯罪小说《洛杉矶机密》(LA Confidential)的电影,其原因可能部分是因为结局不同。埃德·埃克斯利(盖伊·皮尔斯饰)和巴德·怀特(拉塞尔·克劳饰)是上世纪50年代,洛杉矶警局的一对宿怨,他们联手调查一起可疑的谋杀案。调查最终找到了他们的队长达德利·史密斯(詹姆斯·克伦威尔饰),随后的枪战导致怀特终身残疾,而埃克斯利基本毫发无伤。在电影中,史密斯死了,但高层选择掩盖他的腐败,而不是面对丑闻。在书中,史密斯活了下来,并没有为他的肮脏交易负责。

他的后续小说《白色爵士》,讲述了埃克斯利试图一劳永逸地摧毁史密斯的故事。这是埃尔罗伊的《洛杉矶四重奏》的第三部。而《洛杉矶四重奏》是四本相互关联的系列丛书,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洛杉矶的黑社会,以及支持并偶尔与之斗争的腐败警察。埃克斯利只是一个配角。故事的主角兼旁白戴夫·克莱因(Dave Klein)是一名来自刑警队的特别聪明的警察,他被人陷害为谋杀犯,最终与埃克斯利联手进行调查。尽管作者对1997年的电影《白色爵士》感到厌恶,但《白色爵士》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肮脏的警察和未解决的犯罪。对于那些对《洛杉矶机密》之后的事情很好奇的人来说,答案是:“还是老样子。”

在《杯酒人生》之后,迈尔斯招募杰克进行另一次狂野的公路旅行,这一次是带他生病的母亲去威斯康星州

亚历山大·佩恩2004年的电影《杯酒人生》,是一部低成本的热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哥们在加州的葡萄酒之乡自驾游的故事。迈尔斯(Paul Giamatti饰)是一个糟糕的英语老师和失败的作家,他对葡萄酒的知识巧妙地将他对酒的依赖,伪装成一个体面的爱好。杰克(托马斯·哈登·丘奇饰)是一个即将结婚的老演员和花花公子。他们一起踏上了杰克婚礼前的最后狂欢之旅,一路上他们试图找到无忧无虑的自己,但却失败了。故事的结尾是杰克结婚了,迈尔斯从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找到了表面上的内心平静,最终把他那本尚未出版的书抛在脑后。

《杯酒人生》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自传式的。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它的作者雷克斯·皮克特(Rex Pickett)还没有发表过作品,而且正在与酒精作斗争,并苦于教英语。这部电影引起了轰动,使他在葡萄酒爱好者和业内专业人士中成为名人,因此,他的续集小说《垂直》(Vertical)沿着皮克特童话般轨迹的另一面展开。故事开始于《杯酒人生》发生七年后的迈尔斯。他现在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书《无耻之徒》被拍成了热门电影。

相比之下,杰克已经离婚,囊中羞涩。随后,这两个朋友再次踏上了穿越葡萄酒之乡的公路之旅,这次去的是位于俄勒冈州麦克明维尔的国际黑皮诺葡萄酒庆典。然而,《垂直》并没有继续和第一本书一样,而是有一些关键的不同之处。首先,迈尔斯正在面对名利。另一方面,他和杰克还有同伴:迈尔斯生病的母亲菲利斯,和她的菲律宾护士乔伊。这本书从一开始就讲述了一群不搭调的自驾游人的古怪故事。杰克是个酒鬼,菲利斯的健康状况正在迅速恶化。到最后,它更像是一个母亲和儿子之间催人泪下的故事,其中还穿插着一些逸事,而不是一个公路旅行的兄弟情。

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之后,鹰眼再一次爱上了一个他在边疆荒野中引导的女人

迈克尔·曼在1992年,根据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1826年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是众多原著改编作品之一。故事发生在1757年革命前的美国,讲述了由莫西干人抚养长大的英国白人养子霍克依(鹰眼,丹尼尔·戴·刘易斯饰)帮助引导两个英国女人可娜(玛德琳·斯托饰)和爱丽丝(乔迪·梅饰)穿越敌对领土的故事。他的养父金卡加(拉塞尔·敏斯饰)和弟弟安卡斯(埃里克·施维克饰)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最终,他们成功地到达了目的地,但英法之间的战争,以及一群休伦人的恶毒意图,导致了一场流血和悲剧。影片结束时,安卡斯和爱丽丝都死了,而霍克依则宣称自己是“最后的莫希干人”。最终,鹰眼和可娜相爱了,并活了出来。

库珀在《皮袜子故事集》五部曲中写过鹰眼(在原著中,鹰眼的本名是纳蒂·本波)。其中的《探路者》故事,发生在莫希干人事件发生后的一年,故事情节与之相似,鹰眼引导一名女子穿越荒野,并爱上了她。最后,一个更年轻的男人出现了,偷走了她的心,鹰眼得以自由地继续他的冒险。虽然这让鹰眼看起来像是一个边疆花花公子,但库珀并没有把他描绘成那样。在《皮袜子》系列小说中,纳蒂·本波对各种各样的女人忠诚,爱上了很多女人,但总是会回归拓荒者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毕竟他的心永远只属于野外的自由。

在《湮灭》之后,莉娜被询问有关她的探险活动,并打开了进入微光的传送门

亚历克斯·加兰2018年的科幻惊悚片《湮灭》,既抽象又血腥,其结局又如此“虚幻”,以至于很大程度上让故事的结局取决于人们的不同解读。在电影的结尾,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饰)是探险队进入一个名为“微光”的禁区的最后一名幸存者。她与她的异人二重身相遇并战斗,但她是赢了还是被用作了背后神秘力量的容器,我们尚不清楚。她回到了外面的世界,与她的丈夫团聚。虽然在她离开之前,她的丈夫已经从禁区的探险中回来了,尽管完全不同。他们拥抱时眼睛闪闪发光,这表明他们至少从探险中带回了一些东西。

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模糊的结局在小说中更有发展,但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的书更模糊,续集《当权者》(Authority)几乎没有澄清这个事情。故事发生在“微光”(在小说中被称为“X区”)之外,讲述了探险队背后的组织——“南境局”(Southern Reach)。莉娜,在书中只被称为“生物学家”,不再是主角。相反,《当权者》的主角是另一个人,他是南境局的新主任,在前任主任(电影中由詹妮弗·杰森·利扮演)失踪后接手。

这个组织的任务是从莉娜的探险队返回的成员那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但马上就被锁定在生物学家身上。他努力从她那里获取甚至是最基本的信息,然而,他发现自己同时也在与南境局的官僚主义和保密性作斗争。最后,生物学家逃出了她的拘留中心,打开了一个通往x区的新入口。《接纳》是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讲述了生物学家(不再是人类)冒险穿过入口的故事。

在《战略高手》之后,杰克·福利在监狱里和一个犯罪头目成为了朋友,然后被这个犯罪头目的女友卷入了一个阴谋

史蒂文·索德伯格1998年执导的犯罪片《战略高手》,由乔治·克鲁尼饰演逃犯杰克·佛里,詹妮弗·洛佩兹饰演试图抓捕他的联邦女警探凯伦·西丝,却与杰克在经过警匪追逐后产生了感情。后来,他们之间的故事以一种不太可能但又令人愉快的浪漫方式结束,凯伦·西丝在一次抢劫案中搭讪杰克·佛里,并安排他和一个臭名昭著的越狱者一起转移。这暗示着押送车的司机凯伦·西丝策划了杰克·佛里的第二次越狱,这样他们俩就能在一起了。不过埃尔莫·伦纳德的原著小说有一个不同的结局。

凯伦·西丝并没有遵从于她的浪漫欲望,而是把杰克·佛里送进了监狱,并在事后评论说,罪犯不应该犯罪,除非他们准备好服刑。因此,在作者的续集《流浪狗》中,杰克·佛里锒铛入狱。而凯伦·西丝作为控方证人短暂露面,但在她的证词中称他“基本上是个好人”,并确保他不会被判进一步的罪行。他们的恋情结束了,但杰克·佛里依然记得她是“发生在(他)身上最好的事情之一”,他对她残存的感情,帮助他与一个在他的命运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狱友建立了联系。

埃尔莫·伦纳德的小说不仅是《战略高手》的续篇,也是另外两本书的续篇。因此,影片中穿插了他以前的三个主要角色:杰克·佛里,古巴犯罪头目和狱友昆多·雷伊(出自他的小说《布拉瓦(La Brava)》),以及雷伊现在的女友唐恩·纳瓦罗(《乘风破落(Riding the Rap)》)。昆多·雷伊帮助杰克·佛里提前出狱,并让他和纳瓦罗一起,帮助欺骗一个富有的电影明星。杰克·佛里也一直是一个好男人,他与纳瓦罗甚至也有了一段激情的恋情,充满了不可告人的动机,三个人纠缠在一张恩惠和欺骗的网络中。虽然原著偏离了电影的结局,但从埃尔莫·伦纳德对杰克·佛里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索德伯格的改编。这是在电影上映11年后写的,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杰克·佛里几乎被明确地刻画成了乔治·克鲁尼。”

在《天才瑞普利》之后,汤姆娶了一位法国女继承人,并成为一个艺术品伪造计划的沉默合伙人,这当然导致了谋杀

马特·达蒙在安东尼·明格拉改编自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小说的电影中,主演了一个很有魅力的反社会者。他饰演的汤姆·雷普利是一个脆弱和冷血组合的一个年轻骗子,在他无法说服迪奇回国后,他杀了他的朋友迪基(裘德·洛饰),然后假装了他的身份。

格温妮丝·帕特洛、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凯特·布兰切特都有精彩表演,这部明星云集的电影尽管背景设定在50年代,却给人一种90年代的感觉。在逃脱当局的追捕并骗取了迪基的家人(以及他已故朋友信托基金的余款)后,里普利似乎准备好了迎接胜利。他和他的情人彼得(杰克·达文波特饰)一起乘船旅行,却发现彼得是他犯罪的最后一个线索。最终,雷普利勒死了彼得,保住了自己的自由,但在此过程中却毁掉了他获得幸福的机会。

海史密斯的小说以类似的方式结束,尽管雷普利的同性恋身份仍然模棱两可——彼得也不存在。他的后续小说《地下的雷普利》(1970年出版)发生在第一部小说的六年之后。雷普利和他富有的妻子埃洛伊丝,在法国的一个庄园里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仍然享受着迪基遗产的回报,但作为现金流的补充,他还从事艺术品伪造、非法商品交易,以及他的妻子从她的百万富翁父亲那里得到的津贴。当艺术界的成员开始怀疑雷普利作为著名画家的伪装身份时,他又被拉回了他以前的身份。海史密斯接着又写了三本关于这位杀手的小说,分别是《雷普利的游戏》(1974)、《追随雷普利的男孩》(1980)和《水下的雷普利》(1991),其中最后一部讲述了主人公的过去。

星球大战8:英雄落幕,不带走一片云彩

据说北美上映后,已经有一票铁子造反了,作为内地首批提前观影的泛《星战》迷,在此有义务预警影迷调低期待值。可以预见中国区铁迷槽水更甚,请不要怪罪老铁们不坚定,怪只怪他们爱得太深沉。

整体来说,《星战8》的叙事性要比《星战7》强些许,所谓情怀已经让《星战7》的J.J透支干净,接盘侠莱恩·约翰逊只能回归叙事,并试图扬弃一切旧的羁绊,重塑一个新时代的《星战》帝国。确实,《星战》系列开启四十载有余,仅靠情怀和荷尔蒙分泌下行老铁们的消费,不足以重振昔日影史第一票王的辉煌。

莱恩·约翰逊的手笔有点过于悲沧,他上来就让《星战》系列电影的开画功臣、昔日第一主角卢克·天行者领了盒饭。要知道《星战》爆棚的七、八十年代,卢克不仅是星际第一绝地,也是好莱坞宇宙的第一英雄,是一代人的成长伴侣。哪怕到了2015年的《星战7》里,卢克的一个行踪,依旧是敌我双方拼了老命都要获取的信息,然而好不容易被找到的救宇宙大救星,就这么草率地挂了。

不得不说,这已经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卢克·天行者了。雷伊将《星战7》里神圣的光剑递给他,他随手就丢到了悬崖下,就像是厌弃了玩具的孩子一样任性。曾经的第一绝地,背负起外甥兼徒弟凯洛·伦黑化以及新一代绝地绝地武士劫难的罪名,从此自闭、避世、颓废。他甚至还是恐惧和懦弱的,当他探知雷伊身上类如凯洛·伦般的黑暗原力时,几乎吓了个屁滚尿流。由此可见,老卢克被严重矮化了,至少和雷伊一样,还有自我突破与成长的空间。可当我们期许他重振旗鼓,发出绝地一击之时,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可否认,马克哈米尔的表演是深邃的,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像是时光的碎语,他眼球珀色中的浑浊,以及努力噙着才不至于掉落的金色液体,都蕴含着他对这一人物四十年的挚爱。他收起了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波澜壮阔,曾经的叱咤风云,同时也收回了曾经施于我们的所有记忆,将一切的一切统统浓缩到一个小老头的眼神看,一个迷茫、恐惧、自责而又悲悯的眼神里。

《星战7》纵诟病良多,但最后雷伊在海边与卢克相逢的画面,温暖了无数失落的灵魂。多少人都在期待卢克·天行者重拾光剑的时刻,这几乎成为老铁放下《星战7》成见,重新燃起《星战8》希冀的动力。有关这点,导演莱恩·约翰逊还是识趣的,最后,他确实让时隔四十载的卢克,又拿起了象征正义的光剑。

这一战是悲沧的,亦是虚幻的,如手中沙,空中泡影。这一战,卢克就像是《风云之雄霸天下》里的剑圣,灵魂出窍,幻化成VR,结果不仅碎了幻影,还坐化了形骸。如果从抵抗组织最后一股力量逃出生天,以及新一代绝地雷伊的崛起角度看,卢克的牺牲还是值得的,悲哀的是,我知道这并不是卢克之死原因的全部。

1978年《星战》横空出世,超越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成为影史最卖座影片,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ET》实现反超,1997年凭借特别版的表现,《星战》总收入再度超车《ET》。1999年至2005年《星战》前传三部曲上市,但距离世界影史票房霸主《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业绩渐行渐远,直到2015年《星战7》问世,总算力压漫画英雄回归探花席位。

尽管靠透支情怀扳回一城,卢卡斯宇宙帝国显然意识到这不会是长久之计,要抗衡漫威和DC的群狼战术,不仅要加快制作进度,还要开发新产品,于是我们看到了作为外传推出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侠盗一号》的票房虽然只有《星战7》的一半,但已经足以和《美队3》等一批单行版超级英雄制衡。

而作为正传的《星战8》,重塑第三代人物是当务之急。雷伊成为《星战7》新一代幸运儿,关于她身世的一度引发热议,且远比影片来得精彩以及朴素迷离。有人把雷伊和卢克的聚首联想成父女的重逢,结果是想多了,有人把她和“星战宇宙”的诸多大神的血缘关系猜了个遍,也没能得出个所以然。当我们把雷伊的身世之谜寄托于《星战8》时,导演和编剧决绝地下了个狠手。

在莱恩·约翰逊看来,让雷伊快速成长的好办法,莫过于断了她跟卢克的联系,断了观众对她光环之等身的联想。于是,《星战8》不仅要矮化卢克,还要卢克去死。《星战》系列的创作者们,卢克的上帝们,就这样判了卢克·天行者的死刑。与此同时,雷伊的身世回归草根,这样做的好处良多,至少可以让原力不再屈从于血脉,便利于创作者们可以从宇宙的任何角落提携新人。再说凯洛·伦登上黑暗武士的最高舞台,阿纳金血脉依在,精英论和草根论两条腿走,总比没完没了纠缠阿纳金一家那点破事来得容易打开局面。

其实不仅仅是卢克悲悯赴死,《星战8》的几条叙事线都是赴死的设计。主线是抵抗组织的逃亡之旅,波上来就是一轮冒失的自杀性袭击;雷伊不仅找卢克施以援手碰壁,还“自投罗网”成了凯洛·伦的俘虏;芬恩拉出的另一条救亡线,不仅于事无补还险丢小命;那位和波打哑谜女将军,所能做的也只剩调转飞船展开自杀性袭击;莱娅自以为运输船可以悄悄开溜,结果成了人家的活靶子……《星战8》虽说叙事性比上一部略好,但要推敲起来,哪哪都是无畏的坑,尤其是芬恩率队的打闹星际赌城,完全是撑时长的无效剧情。

影片最后,在VR卢克的掩护下,雷伊带着莱娅等所剩无几的抵抗组织成员从后门(山洞)溜走。卢克死了,圣殿也毁了,连第一秩序的最高领袖斯诺克也轻易被凯洛·伦腰斩。至此,老帮菜除了蕾娅公主都清理得七七八八了,而雷伊和凯洛·伦为代表的第三代正式登上历史最高舞台,凯洛·伦成长为可以弑母的新一代大BOSS,而雷伊业成为绝地武士的新希望。

为了成就年轻人的事业,《星战8》甚至还把尤达大师的英灵给搬了出来,一个霹雳火将绝地圣殿及其典籍付之一炬,并留下一句“他们对我们的超越真实我们存在的意义”

。尤达大师表面上说年轻人潜力无限,我们老帮菜没什么可以教他们的了,其实潜台词是,老绝地武士的那一套,已经不适合当下时代了,从此外后,《星战》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星战》,而是年轻一代的新宇宙。

莱恩·约翰逊除了决绝,对卢克还是有爱的。全片的AND大战,白色的盐湖上,弹道溅起血红,这是《星战》前所未有的视觉构建,导演用他的美学才华,为卢克导演了一出以色彩为符号的告别仪式。一代绝地英雄就此落幕,卢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了一代影迷的魂。

土耳其再次剑指希腊,调集大批坦克陈兵边境,专家:冲突一触即发

土耳其和希腊都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成员国,不过双方的矛盾却没有因为是“盟友”而有所改善,由于历史原因和地中海利益问题,土耳其和希腊经常处于对峙之中。最近土耳其和希腊再次有了激烈的交锋,这次是与土耳其的油气勘探船奥鲁奇雷斯号试图在地中海的勘探有关。土耳其海军出动了军舰为奥鲁奇雷斯号的行动进行护航,为此希腊海军也派出了军舰来阻止土耳其的挑衅行动。在2019年土耳其和利比亚私下签署了关于地中海利益划分的海事协议,土耳其通过这个获得了相关区域的油气开采的权益。

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目前是愈演愈烈,双方除了军舰的“碰碰船”之外,还有战斗机的空中追逐,希腊空军和土耳其空军的战斗机经常上演空中拼刺刀的模拟攻击的对垒。目前希腊空军装备的是F-16C/D战隼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土耳其空军装备的是F-16C/D战隼战斗机,就战斗机的技术而言,希腊和土耳其是处于同一个水平的。不过最近法国宣布将向希腊提供18架阵风战斗机,其中8架属于免费赠送,未来希腊通过装备阵风战斗机将具备碾压F-16C/D战隼战斗机的能力。

在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中,法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了希腊,此前法国总统就公开宣布,向地中海进行增兵,并且还与希腊举行了大规模的海上联合演习,马克龙表示将会与希腊共同维护地中海的和平和稳定。除了法国支持希腊之外,其余的意大利和德国也是站在了希腊一侧,同时支持希腊的还有塞浦路斯和埃及等国家。如今在四面树敌的时候,土耳其是再次剑指希腊,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土耳其调集了大批的主战坦克陈兵与希腊的边境地区,就最近土耳其和希腊的局势,众多军事专家就表示,冲突一触即发。

这次土耳其两支运送大约40辆坦克的车队已经离开了与叙利亚接壤的哈塔伊省雷伊汉勒地区,调转枪口向与欧盟交界的区域进行集结。在军事实力上,土耳其是占据了优势地位的,土耳其长期号称是“北约第二军事强国”,得益于美国的庇护,土耳其可以从西方国家大批购买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了土耳其空军的F-16C/D战隼战斗机之外,土耳其还拥有从德国引进的豹2系列主战坦克,另外还有从意大利获得技术建造的T-129武装直升机等。

土耳其军队是长期左右出击,参与了各类的军事冲突,目前在叙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有土耳其军队的影子,因此土耳其军队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个都是希腊所要面对的。从土耳其将主战坦克向希腊接壤的、位于西北部的埃迪尔内省的集结看,航空视界认为土耳其是试图在地面装备上向希腊施压,通过这个逼迫希腊在地中海利益分配的交锋中就范。文/AZ。

我们参加了BBC影史百大外语电影评选:一起把霸王别姬顶上去!

BBC的百大外语片榜单刚刚公布。所谓“外语片”,跟奥斯卡一样,是站在英语国家的角度,换成“非英语片”更为准确。

BBC的评选跟我们熟知的戛纳、奥斯卡有两个重大区别:

一、跟年度评选相比,它可以有历史纵深,那些大奖遗珠可以收进来,而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获奖影片反而会被集体忽视;

二、BBC不是官方或专业机构,而是一家媒体,其公信力完全建立在它的名声基础上。换言之,任何媒体都可以做这样的榜单,但人家是不是当真则要看你这个媒体平台的水准和威力。纵观英语国家,只有《视与听》杂志和美国电影学院(AFI)的百大榜单曾取得相似的江湖地位;另外,IMDB的民选榜单(不限于一百部)也越来越具影响力。

我们曾错误地认为,当一部影片获得了权威的大奖,比如金棕榈或奥斯卡,它的影史地位就岿然不动了。其实不然,年度大奖只是走进影史的第一步,而类似BBC这样的评选可以说是又进了一步。我曾仔细比对AFI的百大榜,评委跟奥斯卡高度相似,结果发现,上AFI百大榜(可以粗略理解成影史经典)的影片中,约三分之一曾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另有约三分之一曾获得最佳影片的提名。但还有约三分之一压根连提名都没拿过,如《2001太空漫游》和《穆赫兰道》。这是我积极参与这次评选的动力,因为我知道,有好几部我们认为非常经典的华语片,或许当年曾扬威世界,但外人并不知道它们在中国的江湖地位,让这些影片有机会进入BBC百大榜,是中国评委的职责。这跟民族主义无关,而是一种文化分享。

最明显的例子是《霸王别姬》。这部杰作当年在戛纳并列获得金棕榈大奖,如今,它是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国产片,是很多中国影迷及电影专家心目中的最佳中国影片。然而,它很少在西方的各种榜单上露面,远不及《花样年华》或《卧虎藏龙》的全球名气。如果没有我们这23位中国评委的力挺,别说登上第12名,连进入百大都要打一个问号。不信可以查一查209位评委的选择,中国评委之外,只有一位印度评委给了它第七名,以及一个哥伦比亚评委给了它第八名。

另外一部被一些电影专家视为最伟大华语片的《小城之春》,也是靠中国评委才上榜的,占第63名。中国评委之外,仅有一位日本评委选了它,并且排在他的第一名。

BBC的评选机制是这样的:每位评委选出十部影片,并按照喜好程度排列好。排序决定权重,排第一名的影片获得10分,第二名是9分,以此类推。《霸王别姬》若没有我们这批约占十分之一的中国评委,那它只能拿到7分的总分。

诚然,中国评委未必只选华语片。评选的要求是选你最喜欢的影片,问题是,对于一个天天跟电影打交道的人来说,可以进入“最喜欢”名单的影片,一百部都不够,所以,我可以选十部法语片或十部日语片,都符合“最喜欢”的标准。因此,我自己设定了一个比例,把一半名额给了华语片。其他中国评委采用的比例不同,但多少也用了这种思维。这应是主办方的意图,它不能强迫或暗示你选什么,但把中国评委的构成一举翻了近十倍,显然是希望华语片能获得应有的一席之地。这跟奥斯卡大幅度增加女性及少数族裔评委是同一个逻辑。奥斯卡不能强迫大家选出一定比例的非白人男性作品,但通过调整评委构成,它便能防止“全白”的结果。有人说,其他国家评委没有如此高密度选本国作品。没错,当某国电影在国际的曝光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国评委确实可以放下推荐本国佳片的重担了。即便没有日本评委,《七武士》和《罗生门》也一定会高分进入榜单的,看看中国评委里有多少人投了它们,你就明白了。

我跟另外22位中国评委有幸参与这次评选,包括台湾的焦雄屏、香港的何冀平和文隽。之前我参与过三次BBC的百大评选,一次是百大21世纪影片(包括英语片),一次是百大喜剧片,还有一次叫做百大故事,好像还没公布结果。我在邀请评委时,做了一些平衡,尽量把学院派、主流媒体、专业媒体、新媒体、独立影评人、影展策展等兼顾到,一个单位一般只请一位,这对于电影专家云集的单位确实不公平。另外,我邀请了两三位资深编剧,他们同时是极具威望的文化人士,但没有邀请导演,因为BBC刚接触我的时候明确说是要影评人。当然,值得邀请的影评人非常多,主要取决于整个评委团队的人数。

评选规则没有禁止评委之间的讨论,我也曾分享过自己的一些心得,比如过于个人化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姿态,那一票其实是浪费的。另外,我很想建议大家把对某些影人的票集中在一部影片,比如选贾樟柯的票若不是分散在《小武》《站台》和《天注定》,说不定其中一部就能上榜。但我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毕竟,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怎样理解评选规则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儿。但参与评选的人越多,就越能代表共识。

附:BBC Culture评选出的100部最伟大的外语片

100.西奥·安哲罗普洛斯《雾中风景》(1988)99. 安杰伊·瓦伊达安杰伊·瓦伊达 《灰烬与钻石》(1958)98.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97.《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7)96. 克洛德·朗兹曼《浩劫》(1985)95. 成濑巳喜男《浮云》(1955)94.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93. 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92. 英格玛·伯格曼《婚姻生活》(1973)91. 朱尔斯·达辛《男人的争斗》(1955)

《男人的争斗》90.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1959)89. 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1957)88. 沟口健二《残菊物语》(1939)87. 费德里科·费里尼《卡比利亚之夜》 (1957)86. 克里斯·马克《堤》(1962)85. 维托里奥·德·西卡《风烛泪》1952)84. 路易斯·布努埃尔《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1972)83. 费德里科·费里尼《大路》 (1954)

《大路》

82. 让-皮埃尔·热内《天使爱美丽》(2001)81. 雅克·里维特 《塞琳和朱莉出航记 》(1950)80 路易斯·布努埃尔《被遗忘的人们》(1950)79. 黑泽明《乱》(1985)78. 李安《卧虎藏龙》(2000)77.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同流者》(1970)76. 阿方索·卡隆《你妈妈也一样》(2001)75. 路易斯·布努埃尔《白日美人》(1967)74. 让-吕克·戈达尔《狂人皮埃罗》(1965)73. 吉加·维尔托夫《持摄影机的人》(1929)72. 黑泽明《生之欲》(1952)71. 王家卫《春光乍泄》(1997)

《春光乍泄》70.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蚀》(1962)69. 迈克尔·哈内克《爱》(2012)68. 沟口健二《雨月物语》(1953)67. 路易斯·布努埃尔《泯灭天使》(1962)66.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恐惧吞噬灵魂》(1973)65.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词语》(1955)64.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蓝》(1993)

《蓝》

63. 费穆《小城之春》 (1948)62. 迪吉布利尔·迪奥普·曼贝提《土狼之旅》(1973)61. 沟口健二《山椒大夫》(1954)60.让-吕克·戈达尔《蔑视》(1963)59. 依莱姆·克里莫夫《自己去看》(1985)58. 马克斯·奥菲尔斯《伯爵夫人的耳环》 (1953)57.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1972)

《飞向太空》

56. 王家卫《重庆森林》(1994)55. 弗朗索瓦·特吕弗《祖与占》(1962)54. 李安《饮食男女》(1994)53. 小津安二郎《晚春》(1949)52. 罗伯特·布列松《驴子巴特萨》(1966)51. 雅克·德米《瑟堡的雨伞》(1964)50.让·维果《亚特兰大号》 (1934)49.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潜行者》(1979)48. 路易斯·布努埃尔《维莉蒂安娜》(1961)47.克里斯蒂安·蒙吉《四月三周两天》(2007)

《四月三周两天》

46. 马塞尔·卡尔内《天堂的孩子》(1945)45.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奇遇》(1960)44. 阿涅斯·瓦尔达《五至七时的克莱奥》(1962)43. 克莱尔·德尼《军中禁恋》(1999)42. 卡迪亚·兰德 /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上帝之城》(2002)41. 张艺谋《活着》(1994)40.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安德烈·卢布廖夫》(1966)39.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特写》(1990)38.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37. 宫崎骏《千与千寻》(2001)

《千与千寻》

36. 让·雷诺阿《大幻影》(1937)35. 卢基诺·维斯康蒂《豹》(1963)34. 维姆·文德斯《柏林苍穹下》(1987)33. 雅克·塔蒂《玩乐时间》(1967)32. 佩德罗·阿莫多瓦《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1999)31.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窃听风暴》(2006)30. 英格玛·伯格曼《第七封印》(1957)29. 朴赞郁《老男孩》(2003)28. 英格玛·伯格曼《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27. 维克多·艾里斯《蜂巢幽灵》(1973)26. 朱塞佩·托纳多雷《天堂电影院》(1988)25. 杨德昌《一一》(2000)

《一一》

24. 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1925)23.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圣女贞德蒙难记》(1928)22. 吉尔莫·德尔·托罗《潘神的迷宫》(2006)21. 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别离》(2011)20.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镜子》(1974)19. 吉洛·彭泰科沃《阿尔及尔之战》(1966)18. 侯孝贤《悲情城市》(1989)17. 沃纳·赫尔佐格《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2)16. 弗里茨·朗《大都会》(1927)15. 萨蒂亚吉特·雷伊《大地之歌》(1955)14. 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1975)13. 弗里茨·朗《M就是凶手》(1931)12. 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

《霸王别姬》剧照

11. 让-吕克·戈达尔《精疲力尽》(1960)10. 费德里科·费里尼《甜蜜的生活》 (1960)9. 王家卫《花样年华》(2000)8. 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击》(1959)7. 费德里科·费里尼《八部半 8½ 》(1963)6. 英格玛·伯格曼《假面》 (1966)5. 让·雷诺阿《游戏规则 》(1939)4. 黑泽明《罗生门》 (1950)3.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 》(1953)2. 维托里奥·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1948)1. 黑泽明《七武士》 (1954)

《七武士》

文|周黎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