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红色警戒2觉醒德意志(红警2德国坦克杀手解说,装甲单位克星,为啥被玩家所嫌弃?)

导读 红色警戒2觉醒德意志文章列表:1、红警2德国坦克杀手解说,装甲单位克星,为啥被玩家所嫌弃?2、红色警戒德国被窃取的五大神兵,这些本该都属于他们3、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普鲁士

红色警戒2觉醒德意志文章列表:

红色警戒2觉醒德意志(红警2德国坦克杀手解说,装甲单位克星,为啥被玩家所嫌弃?)

红警2德国坦克杀手解说,装甲单位克星,为啥被玩家所嫌弃?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战争艺术家,今天我来讲解一下红警2的德国坦克杀手。

德国的坦克杀手本质上并不是坦克,而是一辆自行反坦克突击车,但是管它是什么好用就完了。事实上坦克杀手确实够厉害,对于大部分坦克来说,德国的坦克杀手就是死神一般的存在分分钟钟给你锤爆。在游戏故事背景中,德国的坦克杀手主要装备的是对付装甲单位的特殊穿甲弹,打装甲单位有奇效,就是天启也一样,但是坦克杀手打步兵和建筑的时候就会感觉力不从心,因为打不动。不过这一点也平衡了游戏。

游戏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坦克杀手原型是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并不是德国的豹式坦克。但是不同的是游戏中的坦克杀手无法行进射击,而且无法旋转炮塔。在游戏中PVP中很少有人出,虽然对装甲的伤害高,但是一旦遇到敌人用步兵和狗吸引火力的话还是很难打的,而且坦克杀手遇到空军就必定凉凉,除非你的防空火力很高。

下一期讲解星际争霸2人类阵营单位医疗兵,原创不易喜欢的多多支持。

红色警戒德国被窃取的五大神兵,这些本该都属于他们

身为一名红色警戒的资深老玩家,对于游戏中每个国家所对应的特色武器应该是倒背如流。提起盟军阵营的德国,会让人们条件反射地联想到坦克杀手,二战时期的德军制造了诸如Pak40型反坦克炮和猎豹系列,曾一度令苏联的钢铁洪流叫苦不迭。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表现,红色警戒的游戏策划为德国搭配了坦克杀手作为他们的国家特色兵器。坦克杀手本身的作战性能我们暂且放到一边,从客观事实出发,德国至少有五大本该属于他们的神兵利器遭到了恶意窃取,本篇文章就来以证视听。

基洛夫空艇的灵感源于齐柏林:

游戏里把基洛夫空艇默认设置给了苏联阵营国家,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尊重史实的决定。飞艇被应用到大型战争的记录仅有两次,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还有一次是诺曼底登陆被美军用于敌情的侦查。德国人可以说是飞艇战术的先驱,甚至用飞艇在游戏中取代坦克杀手的地位代表德国也是不为过的。

狙击手就算不配德国,也与英国没关系:

世界著名的十大狙击手中,德国就有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和科宁斯两人入围,我国的抗美援朝神枪手张桃芳亦是榜上有名。前苏联在这方面的人员占比最高,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是无可争议的大哥大。英国在这方面真的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人物,德国的狙击手分分钟打爆他们。

天启坦克与德国巨鼠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双炮管火力 超级大块头,怎么看怎么像德国巨鼠。这是德国的保时捷公司在二战末期设计的超重型坦克,战斗全重达到188吨,相当于三台虎式坦克的重量。即便是美军现役的M1A2型坦克,也只不过71吨重,在巨鼠的面前依旧是小弟弟。德国连这么大的玩意都敢造,难道车间里还吐不出天启这种袖珍货?

V3火箭车是德国人的原始专利:

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诞生于德国,当时被命名为V1,被广泛地应用到对付英国。当时的英国人把德国的这件武器称之为“有翼飞弹”,已经能装备简易的脉冲喷气发动机了,这科技水平让身为世界工厂的大英帝国都汗颜。之后德国就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地球上的第一种弹道导弹,就是上图的V2,“Vergeltung”在德语中表示复仇,可见当时的德国与英美苏杀红了眼。游戏里的V3火箭车无论原理、造型还是命名都紧贴德国的原装正版,没有道理不归属德国!爷爷和爸爸都是姓张的,怎么到了孙子这一代就跟着隔壁老王的姓儿,这是从哪一代开始被绿的啊?

飞碟这种东西,德国老早就造过了:

尤里这个国家在现实世界不存在,尽管他们有飞碟,然而还是让人感觉很遥远。德国在二战的后期已经制造出了能够飞行的样机,盟军的飞行员多次目击到德国的这个新奇玩意。根据他们的口述,飞碟没有翅膀却能够灵活转向和爬升,空中性能吊打同时期的各种战斗机,即便拿到今天也是能把6代战机给锤得死死的。1945年2月,德国人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一次飞碟的飞行试验,创造了每小时2200公里的速度,仅用时3分钟就爬升到了1.5万米高空,现在的F16都做不到。随着二战的结束,这项技术也成为了迷,红色警戒把幽浮给德国做特色武器无可厚非,好过现在总是把锅甩给外星人。

综合上述,德国的黑科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只给一个坦克杀手真的是有意埋汰了他们。可是完全按照现实都给了德国,那游戏的平衡性势必遭到重新洗牌,红色警戒怕是要变成二战题材了。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你认为哪一款神兵利器比坦克杀手更能代表德国呢?欢迎参与文章末尾的投票。

你认为红色警戒的哪款兵器更适合代表德国 单选 0人 0% 基洛夫 0人 0% 狙击手 0人 0% 天启坦克 0人 0% V3火箭车 0人 0% 幽浮飞碟 0人 0% 其他 0人 0% 还是坦克杀手好

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奥地利人的自救方案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失败,被普鲁士逐出德意志。奥地利境内的各个民族趁机要求独立,奥地利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为了避免分裂,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匈牙利贵族妥协,建立了奥匈二元帝国。那么奥匈帝国是如何成立的,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民族主义兴起

1815年的欧洲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拿破仑帝国的崛起使得民族主义在欧洲广泛传播,1815年欧洲各民族的民族主义纷纷觉醒。德意志人民纷纷要求统一,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面对德意志人的统一诉求普鲁士十分积极而奥地利却不怎么积极。

德意志邦联

19世纪前期的奥地利是德意志境内的第一大邦国而普鲁士位居第二,许多德意志人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奥利地身上。当时的奥地利境内德意志人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并且奥地利境内的非德意志领土也高达五分之四,经济发达。奥地利担心统一德意志后会丧失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所以对统一并不积极。

二,1848年欧洲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

1848年3月米兰、威尼斯地区爆发反奥利地的革命,当地的意大利人反对奥地利的统治,要求与其他地区的意大利人组成一个统一的意大利。萨丁王国更是要将奥地利逐出意大利,趁机对奥地利宣战,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爆发。1849年奥地利虽然击败撒丁王国,但对米兰、威尼斯等地的统治已不稳固。

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

3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也爆发了反君主专制的革命,群众要求首相梅特涅下台,实行民主改革。在民众的压力下,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被迫让步,将梅特涅免职,实行君主立宪。3月匈牙利等地也爆发了反君主专制的革命,要求废除贵族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行君主立宪。后来在俄国的帮助下,奥地利将匈牙利革命镇压,恢复了对匈牙利等地的统治。

3月德意志各邦也爆发了革命,德意志人纷纷要求统一,德意志邦联议会将德意志皇帝的头衔授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但他因担心奥地利不满而拒绝。虽然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了德意志皇帝的头衔,但不包含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成为德意志人的主流思想。

1848年革命沉重打击了奥地利的君主专制统治,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被迫下台,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也被迫退位、将皇位让于侄子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民众让步,实行君主立宪,提升地方自治权利,实行各族平等,维持了奥地利帝国的统一。但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的威信下降,普鲁士崛起为德意志第一大邦。

三,对战萨普

德意志统一

1859年撒丁王国在萨奥边境进行军事挑衅,奥地利对萨宣战,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爆发。在法国的帮助下,萨丁击败了奥地利,奥地利将伦巴第-威尼斯地区的大部分割让于萨丁。

1866年普鲁士为了夺取统一德意志的主导权,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发动了普奥战争,意大利也趁机对奥地利宣战。最后奥地利失败,被普鲁士赶出德意志,将威尼西亚割让给意大利。奥地利主导德意志的梦想灰飞烟灭,

四,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1866年匈牙利人及其他民族见奥地利败于普鲁士,要求奥地利实行联邦制,甚至独立。奥地利因为萨奥、普奥战争的失败,使得国债高涨,经济遭到沉重打击,面临崩溃的边缘。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决定拉拢匈牙利贵族,对匈牙利妥协,维护帝国的统一。

奥匈帝国

1867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妥协: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地位平等,双方组成联合国家,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奥地利与匈牙利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双方拥有共同的外交部、国防部、财政部。至此奥地利帝国转变为奥匈帝国。

五,评价

奥匈帝国解体

总的来说1867的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缓和了奥地利与匈牙利的矛盾,维护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但是该方案忽视了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民族的利益,使得这些民族对奥匈帝国心存不满,使得一战后的奥匈帝国土崩瓦解。

社评:要对华搞批评性对话,傲慢还是自卑?

来源:环球时报

“德国之声”网站5月31日有一篇题为《与中国保持批评性对话比以往更重要》的评论文章,主体内容还是就所谓“新疆人权问题”发一些陈词滥调,不值一读。但标题提炼出的“批评性对话”这个词颇为耐人寻味,它事实上也是过去这些年来,美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的主要沟通态度。

在多数情况下,这是美西方精英内心优越感的不自觉流露。但现在被他们有意识地提出来,并推崇为与中国打交道的“有效方式”,这就不仅是“傲慢与偏见”能简单解释得了的。虽然之前没有明确说出来,但现实层面,美西方国家的确正在践行、强化与中国的所谓“批评性对话”。剥开包装就能看到,这已成为美西方对华战略博弈的一种手段或者武器,换句话说,就是要打着“对话”的幌子找中国“训话”。

在国际交往中,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是常有的,表达不同的看法甚至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都无可厚非。问题是,平等对话不能设立一个你高我低的价值前提,不能是单向的规训或指责。美西方的“批评性对话”是居高临下的,暗含的逻辑是,只有他们才拥有评判是非对错的能力、资格和权力。这意味着在“对话”之前,一方就占据了道德高地;“对话”还没开始,就构成了对其他国家在发展水平和道德形象上的矮化。

殖民主义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但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和思维方式却没有完全消失。殖民主义被巧妙移植到各个方面,潜伏在西方的政治语言、交往方式中。美西方一些精英,带着强烈的文明优越感,把非西方国家当成等待“认证”的考生。他们手里拿着意识形态教鞭,走上讲台监考、判卷,再根据这些国家的“表现”给出ABC的不同评级,判定考生是否及格。至于判分的标准,则是由美西方根据自己的历史社会形态描出来的,“西方中心论”是所有考卷中的唯一正确答案。

在他们眼里,只有西方的才是正确的、文明的、先进的,而与他们有所不同的,就被打入“邪门歪道”,是野蛮的、落后的。他们强行造出“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并在这个虚构的前提下,把其他国家的不同实践贴上道德标签,试图从形象上对他们进行矮化,进而实现随心所欲的“降维打击”。正因如此,他们才肆无忌惮地编造新疆“种族灭绝”的谎言,才大言不惭地叫嚣要用各种手段“惩罚中国”,才丧心病狂地威胁把中国“炸回石器时代”。

有时候,傲慢是一种妄自尊大;有时候,傲慢也是一种深度自卑。面对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自身的麻烦不断,美西方国家越来越力不从心,面对新兴市场国家与其不断缩小的差距,想继续保持“绝对优势”的他们,不得不多拿几块“人权”“民主”的砖头往脚底下塞。他们之所以对对话中的“高低差”如此敏感,也是感受到以往所掌握的绝对优势如今已不存在,所以要更加刻意地凸显话语权,保持其背后的旧权力结构,这甚至成为他们的下意识反应。

即便在人权、民主领域,美西方也日益沦为差等生,依靠踮脚装个儿、对人比划拳头来彰显“尊严”,这样的美西方在其他国家看来其实很好笑。美西方的自信正在出现崩塌,其大背景正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深入人心,以及发展中国家权利意识的觉醒。时至今日,倘若还想搞殖民主义那一套,还想玩弄意识形态霸权,甚至想像拉牲畜一样把别国牵着鼻子走,如果不听话就再给两鞭子,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国家,都不会吃这一套。

回到“批评性对话”上,中国从来不怕批评,但坚决反对强权。时代已经变了,美西方精英应该学会平等、懂得尊重。对话是必要的,我们欢迎“建设性对话”,不赞成所谓“批评性对话”。我们还要提醒,居高临下的姿态是很危险的,因为离地面越远,就可能摔得越重。

汽车国家队放下架子拼未来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年,快速复苏的中国汽车产业成为疫情阴霾下全球汽车业的一抹亮色。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中流砥柱”,国有车企功不可没。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这支汽车“国家队”正在完成蜕变——产品研发向市场看齐、技术应用向世界看齐、外观设计向未来看齐。

产品研发向市场看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分析称,我国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1月,汽车产销已连续8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7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国有车企的表现不负众望。2020年1月至1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广汽、长安、北汽、吉利、长城、华晨和奇瑞。除吉利、长城外,其余8家均为国有车企,并涌现出了长安逸动、红旗H5、名爵6、广汽新能源Aion S等热销车型。

业界认为,当下国有车企的市场意识开始真正觉醒,产品研发向市场看齐,已具有顾客导向的市场能力。

销量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现象。据一汽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0日,一汽红旗品牌年度生产汽车累计超过20万辆,提前11天达成全年目标。而在2017年,整个红旗品牌全年销量仅有4665辆。

对于红旗来说,这一切不只是产品实力的提升,而是市场观念的蜕变。之前的红旗品牌太过高大上,离市场太远,营销也是一板一眼,从来没想过和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打成一片。现在的红旗完全不一样:2018年,红旗首度联合李宁打造“国潮”设计,让工业和服装的中国文化在年轻人热衷的潮流设计上实现了交融;2019年,红旗又携手音乐经典《梁祝》大胆创新,重塑国粹经典。也正是这种由内而外的突破,让红旗在销量、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上迎来了新生。

事实上,随着“80后”人群逐渐上升为汽车消费的主流群体,先前一元化的轿车消费价值导向,正在被多元化的消费价值趋向与时尚替代。在这样的市场里,如何洞察目标顾客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和主张,通过产品、服务、品牌和顾客关系,创造出满足目标顾客利益期望且超越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优势,才是赢得市场的根本方法。

技术应用向世界看齐

对广汽来说,2020年12月24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全球首款量产5G车——广汽埃安AION V正式下线交付。

分析人士称,5G智能汽车之于汽车的意义,类似于苹果之于手机。因此,最近几年,主流车企都进入了抢夺5G车量产的竞赛中。在全球市场,美国福特和德国宝马已早早宣布了具体时间,将在2021年和2022年量产5G汽车。国内车企中,上汽、北汽、长安等都参与了抢夺5G汽车量产的排位赛。

这正是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产业更替背后的逻辑。眼下,汽车业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全球均在朝“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积极转型。其中,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这场更替背后扮演着“破坏性技术”的角色,其进化速度是内燃机的优化速度所无法比拟的,其主张的新产品价值也是传统车型难以实现的。

这无疑令中国车企看到了发展的新契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欧美等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大多拥有百年以上发展历史,中国品牌想要弯道超车难度相对较大,但在“新四化”领域,中国车企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上汽乘用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就曾经表示,在“新四化”当中,电动化是基础和关键,网联化则是消费者的需求和累积大数据的渠道,并以之为纽带,逐渐达到“智能化”出行。

在这个过程当中,本土作战的中国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理解更深刻、反应更迅速,并且能够迅速在本土寻找强有力的跨界行业合作伙伴。

出现这种可能的基础,是中国消费者对互联网的深度接受和快速反应。当这一特点传导到消费端,呈现的结果是,中国车市成为当前最活跃的“试验场”。互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共享出行……不断冒出的新技术、新概念,刺激着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也刺激着汽车厂商敢于用新技术和新概念包装车型推向市场。

毋庸置疑,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正成为新能源车企的竞争高地。在这一未来赛道上,作为中国车企的主力,国有车企的明天值得期待。

外观设计向未来看齐

除了产品研发的技术应用,国有车企的外观设计进步之快,也超过了人们的预期。

2020年3月5日,长安汽车全新序列“引力”首款车型UNI-T通过全球直播的方式发布。UNI-T设计大胆、前卫,风格动感、未来、凌厉,其设计的科技智能感比肩概念车,一经上市就在整个行业引起轩然大波。据设计师介绍,长安UNI-T的内饰设计还采用了UX Design(体验式设计)理念,无论是仪表台的倾斜角、连屏设计,还是造型独特的换挡杆,其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用户体验而来。此外,为了迎合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设计师还给UNI-T设计了一些新颖的东西,比如置于左侧A柱上的摄像头,可扫描驾驶员的脸部信息并登录车机超级账号,科技感极强。

毫无疑问,就“颜值”来说,长安UNI-T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于汽车的遐想以及需求,用设计激发出了大家对于汽车的独特情感。

如果说长安UNI-T的出现是中国汽车品牌设计的审美自信,那么打响北汽集团BEIJING品牌元年第一枪的BEIJING-X7则是在审美自信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文化自信。

得益于BMFA BEIJING“魔方”全球化架构的赋能,BEIJING-X7不仅在极短时间内还原了BEIJING汽车首款概念车“ILLUMINATE 耀”的设计,并从北京文化中提炼出了自信、纯粹、温暖、智慧四大特质,通过现代化的方式重新演绎,将其融入到汽车设计中,不仅表达了城市的活力,也展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包括国有车企在内,自主品牌汽车的外观设计总是被质疑为“抄袭”“山寨”,无论是对德系车硬朗风格的模仿,还是对日系车圆润气韵的追逐,底子薄、基础差的自主品牌,在最初的几十年里都没能摆脱模仿的痕迹,甚至被指是“东施效颦”。不过,近几年,中国主流国有车企在外观设计上,纷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而从长安UNI-T和北汽BEIJING-X7等车型身上,也让业界看到了国有汽车品牌的蜕变与自信。(记者 傅勇)

【纠错】【责任编辑:焦鹏 】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