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教育数字课堂(时间表来了!直播课堂这样学)
大连教育数字课堂文章列表:
- 1、时间表来了!直播课堂这样学
- 2、教育|大连市小学数学年会在中心小学隆重召开
- 3、大连信业达学校空中课堂
- 4、大连:采取线下线上并行教学模式,可自愿选择,自愿就是没得选
- 5、大连市政协委员建议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
时间表来了!直播课堂这样学
2月28日
大连市教育局发布
延期开学教学安排
现在,具体“时间表”来啦
为切实做好延迟开学期间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大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期间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大连市教育局联合天途有线上线14个电视直播教育频道。
打开天途电视看直播课堂
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段优秀教师,按照“同一年级、同一课表、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录制相关课程,提供全市中小学生居家学习首选使用。
14套教学频道按年级安排
应教育局要求,天途有线快速响应、积极协调多方资源,3月2日起天途有线机顶盒将新增14套电视教学频道,继续扩充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居家学习的安全渠道。
天途有线电视课堂每个年级学生一个固定频道,学生打开机顶盒找到频道即可收看直播课程,方便快捷。
新上线的14个教育频道,新增回看功能,错过的课程可以随时重播,学习有方不掉队!
14套教学频道内容
延期开学期间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学科知识之外的素质养成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一、二年级 不硬性要求学生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家长和学生可自主选择。
三至六年级 每天线上课程学习安排3-4课,每课时长15分钟左右。
初中生 每天线上课程学习安排4-5课,每课时长在20分钟左右。
高中生 每天线上课程学习安排5-6课,每课时长在20分钟左右(高三年级可适当延长)。
14套教学频道课表
小学
初中
高中
课表查询方法
家长朋友想要每日了解孩子课程安排,请微信关注“大连天途有线服务号”,通过底部菜单栏【数字课堂】进入,点击【课程表】,可以查询每日课表。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编辑制作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
资料:大连天途有线
编辑:曲茜 初昱含 谢慧
校对:鞠传强 孟颖
教育|大连市小学数学年会在中心小学隆重召开
大连市小学数学年会在中心小学隆重召开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高新区中心小学欣喜送走了两期“辽宁省农村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连市小学数学年会。4月25日,来自大连市各市区、进修学校、北三市、长海县等近200名小学教学主任、数学骨干教师齐聚中心小学,在市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刘悦红老师的主持下,共铸数学文化的里程碑。
数学文化 百花争艳
承载着数学教师一年的希望与梦想,丰盛的学术文化盛宴开启了老师们回味无穷的遐想,来自大连市不同地区的五位优秀数学教师分别展示了三节课堂教学和两节微课教学。本次年会的第一名,将有机会代表大连参加全国数学课堂教学大赛。
石道街小学的徐新见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学问》一课展示了教师扎实的底蕴,学生敢想、敢说,会想、会说,工人村小学张金彪老师的《重复的奥秘》一课展示了数学的教学艺术,辽宁省特级教师、中心小学张冰老师执教的《编码》一课,更是尽显大家风范,不但展示了特级教师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诗韵教育下诗性课堂“自然,和谐,灵动、丰厚”的教学品质。
来自大连市实验小学的曲爱丽老师和沙河口区华北路小学的郑颖老师,分别介绍了微课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灵活应用,为与会老师们开启了数学教育的另一扇窗户。
刘悦红结合史宁中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理念,从教学情境创设、数学问题设置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等角度,对每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与解读。
诗心诗性 百尺竿头
中心小学连续三年承办大连市小学数学年会,每一次师生们酣畅淋漓的精彩展示、研训教师高端大气的专业引领,不但为老师们丰盈搏击长空的羽翼,也为孩子们增添绚丽斑斓的一笔,同时也体现了中心小学“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教育成果。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来构建诗性课程体系,立足校本研修潜心探索诗性课堂,形成了“问题切入、专题牵动、课例探究”为基本模式的主题校本研修特色,迄今为止,学校已经研究了六个专题,“一课两上三研”,由点及面,切实提高学校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被授予“大连教育学院数学学科示范基地校”“辽宁省校本研修先进单位”。
在本次年会的总结发言中,刘悦红不但展望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就“一师一优课一课一解名师”活动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及建议,也肯定了中心小学数学教学的迅猛发展,不论学校经验丰富的“大师”,还是初入职场的“小师”,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学生们有突出的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在大连市小学数学教育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诗韵诗情 百里飘香
借大连市小学数学年会的东风,4月26日,辽宁省朝阳北票市新任校长团莅临中心小学观摩,浓郁的诗韵教育氛围,典雅的校园文化、精彩的课堂展示、经典的学校发展及文化建设报告,让来宾们钦佩、赞叹,久久驻足。
四月的中小,那色彩似花红柳绿显特色,那诗情似春风十里飘诗韵,中心小学将戮力同心,踏实做、用心做、创新做……播种着、耕耘着……悉心培养呵护诗韵花蕊,打造幸福的“诗韵”家园!
撰 稿:姜平 李清漪
摄 影:张广杰
大连信业达学校空中课堂
线上教学从第二课堂蝶变主课堂
——大连信业达率先开展对日劳务培训线上授课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开年以来,大连信业达职业培训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所对日劳务派遣培训机构,一方面,积极响应政府“停课”禁令,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被大连业内公司誉为“放心学校”;另一方面,主动应对对日劳务培训现实需求,及时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培训课堂,每天都有1千余人同时在线教学,这种疫情形势下的快速反应,被日本业内组合惊奇称赞为“中国速度”。
直面问题 积极应对
禁止人员聚集,是切断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方式。概莫能外,人员聚集的线下培训课堂也在“停课”禁令之列。对日劳务派遣是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人员培训则是劳务派遣关键一环。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如何避免人员聚集开展教学活动?如何保证人员培训质量?如何增进教学培训可持续性?如何渡过目前疫情期这个劳务派遣业务发展的瓶颈期?这既是全国每一个对日劳务外派公司和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大连信业达校长杨萍春节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大连信业达在国家倡导线上授课之前,于今年1月30日,正式通过网络视频对原在校学员进行线上授课,将原来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成功转型,曾经作为辅助在日研修生提升日语能力的第二课堂,如今化茧成蝶华丽转身为对日劳务培训的主课堂,既有效解决了居家教学的培训质量问题,又化解了学校自身和外派公司发展的瓶颈难题,受到学员和业内公司广泛好评。
危难关头 方显本色
大连信业达职业培训学校,是2003年正式注册成立的民办培训机构,经过18年的创业发展,又于2012年正式备案开展对日劳务派遣人员培训。如今,大连信业达已拥有三座大楼,3万平建筑面积,万人、“吃、住、学”一体化的大型对日劳务培训专业机构,实际年均培训5000人左右。杨萍校长在欣喜学校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有“架子大了,运营成本也高了”的隐忧,每月近百万元的刚性支出,时常如山般重压在身。即便如此,此前信业达凭借良好的教学质量、运营管理和业内口碑,获得各相关方的大力支持,而实现良性发展。但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学校停学、公司停招,无生源学校只能赔本硬挺;同时,日本疫情出现后,又对中国停发入境签证,这无疑对中国业内公司和培训机构的运行发展都是雪上加霜。在疫情形势严峻和业务发展受阻的双重压力下,杨萍校长认识到,日本今年奥运会举办在即,劳务需求市场将更大。而假如坐等疫情结束、新冠得治,无异坐以待毖,不仅自己等不起,外派公司、受训学员也等不起!日方中介组合、用人企业更等不起!经过冷静思考,杨萍校长果断决定,停课不停责、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即使赔本再多,也必须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全面启动新生线上教学;探索学校与外派公司合作招收预备派遣人员,免费开展线上教学培训,提前备存人力资源库,既为学校自身发展,也为派遣学员、大连外派公司和日方组合未来担起职业责任。
业精于勤 事成于行
大连信业达继1月30日开始对1000多名原在校学员进行线上授课后,又于2月18日正式对大连外派公司新送学员开始线上授课。至目前,线上教学已开班33个、身在各地学员达1428人,据老学员反映,线上教学与原来线下教学并无区别,只是由原先的现场教学变成了空中课堂,形式新颖更愿学了、居家上课更方便了、同学之间没了干扰精力更集中了,反而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实,大连信业达这次教学形式的改革,虽是疫情形势倒逼,但能够快速启动、成功转型,更主要在于该校早在2018年的教学服务拓展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2年前,杨萍校长为方便已派遣到日研修生学习提高日语口语和生活技能、沟通工作情况、提供信息咨询,拓展学校后续服务功能,经过调研试用,最终购买功能强大、稳定性好的某软件,开始了线上教学第二课堂的破冰之履,经过2年多的运行,学校线上教学仅在日学员累计达3000多人,实现了方便学员、锻炼师资、拓展服务“三赢”。今年1月,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减少各方损失,杨萍校长决心将曾经的第二课堂打造成主课堂。大连信业达在充分运用原有教学软件、借鉴积累的线上教学经验,迅速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开展老师线上教学岗前培训、优化线上教学功能和网速;严格落实30人小班授课、线上互动交流、在线答疑解惑、线下电话沟通等教学制度;认真执行新生报到、开学典礼、课中点名、结业仪式细节程序,确保线上培训质量无影响、线上教学形式不走样。同时,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杨萍校长还充分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大连外派公司、受训学员积极宣传国家防控政策、防护措施以及中日疫情形势、国家政策;组织教职员工深入学校所在社区参加一线防控、捐赠防控物资,努力尽好学校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
“有人可能习惯传统教学方式,但线上教学是大势所趋”,杨萍校长认为,“现在年青人是数字时代原住民,未来教学,一定是线上、线下同步的。我们今后还要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双线教学战略,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为中日劳务派遣等经贸活动竭尽所能!”
大连:采取线下线上并行教学模式,可自愿选择,自愿就是没得选
我觉得大连这个“线上 线下”的并行教学模式挺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只不过家长开始陷入两难的选择,到底该选择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呢?这种并行教学老师也得受累了,不仅得看着课堂上的学生,还要兼顾上网课的学生,老师辛苦了。
大连市教育局12月4日发布,为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各地区、学校要采取“线上 线下”并行模式同步开展教学工作。
家长和学生可根据所在社区疫情和家庭实际自愿选择线下或线上学习方式。
图片来自抖音截图
这个新闻一出来,看看家长们的心声:
网友一:“不是怕孩子感染,而是怕孩子感染后单独拉到方仓隔离。如果说感染后可以居家隔离,肯定大多数家长都会送孩子上学。”
网友二:“看评论真心觉得现在的家长太难伺候,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哪个老师能强迫你去,说到底就是怕自己不去别人去,最好大家都别去。”
网友三:“压根没给我们选择啊,小学直接上学,而且放学还晚20到30分钟,基本是6点才放学[捂脸]”
网友四:“停课,有人不高兴,上学,有人不高兴,线上+线下,还是有人不高兴[捂脸]哈哈”
网友五:“开了就有很多孩子感染的风险 ,那要感染了之后怎么弄,能不能发布一下,现在需要成熟隔离方案才敢送孩子上学,尤其我们这些低幼的孩子。”
网友六:“广州:最大的确定性应该给孩子,最小的风险性应该给孩子,最优的防护应该给孩子。”
从很多当地的网友留言中,对于这个通知还是觉得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如果线下教学,孩子就有感染的风险,那感染后要怎么隔离,这也是家长所顾虑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防控政策。还有的家长说,根本就不敢跟老师提线上学习,怕老师背后说。其实推出这种自愿选择线上线下学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有些难度。
疫情三年,最怕的就是孩子被感染。这几天,全国各地都在陆续“放开”,所以对于孩子复学问题,就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方面想让孩子重回校园,可是每天看着新增病例,又担心孩子被感染的风险,对于家长来说,确实很难!
多希望一觉醒来,看到被霸屏的消息是,我们的疫情结束了,大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孩子们可以背着书包自由自在的上学去,家长们只管上下学接送孩子,没有那么多的焦虑。
三年了,有多少孩子都不能坐在教室里听讲,有多少老师每天都在认真备网课,有多少家长每天陪着孩子、监督孩子上网课,真的是苦不堪言。如果没有疫情该多好,家长们也不用为孩子选择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而忧心了。
图片来自网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连市政协委员建议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
“我市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但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却很有限,造成资源浪费。”今年大连市政协全会期间,李冰委员建议将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相融合,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的“第二课堂”。
大连市博物馆资源丰富,有大连现代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生命奥秘博物馆、地质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但面向中小学的内容不多,利用率较低。李冰在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在大连地区,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衔接尚停留在仅作为学校春游、秋游的目的地,且多以参观为主。“馆校之间较少互动沟通,主要是缺乏有序联动机制。”
李冰认为,作为社会教育资源机构的博物馆,与学校加强联系与沟通,将博物馆作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成为学生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变迁及自然科学知识的第二课堂,既能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开阔视野。
“‘馆校合作’的目标是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博物馆和学校的双赢。”李冰建议通过开展“馆校合作”模式教学,使博物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编写教材提供珍贵的资源,为学生开展校外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在博物馆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增设一些符合青少年特点的项目,比如体验类或实践类展区、开设青少年课堂、研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数字博物馆”等,把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发挥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