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那路的祝福怎么用(关怀问候早上好动态表情包 幸福美满早安动态祝福图片)

导读 那路的祝福怎么用文章列表:1、关怀问候早上好动态表情包 幸福美满早安动态祝福图片2、烈火英雄是这样炼成的3、开局劝退但有深度玩法的国产卡牌肉鸽让我纠结了一天4、走近维

那路的祝福怎么用文章列表:

那路的祝福怎么用(关怀问候早上好动态表情包 幸福美满早安动态祝福图片)

关怀问候早上好动态表情包 幸福美满早安动态祝福图片

人生在世,如沧浪行舟,时有颠簸是常事,偶有波涛亦正常。给时光一份浅浅的回眸,给心灵一份淡淡的安暖,让岁月如歌的旋律,渲染深情的每一天,也唱响缤纷的每一季。周五早安!

用心做好自己的摆渡人,对于生活,取舍有度,不慌不忙;对于自己,不忘初心,不懈努力。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愿岁月善待你我,一切的努力都有好结果。早安!

遇到坎坷,请告诉自己:无所谓,别放在心上;面对忧心琐事,告诉自己:不至于,总会过去的。日子过得很快,别再斤斤计较,不要执念太深。宽容他人,亦是在宽容自己。大家早安!

朋友不比美丑,心态平衡就好;车子不比有无,一路平安就好;吃穿不比贵贱,身体健康就好;日子不比贫富,活得开心就好;做事不比圆滑,问心无愧就好。每个人都有一扇窗,推开了,看别人的繁华;关上了,享受自己的精彩!

生活,有太多的情非得已,也不免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其实大家都一样,都在很用力地活着,就像路边那株小草,只有拼命努力,才能破土而出,享受雨露,沐浴阳光。做人,就要学会乐观,别让琐事挤走快乐,别让压力影响心情。

坚持一件小事,靠意志力;长期坚持一件小事,靠习惯。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你要知道,最终使你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坚持做一件事。

人生因阳光而明媚。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感恩,知足,微笑。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懂得;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一种恩赐。愿你我以后的人生 : 笑容是灿烂的、道路是光明的、未来是如愿的!早安~

人的成长就像植物一样有时间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什么季节就干什么事。不必强求自己一定要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高度,但若想获得最好的收成,就应该在最好的时光里,汲取阳光和水分,扎根发芽、向上生长。早安 !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唯有把自律变成一种习惯,把坚持变成一种态度,人生才会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变得更好。

别在乎你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别担心你为了这项事业用去的金钱像是打水漂似的,因为你只要付出了,努力了,便会有收获,而这收获的成果往往比付出的要更好。

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早安!

保持心中热爱,生活便会一路向阳,只做最好的自己。如果身处黑暗,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拥抱阳光,做一个励志正能量的人。

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企望的美梦,就千万不可有这样的信念,因为那会扼杀你的潜能,毁掉你的希望。早安!

不要太相信时间,时间会把一切改变。若想要安全感,那就不要依赖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优秀,你才会底气十足,无所畏惧,不怕任何人离开,不怕困难在眼前。别放弃努力,不断提升并完善自己,自己强大,才不会害怕,自己优秀,比求人管用!

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提醒自己,一个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坚持不懈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心态改变,态度也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也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也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也跟着改变。保持向上的心态,拥有昂扬的斗志,鼓励自己,包容自己,加油自己!耕耘好的心态,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收获好的人生!

真真切切的情谊,没有使我忽略你的心情!断断续续的联系,没有使我忘记对你的惦记!早安,朋友!愿你快快乐乐一整天!

人人都忙于自己的欢喜与悲伤,哪有空顾你的孤独,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你浇灌在哪里,哪里就可能长出灿烂的花朵,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鼓励自己,给自己一些肯定,别总把那些挫败当成痛的诉说。

山山水水两两相依,高高低低皆为秀丽,寻寻觅觅求得知己,多多少少都是情意,点点滴滴最为珍惜,忙忙碌碌为了生计,真真切切祝福遥寄:天热,注意防暑。

生活总是艰辛,日子依然漫长,你我都是时代洪流里非常微茫的存在,然而再渺小的个体也要活得敞亮、自在,散发着光芒,早安!

先努力让自己成长,当你有力量拥抱自己的时候,你才能有力量拥抱所有人。做一个抬头有勇气,低头有底气的人。你的人生本就不应该被埋没,奋力拼搏,让自己发光!拥抱阳光,努力向上!愿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新的一天,加油!

越是穷越是要努力改变命运,命跟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有好运这一说,所有的美好生活都是靠拼出来的!早安,加油!

人生路如同奔驰的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比后视大,因为前面的路比过去更重要,可以回头看,但别忘了前行的路。无论过去的是否值得回忆,都抵不过前行的美好!朋友们,早安!新的一天,加油!

心是晴的,所见都是阳光;心是善的,所遇都是好人;心是美的,所听都是乐声。你是笑着的,世界就洋溢微笑;你是善意的,生活就报以善果;你是乐观的,未来就充满希望!还有,你一切好好的,朋友也就安心了!早安,亲爱的!

你要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做自己该做的事,说自己能说的话,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在表演。真正的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用专注和热情持续浇灌。坚守住平淡的日子,终究会闪闪发光!朋友们,早安!新的一天,加油!

不辜负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地拥有,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新的一天。早安!

岁月很美,光阴清喜;一路修行,一路感悟。不嫉妒,不攀比,不羡慕,不强求。静守岁月,安待浮华,接受孤独,保持清醒。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清晨,告诉自己,努力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风景。愿你如夏花灿烂,如夏风自由,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溢满欢喜!

清晨曙光初现,享福在你身边。中午艳阳高照,微笑在你心间。傍晚日落西山,欢乐随你一天。愿摘下彩色的花朵,扣上思念,许下祝福;愿平安绕您身旁,喜悦与你同行,好运永相随!

趁你现在还有时间,尽最大努力做你最想做的那件事,过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也许我们始终都是一个小人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选择用什么方式去生活,这个世界永远比你想的要更精彩。

珍惜时光的一分一秒,就是快乐的;珍重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知足的;珍视周围的一草一木,就是美好的;珍爱身边的人和事,就是幸福的;珍惜生命中的一切,就是最富有的。朋友,早安,惟愿你时时安好,天天幸福!

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昨天,今天,明天的你,还是会那么好,所以,激励你每天努力前进的不是励志语录,而是充满正能量的自己,加油!共勉!!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抱怨不将就赋有光芒,早上好!

真正点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美好的希望。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地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最灿烂的风景。早安!

烈火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千里驰援、以火攻火,他们奋战重庆山林。探访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烈火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香味一直飘到屋子外面,巴适得很。”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科科长王亚荣“秀”了句新学的重庆话。从山城回到春城,灭火英雄们得以稍作休整,吃上了重庆人民赠送的火锅底料,兑现了“火锅之约”。

重庆山火发生后,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派出736名森林消防指战员星夜驰援火场,最远增援队伍机动距离达1300余公里。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各处明火已被全部扑灭。

在这场战斗中,指战员们和重庆人民有哪些感人的故事?超高温下,指战员们如何科学作战,庞大的救援群体如何调度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应急救援国家队的实力是如何练就的?

记者走进位于长虫山脚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探寻这支王牌队伍屡战屡胜的奥秘。

火线60摄氏度超高温下连续作战,过硬作风源自优良传统,“为人民和祖国的利益当仁不让”

从重庆披星戴月回到位于云南昆明的营区,指战员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给车辆加油、整理装备物资、检修保养灭火装备。王亚荣告诉记者,尽管此次救援已经圆满完成,但按照24小时备勤要求,队伍必须随时做好迎接下一次任务的准备。

“带过去的兄弟都好好地回来了,没有一张床位是空的,连个中暑的都没有,这是最大的幸福。”作为先遣部队的一员,总队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柳向雨对缙云山上的景象印象深刻——火场温度达到60摄氏度,土地测量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几十米高的火头直冲天际,仿佛要吞噬一切。

“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我们赴汤蹈火奔向救援战场……”上山路上,一曲《赴汤蹈火》响彻云霄。在作战途中和撤离归队时高唱军歌提振士气,这已经成为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传统。

队伍中,昆明支队昆明大队石林中队中队长崔春刚唱得格外响亮。出发前,他在挎包里塞了5瓶矿泉水,专门用于应对高温脱水的问题。

“火线周边的温度经常达到60摄氏度,在昆明,只要后撤几十米就凉快了,但在重庆,即使撤下来气温也有40多摄氏度。”不到一上午的工夫,崔春刚就喝光了5瓶水。

一人在前灭火,另一人在身后为他喷水降温;把冰块塞进衣服,夹到腋下;趁火势缓和时打个十几分钟的盹……指战员们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防暑办法。“我们准备的藿香正气水,平均一人每天能灌五六瓶。”崔春刚说。

考验远不止于此。26日凌晨3时,一个突发情况让所有人揪起了心——一团飞火越过西线人工隔离带,直逼缙云山核心区,形势千钧一发。

“我们立刻选派十几名精兵强将,成立党员突击队直奔现场。”王亚荣回忆说,“由于太过焦急,昆明支队副支队长黄凯在指挥时一度失声,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森林里,指战员们架着水泵,追着火跑,耳边不时响起竹子爆燃时发出的噼啪声。平时在队伍里体能一等一的小伙子们,一场战斗下来几乎虚脱。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凌晨6时许,完成合围的消息传到了联合指挥部。“当时屋里就像火箭升空现场一样,一下子全沸腾了。”柳向雨说。

啃下“硬骨头”,柳向雨将胜因归结于队伍的使命感和优良传统。现辖5个支队、2个直属大队和1个训练大队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5军部分官兵改编的原林业部直属机降支队。2018年,武警森林部队转隶国家应急管理部,柳向雨认为,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血液中流淌的红色基因:“远离火焰是人的本能,但我们早已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铭刻于心,为人民、为祖国的利益,我们当仁不让。”

离开重庆时,王亚荣和队友们不忘把酒店里的被子叠成“豆腐块”,他说,这是身为一名消防指战员的坚持,“脱下军装,战士的精神仍在。”

以火攻火奇招制胜,作战合力源自强大组织体系,“这是集体的胜利”

从8月24日接到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增援命令,到8月25日抵达现场,不到18个小时内,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共派出三个支队700多人、近百台车辆赶赴重庆。

到达救援一线,现场的阵仗让身经百战的王亚荣也始料未及:“除了四川、甘肃等森林消防兄弟单位和南方航空护林总站、武警部队外,还有林草、应急等职能部门,志愿者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见。”

面对一个如此庞大的救援群体,如何明确分工、统筹调度?在柳向雨看来,有力的作战指挥体系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规定,扑灭山火的过程中,前线要成立联合指挥部,由地方相关党政领导担任总指挥,森林消防队伍最高指挥员担任战术总指挥,负责制定具体打火方案,其他各方面负责人均参与其中。”

缙云山上,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迅速铺开,联结起各类消防队伍,联结起政府机构、职能部门、武警官兵,联结起坚韧不拔的重庆人民,将各方力量凝聚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

第一次坐摩托车上山救火,总队特勤大队二中队班长温荣斌没有看清志愿者头盔下的面容,只记得那是一辆橙色的摩托,“他的车速很快,山风在耳边呼呼作响,卷起滚滚烟尘。我俩一路无话,只是默默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像这样的“二人小分队”,救援现场共有几百个。

救援过程中,崔春刚收到了后勤保障团队送来的冰水和湿毛巾,“毛巾特别干净,我都不好意思接,因为身上实在太脏了,全身黑得只有眼珠是白的了。”

消防员们在火线上奋战时,身处联合指挥部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总队长齐兴彬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8月25日晚间,联合指挥部接到北碚、璧山前线传来的消息:由于火势蔓延较快,距离最后一道人工隔离防线仅剩下最后20米。通过无人机全景勘察、温度测量、风力风向测试,以及对坡度、山脉走向的计算,一个方案在齐兴彬脑海中浮现——以火攻火。

“这是我们在实战中经常采用的战术,我们也研发了专门的特种点火设备。”齐兴彬告诉记者,以火攻火的原理是提前把可燃物进行燃烧,燃烧后火势蔓延过来没有可燃烧物,两火相碰或者相遇自然自动熄灭。尽管当时各方面条件均符合要求,但也有同志认为,此法有一定风险,若运用不当可能会起反效果。

火势汹汹,威胁着现场1000多名志愿者的生命安全,威胁着“重庆脊梁”缙云山的存亡,晚一秒钟决策,就多一分危险。

齐兴彬没有时间犹豫。他咬了咬后槽牙,从嘴里挤出一个字来:“点!”

话音未落,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王磊迅速冲出指挥部,带领50余名精兵分段实施点烧作业。在武警重庆总队、重庆消防救援总队、北碚干部群众等1800余人的配合下,短短2个半小时内,队伍成功阻截了约1.5公里的火头,取得了火场东线、东北线的决定性胜利。

“这是集体的胜利。”齐兴彬说。

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定位,高超技能源自严格训练,“经验都是与山火的正面对抗中积累起来的”

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多数指战员有着一双相似的手掌——指腹粗糙,指甲剪得很短,手心上几个厚茧格外醒目。

“这是勋章。”王磊说。

早上7点到7点30分出早操,8点30分到11点30分训练,下午2点30分到4点30分训练,4点30分到6点体能训练,晚上7点到9点训练或安排其他活动,这是昆明支队指战员们的每日时刻表。

在此基础上,队伍会按照冬春防灭火、夏秋防汛、全年救灾的原则,安排实战化训练计划。“比如在进行水域训练时,我们会去营区外的河流、水库中;进行地震灾害救援训练时,会去危房、待拆迁的弃楼中,以寻求最真实的环境。”王磊告诉记者,山里通、铁脚板、活地图,是消防指战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20公里负重越野跑,分队灭火战斗模拟……在崔春刚的记忆中,比这些训练科目更“魔鬼”的,是队伍近年来经常组织的大比武,“我们在昆明安宁有一个山顶上的直升机支队,大家要背着13.5公斤重的包,从海拔1900米处上到2300米处的机场,垂直海拔400米,距离有近10公里,跑到山最陡的那一块的时候,对体能和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训练之外,实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云南省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省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5.04%,森林火灾多发频发。我们的经验,都是在与山火的正面对抗中积累起来的。”王磊说。

累计动用近10万人次,完成136起森林火灾扑救、78次综合救援和944次防火执勤任务……一组数字,串联起总队近4年间的足迹。

不只是当地,在全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中,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森林防火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分为国家森林消防队伍与地方专业扑火队伍两类,作为9个国家森林消防总队之一,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着眼全灾种、大应急职能,是全国森林消防队伍年均扑救火灾次数最多、机动跨区增援距离最长、连续作战天数最久的拳头力量之一。

“转制后,我们主要承担森林和草原灭火职责,辅以抗洪抢险和地震地质灾害救援职责。”齐兴彬说,近年来,在安宁青龙危化企业保卫战、丽江玉龙老君山攻坚战、大理下关金甲山阻击战、哀牢山搜救、漾濞地震救援、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搜寻监测等重大任务中,处处可见总队指战员的身影。

面对记者,一位指战员讲述了监测亚洲象时发生的趣事:“最初在玉溪市红塔区监测时,象群多次进入山林。由于白天热成像效果不佳,我们搜寻了10多个小时也没有发现象群的踪迹,既担心它们遇到危险,又怕它们与人接触发生冲突,只好紧急启用大型垂起固定翼无人机扩大搜寻范围,终于在水库旁的山腰空地上发现了象群。让大家哭笑不得的是,它们当时正若无其事地睡着大觉。”

从“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到“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们一生的荣耀”,必胜信念源自人民,“凭着这份凝聚力,中国人民注定是不可战胜的”

短短2公里的距离,走了1个小时依然看不到尽头,今年21岁的鲁润伟说,从重庆回昆明的路,是自己遇到过最“堵”的一条路。

“我的哥哥是一名消防员,他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给我们讲灭火的故事,我们全家以他为荣。”追随着哥哥的脚步,2020年12月,鲁润伟加入昆明支队,成为禄劝中队一名光荣的消防员。

从车窗向外望去,鲁润伟看到了举着吊瓶前来送行的阿姨,看到了坐在家长肩膀上敬礼的孩子,看到了重新穿上军装的退伍军人……他本以为,这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

“和平年代,森林消防可能是危险系数最高的职业之一。但这2公里的路让我觉得,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鲁润伟说。

西瓜、矿泉水、火锅底料、手工兔子、感谢信……群众塞进车里的东西,被指战员们一一妥善地保管起来。“那串挂在后视镜上的棒棒糖,我们拿了一部分放在队史馆里作为永久纪念,剩下的大家分着吃了,特别甜。”温荣斌说。

“很多小朋友送来了自己的玩具,这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王亚荣说,“这让我想起在山上时,志愿者怕我们睡不好,把自己家里正在用的凉席和瑜伽垫送给了我们,非常感动。”

如果有机会,王亚荣想再来一次重庆,到缙云山上看看,到城区里转转,“我想永远记住,我们保护的是这样一群值得保护的人。”

70多年前,人民群众喊着“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70多年后,与之相似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再次上演。

在这场战斗中,究竟谁是最可爱的人?

山城群众说,是战士。“和你们并肩作战是我们一生的荣耀”“感谢有您,守护北碚”的横幅被高高举起,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临行的指战员。

消防队员说,是人民。“我们干了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却收获了一颗颗滚烫的真心。”柳向雨说,自己至今不敢回忆送别时的场景,一想到就要落泪。8月28日,他在朋友圈里写下一段文字:“向英雄的城市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礼。”

烈火煅烧出的深厚情谊,在时光长河的冲刷下历久弥坚。

“一条心,一股劲,凭着这种凝聚力,中国人民注定是不可战胜的。”柳向雨说。(记者 左翰嫡)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开局劝退但有深度玩法的国产卡牌肉鸽让我纠结了一天

你接下来见到的,是有着色色画风的三位女主,她们性格不同风格不同,任君选择。

她们的战斗方式还是少见的“打牌”(牌佬狂喜),而且加上肉鸽元素,可玩性(我指的游戏)更上一层楼。

还有萌宠相伴,和其他多种多样的——你以为我要说游戏系统?不,重点是还有未来开放的换装系统等待着你。

——这就是前几天发行的《克瑞因的纷争》,一款国产的卡牌肉鸽游戏。

不过关于这款游戏——说实话,在我游玩了一晚上加一早上后,我的心情真的和标题里一样纠结。

它的开局着实有些劝退,但这款游戏的内容又其实还行,于是出现了今天中午我在电脑前百般犹豫后点开游戏的情形(绝不是想看涩涩的妹子奥)。

——扯远了,那么就让我们赶紧来看看,这个让我犹豫不定游戏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吧。

[pagesplitxx]

有着卡牌游戏中少见的地图和剧情

正式聊之前,大家伙先跟着我一起进一次游戏。

是不是有一种,就是那种,熟悉的感觉。就好像是打开了某款国产手游一样。

虽然我对这种UI并不怎么感冒,但我也清楚这确实是小工作室做独立游戏的无奈之举,UI设计是个费时费力费财的玩意儿,如果你想做个好游戏,可能比起其他更重要的步骤来说,这方面确实能省就省。《克瑞因的纷争》的UI稍欠缺打磨,但并不影响游玩,差不多也算完成任务。

立绘来说,《克瑞因的纷争》还是归属于富有幻想色彩的手绘画风,角色拥有标准立绘和地图移动时的二头身Q版造型,透过角色设计和名字来看,二次元味儿还是相当浓的。

新手引导也不错,在对话结束后,每个需要做并理解的东西都会通过这个名叫“记叙者”的关键角色引导玩家使用,如果你是个游戏老鸟,看见任务栏与缩放地图时,可能就能提前意识到——《克瑞因的纷争》还是款带有RPG要素的游戏。

比起众多同行使用的简化地图不同,《克瑞因的纷争》采用了“开放世界”的手法,把游戏剧情的推进与明雷遇敌结合起来,让玩家看得见摸得着。

E社同样是二次元 卡牌的游戏《创刻的动脉》

采用的是“走格子”的方法来遇敌和触发事件

杀戮尖塔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

不过这一点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克瑞因的纷争》的“开放世界”,并不像他介绍中的那样开放。

随意探索是随意探索了,但地图显得有些空,除了一些建筑有一些介绍性质(也许是后续剧情的伏笔)的互动台词外,就没什么与地图本身有关的互动了。

在这个“新颖”的卡牌游戏的地图里,我需要在里面投入大量的时间来走路,来触发主线、支线任务和遇怪,比起其他肉鸽打牌游戏来说,一局游戏动辄需要两三个小时,而且还是比较容易通关的简单难度,着实是有点久。

而且花费时间这一部分本身就是被其他游戏简化过的步骤,开发者将走一个格子的事儿做出了地图做出了对话,结果却没有给到玩家什么正反馈,不得不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事。

偶尔你还会遇见一些死胡同,在我耗费资源击杀怪物或者费尽心机绕开怪物之后,发现这条路是一个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死路——这感觉绝对称不上好。

在试炼的这关,死路不要太多,史诗难度下我还需要尽力避免多余的战斗

而关于剧情,我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那个存在感很强的“记叙者”身上了。

通过这个可以打破第四面墙,时不时与玩家沟通的角色“记叙者”,我能理解制作组想要把卡牌游戏中的多周目设定融进游戏剧情里,以一种魂类游戏的方式使得游戏机制与剧情统一起来,但实际游戏体验下来,感觉不太好,或者说比较生硬。

这是在开局问你是否接受冒险的选项杀

第一次选择不接受记叙者会直接时光倒流到选择的节点

在我们头脑简单的佣兵主角看见魔法结界后决定返回时

记叙者会想办法让“游戏”进行下去

虽然现在我只打通了即便简单难度,史诗难度1还停留在一半的进度,但很明显,这个记叙者与我们要打败的魔王有着类似于“时间循环”“因果循环”那一类型的设定,我们反复的在记叙者的剧本里去打魔王,也就是我们玩家所谓的“多周目”。

但这个记叙者角色设计的失败程度,就像是仙剑奇侠传2里的千叶禅师,明明可能作为反水的角色出场,但大量缺乏考量的剧情与互动让这个角色的深度降低了不只一个档次。

仙剑奇侠传2的评价低,和千叶禅师的失败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克瑞因的纷争》里无厘头的剧情阅读起来非常轻松,几乎不用玩家动脑子,不过反过来收也就没什么深度可言,完全遵循着其他卡牌游戏在这里打牌——去那里打牌两点一线的逻辑,这让游戏中剧情与地图的存在显得有些鸡肋版的存在。

但其实对于游戏影响来说,这部分的设计聊胜于无,毕竟卡牌肉鸽游戏的核心个人认为还是体现在战斗,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重点。

[pagesplitxx]

战斗部分尚可,但没有卡组养成乐趣

《克瑞因的纷争》的战斗部分,用最效率的方式来说,应该是归属于杀戮尖塔like这种卡组构筑和攀登养成类的。

不过在卡牌配合,也就是卡组养成这方面,本作还有一些提升空间。

我第一次通关的卡组,甚至都不用介绍每张卡牌的效果,大致玩法就是增伤——过牌——打——赢或者死,中间没血了就回血,卡组里的药剂吃完了再吃包裹里的治疗药剂,就像是在玩传奇里的战士一样,直来直往,缺少了一些操作感。

如果你是第一次进入游戏,那么点开简单难度后,你会看到卡组里的两张攻击基础牌两张防御基础牌,加上一张你所属职业的牌,这些构成了你的初始卡组。

在这之后,和任何一款肉鸽卡牌游戏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战斗来扩充你的牌库,来构筑自己的BD,但游戏里很多高级卡牌都需要多周目来解锁。而第一周目,也是留住玩家最关键的开头部分,卡组构造环节对比之后通关普通难度后解锁的史诗难度,显得有些干瘪。

这个游玩了近五个小时的兄弟说的话也许可以代表一部分玩家的看法(我玩到十二点才三个小时,这兄弟怕不是下班之后一直肝到凌晨3点),除了前文提到的地图相关的问题外,他针对前期的战斗系统也表示游戏“内容少”“解锁难”,或许简单难度不用那么简单可能会更好一些。

尽管游戏中有着“附魔”“怪物掉落专属卡牌”等新颖的系统,但无论是前者的材料随机获得,还是后者的史诗模式解锁,都与刚进入游戏的玩家们没有缘分,加上前文提到的游戏流程大致需要2到3个小时,还是那句话,这样一个“新手引导期”未免太长了。

附魔系统

特殊怪物会掉落的独有卡牌

在牌库数量少,没什么BD乐趣的情况下,偏偏《克瑞因的纷争》中提供了许多方式整理卡组,让你轻松构筑BD——这也是我矛盾的点之一。

例如在战斗地图中时不时出现的旅游商人和随机祝福,还有任务完成有概率获得的卷轴,以及城镇中大量的删除、变化、升级卡片的NPC,独有的“宠物”系统,甚至还有可以将这个档的卡牌保留到下个角色的仓库——如此多的方法足以让你构筑出很心满意足的BD,却因为你游玩时牌库不足导致你没有更好的卡可以搭配,让你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如果你经过几个小时的游玩,被这款游戏的玩法吸引住,并决定开始肝史诗难度后——之后会怎么样其实我不好评价,毕竟我今天上午也才刚开始开荒史诗难度1,不过看外面的成就系统,一些特殊条件的达成都已经到了需要史诗难度20的程度,虽然游戏后期内容充足,足够玩家N刷,但牌库的解锁也成为了一个有些过于漫长的工程。

而且《克瑞因的纷争》,角色之间的进度是不互通的,你用佣兵主角通关了普通难度,不代表你的修女主角可以直接进入史诗难度,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想换个职业玩,要真正意义上的从头开始。

在我玩完佣兵女主后,觉得无聊的我打算用修女女主进行接下来的旅程

然后发现我需要再打一遍时直接戴上了痛苦面具,期待官方调整

虽然这么说,游戏里依旧有着不少值得探索的东西,比如每个场景里的隐藏任务,以及许多主线任务的“真结局”,还有成就系统里描述的那一排隐藏boss。

所以,如何让游戏前期枯燥的“引导期”平滑过渡到后期玩法,或许是《克瑞因的纷争》目前看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pagesplitxx]

虽然起步不大高,但未来可期

话也说回来。上面我聊的这些,可能让你对游戏会产生一个比较低的预期,就像《克瑞因的纷争》现在褒贬不一的评价一样。

不过更多的差评还是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本来非常期待的国产游戏却没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任谁都有点情绪。

作者倒也没有摆烂,在每个评论下积极回复的同时,也在游戏推出后针对玩家们提出的方向进行修改。

就比如游戏中地图里的传送点,在我印象里昨晚上玩游戏的时候这些传送点还都隐藏在战争迷雾下面,需要玩家自己去摸索,有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传送点,今天上午在更新完打开游戏的时候,这传送点就已经浮现在地图上。

中午更新了一波后,写完稿子一看,居然又双叒叕要更新

该说是勤快呢还是补作业呢,总之是好事

就像我说的,剧情与地图作为卡牌游戏中不重要的一环,即便平庸也无伤大雅,而战斗系统方面的优化,也在玩家的讨论声中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对于一款国产卡牌肉鸽游戏,他的未来还算是比较光明的。

只不过现在确实有种劝退的感觉了,我现在就是吊着最后一口气打通史诗1,然后期待着三个角色共进度,好让我玩玩其他角色。

至于未来的事,还得看工作室小伙伴到底长了多少肝,能应对大伙儿飞出的意见了。

走近维吾尔族穆拉迪里一家:三代军人接力戍边七十载

喀喇昆仑,雪,下了一夜。天刚放亮,远处高耸入云的雪山,银装素裹若隐若现。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副参谋长穆拉迪里掏出手机,收到父亲发来的信息:“儿子,山上冷,记得多加衣服。身体好,工作才能干好。”

执行高原驻训任务已有一年多,对于穆拉迪里而言,各种变化似乎从未停止。从千里之外的家乡来到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除了环境上的巨大差异,还有父母逐渐增多的关心。这些,都是以前不曾有过的。

“爸,我这边一切都好。这几年,高原上条件好多了。我相信,我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的。”党的二十大刚闭幕,穆拉迪里看着报告中擘画出的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内心满是自豪。

工作间隙,穆拉迪里仔细擦拭着桌上摆放的全家福。这张照片拍摄于17年前。当时,父亲一身戎装,沉稳含蓄;他与弟弟刚刚步入军校,英姿勃发;母亲站在中间,满眼温柔。

这张照片,定格了这个维吾尔族家庭的温馨画面,也成为这名边防军人的温暖陪伴。

70多年前,爷爷克日莫夫走上“生命禁区”,后来又在西藏阿里扎根奉献;紧接着,父亲穆赫塔尔投身军营、守边固防;如今,穆拉迪里与弟弟迪里穆拉提走上战位,成为家族第三代边防军人……

谈及自己一家三代军人接力戍边的故事,穆拉迪里说:“我和爷爷、父亲的差距还很大。”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体青年发出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天,我们走近穆拉迪里一家,品读不同时代的相同初心,追寻他们将青春热血融入祖国边疆的感人故事。

维吾尔族一家三代军人接力戍边七十载——

把青春热血融入祖国边疆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高群 通讯员 崔浩浩 记者 李蕾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副参谋长穆拉迪里(右二)参加体能训练。张广震摄

爷爷的信仰

义无反顾跟党走,一走就是一辈子

穆拉迪里的记忆中,爷爷克日莫夫不怎么说话,常常一坐就是一天。

老人时不时望向远方,仿佛那里有他诉说不尽的人生回忆和牵挂——

1950年8月,一支队伍从昆仑山脚下悄然出发,向西藏阿里高原挺进。最终,这支队伍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后,成功解放阿里,被授予“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支队伍末尾,还有几名维吾尔族青年组成的驮工队伍。他们赶着一百多头牲畜,担负着给先遣连运送给养物资的任务。这几人中,就有来自新疆于田县的青年克日莫夫。

一路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还要翻越有着“万山之祖”称号的昆仑山脉。

长时间穿行在雪山冰峰间,克日莫夫患上了严重的雪盲症,眼睛红肿、泪流不止。同行的几名年轻人打起退堂鼓,相继离开。

“走,还是留?”克日莫夫心里也泛起嘀咕,“全县推选我们来给解放军运送物资,这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离开时,乡亲们夹道相送,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失望?”

克日莫夫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他每天用雪球擦眼睛,一路咬牙跟着队伍,战严寒、忍饥饿。一个多月后,成功抵达阿里,完成运送任务。

爷爷的故事讲到这里,穆拉迪里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当时全县那么多人,唯独爷爷被选为运送队里的一员?”

父亲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讲完了剩下的故事——

时隔半年,克日莫夫返回新疆于田县,成为全县人民的骄傲。当地政府破格批准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服役期间,由于各项素质突出,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军官。

当时,克日莫夫是家族中首位军人。他的工作单位就在家乡,家人也都在身旁,乡亲们常常羡慕不已。

谁也没有想到,1965年底,克日莫夫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

当时,部队需要调派一名干部,到西藏阿里工作。克日莫夫挺身而出,说自己给“进藏先遣英雄连”送过给养,有一定高原生活经验。

就这样,克日莫夫来到西藏日土县某中队担任中队长,一干就是5年。

父亲讲到这里时,流露出一丝遗憾与悲伤。原来,爷爷从西藏返回后,整个人的身体已经快垮了。

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训练,加之高原生活保障水平十分有限,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最严重时都站不起来,还伴随着头晕、厌食。即便如此,他始终未向组织提过要求。

后来,爷爷的身体实在难以支撑,上级将他调离阿里。在组织安排下,他回到家乡武装部任职,直到服役满35年光荣退休。

“解放军是党的部队。要是没有共产党为我们带来好日子,我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父亲的话语解开了穆拉迪里心中的疑惑。

这是幼时的穆拉迪里第一次听到关于共产党的故事。他知道了,因为共产党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大恩人,爷爷才会义无反顾地跟党走,一走就是一辈子。

父亲的选择

风雪巡逻路上,那个挺拔坚定的身影

“离群被雪埋,离众被风刮。”对穆拉迪里来说,父亲穆赫塔尔常挂在嘴边的这句维吾尔族谚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穆拉迪里和弟弟迪里穆拉提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养成了属于自己的一日生活制度。

每天只要一听见起床号,父亲就带着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出早操,锻炼完身体,要整理床铺,晚上必须按时就寝。

耳濡目染,穆拉迪里和弟弟从小就萌生了当兵的念头。初中毕业,穆拉迪里说自己想当兵。看着儿子格外坚定的眼神,父亲备感欣慰,给儿子争取到一次体验军营生活的机会。

训练时,40多摄氏度的高温炙烤,让穆拉迪里的脖颈火辣辣地疼。真切体验到当兵的艰辛,穆拉迪里不由得想退缩放弃。

“男子汉大丈夫,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就要让这件事善始善终。既然你选择了要当兵锻炼,那更要坚持下去,苦不苦、累不累,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懂得。”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那个夜晚,穆拉迪里从父亲脸上看到了一丝失望与不甘。风拂过父子俩的脸颊,吹落了穆拉迪里眼眶里的泪珠。父亲走过来,把手轻轻放在他肩上。

“爸爸,我一定会坚持下来!” 这是穆拉迪里对父亲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挑战。

也正是这次当兵体验,让穆拉迪里对父亲有了全新的认识。

父亲穆赫塔尔上中学时,成绩优异,担任学生骨干,老师们都认为他是考大学的好苗子。

一天课间,身着军装的征兵人员走进教室,询问同学们有没有人愿意参军。

“我去当兵!” 仿佛潜意识中早已准备好了回答,16岁的穆赫塔尔站了出来。

一路颠簸,运兵车来到新疆某边防连,穆赫塔尔的军旅生涯正式拉开帷幕。新兵下连后,由于军政素质优异,经连队推荐后他通过考核被军校录取,成为一名军官。

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边防线上,齐腰深的积雪中,排长穆赫塔尔带着一队官兵巡逻。奋力爬到山顶后,他们身上的棉衣已被汗水浸湿。

那段日子,穆赫塔尔不仅要负责每一个点位的巡查,还要与当地牧民交流沟通,确保边境畜牧安全。

风雪巡逻路上,穆赫塔尔的身影是那么挺拔坚定。长时间的高寒环境,让穆赫塔尔双手、耳朵都长出厚厚的冻疮,一到春天便破裂流脓,难以愈合……

后来,组织安排穆赫塔尔回到新疆老家任职,在武装部负责征兵工作和民兵训练。那时,交通不便,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乡镇,统计人员信息、服兵役状况。返回家时,往往已是大半夜。

从穆拉迪里记事起,父亲胸前就总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党徽。听完父亲战友讲的一个故事,穆拉迪里似乎更体会到了这枚党徽的分量。

那一年,当地突发山洪,雪山融水裹挟着泥沙,瞬间将庄稼、田地淹没,威胁着百姓生命安全。父亲临危受命,带队赶赴河堤决口一线,吃住都在抗洪现场,手脚被泡得肿胀发白……

几天后,水势减弱,给养物资也送了上来。大家连忙脱下身上满是泥巴的衣服,换上干净棉衣。

这时,父亲发现前来送物资的小伙子蜷缩一旁,冻得瑟瑟发抖。原来,由于物资紧缺,当地政府优先将物资紧急拨配给了抗洪一线。

“给,我的衣服你先穿上!”得知情况后,穆赫塔尔二话没说,把自己的棉衣递给那个小伙子。

“我们来,就是为了帮助老百姓。有了衣服,肯定也是他们先穿。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父亲抖了抖身上湿漉漉的衣服说。

“从那以后,我便一直将父亲作为自己的榜样。我下定决心,早晚也要成为他那样的军人。”穆拉迪里说。

哥哥的承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3月16日,4500米高原留念,兄弟两年没见,只有感动。”

那天,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副参谋长穆拉迪里,将自己和弟弟的一张合影发给家里,并配了这样一段文字。

2021年3月,穆拉迪里所在单位奔赴高原执行任务。他的弟弟迪里穆拉提也在高原驻训。

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在一个中转站,穆拉迪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再三确认后,他认定,那就是自己的弟弟。

此刻,穆拉迪里再也忍不住眼角的泪水,声音也开始哽咽:“迪里穆拉提!”

弟弟也发现了哥哥,兄弟二人冲向对方紧紧相拥……

看着兄弟二人的照片,父亲感动不已,当即回复:“我只有激动,祝福你们俩。”

穆拉迪里军校毕业后,驻守边疆已有十多年。2003年,他以和田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军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次年,弟弟迪里穆拉提也紧随其后,考上军校。

穆拉迪里毕业分配之际,除了回新疆,还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内地城市可以选择。这时,他有些举棋不定。

假期结束返校前,父亲将穆拉迪里叫到一旁,交给他一样东西——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老式手绢。

“这个手绢,是你爷爷留下来的,从西藏到新疆,陪伴了他几十年。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能明白其中的意义。”父亲没有多说。

那天晚上,穆拉迪里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涌现着爷爷与父亲的身影:“同样是军人,爷爷和爸爸坚守战位,为边疆奉献了全部青春,而自己……”

早上起床时,穆拉迪里将手绢取出来,看了又看。突然,他摸到手绢里还包着什么东西,连忙打开——正是父亲那枚已经有些褪色的党徽。

这一刻,穆拉迪里真正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初秋时节,新疆阿勒泰万里黄叶飘落,三步一景、十步一画。刚刚担任排长的穆拉迪里,却无心欣赏美景。

2006年8月,穆拉迪里毕业到部队不久,就迎来军旅生涯的第一个挑战——奔赴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支援国家光缆施工建设。

盐碱地、沼泽地、沙漠……处处留下穆拉迪里和战友们奋战的身影。由于长期使用铁锹、钢钎,他们手上起泡、脱皮,一天施工下来,吃饭时连筷子也抓不住,只能用手指抓着面条吃。

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返回时,穆拉迪里给父亲寄去一封信:“爸爸,这是我来到部队的第一项任务,我没有让你失望。这段时间,不仅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也找到了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感觉。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将这条路坚持到底。”

由于在光缆施工任务中的出色表现,穆拉迪里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这次经历,也让他军旅生涯的第一步迈得格外坚实。

如今,来到西藏阿里,站在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回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穆拉迪里心中感慨万千。

初上高原,穆拉迪里便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一次登山训练,稀薄的氧气与强烈的紫外线让他呼吸困难、头晕脑涨。就要放弃时,他抬头望了一眼山顶,皑皑雪峰,分外灿烂夺目。

“当年,爷爷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吗?现在我又怎么能倒下!”穆拉迪里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努力调整呼吸,一点一点向前挪动……

“原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才真正懂得父辈们的不易。过往他们所走的每一步路,今天我都要走得更加坚实!”训练结束后,穆拉迪里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这更像是一个约定、一个承诺,是三代军人之间最朴素亦最亲密的联系。

弟弟的追随

有过退缩,更要坚定地大步向前

在穆拉迪里心中,弟弟迪里穆拉提似乎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那时候,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到各个乡镇,挨家挨户宣传征兵政策。每次宣讲政策时,迪里穆拉提都躲在哥哥背后,不敢开口。

2007年6月,迪里穆拉提即将军校毕业。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爸,您和爷爷都是边防军人。哥哥毕业后,也回了新疆。我毕业后,能不能换个环境发展?”

虽然没有挑明,但父亲还是明白了小儿子的想法:“你从小就比哥哥内向。许多事,都是他做了之后,你才敢去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能回到边疆,大胆地跟你哥哥比一比,看看谁坚守时间更长,取得荣誉更多!”

父亲使出激将法,迪里穆拉提陷入沉思中——

那次军校放假期间,哥哥主动提出,回爷爷的老家于田县,帮父老乡亲们干活。当时,他毫不犹豫地跟着哥哥来到乡下。

恰是农忙时节,田地里,哥哥总是一马当先;生活上,哥哥也和街坊们打成一片。而他呢?还是小时候躲在哥哥身后那样……

那是迪里穆拉提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哥哥已经拉开了如此大的差距。想到这里,他下定决心,听从父亲的建议:回新疆,和哥哥比一比!

军校期间,迪里穆拉提学的通信专业。谁知,毕业后他却分到一个步兵连。专业技能不熟练,部队节奏难以适应,迪里穆拉提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段时间,迪里穆拉提常常给哥哥打电话,倾诉心事。哥哥把自己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验分享给他,助他渡过难关。

几年来,迪里穆拉提不断成长,后来被任命为新疆军区某部装步三连连长。迪里穆拉提被连队先辈们的故事深深震撼,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那段时间,早上一起床,迪里穆拉提先带全连一起完成五公里越野;操课时,他认真向老班长们请教装备操作方法;晚上熄灯后,他又钻研指挥技能……

“要把连队带好,首先自己要是尖兵。”迪里穆拉提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英雄连队再立新功。凭着这股冲劲,他带领连队攻克一个个难题,多次在大项演习任务中取得佳绩。

2020年,迪里穆拉提随部队来到雪域高原,成长为所在部队首位少数民族股长,担负起全团的信息保障工作。

这里,是边防亦是故乡。

一家三代人,70年接力戍守边疆,从青春年少到鬓角染霜,赓续的是家族荣光,不变的是使命担当。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穆赫塔尔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许多年前,父亲对我说这句话时,我年纪尚小,并不理解。那时候,我甚至会抱怨,为什么父亲连在家多待一会儿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1976年12月,带着这个疑问,我报名参军。出发前一天晚上,我与父亲围坐在家里的火炉旁聊天。

“孩子,祝贺你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这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和骄傲。爸爸给你提几点要求,你务必做到……” 父亲的一席话语,足足影响了我一生。

后来,母亲告诉我,我上车后,一生要强的父亲悄悄抹起了眼泪。

带着一腔热血,我来到祖国西陲的边防连。许多人都说,守边防苦,可真正有多苦,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最深的体会。

那时,一封封书信成为我与父亲唯一的联系方式。他不断地鼓励我,为我注入前行的勇气。在日复一日的历练中,我也逐渐理解了父亲对身上军装的热爱——只有我们守护好国家,才能让人民拥有幸福的小家。

一路走来,父亲教导我,工作上要严要求、生活上要低标准,要提倡节俭、艰苦朴素……这些让我受益匪浅的做人道理,我后来也一一传授给两个儿子。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时隔多年,我又将父亲这句话,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希望他们能扛起军人应有的使命担当,赓续家族的荣光。

兄弟俩在部队遇到的坎坷挫折、磨砺挑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数次想细细询问他们的近况,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作为一名父亲,我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兄弟俩的成长。作为一名服役29年的老兵,我激动之余也感到,他们这一代军人肩头的担子更重了。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希望他们能尽职尽责,在各自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群 崔浩浩 李蕾)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从文学到舞台,红色电波声声不息

作者:施战军

文学作品转换成其他艺术形式的传统由来已久,近些年来更是佳作迭出。如刘慈欣《流浪地球》改编成电影,毕飞宇《青衣》改编为电视剧、舞剧、京剧,路遥《平凡的世界》、梁晓声《人世间》改编成电视剧、话剧等。这些改编后的作品频频“出圈”,成为文化热点,展现出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拥抱、交融、相互激发的巨大张力。

小说《最后的电波》封面。

话剧《铁流东进》舞台照。

话剧《铁流东进》舞台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近日,根据作家季宇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铁流东进》登台国家大剧院,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再度引发关注。《最后的电波》发表于《人民文学》2018年第7期,并获得了2018年度“弄潮杯”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从小说到戏剧,《铁流东进》在编剧、导演、演员、舞美、道具、灯光、音乐等多方面均展示出艺术的高水准,可以说是从平面文学到立体舞台改编的成功典范。

舞台二次创作,人物“活”起来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小说《最后的电波》讲述的是皖南事变后,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将士被围困于白马山区时,利用李安本这位电报局职员,以电报的方式与江北军部恢复联系,最终在顾绍彬团长等新四军将领的率领下顺利突围的故事。

从小说到剧本的改编,涉及从文字作品到舞台表达转化的过程,话剧《铁流东进》在剧本上下了很大功夫。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最终都是看人物。《铁流东进》成功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舞台的二次创作。剧中,无论是归国抗日的华侨,还是带着江湖气息的草莽大汉、下山的道士、柔弱的少年,每个角色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真实而鲜活。

例如,通过对主人公李安本姓名的“补白”与“解读”,戏剧放大了原本文字的信息传递:安本,安分守己——老百姓就是想这样过日子的,但是是什么让他们不能安本?是什么原因让李安本原本可以当一个好兵的,却从战场隐退回到家娶妻生子?剧中交代了,是历史的动荡,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是李安本的舅舅在战场上踹的他那一脚,让他选择踏踏实实过日子,去追求“安本”。通过这个值得琢磨的名字,老百姓朴素的期待也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类似这样耐人寻味、画龙点睛的改编还有许多,比如原著中的“小彭”变成了“小火柴”,代表了点燃的微火和一种希望;“答答滴滴滴,滴滴滴答答”不仅是符号化的电码,而且成为了最好的祝福,一句台词蕴含多层含义,满含深情。从“最后的电波”到“铁流东进”,更展现了一种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真正符合立体的舞台呈现。

引人入胜的舞台表演,也为作品增光添彩。李安本的角色塑造张弛有度,是有刻度的表演。演员在扮演老年李安本时,演出了年龄特质,但是不颓丧;青年李安本,则是一个佝偻却狡猾精明的形象。李安本经历蜕变,成为新四军战士后,又展现了豪迈之气,这些都通过演员的头、胸、腿、脚以及行、立、坐、卧、眼神、语气等方面表现出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表演水平。剧中王挺饰演的顾团长,在戏中起到了“变压器”效果,他的表演节奏、温度、强度把握得很好。震撼和感动的分寸,把控得很真切,将剧场变成了一种弹性的空间。

传统创新统一,彰显舞台魅力

话剧《铁流东进》充分运用台词语言、肢体表演、时空交织、场景转换、新媒体技术等舞台表现手法,在如何讲述故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高度写实与大胆写意的巧妙结合,使这部话剧充满了艺术魅力,是传统和创新统一的典范。

例如表现李安本在第三团无线电培训班当教员的场面时,设计了两支竹竿来表现担架,模拟了人物坐在滑竿上被抬上山的感觉,也表现了三团官兵学习无线电发报的场景。这种源自于民间戏曲中的元素,在欢快诙谐的音乐中,将老百姓生命力的可爱和战士们生命力的鲜活跃然呈现于舞台之上,作品的天地一下就宽大了。角色设置上也向传统戏曲做了借鉴,杜南海又闷又有力量,是典型的文戏角色,而大刀、大牛、二牛这些角色都是用武戏的方式。这些都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和延展。

话剧《铁流东进》整体上追寻英雄精神的叙事表达,是有关信念、理想和艺术的综合舞台呈现。这种精神是有凝聚力的,从排练厅到舞台,到表演、灯光、音乐、舞美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将理想的光亮一步步传递给观众。同时,基于传统文学的力量,作品完成了许多值得深挖的追问,比如曹禺式的对命运的追问,除李安本角色本身的体现外,彭大刀的那段独白:“闺女!俺要报仇……从那天起,这个世上只有彭大刀……”,饱含了对战争、国难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是对命运的追问。再比如老舍式的对世道的追问,在李安本祖孙二人的对话中也体现得特别充分恰当。

话剧《铁流东进》是剧场、舞台功能有效开发利用的典范。其舞美布景设计抽象但巧妙,高高低低的白色积木,可以是阵地、是房子、是山峦,整体来说又象征着摩斯密码和电波。演员在舞台上,跳上跳下,跳入跳出,将表演和舞台环境融为一体。戏中最后一幕,当新四军战士们的群雕形象出现在舞台后方,群体的奔跑涌动和舞台旋转接口的表现,配合着灯光、音乐,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感和崇高感。

演出谢幕时,观众热烈的掌声证明了这部话剧深挚入心的共情效应,展现了舞台艺术不可替代的巨大魅力。来自平面文学的人物,通过舞台表现具象起来,带动观众回望和致敬革命先辈走过的路,将理想信念形象化于红色电波,在心中永续,声声不息。

(作者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