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冰火熊猫大冒险无敌版(网络小说改编手游盘点 是诚意还是粗制滥造)

导读 冰火熊猫大冒险无敌版文章列表:1、网络小说改编手游盘点 是诚意还是粗制滥造2、5年获10轮12.5亿融资,编程猫做对了什么?3、续费率低、获客成本高,1对1在线教育的出路在何方?4、

冰火熊猫大冒险无敌版文章列表:

冰火熊猫大冒险无敌版(网络小说改编手游盘点 是诚意还是粗制滥造)

网络小说改编手游盘点 是诚意还是粗制滥造

随着手游时代的到来,网络小说IP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在企鹅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IP用户调查》中,小说成为游戏改编最主要的素材来源。用户对改编自小说的游戏的接受程度也最高,这一比例高达37.8%,可见人们对其的喜爱。

这些由网络小说改编的手游,虽然类型不一,但完全值得你“一手一个手机,一边追小说一边玩手游”!今天小编来盘点盘点那些由网络小说改编的手游,让大家看看每款手游是诚意之作还是粗制滥造之品:

《武极天下》

由起点白金小说《武极天下》改编而成的同名手游从诞生伊始便受到众多关注,游戏内容完全还原小说设定。经过巨人的市场运作后,《武极天下》的百度指数从二十万猛增到六十万。该游戏在还未开测的情况下,在各大专业媒体网站的新游期待榜首盘踞数月之久,至今仍无法被超越,据官方透露9月中旬还将进行一次“彩蛋”测试。

在小说中,主角林铭用自己的故事感染了无数读者。而全球首款无商城手游《武极天下》就带读者们重回到了天衍大陆,在这个“无商城”、“全球大服”的平衡大世界里,以小说主角的每一步成长路,打造最诚意小说改编手游——玲珑塔、巫神塔,双塔成实力转折点;神梦空间,大世界秘境演绎爱恨情仇;铭文术再现,真实还原林铭“副业”技能;真元石修炼,呼吸吐纳间高度的代入感⋯⋯小说改编手游不难,但是要还原精髓并不容易,《武极天下》团队正是做到了这点,可谓是良心大作。

《花千骨》

由Fresh果果的原著小说《仙侠奇缘之花千骨》改编的《花千骨》手游,在小说、电视剧的同时加持下月流水直奔2亿,作为一款ARPG类的花千骨手游,其真实女性玩家比例竟是高达75%,虽然前阵子卷入了涉嫌抄袭《太极熊猫》的风波,但是其游戏品质还是非常给力的。

《唐门世界》

这款《唐门世界》手游凝聚了唐家三少九部经典大作:光之子、狂神、善良的死神、惟我独仙、空速星痕、冰火魔厨、生肖守护神、琴帝、斗罗大陆的精华,叶音竹、雷翔、唐三等经典人物的穿越大战让所有唐门子弟欲罢不能。而且《唐门世界》还与下面两部作品《太古仙域》、《绝世天府》开启了封战神系统,三大游戏可以直接进行跨游戏对战,甚至被很多玩家看成是三大作家的粉丝群体对拼。

《唐门世界》虽然是首款根据唐家三少小说作品创作的手机卡牌类游戏,游戏画面还算精美,在广大书迷看书之余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手机娱乐。

《太古仙域》

《太古仙域》是国内有名的坑神——辰东作品糅合而成,涵盖了辰东大神的所有作品,然而融合了更多的元素的并不一定是好的,其卡牌玩法毫无新意,只是一款换皮产品而已。游戏中没有独立的主线和剧情,体现不出辰东的想象世界。

《绝世天府》

《绝世天府》这款手游凝聚了天蚕土豆的经典作品,包括了这几年余温未尽的斗破苍穹。天蚕土豆的作品中经典人物悉数登场,但是这种几乎这种融合了网文作者所有元素的小说还是逃不出其共同的诟病。几乎80%体验过的玩家都表示游戏毫无代入感,感受不到小说的单一剧情。

《吞噬星空》

西红柿作为国内同样屈指可数的白金作家,以写大场面著称,而吞噬星空是他前几年人气最高的力作,改编成为手游玩家的期待度可谓是非常高。可是玩家普遍反映这么强的ip居然改编成了卡牌手游,表示大失所望。小说主角罗峰身为一名武者就应该是一款动作手游,而这款卡牌手游却毫无动作感可言,这也成为了很多西红柿迷们的核心槽点。

最后小编再多说一句,网络小说改编成手游就一定要尊重广大读者们的口味,如果某些厂商只追求靠着ip圈些钱,然后换皮做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这是整个行业非常不耻的。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手游厂商多改编些类似《武极天下》《花千骨》这样紧密结合剧情又玩法丰富的诚意之作,让整个手游市场更健康的发展。

5年获10轮12.5亿融资,编程猫做对了什么?

2017年前,少儿编程教育还是个新词汇。

随着全球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在即,乘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概念的东风,编程作为新时代的语言,被视为21世纪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日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在美国,编程已进入幼儿园和中小学课堂,英国则将编程列入教学大纲,成为 6-15 岁孩子的必修课。

乔布斯曾说,“我认为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因为它会教给你如何思考。”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并推广编程教育。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后,少儿编程教育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一系列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助推少儿编程行业进入爆发阶段。编程教育培训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图而出,少儿编程逐渐成长为教育行业的“超新星”赛道。

据统计,2017 年至 2018 年 , 少儿编程行业融资金额由 6.75 亿元迅速攀升至 21.3 亿元。

融资数量在 2018 年达到 49起,较2014年的4起增长十倍有余。2019年少儿编程赛道虽然融资事件减少,但投资金额已超过2018年,将近30亿。这也意味着少儿编程赛道马太效应初现,行业资本开始趋于冷静,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靠拢。

新获C 轮2.5亿融资的编程猫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教育行业迎来冰火两重天,当线下机构笼罩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阴霾之下时,在线教育却火热非常,头部企业接连迎来融资消息。

聚焦少儿编程赛道,最引人注目的一笔融资就是4月17日编程猫新获的C 轮融资,融资金额2.5亿元人民币,截止目前,编程猫C轮融资合计金额6.5亿,公司历史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2.5亿,公司估值达35亿。

不仅受到资本的追捧,编程猫也获得多位名人点赞力荐。

前CCTV著名主持人张泉灵2015年曾自曝,9岁的儿子晨晨上了编程课1个月,就能够编写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而晨晨上编程课的平台就是编程猫,彼时张泉灵不仅对编程猫赞赏有加,还主动为其加注了天使轮融资。

今年1月8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先生宣布成为“编程猫乡村编程普及计划发起人&推广大使”,并拜师编程猫12岁小学员左奕远的消息,让编程猫着实火了一把。

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与潘石屹讨论编程问题

就在前不久,张泉灵与潘石屹共同携手编程猫上了深圳卫视《知识春晚》节目,为编程猫站台。

成立5年的编程猫,现今拥有3147万用户,进驻12985所公立学校,已发展成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头部品牌。一路高歌猛进,同时获得政策、资本、名人效应三方助推的编程猫,何以在竞争白热化的众多少儿编程教育机构中脱颖而出?爆发式增长背后,编程猫究竟做对了什么?

工具切入,让编程更有趣

编程猫成立之初,李天驰发现当时国内少儿编程还处于基本空白期,而编程概念极为枯燥难懂,如何让孩子“爱上编程”,是打开少儿编程市场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编程猫创始人李天驰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对青少年来说,难懂的代码并不是拦路虎,学习少儿编程的目的也并非成为码农,编程作为通往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基础工具,会像英语一样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能不能在这个科技竞争时代脱颖而出,重点是人才培养占领先机。”

秉持着“No fun go die ”的教学理念,编程猫自创立之初,便独辟蹊径地选择以工具为抓手,切入少儿编程生态。5年来,自主研发了多款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编程工具,降低了编程学习门槛,让编程成为一项简单易用且有趣的技能,不再是一行行枯燥无味的代码。

2015年,编程猫自主搭建了积木学习编码逻辑的图形化编程工具 Kitten,将复杂的编程代码封装到简单的积木块。

源码编辑器Kitten

2018年,编程猫推出了代码与图形化可自由转换的Python海龟编辑器。除此之外,还提供沉浸式创作空间的 3D 代码岛,为孩子们营造立体空间编程体验。

李天驰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低龄化,是科技与国家发展双重助推下的必然趋势。编程教育的目的并非仅是传递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社会竞争打基础。

2019年1月,编程猫推出了针对4-7岁孩子定制研发的在线AI动画编程课——小火箭幼儿编程,充分考虑到学龄前儿童识字能力有限的问题,采用“零文本”设计,创设互动化、故事化、游戏化的教学场景,由形象鲜明的动漫IP人物引导孩子探索性学习,极大降低了低龄孩子学习编程的门槛。据悉,小火箭幼儿编程已有43万付费学员,并持续高速增长。

2019年11月,继推出适合4~7岁孩子的“小火箭幼儿编程”后,编程猫又拓宽年龄层,上线了针对8-12岁孩子定制研发的多学科深度融合编程课——“探月少儿编程”,将编程语言逻辑打包成不同图形模块,只需动手将积木拼接起来,即可创作出游戏、软件、动画、故事等类型的作品,该产品上线仅4个月内已服务超过5万位学员。

值得一提的是,“小火箭”和“探月”系列均在移动端即可实现上课和创作,打破了传统编程教育局限于PC端的固化场景,让孩子的编程学习体验更为便捷流畅。

此外,编程猫还拥有国内最大的少儿编程创作社区,引入了功夫熊猫、小羊肖恩等备受青少年喜爱的知名IP素材,激发孩子创作灵感,目前该平台累积学员创作作品3000多万。

可以看到,编程猫的优势,在于一开始便抓住了市面上编程教育知识结构偏高、难以普及化的痛点,以工具为入口,以移动端为破局场景,建立行业壁垒,成功将编程教育打入到多层级年龄段市场,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创造了独特的业务模式。

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双轮驱动的战略

2020年的一场疫情,OMO模式忽如一夜春风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共识。

在疫情到来时,与其他教育机构的仓促转线上相比,编程猫却十分从容。成立5年来,编程猫早已搭建起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一方面,早在5年前,kitten图形化编程工具就凭借有趣易学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青睐,被引入公立中小学课堂,彼时的公立学校编程教育尚未成体系,而编程猫恰恰看准了公立学校这块待开垦的市场,顺利开启了进校之路。截止到目前,编程现已进入12985所公立学校,进校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疫情期间,编程猫还发布了“1 2 N”公立教育整体解决方案,自主开发了课程、教材、教育平台等一套核心体系,为合作公立校设计不同的教师培训服务,协助公立学校全面开展编程教育,共同推进编程课程开发与实践,为建设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示范区提供基础,全面打开了与公立学校合作的大门。

“1 2 N”整体解决方案

除了为学校提供工具外,编程猫也在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不断辐射自己的能量。自2018年参研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来,先后联合广东、湖北、黑龙江、湖南等多省市教育出版机构合作出版50余本编程教育教材,填补了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教材空白。除了教材,2019年编程猫还以公益的形式推出"AI双师课堂"培养计划。另外,编程猫还作为起草单位参与了关于青少年编程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

通过与公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持续打开B端市场,在老师和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的同时,无形中也为其品牌形象做了背书,为其提高C端获客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除了布局线上外,编程猫也通过线下合作的方式,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据了解,编程猫在2019年启动了百城千店计划,目前,编程猫的线下门店已超过600家,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OMO生态。

编程猫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战略,扩大了品牌传播渠道,形成了整体的品牌势能,搭建起由业务“点”延伸至整个新的业务网络的新商业模式。

李天驰举了个例子:“大脑很聪明,不是因为每个神经元本身聪明,而是几万个神经元连在一起会形成高级智慧,当编程猫的这些业务点发生流动,它们会连在一起去发生网络效应。”

5年获10轮12.5亿融资,编程猫凭借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成功跻身少儿编程教育领域的“第一梯队”。据悉,编程猫在2020年3月单月营收破1.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纵观其成长历史,编程猫用5年的时间深耕技术服务与教学内容,正是埋头苦干为其品牌积蓄能量的过程。而B端C端两手抓,线上线下双联动的融合生态则是其找准市场定位并持续发力的稳定增长点。

5年的厚积薄发,如今编程猫的OMO模式搭建已日趋成熟,未来,当这一模式形成规模化效应真正跑起来的时候,编程猫也将迎来更大的效能增长,开启少儿编程教育的新时代。(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续费率低、获客成本高,1对1在线教育的出路在何方?

*本文来源:爱分析ifenxi

在线1对1在语培、K12辅导、钢琴陪练和美术等领域都跑出头部玩家。然而,不同品类的在线1对1续费率都很低,续费率低导致1对1公司走向广告大战,高营销投入需要大资金,资本又要求高速增长,从而形成死循环。

在续费率低和高获客成本的情况下,1对1的第一名会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二三名及以下生存艰难,但即使是开始生态布局的第一名,也尚未看到现金流转正和财务盈利的可能。

在线教育的崛起,正在重塑教育行业的格局。

各个赛道、不同品类都开始了在线化的渗透,也出现了诸多模式,其中,增长最快、最引人瞩目的模式是1对1:少儿语培领域有VIPKID,K12辅导有掌门1对1,钢琴陪练有VIP陪练,在线美术有美术宝,少儿编程有傲梦编程、VIPCODE。

在规模快速做大的同时,1对1模式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获客成本高昂,盈利遥遥无期,且时有1对1玩家暴雷跑路。在一级市场募资难的背景下,投资人理性谨慎,疯狂烧钱的1对1在线教育模式该何去何从?

本文将从在线1对1崛起的原因开始,分析在线1对1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行业最新动向判断市场格局和不同玩家的演变趋势。

在线1对1兴起的“易”与“难”

1对1不是新事物,线下1对1已是成熟业态。在线1对1打破了地理空间限制,使得一二线城市的优秀教育资源可以向三四线城市提供,外教可以服务国内;且节省了通勤时间,线上1对1也比线下便宜,在线比线下更容易积累数据,这些因素促成了线上1对1的爆发。

在线的模式中,1对1运营最简单,无需组班,规模化复制速度最快。

但运营简单,不意味着想做大没有门槛。规模化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营销获客、师资管理和融资能力等方面。

以VIPKID为例,需要运营6万名外教的招培管,而好未来集团全部员工不到3万人;截止2018年8月,VIPKID累计付费学员超50万名,按少儿语培行业平均付费转化率2%计算,VIPKID获得的销售线索在2500万以上,营销触达能力不可谓不强。当然,超8亿美元的融资,吸金能力毋庸置疑。

在线1对1的命门:续费率

在线1对1模式的财务不健康问题,争论已久。但正现金流只是结果,根源还是在学生(客群质量)、师资质量和教研体系等教育行业更根本的因素上。

(1)续费率的关键作用

续费率对LTV和获客成本有着根本影响(续费率的定义是,按人数统计,到期时续费的人数除以期初总报名人数)。续费率高,则意味着单个学生的生命周期长、LTV高,获客成本以更长的生命周期去看,也被摊得更低。

如下图所示,续费率高与低的情况下(左图续费率为75%,右图续费率为50%),假设每年同样的营销获客投入(每年新增100客户),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差别。

反过来就是说,如果续费率低,为了保持与续费率高的公司同等水平的增长,需要付出高很多的获客成本。同时,流失掉的用户所产生的负面口碑可带来致命冲击。

(2)在线1对1续费率惨淡

续费率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而在线1对1模式的续费率都不是太理想。其中,影响在线1对1模式续费率的核心因素分别是需求强弱、学生质量、师资质量和教研体系。

需求刚性程度是决定续费率的基础。以1对1模式已经起量的少儿语培、K12辅导、钢琴陪练、美术等品类而言,K12辅导的需求最刚性,其次是语培,最后是素质教育。

根据爱分析调研,不同品类的在线1对1模式,续费率都普遍偏低,原因各有不同。

K12辅导虽然需求刚性,但学生质量和师资质量决定了续费率差。

选择在线1对1辅导的学生,通常是成绩太差,家长为了孩子升学,不得不接受高客单价。而且报1对1的学生很多是应急需求,高三和初三占比高,而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天然续费率就低:高三学生高考完上大学,不再需要课外辅导。

此外,在线1对1不管有无效果,都面临客户流失。由于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差生提分本身就困难,相比班课,1对1模式下家长会把“成绩没提升”归咎于老师,辅导没效果立马换机构;如果见效,家长会认为孩子已能跟上正常班速度,在高价格的压力下转而选择班课。

除了学生质量,师资质量也是在线1对1的软肋。班型越大,意味着同等时间下老师产能更高,教师薪酬自然更高。用教师薪酬来衡量师资质量,在线1对1老师的薪酬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班课教师的薪酬高于1对1,而线下1对1的课单价高于线上(教一样数量的学生,线下老师薪酬高于线上),因此在线1对1获取的是低水平的师资,这也是掌门1对1、海风教育等使用大量大学生兼职老师的原因。

在师资质量低的情况下,为确保标准化交付,多数机构通常是依靠标准化的教研。把课件标准化成剧本,老师只是负责演剧本的演员,本该主打个性化的1对1模式却演变成了流水线作业,“照念内容”和“回答敷衍”的投诉时有发生,更有行业人士指出“1对1没有教研,只有讲题”。

更现实的逻辑是,在线教育自2014年才开始爆发,而高质量教研的打造需要久久为功,与在线1对1教学相匹配的教研体系还并不完善。

客群质量、师资质量和教研三个方面的问题,共同导致了K12在线1对1辅导的低续费率。据多位教育行业投资人和资深从业者对爱分析透露,K12在线1对1辅导的玩家续费率低于20%。

在K12辅导之外,少儿语培、在线钢琴陪练和在线美术都可以归为素质教育,其中语培的需求相对更强。

素质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需求不连续,10岁往上面临应试教育压力增加的挤压,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督不足,低龄儿童的学习自我控制力不强,课消难以保证,续费率自然不会好。

具体而言,学钢琴和学美术的孩子虽然数量庞大,但除了一小部分学生考级走专业路线,其余都容易中途放弃,家长也更多基于孩子喜好、无法强迫。根据爱分析调研,课消难以完成的在线钢琴陪练和在线美术,续费率也在20%左右。

相比K12辅导、钢琴陪练和在线美术,少儿语培1对1的续费率更高。由于英语在应试中占据重要地位,需求更强;同时,跟随外教学口语和听力,师资比原有的传统供给更优秀。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头部少儿语培1对1玩家的续费率能做到50%左右的水平。

少儿语培的续费率虽然在1对1的各品类中占据领先,但相比线下K12培训机构70-80%的续费率,仍是差距不小。而且,做到50%左右的续费率,需要铺大量的服务人员。

综合以上分析,各个品类的在线1对1模式,都面临着某些方面的限制因素,从而导致续费率不高。

(3)低续费率促使在线1对1走向“营销驱动”

1对1的客单价高,因此能承担更高的单客获客成本;同时在线1对1运营简单,依赖大规模市场投放能迅速冲量。

但另一方面,根据上面对续费率高低对增长的分析,在线1对1的续费率这么低,为了保持可观的高增速,只能依赖持续的“营销拉新”。

疯狂投放需要巨额资金,资本要求高增速,高增速需要大规模投放,如此形成循环,无可逃脱。

在玩家争相投放抢流量的情况下,获客成本快速上涨是必然。据爱分析调研,少儿语培和K12辅导的在线1对1,获取一个用户的平均获客成本在7000-8000元左右,高的甚至在万元级别,占到客单价一半以上。(获客成本的计算,是营销销售费用除以每一位新增付费学员,包含获取Leads的费用和销售人员的提成)

不断上涨的获客成本,驱使着1对1机构不断卖更大的课包,以提升客单价。而国务院颁布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这一政策具体影响还需看落地情况,但无疑对在线1对1企业来说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是否有办法解决高营销成本的问题?行业头部玩家都寄希望于品牌的树立,然而,品牌的知名度并不等于美誉度,知名度只能吸引用户购买首单,续费率无法提升依旧枉然。

而且,由于门槛不高,1对1的竞争不会停息,好未来、新东方和头条等不缺钱的巨头,都在角逐1对1的蛋糕。爱分析认为,在VIPKID和掌门1对1奔往100亿元现金收入的路上,高强度市场投放的“药”不能停。

第一名抢份额不会停,二三名及以下生存艰难

续费率低、获客成本高、烧钱快,同时又有政策监管和资本趋冷的大背景,在线1对1的玩家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的典型表现,就是第一名不断大额融资,第二名及以下处境艰难。

少儿语培领域,VIPKID继2018年6月完成D 轮6亿美金融资之后,目前正寻求新一轮融资,报价已达到60亿美金;而第二名的DaDa虽然不久前宣布一轮2.55亿美金融资,但行业内都知道这一轮估值并没有涨,据传是好未来为维持DaDa的存活拉上华平入局。

K12辅导领域,掌门1对1不久前宣布3.5亿美金的融资,迈入独角兽行列。而海风教育2018年下半年一直在融资市场上,但至今不见结果;学霸1对1、理优1对1破产跑路,嗨课堂被收购,溢米辅导只能依靠老股东续一轮。

在线钢琴陪练领域,VIP陪练在获得1.5亿美元C轮融资后,开始加大市场投放,拉开与熊猫陪练、快陪练等的差距;美术领域也类似,领跑的美术宝在获得融资后,优势得到加强。

在这些不同的1对1赛道,只有第一名和其它,在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剧情。

第一名具备品牌和规模优势,这意味着第一名可以收更高的客单价,同时有更低的获客成本,二三名处境不利。而且一级市场募资难,资本对烧钱的商业模式尤其谨慎,资金毫无疑问将往头部聚集,这更加剧了第一名和其它玩家的差距。

第一名对此也心知肚明,只有将与第二名的差距拉开到足够大,才不会构成恶性竞争。当前能够看到的是,VIPKID与DaDa的规模差距在5倍左右,掌门1对1与第二名也是这水平,而VIP陪练、美术宝的体量可能超过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

可以作为借鉴的行业是租车行业,美国租车业三大巨头多年纷争,盈利都很差;而中国租车行业,神州租车一直力压第二名一嗨租车的追赶,从而实现了比美国同行更高的利润率。

因此,在线1对1的第一名们,对于市场份额的占有不会有丝毫的退让。对于二三名及以下,只能忍着痛苦继续追赶。或许,好未来才是DaDa和海风教育最后的归宿。

扩类别和拓班型,盈利路在何方?

虽然第一名相比同赛道更小的玩家,具备很多方面的优势,但即使规模达到VIPKID(2018年现金收入70亿元)和掌门1对1(对外披露2018年现金收入50亿元)的体量,也仍未看到盈利的曙光。

从VIPKID和掌门1对1最新的动态来看,头名都在积极地扩科和拓班型。

VIPKID相继推出了LingoBus,小班课SayABC,早幼教“大熊玩英语”和2B大班课VIP蜂校,在拓展班型的同时年龄段往前后延伸,最新动作是进入少儿数理思维领域。

掌门1对1则从K12辅导进入了素质教育领域,推出掌门陪练,同时年龄段往前延伸做了掌门少儿。

这些动作,反映出赛道第一开始进行生态布局,打造更长生命周期的产品线,提高续费率、复购率和单客生命周期价值,从而摊低获客成本,实现现金流转正和最终的财务盈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分析ifenxi”,撰写刘馥亮、张凯西。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中国10月份消费-生产领域的关键数据出炉,有哪些信号值得关注?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389篇原创文章: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回落。

图片来源:见图

这是2022年最后一个季度冲刺的开局月份,经济数据动态的意义,非常关键和重要。

客观来说,基于当下全球通胀和高利率并存的艰难大环境之下,以及美国正在进行具有巨大影响力后果的中期选举,中国的经济运行,很难独善其身。

当然,国内的疫情开始出现明显反复,也是绕不开的关键负面影响因素。

这就让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和经济个体,不得不面对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迷雾的经济环境,迷茫,保守是在自然不过,普遍存在的情绪和心态了。

关注宏观统计数据,把握经济大环境中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确定性,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有一说一,宏观经济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内容并不讨喜,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成为了主流,绝大多数人愿意去看的,不是能够直接带来短效刺激的视频内容,就是没有分析和研究过程,直接丢个结果,然后照着这样的结论就能去做,去赚钱,去获得什么。

是不是很现实?但是不好意思,这不是我的风格,也不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

炒股也好,买房也好,就业也好,创业也好,一切经济活动和个体行动,如果不能看懂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规律,没有契合(主动和被动)时代发展的主线,那么即使短期凭运气获得的一切财富也好,地位也好,物质也好,必然很容易以更快的效率,从手上溜走。

所以,即使明知道进行宏观分析和数据解读这样的内容注定没有多少热度,但是这是把握经济运行的必经之路,我会坚持,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成为同行者。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0月份消费和生产关键数据,进行专题解读和数据分析。

10月份中国通胀和生产价格指数,释放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信号?

接下来,在消费和生产数据趋势之下,中国经济将有哪些可能的走向?

对于普通群体和经济个体而言,该如何认知信号揭示的经济现实,并且指导自身行动?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10月中国通胀数据解读:总体表现稳健,结构存在隐忧

先看官方给出的统计数据:

2022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这就是CPI涨幅。

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5%;

食品价格上涨7.0%,非食品价格上涨1.1%;

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0.4%。

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这是环比。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

其中,城市持平,农村上涨0.1%;

食品价格上涨0.1%,非食品价格持平;

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持平。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CPI就是通胀数据,同比上涨2.1%,低于预期,相比9月份的2.8%下滑幅度不小。

中国10月CPI同比增长2.1%,预期2.4%,前值2.8%;

10月PPI同比增长-1.3%,预期-1.5%,前值0.9%。

从总量上来看,2.1%的通胀表现,可以说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很不错的,符合经济学所定义的温和通胀的范畴。(低于政策利率,低于实际利率,从数据角度,GDP是正向增长的。)

但是从结构上来看,存在着明显的隐忧: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首先:

在各个分项类别当中,涨得最多的是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5.2%。肉类、蛋类、蔬菜、水果,涨幅一律都很高。肉类当中又属猪肉涨得最猛,同比上涨51.8%。

总之,食品对CPI的拉动约为1.43个百分点(官方数据)。总的才2.1,食品就占了1.43,里外一算,其他消费领域加起来,也只有0.67的增幅。

如果没有猪肉涨幅对CPI的拉动,那么0.67的CPI表现,就是很明显的消费收缩了。

拿掉猪肉,没有通胀。这是数据呈现出来的现实情况。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不易储存的食品类涨幅明显,而普通消费品却比较萎靡。

这说明:

人们倾向于缩减非刚性需求的普通消费品,而向刚性的食品倾斜,其它消费能不买就不买了,但吃饭总是要吃的。

其次:

房地产领域的寒气,已经开始在租赁领域得到了体现,房租行情走势明显开始走低。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房价这里不谈,房租行情可是真正的市场居住供需关系的体现,房租下行,对应的是明显的通缩信号,这个刚性需求,吃饭睡觉消费不分家。

总的来说,数据宏观层面表现稳定,但是结构细分层面探究,有很明显的居民部门消费收紧的表现。

而造成这种情况,一个外在的关键决定性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疫情反复:10月份疫情在全国大范围反弹,广东河南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情况,部分北方城市持续受到疫情影响和冲击。

疫情,在当下,已经成为遏制中国消费复苏,最核心和关键的因素。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值得关注的PPI动向:剪刀差转向,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2022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3%。

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5%。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

PPI数据值得关注的一个表现,那就是和CPI“逆剪刀差”情况的出现: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022年中国价格形势整体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在猪周期反转、疫情散点式反复和低基数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C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上移,呈现低开高走、逐月抬升的走势特征;

而受全球大宗商品高位回落、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市场预期转弱和消费需求相对收缩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P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下移,呈现高开低走、持续下行的走势特征。

总体来看,两者呈现完全相反态势,从上半年开始的“剪刀差(PPI-CPI>0)”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整体承压,到下半年逐渐反转形成“逆剪刀差(PPI-CPI<0)”

两者交汇,表现逆转的点,是9月份。

实际上,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以及冲突环境的现实情况来看,并不是带有通胀属性的俄乌冲突有了什么实质性的转机,而是需求不足,反向对生产端产生了抑制,需求是经济增长之母,结合CPI的结构分析来看,实际上非生活必需的生产,包括原料和上下游,已经缺乏真实需求的支撑,进而出现了全面的回落。

正向剪刀差,剪刀剪掉的是生产者利润,PPI高于CPI,生产端承压,抑制生产;

反向剪刀差,剪刀中间就是真实生产利润,典型的消费抑制情况,如果长期保持,会有生产过剩的风险。

利润空间有了,但是需求没有了,比需求存在,利润挤压的情况,更为具有挑战性。

这个转变,意味着中国当前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从补贴生产端,需要转向刺激和拉动消费端了,毕竟,生产利润可以国家补贴,可以保障生产端的生存,但是市场需求低迷,消费不振,就不是简单的补贴和刺激就能拉动起来的。

关于PPI其他细项的复杂分析,实际上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可能炒股或者大宗期货交易的群体需要更有深度的挖掘分析,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群体而言,看到关键,才有意义。

中国消费和需求的低迷,已经明显开始反向影响到了生产端,这就是关键。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直击本质的趋势研判:后续中国经济复苏的几个可能走向剖析

基于多个维度的经济数据表现,实际上2022年中国的真实经济情况,并不复杂。

中国经济四个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实际上在2022年的当下,完全就是冰火两级的现实表现:

官方渠道(政府和国企)在放水、民间渠道(民企和居民)在收缩。

国家发债给地方,银行M2数值持续两位数,国企专项债提前发布,国家部门都在加杠杆;

但是居民部门和民营企业,都在自发去杠杆;

国家部门扩表,市场部门缩表,这就是多个维度经济数据都在释放的信号。

从10月份的PMI也可以看出来,大型企业的PMI是50.1%,处于扩张区间。

中小型企业的PMI在48%左右,处于收缩区间(50%为景气度临界点)。

大型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就是国企,央企,国资背景企业的代名词,这个是常识。

所以,这就是当下中国经济的本质:不同经济部门行动出现了分歧,经济整体结构在一种纠结的困境中谋求向前发展的趋势。

那么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就是国家需要进行行政干预和金融支持的关键时刻了。

行政干预,就是消费刺激以及相关的政策放松;

金融支持,那就是通过某一个领域和渠道,向实体经济和市场进行放水。

但是现在放在中国经济全面复苏道路面前的一个核心关键问题是什么?

还是疫情!

经济分析没有那么多复杂的门道,变量锁定,研究变量关系就可以了。

对于接下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和走势,实际上就是由两个关键变量决定的:

一个是疫情走向,包括国家对疫情的管控管理。恶化是不会出现了,目前就可以看作是极限状态。

一个就是金融支持,货币政策的走向,放水或者收紧。

结合起来,几个可能的走向预判如下:

1,疫情持续,金融支持加大,那么很有可能在非必需消费领域,出现进一步的通胀表现,不是猪肉,也会在别的消费领域出现。

2,疫情转向,管控放开,金融支持加大,那么消费恢复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将在温和通胀中逐步进入复苏和回暖的轨道,这是最理想的方向;

3,疫情持续,金融收紧,必然通缩,压力不在居民部门,就要由企业部门承担;

4,疫情转向,金融收紧,经济回暖和复苏的效率就会出现滞后效应。

当然,因为变量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要说提前预判并不现实,但是看清楚逻辑,结合现实,边走边看,必然能快人一步,拥有前瞻性分析能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数据和趋势信号,普通群体该如何指导自身现实行动?

基于数据分析和逻辑梳理,没有必要看空唱衰,更不需要盲目乐观,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出发,其实摆在所有中国民众面前的现实情况并不复杂。

那就是大家都在同样面对着一个经济不确定性的环境。

疫情什么时候转向?这个问题没有确定性,也就导致了经济方方面面的政策和行动,也被动带上了不确定性的色彩。

社会大众的经济评价是有规律的。叫好总是迟到,忧虑总是提前。

正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好日子永远是“想当年”。

所以,对于宏观面的预期应该适度调低,免得到时候一惊一乍。

做好“生存第一”的准备,也包括相应的心理建设。非常有必要。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基于数据和现实,从普通人角度出发,符合当下时代环境的观点和建议,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朋友讨论和参考就好:

1.先说消费。

这个比较简单,因为宏观和微观是一致的。

各种限制之下,被动减少消费没什么可说的,省着点花钱是应有之义。

特别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远离奢侈品,资产性投资,享受性消费。

2.再说投资。

经济小年,少谈投资,狂风暴雨里面还想出海捕鱼,不是利欲熏心,就是无所畏惧。

当然,这并不是基数庞大的普通群体该去尝试的好时机。

激进的投资者从来都是乐观的,他们信奉无论宏观如何,微观的经济机遇都不会彻底消失。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幸运从来只属于极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始于侥幸、终于不幸。

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值得大家去观察,那就是幸存者偏差,当经济环境中,连能拿出来当榜样,经得起推敲的幸运儿,都消失不见的时期,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这是良心话,值得有想法,有胆子的朋友们,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一下。

3.大宗消费以前,记得看清本质。

唯有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理性面对现实。

在中国比较典型的就是买房,2022年,买房这个决策无所谓刚需不刚需,只需想清楚买房的意义何在。

安居乐业,恒产恒心,无可厚非,这是初心。

但是有多少人是心里还在惦记着买了房子,房子能像资产一样保值增值,未来还有暴击发财的想法?

有些东西,不能说的太白,因为说白了,就没意思了。

大概就说这么多吧,以上就是对2022年10月份中国消费-生产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的一次专题分析解读,挖掘讨论的相关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进行一个分享。

当然,内容肯定存在一些阅读门槛,需要耐心和时间,也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接受和喜欢,能给看到的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些认知提升,一些思考启发,一些帮助,那就很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25平小铺月营收15万!热卤火锅有了新玩法

在天津,提到烫卤局,很多人都知道它的热卤铺子。

从一开始来势汹汹地进军火锅赛道,到逐渐主打卤味,一家家热卤小铺相继开了起来。

它到底经历了什么?火锅店如何用卤味收获流量?

第 1221期

文 | 小梅

火锅店卖热卤

25平小铺月营收15万

近几年卤味火锅的赛道可谓是风云变幻。

有明星卤味火锅品牌遭遇大规模闭店事件,但也有卤味火锅新秀品牌获近千万元的融资,堪称冰火两重天。

再看组数据,据《2022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2019年至2021年,卤味火锅的市场规模从88亿元猛增至368亿元,在川渝火锅中的规模占比从3%猛增至15%。

烫卤局第一家开的是烫卤局热卤火锅,火锅锅底主打本草卤味三色锅,卤味作为火锅中的涮品呈现出来,他们在经营中发现,在卤味品类中,顾客的点单和反馈非常好,经常有顾客吃完后还要打包几份带回家。

▲火锅店的热卤铺子

烫卤局联合创始人何会君说,他们一开始就看好卤味赛道,但在做热卤火锅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店铺反馈,发现年轻人对卤味的青睐甚至高于火锅。烫卤局就在这个契机下,萌生了做热卤铺子的转型策略。

因为卤味属于小吃,再加上他们推出主食品项(拌粉,拌饭系列),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小吃/快餐的赛道。

这间铺子到底长啥样?

1、红红绿绿的招牌,很有记忆点

▲独立开在商场的热卤铺子

打卡过烫卤局的都知道,它的门店招牌非常吸引人,整体采用的是大红大绿的色调搭配。

一眼看过去,光鲜靓丽的红绿撞色,外加传统的吊顶和灯笼,妥妥的国潮风,配上烫卤局的IP形象-熊猫局长,就又有一股浓浓的江湖气息。

2、火锅 热卤 拌粉,流量叠加

近些年,“火锅 ”的趋势十分流行,比如“火锅 炸物”、“火锅 茶馆”、以及“火锅 牛排”等等的出现,都是靠产品的创新力在市场得到称赞。

而烫卤局的迅速出圈,靠的同样是这种加法竞赛,不断内卷。

看网上打卡的小伙伴,去烫卤局除了对招牌三色锅底及卤味的选择,基本都会点上一份:绝杀肥肠拌粉、热卤全家福、招牌糯凤爪等。可见,“火锅 热卤 拌粉”这种模式是十分受市场认可的。

而烫卤局选择将火锅与卤味进行融合,再加上招牌卤味拌粉主食品类。通过叠加效应,做到相互引流,增加经营时段等等,不断地细分赛道,形成了一种产品的差异化,让门店品类得到了丰富,自然也为自己收获了热辣的流量。

3、标准化程度高,市场空间大

烫卤局的热卤通过定制化标准设备和易操作的流程,成功的把产品标准化做到了极致,所以一旦认清品牌定位,在完善的供应链加持下,市场就是巨大的。

而且,烫卤局的模式,让其赛道的产品也不局限于传统的肉类为主,它让更多的蔬菜可以参与其中,食材的丰富性一下子就大大增强了。

再加上通过“火锅 ”,以及热卤需在现场热烫的工序,让顾客真实看到产品的色,香,味,吸引顾客走进店里就餐,从而让品牌和顾客产生更大的粘性。

吃透私域流量

用“电商思维”裂变

据了解,烫卤局团队是做互联网出身的。他们进军餐饮行业,用的就是互联网及电商思维。

他们是如何吃透私域流量,把餐饮做的有声有色呢?一起来看。

1、找消费群体,提前做粉丝群,店铺未开先火

如今是一个流量的时代,运作品牌,做好私域流量必不可少。

烫卤局的每一家新店开业之前,他们都会先寻找消费群体,会从各大公众流量平台推出高性价比的套餐,以及通过消费券等活动来提前建立粉丝群,在社群进行积极推广,把流量引入私域。

另一方面,由于产品涉及到火锅和卤味的双重赛道,就容易把火锅的客群和小铺的客群进行相互转化,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烫卤局主攻的客群是附近3公里,就这样通过各种途径,保障新店开业消息有高达90%的覆盖率,做到真正的“未开先火”。

我们知道,迪士尼乐园享誉全球,备受人们欢迎,就是因为有足够多的IP形象。而烫卤局在一开始就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熊猫局长”。每个门店门口,“局长”都能吸引了一大波客人纷纷与其拍照留念,自带网红属性。

▲熊猫局长IP

2、从线上引流,到自我裂变,打造真正的闭环

引流进店后,他们对门店做养成计划,确保输出的管理者和员工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烫卤局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店长都是当老板的姿态,所以店长和员工,见到顾客都会主动热情地迎上去,通过赠送熊猫气球,小礼物等,增强粘性,保障最大可能地留住他。

就这样,在产品和服务上同时进行优化创新,让顾客就有了产品和服务上的双重体验。

最后,再次回归线上,每周通过会员日形式的直播,对新老会员做特惠单品秒杀及新品推荐,让顾客对会员日对门店产生记忆和习惯,从而让顾客自发性的对烫卤局进行传播。

就这样,牢牢的把顾客抓在了自己手里,让他们进行自我裂变,再次起到引流的效果,从而打造真正的闭环。

写到最后

近年来,全国42万家火锅店,在加法竞赛中内卷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是消费升级、用户需求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火锅与其它品类的跨界叠加,也会让彼此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消费者难免会产生认知障碍。

因此,要想更好突围,势必先做好自己,定位明确,然后再量力而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