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天路txt全集(南北朝诗歌300首大全集 下卷201—300篇不贵声。贵意深。)
歧天路txt全集文章列表:
南北朝诗歌300首大全集 下卷201—300篇不贵声。贵意深。
诗以唐为尊,唐代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唐诗足以代表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古风、乐府、律诗、绝句,各种体裁各有风格;边塞风光、田园山水,各得其味;浪漫飘逸者如李白、现实批判者有杜甫、乐府通俗者如白居易。唐诗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过唐诗所取得的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魏晋时期,诗歌的体裁、声律、句式等都在慢慢发展,至南北朝时已有四声八病之说,尤其是当时有名的“永明体”,注重声律齐协、对仗工整,已现唐代格律诗的雏形。一些山水诗写景自然,意境也颇含蓄隽永,与唐诗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南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南朝文人诗歌,其成就远远超过北朝,并成为唐诗全面繁荣的必要准备和过渡阶段。南北朝指从东晋灭亡到隋统一(420~589)的170年时间。这时南朝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朝则自北魏统一北中国(439)起,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又相继为北齐、北周所代,最后均为隋所统一。
201.读曲歌九首
南北朝:佚名
其一
柳树得春风,
一低复一昂。
谁能空相忆,
独眠度三阳。
其二
折杨柳。
百鸟啼园林,
道欢不离口。
其三
逋发不可料,
憔悴为谁睹。
欲知相忆时,
但看裙带缓几许。
其四
奈何许!
石阙生口中,
衔碑不得语。
其五
思欢不得来,
抱被空中语。
月没星不亮,
持底明侬绪。
其六
打杀长鸣鸡,
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
其七
暂出白门前,
杨柳可藏乌。
欢作沉水香,
侬作博山炉。
其八
一夕就郎宿,
通夜语不息。
黄檗万里路,
道苦真无极。
其九
登店卖三葛,
郎来买丈余。
合匹与郎去,
谁解断粗疏。
202.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今年阳初花满林。明年冬末雪盈岑。推移代谢纷交转。我君边戍独稽沉。执袂分别已三载。迩来寂淹无分音。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遶遶最伤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徒飞轻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复遗。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怀悲。
203.攀杨枝
南北朝:佚名
自从别君来,不复著绫罗。
画眉不注口,施朱当奈何?
204.拟古·其一幽并重
南北朝:鲍照
其一
幽并重骑射,
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
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
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
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
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
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
将以分虎竹。
其二
凿井北陵隈,
百丈不及泉。
生事本澜漫,
何用独精坚。
幼壮重寸阴,
衰暮反轻年。
放驾息朝歌,
提爵止中山。
日夕登城隅,
周回视洛川。
街衢积冻草,
城郭宿寒烟。
繁华悉何在,
宫阙久崩填。
空谤齐景非,
徒称夷叔贤。
205.侍宴覆舟山诗
南北朝:鲍照
繁霜飞玉闼。爱景丽皇州。清跸戒驰路。羽盖伫宣游。神居既崇盛。嵓崄信环周。礼俗陶德声。昌会溢民讴。惭无胜化质。谬从云雨浮。
206.有所思
南北朝:萧衍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207.怨歌行
南北朝:庾信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208.璇玑图
南北朝:苏蕙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医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209.拟青青河畔草
南北朝:鲍令晖
褭褭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210.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春鸟初至时。百草含青俱作花。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日月流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211.代淮南
南北朝:鲍照
朱城九门门九开。愿逐明月入君怀。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212.侍宴覆舟山诗
南北朝:鲍照
息雨清上郊。开云照中县。游轩越丹居。晖烛集凉殿。凌高跻飞楹。追焱起流宴。{木玄}苑含灵羣。嵓庭藏物变。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目远幽情周。礼洽深恩遍。
213.蜀道难
南北朝:阴铿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214.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春燕差迟风散梅,开帏对影弄禽爵。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215.自君之出矣
南北朝:刘裕
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216.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北朝:陶宏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217.游南亭
南北朝: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乐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堰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218.箫史曲
南北朝:鲍照
箫史爱长年。嬴女{郄[去]阝}童颜。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
219.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还君金钗瑇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220.和王中丞闻琴诗
南北朝: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一下。蹉跎江海心。
221.泰山吟
南北朝: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222.夜黄
南北朝:佚名
湖中百种鸟,
半雌半是雄。
鸳鸯逐野鸭,
恐畏不成双。
223.长相思·晨有行路客
南北朝:吴迈远
晨有行路客,
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
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
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
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
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
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
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
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
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
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
何事空盘桓。
224.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南北朝:沈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225.赠张徐州谡
南北朝:范云
田家樵采去,
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
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
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
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
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
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
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
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
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
为我西北飞。
226.代东门行
南北朝:鲍照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227.琅邪王歌
南北朝:佚名
新买五尺刀,
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
剧于十五女。
228.子夜歌
南北朝:南北无名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229.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230.拟客从远方来
南北朝:鲍令晖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题书后寄行人
231.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232.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233.代夜坐吟
南北朝:鲍照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
234.和王护军秋夕诗
南北朝:鲍照
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惊飙西北起。孤鴈夜往还。开轩当户牖。取琴试一弹。停歌不能和。终曲久辛酸。金气方劲杀。隆阳微且单。泉涸甘井竭。节徙芳岁残。生事各多少。谁共知易难。投章心藴结。千里途轻纨。愿托孤老暇。觞思暂开餐。
235.杂体诗 谢法曹惠连赠别
南北朝:江淹
昨发赤亭渚。今宿浦阳汭。方作云峯异。岂伊千里别。芳尘未歇席。零泪犹在袂。停舻望极浦。弭棹阻风雪。风雪既经时。夜永起怀旧上述。汛滥畏沃若。人事亦销铄。子衿怨勿往。谷风诮轻薄。共秉延州信。无惭仲路诺。灵芝望三秀。孤筠情所托。所托已殷勤。祗足搅怀人。今行嶀嵊外。行销上述至海滨。觌子杳未僝。欵睇在何辰。杂佩虽可赠。疏华谓无陈。无陈心悁劳。旅人岂游遨。幸及风雪霁。青春满江皋。解缆候前侣。还望方郁陶。烟景若离远。未响寄琼瑶。
236.发后渚
南北朝: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237.拟咏怀 七
南北朝:庾信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238.代少年时至衰老行
南北朝:鲍照
忆昔少年时。驰逐好名晨。结友多贵门。出入富儿邻。绮罗艳华风。车马自扬尘。歌唱青齐女。弹筝燕赵人。好酒多芳气。肴味厌时新。今日每想念。此事邈无因。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239.代鸣鴈行
南北朝:鲍照
邕邕鸣鴈鸣始旦。齐行命侣入云汉。中夜相失羣离乱。留连徘徊不忍散。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风霜亦何为。
240.望孤石诗
南北朝:鲍照
江南多暖石。杂树茂寒峯。朱华抱白云。阳条熙朔风。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
241.代东武吟
南北朝:鲍照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242.西乌夜飞
南北朝:佚名
其一
日从东方出,
团团鸡子黄。
夫归恩情重,
怜欢故在旁。
其二
阳春二三月,
诸花尽芳盛。
持底唤欢来,
花笑莺歌咏。
243.酬范记室云
南北朝:何逊
林密户稍阴,
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
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
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
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
继音予可惮。
244.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南北朝:阴铿
依然临送渚,
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
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
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
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
江汉与城闉。
245.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246.代邽街行
南北朝:鲍照
竚立出门衢。遥望转蓬飞。蓬去旧根在。连翩逝不归。念我舍乡俗。亲好久乖违。慷慨怀长想。惆怅恋音徽。人生随事变。迁化焉可祈。百年难必果。千虑易盈亏。
247.王昭君
南北朝:鲍照
既事转蓬远。心随鴈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248.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249.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250.隋王鼓吹曲 泛水曲
南北朝:谢朓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251.关山月 二
南北朝:徐陵
月出柳城东。微云掩复通。苍茫萦白云。萧瑟带长风。羌兵烧上郡。胡骑猎云中。将军拥节起。战士夜鸣弓。
252.拟咏怀诗 十八
南北朝: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253.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254.游太平山
南北朝:孔稚圭
石险天貌分,
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
寒岩留夏雪。
255.乱后行经吴御亭
南北朝:庾肩吾
邮亭一回望,
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
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
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
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
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
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
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
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
天道共谁论。
256.舟中望月
南北朝:朱超
大江阔千里,
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
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
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
堪拂艳歌尘。
257.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258.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阳春夭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初我送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人生不得长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
259.代朗月行
南北朝:鲍照
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靓妆坐帐里。当户弄清弦。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260.咏竹诗
南北朝:谢朓
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疎已密。风来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萚。根株长别离。
261.咏史
南北朝:鲍照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262.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南北朝:江总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263.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264.咏怀
南北朝:庾信
畴昔国土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霸陵园。
265.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南北朝:谢灵运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266.奉和夏日应令诗
南北朝:庾信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267.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268.李波小妹歌
南北朝:魏胡太后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269.代淮南
南北朝:鲍照
淮南王。好长生。服食炼气读仙经。琉璃药椀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彩女弄明珰。鸾歌凤舞断君肠。
270.饯谢文学离夜诗
南北朝:沈约
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瀄汩背吴潮。潺湲横楚濑。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
271.和何议曹郊游诗 一
南北朝:谢朓
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朝光映红蕚。微风吹好音。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未尝远离别。知此惬归心。流泝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272.华山畿·相送劳劳渚
南北朝:佚名
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
273.向常侍
南北朝:颜延之
向秀甘淡薄,
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
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
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
恻怆山阳赋。
274.代放歌行
南北朝:鲍照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275.采桑度
南北朝:民歌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伪蚕化作茧,烂熳不成丝。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
276.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277.子夜秋歌
南北朝:南北无名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278.拟古
南北朝:鲍照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279.读曲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280.西洲曲
南北朝:南朝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281.子夜四时歌
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282.江上曲
南北朝:谢朓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283.奉和山池
南北朝:庾信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
284.陇西行
南北朝:谢灵运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285.君子有所思行
南北朝:谢灵运
总驾越钟陵。还顾望京畿。踯躅周名都。游目倦忘归。市鄽无阨室。世族有高闱。密亲丽华苑。轩甍饰通逵。孰是金张乐。谅由燕赵诗。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盛往速露坠。衰来疾风飞。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所秉自天性。贫富岂相讥。
286.赠从弟弘元
南北朝:谢灵运
昔尔同事。谓予偕征。暌合无朕。聚散有情。我端北署。子腾南溟。申非授乖。饮泪凄声。
287.答中书诗
南北朝:谢灵运
聚散无期。乖仳易端。之子名扬。鄙夫忝官。素质成漆。巾褐惧兰。迁流推薄。云胡不叹。
288.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南北朝:谢灵运
契阔羣从。缱绻游娱。历时阅岁。寒暑屡徂。接席密处。同轸修衢。孰云异对。翔集无殊。
289.答谢谘议
南北朝:谢灵运
鸣鹄在阴。自幽必显。既曰有声。因风易演。逶迤云阁。司帝之典。蔚彼遗藉。如莹如洗。
290.过始宁墅诗
南北朝:谢灵运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291.酬从弟惠连
南北朝:谢灵运
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峯。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夕虑晓月流,朝忌曛日驰。悟对无厌歇,聚散成分离。分离别西川,回景归东山。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洲渚既淹时,风波子行迟,务协华京想,讵存空谷期。傥若果归言,共陶暮暮时。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遨。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鸣嘤已悦豫,幽居犹郁陶。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292.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王粲
南北朝:谢灵运
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伊洛既燎烟,函崤没无像。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奖。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上宰奉皇灵,侯伯咸宗长。云骑乱汉南,纪郢皆扫荡。排雾属盛明,披云对清朗。庆泰欲重叠,公子特先赏。不谓息肩愿,一旦值明两。并载游邺京,方舟泛河广。绸缪清燕娱,寂寥梁栋响。既作长夜饮,岂顾乘日养!
293.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
南北朝:鲍令晖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
294.近代吴歌 前溪
南北朝:鲍令晖
黄茑结蒙茏。生在洛溪边。花落逐流去。何见逐流还。
295.钱唐苏小歌
南北朝:鲍令晖
妾乘油璧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296.代悲哉行
南北朝:鲍照
羇人感淑节。缘感欲回辙。我行讵几时。华实骤舒结。覩实情有悲。瞻华意无悦。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翔鸣尚俦偶。所叹独乖绝。
297.代结客少年场行
南北朝:鲍照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九涂平若水。双阙似云浮。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今我独何为。埳壈怀百忧。
298.幽兰
南北朝:鲍照
帘委兰蕙露。帐含桃李风。揽带昔何道。坐令芳节终。
299.中兴歌
南北朝:鲍照
九月秋水清。三月春花滋。千金逐良日。皆竞中兴时。
300.代白纻曲
南北朝:鲍照
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绿气妍和。桃含红蕚兰紫芽。朝日灼烁发园华。卷幌结帷罗玉筵。齐讵秦吹卢女弦。千金雇笑买芳年。
灌县活字典余定夫
最近,偶然翻阅《灌县教育志》,看到教育家余定夫的介绍。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留下的故事众多。先看其诗词:
游青城入山口
山色应无恙,
入山眼便青。
白云空变幻,
山中无古今。
天师洞岐棕
矗立双茎秀,
灵根擘道源。
有奇原有偶,
即此示玄玄。
由上天梯登浑元顶
石隙迈天路,
同登最上头。
尘心应尽息,
天上更何求。
余定夫,字止善,灌县北街人。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家贫好学,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在家自修。后参加“高小”同学组织的文学团体“敬业乐群学社”,得该学社收存图书。
民国六年,学社创办“宏模小学”,余定夫任义务教员,先后在龙溪、北街小学和县城私塾教学共十余年。任北街小学监学和训有时,对学生管教甚严,以校为佳,节假日常为学生补课。
后应学生家长请求,设馆于家,命校名为“树人小学”。仍以小学课本为教材,着重讲授国文,重视品德教育。每年有不少学生升入高小和初中。私塾办至1949年,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成为县城有名塾师。
余定夫余暇好读书,对《说文部首》继而《说文解字》深有研究,曾订正切音、字义,集稿成书,在教学中又常常重视讲解词义,被人称为“活字典”或“肉辞源”。
余定夫门下的学生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灌县著名学者李启明也曾跟随他学习。围绕着余定夫的生活。可以组成一个“灌县文化圈”。在一些回忆余定夫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灌县交游广泛。
民国十五年后,在参加《民国灌县志》的编修工作中,亦常竭尽全力。余定夫还担任过高等小学校外刊物《玉屏学报》主笔。所著诗文多散佚。据都江堰王国平兄告知,余定夫的作品现存《峨术山房诗录》残卷中有诗970首。
1949年后,余定夫曾经为文化馆、文物保管所,义务整理了千百部线装书籍,后被接收为文物保管所职员。他后来还曾任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和副主席。1958年逝世,终年60岁。
有关灌县老人村的记录,余定夫也是参与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灌县学界泰斗余定夫先生翻山越岭亲自到青城老人村考察。余定夫先生在实地察看了老人村后,写下了《重访老人村》诗二首。
关于余定夫在都江堰的故事,今天流传的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教育家在成都的各个区县都有一些,但因历史原因,也时常被“忽略”。当我们看到余定夫的故事时,或许会发现,这样的人物,在今天依然有记住的必要。
杜甫诗集301-320
《柴门》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
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
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
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
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
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
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
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
茅栋盖一床,清池有馀花。
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老于干戈际,宅幸蓬荜遮。
石乱上云气,杉清延月华。
赏妍又分外,理惬夫何夸。
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书此豁平昔,回首犹暮霞。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十二月一日三首》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奉赠射洪李四丈》
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
南京乱初定,所向邑枯槁。
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东征下月峡,挂席穷海岛。
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
苍茫风尘际,蹭蹬骐驎老。
志士怀感伤,心胸已倾倒。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忽忽峡中睡,悲风方一醒。
西来有好鸟,为我下青冥。
羽毛净白雪,惨澹飞云汀。
既蒙主人顾,举翮唳孤亭。
持以比佳士,及此慰扬舲。
清文动哀玉,见道发新硎。
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
谁重断蛇剑,致君君未听。
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
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相如才调逸,银汉会双星。
客来洗粉黛,日暮拾流萤。
不是无膏火,劝郎勤六经。
老夫自汲涧,野水日泠泠。
我叹黑头白,君看银印青。
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
谁矜坐锦帐,苦厌食鱼腥。
东西两岸坼,横水注沧溟。
碧色忽惆怅,风雷搜百灵。
空中右白虎,赤节引娉婷。
自云帝里女,噀雨凤凰翎。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千秋一拭泪,梦觉有微馨。
人生相感动,金石两青荧。
丈人但安坐,休辨渭与泾。
龙蛇尚格斗,洒血暗郊坰。
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销兵铸农器,今古岁方宁。
文王日俭德,俊乂始盈庭。
荣华贵少壮,岂食楚江萍。
《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
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
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倘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
《塞芦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
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
近闻昆戎徒,为退三百里。
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渼陂行》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已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承沈八丈东美徐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
今日西京掾,多除内省郎。
通家惟沈氏,谒帝似冯唐。
诗律群公问,儒门旧史长。
清秋便寓直,列宿顿辉光。
未暇申宴慰,含情空激扬。
司存何所比,膳部默凄伤。
贫贱人事略,经过霖潦妨。
礼同诸父长,恩岂布衣忘。
天路牵骐骥,云台引栋梁。
徒怀贡公喜,飒飒鬓毛苍。
《摇落》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和贾舍人早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盐井》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汲井岁榾榾,出车日连连。
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阗。
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
《泥功山》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对雨》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今夕行》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彩舟。
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满空星河光破碎,四座宾客色不动。
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
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过沾人衣。
《北风》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
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銆婂攼璇楅紦鍚广€嬪嵎涔?鍗峰崄
浜夊悕
浜夊悕宀傚湪鏇存悳绔掍笉鏈芥墠娑堜竴鍙ヨ瘲銆愪笉鏈借鍓嶆敞銆戠┓杈辨湭鐢樿嫳姘旈樆涔栫枎杩樻湁姝d汉鐭ヨ嵎棣欐单闇蹭镜琛f鼎鏉惧奖鍜岄鍌嶆灂绉诲彧姝ゅ叡鏍栧皹澶栧鏃犲Θ浜︽亱濂芥枃鏃躲€愬ソ鍘诲0浜堝ソ鏂囪椤旈┓娉ㄣ€慭u003c/p>
鍏夊晸鍥涘勾鏄ユ垔鐢砛u003c/p>
涔卞悗鐑ф畫鏁版灦涔﹀朝鍓嶇姽鑷亱鍚惧簮銆愰櫠娓婃槑璇楀惥浜︾埍鍚惧簮銆戝繕鏈烘笎鍠滈€汉灏戣闀滅┖鎬滃緟楣ょ枎瀛ゅ笨姹犻槻鏄ユ定婊°€愯阿鐏佃繍璇椾贡娴佽秼姝g刀瀛ゅ笨濯氫腑宸濄€戝皬鏍忚姳闊靛崍鏅村垵閰f瓕鑷€傞€冨悕涔呬笉蹇呴棬澶氶暱鑰呰溅銆愭眽闄堝钩浼犲璐互甯负闂ㄧ劧闂ㄥ闀胯€呰溅杈欍€慭u003c/p>
娴欎笂
鍗庝笅鏀宸查殧娌炽€愬崕涓嬪嵆鍗庡北涔嬩笅涔熴€€搴勫瓙浜洪棿涓栫瘒鏀鍏跺舰鑰呯姽瓒充互鍏诲叾韬€戝張鏉ユ鍦伴伩骞叉垐灞辩敯娓愬箍鐚块鍒版潙鑸嶆柊娣荤嚂浜﹀涓规鐭虫瀹滃苟闀裤€愪笂澹般€戠Е浜戞闆ㄦ殫鐩稿拰鍎跨鏍楃啛杩峰綊杩炽€愭牀涓€浣滅矡銆戝綊寰椾粛闅忕墽闃叉瓕
鍏朵簩
瑗垮寳涔″叧杩戝笣浜儫灏樹竴鐗囨浼ゆ儏鎰佺湅鍦拌壊杩炵┖鑹查潤鍚瓕澹颁技鍝0绾㈣摷閬潙浜轰笉瑙侀潚灞辩粫妲涜矾闅惧钩浠庝粬鐑熸9鏇村崡鍘讳紤鍚戞触澶撮棶鍘荤▼銆愰棶娲ヨ鍓嶆敞銆慭u003c/p>
涓佸烦閲嶉槼
閲嶉槼鏈埌宸崇櫥涓存帰寰楅粍鑺变笖鐙枱銆愭帰骞冲0銆戝鑸嶅枩閫㈣繛鏃ラ洦瀹朵埂浼煎搷闅旀渤鐮т贡鏉ュ烦澶辫€曟璁$梾鍚庝紤璁烘祹娲诲績銆愬繁涓旂梾鐒夊畨鑳芥椿浜恒€戣嚜璐洪€㈡椂鑳借嚜寮冨綊闉敮鎷嶉┈闉悷涓嶇煡鍚嶆皬
闀夸俊瀹玕u003c/span>銆愰暱淇″姹夊鍚嶄笁杈呴粍鍥炬洶浠嶾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353961" qid="6543163065599268110" mention-index="0">娲涢棬鑷冲懆搴欓棬涔冮暱淇″鍦ㄥ叾涓€慭u003c/p>
缁嗚崏渚甸樁涔辩ⅶ椴滃闂ㄦ繁閿佺窇鏉ㄥぉ鐝犲笜娆插嵎鎿$姘寸綏骞屽井寮€鍔ㄥ喎鐑熼寮曟紡澹版潵鏋曚笂鏈堢Щ鑺卞奖鍒扮墪鍓嶇嫭鎸戞畫鐑涢瓊鍫柇鍗存仺闈掑ē璇皯骞碶u003c/p>
缁忔眽姝︽硥銆愰暱瀹夊織鏁﹀寲鍧婃洸姹熻タ鏈夋硥淇楄皳涔嬫眽姝﹀笣娉夋椂鏃辨垨閫犵绁锋湁搴旂剦銆慭u003c/p>
鑺欒搲姹犺嫅璧锋竻绉嬫眽姝︽硥澹拌惤寰℃矡鍗冮噷姹熷北鏄犺摤楝撲簩骞存潹鏍佸埆娓旇垷绔归棿椹婚┈棰樿姳闆ㄣ€愯嫳鍗庝綔绔归棿椹婚┈棰樿瘲鍘汇€戠墿澶栦綍浜鸿瘑閱夋父灏芥妸褰掑績浠樼孩鍙舵櫄鏉ラ殢姘村悜涓滄祦琚佷笉绾u003c/p>
闀垮畨澶滄父
鍑ゅ煄杩炲涔濋棬閫氬笣濂崇殗濡冨嚭姹夊鍗冧箺瀹濊溅鐝犵當鍗蜂竾鏉¢摱鐑涚ⅶ绾辩姝屽0缂撹繃闈掓ゼ鏈堛€愭潕鐧借瘲鐟跺彴鏈夐粍楣勪负鎶ラ潚妤间汉銆戦姘旀綔鏉ョ传闄岄闀夸箰鏅撻挓褰掗獞鍚庨仐绨惤缈犳弧琛椾腑銆愮蔼涓€浣滈挆銆€鍞愭潹濡冨浼犲厔閾﹂敎鍥藉繝璇稿绗垗鑱斿灒娌婚敠缁g悽閲戠帀鑰呭ぇ鎶靛崈浜哄彉鍖栬嫢绁炰粰甯濇瘡骞稿崕娓呭浜斿闃熷悎鐐嫢涓囪姳宸濊胺閬楅捒鍫曡垊鐟熺憻鐝犵繝鐙艰棄浜庨亾棣欓椈浜庢暟鍗侀噷銆慭u003c/p>
鐥呭浜篭u003c/p>
浣充汉鍗х梾鍔ㄧ粡绉嬪笜骞欒ご瑗備笉鎸傞挬銆愭湪瞑犺櫄娴疯祴琚窘缈箣瑗傝ス銆戝洓浣撳己鎵惰棨澶硅啙銆愬す鑶濊鍓嶆敞銆戝弻楝熸叺鏁寸帀鎼斿ご銆愭眽姝﹀笣瀹燶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2226229" qid="6579558133155239172" mention-index="0">鏉庡か浜篭u003c/span>澶汉甯镐互鐜夌蔼鎼斿ご鍚庝汉鏁堜箣鍥犱互涓哄悕銆戣姳椤旀湁骞稿悰鐜嬮棶鑽サ鏃犲緛寰呰瘡鎰佹儐鎬呰繎鏉ユ秷鐦﹀敖娉彔鏃跺倣鏋曞嚱娴乗u003c/p>
鍞愯瘲榧撳惞宸讳節
閽﹀畾鍥涘簱鍏ㄤ功
鍞愯瘲榧撳惞宸诲崄
鍏冦€€閮濆ぉ鎸恒€€娉╘u003c/p>
閮戣胺銆愬瓧瀹堟剼琚佸窞瀹滄槬浜哄厜鍟撲笁骞磋繘澹巿浜厗閯犲幙灏夊悗涓洪兘瀹橀儙涓椂浜虹О閮戦兘瀹橀€€褰掍话灞变功鍫傚崚鏈塡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686976" qid="6537282358423344397" mention-index="0">瀹滈槼闆嗕笁宸诲強鎾板浗椋庢璇竴宸诲苟浼犵剦銆慭u003c/p>
楣ч釜銆愯胺浠ユ璇楀緱鍚嶄汉鍙蜂负閮戦恭楦€慭u003c/p>
鏆栨垙骞宠姕閿︾考榻愬搧娴佸簲寰楄繎灞遍浮闆ㄦ槒闈掕崏婀栬竟杩囪姳钀介粍闄靛簷閲屽暭銆愰潚鑽夋箹榛勯櫟搴欎勘鍦ㄩ暱娌欍€戞父瀛愪箥闂诲緛琚栨箍浣充汉鎵嶅敱缈犵潅浣庛€愭洸鏈夐恭楦瘝銆戠浉鍛肩浉鍞ゆ箻姹熸郸鑻︾涓涙繁鏄ユ棩瑗縗u003c/p>
鐩婂窞
娴锋椋庡鐙湋宸俱€愯渶鍦颁骇娴锋鏁呬簯銆戣琚栨棤绔煋铚€灏樺拰鏆栧張閫㈡寫鑿滄棩銆愭鏃惰浜烘棩鎸戜竷绉嶈彍浣滅井銆戝瘋瀵ユ湭鏄噰鑺变汉銆愯嫳鍗庝綔鎺㈣姳浜恒€戜笉瀚岃殎閰掑啿鎰侀樀銆愯殎閰掕鍓嶆敞銆戝嵈蹇嗘笖钃戣鐥呰韩浣曚簨鏅氭潵寰洦杩囬敠姹熸槬浼兼洸姹熸槬銆愭垚閮芥湁閿︽睙涔嬫按婵敠鍒欓矞鏄庛€€鏇叉睙鍦╘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5914747" qid="6537243753889944836" mention-index="2">闀垮畨銆慭u003c/p>
鐭冲煄銆愬嵆閲戦櫟鐭冲ご鍩庛€慭u003c/p>
鐭冲煄鏄斾负鑾剚涔¤帿鎰侀瓊鏁g煶鍩庤崚銆愮煶鍩庤帿鎰佽鍓嶆敞銆戞睙浜轰緷鏃ф9鑸磋墜姹熷哺杩樻槸椋為赋楦竼鍘诲竼鏉ラ娴╂负鑺卞紑鑺辫阿鏄ユ偛鍑夌儫娴撹崏閫烘湜涓嶅敖鍗冨彜姹夐槼闂插闃砛u003c/p>
铚€涓槬鏆甛u003c/p>
鍒板鏄庣煡鏄殫鎶曘€愭殫鎶曡鍓嶆敞銆戜袱琛屾竻娉鍓嶆祦浜戞极鏂板閬Е姘磋姳钀界┖灞卞叆闃嗗窞涓嶅靠榛勯箓鎯婃檽姊︽儫搴旀潨瀹囦俊鏄ユ剚姊呴潚楹︾窇鏃犲綊澶勫彲鏄紓婕傜埍娴父
鍊﹀
鍗佸勾浜斿勾宀愯矾涓崈閲屼竾閲岃タ澶嶄笢鍖归┈鎰佸啿鏅氭潙闆鑸熼椃闃绘槬姹熼杈惧+鐘规潵鐭ラ亾鍦ㄦ様璐や綍蹇呭摥閫旂┓銆愭檵闃睄涔楄溅浠绘墍涔嬮€旂┓鍒欏摥鑰岃繑銆€璇楁剰杈惧+鐭ュ嚭澶勭┓閫氭湁閬撳瓨鐒変綍蹇呭摥閫斾箣绌蜂篃銆戦棽鐑硅姦绗嬬倞鑿扮背闃插悜婧愪埂浣滈唹缈併€愭簮涔″湴鍚嶃€慭u003c/p>
缁撶欢閮婇壕鎽勫簻缃插伓鏈夎嚜鍜忋€愭眽涔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718988" qid="6574879594942305540" mention-index="0">钀ц偛涓庢湵鍗氫负鍙嬬潃闂诲綋涓栨椂浜轰负涔嬭鏇拌惂鏈辩粨缁躲€慭u003c/p>
鑾虹瀵掕胺涓冮€㈡槬閲婅骞存潵鏆傜鑺搞€愬墠姹夋壃闆勮В鍢蹭簯鎴栬В缂氳€岀浉鎴栭噴瑜愯€屽倕娉ㄨВ缂氱浠蹭篃閲婅鍌呰涔熴€戣嚜绗戣€佷负姊呭皯搴溿€愮被瑕佷簯鎸夋潕鐧借禒鐟曚笜鐜嬪皯搴滆瘲浜戠殠鐨庨妇鍑ゅЭ椋橀绁炰粰姘旀鐢熶害浣曚负鏉ヤ綔鍗楁槍灏変汉鏈夊埆娌宠タ鍒樺皯搴滆禒绉嬫郸鏍佸皯搴滃張鏉滅敨璐诲崕闃虫爜灏戝簻寰€寰€濡傛槸鍞愭棩鍘垮皦澶氱О灏戝簻涔熸灏戝簻鍗虫眽璞珷鍗楁槍鍘垮皦姊呯涔熴€戙€€鍙牚璐憚椴嶅弬鍐涖€愬畫涔﹂矋鏄瓧鏄庨€烘枃杈炶怠閫稿垵涓轰腑涔﹁垗浜哄悗涓存捣鐜嬪瓙椤间负鑽嗗窞鍙负鍓嶅啗鍙傚啗銆€鏉滆瘲淇婇€搁矋鍙傚啗銆戦厭閰e線浜嬪鍏村康鍚熻嫤閭诲蹇呭帉闂绘帹鍗寸翱涔︽悢鐭彂钀借姳椋炵诞姝g悍绾穃u003c/p>
宄′腑灏濊尪
绨囩皣鏂拌嫳鎽橀湶鍏夊皬姹熷洯閲岀伀鍓嶅皾銆愮伀涓€浣滄按銆戝憠鍍ф极瑾甫灞卞ソ铚€瀹紤澶镐箤瑙滈銆愰甫灞变箤瑙滀骇鑼跺涔熷憠铚€寮傚疁鍦熶汉鍚勯噸涔嬩篃銆戝叆搴у崐鐡交娉涚窇寮€缂勬暟鐗囨祬鍚粍楣块棬鐥呭涓嶅綊鍘婚厭娓存洿鐭ユ槬鍛抽暱銆愰箍闂ㄥ北鍦ㄨ闃炽€慭u003c/p>
闆乗u003c/p>
鍏湀鎮查涔濇湀闇滆摷鑺辩孩娣¤媷鏉¢粍鐭冲ご鍩庝笅娉㈡徍褰便€愮煶澶村煄瑙佸墠娉ㄣ€戞槦瀛愭咕瑗夸簯闂磋銆愰棿鍘诲0銆€鍗楀悍鍐涙湁鏄熷瓙娓氥€戞儕鏁f笖瀹跺惞鐭瑳澶辩荆寰佹垗閿佹畫闃虫晠涔¢椈灏斾害鎯嗘€呬綍鍐垫墎鑸熼潪鏁呬埂
婕傛硦
妲垮潬鑾茬枎姹犻娓呮棩鍏夐缁贰鏃犳儏椴堥奔鏂矙杈撳紶缈版鏍戝懠濂寸尽鏉庤 銆愪勘瑙佸墠娉ㄣ€戝崄鍙i闆剁姽瀵勯涓ゅ窛娑堟伅鏈紤鍏点€愯渶鏈塡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923974" qid="6539261112905372941" mention-index="0">涓滃窛瑗垮窛鏁呮洶涓ゅ窛銆戦粍鑺卞偓淇冮噸闃抽厭浣曞鐧婚珯鏈涗簩浜€愪簩浜琝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012335" qid="6537263233089164558" mention-index="0">娲涢槼鍜搁槼涔熴€慭u003c/p>
娓氬涔卞悗浣淺u003c/p>
涔′汉鏉ヨ瘽涔辩鎯呮唱婊℃畫闃抽棶妤氳崋銆愭弧涓€浣滄淮銆戠櫧绀惧凡搴旀棤鏁呰€併€愰€稿+浼犺懀濞侀殸浜庢礇闃崇櫧绀俱€戞竻姹熶緷鏃х粫瀛ゅ煄楂欑鍐涙梾榻愬北鏍戞様鏃ユ笖瀹舵閲庤惀銆愬攼鐧惧璇楁浣滄槸銆戠墷钀芥晠灞呯伆鐑悗榛勮姳閲庤敁涓婂鐢焅u003c/p>
铚€涓璡u003c/p>
娓氶€烘睙娓呯ⅶ绨熺汗灏忔鑺辩粫钖涙稕鍧熴€愯枦娑涘瓧娲害鎴愰兘涔嬩箰濡撲篃鏈夊Э鑹插伐璇楃堪鍏冨井涔嬪瘎娑涜瘲浜戦敠姹熻吇婊戝畅宓嬬骞诲嚭鏂囧悰涓庤枦娑涖€戞湵妗ョ洿鎸囬噾闂ㄨ矾绮夊牉楂欒繛鐜夊瀿浜戙€愮矇鍫炲煄涓婂コ澧欎篃鏉滆瘲鍩庢杩炵矇鍨掔帀鍨掑北鍦ㄦ垚閮借寕宸炴倍宸濆幙涓滃洓閲屽嚭鐠х帀宸︽€濊渶閮借祴鎹帀鍨掍互涓哄畧銆戠墪涓嬫柇鐞磋贩鍑よ冻娉腑婵敠鏁i弗缇c€愭垚閮芥湁婵敠姹熸姘存刊閿﹂矞鏄庛€戝瓙瑙勫澶滃暭宸存爲涓嶅苟鍛変埂妤氬浗闂汇€愬苟鐘硅█鍚屼篃銆戝紶娉孿u003c/p>
鏅氱杩囨礊搴璡u003c/p>
寰佸竼楂欐寕閰掑垵閰f毊鏅鎯呬袱涓嶅牚鍗冮噷鏅氶湠浜戞ⅵ鍖椾竴娲查湝姗樻礊搴崡婧閫侀洦杩囩瀵恒€愯繃骞冲0銆戞锭鐭虫儕榫欒惤澶滄江銆愰緳涓€浣滄硥銆戣帿鎶婄緡榄傚悐婀橀瓌銆愬眻鍘熸姇婀樻按姝绘晠鏇版箻榄勬眽璐捐皧鎵泟鐨嗘湁鏂囧悐涔嬨€戜節鐤戞剚绲堕攣鐑熷矚銆愪節鐤戝北鍚嶈垳钁簬姝ゃ€慭u003c/p>
棰樺崕涓ュ鏈ㄥ銆怽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9477321" qid="6595728647577933060" mention-index="0">瀹囨枃鎭篭u003c/span>浠ヤ含鍩庝箣瑗胯繎鏄嗘槑姹犲湴鍔垮井涓嬩箖浜庢案闃冲潑搴勪弗瀵哄缓鏈ㄦ诞鍥鹃珯涓夌櫨涓夊崄灏哄懆涓€鐧句簩鍗佹浠婅皳鏈ㄥ銆慭u003c/p>
鍏鏅磋壊鍔ㄧ鍏夐洦闇佸嚟楂欏彧鑷激涓€鏇叉櫄鐑熸诞娓按鍗婃ˉ鏂滄棩鐓у捀闃充紤灏嗕笘璺偛灏樹簨鑾寚浜戝北璁ゆ晠涔″洖棣栨眽瀹ゼ闃佹毊鏁板0閽熼紦鑷井鑼€愭潕鐧借瘲瀵掓澗钀х储濡傛湁澹伴槼鍙板井鑼嚜鏈夋儏銆慭u003c/p>
杈逛笂
鎴嶆ゼ鍚硅璧峰緛楦跨寧鐚庡瘨鏃岃儗鏅氶鍗冮噷鏆儫鎰佷笉灏戒竴宸濈鑽夋仺鏃犵┓灞辨渤鎯ㄦ贰鍏冲煄闂汉鐗╄惂鏉″競浜曠┖鍙鏃呴瓊鎷涙湭寰椼€愬畫鐜夋湁鎷涢瓊绡囥€戞洿鍫洖棣栧闃充腑
闀垮畨閬撲腑鏃╄
瀹㈢瀛ら涓€鐏畫鐗㈣惤鏄熸渤娆叉洐澶╅浮鍞辨湭娌堝嚱璋锋湀銆愬嚱璋蜂害鍙烽浮楦e叧鐢ㄥ瓱灏濆悰鍑虹Е浜嬨€戦泚澹版柊搴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25007" qid="6598655904470603021" mention-index="0">鐏為櫟鐑熴€愮仦闄垫枃甯濋櫟涔熴€戞诞鐢熷烦鎮熷簞鍛ㄦⅵ銆愭ⅵ涓€浣滆澏銆€搴勫懆姊︿负铦磋澏鏍╂牘鐒朵笉鐭ュ懆涔熶縿鐒惰铇ц槯鐒朵笉鐭ュ懆涔嬩负铦磋澏铦磋澏涔嬩负鍛ㄤ篃銆戝.蹇椾粛杈撶閫栭灜銆愭檵涓叴涔︾閫栦笌鍒樼惃涓鑰屽潗鏇拌嫢鍥涙捣榧庢哺鍚句笌瓒充笅鐩搁伩涓師鍚庣惃涓庝翰鏃т功鏇板惥鏋曟垐寰呮棪闀挎亹绁栫敓鍏堜汉鐫€闉€炽€戜綍浜嬫偁鎮犻槻缇搁┈姝や腑杈涜嫤杩囨祦骞碶u003c/p>
娲炲涵闃婚
绌烘睙娴╄崱鏅惂鐒跺敖鏃ヨ彴钂叉硦閽撹埞闈掕崏娴珯涓夋湀娓°€愰潚鑽夋箹涔嬫氮涔熴€戠窇鏉ㄨ姳鎵戜竴婧儫鎯呭鑾妇浼ゆ槬鐩剚鏋佸吋鏃犱拱閰掗挶鐘规湁娓斾汉鏁板浣忎笉鎴愭潙钀藉闃宠竟
鏄ユ棩鏃呮硦妗傚窞
鏆栭鑺宠崏绔熻妸缁靛鐥呭鎰佹崯灏戝勾寮辨爜鏈儨瀵掗闆ㄣ€愯儨骞冲0銆戝ソ鑺变簤濂堝闃冲ぉ婧竟鐗╄壊瀹滃浘鐢绘灄鐣旇幒澹颁技绠″鸡鐙湁绂讳汉寮€娉溂寮哄嚟鏉厭浜︽緲鐒躲€愭潨璇楀悰琛屽皠娲幙涓烘垜涓€婢樼劧銆慭u003c/p>
鏅氭婀樻簮鍘縗u003c/p>
鐑熼儹閬ラ椈鍚戞櫄楦℃按骞宠垷闈欐氮鑺辫糠銆愭潨璇楁鎬滄棩鐮存氮鑺卞嚭銆戦珯鏋楀甫闆ㄦ潹姊呯啛鏇插哺绗间簯璋㈣惫鍟笺€愭睙浠嬫洶瀛愯鍟艰嫤鍒欏€掓偓浜庢爲鑷懠鏇拌阿璞硅阿璞广€戜簩濂冲簷鑽掓眬鏍戣€併€愪簩濂冲哀涔嬪コ鑸滀箣濡冨嵆婀樼伒涔熴€戜節鐤戝北纰ф澶╀綆銆愯垳娈佽懍鑻嶆ⅶ鍏跺北鏈変節宄ē鐨囧コ鑻遍仴鍝湜钁涔濆朝鐩镐技鏁呮洶涔濈枒銆戞箻鍗楄嚜鍙ゅ绂绘€ㄨ帿鍔ㄥ搥鍚熸槗鎯ㄥ噭
鎯嗘€呭悷
绉嬮涓瑰彾鍔ㄨ崚鍩庢儴娣′簯閬棩鍗婃槑鏄兼ⅵ鍗村洜鎯嗘€呭緱鏅氭剚澶氫负鍒鐢熸睙娣瑰僵绗旂┖棰樻仺銆愭睙娣规ⅵ浜烘巿浜旇壊绗旂敱鏄枃钘绘棩杩涘悗瀹垮喍浜ⅵ涓€鑰佷汉鑷О閮挒鏇板惥鏈夌瑪鍦ㄥ嵖澶勫骞村彲浠ヨ杩樻饭鎺㈡噽涓緱浜旇壊绗旀巿涔嬪皵鍚庝负璇楃刀鏃犵編鍙ヤ汉璋撴饭鎵嶅敖銆戝簞鍙燁璋堟湭鍙婃儏銆愭檵鐜嬭瀛楀し鐢ソ闆呭拸瞑犺櫄鍚庝抚闃插瓙鎮蹭笉鑷儨灞辩畝鍚婁箣鏇板鎶变腑鐗╀綍鑷充簬姝よ鏇板湥浜洪槻鎯呮渶涓嬩笉鍙婃儏鎯呬箣鎵€閽熸鍦ㄦ垜杈堢畝浜庢槸鏈嶅叾瑷€銆戝崈鍙ゆ€ㄩ瓊閿€涓嶅緱涓€姹熷瘨娴嫢涓哄钩
鏄ュ瑷€鎳怽u003c/p>
椋庨€忕枎甯樻湀婊″涵鍊氶槻鏃犱簨鍊嶄激鎯呯儫鍨傛爜甯︾簬鑵拌蒋闇叉淮鑺辨埧鎬ㄨ劯鏄庢剚閫愰噹浜戞秷涓嶅敖鎯呴殢鏄ユ氮鍘婚毦骞冲菇鐗曡癌缁撶浉鎬濇ⅵ娆插寲瑗垮洯铦舵湭鎴愩€愬寲铦惰鍓嶆敞銆慭u003c/p>
璧犻煩閬撳+
鏃ユ毊绉嬮鍚归噹鑺变笂娓呭綊瀹㈡剰鏃犳动銆愰亾涔︽湁涓婃竻澶竻鐜夋竻浠ラ亾澹柣浠欎汉涔熴€戜粰婧愬瘋瀵傜儫闇為棴銆愯姝﹂櫟娉ㄣ€戝ぉ璺偁鎮犳槦姹夋枩銆愯涔楁鐘枟鐗涙敞銆戣繕浼间笘浜虹敓鐧藉彂瀹氭暀浠欓鍙橀粍鑺姐€愰槾鐪熷悰姝屾渤杞︽槸姘存湵闆€鏄伀鍙栨按涓€鏂楅摏涓互鐏値涔嬬櫨娌歌嚧鍦g煶涓歌€屽叾鍒濇垚濮瑰コ鏁呰皳鐜夋恫鍚庢垚绱壊璋撶传娌宠溅鐧借壊鏇扮櫧娌宠溅闈掕壊鏇伴潚娌宠溅璧よ壊鏇拌丹娌宠溅浜﹀悕榛勮娊涔愬ぉ璇楅粍鑺戒笌绱溅璋撴銆戜笢鍩庡崡闄岄鐩歌搴旀槸澹朵腑鍒湁瀹躲€愬6涓鍓嶆敞銆慭u003c/p>
闊﹀簞銆愬瓧绔繁浜厗鏉滈櫟浜哄共瀹佸厓骞磋繘澹巿鏍′功閮庡悗寰佽捣灞呴儙鐜嬪缓寮€浼渶鎺堝悘閮ㄤ緧閮庡钩绔犱簨鏈夋担鑺遍泦浼犱簬涓栥€慭u003c/p>
鎬濆綊
鏆栦笣鏃犲姏鑷偁鎵€愭殩涓濇父涓濅篃銆戠壍寮曟槬椋庢柇瀹㈣偁澶栧湴瑙佽姳缁堝瘋瀵炲紓涔¢椈涔愬壈鎮插噳銆愰矋鏄庨€鸿瘲涓€鎭笉鐩哥煡浣曞喌寮備埂鍒€戠孩鍨傞噹宀告ū杩樼啛绶戞煋鍥炴眬鑽夊張鑺虫棫閲岃嫢涓哄綊鍘诲ソ瀛愭湡鍑嬭阿鍚曞畨浜°€愬悤姘忔槬绉嬩集鐗欓紦鐞撮挓瀛愭湡鍠勫惉蹇楀湪楂欏北瀛愭湡鏇板杽鍝夊穽宸嶄箮濡傚お灞卞織鍦ㄦ祦姘村瓙鏈熸洶娲嬫磱涔庡娴佹按瀛愭湡姝讳集鐗欑牬鐞寸刀寮︾粓韬笉澶嶉紨鐞翠互涓轰笘鏃犺冻涓庨紦鐞磋€呬篃銆€宓囧悍浼犱笢骞冲悤瀹夋湇宓囧悍楂欒嚧姣忎竴鐩告€濊緞鍗冮噷鍛介┚搴峰弸鑰屽杽涔嬨€慭u003c/p>
閫笢鍛夌帇銆愮帇涓€浣滅帀銆慭u003c/p>
鍗佸勾韬笘鍚勫钀嶃€愪笘涓€浣滀簨銆戠櫧棣栫浉閫㈡唱婊$绩銆愮绩鍐犲甫涔熴€戣€佸幓涓嶇煡鑺辨湁鎬佷贡鏉ユ儫瑙夐厭澶氭儏璐枒闄嬪贩鏄ュ亸灏戙€愯璇瀛愬湪闄嬪贩浜轰笉鍫叾蹇у洖涔熶笉鏀瑰叾涔愩€戣吹鎯宠豹瀹舵湀鏈€鏄庣嫭瀵逛竴妯藉紑鍙g瑧銆愬紑鍙g瑧瑙佸墠娉ㄣ€戞湭琛板簲瑙佸お闃跺钩銆愭檵涔﹀お闃朵笂闃朵笂鏄熶负澶╁瓙涓嬫槦涓哄コ涓讳腑闃朵笂鏄熶负璇镐警涓夊叕涓嬫槦涓哄嵖澶уか涓嬮樁涓婃槦涓哄+涓嬫槦涓哄憾浜烘墍浠ュ拰闃撮槼鑰岀悊涓囩墿涔熷悰鑷e拰闆嗗鍏跺父搴︽湁鍙樺垯鍗犲叾浜洪暱鏉ㄨ祴鐜夎 姝h€屽お闃跺钩銆慭u003c/p>
鐏為櫟閬撲腑
鏄ユˉ鍗楁湜姘存憾婧朵竴妗侀潚灞卞€掔ⅶ宄Е鑻戣惤鑺遍浂闇叉箍銆愯瘲闆堕湶鐎肩€笺€戠仦闄垫柊閰掓嫧閱呮祿闈掗緳澶煫鐩樺弻闃欎腹鍑ら槻瑜烽殧涔濋噸涓囧彜琛屼汉绂诲埆鍦颁笉鍫悷缃㈠闃抽挓銆愮仦姘存湁妗ュ攼浜鸿皳閿€榄傛ˉ闀垮畨浜洪€佸埆浜庢銆慭u003c/p>
鍏虫渤閬撲腑
妲愰檶铦夊0鏍佸競椋庨┛妤奸珯鍊氬闃充笢寰€鏉ュ崈閲岃矾闀垮湪鑱氭暎鍗佸勾浜轰笉鍚屼絾瑙佹椂鍏夋祦浼肩宀傜煡澶╅亾鏇插寮撱€愯€佸瓙澶╀箣閬撳叾鐘瑰紶寮撲箮楂欒€呮姂涔嬩笅鑰呬妇涔嬫湁浣欒€呮崯涔嬩笉瓒宠€呰ˉ涔嬪ぉ涔嬮亾鎹熸湁浣欒ˉ涓嶈冻銆€鍙嶅叾鎰忚█涔嬬洊鎬ㄤ箣涔嬭瘝涔熴€戝钩鐢熷織涓氬尅鍞愯垳銆愬攼璋撳哀涔熴€戝張鎷熸钵娴閽撶縼銆愭钵娴鍓嶆敞銆慭u003c/p>
绉嬫棩鏃╄
椹笂钀ц惂瑗熻鍑夎矾绌跨榛嶇粫瀹銆愮榛嶈鍓嶆敞銆戝崐灞辨畫鏈堥湶鍗庡喎涓€宀搁噹椋庤幉钑氶鐑熷椹挎ゼ绾㈤殸闅犳笟杈瑰鏍戞殫鑻嶈媿琛屼汉鑷槸蹇冨鐏厰璧颁箤椋炰笉瑙夐暱銆愪箤鍏斿柣鏃ユ湀銆慭u003c/p>
鍙硅惤鑺盶u003c/p>
涓€澶滈湉寰湶婀跨儫鏅撴潵鍜屾唱涓у┑濞熴€愪抚鍘诲0銆戜笉闅忔畫闆煁鑺宠崏鍙堥€愭槬椋庝笂鑸炵銆愬張涓€浣滃敖銆戣タ瀛愬幓鏃堕仐绗戦潵璋㈠ē琛屽钀介噾閽裤€愯タ瀛愯タ鏂戒篃璋㈠ē璋㈤亾钑碶u003c/span>涔熺瑧闈ラ噾閽垮柣钀借姳銆戦绾㈠爼鐧藉牚鎯嗘€呭皯鍒Ь鍗庡張涓€骞淬€愯瘲浣曞郊绉剧煟鍗庡妗冩潕銆慭u003c/p>
璐靛叕瀛怽u003c/p>
澶ч亾闈掓ゼ寰¤嫅涓溿€愭浌瀛愬缓缇庡コ绡囦簯闈掓ゼ涓村ぇ璺珯闂ㄧ粨閲嶅叧銆€鍒楀瓙鏇拌櫈姘忔涔嬪瘜浜鸿捣楂欐ゼ涓村ぇ璺€戠帀闃蹭粰鏉忓帇鏋濈孩閲戦搩鐘悹姊ф闄㈡湵鑺鹃┈鍢舵潹鏍侀銆愯瘲鏂共鏈辫娋鏂殗瀹ゅ鍚涚帇娉ㄧ敺瀛愪箣鐢熶簬鏄鑰呯殕灏嗘湇鏈辫娋鐓岀厡涔嬬洓琛d篃姣涜瘲閮戞皬娉ㄦ洶鑺捐€呭ぉ瀛愮函鏈辫渚粍鏈便€€鐧借檸閫氭洶鑺捐€呰斀涔熻浠ヨ斀鍓嶅ぉ瀛愭湵鑺捐渚丹鑺句互闊︿负涔嬩笂骞夸竴灏轰笅骞夸笁灏烘湵鑺鹃┈鑰呰█琛f湵鑺捐€呮墍涔楅┈涔熴€戞祦姘村甫鑺辩┛宸烽檶鏂滈槼鍜屾爲鍏ュ笜鏍娿€愭枩涓€浣滃銆戠懚姹犲缃㈠綊鏉ラ唹銆愮懚姹狀鍦冧粰浜烘墍灞呫€戠瑧璇悰鐜嬪湪鏈堝銆愬紑鍏冧腑鏄庣殗涓庣敵澶╁笀娓告湀瀹腑杩囦竴澶ч棬鍦ㄧ帀鍏変腑瑙佷竴澶у姒滄洶骞垮瘨娓呰櫄涔嬪簻鍏佃鐢氫弗鐟舵睜鏈堝鍠诲ぉ瀛愪箣瀹篃銆慭u003c/p>
蹇嗘様
鏄斿勾鏇惧悜浜旈櫟娓搞€愪簲闄佃鍓嶆敞銆戝崍澶滄竻姝屾湀婊℃ゼ閾剁儧鏍戝墠闀夸技鏄奸湶妗冭姳涓嬩笉鐭ョ瑗垮洯鍏瓙鍚嶆棤蹇屻€愰瓘鏇瑰瓙寤鸿瘲娓呭娓歌タ鍥€€鍙茶淇¢櫟鍚沑u003c/span>鍏瓙鏃犲繉涔熴€戝崡鍥戒匠浜哄彿鑾剚銆愯帿鎰佽鍓嶆敞銆戜粖鏃ヤ贡绂讳勘鏄ⅵ澶曢槼鍞姘翠笢娴乗u003c/p>
鏄ユ棩
蹇借涓滈鏅笎杩熼噹姊呭北鏉忔殫鑺宠彶钀芥槦妤间笂鍚规畫瑙掋€愰噾闄佃鍛夊槈绂惧厓骞翠簬妗傛灄鑻戣惤鏄熷北璧蜂笁閲嶆ゼ鍚嶆洶钀芥槦銆€鍛夐兘璧嬩韩鎴庢梾浜庤惤鏄熶箣妤笺€戝亙鏈堣惀涓寕澶曟櫀銆愰檰澹 璁哄瓩鏉冮椈鏇瑰叕鏉ョ瓚钀ヤ簬婵¢』鍧炰互鎷掍箣鐘跺鍋冩湀鍙峰亙鏈堣惀婵¢』鍦ㄥ簮姹熶粖灞炴棤涓哄啗涔熴€戞梾姊︿贡闅忚澊铦舵暎銆愯澊铦惰鍓嶆敞銆戠榄傛綔閫愭潨楣冮銆愭潨楣冮瓊瑙佸墠娉ㄣ€戠孩灏樻湜鏂暱瀹夐檶鑺宠崏鐜嬪瓩鏆笉褰掋€愯姵鑽夌帇瀛欏凡瑙佸墠娉ㄣ€慭u003c/p>
闆娉涜垷娓稿崡婧猏u003c/p>
澶ф睙瑗块潰灏忔邯鏂滃叆绔圭┛鏉句技鑻ヨ€躲€愯嫢鑰舵邯鍚嶃€戜袱宀镐弗椋庡惞鐜夋爲銆愯阿鎭佃繛闆祴鏋楁尯鐞兼爲銆戜竴婊╂槑鏈堢収閾舵矙鍥犲閲庢浮閫㈡笖鑸嶆洿娉婂墠婀句笂閰掑鍘诲幓涓嶇煡褰掕矾閫烘9澹扮儫閲岀嫭鍛曞搼銆愭潨鐗т箣闃挎埧瀹祴绠″鸡鍛曞搼澶氫簬甯備汉涔嬭█璇€慭u003c/p>
璋掑帆灞卞簷
涔辩尶鍟煎鏈涢珯鍞愯矾鍏ョ儫闇炶崏鏈ㄩ灞辫壊鏈兘蹇樺畫鐜夈€愬畫鐜夋湁楂欏攼璧嬨€戞按澹扮姽浼煎摥瑗勭帇銆愭瑗勭帇涓庣濂抽亣浜庡帆灞变箣闃炽€戞湞鏈濇毊鏆槼鍙颁笅涓洪洦涓轰簯妤氬浗浜°€愮濂宠皳瑗勭帇鏇板宸北绁炲コ涔熸湞涓鸿浜戞毊涓鸿闆ㄦ湞鏈濇毊鏆槼鍙颁箣涓嬨€戞儐鎬呭簷鍓嶅灏戞爜鏄ユ潵绌洪鐢荤潅闀縗u003c/p>
鍗楁槍鏅氱満
鍗楁槍鍩庨儹鏋曟睙鐑熺珷姘存偁鎮犳氮鎺ュぉ鑺宠崏绶戦伄浠欏皦瀹呫€愬墠姹夋绂忔洶鐢熶负鎴戦叿韬负妗庢褰负鎴戣颈鏅轰负鎴戞瘨浜庢槸寮冨崡鏄屽皦鍘诲瀛愬叆娲礀灞卞閬撲節姹熶汉浠ヤ负浠欏幓銆戣惤闇炵孩琛淳浜鸿埞銆愯淳闊冲彜銆戦湉闇忛榿涓婂崈灞遍洦鍢掑槖浜戜腑涓囨爲铦夈€愰檰澹 璇楀槖鍢掑瘨铦夐福銆€鏅嬫綐宀崇鍏磋祴铦夊槖鍢掍互瀵掑悷銆戞€緱鍦板绔犲彞瀹㈠壕瀹舵ゼ鍦ㄦ枟鐗涜竟銆愬壕浜ゼ瑙佸墠娉ㄣ€€鐜嬪媰婊曠帇闃佸簭鏇扮墿鍗庡ぉ瀹濋緳鍏夊皠鐗涙枟涔嬪銆慭u003c/p>
鍜搁槼鎳愬彜
鍩庤竟浜哄€氬闃虫ゼ鍩庝笂浜戝嚌涓囧彜鎰佸北鑹蹭笉鐭ョЕ鑻戝簾姘村0绌哄倣姹夊娴佹潕鏂笉鍚戜粨涓偀銆愯闀跨瑧鏉庢柉绉版悍榧犳敞銆戝緪绂忓簲鏃犵墿澶栨父銆愬彶璁癨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841975" qid="6586880578543424776" mention-index="0">绉﹀鐨嘰u003c/span>绾綈浜哄緪鐢熶笂涔﹁█娴蜂腑鏈変笁绁炲北浠欎汉灞呬箣璇峰緱鏂嬫垝涓庣鐢峰コ姹備箣浜庢槸閬e緪绂忓彂绔ョ敺濂虫暟鍗冧汉鍏ユ捣姹備粰浜轰篃銆戣帿鎬鍚熷亸鏂閲庣儫韪抗浼糪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734995" qid="6595537294348834052" mention-index="0">涓滃懆銆愬懆骞崇帇涓滆縼閮芥礇闃虫晠鏇颁笢鍛ㄣ€€璁鸿瀛愭洶濡傛湁鐢ㄦ垜鑰呭惥鍏朵负涓滃懆涔庛€慭u003c/p>
缁ュ窞銆愪粖灞炲欢瀹夈€慭u003c/p>
闆曢槾鏃犳爲姘村崡娴併€愮互宸炲嵆绉︿笂閮¢洉--涔熼粍娌冲湪鍏朵笢骞跺煄鍗楁祦銆戦泬鍫炶繛浜戝彜甯濆窞銆愰矋鏄庨€鸿姕鍩庤祴鏉跨瓚闆夊牉涔嬮槾銆€妗ュ北鍦ㄥ崡榛勫笣鍐㈠瓨鐒夋晠浜戝彜甯濆窞銆戝甫闆ㄦ櫄椹奸福閫烘垗鏈涗埂瀛ゅ鍊氶珯妤兼槑濡冨幓鏃ヨ姳搴旂瑧銆愭槑濡冩槶鍚涘埆鍙蜂篃璇﹁鍓嶆敞銆戣敗鐞板綊鏃堕瑩宸茬銆愬悗姹夎敗鐞板瓧鏂囧К閭曚箣濂充篃鍗氬鏈夋潗杈ㄩ€傛渤涓滆浠查亾澶骸鏃犲瓙褰掑畞浜庡涓鸿儭楠戞墍鑾锋病浜庡崡鍖冨ゴ宸﹁搐鐜嬪湪鑳″崄浜屽勾鐢熶簩瀛愭浌鎿嶄笌閭曞杽鐥涘叾鏃犲棧涔冮仯浣夸互閲戝笡璧庝箣鑰岄噸瀚佷簬钁g绁€涓哄悲鐢伴兘灏夈€戜竴鏇插崟浜庢毊椋庤捣銆愬攼鏉庣泭鍚檽瑙掕瘲杈归湝鏄ㄥ鍫曞叧姒嗗惞瑙掑綋鍩庣墖鏈堝鏃犻檺濉為缚椋炰笉搴︾椋庡惞鍏ュ皬鍗曚簬鍙よ瘲浜戠姹熸枩鏃ユ氮鑺遍氦澧熻惤浜哄綊楦熻嚜鍛兼柊鏈堥珯鍩庝笁鐧鹃泬瑙掑0鍚瑰交灏忓崟浜庡垯鐭ュ皬鍗曚簬瑙掕皟涔熴€戞壎鑻忓煄涓婃湀濡傞挬銆愬彶璁扮Е濮嬬殗闀垮瓙鎵惰嫃鐩戝叺涓婇儭闃叉伂涓哄皢灏嗕笁鍗佷竾浼楃瓚闀垮煄璧蜂复娲嚦杈戒笢寤惰ⅳ涓囦綑閲屻€€杩戜笢鍗充唬鍦版湁鎵惰嫃鍩庤皳姝や篃銆慭u003c/p>
閯滃窞鐣欏埆寮犲閮嶾u003c/p>
姹熷崡鐩搁€佸悰灞变笅銆愬悰灞卞湪宀抽槼銆戝鍖楃浉閫㈢浉骞曚腑銆愬攼鐧惧璇楁担鑺遍泦鐨嗕綔鏈斿箷涓€戜笁妤氭晠浜虹殕鏄ⅵ銆愪笘瀹舵鏂囩帇閮介儮鏄帇閮介剛鑰冪儓鐜嬮兘澶€鏄ユ晠鏇颁笁妤氥€€瀛熷悍姹変功娉ㄦ洶姹熼櫟鍗楁鍛変负涓滄褰煄涓鸿タ妤氥€戝崄骞村皹浜嬪彧濡傞鑾█韬笘浠栨椂寮備笖鍠滅惔妯芥暟鏃ュ悓鎯嗘€呭嵈鎰佹槑鏃ュ埆椹樁灞卞簵闆ㄨ挋钂橽u003c/p>
姹ч槼鍘縗u003c/span>闃乗u003c/p>
姹ф按鎮犳偁鍘讳技绲c€愯ˉ鑰曞垏銆€浜轰互缁崇洿鐗╂洶绲c€戦€哄北濡傜敾缈犵潅妯儳瀵婚噹娓″綊鍛夊渤銆愰槻涓北鍚嶃€戦泚甯︽枩闃冲叆娓煄杈归潤涓嶆敹钑冨笎椹湴璐儫鍗栭檱灞遍功銆怽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5858529" qid="6723746035165828366" mention-index="0">闄囪タ灞盶u003c/span>涓嚭楣﹂箟銆戠墽绔ヤ綍澶勫惞缇岀瑳涓€鏇叉鑺卞嚭濉炲0銆愮瑳鏈夋鑺辨洸鍙堟湁鍑哄鍏ュ涔嬪0銆慭u003c/p>
姹夊窞
鍖椾粳鍒濆埌姹夊窞鍩庛€愬寳渚嚜瑷€鍖椾汉涔熷崡浜轰互渚负鎴戜篃銆戦儹閭戞ゼ鍙拌Е鐩儕鏉炬爲褰变腑鏃屾柧鑹茶姲鑽烽閲岀疃0浜哄績涓嶄技缁忕涔辨椂杩愯繕搴斿嵈澶钩鍗佹棩閱夌湢閲戦泚椹裤€愭眽宸為┛鍚嶄篃銆戜复宀愭棤闄愯劯娉㈡í銆愭潨璇椾复宀愬埆鏁板瓙鎻℃墜娉啀婊淬€慭u003c/p>
闀垮畨娓呮槑
鏃╂槸浼ゆ槬姊﹂洦澶┿€愭ⅵ闆ㄥ瓧鍑洪珯鍞愯祴濡傛潨鐗т箣姊︿簯瀛楁剰銆戝彲鍫姵鑽夋鑺婅妸鍐呭畼鍒濊祼娓呮槑鐏€愬攼闃茶鍞愭湞娓呮槑鍙栨鏍佷箣鐏互璧愯繎鑷i『闃虫皵浜﹀嚭姝虫椂璁般€戜笂鐩搁棽鍒嗙櫧绾搁挶銆愬攼鐜嬬挼灏備互绁犵瀹扮浉姹変互鏉ヨ懍涓х槜閽卞悗涓栦繗淇楃浉浼犵◢浠ョ焊瀵撻挶鑷虫槸鐠典箖鐢ㄤ箣銆戠传闄屼贡鍢剁孩鍙辨嫧銆愭礇涓邯寮傛洶澶у疀杩涙睏琛€椹竴鏇扮孩鍙辨嫧浜屾洶绱彵鎷ㄥ張鏈変竵棣欏彵鎷ㄦ鑺卞彵鎷ㄦ槑鐨囨敼绾㈢传鍙辨嫧涓虹孩绱帀杈囥€戠窇鏉ㄩ珯鏄犵敾绉嬪崈娓镐汉璁板緱鍗囧钩浜嬫殫鍠滈鍏変技鏄斿勾
鍜屼汉鏆槬涔︿簨瀵勫磾绉€鎵峔u003c/p>
鍗婃帺鏈遍棬鐧芥棩闀挎櫄椋庤交鍫曡惤姊呭銆愯鍓嶆敞銆戜笉鐭ヨ姵鑽夋儏浣曢檺鍙€父浜烘€濇槗浼ゆ墠瑙佹棭鏄ヨ幒鍑鸿胺宸叉儕鏂板鐕曞发姊佺浉閫㈠彧璧栧娓戦厭銆怽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15036" qid="6545410300357645571" mention-index="0">宸︿紶鏈夐厭濡傛笐鏈夎倝濡傞櫟銆戜竴鏇茬媯姝屽叆閱変埂銆愬攼鐜嬬哗濂介ギ閰掑皾浣滈唹涔¤銆慭u003c/p>
鍛夊晢娴‐u003c/p>
瀹垮北椹縗u003c/p>
鏂囨垬浣曞牚鍔熸湭鍥俱€愭枃鎴樺柣绉戜妇涔熴€戝張椹辩靖椹寚澶╄、闇插崕鍑濆娓氳幉灏芥湀褰╂弧杞北椹垮宀愯矾杈涘嫟缁堟棩鏈夈€愬垪瀛怽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212927" qid="6539092439402042627" mention-index="0">鏉ㄦ湵涔嬮偦浜轰骸缇婃棦鐜囧叾鍏氬張璋揬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945486" qid="6527565211149276430" mention-index="0">鏉ㄥ瓙涔嬮槻杩戒箣鏉ㄥ瓙鏇板樆浜′竴缇婁綍杩戒箣鑰呬紬閭讳汉鏇板宀愭棦杩旈棶鑾风緤涔庢洶浜′箣鐭f洶濂氫骸涔嬪矏璺箣涓張鏈夊矏鐒夊惥涓嶇煡鎵€涔嬫墍浠ヨ繑涔熴€戜埂鍏抽煶淇¢殧骞存棤濂戒箺鑼冭牎鎵佽垷鍏淬€愪箺涓€浣滃悓銆戦珯鎸備竴甯嗗綊浜旀箹
濉炰笂鍗充簨
韬技娴佹槦杩逛技钃帀鍏冲鏈涙澇婧熻挋銆愮帀鍏宠鐝秴娉ㄣ€戝瘨娌欎竾閲屽钩閾烘湀鏅撹涓€澹伴珯缁曢鎴樺+娌¤竟榄傚皻鍝崟浜庣寧澶勭儳鐘圭孩銆愮儳鍘诲0銆戝垎鏄庢洿鎯虫畫瀹垫ⅵ鏁呭浗渚濈劧鍒扮敩涓溿€愮敩涓滃湪闃茬ń鍕剧珷鍘夸笢娴锋床涓€€宸︿紶鍕捐返鐏憠娆插緳鍛夌帇鐢笢鍗抽劄鍘夸粖涓烘槑宸炰篃銆慭u003c/p>
鑳℃浘銆愰暱娌欎汉涔熷捀閫氫腑杩涘+涓嶇灏濅负姹夊崡鑺傚害浠庝簨鏈夊拸鍙茶瘲涓€宸诲強瀹夊畾闆嗗崄宸讳紶浜庝笘銆慭u003c/p>
浜ゆ渤濉炰笅鏇瞈u003c/p>
浜ゆ渤姘疯杽鏃ヨ繜杩熴€愯瘲鏄ユ棩杩熻繜銆戞眽灏嗘€濆鎰熷埆绂诲鍖楄崏鐢熻嫃姝︽常銆愬墠姹夎嫃姝︿娇鍖冨ゴ鍖冨ゴ鐭ユ涓嶅彲闄嶄娇鍖楁捣涓婃棤浜哄鐗х緷缇濅钩涔冨緱褰掑华椋熶笉鑷充箖鎺橀噹榧犺崏鏍硅€岄鑺傛梽灏借劚銆戦檱瑗夸簯璧锋潕闄垫偛銆愬墠姹夋潕闄典互灏戝嚮浼楀皢姝ュ叺浜斿崈浜哄嚭灞呭欢绱潃铏忎竾浣欎汉鍚庡洜鏃犳晳閬傞檷鍖冨ゴ涓庤嫃姝︿功浜戣儭鍦邦姘疯竟鍦熸儴瑁備絾闂绘偛椋庤惂鏉′箣澹拌儭绗充簰鍔ㄧ墽椹偛楦h竟澹板洓璧锋櫒鍧愬惉涔嬩笉瑙夋唱涓嬪瓙鍗跨嫭浣曞績鑳戒笉鎮蹭箮銆戞檽渚甸泬鍫炰箤鍏堣鏄ュ叆鍏冲北闆佺嫭鐭ヤ綍澶勭柌鍏靛績鏈€鑻﹀闃虫ゼ涓婄瑳澹版椂
杞﹂仴閬ャ€愬彜涔愬簻鍚嶅倕瞑犺溅閬ラ仴绡囦簯杞﹂仴閬ュ叜椹磱娲嬭拷鎬濆悰鍏笉鍙繕鍚涘畨娓稿叜瑗垮叆绉︽効涓哄奖鍏殢鍚涜韩鍚涘湪闃村叜褰变笉瑙佸悰渚濆厜鍏鎵€鎰裤€慭u003c/p>
鑷粠杞﹂┈鍑洪棬鏈濅究鍏ョ┖鎴垮畧瀵傚鐜夋灂澶滃瘨楸间俊鏂€愰ギ椹暱鍩庣獰琛屽浠庨€烘柟鏉ラ仐鎴戝弻椴ら奔鍛煎効鐑归菠楸间腑鏈夊昂绱犱功涓婅█鍔犻!楗笅瑷€闀跨浉蹇嗐€戦噾閽跨灏介泚涔﹂仴鑴歌竟妤氶洦涓撮钀姐€愭闆ㄦ唱涔熴€戝ご涓婄Е浜戝悜鏃ラ攢銆愮Е浜戝彂涔熴€戣姵鑽夊張琛拌繕涓嶈嚦纰уぉ闇滃喎杞棤鎲€銆愪竴浣滃杩㈣竣銆慭u003c/p>
鐙笉瑙併€愬彜涔愬簻鍚嶆爜鎭界嫭涓嶈浜戝埆宀涙湜浜戝彴澶╂笂涓存按娈胯姵鑽夌敓鏈Н鏄ヨ姳钀藉闇板嚭浠庡紶鍏瓙杩樿璧甸鐕曞褰掗暱淇″璋佺煡鐙笉瑙佺帇璁害鏈夋浣溿€慭u003c/p>
鐜夊叧涓€鑷湁姘涘焹銆愭湁涓€浣滅刀銆戝勾灏戜粠鍐涚珶鏈洖銆愰瓘鐜嬬膊璇椾粠鍐涙湁鑻︿箰鍊熼棶鎵€浠庤皝銆戦棬澶栧皹鍑濆紶涔愭Ν姘磋竟棣欑伃鎸夋瓕鍙扮墪娈嬪鏈堜汉浣曞甯樺嵎鏄ラ鐕曞鏉ヤ竾閲屽瘋瀵ラ煶淇℃柇瀵稿績浜夊繊涓嶆垚鐏癨u003c/p>
娓旇€匼u003c/p>
涓嶆劎浜洪棿涓囨埛渚瓙瀛欑浉缁ц€佹墎鑸熷線鏉ュ崡瓒婅皺铔熷銆怽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303701" qid="6539111478534886660" mention-index="1">閮挒姹熻祴娓婂绛戝浜庡博搴曡洘浜烘瀯棣嗕簬鎮祦銆€閮瓙妯礊鍐ヨ鏇版枃鐘€鍥戒汉闀夸竷灏鸿鍙戣嚦韪典箺璞″叆娴峰簳鍙栧瀹胯洘浜轰箣鑸嶅寰楁唱娴佸垯鍙嶈洘浜烘墍娉f唱鐨嗘垚鐝犱篃銆戠敓闀夸笢鍛夎瘑铚冩ゼ銆愰暱涓婂0姹変功鏇版捣鏃佹湁铚冩皵缁撲负妤煎彴骞垮姘旀垚瀹槞銆戣嚜涓洪挀绔胯兘閬i椃涓嶅洜钀辫崏瑙e繕蹇с€愯瘲浼叜鐒夊緱钀辫崏瑷€鏍戜箣鑳屾敞铇愯崏鍚堟椋熶箣浠や汉蹇樺咖涔熴€戠尽鍚涚嫭寰楅€冨悕瓒h韩澶栨棤鏈轰换鐧藉ご銆愬簞瀛愬ぉ杩愬瓙璐¤繃姹夐槾瑙佷竴涓堜汉涓哄渻鍑块毀鍏ヤ簳鎶辩摦鑰屽嚭鐏岀敤鍔涚敋澶氳€岃鍔熷瀛愯础鏇版湁姊颁簬姝や竴鏃ユ蹈鐧剧暒涓堜汉鏇板浣曞嚳鏈ㄤ负姊板悗閲嶅墠杞绘寛姘磋嫢鎶芥暟鑻ユ硢姹ゅ叾鍚嶆姗颁笀浜哄靠鐒舵洶鏈夋満姊拌€呭繀鏈夋満浜嬫湁鏈轰簨鑰呭繀鏈夋満蹇冮亾涔嬫墍涓嶈浇涔熷惥闈炰笉鐭ョ緸鑰屼笉涓轰篃銆慭u003c/p>
鑷箔涓嬫硾楣㈠埌娓呴€哄场銆愰耿涓嬫湁鑸瑰瓧銆€鏅嬮檰鏈烘9姝岃榫欒垷娴耿棣栫窘鏃楀瀭钘昏懇闊甸泦鏇伴耿棣栧ぉ瀛愪箣鑸逛篃銆慭u003c/p>
涔楄埞娴耿涓嬮煻姘淬€愭樊鍗楀瓙鏇伴緳鑸熼耿棣栨诞鍚逛互铏炴娓镐簬姘翠篃銆€姹夊紶骞冲瓙瑗夸含璧嬩簯娴耿棣栫砍浜戣姖娉ㄨ埞澶磋薄楣㈤笩鍘屾按绁炴晠澶╁瓙涔椾箣銆戠刀澧冩柟鐭ュ湪宀崡钀濊枩闆ㄤ綑灞变技榛涖€愯悵钖滀竴浣滆枩鑽斻€戣捁钁儫灏藉矝濡傝摑鏃︽父钀у笣鏂版澗瀵恒€愯惂甯濇姝﹀笣涔熻瑙佸墠娉ㄣ€戝瀹垮濞ユ棫妗傛江涓嶄负绠т腑涔︽湭鎶ヤ究鏉ユ鍦扮粨鑼呭旱
鍛ㄧ憸搴橽u003c/p>
鍏辫鐢熷墠鍥芥闅俱€愯瘲鍥芥鏂鍙堝ぉ姝ヨ壈闅俱€戝北宸濋緳鎴樿婕极銆愭槗鍧ゅ崷榫欐垬浜庨噹鍏惰瞑犻粍銆戜氦閿嬮瓘甯濇棇鏃楅€€銆愬缓瀹夊崄涓夊勾鏇规搷浼愬憠涓庡懆鐟滈亣浜庤丹澹佸垵浜ゆ垬鎿嶅啗涓嶅埄鐟滅旱鐏儳鑸规搷鍐涘ぇ璐ャ€戝璐ㄥ憠鐜嬬ぞ绋峰畨銆愬彶璁板璐ㄤ负鑷c€€寤哄畨涓冨勾鏇规搷璐e瓩鏉冧换瀛愭潈寮曞懆鐟滃畾璁憸鏇板皢鍐涙壙鐖跺厔浣欒祫鍏儭涔嬩紬鍏电簿绮浜轰笉鎬濅贡鏈変綍閫艰揩鑰屾閫佽川璐ㄥ叆渚胯鍒朵簬浜轰笉濡傚嬁閬f潈閬備笉閫佽川銆戝涵闄呴洦浣欐槬鑽夐暱銆愪笂澹般€戝簷鍓嶉璧锋櫄鑺辨畫鍔熷嫴纰戠ⅲ浠婁綍鍦ㄤ笉寰楀綋鏃朵竴瀛楃湅
鐜嬭〃
娓呮槑鏃ョ櫥鍩庢槬鏈涘瘎鐜嬩娇鍚沑u003c/p>
鏄ュ煄闂叉湜鐖辨櫞澶╀綍澶勯鍏変笉鐪煎墠瀵掗鑺卞紑鍗冩爲闆竻鏄庢棩鍑轰竾瀹剁儫鍏存潵淇冨腑鍞悓鑸嶃€怽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9904" qid="6538855760946795783" mention-index="1">闄舵笂鏄嶾u003c/span>鍋滀簯璇楀畨寰椾績甯褰煎钩鐢熴€戦唹鍚庣媯姝屽敖灏戝勾闂昏鑾哄暭鍗存儐鎬呰瘲鎴愪笉瑙佽阿涓村窛銆愭檵璋㈢伒杩愬皾涓轰复宸濆唴鍙层€慭u003c/p>
椤规柉銆愬瓧瀛愯縼姹熶笢浜轰篃闃叉槍浜屽勾绗簩浜鸿繘澹巿娑﹀窞涓瑰緬鍘垮皦鍗掍簬浠绘墍鏈夐泦浼犱簬涓栥€慭u003c/p>
閫佸浜哄叆閬揬u003c/p>
鎰块殢浠欏コ钁e弻鎴怽u003c/span>鐜嬫瘝鍓嶅ご浣滀即琛屻€愭眽姝﹀笣鍐呬紶涓冩湀涓冩棩鐜嬫瘝闄嶄簬甯濆涔嬪ぇ娈挎瘝浠ょ帇瀛愮櫥寮瑰叓鐞呬箣鐠堣懀鍙屾垚鍚逛簯鍜屼箣绗欑煶鍏瓙鍑绘槅搴箣閲戣椋炵惣榧撻渿鐏典箣绨с€戝垵鎴寸帀鍐犲鎮嫓娆茶緸閲戞鍒О鍚嶅皢鏁茬ⅶ钀芥柊鏂嬬,鍗磋繘鏄槼鏃ц祼绛濄€愭槶闃虫鍚嶃€戞棪鏆剼棣欑粫鍧涗笂姝ヨ櫄鐘逛綔鎸夋瓕澹般€愬紓鑻戞洶榄忛檲鎬濈帇娓稿北蹇介椈绌轰腑鏈夎缁忓0娓呴€洪亽浜В闊宠€呭垯鑰屽啓涔嬩负绁炰粰澹伴亾澹晥涔嬩綔姝ヨ櫄澹颁篃鍞愰檲缇芥铏氳瘝鏇版眽姝︽竻鏂嬭榧庝功鍐呭畼鎵朵笂鐢讳簯杞﹀潧涓婃湀鏄庡娈块棴浠扮湅鏄熸枟绀碱铏氥€慭u003c/p>
宕旂弿銆愪笌璧靛厜閫轰竴鏃朵汉涔熴€慭u003c/p>
宀抽槼妤兼櫄鏈沑u003c/p>
涔惧潳鍗冮噷姘翠簯闂撮挀鑹囧钀嶅幓澶嶈繕妤间笂鍖楅鏂滃嵎甯箹涓タ鏃ュ€掕灞辨噽娌欐湁鎭ㄩ獨浜轰綇銆愭杈炰簯鎳愭矙鐮捐€岃嚜娌堝叜涓嶅繊瑙佷箣钄藉銆戦紦鐟熸棤甯堝笣瀛愰棽銆愬笣瀛愰紨鐟熻鍓嶆敞銆戜綍浜嬮粍鏄忓皻鍑濈潎鏁拌鐑熸爲鎺ヨ崋铔€愯瘲锠㈠皵鑽嗚洰銆€宸﹀お鍐插憠閮借祴鍖呮嫭浜庤秺璺ㄨ箲鑽嗚洰銆慭u003c/p>
鍝潕鍟嗛殸
铏氳礋鍑屼簯涓囦笀鎵嶃€愭眽鍙搁┈鐩稿澶т汉璧嬮椋樻湁鍑屼簯涔嬫皵銆€闊╅€€涔嬭瘲鏉庢潨鏂囩珷鍦ㄥ厜鐒颁竾涓堥暱銆戜竴鐢熻鎶辨湭灏濆紑楦熷暭鑺卞彂浜轰綍鍦ㄧ姝绘鏋嚖涓嶆潵銆愯瘲宸婚樋鍑ゅ嚢楦g煟浜庡郊楂欏唸姊ф鐢熺煟浜庡郊鏈濋槼娉ㄥ嚖鍑颁箣鎬ч潪姊ф涓嶆爾闈炵瀹炰笉椋熴€戣壇椹冻鍥犳棤涓昏笭銆愬箍闊垫敞韪犺箘灞堜篃銆€鎴樺浗闃蹭簯楠愰浼忕洂杞︿笂澶鐧芥睏浜ゆ祦涓潅鑰岃縼寤惰礋杈曚笉鑳戒笂鑰岄暱楦d集涔愪笅杞︽攢鑰屽摥涔嬩负鍏惰瘑宸变篃銆€鐝瓱鍧氫笢閮借祴浜戦┈韪犱綑瓒冲+鎬掓湭娓€€鏅嬪倕鍜告劅鍒祴鏇板叞钑欏惈鑺虫湁鏃惰€岄Θ榫欓韪犺冻鏈夋椂鑰屽緛銆€璇楁剰楠ヨ冻涓€鏃ュ崈閲岃€屽洶浜庣洂杞︿箟灞变笉閬囪€屾濡傝壇椹箣瓒充笉瑙佺煡浜庝富涔熴€戞棫浜ゅ績涓虹刀疃搥銆愮刀疃鍓嶆敞銆戜節娉夎帿鍙逛笁鍏夐殧銆愪節娉夎鍓嶆敞銆€涓夊厜鏃ユ湀鏄熶篃銆戝張閫佹枃鏄熷叆澶滃彴銆愰槷鐟€涓冨搥璇楅槻闃蹭節娉夊婕极闀垮鍙般€€楠嗗鐜嬭瘲鍗冪鎺╁鍙般€慭u003c/p>
楦抽腐
缈犻瑳绾㈡瘺鑸炲鏅栨按绂芥儏浼兼绂界█鏆傚垎鐑熷矝鐘瑰洖棣栧彧搴﹀瘨濉樹害鍏遍鑰块浘灏借糠鐝犳鐡︺€愰浘涓€浣滈湶銆€鏅嬩功閭洪兘閾滈泙鍙扮殕楦抽腐鐡︺€戦€愭榻愪笂鐜変汉鏈恒€愬彜璇椾簯瀹粠閫烘柟鏉ヨ禒鎴戜竴绔划鏂囬槻鍙岄赋楦涓哄悎娆㈣瑷€缁粐浣滈赋楦枃涔熴€戦噰鑾叉棤闄愬叞妗″コ绗戞寚涓祦缇″皵褰抃u003c/p>
鏉庡悗涓籠u003c/p>
涔濇湀鍗佹棩鍋朵功
鏅氶洦绉嬮槾閰掍箥閱掓劅鏃跺績缁澇闅惧钩榛勮姳鍐疯惤涓嶆垚鑹崇孩鍙堕椋楃珵榧撳0鑳屼笘杩旇兘鍘屼織鎬併€愬帉骞冲0銆戝伓绺佺姽鏈繕澶氭儏銆愭檵鐜嬭鏇颁笂鍦e繕鎯呬笅鎰氫笉鍙婃儏鎯呬箣鎵€閽熸鍦ㄦ垜杈堛€戣嚜浠庡弻楝撶彮鐝櫧涓嶅瀹変粊鍗磋嚜鎯娿€愭檵娼樺渤绉嬪叴璧嬪簭鏅嬪崄鏈夊洓骞翠綑涓夊崄鏈変簩濮嬭浜屾瘺璧嬩簯鐝瑩楂熶互鎵垮紒鍏礌楂浠ュ瀭棰嗛珶闊抽銆慭u003c/p>
绉嬭幒
娈嬭幒浣曚簨涓嶇煡绉嬫í杩囧菇鏋楀皻鐙父鑰佽垖鐧捐埇鍊捐€冲惉娣遍粍涓€闃插叆鐑熸祦鏍栬繜鑳屼笘鍚屾偛椴併€愯瘲鍖楀北鎴栨爾杩熷亙浠版垨鐜嬩簨闉呮帉娉ㄨ█浜嬬儲鍔充篃銆€璁鸿寰敓浜╄皳瀛斿瓙鏇颁笜浣曚负鏄爾鏍栬€呬笌璋撲笉寰楁椂涔熴€戞祻浜绗欑鍦ㄧ紤銆愮帇瀛愭檵涓冩湀涓冩棩浜庣紤姘忓北鍚圭瑱涔楅工鑰屼粰鍘汇€戣帿鏇寸暀杩炲ソ褰掑幓闇插崕鍑勫喎钃艰姳鎰乗u003c/p>
鐥呰捣棰樺北鑸嶅
灞辫垗鍒濇垚鐥呬箥杞绘潠钘滃肪瑜愮О闂叉儏鐐夊紑灏忕伀娣卞洖鏆栨矡寮曟柊娴佸嚑鏇插0鏆傜害褰稉瀹夋溄璐ㄣ€愮浠欎紶褰濮撶睕鍚嶉摽棰涢〖瞑犲瓩娈锋湯宸蹭竷鐧惧叚鍗佷竷姝充互鍏荤敓娌昏韩涓轰簨涓у洓鍗佷節濡诲け鍥涘崄浜斿瓙鍚庝笉鐭ユ墍涔嬩汉鐫€鍏惰涓哄江绁栫粡銆€涓夘鐪熶竴缁忔稉瀛愭巿鑻忔灄涓夊厓鐪熶竴涔嬮亾鏇拌兘瀹堜笁涓€鍚嶅垕鐜夋湱褰撳康蹇冩湸绁炲嚌浣撳皞璇氭劅鎵€浠ョ櫨蹇典笉鐢熺簿姘斾笉鏁e瓙鑳藉畧涓€涓€浜﹀畧瀛愬瓙鑳借涓€涓€浜﹁瀛愪竴椤昏韩鑰岀珛韬』涓€鑰岀敓瀹堜竴涔嬭瘹鎴掍簬涓嶅皞銆€鍒椾粰浼犳稉瀛愰綈浜哄ソ楗垫湳鐫€澶╁湴涔嬬粡涓夊崄鍏瘒鍚庨挀浜庢辰寰楃浜庨菠涓殸瀹曞北鑳借嚧椋庨洦銆戠粓鏈熷畻閫洪棶鏃犵敓銆愭檵鎭甸€烘硶甯堣搴愬朝娓呭噣瓒充互鎭績鍒哄彶妗撯枴涔冧负閫鸿捣涓滄灄瀵哄眳涔嬬刀灏樻竻鑳滀箣瀹句笉鏈熻€岃嚦鍗楅槼瀹楃偝绛夊嚒鐧句簩鍗佷笁浜哄苟寮冭吹鑽d緷閫烘父姝€€瑗勫窞灞呭+鍘愯暣鍙傞┈绁栦簯涓嶄笌涓囩墿涓轰荆鏄粈楹戒汉绁栦簯寰呮睗涓€鍙e惛灏芥睙瑗挎按鍒欏悜姹濋亾灞呭+瑷€涓嬮】鎮熶綔鍋堜簯鏈夌敺涓嶅鏈夊コ涓嶅珌澶у鍥㈠湠鍧愬叡瑾棤鐢熻瘋銆戣皝鑳藉焦褰瑰皹涓疮闃插悎楸奸緳鏋勫己鍚嶃€愬己鍘诲0銆€鑰佸瓙鏇伴亾鏈棤鍚嶅己鍚嶆洶閬撱€慭u003c/p>
閫侀倱鐜嬩簩鍗佸紵鐗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931448" qid="6595877289559348494" mention-index="0">瀹e煄
涓旂淮杞昏埜鏇磋繜杩熴€愯瘲绲蜂箣缁翠箣缁寸郴涔熴€戝埆閰掗噸鍊炬儨瑙f惡娴╂氮渚垫剚鍏夎崱婕句贡灞卞嚌鎭ㄨ壊楂欎綆鍚涢┌妗фカ鎯呬綍鏋併€愯瘲娣囨按鎮犳偁妗фカ鏉捐垷銆戞垜鍑槕骞叉棩鍚戣タ銆愬嚟鐨瘉鍙嶃€戝挮灏虹儫姹熷嚑澶氬湴涓嶉』鎳愭姳閲嶅噭鍑刓u003c/p>
姹ゆ偊
閫侀倱鐜嬩簩鍗佸紵鐗у鍩嶾u003c/p>
鍗冮噷闄甸槼鍚岄櫆鏈嶃€愪笢姹夌珛瀹e煄閮″畫榻愬洜涔嬫缃崡璞窞闅嬫敼涓篭u003c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5548921" qid="6585109670166304004" mention-index="0">瀹e窞闄甸槼瀹e煄閮″悕涔熷彶璁板彫鍏キ涓庡懆鍏悓濮撴鐜嬪皝浜庣嚂鎴愮帇鏃惰嚜闄滀互瑗垮彫鍏富涔嬭嚜闄滀互涓滃懆鍏富涔嬨€€涔︿簯浜旀湇鐢镐警缁ヨ鑽掋€€鏂囬€変换褰﹀崌绔熼櫟鐜嬭鐘朵簯浣滀贡闄滄湇銆戝嚳闂ㄨ儥鍦熷瘎浜茶搐銆愭樊鍗楀瓙鏇板彜灏嗕箣鍑哄嚳鍑堕棬璁炬槑琛g喀鎸囩埅璁告厧娉ㄦ洶鏄庤。閬楃粓琛d篃缈︽墜瓒虫寚鐖€呯ず蹇呮銆€鍛ㄤ功浣滈洅鏇板懆鍏缓澶хぞ浜庡浗涓叾澹濅笢闈掑湡鍗楄丹鍦熻タ鐧藉湡鍖楅獖鍦熶腑澶粍鍦熷皢閬h渚嚳鍏舵柟涓€闈㈠湡鑻翠互鐧借寘浠ュ湡灏佷箣璋撲箣瑁備笂銆€宸︿紶鑳欎箣鍦熻€屽懡涔嬫皬寤虹疆绀剧ǚ涔嬫湇銆戞洐鐑熷烦鍒粍閲戞鏅氱収閲嶇櫥鐧界帀绛垫睙涓婃诞鍏夊疁闆ㄥ悗閮′腑閫哄搏鍒楃墪鍓嶃€愯阿鎭佃繛璇椾簯鐗曚腑鍒楅€哄搏銆戝ぉ蹇冨緟鎶ユ湡骞存斂銆愮敤榻愰瞾鎶ユ斂浜嬭璇湡鏈堟湁鎴愩€戠暀涓庡伐甯堟挱绠″鸡銆愬伐甯堜箰瀹樹篃銆戝緪罨奬u003c/p>
閫侀倱鐜嬩簩鍗佸紵鐗у鍩嶾u003c/p>
绂侀噷绉嬪厜浼兼按娓呮灄鐑熸睜褰卞叡绂绘儏鏆傜榛勯榿鍙笁杞藉嵈鏈涚传鍨i兘鏁扮▼銆愮传鍨h鍓嶆敞銆戞弧搴ф竻椋庡ぉ瀛愰€併€愯瘲钂告皯鍚夌敨浣滈绌嗗娓呴銆戦殢杞︾敇闆ㄨ矾浜鸿繋銆愬攼椤旂湡鍗块殢杞﹂洦浜嬨€戝饯闇為榿涓婇璇楀湪銆愬饯闇為榿鍦ㄤ粖瀹e窞銆戜粠姝よ繕搴旀湁棰傚0
鍞愯瘲榧撳惞宸诲崄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马上就进入中考了,现在正是冲刺的好时机,关注孩子学习,共同成长。
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莅(lì)临 遒劲(jìng) 咄(duō)咄逼人 强(qiáng)词夺理
B.惩(chěng)罚 狭隘(ài) 坦荡如砥(dǐ) 衣衫褴褛(lǚ)
C.鲜腴(yú) 贮(chǔ)蓄 矫(jiǎo)揉造作 哄(hōng)堂大笑
D.祈(qí)祷 宽宥(yòu) 前仆(pū)后继 摩肩接踵(zhǒn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强(qiǎng)词夺理;B.惩(chéng)罚;C.有误,贮(zhù)蓄”;D.完全正确。答案为D。
强词夺理读音为qiǎng cí duó lǐ,指无理强辩,没理硬说成有理,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曹禺《日出》第二幕:“福:(~地)我怎么没有听见哪?”◎《三国演义》四十三回:“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惩罚读音为chéng fá,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或者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出处《魏书·西域传·于阗》:“其刑法,杀人者死,馀罪各随轻重惩罚。”出处:◎处罚。《魏书·西域传·于阗》:“其刑法,杀人者死,馀罪各随轻重惩罚。”◎杨朔《渔笛》:“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也踏上幸福的道路。”◎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一)》:“这是用经济上的惩罚,来补充政治上的虐待。”示例:◎杨朔《渔笛》:“坏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也踏上幸福的道路。”◎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一)》:“这是用经济上的惩罚,来补充政治上的虐待。”
贮蓄读音为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造句:有的人节约,老时便可以有一笔不小的养老金;有的人浪费,老了却没有什么贮蓄。近义词:蕴藏、贮藏、储蓄、贮存 、贮积、贮备。
【考点解析】 汉字字音
汉字字音
1、注音的问题(突出汉语拼音规则):
(1)汉语拼音规则中的加与改的问题
(2)汉语拼音规则中的隔音符号的使用
(3)汉语拼音中的儿化韵
(4)易读错的字: A、形声字的读法(脍炙人口 堤坝)
B、多音字的读法(可恶 恶心 )
C、特殊字的读法(女红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原则:根据语境正确书写(bian: 辨认 辩论)
(1)防止同音字或近音字的干扰
(2)防止形似字的干扰
(3)防止音同形似字的干扰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浮燥 惨淡 殚精竭虑 孤苦伶仃
B.推操 殷红 漫不经心 翻来覆去
C.拙劣 蜷伏 杞人忧天 巧妙绝仑
D.旁骛 屏障 大庭广众 自出新裁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易错字形的辨识能力。A.浮躁;B.推搡;C.巧妙绝伦;D.全部正确。答案为D。
浮躁:拼音是fú zào,“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指急躁,不沉稳,引证解释指轻浮急躁。语出《晋书·应詹传》:“ 玫浮躁有才辩, 临漳人士无不诣之。”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李文靖公 沆 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
推搡:拼音是tuī sǎng,使劲推;推抢。例句 :◎大家一路推搡着,一路说笑着。◎他被卫兵推搡着,来到这间屋子里。◎走到门口,姑娘们互相推搡着,谁也不肯先进去。
巧妙绝伦:拼音是qiǎo miào jué lún,意思是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绝:没有。伦:同类。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出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7课、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第18课茅(máo)以升《中国石拱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造句:◎1、人生就是一个巧妙绝伦的五线谱,跌宕起伏,有高潮亦有低谷。◎2、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那巧妙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我豁然开朗。◎3、十五岁的女孩就像是五线谱(pǔ),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谱出生活的巧妙绝伦;谱出了她自己的天空。◎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5、这副对联作的真是巧妙绝伦。
【考点解析】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字形是字的形体,字义是字的意义。字的最初的一种意义叫做“本义”。字的其他意义一般是由本义生发出来的,叫做“引申义”。本意和字形是有关系的,懂得这个道理,有助于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
象形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很明显。如:“日”“月”“水”“火”的古文字就很像太阳、月亮、滔滔的流水:熊熊的烈火的形状。
会意字的字形和字的关系也很明显。如:“涉”的本义是趟着水过河,所以左边是“水”。古文字的“涉”更加形象,画的是前后两只脚,中间一条河。“及”的本义是赶上,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只手,表示一只手从后面抓住了一个人。
形声字分意符和声符,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例如:“操…‘持”都是拿的意思,所以以手(扌)为意符。
汉字的形体很多。但汉字的基本组织单位──偏旁部首并不太多,其中常用的才150个左右,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常用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就不难通过字形分析来了解常:
用字的本义。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义(引自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略有调整):
【人】从人的字,本义多与人有关。、如:伦,本义指人的辈份。引申指人与人的关系,如“五伦”指五种人际关系。作,本义指(由跪坐而)站起来。《论语·先进》“舍瑟而作”,意为放下瑟站起来。仞,相当于一人高的长度,约八尺(古尺)。
【子】与子女有关。如:孟,兄弟排行老大称孟,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幼称季,孟、季都从子。孤,幼而无父叫孤。
【女】与妇女有关。如;好,本义指女子长得美好。《史记·殷本纪》:“九侯有好女,入之纣。”妪,妇人的通称。《史记·滑稽列传》:“巫妪弟子,是女子也。”
【立】与站立有关。如:端,正立。竦,敬立。
【广】(nè)与疾病有关。如:痕,伤痕。
【页】(xié)与人头有关。如:颇,偏头。顾,回头。顿,低头至地的礼节。颜,额面。题,额头。
【耳】与耳有关。如:聪,听力好,成语有“耳聪目明”。聩,耳朵不灵,“聪”的反义词。
【目】与目有关。如:督,察看。眷,回头看。相,本义指视察。《诗经·大雅·公刘》:“相其阴阳”,意为观察山的北面南面。
【口】与口有关。如:命,命令。和,应和声,《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肉】与肉或肉体有关。如:腴,腹下肥肉。惰,干肉。脱,本义指消瘦。胡,下颔或脖子下的肉。
【髟】(biāo)与毛发有关。如:髡,剔发之刑。
【心】与心理情感有关。如:惟,思维。慢,怠慢。忽,忘记。怪,感到奇怪。
【手】与手或手的活动有关。如:把,握住。揭。高举。
【足】与足或行走有关。如;跟,脚跟。践,踏。
【鬼】与鬼魂有关。如:魃,旱神。魄:阴魂。
【老】与老人有关。如:考,父亲也叫考。
【殳】(shd)多与打击有关。如:段,锤击。殴,拳击。
【力】与用力有关。如:劳,用力。劲,有力。
【彳】(chì)与行走有关。如:循,顺着路走。徐,慢走。很,不顺从。《史记·项羽本纪》:“很如羊”。
【辵】(chuò)与彳的功能相同。如:遵,沿着走。述,本义为照着样走,引申为照着说。造,往,到。从,跟着走。徒,步行。
【走】与行走奔跑有关。如:趋,快走。超,跳过。越,超越。趣,急走。
【行】与道路有关。如:行,本义为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
【言】与言语有关。如:许,允许。谅,说话守信用。访。咨询。诈:谎骗。
【见】与看有关。如:览,观看。觉,睡醒(眼睁开)。
【欠】与张口或出气有关。如:欧,古同呕,呕吐。
【食】与吃食有关。如:饶,饱足。(食,今作偏旁饣同)
【刀】与刀或切割有关。如:副,破成两半。判,分开。列,分解。剂,斩截。制;裁。
【弓】与弓有关。如:张,张开弓弦。弛,弓弦松驰。弯,弯弓上箭。
【斤】与斧斤有关。如:新,“薪”的初文,本义是伐木。析:用斧子砍。
【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如:耨(nòu),除草农具。
【舟】与舟船有关。如;航,本义为渡河。
【车】与车有关。如:辐,车轮的条幅。轨,车轮辗过留下的印迹。
【】(yǎn)与旗帜有关。如:旋,挥旗旋转。旄:旌旗上的饰物。
【革】与皮革有关。如:鞍、(鞋)、鞭等都是皮革制品。
【韦】与熟皮有关。如:韧,(像熟皮那样)柔韧。撼,古袜字,熟皮制品。
【匚】(fāng)与盛物的方器有关。如:匡,古筐字。匪,古篚字。匮,古字。
【皿】与盆类器皿有关。如:盛,盛受。益,水满溢出。盍,蓝的初文,盆盖。
【缶】与陶器有关。如:缺,器破。罅,器裂。
【瓦】与陶器有关。如:瓯,小盆。
【鬲】与釜锅有关。如:鬻,古粥字。融,炊气上腾的样子。
【酉】与酒或酒坛有关。如:醒,醉后恢复正常状态。酸,酸酒。醢,肉酱。
【玉】与玉石有关。如:理,治玉。琢,凿玉。
【金】与金属有关。如:销,熔化金属。错,镶涂金属。镜,古人用铜镜,所以从金。
【衣】与衣服有关。如:表,皮袍的外表。补,补衣裳。
【糸】(mì)与丝麻绳索有关。如:绪,丝头。经,纺织品的纵纱。续,接纱头。约,缠束。红、紫、绛、绿等表示颜色的字从糸,是因为颜色是抽象概念,必须依附于具体事
【巾】与布有关。如;幅,布帛的宽度。常,旗帜。帼,妇女的头巾。
【网】与罗纲有关。如:罩,鱼网的一种。罗,用网捕鸟。罹(1í),被网住。署,张网部署。
【黑】与黑墨有关。如:黥,在脸面染黑的刑法。
【乡】(shān)与修饰有关。如:修,修饰。形,(雕绘的)形象。
【示】与鬼神祭祀有关。如:社,土地神。祝,祷告求福。祸,神的惩罚。祖,已死的祖先神。禁,禁忌,怕冲撞鬼神而不敢做的事情。
【邑】与城邑有关。如;鄙,边邑。郭,城郭。郑,古邑名(也即国名)。都,有先君宗庙的城邑叫都。
【宀】(miǎn)与宫室有关。如:宗,始祖庙叫宗。定,安居,安定。
【穴】与洞穴有关。如:穿,本义是打通,穿透。《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窦,洞。
【广】(yǎn)也与宫室有关。如:废,放置,存放。府,藏文书的地方。库,藏兵车的军用库。
【门】多与门户有关。如:辟、开门。闭,关门。间,门缝、缝隙。阉,受过刑的守门隶。
【囗】(wéi)与围墙、包围有关。如:圈,养牲畜的栏圈。固,四围不通。国,都城。圃,菜园。
【日】与太阳、季节、时辰有关。如:时,四季叫四时。暴,古“曝”字,曝晒。晴,天清无云。
【月】与月有关。如:朔,每月之始。朗,月光明朗。期,周月,又指周年十二个月。
【山】与山有关。如:崩,山崩。岐,山名。
【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如:阳,山南面。阿,大山。除,殿阶。阶,台阶。陟,阶高。
【石】与石有关。如:研,研磨。确,坚石。础,柱基石。
【土】与土或土地有关。如:基.房基。型,土制的浇铸模型。填,填土。
【田】与田地有关。如:畔,田界。畿,都城附近的土地。略,占领土地并加以经营。
【火】与火有关。如:然,古燃字。
【水】与水有关。如:渐,浸湿。注,灌注。
【雨】与降雨有关。如:零,落雨。霹雳,雷声。
【仌】古冰字,与冰或寒冷有关。如:凌,冰块。冶,销熔(如冰块消溶)。凝,水结成冰。
【气】与气有关。如:氛,雾气。
【木】与树木或木材有关。如:样,橡树籽。枉,弯曲。成语有:“矫枉过正”。
【艹】(cǎo)与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关。如:蓝,草名,可以染青。薄,灌木业。葺,用草覆盖房子。落,叶落。
【竹】与竹有关。如:简,竹简。篇,竹简编成册,一卷叫一篇。筵,竹席。筹,用于计数的小竹棒。算,用筹计算。
【禾】与禾类植物有关。如:稠,庄稼稠密。颖,有芒刺的毅穗。秒,芒刺的尾尖。
【马】与马有关。如:骄,高马。驳,马色不纯。
【牛】与牛或畜牲有关。如:特,公牛。物,杂色牛。仪、牲。都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畜牲。牢,养牛羊的栏圈。
【犬】与狗或犬类兽有关。如:狩、猎,从犬是由于狩猎用犬。吠:狗叫。狄,以狗为图腾的种族名称。
【鸟】与鸟类有关。如:鸣,鸟叫。鸿,鸿雁。
【隹】(zhu)也与鸟类有关。如:雕,一种猛禽。雄,本指牡鸟。雅,古“鸦”字。
【鱼】与鱼类有关。如:鲠,鱼骨。鲍,咸鱼。
【虫】(hur)多与蛇有关,上文已述。又作为“烛”(“昆”虫”之“昆”的本字)的省形,与昆虫类有关。如:蟊、蠹、蠢、蚕、螽等不省。“蚊”、“蜂”等则省形。
【贝】与钱货有关。如:贯,贝串,古人用贝作货币。贺,以礼物庆贺。质,用于抵押的财物。赋,敛收钱粮。贪,贪财物。贱,货物不值钱。
【羽】与羽毛翅翼有关。如:翁,鸟颈羽毛。翠,一种青羽毛的水鸟。翘,长尾上举。翻,飞。
【角】与兽角有关,如:触,用角抵撞。觥,角制的酒器。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日照作家夏立君凭借《时间的压力》荣获“鲁迅文学奖”,国内文学界一致认为这一奖项实至名归。
B.建设“美丽乡村”,目的不仅在于改善乡村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更在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C.以“面朝大海,杜鹃花开”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杜鹃花展在日照举办,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趋之若鹜。
D.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人生选择丰富多元,这样一个新时代给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辨析能力。A.正确;B.有误,箪食瓢饮: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属于用错对象;C.有误,趋之若鹜: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不能用指“游客纷至沓来”,属于褒贬不当。D.有误,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属于用错对象。故选:A。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辦凊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怡当。
实至名归:读作 shí zhì míng guī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箪食瓢饮:拼音是dān sì piáo yǐn,箪食指一竹筐饭。瓢饮指一瓢汤。箪食瓢饮是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个成语,多用于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趋之若鹜:读音为qū zhī ruò wù,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出自《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 士趋之若鹜, 宾座常满。”示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驰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趋之若鹜。”◎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哪个不趋之若鹜呢!”◎网上流行起“非主流”来了,大伙趋之若鹜。◎哪个“留学博士”出版了一本《留学指南》,不学无术者趋之若鹜!
风云变幻:读音为fēng yún biàn huàn,意思为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出自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例句:◎然而那么~的事,恐怕世界上是不多有的,我没有料到,未曾描写,可见我还不很有“毒笔”。——鲁迅《三闲集·通信》◎秋瑾《柬某君》之二:“叹息风云多变幻,存亡家国总关情。”
【考点解析】 巧记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50例
巧记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50例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顺口溜总结】豆蔻年华女十三四。
2、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顺口溜总结】美轮美奂建筑物。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顺口溜总结】相敬如宾夫妻敬。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顺口溜总结】破镜重圆夫妻圆。
5、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顺口溜总结】严阵以待待敌人。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顺口溜总结】青梅竹马幼男女。
7、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是褒义,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对象只能是指有祸福可言的人或以人为主体的集团、国家等,不能是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顺口溜总结】休戚相关人相关。
8、空谷足音: 人迹罕至的山谷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事物、音信或言论。【顺口溜总结】空谷足音非足音。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顺口溜总结】筚路蓝缕创业艰。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顺口溜总结】汗牛充栋藏书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顺口溜总结】耳提面命长对晚。
12、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顺口溜】三令五申上对下。
13、鱼龙混杂: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对象不能只是坏人。【顺口溜总结】鱼龙混杂有好人。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顺口溜总结】言举止或书画或写作。
15、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指见多识广,学问深的人 。【顺口溜】大方之家学问深。
16、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对象不是老年人。【顺口溜总结】老气横秋非老人。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顺口溜总结】人老珠黄老妇女。
18、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顺口溜总结】。巧夺天工言人工。
19、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顺口溜总结】生吞活剥搬成果。
20、疏而不漏:天道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走一个坏人。后指坏人终于受到惩罚。对象是法律方面。【顺口溜总结】疏而不漏指法律。
21、不翼而飞:多用于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顺口溜】不翼而飞东西丢。
22、洗心革面: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只能用于人。【顺口溜总结】洗心革面重做人。
23、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顺口溜总结】楚楚动人女娇美。
24、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顺口溜总结】穿云裂石音乐亮。
25、琵琶别抱:原文是“琵琶别抱归南浦,负却当年鸾锦书”寓意为女子变心,改嫁他人。【顺口溜总结】琵琶别抱女改嫁。
26、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原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顺口溜总结】举案齐眉夫妻敬。
27、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是听者的感受。【顺口溜总结】如坐春风指听者。
28、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顺口溜总结】浩如烟海文献多。
29、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常,十分出色,多指文艺作品。【顺口溜总结】不同凡响指作品。
30、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顺口溜总结】别出机杼指写作。
31、崭露头角: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顺口溜总结】崭露头角青少年。
32、功高不赏:功劳太高,无法赏赐。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顺口溜】功高不赏评他人。
33、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顺口溜总结】栩栩如生形象真。
34、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仿佛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顺口溜总结】呼之欲出画像活形象真。
35、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顺口溜总结】怨声载道怨人多。
36、入室操戈:原指进入他人的屋子、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现在比喻就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顺口溜总结】入室操戈驳论点。
37、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贬义。【顺口溜总结】炙手可热气焰盛权势大。
38、邂逅相遇:多用于久别亲友之间的偶然相见。【顺口溜总结】邂逅相遇久别亲友偶相见。
39、十室九空:只能用来形容天灾人祸造成的悲惨场面,不能用于形容售楼等情况。【顺口溜总结】十室九空指灾祸。
40、信手拈来:用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顺口溜总结】信手拈来文思敏。
41、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顺口溜】洋洋洒洒指写作或文章长。
42、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顺口溜总结】酣畅淋漓言作品。
43、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顺口溜总结】休养生息战争动荡后。
44、李代桃僵:原指李桃共患难。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顺口溜总结】李代桃僵互顶替代受过。
45、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顺口溜总结】倚马可待文思敏。
46、含英咀华: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顺口溜总结】含英咀华品诗文。
47、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顺口溜总结】风姿绰约女姿美。
48、狗尾续貂:喻拿不好的东西续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于自谦词。【顺口溜总结】狗尾续貂指作品。
49、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指著书立说。【顺口溜】名山事业著书说。
50、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顺口溜总结】草长莺飞江南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B.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
C.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D.华为荣耀四曲面3D玻璃机身设计为两种版式,蓝水翡翠版,将蓝色与绿色进行了结合;幻夜星河版,将黑色与紫色进行了结合。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的能力A.有误,括号里的内容注释的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所以应该紧跟其后;B.正确;C.有误,不是真实的疑问,把两个问号改成逗号;D.有误,“两种版式“总领下文,所以把逗号改为冒号;故选:B。解笞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z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此题考査了倒装问句标点的使用,解笞此题,在明确标点符号基本的使用前提下,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考点解析】 顺口溜: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顺口溜:标点符号正确使用
问号:
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四注意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顿号:
一、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二、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打顿打逗。
三、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四、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五、多个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插顿。
六、并列词语中用“和” “及”“或” 等连词,连词前不带顿。
七、并列词语中带“啊”“哇”“呀”等语气助词,并列成分之间不打顿打逗。
冒号:
1、同一句话不重复使用冒号
2、提示性动词指向引文之外的内容,提示性的词语后不用冒号。
3、冒号不与“即”“也就是”同时使用。
4、引文不独立成句,不用冒号。
5、冒号一管到底。
分号:
1、简单分句不用分号用逗号
2、并列分句内有逗才能分
3、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用分号
4、分项列举里余指代词“等等”前也要用分号
5、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引号:
1、直接、完全引用,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
2、间接、不完全引用,点号放在引号之外或不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3、引中有引,外双里单。
4、转述不用引号。引用原文或原词原句加引号。
括号:
1、不是注释说明内容,不用括号。
2、括号注释说明读时可省去, 但破折号注释说明不可缺。
3、句内括号紧贴被注释词语或短语后。
4、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括号内注释语句句末可用点号。
书名号:
1、考试名称不用书名号。
2、活动主题不用书名号。
3、栏目名称不用书名号。
4、计划不用书名号。
5、丛书与单位,不用书名号。
6、专业课程名称不用书名号。
7、书名号中有书名号,外双里单。
省略号不能与“等”“云云”“诸如此类”等连用。破折号不能与“即”“就是”等并列。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B.有误,成分残缺,缺宾语,在“社会主义”后加“的精神”;C.有误,语意重复,删去“超过”或“以上”;D.正确;故选:D。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要。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増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考点解析】 练就一双慧眼——辨析病句“七看”
练就一双慧眼——辨析病句“七看”
辨析病句是每年中高考的必考类型之一,老师们都讲了病句的六大类型和辨析技巧,同学们也做了不计其数的专项训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结果却是收效甚微。纵观近五年的高考辨析病句试题,各类病句都有一些显著的标志。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抓住七类标志也就找到了辨析病句的终南捷径。常见的语言标志如下:
一、介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介词,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主语残缺
当句首出现 “在、当、从、使、对于、为了、通过、经过” 等介词时,往往会使句子出现主语残缺。
如: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析:由于介词“对”的存在,主语被状语掩盖住了,应该将“对”删掉,让 “法律水平”作主语。
(2)搭配不当
介词结构一般都有固定搭配,如果改变了这种固定搭配,就会使句子出现搭配不当。
如: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解析:“对”一般与某个人或某种现象构成固定搭配,此处应将“对……上”改为“在……上”。
二、数量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数量词,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前后矛盾
数词可分为确数、概数,如果在同一个句子中两类词同时出现,就会出现前后矛盾。如: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解析:“累计”和“超过”的矛盾,应该改成“已经累计100万人次”或者“已经超过100万人次”。
(2)误用倍数
句子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或增加、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事理。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如: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解析:表示事物减少时不能用倍数,应将“低一倍多”应改为“低一半多”。
(3)成分赘余
数词表示约数时,如果在一个句子中“超过”“大于”等词与“以上”连用,或者“不过”“至少”等词与“左右”连用,往往就会产生成分赘余。
如: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解析:“不过”与“左右”重复,应将“左右”去掉。
(4)产生歧义
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容易出现歧义。
如: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解析:“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可理解成“几十个报社派出的编辑记者”,也可理解成“几十个编辑记者”。
三、关联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关联词,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语序不当
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两个分句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到主语前面。如果关联词的放错位置,就容易造成语序不当。
如: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解析: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我们的城市”和“不仅”互换位置。
(2)搭配不当
关联词一般都有固定搭配,如“虽然……但是,不是……而是,不但……而且”等等,如果随意改变,就会出现搭配不当。
如: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解析:“不只是……而是”应改为“不是……而是”或“不只是……而且是”。
(3)轻重倒置
当句子使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时,应该注意分句之间的轻重关系,不能轻重倒置。
如: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解析 :“诚信”和“不仅”应互换位置,“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与“体现了公民 基本道德素质”互换。
四、并列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 “和、与、跟、同、及”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语时,或者出现多个顿号时,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1)并列不当
句子中的并列词之间如果不是同类并列,而是存在包含关系,或者没有领属关系,往往会产生并列不当现象。
如: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解析:“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等,存在包含关系。
如: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解析:“拼图、棋类、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没有领属关系。
(2)语序不当
句子中的并列词之间的关系如果不符合逻辑顺序,就会造成语序不当。
如: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解析:应将“融合”与“交流”互换位置。
(3)搭配不当
当句子中的并列词较多时,往往会出现搭配不当现象。
如: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解析:“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与“设备”不搭配。
五、否定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防止”“阻止”“否认” “怀疑”“缺乏”等否定词,如果这类词后面再出现“不”这类否定词,表达的意思往往与原意相反,就容易产生否定不当现象,
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解析:“缺乏” 本身就表示否定之意,后面又出现“不足”“不当”, 造成语义相反,应把“不足”和“不当”删去。
如: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2008北京卷)
解析:“防止”的应是“再次发生”,句中还有“不要”,造成语意相反,所以应去掉“不要”。
六、两面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能否”“是否”“好坏”“成败”“有没有”等两面性词语,容易产生搭配不当现象。
如: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解析:“能否”的两面表达与后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搭配。“能否” 是两面,“具有重大意义” 是一面。
如: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解析:“有没有”与后面只表述一面不搭配。“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
如: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解析:两面对一面,据题意“欠缺的”应是“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所以应去掉“能否”。
七、代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代词,容易产生指代不明现象。
如: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解析:“此”指代不明,是指“雇主对她的歧视侮辱”,还是“她的要求”?
当做辨析病句习题时,只要我们特别注意这七类词,多加练习,一定会熟能生巧,炼就一双慧眼,迅速找到病因,认清病句的本质,提高做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
B.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己》《故乡》都选自《呐喊》。
C.《诗经》也称《诗三百》,共305篇,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賦、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D.“左迁”,即降职。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另外“谪、贬”也都表示降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有误,半夜三更指的是23时至凌晨l时,即“子时”。
BCD.正确。故选:A。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古代计时单位、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笔记,倣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考点解析】 古代计时单位
古代计时单位是:时,更,点,刻。
时也称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代时对照 23:00 - 01:00 子时 01:00 - 03:00 丑时 03:00 - 05:00 寅时 05:00 - 07:00 卯时 07:00 - 09:00 辰时 09:00 - 11:00 巳时 11:00 - 13:00 午时 13:00 - 15:00 未时 15:00 - 17:00 申时 17:00 - 19:00 酉时 19:00 - 21:00 戌时 21:00 - 23:00 亥时 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一更: 19:00 - 21:00 二更: 21:00 - 23:00 三更: 23:00 - 01:00 四更: 01:00 - 03:00 五更: 03:00 - 05:00 更分为五点,古时一点合现在24分钟,例如古代人说三更两点就是指夜间11点48分。 古人还将一昼夜分为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第一次借到假扇;第二次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又骗回去;第三次猪八戒打得牛魔王现出原形,借得真扇。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依据自己1936年在根据地的采访和考察资料写成的,作品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C.《简•爱》最后写简•爱回到芬丁庄园与失明的罗切斯特结婚,是因为简•爱从去世的叔叔那里继承了五千英傍的遗产,与罗切斯特经济上平等。
D.《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因在东京卖宝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被监禁于死囚牢中;后受梁中书赏识押运花石纲,在黄泥岗失陷花石纲,只好投二龙山落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A项表述有误,第三次是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在八戒沙僧的辅助下得牛魔王现出原形,借得真扇;B.正确;C项表述有误,简•爱回到芬丁庄园与失明的罗切斯特结婚,不是因为简•爱从去世的叔叔那里继承了五千英傍的遗产,与罗切斯特经济上平等,而是他爱罗切斯特结婚;D项表述有误,在黄泥岗失陷的是生辰纲不是花石纲;故选:B。
【考点解析】 《红星照耀中国》简介及网友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网友评价编辑
“让人觉得很温暖”、“非常可爱”。许多年轻读者还坦言,读这本书是因为选入了课本,但细读下来发现别有洞天。一位学生在网上书店留言,“完全是被迫买来读的,不过考试之后又自愿读了一遍,觉得挺有趣的。”另一位学生坦言,“一开始觉得晦涩难懂,后来发现越看越好看,这本书客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经过,给人以一种自豪感。”还有读者说,“让我想起了近两年很红的《寻路中国》作者、美国作家何伟,莫名有种传承迭变感。说实话,这本书比电视剧出彩得多。”
关于最新的一轮《红星照耀中国》热潮,陕西省中美文化研究会会长、斯诺研究中心主席安危认为,这与国内外的中国热、毛泽东研究热有很大关系。“2018年,《红星照耀中国》创下销售300万册这个新纪录,说明我们没有忘记斯诺,说明中国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孙华认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其实都在学习以往宝贵的经验,如‘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美好生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首要的目标。”他认为,许多读者正是通过这本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深刻领悟到什么是“不忘初心”,让他们心中点燃了希望,对现在、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1]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位于中国版图中南部的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一项现代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长征。这一历时长达两年多的征途接近尾声时,迎来了一名外国记者。
这名当时30岁出头的记者,后来回到北平,写下了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所访,轰动西方,也轰动了全民族抗战一触即发的中国。这名传奇的旅行者名叫埃德加·斯诺,美国堪萨斯城人,他用英文写下的新闻报道汇集成《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文字,7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
2014年是长征80周年,在中国各地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之际,人们只需打开电子书,用手指轻点,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下载《红星照耀中国》或者是它的中译本《西行漫记》。
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孙华说,其实已经无法统计“红星”在全球的出版发行总数了,仅中译本就有10多个版本。
但即使如此,在世界各地出版的“红星”都很难与在中国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内珍藏的那一本媲美。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 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没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
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③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⑤
【答案】8.B
【解析】8.本題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逻辑性较强。读语段可首先明晰,应该是“这道程序”承接“第九道程序”,所以可判断③为第一句;②讲“杯中的热水”是“茶艺表演”的第一步,为第二句;①“尖尖的叶芽如枪”承接“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为第三句;⑤“直直的茶芽”承接“尖尖的叶芽”为第四句;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对前几句,领起下句“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为第五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②①⑤④;故选:C。
【考点解析】 语句排序快速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即一个文段以句子为基础进行打乱并标有数字序号,让考生重新排列恢复原文顺序。
我们要掌握很重要的解题技巧:
一、结合选项,确定开头
我们要结合选项,关注首句,排除不适合做首句的选项。不适合做首句的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含有指代词且在本句中找不到指代对象,如:这、那、其、此、它等
2. 关联词的下半段,如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那么等,当下半段做句首时这样的选项均可排除。
3. 含有总结词汇的句子,如:因此、总之、可见等
4. 并列句式的后半部分,如:也、同时、还有、另一方面等
5. 具体分析论证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合并同类型
1. 指代词和指代对象往往紧密相连
2. 关联词紧密相连
3. 相同话题的句子紧密相连
4. 相同句式结构的句子紧密相连
5. 含有顺序词的句子往往可确定前后位置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6. 含有总结词汇的句子倾向于放置在文段的后半段
三、语感顺读,确定答案
在选定选项后,可以进行顺读,确定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张贺
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②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威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④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拔求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源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⑤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教字技术武装自己,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3日05版;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
B.文物保护需要打造数字化博物馆。
C.青年人要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
D.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跟上时代潮流。
【答案】9.A。
【解析】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第①段“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并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故选:A。
【考点解析】概括议论文的观点态度,需要考生平时锻炼出的一种阅读能力
概括议论文的观点态度,需要考生平时锻炼出的一种阅读能力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个是考纲对议论类文体的单独要求。接下来,我们看看这条要求具体需要做的工作。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认识和倾向。应该说是,作者在文章中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写景还是抒情,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或者赞扬,或者批评,或保留,或支持,或反对。当然,高考重点考查的范围是论述类文体,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考查考生捕捉文章观点的阅读能力。
“在文中”是考查的重要的限制和提示,我们要从作者的角度,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立场,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评价。这个考点和“概括中心思想”是有区别的,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围绕话题而言,概括作者的观点一般局限在作者针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态度则是多角度、开放性的观点。
议论文体中,需要概括文中作者表明的直接观点;或者对某一观点的态度;比较作者文中的观点和文中提到的别人观点的异同,或者比较文外信息材料与本文观点的异同之处;作者的态度观点一般在论点(或者在分论点之中)、论据之中。
作者的表现手法不同,表现观点态度的方式也会不同,出现在文中的位置也会不同,议论文一般出现在开头和结尾,表现的相对集中鲜明;另外,注意议论文的标志性词语,带有标志的词,往往直接领起表明作者态度观点的句子,抓住这些词就抓住了作者文中的思想动态。
这是中高考,所以,一般作者的观点不会表现的很明显,比较隐晦,甚至含蓄,在做题时要进行二次的加工与思考,这种能力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培养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面临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
B.第②段从突破博物馆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技术的优势。
C.第③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证明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
D.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答案】10.C。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ABD.正确;C.有误,第③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故选:C。
【考点解析】简析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简析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在议论文阅读测试中,归纳某个自然段、或者某部分论证思路,是一种比较 难的题型。
大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丢分,能够 100%回答正确的同学极少。
究其原 因: 一是学生没有懂得归纳论证思路是做什么;其二是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基础知 识——不会判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角度、论证结构和结论;其三是没 有读懂文本,弄不明白部分与部分、句与句的关系。
一.论证思路的定义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 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 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
论证的过程越 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 12 种: 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 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通过直接论 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5.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6.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 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 说理 8.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 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9.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 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10.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观 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11.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 12.做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 么倡议或警示
【要注意的问题是】有的段落先举出 X 个论据从正面进行论证,然后又举出 Y 个论据,从反面进行论证,在解说论证思路时,要先从整体归纳其正反对比这 种论证方法,然后再针对具体的论据进行分析,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二、判定论证结构,找到解题脉络 一部分或一个自然段, 让我们归纳其论证思路,我们只有先明确了作者的论 证结构,才能从框架上把握文章的脉络,无论是几个自然段构成的一个部分,还 是一个复杂的自然段,都有其常规结构。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技术能解决博物馆展馆面积有限与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
B.现在VR技术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观众可足不出户,遍游天下。
C.大数据分析准确、简便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D.数字技术在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但还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答案】11.B。
【解析】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CD.正确;B.有误,结合“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中“有可能”一词可知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未成为事实,B选项与原文不符。故选:B。
【考点解析】 议论文中的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
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2.比对关系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答案】12.C。
【解析】1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BD.正确;C.有误,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故选:C。
【考点解析】 《愚公移山》通假字
通假字: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c.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通“垄”,垄断指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d.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e.河曲智叟无以应。 “亡”通“无”,没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答案】13.D。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以:凭借;/以:来;B.而:表修饰/而:表转折;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之:结构助词,的;D.虽:即使/虽:即使。故选:D。
【考点解析】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通假字: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c.汉之阴,无陇断焉。 “陇”通“垄”,垄断指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d.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e.河曲智叟无以应。 “亡”通“无”,没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答案】14.C。
【解析】14.本题林冲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BD.正确;C.有误,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故选:C。
【考点解析】 文言文内容与主题的分析
文言文内容与主题的分析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概括文段大意。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性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
5.探究古文中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根据文章内容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一、概括文意
1.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
2.理清思路,了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3.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5.抓住关键,筛选信息。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如“《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________’。”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辨认一下,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次,是理解性筛选。如“谈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的话的不同”。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用反问句,十分肯定地表达了她的偏爱之情,她是热情的;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加上她地位低微,因而她是畏怯、顺从的;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6.领悟分析,读懂情感。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重要语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重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内容探究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所以在答题时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三、感悟延伸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综合性学习(共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
项目
2018年
2017年
增长率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389元
5607元
13.9%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583元
5836元
12.8%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696元
8917元
8.7%
15. 下列对图表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最高。
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数量最少。
C.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
D.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本图表的阅读和理解能力。B项理解不正确,“增长的数量最少”说法不准确,应是“增长率最小”。“增长的数量最少”表述不完整,应为“2018年比2017年增长的数量最少”。图表传达的信息主要是: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对比,突出国家扶贫的作用之大。
【考点解析】表文转换题的解题方法
表文转换题
图表的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化为直观的信息,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
图表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相关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概括提炼能力。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16.根据图表反映的问题,为农村如何脱贫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2)给农村人多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建议的拟写。图表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但是进步也是比较明显的,说明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帮助农村人脱贫有许多种方式,政府可以加大投资,也可以给农村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考点解析】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中高考必考题型,也是很容易失分的题型,应该引起考生注意。图文转换类题目看似类型多样,不好把握解题方法,其实有规律可循。
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思—写
1.读:画面组成要素。
2.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
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图表类题解答提示:
1.看清题目要求。
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
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4.答题步骤
第一步,进行客观描述;
第二步,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徽标类题答题技巧:
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
是答题要点所在。
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
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漫画类题得分要点:
1.细察漫画,抓住矛盾
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
2.分析细节,揣摩夸张之处的寓意。
3.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4.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音
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多个角度思考创作动机,选择最佳的答题切入点。
5.答题格式
第一步,概括说明画面:画面上有……(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
第二步,揭示寓意:漫画讽刺了(揭露了……警示了……,歌颂(赞扬)了……)
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中考常考题型,也是很容易失分的题型,应该引起考生注意。图文转换类题目看似类型多样,不好把握解题方法,其实有规律可循。
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思—写:1.读:画面组成要素。2.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图表类题解答提示:1.看清题目要求。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4.答题步骤:第一步,进行客观描述;第二步,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默写(共8分)
17.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小题1分)
(1)子在川上曰:“ ,不含昼夜。”(《论语》十二章)
(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二章)
(5)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6)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四季的不同景色,其中,描写夏季景色的句子是“
”。
(8)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一句是对上片写北国风光的总评;“ ”一句引起下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答案】(1)逝者知斯夫 (2)惟解漫天作雪飞 (3)山随平野尽 (4)曾益其所不能
(5)缥缈孤鸿影 (6)斫去桂婆娑 (7)佳木秀而繁阴 (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解答过程】:
(1)逝者知斯夫(重点字:逝、斯)
(2)惟解漫天作雪飞(重点字:惟、漫)
(3)山随平野尽(重点字:随)
(4)曾益其所不能(重点字:曾、益)
(5)缥缈孤鸿影(重点字:缥缈、鸿)
(6)斫去桂婆娑(重点字:斫、婆娑)
(7)佳木秀而繁阴(重点字:阴)
(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重点字:竞)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二、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在遇到“运用性默写”时,这类题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设置了具体情境,考察考生从情景中筛选有用信息,作为学生,看到某诗人,就该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这种名句意识应该有。
【友情提醒】
1、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课本64篇诗文考前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
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
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
4、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
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六、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18.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解析】18.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考点解析】 诗词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移情
诗词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移情
移情,诗词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移情就是先把人的主观感情移到事物(即意象)上,而后又用感染了的事物再衬托主观情绪,即物我化一、情景交融。
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浩瀚的沙漠,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然暂停了,天气也不可能好转。这是诗人送别武判官的典型恶劣环境,一个“愁”字便融情入景,景悲情亦悲。风景是暗淡的,心情是悲凉的。
许多时候,要使无形的抽象概念变为有形,用动词就可以解决。比如“历史徘徊西域门”和“勤劳系定好收成”这两个句子,动词“徘徊”使“历史”从无形变为有形;动词“系定”使“勤劳”和“好收成”从无形变为有形。在我们前面所举的许多例子中,诸如“载离恨”、“载春色”、“漏泄春光”、“锁清秋”,以及剪离愁、抛撇豪华等等,都是动词在起作用的。
然而,使无形的抽象概念变为有形,不唯动词一种。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江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半轮秋”就有变形意味。“秋”就是秋天的意思。“秋”是抽象概念,而用数词“半轮”修饰,使“ 秋”从无形变为有形。“半轮”当然是从半轮月牙而来,这里是巧用月牙的半轮来修饰秋,使秋有了半轮的形象。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数词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将抽象概念从无形变为有形。
唐代李群玉《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诗有句云:“远鸿高送一行愁。”跟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有点相似,借高飞鸿雁的“一行”修饰愁,使无形的愁具有了一行的形象。
唐代刘禹锡《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晴蜓飞上玉搔头。”诗中,“深锁春光一院愁”为变形写法。“深锁春光”为动词“深锁”作用“春光”,使春光从无形变为有形;而数词“一院”修饰愁,使“愁”具有了能被关进院子里的形态。
唐代戴叙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这“隔墙分送一枝春”为变形写法。春为无形概念,用数词“一枝”修饰,春就具有一枝的形态了。这都是数词在起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19.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解析】19.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第二问: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忧虑之情;“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情;“戍鼓断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忧虑之情。
【考点解析】 古代忧国忧民的诗句
古代忧国忧民的诗句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1题。(共8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磬竭心力,知无不为。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捱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20.(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胜:
②数遣中使候问 数:
【答案】20.(1)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多次、屡次。
【解析】20(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胜:禁得起、受得住;
②句意:多次派宦官问候。数:多次、屡次;
【考点解析】 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
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
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1)径造庐访成。造:到
例(2)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造”形旁为“ 走 ”,而 “庐”是处所,不难推断与此相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造”字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等)显然与句义不符合。“觐”的形旁为“见”,“归”是回家,故而可判断“觐”释为“拜见”是正确的。
2、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例(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例(4)伯王之业,不从此也。
“翼”与“翌”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翌”的含义是“次于今年、今日的”,则“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伯”与“霸”声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伯王之业”即称霸称王的功业。
3、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
例(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谨慎而恭敬。
例(6)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例(7)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给:满足自己。
例(8)善才绳之。 绳:捆绑。
今有成语“恪遵功令”,“名副其实”,“自给自足” “绳之以法”。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平时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以做出判断:例(5)、例(6)、例(7)正确;例(8)对“绳”的解释有误,应释为“依法处置”。
4、借助句内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9)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例(10)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童贯)等人。
例(11)自放驴,取樵炊爨 。 樵:打柴。
例(12)登辞疾不受。疾:急速
“信”可以作名词(如释为“信用”)、动词(如释为“相信”),也可以用作副词(如释为“确实”)。分析例(9),句中“难求”是谓语,而“信”修饰“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再结合语境就容易判断“信”是“确实”、“实在”之义。分析例(10),句中主语为“其罪”, “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再看例(11)句中的“樵”作“取”的宾语,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柴”明显有误。同样的道理,例(12)中的“疾”也是名词,应释为“疾病”,“辞疾”即“称病”、“托病”。
5、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
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词义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
例(1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解释:“圣君治国”,必须发现它与“亡国破家”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它们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才能明确这不是主谓短语,而是并列短语,才能准确地回答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亡国破家”与“圣君治国”是对文。另外,文言文中互文也很常见。互文多为的近义词并用,前后联系起来考虑,可以顺利地理解词义。
例(1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本句中的“以”字本来较难理解,但借助与之对应的“用”字,我们可以推知“以”也作“被任用”讲。
6、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即“因文定义”
例(15)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例(16)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绝食;断绝饮食。
例(15)前文写“开封仪同三司高俅死”,尽管此人罪大恶极,但并没有被砍头,他得以保留全尸,所以“全首领”当指“保全头颅”。例(16)考查对“绝食”的理解,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坑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答案】20.(2)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解析】20(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谒,拜见。于,到。句意: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
【考点解析】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21.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让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皇上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当他病情加重,唐太宗下令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
【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就显得十分重要。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是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己经成为这几年中考的必考内容。随着人们对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将会继续加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实际上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归纳内容要点”,就是在准确划分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则属于对所选文段的整体把握。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客观地检测出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深度。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走向,可以发现:能辨析和判断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言行以及人物言行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从命题的形式来看,近几年中考多采用选择题型,要求判断所归纳的内容要点以及所概括的中心意思的正误。今后对这一考点的测试有可能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对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准确、简练地加以概括,并限定字数表述出来。
要正确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可以遵循以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全面整体把握文段。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段内容,是归纳内容要点的条件;归纳内容要点又是概括中心的基础。因此,阅读文言文段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对文章的内容形成总体的印象,如中考试题的文言文选段,节选自《史记》中的《田单列传》是由原文的近1000字删节而成的一段450字左右的文段。文段中总共记述了田单立将、反间乐毅、麻痹燕军、布火牛阵等主要情节,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田单的智慧与战功。如果对这些有了整体的了解,再进行概括和归纳就要容易得多了。通过平时的训练,增强整体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有效途径。
(2)准确理清文章的基本要素。在最近的十几年中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全都是人物传记,命题者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常常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地点和事件的变化上。因此,就要根据记叙文的特点,理清选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
(3)认真总结提高解题技巧。在中考试题中,一般一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文字量大约在400字左右,按照平时阅读文言文的速度来计算,大约需要5~8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把它通读一遍。要提中考试的速度和效益,还需要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应试能力。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要做到:(1}多读,扩大阅读面;(2)多思,寻找更为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多练,反馈学习情况、检测阅读能力;(4)多总结,及时总结解答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等语句可以知道在房玄龄病情加重之后,唐太宗让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从“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一句可以知道唐太宗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从“后凿苑墙开门,数遣中使候问”一句可以知道,当他病情加重,唐太宗下令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
【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共17分)
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莱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⑪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分析】本文开篇交代自己对香椿的喜爱与迷恋,引出对爱吃香椿的父亲的回忆。正是因为父亲的影响,我自小也喜欢上香椿,达到了“嗜”的程度。接着文章写了移居台北后难得吃到一回香椿,直至父亲去世后,那香椿也成了父亲的象征物,每每吃到香椿,便会想起父亲。文章以“香椿”为线索,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22.文中几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括。
【答案】22.)①儿时家住,屋后有高大的香椿树,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②移居台北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向朋友要来香椿树苗栽种。
【解析】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第三段中写了“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第七段写了“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考点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考试的要求,淘汰非重要的信息,依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掉枝叶留下主干。挑选出符合我们要求的信息,具体做法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整合信息”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过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后,使之符合试题要求和目的。考试中,一般都是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包括文章的概念和新知识;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解释;能体现作者意图和主旨的句子;含义较深和难懂的句子。
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方法一:根据所给情节,找出文中涉及的对应段落,确定题中未涉及的段落,根据题中前后所提供的情节,总结未涉及段落的内容,根据字数或其他要求填入适当位置即可。
方法二:通读全文,详细写出文章所写内容,包括起因、经过(发展:转折、递进、高潮)、结果等。然后,对照文中已给出的情节,将未涉及的情节根据要求填入适当位置。
(二)情感变化梳理① 关注描写人物情感、态度的语句,做上标记,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原词。② 注意读题,用表示“感情”“态度”的词语进行概括。③ 几个词语之间要有梯度感,要能体现“变化”。创意公式:情节梳理=划分情节 搜索关键字词 具体要求(字数、关键词及其位置)。情感变化=找出情感变化词语 填入合适位置(参照前后内容和形式)
【考点定位】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菜、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②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激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袢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答案】23.①句子运用类比的写法,将香椿的气味与香菜、芫菜、芹菜、紫苏等进行比较,突出其香味特殊,以及作者喜爱的程度。
②句子写了父亲制作香椿的一系列动作,“洗”“剁”“加”“抄”“拌”表现了香椿的制作简单,又运用夸张手法,称香椿为“人间至极的美味”,突出其味美,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2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第一个句子可从类比的角度来分析,表现作者突出香椿的香味特殊。第二个句子可抓住句中人物动作的动词,“洗”“剁”“加”“抄”,表现香椿的制作简单,却有着令人心醉的味道。
【考点解析】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例句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赏析】“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例句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
(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1:“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2:“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2:“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24.内容上,表达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不舍与思念;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
【解析】2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比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从内容上看,这段连用三个问句,表现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牵挂与思念。从结构上看,此段内容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又以三个问句,引出了下文对香椿长寿这一典故的介绍以及借香椿表达对父亲思念之情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解析】 中间段的答题思路
中间段的答题思路
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与文章主旨有什么联系
或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或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或⑶文章由……转为…… (如①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由写物转为写人;③由历史转为现实;④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二)规律
1、比较短,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
例: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2、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3、如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衬托(或烘托、铺垫)。如不一致,作用:反衬。
如:全国卷《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答案: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25.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上香椿,父亲去世后每每吃到香椿,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栽种的香椿。香椿已成为父亲的化身,作者栽种香椿的决定,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等句子,可以看出香椿成了父亲的化身,作者决定栽种香椿,是想借此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考点解析】 分析散文的思想感情
分析散文的思想感情
一、要点梳理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人、事、景等外在的事物表达出的内涵,也就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它是散文的核心。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就是分析概括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景、物等表现的情感倾向,是对散文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至于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则是属于考点“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考查内容。
纵观初语近几年的散文思想情感,有很多类,比如,怀念类、热爱赞美类、爱、向往等……
二、方法点拨
归纳主旨,必须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要求既要重视细节和局部,又要跳出细节和局部,提纲挚领,高屋建瓶,具有高度的审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舍弃枝叶,取其主干,留存筋骨,去其皮肉。
(一)技巧分析
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应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
(1)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例如《藤野先生》一文,走着通过写和藤野先生有关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等品质。
(2)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雨、春风、春花等的描写,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例如《石榴》第2至6段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充分展现了石榴的形态美,在对石榴极力地描写中自然地展现了其“奇崛而不枯瘠,清新儿女不柔媚”的外表下所蕴藏的勇敢坚强、毫不示弱的内在品质,充分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都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抓住这些关键点不失为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例如《沙枣》一文,结尾处“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前面沙枣及沙枣花的认识过程的描写,写出了沙枣花所带给作者的深深影响,表达了对沙枣花的赞美之情,及全文的中心。
3.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入手
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例如《紫藤萝瀑布》第10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就是典型的议论和抒情,作者通过这些议论和抒情,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表露了开朗达观、热爱生命、充满希望的健康情怀。
4.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朱自清的《荷塘夜色》,是写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底下寂寞、苦闷、彷徨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句真诚的鼓励嗅起你的信心和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略
【简析】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用文字再现生活,以我手写我心的能力。审题有两个关键点。一、“美好”,可以是自然界的美好景物,可以是人性的美好品质。二、这种美好唤起了我的什么?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内心的某种情感,我对未来的希望等等都可以写入文中。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需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写出自己从这种“美好”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
建议:文体:记叙文。主旨:乐于助人,常怀一颗爱心行走于世间。选材:周六,我去书店买书,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老人突然摔倒了,我内心挣扎,扶还是不扶?正当我犹豫时,一个看上去比我小很多的学生快步走上前去,把老人扶了起来,关切的询问老人的情况。他的善良与真诚唤醒了我,于是我也走上前去,和他一起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的子女赶到了,对我俩表示感谢。写法:开门见山,直入故事,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为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
【答案示例】
有一种美丽唤醒了我
历经春的绚烂,夏的繁华与秋的沉淀,感时光漫漫。而这时,严冬,也伴着第一片雪花,冰冻了世界,与那一株小小的枯荷。可,这又为另一种美丽,打开了篇章。它如一只风铃,将我唤醒,用白色,渲染世界。
又是一年寒冬。踢开脚下的冻土,不知不觉中,已站在那荷花池边。池面已经结冰,半掩在冰上的,是一片片枯黑皱缩的荷叶,而在那斑斑枯叶间,竟矗立着几株荷花!低垂的头颅,破碎的花瓣,弯折的茎杆,在寒风中如被一只大手推动般摇晃。乌黑的衣衫,成了它的保护,任刺骨的空气如何飘晃,却近不了它的身旁;风如何吹,也吹不倒那株破败的荷花。
忽地,伴着不知何家放起的鞭炮,我呆住了。望着面前的枯荷,却似有烟花盛放,将我唤醒,用那纯粹的美丽。它似风铃,将沉睡的双眼打开。
我望着那枯荷,忽地想起之前外公带年幼的我赏枯荷时,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或许,现在是明了的吧。
枯荷之美,是因为它能立于寒冬而不倒。任风与雪的伤害,却仍笑看沉浮。在苍白的世界中,没有生机的苍凉,枯荷必定是领悟过了的。
可又或,是枯荷看淡了这一切呢?那也未尝不可?它以一颗种子,在暖春中被池水温暖包裹,净润心田,在淤泥中生根发芽。在夏日间,听蝉鸣于耳,将最美的色彩绽放开来。在凉秋间,寻找自我,轻言细语。而冬日中,历经萌发、绚烂与淡静的荷花,迎来了生命的终曲。
它已将最美丽的时刻留在了过去,此刻,无人会再来观常它的美了,于是,枯荷将这样一种美丽,留在了心里。它等待着我的到来,因为,它会用这样的一种美,去唤醒我。
需要电子版的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