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味巩高峰(美味知了: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一种美味巩高峰文章列表:
美味知了: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伴随着盛夏的到来,丽水人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食——知了。
吃知了,丽水人是有名的。
不少食客自诩“日啖金蝉三两斤,不辞长作处州人”。一到夏天,在丽水各个餐馆,知了便是丽水人招待亲朋好友的必点菜肴。
名副其实的丽水特色菜肴
丽水人吃知了,不仅要满足胃,而且要满足嘴,甚至还要使视觉、嗅觉皆获得满足。
据了解,丽水农村很早就有人吃知了,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知了就出现在了各个酒店的菜谱上。
吃知了的季节性很强,基本在6月到9月初。刚上市的知了价格不菲,今年7月初,知了的价格达到235元一斤,但这仍然阻挡不了人们吃知了的热情。
知了是一道极佳的下酒菜。人们喜欢在闲暇之余,寻一间餐馆,品菜中味、酒中趣、茶中情。
记者在搜街中发现,在处州府城郭氏酒庄这家中式小酒馆里,喝酒品知了便是食客们的一大乐趣,听一曲悠扬的音乐,伴着“灼灼桃花”,将无限的想象空间赋予知了与酒的故事。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一次遇到三四个客人,连续点了十四份知了,吃了一盘又上一盘,直呼过瘾。”掌柜郭颖回忆道,外地食客慕名而来品尝的不在少数。特别是温州、上海、杭州等地的客人,好客的丽水人总是将知了作为丽水本地的特色菜奉上,享受三五好友小酌的惬意。
也有不少人一开始并不敢吃,一方面是因为知了也算是昆虫的一种,另一方面是因为炸好的知了,看起来像黑暗料理,卖相并不十分好看。但是,知了香味袭人,咬一口,香酥的味道便在唇齿间散开来,不禁让人吃了还想吃。
夹一颗知了,细细地吮吸知了肉里最鲜美的精华,丝丝的肉碎在嘴间绽放着被热浪淬炼过的人间美味。这样上好的至品,必定是要喝口酒的,知了肉的鲜味铺满嘴,酌一口店家自酿的桃花酒或是青梅酒,所有生活中的意扰心烦随之抛开,此刻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还有不少人自己喜欢吃知了,还将知了作为礼物珍藏并送给亲朋好友。市区方女士一家对知了特别喜爱,从知了一上市就开始吃知了,多的时候一天烧三十多斤,每年送给身边的朋友,以及外地的亲戚达四五百斤,十多年来不间断。“亲朋好友都特别喜欢吃知了,我们就把知了当成了丽水的特产送给他们。”方女士还有自己独特的保存秘籍,将知了烧好放凉后,玻璃罐装好,放冰箱冷冻。这样就可将知了作为一年四季走亲访友的伴手礼物,即使在冬令时节,从冰箱里取出整瓶的知了,把瓶子置于凉水中,待冰融化后,也可享受到盛夏的味道了。
花式烹饪展现各种风味
曾几何时,丽水人把知了烹饪成了时髦的美味佳肴,并名扬天下。
今年40多岁的吴飞从事餐饮已有20多年,如今在郭氏酒庄当厨师,“自打进入这一行业,我就会烧知了。”在他的概念里,烧知了是厨师的必备厨艺。他最擅长的烧法有三种: 红烧知了、炸知了和椒盐知了。知了的味道在吴飞的掌勺下,以各种方式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7月10日下午,趁着就餐高峰还未来临,吴飞师傅给记者现场展示了知了的烧法。他提前将新鲜购得的知了去头去尾去翅处理后,用清水洗干净,用盐水腌制。吴飞说一定要用盐水浸泡,这个步骤不能少,因为知了是昆虫类,里边有一定的寄生虫,用盐水能够起到一定的消毒杀菌去腥作用,浸泡后的知了更容易入味。腌制半小时后,他随手将水沥干。
在烧制红烧知了时,锅里放入足够的油,吴飞说,要爆炒知了,油一定要多,中火热锅,热至8成后把知了倒进锅里爆炒,炒到有点香味了,放生抽、酒、耗油、盐,翻几下盖上锅盖焖3—5分钟,如果汤汁不多可以适量加点水。然后把准备好的生姜、大蒜、洋葱、新鲜的红、绿辣椒放进去翻炒几下爆香,收汁关火,随即装盘。
吴飞介绍,香酥炸知了的步骤也非常简单,洗净知了后,把知了身上的水分控干。油热之后,知了下锅,炸知了的火候需要掌握得当,中小火炸制为主,炸过了没什么口感,炸轻了里面都没熟。一般来说,炸到表面焦黄就好了。用专用纸吸过油后,装盘即可,撒上盐、胡椒、五香粉等调料调味,就可以上桌吃了。
而椒盐知了的做法,前面步骤一致,知了放小料烧至入味,另起一锅,把知了炸至松脆可口,起锅备用,放葱姜蒜末,切红椒煸至香,加入知了,放少许椒盐,翻两三下出锅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知了香脆可口,外酥肉嫩,很有嚼头,吃一口,便能唤起很多人童年的回忆。
营养价值高食用需谨慎
知了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
丽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倪京丽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丽水市绿谷特级名中医、市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副主委,对知了有多年的研究,她认为,知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药两用的绿色食品。知了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蝉若虫含蛋白质为牛肉的3.5倍,瘦猪肉的4.3倍,羊肉的3.8倍,鸡肉的的3倍,鲤鱼的4倍,鸡蛋的6倍。
而作为药物,蝉含有大量的几丁质,几丁质具有降糖、提高免疫及抑酸、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肿瘤、糖尿病、胃溃疡等疾病有防治效果;还可以用作人工皮肤、人工韧带等的原材料;同时其中的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腺苷三磷酸酶等有益成分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等,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也很早就认识到了蝉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本草纲目》也有“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为末,酒服二钱,可治疗破伤风病”的记载。《中国药材学》中也有如下记载,蚱蝉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等作用。说明古代常用成虫蝉体入药,现在常用的与蝉有关的中药包括蝉蜕和金蝉花,蝉蜕是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名医别录》首用蝉蜕,后来发现其入药较蝉体效果更佳,故逐渐取代了蝉体,具有发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等症。金蝉花是蝉拟青霉菌寄生在某种同翅目蝉科昆虫蝉若虫上所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疲劳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对肿瘤、慢性肾病等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倪京丽医师认为,知了全身都是宝,但是食用知了的时候也需要有所注意,首先不管是作为食物还是药物,其性味都偏寒凉,因此不可过食,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群,过食则易伤脾胃。其次知了作为动物蛋白,对于一些过敏体质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尽量避免,否则容易加重病情。
倪京丽医师建议, 在吃知了的时候,要先看看自己体质是否适合,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想要吃出健康,吃到美味,只有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农村不起眼的野菜,名字有点可怕,原来是一种美味野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里的人已经开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食材来说,更偏向于无公害。所以农村这种不起眼的野草,在某些农庄里面,摇身一变,成为了桌面上一道珍贵的野菜。
这种野草有着一个“可怕”的名字叫鬼针草,学名其实叫金盏银盘,这是因为这种野草有白色的小花,而种子有着分叉的倒刺,很容易辨认。路人只要经过,就会被这些小刺刺到,衣服上就会沾上很多这种野草的种子,而且很难清除,所以农村里的人才会给它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这种植物一般在地头、田边都能够看到,特别是一些肥力强的地方,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发芽,而5-6月是它的生长高峰,它对稻田的影响非常大,很容易在田地里生长,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成长。
所以农民只要见到这种植物,都会立刻把它清理干净,但是繁殖能力特别强,加上种子独特的构造,人畜经过都会沾上不少,传播的途径也是非常多,想根治这种植物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虽然这种不起眼的野草,其实它的价值还是颇高的,以前老一辈人,在艰苦岁月里,把这种植物的嫩芽采摘下来,焯水之后,做成一道凉拌菜,口感还是非常的美味,也有人把它和鸡蛋翻炒,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野草除了可以食用之外,原来也有活血散瘀的作用,至于如何使用,大家还是请教一下专业的人员吧。
牡蛎——蚝美味
牡蛎自进入口中的那一刻起,它的美味,就倾倒了人的味蕾。
西方人称其为“神赐魔食”,古罗马人誉其为“海上圣鱼”,在《圣经》里它是“海之神力”,在古希腊神话中它是代表爱的食物。中国的大诗人李白则直接给了它“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题句。人间至上美味,牡蛎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牡蛎又名大蚝,属贝类生物,生活在海洋沿岸。海潮所及的岩礁,牡蛎常相连重叠而生。古籍《本草图经》记载:“此物附石而生,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一名蚝山。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内有蚝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人取之皆凿房以烈火逼开之,挑取其肉。”在北海南氵万,这样的蚝在海礁上大片绵延,自成风景。老一辈的北海人,几乎都有着用凿子等工具在海礁上直接撬牡蛎生吃其肉的鲜美记忆。这种吃法很有时空穿越感——新石器时代的人,为了对付这人间美味发挥了最大限度的聪明才智,琢磨出一种叫“蚝蛎啄”的尖状石器(近似现代的开蚝刀),用“蚝蛎啄”把蚝房撬开,就这么直接地将里面的蚝肉生吃了。
有意思的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后的今天,这样一种最粗糙原始的“生吃”,被公认是吃蚝的最高境界。如此美味的食物,“欣赏”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撬开蚝盖直接吃,原汁原味。嘴唇抵住蚝壳边缘,轻轻吮吸,“吱”的一声,那一汪剔透润白、丰腴柔软的嫩肉连着汁水囫囵吸进嘴里,那独特口感、海洋的咸香、矿物质的气息……若是佐以青柠檬汁,则更能碰撞出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回甘甜味。
在北海,牡蛎以冬、春两季最佳,九月后的牡蛎完成产卵任务,日渐充实肥美,贮存了大量的“糖元”营养成分,次年三月糖元达到高峰。此间,牡蛎体内的另一种物质甜菜碱的成分也增加了,鲜美度提高。是以冬末春初时的牡蛎,最为肥美。在得享鲜食的同时,还可享受很多的食法:清蒸、爆炒、煲汤、煮粥、烧烤等均可,葱焖牡蛎、牡蛎蒸蛋、牡蛎炖豆腐,是北海人的家常菜。我最喜欢油爆牡蛎,用淀粉、鸡蛋调成蛋糊,洗净沥干水的牡蛎拖上蛋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蘸椒盐吃。这是懒人版的讨巧,完全不考厨艺。北海的“深夜食堂”——夜宵烧烤摊,打出的招牌少不了“蒜蓉烤生蚝”,很多人抗拒不了“现吃现烤”充满仪式感的吸引。炭火烧烤,干净又最大限度地保存其营养精华。一个个手掌大小丰硕、饱满的牡蛎放到炭火上,放入调料,几分钟后贝壳中的汁液就开始咕噜咕噜地冒泡,热腾腾的端上桌来,味觉的盛宴从缭绕的香气开始,且要趁热吃。这种生烤的滋味,清乾隆年间诗人刘储鲲,在其《烧蛎诗》中这样描述:“不用溉釜鬲,连壳付火燎。啖之清心脾,天然味更好。”爱之,啖之,诗之,牡蛎可谓“粉丝”无数。
蚝蛎肉白中带青,质地细嫩,除了美味,
营养还相当丰富。它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还有糖元、牛磺酸、各种维生素、岩藻糖及多种有机物质,而且含锌量极高。这些特殊的营养成份让牡蛎有“海上牛奶”之称。在中医里蚝蛎是入药的,古中医书《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都有详细记载。牡蛎还可以制成蚝油,是上等的增鲜调味品。寻常百姓家有这一样“神器”,再糟糕的厨艺煮出来的菜肴,大抵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此外,牡蛎可以晒干保存,称为蚝豉,可一年四季食用。蚝豉泡发也不麻烦,少许小苏打粉溶于温水中,将牡蛎干放进去浸泡松软,清洗干净后,用姜、酒、油爆过,煲汤炖粥,不失鲜甜浓郁之美。
苏轼被贬谪岭南惠州期间,曾致书苏辙:“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在吃货的眼中,蚝的美味,也成了贬谪的福利,那可是口福上的安慰啊。
可不是,吃牡蛎,爱的就是那一刻的人世鲜腴,美味怎可辜负?那些所谓的营养数据、药用价值、功效作用暂且一边去吧,都不过是那美味基础上的附加值而已。
孙杨、肖战的这些热闹可别白看啊
来源:巩高峰(ID:lanshangtianle)
疫情期间,大家已经习惯了每天的热搜都是各种跟疫情有关的数字和新闻,所以这种时候大小明星都特别老实,唯恐占了公共资源招黑。
不过大家刷剧也刷腻了,再说最近也没啥特别好的新剧。综艺都被逼开始云录制,但听起来热闹看起来寡淡。大家出不了门又不想看书,又想看热闹,于是孙杨和肖战的新闻和八卦就来了。
作为爱看热闹但不怎么追星的鱼叔,肖战的八卦即使到处都是推送,也没太明白。孙杨的热闹围观了,因为喜欢看体育比赛,而且很多项目都不挑剔。
别误会,今天当然不是为了写八卦,因为八卦里没有对错,只有站位,说起来顶没意思的。只是想提醒大家,无聊的时候围观是人的本性,并没什么对不对,但嗑完瓜子喝完饮料,总得从付出那么多的时间里学到点什么,不然就白白浪费掉了,而且瓜子磕多了上火、饮料喝多了长胖……
肖战不太了解,那个《陈情令》也没看,孙杨还是知道的。
孙杨的官司目前理性看,输的可能性百分之百,只要你不是孙杨的死忠粉,又看了热搜(网上资料很好找,孙杨的微博自己就说了大部分),就可以得出这个结果,就更别说很多法律和体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分析了。
不聊孙杨到底有没有冤枉,只能说今天的这一切,孙杨其实怪不了别人。给一个明星贴“巨婴”“妈宝男”之类的标签很容易,但骂人除了宣泄一下情绪啥用也没有,大家不要学,孙杨这种错犯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捋一捋孙杨的性格和为人处世,从出道到现在,每次他出现在公众面前,基本上都是负面新闻和优异成绩交织的。当然得承认孙杨是个游泳天才,但他已经29岁了,从采访、情绪、行为等等表现看,真的不像一个快30岁的成年人。
原因只能猜,中国的运动员生活环境太过简单,与社会有点远,孙杨的父母、省游泳队、国家游泳队、各个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编导、粉丝……合伙把他保护得太过严实,像一个就能看只可以夸不可以摸的宝物。所以他要做的事情特别简单,除了把游泳天赋通过比赛展示出来,他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谈恋爱把女朋友谈失业、跟教练动手由领导出门和解、无证驾驶道歉就没事了、服用违禁药物甚至可以挑选时间禁赛、跟别国运动员冲突国家游泳队替他道歉、抗检还能拉扯国家和民族情绪煽动粉丝喊冤……这不是一个不断拿金牌的运动员用训练很辛苦、付出很多可以抵消的错误,特别是企图以宣泄情绪突破国际规则。
看过孙杨参加的一个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全程他根本就坐不住,不停打断嘉宾的话,像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大龄儿童,那还是剪辑过的画面……很多人把责任怪在孙杨妈妈身上,觉得她的控制欲和过度宠爱造成了孙杨的今天。但所有妈妈疼孩子都差不多,这没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在孙杨自己,专业能力可以拿世界冠军,年龄快而立之年,竟然还能说出“妈妈不陪着自己就不练了”“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I'm winner , you are loser !”之类的话……这不是没长大的任性孩子是什么?
所以,禁赛八年看起来很残酷,他提前结束了运动生涯,包括等了四年的东京奥运会。但运动员毕竟只是一个人前三分之一的人生,这么大的打击如果可以撕掉“天才”的华服,到现实里体验没有特权和过度宽容的普通生活,认清所有的未来都应该是人墙外的真实,并没有什么坏处,毕竟他走入现实的起点,比亿万二十出头两手空空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好太多太多了。
可是看到判决结果出来,孙杨中断训练,一家人闹着要从北体大回杭州,他妈妈甚至因为疫情期间学校封闭不让出去而砸宿舍的举动来看,孙杨可能离接地气还有一段距离,玻璃罩子很厚。
就忍不住对照着孙杨,回忆自己的青春期。
农村出生家庭普通的鱼叔跟孙杨当然没有可比性,但我是我们家姐弟里第一个男孩,重男轻女的农村我肯定会比两个姐姐受保护。所以一直到去省城念书,我没做过饭,没洗过碗,没洗过衣服,没自己独立做过任何像样的决定。
之后的很多年里,控制情绪、跟同学和陌生人相处、自己做决定,这些课一节一节现实都给我补上了,吃了无数的亏。愤怒时觉得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其实是成了情绪的奴隶。委屈时感觉所有人都误解我,其实是自己视线偏颇。至于情绪失控,遇到事解决不了就哭,丢脸、后悔不计其数。
作为一个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到现在我最庆幸的都是第一次独立做主就决定一个人出门,学着面对社会,挣钱养活自己,帮助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吃亏、上当、背叛、伤害,一个人长大需要经历的所有环节,一个没跑。嗯,哭过无数次,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最后还是慢慢开始学习从崩溃里领悟。
你看,一个普通人只要愿意独立,无论吃多少亏,最后大都顺利成为一个正常人,能知道利弊,可以控制情绪,哪怕崩溃也知道宣泄到什么程度别过分,否则现实就会一再教训你,直到你考试及格。
孙杨当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即使他和他的家人任性一辈子,衣食无忧都不是要考虑的问题。但已经站上过世界之巅的人,理应有更好的人生,因为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肖战的情况与此类似,作为红到过顶流的偶像,无论这次风波是怎么回事,有问题就要认。从流量到演员的路上,犯错是迟早的事情。他早点面对,承担,及时止损,应该是最好的结果。可无论他本人、团队还是粉丝,似乎都只是在想反扑,这就是整个团队还在幼稚状态。
从八卦里聊这些,像极了鸡汤是吧?但无论是反鸡汤还是毒鸡汤,手段再花样翻新,都挡不住成长这个主题。再有亿万年,只要生命形式不改,从诞生到成熟都有过程,哪个个体都躲不过这个规律。
没有成长,妄想用奇迹一步到位,这真的是反人性的。
放假回家寂寞空虚冷?
怎么能光看手机呢,看书吧~
因为跟你关系最铁的,
永远是你看过的那些书……
巩会计《一种美味》及系列作品
陪你阅读每一天!
浙江高考阅读题太难 原文作者:对不起 我也答不出
西楚网讯 6月7日,语文科高考结束,不知道其他考生如何,但浙江考生似乎过得并不怎么好。许多浙江考生表示,今年的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太难,许多人笑称,“高中三年,竟然输给了一条草鱼”(文章里的美味,指的是草鱼),而该文作者巩高峰也被众多网友人肉了出来,而让大家觉得好玩的是,他自己对于自己的文章也只能“阅读”无法“理解”,“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今年浙江高考阅读所选取的文章,是《青年文摘》巩高峰的《一种美味》,文章大体内容是一个农村家庭吃鱼的经历,然而该大题最后两道小题的问题设计,却让许多考生苦不堪言,“理解《一种美味》”、“文章结尾赏析”,该文章末尾为“现在,它早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据考生们介绍,这两道题,“前一道6分,后一道5分,我估计我加起来都拿不了5分。”既然遇到如此“惨无人道”的题,那自然就会想到去找文章作者要标准答案,至少要看看自己败在哪里。就这样,文章作者巩高峰被网友们人肉了出来。
“真的是猝不及防,我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当上网红。”巩高峰表示,其实早在此前自己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之前天津南开区的高考《二模》阅读理解选的是《小鞋子》,一晚上我微博就涨了200多粉,私信更是上百。”
而巩高峰自己目前其实也处于一种“懵”的状态,有考生在他的微博留言,“那种诡异的光,究竟表达了什么。”巩高峰自己其实也回答不出,“我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啊。”巩高峰表示,许多考生都要求自己去做出今年的阅读理解题,“我是真做不出来,我估计我做出来还没有他们做得好,现在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啊,我又哪里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自古以来,语文的“阅读理解”与英语的“完形填空”都被众多考生并称为“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大题,其中“阅读理解”比“完形填空”更甚,因为“在做题时,你要分析的,其实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你需要猜的是出题老师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么。”然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的思路,又岂是这么好理解的?
神猜题!浙江高考作文题与一中学小升初题目雷同央广网宁波6月7日消息6月7日上午,高考第一门考试语文结束。今年浙江高考的语文作文题是这样的:有个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作文题目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马上贴出了一张《2017年镇海区内小升初蛟川面试卷》,该试卷第七题就是一个作文题,题目是这样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字的书,也有许多无字的书,请以“生活中的无字书”口述一篇不少于2分钟的小作文。
延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