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拍搞笑名字(全网笑死的热梗,越来越不好笑)
拍一拍搞笑名字文章列表:
- 1、全网笑死的热梗,越来越不好笑
- 2、你见过哪些奇葩又搞笑的名字?
- 3、刘畊宏,在线纠正自己的名字,也太搞笑了吧
- 4、爸爸给孩子取名伍拾亿,妈妈名字不慎曝光,网友:笑不活了
- 5、杭州小学生躺平式画画火上热搜,网友:这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少年啊
全网笑死的热梗,越来越不好笑
papi酱很久没有出爆款视频,最近却有一段爆款发言。
在最新一期《十三邀》里,她提到:
“18、19年左右,开始明显地感觉网络的舆论变得走向很奇怪,极端的声音非常多”。
“你也不能去调侃,调侃了很多观众会觉得你是不敬。”
“也不能去评论……”话没说完,两人哈哈一笑带过了。
这段来自创作者的无奈,和很多普通观众的体验不谋而合——
人家明明在精妙反讽,弹幕激情开喷“你三观这么歪,在这儿带什么节奏呢”;
有人恰好被讽刺踩到了尾巴,就立刻跳脚扬言举报。
久而久之,现在上网看点搞笑的东西,还没笑完呢,先被气死了;
退回到“安全区”的搞笑博主们,自然也难免变得单薄和无趣。
这段发言在微博传播尤其广,大家一声叹息按下转发键,大多是发散出了很多联想。
同时也终于借一个业内头部人士之口,窥探到了一点隐隐约约有感觉、却不知从何说起的真相——
如今的互联网,看似段子满天飞,其实细究起来越来越不好笑。
用笑料来取悦别人,更是变得像扫雷一样危机四伏。
01
搞笑网红,笑完即抛
如今每次看到papi酱频率并不高的更新,我都会想到一件事:坚持搞笑的网红,太容易凉了。
papi酱是难得的特例。
虽然垂直领域现在对她的评价,往往是拐弯抹角地用热度数据证明她“糊了”,但她各平台的评论区里,前排的留言反而比以前更加忠诚。
说明至少粉丝还很认可她的视频有趣、有新意。
对于一个出道7年、又经历过几番大起大落的初代搞笑网红,这确实很不容易。
根据近几年行业的说法,网红的生命周期从8个月到5个月再到3个月,不断变得“短命”。
提出这个选题时,我问编辑部同事还有没有坚持在看的老搞笑博主。(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一起回忆)
他们拧紧眉头告诉我:确实有以前很爱看的,现在已经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最多只能想起几个当时特别显眼的特征,比如哪里的地域特色、戴什么颜色的假发之类。
无情同事已经忘了毛毛姐的名字,只记得人家“好嗨哟”。图为他在直播间带货
对他们感情转淡,往往走两种路子。
一种是薛定谔的贤者时间。
上头的时候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一刷就恨不得连着刷到底;
但高强度摄入太多后,某一天突然就吃伤了,倦了,多一眼都懒得看。
另一种是慢慢察觉到了对方江郎才尽的事实。
以前新鲜感满满,每秒都笑出猪叫;后来明显能感觉到重复套路、没有新梗的疲倦,偶尔想起来都坚持不到一分钟。
关于papi酱,罗振宇曾经有句话震惊四座:
“我当然要把她的未来一把透支啊,这是现代商业的本质。”
说的是2016年,经他操盘,papi酱的第一支广告拍卖出了2200万的天价,在当时遭受了巨大非议。
谁成想,那么多踏上短视频东风、端起幽默饭碗的年轻人,都还到不了被商业透支的那一步。
先被有限的才华和精力透支了。
所有的创作都有遇到瓶颈甚至枯竭的一天,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逗人笑似乎是格外残忍的一种。
没法逗别人笑出来,你自己就再也笑不出来。
极昼工作室去年采访过@大连老湿王博文,一位曾因表演东北大姨人际关系而爆红的博主。
所谓的重复套路、冷饭新炒,真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没有令所有人满意的结果。
早期一个人就能才思泉涌,后来依靠团队也经常灵感枯竭。越焦虑越写不出来,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回头看看,那些因好笑而被偶然选中的素人,如今依然混得挺好的,早都在各奔前程。
转型直播带货是必经之路,更幸运一点的是上脱口秀的李雪琴和演戏的辣目洋子。
换个赛道发光发热,也算是没浪费了做搞笑女练就的一身本事。
还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
前段时间,上海一位00后up主@拉宏桑 拍下了自己当楼长心累崩溃的全过程,在视频里发挥了身为搞笑博主的才能,被多家官媒转载后爆红出圈。
王博文今年发过一条微博吐露心声,称现在不管走到哪里,亲戚朋友乃至不熟的人都得问他:
你怎么不搞直播带货?带货多挣钱啊,你怎么想的呢?
把他搞得烦死了。
但或许也说明,不管是局中还是局外人,似乎都认为搞笑天赋最好是另一件事的锦上添花。
要是像铁饭碗一样捧在手里,一直坚持用同一种方式逗人笑,那真的得敬你是条汉子。
02
绞尽脑汁写段子,还不如模仿热点
才华易逝,但短视频时代孵化了一种成本和门槛更低的取乐方式。
papi酱这种时长3-6分钟、有精细的剧本、一定的表演技术甚至整个演员团队配置的搞笑视频形式,已经显得有点old school。
现在一打开各平台消遣,大家都大道至简了——
不用整那么复杂,追热梗就完事儿。
有一种搞笑网红流派专以此为生,仿佛人间3D打印机。
他们的长处,就是迅速地模仿已经成为一种搞笑现象的视频内容,对其进行复刻或二创。
你好笑,我就用我学你的好笑打败你的好笑,让你本人看了都得愣两秒。
@锅盖wer,比玫瑰女人还像玫瑰女人
今年娱乐圈这么多老梗文艺复兴、并且得到病毒式传播,一半得归功于他们的努力。
斯琴高娃和刘浩存在全网翻起了绵延不绝的翻拍潮流后,当下一个猎物海清出现时,搞笑博主的敬业程度简直是卷翻了天。
全套行头、妆容都完美复刻,而且衣服和布景不能白弄,得充分利用起来,经常一拍就是好几期。
直到评论区开始有反感的声音出现,比如“不要再消费人家了吧”,这时大概才会偃旗息鼓。
via.@李蠕蠕 @锅盖wer
流量的红利赤裸裸地摆在这里,让人很难抵挡住诱惑。
@戏精牡丹 是我印象很深的一位男扮女装搞笑博主,模仿太原中年妇女惟妙惟肖,剧情中还发展出了一人分饰一大家子的宇宙。
但2022年以来,他抖音原创剧情的相关视频,基本只保持在1-2万的点赞水平。
点赞量最高的两条,分别是模仿垫底辣孩的国际超模变身,46万多点赞;
以及“我是云南的”喊麦爆火之后,来了版“我是山西的”,21万点赞。
via.@戏精牡丹
如果踩上最热的潮流迅速搞一发,就能收获比绞尽脑汁写剧本、造梗埋梗好几十倍的数据,那为什么不呢?
当然,吃这碗饭的博主们展现了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但烦人的是它带来的另一件事——
在不断的传播中,一个东西的好笑程度被不断强化,用强势的流量表现“逼”所有人承认:
好像同一时间内,全世界只有这一种东西好笑,也只有这一种东西值得拿出来博人一笑。
我隔壁的指听老师,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她心中top1搞笑网红的“变节”。
那位博主本来的特色是英语很好,会分享自己在国外或当过老师的经历,土洋平衡、妙语连珠。虽然不是特别火,但还算挺特别。
直到有一天,她也开始在段子里手舞足蹈地用起了“我真的栓Q”、“咱就是说……一整个大无语”之类的粗暴流行梗。
“也不是说这不行,只是有种女神下海的心痛感。”
这种靠拢和模仿仿佛是在承认,那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才华是脆弱的、微不足道的;
用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表现力去原创,还不如借助已有的内容发挥更安全。
两年前,《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自东北的顶流搞笑博主,往往不愿意签约由南方资本主导的MCN,更愿意单干。
因为那意味着一种流水线般的商业模式,把内容变成高度可复制的一条条方法论。
但东北博主普遍认为,他们凭借地域天赋出口成章的内容,MCN的人不太可能写得出来,所以没必要做这种合作。
两年过去,谁也无法回答这种坚持还重不重要。
03
好笑的东西总带着刺,但又承受不来
所以再回到开头看那段对话,会觉得papi酱所说的东西简直奢侈:
搞笑视频而已哎,你要讽刺啥?调侃谁?评论什么?
现在1分01秒的内容都看着比59秒的更让人没耐心,一个热梗还没跟完、下一个又来了。
时间这么有限,容得下这些?
还试图在提供快乐的东西中传递什么别的,已经是一种高阶追求了。
papi酱那段访谈里,最让我想叹一口气的,不是那些爱举起道德大棒的观众。
是她说,“一定是对是生活有很多意见的人,才能做出好笑的东西”。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古往今来优秀的喜剧都带着刺,不是刺痛自己就是别人。
但当下我们又承受不来笑料里带着这根刺。
它从前是被点名批评的脏话,后来是“三观不正”,再后来是一点就炸的两性争端、及其他没有中间余地的议题;
是脱口秀节目里让一些人脸上挂不住的开炮,是综艺里没那么多道德包袱、尽情展现人性狡猾奸诈的笑料;
也可能是不被主流容纳的“低俗”,是带着冒犯和不合时宜的讽刺。
“我们”,也不只是一个认知水平不高的“网友”而已。
papi酱最后给观众的不宽容和自己的无能为力,都找了个台阶下:
理解生活中的人各有各的难处,大家背着房贷、就业困难,多苦啊。
都只想用最直接、简单、真空于任何烦恼之外的笑,来消解生活的苦闷。
她自己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其实也没有很多的愤怒,只有很多的无力。
我会觉得,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苦闷——
大家其实心知肚明,让人笑得出来或笑不出来的东西,背后有时很复杂;
甚至危险,让人不值当为它太过认真。
我并不觉得让papi酱们战战兢兢的苛刻观众们,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
欣赏喜剧难道就不需要对生活有满腔的意见?不需要在大笑中释放掉这些意见带来的不快?
只是后来发现,背后带刺的笑声能带来的纾解和安慰杯水车薪,甚至无异于往人脸上再抽一耳光。
于是最后,大家的意见就是最好忘掉这些胡乱的意见。
就让我们的笑声来源只剩极致的感官刺激,让“笑”变成一个纯粹的生理行为吧。
说到这儿,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可能没什么道理的联想。
是一周前的那个晚上,全网正在为骇人听闻的暴行愤慨。
那天半夜我刷抖音,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那天照常更新了搞笑段子的网红,都有在评论区激愤地声讨、痛斥。
也有很多不相关的搞笑内容下,评论区突然从一个小点,就联想到了受害人遭受的不公,画风突变。
欢声笑语与义愤填膺交织在一起,观感非常割裂。
但不论他们是真心的不吐不快,还是担心在群情激愤的氛围中、自己还在嘻嘻哈哈会显得冷漠。
两个完全冲突的事情和情绪,好像都不得不在这里狭路相逢。
仿佛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隐喻,残忍地提醒人们,欢笑其实不能任我们心意,脱离其他任何一切而独占一片真空。
你见过哪些奇葩又搞笑的名字?
单位来了一个新同事,名字挺牛逼的,姓牛,名犇,全名牛犇。不知道相貌平平的他,暗藏着什么过人之处。
不过以我目前对他的观察,发现估计也就姓名牛逼了,无他。
还有一个同事,最近生了个孩子,女儿,姓吴,名六七,全名吴六七。
当时我心里真想说一句,如果真是懒得起名字,这么随意的话,还真不如“吴所谓”来的干脆利落点儿。
而且不知道她长大之后,会不会觉得这名字有点太随意了点儿。
还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奇葩或者搞笑的名字,而且除了奇葩搞笑的,还有的名字起得挺有前瞻性呢,比如:
支付宝。
还有姓曹的,为什么非得叫曹尼玛,呢,曹操不好吗?毕竟还是一个大人物?不过现在再看,为什么觉得曹操这个名字也有点儿污污的感觉。
白富美:感觉这个人家境肯定是特别优越,而且人也够自信的那种,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叫这个名字呢。
王者荣耀:不知道这款游戏有没有侵犯你的姓名权呢?
更奇葩的竟然还有:
刘氓,
丘尹,
方向盘..
这种名字,哈哈哈也太有意思了,你还见过哪些奇葩的名字呢?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刘畊宏,在线纠正自己的名字,也太搞笑了吧
4月21日晚,刘畊宏在直播时,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原来啊,是有不少网友在刷弹幕时,打错了他的名字,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网友把“畊”(geng)写成“耕”。
可能是对自己的名字太执着,看到把自己的名字打错了,他都要一一纠正过来,甚至连好友应采儿的意外写错自己的名字,他也要纠正一下。
可能就是对自己名字的执念吧,也太认真了吧。
刘畊宏还很认真地跟大家解释自己名字的由来,“畊”,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gēng,最早见于楚系简帛中。
“畊”的基本含义为古同“耕”。
这个字也有很好的寓意,因为有“田”又有“井”,意味着不愁吃穿,这也是吃过苦的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过得好吧。
别说古字了,就是一些常用字,也尝尝有提笔忘字的现象,刘畊宏对汉字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公众人物,也给小朋友们做了个好榜样。
刘畊宏最近可以说是,热度暴涨,带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潮流,很多人纷纷跟着打卡。
疫情期间,居家本来就很无聊,刘畊宏可以说是起到了带头作用,正能量,希望他能够一直坚守本心。
爸爸给孩子取名伍拾亿,妈妈名字不慎曝光,网友:笑不活了
导语:时间飞逝,曾经在同学们口中毁掉的一代90后,如今也都长大成人,有些90后已经成为了家长,有了自己的孩子。
生完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给取一个名字,要知道在我国给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名字会跟随一生,尤其是上学阶段,学生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
90后不仅仅在学校上学的阶段非常有个性,就连长大成人成为家长之后,还是那么地有个性,这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取名让人看到之后表示太搞笑了,但是看见妈妈的名字,似乎孩子的名字也没有那么搞笑。
爸爸给孩子取名“伍拾亿”,网友:这上学之后可怎么办?
90后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就被评为垮掉了一代,但是经历了时间的证明,不仅仅没有垮掉,反而成为了社会上的中流砥柱,也是做了很多的贡献,但是90后的个性依然存在。
这位90后经历了学生时期,又和自己心爱的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孩子,想着取一个比较响亮的名字,也希望以后学业有成将来多赚钱,于是取名为“伍拾亿”。
很多同学看见这个名字之后,表示这位90后父亲真的是穷怕了啊,直接给定了50个小目标,这上学以后都要想着赚钱,但是当无意间看见妈妈的名字之后,同学表示笑不活了。
有同学表示这位妈妈的名字可真是太响亮了,还有同学表示真的有这样的名字吗?而且妈妈这个“姓”也是极为特殊,在日常的生活中真的非常少见。
还有同学表示这孩子要是和妈妈一个姓,说不定起出来的名字更加地搞笑了,不得不说这届的同学还真是非常地调皮。
对于名字的问题一位老师表示深有感触,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学校开学阶段,需要统计学生们的姓名,但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姓名真的是与众不同。
有位老师表示四个字的名字在一个班级里都有很多,在以前一个学校的学生有四个字的名字都是非常少见,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突出个性,也是给自己的孩子取了四个字的名字。
作为家长要替学生着想,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感受
现在的学生很多姓名都是不太常见,有些学生的姓名是生僻字,这样的字很多老师都是不认识,这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毕竟上课期间老师不认识这个字,就不提问学生问题。
这样一来对于学习是影响很大的,还有一些家长给学生起的姓名比较搞笑,很多家长会用现在的谐音梗,这样虽然看起来比较特别,但是真正在学校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表示,一个学生的姓名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上学这个阶段就要经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会遇到很多同学,有可能就会因为姓名的原因被人嘲笑。
尤其是小学生,学生在上小学的过程中,如果名字比较特殊是很容易被别的同学起外号的,可能是无意的,但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伤害是很大的,毕竟谁都不想让别人叫自己的外号。
还有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例如填写答题卡,只有三个格子,如果是四个字的名字就比较麻烦了,尤其涉及中考还有高考的过程,所以说取名还是要慎重。
90后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学习问题,帮助孩子成长
现在90后的家长和以前的家长也是相差很多,随着教育的普及,很多90后都是上过大学的,哪怕是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大部人都是上过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当父母,有些问题还是要注意的,尤其是在学习上的问题,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好将来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
首先就是学习的习惯,一定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要多注意培养,其次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坏习惯在孩子的面前展示出来。
很多家长回家之后在沙发上葛优躺玩手机,这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小,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影响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
笔者寄语:
对于取名字,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虽然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是大家也要多注意,不能把谐音梗和生僻字玩得太过,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因为名字埋怨父母。
话题讨论:大家对于这个名字怎么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杭州小学生躺平式画画火上热搜,网友:这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少年啊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谢春晖 实习生 李岚 通讯员 徐燕军 姜慧君 刘瑞雪
最近,杭州钱塘区的一个小学生因为一段画画视频在网上火了。
伴随着“躺平”式的画画姿势,他画出了让很多人赞叹不已的画。
有网友点赞:“这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少年啊。”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找到了“别人家”,也见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家长”。
娃叫高盛礼,杭州钱塘区下沙一小六年级刚毕业。
“视频是他小学毕业考结束后我给他拍的。本来只是发给朋友看看,没想到被传上了网。”高盛礼的妈妈很意外。
1】还没完成的“巨作”,藏着作者好多小心思
高盛礼家的客厅,两块1米多高的画板叠放在一起,拼凑着一幅未完成的画作。
“那天他就是在画这幅画,我在一旁用手机给他拍了一段延时录影。”盛礼妈妈说,画板比较高,儿子要从画板底部开始画,坐着不方便,就直接躺在地上画了,“看到他躺着画,我觉得挺有意思,顺手就拍了下来。”
从目前完成的部分来看,画作里有钟楼、有铁路、有树、有鸟、甚至还有火箭,粗看觉得很复杂,但细看画作,都是小细节和小心思。“光停在树上的鸟就有八九种,角落里还画着一只偷食的老鼠和老鼠洞。”
盛礼妈妈说,儿子画作里的细节,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画里一处门洞原型是家里客厅与阳台之间的门洞,卡车和叉车是他弟弟的玩具。”
画上一棵树周围停着很多鸟,种类不同,造型也不同。
“有的是我去老家临安时看过的鸟,有的是从书上看到的。”每一处的细节,高盛礼都能做出他自己的解释。
“画去年寒假时开始画,其实当时就画完了。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思路,想画得更完整。”高盛礼说,1.2米乘0.8米的画板,他大概花了两周。暑假到了,高盛礼又心痒痒了,让妈妈给他买了一块新画板。收到画板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开工了。
“这是一座城堡吗?”小时新闻记者问高盛礼。
“不是,这是一座煤炭厂。”高盛礼比划着,你看这里是运煤炭的铁路,这里是进入煤炭厂的大门,这片空白的地方,我要“种”树,来让煤炭厂变环保。
“我就是这家煤炭厂的老板。”高盛礼说着说着自己就笑了。
2】从小喜欢画画,老师赞他想象力丰富
高盛礼爱画画、画得好的这件事儿,其实在家人、同学和老师中间早就出了名。
“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发现他喜欢画画。”也是从那时起,高盛礼的父母就开始关注儿子平时的画作。“我们夫妻俩对画画不太懂,刚开始也没有刻意引导,他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家里的打印纸、草稿纸、报纸,都是他的画板。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会画下来,昆虫啊、动物啊、玩具啊,甚至小区里的一扇门、自己穿的一双袜子都变成了他的画。”
高盛礼创作的董宇辉直播带货场景
高盛礼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里给他报了一个美术兴趣班,但他上了不到一个学期,就不想去了。
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给他报过课外的美术班。
高盛礼的画画功底基本来自于学校的美术课和课后的美术社团。后来,高盛礼参加了省市区的各类比赛,得了不少奖,还被选进了钱塘区少年宫专门选送作品的参赛班。“他画画时用到的技法都是从学校里学来的,一些画作拿到学校里,老师一点拨,他回来就会修改得很不错。”
在高盛礼的美术社团老师陈宁宁眼中,这是一个有趣的男孩,想象力丰富。“我从一年级开始带他画画,一直在锻炼他的观察力,从平面到立体,从书本到生活。”陈宁宁说,在画画方面,高盛礼的过人之处就是观察力和想象力。“我和他妈妈沟通过,要尽可能地保护他的想象力。”
几乎高盛礼创作的每一幅画作,他都能讲出一个故事。“就连课本上的一些插画,他都会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二次创作,有时候我们翻看他的课本,哭笑不得。”盛礼妈妈说。
高盛礼是一个左撇子,除了吃饭和写字,他做什么事都用的左手。“一开始写字也是用左手,硬是让他习惯用右手的。”盛礼妈妈说,但在画画上,家里人倒没有强求他用右手。
3】会用废弃木头造军舰,也钻研篆刻,还写出过满分作文
你以为高盛礼只会画画,那你就错了。
他家中,除了画作,妈妈还搬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创作。
“这艘军舰刚刚从学校搬回来。纯手动打造,后面的几门炮还能转的。”高盛礼说,这是在他们临安家里装修时,他跟在木工师傅屁股后面完成的,“用的就是木工废弃的木头,大概做了一个星期。”
高盛礼给军舰取名“扬威001”。学校科技节,高盛礼拿出这艘军舰镇住了全场,“比别人用乐高拼出来的军舰强多了”。
父母眼中的高盛礼兴趣广泛,是一个搞怪王,“就没有什么是他不感兴趣的”。
“有段时间,班里有同学在学篆刻,他靠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从同学那里淘来了一把三手刻刀和一本古汉语字典,自己玩起了篆刻。”盛礼妈妈从客厅的柜子上取下两枚印章,一枚刻着一只貔貅,另一枚刻着高盛礼自己的名字。
“有一次在临安家里,他掏出一颗花生给我,我仔细一摸,才发现是他处理过的一块石头。”
学校里,高盛礼也和很多男孩子一样,是个调皮搞怪的孩子,时常因为调皮捣蛋被老师批评或“告状”。调皮归调皮,玩归玩,高盛礼的成绩也不错,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作文也写得好。
他的作文,拿过期中考的满分,还在多次作文比赛中获过奖。“他写得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事,细节真实有趣。另外,他很喜欢看书,光看得文学杂志已经可以堆比他人还高了。”
盛礼妈妈说,对这个儿子的教育他们一直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平时在完成作业和确保每天的学习时间外,赞成他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同意他偶尔放飞一下自我。
前几天,高盛礼去学校参加了小学毕业典礼。
“以前我在学校里是横着走的,现在都能飞起来了。”高盛礼略带夸张地表述着自己在网上火了后同学们的反应,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就像12岁的其他孩子都会炫耀的一样。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