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来电归属地(iPhone最大的缺点,这些应用帮你解决)
苹果来电归属地文章列表:
- 1、iPhone最大的缺点,这些应用帮你解决
- 2、终于轮到北京了!苹果手表不用手机也能打电话,赶快开通
- 3、十分钟搞懂手机号码一键登录
- 4、人民日报怒喷运营商套路:限制换便宜套餐,骚扰诱导用户加钱升级
- 5、Iphone7升级到14.01,大家可以参考
iPhone最大的缺点,这些应用帮你解决
大家都知道,小黑是一个iPhone、安卓手机双修的电子产品爱好者。对于iPhone,小黑是一万个满意:看似不大的电池好歹能凑合用一天,更新软件也不用跑遍各种应用商城。最重要的是,不用担心不小心点错什么就下了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
然而,只有一件事情,是小黑觉得iPhone至今没有改善的缺点,这件事情就是:骚扰拦截。
在很久以前,iPhone的这个问题就被网友们反复吐槽过,而后,苹果公司终于在2016年的iOS 10上,开放了拦截骚扰电话的第三方应用权限。什么,你说原生的骚扰拦截?有那玩意儿吗?
那么,5年以后的今天,iPhone上的骚扰拦截有哪些应用比较好用,他们又能否与安卓手机上的同类功能相提并论呢?
利用手机卫士,就能轻松防骚扰
即便是在2016年刚开放骚扰拦截功能的时候,iPhone上的这一类应用也不算多。当然,个中缘由谁都能想到:做骚扰拦截应用开发、维护都很费力,又没有什么钱好赚,何必呢?
好在还有一些手机卫士类应用提供了电话、短信全方位的骚扰拦截,这其中比较知名的应用有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以及百度手机卫士。
▲ 三款知名的手机卫士
虽然这三款都是手机卫士应用,但大家不要惊慌,由于iPhone中不存在自动下载、安装应用的漏洞,因此我们不用担心安装了手机卫士之后一不留神被“全家桶”了。
另外,在小黑的实际体验中,这三款手机卫士应用基本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广告。腾讯手机管家底部的资讯与360手机卫士底部的星座运势等倒也不影响日常使用,基本上还是比较合小黑心意的。
▲ 腾讯手机管家与360手机卫士底部资讯功能
鉴于上述三款应用,都是综合性手机管家软件,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因此只想要用骚扰拦截功能的用户,可以不用管应用中的其他功能,特别是“手机综合评分”。
▲ 三款应用都会在打开后自动进行“体检”
上图中,红框位置就是这三款应用的骚扰拦截开关位置。腾讯手机管家和360手机卫士的电话拦截与短信拦截同在“骚扰拦截”功能中,而百度手机卫士则分拆成了两个开关。
不过,在iPhone中,电话拦截与短信拦截分别需要通过两个不同的流程打开。小黑在这里以腾讯手机管家的设置为例。
在进入腾讯手机管家的骚扰拦截之后,我们点击“立即开启”,之后便会弹出打开的教程,看完教程之后,我们点击下方绿色按钮就可以直接跳转到手机设置中的电话设置了。
之后,我们在“来点阻止与身份识别”中,打开应用的拦截开关即可。
▲ 打开拦截开关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小黑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是由于iOS相关机制的问题,在进行电话拦截的设置时,经常会遇到找不到设置选项的问题。
另外,iOS 14操作系统似乎不支持多个骚扰拦截应用的开关。例如当小黑首先安装了腾讯手机管家之后,从另外两款应用中直接跳转设置页面,依然只有腾讯手机管家的开关。
小黑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没有“来电阻止与身份识别”选项的案例不止小黑一例。
▲ 网上可以搜索到许多这样的案例
这样看来,这应该是iOS系统目前的一个BUG,希望在后续的版本更新中可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 短信拦截开关入口
打开短信拦截的方式与电话拦截类似,在短信设置里的“未知与过滤信息”中打开即可,设置过程中也没有奇奇怪怪的BUG影响正常使用。
不要臃肿的手机管家,还有哪些应用可以选择?
介绍完这些手机管家类应用的防骚扰功能,或许就有小伙伴要问了:
小黑小黑,你不是“小而精”应用爱好者吗?介绍一些专注骚扰拦截的应用呗!
其实,倒不是小黑不介绍,因为小黑在实际使用后,发现这一类应用体验都不算太好。
小而精的防骚扰应用,常见的有360防骚扰大师和搜狗号码通。360防骚扰大师可以说是360手机卫士骚扰拦截功能的独立版,应用界面也非常干净。
▲ 360防骚扰大师的应用界面
而搜狗号码通则在骚扰拦截的基础上,增加了查询客服电话的功能。
▲ 搜狗号码通拥有电话查询功能
至少在应用设计方面,这两款应用都非常精简、美观。同时,它们也都有对骚扰电话和短信进行拦截的功能。不过,正如上文所说,360防骚扰大师的使用体验不算太好,而搜狗号码通则是通过另一种手段进行的骚扰拦截。当然,这些小黑会在之后详细提到。
除了这些拦截应用之外,还有一款单独针对垃圾短信进行拦截的应用,那就是饱受好评的熊猫吃短信。
这款应用是由国内的独立应用开发者开发的。由于短信中存在文本内容,因此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轻松拦截短信内容了。
除了拦截功能之外,熊猫吃短信应用还提供了准确性测试功能,帮助我们知道任意一条短信是否是垃圾短信,并可以直接上传到云端数据库,帮助机器学习模型更好地甄别信息内容。
▲ 熊猫吃短信中的准确性测试功能
因此,即便这是一款独立开发者开发的应用,但由于拥有优秀的短信拦截能力,这款应用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iPhone上的骚扰拦截,什么应用比较好用?
那么,在开启骚扰拦截应用后,iPhone的拦截机制会起到什么作用,拦截效果又如何呢?
事实上,即便是开启了第三方应用的骚扰拦截功能,iPhone依然无法做到与安卓相似的拦截效果,而是通过将来电进行标注的方式展示给用户,来让用户本人判断是否接听的。
相信细心的小伙伴已经发现了,在大部分同类应用的使用逻辑下,iPhone中的骚扰电话标注与号码归属地的标注方式其实是一样的。
上文中小黑曾经提到,搜狗号码通的拦截方式与其他同类软件不同。在搜狗号码通中,应用可以同时将号码标签中的号码导入手机黑名单中实现骚扰拦截。这就让我们可以享受到安卓一样的完全拦截了。
但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被拦截的号码连通话记录都没有,一旦发生误拦截的情况,还是不太方便。
另外,iPhone中的骚扰短信拦截功能则随着iOS系统的进化,逐渐向安卓手机靠拢。在iOS 14中,短信会自动通过执行短信拦截的应用,分类交易信息与推广短信。
▲ iOS 14中的短信分类
当然,除了垃圾短信之外的其他信息也都可以在所有信息一栏中找到,因此分类功能更大的作用是对收到的短信进行管理,毕竟消费记录和广告短信都是用户定时会清理的重点。
说了那么多,iPhone上的骚扰拦截应用哪款比较好用呢?
从小黑的个人角度来说,腾讯手机管家是最常用的一款:360系列的两款应用数据库并没有腾讯那么完全,小黑在使用时常常无法将骚扰电话完全标记出。
▲ 有些号码360防骚扰大师并没有标记
小黑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应用用户数差异导致的。从之前的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腾讯手机管家光是评分人数就可以达到360手机卫士的将近一倍,因此对可疑电话自然也会有更多用户举报。
▲ 电话应用中未标注的号码可以查询到骚扰标记
另外一方面,骚扰电话的数据库并不完全由官方提供,很多号码的标记都是用户手动标记的,因此在应用后台,可能会为了防止被标记次数不多的号码被错误标记的情况,因此在接到来电时不会直接显示。
综上所述,如何挑选一款好用的骚扰电话拦截应用?选用户最多的那款就够了。
至于短信拦截,其实各家基本都是根据文本进行判断的,因此差别应该不会很大了。
即便是在法律逐渐规范的现在,我们也无法完全消除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骚扰。另外,一些推销电话在有些人看来是骚扰电话,但或许有些推销的内容是有价值的,这些都无法一概而论。
因此,更完善的骚扰拦截功能,在手机端是必要的。但直到现在,iPhone上的相关应用都只能满足用户的部分需求,因此,小黑还是希望苹果公司能在这方面加一把劲吧。
图源:应用商店截图、手机应用内截图、网络
终于轮到北京了!苹果手表不用手机也能打电话,赶快开通
作者|HENG
来源|极果编辑部
自智能手表诞生以来,“有没有必要买?”这个讨论就一直存在;毕竟,它再怎么智能化,由于屏幕和续航的限制,体验远不如手机来的方便。
要知道,现阶段的智能手表都需要绑定手机才能用,也就是说,戴着智能手表的同时、手机也一定在身上,那为啥不直接用手机呢?
除非……手表能“独立使用”,离开手机也能发微信、打电话,才称得上是“智能手表”。尤其是忘带或不方便带手机出门的情况下,智能手表用来“应急”就很重要了。
也许有小伙伴知道极果君说的是啥了,没错,就是智能手表的eSIM功能。事实上,Apple Watch、也好、安卓智能手表也好,几乎都有了“eSIM版”,不过,三大运营商所支持的城市并不全,想要体验到并不容易,尽管“eSIM版”智能手表已经推出好几年了。
Apple Watch 3 即支持 eSIM功能 ▲
昨天,继联通、电信之后,北京移动也终于上线了 eSIM 一号双终端服务,有eSIM功能的智能手表都能开通, Apple Watch 在首批支持范围内。
换句话说,当年买了蜂窝 Apple Watch 但一直没用上的小伙伴,终于可以不带手机出门了…
话不多说,以北京移动和 Apple Watch 为例,极果君这就来聊聊如何让你的智能手表“老树开新花”,怎么开通 eSIM一号双终端服务!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号双终端”,顾名思义,就是让 Apple Watch 和所绑定的 iPhone 共用一个手机号和手机的套餐,这样一来,手表就能在离开手机连接的情况下打电话和上网了;相当于,iPhone的SIM卡是主卡、 Apple Watch 内的eSIM是副卡,不用单独办理套餐。
开通过程很简单,如果 iPhone 绑定的是蜂窝版 Apple Watch ,打开内置的 Watch App 就能看到「蜂窝网络」选项;点击设置蜂窝网络,系统会自动识别到你的手机号,进入相应的开通办理页面。
接下来,输入你的姓名、身份证号、服务密码等信息,按照流程操作就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 Apple Watch 激活eSIM过程需要几分钟时间,不要着急,另外最好还是在网络通畅的环境下开通;开通成功的话,除了 Watch App 有变化,应该也会收到短信提醒。
至于 Apple Watch ,一般情况下是默认开启蜂窝网络的,如果没有打开,在控制中心也能找到并打开。
当然, Apple Watch 的蜂窝网络只有在与iPhone断开连接、且没有Wi-Fi的情况下才会启用,不用担心流量偷跑的问题。
北京移动用户,目前蜂窝版本的 Apple Watch SEries 3/4/5/6 和 Apple Watch SE 都能开通 eSIM 一号双终端服务。
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同样支持,与 Apple Watch 一样,使用手表官方App或运营商App来开通。不过,购买eSIM版智能手表之前,仍然需要确定自己的手机号运营商和归属地是否支持eSIM一号双终端服务。
差点忘了说… eSIM一号双终端服务是收费的,和一般的副卡业务一样,三大运营商都是每月收费10元(eSIM推出早期是免费的)。
刚才说了,智能手表的eSIM功能并不是新鲜事儿,简单理解就是一张“副卡”而已;但估计不少小伙伴都有疑问,每月多花10块钱办个戴在手上的“副卡”,到底有啥用?
你肯定遇到过… 拿外卖时忘带手机、下楼后却又找不到外卖员的情况,这就不得不回楼上拿手机;另外,外出运动的话,如果用手机听音乐,无论是拿在手上还是装在兜里,都挺麻烦的、十分不方便。这时候,一个能打电话、能上网的智能手表就显得格外有用了。
以 Apple Watch 为例,你可以在离开绑定iPhone的情况下,单独使用 Apple Watch 打电话、接电话,但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对着手表说话有点“傻”,好好的 Apple Watch 成“儿童手表”了,在家还好,室外的话还是戴上耳机更合适一些。
另外,如果不方便带手机、又担心不能及时回女友微信的话,也可以直接在手表上收发微信,就 Apple Watch 而言,可以用语音回复、也可以手写,还比较方便。
其实大家也能看得出来,即便是智能化功能更全的 Apple Watch ,使用到eSIM机会也并不多。由于屏幕太小操作体验不好,所以,理论上需要网络的手表App都能玩,甚至用来“摸鱼”看小说都行,但大家应该都不会没事儿用手表“上网”。
实际上,智能手表开通eSIM,基本都是为了应急考虑。
此外就是运动场景,跑步时戴个手表、挂个耳机,的确减轻不少“负担”,不用担心重要电话遗漏、又不用揣着手机出门,经常运动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手表都主打运动和健康方向,而弱化各种智能功能。
极果君的建议是,如果没有以上需求,开通eSIM没多大必要;当然了,如果当初买了蜂窝版 Apple Watch 的北京移动用户,抱着体验的心情试一试也未尝不可,毕竟每月只有10块钱的基本费。
十分钟搞懂手机号码一键登录
手机号码一键登录是最近两三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应用登录方式,比之前常用的短信验证码登录又方便了不少。登陆时,应用首先向用户展示带有本机号码掩码的授权登录页面,用户点击“同意授权”的按钮之后,应用即可获取到完整的本机号码,从而完成用户的登录认证。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只要确认登录用的手机号码是在绑定了此号码的手机上发起的即可认证成功,从这一点来看,它和短信验证码登录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一种设备认证登录方式。这篇文章就来捋一下其中的技术门道。
这几年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Android和iOS系统都限制了应用获取本机号码的能力,即使通过某些技术手段获取到了本机号码,这个号码还可能是被篡改的,所以应用直接读取本机号码用于登录是不可行的。那么这些应用是怎么获取到真实的本机号码的呢?答案是电信运营商,手机要打电话、要上网、要计费,运营商肯定能对应到正确的手机号码。国内的运营商就是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它们都开放了这种能力。对于在互联网大潮中被管道化的运营商来说,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积极进取。
手机流量上网的原理
手机号码一键登录是借助手机流量上网来实现的,所以先要搞清楚流量上网的原理。
目前网上已有很多关于一键登录的技术文章,但是内容基本雷同,关于获取手机号码的部分,所述都是通过运营商的数据网关能力,语焉不详,对于有追求的技术人来说,难以忍受。这个章节就来介绍下这种从数据网关获取手机号码的能力是如何实现的,因为通信专业知识十分繁杂,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大家也不想接触到很多的专业名词,所以这里只保留一些关键的专业名词,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理清这个机制。
五层网络模型
对网络比较熟悉的同学,应该了解五层协议,那么手机流量上网时的五层网络模型有何不同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手机流量上网的主要区别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数据链路层,流量上网没有MAC地址的概念,它采用一种点对点协议(PPP),手机端通过拨号方式建立这种PPP连接,然后发送数据。在物理层,流量上网通过手机内置的基带模块进行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工作,从而实现与移动基站之间的电磁波通信。
流量上网的机制
点对点协议支持身份验证功能,手机端发起连接时会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明,一般就是手机卡内置的IMSI,这个IMSI也会保存在运营商的数据库中,因此基站就可以验证连接用户的身份,当然这个验证过程不是简单的对比IMSI,会有更多安全机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流量上网机制,下面再来一张4G流量上网时手机与运营商的交互示意图:
核心组件
手机:这其中对流量上网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手机卡和基带模块。手机卡中保存了IMSI,全称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是手机卡的身份标识。
基站:就是外边常见的铁架子信号塔,是一种能覆盖一定范围的无线电收发信息电台,手机会连接到它,然后它再通过光纤连接到运营商网络,从而实现移动通信。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控制单元。手机建立连接时会先访问到这里,负责:手机与基站的接入控制,手机卡的鉴权、会话管理、安全传输,漫游控制、跨运营商通信等。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保存本地签约的手机卡信息,包括手机卡IMSI与手机号的对应关系,手机号的套餐信息、手机号的归属地信息等。
S-GW:Service Gateway,服务网关。4G环境下,用户侧与运营商核心网之间的业务网关。访问能不能进入,能做什么业务,去哪里做业务,是在这里控制的。跨运营商计费、漫游计费等也在这里完成。
P-GW:PDN Gateway,PDN网关。运营商核心网与互联网之间的网关,手机真正上网就是通过它了。它会给手机分配一个IP地址,控制上网的速度,对流量进行计费等。
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策略与计费控制单元,保存每个用户的网络访问策略和计费规则。
上网过程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将上网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和上图的1、2对应):
1 接入:建立连接时,手机携带IMSI信息,通过基站访问到MME,MME通过HSS验证IMSI信息,然后MME进行一些初始化工作,返回一些鉴权参数给手机,手机再进行一些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返回给MME,MME验证手机的计算结果,验证通过则允许接入。这个过程保证了接入的安全,MME还为后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加密传输支持,保护数据不被窃听和篡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详细了解下。 如果手机卡销售的时候没有写入手机号,手机卡首次注册登记的时候,运营商会从HSS中取出手机号,然后再写入手机卡中。 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跟踪和攻击,不是每次通信时都要携带IMSI,MME会生成一个临时的GUTI对应到IMSI,就像Web程序中的SessionId。MME还有一定的机制控制GUIT的重新分配。
2 传输:手机网络流量的传输,还是先要通过基站,然后下一步进入S-GW,S-GW会检查用户的授权,就像Web程序中检查前端提交过来的SessionId,再看看用户有没有权限进行其提交的业务,这里就是看看用户有没有开通流量上网,这是S-GW通过连接MME实现的。S-GW处理完毕后,数据包会进入P-GW,P-GW在手机使用流量上网时会给用户分配一个IP地址,然后数据包通过网关进入互联网,访问到相关的资源。P-GW还会对上网行为进行速率控制、流量计费等操作,这些策略来源于PCRF,PCRF中的规则是根据HSS中的用户套餐、用户等级等计算出来的。 对P-GW来说S-GW屏蔽了用户的移动性,手机在多个基站切换时,S-GW不变。
以上就是手机流量上网的基本原理了,可以看到,运营商通过IMSI或者GUTI完全有能力获取到当前上网用户的手机号码。对于运营商的一键登录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介绍,但是可以设想下:手机应用通过运营商的SDK发起获取手机号码的业务请求,此时会携带IMSI或者GUTI,业务请求到达S-GW,S-GW鉴权通过,然后将这个业务请求路由到运营商核心网中获取手机号码的服务,服务根据业务规则从HSS中取出手机号码并进行若干处理。
一键登录的原理
理解了手机流量上网的原理,再来看下一键登录业务是如何实现的,这个部分属于上层应用程序开发,大家应该相对熟悉一些。
如果你接入过微信的第三方应用登录,或者其他类似的第三方应用登录,过程是差不多的。还是先来看图:
这里对一些关键步骤进行说明:
2预取手机号掩码:这个手机号掩码需要在请求用户授权的页面展示给用户看,因为获取这个信息要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所以可能会比较慢,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可以在应用启动的时候就去获取,然后缓存一段时间。
8授权请求:因为应用获取用户手机号这个事比较敏感,必须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并授权之后才能进行,为了确保这件事,运营商的认证SDK提供了这个授权请求页面,用户确认授权后,SDK直接向运营商认证服务发起请求认证,认证服务会返回一个认证Token给应用。应用再通过自己的服务端拿着这个Token找运营商获取手机号码。
17生成应用授权Token:应用要维护自己用户的登录状态,这里可以采用传统的Session机制,也可以使用JWT机制。
3预取手机号掩码 和 11请求认证,都需要通过手机蜂窝网络通信,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手机流量上网。如果手机同时开启了流量和WIFI,认证SDK会将手机短暂切换到流量上网模式。如果手机没有开启流量,有些SDK还会在上次成功取号之后多缓存一个临时Token,这样也能成功实现一次一键登录,不过这个限制性很大。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安全问题:
14登录请求:用户如果随便造一个认证Token,然后就向应用服务提交请求,应用服务再向认证服务提交请求,这属于一种跨站攻击。虽然这个Token可以被阻止,但是不免浪费资源,给服务端带来压力。
这一点微信第三方应用登录做得比较好,用户登录前,应用服务端先生成一个随机数,然后应用前端向应用服务端提交时,带着这个随机数,应用服务端可以验证这个随机数。
号码验证场景
除了用于登录,运营商网关的这种取号能力,还可以用在验证手机号上,在某些关键业务上,比如支付过程中,要求用户输入本机手机号码或者其中的某几位,然后通过运营商认证服务验证手机号是否本机号码。
隐私保护问题
设备唯一标识问题
现在大家对隐私问题关注得越来越多了,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在某电商网站搜索了某个商品,然后访问其它网站时,都向你推荐这类商品的广告。还有一种感觉很恐怖的情况,你刚和某个人谈论了某件事,然后就在某个App上看到了关于这件事的推荐,有人猜测是App在偷听,不过基于目前的舆论和监督,偷听风险太大,这其中的原因可能真的只是算法太厉害了。
最近几年Android和iOS系统都对App获取手机唯一标识进行了限制,比如IMEI、Mac地址、序列号、广告Id等,目的就是防止用户的信息在多个App之间进行关联,导致泄漏用户的隐私,产生一些安全问题和法律风险,前述跨App的广告行为也自然受到了抑制。
在了解一键登录的技术原理时,看到某运营商提供了一种和SIM卡绑定的设备唯一Id服务,宣传语就是为了应对移动操作系统限制访问手机唯一标识的问题,在现今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如果这种能力开放给了广告平台,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了。
手机号作为身份标识的问题
对于国内普遍使用手机号登录的方式,从技术上很难限制App之间进行手机号关联,然后综合分析用户的行为。比如某家大厂运营了多款不同种类的热门App,它就有能力更全面的了解某个用户,如果要限制可能就得通过法律层面来解决了。至于不同厂商之间的手机号关联行为,基于商业利益的保护,不太可能会出现。
在国内这种商业环境下,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隐私很关注,最好只使用账号密码的方式登录,否则经常更换手机号可能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手机号重新销售问题
手机号的总量是有限的,为了有效利用手机号资源,手机号注销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运营商重新销售。如果新的手机号拥有者拿着这个手机号登录某个APP,而这个手机号之前已经在这个App上注册过,产生了大量的使用记录,那么此手机号前拥有者的隐私就会被泄漏。所以大家现在都不太敢随便更换手机号,因为注册过的地方太多了,留下了数不清的使用痕迹。
在了解一键登录的技术原理时,还看到某运营商提供了一种“手机号更换绑定SIM卡通知”的服务,应用可以据此解绑重新销售的手机号与应用账号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护用户的隐私。在上文中已经提过手机卡使用IMSI进行标识,如果手机号被重新销售,就会绑定新的IMSI,运营商可以据此产生通知。当然运营商还需要排除手机卡更换和携号转网的情况,这些情况下手机号也会绑定新的IMSI。
不得不说运营商的这个服务还是挺赞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了,因本人才疏学浅,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人民日报怒喷运营商套路:限制换便宜套餐,骚扰诱导用户加钱升级
11月15日消息,今日人民日报刊文披露,国内运营商存在话费套餐虚假宣传、不准降档、营销诱导等情况,不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小雷依稀记得,在那个移动5元30MB流量、10元70MB流量的时代,小雷最想要的就是电信手机卡,因为5元就有100MB流量。不过那个时候电信UM卡并不能用于普通手机,想要更换为电信卡,就必须重新买手机。
2015年相关部门要求运营商提速降费,小雷才没有再为流量发愁。后来携号转网功能也上线,三大运营商的套餐资费才逐渐变得良心。然而对于运营商套餐资费比较了解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并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所以就有运营商通过各种方式忽悠消费者升级套餐。
就拿小雷的亲身经历来说,之前用的手机卡不想用了,但是绑定了太多东西,不好更换,可8元保号套餐必须到归属地才能办理。实在没有办法,小雷重新买了一张腾讯大王卡,再去手动换绑,结果后面新卡就不断接到运营商的电话,让我加20元升级为某某套餐,流量和话费更多了,还跟我说当月套餐未生效,可以随时取消套餐。
结果小雷升级套餐后,却发现当月根本无法取消,多出来的流量和花费我也不需要,想要套餐降档吧,更是做梦。我升级为49元的套餐后,所能变更的最低价格套餐,就是53元了。
有消费者反映,通过电话办理套餐降档时,运营商表示必须去营业厅才行,到了营业厅,业务员又说自己没权限,需要打电话找客服。
为了能够套餐降档,某些用户不得不想一些其他的方案,甚至说某宝上还有这么一批人,收费帮助别人套餐降档,可见移动、联通、电信用户降低套餐档位有多么困难。
人民日报刊文报道,说明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运营商的目标是盈利,但如果方案不能考虑到消费者的切实利益,那就要小心用户倒向其他运营了。去年底雷科技曾报道过三大运营商用户携号转网情况,虽然可能有一些矮子里面拔高个的意思,但足以说明用户对于联通、电信、移动的态度。
Iphone7升级到14.01,大家可以参考
看很多评论说不要升级14,不要升级14.01,本人是有更新必升级,一部手机而已,买来除了打电话就是玩的,纠结于升级不升级,太累!
用了三年多的小7第一时间升级到14.01,作为老机型第一批吃螃蟹的,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说一下:
发热现象表现比14还要好,最起码看某音直播不那么热了(当然一点不热是不可能的)。
续航也有所提升,我这里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每天手机工作量都差不多。
流畅度没有改变。
来电归属地也已经修复,关机重新开机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Iphone7的表现,其他机型不得而知,如果想玩游戏的老机型还是别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