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这天咬春吃什么蔬菜(打春牛、吃春饼……这些立春习俗你知道吗?)
立春这天咬春吃什么蔬菜文章列表:
- 1、打春牛、吃春饼……这些立春习俗你知道吗?
- 2、今日立春,老传统讲究吃3样,做3事,忌3事,一年之初要重视
- 3、立春大于年,明日立春,岁首日饮食要重视,别忘了咬春
- 4、立春你咬春了吗?千年之前,古人就有咬春的习俗了
- 5、正月初四是立春,别忘:1饮、2吃、做3事,虎年好运,开春全家旺
打春牛、吃春饼……这些立春习俗你知道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立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民俗学专家高巍说,以过去的民俗来讲,很多节气都与节日有对应关系,立春则是与春节相应。所以,立春的节气民俗也具有了“除旧迎新”的特点,戴春胜、“咬春”等等,都具有一种应景的仪式感。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春气始而建立也”
啥是立春?按字面意思解释,“立”有“开始”的意思,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节气就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农民也要开始准备新一轮的耕种了。
《群芳谱》如此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如果从气候来看,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趋于上升、增多,只不过对一些地区来说,立春还只是春天到来的前奏。
据史料记载,自秦代以来,立春就被作为孟春时节开始的标志,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有一个传说讲过,估算着立春将至,县官会带着本地知名人士去地里挖一个坑,把羽毛、鸡毛等放在坑里。什么时候羽毛和鸡毛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的时辰,大家放鞭炮庆祝,祈祷一年五谷丰登。
资料图:江苏阜宁再现“打春牛”民俗。 谷华 摄
有时候 ,由于历法等原因,“立春”会与除夕重合。据专家介绍,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常见,百年当中大约会出现3次。
“鞭打春牛”祈求丰收
在农耕社会,立春对农事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官方和民间都很重视,民间的庆贺活动更热闹一些。立春举行的活动叫做“迎春”,要报春、送立春帖子,还要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
女子则会剪出各种春天动物形状,或作为装饰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在头上,算是应景的佩饰。《荆楚岁时记》里说:“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人们关心土地耕种,立春时,“鞭打春牛”习俗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所谓“春牛”,可能是用纸糊成的,也可能是泥做成的,然后在“春牛”肚子里装上五谷。
“打春牛”的活动开始后,等“春牛”的肚子被打破,人们会将流出的五谷分吃,期待会迎来一个丰收年。
立春“咬春”吃春盘
立春时的饮食同样有讲究。例如,立春要吃春饼,也有人家,会把一些瓜果糕饼做成拼盘以供食用,就叫“春盘”。
春饼又叫荷叶饼,是一种烫面薄饼,取两小块水面,擀成薄片,烙熟后揭开,便成了两张饼。这是用来卷菜吃的。
资料图。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店家派人送菜到家,食盒里分类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等熟食,吃时切成细丝;再另配几种家常炒菜……简直美味。
刘梅家在北京,每逢立春,家里人尽可能自己烙春饼,只不过要厚一些,赶不上铺子里卖的那么小巧,“里边卷菜会简化一点,大概就是豆芽、炒鸡蛋、鸭肉之类”。
还有,立春需要“咬春”。就像明朝《酌中志》记载的那样“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过去立春时,老北京有沿街叫卖‘心里美’萝卜的小贩,把萝卜沿着圈从上往下切,到最后的形状就像花瓣一样,十分好看。”高巍说,立春要吃一些与春季适应的食物,春饼里的豆芽、韭菜,也是“生发”类的蔬菜,算是节令食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天万物生发,吃点儿水汪汪的萝卜,提醒人们从‘猫冬’的混沌中醒来,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高巍如此解释。(完)
(应受访者要求,刘梅为化名)
今日立春,老传统讲究吃3样,做3事,忌3事,一年之初要重视
明天是大年初四,民间传统习俗接灶神的日子。而大年初四接灶神,恰巧又赶上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一个节气。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到来也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气温逐渐回升,过了新年,各地春耕也陆续开始了。
大年初四是民间流传,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所以好多地方的习俗都讲究“迎灶神送火神”。早早地准备好各种各样的供品,等到良辰吉时把灶神接上,供奉起来;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不愁吃穿。
而大年初四又赶上立春时节,在这双重的传统节日里,除了迎接灶神,祈福迎春之外,还要牢记“吃3样,做3事,忌3事”,迎春纳祥,为虎年祈福。一年之初要重视。
大年初四立春,牢记“吃3样”
1、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是立春传统习俗之一;俗称“咬春”。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卷着菜吃。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新鲜的蔬菜也会陆续开始发芽。古人为了尝鲜,就会有面皮包着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或者比较讲究的还会夹带一些鸡丝、肚丝等熟肉等等。
立春吃春饼讲究要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阖家欢乐。并且面皮里面包着各种新鲜时令蔬菜,有着春天的象征。而且食材丰富,也寓意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2、吃萝卜
“咬春”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还有就是吃萝卜。《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由此可见,立春吃萝卜的历史悠久。咬春也指是春天到了,吃萝卜能尝到“春天的味道”。萝卜又名莱菔,它生熟食用皆宜,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小人参”之美称。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
另外就是萝卜清爽,春天人们很容易“春困”,这个时候吃一些清爽的萝卜,不仅开胃解油腻,而且也可以缓解“春困。”
3、折箩
对于折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用各种食材混合而做的大锅菜。而立春赶在大年初四,所以吃折箩也是好多地区的传统习俗。新年折箩一般讲究所用的食材都是除夕到大年初三吃不完剩下的食材,混在一起制作而成。有着年年有余,来年不愁吃穿的寓意。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和人们饮食方式的变化。基本都是讲究吃新鲜食材,所以到了大年初四吃折箩,都是用的各种新鲜食材制作的,尊重传统习俗,饮食上相对也更健康。
立春记得做3件事
1、探春
立春,万物复苏,一年四季,自此开始。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时节会看到微微的绿色。到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而立春时节,大家都讲究立春时节到野外游赏,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郊野的空气新鲜,使人心情愉悦。有些地方立春探春,也会出去踏青,或者爬山登高,寓意着新的一年事业和生活都步步高升。
2、贴春
据历史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又称“宜春画”。所以由此可见,立春贴春字已有悠久的历史。而在家里或者庭院贴几个迎春的字眼,也有着迎春纳福的美好寓意。
所以立春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用红纸写几个大大的春字,贴着家里;或者如果是文笔不好的直接买一些应景的字画贴在家里,以示迎接春天的到来。
3、呆春穗
吊春穗,也是立春时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山西陕北一带;每年到了立春这一天,大家都会用各色各样的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寓意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或者有些也可挂在家里牲口如牛马羊等身上,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也是寄托了大家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望的祝福。
立春忌讳做3事
1、忌懒床
老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现在依旧进入踏入六九,但有些地区的气温还是很低,并且这几天年初大家都比较忙,所以难免早起会懒床。但在立春这天是非常忌讳赖床的。
我们说春暖大地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候,顺应自然的做法应该早起,并多站立或走动来迎接新春。另外立春这天早起早睡,也是象征一年精气神佳,故而运气自然也佳。所以立春最好都是早睡早起,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和朋友一块聚会多沟通交流等等。
2、忌争吵见红
立春是一年中的开头,是一切希望的起点。所以在立春这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好好沟通避免发生口角或者大喊大叫。所谓“祸从口出”,更不要说出口骂人,说一些比较污秽的词语。相互之间最好要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并且新年伊始,新年新面貌,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才能迎来来年一年的顺顺利利,和和美美。并且这天尽量避免动剪刀或者杀生见血等等,以免破坏新年吉祥平安,如果见血也是不吉利的。
3、忌醉酒
立春赶在大年初四,有一些还有好多亲戚朋友没有相互拜年,这个时候难免就会聚财喝酒等等。虽然聚会喝酒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况且又是在新年之际,逢年过节喝酒也很正常。但在立春当天,最好是不要喝酒的;
但如果是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喝酒或者应酬的话,自己一定要控制饮酒量,不要喝得醉醺醺的,甚至有些朋友喝醉之后还会耍酒疯,这个时候就非常不合时宜了。喝酒本来是开心,助兴,所以最好是不好或少喝。
立春大于年,明日立春,岁首日饮食要重视,别忘了咬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天将成为过去,开启了新的一年。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在古代的时候,立春这一天才是春节,可见立春的重要性,后来由正月代替年后,便有着立春大于年的说法。
在小的时候,立春这一天都会有“打春”的仪式,非常隆重。在立春这一天,不能睡懒觉,如果不早起,意味着一年整年都会很懒散,所以不管大人小孩都要早起。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很多地方都是非常重视的,包括饮食也是很有讲究的。立春也被称之为“咬春”,意思是要品尝春天里的美食,同时也体现着不时不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立春大于年,明日立春,“岁首日”饮食要重视,别忘了咬春。
【春饼】
春饼有烙出来的,也有蒸出来的,两者都要抹上油,然后揭开而食,做出来都非常薄。春饼单独吃都没什么味道,要卷着菜一起吃,才有滋有味。
【炒合菜】
炒合菜其实就是为了吃春饼而制作的。将豆芽、韭菜、嫩菠菜、粉丝、鸡蛋、瘦肉丝、木耳等搭配在一起炒来吃,有荤有素,味道极好,而且看着春意盎然的样子,像极了春天。
【韭菜盒子】
韭菜虽说一年四季都有,但是春天的韭菜最为美味,是不少人的心头好。自古韭菜就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称,刚好和明日的立春节气正是应景,光看着绿油油的颜色就能感受到春天气息。
以上就是“咬春”的传统美食,推荐给你们。
立春品尝美食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们用尽全力生活,迎接新的一年,冬天会过去,春天也一定会来。做美食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品尝的时候,不仅要想到是大自然馈赠,也要学会感恩,还有因为能和眼前人共享此时而产生的幸福感,让我们在立春这一天留下美好的祈愿。
立春你咬春了吗?千年之前,古人就有咬春的习俗了
春卷
2月3日,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提到立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吃春饼”或者“吃春卷”。吃这两种食物的习俗,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咬春”。
今天的春饼,主要是把一些蔬菜和肉类切成丝、炒熟,再直接卷在面饼里吃。春卷的口味则更重一些,是用薄薄的面皮包住馅料后油炸而成。一般而言,北方人吃春饼比较多,而南方人则相对偏爱春卷。记者最喜欢这些关于吃的习俗了,能够给自己弘(hao)扬(hao)传(jie)统(jie)文(zui)化(chan)一个绝佳的机(jie)会(kou)。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咬春的习俗呢?古时候咬春“咬”的和现在是一样的东西吗?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梁博宇。
“春饼、春卷的“老祖宗”,至少可以追溯到汉朝。”梁博士介绍,东汉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了当时的一则习俗:“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在立春日取食最新的鲜嫩蔬菜,既营养健康,又能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不过,《四民月令》中并没有记载这些“生菜”的具体内容,也可能当时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是新鲜蔬菜就可以了。”梁博士告诉记者,到了魏晋时期,周处的《风土记》则有了“元日造五辛盘”的记载。“辛”是中国传统的“五味”之一,今天大家熟知的葱、蒜味,就是“辛”。《本草纲目》对“五辛盘”的内容有更详细的描述:“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不过,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辛味,这几种菜的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唐朝,“五辛盘”就又有了新的花样。
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立春》诗,开篇就讲:“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可见,立春吃“生菜”的习俗还没有变,但已经有了“春盘”的名词。所谓“春盘”,就是将各种新鲜的蔬菜放在盘中。至于是不是要用饼卷起来,唐人没有明说。不过,到了宋代,“春盘”的形制就和今天很像了。宋人王千秋的《点绛唇·春日》,就对宋代的春盘做了生动的描述:“何处春来,试烦君向盘中看。韭黄犹短。玉指呵寒翦。犀箸调匀,更为双双卷。情何限。怕寒须暖。先酌黄金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春盘是将韭黄等各种蔬菜混合起来后,卷起来吃的。”梁博士说。著名的大文豪兼大吃货苏轼更是多次在诗词中写到春盘:“蓼茸蒿笋试春盘”“青蒿黄韭簇春盘”“喜见春盘得蓼芽”……可以说是对春盘爱之颇深了。这时的春盘,已经和今天的春饼很像了,但油炸的春卷还没有流传开来。
春饼
到了元代,无名氏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为大家描述了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卷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榄仁,以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焯过。”可见,这种“卷煎饼”的做法和今天的春卷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多了许多干果、蜜糖之类的甜味馅料。后来的春卷,慢慢地将甜味和鲜味分开,有咸咸的菜肉春卷,也有甜甜的豆沙春卷。说起来,还是前者更流行一些。
再后来,“春盘”逐渐与“春饼”混为一谈,并被“春饼”这个新名词取代。“春卷”则成了独立的食物,在南方广受欢迎。
读者朋友们,你们立春“咬春”了吗?你们咬春吃的是春卷还是春饼呢?快来分享你们的菜谱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
正月初四是立春,别忘:1饮、2吃、做3事,虎年好运,开春全家旺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的是温暖和生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到来正式拉开了春天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冰化雪消,草木滋长,万物始生。这是冬天的结束,也是春天的起始。
立春自古就是一个重大节日,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每逢立春,天子都要亲自率三公九卿、诸侯大臣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这种活动也影响到了民间,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了迎春活动。
每一个节气都有属于它的民间习俗,立春是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
那么这个二十四节气之首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一饮
饮春茶
立春喝春茶,也叫“煨春”,主要流行于浙江一带。不过这里的茶指的并不是“茶叶”。而是将红豆、桂花、柑橘等与红糖一起煨煮至熟透。也有就是将柚子切碎,搭配黑豆或白豆,再加上茶一起烹煮后饮用。
二吃
吃春菜
立春这天,很多人家会选择吃一些时令蔬菜,如春韭(韭菜)、春芽(豆芽)、春菠(菠菜)。这些蔬菜都是此时的应季蔬菜,营养和新鲜度都非常的高,而且立春吃春菜有迎新之意。
有的地方则是将春菜做成春饼、春盘、春卷吃,有说法是“咬春”的意思。
做三事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民俗活动,通常会在立春前一天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句芒神是草木神和生命神,也叫“春神”,据说句芒神人面鸟身,主管春天之事。早在古代就有设东堂迎春的习俗,由此可以看出句芒神的说法由来已久。
迎春习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也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能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期盼。
打春
打春的习俗最早来自古代宫廷,这一天要在皇宫门前立上泥做春牛,然后将其打碎,俗称“打春”。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打春牛的习俗,立春前人们用泥做春牛,妇女和孩子会绕着春牛转三圈,据说是可以免患疾病。
另一种说法是,以打春牛(意思是打掉春牛的懒惰)的形式来催促农业耕种。
祭祖
俗话说“立春大于年”,祭祀是立春节气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其主要包括祭祀春神和祭祀祖先。
祭祖一般只会在重要的节日里举行,如新年、元宵节、中秋节等,而立春祭祖也说明了人们对于立春节气的重视。其寓意化煞消灾、祈福纳吉。
本文由约翰饭特稀编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区提出。如果您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 “关注”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