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传说私服发布网(重现千年丝路的历史沧桑和人间烟火)
丝路传说私服发布网文章列表:
- 1、重现千年丝路的历史沧桑和人间烟火
- 2、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第7季探秘古丝绸之路上的传奇,哈密大海道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3、见证海上丝路传奇
- 4、国宝的奇妙之旅:鞠婧祎化身皇后之玺讲述瑰丽传奇
- 5、文化航母载誉再出发
重现千年丝路的历史沧桑和人间烟火
作者:刘金祥
《丝绸之路》回溯还原全貌式的唐朝西域生活图景,状绘摹写出一座“最真实的海市蜃楼”,丰富了当代丝路学的书写体系和表达范畴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贯通西方的唯一商贸走廊和主要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包括陆上和海上两条线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深湛丰富的丝路文化和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自1877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丝绸之路”命名为“丝路学”之后,100多年来中外学者不断探索丝路多元文明交往规律和多元文化互鉴路径,丝路学日趋隆盛为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由文明交往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全球治理理论作为学理基石的新型学科,丝路学既涵盖了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等人文科学,又包蕴了地理、气象、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成为汇集众多学科和整合多元文化的综合性学问。丝路学日渐成为一门百年不衰、持续升温的世界级显学。特别是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丝路学研究更加活跃和兴旺。在这众多著述中,由英国汉学家魏泓撰写的《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通过梳理和抉发行走在古丝路上的12个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回望和展现了公元8世纪至10世纪唐朝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交流,不仅实现了与历史的沟通对话,而且为现实提供了参照镜鉴。
开启一扇观照古丝路的新门扉
如果说敦煌学在日本,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丝路学在西方,一个多世纪以来欧美一些国家汉学界不仅形成了丝路学的研究理念和学术传统,而且培养历练了一批功底扎实、学养深厚的优秀丝路学学者。英国汉学家魏泓长期浸润于敦煌学和丝路学,是国际知名敦煌学家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负责人,著有《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丝绸、奴隶和佛塔: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和《敦煌伪卷》等颇有影响的丝路学著作。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一书是魏泓以考古学实地勘查方式和历史学研读史料方法相结合的重要学术成果,凝结和集聚着作者的无尽辛劳和诸多心血。为了撰写此书,魏泓到广袤荒凉的中亚大地上行走考察,到茫茫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探颐稽考,到断垣残壁的西域古国遗址中现场发掘,到星罗棋布的中亚古城遗迹里实地探访,到唐朝军队与吐蕃和回鹘士兵交战的古战场凭吊感怀,到今天阿富汗阿姆河与巴基斯坦亚辛河谷的古代王国废墟追思寻幽。在获取裕如和深透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魏泓运用宏富广博的典籍和繁杂详实的史料,撰就了这部充满沧桑感、烟火气和生活味的《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一方面回溯还原全貌式的唐朝西域生活图景,状绘摹写出一座“最真实的海市蜃楼”,丰富了当代丝路学的书写体系和表达范畴;另一方面以春秋笔法向读者娓娓道来丝绸之路奇幻的往昔以及遥远的辉煌,徐徐展开历史雾霭中细微精致的个体生命画卷,激发了人们对这段奇瑰迷人历史的好奇心以及窥探历史深处的欲望与冲动,从而开启了一扇观照和打量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的新的门扉,使掩映在历史征尘中丝绸之路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立体、鲜活和可亲。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所评价:“本书的一大优点在于,它充满想象力地重建那古老的过去、那遥远的地方。对于要讲授或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有趣又实用。”
充溢古丝路的烟火气和生活味
两千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寻找失联的大月氏部落,无意间踩出一条中原腹地通向遥远西域的凿空之路,成就了东西方历史上最伟大商路的横空出世,它将中亚浩瀚的荒漠——俄罗斯广袤的草原——华夏秀美的山川连接起来,构建起汉唐繁荣时期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以丝绸贸易为重要内涵和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表面呈现的是东西方的商贸往来和经济交流,但其实质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与文化之间的广泛融汇,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根本价值之所在,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一个重大命题。
魏泓以超凡的学术功力和丰富的考察收获,撰写了这部绵密而厚重的史学著作,遴选并讲述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代表性人物的命运故事,为人们审视和解读丝绸之路开启了一个崭新视角。翻开该书,随着作者细腻的铺陈和精致的描绘,商人、士兵、马夫、公主、朝圣者、作家、官员、画师等从历史中满血复活了,他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丝绸之路上的各种生活场景也渐次展开,正如《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的评论所写道:“本书读起来就像在看《坎特伯雷故事集》一样,历史在这本书中重现,在这举世瞩目的迁徙之路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宗教,他们关心的和做过的事五花八门,全都在这本书中活了过来。”最先出场的是来自地中海沿岸一个古国的老船长塔泽纳,作者赋予他一副见多识广、饱经忧患的江湖派头。知晓多种名贵器物和动物毛皮的波斯商人诺槃陀,倾其大半生在丝绸之路上行走忙碌,长安城熙来攘往的市场和摩肩接踵的商肆尤其使他心驰神往。肩负和亲使命的大唐帝国太和公主,冒着霜风冷雨远嫁回鹘崇德可汗,经历20多年的忧患岁月和尘世起伏,只身行走在政治漩涡处和历史交汇点,见证了一个强大民族的兴盛衰亡。“几多愁思向青春”的太和公主留恋的不是谦让恭顺、英年早逝的回鹘崇德可汗,不是锦衣玉食的优裕生活和天高地阔的异域风光,而是长安城附近河谷的翠绿幽静,是终南山层峦叠嶂中的雾霭缭绕,这位命运多蹇的唐朝公主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魂牵梦系的长安故园,从此身影消失在史书典册中,人生归于沉寂和平静。魏泓似乎对太和公主非常同情,不吝笔墨地复盘了这位风光出嫁、黯然归来的一代正牌公主的前半生,描绘了太和公主“琵琶泪湿行泪小,断得肠人不在多”的悲惨命运。
吐蕃士兵赛格拉顿在一次与唐朝军队的交战中死里逃生,当他疲惫不堪地穿越柴达木盆地时,一些残破废弃的盾矛和弓箭提醒他战争尚未终结,应该保全性命修身拜佛普度众生,书中对赛格拉顿的刻画一方面体现出丝绸之路周边频发的战乱与劫难,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底层的悲悯与温情。波斯作家艾哈迈德从丝路节点城市伊斯法罕出发,沿着伏尔加河上溯来到突厥人建立的草原帝国,再拨桨划棹到达波罗的海东岸,参与并体验当地盛大热闹的商品交易,一路走来为创作文学作品寻找灵感和积累素材,既凸显出丝绸之路的缤纷多姿与绚丽璀璨,又彰显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和情趣兴致。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被老回鹘们邀去演奏龟兹乐曲,她从来不提及各方的倾轧与回鹘的叛乱,但始终无法忘记长安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经常独自在房间内静坐并陷入莫名的沉思,作者对莱瑞诗卡的身世遭际深表怜悯和哀婉。在魏泓笔下,无论是皇亲贵族、达官显宦抑或普通民众,都竭尽全力地试图摆脱历史潮流的裹挟,掌控自己的命运,因而不断上演着一幕幕具有烟火气息和生活情调的尘世故事。
个体人物命运与宏大历史
《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一书是以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计划”为依托,以五万多件历史文物和史料典籍为素材,穿越历史时空拼贴成丝绸之路上12段尘封的陈年旧事,每段陈年旧事的主人生平如同一块拼图,尽管其自身难以折射整个丝绸之路的全景,却依然可以使当下读者们拼凑出丝路千年辉煌的江湖状貌与庙堂身影。
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性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一个自觉的历史过程,经过中外学者从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深入揭橥和系统阐发。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一文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嗣后他又通过编著书籍加以宣扬和推介,丝绸之路才逐渐为世人所了解和熟知。丝绸之路,这条扬名于盛唐衰落于晚清的亚欧商贸通道,既有人头攒动、商贾往来、车水马龙的宏大盛景,也有鼓角争鸣、刀光剑影、悲鸣哭泣的凄怆场面。这条连通中亚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商贸通道,不仅在沧海桑田中写就了无数商业神话和缔造了众多经贸传奇,而且于似水流年间承载了途中各色人物的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12个历史人物的生命轨迹烛照两千多年的漫漫丝路,收到“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泰山之本”的效果。
丝路学研究应向“人”聚焦
魏泓所著《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是一部创见叠出、立论坚弥的优秀丝路学著作,也是近年汉学界关于丝路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国内丝路学研究具有很大启示。
一是国内学者应将研究触角拓展至丝路沿线国家这一大的视野,唯其如此才能把握问题的系统性、前瞻性、关联性和指向性。同时,国内丝路学应与海外同仁建立密切联系,构建丝路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增强丝路学领域学者之间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和“学术认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学术理论基础。
二是把人作为丝路学研究的主体和归宿。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就是东方人和西方人进行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人的交往交流”“人的沟通往来”是丝绸之路长期存在不断发展的根本依据,所以,丝路学研究只有向活跃在古代丝路上的人聚焦和发力,其成果才能对“一带一路”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刘金祥)
来源: 文汇报
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第7季探秘古丝绸之路上的传奇,哈密大海道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来源:天山网
达人们在大海道合影
哈密大海道的航拍风景
天山网讯(记者费璇报道)早上7时从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出发,途经伊州区三道岭镇,终于在正午驶入了哈密大海道,9辆越野车在空旷的戈壁上扬起阵阵沙尘,伴随着身体的颠簸起伏,大家看着窗外神奇的雅丹地貌,抑制不住发出兴奋地呼喊:“我们来了,哈密大海道!”
哈密大海道的航拍风景
10月20日,“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第7季——倾听疆语”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的达人们迎来了在哈密市最期待的一天。在新疆最东部有“甜瓜之乡”之称的哈密,不仅瓜甜、人美,而且奇景颇多,这里除了众多的古遗迹之外,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穿越无人区之路——哈密大海道。
只有走在丝路古道上,才能感受到历史的大风曾经吹过。大海道,因大沙海而得名,故又名沙海道,汇集了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
达人在哈密大海道合影
达人张泽欢是第三次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活动了,作为一个自媒体人,这次的行程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哈密大海道,为拍摄这里的风景,他早早做好了准备。他说:“这里不仅是探险家向往的地方,更是摄影家的天堂,感谢‘新疆是个好地方·达人西游’活动给了我这次机会,如果旅游爱好者来哈密一定要来感受一次哈密大海道,会让你叹为观止。”
哈密大海道,一个雅丹地貌相对集中的地方,一个荒漠无烟充满神秘的地方,一个让户外探险爱好者魂牵梦萦的地方,广漠、空旷、无垠,似海茫茫。同行的导游介绍,在大海道你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路可见周边地貌呈风蚀形态,它可以是卧在山头的“猎豹”,可以是一座古老辉煌的“宫殿”,也可以是一艘现代化的“军舰”……
哈密大海道的绿洲
可别以为这里只有戈壁山丘,在导游的带领下,达人们还找到一片绿洲,金黄的芦苇随风摇曳,行走在这片湿地,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蕊蕊”是个舞蹈达人,看见美景,她迫不及待地在芦苇旁跳起了舞。
夕阳西下,越野车奔驰在沙石铺就的路上,穿越哈密大海道,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完哈密大海道,你能深刻地体会到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无尽美丽。(图片由阿丑视界、达人“奔跑的小东东”提供 视频由达人“兰州叔叔”提供)
见证海上丝路传奇
作者:昂颖
近日,海南出版社“2020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揭晓,《风帆岁月——老船长老渔民口述史》(以下简称《风帆岁月》)赫然在列。
《风帆岁月》是周伟民、杨卫平先生历时三载,累计1200小时用心倾听近百位老渔民的故事,凝聚而成的心血之作。再现了南海渔民们世世代代耕耘祖宗海的历史和世事;证明了南海最早由中国人经略,岛礁最早由中国人命名;更镌刻了渔民祖祖辈辈为开发南海所做出的奋斗和牺牲。书中的抢救性记录以及在目前所掌握到的文献史料中记载甚少的史实、故事,让人们对海南渔民风帆时代耕海牧渔的奋斗历程与丰富多彩的南海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见证海上丝路的古今传奇。
3年访40个村落57位老船长
自古以来,海南渔民就活跃在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上。遍踏“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与大海搏击,在风浪中闯荡……风帆时代,远海航船充满艰辛,耕海牧渔更为不易。世世代代的海南渔民依靠《更路簿》(又称《南海航道更路经》)和罗盘等指引航向,用他们的勇气、智慧、汗水,在神奇、浩瀚的南海书写了一个个奋斗故事,创造了撼动人心的历史。
近年来,海南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引发了专家学者对风帆岁月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生活的鲜活历史的研究热潮。然而,前期的研究,更多是对《更路簿》文本以及文献典籍资料进行探讨,而对风帆时代的老船长、老渔民的系统化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研究则挖掘较少。“同时,我们发现,近年来已陆续有不少风帆时代的老船长离世,时间不等人,许多南海历史文化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风帆岁月》的撰稿人杨卫平说。
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6月,“南海更路簿田野调查组”成立。周伟民、唐玲玲、杨卫平、陈虹、陈超、陈婉等6位成员,长期在海南进行本土文化研究方面的田野调查。同年11月,由组长周伟民带队,调查组一行辗转琼海市潭门镇、长坡镇等地,马不停蹄地开展口述历史的记录、拍摄、录制和资料整理工作。
潭门镇和长坡镇的沙砾土层较厚,土壤贫瘠。过去,在这里耕田不足以养家糊口,大量劳动力成群结队地向南出远海,到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潜水捕捞海产品。“所以,我们将调查地点集中在潭门镇潭门、草塘、旧县、日新、林桐村委会以及长坡镇青葛、欧村村委会,找寻曾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海域作业且使用过《更路簿》的老船长、老渔民。”杨卫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3年,调查组跑遍了近40个村落,完成对57位老船长、老渔民的访谈工作;同时,调查组还收集了一大批印证老船长、老渔民航海经历的《更路簿》、家谱、族谱、海图、乡土志、墓志铭、书信和渔歌等历史资料,广泛采录了渔民的耕海方式、造船、渔具、宗教信仰、渔业风俗风情以及渔民的家族史。
“这些老船长、老渔民是南海开发历史的见证者,是南海历史文化的‘活历史’和‘活档案’。”杨卫平表示,不同于文献求证,搜集口述史料是对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是以“自下而上”的新视角研究历史。《风帆岁月》中选取了24位高龄老船长、老渔民的耕海生活和过往,不仅对《更路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而且还原了那段历史的原生态,把断裂的历史重新接上,让真实历史重新回归,以期达到“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之目的。
提供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
将抢救性记录中的口述访谈内容梳理转化成口述史,是一项极为繁重的工作。从2016年至2019年,调查组先后进行了1000多小时的采访记录。“选择口述史这种口语化的表达,便于读者阅读,但这些老船长、老渔民习惯于使用方言,无形之中增加了沟通、转录、校对的难度。”回顾整个采访过程,杨卫平觉得语言问题是一大“拦路虎”。“虽然调查组里一半是海南人,但整理录音时也会遇到一些方言难题。为尊重口述的真实性,我们除了一字一句听录音琢磨,还经常找熟悉当地方言的人帮忙翻译,反复推敲。”
“口述历史不是‘你说我记’,把叙述的片段整理通顺;而是既要忠实于受访者,又要兼顾文字的缜密性和可读性。”杨卫平介绍,面对关于如《更路簿》中的航海针经、更路数、地名命名等问题,关于航海海路的笔记、船长航海日记和重要历史事件等,项目组或多次到受访人家中详细了解,或前往海南省博物馆、南海博物馆等地翻阅文献资料,一遍遍核对、反复考证;对于比较生僻专业词汇,我们在书中添加详细注释,让读者了解更多历史文化背景。
“《风帆岁月》不仅让读者见证到南海珍贵的文化遗产、海上丝路的古今传奇,也向世人提供了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杨卫平表示,希望这部书能助力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当代人讲好海南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推进“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体系建设。(昂颖)
来源: 海南日报
国宝的奇妙之旅:鞠婧祎化身皇后之玺讲述瑰丽传奇
方寸之物透乾坤,时空不老听传奇。12月10日10:00,《国宝的奇妙之旅》第十一期热力上线.本期由当红90后青年女歌手、影视演员鞠婧祎担纲主讲,她化身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皇后之玺”,以第一人称口述,为听友生动讲述这件稀世国宝背后的传奇故事,超萌超甜小奶音一经上线,立刻引来众多粉丝争相收听并列队打call。
“皇后之玺”是迄今为止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属于国家级文物, 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及了解汉代宫廷礼仪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其选材之考究,制作之精美,代表了汉代治玉的杰出成就,具有难以估量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枚1968年被13岁学生孔忠良偶然发现的稀世珍宝,经文物专家鉴定和研究后一致认为很有可能是西汉吕雉皇后的印玺,因此,其“前世今生”也更具传奇色彩。
《国宝的奇妙之旅》第11期主讲明星鞠婧祎,2013年以女子偶像团体SNH48成员出道,一路走来唱歌和演艺事业都非常优异,2019年更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无论人气还是口碑,在国内都堪称女神级担当。她的声音甜美而空灵,富有情感和磁性,唱歌如此,有声节目录制亦是如此。
本期“皇后之玺”的《国宝的奇妙之旅》经鞠婧祎的天籁之音传神道来,从1968年国宝被发现的“少年奇遇”说起,再说到丝绸之路和“螭虎”,瞬间就把听众带入了宏伟浩瀚的西汉历史时空,后又围绕吕后展开故事铺陈,最终以“造化钟神秀”作结,用短短的9分59秒音频,讲述了跨度达2000多年的国宝瑰丽传奇,让众多粉丝听得也是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声音太好听,耳朵要怀孕”,“这个音色爱了爱了”,还有宝宝留言“如果鞠当历史老师我保证会学的很好”,更有听友直呼“和鞠婧祎一起守护国宝”,众粉丝集体列队酷我音乐评论区打call,也是对小鞠老师给力讲述的最好赞美。
《国宝的奇妙之旅》是由酷我音乐联台中国青年报及各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陆续加盟中)打造的明星有声演绎电台,自2019年9月起每周二推出一期音频节目,至今已经播出十一期,鞠婧祎、许凯、罗云熙、迪丽热巴、刘宇宁、郑业成等演绎者化身国宝,第一人称口述文物经历的故事,让国宝通过互联网 方式获得“新生”,并以明星之生动演绎,讲述国宝传奇,对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宝贵遗产,弘扬民族自尊心和正能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千古人物今安在,都作黄土伴烟云。如今,这枚在咸阳出土的“皇后之玺”正静静地躺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无声地诉说着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其中有何传奇跌宕故事,又有哪些令人感奋和荡气回肠的中华文化遗珍?敬请锁定酷我音乐主播电台《国宝的奇妙之旅》,听鞠婧祎化身“皇后之玺”,为您拨开历史烟云,生动诠释这一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化航母载誉再出发
“文化航母”载誉再出发
——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述评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严圣禾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9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提名企业名单在深圳揭晓,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入围“30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30强”企业攻坚克难、坚韧不拔,总体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走好文化改革创新的“第一方队”。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使命,“30强”企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打造文化精品。
作为骨干文化企业的杰出代表,“30强”企业犹如高扬风帆的“文化航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蓄势领航。承载着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神圣使命,新时代“文化航母”载誉再出发。
改革创新强“筋骨”
没有创新,企业就会止步不前;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发展的永续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文化企业持续推进改革创新,锻造硬朗的主业“筋骨”。
连续13年入围“30强”企业的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可谓“30强”中的“常青树”。增强战略意识、创新意识、攻坚意识是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关键词”。通过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进展,二级企业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28家单位的党组织书记、执行董事实现“一肩挑”。处置7家“僵尸企业”的有力之举,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站在更高起点谋创新、促改革,凝聚着“30强”企业的坚定共识。
这一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推进高格式电影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电影产品和影院终端的技术品质,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正式扬帆起航,构建人才赋能长效机制,挖掘、孵化和培育华语新生代电影人,集结企业优势资源,为中国电影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30强”企业坚持苦练内功、化危为机、化险为夷,做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推出“上影十条”自救措施,率先凝聚行业力量,推出全国首支10亿元影院行业纾困基金,为长三角区域内的影投、影管公司注入运营及发展资金。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开辟互动电视“助农专区”,缓解农产品滞销困境;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推出“共享课堂”“直播课堂”,300多万学生使用华数电视居家学习,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本届“30强”企业202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净资产分别比上届增长19.7%和26.7%,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净资产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勾勒出“30强”企业亮眼而厚重的成绩单。
双效统一显担当
纵观“30强”名单,上榜企业无论是市场竞争力还是企业社会责任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充分体现了优秀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风向标”。
新时代,骨干文化企业在扩大经济体量和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加文化内涵,提高社会效益,用精品力作书写和讴歌时代。
“做全球最好的中国影视剧内容,打造中国影视文化全球传播第一品牌”是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矢志不渝的目标。为此,华策努力做强电影、艺人经纪、版权、动漫、音乐等生态内容,积极布局面向新经济时代的新内容新消费新产业,构建数字科技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内容产业平台,围绕新战略新目标笃定前行。
第十次入选“30强”企业的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完美世界推出了《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壮志高飞》等多部主旋律精品电视剧。其中,今年5月播出的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对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呈现作出创新性探索,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型传媒产业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积极部署献礼建党百年节目创作,精心创作《大浪淘沙》《林海雪原》《延安童谣》等精品佳作。围绕决战脱贫攻坚、抗美援朝、“一带一路”主题主线,推出《金色索玛花》《枫叶红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等优秀作品,《故事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激情的岁月》《丝路传奇》《百鸟朝凤》等斩获“白玉兰奖”“星光奖”“金鹰奖”“金猴奖”等多项大奖。
在全国范围内评选“30强”企业的初心,就是为了引导骨干文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让它们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13年来,向着这一目标,“文化航母”破浪前行,成为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传承使命的中流砥柱,成为融入国际文化竞争、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融合发展蓄动能
本届“30强”企业中,有诸多熟悉的“老面孔”,20个提名企业中则不乏崭新“面容”。
翻看“30强”企业业绩清单,可以清晰看到,即便是“老面孔”,也因汇聚融合发展能量焕发新貌。而“新面孔”,更完整透视着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动能与活力。
“文化 ”是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融合发展的“法宝”。为促进业态创新,华侨城集团升级“文化 节庆”模式,持续打造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演艺等产业集群,推动文化消费规模增长;发力“文化 科技”,通过建设智慧景区和花橙旅游线上平台等举措,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平台“天目云”,助力行业融媒体建设。依托自主研发获王选奖特等奖的“媒立方”平台,不仅为自身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还为县(市、区)媒体融合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撑、技术服务,并逐步向省外市场拓展。
在融合发展大潮中,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加速实体书店改造,推动供应链体系、图书电商、现代物流等业务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出版发行业态向数字出版、综合传媒及“线上 线下”现代阅读服务网络体系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做大关联业态,文化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承载着文化强国的神圣使命,代表着中国文化企业的最强实力,以“30强”企业为代表的骨干文化企业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筑牢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根基,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4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