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尤娜无敌版(女心理师:有心理问题的贺顿,如何治愈别人,救赎自己?)
羞辱尤娜无敌版文章列表:
- 1、女心理师:有心理问题的贺顿,如何治愈别人,救赎自己?
- 2、动漫推荐那些剧情很棒但是偏冷门的动漫作品
- 3、这部剧被严重低估,却戳穿现代人焦虑的根源,并给出10个解决办法
- 4、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与收藏名品
- 5、这辆列车似乎奔驰在雪原,但是却只抵幽暗的人性
女心理师:有心理问题的贺顿,如何治愈别人,救赎自己?
在《女心理师》里,杨紫饰演的贺顿,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师,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救了跳楼的少女,开导了有矛盾的夫妻。
因私底下接触了心理咨询者的孩子,违反了职业操守,贺顿从自杀干预中心离职,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室。
就是这样业务能力强的一个心理咨询师,自己本身也存在心理问题。
贺顿的心病和不幸的童年
贺顿有心理问题,在剧中做了很多的暗示和铺垫。
最开始是贺顿和妈妈的相处,母女之间像是藏着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
妈妈用装死来催促贺顿找男朋友,这是很多妈妈的通病,觉得自己老了,快不行了,就想着孩子赶紧找个人成家,以后自己不在了孩子一个人不会那么孤独。
贺顿的妈妈又不像一般的妈妈,她喝酒,跳广场舞,对贺顿很好,母女相处很和谐,只是和谐中带着一些俩人都不敢触碰的话题,有时候相处也变得小心翼翼。
目前播出的剧集还没有说明,为什么贺顿的家里只有妈妈没有爸爸,爸爸为何不在,暂时还不得而知。
不过一个单亲家庭,母女相依为命,贺顿的妈妈有时候还会神志不清地喊贺顿为俊俊,而俊俊是贺顿的弟弟。
在贺顿的回忆画面中,小时候的俊俊落水,贺顿想要救弟弟,但是没有救上来。
这里可以猜测贺顿的怕水,可能是小时候没有救下弟弟,落下了心理阴影。
尤娜第二次想不开要自杀,她站在泳池边上,她游泳技术很好,所以当尤娜从高台跳进泳池里,她不是真的想自杀。
但是贺顿跟着跳了下去,贺顿是怕水的,生死之间,贺顿没有多想,可见贺顿本质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在生死关头,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处境。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贺顿自己也有心理问题,却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和开导那些需要心理疏通的人。
贺顿还有幽闭恐惧症,她和钱开逸在完全密闭的空间里录节目,就会感到眩晕和呕吐。
这点也没有说明贺顿为何会如此,猜测还是和童年经历有关。
贺顿不喜欢长头发,不爱穿裙子,这些都是她的禁区,钱开逸一再地触碰到贺顿心里不能触碰的地方。
但是贺顿并没有因此而迁怒钱开逸,每一次,她都是自我平复心情,并告诉对方,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调整,这是一个心理师在自我疗愈。
职业生涯,三次被刁难和质疑
心理咨询师是帮助别人疏导心理问题的职业人士。
但是贺顿的工作很多时候也不被理解。
第一次,贺顿接受了咨询者张燕的临终嘱托:帮她照看好她的孩子,不要让孩子知道她离世的消息。
张燕咨询者得了肺癌,还是晚期,为了照顾两个孩子的情绪,她跟孩子谎称自己和他们爸爸离婚了。
比起让孩子们直面自己的死亡打击,张燕认为孩子们也许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们的爸爸离婚。
但是张燕的孩子完全不能理解妈妈为何在做了心理咨询后就和爸爸离婚了,她怪贺顿是破坏别人家庭的伪善者。
为了羞辱贺顿,张燕泼了贺顿一身的食物,还拍照直播了这场闹剧,通过直播贺顿被定义为是破坏别人家庭的坏女人,这也为后来的小文事件埋下伏笔。
贺顿私底下接触心理咨询者,这已经违反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但是贺顿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为此不惜丢了工作。
贺顿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那么就是坚守了对张燕的承诺,她不单单是心理咨询师,还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贺顿第二次遭质疑是和钱开逸一起录节目,在节目开播前,录播室门前被人拉了横幅,横幅上写着贺顿是破坏别人感情的第三者。
而挂横幅的是是钱开逸的资深粉丝,她从未见过贺顿,却能对贺顿有着那么深的敌意,她对贺顿的了解也是通过张燕女儿的视频误以为贺顿就是善于破坏别人感情的女人。
小文是个需要深度依赖关系的女人,她和钱开逸一直邮件往来,钱开逸和贺顿做节目,工作忙没有回小文的邮件,小文就认为钱开逸跟贺顿在一起才不要她了。
通过贺顿的开解,小文开始直面自己的问题,放下了心结。
贺顿第三次被人刁难是跟钱开逸出席莎莎的婚礼。
在婚礼上,贺顿遇到了钱开逸之前的合作搭档方雨萱。
方雨萱一开场就给了贺顿一个下马威,泼了贺顿一身红酒,还把贺顿关在新娘子的化妆间里。
方雨萱喜欢钱开逸,曾经在节目上告白,不过都被钱开逸拒绝了。
在婚礼上,方雨萱不顾莎莎的亲朋好友都在场,很没分寸地质问钱开逸为什么不能和她在一起。
方雨萱也是心理有病的女人,她明明有了男朋友,还把贺顿当成假想敌,在别人的婚礼上,不知进退,差点搞砸别人的婚礼。
对于这样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的坏女人,贺顿也没有惯着她,直接承认自己是钱开逸女朋友,把方雨萱气走。
面对无理取闹的人,贺顿也学会了保护自己。
治愈别人,救赎自己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尽管贺顿有着不幸的童年,她的心理也不是那么健康,但是她一直坚持帮助别人,也救赎自己。
剧中,贺顿的好闺蜜汤莉莉也有着不幸的原生家庭,她也是个穷怕了的女孩,但是她没有为了钱而堕落,而是在努力生活。
贺顿的邻居叶家辉,外表上看是个很厉害的精神病方面的医学专家,实际上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接近贺顿,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有的人,陷在不自知的心理阴影的困扰下,像叶家辉,他处理问题的态度则是报复别人,让自己一直活在阴影之下。
贺顿的童年也有阴影,她的弟弟贺俊落水溺亡,作为姐姐,有时候要被妈妈误认为是弟弟,她不敢留长头发,不穿长裙,有幽闭恐惧症,怕水。
她有很多来自原生家庭的问题。
这些都不妨碍贺顿依然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正是这些不那么美好的经历,让贺顿能更好地共情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
也许这个世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拥有共情的能力是贺顿身上难能可贵的地方。
钱开逸和贺顿不同,他基本是个没心没肺的阳光男孩,期待后面俩人的感情升温,也期待温暖的钱开逸可以治愈贺顿内心的阴霾。
贺顿,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她不光治愈自己,也治愈别人。
贺顿本质是一个善良的女孩,虽然她也有不幸的童年,她在救赎别人的时候,也需要自救。
从贺顿身上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或许都是不完美的,而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自我救赎,完全可以活成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动漫推荐那些剧情很棒但是偏冷门的动漫作品
今天boy叔来给大家推荐一些剧情很棒但是偏冷门的动漫作品,不知道你错过了多少呢?
1、《xxxHOLiC 8.8》;
故事讲述能看见妖怪的“四月一日君寻”进入了别名为次元的魔女并自称伪名为“壹原侑子”所拥有的能够实现任何愿望的店。而当时四月一日正为自己能够看见妖怪而烦恼,而侑子说只要四月一日能付出对等的代价,就可以帮助四月一日实现“可以让你看不见妖怪,而且,让妖怪不受你的血所吸引”的愿望。因此,四月一日答应侑子的条件,而侑子就开出让四月一日在其店中打工作为代价,而实现其愿望。而故事就是围绕四月一日在侑子的店中所遇到的怪异事件。
2、《八犬传东方八犬异闻录8.1》;
5年之前,大冢村一夜之间瘟疫流行,周围的村庄为了防止疫病蔓延,一把火烧毁了整个大冢村。大冢村的三个孩子,犬冢信乃、犬川庄介以及滨路得以幸存。三人被教会收养,并在别的村庄中过着平静的生活。而在大冢村事件中获得了特殊的能力的信乃和庄介,则一直不明原因地被帝国教会总部寻找。
3、《田中君为何如此慵懒8.3》;
慵懒的主人公田中和具有人妻属性的的朋友太田之间的日常搞笑故事。田中作为一个懒人已经懒到说话有时都只说一般就不想说了,而他的朋友太田总是照顾田中君,与其说同学太田更像是把田中当宠物一样养,而田中也说以后自己找老婆的标准要参照太田,虽然不算是BL作品,不过一个美型少年田中,和人妻属性的男性太田,相关的妄想和暧昧也并不算少。
4、《虫师9.3》;
“虫”既不是动物,也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力量,拥有独特的生命形态,偶尔和人类生命产生交汇,便生出一些奇妙的故事。但人们即使得知了“虫”的存在,大部分时候也不知如何应对,这便需要“虫师”出马。银古就是一位虫师,他一头银发,年纪尚轻,但已经半生游历,经过一个个山野、村庄,为人们解决“虫”的问题,通过和被“虫”困扰的人们接近,他也接近了许多故事。银古的游历像风一样,再惊心动魄的“虫”似乎都融化在水墨样的山峦叠嶂间,芸芸众生也是过眼云烟,淡淡的故事里没有哀伤只有静穆。
5、《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7.5》;
雨之国的公主妮可,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控制降雨,性格好胜。她在输掉和姐姐们的剪刀石头布后被迫嫁给了晴之国里维斯。里维斯在三年内征服了世界,被世人称为恐怖之王。然而,当妮可第一次遇见里维斯时惊奇的发现,里维斯是一位比自己还小的少年。妮可和里维斯从最开始的形式上的夫妻,后终走向了相恋的心灵相通。
6、《永生之酒9.0》;
1711年在大西洋上,背井离乡的炼金术师们从恶魔手中得到了一样东西——那便是永生之酒。喝了永生之酒的人无论受什么样的伤都不会死,唯一的致死的方法是喝了永生之酒的人自相残杀。然而船上的“永生者”们却在一个一个消失。1930年代的纽约的黑道中,年少有为的菲洛、傻瓜盗贼夫妇、200年老不死的炼金术士和他的助手,以及菲洛从小的玩伴、豪门千金、恐怖组织成员、年轻的列车长……这一群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却因永生之酒的复苏让他们的命运开始复杂交错起来。
7、《夏雪密会8.0》;
故事讲述在花店打工的一心一意青年叶月、失去了丈夫的花店店长六花、以及店长六花已经死去的丈夫的幽灵——这三人之间的纯情三角恋爱关系的物语。
8、《昭和元禄落语心中9.4》;
因无法忘记在刑务所的落语慰问会中见到的大名人八云的《死神》落语段子,出狱的与太郎径直前往寄席,拜倒在八云面前。成为八云住所雇工以及弟子的与太郎,却发现在八云之处住着一位名叫小夏的女性,八云与小夏似乎有着他人无从触及的因缘。
9、《来自新世界8.9》;
1000年后的世界,日本的孩子们正不断地消失,只存在想象中的恐怖动物与人类展开殊死战斗。反乌托邦式的未来超级社会“新世界”,是口吐真言凭藉“咒力”就能移动物体的人类,与有着等同于普通人智力的生物“妖鼠”共存的世界。乍看之下一切和平,但“新世界”的孩子们的行动被彻底地控制和管束着,不合适的记忆被消去,被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如同不良产品般被分开处理。因为一些违反规则的小事而莫名地失去不少朋友的主人公渡边早季,卷进了人类与妖鼠之间的战争。
10、《心理测量者8.0》;
讲述人类的心理状态和性格方面倾向可以被计算数值化的世界。所有感情,欲望,社会病态的心理倾向全部被记录管理。大众们将好的人生作为目标,于是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数值。人类的心的存在方式作为判定个人的灵魂本身的基准,而被使用的这种测算值衡量的人们,习惯将其通称为PsychoPass。
11、《拂晓的尤娜7.9》;
从小备受父王呵护的高华王国公主尤娜,在16岁生日的当天,她的心上人苏芳来到宫殿,并送她漂亮的发簪。不过尤娜的父亲并不允许她跟苏芳交往,依旧对苏芳无法死心的尤娜决定向父王表明她的心意,却意外地撞见父亲被苏芳刺杀的惊人场面。无法面对事实的尤娜从此便与护卫哈克展开一连串的逃亡生活,在旅途中,她受到了神官伊克斯的指点,和悠一起踏上了寻找四龙的旅途,并且使尤娜从一个足不出户的公主变成了英勇无畏的少女。
12、《混沌武士9.3》;
故事发生在日本的江户时代.无职浪人无幻在小茶馆中以20个馒头的代价救了被地方官儿子欺辱的茶馆女侍风,同是无职浪人的仁为地方官欺压的百姓打抱不平,杀死了地方官身边的"高手",后来两人因乱斗被捕,也因为这场误会结识。在风的帮助下他们从刑场逃了出来,风更要求他们当自己的保镖,一同去寻找"带有向日葵味道的武士"!
13、《怪化猫9.3》;
本动画由《座敷童子》《海坊主》《无脸怪》《鵺》《化猫》五个故事组成,背着一个大药箱、持着一把退魔之剑的卖药郎(樱井孝宏配音)是每一个故事的联结者。妖怪的形成,是由人类的种种因缘引起的;要想拔出退魔之剑,就必须要凑齐“形、真、理”。“形”即由人的因缘所引起的妖怪的形态;“真”即事件的真相;“理”即当事人心里真实的想法。
14、《过度呼吸8.5》;
曾是同窗的两人在一次同学会上再次见面引发回忆杀~
15、《K 7.4》;
作的舞台设立在了与现实有着微妙历史差异的现代日本,赤之王周防尊率领的吠舞罗与青之王宗像礼司率领的Scepter4,因追赶作为某起事件的叫做小白的嫌疑人,也就是少年伊佐那社而对立。但是对于小白来说,关于这事件的一点记忆也没有,于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他从两个组中逃跑。而后在处于此情况的小白的面前出现了身着黑服的纤细长发少年夜刀神狗朗。与他的邂逅,小白的命运开始加速了。作品主要描绘了7位王各自固执己见导致互相的争执,以及被卷入其中的少年的命运和异能者间的战斗。
16、《Monster 9.2》;
天马贤三被称为天才医生,在西德留学研习医术。因为他卓越的医术而被爱斯勒医院院长和同事赏识,更是被院长千金爱娃所爱慕。就在他春风得意之际,因为一次违抗院长的命令救了一名生命垂危的小男孩约翰,之后他的生活完全发生了变化。他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拯救了那位男孩,却没想到自己亲手复活了杀人怪物—『MONSTER』……
17、《RDG濒危物种少女7.1》;
就读于凤城学园,自少便在熊野古道的玉仓神社之中长大的15岁少女泉水子是名颇害羞的少女,而且所有给她触碰到的电子产品也必定损坏。当她想到想离开这熊野古道并往城巿里居住的时候,她的监护人雪政却建议她往东京的鳯城学园就读,并逼他的儿子深行与泉水子同行,以便照顾她。起初,泉水子与深行也互相讨厌大家,但当一件怪异的事件发生在今年以“战国时代”为主题的学园祭上,他们的关系便产生变化。在这事件中,泉水子得知她是姬神的最后一名依代,而深行则是泉水子的山伏守护者。作为姬神的最后一名依代,作为濒...
18、《江户盗贼团五叶8.7》;
江户盗贼团五叶讲述在贫穷浪人,政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位感觉像游荡者的男人,弥一,并且说要聘用他当保镳。可是那个弥一,其实却是一个称做五叶的盗贼头头。难以捉摸的弥一,和其同伙们深藏不露的各种风貌,深深的吸引着他,而使他开始慢慢的身陷其中。这样的一个充满着感情与牵绊,散发着炫丽光彩的大江户绘卷,就此开演。
19、《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8.8》;
没有什么人气的漫画家·藤沼悟(29),经历了多次“以事件和事故为契机,时光倒流”这样不可思议的现象。那样的他,母亲被杀了的事件成了扳机,自己的时间变成了18年前小学5年级的世界的时间。在过去的世界里,为了拯救卷进了连续绑架杀人事件的同班同学雏月·加代,藤沼悟奔走着。
20、《隐之王7.4》;
六条是一个对周遭的人事物都默不关心的中学生,可是他体内却隐藏着忍者的世界(也就是隐世)最强的秘术(森罗万象)为了夺取这种无以伦比的力量,源自伊贺忍者的[灰狼众]全体出动誓要将六条带回伊贺之里。
21、《荷包蛋的蛋黄什么时候戳破才好?7.8》;
这部漫画是一部着重于食物品尝方式的美食漫画,故事主角田宫丸二郎,相较于其他人更执着于美食的品尝方式,但是也因为如此,常常因为与他人吃法不同而烦恼着这一切。
22、《坂道上的阿波罗8.6》;
故事发生在1966年初夏,高中一年生西见薰因父亲工作调动而独自一人从横须贺市搬到亲戚所在的九州。自闭的优等生薰在与同班同学川渕千太郎相遇之后逐渐发生了改变。薰通过千太郎了解到了爵士乐的魅力,并初次交到了“朋友”,享受与同伴一起演奏音乐的乐趣。其他还有与千太郎青梅竹马的律子、神秘学姐百合香、崇拜的淳兄……这是一出在受美国文化所影响的海边城镇展开的以友情、恋爱、音乐为主题的青春群像剧。
以上这些都是一些剧情很棒但是以为比较冷门而被埋没的佳作,看惯了《火影》、《海贼王》、《龙珠》这些热血动漫之后,偶尔看看这些也是很不错哟。
更多动漫相关资讯,请微信搜索“动漫boy叔”公众号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这部剧被严重低估,却戳穿现代人焦虑的根源,并给出10个解决办法
电视剧《女心理师》是2021年年底让我忍不住想一看再看的剧。
除了本身对心理学感兴趣,更主要的是,从剧情一开始,我就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点。
越往下看,越觉得有看头。
作为反映都市生活人们心理状况的现代剧,其中的场景让人很有代入感。
随着一件件心理问题的被解决,又能让人感觉到十分治愈。
每到年底,我都习惯于看一些温情的能让人治愈的影视,今年的《女心理师》让我锁定并心心念念。
看了6遍之后,我从中总结出10个让人减轻焦虑或者说不再焦虑的关键,在这里一一和你分享。
我将从亲情、友情、爱情和自我四个方面来进行叙述,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鸣。
一、亲情方面
1. 面对父母的催婚,最好的办法是做好自己
适龄男女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被催婚,尤其是父母的喋喋不休和无休止的相亲安排,简直让人难以招架。
还有的父母话里话外点出你应该结婚,你不结婚他们有多着急……
在《女心理师》里,杨紫扮演的贺顿回到家,看见倪萍扮演的妈妈坐在椅子上,额角流着鲜血。
贺顿通过观察,判断出妈妈是装的,于是假装给朋友打电话,说自己要跟新认识的男生分手,结果听到对话的妈妈瞬间睁开眼睛。
曾经的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母亲说,如果我赶紧结婚,她的身体会好一大半。
但最终我发现,如果为了催婚而勉强找对象,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好好生活,有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各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用实际行动告诉妈妈,自己即便不结婚,也能过得非常好。
作为那一代的长辈,对孩子的终身大事操心可以说是很普遍的。
身为子女的我们,没必要跟着唱反调甚至为此吵架或是直接找一个不爱的人破罐子破摔。只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缘分的事情就慢慢来吧。
剧中的贺顿面对妈妈的催婚暗示,只是从言语上哄着,自己有工作有思想,这样的态度让人欣赏。
要知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广大的单身朋友们,如果这个春节,你们的家人还在催你结婚,别着急别焦虑,先做好自己再说。
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生活,缘分或许会不期而至。
2. 平时多和父母联系,避免遇到问题时惊慌失措
剧中,贺顿一回家看到椅子上的妈妈闭眼垂头,额角是新鲜的血迹。
身为女儿,按说看到这种情况,会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或是找人施救。但贺顿通过老妈的手机信息,判断出妈妈其实是装的。
这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观察,用心体会才能做到的事。
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剧中的贺顿妈妈是假装的,而我的妈妈是真的因为血压上升,无意识晕倒。
当我晚上下班后,看到横躺在地上的老妈,头边也是一滩血迹时,也是一阵焦急。
当然,这种情况对那时的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我也有一定的办法去处理。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在外打拼时,一定不要忽略对父母的关心。
只有在平时多加注意和观察,一旦遭遇意外时才可以有的放矢,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办法。
我的经验是,不管是不是每天跟父母见面,都要保证每天一次视频。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我每天跟母亲通话,通过说话语气和底气判断她的身体情况。
后来使用智能手机后,更是每天都要看看老妈的气色,判断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发生。
如果你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每天回家后,要看看他们的表情,说两句话,了解一下身体和生活情况。
如果你们不住在一起,那就抽空视频,看看他们的精神状态,了解他们有什么需求。
把关心放在平时,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在第一时间想到处理办法。
如果没有日常的关注,连他们吃什么、需要用什么都不知道,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也不清楚,那么一旦遭遇意外,那将是非常被动,让人难免焦虑。
所以,平时稍微多上点心,既能减少父母的挂念,也能了解他们的日常动态,对为人子女者来说,这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
3. 坦诚沟通,可以化解很多心结
作为一家人,其实没什么不能说的。
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更是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在剧中,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很深,也让我觉得有些可恨。
张燕作为癌症晚期的患者,想通过跟丈夫离婚的方式来跟孩子告别。
结果,大女儿误认为这是受了心理咨询师贺顿的“怂恿”。
她当面对贺顿进行羞辱,还告诉年幼的弟弟,这就是要拆散我们家庭的那个人。
剧中的张燕一脸愁容,本来让人觉得很可怜,但是想到她的做法,又让人感到太过可恨。
在我看来,在一个家庭中,最大的愚蠢就是谎话连篇,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自以为是。
患了不可医治的疾病,最应该做的就是跟家人说清楚。
尤其是张燕,大女儿早就到了懂事的年纪,没什么可隐瞒的。
如实告诉病情,告诉孩子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离去,这才是聪明父母的做法。
由此让人想到华为前高管魏延政患癌离去时,儿子才4岁。他对儿子的做法令人称颂。
他在小黑板上写下“智力、毅力”四个字”,告诉儿子,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又写下:“朋友、助力”、“眼界、定力”,告诉儿子要懂得一群人的力量大于一个人,如何面对诱惑,有定力。
对重症病人来说,与其自怨自艾,想尽办法欺瞒家人,不如好好告诉他们事实真相。
要想着如何在最后的时光里跟家人好好度过,如何在自己离去后家人也能好好生活。
否则,就算能瞒得了一时,当真相揭露的那一刻,难道不会招致家人的怨恨吗?
对一家人来说,最大的不公就是互相欺瞒。
遇到问题时焦急抱怨,多是因为平时没有做好沟通。
二、爱情方面
1. 缘分未到时,没必要急着去寻觅
贺顿在剧中和汤莉莉是闺蜜,二人的姐妹情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
当贺顿因为工作问题离职后,汤莉莉拉着她去酒吧散心,告诉她谈一场恋爱,别把自己弄得像个幸福绝缘体。
汤莉莉说:缘分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
其实,这个观点和催婚很类似。
但实际上,没什么必要。
如果你年过三四十岁还是孤身一人,如果你看到同龄人已经为人父母,内心是否会焦虑呢?
不必。
每个人的缘分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属于你的缘分还没来,着急也没用。
就算去酒吧、舞厅认识了新朋友,但也未必就是命中注定的那个ta。
缘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急来的,也不是追来的,而是在恰如其分时的遇见。
与其着急找到另一半,不如先过好自己的单身生活。
没有良好单身力的人,即便步入围城,也未必会幸福。
2. 从内在充实自己,才是化解焦虑的关键
如果你面对父母的催婚心烦意乱,如果你面对暗恋之人的无动于衷愤愤不平,其实这都没必要。
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强大的单身力。
汤莉莉喜欢有钱人,但其实她自己本身也是颇具实力的白领丽人,没必要让自己在任何一方面依附任何人。
曾经,伊能静的婆婆在节目中的一个回答成为网上热议:
这辈子做得最好的事,不一定非得是婚姻,也可能是你做了自己。
要知道,寻找伴侣不一定是幸福的保证,单身也不是获得幸福的障碍。
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过好单身生活时,也绝对有实力在婚姻生活里游刃有余。
所以,与其焦虑自己还没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不如静下心过好当下的日子。
要谨记:被催出来的婚姻没有幸福可言。内心的充实和笃定,充裕的经济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是保障幸福的法宝。
3. 当夫妻之间矛盾激化时,可以先选择冷处理
剧中的女孩尤娜总想着自杀,根源却是父母关系的破裂。
贺顿跟老师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尤娜父母的关系属于情感追逃:
一个想努力沟通,结果却遭遇打击,最终想逃避;
一个拼命想寻求解决办法,却无济于事。
其实,在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最怕的就是针尖对麦芒。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到一个心理学概念:酝酿效应。
原本我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到这个原理。即:
当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怎么想都没有头绪时,不妨先放在一边,过段时间再拿起来,会发现一切都迎刃而解。
后来发现,在家庭生活中,这个效应也非常适用。
试想,当夫妻双方都在气头时,都处于一说话就爆炸的状态时,无论怎么沟通也不会有结果。
但如果能放下一段时间,或许自己就都想明白了。
剧中的詹璐和丈夫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就很值得赞赏。
冷静下来后的詹璐,面对丈夫的认错,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自己在今后工作时,也需要丈夫搭把手。
在心理学上有个淬火效应,意思是说当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油、水等冷却剂里经过冷却处理后,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同样,在感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一效应。
火冒三丈时冷静一下,恶语到嘴边时留一步。或许那些在你看来无法破解的相处难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弭于无形。
三、友情方面
1. 朋友不必太多,知心最重要,没必要陷入交友困境
鲁迅曾送给至交瞿秋白一副对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人生在世,朋友不必过多。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在无效社交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女心理师》里,当贺顿不开心时,汤莉莉带着她去泡吧解闷;
当汤莉莉在职场遭遇不公时,贺顿也想办法帮她解决了问题。
真正的好友,不在于说多少安慰的话,而在于彼此真心相助。
对每个人来说,不必要在意朋友的多少,只看有多少个真心对你的就够了。
朋友圈里的人再多,给你点赞的没多少;
通讯录里的人再多,能真正帮你的没几个。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必纠结到哪里去多结识朋友,如何费劲巴拉地维护朋友。
2. 没必要讨好任何人
剧中的莫宇刚一开始看起来让人有些心疼。他为了讨好同事,简直有些失去自我。
结果,同事并不领情,并没有因他的付出而对他好点。
被同事捉弄,被同事抢功……
叶家辉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让别人正视自己,尊重自己。
当然,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跟成长经历有关,但要明白,一个人只有让行动有价值时,才是值得的。
毫无原则地讨好他人而失去自己,只能让自己在别人眼中越来越渺小。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以软弱的好对别人,就别指望换得对方的爱与尊重。相反,你容易被蔑视和剥削。
讨好任何人都没用,最重要的是取悦自己。
真实表达心迹,大胆说出想法,别因拒绝他人而感到不好意思。
一个人的底气来自于对自我的肯定,先相信自己,再去不违本心地做事,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认可乃至尊重。
四、自我方面
1. 当下的拥有就是最好的,不必否定,更不必焦虑
剧中的全职主妇詹璐代表了当下的一类人:全职妈妈。
原本,她也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却在结婚生子后埋没于日常琐事。
贺顿告诉她:全职妈妈的身份同样值得被尊重和关爱,全职妈妈本身也是一份十分珍贵的事业。
我特别喜欢贺顿对詹璐的建议,感觉真是说到了心坎上: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不一定要基于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可以从现在的状态中找到一些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
日本97岁的药剂师奶奶比留间荣子告诉我们:
如果未来的事情让你感到焦虑,你就应该把寻找活着的意义这件事暂时搁置起来,努力去完成眼前的事情。
不管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想法,其实都没必要考虑太多。
从当下开始一点点做起,再多的焦虑也能随之慢慢消解。
剧中的詹璐开始重新写作,重新开始生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对你我而言,也当同样如此。
2. 告诉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不是结果,也是一种选择
贺顿告诉詹璐: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是只有一个角度。
人在抑郁的时候,往往会看不到身边的温暖,甚至误解实际发生的情况。
所以,让自己宽心一些,快乐一些,慢慢就会让心情得到缓解。
正所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如果只盯着裂痕,内心会越来越压抑、痛苦;
如果看到那一点点微光,就会感到充满希望和力量。
贺顿的弟弟去世后,她自己多年来也有着不小的心结,甚至有过失明的时刻。
钱开逸告诉她去打拳释放一下压力,还告诉她快乐不是结果,也是一种选择。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各种压力:学业、家庭、工作、经济、人际关系……凡此种种,让人透不过气来。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财富:生命。
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幸福并不是存心去找就能找到的。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同样,快乐也是。
凡事都有好坏两方面,多想想好的一面,会更多一些宽慰;
总能遇到好人坏人,告诉自己,任何人的遇见都有其深意。坏的人、坏的事,其实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提醒。
《时间是良药》这本书里说:
如果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绝望的话,可以说你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不管遭遇过什么,把目光从绝望转向残留的光,就能拥有新的希望。
写在最后:
电视剧虽然看完了,但其中的故事还留在心间,也在提醒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我想,在年底看这部剧其实是个很好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审视过去的生活,找到内心的症结,挖掘合适的治愈方法;
另一方面,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可以重整旗鼓,收拾心情,迎接新的未来。
未来的你我,或许还会遇到各色人、事,或许还会有泪、有苦,但,我们已经有了相关的认知,有了更强大的心理应对能力,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能从容、淡定地面对。
我想,这就是剧作本身的意义,也是每个看完它的人能获得的启示。
在年终治愈自己,在年初振奋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更好的未来。
您说是吗?
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与收藏名品
猫眼注:
为防止对英国钱币历史了解不多的泉友阅读本文出现从开篇蒙圈到结尾的情况,猫眼先在此介绍一下文中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
威廉·怀恩(William Wyon,1795-1851),著名的“哥特体克朗”及1838年“尤娜与狮子”金五磅的作者,19世纪上半叶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家,曾任皇家造币厂首席雕刻师,威廉四世及维多利亚前期英国钱币最重要的设计师和雕刻师。
贝内德托·皮斯特鲁奇(Benedetto Pistrucci,1783-1855),英国近代最重要的钱币设计“圣乔治屠龙”(从乔治三世时代应用至今)的作者,意大利裔宝石雕刻师和币章艺术家,1815年迁居英国,曾担任皇家造币厂”首席章牌艺术家”,威廉·怀恩的前上司、同事及(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对手。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将自己登基纪念章的设计工作交由时任造币厂“首席章牌艺术家”贝内德托·皮斯特鲁奇负责。这种纪念章是预备于次年举行的加冕典礼上依照传统向人群中抛洒用的。
皮斯特鲁奇是女王非常喜欢的艺术家,他是“摄政时期”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当时,皮斯特鲁奇的事业已然跌入谷底,他从1819年就被委任设计的“滑铁卢奖章”经过了十几年仍然没有完成。他乖戾的性格得罪了王室,拖沓的工作习惯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指责。
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个意大利人。
贝内德托·皮斯特鲁奇
因为这个身份,他不被允许继任造币厂“首席雕刻师”的位置,并时常成为当时那些满怀民族主义情绪的艺术评论人们攻击的靶子。
而在1837年,被认为比皮斯特鲁奇更具备资格来设计女王加冕纪念章的人是时任造币厂“首席雕刻师”的——也就是我们这一期的主角——大名鼎鼎的币章大师威廉·怀恩。
威廉·怀恩
一、威廉·怀恩升职记
为了方便阅读,猫眼在这里先为大家总结一段史上最短威廉·怀恩生平介绍。真的很短,很快就说完,所以不要看着看着不感兴趣了就不看了,答应我好吗?(星星眼)
对于研究英国近代币章的人来说,“怀恩”是一个必须非常谨慎使用的姓氏。在这个家族从德国科隆移居英国之后六代里有名有姓的22名男丁中,只有5人没有从事币章雕刻工作。因此,在币章上见到“怀恩”签名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说的是哪一个怀恩。
在这许多个“怀恩”中,威廉·怀恩(William Wyon,1795-1851,有时钱币上使用签名“W. W.”)无疑是如今钱币圈子中最著名的一个。同时,作为讨论和研究的对象,威廉·怀恩无疑是最方便的一个。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古典主义审美和造币技术大发展的年代,是最容易从客观角度讨论的流派与时代,而作为1816年货币改革(“Great Recoinage”)的亲历者和与传奇大师皮斯特鲁奇竞争的同僚,威廉·怀恩的故事又往往是最吸引眼球的。
在威廉·怀恩出生的时候,怀恩家族已经有三代人从事币章雕刻事业。威廉的父亲彼得·怀恩是伯明翰造币厂的币章雕刻师,为赫赫有名的实业家马修·博尔顿工作。威廉的伯伯老托马斯·怀恩在1800年搬到了伦敦,进入了英国皇家造币厂。
下图为彼得·怀恩在1809年为纪念约翰·摩尔爵士而创作的纪念章,许多带有彼得·怀恩签名的币章据信都是由他的儿子威廉·怀恩帮助完成的。
借着伯伯的这层关系,威廉在1812年被邀请赴伦敦参加皇家文艺学会举办的比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才能,威廉赢得了比赛并开始变得小有名气。从1815年开始,威廉开始与自己的堂兄小托马斯·怀恩共事。
小托马斯·怀恩与“乡下穷亲戚”威廉不同,从小接受了最正统的艺术教育,随着父亲承接过重要的项目并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确确实实是个极少见的天才。
小托马斯·怀恩是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科班出身
早在1810年,18岁的小托马斯·怀恩为威灵顿公爵创作了半岛战争纪念章,其成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精准的雕刻技艺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意识到小托马斯的才能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
小托马斯·怀恩1810年的半岛战争胜利纪念章
在小托马斯的作品中,1814年《巴黎条约》纪念章是猫眼的最爱之一。纪念章正面战神与和平女神的设计来自小托马斯·怀恩1811年(年仅19岁)的作品,在当年赢得了皇家文艺学会金奖。
小托马斯·怀恩1814年的《巴黎条约》纪念章
每当有人问猫眼什么是新古典主义的时候,如果不算上拿破仑时代法国那些辉煌的帝政风格纪念章的话,猫眼想到的总是这枚小托马斯·怀恩的作品。
1815年,年仅23岁的小托马斯·怀恩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首席雕刻师。威廉·怀恩此时开始协助伯伯及堂兄,并获得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的机会。在威廉晋升为副首席雕刻师之后,人们开始质疑威廉依靠裙带关系上位,但事实证明他是在公平的比赛中凭实力获胜而当选的。威廉也许没有小托马斯那样的天才,但他也绝不是平庸的水准。
1816年炮轰阿尔及尔纪念章是一枚非常优秀的后巴洛克作品,正面为小托马斯·怀恩雕刻,背面为老托马斯·怀恩雕刻。
1816年炮轰阿尔及尔纪念章是一枚非常优秀的后巴洛克作品,正面为小托马斯·怀恩雕,背面为老托马斯·怀恩雕。
然而,堂兄的提携在1817年戛然而止。这一年,年仅25岁的小托马斯·怀恩去世,英国人就这样失去了可能是他们整个19世纪最有才华的币章艺术天才。
本杰明·怀恩的1821年乔治四世登基纪念章,正面国王肖像是小托马斯·怀恩1817年的遗作。
不过让威廉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个叫皮斯特鲁奇的意大利人——虽然依照法律不能上任——却接替了堂兄的工作,并厚颜无耻地领取相应的高额薪资。
怀恩家族的人对这个意大利人素来不待见。皮斯特鲁奇虽是当世大师,却限于其宝石雕刻师的出身,对金属雕刻及币章冲压所知有限。
1816年,皮斯特鲁奇为乔治三世设计的钱币肖像受到了公众的一致批评(被讽刺为“牛头”),但皮斯特鲁奇却推说是负责金属雕刻的小托马斯·怀恩弄砸了自己的设计,并声称从此要自学金属雕刻。
威廉·怀恩与皮斯特鲁奇间的私怨大概是1817年之后开始的。传说皮斯特鲁奇为人傲慢懒散,对工作相当不负责任又拒绝批评和建议,结果多数时候都是威廉·怀恩辛苦地修正他的那些模具。更气人的是,皮斯特鲁奇每年可以领到500英镑的工资,而威廉只有200英镑。
1817年半索维林金币,正面肖像由皮斯特鲁齐创作,背面纹章由威廉·怀恩完成。
不过很快地,威廉的烦恼就得到了解决。皮斯特鲁奇在1822年固执地拒绝依照弗朗西斯·莱格特·尚特雷的雕像为乔治四世国王雕刻钱币浮雕肖像,他认为改变别人的作品是对他本人艺术的羞辱。而相反,威廉·怀恩却不介意做这样的事情,毕竟他本来就是模具雕刻师出身,将别人的设计复现在模具上是家常便饭。
1825年金5磅,正面为威廉·怀恩依照尚特雷的雕像雕刻的国王肖像。
皮斯特鲁奇的这份执拗让他基本上远离了造币厂的日常经营,但威廉·怀恩直到1828年才终于正式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的首席雕刻师。他的工资被加到了350英镑每年,而皮斯特鲁奇则被减薪至同样的价位。
1831年威廉四世2磅金币,正面肖像依然由威廉·怀恩按照尚特雷的雕像雕刻。
时隔11年之后,威廉终于重掌了堂兄小托马斯当年的职位。
二、1838年大辩论及后续
1835年的时候,威廉·怀恩已经是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成熟艺术家了。这一年,他受邀前往里斯本为女王玛丽亚二世雕刻钱币模具。据说,女王对威廉雕刻的肖像非常满意,甚至要求将其应用到之后的纪念章上。
1836年葡萄牙1000瑞斯,正面女王肖像为威廉·怀恩作品。
在里斯本呆了6周后,威廉回到了英国。他此时已是英国币章艺术圈的骄傲,他的国际影响力满足了怀抱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英国民众的期待,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或者登载发表。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两年后维多利亚女王决定由皮斯特鲁奇来雕刻登基纪念章时,威廉的粉丝们彻底疯了。他们发表的各类论战直接把威廉和皮斯特鲁奇这两个名字推上了热搜。
1835年的威廉·怀恩
如前文所言,两个人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了。记录显示,威廉在与皮斯特鲁奇共事时拒绝与其坐在一起,表示出了相当明确的厌恶之情。不过皮斯特鲁奇对威廉的看法似乎颇为矛盾,他时不时会抱怨威廉的模具雕刻得很糟糕,但在他给友人的信中却又称赞威廉的作品才是“女王最精制完美的肖像”。
1837年威廉·怀恩雕刻的一版女王肖像蜡模习作。
在威廉·怀恩的粉丝群中,钱币学家理查德·圣希尔是最激进的人物之一。他发表了许多攻击皮斯特鲁奇的言论,并赞扬威廉·怀恩是一个“在他本人(威廉·怀恩)的领域内对其他艺术家——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没有任何嫉妒情绪的人”。
爱尔兰红酒商和钱币学家理查德·圣希尔
圣希尔明确强调威廉在看待非英国币章艺术家(比如皮斯特鲁奇)所秉持的平等态度,然而圣希尔本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却在另外一篇批判皮斯特鲁奇的——言辞更加激烈的——稿子中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他讽刺皮斯特鲁奇的作品(可能是指乔治三世的克朗)——
“并非以其出色的设计或雕刻著称,而是以其创作者(指皮斯特鲁奇)前所未有的突出的签名而显得异乎寻常。当我们国王的名字和尊号按传统被缩写和简化时,那个‘P-I-S-T-R-U-C-C-I’(皮斯特鲁奇的签名)的名字却被以其全长展现在钱币的正反两面显眼的位置,以此向世界宣示英格兰不得不寻遍欧洲大陆才找到了有能力为我们雕刻钱币的人,只因不列颠所辖四海内无人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1818年乔治三世克朗及皮斯特鲁齐奇的签名(横线处)。
他还利用皮斯特鲁奇懒散的传闻攻击他,说他任期内——
“既不雕刻钱币也不创作纪念章”,但“我们的造币厂却十分多产,且出产的作品在样式上远超那位意大利艺术家(指皮斯特鲁奇)。怎么会呢?难道欧洲大陆又一次被‘洗劫’了吗(指英国又像为了寻找像皮斯特鲁奇这样的艺术家那样把欧洲翻了个底朝天)?难道又有一位一流的雕刻师被从意大利诱拐到这片充满雾霾之地,仅仅为了来这里消沉地领受那肥厚的薪资并磨洋工?没这回事!原因其实很简单:威廉·怀恩先生当上了首席雕刻师,独自一人承担了所有的职责。在这位本土艺术家的督导下,钱币上唯一可见的差别就是在设计和雕工两个方面显著的提升,以及钱币上作者的签名从那个全长且高耸庄严的意大利名字(指皮斯特鲁奇的签名)变成了那个几不可见的英国名字‘W. W.’。”
威廉·怀恩的签名“W. W.”。
尽管威廉·怀恩的粉丝发表的这些民族主义言论极具煽动性,皮斯特鲁奇负责雕刻女王加冕纪念章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且这枚纪念章——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完成得非常优秀。
这枚纪念章的风格虽然仍然是新古典主义,但是雕刻却带有明显的早期浪漫主义的风格。浮雕中人物轮廓的线条感被淡化,着力展现光影的效果与印象,兼具饱满的肌理和神秘圣洁的朦胧质感。
然而,在人们普遍将浮雕的写实程度作为标准的19世纪上半叶,皮斯特鲁奇的这枚作品可能是有些前卫了。女王本人虽然对这件作品表示满意,但皮斯特鲁奇还是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在英国下议院的辩论中,皇家造币厂负责人亨利·拉布谢尔为皮斯特鲁奇辩护称他的作品“受到了其健康状况的影响”(相当于承认作品很糟糕),而这枚登基纪念章旋即被公开评价为“还不如街上1便士一枚的纪念章雕工好,而它的作者却因此领受了500英镑的酬劳”。
皮斯特鲁奇赢了作品却输了名声。而另一边,威廉·怀恩已然完成了他那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青年头像(也就是所谓的“小维”头像)。这个优秀的肖像获得了好评(包括来自皮斯特鲁奇的好评),被应用在之后40年的英国铸币上。
1839年的时候,威廉·怀恩曾短暂地访问法国。在面见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时,威廉呈上了一枚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造访伦敦市政厅的纪念章,获得了法国国王的赞赏。当威廉又呈上自己设计的先王威廉四世纪念章时,路易·菲利普笑着打趣说:“这个老小子,他就长这个样子!”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造访伦敦市政厅纪念章。
1849年,皮斯特鲁奇终于完成了他的“滑铁卢奖章”——一项耗费了他30年的巨大工程。通过这枚伟大的纪念章,皮斯特鲁奇终于证明了自己在设计和雕刻方面都是无人可比的。但为时已经太晚,因为他的老对头威廉·怀恩只剩下最后两年的寿命了。
皮斯特鲁齐奇的滑铁卢奖章。
威廉·怀恩在人生最后阶段参与的项目是伦敦万国博览会各类章牌的设计和雕刻工作,包括王室成员私人奖章和展会官方奖章,后者由他与儿子莱昂纳德·查尔斯·怀恩共同完成。1851年博览会举办当年,威廉在伯明翰去世,他首席雕刻师的职位由儿子继承。
四年后,皮斯特鲁奇也去世了。英国自“摄政时期”开始的第一代新古典主义大师及他们的时代落下了帷幕。
三、威廉·怀恩的作品
审视一位艺术家的最佳方式并不是研读历史资料和艺术评论,而是直接看看他的作品。在威廉·怀恩所生活的时代,他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对英国现代机制币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如前文所说,虽然皮斯特鲁奇赢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加冕纪念章的项目,但威廉·怀恩却仍然主导了新君所有钱币的设计和模具雕刻工作。这些新钱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839年“尤娜与狮子”金五磅。
人们常说,“尤娜与狮子”是新古典主义钱币的代表作,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钱币。就连猫眼本人也曾在创办公众号初期的猫眼文章《【颜值当道】第三期:十九世纪世界十大最美硬币》一文中将其排在第4名的位置。
如今,猫眼觉得有必要检讨一下这个事情。当年将这个品种排得那么靠前,有一部分原因是猫眼被狮子蒙蔽了双眼,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看中它的热度和知名度。对于它的实际艺术价值,猫眼只能说:在“尤娜与狮子”的同时代,欧洲有能力铸造同类币章的国家还有很多,并不是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且,猫眼始终觉得“尤娜与狮子”的构图存在问题。威廉·怀恩为了增加画面的戏剧性和凸显场景纵深,设计了女王伸出权杖指引狮子而狮子的头靠向女王的动作。
在整体浮雕和透视都比较扁平化的前提上,狮子头部与女王手中权杖的遮挡关系在视觉上创造了一种“狮子的脑袋像纸片一样薄,女王一伸手就已经到了狮子脑袋的另一边”的感觉。
不过,相比于威廉·怀恩早年作品中的一些古怪的遮挡关系,这枚“尤娜与狮子”也确实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
1817年,威廉·怀恩创作了著名的“三女神”克朗样币。这枚精美的样币近年来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在拍卖场中屡创佳绩。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左侧女神的站姿,并沿着她臀部左侧的曲线和左腿伸出的方向想象一下她左脚的位置(被盾牌挡住了)就不难发现,她是用两腿夹住了身前的盾牌的……
这个女神,她为什么要把象征不列颠的盾牌夹在两腿之间呢?生殖崇拜吗……
另外,如果你留意一下右侧女神的肩膀和姿势,这个体态真的没问题吗?她伸出的右臂是不是把自己的右侧胸膛扯到了胳肢窝的位置?这种“妹非妹”级作画崩坏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威廉·怀恩的作品时常出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构图错误和作画崩坏两类的话,那么1817年的“三女神”克朗样币显然同时具备了这两点。
你可能觉得“女神夹盾牌”已经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构图了,那么1820年威廉·怀恩为“光荣的六月一日”海战(1794年6月1日海战)创作的纪念章——以现在的视角来看——简直就可以说是非常邪恶。
这枚纪念章的背面,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威廉·怀恩硬是将尼普顿(罗马神话版的波塞冬)的左脚设计成插入了海马的屁股里……配合两只可怜的海马悲壮的表情,满满的“千年杀”既视感。
造成这种悲剧效果的原因来自于整个场景的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海马前脚有蹼后半身是鱼尾,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需要游泳的动物,为什么整只凌空飘在水平面以上?其次,只有仔细看你才会发现,尼普顿其实站在一块由海马拉着的贝壳上。他的脚跟踩在贝壳的上面,只是前脚掌与海马不合时宜的遮挡关系让人产生了视觉错觉。
威廉·怀恩可能是自认为无法展现好海马游水及四周波涛涌起的场景,而将海马设计成悬浮在水面以上,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海马太长,尾巴挤压了左侧属于尼普顿的空间,让他脚下的贝壳只能被草草带过。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图是1731年(比威廉·怀恩的章早了快90年)约翰·克洛克为维也纳条约设计的纪念章,背面的场景与威廉·怀恩的这枚类似。
虽然铸币技术限制了克洛克纪念章的精度,但克洛克远超威廉的艺术水准还是可以从其纪念章背面更加复杂且宏大的场景体现出来。(当然,巴洛克风格的纪念章在场景方面本身就倾向于比新古典主义作品更加复杂,这是风格本身的区别。但即便如此,对比两人的作品仍然还是能看出优劣之分的。)
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必要的构图技巧也是贯穿威廉·怀恩整个职业生涯的短板,而将他在构图方面的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当属1821年乔治四世加冕纪念章了。
乔治四世的官方加冕纪念章是由皮斯特鲁奇(又是他)设计的,但除了官方纪念章之外皇家造币厂和民间为这一盛事各自设计了许多其他的纪念章。这其中,一款署名为“托马斯和琼斯先生”的加冕纪念章据信是威廉·怀恩的作品。
这枚纪念章从构图到雕工之拙劣几乎无以复加。从构图上来说,站在国王身侧的三位女神个个都很长,把中间虽然坐着但总归是矮了她们一头的国王对比得像个短腿的侏儒。
对于这种正面人物坐像,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法是将中间人物的位置架高,在腿的下方留出足够的空间来避免出现人矮腿短的效果。威廉的堂兄小托马斯·怀恩(上文提过的英年早逝的真·天才艺术家)为1814年《巴黎条约》设计的纪念章可以说是这种人像的教科书式构图。
1814年巴黎条约签订纪念章,小托马斯怀恩作品。
在这枚小托马斯·怀恩创作的纪念章背面的三个人物中,坐在中间的布列塔尼亚女神面向观众。她小腿长度与身长的比例其实与上面威廉·怀恩作品中乔治四世的比例相近,但她的位置很高,脚下足够的空间避免了视觉上人物显得腿短的问题。
相比之下,威廉的作品不但构图糟糕,而且每一个女神都头重脚轻,身形和面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作画崩坏,其中尤其以距离观众最远的右二女神最为严重,她那面容的崩坏程度简直已经不比拜占庭金币好多少了……而且,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最右的女神长了两个脑袋呢……
据说威廉·怀恩因为对这个作品非常不满意而没有签上自己的名字,猫眼认为他还是很明智的。
1825年,当威廉·怀恩逐渐开始接替皮斯特鲁奇在皇家造币厂的所有事务之后,整个大英帝国的铸币就几乎都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威廉的人像和纹章雕刻得细节精巧,基本上全部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水准。在他的监督之下,这一时期的英国钱币始终质量稳定且做工精良。
然而,只要一涉及较为复杂的场景,威廉·怀恩的作品就会或多或少地变得有些奇怪。
比如,在威廉·怀恩之前,英国铜币上布列塔尼亚女神身边的盾牌一直是靠在女神大腿外侧的地方。
然而当威廉1825年接管了流通币的设计和雕刻之后,这个盾牌就被改成了顶部对着女神的屁股,还被女神的衣摆遮住了……
威廉·怀恩的布列塔尼亚女神
而由于盾牌的遮挡,女神本来坐着的岩石完全看不见了……这个场景怎么说呢,看起来就好像是女神把盾牌坐进屁股里了一样……而女神的右手放哪不好,偏偏拄着盾牌的边缘,更进一步让人相信女神是真的坐在盾牌上,而且还有点硌有点坐不住……
4便士银币上女神坐着的岩石直接省略了,女神坐盾牌实锤!
威廉这一系列魔幻的设计,让我们彻底无法正视布列塔尼亚女神了。
在1841年,威廉·怀恩应邀为伦敦药剂师学会设计了一枚奖章。在奖章的背面是科学的拟人化形象和依偎在她腿上的少年。我们可以看到,威廉的构图能力和雕刻造诣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如果你仔细看两个人的腿,就会觉得非常的别扭。科学女神坐在石头上,而少年斜着坐在地上,那么少年的左膝盖是怎么挡住了科学女神的左腿小腿中间部分的呢?
猫眼的理解是,只有当科学女神坐在少年的左后方,观众从少年的右前方看向他们时才会有这样的遮挡关系,但这解释不了为什么女神的左脚比少年的右脚更加靠下(靠近观众)。因此,我们只能大胆猜测,少年就是以这个奇怪的姿势悬浮于空中的……
在威廉·怀恩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接到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项目与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有关。首先是在1845年,威廉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设计了一枚私人奖章,用于馈赠给筹备万国博览会时为亲王提供帮助的人。
1845年阿尔伯特亲王私人奖章,威廉怀恩作品。
在这枚奖章的背面,威廉狠狠地挑战了一下皮斯特鲁奇那经典的“圣乔治屠龙”设计。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非常优秀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威廉·怀恩已经从设计1817年“女神夹盾牌”……我是说“三女神”克朗样币时的那个青涩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师了。
然而,这个奖章还是有一些奇怪的地方……你会发现这条龙身有残疾,它只有两个爪子……
虽然对于龙这种东西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上有一些差别,但它也至少应该有四个爪子(或者两个爪子加一对翅膀)。按照对威廉·怀恩作品的一贯理解,猫眼认为可能又是因为右侧龙尾和马腿、马尾的地方细节太多,没有空间再雕刻龙的后腿,所以就给省略了……
无论如何,这枚奖章除了龙少了两条腿以及它的脖子和脑袋的方向有些奇怪之外,其雕刻水准确实足够优秀了。
几年后,威廉·怀恩真正迎来了自己创作生涯的高光时刻。对于不善于掌控复杂结构和宏大场景的威廉来说,精雕细刻的平面装饰才是最适合他的风格。一个艺术家,即便有再多的问题,只要能留下哥特体克朗这样的作品就应该已经无憾了。
关于哥特体克朗的艺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猫眼以前写过专门的文章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上,威廉·怀恩最后的作品面世了。在这批展览奖章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下面这枚。
它是由威廉·怀恩和儿子莱昂纳德·查尔斯·怀恩共同完成,威廉雕刻了正面的两个人像,莱昂纳德负责背面。虽然威廉的雕工依然华丽精湛,但说实话,这枚奖章确实是猫眼见过的双人像币章中脑袋比例比较奇怪的一枚。
一般情况下,多人像币章极少刻意凸显哪个人的脑袋比较大。毕竟,头像本来就是将人物的样貌抽象出来的创作,并列的人像在尺寸上稍有差别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非要比出大小就真的没有必要甚至破坏平衡影响美感了。
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么大概也就是母子、父子同框的情况。
而在这枚展会奖章上,威廉偏偏将阿尔伯特亲王的头像雕得比女王的大一圈。这还不算,相比于女王饱满逼真的头像,亲王的头像扁平得不像话。且不巧的是,左下方的海豚正好挡住了亲王头像脖子处的边界。综合各项因素,按照近大远小的原理来看,亲王的头像相对比女王的头像,就仿佛是远在天边的一块背景一样(刻意为之?)。
再看莱昂纳德雕刻的奖章背面,坐在画面左侧的布列塔尼亚女神在为跪在她面前的工业的拟人化形象加冕,画面右方依次为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拟人化形象。
这里的浮雕打眼一看还是很唬人的。虽然非洲和美洲的拟人化形象有明显的崩坏(双头女神重现江湖),但与当年威廉·怀恩刚刚上任时的水平相比已经好了太多。
莱昂纳德在威廉死后接替了他的位置,后来成长为一个很优秀的币章艺术家。
四、大师与匠人——后启蒙时代币章艺术家的两种形态
建筑与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元的素材(如色彩、材料等)并在更大的空间内展示风格与潮流的变化,但币章艺术却没有这样的便利。无论艺术风潮如何发展,币章艺术家还是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以表现力有限的浅浮雕和相同的金属材料创作作品,且常常受到铸币技术的制约。
1793年处决路易十六纪念章
上图这枚德裔弗兰德斯艺术家康拉德·海因里希·库克勒作品。风格上非但没有倾向于古典主义反而更加复杂化了,但这并不让人觉得这枚作品是”过时的“。
这种限制性迫使后世想要标新立异的艺术家只能在前世艺术家的风格上“做加法”,以展现更博学的品味和更细腻的表现力。比如从17世纪到19世纪,建筑和绘画风格上自巴洛克(及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简直是翻天覆地的,但在币章艺术领域,这个变化是换慢而保守的(比如上图的这枚作品)。币章艺术家不能将前辈们已经建立起来的体系和成就放弃,而直接转向“简洁化”并以模仿古代艺术为手段的新潮流,因为这势必让作品劣化。
1759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宣言章,托马斯·弗朗西斯科·普里埃托作品。
而上图这枚宣言章,在没有成熟的范式及稳定的铸币工艺的加持下,“古典化”的作品在当时也许看着时髦,但如今审视就会觉得很廉价。大师翻车了。
几乎每个新时代的币章艺术家都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尝试用使用新风格的人,坚持旧的成熟的风格和技法的人,以及将旧的技法和风格与新风潮逐渐融合并为后世艺术家创造范本的人。这三类人中,前两种都是“匠人”,而最后一种我们则称为“大师”。
1774年莫雷纳山脉开垦纪念章,普雷埃托作品。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复杂场景为前面翻了车的大师扳回一局。
1774年莫雷纳山脉开垦纪念章,普雷埃托。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复杂场景为前面的翻车扳回一局。
皮斯特鲁奇,一个诞生于后巴洛克时期的宝石艺术家,他的币章作品展现了巴洛克风格常有的优雅、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但是,他同时又能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古典式的构图和风味,可以驾驭小到单一人像大到千军万马的各类题材与场景,且从他最后完成的滑铁卢纪念章来看,他的雕工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的作品兼具了巴洛克的气质和新古典主义的倾向,他本人则兼具了设计者和雕刻工匠这两类技能的极致,这样的人我们大概就可以称为大师了吧。
1821年乔治四世登基纪念章,皮斯特鲁齐奇作品。
相比之下,威廉·怀恩也许可以算是匠人的极致?
他雕工精湛,做活细致认真,为人执着且对工作中的重复与单调都欣然接受。威廉雕刻的小型作品有最优秀的细节和最细腻的肌理,但他没有前辈艺术家们必备的在头脑中构建庞大场景的天赋,有时就连构思一些小情景都会出现纰漏。他非常不善于表现人物的意图与情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甚至后来“哥特复兴”的审美潮流都成了他的“庇护所”,让他不至于因为作品缺乏感染力而为人所诟病。
1824年威廉·怀恩为国家海难营救基金会创作的奖章,背面左侧施救的人物是威廉按照自己的样貌雕刻的(他穿裤子了吗……)
1824年威廉·怀恩为国家海难营救基金会创作的奖章,背面左侧的人物是威廉按照自己雕刻的...(他穿裤子了吗
如果说在币章艺术潮流的转变中,继承和融合已有技法是比借鉴新风潮更重要的因素,那么一名真正的后启蒙时代大师究竟能够在简化的场景和人物朴素的姿态中展现多么细腻和丰富的内容呢?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佩德罗·冈萨雷斯·德·塞普尔维达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1789年马德里即位庆典而设计的这枚宣言章吧。
这枚宣言章的用处与上文提到的英国国王登基纪念章一样,是在庆典的时候赠送给现场的民众的赏赐品。虽然纪念章正面的卡洛斯肖像雕刻很优秀,但这种凸显盔甲、披风、头发、领巾、桂冠及皮肤等多种材质质感的对比的炫技之作是巴洛克时代全欧洲都盛行的模式化的东西,并不足以因此称为大师。
让塞普尔维达封神的是纪念章背面的庆典场景。在这里,塞普尔维达没有像英国的艺术家们那样描绘国王的神圣和威严,而是以庆典期间马德里街头的场景来展现治世之下的西班牙。
这最初本是塞普尔维达的老师托马斯·弗朗西斯科·普里埃托(前面提到翻过车的那位大师)在创作卡洛斯三世国王宣言章时的主意,由塞普尔维达将其调整修改后再次应用,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场景中的人们,为了方便分辨,猫眼将这些人从右到左进行了编号如下:
首先来看最右面的5个人。
从服饰和位置判断,这五个人中2号和3号是掌管仪式的王室纹章官,1号和4号(大部分被挡住)是随从官。
1号随从官一边与2号纹章官交谈一边指向台下,可能是他们刚刚向台下抛洒完宣言章之后引起了骚动,而原本在向台下挥手的2号纹章官顺着1号随从官手指的方向向台下看去。他们两个人的互动吸引了3号纹章官的注意,他从后面挤过来探出头也向台下看去。
3号纹章官向前挤的动作引起了5号人物的注意,他是一名腰间佩剑的负责在台上护卫和挥舞王室旗帜的士官。作为台上地位最低的人,此时他正看向自己旗杆的底部,生怕撞到挤上来的3号纹章官身上。得罪官员事小,但若旗杆将纹章官披风上王室纹章的精美刺绣刮了,估计是赔不起的。
我们接下来再看台上的6号和7号及台下的众人。
首先,台下的9号人物是一名贵族。他站在最靠近演讲台的位置上,有漂亮的礼服和绑腿连裤袜,姿态从容自若地与台上的6号纹章官交谈着。他站立时微微分开的双脚和伸出的左手都说明他在和这位官员交谈时不需要特别注意礼节,侧面证明了他的地位和血统。
而台上的6号纹章官姿势非常矛盾。他在与9号贵族交谈时高傲地掐着腰,但他的脚却并拢成丁字步。他也许是国王身边的近侍,这给了他在贵族面前依然保持高傲体态的资本,但作为王家的仆人,他有着保持侍从姿态的习惯。
与6号纹章官一样,台下10号人物的动作也很矛盾。
他显然被马撞到了,右手不自然地向后推着。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盯着台上与9号贵族交谈的6号纹章官。从他的站姿来看,他应该是身前9号贵族的随从。如果你曾经跟老板出去恰谈过业务的话你一定明白,即便插不上话,你也会一直看着你的老板和与他交谈的人,这时即使有人推了你一下也不会影响你聚精会神地聆听他们两人的对话。
这应该是所有侍从和打工仔都明白的卑微感吧……
我们再来看最左的13号人物和他的马。
他和他的马是台下冲突感最强的地方。首先,他的衣着和9号贵族一样华丽,但牵着马来到会场说明他并不住在城中。他明显不如9号贵族那样气定神闲,也不习惯于穿梭人群的礼貌,自己的马撞到别人也不是很在意。
他可能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贵族或者庄园主富商阶层之类的人物。他身后的12号人物与他步调一致,也许是他的随从。这个人披着美洲殖民地式的大披风,似乎在暗示13号人物的财富来源。
最后,我们再来看四个辅助人物,分别是台上的4号随从官和7号纹章官,以及台下的8号人物和11号人物。
这其中,8号人物可能是一个街头卖艺的侏儒或者卖报的穷孩子,他光着双脚毫无顾忌地跑着。他的手伸向台前摆出一个索取的姿势,这是希望从台上直接要到一枚银章,否则就凭他的体能想在人群中抢到一个银章是很难的。
这是在街头摸爬滚打出来的智慧。而从构图上来说,他伸出的手刚巧挡住了7号纹章官的脚,他的脚踩的地方要比10号随从的脚离观众更远。以他为桥梁,7号纹章官显得离观众非常遥远,极大地增加了整个场景的纵深。
剩下的只露出头的台上4号随从官和台下11号人物则完全是为浮雕服务的。台上的浮雕的最高点在5号士官的肩膀处,台下浮雕的高点在马头处,如果不在这些高点附近增加一些过渡区域的话,观众就能从章的侧面看到把浮雕顶起来的没有图案的金属,会让整个浮雕显得廉价。
一个比较好的反例是英国1863年欢迎亚历山德拉公主(之后的太子妃)驾临伦敦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精制,浮雕很高。
但如果你从侧面看,就会看到公主脑袋和胳膊因为没有合适的过渡区域而出现的金属支撑的问题(模具冲压只能沿着轮廓外延成型),让原本精美的纪念章顿时显得廉价。
塞普尔维达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技巧,将马德里街头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搬上了这枚狭小的宣言章,且通篇没有使用任何多余的街道、建筑物等辅助内容来增加场景的纵深,全凭自己优秀的构图能力和雕刻技巧以18世纪的制币工艺呈现了这样复杂的场景,着实是令人钦佩的。
然而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塞普尔维达居然能够洞察社会中——从上层阶级到街头乞儿——每个阶层人物的内心,并举重若轻地将这些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的举止和神态准确地传达出来。这当然与艺术家日复一日的观察和勤勉的练习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天赋。
不描绘国王的伟大,而是将他的国家完整地搬到宣言章上,这是普里埃托的想法,在塞普尔维达手中达到了极致。一件伟大的作品,是能将它所描绘的时代凝固后投射到我们眼前的,而一个真正的大师是可以永远活在他的伟大作品中的。
结语
威廉·怀恩的支持者圣希尔认为英国不需要去欧洲大陆寻找人才,本土的艺术家足以承担起用币章描绘伟大帝国的重任。猫眼却认为,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始终需要吸收外来文化进行优化和自我修正。更何况,欧洲大陆是真的出了很多大师。
威廉·怀恩的自主创作能力其实并不优秀,而奇妙的是,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因民族情绪而被称为一流大师;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又因商业因素而被划入顶级名作之列。
一个被错认成大师的优秀匠人就这样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不得不说是极具戏剧性的。由此看来,境遇、时机、运气、伪装、吹捧和炒作,似乎无论哪一项都比真才实学来得有用得多……
这辆列车似乎奔驰在雪原,但是却只抵幽暗的人性
《雪国列车》是一部科幻片,导演是大家熟悉的韩国奉俊昊。故事情节构思并不算特别出众。
2014年,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各国都向高空发射了新研发出来的可以有效降低温度的CW-7冷冻剂。但是物极必反,此举措让地球被冰天雪地封印,变成生物无法存活的极寒球体。
一辆由工业天才威尔福德设计的类似诺亚方舟的永动机列车,载着人类最后的幸运儿开始了漫漫旅程。
列车配有完备的先进设施,是一个微型的生物平衡世界,围绕地球一定范围做圆周运动,运行一周的时间正好是一年。
列车的运行轨迹是周而复使的圆圈,也象征着车厢内部人们在相同的命运中转圈,一年一年不可改变,是一个轮回。
1,极端的不公带来反抗
影片以一片逼仄拥堵的后部车厢场景开始。人们已经被困在这里17年了。他们面容灰败憔悴,早已经忘记了牛排的滋味,每天用来充饥的食物就是一片山楂糕大小的所谓蛋白棒。他们不知道这些蛋白棒都是虫子做成的。
他们从攀上列车起,就被前端车厢威尔福德统治阶层那些武装精良的士兵夺走了财物。他们因被镇压而变得脆弱无助,苟延残喘地活着,过着饱受欺凌羞辱的生活。
为了争取和前列车厢里的人同样自由平等,他们开始了持续而惨烈的抗争,试图突围到前部车厢。他们经历流血与牺牲、无望与失败,但信念不灭,养精蓄锐后卷土重来。
这一次,人们在柯蒂斯的带领下,准备发起新一轮暴动。他们找到了列车的安保设计师南宫民秀,说服对方帮助大伙突破重重关卡,推翻威尔福德的统治,掌握引擎、掌控命运。
在这起事件中,人们为了平等和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人性的阴暗与光辉、阴谋与算计,令人动容与深思。
2,人性的多面性与英雄主义情结
柯蒂斯具有领袖气质,是整个底部车厢人精神意志的代表。他有着坚定的信仰,那就是掌控引擎,结束不公正的统治与阶层分化。他凭着一往无前的精神与智慧,闯到了最前列车厢。令列车长威尔福德也为之汗颜钦佩。
柯蒂斯过关斩将直抵威尔福德的老巢后,却差点功亏一匮。当威尔福德用至高无上的权势引诱柯蒂斯时,后者被营造出来的假象迷惑,恍惚了、沦陷了。
可见糖衣炮弹远比真枪实弹厉害。这也暴露了人性劣根性的一面,贪图享乐、追求权势的本质。基辛格说过,“权势是最好的春药”,它引得人人竞逐。
柯蒂斯就像水浒中代表农民利益的宋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最后被官僚收编。柯蒂斯在威尔福德用继承人的职位进行引诱时,陷入到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他无法放弃这似乎是唾手可得的权力。
就像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最终都被镇压或收买一样。因为他们在看到一点胜利时,就陷入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无法自拔,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柯蒂斯的思想斗争淋漓地展示了这一点。
东野圭吾说过,“世上最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人性的阴暗面在现实面前暴露无疑,人都是是贪婪的的动物,如果没被引诱,那说明诱惑还不够大。只要回报足够丰厚,底线可以被无限放宽。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终英雄主义情结战胜了纠结与迷茫。在紧要头头,柯蒂斯救起了被奴役的小孩,记起此行的意义。他个人的决定关系着后车厢的大多数,他必将不辱使命。
老人吉列姆在底层车厢也是个精神领袖一般的存在,他在众人眼里是一位智者,但是人性也存在着多面性,存在着虚假的伪善。
吉列姆被威尔福德洗脑:仅存的人类被困在车厢里,是列车的囚徒。只有每个人待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保持人类的繁衍、生态的平衡。而事实上这种平衡无非是阶层的划分与不公。
威尔福德意在控制引擎,做列车主宰,那么只能让这种不平等的秩序维持,而不是终止。他需要一个在底层车厢有声望的傀儡来蛊惑人心,执行自己的诡计,他选中了老人吉列姆。
这两人商量好,让吉列姆定期在尾部车厢煽起暴动然后被镇压,血洗一部分人。因为如果人越来越多,代表着需要更多的的食物与水,将会给列车带来负担。
人们没有想到,吉列姆,这位曾经砍下自己的胳膊供饥饿的人填饱肚子的德高望重的智者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惊天秘密:他操控着他们,他们都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那么吉列姆在这协议中有得到什么好处吗?不,并没有。那他为什么这样做?
在吉列姆身上,存在着人性的双重矛盾:一方面是舍我的大义的英雄主义情结;一方面是享受那种被统治者当作心腹的愚昧的自我沉溺与放逐。
吉列姆的英雄主义情结体现在他为了阻止陷入疯狂的人类不再互相残杀而自行断臂喂食。而为了人类的繁衍而做出的似乎是大义之举的行为更让这种情结升华到高点。
但这种做法毋庸置疑是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自由与平等为代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这世上规定了阶层高低与不公吗?
吉列姆自认为是为整个人类着想,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何尝不是在享受这种支配与奴役的快感:是的,你们这些营营役役的人们,尊重我、爱戴我,却没看透我是在控制你们。我是威尔福德的眼线与心腹,我以受到他的重用为荣。
在这一点上,吉列姆暴露了他伪善的一面。他何尝不是被威尔福德成功洗脑的为虎作伥的罪人。
3,觉醒与自我救赎
天地陷入极寒之时,一部分幸运儿挤上了列车,但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又是不幸的,他们被困在逼仄的尾部车厢里。为了生存,上演了与《三体》中类似的一个场景:人类被入侵的外星人全部赶到澳大利亚,没有足够的食物,发生了互相残杀为食的惨剧。
当时的柯蒂斯年轻力壮,在将要杀害一个小孩时被吉列姆挡下,后者断臂供食的行为让陷入疯狂的人们清醒,也包括柯蒂斯。自此柯蒂斯就为了自由而战。他的心里升腾起一个信仰:杀到前端车厢,拯救底层群体。
在抗争的过程中,柯蒂姆为大义而牺牲了朋友,选择一往无前。但他同样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在幼儿园中精神松懈差点被杀死;所向披靡走到引擎室时,被威尔福德所描述的一套理论说服而意志瓦解。列车长承诺自己老了,让柯蒂姆来控制整个引擎,控制了引擎就代表着站到了阶层的最高点。
柯蒂姆无法不被打动,他臣服了。千均一发之时,有着透视眼功能的小姑娘尤娜看到了地板下面的情景:所谓的永动车只不过是让底层车厢的小孩在手动维护而已。
场景触目惊心,柯蒂姆清醒过来,威尔福德阴谋败露。
柯蒂斯为了救儿童断了一只手臂,和老吉列姆为了阻止他杀死婴儿而自断手臂遥相呼应。
柯蒂姆艰难地完成了种种考验。自此,他得之圆满,完成了自我救赎。
同样自我救赎的还有吉列姆,他选择与列车长合作,但渐渐地不满意于这种平衡,憎恶越来越专横的残酷统治。他要和列车长进行对谈,无望而归。于是鼓励富有领袖气质的柯蒂斯揭竿而起。因为吉列姆违背了游戏规则,被威尔福德的人杀害。
吉列姆当然知道自己倒戈将会带来的后果,但仍义无反顾地去做。这或者是他对自己半生错误选择的忏悔,他渗透了维持列车平衡的说辞只是谎言,本质上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罢了。
觉醒后的他鼓励人们进行反抗。至此,吉列姆也完成了自我救赎。
4,权谋与诡计
在突围的过程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列车的安保设计师南宫民秀。他表面上沉溺于药物不可自拔,答应帮助人们的条件就是用药物交换。实质上他是积攒这些用来做最后爆破的工具。
在南宫民秀看透情势的眼里,他知道前路漫漫,困难重重,道阻且长,必须伪装自己真实的意图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这是南宫的权谋。
而影片中的诡计就比较多了,后部车厢的人们不时会接到前端车厢的内应秘密传来的小纸条,鼓励他们暴动。谁能想到,这个内应却是威尔福德。威尔福德为了维持车厢的平衡,维护自己的统治,将后部车厢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用一种正当的借口杀人。
而幼儿园的洗脑影像、收买吉列姆、散发阶层言论无一不是威尔福德维护自己统治的手段。
在影片中,权谋与诡计交替出现,双方博弈。
5,为生命尊严而抗争
列车上的几位爱因基摩人受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生活,他们坚信凭借自己的种族与生俱来的在冰雪环境中的生存经验,定能够抵挡极寒天地。他们走出了列车,最终被冻成了雕塑,被车厢里的人当成了反面教材,警告乘客要懂得感恩安于现状。
但其实,不知道谁更可悲一些,是安于被禁锢的生活的人,还是这些先行者?
爱因基摩人未必没有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危险,甚至比其他人更懂得不可预知的困难。但是他们为了自由而敢为人先,即使是以生命作为代价。他们不甘于被束缚而选择挑战,虽然被冻死,但精神永存。
而纵观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无不是由一辈辈勇于开拓的先行者所书写,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
6,结构上两线并进,遥想呼应
在致冷剂的效果下,地球进入原始洪荒,万物凋零。同时人类倒退入蒙昧,茹毛饮血,以同类为食;故事进行到尾部,万物复苏,冰雪消融,地球出现生命迹象。车厢里的人们经过抗争,结束了不公平制度。
最后雪崩人亡列车起火,这一切罪恶都在大火中被毁灭。幸存的小姑娘尤娜和黑人小男孩爬出车外。空气已开始向暖,适于人类生存的空间显现。
这一列周而复始的旅程终于结束,人类回到了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