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团圆家乡年活动(那个被拐33年、手绘家乡地图寻亲的男子,团聚了)

导读 团圆家乡年活动文章列表:1、那个被拐33年、手绘家乡地图寻亲的男子,团聚了2、中秋的月光,照亮回家的路!这个大家庭今天在嘉兴团聚3、这个中秋节新凉山人把他乡当故乡 隔着屏幕

团圆家乡年活动文章列表:

团圆家乡年活动(那个被拐33年、手绘家乡地图寻亲的男子,团聚了)

那个被拐33年、手绘家乡地图寻亲的男子,团聚了

2022年1月1日,凭儿时记忆手绘家乡地图寻亲的李景伟,在河南省兰考县与家人团聚。37岁男子李景伟4岁被拐,33年后凭记忆画家乡地图寻亲。此前,经过DNA比对,李景伟终于找到了家人。在警方安排下,元旦当天,李景伟与母亲和弟弟妹妹等亲人见面。

警方找到男子老家

和画作几乎一样

最近看到郭刚堂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孙卓一家人团聚……被拐30多年的李景伟也希望有一天能与亲生父母重逢,回到自己的家。于是他拿起笔凭记忆画出了老家的样子,希望用这种方式获得一些家乡的信息,找到亲人。

现年37岁的李景伟家住河南兰考,在他的记忆里,自己是4岁时被邻居哄骗后几经转手,最终到了兰考一户李姓人家。如今已为人父的他对亲生父母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当看到其他人寻亲成功的信息时,更坚定了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决心。

2021年12月15日,李景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寻亲视频,他依据4岁时的记忆,手绘出被拐之前家附近的地图,画中绘有家乡周边的学校、公路以及小山路。李景伟希望用这种方式获得一些家乡的信息,找到亲人。

根据线索,兰考警方前往云南昭通找到了李景伟的老家。老家的情况和他画的几乎一样,只是老屋塌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李景伟的寻亲终究还是没有跑赢时间,他的父亲已经不在了。

2021年12月29日,记者从兰考警方了解到,经过多方寻找,他们在河南周口找到了李景伟的亲生母亲,并且进行了DNA比对。

李景伟的亲生母亲今年50多岁,多年前从云南昭通带着儿女来到河南。目前在周口的住址距离李景伟所在的兰考县相隔仅百余公里。命运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注定,30年前,这对母子天各一方,如今他们又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再次相遇。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秋的月光,照亮回家的路!这个大家庭今天在嘉兴团聚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我从1955年离开故乡嘉兴,漂泊在外已经67年。”9月10日下午,站在1:1还原的百年老站房前,86岁的黄永明老人眼眶有些湿润,“故乡的面貌已今非昔比,嘉兴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中秋的月光,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再次站在故乡的土地上,他和身边的家人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黄永明兄弟姐妹8人,在嘉兴度过了最温馨的时光,后来兄弟姐妹各有发展,有些离开了嘉兴。这个中秋节,一大家子28人从无锡、上海和杭州等地赶来,团聚在嘉兴。

回家,回嘉。老人们在城市中寻找着过去生活的痕迹,在寻访中看到嘉兴的变化。这是时隔三十年来,他们家团聚的人最全的一次。这也是一次他们对故乡的重新认识,

家乡,是游子心中最深沉的思念

“我们以前家就住在荷花堤。”黄永明是家中老大,回忆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儿时记忆仿佛就在眼前,“年轻的时候我们租自行车,在环城路上一圈一圈地骑。不像现在,公交车那么方便,可以去到嘉兴的任何地方。”

他们的父亲黄礼坤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杭州萧山的山村进入到沪杭铁路局工作,从抬煤工、加水工一步步学习晋升,成为蒸汽机车的司机,就是开火车龙头,来往于上海杭州之间。黄永明告诉记者,他们此行第一站定在嘉兴火车站,也正是这几十年来,一家人和铁路有着深刻羁绊。

父亲高大的形象一直在黄永明的脑海之中,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思想也从父辈传承了下来。但是父亲一人工资要养活十口之家,其实家庭生活并不富裕。

黄永明和二弟黄永华都毕业于嘉兴一中。1955年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到嘉兴一中特招新生,黄永明被录取了。“我的母校那时候不永交学费,伙食费全免,对我们这样困难的家庭而言是求之不得。”他还记得,学校那时候每月发3元的生活补助,他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放假的时候可以买点土特产带回来孝敬父母。

1960年黄永明从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系毕业,分配到了广州远洋公司船技处,参与到了大型远洋船舶改造工作中,此外还参与了中国第一代地铁的研制和试验。

二弟黄永华1958年被上海同济大学航空测量专业录取,1962年毕业分配于南京空军福州机场。1970年转业至上海航道局,致力于上海东海航区海上航标和灯塔建设。虽然二弟已经于2014年去世,但是家人聚会时常常缅怀。

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几十年来来他们勤勤恳恳工作。只是每当夜深人静,家乡,是游子心中最深沉的思念。

他们,不断将爱传递温暖世界

一路走一路照片,从火车站老站房出来,一家人就出发去南湖会景园。

队伍中,76岁的黄永新老人亲和力十足,与他并肩的是妻子朱水仙。黄永新有着一个特别的身份——杭州市十大文明市民。

总是很想家,虽然杭州和嘉兴不远,但是因为疫情他也3年没回嘉兴了。短短3年,嘉兴的变化让黄永新惊喜:“城市焕然一新,还通了高架呢!”

当年,由于生活困难,老四黄永其和老五黄永新十多岁就辍学,挑担送煤球赚取微薄工资补贴家用。但是一时的困境,没有困住坚强向上的兄弟俩。

黄永新后来也和铁路结缘,1964年进嘉兴站工作,1965年调到了杭州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到退休。但其实退休后他的生活更为“精彩”,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志愿活动中。

“其实我从1997年开始做公益。”他和妻子朱水仙退休后更是穿上红马甲,加入志愿服务联盟,光在浙大二院就服务十年,荣誉更是不计其数。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黄永新十几年来长达80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

黄永新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是1972年结的婚,今年正好50年。在他记忆中,他们结婚的时候家里也好好地团聚了一次,后来因为大家都很忙,见面的机会慢慢就少了。但是不论身处哪里,黄永新总是骄傲地和别人说自己是嘉兴人,嘉兴是他的故乡。

志愿服务不易,十几年如一日照顾亲人更是令人动容。12年前,老六黄国正的妻子脑出血瘫痪了,但是这卧床不起12年里,黄国正不离不弃照顾妻子,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黄国正的行为也得到了兄弟姐妹的支持,大家说,只要一家人一条心,一定能度过任何困难。面对家人的称赞,黄国正腼腆一笑,说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团聚,更新对于家乡的美好记忆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白了少年头。

黄其伟是兄弟姐妹里最小的一个,今年也66岁了。他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1961年的全家福。

“你看左边最小的那个就是我,那时候只有五六岁。”黄其伟看着幼年时的自己和风华正茂的兄长、姐姐,脸上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黄其伟也是这一次回嘉团聚的召集人。他告诉记者,不论在嘉兴或者外地,兄弟姐妹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有些孩子在读书,这次来不了。”家庭越大越壮大,不但有了第三代,也有了第四代。在黄其伟看来,他们家之所以枝繁叶茂、兴兴向荣,是因为有着良好家风家训。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父母,将最优秀的品质传递给了他们兄弟姐妹。

“虽然我们不是书香门弟,但是母亲常常教育我们要节,要有礼貌。”黄其伟回忆,母亲邬秀琴并不会因为自己年纪最小就宠溺他,“母亲总是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不能贪小便宜,要助人为乐。”

正是那一句句最朴实的话语,教育出了优秀的子女,而子女们又带着这些优秀的品质去到了祖国各地。他们,也将嘉兴人温润善良、刻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传递到了各地。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们的家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嘉兴家庭,但是我们都在努力为国家建设做贡献。”黄其伟说道。

兄弟姐妹们团聚,不断回忆着过去。南湖、火车站、荷花堤、少年路、一中、环城路……老人们不禁感叹,这些都成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他们曾经在这里生活、成长,陌生的是,嘉兴在这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太高兴了,为我们的家乡高兴!”家人们都在说,这一次的团聚更新了对家乡的记忆,为嘉兴自豪!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这个中秋节新凉山人把他乡当故乡 隔着屏幕和亲人团聚

封面新闻记者 席秦岭 见习记者 罗石芊

中秋佳节到,月是故乡明。

然而,在凉山州,有一大批挂职干部,他们作为新凉山人,早已视他乡为故乡,把凉山的月亮视为故乡的月亮,就着月光飨乡愁,隔着屏幕和家人团聚。

今天,凉山州越西县召开帮扶干部人才中秋慰问座谈会。越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勇主持会议并讲话。东西部协作、中省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代表和“医联体”干部人才代表、县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等30余人参加会议。

李勇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各类帮扶干部人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对大家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号召,“舍小家、为大家”,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不远万里,毅然决然到越西开展帮扶工作表示衷心钦佩和感谢。他表示,将尽最大力量为各级各类帮扶干部人才在越西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务保障,让他们安心在越西这片热土施展才华、书写精彩。他要求,广大帮扶干部人才要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帮扶资源优势,把先进经验和工作理念带到越西,认真履职,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师带徒”“传帮带”,心系越西、奉献越西、宣传越西,影响带动更多人关注越西发展、参与越西建设。

座谈会上,东西部协作、中省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代表和“医联体”干部人才代表围绕各自帮扶工作做交流发言,畅谈分享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体会和感想。高兴之余,今年底将退休的德阳中学高级教师、“组团式”教育帮扶干部人才代表何琳脱口而出一段顺口溜:

脱贫攻坚开新篇,振兴乡村靠组团。

宁波德阳共携手,同帮彝乡越西县。

文旅务工是重点,医疗教育是关键。

离妻别子应召唤,我辈自当挑重担。

彝汉干群齐努力,拼出富裕大凉山。

座谈会气氛轻松愉悦,帮扶干部人才代表在交流发言中表达了对越西这片热土的热爱,组织的亲切关怀更让他们看到了越西县对帮扶干部人才队伍的关心关爱。他们纷纷表示将强化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工作,苦干实干,积极进取,为越西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后,越西县为各级各类帮扶干部人才发放月饼、苹果、油等节日慰问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他乡秋色宜人,不如家乡建设有你——中秋国庆假期玉溪干部回乡团聚规划家乡

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

10月4日,峨山县甸中镇甸尾村20余名回乡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等一行人,在听取村党总支“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情况介绍后,走村入巷,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优、人居环境改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走访、商议,齐心描绘家乡新画卷,共谋家乡发展大计。

中秋、国庆期间,玉溪市抓住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持续深化“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市委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组织、指导全市2021年实施村庄规划编制的村(社区),结合节假日开展“走村庄、找问题、抓宣传、谈规划”主题活动,全面推动回乡干部在规划家乡、建设家乡、反哺家乡中发挥作用。

走村庄

“这里的区位优势很好,建设特色水果种植体验区有基础也很有前景,能把周边县(区)的游客吸引到这里休闲娱乐,体验水果采摘乐趣,一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带着讨论村庄规划初步成果的兴奋,新平县古城社区村庄规划编制组成员杨东在实地踏勘啊波左小组时激动地说。

中秋、国庆期间,各村(社区)回乡干部们在深入交流座谈基础上,再次用脚步丈量故乡的山水田园,进一步摸透村情现状,为修改完善村庄规划初步成果出思路、找支撑。回乡干部充分调研、认真思考、深入研判,与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一道,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论证、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力争把方案做到最优。

找问题

中秋、国庆期间,回乡干部们结合规划初步成果,进一步梳理村庄存在的问题,充实问题清单,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同时,针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回乡干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资源出资源、有办法出办法,尽可能给予家乡更大的支持,帮助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努力推动规划落实落地。

易门县绿汁镇9个村(社区)组织回乡干部围绕规划初步成果,查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规划等方面问题150余个,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各类意见建议120余条。

抓宣传

中秋、国庆期间,回乡干部们在走亲访友、走访群众工作过程中,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宣传宣讲活动,讲清村庄规划的重要意义、工作思路和美好蓝图,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群众支持村庄规划、参与村庄规划。

澄江市龙街街道万海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回乡干部重走儿时路,与群众面对面谈乡情、说发展,突出抚仙湖保护治理这一核心,紧扣人居环境整治、美化、亮化相关规划内容,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讲解,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力争编制出一个接地气、可实施、高质量的村庄规划。

谈规划

“重点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规模化经营为载体,大力培育新型主体,谋划并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水源点建设,不断加快农业设施建设步伐,实现设施化、规模化、数字化、集约型农业发展。”在新平县他拉社区,回乡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建成高山蔬菜种植区、县城绿色食品菜篮子”发展定位,提出社区下步发展思路和推动规划落实的具体措施。

红塔区把者岱村回乡干部座谈会重点围绕挖掘现有产业发展潜力、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利用、种植养殖等规划内容,结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村民关注关心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规划发展的意见建议。

中秋、国庆期间,全市各村(社区)依托支部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开展回乡干部座谈会,共同谈规划、出主意、谋发展,进一步研判优势和特色,查找短板、厘清思路和方向。

截至目前,在5647名回乡干部的参与下,玉溪市432个村(社区)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一批规划成果已经形成、报审。 (玉组轩)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我和我的家乡|山东科技大学 史昕禾:团聚的人,过年的饭

作品名称 《团聚的人,过年的饭》

参赛类别 摄影

作者姓名 史昕禾

所属高校 山东科技大学

院系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

拍摄日期 2022年1-2月

拍摄地点 家中

作品说明

寒假回家过年,许久未见的亲人格外的亲切。白胖胖的饺子、香喷喷的炖菜,故乡的一切又鲜活起来,弥补心中的思念。

“我和我的家乡”微视频/摄影大赛(寒假专题)

2022年寒假来临,大学生陆续返回家乡。为配合共青团中央2022寒假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家乡变化,热爱家乡,讲好家乡故事,厚植家国情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将联合举办“我和我的家乡”--大学生“返家乡”微视频/摄影大赛。期待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发现家乡之美、家乡之变的拍摄中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