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视频懂你更多app安卓版官网二维码(变革的乡村图景:在短视频里和百万粉丝一起过日子)
茄子视频懂你更多app安卓版官网二维码文章列表:
- 1、变革的乡村图景:在短视频里和百万粉丝一起过日子
- 2、上海地铁口蹭网农民工:不舍买流量,又想家
- 3、多部门部署启动净网集中行动 截至5月底取缔关闭非法网站6400余个
- 4、煎、烤、焖……茄子的隐藏吃法你试过几个?
- 5、福利姬软色情交易黑幕调查:线上售卖视频图包,线下通过援交牟利
变革的乡村图景:在短视频里和百万粉丝一起过日子
@川乡小妹儿 在她发誓再也不回的农村,开启了美好清新的田园人生,@乡村小乔 说“那些人你不关心谁去关心他们。”
“小妹儿”翻几座山去给老人理发,听说她要来,理发的村民早早把挑好的果子给她准备起来。“小乔”的视频点击量高了,就帮着农民卖滞销的农产品。
这些从来不是焦点的普通人,在最平凡的日常里,以毫无矫作的心,在田间地头或大山深处,以不被看见的方式传递着流动的人类爱意。
1. 川乡小妹儿:两颗漂泊的心,在百万人的注视下安家落户
@川乡小妹儿(徐燕)和小二娃(周小龙)要结婚了,记者终于在联络了一周后和他们通上了电话。
两人的婚礼不是以农村隆重设宴大醉三天来庆贺,而是从白花镇的山上下到宜宾的城里,买上几千元的喜糖拉回家包装,再从山里发出520份快递送给关注“川乡小妹儿”的粉丝。
原本是400份喜糖,因为徐燕看到评论说结婚的吉利说法都要“图双”。
但在最近西瓜PLAY的打榜赛里,粉丝的助力为他们赢得了船票,小两口又看到评论里“520”的说法,就把喜糖增添到了520份,走了几个村镇的银行去换零钱,给每份喜糖都塞上红包。
徐燕笑嘻嘻地讲述这个过程,她的婚礼没有仪式,但她正在和一百多万人分享她的婚事。
回到白花镇,终结流浪着打工的日子。
徐燕是四川遂宁人,就是“川乡小妹儿”这个账号里每天出境的“小妹儿”,视频记录着她跟随周小龙从来到宜宾后的所有生活。
2018年后,徐燕和周小龙确立了恋爱关系,徐燕从周小龙口中第一次听到“自媒体”三个字,他们俩从城市回到农村,住进了周小龙父亲给他留下的房产,位于白花镇的一座经年无修,杂草丛生的旧房,自此结束了十几年流浪打工的生活。
很容易让人以为他们是青梅竹马。而实际上,这份爱情的生根发芽伴随着着视频内容的生根发芽,他们的人生和百万粉丝同在,是真实的“现在进行时”。
和徐燕认识之前,周小龙的姐夫已经是一位西瓜视频的三农创作人了,名为@型男行走乡村 。徐燕正是在购买他姐夫家腊肉的时候,和做客服的周小龙结缘,那是周小龙立志投身“自媒体”事业的缘由。
他和徐燕相识后才发现两人的人生经历惊人得相似。周小龙的母亲在他8岁时外出务工就再也没有回家,16岁开始跟着父亲进城做“农民工”,北京工地、浙江的工厂、父亲走后再回到四川。
徐燕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她的工作经历像一本当代农村女孩进城务工生存史:14岁开始给亲戚家饭店帮工,跟随外公进城在锅炉厂给服装打版,在成都双流机场边卖过烧烤,16岁跟着舅舅去广东油漆厂喷漆。
舅舅返乡后,徐燕一个人真正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城市漂泊之旅。
她去深圳学茶艺、跑到珠海学理发,4年时间从洗头学徒做到了发型总监。只在外婆生病的一年回到家乡,随后远到新疆讨生活,“我们顶着大太阳摘辣子苗,我一天最多的时候拿过三百块钱啊,我高兴坏了!”
徐燕在电话里笑起来,她讲起自己的生活滔滔不绝,所有的经历都在她的尾音里被笑意稀释成了一段趣事。
“粉丝是我的娘家人”
她是粉丝眼里的“小妹儿”,周小龙是他们口中的“小二娃”,这两个名字算得上是两个人本来的小名儿。“妹儿”在四川话里是对女孩的称谓,而“小妹”几乎是服务业中所有女孩的一种称谓,徐艳曾是饭店小妹、工厂小妹、洗头小妹、农场小妹、保险小妹、服装店小妹……
她做过以上所有行业的“小妹”,直到和“小二娃”在一起拍视频,她做回了“川乡小妹儿”。
“我当时就想,反正他一无所有我也一无所有”,两个“光脚”走路的人没有复杂的恐惧,徐燕说后来再遇到什么难题,也会想到周小龙的话。
他说“只要人没死,活着就没有难事”,四川人达观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他们身上在不断被呈现。
刚回到农村,孤零零山间一座旧房,破败荒芜,带着恋爱喜悦的徐燕也被农村黑夜里“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回音”的安静吓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立誓要进城过上好日子的自己,兜转之间跟一个男孩又回到了农村。
瞒着外婆,瞒着所有人。两个人捏着三百块钱计划半个月的生活费,但徐燕馋起来龙虾,周小龙还是会拿出来一百元来满足她。
徐燕知足,她说“他能把他挣的钱都交给我,对我好。”
最开始拍视频是周小龙出境,他卖掉了淘宝店又借钱买了一台相机,两个人对着说明书研究机器的用法,在网上学习Pr剪辑,用最原始的方式琢磨最新潮的“自媒体式生活”。
不见成效,周小龙最初定的目标也只是每条500人观看,直到撑不下去他又回公司上班挣钱,拍剪出境都得徐艳一个人完成,她在镜头前试了十几遍才找到合适的位置,也做得开开心心。
有一天竟然挣了一百多块,“我们俩都高兴惨了,去吃烧烤,那天我都喝醉了哈哈”。
徐燕回忆最惨的时候连拍摄买食材的钱都没了,是山下的孃嬢给来了1000元。
她开始和这个村子真正发生关联,跟着他们学习种菜,去给老人理发,两个人靠着乡间“百家饭”的人情传统生活,也用这样的方式和村民交流,他们把这些拍成视频分享给网友,慢慢粉丝涨起来了。
“川乡小妹儿”的视频内容,概括地说是两个年轻人回到一无所有的农村,为全网直播了一场大型“白手起家”的过程。
他们拍摄养鸡养狗,种菜摘果,修缮旧屋,一日三餐,他们无意间连接了所有人关于村舍良田,狗吠鸡鸣的田园梦想。
戴望舒曾经翻译过一首玄迷·特·果尔蒙的诗,叫《园子》:
八月的园子,是芬芳、丰满而温柔的:它有芜菁和莱菔,茄子和甜萝,而在那些惨白的生莱间,还有那些病人吃的莴苣,再远些,那是一片白菜,我们的园子是丰满而温柔的……
周小龙和徐燕不读诗,但他们在满足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诗意。
徐燕的镜头前是周小龙,但她的身后是数百万的粉丝。
他们常常几千条评论讨论狗舍应该如何修缮,那些现在生活在城里的叔公嬢嬢想起了当年农村的生活经历,徐燕和周小龙会把那些建议拍成下一支视频,他们通过短视频和观看者产生着真实的连接。
所以他们的婚礼,是一场连通了视频内外的破壁之旅,那些观看者像两个人的“亲戚”,为他们建设家园提供着无数的话题,两颗漂泊的心,在百万人的注视下安家落户。
“他们愿意看,我愿意拍一辈子视频给他们看。”徐燕说,那是她的娘家人。
2. 乡村小乔:记录农村当代史
王小乔是在西瓜视频名为“@乡村小乔”的三农创作人。
她在西瓜视频粉丝数高达349万。和“川乡小妹儿”聚焦在两个人的生活故事不同,小乔的视频内容涵盖的范围和人物趋向于关注农村民生。
小乔姓王,她学了四年平面设计,毕业以后回到老家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
最初毕业,王小乔带着本科学历在当地公安局的档案室做了两年文职工作,收集整理辖区内的百姓信息。
母亲的“猪”
视频中的王小乔浓眉大眼,带着一点乡音的普通话。
她奇怪自己既不搞笑也没有才艺,怎么会在西瓜视频上被这么多的人关注。
最初只是回到家乡,日子无聊拍拍视频图个好玩儿,第一个视频是摘枣子,半年后无意记录了母亲卖猪的过程,收获了800多万的播放量。
2018年的一场“猪瘟”,令猪肉价格一度跌到了4块多,视频里王小乔的母亲看着猪圈里的小猪崽哭起来,一边“淌眼泪”一边赌气。
“不养了,把猪卖了再不养了”,黝黑粗糙的手捂住眼睛。
2019年的猪肉价格涨了,王小乔的母亲拿到了1万6千元的卖猪钱,高兴地抽200块钱让她发红包给粉丝。但茄子的价格又跌了,视频里的茄农辛辛苦苦一个下午收满一车的茄子,每斤以1毛5的价格卖出去,500斤的茄子卖不到80元。
王小乔的视频里不只有她的家庭,还有她生活的土地上每天遇见的人和故事。
路边遇见平板车拉着母亲回家的13岁男孩;赶集的路上遇见即兴顺口溜说到地老天荒的卖调料的老板;帮着寻亲的兄弟找弟弟,去给智障家庭送礼品……
她拍摄的乡村医生中有一组镜头,被拍摄者本身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兄弟,老母亲躺在床上靠李医生每天出诊关照,两个老人毫无防备地在镜头下哽咽着感激医生,两个人红着眼眶以农民的情感表达。
王小乔并不知道,她正在以她的方式直播着当代农村,并在无意间将一切都“道格玛”化了(道格玛95是一场由丹麦导演Lars von Trier等,于1995年发起的电影运动,这个共同体的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觉,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表演本身)。
她既是这一切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她和她视频中的所有人都站在一起,这也是这类三农博主视频中令人惊异的地方。
不站在任何高度,不以任何知识分子的视角输出观点或任何可以进一步包装的文化符号,它就只是看见、呈现,她们本身是真实的河流。
王小乔和她背后的乡村图景
早期的视频里王小乔拍自己出门赶集,街头的舞台上有人在荒腔走板地唱着《成都》,红色的大舞台,歌手站在台上手里拿着蓝色的塑料盆,台下四面八方聚集的村民看着热闹也盯着他手里的“盆”。
王小乔抢到后脸兴奋地发红,虽然她转头把礼品送给了旁边的老人,但整个场景让人不得不想起贾樟柯的电影。
他拍得好像“同乡聚会”,来自县城的小偷、混混穿梭在狭窄的街道,出没在三流娱乐场所,公路上游荡。
而王小乔的短视频就是“同乡聚会”,只是她的视角带着一股天然淳朴的良善,她像派出所的调查和调解员一样,走访自己的生活。
截止2017年,中国拥有农业户口的人数超过9亿。流动的农民工接近3亿,等于大半个欧洲的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
“我家亲戚在城里务工,他们的工友都可喜欢看我的视频了。”
两年前还会有人不解将影像无门槛化的视频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2019年已经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在他们的手机上得到安慰。
有人关心他们的茄子价格太低了,有人看见他们在夏天的中午在路边午休。城市比农村更有资源享用地优先权,包括影像发展、精神世界的被关注权,不仅王小乔的349万粉丝需要她,其背后其实是整个关注农村民生的庞大群体需要一个“王小乔、赵小乔、孙小乔……”
在变革的中国,“变革”是一个和年龄、阶层、背景无关的概念。如今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宽阔,当然不局限于一个App带来的世界观,浮躁浅薄的舆论总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标签覆盖现实和人性的一切褶皱。
但总有王小乔一样的人,在提醒你身后的土地上那些鲜活的生命。
主编 | 鲸书
作者 | 孔言
编辑 | 胖达
- END -
这是「看见生活的温度」专栏的第五篇故事。西瓜视频的创作人们,为粉丝提供陪伴价值,提供个人独特生活的小小奇观,也渐渐被粉丝陪伴。这是一种无需相见的共生关系,只要被看到,就不再孤独。
上海地铁口蹭网农民工:不舍买流量,又想家
地铁口“蹭网”农民工走红背后
上海农民工葛远征地铁“蹭WiFi”和家人视频感动网友;他说“不舍买流量,又想家,想和家人说说话”
上海浦东新区浦明路附近的工地上,葛远征被称作“老葛”,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全名。
老葛和别的农民工没什么不同,蹬一双黑胶鞋,身上灰扑扑的,深蓝色的工装上缀满了白色的石灰点子,唯一一抹亮色,是头上那顶黄色安全帽。
他是河南人,去年十月份来到上海。
前段时间,劳累了一天的老葛照常去地铁站“蹭”免费WiFi给家里人视频通话,被一位视频拍客撞见,拍下视频传上了网络。
老葛“蹭网”的视频点击量很快达到778万,网友们说,看到这一幕,感到心疼,“眼圈都看红了”。
在葛远征所在的工地上,像他这样会去地铁站“蹭网”的农民工不止一个。他们“蹭网”,是因为不舍得花太多钱买流量,又“想家,想和家里人说说话”。
1月3日,葛远征在地铁口蹭WiFi和家人视频。图片来自梨视频
可以光明正大地上网了
1月9日,上海气温在0℃左右,路上的人冻得缩起来,帽子围巾一裹,只露出一双眼睛。
葛远征像往常一样,五点下班,骑着70块钱买来的二手自行车,蹬了7公里回到居住的工棚。晚饭要了一份青菜、一份豆腐、一份米饭,一共六块五毛钱。
晚上六点多,葛远征回宿舍洗了把热水脸,衣服都来不及换,便出门去附近的地铁站。他随身带着充电器,如果手机没电了,他就一边充电一边蹲着和家里人视频。
老葛去的是距宿舍走路十几分钟的7号线长清路地铁站,他一般呆在1号出口,这里离宿舍近,WiFi信号也强。
那是下班高峰期,每隔一两分钟,闸机口都会涌出一群归家的上班族。他们大多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和大衣,神色匆匆,几乎没人注意到,墙角边上蹲着个农民工,也没人好奇他在这里干什么。
黑夜漫长,工地上没有什么消遣,老葛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家里人聊天。去年,他买了一台手机,和儿子女儿学了上网,开通了28元包月套餐,每个月可以拥有50分钟国内主叫通话时长和100M流量。这些流量如果用来视频通话,不到一小时便会全部用完。
在工地上,农民工一天可以赚200-300元,没人舍得把钱花在买流量上,工友们凑在一块总懊恼,“这智能手机吃流量,我上月又超了十五块钱”。
后来,有工友学会了“蹭WiFi”,老葛也学会了——下班后拿着手机在周围小区转悠,碰到WiFi信号强的店铺,便蹭一会儿网和家里人视频。
晚上七八点钟,是老葛和家人的视频时间。一开始,妻子苏秀娜接到丈夫葛远征的视频,吓一跳,手机那头黑漆漆的,路灯下丈夫的脸只能看清个轮廓,“他看得到我,我看不到他,想着他的样子聊天”。
过了段时间,老葛发现地铁里面有免费WiFi,高兴极了,他可以光明正大地上网了,地铁站里还有充电插头,有灯光,没外面冷。
六天前的1月3日晚上八点多,老葛也是这样的姿势在和妻子视频,有位视频拍客路过,觉得心里有块东西被触动了,拍下了这一幕——风从地面灌进来,一位中年男人蜷缩在地铁出口,身上蓝色的工装落满了石灰和水泥,袖口和膝盖处尤甚,斑驳得像一幅油画。他蹲在充电插头旁边,两只手捧着手机,冲着屏幕有说有笑,屏幕那头,是他远在河南的妻子。
葛远征在工地运送垃圾。新京报记者 罗芊 摄
“最亲爱的人”
葛远征蹲在地铁口与家人视频的样子打动了很多人。许多网友评论,“心疼”、“生活不易”。
也有一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计较几十块钱手机流量钱?
老葛说,妻子动过手术,腰上有伤,不能干重活儿。他的女儿在读卫校,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约在3万元左右,儿子已经上班了,能够自己挣钱,但他还是想多赚点钱,“以后孩子们成家、修房子,我们老了看医生,都得花钱,咱别给孩子添麻烦”。
葛远征的妻子苏秀娜,在河南老家,也是蹭邻居的WiFi在和他视频。
她用着一个3年前的手机,屏幕已经碎了。白天,她忙着摘辣椒,料理农活,吃过晚饭,便等丈夫跟她视频。
葛远征上新闻那几天,河南暴雪,苏秀娜网络信号时有时无,一打开手机,只听人说,“你男人上新闻了”,她吓坏了,以为丈夫出了意外,赶紧打电话问,葛远征一遍遍解释“我没事,你就放心吧”,她才放下心来。
后来,葛家人都看到了葛远征蹲在地铁口上网的视频,苏秀娜整整哭了两天,丈夫蹲在地上那模样,她心疼极了。儿子和女儿也看到了视频,打电话非让爸爸回家,“不让干了,手机都不叫挂”。
苏秀娜说,每到过年,丈夫总是穿得干干净净回家,视频的时候笑眯眯的,说一切都好,还总叮嘱她,“穿厚点儿,不能光顾着干活儿,该花的钱就花,别心疼那两钱”。
他们几乎从不吵架,有说不完的话,一视频就是一个小时。
葛家有一个微信群,名字叫“最亲爱的人”。每天连上WiFi,葛远征都会收到好几十条微信——儿子在海南学舞台搭建,每天都会拍现场的小视频,让他听听歌,看看新鲜;妻子和女儿白天空闲时间比较多,一串一串聊微信,有时候他都等不及一一听完,便直接跟她们视频通话。
葛远征骑着二手自行车回板房宿舍。新京报记者 罗芊 摄
钢筋是骨架,混凝土是血肉
来上海前,葛远征还不叫“老葛”,在河南周口老家被人尊称一句“葛师傅”。
他学过木工、瓦工、油漆工,谁家盖房子,都愿意帮忙搭把手,老乡评价他,“人老实,话少,肯吃亏”。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不舍得离家,待在家里一边打零工一边种西瓜,他最擅长的是种黑美人西瓜,瓢沙脆甜。孩子长大了,2013年,38岁的老葛跟着老乡当了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做油漆工,负责给墙面上各种涂料。
这几年,葛远征去过北京、长沙、郑州、义乌、上海等城市盖楼。
如果你问他,这些城市有什么不同,他要想很久才能答出一句,比如说南方的冷和北方的冷相比,“同样的温度,北边好点儿,南边总下雨,冬天冻得手脚都没感觉”。
虽然“上海的商场比我地里的西瓜都多”,老葛呆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工地——钢筋是骨架,混凝土是血肉,挖掘机来回轰鸣,脚手架层叠没有尽头,灰尘打着滚儿钻进衣领和肺里,一下雨便满地泥浆无处落脚,唯一鲜亮醒目的,是墙上悬挂的红色标语:“安全来自警惕,事故源于麻痹”、“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农民工们每天五点钟起床,骑行七公里到工地,工作十小时,中午半小时时间扒拉几口饭,下午继续上工。他们工资按天算,木工280元一天、瓦工260元一天、油漆工250元一天。
葛远征在盖的小区楼房架构已经搭好,门窗还未安上,一阵北风穿过,冻得人打哆嗦,工人们用两升的水壶装满热水带着喝,“热水装多点,冷得慢些”。
工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在盖的小区叫什么名字。
他们只知道,这里是上海浦东新区,发往这里的快递,都用黑色加粗记号笔标记着,“沪东,工地”。工地上有管午饭的食堂,青菜三块钱一份,肉菜五块到八块钱一份,在敞开的工棚里吃饭,饭还没上桌,就冷透了。
不出意外,两年后,这里会被人称作“滨江凯旋门”,这是未来的陆家嘴临江豪宅,房价每平米均价16万元,小区内配套了6000平方米的私人会所。这个地方,距离国家级金融中心陆家嘴只有两公里,距离东方明珠电视塔三公里不到,站在葛远征正在施工的楼层,一抬头,黄浦江浪花翻滚,在脚下奔流。
农民工许海庭听说了这里的房价,默默算了一笔账,“我们建的房子,一套两千多万,我不吃不喝,要7辈子才能买得起”。
他曾经在广州塔小蛮腰旁边盖过房子,也不知道小区叫什么名字,只听包工头说,那里的房价更贵,一套要五千多万,他瞪直了眼睛问记者,“你说,是什么样的人能够住得起这样的房子呢?”
来上海近三个月,葛远征去过一次东方明珠。下班了,盯着东方明珠的塔尖一直向它骑过去,他发现,“原来东方明珠晚上会开灯,是会变色的”。当然,他没有进到电视塔里面去,“不费那钱”。
他也想过要不要去工地附近的世博园玩一下,“听说很好玩,但玩一天耽误一天的工钱,还是不去了吧”。
1月10日,上海浦东,午饭时间,一位工人躺在路边休息。新京报记者 罗芊 摄
“想家”
比起上海的房价,葛远征更关心的,是食堂的菜价。
他不喝酒,也不吸烟,支出的大头是吃饭。他认为工地的食堂“偏贵”,一个鸡腿五块钱,三个馒头两块钱,他更愿意去路边的小吃摊买饭,10块钱有两个荤菜、四个馒头,一点素菜。
葛远征心里有本账。在河南老家,种西瓜和打零工的收入,一年不超过3万元,到城里做建筑工人,刨去春节回家等时间,一年出工300天以上,每天挣250元左右,年收入在7万-8万之间。
每个月末,工头会发放一千块工资作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剩下的工钱,需要等到年底放假回家前,一次性结算。这五年,葛远征每年都能带4万-5万元回家,他用这些钱,在老家盖了新房子。
每天傍晚,他和工友们一起从工地回宿舍 ,骑半小时自行车穿行在浦东新区的道路上。这段旅程,他们会经过上海世博园的入口、以及一些五星级酒店。等红灯的时候,他们会看看路上跑的汽车。
“有一天回家,路上数了十三辆宝马”。
入冬了,道路上的电子屏幕打出了“霜冻黄色预警,谨慎驾驶”的字样,葛远征并不关心这些,他只想快点骑车,早点吃上热饭。
工人居住的板房是用简易铁皮搭起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放了12张高低铺。葛远征所在的宿舍住了9个人,大家东西不多,一人一个带盖子的塑料涂料桶,用来打热水,一床工地发的被子,两套工作服,一套自己的衣服,“回家过年的时候穿”。
宿舍里住了一对夫妻,葛远征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两人是江苏来的,在宿舍角落拉个布帘子,共睡一张床板,“女的爱用手机看电视剧,男的每天晚上喝一杯老村长,一瓶十几块钱那种。”
板房像个小村落,农民工们生活中需要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在附近解决。
还没住进来,宿舍墙上便张贴上了各式各样的小广告,“医生上门”、“春运金杯车返乡”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两样。
每天五点过后,工人们陆续回来,板房大院门口,摆起了一溜小摊,摊主呵着白气,卖些日用品和小零食,“鞋垫五元三双”,“厂家直销3米加长数据线10元一条”。这里最受欢迎的零食是“花生瓜子咸豌豆”,价格便宜,又消磨时间。
板房门口有“露天理发店”。一位上海大妈,头顶着小矿灯,手拿电动剃头刀,五块钱一个人,只剪平头和毛寸。
晚上吃完饭,工友们会打热水泡脚,一边泡一边唠嗑,听舍友讲些新鲜事,“你知道吗,湖北人说摩的,叫麻木”,旁人乐呵呵接起话茬,分享今天的见闻。“孩子”是这群人最骄傲的谈资,葛远征最好的朋友老崔,儿子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工地上人人都知道。
住在板房里的人,并不避讳称呼自己为“农民工”,农民工辛苦,“只要还能喘口气,还是去上班,只要笑哈哈,还是去上班”,有位64岁的农民工,身上贴满了膏药,还是每天干活。
他们最感动的事情,是来自城里人对自己劳动的认同。一次,一位上海老先生在地铁站遇到许海庭,对他点了点头,说了一句,“上海那么多高楼大厦,都是你们辛苦给我们建设的呀”。
那话他一直忘不了,“听了心里真的很舒服”。
葛远征所在的工地上,大部分工友都是40岁以上的男人,孩子的父亲,甚至有人已经做了爷爷。
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全国跨省流动农民工有7666万人,他们多是青壮年,平均年龄为39岁,一个趋势是,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仍在不断提高。
“想家”,这是工地上最不能提的两个字。
葛远征每天都盼着回家,“想每天和她说话,吃她做的饭,蒸包子蒸馒头,最爱吃她做的烧茄子,茄子切成片,裹上面粉用油锅炸,放麻椒八角焖了,那滋味太香了。”
他的好朋友老崔,每天用手机看新闻,“想回家和上研究生的儿子多聊聊天,多看点新闻有共同话题”。
许海庭已经有外孙女了,在地铁站里看到三四岁的小女孩根本移不开眼,连上WiFi第一件事就是和外孙女视频,一直逗孩子,“叫外公,叫外公”。
如果今年工期紧的话,这群工人要腊月二十九才能启程回家。葛远征都已经打算好了——领了工资,给妻子换个好点的手机,穿着闺女给买的新鞋,好好过个年。(新京报记者 罗芊 上海报道)
多部门部署启动净网集中行动 截至5月底取缔关闭非法网站6400余个
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记者从中国扫黄打非网获悉,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作出安排,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即日起至国庆节前,开展“净网”集中行动,专项整治网上有害信息和不良内容。9日,全国“扫黄打非”办通报2021年首批“净网”典型案件。
据介绍,今年以来,“扫黄打非”部门以“新风”集中行动为平台,组织开展“净网2021”等专项行动,深化对网络直播、社交、论坛社区、网络漫画等领域的清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5月底,监管部门累计处置网络有害信息155万余条,取缔关闭非法网站6400余个,查办涉网“扫黄打非”案件960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旅部等部门挂牌督办重大涉网案件70起。
同时,为发挥案件宣传的警示教育作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从各地查办的“净网”案件中筛选7起典型案件,公布简要案情。
1. 江苏灌南查办某团伙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1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灌南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进行侦办。4月,警方分赴5个省市开展同步收网,成功打掉一个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查扣手机100余部、电脑30余部,查获淫秽电子书刊200余部,关停非法微信公众号3000余个。初步查明,该团伙自2020年以来采取散布“疫情补贴”“节假日补贴”“海底捞红包”等谣言方式非法引流,引导网民关注其控制的微信公众号,再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小说,诱导用户充值进行非法牟利,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2. 上海查办“8·31”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0年12月23日,上海警方在全国多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捣毁犯罪团伙。2020年8月,对工作中发现的数个名为“色×”“绝×”的APP可下载观看色情短视频情况,上海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进行侦办。经查,嫌疑人黄某、郭某等人自2019年6月起,合谋开发色情APP和网站,在多地招募技术团队,进行淫秽视频转码剪辑上传及色情软件源代码编译、网站前端后端开发等工作,先后开发上线多款色情软件,存储在境外资源服务器上的淫秽视频多达10万余部,总容量达128TB。警方已依法逮捕嫌疑人13名,关闭涉黄APP6个,查冻非法资金700余万元。目前,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3. 山东莱西查办贺某等利用色情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1年1月,青岛莱西市公安机关破获该案。经查,姜某、张某某等12名女性,先后在“盘丝洞”“撕夜”等数个直播平台上注册账户,以每分钟1至2元的价格开展直播,并以淫秽表演、裸聊等手段谋取客户打赏非法牟利。该网络直播团伙注册会员达1万余人,资金流水100余万元。1月21日,公安机关实施抓捕,成功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贺某等14人。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4. 湖南绥宁查办“11·10”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1年2月,绥宁县公安局开展收网行动,抓获涉案人员38名。2020年11月,该局对群众举报的“茄子短视频APP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线索立案侦查。经查,“茄子短视频”APP为境外某公司创建并运营,2020年6月至今,平台上注册色情主播1084人、家族长30余人,营收近1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7亿余元。公安机关查处为该色情平台提供支付服务的4家境内公司,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0名,冻结涉案资金640余万元,追缴非法所得1700余万元。目前,案件在进一步查办中。
5. 湖北麻城查办“8·06”利用色情APP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2021年上半年,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020年8月,麻城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有一款APP冒充某短视频从事色情、赌博等非法活动,初核后进行立案侦查。2020年12月,在省市公安机关的协调、指导下,专案组在多地开展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扣押冻结资金300余万元。经查,自2020年4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某伙同贾某、马某、刘某等人注册公司,联系帮助多家境外赌博、色情平台及诈骗团伙进行支付资金结算,从中获利,其中包括假冒某短视频APP 。目前,5人被逮捕,2人被刑拘,案件在进一步查办中。
6. 江苏无锡查办张某某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1年2月,无锡市公安局梁溪分局核查线索,发现网民张某某开设网站发布大量汉化后的境外色情动漫游戏,并以充值会员换积分兑换游戏的方式进行牟利。4月20日,公安机关将其抓获,扣押作案电脑2台,作案手机1部,查获境外色情动漫游戏100余部。经查,自2011年起,张某某在网上搭建“心愿屋商城”网站,并组织22名翻译人员对境外色情动漫游戏进行汉化工作,将汉化的游戏发布在网站内供会员充值后下载。该网站累计注册会员6507名,充值140余万元,网站内发布170部境外色情动漫游戏,下载量7万余次。5月,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已被刑事拘留。
7. 福建建瓯办结蔡某某等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20年12月31日,建瓯市法院审结该案,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蔡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万元;判处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5万元;判处罗某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5000元。2020年4月,建瓯市公安机关破获该案件,查明犯罪嫌疑人蔡某某伙同徐某某、罗某某,通过网络代理一款名为“如钥”的淫秽视频观看网络平台,在微信群发布平台链接,引导网民观看淫秽视频,获取该平台返还的75%代理费用;同时,在微信内以每部淫秽视频4至1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给不特定人群牟取利益。
编辑: 宝厷
煎、烤、焖……茄子的隐藏吃法你试过几个?
宅家做饭的风潮,让茄子这种家常蔬菜最近登上了话题榜。除了大家熟知的红烧等手法之外,网友们还争相秀出了“茄子的隐藏吃法”,比如烘焙蒜泥茄片、茄子饼、蒜蓉茄子、茄子焖面等,每一种都有独到风味。所以,你买回家的茄子,要不要也换个花样吃呢?
风味蒜泥茄片
这道菜将茄子和芝士融合在一起,爱好芝士口味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做法也简单,先切好茄片,刷上用蒜泥、盐、鸡精、香油调好的汤汁,然后铺上芝士片,放入烤箱烤制5到8分钟,取出撒上椒盐即可。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涂抹番茄酱,味道是别样的酸甜。
茄子饼
茄子也可以煎着吃,比如这道茄子饼。做茄子饼要选择长条茄子,做出的成品“颜值”更高一些。
将茄子切成两三厘米厚的圆饼状,先将中间挖空,再将挖出的茄子肉剁碎,和鸡蛋、适量面糊、火腿丁、葱花、盐搅拌均匀后,重新装入挖空的茄子中,最后热油煎至两面金黄出锅。这样的茄子饼,你不心动吗?
蒜蓉茄子
疫情期间,外出吃顿烧烤不太容易,不妨在家做道蒜蓉茄子以解烧烤相思病。
将洗净的整个茄子放入烤箱,用200℃烤制30分钟;取出切开后,均匀涂上用孜然粉、蒜蓉、胡椒粉、辣椒粉、生抽、蚝油、白糖调好的汤汁,再次放入烤箱烤制10分钟取出,撒上葱花、小米椒就可以开吃了。相信自己,你做出来的蒜蓉茄子不比烧烤店差。
茄子焖面
茄子汤面不少人都喜欢吃,实际上,用茄子配面条,你还可以焖,渗入美味汤汁的茄子焖面味道更佳。
将茄子切成条状后,和切成块的洋葱、西红柿煸炒后,小火焖3分钟,再加入一大碗水、少许生抽、老抽、蚝油、盐,小火焖煮30秒;然后放入面条焖5分钟,将面条翻面再焖5分钟,搅拌均匀即可。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来源 好看视频、腾讯视频、微博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项玲
福利姬软色情交易黑幕调查:线上售卖视频图包,线下通过援交牟利
法制日报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李恋洁 张睿青
“希望长期加好友的小哥哥还请先投食噢!”
“不买别加,口嗨勿扰!”
这是福利姬在QQ、微博等平台上个人信息中的常用介绍词。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姬”是“公主”的意思,福利姬指那些穿上动漫角色衣服、模仿二次元人物,售卖自己的大尺度照片和视频,赚取钱财或名声的女孩子。
随着日本动漫在青少年间愈发流行,二次元文化也逐渐受到追捧,越来越多沉迷于动漫的青少年喜欢上那些模仿二次元人物的模特。与此同时,福利姬应运而生。
在这些福利姬之中,不乏正在读书的未成年少女。然而受利益驱使,一些福利姬游走于灰色地带,甚至由线上资源售卖转至线下交易。
那些披着二次元外衣的色情交易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未成年人将面临何种风险?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App网站成引流门户
社交平台是交易据点
2018年5月,杭州警方捣毁“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后,通过QQ发来,再安装观看。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采访到了一位喜欢动漫和cosplay的学生小敏。小敏认为,很多人将福利姬出现的原因归结于动漫和COS,但并非仅仅因为这些,很多人其实只是为了赚钱,这是观念问题,福利姬本身更多是因为一些人无法抵抗金钱的诱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学生都表达了诸如“别因福利姬的出现而诋毁动漫、诋毁二次元”的心声。
上海市一位高中生家长王女士对此称:“现在确实有很多孩子谈到‘COS圈’,许多学生喜欢装扮成一些动漫中受欢迎的角色,在一些动漫展中也会见到。但是对于福利姬,我的看法完全不同,因为这已经不仅限于兴趣了,她们通过一些渠道发现拍的照片可以赚钱,并且一些尺度大的照片不用露脸,认为自己既没有损失又能赚取相对丰厚的钱,就去做了。她们感受不到这件事本身的可怕。”
多样化盈利难取证
青少年教育须加强
记者了解到,针对福利姬,相关部门正在进行频繁的的打击和监管,然而目前仍有不少类似的软件平台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向记者解释称,为了满足受众猎奇、变态的心理,获取巨大利益等因素导致了类似的色情平台存在,这些平台大多以会员制为主要盈利点,然后配合多样化的盈利方式,这样既能轻松地牟取暴利,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相关部门很难找到证据。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福利姬是未成年人。这种现象在张雪梅看来,是由于他们年纪尚小,容易被所谓的二次元的新奇和利益所蒙骗,还有不少孩子是因为学校以及家庭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太少,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深陷网络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后,她们容易陷入泥潭。
张雪梅说:“她们参与其中,有可能是熟人介绍,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与网络紧密接触有关。如今,在很多未成年人常用的App上,也充斥着色情内容,它们无孔不入,诱导未成年人做一些在他们那个年纪不该做的事。而未成年人又容易充满了好奇。并且,关于未成年的性教育,学校和老师大多采取遮掩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让一些孩子有了逆反心理,进而想要去探索。这样的态度导致很多未成年人不懂得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从而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