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英雄日轮山城攻略(曾经剑三环境有多好?浩气恶人的首次联合,只为清除这个毒瘤帮会)

导读 英雄日轮山城攻略文章列表:1、曾经剑三环境有多好?浩气恶人的首次联合,只为清除这个毒瘤帮会2、剑网3怀旧服首次封测将至 资格预约中,3月底开启3、天外村冬韵4、李一:一雨成秋展

英雄日轮山城攻略文章列表:

英雄日轮山城攻略(曾经剑三环境有多好?浩气恶人的首次联合,只为清除这个毒瘤帮会)

曾经剑三环境有多好?浩气恶人的首次联合,只为清除这个毒瘤帮会

大家都知道,剑网三中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由浩气盟,另一个则是恶人谷。这两大势力本就水火不容,游戏中的这两个对立阵营的玩家看见对方,没有打起来都已经算好的了,又怎么可能会有握手言和的一天?

没想到,剑网三历史上还真有过一次两大阵营联合的事件,它就是发生在11年前灵霄峡-日轮山城服的“全民公敌”事件。

事情的争端起源于一次合服,灵霄峡本来是是个比较和谐的服务器,结果在日轮山城服合并过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日轮山城服合并时,带来了一个叫做“赤焱”的恶人帮会,这个帮会人数众多,而且行为非常恶劣,不管是恶人还是浩气,只要能欺负的都去欺负。

比如有同为恶人的一名天策表示,自己被赤焱帮众叫了一句没有回复,就被对方直接加了仇人杀了。

还有玩家表示自己开个小号等师父传功,也被莫名其妙地加了仇杀。就连有人刷怪都他们都要去抢别人的怪,说他们一句,他们就直接开仇杀。

这些事情尚可以认为是赤焱帮会管教无方,弟子素质不佳,没想到后来赤焱还跑去抢了另外一个恶人帮会“七彩公会”的BOSS,这个就不能说是个人行为了吧?

于是,七彩公会率先决定和赤焱开战,然而无奈对方人数实在太多,七彩公会最终以失败告终。

同时,这场小规模帮战也将赤焱帮会的特殊政策展现得一览无余:只要战斗一打响,无论是中立还是路过的小号,他们统统都会攻击。于是当时躺倒在地上的,除了七彩公会的人,还有大量无辜的中立路人和小号,这就让这个公会更加吸引仇恨了。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没过几天,一直饱受赤焱帮会欺负的恶人帮会“藏龙隐阁”也决定对赤焱开炮,在中午11时和赤焱帮会展开了战斗。这个时候,赤焱帮会帮众还非常嚣张,高呼“赤焱一统江湖,单挑全服公会,不服打到服”的口号,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这话传到了七彩公会耳中之后,他们立马就决定派出两支下属帮会加入战斗。

此时恶人两个帮会的联军开始压制这部分赤焱帮众,只见方才还非常嚣张的这部分赤焱帮众赶紧尿遁,溜之大吉,回去叫人去了。

虽然人跑了,不过嘴上依旧不输,这帮赤焱帮众依然在世界频道上各种叫嚣。这一叫嚣,隔壁浩气的帮会“葬月倾城”也注意到了这件事情。想想自己的小弟也经常被赤焱的人欺负,葬月和藏龙商量了一下之后,宣布他们暂时和恶人帮会达成和解,一起对抗赤焱帮会。

这是第一支和恶人宣布和解联手的浩气帮会。

随后到下午15点时,其他的浩气帮会也陆陆续续宣布和恶人握手言和,加入对赤焱的战斗,同为日轮山城合并进来的恶人帮会“清风细语楼”也看不下去了,也跟着加入了联军之中。

至此,赤焱帮会正式成为了“全服公敌”,打算剿灭赤焱帮会的联军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赤焱帮会本身的人数了。这股浩气以及恶人联合起来的力量,直接开始在各个地图“清扫”来自赤焱帮会的帮众。虽然这些赤焱帮众偶有反扑,但依然还是抵挡不住这么多人的进攻。

根据007发回来的报告称,当时赤焱的管理也懵了:这人怎么越来越多了?

由于浩气恶人这边联手的比较早,赤焱帮众早在正式集结之前,就已经被逐个击破了,直到最后也没能组成一支有规模的部队,于是毫无疑问,这场仗的结果是联军大获全胜。

经历了此次事件之后,赤焱帮会就老实了许多。恶人这边也达成了一项协议:赤焱在此之后,不能拿任何一个野外BOSS,包括浩气的。

一个帮会因为气焰嚣张最终被出手教育,这妥妥的就是一个爽文剧情啊,没想到在以前的剑网三,还发生过浩气恶人联合对付一个帮会这种事情,或许这就是当年才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吧。那么大家对这一场事件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想要说的呢?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剑网3怀旧服首次封测将至 资格预约中,3月底开启

西山居日前官宣了《剑侠情缘网络版叁》怀旧服《剑网3缘起》,并在今日(3月11日)宣布《剑网3》怀旧服首次技术测试即将开启。据介绍,《剑网3缘起》首次技术测试人员招募申请已开通,正式测试将于3月下旬开启。客户端安装基础配置要求:处理器Intel Core i3、显卡Nvidia Geforce GTX610以及以上、内存4G。

本次技术测试的玩法内容:

(1) 副本:开放五小四大经典副本,即“纯阳-空雾峰、万花-天工坊、天策-三才阵、少林-凌霄峡、七秀-无盐岛”副本,和“荻花宫前山、风雨稻香村、日轮山城、天子峰”副本;

(2)常规玩法:开放“通脉奇穴”、“轻功1.0”等诸多自由玩法;

(3)角色创建:开放捏脸系统。

天外村冬韵

天外村位于泰山景区大众桥西侧,路口巨石上书“天外村”三字。这里既是山城结合部,也是环山公路与西溪游览公路的交汇点和游客集散地。

天外村广场于2000年实施综合治理,建成“天圆地方”广场,“天圆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禅大典即是在泰山极顶设圆坛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设方坛以祭地,以示“天圆地方”。广场占地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广场和圆形广场,全部用泰山花岗石材铺装),在两广场连接通道两侧,安置12根高7.2米、直径0.9米的龙柱,表示从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

在连接通道中央安置长27米、宽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为内容的浮雕。

方形广场四周栏板刻制历代名人关于泰山的名言名句,并对广场及其周围实施绿化。

广场建成后,使天外村不仅成为集交通组织、信息展示、售票检票、游客购物和景观效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景区,而且与周围道路相连,成为景区与城市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

从大众桥溯溪北望,有亭翼然,亭前湿地,蒲苇相连。

泰山西溪行至天外村附近,坡度趋缓,流速渐慢,河水在低洼处汇聚成塘,形成了天然的湿地景观。蒲和苇,就在此静静地守候着孔雀东南飞似的忠贞爱情。

蒲学名香蒲,是香蒲科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高近两米,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雌花序形状和颜色都像蜡烛,所以香蒲又名“水烛”。

“风摇野水青蒲短,雨过闲园紫蕨肥”,出生的香蒲又称蒲笋,甘脆可食,据说浸酒滋味更佳,自古就是山野隐士佐酒吟诗之肴。而蒲草的叶子长近两米,纤维又韧又长,于是在民间真正的作用,不是文化上的,而是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诗经》王风中有云:“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诗中描述了一位独在边疆的寂寞男子,日轮星瀚的岁月中,他远离妻儿,固守边戎,归期无期,无时无刻不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夕阳西下的日子里,他站在河边,看流水浮波,蒲草渐沉,大江东去,不禁发出一声声敲击心鼓的叹息。在这样传诵千古的诗篇里,蒲草由自然物转化成诗人情感的承载物,是真挚爱恋的悲情象征。

掩卷沉思,我们悲欣交集的人生,正是渗入了柔韧如丝的性情,才能让我们对所感怀的人和事,联系着一份顾念和寄情。而柔韧如丝的蒲苇,又象征了我们笑对人生的信念,它在无声无息之间,表达了一种真挚的坚韧的希望之情。拥有希望,就能拥有创造一切的力量。

图文:吴 婷

编辑:泰山景区融媒体中心 王 平

审核:泰山景区融媒体中心 范宏亮

李一:一雨成秋展前随想

名称 :松风雀语联

尺寸 :300 厘米 ×145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饱听松风清入骨,试参雀语意涵秋。 丙申秋日

李一 钤印 :艺舟双楫 李一印信

展前随想

文 / 李一

近几年我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和山东美术馆的书法个展写的都是自作诗文。写自作诗文是想尝试一下,在当代社会,“我诗写我心,我书写我诗”的诗书合一传统还有没有生命力,还能不能继承和发扬,尝试的结果是得到了诸多鼓励,增强了尝试的信心。这次与澍雨君的合作展,在继续写自作新诗文的同时,增加了诗画结合、书画结合的尝试。诗画结合、书画互渗是优良传统,古代很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重视以书入画,以诗题画,诗书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且传而有续,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特点和文脉。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名称 :题澍雨画芭蕉图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漫将幽意种芭蕉,夏月春云总寂寥。 一自秋声随夜入,不风不雨也潇潇。 题澍雨画芭蕉,丙申桂月 鲁人李一

钤印 :古意 李一

名称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设色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澍雨写意

钤印 :澍雨印

我与澍雨君年龄虽有差异,但对传统都怀有深深的敬意,都有着浓厚的古典情结,都有着艺术的系统学习和多年艺术研究创作实践经历。近年来,我们又一起编辑身处学术前沿阵地的《美术观察》杂志,通过观察当代纷繁的美术现象,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沿续和拓展文脉的重要性。在民族自信文化自觉日益增强的今天,在中国书画多元探索多方取向的当下,应该重新认识诗书画结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诗书画结合是诗心书意画境的综合表现,三者相互启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可以丰富诗歌艺术形象思维,深化书法艺术的意象表现,提升绘画艺术的文化品质。三者的相通相联和综合呈现又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 特点之一。发扬和光大诗书画结合的传统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持中国艺术的特色和文化品格,而且可以从传统内部拓展艺术创造的新空间。

名称 :雪霜枝杪联

尺寸 :280 厘米 ×112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雪霜顿改江山色,枝杪长怀天地春。 丙申冬日 李一

钤印 :艺舟双楫 李一印信

于是,我们在繁忙的编辑工作、科研工作、研究生教学工作之余,创作了一批诗书画结合的作品。创作过程既不轻松而又轻松。诗为无形画,以诗题画,诗要传画外意又要写画中态;画为有形诗,以画配诗,要画诗中态,又要画诗中景。创作起来我们二人都感到有难度,所以不轻松。另一方面,诗书画结合是二人兴趣所在,乐意所为。挥毫泼墨,写诗、品诗、赏画、画画是非常愉快的劳动。我们相互切磋,以画之境写诗之意,以诗之意绘画之境,很惬意自在,所以又轻松。

名称 :乙未秋遊尚湖

尺寸 :61×48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5 年

释文 :长堤十里远飞鸥,万顷波光一碧秋。 细柳无风仍袅袅,扁舟趁浪自悠悠。 山庄拂水残碑冷,钩渚连云晚照收。 采采蒹葭徒怅望,林荫沙沚暂迟留。 乙未秋游尚湖 李一

钤印 :闲云野鹤 孔子同乡 李一

诗书画相结合,可以说是我们这次展览的特点之一,在当前众多的联展中,也算是有特色吧。至于我们诗书画水平的高低以及结合的好与不好,当由观者衡量评判。我个人的感受是:在诗书画的结合上,这次展览是初步尝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在创作过程中又收获多多,最大收获是:在与澍雨君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探索诗书画结合之路的信心,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条宽阔之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需要去开拓,有诸多的创新点需要去寻找。

名称 :题澍雨红蓼水禽图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浴禽漾影满陂塘,红蓼风边午梦凉。 苇岸菱洲霾雾散,遥知征雁下潇湘。 丙申秋 李一诗书

钤印 :古意 李一

名称 :红蓼水禽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设色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澍雨写意

钤印 :阴 澍雨

一雨成秋——李一、阴澍雨书画展

学术主持:薛永年

策展人:尚辉

主办单位: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河南省美术馆

河南省书画院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承办单位:

恒辉文化

大河美术报

展览地点:

河南省美术馆二号厅

展览时间:

2016年12月15日至22日

开幕式:

2016年12月17日下午2点

名称 :题澍雨高冠图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小园花木不胜风,别有酡颜倚碧丛。 群雀啁啾猜不定,醒时敢唱日轮红? 李一诗草 丙申秋

钤印 :李一

名称 :高冠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设色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澍雨写意

钤印 :澍雨印

名称 :题澍雨游蝶图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几回南浦映轻衣,浩荡春归绿未归。 雨露冰霜终不改,天涯尽处亦芳菲。 李一诗书

钤印 :闲云野鹤 李一之玺

名称 :游蝶

尺寸 :直径 30 厘米

材质 :绢本设色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澍雨写意

钤印 :澍雨印

名称 :开元砚跋

尺寸 :80×24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曩于恭王府得砚搨百余帧,所摹多明清故物,独此本传移唐砚。铭文存 者二十字,一以行书出之,用纪其开元旧主获砚颠末,锥笔刻划,清隽 可喜,足窥当日风习。爱而熟玩之,宝为萧斋珍秘。因念砚虽微物,所 关实巨,合诸翰楮,其用不穷,佐治而秉宣教之权,昌言而达造化之机, 纪史而负抑扬之重,载道而体情性之微,系乎世运,有如此者。而其质 坚润,其形浑朴,知白守黑,刓方象圆,每为好古通文之士所赏。品砚 之风,唐时已兴,藻鉴题咏不一而足。若李巨山之“光随锦文发,形带 石岩圆”,韦苏州之“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李山甫之“波浪因文 起,尘埃为废侵”,李长吉之“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皮 鹿门之“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皆体物能工,得其神理。 降及宋世,斯文益昌,士夫喜与石友周旋者代不乏人,品题之作连篇盈 箧,以庐陵、眉山、双井、君谟、省斋诸家最著,而颠米于斯道尤致力焉, 尝继苏太简《砚谱》成《砚史》一卷,四库提要以为“所论具得砚理”, “考据尤极精确,有足为文房鉴古之助者”。高续古之《砚笺》后起,备 采诸家,说愈致密,世有精博之目。明清以还,名士玩索文房诸具,习 以为常,砚铭入集,灿然可观。陈老莲、吴渔山、高南村、金冬心、翁 覃溪、黄小松、阮芸台、杨惺吾辈踵事增华,或以书,或以画,或以篆, 镌石成趣,生面别开,宝泓佳砚不惟属造艺之必需,亦成艺道之一端矣。 世事新变,往往如之。癸巳三月信笔漫记。丙申初冬重录于开元室,鲁 人李一

钤印 :生于阙里 李一 艺舟双楫

名称 :济州岛留题

尺寸 :61×48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浓云薄雾笼瀛州,灵境初逢豁望眸。 沙暖风微闲踏浪,岸长潮起乱飞鸥。 犹存仙迹向苍岭,最爱淳行遍沃畴。 秦使楼船知底处,西归浦上意悠悠。 济州岛留题 丙申五月 鲁人李一

钤印 :闲云野鹤 孔子同乡 李一

名称 :澳门行

尺寸 :61×48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一来南国换轻衫,暖意萦怀不可缄。 迤逦长桥分碧浪,氤氲海气隔尘凡。 千寻铁塔翻新貌,百岁苍藤绕古岩。 莹净金沙催踏浪,斜晖脉脉照银帆。 澳门行。乙未冬作 丙申冬重书 李一

钤印 :闲云野鹤 李一之印

名称 :论书绝句·徐悲鸿

尺寸 :70×54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磊落襟期任诋嗤,推排气象与时移。 摛毫漫诧遒风骨,身是江南旧画师。 悲鸿先生卓见锐志,援西法以振中画之寙败, 开风气而传薪火,尊仰者目为宗师,誉之不容 口,而贬抑者斥为谬种,訾之不住口,棺已早 盖而论久难定,名长在耳而谤亦随之。先生以 画名世,素亦留心书学,所作意致雄深,风骨 遒峻,灿然可观。盖先生籍隶阳羡,少从父读, 兼习绘事,悉传六法之要。后飘沦沪滨,问业 康更生门下,鬻画维生之暇,从习魏碑,复取 汉隶、大小篆谛审详参,远溯甲骨,旁及六朝 金石,靡所不学,取精用弘,自成体段。其书 气格浑穆而劲力束敛,结体紧健,收放由心。 惟矩度不足,精赡遂亦少逊,论者拟于白璧微 瑕,亦通人之弊耳。李一论述绝句之徐悲鸿

钤印 :鲁都人 李一

名称 :论书绝句·柳亚子

尺寸 :70×54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说项依刘百不成,流传海内只诗名。 新笺热写冷难辨,粗服乱头意态生。 柳公,笠泽世家子也。幼从母受诗学,长而负 笈淞沪,因师友之介入同盟会。复与高天梅、 陈佩忍等共创南社,后独力主之。迹其平生, 说项依刘,飘零转徙,以一士之谔谔,致身政 谋党争,用非其才,终无所成。晚为韶山座上宾, 迭韵唱酬,海内知闻。居常以诗自负,有推倒 一世豪杰之概,于书初不甚措意,性卞急,简 札往往信手而为,下笔匆匆,人难释读,或以 其书牍逐字剪破寄还,渠亦瞠目不能辨。叶石 林避暑录话所嘲热写冷不识,亚子乃躬自蹈之, 故恒以鬼画符自笑,朋好亦以意到笔不到为谑。 实则其书一以才力御之,行笔结体时破成法, 每中侧锋互用,隽爽飞动,纵逸洒落,生峭诞 宕中时露清腴妩媚之态。以书而论,固亦有善 足征,未可尽非者也。李一论述绝句之柳亚子

钤印 :鲁都人 李一

名称 :论书绝句·魏启后

尺寸 :70×54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结想晋元格亦侔,湖风山月满书楼。 锋开八面由心转,刷字偏从碑简求。 启后先生思致明敏,情性旷达,平生目晋书元 画为艺道极诣,因以晋元颜其斋。尝深研简 书、章草,以其笔意摹写汉唐诸碑,继运其法 于帖学,上追二王,而得力于米南宫,合晋韵 宋意于一手,八面出锋,天趣盎然,东坡所谓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海岳所谓“振迅天真, 出于意外”,落笔自见,诚堪与吴居父、王觉 斯辈相逢一笑、把臂入林矣。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先生世居历下,歌哭终老于斯,长 倚满城山色泉声而抽毫落墨,隐然为海岱耆硕。 世宝爱其书,四方求字者日塞户牖,而先生挥 写不辍,恒以为乐,且故廉其直,不欲以驵侩 之鄙、稻粱之谋杂诸其间。若先生者,其知者 耶?仁者耶?李一论

名称 :甲午秋至布加勒斯特参与文化交流有作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星槎一梦已东欧, 万里空明澹荡秋。 殿阁迎宾情意暖, 湖光照影雁鹄浮。 长歌短句酬游侣, 绿树红楼豁望眸。 伫看轻云成暮霭, 纷纷落叶满林丘。 甲午秋至布加勒斯特参与文 化交流有作。李一

钤印 :李一之印

名称 :赴里斯本参加汉字之美书法展有作之一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梦稳星槎路八千, 清游此日竞何年。 长风掠鬓帆初举, 明月当楼夜最妍。 海国雄途随浪尽, 山城残塔何云眠。 惟余土俗浑无改, 吉日辰良舞步联。 赴里斯本躬与汉字之美书展 归程有作。丙申夏李一

钤印 :李一之印 李一

名称 :中国书法城首届博士书法展暨博士论坛开幕在即,聊成七律一章,自写不尽之意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天苍野广正高秋, 边塞相逢共壮游。 接席谈经通妙理, 挥毫戏墨佐清瓯。 楫横艺海惭微粟, 道继前贤书胜流。 古意今情归楮翰, 河源漫溯豁吟眸。

钤印 :李一

名称 :赴里斯本参加汉字之美书法展有作之二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一笑相逢碧水湄, 云烟落纸主称奇。 银钩铁画春秋笔, 坠石奔雷神逸姿。 几见桑田天亦老, 旁通异域艺无私。 来朝归趁晴明日, 握手殷勤订后期。 赴里斯本躬与汉字之美书展

钤印 :李一

名称 :赠练功师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积功驭气启灵犀, 大道多歧不暂迷。 堪羡仁心传慧业, 春风桃李自成蹊。 赠练功师。李一

钤印 :李一之印

名称 :巴渝会饮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山城夜色净如淘, 细火煎泉沸碧涛, 记得澹如堂上饮, 春灯花影泻葡萄。 丙申春游巴渝与 朋辈会饮澹如堂 敬 以 小 诗 为 报。 鲁人李一

钤印 :李一之印

名称 :临兰亭有感之二

尺寸 :66×39 厘米

材质 :桑皮纸

年代 :2016 年

释文 :生死彭觞讵足愁, 管城托命鬓初秋。 幽思长绕永和岁, 真伪何心细考勾。 乙未临兰亭有感 之二。丙申冬重 录,李一

钤印 :天草庐 李一

名称 :学书自叙

尺寸 :150×75 厘米

材质 :纸本水墨

年代 :2016 年

释文 :嗟我浮生,墨磨其半。道器争衡,乖合集腕。解牛刃虚,雕虫意倦。独参未周,双楫斯贯。逸虬化虹, 奔翰流电。含弘饮真,扬美入善。悠悠此心,掷毫三叹! 余生阙里,垂髫把笔,总角受书,未达四始之义,已窥八法之门。时泰岱云黯,洙泗风微,而城闉殿 阁仍其旧观,徘徊瞻眺其间,夐乎意远。所至多柱对匾书、石铭碑记,见而窃好之,心摹手追,终难 遽工。长而益笃于书,偶睹秋明翁遗墨,喜其渊雅清深,遂尽弃所学以从。寝馈既久,形貌略似,由 是上溯晋唐,备揽玄风,浸假得帖学大旨。薄技初成,奖挹继至,而心有未惬,每以独学无友、识见 寡陋为恨。迨负笈京华,所接多名师巨匠,时以要言妙道相授,知闻渐广,疑滞顿销,创获丛集,艺 业大进。既入学林,愈惭褊狭,编刊著论,曾无已时。倏忽廿载,年逾知命,慨尘氛之扰梦,倚翰墨 以养心,早作晏休,未尝稍怠。方操觚之际,心注乎手,手注乎笔,铺毫焕采,循性垂文,劲拔绵邈, 苍浑郁勃,来而难遏,去亦无踪。嗣又究声律,耽吟咏,感物骋怀,放言遣兴。暮云春树,念逝波以 触绪 ;水驿山程,裁藻思而成章。自顾庸愚,惟事染翰,究难语于会通,而胜义当前,心实向往。包 慎伯序艺舟双楫曰 :工文者史入文苑,以工书托体小学,乃入儒林。夫学,觉也,竹帛五车,万事筑 基;艺,意也,灵犀一点,千古不灭。非学无以广其艺,非艺无以尽其学。二者并行不悖,犹舟之双楫、 鸟之两翼,因应相从,交互为用。历览法书名迹,皆前贤往圣有托而为,有感而发,非徒恃印泥画沙 炫世取宠也。兰亭以死生兴怀,祭侄以忠义励节,寒食以途穷寄意,松风以适然为心。休明急就,详 举世务之要 ;虔礼书谱,深体墨法之精。凡兹嘉品,咸足昭典坟,澄志虑,正人伦,敦风俗,远绍神 明之德,近承江山之助,意与笔会,情因墨宣,银钩铁画,玉振金声。嗟乎!书固系于六艺,侧勒努趯, 圣人不废 ;诗亦冠乎五经,兴观群怨,至道斯通。诚若刘伯简书概所云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 如其志。知白守黑,寸衷所执;含英咀华,尺璧其伸。非有涵养蓄聚之素,无以致摅吐纵逸之功。噫! 世之剿袭为能、行同钞胥者亦伙矣,乌足与语此哉。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余所为书 诗,尚苦拘墟,未脱繁缛,殆鲁之未能尽变者欤?呜呼!四海之外,复见四极,千纪而后,更有千秋, 以吾生之须臾,随艺道之无涯,亦事之不得已者。谨述隅曲,聊博识者一粲,非敢藉浮言奥说以自文 其舛杂鄙近也。甲午夏作,丙申秋重书于开元室。鲁人李一

钤印 :鲁人 无量寿 李一

--- END ---

私享丨出品

喜欢这条贴子可以关注【私享艺术】微信平台,

或加微信:823721174,

了解更多艺术家资讯

林洪通编著拜见国立福建音专老地下党员陈宗谷同志

林洪通编著《拜见国立福建音专老地下党员陈宗谷同志》

1、(横版)《图说长征序曲》介绍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管其乾 摄影)

2、《图说长征序曲卷》封面及封底(管其乾 摄影)

3、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纪念馆正门(管其乾 摄影)

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左)通过石峰村籍记者管其乾将他为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村题字转交石峰村两委

5、永安小陶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公园主题墙(管其乾 摄影)

6、邹韬奋故里福建永安下渡村村部门前有关介绍邹韬奋的宣传栏(管梓任 摄影)

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林洪通同志退休后编著的《永安抗战文化史话》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管其乾 摄影

【按:福建永安是一座浓缩了全国民族抗战文化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央视《永远的长征坚忍不拔》、中共党史出版社《图说长征(序曲卷)》等权威资料介绍:1934年7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九军团在永安小陶镇石峰村及洪砂一线集结,举起北上抗日的大旗,并发布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三个宣言书,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正式开始,从此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生于永安下渡村的永安人邹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他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24日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正式党员,1944年11月1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邹韬奋同志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刀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使得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由原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林洪通同志退休后编著的《永安抗战文化史话》共37万字,于2013年10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1200册,多数已赠送与林老师有联系的各界人士,受林洪通老师的委托,现将其中的书稿及相关书评逐一在网上发布,以供各方人士了解永安抗战文化。本次网页发表的是林洪通编著《永安抗战史话》154页至161页《拜见国立福建音专老地下党员陈宗谷同志》,其他书稿及其书评将陆续发布。搜索“林洪通编著”或本网页中的相关标题或关键字句,可找到本网页。搜索本文标题,在其他网站,多数有照片。受托网上发布者管其乾欢迎各界人士到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永安市吉山村等地参观国家级永安抗战遗址群。】

“阅尽风云见铁骨,饱经霜雪炼真金”

──拜见国立福建音专老地下党员陈宗谷同志

林洪通

(47)③中共地下党员陈宗谷(2008年)③

2008年春节,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人前往杭州旅游。一场50年一遇的大雪刚过,天空晴朗,空气清新,雪景使“人间天堂”更加妩媚。游人如织,但我却无心欣赏,因为杭州有我一位二十多年前结识的、现已90岁高龄的老前辈、老朋友—杭州大学经济系原副主任陈宗谷先生。我已有22年没见到他了,这次到杭州,是拜望他的极好机会。

陈宗谷是抗战时期的中共地下党员,1942年到永安上吉山的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读书,1944年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关押在下吉山监狱。1985年他应邀参加了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1986年他带领当年的音专学生20余人到永安故地重游。我作为当时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负责人曾接待并带领他们到下吉山寻视监狱旧址。此后他再也没来过永安,但至今常有通信。

本想大年初二到杭大新村拜望他,因他在节日期间活动多应酬多,一时不能前往。不料初三晚上,他竟冒着凛冽的寒风,乘坐公交车,踩踏着厚厚的积雪,到宾馆看望我来了,这使我惭愧不已。老友相聚,好不亲热。他毫无架子,亲切地同我一家人合影留念。

陈老比我长21岁,虽届耄耋之年,但仍耳聪目明,童颜鹤发,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可谓老当益壮。他随身带着一本《炎黄春秋》杂志,说是刚到的,正在阅读。他说:“现在理论界广开言路,探索治国方略,订阅的两家全国性史论刊物《炎黄春秋》和《百年潮》,很好,对于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客观、公正,并对如何执政,展开自由探索和激烈争论。两家刊物观点各不相同,理论家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了,这样,我们的国家前程必将远大。”

陈宗谷原名陈功,浙江人,1938年8月在浙江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政治形势变化,被迫于1942年秋转移到福建永安,考入国立福建音专就读。在学校里,许多进步老师和学生,为着抗日救亡这个共同目标,很自然地走到一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进步文化活动。

陈宗谷当年才20岁出头,血气方刚,很是活跃。他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但他遵照党在抗战时期白区工作的总方针,积极努力,开展活动。因而在音专学校中成为学生骨干,被同学们尊称为“老大哥”。当时音专的地下党员有16人①,但谁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员。他们都能各自努力,从事抗战活动。

1943年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陈宗谷被推举为学生会研究股长,他以研究股名义,发起成立时事研究组、文艺研究组、民间音乐研究组和歌剧研究组,张贴布告发动同学自由报名。几个组成立后,自然以陈宗谷为核心,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其中以文艺组和时事组活动最为活跃。

恰在这时,一位1935年在厦门入党,1942年从香港疏散到音专的地下党员教师郑书祥,对这批地下党员学生的进步活动给予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们深深感受到郑老师带来的活力和激情。陈宗谷曾回忆:“时事组经常请郑书祥等进步教师作时事报告,帮助同学开拓眼界,了解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很受同学欢迎。文艺组的主要活动是组织同学阅读鲁迅著作和其他进步文学作品,讨论文学理论,研究作者的生平、思想等等。这些都很适合青年学生的口味。同学们很爱看书,一些进步的书刊杂志更受欢迎,记得阅读最广泛的有《铁流》、《夏伯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鲁迅的作品,以及浙江出版的进步刊物《刀与笔》和桂林、永安等地出版的各类进步刊物。此外还有《新华日报》和《群众》也在秘密传阅。”②

1944年2月,陈宗谷以文艺组名义发起组织了一次“新春野外聚餐和座谈”,简称“野餐会”,邀请部分同学和郑书祥、缪天瑞、黄飞立等老师一起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草地漫谈“文艺与音乐”的关系。郑书祥、缪天瑞等老师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事后有人谣传说这是音专共产党开大会,因此引起特务的怀疑和监视。

陈宗谷等还联络进步学生出版壁报,开办讲座,纪念五四运动、纪念朝鲜独立、组织义卖、参与组织“白沙献金音乐会”义卖等等活动,宣传抗日和进步思想,各项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本来这都是正当活动,然而却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

正当抗日战争出现一丝曙光的时刻,音专的白色恐怖悄然而至。特务嗅出了音专的浓烈抗日空气,窜入学校进行监视和捜查。这时,已经离校进入永安东坡的省社科所工作的郑书祥获悉音专有十余名学生上了顽固派特务的黑名单。他立即赶到音专,对陈宗谷说:“你是主要的,要特别注意。”③果然,在1944年5月30日,特务公然入校抓走5人。陈宗谷等4同学机智地从后山逃离,但在永安大湖的省立永安师范隐蔽时,又于6月3日被捕。这次全校共8人被捕,即:陈宗谷、许文辛、金希树、周鉴冰、池志立、邢育青、范治、叶翼如。陈宗谷等人先关押在下吉山国民党宪兵连,后关押在永安监狱。不久,5人被学校保释,而陈宗谷、金希树、周鉴冰三人仍被关押。

音专大逮捕后,学生抗日进步活动暂时沉寂,大家不明陈宗谷等三人生死,心中激愤,一天,许文辛同学提出请郑书祥老师写诗作文,以鼓舞士气,郑老师写了如下三首诗:

茂林喋血事犹新,避道钱塘走北闽。

欲向琴中寻正气,琴边却遇鬼逡巡。

漫说吉山秋色好,词臣杯酒看囚人。

天涯孺子心头曲,唱彻云霄唤日轮。

莫嫌草木有飘零,便作灵均叹独醒。

野鸭纷飞冬尽汛,春临应是复葱青。

(47)⑤陈宗谷、金希树等音专校友1986年探访吉山监狱⑤

池志立曾撰文阐释诗意:“第一首说陈宗谷、金希树二人是浙江的进步学生,‘皖南事变’之后避到闽北的永安,想通过学习音乐,寻找正义和真理,却又碰到一群特务在琴边徘徊窥伺。第二首说陈的被捕,同学们慷慨悲歌,从黑暗唱到光明。第三首是写郑老师当时的心境,同学们被捕,自己不学屈原漂流湘沅,而要在原阵地同大家继续战斗下去。野鸭纷飞,冬天将要过去,春天快来了,黑暗将尽,光明在望。”④陈宗谷后来回忆说:“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郑老师愤慨地写下这三首诗,鼓舞了大家,也反映出他在艰危之时不低头,坚持韧性斗争的高贵品质。……诗的最后仿借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总序上两句诗(‘当野鸭乱飞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充满乐观地来展望未来,预示胜利。今天重忆这些诗句,怎能不更加怀念、崇敬郑老师呢!”⑤

1945年2月,陈宗谷、金希树、周鉴冰三人被押送到崇安集中营。上路那天,郑书祥老师暗中前来送行,并通过池志立暗中传给陈宗谷一张纸条,写有《赠三囚徒》的诗:“中国农民烘火笼,让灰烬埋着红炭,这样,久久、久久地,散发着温暖,还有、还有,保存着火种,还有、还有,保存着火种。”⑥

陈宗谷等三人又在崇安集中营关了半年多。由于查不到真凭实据,双十协定后,国民党只好将他们三人释放出狱。陈宗谷于1945年10月19日出狱后,立即奔赴新的战场。

60多年后的今天,陈宗谷不无慷慨地说:“我出狱后,一路找党组织,从福州找到杭州,从杭州找到上海,终于在上海找到了朝鲜义勇队的党组织。因为我原先就在朝鲜义勇队工作过。那里有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后来得知音专同学马一新也在上海,又通过他联系上池志立等四位音专同学,他们也到上海来。1945年12月4日,共12个人(其中4个音专同学)出发到解放区去,经过连云港、徐州、青岛、即墨,12月24日到达胶东解放区的中共胶东区党委所在地青阳。根据我当年的意愿,我进入新四军办的山东大学工作,不久调山东省教育厅工作。以后国民党军进攻山东解放区,我就参加了支援前线的工作。”

1948年4月,陈宗谷转入华东野战军二十三军,在部队机关从事理论教育工作。

1952年,陈宗谷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到朝鲜,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教导大队政教室主任、教训处副处长等职,直到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时转业到地方,入杭州大学政教系,任教研室主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等职。陈宗谷年青时在部队是从事政治经济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转业到杭州大学后,教授的也是政治经济理论,此后与政治经济理论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宗谷与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的经济学家们一起,参加在人民大学举办的“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理论探讨会,提出中国的社会经济不能按照苏联的理论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至今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理论探索,不愧为一位很有理论素养的政治经济理论专家。

陈宗谷自1984年9月6日给我们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写了第一封信以后,二十多年来,常同我通信联系。来信中常常表露出对郑书祥老师的深厚感情。因为郑书祥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遭到不公正批判和撤职处理,后被下放农村劳动,文革中惨遭迫害,1978年8月病逝,临终前不断念叨“政策未落实,党籍未恢复,死不瞑目”,至八十年代中后期尚未平反改正。陈宗谷曾为首组织当年的音专学生为郑书祥落实政策积极奔走,郑书祥老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曾于1990年7月以闽委组(90)审字008号文批复,“承认郑书祥同志1935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这就使郑书祥老师的在天之灵,得到了应有的安慰。

1988年,我们编辑出版了《抗日战争时期永安进步文化活动学术讨论会专辑》一书,收入了陈宗谷在学术会上的发言整理稿《活跃在音专的地下党员》一文(刊于《专辑》210页)。这篇发言未经他审阅、修改便匆忙刊出了。后来他发现文中有些差错,曾在1988年10月5日给我来信提出纠正。例如“音专三次大逮捕”的说法并不准确;《燕江吼声》第一集、《永安党史资料》第三期刊登的陈炳煌的《三次大逮捕》文章说第一次大逮捕是一九四三年初冬,那次是陈宗谷被捕,这与事实明显不符。为了向我们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党史资料,陈宗谷在病中坚韧地撰写了《缅怀敬爱的导师郑书祥同志》一稿,因未及时编入《专辑》中,我只好编入内部油印刊物《永安党史资料》第84期。陈宗谷对待历史著述,就是这样的认真负责,这样的一丝不苟,令我无比敬佩。

1995年,陈宗谷接到我们寄给他的63万字《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一书以后,他于当年3月22日给我们来信,一方面给以鼓励,另方面指出缺点。他说:“可以看出编者与编审委等同志的辛苦和负责精神,我能读到这部书,应向你们所有参与这份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与敬意。”他对于该书收入他的一篇访问记《回忆在音专的战斗岁月》一文中漏排了一个“没”字,也郑重地指出:“我只想提出一下,第413页第5行‘我看他后面有人跟踪,就把他让进房间’,这里漏掉了一个‘没’字,应该是‘我看他后面没有人跟踪……’少了这个‘没’字,意思就不同了,也不合情理。”这个事例,足以说明他做事一丝不苟。这种认真负责精神,尤值我们学习。

2007年3月,我曾给陈老写过一信,将我所写的他当年所敬重的另一位老师缪天瑞生平事迹的文稿寄给他,请他审阅和订正。他于4月18日给我回了一封长信,信中说:“接读来信,至为高兴。虽时隔多年,但你与永安党史办同志对我们的热情接待、真诚关注的同志情谊,特别是你亲自陪同我们爬山涉草一起去寻访监狱等旧址的情景,是一直铭记在心里的。……以前我在音专时,直接体会缪天瑞老师教学认真,音乐理论造诣深厚,对同学关心爱护,有困难能积极帮助,为人正直,对抗日爱国进步活动同情支持,认为他确是我们好老师,也是一位民主进步的音乐界前辈。看到上述这些文章后,知道了这些过去不知道的重要具体史实,认识就提高了一层,对缪老师更加敬爱了。”

2008年1月18日《浙江大学报》刊登了谢瑞淡的《敬贺宗谷兄九十寿辰》的诗,导语说:“陈宗谷同志,抗战军兴,以弱冠之年,投身革命,栉风沐雨,倾情救亡。曾被捕,囚于上饶集中营。‘文革’,长幽囹圄,劫后余生。悠悠七十年,坚贞不渝,忠心可鉴。现为我校经济学院九秩第一人,爰赋七律二章志贺。”诗如下:

荏苒韶光似转轮,松龄九秩羡君身。

从戎投笔赤诚志,敬业穷经皓首人。

阅尽风云见铁骨,饱经霜雪炼真金。

芜辞难作桑榆颂,祝嘏期颐满座春。

高龄耄耋犹明聪,处世立身赞此翁。

少壮凌云横浪击,暮年伏枥岁寒松。

世情厚薄谙冷暖,况味甘辛任淡浓。

盛世明时莫叹晚,斜阳灿烂映丹枫。

以上这两首七律诗,就是对陈宗谷同志一生的总评价。这次有幸拜见,更增进我对他的崇敬,更加增进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给我的退休生活增添无穷乐趣。我为能结识这样一位老前辈作为挚友而感到无比荣幸。

2008年3月初稿

2012年4月修改

(本文原载《三明党史》双月刊2012年第2、3期)

注释:

(1)经陈宗谷调查核实,于1988年8月18给我们来信,详细提供了国立福建音专的地下党员名单:到音专前已加入中共的有:老师郑书祥,学生许文辛、金希树、陈宗谷、赵方杏、苏尔兰、傅可钧、邝惠娟、杨桦、庾兆洪、何正三、黎绍吉、江士骙、余禄熙、何雪飘、何雪瑜、谭庆逢、陈华学,计18人。1946年音专建立党支部后发展的党员有:谭庆逢(重新入党)、徐学惠、黄一虹、徐兰春、钟粤、尤民湘、梁耀燊、陈雪仙、李晓东、郭秀英、杨瑞贞、叶林、程远、陈维华、刘信浩、陈国华、沈培如、姜同心,计18人。离校后入党的有何为、李小玉、池志立、方光昌等。

(2)陈宗谷:《回忆音专的战斗岁月》(载《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409页,1994年11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3)(5)(6)陈宗谷《缅怀敬爱的导师郑书祥同志》(载《永安党史资料》84期,1988年;《福建音专校友通讯》第21期,2005年)。

(4)池志立(何方):《深深怀念郑书祥老师》(载《福建音专校友通讯》第19期,2004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