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七雄争霸答题器(问答里关于长城的问题很多,收藏这篇文章答题赚红包更轻松)

导读 七雄争霸答题器文章列表:1、问答里关于长城的问题很多,收藏这篇文章答题赚红包更轻松2、一个知乎回答引发的血案:战国歧途为什么卖那么贵?3、书法、绘画、文言文、马克思……80

七雄争霸答题器文章列表:

七雄争霸答题器(问答里关于长城的问题很多,收藏这篇文章答题赚红包更轻松)

问答里关于长城的问题很多,收藏这篇文章答题赚红包更轻松

(重要提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导游考试教材,权威且全面,全文7528字,建议转发或收藏备用。手工敲字整理,错误在所难免,请多多包涵。感谢点赞、关注和支持!)

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部分 长城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一)长城的起源

中国最早开始修筑长城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之间频繁地发生战争,为了有效抵御入侵,各诸侯国先后在各自边界上修筑起能够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以及具有防御性的驻军城堡,这些城堡被称为“列城”。为了进一步强化防御能力,又不断地在烽火台和列城之间修筑高大宽厚的墙体,形成阻碍敌人进攻的障碍,这样逐渐发展为长城,当时称为“边墙”或“长垣”。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前,共有20多个诸侯国修筑过长城。

较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长城在历史上被称为“方城”或“万城”,位于楚国国都郢都的西北和东北,全长近500千米。

齐国也是诸侯国中修筑长城较早的一个国家,齐长城西起近山东省平阴县北,东至大朱山东入海处,路经平地时多用黄土夯筑,穿越山岭时多用石块垒砌。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中遗址保存最多的。

燕国在“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国力较强,位于七国的东北部。但北面常有胡人南下骚扰,西面则有秦国崛起,于是修筑了易水长城和北长城。此外,赵国、秦国也分别在各自边境修筑了长城,这些城墙奠定了中国北方长城的基础。

(二)修筑长城的三次高峰时期

1、秦长城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为了维护中原地区封建经济的稳定发展,开疆扩土,北击匈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军队及数百万民夫北上,先修缮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部分旧长城,再另筑部分新长城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达7000千米的长城。秦长城沿线设置12郡,分段防御。秦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2、汉长城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的不断南侵并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在采取坚决抗击匈奴政策的同时,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汉长城。汉长城西起新疆罗布泊,东至辽东,长达10000余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长城。汉武帝又进一步发展和改善了长城的布局,每隔一定距离,就选择险要地的防御体系。汉代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大力推行屯田、徙民迁边、兴修水利的政策,为巩固边界的防御提供了物质基础。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二个高峰时期。

3、明长城

明王朝建立以后,逃回蒙古旧地的元顺帝仍然保持有较强大的军事实力,经常派兵南下,意图收复失地。明代后期,东北又有女真族逐渐崛起。面对蒙古和女真的威胁,明代始终十分重视北方的防务。从朱元璋建国的第一年,就派大将军徐达北上修筑长城,直到明王朝灭亡,200多年中一直没有停止对长城的修筑,其中大规模修筑就多达18次。在许多重要关隘地区,修筑了多重城墙,有些地方达到20多重。

为加强长城的防务,便于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以及保证对长城的修缮,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9个防守区域,每个区域设镇守(总兵官),称为“九边九镇”(即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后来为加强京城防守和保护黄陵(今明十三陵)的需要,嘉靖年间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两镇(昌平镇、真保镇),构成“九边十一镇”的防御体系。

明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宁鸭绿江边的虎山,全长7000多千米,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共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即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明代时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第三个高峰时期,也是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明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

(1)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东部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东北,北依燕山,南邻渤海,形势险要,故名“山海关”。长城自关城镇东门(门额为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向两侧伸展,南面伸入渤海,北面直上燕山。古人曾用“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来形容山海关的险要地位。

(2)嘉峪关

是明长城西端的起点,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部。嘉峪关峙在嘉峪山的西麓,南面是祁连山,北面是戈壁滩,水源充沛,地势险要,嘉峪关是现存长城关体中最完整的一处。

二、长城的基本构造与营建

(一)长城的基本构造

1、墙体

(1)典型墙体(以八达岭长城墙体为例)

墙体平均高7.8米,墙基平均宽6.5米,墙顶平均宽5.8米左右,可容10人并进或5马并骑。墙体内填泥土与石块,夯筑坚实,两侧用花岗岩条石包砌。墙顶由三四层条砖铺砌,最上一层为方砖,合缝处灌以灰浆,平整严实,野草难生。墙内侧每隔不远开有一登城券门,有石梯和墙顶相通,守城士卒由此上下。墙顶两侧砌墙,内侧称为女儿墙或宇墙,高约1米;外侧称垛墙或雉堞,高近2米。垛墙上凸出的部分称垛口,低凹部分称为堞口。每个垛口上有望孔,下有射孔。墙顶上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吐水嘴做成长长的食槽伸出墙外,以防雨水冲刷墙体。

(2)版筑夯土墙

以原木板为模板,立在拟建墙体的两侧,中间填土,用夯夯实。土要分层填夯,木板也随之上移。版筑夯土墙多用于黄土高原地带。

(3)劈山墙

随山顺势,人工劈凿出陡立的崖面作为城墙的一部分,叫劈山墙。

(4)山险墙

利用陡立的崖面为墙,直接将垛口砌在崖顶上的城墙叫山险墙。

(5)砂砾墙(或称红柳墙)

是用红柳枝条或芦苇层层压叠,再铺灌砂砾而成的墙体,沙漠地区多用此法建城墙。

(6)疆落

在山间溪谷地带,用树木或竹篾制作的墙体。

2、敌台

敌台是跨墙而筑,高出墙体两层或三层的建筑,上面四面开有望孔和箭窗。其内部分隔成“回”字形、“工”字形、“日”字形等相互连通的券室,分别用于士卒居住,存储武器、弹药、粮食。有砖砌台阶或软梯上下,顶层四周均砌有带垛口的矮墙,中间建有楼橹(船篷式小房)或铺舍(硬山顶砖房)的也称敌楼,供巡逻瞭望的士卒休息。

3、墙台

墙台是与墙体在同一平面,向外突出的平台,也叫“马面”。其突出部分砌有垛墙,平时是士卒巡逻放哨、习武操练的地方。墙台在作战功能上作用很大,士卒可站在突出墙体的地方从侧面反击登城敌人,有的墙台上也建有铺舍。

4、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堠、烽燧、烟墩、狼烟台亭等,是传递军情信息的设施。一旦敌人来犯,烽火台上便点燃烽燧报信。古人将白天燃烟报警称为“烽”,夜间举火报警称为“燧”。报警时常用狼粪作为燃料,烟飘得高又不易消散,非常醒目,所以又叫“狼烟”。烽火台一般建在山顶处或城的拐角处,大部分是独立建筑,不与长城墙体相连。台下还建有士卒居住的房屋和马圈、仓房等建筑。

据文字记载,西周已使用烽燧传递信息,汉代形成了严格的烽燧制度。明成化年间规定,来犯之敌百余人左右,燃1烟点1炮;500人左右,燃2烟点2炮;千人以上,燃3烟点3炮;5000人以上,燃4烟点4炮;万人以上,燃5烟点5炮。

5、关

关是长城上的出入口,多设置在狭窄的山口要要塞处,因此又称关口、关塞、关隘。关上建有关城、出入境必须通过关城。关门开放时,商旅或行人被查验过后可过往,战时关闭关门可防御来犯之敌。长城上的关城以“关”命名,如居庸关、山海关;或以“口”命名,如古北口、喜峰口。

6、与长城相关联的其他建筑

(1)城

关城的面积一般不大,专用以驻兵防守,阻挡来犯之敌,而不负责传递军情。城内除官兵外,也有居民居住。

(2)障

是一种小城,但大小和形制较统一,只住官兵,不住居民。

(3)堡

也是用来驻兵防守的,但很多堡内建有烽火台,将驻防与通信结合起来。在长城沿线常有“五里一墩、十里一堡”的说法。

(二)长城的营建

1、人力来源

修筑长城的人力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戌防的军队,这是修筑长城的主要力量;而是被强迫征调的民夫,这是修筑长城的重要力量;三是发配充军的犯人。秦汉时有一种刑罚叫“城旦”,就是把犯罪的人罚去修长城。

2、规划设计

“应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规划设计长城时遵循的原则。或是两山之间的狭口,或是河谷汇合转折处,或是平川往来的必经之地,都是筑城的地方。烽火台则修筑在高山之上,或空旷的地方,以便于瞭望观察。修筑时墙体多沿着山脊或山脊的崖壁修筑。

3、工程管理

长城绵延万里,统一管理施工极为困难,因此采取修筑与防守任务相统一的办法,即分区、分片、分段包干施工。

4、材料供应

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明代以前的长城主要使用土、石、木料。在平原地区就地取土,建夯土墙。在沙漠地区建砂砾墙。在山区,开山采石,用石块垒砌。东北地区,有用当地盛产的柞木做墙的。

5、施工方法

砌筑城墙墙体的条石首先要“找平”,即每层条石都要平砌,不能紊乱,使受压面的压力均布,不致产生塌陷。其次要“顺势”,即城墙要顺着山岭起伏弯曲的形势,利用山脊做基础,使之坚固。修筑城墙时先砌两帮,然后再层层填厢,最后铺砖和垛口。墙顶和垛口在坡度不大的地段就斜砌,如果坡度超过45°,就分成梯道平砌。

6、材料运输

一是人力搬运。二是利用动物,如山羊、毛驴等。三是使用简易机具,在平地或比较平缓的山坡上使用手推车;在坡度较大的山地使用滚木、撬棍、绞盘等;在跨越深沟峡谷时使用“飞筐走索”。

三、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军事作用

游牧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擅长骑射。他们在马上作战,机动灵活,但攻坚战却是弱项。中原王朝处于战略防御时,横在游牧民族骑兵面前的高大坚固的长城,迫使其弃长就短,优势顿时化解。而当中原王朝转入战略进攻时,长城可起到步步为营的作用,在不断巩固前沿阵地的同时,提供各种供给之便。

(二)经济作用

1、屯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守城官兵军备寄养的最佳途径就是开发屯田和徙民迁边。军屯与民屯不仅使边疆地区大量处女地得到开垦成为良田,也使许多不毛之地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尤其是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带到了边疆,促进了边疆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2、和平互市加快了经济交流

长城内外的人民基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希望相互往来。在和平时期,长城沿线的关城,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互通有无、贸易往来的物资集散地。和平互市,一方面提高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

早期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和掠夺,虽然获得了一些生产和生活资料,甚至劳动力,但这种状况并不利于生产力、社会结构、文明程度的提高。长城的修筑,有利于游牧民族加速封建化进程。在和平互市期间,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互相增加了解,促进了社会进步。

(四)保卫亚欧大陆桥

著名的“丝绸之路”正是在长城的有力保障下,才得以畅通并不断发展的,成为今天亚欧大陆桥的基础。长城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维护作用。

第二部分 居庸关与八达岭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燕国的北长城(河北易水长城)从河北怀来至辽宁辽阳,其中一段经过北京西北部的延庆地区。此后,北魏、北齐、明代等都在北京修筑过长城。

北京境内现存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从平谷将军关附近进入北京,自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个区,沿燕山内侧山脊而行,大约600千米。其中最著名的有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延庆区,是北京境内长城中保存最完好、工程质量最佳、结构最严谨的一段。

一、关沟

北京北部有军都山,西部有西山,两山在北京西北部交会形成峡谷,因古时在峡谷中建有居庸关,故名关沟。关沟东南起自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达延庆区八达岭,全长约20千米,是北京通往内蒙古高原的主要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因关沟是北京的关防重点,因此在关沟内设置了四道防线重兵把守。第一道防线是八达岭,关内峰高路险,关外山势逐渐开阔;第二道防线是上关,位于八达岭南10千米;第三道防线是居庸关,此处地势略显开阔,关跨东西两山,占据山谷,十分险要;第四道防线是下关,也称南口关,位于居庸关下行7.5米处,入关峡谷幽深,出关则平原广阔。

(一)关沟七十二景

关沟内文物古迹众多,名人轶事、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十分丰富,有许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人称“关沟七十二景”。如今这些景观有的面貌依旧,有的仅存遗址,有的荡然无存。著名景观有仙人枕、点将台、拴马桩、五郎像、望京台、白凤冢、望京石等。

(二)京张铁路与詹天佑

在关沟中有一条与公路平行的铁路,这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多千米,1905年开工,1909年竣工。这条铁路是清末在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下,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所经过的南口至八达岭一段地势复杂,山高陡峭,建造铁路技术复杂。詹天佑使用两个车头前拉后顶,并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铁路,利用岔路回转运行,解决了火车因地势升高幅度过大而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铁路通过八达岭时还成功打通了长达1091米的隧道。

詹天佑(1861—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攻读专业是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后,因其突出的成就被英国工程师协会聘为会员。詹天佑1919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享年仅59岁。1982年,为纪念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的贡献,有关部门将詹天佑夫妇的坟墓从海淀区万泉庄迁到青龙桥(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八达岭关城西门外建造了詹天佑纪念馆。

二、居庸关

居庸关居于两山夹峙、陡峭难攀的峡谷中,又有下关与八达岭两个外围关口为防卫,自古就有“绝险”之称。居庸关既是明长城北京附近重要的“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之一,也是明长城全线著名的“三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之一。

(一)历史沿革

“居庸”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中“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当时的居庸塞属燕国管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早已存在。秦长城不经过这里,而是从北面较远的地方到达辽东。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同时,曾沿长城设置了12郡,其中上谷郡就在今天居庸关附近的延庆、昌平、怀来、宣化等地区,那时曾把庸徒(庸是佣工,徒是罪犯)迁居至此,但当时并未设关。

居庸设关始于汉朝,三国时称西关,晋朝时称军都关,北齐时称纳款关、唐朝时称蓟门关、军都关、居庸关,辽、金、元、明、清各朝代都称居庸关。在居庸关修筑长城始于北魏,北齐时居庸关才与长城真正接合,成为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口。现存居庸关关城和长城是明代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修筑的,明景泰年间佥都御史王熔再次修筑,如今南北关门上“居庸关”单子匾额就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所题。明朝的居庸关有水陆两道关门,现仅存陆关门,跨谷的水门关已毁,只存遗址。

(二)主要景点

1、云台

云台是居庸关关城内的一座汉白玉砌筑的高台,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原是一个过街塔建筑,当时台上有三座并列的白色覆钵式塔(藏式佛塔),是大宝相永明寺的附属建筑。大宝相永明寺在云台西北侧山脚下,元朝皇帝每年经过居庸关往返于大都(北京)和上都(内蒙古开平)的时候,经常住在寺内休息。元末明初佛塔毁坏,只剩下汉白玉台座。后人以其“远望如在云端”称之为“石阁云台”。明正统八年(1443年)在元朝大宝相永明寺的基础上建泰安寺时,又在台上建立一座佛殿。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台上的佛殿被火烧毁,现仅存五开间柱础遗址。

(1)建筑特色

云台用汉白玉砌筑,下大上小,台顶面积310平方米。台下正中开辟券门,券门顶部呈多边形,券门及券洞内遍布雕刻。台顶四周围绕栏杆及排水龙头,装饰了璎珞珠串、兽面等装饰。这种过街塔在元朝普遍流行,特点是建一高大台座跨于街道之上,台座上大多立藏式佛塔,单塔、三塔、五塔的区别,台座下开券门以通行人,使过往的杏仁得以对佛顶礼膜拜。这种类型的建筑也称为门塔。

(2)雕刻特色

云台上雕饰分藏传佛教图像与文字。藏传佛教图像有券门四角雕的金刚杵,券门面上雕有6种动物形象组成的法相装饰。券洞顶部正中平面上雕5个曼陀罗,券洞顶部斜面两侧雕十方佛,十方佛之间雕千佛,券洞四隅雕四大天王,共有佛像2215尊。在券洞两侧壁上,用梵文、藏文、八思巴蒙古文、西夏文、维吾尔文、汉文六种文字镌刻着经文。

(3)文物价值

云台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最大的过街塔实物,顶部呈多边形的券门是我国目前少见的宋元以前的城关门洞形式。六种文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全部雕刻均为元代艺术精品。因此云台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居庸叠翠

居庸关一带层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居庸叠翠”,刻碑立于关城东南侧。如今,“居庸叠翠”碑立于关沟中部的叠翠山上。

三、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关沟北端地势最高处,与南口相对,两山夹峙,中间只通一条小径,地势险峻且居高临下,是居庸关的门户。因此古人曾说“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在长城整体布局上,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沿线九镇中蓟镇居庸关一部分,此段长城属于内长城,在赤城、张家口、大同一线还有一道外长城。

(一)名称来历

金代已有“八达岭”的名称,从这里往北可达延庆、赤城;往南可达昌平、北京市内;往东可达永宁、四海、密云;往西可达沙城、宣化、怀来、大同、张家口;道路四通八达,故称八达岭。

(二)建筑构造

八达岭长城由关城、岔道城、墙体、敌台、墙台、烽火台、排洪洞等建筑组成,是明长城中最典型的一段。其中墙体长约12千米,有敌台24座,墙台4座。

1、关城

关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呈不规则四方形,面积约5000平方米,城高7.5米,东西两座关门相距约64米。

莞城东门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新修筑并镌刻“居庸外镇”额题,意为居庸关外又一重镇。

关城西门于万历十年(1582年)重新修筑并镌刻“北门锁钥”额题。门额典故与北宋名相寇准有关。据说辽国使者路过北宋大名,见寇准在那里,不知何故。寇准说:“朝中无事,但北门锁钥,非准不可。”此后,人们就将北方重镇成为北门锁钥。此外是形容八达岭关城好像北京门户上的一把锁,一旦锁被打开,整个北京也就门户洞开了。

关城内的墩台高大厚实,下部用10多层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为城砖,宽20多米,是长城中最壮观的墩台之一。

关城入口处南侧有明崇祯年间铸造的大炮“神威大将军”,其中最大的一门炮筒长2.85米,口径105毫米。

2、岔道城

由于关城地域狭小,很难驻守大量官兵,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又在关城西北另建岔道城,城中建有守备衙门、武器弹药库、粮库、兵营等。岔道城是八达岭关城的前哨阵地,与关城相呼应,形成纵深防线。目前岔道城已荒废,但仍可看出当年的大体规模。

3、墙体、烽火台、墙台、敌台

八达岭长城的墙体、敌台、墙台、烽火台均属于明长城的典型构造。

4、排洪洞

排洪洞建在是墙体跨越沟谷处,高2米、宽1.2米,以便沟中水流畅通,排除暴雨洪水对墙体的冲击。排洪洞口安装有铁栅门,防止敌人从内外相通的水道乘隙而入,不远处还设有敌台,监视洞口附近动静。

(三)防御部署

根据地势的陡缓,按城垛配置兵力。地势稍缓处每垛4-5人,地势较陡处2-3人,地势极陡处每垛1人。敌台一般设官兵60人,30人守台,内设1台长;30人守垛,分为6伍,每伍设1垛长。墙台平时设官兵4人,遇警时增至10人。5台设1把总,10台设1千总。储备有佛郎机(火炮),铁铳、箭支、礌石、火药、号旗、木梆、锣鼓等装备,及每人1个月的口粮。实际上人数和武器都视不同情况有所增减。

一个知乎回答引发的血案:战国歧途为什么卖那么贵?

知乎的爆点总是那样出其不意。

今年(马上要过去的2019),我回答了一个问题:

你读过哪些令你有跪感的书?​

这个回答莫名其妙就爆了,一直爆到现在,甚至被一个历史喷子质疑是靠水军供的。以致于我现在要说自己迄今为止在知乎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一个可以简称为“跪了”的姿态,这个姿态令我在这个社区中的身份颇为尴尬:站着答题没怎么样,一跪下去就万人围观,当个张麻子真难。

但我这篇文章想说的显然不是这个。在这个答案开始以远远超出我预期的增长曲线蔓延的同时,我开始频繁接到类似的评论和私信:《战国歧途》究竟是本什么书?以及,更重要的——它为什么卖得这么贵!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当然,最夸张的是这个:

本来写文章之前,我还想说,如果《战国歧途》买不到,《歧途哭返说战国》也是可以的,两本差别并不大。刚刚截图以后,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我希望书价的飙升跟我那个回答关系不大,毕竟这些旧书售卖的钱最后也到不了作者刘勃的口袋里,反而可能让真正有书籍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望而却步。出于一种莫名的歉疚,我想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一些观点,还有就是它的文风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1

相对来说,战国算是一个大众比较熟悉的历史阶段;毕竟,那么多的成语故事和典故,都与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仅我现在给儿子启蒙,讲过的就有“田忌赛马”“悬梁刺股”“狡兔三窟”“毛遂自荐”“围魏救赵”“卧薪尝胆”“荆轲刺秦”“图穷匕见”“胡服骑射”“鸡鸣狗盗”“三人成虎”“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可以说,接受过基础语文教育的人,或者大致翻过一些历史故事书的人,都不应该对这段历史感到陌生。

正因如此,这段历史,要想讲出新意,太难了。在我的想象里,能把《战国策》从头到尾看一遍,补全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历史故事,然后结合史料做一些基本的考证,就已经算是功德无量了——当年上学的时候,钱志熙老师就曾说过:一本《战国策》,养活十本博士论文不能问题。

然而,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大突破,在《战国歧途》里显得如此举重若轻。全书分章描述战国七雄加上极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越国,每一个国家都能讲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讲魏国:

P4:根据地理,晋阳地势更险峻,智子未必能淹韩、魏,赵绝对不弱,现在描述三家分晋的过程太戏剧性和小说化;

P9:之后所谓“三家分智氏之田”,魏氏分得了最重要的一份,包括原来晋国借以建立霸业的“表里河山”之地,都成了魏的实力范围。后来,赵、魏、韩当然并称三晋,但唯独魏国,最喜欢以晋自居;

P42:魏惠王把都城东迁大梁,不是为了避秦,而恰是因为当时魏国没把秦国放在心上。

讲秦国(主要是讲商鞅):

P62:读《商君书》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这部书谈耕战,重点往往还不在于怎样直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在谈,农夫和士兵之外,其他一切各色人等都是消灭的对象;

P70:《商君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差不多把国家和人民当作两个对立的概念在使用的,而国家利益和君主利益,则基本可以认为是同义词;

P78:商鞅的师承与儒学有关;商鞅入秦,身份正是一个游士;商鞅是如此富于才智,而与愚朴的农民判然不同;商鞅接受了商於的封地,身份俨然在转为一个封建贵族……显然,他正是他制定的新法的打击对象;

P186:大量使用钢铁武器的是楚国、燕国、韩国,而秦军的装备,反倒是仍以青铜武器为主。

讲越国(兼谈吴国):

P87:灭吴之后,越国疆土东到大海,西到江、淮中游的某些地区,北与齐、鲁交界,南则一直到福建、江西的北部。这样的领土面积,超过了齐、秦等大国,在当时仅次于楚国而排名第二;

P94:后来伍子胥在吴国的死对头伯嚭,曾与伍子胥同病相怜,他也是楚国流亡过去的太子党,把楚平王掘墓鞭尸,是俩人的合作项目。

讲楚国:

P109~110:“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的结果,很可能是把楚国最想北伐的一批人,调转到南方去了。战国时楚国失去了迅猛的北上势头,这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讲赵国:

P116、119:赵军强在骑兵,骑兵来自代地。……要贵族穿胡服,是要他们对代地的重要性表示认可。……代地与邯郸之争,大概也可看作主权与贵族权力之争;

P123:传位给幼子,很可能是因为当时赵国的贵族派还占上风,这是赵武灵王对反对力量做出的让步。

讲齐国:

P136:临淄固然是首都,但此外还有平陆、高唐、即墨、莒四个都城。五都制……可以认为是封建和郡县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

……

不一一列举了。这就是我床头刷完一遍后内心惴惴不安,非得书桌上重刷一遍、补上笔记的核心原因。

当然,还不止于此。

2

新论的提出,务必要有扎实的根据才行,只靠脑补倒不是说完全办不到,不过就是很容易变成历史民科罢了。《战国歧途》中的大量新论,都源于补上了过去谈历史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基础,即历史地理。

(这里插一句,我曾经看过唐晓峰的《给孩子的历史地理》,这种历史地理,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似乎并没有什么用……这样放不下身段、也谈不出新意的伪科普,似乎更容易败坏孩子的胃口)

比如,讲魏国的战略劣势:

P45:魏国为什么不能全力经营西部战略?主观上是想不到,客观上也是力有不逮,……魏国的地形狭长,东西两个都邑间的距离十分遥远,而且若不跟韩国借道,就只能北绕而行,整个国家的形状,就好像一只弓起身子的毛毛虫。

比如,讲长平之战的地缘必然:

P170:……上党根本就不是馅饼,而是一把尖刀,你不捡,别人就要捡起来捅你。因之形格势禁,赵国就是明知此时与秦开战胜算不大,也非接管韩上党不可。

比如,谈秦灭六国的地理优势:

P197:中国的地理形势,由高往低三级阶梯,六国的核心地区(首都及其周边)都在最低一级阶梯的大平原上。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这就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秦国打六国很容易;二是六国之间,谁打谁也都很容易。所以,六国都很没有安全感。

对于一个历史地理学渣来说,这样的表述,足以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然后,也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建立在可靠分析基础上的新见,才可能给出具有穿透力的历史综述,这样完成的文本,才能不局限在小细节的敲打缝补,而呈现一种整体性的历史洞见。

比如,谈变法:

P26:中国本来是宗法社会,国家权力只是家族权力的衍生物,那么理所当然的,就是家法大于国法,孝敬高于忠诚。

P30:洪迈在《容斋随笔》里,盛赞秦国在引进外来人才方面,决心最大,力度最强。其实这也许恰恰反映了:在列国之中,秦国的贵族传统最弱,而专制传统最发达。

比如,谈战略:

P138:统一是远交近攻,先把邻近国家吃掉再说,慢慢再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争霸却是远攻近交,我要保障和我同盟的国家(往往也就是周边国家)的安全,不但我不打它,而且不让远处的国家打它。

P151:消灭一个大国,立刻就会激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感,从而迅速形成一个牢固的合纵同盟(比如齐灭燕——笔者注,下同),那未免压力太大。相反,打一顿揉一揉,却有利于连横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秦国)。

比如,谈秦统一后的征伐:

P188:要想改善,到崤山以东打仗去,抢来的好东西就是你的,所以秦国人才有听说打仗如饿狼见肉的狂热。……到了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的时候,面对那些蛮荒之地,秦国人的表现,就大打折扣了。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战国歧途》从学理上,成功地更新了战国史的面貌。此后的战国分析和讨论,不应该绕过这样一本通俗趣味的小书——

是的,通俗趣味,这是《战国歧途》之于大众读者,最为可贵的地方。

3

我个人最佩服刘勃的一点,就是写文章那种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劲头儿。刘勃的文字功夫一定是水准线以上的,难得的是能沉得住气。太多的文字,要么急急吼吼、狂飙突进地让人喘不过气;要么故作幽默,里外里透着一股市侩的油滑,或者低级趣味。很多时候,你明知道这篇文字不错,对自己很有启发,但同时也得刻意排除那种造作文风的干扰,避免自己下笔也如此油腻,还未见得有人家的干货。

读刘勃,你不用担心这点。我觉得,这是文字的操守。

比如,谈魏都大梁:

P48脚注:水淹安邑是不可行的,但水淹大梁实在是太可行了。最后,秦就是这么灭了魏国的,后来李自成也就是这么取开封的,再后来,还有国民党炸花园口。一代又一代的开封城遗址,层层叠压在地底下,假如有人从魏大梁城复活往上爬,爬个几米到了宋朝,再爬个几米又到了明朝,他可以充分体验穿越时空的感觉。

比如,谈秦国溯源:

P115:据《史记·秦本纪》最后司马迁的议论:秦国的老祖宗诚然是姓嬴,但以下分出来的各支派,却是赵氏最先牛起来的,因此秦国国君也腆着脸,很想姓赵。

最后四个字,就像刘勃谈商鞅时提到的“蚁族”一样,一定能让人除了作为论述对象的历史,还能够联想出点儿其他什么。

套用那句美学家克罗齐的被引用滥了的话:

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

事实上,很多写作者没有搞清楚的事实是:幽默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装出来的。只要你把话说到点儿上,化繁为简的大白话,反而可能是“杀伤力”最大的:

P40:实际上两国争胜,比“德”的话,大家德性多半都不怎么样,这时候地理往往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P50:首都周边地区都是穷地方,可以认为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因为中央要想方设法刮钱,就一定不会忘了那些离首都很远的富裕地区。

P149:齐威王是把握大局,相时而动;齐宣王是爱听忽悠,多说少动;齐湣王是有事没事,反正要动。

因为,即便是大白话,背后也有立场,有态度,有情怀:

P164: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去描述过去,这是古今中外的人都喜欢干的事。……见一个学者或学派在鼓吹过去曾是好日子,就以为他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并甚而以为中国社会“停滞不前”就是因为这种鼓吹,这是很皮相的看法。

P190:迷信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才能成为胜利者,看似体现了道德信念的坚定,颇具理想主义情怀。但照这观点推论,结果就是只好承认,胜利者一定都是好人,于是反而成了成王败寇的势利眼,只能沦为对胜利者的粉饰和谀辞。

P200:热衷于弄虚作假,乃是任何官僚体制的天性。受监督机制和道德教训制约,这个体制的造假程度可能有别,但天性,却不会改变。

《战国歧途》让我发现了刘勃,从那以后,我买了所有刘勃的作品,至今还没有失望过。我现在在知乎这个马上要改掉的网名(木泊),当初命名的时候,背后其实包含了对这位年轻学者的仰望。看刘勃其他作品的序言,他的道路原未谈得上平稳顺遂,目前的境遇也够呛算得上理想乐观,当我现今仍旧为了养家糊口而做稻粱谋的时候,我感念还有这样的学者,认真读书,认真写字,我感念这样的坚持,这让我觉得,对于很多主语来说,未来还有希望。

书法、绘画、文言文、马克思……80多年前的高考,这些都可能要考

明天,因为疫情而推迟到7月的高考就要正式举行。时光荏苒,曾几何时,当小曹曹、小章章刚上高中那会儿,每年的高考都还是在7月举行,而如今的00后们,则早已将高考同6月划上了等号。

岁月沧桑,高考被改变的不仅仅只是时间,回看往事,考试内容也经历了众多变化。前不久,小曹曹找到一本1934年出版的《全国各大学暨高级中学投考指南》,该书除了对全国各大知名国立、部立、省立、私立高校招生情况进行了介绍,更放上了不少学校往年招考真题。这里,我们选取了上海交大、国立清华、北平辅仁大学的部分试题与大家分享,来看看在那个各校自主命题的时代,高考,究竟考些什么呢?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国文

作文

以下题目2选1,以楷书答题,300字以上。

(一)吾国在周以前甚注重工业说

(二)振兴工业与振兴农业二者孰重抑有互进之关系请试论之

测验

以下题目6选5,以楷书答题,第6题必答

(一)周礼分六官试举其名所亡者何官汉人以何书补之

(二)将给定的一段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

(三)试略言文心雕龙作者事迹及书之内容

(四)请举近代文学家六人并其所著书名

(五)中国言科学最早之书为何书

(六)中国言工程最古之书为何书

党义

(一)试述直接民主制间接民主制之缺点,及权能区分民主之特点何在

(二)总理对于马克思学说之剩余价值阶级斗争两种理论之批评如何

(三)试述发展实业之原则及开发中国交通之计划如何(包括水陆交通)

(四)试分析实业计划所规定一等港之名称及筑港地点并其建筑之简略计划。

化学、物理、英语、代数几何,历史等科目,略……注意,包括历史科目在内,全部为英文试题。

国立清华大学

党义

判断题

1、革命的起因全在领袖的提倡

2、革命主义永不会变成反革命主义

3、普通政党与革命党的区别在于政纲的有无

4、以党治国与阶级独裁是同一的意义

5、贫富悬殊是产业革命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发生的原因

6、在今日产业落后的国家应永远杜绝产业革命

7、帝国主义是主张以武力侵略的意义

8、站在国民革命的立场应当欢迎门户开放主义以救危亡

9、门户开放主义与不平等条约势难两立

10、容共与联俄清共与对俄绝交在理论上是应当一贯的

其余略……

国文

一、对一篇古文进行点校。

二、对给到语句所存在的笔画、文法错误等,进行订正。

1、天真烂漫

2、都要受到严密的分析

3、汝脚有索縻

4、今更商榷使尽其功。

5、述而不作

……

三、作文:以下五个题目中选一个,文言白话皆可。

苦热、晓行、灯、路、夜

FRESHMAN ENGLISH

略……

本国历史地理

历史之部

判断题

1、利玛窦于元代来中国,马可波罗于明代来中国

2、中国历史上所谓“大秦”即印度

3、春秋时代秦国最强

4、春秋时代晋楚争盟最烈

5、论语乃孔子所做

其余略……

填空题

1、南京条约后开放之五口为:

2、周代官制之六卿为:

3、战国七雄为:

其余略……

地理之部

填空题:

1、中国的四大流域是:

2、长江流经哪九省:

3、中国沿海有哪七省:

4、珠江汇合哪三水而成:

5、洞庭湖、鄱阳湖在什么省?洪泽湖、太湖分别位于什么省与什么省之间?

6、象山港、马尾、葫芦岛、秦皇岛分别在什么省?

7、四川、江西、河南,省内最大的商埠分别是哪座城市?

8、中国东北与俄国的天然分界水域分别是哪两条江?

其余略……

代数几何平面三角、物理、化学

略……

世界历史地理

历史之部

填空题

1、希腊以前西洋文化在工艺方面、文化方面、社会组织方面,各有哪些成就。希腊对于文化上的特别贡献是什么?罗马在文化上的特别贡献是什么?

2、回教徒于何时何地兴起?历时数十年后以武力占领了亚洲、非洲的哪些地区,以及欧洲的哪个半岛?

3、欧战导致了哪些国家被分割?哪些国家疆域被削减?哪些国家新建立了?哪些国家疆域扩大?哪些国家海外属地增加?

其余略……

判断题:

1、基督教传入希腊,最初被严苛取缔,后来却被认作国教。

2、十八世纪中国在欧洲文化史上颇有影响。

3、工业革命是十九世纪自由主义胜利的一个大原因。

其余略……

地理之部

填空题

1、列举英国、法国、德国、苏联、美国、日本这6个国家的沿海主要港口各2个。

2、世界四大产麦区分别在什么哪个大洲的哪个国家的哪个地区?

3、世界三大产棉区分别在什么哪个大洲的哪个国家的哪个地区?

其余略……

北平辅仁大学

党义

1、中华民族目前之恶劣环境应如何打破,试各抒己见。

2、三权宪法与五权宪法之比较。

(以上两题2选1)

国文

改正错误

1、未能免俗聊伏尔尔

2、后生可皆也?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是畏也已;

作文

国无常强无常弱说(文言白话不拘)

国学常识

1、毛诗与三家诗孰为今文,为古文?

2、礼记是大戴记抑小戴记?

3、与韩愈同时昌明古文者有何等人?

4、何谓“道家”、“道教”、“道学”?

其余略……

中外史地

地理

1、问湖北省四邻有何?省境内有何着名都市交通若何?

2、试绘黄河流域简图指明其政治区划及交通要道与各大都市之关系?

3、欧洲地中海沿岸有几国?有何大商港?

4、问下方的都市在何国?开罗、汉堡、慕尼黑、维也纳、里加、蒙特利尔、尼亚加拉、芝加哥、纽奥连、孟买。

历史

1、问王莽因何而亡?

2、问明太祖如何兴起?

3、问贞德何人?试略述其事迹。

4、问麦哲伦何人?试略述其事迹。

书法

真草隶篆各书九字

绘画试题

疏林远岫

英语(包括英译汉、汉译英)、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略。其中,数理化的考题,同样全部都是英文。

以上列举的,只是上海交大、清华,辅仁大学,而纵览其他诸如中央大学、燕大、北大、武大、浙大、川大、山大、暨大、中大等高校的招考试题,可以看出当时的知名高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少考题,放到如今,即使是硕士、博士也未必能够从容应答,更遑论高中毕业生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兴趣的话,大家一起来做题吧。

#高考# #民国那些事儿#

战争下的和平第121章学当虔奋

〔历史小说2.2.121〕《战争下的和平》〔共三卷六曲,120余万字〕

* 战 * 争 * 下 * 的 * 和 * 平 *

鲁岱 著

〔2.2.121〕学当虔奋

燕京大学法学院,至1930年才开设,分为法律、政治、经济三个学系。其中表现为突出地位的是法律学系,这是法学院的主修学系。法学院的开办宗旨在于造就法学人材及司法务实人材,以应用国家之需要,即内以完成司法独立、外以准备法权收回。法学院所用讲授方法是学理与实用并重,先就现行各种重要法律之内容加以有系统的讲述,并讨论其得失,利弊,使学者对于本国法律有深切之认识,然后进而研究中外法律源流、比较法学与法律、哲学之关系,从而为解决现代立法、司法各种问题有所贡献。这是《大学规程》之文献。法律学系学业为四年,总计33门课程。第一年主修国文、法学通论、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普通或入门课。此外,还有体育、国民党党义、军事训练、卫生学(女生修习)等;第二年修学民法总则、宪法、法院编制法、民法亲属、债编总论等;第三年学行政法、国际公法、民法债编各论、民法物权、刑法分则、民事诉讼法以及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第四年学习国际私法、中国近世外交史、法理学、法医学、监狱学、刑事政策、犯罪学、刑罚学等。另外,还有选修课,如中国古代法律、外国古代法律等。东门下娃入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之法律学系修研。

说来也奇怪,在所有选修课甚至是一些必修课中,东门下娃更喜欢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的学说。可是,学这门课程,东门下娃也没有让其冲淡主课。毕竟这门选修的韩非法学课是课外之课。自从入燕大以后,还发生过一件怪事,这就是校长司徒雷登不同意东门下娃从大学一年级读起。他说,这一来是考虑到东门下娃是一个特别型学生,也拥有较高的知识基础,大一的那些基础课程让她抽闲补一补或温习一下子即可;这第二吧,在司徒雷登的思想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顾虑,他认为燕京大学的法律学系,恐怕维持不久,甚至是昙花一现。他预测1930年开设的这个系,也许撑不过1934年,四五年的历史会让司徒雷登感到难受。他还说,出于这种考虑与担忧是有时政形势之理由的。因此,司徒雷登要求东门下娃从大二读起。他还盼望东门下娃能够看到毕业的那一天。由此,这大二的学程,就要求东门下娃将民法和宪法作为中心课程。然而,在东门下娃的心里,还有一个不敢贸然说出的秘密,即对于这些理论,她也挺熟的。如此一来,这些日子,她在暗地里学起了韩非子的法学理论。

东门下娃所捡到的竹简正是后人辑集而成的《韩非子》第二十五篇《安危》。这便是《汉书•艺术志》著录的20卷、55篇的古籍本《韩非子》里的原简中的《安危》。《韩非子》这本书是中国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对研究中国法学起源以致法学理论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研究世界法学理论也有不可低估的价值。《韩非子》所收录的法论篇章皆为韩非在世时的力作,是其著作总集。韩非,生活在约公元前280~233年,享年53岁,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他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出生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但韩不是姓,是氏,姓是公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韩国公族与周同姓,姓姬,但当时男子普遍称氏而不称姓。汉代之后才发展成为姓氏合一。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本竹简书,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十分珍贵。书中篇目有《初见》、《存韩》、《难言》、《爱臣》、《主道》、《孤愤》、《解老》、《安危》、《五蠹》、《心度》、《制分》等50篇文章。有诗记籍《韩非子》:

万法一根千古始,宏源久著《韩非子》。

立通人律解人嫌,联贯法司强国治。

周末七雄百放情,诸家韩子元开史。

五十五简独章篇,留下典文传后世。

东门下娃拾到的竹简正是《韩非子》著作中的第二十五篇《安危》之古籍本。对于东门下娃来说,这极具有阅读与研究价值。她知道,韩非的著作中,除了极少文章之外,篇名皆表示该文主旨。也就是说,他的著作十分扣题,文题就是其内容的精髓。看到时下里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人命美国际的使命,东门下娃便在心葫芦里说甜话:“这篇《安危》作品实在是太重要了,太有价值了!我必须认真的研读。”开始,她看了原文,共有948个字,9个自然段落。首段直接点题,并交待结果:“安术有七,危道有六。”紧接着,她继续阐明主旨内容:“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生死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

对于这7条安定之术,除了第3条,东门下娃都一一肯定其圣度。她认为,这些都是社会和人需要遵守的法令般的律款,都是正能量,都是永恒的真理,任何人、任何社会阶段,都得奉其圣。比如,乱赏罚者,必招至不安;无视善恶报应的人,福者不久长,祸者还有祸;不能认人为贤者,难能担当王者之责;无分智愚自心愚;我行我素,常常有败;不守信用的人,也难取信于人。以上6条,已经是古训古箴,人不可犯之!东门下娃独想:“只有第三条‘生死随法度’,愚,另有释义。”这也难怪,谁让她创立了人命美国际,谁让她创立了三美主义——尊重强者,扶持弱者,共同享受生命。如果从法律学角度去剖析,东门下娃觉得:“生死随法意,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只是‘法’这个字的内容太过丰富,而且,随着社会阶段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有的大相径庭。若是跨过国界,法的函义就更为西东有别了。所谓法者,乃君或国或统治者之意也,不恒,可变。但是,人命美,自从人命诞生,直至人命终极什么的,恒贵,受尊,不耻。人命美,依大自然之理,不应有贵浅之分;依大社会之理,不应有相残之说,生命,乃大自然之杰作;大社会,是生命的必然趋势。生命,大自然,大社会,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命,都由一个个的活生生的细胞有机构成,无有本质性的彼此,都应该受到大社会的尊重与顺从,从而更好地适应甚或掌控大自然。至于那些弱者,皆有其客观原因:要么遗传缺失,要么环境打击,要么拼奋欠佳,或者是其它的内因和外因什么的缘由。如果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皆属于正常范畴,无须歧视,而应该秉承扶持的态度并赋予行为。比如,脱贫、帮残、济困、助成、安慰等,都是值得提倡的人命法款,都是人命美理论的研究范畴。因此,‘生死随法度’一款,另有文章可论。”东门下娃想到这里,笑了。她在《韩非子》第二十五篇《安危》竹简中,修改了一句,即用笔在生死随法度的后面添加了5个小型的文字:命运依人志。写完之后,她便收好了竹简,完成了这一次的研读。

又一日,在紧张的期末复习应考之后,于夜里很晚之时,她一个人借一盏暗淡的灯,又打开了《安危》竹简。这一次,她给自己所定下的学习任务是研读《安危》篇的“六危道”。她又看了已经被她读过多遍的原文和已经被她译出了白话文的危道译文。

危道原文。一曰:断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五曰:危之人所安。六曰:所爱不亲,所恶不疏。如此,则人失其所以乐生,而忘其所以重死。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行也。

六危道译文。危乱的途径:一是砍削木材偏到准线以内,即循私枉法;二是任意裁决,不依据法令;三是用别人的祸害谋划;四是用别人的灾祸取乐;五是危害别人的平安生活;六是喜欢的人不亲近,厌恶的人不疏远。如果是这样,人们就失去了乐于生存的前提,失去了害怕死亡的条件。人们不乐于生存,君主就受不到尊重;不害怕死亡,法令就不能实行。

对于《韩非子》的《安危》篇学习,东门下娃确有其独异的品美滋味。她认为,在《安危》中,自己论异了“生死随法度”一款,并修添为“生死随法度,命运依人志。”但是,在《安危》篇的学习中,她不仅仅是偏爱“断削于绳之内”,在她的心目中,循私枉法之人是违背良心的,是罪孽的,尤其是已经掌握了一定权力的人,更应该是执法而维护正义的典范。这些人,万不能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去为自己谋私利、谋私情。这都会损害国家的利益,损害人民的利益,都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因而,她在原文中,用笔小心翼翼的添加了两个字:“必凶”。之后,她在心里头又细读了一遍:“断削于绳之内,必凶。”她回味了历史上的那些贪赃枉法、循私舞弊的官吏,认为这些断削于绳之内的官僚们,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下场的。她还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实例。

东汉梁冀,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皇家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等心腹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自杀。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了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明朝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淡,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之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当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事后,刘瑾被判以凌迟而死。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新贵族出身,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历任英国国会议员、国王顾问、大法官等要职。他是一名自然科学家和政论家,但是,在担任大法官期间,经常性、习惯性地收取贿赂,即只要你交得起钱,多么不可能的审判结果他都能帮你审出来,他的审判书常常是一则搞恶的文献。他生活奢侈,挥霍无度,最终于1621年被指控犯有受贿罪而下台,成为人生中的一个抹不去的污斑。除此之外,还有人们熟悉的大贪官:秦朝赵高,西晋石崇,北宋蔡京,唐朝元载,明代严嵩,满清和珅等,都是富可敌国的贪官污吏,都受到了历史的惩罚。这些人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警示后人。

已经很晚了,东门下娃悄悄的入睡,可还是惊动了下位床上的已经进入梦乡了的谭茹茹。她仰起头来说:“下娃姐,我刚才做了一个梦。”然而,东门下娃并没有作声,她深怕吵醒了另外一张架子床上的两位同学。于是,她用手向着谭茹茹轻轻的摇了摇,示意谭茹茹不要说话。可能是谭茹茹没有看到,她继续说:“真奇怪,我刚才梦见了韩非子。”虽然,东门下娃心里想听下去,可她还是轻轻的推出一句话:“好妹妹,我们明早儿再说吧。”东门下娃不敢多说话。可是,谭茹茹似乎正带劲儿,还似乎有些气愤:“韩非这样的一个好人、能人,却被他的同学李斯所害,还向秦王进馋言,将韩非打入了牢狱,后来又逼迫韩非服毒自杀。这李斯真是一个歹恶之人,难怪后来的秦王朝败在他的手里。”东门下娃一言未发,可她忍不住还在认真的听述。直到这时刻,谭茹茹大概是见东门下娃没有回话或者是她已经完全睡醒了眼,知觉转为了正常,也就不再说话了。然而,另外的两名女同学中的一名也醒了过来,还说:“下娃,你怎么还没睡?明天要考试的,你应该好好的睡上一觉才是,我们都睡的早。”“呵,知道了。”东门下娃依然是小声说话:“真对不起,将你吵醒了。”“没事的,你早点儿休息吧。”“嗯。”室内,这才安静了下来。

第二天,燕京大学举行统一的期末考试。在法学院内,法律学系的考生,也同其他学系一样,考试正在如期举行。在大二的考场上,考生们上午考完《法院编制法》之后,师生们便都就餐了。下午继续考试。东门下娃所在的大二年级考场上,学生们都在认真的答写《宪法》之考题。东门下娃的答题也都比较顺利,只有一个题让她有点儿为难了。这个题是:“决定战争与和平,有哪些核心因素?”若以书本上的知识回答,主要是外部因素,如侵略,掠夺,欺视等;也有内部因素,如专制,侵权,贫困等。但是,东门下娃另有想法。她认为,这些都是常见因素、传统因素、表面因素。因而,她在内心上更加倾向于作答:“决定战争与和平的根本因素是决策者或当事者的人性!如果是恶性占主导地位,就有可能引发争斗或战争,从而导致灾祸或灾难;如果是善性占主导地位,则和平就有可能占据上风,这时,事情或社会就可能被化解矛盾或风险。正所谓:天事如风,抑扬都有成。战事在于人,战和皆有路。人性,才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最核心因素!好战者,脚下少和平;善人头上多和顺。战争下的和平不存在,和平里的战争不激烈!这便是战争与和平的动因分水岭。古如此,今如此,未来还如此;国如此,人如此,事如此。天恒一律也。”想到这里,东门下娃决定:“不按照本本答题!”代之是她的上述《战与和》论理。于是,东门下娃一口气写下了自己的独特答案。由于这是她最后的一道题,写完后,她便交卷了。此刻,仿佛有一首词《点绛唇•战与和》亦随试卷上交了:

千古新题,万人躬拜难能解。斗争狂掠,活死凭枪射。

敢述新因,一究针穿血。不曾灭,独开天写,人性流根劣。

连续考试4天,方至结束。这最后一科刚刚交卷,东门下娃就准备回自己的寝室。但是,当她路过老师办公室时,看到楼室内有一个人,她静眼看了看,但因为那个人正在伏案写什么,好久了又不见抬头。她这是远远的从窗户中望去,所以她实在是无法辨认那人是谁。东门下娃只所以想看清楚这个人,是因为她确定这个人一定不是老师。因为全体老师都去监考了,还没有回到办公室。无奈,她倔着脾气想去看过究竟。于是,她轻轻的走向老师的办公室。燕京大学的老师办公室又名施德楼,是以纪念“施德”而定。与施德楼并排的是贝公楼,是以纪念“贝公”而建。贝公楼是燕大行政楼。施德楼两层,门前有一尊大狮子,楼宇建筑别致,庭落环境幽雅。东门下娃刚走进施德楼院门,忽听外面有人喊话:“喂,时间到了,该交卷了。”这一声喊,让东门下娃触身一惊,更让她弄糊涂了:“喊谁交卷啊?卷子不都交了吗?考场也不在这儿呀!难道喊我不成?不会,或者是喊室内的人,那个人是在考试吗?那又是谁?”正想着,又听那人喊话了:“喂,谭茹茹,交卷。”“谭茹茹?交卷?这是怎么回事?她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考试的事呀!这,这……”东门下娃真的被弄糊涂了。“呵!”东门下娃突然一声自叫:“我知道了。好个谭茹茹!神秘呀你。”

最美家庭~科学教子

最美家庭

——科学教子。

我叫王焕利,临猗县嵋阳镇下朝村人,今年53岁,和丈夫在家务农,经营十二亩土地,躬耕陇亩,自给自足,日子过得恬淡惬意,幸福满满。我和丈夫每天除了劳作就是读书看报,把劳动当做一种幸福,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几十年乐此不疲。劳动给人带来快乐和身体健康,读书给人带来知识和灵魂安放。三十年来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贫困挣扎,再苦的日子也不能放弃读书,放弃文化。一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把一双儿女教育成人,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农家屋出了名牌大学生。2009年,儿子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儿考上山西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儿子就业于西北民航空管局,女儿就业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两个孩子都是飞行管制员,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有不错的经济收入,我们家在别人眼中就是幸福家庭。

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能够培养出两个大学生,首先是社会环境好,公平择优,高考对每个学生机会平等;工作岗位,对于每一个求职者机会平等,择优选任,也离不开我们夫妻的辛勤培养,谆谆教导。

我们夫妻来自于多子女农民家庭,除了勤劳,一无所有,结婚时只有两间土坯房,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两个人都是高考落榜生,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再苦的日子也要读书,只要能接触到的书,不管哪方面,到手都要读一遍,别人把喝酒吸烟打牌当做劳动闲暇的乐趣,我们只有读书。两个孩子上小学时,我们节衣缩食供养孩子们上学读书,有时候特别缺钱,买不起一包盐,一包火柴,却能节省出钱来订了几份杂志,刊物。有《辽宁青年》,《小小说》,《农村医学》,《山西农民报》。许多时候,从田里回来又累又渴,打开门发现从门缝塞进来的报纸杂志,马上就拿起来看,忘了饥渴疲乏,有时翻完了一本杂志,才发现锄头还架在肩膀上。

上行下效,两个孩子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发现了孩子学习上的困惑,老师布置让背诵课文,孩子念了好长时间背不下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我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引导孩子找出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再让孩子把文字在脑海中变成具体的场景,如身临其境,形成文字与场景在头脑中的映射,再把一些字、词、句发散思维,拓展到其他相关知识。从孟姜女联系到长城,从长城联系到赵武灵王,春秋战国,五霸七雄……,孩子把课文又念了两遍就背下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爱学习。我后来发现孩子在学校中接受到得是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感觉这样不行。就不让两个孩子去学校上课了,我们自己在家辅导,一个学期的课程,可以让孩子在半个月内学完。除了练练做题巩固知识,把大多时间引导到课外领域,读完了四大名著,背诵了古诗词,了解了地理科学,探索宇宙,电脑黑客,孙子兵法,选读了《毛泽东选集》的部分文章,读了大量国外名著。教学相长,我们夫妻俩文化知识得到了提高,但总感觉教不好孩子,闭门造车,怕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又花钱订了几年教育刊物。《教书育人新观念》,《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报》,《教师新观念》,在这些刊物中了解了教育大师的风采,树立了教书育人的正确观念,石景山王能智教学法,洋思教学法,窦桂梅教学法,杜郎口教学法……,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自由社会的建设者,你就需要带给他那些充满自由、民主、人权和科学精神的内容,有巨大的质疑、探索、修正、丰富和补充空间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有内在的意义(逻辑)联系的内容,能激发起儿童学习的内在兴趣与需要的内容,更多地用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把所有的学习都提升到自主学习的高度——能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我们才有望培养出具有“自尊自重之意识、是非判断之智识、责任担当之能力、独立自主之品格”的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

通过三年在家辅导,孩子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两个孩子又有些不适应了,学习很认真,努力,成绩却不理想。回想起自己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名落孙山的惨痛经历,再也不能让历史重演,和两个孩子探讨定出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一,老师的课不能听,老师的作业不能做,因为老师照顾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进度,大多数学生是考不上重点大学的,按部就班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第二,3遍学习法。(1),预习、自学,借助名师辅导教材,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掌握知识的90%以上。(2),听课时批判性的听课,听老师与名师讲解的不同之处,不足之处,引以为戒,要有超越精神。(3),课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树,错题积累本。第三,大复习时,不要听课,重点放在错题本上的知识巩固,把大量时间用在模拟考试题上,多做题,练速度,练准确率。卡住时间,练考场心理素质。

调整了学习方法,很快就有了成效,每次考试两个孩子,成绩非常优秀,通过三年勤奋学习,2009年儿子高考成绩632分,是县理科第1名,考上了心仪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儿考了570分,考上了山西大学外语系。

孩子进入大学,眼界更加宽广了,认识到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在中学阶段教育资源的差距,农村的孩子只有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城里的孩子培养了许多课外特长。同是大一学生,有些已经是电脑专家了,机器人专家,有的建立了个人网站……,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心里有了失落感,差距感。我及时的嘱咐孩子不要气馁,慢慢来,课余时间必须加入学生社团,向同学请教,不耻下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儿子参加了校科协,从焊接电子元件开始学习,到掌握机器人组装,编程,和同学组成机器人兴趣小组,参加大赛获奖,终于融入了大学生活。从科协的一个焊接工到电脑修理工,从普通成员到科协主席,直到代表江苏省大学生科协出席会议,走出了不平凡的经历。大三时和几名同学到贵州西南贫困山区考察,回校后和同学共同完成了获奖论文,《黔西南民用航空通用机场建设概论》

女儿在山西大学毕业,又在北京上研究生,学习英语翻译。我推荐她课余多学些人文科学,做人哲理,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心学》,马列主义著作。女儿学习很优秀,在实习期间,有幸跟随国资委出国锻炼做翻译,有幸参加中美低碳生活峰会翻译。

两个孩子毕业后,选择在机场上班,当上了飞行管制员,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活。

父母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什么样的父母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家风成就什么样的家庭。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