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信息港游戏中心(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海丝古港向海图强)
贵州信息港游戏中心文章列表:
- 1、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海丝古港向海图强
- 2、王廷玉:藏在铁盒里的秘密
- 3、创新焕发活力 人工智能加速拥抱实体经济
- 4、黔粤班列双向开行!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港运营
- 5、多省书记、省长和企业家座谈,谈了些什么?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海丝古港向海图强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市考察时指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
◆在国家战略层面,北海汇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等多项国家级政策安排。2017年6月,北海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8年12月,北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国家批准建设。2021年,包括北海在内的北部湾港,正式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
◆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4202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广西GDP比重17.0%。
◆2021年北海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缩短98.8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由2017年的18.2小时压缩到约0.67小时。
◆目前,北海市向海产业中,仅工业就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集群,项目总投资达5600亿元。
◆向海经济的异军突起,扭转了公众对于北海“旅游城市”的印象。全市工业投资在前两年分别增长60.3%、55.1%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保持同比增长31%的高速度。
文案策划|唐朵朵 喻千桓 视觉设计|喻千桓
翻开中国地图,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清晰可见,蜿蜒绵亘的海岸线串联起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港口城市,宛若三颗明珠,璀璨夺目。
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始发港,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进入新时代,这个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的海丝古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市考察时指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由陆及海、以海带陆、强陆促海、陆海统筹。大力发展向海经济,能够有效衔接陆海资源和开放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扎实推动向海经济发展。2019年12月19日,广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北海市先后编制实施《北海市向海经济发展规划》《打造向海经济行动方案》,多引擎驱动向海经济快速发展,奋力将向海经济打造成为开放经济、枢纽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惠民经济。
在国家战略层面,北海汇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等多项国家级政策安排。2017年6月,北海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8年12月,北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国家批准建设。2021年,包括北海港在内的北部湾港,正式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
近5年来,北海强化向海经济基础设施支撑,全面振兴现代海洋产业,培育向海“产业”集群,深化陆海统筹,推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海洋生产总值、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销售额、百亿级产业项目数等多项指标连续位居广西第一,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向海经济发展道路。
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4202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广西GDP总量的17.0%。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海丝古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强化向海基建支撑】
2000多年前,地处中国西南沿海的合浦港商埠林立、商船云集,一艘艘船只从港口扬帆起航,行经东南亚,直至地中海。
而今,北部湾畔,巨轮穿梭,来自国内外的货物在北海境内的港口集散,再通过海铁联运等方式运抵目的地。
广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将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的黄金通道,是推动向海经济南北延伸的重要载体,激发了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活力。
北海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对外大通道、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向海交通枢纽互联互通水平,已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之一。
开放泊位,海港口岸持续升级。深秋时节的铁山港,气候宜人。正在码头组织调度的作业人员蔡世君在这里工作9年多了。聊起港口近5年的变化,他十分感慨:“2017年,铁山港作业区还没有场桥。现在,新增了8台场桥、10台门机,还启用RTG自动化远控、智能闸口、智慧安防等系统,港口发展越来越好。”
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广西北海港口岸扩大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的公告》,北海港口岸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北海港的开放泊位从2017年的10个发展至现在的18个。其中,铁山港作业区拥有6个15万吨级泊位。
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发展公司经理助理龙起智,指着铁山港区5号、6号泊位后方的大型堆场说:“这里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约1.3万个集装箱。而5年前,这还是一片沙地。”
货物通过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智慧港口”建设稳步推进。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北海港区探索集装箱运输无人化、作业流程可视化、港口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依托口岸开放和硬件建设,北海港区集装箱航线日益加密,形成了“北海港—钦州港—世界各地”“北海港—香港—世界各地”的外贸航线,“北海港—钦州港—国内各港”内贸航线也常态化开行。
据统计,2017~2021年,北海码头年货物吞吐量从2336.06万吨增长至3330.18万吨,5年间增幅达42.5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23.88万标箱增长至61.38万标箱,5年间增幅达157.04%。
打通“动脉”,交通网络立体联动。就在5年前,北海连通市区和铁山港区的交通,还仅由一条较为老旧的一级公路相联。高速公路,只有过境的兰州至海口高速和玉林至铁山港高速。
近年来,北海已建成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松旺至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向海大道,开工建设兰州至海口高速钦州至北海段改扩建工程、大风江大桥、廉州湾大道,打通了多条支撑向海经济发展的交通大动脉。
长度为44.82公里的向海大道,将北海市区和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高新区福成产业园、北海海洋科技产业园区、南珠新城、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连为一体,有力促进产城融合。
“公司的出口货物,从综合保税区经向海大道抵达铁山港码头,行程比以往压缩了40分钟,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北海琛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北海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海市的公路总里程已从2017年的2916公里增加至3871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增至112.97公里,高铁动车可通达区内外80个市、县,可直达长沙、广州、深圳、北京、石家庄、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区外城市,实现周边省(市)直达全覆盖。钦北防三市经济圈实现1小时内通达,北海逐步由交通端点向区域性陆运交通枢纽转变。
海铁联运,实现了陆海交通体系的无缝衔接。2020年4月16日,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打通了海铁联运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11月1日,玉林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进港专用线同步进入电气化运营阶段,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现在,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日发送列车能力已达10列。”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铁山港站站长谢德华说,海铁联运进一步畅通,每装一列车可压缩6小时,一年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约8000万元。2021年,铁山港站货物运量396万吨,为2017年的7.78倍。
优化服务,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着眼服务向海经济发展,北海不断优化口岸通关机制,建设“一站式业务大厅”,整合财务、港务港建费代收、进出口业务办理、客服受理等功能,并优化港口作业流程,推行全程电子化通关模式,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海海关推广“提前申报”和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模式,推行“抵港直装”“船边直提”新举措,助力缩减物流周转时间。“我们采取了简化进出区管理、先出区后报关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北海海关副关长宋京芸说。
北海市商务局副局长蒋永辉说,2021年北海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缩短98.8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由2017年的18.2小时压缩到约0.67小时。与此同时,北海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事项数占比75.57%,同城通办事项数占比89.07%,全区通办事项数占比86.81%。
2021年12月7日拍摄的西村港跨海大桥合龙现场。当日,位于广西北海市的西村港跨海大桥顺利合龙,为2022年达到通车条件奠定基础 曹祎铭摄 / 本刊
【唱响海洋产业新歌】
北海市海岸线长达668.98公里,优良天然港湾众多。过去,许多群众靠捕捞为生,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逐渐显现,近海生态环境一度受到影响。
2017年以来,北海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投入,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带动,以珍珠产业、深海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全面振兴南珠产业。有着“南珠之乡”之称的北海,珍珠采集历史悠久。产自合浦的南珠,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品。
2017年以来,北海市将南珠产业纳入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振兴南珠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从项目、用海、资金、保险、科技服务等方面扶持南珠生产企业发展。
北海涠洲岛南珠养殖基地培育的新品种珠贝取得新突破,全年产量424.8公斤。涠洲南珠养殖基地负责人黄世武说:“我们的基地现有养殖面积1001亩,出产的珍珠颗粒大、光泽好、珠层厚。”
根据北海市海洋局提供的数据,北海从全产业链谋划推进南珠振兴,已创建南珠标准化生产养殖示范基地13个,南珠养殖面积超万亩,年产量1000公斤左右。
打造生态“蓝色粮仓”。今年50岁的金朝焕,原来靠出海捕鱼为生。他响应政府号召自愿减船转产,2013年2月成立北海金不换水产有限公司,近年来事业逐渐发展壮大。
他的公司与广西大学合作,将陆基工厂化养殖与深水网箱养殖相结合,在工厂车间内培育军曹鱼、东星斑、圆头鲷、珍珠斑、红鱼等鱼类品种,长到一定规格后,再将它们转移到外海深水网箱继续养殖。金朝焕告诉记者,公司的深水网箱年产量达700多吨,底播养殖贝类产量2000多吨。
北海在逐渐减少海洋捕捞量的同时,积极引导渔民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发展近海立体综合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做强深水网箱养殖,向深海要效益。统计数据显示,5年来,北海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域3.4万亩,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
科技赋能海洋牧场。在北海市部分海域,一排排人工鱼礁格外引人关注。目前,北海共有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其中,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2776座共12.3万空立方米。
专家评估认为,海洋牧场示范区对于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应用效果超出预期。
北海市鮪丰水产有限公司与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重点突破主导品种健康高效养殖等重大关键技术,创建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加强品种培育关键环节研究。
科技赋能的背后,是高端人才的支撑。过去5年,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知名的涉海科研机构入驻北海,广西1/2以上的涉海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汇聚北海,形成了超过6万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向海“产业林”长出新集群】
向海经济,是陆域经济实现向海延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5年来,北海持续发挥沿海、沿边、靠近东盟等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通道、枢纽重要作用,推动临港大工业、新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汇聚临港产业集群。智能电视机车间内,一片片液晶屏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组装;新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间焊花飞溅、机器轰鸣。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片火热景象。
“2019年,我们扩大投资建设产业新城,去年已完成产值231亿元。”惠科云桂区域有关负责人钟丽萍说,公司年产智能电视机超过1000万台,产品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惠科电子项目,北海已引入产业链配套企业超过30家,产业集群项目带动效果明显。
近年来,北海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吸引许多行业巨头纷纷进驻。目前,北海市向海产业中,仅工业就初步形成了绿色化工、电子信息、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高端造纸、能源等六大集群,项目总投资达5600亿元。
发展向海经济,需要在机制上探路创新。为提高产业集群的培育效率,北海成立了重大项目落地攻坚行动指挥部,全面推行项目库建设“库长制”。“库长”在项目签约、建设及后续运营中实行全流程跟进服务。
在细致周到的专项服务支持下,一批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铺开。“项目建设过程中,‘库长’帮我们跑手续,生产线很快就投产了。”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矿说,公司下一步计划在北海投资上百亿元打造信义玻璃产业园。
以海引陆一体发展。2019年,广西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在北海投资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并于去年12月投产,今年1~7月已实现产值69.7亿元。
太阳纸业副总经理李刚说,公司在东南亚投资林地,进驻北海后将进一步与老挝基地协同发展,形成全球领先、从原料到消费终端产品的高端造纸全产业链集群。
北海与内陆城市玉林联合建港,加速建设龙潭产业园,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基地等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北海市发改委主任曾玲介绍,依托面向东盟的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北海进一步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与玉林等内陆城市共同推动“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打造向海“园中园”“共建园”,促进以海引陆、陆海统筹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
向海旅游持续升级。夜幕降临,停泊在海滨的“首港号”帆船被华灯点亮。古装打扮的市民来来往往,装扮奇异的各国商人穿行其间,海港里舟楫往来。
北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位于合浦的海丝首港景区,是北海市打造的全景交互式景区。以近景戏剧的方式,演绎着2000多年前合浦古港的繁华景象。景区负责人熊晶绮说,景区开业后迎来八方游客,仅2022年上半年就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北海银滩碧波荡漾,风光怡人。近年来,北海投资约27亿元对银滩进行改造提升,涵盖生态修复、景点景区提升改造、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多个板块,推动银滩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升级。2017年,银滩景区接待游客318.79万人次。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客仍达732.71万人次。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才能介绍,5年多来,北海投资1000多亿元推进10余个重大文旅项目。北海银基水世界、海丝首港、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国际旅游康乐港等成为旅游新亮点,侨港小镇、合浦月饼小镇、高德古镇、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等特色景点精彩纷呈,成为北海旅游新名片。
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北海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新动能,陆续出台文件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吸引京东云、天下秀、忽米网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北海。”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陆骁君介绍,目前北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已占全自治区的一半以上。
截至目前,北海市累计引进高端服务业企业576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07亿元、增长59.9%;向海现代金融产业城累计引进企业超过800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
“北海的一、二、三产结构,已从2017年的18∶42∶40优化为2021年的15∶42∶43。”曾玲表示,新经济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发展成为千亿元产业。
向海经济的异军突起,扭转了公众对于北海“旅游城市”的印象。全市工业投资在前两年分别增长60.3%、55.1%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保持同比增长31%的高速度。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迈上新征程的北海,正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方向引领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写好海上丝路新篇章。(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国军 何伟 徐海涛)
刊于《瞭望》2022年第45期
来源:《瞭望》
王廷玉:藏在铁盒里的秘密
王廷玉,男,1929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省滑县西王庄村。2019年10月,王廷玉入选“中国好人榜”。
他戎马半生,7次荣立战功,获颁解放奖章;他深藏功名,一套不到80平方米的三居室老房子,一个旧鞋柜一台老冰箱,七八十年代职工宿舍的标配,这就是他的家;他平凡,是4个孩子的父亲;他不凡,是一名有73年党龄有赫赫功勋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廷玉。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光荣之家”揭开尘封半个世纪的秘密
王廷玉的家在一幢老宿舍楼里,面积不大的客厅里,仅仅放了一张沙发、一个茶几、一套柜子和一个冰箱,就显得有些局促,墙上的绿漆因为年代久远早已变得斑驳。王廷玉佩戴着数十枚奖章的遗像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遗像下面放着还没有揭去保护膜的“光荣之家”光荣牌。家人们回忆,光荣牌才拿到一个多月,王廷玉便在家中安详地离开了。
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给王家的“光荣之家”。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办理“光荣之家”需要采集退役军人信息,去登记之前,王廷玉才让长女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铁盒。打开一看,妻子和女儿都震惊了。
王廷玉获过的奖章。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盒子里放着大大小小的奖章有十几枚,每一枚都用白纸仔细包裹着。盒子的最下面是两张折叠整齐的信笺纸。已经泛黄的纸上赫然写着“我个人历来各种纪念章的数目统计:解放战争解放奖章一个、解放华北纪念章一个、淮海战役纪念章一个……”
王廷玉亲笔写下曾经获过的荣誉。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在另一张纸上,王廷玉又仔细罗列了历次参加过的战役。晋南战役、强渡黄河、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战役……一共写下了30余场战役和战斗的名字。
王廷玉生前手写的参战经历。图片来源:云南网
如果不是采集退役军人信息,这些封存多年的赫赫战功不可能被知晓。
立过2次特等功的战斗英雄
要不是撰写王廷玉生平,家人们去翻看档案,所有人都不会知道,王廷玉不仅是个可亲可敬的老兵,更是一位战斗英雄。
王廷玉档案。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档案里清楚地记录着,由于王廷玉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先后立下2次特等功、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还在1955年荣获一枚“解放奖章”。而这些功勋,王廷玉从未向外界说起。
王廷玉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农家庭,儿时的生活总是在颠沛流离里中度过。1944年2月,年仅15岁的王廷玉在山西省浮山县四区姚庙村加入八路军,在反法西斯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在1946年1月1日,王廷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为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王廷玉又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解放战争。从赶走日本侵略者奋战到解放全中国,王廷玉跟随着部队从山西一路打到云南。
不仅如此,在1967年,王廷玉还率队远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1979年,王廷玉和长子又一起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父子俩并肩作战,奋勇向前。
一生保持艰苦朴素 从未用荣誉换取特殊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王廷玉继续为国家效力,选择了戍守边疆。
1956年,27岁的王廷玉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妻子侯梅兰,携手整整走过了63年。
王廷玉和侯梅兰合照。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在这期间,部队屡屡换防,陆良、蒙自、贵州……王廷玉带着全家跟随部队四处奔走。因为来回辗转,全家6口人说着3种方言,姐弟4人也不停地转学,从未上过一个像样的学校。
对于解放后的幸福生活,王廷玉曾告诉女儿,他非常满足,因为还有很多战士都没能看到新中国今天的繁荣景象。
王廷玉一家。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生活越来越好,但王廷玉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王廷玉在生病时,小病痛能忍则忍、医药费能省则省。他不仅没有用曾经的荣誉换取特殊待遇,还对自己的荣誉只字不提,更没有和单位提过任何要求。
王廷玉退了休,依然心系国家,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家里现在仍保留着王廷玉读书看报留下来的剪报。
踏实工作 回归平凡岗位仍不忘初心
战争时期,他投身革命为国家洒热血;和平年代,他在基层岗位勤勤恳恳作贡献。
王廷玉旧照。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1979年10月,年过半百的王廷玉从部队转业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从此便在昆明安了家,先后担任过政治处副主任、保卫科科长。
王廷玉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只要医院有情况,他都会第一时间亲自去处理。1990年退休后,王廷玉还继续发挥着余热,勇于挑起担子,担任了医院离退休党支部党小组长。当时,他已经是老干党支部年纪最大的一位党小组长。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王廷玉带头捐了特殊党费。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支持党支部工作。老伴陪着他到党员家中,挨家挨户地宣传党组织的号召。在他的感染下,离退休党员们积极为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
王廷玉的一生,都在与中华民族共命运。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王廷玉作风正派、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初心,对党忠诚、跟党走,践行着曾经对党许下的铮铮誓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文明信阳
创新焕发活力 人工智能加速拥抱实体经济
核心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制造、交通、医疗智能化提速
创新焕发活力 人工智能加速“拥抱”实体经济
无人驾驶、智慧工厂、智能港口、远程医疗……6月24日至25日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落地场景。会上数据显示,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多部门将加强部署,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应用等,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创新应用活力涌现
夏日炎炎,不少地方用电量陡增。面对电力需求,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国网天津电力展示了一座“虚拟电厂”。“它串联起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和可控负荷,自动调节,实现能源供应效益最大化。”国网天津电力营销服务中心产品策划部副主任程宝华说。
自动进出公交港、识别信号灯、变道超车……在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有一段“聪明的车 智慧的路”,无人驾驶公交车在现实中落地。
“这段2.5公里的路程中,中新天津生态城对7个路口及2辆智能公交车进行改造,通过摄像机、毫米波雷达、北斗高精度车载定位终端等,实现车、路、城市大脑的互联协同。”中新天津生态城相关负责人穆晓雷说,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生态城颠覆了传统的车路关系。
智能化也为传统生产制造带来变革。“以前公司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常规监控,出了事才去查。现在AI安全巡检一旦发现车间里工人违规操作,就会自动提醒,及时纠正。”贵州劲嘉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宽君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感受深刻。他告诉记者,接入了百度智能云开物在贵阳经开区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后,监控设备遍布车间关键区域,随处可见的“眼睛”能实时捕捉违规行为,以秒级速度做出反应,反复提醒,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稳步提升。
“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已建成5G基站170万个,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大会上说,人工智能与制造、交通、医疗、民生等领域加速融合,不断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有力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抢抓机遇加快转型
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战略性技术,多方正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千行百业智能化应用和转型。
肖亚庆表示,要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大力培育智能产品和服务,启动实施行业融合赋能行动,培育推广一批影响面大、带动性强、示范效应突出、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融合应用中迭代升级。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打造智慧供应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
“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加速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渗透,与制造、医疗、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全方位融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表示,将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解决人工智能在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各试验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打造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优势。
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先后支持北京、上海、天津等18个地区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关键领域,推动医疗、教育、交通、制药、金融、城市等场景示范应用,探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场景。
应用在丰富,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速。工信部表示,将有序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合理部署超级计算中心。
推动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融合应用走向纵深,需要从企业、区域发展等多个层次推进,统筹好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
“加大智能化转型是企业运用新一代技术实现生产方式变革、提升管理运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核心手段。”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几年,上“云”用“智”应重点针对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痛点,逐步降低技术成本,开发高安全性、保护企业数据隐私的专业产品,解决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顾虑。
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运用好区域优势,因地制宜。“例如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核心产业发展优势,天津和河北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可以在京津冀地区加速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部门和融合产业部门的良性循环,加快应用场景开放,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毅表示,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安全的计算底座之上,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的全过程。
“我们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赋能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肖亚庆说。(记者 郭倩 钟源 毛振华 王井怀)
来源:经济参考报
黔粤班列双向开行!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港运营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8月27日上午11时许,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运载着35个大柜黔轮胎产品的货运列车从贵阳国际陆港发出,向广州港南沙港区驶去。
与此同时,一列运载着家用电器、餐厨用品的货运列车从广州港南沙港区出发,正向着贵阳国际陆港驶来,将在贵阳国际陆港衔接中欧班列后运往俄罗斯沃尔西诺。
开通现场。
这是从贵阳国际陆港发出的首列黔粤班列,也是首次实现贵阳国际陆港——广州港黔粤班列的双向开行,标志着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港运行,也标志着黔粤大通道正式打通。
山海相连,粤黔情深。携手共建贵阳国际陆港、广州港—贵阳国际陆港,是进一步推进粤黔结对帮扶,加强两地经济紧密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州设立无水港”。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构建和优化粤黔之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贵阳至广州港、深圳港等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
开通现场。
2022年4月,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贵州省商务厅(省政府口岸办)、贵阳海关、贵州铁投集团、贵阳综合保税区等组建国际陆港工作专班,合力推动国际陆港建设,确定以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创新性打造综保型国际陆港;6月1日,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通过验收;6月2日,与广州港、盐田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28日,进出陆港的黔粤上下班列测试成功。
据了解,贵阳国际陆港位于贵州省地理中心位置,是国家路网主骨架“八纵八横”中心通道,物流交通十分便利。规划面积3000亩,包含产业园区、仓储区、作业区、维修区、市场交易区等。一期已建设面积910亩,作业区内配备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铁路作业、储存、配送等重要功能区,具备报关、报检、转关、保税、监管仓等功能,年运输能力可达到800万吨。此前,已开通“图定”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通道、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衔接等班列。
开通现场。
目前,贵阳国际陆港内全面集合了海关、税务、银行、外贸综合服务,大幅提升了外贸客商便利化程度;可以实现海运提单签发,快速办理退税结汇业务;港口、船公司、货代公司等陆续入驻贵阳国际陆港,积极推进海运箱提还箱点建设,为贵州省外贸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航线、订舱、海运箱等资源。
国际陆港作为沿海港口功能在内陆的延伸,可促进贵州从“三不沿”向“三临近”转变,更好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将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形成物流与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贵州铁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行后,将打造进境货物同价到港、出境货物同价起运、通关服务同样效率的“三同”模式组合港,可实现沿海港口除装船作业外的基本港口功能,货物报关检验完毕后,直接“出海”或“入关”不再重复关检,在大幅提升外贸客商便利化程度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外贸企业成本。
贵州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依托贵阳国际陆港作为国际贸易通道的中转枢纽,把贵阳打造成为全国性铁路物流的重要节点。贵阳国际陆港的开港运营,对贵州省通道建设、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贵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持,为助力贵州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重要保障。(文/图 贵州省商务厅)
多省书记、省长和企业家座谈,谈了些什么?
近日,尤其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全国多省份党政主官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据公开报道,北京、辽宁、浙江、安徽、山西的省(市)委书记和贵州、广东、海南的省长都直面企业家,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回应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还与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全球总裁视频连线,强调“为各类中外企业在沪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书记、省长们密集会见企业家,在这些座谈会上,他们都谈了些什么?都有哪些企业参加了这些座谈会?这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
民企、外企、国企均有代表参加座谈会
哪些企业的企业家被书记、省长邀请来参加座谈会了?
公开报道显示,北京、辽宁、浙江等省份的书记、省长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到的企业多涉及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如12月12日上午,北京市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就邀请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20余位企业家代表参加。据北京日报报道,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企业家包括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徐雷、抖音集团副总裁张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吴永新、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黄力、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北京华天饮食控股集团董事长贾飞跃等。
同日,辽宁省委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参会企业既有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等国有企业,也有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还有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
12月9日下午,山西省委书记林武赴山西综改示范区调研,并主持召开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座谈会。报道显示,参会的企业家部分是省属国有企业代表,部分是民营企业代表。
12月12日,海南省省长冯飞在海口主持召开会议与在琼企业家面对面座谈,来自海南自贸港建设四大主导产业领域的10家央企、民企和外企代表参加座谈会。这些企业涉及康宁(海南)光通信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中化集团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在这些座谈会上,“为企业鼓劲”,坚定发展信心,是各地党政主官强调的重要内容。
如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就对企业家说,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更加坚定发展信心。尹力还特别谈到北京当前的经济形势——从北京看,经济发展企稳回升,外资继续看好,惠企政策力度大,内需市场广阔,这些“常量”足够应对各种“变量”,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底气战胜当前的挑战,希望大家增强信心,保持定力,用好各项惠企政策,下大力气推进复工复产,争取年底更好收官,抓紧谋划明年发展。
12月13日,上任不久的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调研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说,要准确把握大势,坚定发展信心。这份信心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来源于超大市场的突出优势,来源于高效集成的政策供给,来源于政企同心的强大力量。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海南省省长冯飞在海口主持召开会议与在琼企业家面对面座谈时也谈到,广大市场主体对明年经济形势和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明年海南将以更大力度继续推进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千方百计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让企业打消顾虑”
直面问题和困难,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建议,逐一回复,也是这些座谈会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如何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各位书记、省长都主动帮企业出主意。
据安徽日报报道,12月1日下午至2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蚌埠市淮上区开展“优环境、稳经济”活动现场集中办公,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郑栅洁利用两个半天时间,随机接待了18家企业负责人。要求对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信访事项,逐一建立台账,清单化、闭环式解决,鼓励企业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握新机遇、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优势,努力实现更好更大发展。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认真听取企业家的发言,逐一作出回应。他还强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要念好服务这本经,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采取多种方式助企惠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对于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尹力明确强调,企业打消顾虑,快速复产、达产。充分发挥物流保通保畅等机制作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强化政策落实,市、区各部门组织抓好助企惠企政策的实施,继续开展企业大走访,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支持政策。
山西的座谈会名字就叫“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山西省委书记林武提出“多措并举,服务保障企业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不停产不停顿。”据山西日报报道,林武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现场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他也对复工复产提出要求,要求山西全面落实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复产,用好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电子消费券等政策举措,确保停产、半停产企业在短时间内全部复工复产。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是各地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近期各省市领导在座谈会上向企业家谈到的一个重要话题。
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12月14日上午与美国雅诗兰黛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举行视频连线。陈吉宁提出,上海将一如既往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中外企业在沪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提出,采取多种方式助企惠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环境。要提升服务水平,用好“服务包”制度和12345服务企业热线,加快建设数字服务平台,推动全部涉企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以一流的服务助力在京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接待企业的现场办公活动中也谈到,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和省里出台的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座谈会上要求,全面提升优化环境促开放,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对标最好,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企业创新创业的“沃土”、现代治理的“范本”。
易炼红还要求浙江围绕“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确保政策直达各类主体。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也在座谈会上表示,要打造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扎实推进法治辽宁、诚信辽宁建设。
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