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路时摆动双臂主要是为了(走路姿势藏着健康信号?提醒:6种奇怪步态,需留意)
人走路时摆动双臂主要是为了文章列表:
- 1、走路姿势藏着健康信号?提醒:6种奇怪步态,需留意
- 2、走路姿势藏着健康信号?提醒:5种奇怪步态,可能是疾病搞鬼
- 3、世界帕金森日:不要帕!经常手抖就是帕金森?
- 4、小心:一些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提前10年就出现了
- 5、同样是走路,有人走出长寿,有人走废膝盖,这是为何?
走路姿势藏着健康信号?提醒:6种奇怪步态,需留意
走路是我们每天都有的行为,更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方式,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人走路的姿势、习惯、速度多少都有些差异。
正常的步态是自我感觉最自然最舒服的姿态,行走时的步态应该是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的两侧自然地摆动,全身协调步子稳,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却往往喜欢把手背在身后走路。
更有一些人喜欢踮着脚尖走路,有的人比较懒就喜欢拖着地走,其实走路方式也反映了身体健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步态发生改变。
01
走路姿势藏着健康信号?提醒:6种奇怪步态,需留意
走路姿态就如同喝醉酒一般
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提前判断地面平行度软硬度来调节脚的力量和姿势,走路时的平稳,但如果小脑发生了病变,那么脚迈出的距离就会缩小,走路的速度和所需要的力量不足,你就会感觉肢体发软如同喝醉一般,左右摇摆失去平衡。
走路姿势如同剪刀
走路的时候左右膝盖紧贴走路的姿势,就如同是一把剪刀,一般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脑梗塞。人的双腿上布满了很多的神经和血管,脑梗塞会导致一侧的肢体活动障碍,甚至导致患侧肢体活动受限,久而久之腿部的肌肉力量会减弱,甚至会逐渐的萎缩,走路就如同剪刀一般。
走路左右摇晃
左右腿的长度相差超过两厘米,走路的时候就会左摇右摆,排除先天性因素就应该警惕后天疾病导致。比如常见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退化,骨盆鞋等等,如果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之前,关节的缝隙会变窄,骨头会逐渐地上移,再加上髋关节比较的僵硬,走路时更容易出现左摇右摆。
走路时一侧手不摆动
中老年人走路时,一侧的手臂突然无法摆动,但是另一侧却是正常,这个时候,更应该第一时间想到帕金森疾病。主要是人体肌肉调节异常,导致常常发生在帕金森的中后期。
走路时感觉到疲乏
走路十几分钟就感觉全身无力,这个时候要警惕大动脉,炎排除生理原因,过度疲劳,可能是血管炎,经常发生在主动脉和主动脉分支,特别容易造成动脉血管狭窄和闭塞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走路向一侧歪
有一些人走路时总是向一侧歪,同时会伴有头晕目眩,这个时候应该警惕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留意这一问题。
02
为什么一走路脚跟就痛?
排除走路的姿势,很多人平时站着蹲着脚跟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走路没走两步脚后跟就疼痛难忍,这种情况可能跟痛症有关。
跟痛症是足跟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由足底建模,机械负荷过重,导致生物力学异常,最常见的就是神经卡压,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患者在开始负重时通常就会出现足跟部的疼痛,无论是休息之后还是早上起床,活动之后症状都会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行走造成严重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穿一些稳固的鞋子,千万不要碰脆弱的凉鞋或者是人字拖鞋。
当然也可以采取一定的物理疗法,比如晚上用夹板固定或者是注射可的松、冲击波和低温疗法,皆可有效消除组织炎症。
03
走路的正确姿势
走路锻炼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姿势不正确反而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一些疾病,首先我们要找到身体的三个点:耳朵的最高处、肩膀突起处和大腿上部外侧骨头最突出的地方。
竭尽全力保持这三个点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人体腰部受到的压力才最小,然后向前迈步,脚后跟要先着地,然后慢慢的将重心移到脚趾,脚趾在真正踩实之前不要抬起另一条腿。
一定要抬头挺胸收腹,重心向前目视前方,注意走路时的脚尖儿一定要向前,双脚内侧也要呈现一条直线,这样整个的走路以身体中心为轴,自然的摆动双臂。
你的走路姿势正确吗?
走路姿势藏着健康信号?提醒:5种奇怪步态,可能是疾病搞鬼
走路是我们每天都有的活动,也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每个人的走路习惯、姿势、速度,多少都有点差异。
正常步态是用自我感觉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态行进时的步态,应该是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
而当身体出现问题,会使得步态发生改变,可以说,步态常常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走路姿势发生异常改变,很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报了。
一、走路姿势暗藏健康危机
步态是指行走、站立的运动形式与姿态。机体很多部位参与维持正常步态,故步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1、快速小碎步
这种步态又被称为“慌张步态”,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起步困难,第一步不能迅速迈出,开始行走后,步履缓慢,后逐渐速度加快,小碎步前进。这是因为基底节的多巴胺不足导致运动缺陷,是帕金森患者的典型走路姿势。
2、拖把步
走路步幅不一样长,两条腿不是交替着有节奏地前行,而是一只腿迈出去了,另一只腿拖了半天才跟上来。这可能是腰肌痉挛或者腰肌滑囊炎症所致。
3、醉酒步
这是一种由于肌肉协调能力丧失导致的异常步态,临床上又称共济失调步态,即走路跌跌撞撞,无法平衡。共济失调步态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醉酒。但当患者没有饮酒时,就要考虑是否是周围神经、后根、脊髓后索、脑干、丘脑顶叶通路病变。
4、间歇性跛行
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瘸一拐,当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就会出现这种步态。此时,受累下肢的站立期时间往往缩短,目的是免于受伤部位因承重而产生疼痛。这虽然称不上可以暗示疾病的步态异常,但长期存在此种情况也要引起重视。
5、剪刀腿
一侧下肢跨过另一侧下肢前侧,多为股内收肌僵直所致。剪刀步态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脑瘫、脑脓肿、截瘫脑、中风、颈椎病、脊椎损伤等。
二、常见问题:为什么一走路脚跟就痛?
平时站着、蹲着都没什么事,但只要一走起路,没两步就会脚跟痛,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可能是跟痛症在捣鬼。
跟痛症是足跟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主要由足底腱膜机械负荷过重导致生物力学异常。常见病因有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病变、神经卡压等。
其典型症状为患者在开始负重时通常出现足跟部疼痛,无论是早晨起床还是休息后,活动后症状加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行走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跟痛症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穿稳固的鞋子,而不是脆弱的凉鞋或人字拖鞋走路,这样足底有很好的稳固性来支持足弓。此外,治疗脚跟痛可用物理疗法。例如晚上用夹板固定等。或者注射可的松、冲击波和低温疗法,皆可有效消除组织炎症。
三、走路走对了,对健康大有帮助
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长期规律的步行走路,可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减少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下降,尤其是使舒张压下降。轻快地走上半个小时,不仅可以消耗热量,还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天中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要想走对路,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步数不是越多越好
跟任何一项运动一样,走路也存在风险。如果持续过量走路,轻者会关节疼痛,严重的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膜炎、髋关节滑膜炎等,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那么,每天走多少步才算健康?《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每天步行不足6000步的人相比,每天步行≥6000步的人死亡风险降低40%~53%。中青年每天至少走8000步,死亡风险就会大幅降低。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则是每天步行6000~8000步获益最大。
而每天步行的强度,包括时间和速度则与死亡风险无关。可见,不同的体能状况、健康条件,不能采取同样的走路方式。走路要注意穿舒适的衣服鞋子,步幅不要太大,走路前应注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若当天空气质量不佳,有雾霾或粉尘,则不应再外出散步。
2、走路速度可以稍快
国外科学家发现,走得最快的人或许比走得慢的更健康。数据显示,走路慢的中年人开始衰老的时间更为提前,心脏功能更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称,该调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寿命长短的“警报器”,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走路快的人来说,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二是体质比较好的人,走路时更容易表现出健步如飞。
步行速率因人而异,一般为: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每分钟约走六七十步;长距离健步走者,男性每分钟走八九十步,女性七八十步;身体素质较好的每分钟约行一百二三十步左右。
3、走路锻炼也挑时间
很多人习惯太阳刚升起就出发去锻炼。事实上,早晨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本身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不适合清晨锻炼。而夜晚光线暗,不利于辨识脚下及四周环境,容易发生绊倒、刮伤等意外,也不适宜步行运动。
专家推荐最佳步行锻炼时间是下午。其理论依据是这段时间大气内的氧气浓度较高,人的感觉最灵敏,协调适应能力最强。并且,这时的血压和心率既低又平稳。不过,不同的个体差异情况也不同,但要注意饭前半小时、饭后半小时、睡前1小时最好不运动。
综上所述,走路作为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有氧运动,可作某些疾病预警的一种手段,同时具有明显的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作用。但走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如年龄、身体情况、进行运动的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等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资料:
[1]黄世文.步行运动防治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20).
[2]杜心.健康老人锻炼原则[J].中国医药指南,2004(07).
[3]邱月.每天一万步?适合自己才重要![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9(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世界帕金森日:不要帕!经常手抖就是帕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有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而提起帕金森,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手抖”。经常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如何预防与治疗帕金森?
帕金森——没想象中那么遥远
帕金森是典型的老年慢性疾病,随着全球范围的预期寿命延长,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据此推算,中国的帕金森病人数量或超3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即将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王含介绍,帕金森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但近些年来,帕金森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患病,男性略多于女性。
“手抖”=帕金森?
“手抖” 术语称为震颤,是民众眼中帕金森的典型症状。的确有很多患者会出现手的颤抖,但这并非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必备的特点。有些患者仅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被称为非震颤型帕金森。
事实上,动作迟缓才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患者可能感觉到刷牙、打鸡蛋、擀饺子皮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等。
除此之外,帕金森病还具有很多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问题、智能减退、小便频急、顽固性便秘等,通常需要多学科共同的参与,以提供更好的综合治疗方案。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万新华介绍,帕金森病除了有明确的肢体少动僵直以外,在某些时期也可能出现躯干的侧倾肢体不自主运动或者是明显的姿势异常,也就是医生所说的异动症或者肌张力障碍。
随着病程的进展,在晚期患者会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最终不能独立行走,需要依靠轮椅或卧床。
如何预防和管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发病是多因素的,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含表示,患者的发病与年龄的老化不无关系。携带某些基因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病的高风险。有些环境因素(例如重金属、杀虫剂等职业暴露)会让本病更容易发生,这提醒公众在职业和环境接触中,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有害因素的暴露。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具有保护性的因素,例如体育锻炼、咖啡因等。太极、瑜伽、探戈等锻炼方式也被证实可以延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仍然是普适的健康法则,对于帕金森病也不例外。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非致死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随着症状缓慢加重,很多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倡早期治疗和全程管理,以持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但有许多对症治疗的选择,包括药物、手术、功能康复、心理、营养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张依琳)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心:一些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提前10年就出现了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手会抖。
许多早期、症状较轻的帕金森病患者常以为,动作缓慢或者手抖是老年人的正常老化现象,尤其是有些患者仅有动作迟缓而无手抖时,忽略了就医。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艳霞和脑卒中随访门诊主治医师张晶晶4月11日在医院公众号发文介绍,其实,帕金森病主要包括两大类症状①:
1. 运动症状:并不只有手抖
•运动迟缓: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刷牙等动作缓慢、字越写越小,行走时步距缩小,呈小碎步,语言单调。
•肢体不自主抖动:静止时手颤抖,有时脚也颤抖。
•肌肉强直:四肢沉重感及僵直,活动关节困难。
•姿势异常:患者颈部及躯干呈弯曲姿势,身体前倾,行走时手臂不能自由摆动。
特别注意:
手抖是帕金森病常见的症状,但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有自己的特征。患者常表现为拇指、食指搓丸样震颤,每秒4-8次。
如果有的老人左上肢最先开始出现手抖,之后左下肢开始抖,然后右上肢开始抖,再到右下肢,出现类似蔓延的情况,要高度怀疑帕金森病的可能。
手抖确实是帕金森病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彪4月11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大概有10%的老人会有类似帕金森病的手抖,但大概80%以上都不是帕金森病。②
2. 非运动症状:提前10年就可能出现
•感觉障碍:早期出现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尤其是夜间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需注意,中、晚期常伴有肢体麻木、疼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常见,如便秘、多汗、流涎等。
•精神认知障碍:约50%有抑郁,伴有焦虑,晚期会出现认知障碍或者痴呆,以及幻觉。
特别注意: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也是十分常见和重要的临床症状,甚至可以早于运动症10年出现或者伴随运动症状而发生。
尤其是早期出现嗅觉减退、夜间睡眠中出现大喊大叫或拳打脚踢时,也需要及时就医,警惕是否存在早期帕金森病可能了。①
目前无法治愈,
防治记住这些
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并非单因素所致,可能与长期接触环境中农药及重金属、遗传因素、年龄老化有关,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发病。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因此保持乐观心情、坚强意志、和睦家庭关系,加上合理及时的药物治疗,大多能保持长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较高的生活质量,病情进展相对较慢。①
预防帕金森病,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大量饮酒、食用加工肉类、吸毒、接触杀虫剂、除草剂和重金属等。
建议在生活方式上尽量做出改变,如可以多喝茶,减少加工肉类摄入等。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公认的延缓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进展的一种方式。②
有规律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多巴胺代谢的水平,所以在患病早期,通过锻炼能够在一定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症状。②
帕金森病,
衣、食、住、行这样做
如果患上帕金森病,生活中不妨注意这几件事,能减少风险。
1. 衣
衣服要买宽松吸汗的,扣子要少,或者有拉链的衣服,方便患者自己穿衣服。
2. 食
已有研究发现,茶多酚对帕金森病有益处。每天饮一杯绿茶的人群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减少30%-40%。
3. 住
坐椅:准备一把平直靠背的带扶手的椅子专门给患者,特别是坐下去以后再站立困难的患者,而柔软的沙发显然是不适合的。
地面:有平衡障碍的患者容易摔倒,家里的木地板最好能平整一点,或者铺地毯。
卫生间:在适当的地方装一些扶手,让患者可以自己上厕所。
4. 行
适当运动:帕金森病人大多不爱动,也忽视运动。长时间少动后,身体姿势和关节都会变形,最后变得不会动。
要延缓这个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锻炼,让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都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
对于卧床患者,家人可以帮他做一些关节被动运动。①
来源: 健康时报
同样是走路,有人走出长寿,有人走废膝盖,这是为何?
走路是老少皆宜且最为健康的运动方式,只要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快步走就有益于身体健康,缓解一整天的疲劳,感觉全身心畅快无比。但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但有的人因为走路而膝盖报废,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走路会走废膝盖?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可出现退行性改变,软骨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只要掌握正确的走路方式,就能为软骨提供足够营养,让其得到锻炼,防止膝关节蜕变。通过走路能活络筋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曲张和三高,帮助缓解压力。但过度走路或错误的方式会使得腿部肌肉疲劳,增加对膝关节磨损,尤其是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断裂的患者,膝关节不稳,过度运动会使得病情加重。
走路锻炼应注意什么?
1、选择好走路环境
研究表明,经常在公园散步的人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动脉血管也逐渐软化;但沿街散步的人肺功能改善比较微弱,动脉血管硬化越来越严重。因为街道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漂浮着很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走路时呼吸速度会加快且加深,使得以上有害物质跟随呼吸进入体内。所以一定要选对走路环境,应选择公园或操场上。
2、掌握走路姿势
走路时弯腰驼背,非但不能起到锻炼效果,反而会损伤软组织。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走路方式,做到抬头挺胸收腹,双手臂跟随着身体自由摆动,这样能让全身经络都能得到活动。但走路时弯腰驼背无法让静脉得到舒张,各个器官得不到足够的供氧。另外,脊柱弯曲可发射到大脑,使得人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大脑过度疲劳,甚至会降低睡眠质量。
3、走路前做热身
快步走属于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必须有5~10分钟的热身,如原地踏步走或伸展四肢等,提前让身体进入预热状态,能帮助打开身体各个关节,避免运动过程中肌肉和韧带拉伤。
4、选对走路时间
很多人习惯晨起后立即外出走路,认为早晨空气清新,利于身体健康,其实这是错误的。有阳光时植物才进行光合作用,夜间根本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早晨没有新鲜的氧气,空气中却存在太多二氧化碳,太早运动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其实最佳的走路时间应该是傍晚,约15:00~17:00间。另外,饭后不能立马运动,因为一顿饱餐后大部分血液流入胃肠道,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但饭后立即运动会使得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心梗,运动时间应安排在饭后一个小时。
温馨提示
别看走路是简单的运动项目,但也有很多注意的小细节,没有把握走路的方法和要领,非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会引发副作用。走路时应穿合脚的运动鞋和舒适的运动装,运动前中后少量多次喝水,选择人流量少、通风且空气较好的环境走路。
#家庭医生超能团##科学真相#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