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园之园蚂蚁庄园(小区别墅区被淹怎么办?物业的做法让高层住户傻眼了)
万园之园蚂蚁庄园文章列表:
- 1、小区别墅区被淹怎么办?物业的做法让高层住户傻眼了
- 2、清朝的圆明园,又名万园之园,或者叫废墟之园?
- 3、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引起世界关注
- 4、中国最牛的建筑师家族,六分之一的世界级遗产都是他们名下
- 5、贾元春为什么说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原因就在这
小区别墅区被淹怎么办?物业的做法让高层住户傻眼了
近日
南京江宁翠屏城业主反映说
6月28日暴雨
小区别墅区积水严重
但物业不想着往外排水
竟然将别墅区的积水排到了高层住宅区
导致高层区楼下大量积水
记者了解到,小区的高层和小高层住宅区名叫翠屏城,仅隔一道栅栏的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别墅区——奥斯博恩庄园。
翠屏城业主介绍,6月28日下暴雨时,物业在别墅区加了个水泵,将雨水抽到了高层区的主路面上,导致路面被淹。
由于积水很深不方便出行,不少学生和上班族都迟到了。
居民们说,翠屏城和奥斯博恩庄园同属一个小区,物业也是同一家。他们认为物业没有经过业主同意,就将别墅区的积水排到高层区,很不合理。
对此,物业负责人表示,6月28日下了多场暴雨,雨量超过了承载力,情急之下,他们确实将奥斯博恩庄园的积水排到了翠屏城。
江苏万园物业吉经理解释称,这么做是因为高层的水平面比别墅区路面高出两米左右,下暴雨时高层的水位突然倒排进了别墅区,别墅区业主家下沉式的停车位被淹,于是物业临时接了五台水泵,将水排到了高层主干道。
至于有没有考虑过高层会因此被淹,吉经理称因高层住宅的高度比主干道高出一米多,所以不会出现业主家被淹的情况。
物业公司表示,将积水排往高层区完全是为了应急,但方法确实不妥。
记者走访发现,与高层相比,别墅区的地势确实要低了很多,这也导致每次暴雨来临时,一些居民家中会受淹。
记者看到,别墅区很多业主的家门口都使用了沙包,防止暴雨后积水的倒灌。业主们说,他们也希望物业能妥善处理积水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将积水排向高层区。
物业表示,在经历了这场风波之后,他们也进行了总结和整改,做好了详细的应急预案。
“及时调来了十台泵,一千多米的水管,现在已经接好了水管,把管子时时刻刻摆在这边,包括沙包、水泵,将水通过小区的内河用三个排涝泵直接排到河里。”
物业公司介绍,之前之所以没有采取这种排涝方式,与预案不足、设备不到位有关,这两天他们一刻都不敢放松,随时做好防汛准备。
对于物业公司的整改措施,业主们表示,接下来暴雨天气可能还会出现,希望物业能够说到做到。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周忱 王健安
编辑 / 噗噗
发现新的“分享”和“赞”按钮了吗?戳戳看
清朝的圆明园,又名万园之园,或者叫废墟之园?
圆明园,这一名字是由康熙命名的。
圆明二字有个解释,当时的雍正帝说。圆,指的是个人的品德超越常人,完满无暇;明,智慧有如明光普照,贤明睿智。这两个字标榜着明君的完美标准。当然做不做得到,是由后人来评价的。
朕的大清亡了
雍正不止为帝王,更是圆明园的总设计师,艺术造诣深厚的他,圆明园每一次的修建,都得经过他的认可以及同意才能去完成。
现今法国国家图书馆内,有一幅清代宫廷绘画师所做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是当时圆明园的真实写照,是画师根据建成后的圆明园临摹而成。
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二是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想法来源于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一诗。
雍正作为大清的统治者,完美主义的他,要把自己所想到的美好情景都赋予在了圆明园内。要让自己的想法流传百世。
雍正
转眼间时光流逝。
1856年10日,英法联军在沙皇与美国的支持配合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
1860年10月,曾经能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试图做着最后的挽歌,却被英法的枪炮联军打的溃不成军。
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中的咸丰皇帝,跪别自己的老祖宗后,逃亡到二百里外的避暑山庄。就在这日黄昏法国军队撬开圆明园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名太监奋起抵抗。
抵抗的太监
此后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并且在此建立了临时指挥部,一位英国军国说:“法国所有的城堡宫殿花园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圆明园,园内的书籍、财宝、绫罗绸缎目不暇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千零一夜中的童话幻境。”
英法联军
同年10月7日--8日,在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法国军队就开始偷走园内值钱的东西,10月8日,除了少数一些执勤士兵,两万多联军开始大肆劫掠、破坏园内各种财宝。圆明园像个不设防的清纯美丽动人的姑娘,而周围是一群饿狼,后果可想而知。
肆意破坏
同年10月18日凌晨,英法两军下令彻底烧毁圆明园。曾经缔造了大清帝国的康熙、雍正、乾隆再也无法保护自己所建立的花园乃至帝国。
废墟之园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一共五座皇家园林都化为灰烬。无数人的心血,无数的文化财宝化为了乌有,圆明园这个被世界上称为的奇迹之园,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遐想与追思。
圆明园
历史总是向前行驶的,与其缅怀过去,不如去创造另一个辉煌,铭记历史教训,奋发向前。
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引起世界关注
圆明园自建成以来,就饱受世人关注,其曾被称为“万园之园”,更是以瑰伟雄立而闻名世界。
其间收藏的绝世珍宝数不胜数,更是凸显了我们国家当时国力之雄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引来了西方诸多列强的觊觎。
所以圆明园于我国而言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落后挨打的耻辱。
曾有人说:“残迹并不美,它是美的灰烬。但是,灰烬保存着的却是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自从圆明园被毁后,便极少有人见过其原貌,对于圆明园的宏伟壮丽只能从记载的文字中略知一二。
没想到,2020年英国的一位收藏家在一次拍卖会上以20万英镑成交的竞品照片,竟阴差阳错地将圆明园被毁之前的照片公之于众,曾一度轰动了全世界。
据了解,此次拍卖会上展出的照片共有12张,照片一出,便吸引了在场华裔的全部目光,虽然照片中的建筑被做了刻意处理,但大家还是识破了照片中建筑的真实身份——圆明园。
选址造园,举世无双
辽代时期,曾有皇帝在北京西郊建造了玉泉山行宫,以供皇族子弟消暑避夏之用。
此后更是有武清侯在此建造清华园。等到了清代,皇帝更是看重了这块风水宝地,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园林。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圆明园”三个字更是由康熙帝亲自命名书写。
据相关史料记载,“圆明”二字意味“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此二字不仅是康熙帝对胤禛的期许,更是历代明君贤相的标准。
康熙帝逝世后,胤禛即位,次年便开始了圆明园的扩建工程。为了兴修圆明园,雍正还特许内务府到皇家围场一带伐木,为圆明园扩建过程中的木材需求提供支撑,这也显示出了雍正帝对于圆明园的重视。
不仅如此,在扩建圆明园期间,雍正还曾多次下令加快进度,可见其渴望见到建成后的圆明园的迫切心情。
雍正年间,扩建后的圆明园不仅有壮丽的宫殿,更有小桥流水,婉转回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圆明园的基本格局形成了。
后来,到了乾隆年间,又在圆明园内对园林景观进行了调整,添加了新的建筑群。与此同时还在圆明园的东边和东南面建立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更名为万春园),史称“圆明三园”。
直至乾隆九年,圆明园的建设才彻底竣工,园内藏物成千上万件,件件为稀世珍品,其壮丽程度数年间屡遭世人称赞。
至此,曾经那个小花园,已经被建成为风景秀丽的“万园之首”,其秀美程度为清朝最盛,可与颐和园和避暑山庄起名。
皇家园林,包罗万象
据相关书籍记载,圆明园陆地 水域的总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如果你对公顷没有太多的了解,那么可以这样去想象圆明园之大。
紫禁城的面积为72万平方米,而圆明园的面积则约为35万平方米,因此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半个紫禁城的大小。不仅如此,仅圆明园东侧的长春园一园,占地面积便超过了66公顷。
除了由“圆明三园”组成之外,还有许多星罗棋布的小园子如众星捧月一般环绕着圆明园,由此便形成了万园之园的美丽景色。
院内亭台楼阁、山川草木、飞流瀑布等景观应有尽有。虽然大部分都是人工雕琢、修剪而成,但其大气磅礴的气势完全可以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媲美。
不仅如此,圆明园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园林景色多以水为主题,仿克江南著名风景,将南方的水乡文化与北方的林木相融合。
再加上其间不仅有传统的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等建筑,还吸收了西方建筑特色,建造了西方园林建筑群,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其上装饰华丽,纹样繁复多样。可谓是集中内外园林艺术之大成。
列强入侵,名园被毁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商业、手工业者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经济情况急转直下。西方列强也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得到了大量的利益。
但一部分西方列强仍不满足,便提出了要修改已经签订的条约。由于清政府严词拒绝了列强们的要求。
因此,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了北京并开始疯狂地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园内一众物品被砸、被抢、被洗劫一空。
不仅如此,为了消灭自己烧杀抢掠的罪证,列强们放火烧毁了圆明园,自此曾经以巍峨壮丽闻名天下的“第一园”被付之一炬,彻底损毁。
不过令人觉得可笑的是,在圆明园被洗劫之前曾有随军队前往北京的摄影师,拍摄下了圆明园最后珍贵的画面,被国外的收藏家一直视如珍宝地收藏至今。
园毁修复无望,国耻更不敢忘
同治年间,同治帝也曾试图对圆明园进行修复,只可惜当时的清朝国力日渐衰弱,西方列强步步紧逼。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让本就处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更加衰微。
此后的一次次战争不仅彻底摧毁了圆明园,更让清朝封建统治开始走向完结的道路。曾经的人间仙境,也变成了人间炼狱。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圆明园的事宜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但无奈专家们翻遍史籍,也未能知晓圆明园当年的全貌,故而至今都无法修复。
再加上此前园内的诸多珍宝如今都已经流落海外,如法国卢浮宫内的近两万件珍品,还在大洋彼岸遥望着祖国母亲。
所以时至今日,圆明园处人们只能看到少量的残垣断壁,人们对于其曾经的壮美只能靠着想象。
直到英国的一位收藏家将当时拍摄的圆明园照片展览出来,人们才看到了圆明园最初的美好模样。
历史需要被铭记,国耻更不能忘。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心始终赤红和火热。
中国最牛的建筑师家族,六分之一的世界级遗产都是他们名下
说起圆明园,相信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作为曾经的万园之园,它是中国园林技艺的巅峰,更是恢宏无比的皇家园林象征。但是你知道么,在清朝有一个雷姓家族,共合计八代人,他们不仅见证了圆明园的兴衰,更是从康熙朝开始,就是清廷皇家园林的总设计师。给紫禁城留下了无数恢弘伟大的皇家园林建筑。这就是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师》中写到的:“在清朝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为了世袭的职位……其主要的皇室建筑路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皆是雷氏负责,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更为恐怖的是,目前为止中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其中五分之一皆为“样式雷”家族的作品。那么这个家族式怎么起家的,最后又是因为什么衰败,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传奇。
现在所公认的样式雷第一代人物为在康熙年间担任样式房掌案的雷发达(1619-1693),根据历史记载雷家祖籍为江西永修,之后迁至江苏江宁(南京)。康熙年间,清廷准备扩建原来的明皇宫,于是全天下招募能工巧匠进京建园。此时,原本为木匠世家传人的雷发达与堂兄雷发宣便应募赴北京修建太和殿时缺少大木,便将明陵梁柱取下应急。没想到上梁之日康熙居然亲自到场观看,结果工人以紧张梁木就安置不上了,整个工部官员自是手忙脚乱。于是雷发达便自告奋勇上梁安置,只听哐哐几声,梁木便与榫卯结合。康熙帝见其技艺高超,亲自赏赐,雷发达被封为工部营造所班长,样式房(清代的皇家建筑样式的专门设计机构)的掌案(总工程师兼职中设计师),也正是“样式雷”称呼的由来。
自此民间有了“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的童谣。不过这件事还有个误区,那就是太和殿重修是在康熙三十四年,此时雷发达已经去世两年,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说的是雷发达的儿子,样式雷第二代掌门人,真正把样式雷名声打出来的雷金玉(1659-1729)。这就是《雷金玉墓碑记》记载的:
公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工程……因正殿上梁得蒙皇恩召见奏对,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案,赏七品官,食七品俸。霍金玉成任职样式房掌案中,先后修建了圆明园,康熙朝的皇家园林之首—畅春园。到雍正继位之后,雷金玉此时已经60多岁,却依旧肩负起了圆明园的扩建,把一座原本普通的王府修建成了一座恢宏无比,富丽堂皇的皇家离院,在圆明园的建园史上添上了浓厚的一笔。也难怪朱启铃先生说:
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世,最有声于匠家,系自金玉始。雷金玉去世以后,雷家开始举家南迁回江苏江宁。而雷金玉夫人张氏则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雷声澂留守北京老宅。根据历史记载,雷声澂长大之后就职样式房,却受同行排挤,是张氏多次到工部哭诉雷声澂幼年丧父,才最终让令其重任样式房掌案,成为样式雷第三代传人。
看透世态炎凉的雷家父子,特别是雷家第四代—雷家玮(1758-1845)、雷家玺(1764-1825)、雷家瑞(1770-1830)三兄弟尤其刻苦专研,其中二哥雷家玺技艺尤其高超,负责起了宁寿宫花园工程、乾隆八十大寿庆典等重大工程。凭借实力拿到了样式房掌案的职位,成为样式雷第四代传人。
然而样式雷家族的挫折又在第五代样式雷传人雷景修(1803-1866)的时候发生了,当时雷家玺的突然病重,同行又对样式房掌案之位虎视眈眈,到处数落。于是雷家玺考虑再三之后把掌案一职交给了同行人郭九。而转则就来自1836年的圆明园三殿大火,此时雷景修奉旨修缮,凭借高超的技艺和父亲留下的图纸立下大功,并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新拿回来样式房掌案一职,终于使得样式雷的传承没有断绝。
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清政府治下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携带家眷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样式房自然也就停止了工作。没有事情的雷景修开始归纳收集雷家世代传下来的画样、烫样,雷家日记(《意旨档》《随工日记》《堂司谕档》)归整为“样式雷图档”。
谁不曾想雷景修这一整理就整理出了一部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建筑设计图像资源—“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它于2007年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给后人留下了珍贵宝藏。难怪连光绪帝都称其曰:
业可先开、泽堪启后实际上,除去施工建筑以外,“样式雷”最擅长和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制作“烫样”。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工程在实际施工前,都必须要测量、设计、画图。现在我们有各种仪器和电脑的辅助,自然都没问题,那古代人怎么办呢?
样式雷的办法极其简单粗暴,却没人可以学的来。他们在完成测量和设计方案后,接着用纸板、秫秸和木头为原材料,利用烙铁熨烫成型工艺,以1:100或者1:200的比例制作整个工程的模型小样,这就是“烫样”。更精妙绝伦的是,样式雷的“烫样”可层层拆卸。比如你打开模型的屋顶,那么内部的梁架结构,墙壁彩画等皆是秋毫必现,门窗也可以活动开合,与实际不差一二,精巧至极。可以这么说,样式雷的烫样就是那个年代的CAD 3DMAX,其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1866年雷景修病逝,雷思起接过父亲的衣钵(1826-1876)成为样式房掌案之职,既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侍奉道光、同治、光绪三位帝王,天地一家春、清夏堂、包括庆祝慈禧四十大寿命的圆明园殿都是其作品。其中定陵更是被誉为雷思起的代表之作,层落有间,气场宏达,尽显皇家风范,为此慈禧赏其盐场大使,五品官职。
样式雷第七代传人为雷廷昌(1845-1907),雷廷昌自幼便跟随父亲雷思起在样式房中任职。崇陵、颐和园、天坛祈年殿、慈禧六十大寿的万寿盛典皆出其手。同治十二年(1873),因惠陵金券合拢和隆恩殿上梁有功,他被赐予二品布政司职衔,样式雷家族荣誉达到巅峰。朱启铃赞曰:
样式雷之声名,至思起、廷昌父子两代益彰,亦最为朝官侧目。时间来到1897年,此前被拖了20年之久的圆明园修缮工程被慈禧重启,雷廷昌儿子的雷献彩(1877—不详)成为新一任样式房掌案,为第八代样式雷传人。 只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刚刚修好的圆明园再遭受劫难。面对断壁残垣和日落西山的清王朝,雷献彩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旧主持了崇陵、摄政王府修缮的工作。直到1912年清廷宣布退位,样式房也自然不复存在了。
此后,据说雷献彩曾结婚过两次都没有子嗣,再加上随着清王朝的倒台,样式房也不复存在,而样式雷直系传人的终结,将这一切都埋入了尘土。
1930年,已经衰落的雷家后人以4500银园的价格将整整10卡车的样式雷图档卖给了北平图书馆。虽然如今样式雷传承已断,但那些精妙绝对的图纸,则向世人诉说着: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贾元春为什么说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原因就在这
其实,贾元春说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绝非小说虚构,而是真有此事。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贾元春在诗中说大观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方才建成,更夸张的是它集天上人间所有名景于一身。显然它并不是江宁随园所可比拟的。
其实,我们在明白了大观园就是万园之园——圆明园之后,那么所有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原来大观园之名,出自乾隆帝对圆明园的御题,“大观园”之名实际上是圆明园的别名。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圆明园的历史,以解开“天上人间诸景备”之谜。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原本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园子。1722年雍正登基以后,就将自家的后花园圆明园升格为皇家御园,并进行了扩建。到了乾隆朝,乾隆帝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入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园里的景点也由雍正朝早期的“十二咏”,摇身一变成了“圆明园四十景”。
今天的圆明园占地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规模。它仅次于避暑山庄,是天下第二大园,所以书中才会指出大观园系宁国府往北丈量了3.5里而建,请注意这3.5里是直径,而非周长。
更惊人的是,圆明园竟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150多个景点,所以它是货真价实的“万园之园”。
而且这些景点并非随便建的,都是有来头历的:或仿照天下名景、或仿照文学名著的意境、或取材于神话典故而建,这才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真正内涵!
比如说:福海中央的“蓬岛瑶台”,模仿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山仙境而建。
福海东南角的“别有洞天”,模仿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中“赤城霞起而建标”的意境而建。
后湖北岸的“上下天光”,模仿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意境而建。
后湖西北岸的“杏花春馆”,模仿唐·杜牧《清明》中的乡村意境而建。所以“杏花春馆”在《红楼梦》一书中被称作“杏花村”,并且贾政还特别吩咐贾珍,模仿外面村庄的样式,特意做了个酒幌,用竹竿挑在树梢。
位于杏花春馆之北的“武陵春色”,模仿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意境而建,所以特意在这一带的山间溪畔种植了上万株桃花。
位于武陵春色之北的“濂溪乐处”,则模仿周敦颐《爱莲说》的意境而建,为此在此景的湖中种植了大量的荷花等等……
以上便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真相了,大观园实乃圆明园,贾府实乃大清皇家。
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典藏版。
圆明园其实就是大观园
贾府建大观园,往北丈量3.5里大有讲究!
雍正帝别名惊现石头记,竟和大观园有关!脂砚斋借典故指出真相!
其实,红楼梦出现《牡丹亭》,和乾隆帝大有关系!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