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资讯 >

七雄争霸匈奴战力表(匈奴——征战草原的传奇王朝)

导读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汉武帝时,霍去病击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自西周起,匈奴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后匈奴分裂为两部,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北匈奴逐渐西迁,从此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徙居漠北,炎黄一脉兴起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长江流域分属两大部落联盟,一支为长江流域的九黎族联盟,以牛为图腾,首领就是蚩尤;另外一支则是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联盟,以龙为图腾,首领是炎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说,神农帝就是炎帝,是炎帝部落的领袖。那时,黄帝所在的部落不过是华夏族的一支小部落而已,因为居住在最北,环境极为恶劣,人丁稀少,实力很弱。后来,黄帝成了族长,鼓励全族习武,民风彪悍,在华夏族中逐渐强大起来。

最终,黄帝部落不再服从炎帝部落领导,并击败了炎帝部落,成为了华夏族的新领袖。神话传说中的祝融、共工大战,就是从此演化出来的。

黄帝成为华夏族的首领后,在部族内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的联合和整顿,扩大部族首领的权力,安定农业生产,扩张军备,使华夏族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今天汉族人的先民。

华夏族得以发展后,黄帝不再安于黄河流域,开始南侵九黎部。当时,九黎虽然不如华夏族发达,但他们已经有了青铜武器。中国古代神话中多次提及说,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臂的兄弟,其实这里的铜头铁臂就是说那时的九黎部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在被九黎部连续九次击退进攻后,黄帝吸取经验,总结了战略战术,最后终于击败了九黎,杀死蚩尤,迫使黎人南迁。

黄帝的部落此时得到的更广阔的空间,周围也再没有别的民族的威胁了,便对周围的民族采取了宽松的政策,不压迫、不奴役,而且将当时小的部族都分封了国主。当时的炎帝、九黎等被击败的部族除了大部分被黄帝一支所融合外,剩下的部分和一些小的落后部落被分为了蛮、夷、狄、戎四部。

蛮,是黎人南迁的一部,是后来楚人和今天苗人的先族。中国神话中说黎人被击败后居住在地下,终日不见阳光,其实真正的黎人都迁到了南方的广密的森林中;夷,是黎人留守故乡的一部,就是后来的殷商部落;狄,一部可能是鞑靼(dá dá)人的祖先,也有一部分白人,可能是突厥人的祖先,当时有名的中山国,就是这个部族的一支;戎,可能是一支阿拉伯半岛游牧民族的分支或其与黄种人的混血后代,也有可能是与突厥先祖同源的一支白人或混血部族。经过漫长的游牧生活,周朝时,大部分狄戎部落游离于中原之外,相互间不断兼并,渐渐形成了匈奴民族。

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名称由来,据说是鬼方、混夷、獯鬻(xūn yù)、荤粥、猃狁(xiǎn yǔn)、胡等的异译。“匈奴”一词,汉语的意思直译为“人”、“土民”,意义为“天帝之子”。匈奴单于给西汉皇帝的书信中就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王国维认为,“匈奴”二字快速连读,就发“胡”字的音,而“胡”这个字在匈奴人心目中即为“天之骄子也”的意思。

匈奴的首领叫做单于(chán yǘ),相当于中原的国王。在单于之下,则有左、右二贤王,各率领一大部落。《汉书》说,单于姓挛鞮(dī),其国民称之为“嶿(ru)黎孤涂单于”。而匈奴语把天叫做“嶿黎”,把子叫做“孤涂”,单于则是广大的意思。由此可见,单于就是天子的意思。

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纪时就已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生息繁衍,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他们最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后来逐步移居漠北。匈奴所属的各氏族和部落,各有各的领导者,各自分散定居,彼此间并没有永久性的盟约关系,只是根据共同的利害关系随时聚合离散。

开始时,生活在原始氏族制度下的匈奴人,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共同享受,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也没有压迫。氏族部落,既是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的组织,同时又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每一氏族成员都是孔武有力的骑兵。他们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则都是战士。

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进入铁器时代,不仅能用铁制作刀、剑、镞等兵器,还能制作铁镰、铁铧、铁马嚼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并学会冶铁和铸铁。铁器的使用,使匈奴人的军事实力得到相应加强。在公元前4世纪末期,匈奴的铁骑经常驰驱于山西一带,并逐步推进,将势力扩展到“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燕边境,并不时给燕、赵二国以威胁。

春秋战国时期的匈奴人,主要居住在黄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赵强国,东有月氏、东胡,西北则是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平原。月氏、东胡都是匈奴当时不能战胜的强国,燕、赵虽不如匈奴强大,但由于匈奴曾斩杀了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北方诸国有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观念,全部联合起来一起抵御匈奴,因此,匈奴无法向中原发展。当时的匈奴,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处境艰难,过着并不风光的生活。

这个时候,匈奴族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首领——冒顿(mòdú)单于。如果没有这个人,匈奴可能在公元前200年前后就已经被灭亡了。

冒顿的父亲是匈奴人的单于,叫做头曼。在秦国灭六国时,头曼单于曾经趁乱攻击中原,占据了陕西河套一带。后来秦朝建立,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出击,打败匈奴,匈奴国力大衰。头曼单于行事随意,对亲情并不看重。他与后妻阏氏(yān zhī,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出于对后妻的宠爱,头曼便想立幼子为下任单于。为防止发生意外,他决定除掉长子冒顿。父亲无缘无故要杀儿子,肯定会招来议论,头曼单于想到了借刀杀人的办法、他派冒顿到强国月氏当人质,随后立刻派兵袭击月氏,想激怒月氏,假月氏人之手除掉儿子。

不料冒顿有勇有谋,见事情不妙,先抢了月氏人的战马,孤身一人逃回了匈奴。头曼单于不仅没害到儿子,反而得罪了强国,陪了大量的财物才平息了战争。这样一来,很多人都对头曼单于产生不满,冒顿更是怀恨在心。

有心机的冒顿没有立即表现自己的不满。他发明了一种响箭,后人称之为鸣镝(dí),射出去时会发出尖利的声音。冒顿自己的下属颁下军令说,自己用鸣镝射哪里,大家就必须一起向哪里射箭,违令者斩。计划在循序渐进地进行着。冒顿先是在狩猎时将鸣镝射向猎物,有手下没射,就会被砍头;后来,冒顿又将鸣镝射向自己的爱马,又有手下不敢射,同样被杀了;再后来,冒顿竟然将鸣镝射向自己的妻子,有些手下不敢射了,又被给杀了。见识了冒顿的手段,手下只要一见鸣镝,都不敢犹豫了。最后,冒顿将鸣镝射向父亲头曼的坐骑,手下全部响应,把头曼的坐骑射成了马蜂窝。这样,冒顿确定手下没有问题了,便在一次同头曼游猎的时候,将鸣镝射向了头曼。理所当然地,头曼立刻就被儿子的手下乱箭射死。冒顿除掉了父亲,成为新一代单于。

冒顿成了单于后,没有致力于战争,而是竭力为匈奴创造能够发展的环境。。

冒顿的妻子阏氏当时是漠北有名的美女,东胡的国王听说后,就派使者来索要阏氏。冒顿单于问众人:“阏氏这么美丽,能送给东胡吗?”手下人都说:“阏氏是单于的妻子,绝不能给。东胡人实在无礼,我们应该去攻打他们!”冒顿笑笑,说:“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焉能因为女人而伤了两国的和气?送他好了!”于是,匈奴人的王后就这样被送给了东胡。后来,东胡国王听说冒顿有匹千里马,又派使者来索要。众人都说不能给,可冒顿依然送给了东胡。东胡因此对匈奴颇为轻视,而冒顿就借着这个机会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使匈奴逐渐强大起来了。

匈奴崛起,横行中华数百年

在冒顿的手中,匈奴的实力日益增强了。隐忍多年的冒顿开始了对东胡的反攻。

在匈奴和东胡的交界处,有一块非常荒芜的土地,叫做瓯脱,没人居住。东胡看上了这块地方,又派来使者,让冒顿单于这块地方也送给东胡。冒顿的一些手下有了前边的例子,以为单于惧怕东胡,又觉得那块地方不要也罢,就讨好说:“瓯脱那么荒凉,没人愿意住,东胡要送给他们好了。”冒顿大怒,把说“可以送”的手下都杀了,然后说:“女人、马匹不足惜,土地却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送人?!”说完,他立即发动大军攻打东胡。此时的匈奴已经非常强大,东胡却一直没把匈奴放在眼里,轻敌大意,结果被匈奴杀了个措手不及,东胡也就这样灭亡了。消灭东胡之后,冒顿单于又率大军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王,北降丁零、浑庾,一统大漠南北。匈奴人迅速统一了蒙古草原,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统一草原后,匈奴已经是中国大地最强大的势力了。此时,楚、汉之争也已经结束。刚刚从废墟中爬出来的汉朝羸弱不堪,冒顿开始带领匈奴人袭击中原。他们入侵山西,围攻首太原。汉高祖刘邦从未见识过匈奴人的厉害,不知深浅地率领大军赶去救援,反被匈奴人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不得脱险。后来,多亏陈平献上计策,刘邦派人贿赂匈奴阏氏,声称如果匈奴再不退兵,汉朝就要将公主嫁给冒顿为妻。匈奴阏氏怕汉朝真的嫁公主过来,动摇自己的地位,力劝冒顿退兵。刘邦这才从白登之围的危险境地中逃脱。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公主嫁给单于为妻,正如以后诗人们所哀叹的:可怜的“鹧鸪”嫁给了草原的“野鸟”。迫于匈奴的压力,不得不数次派公主和亲,连汉朝人自己都觉得屈辱。

然而,事还不算完。冒顿单于自从汉高祖刘邦遣使和亲,并承诺每年送大量絮、缯、酒米、食物等做礼物,倒也很满意,没有再为难汉朝,一连数年没有发兵侵扰,但冒顿也因此骄傲起来,认定汉朝软弱可欺。

不久,刘高祖病死了,汉惠帝继位,吕后垂帘听政,并且大肆封赏吕氏一族,弄得西汉朝廷乌烟瘴气。

冒顿单于觉得西汉正是孤儿寡母执政之时,有机可乘,应该有所动作。但与刘邦盟誓在先,冒顿也不想被人说成背信弃义之徒。机智的他决定激怒汉朝,让他们首先动武,然后自己在一举击溃对方。

于是,冒顿单于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汉朝都城长安,呈给吕后。吕后拆开一看,信中写道:

“我现在是一个枕边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这个荒凉的地方。我最擅长骑马打仗,麾下拥有精兵猛士三十万。现在,我来到边境,很想深入你们中原腹地一游。听说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闺难守。我们两人,一个孤男,一个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来与我相见呢?咱们结秦晋之好,鱼水之欢,这一定会是让你我都高兴的事!”

身为皇太后,吕后是个母仪天下的人,身份至尊至贵,冒顿这封信,言语极尽猥亵、挑逗,是对吕后最大的侮辱。吕后大怒,召大臣商量对策。樊哙(kuài)挺身说:“臣愿意率领十万精兵,扫平这些不知深浅的蛮子。”大将季布立即表示反对,说:“当年高帝统领四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樊哙当时也随从出征了。结果,先皇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那时候,樊哙根本没能力解围。当时百姓还作了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gòu)弩’。现在歌谣未绝,兵士受的伤刚刚愈合,樊哙却吹牛说用十万大军就能打败匈奴,难道忘了以前的事了吗?我觉得,匈奴人本来就是禽兽,他对咱们说好话,不值得高兴,他对咱们进行侮辱,也不值得生气。总之,是绝不可以出兵的。”

季布说匈奴人是禽兽,声称他们说什么都不必介意,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话罢了。但他的意见是正确的。刘邦白登之围的事上上下下都知道,连刘邦带40万大军都差点全军覆没,现在朝廷实力不如当时,谁还能与匈奴抗衡?吕后也明白这个道理,只好忍气吞声,给冒顿单于回了封信。

吕后的回信,原文并未记入史册,据说内容是这样的:

“单于不忘我们这个小地方,赐下信件,我们举国上下,莫不诚惶诚恐!单于雄伟,正在盛年,老妾得单于垂青,本应立即前往侍奉。可惜我年近七十,色衰神弱,牙齿头发都脱落了,走路也不方便了,要是让我见了您,我自己羞惭不说,也污了单于您的眼睛。因此,我只好违背单于的召唤了。谨献上后宫美女三十名,锦帛十万匹,御用精米八十万斛,精酿宫酒百石,敬请大单于笑纳。”

这个内容是不是真的,后人不得知。但是,仅凭史书中没有记载吕后的回信这点看,就足以证明回信的内容确实是有伤国体人格了,甚至或许比人们猜测的更不堪。

一代皇太后,遭到被视为“蛮夷”之族的匈奴单于如此调戏,既不敢发兵也不敢指责,反而卑辞厚币,曲意逢迎,足见当时匈奴的强盛了。

击败了强敌的匈奴人,恰好赶上了中原王朝衰弱的时期,这既是冒顿单于的功劳,也是一种幸运。在冒顿单于的手中,匈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公元前174年,冒顿病故了。儿子老上单于和孙子军臣单于先后继承了王位。这两位单于继续奉行冒顿单于制定的政策,仍与西汉和亲;又以汉人中行说为军师,学会中原的先进文化,因此政治、经济仍比较稳定。但是,随着匈奴贵族不断对外用兵、内部权力斗争的加剧,以及匈、汉关系的恶化,匈奴的实力也开始逐步减弱。

公元前126年,军臣单于死了,他的弟弟伊稚斜单于继位。军臣单于的儿子逃到汉朝,被汉朝收留。伊稚斜单于对此大为恼火,屡屡发兵侵扰汉朝边境。汉武帝派卫青等人率10余万大军反击,获胜,次年再次出兵,战果不凡,但前将军赵信所率3000余骑却全军覆没,赵信也投降了匈奴。

赵信本来是匈奴人,后来投奔汉朝,在汉朝做官。伊稚斜单于得到赵信后,因为赵信熟悉汉军、汉地,就对赵信着意笼络,封他为“自次王”,还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他,企图利用他对付汉军。

不知进退的伊稚斜单于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的汉朝已经不是当年“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汉朝了。他还以为对方是软弱好欺负的,他还想重现当年冒顿单于的风光。错误的认识,让他和匈奴付出了惨重代价。

屡战屡败,匈奴人远遁他乡(一)

西汉初期,中亚大陆是属于匈奴的。深以被匈奴人凌辱为耻的汉武帝下定了决心,决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匈奴人彻底击溃。

在行动之前,他设法与当时定居在索格底亚那的月氏人联合,企图从后方进攻匈奴。但是,定居新乐土的月氏人已经满足了新占领的地域,不再怀念故土。而且,他们曾被匈奴人杀得惨败,不敢再与对方交手了。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汉武帝还是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很幸运。虽然没有外援,他手下却猛将如云。大将军卫青,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帅才;骠骑将军霍去病,是骁勇善战的奇才,天生是匈奴人的克星。飞将军李广,数十年威震匈奴;其余的将领,也都是经验丰富、各有所长,领兵打仗各有一套。仰仗着文景之治留下的深厚家底,依赖着猛将名臣群策群力,汉武帝对匈奴人的惩罚开始了。

当时,匈奴正在今天的北京一带发起习惯性的袭击。西汉将军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至翁金河畔的龙庭,把匈奴人击败。公元前121年,年轻的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把匈奴从甘肃一带赶走,原本占据这里的两支匈奴小部落——浑邪部和休屠部,不再向单于称臣,转而归附汉朝。公元前119年,卫青从山西北部的库库河屯地区出发,出奇不意地袭击了伊稚斜单于,迫使他在猛烈的南风中逃遁,1.9万匈奴人被消灭、俘虏;霍去病从上谷出发,深入外蒙古近1000公里,一直到达土拉河上游和鄂尔浑河上游,俘虏匈奴头目80余人,并在其境内的山头上举行了庄严的祭神典礼。

匈奴人刚被赶回外蒙古,汉武帝就着手在甘肃建立了一系列郡和军府,以防匈奴卷土重来。从兰州延伸到玉门关,有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可以观月氏故地动静和保证丝路的畅通。

西汉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对西域的控制权,匈奴人本该进行反击。但由于被一系列内战所削弱,他们没能进行反抗。当时的匈奴,呼韩邪和郅支都要求得到单于称号。为了多得统治权,呼韩邪亲自到长安宫廷表示归顺,得到了汉宣帝的支持。由于西汉的保护,他战胜了对手,以胜利者的姿态在鄂尔浑河营地住定下来。公元前33年,这位驯服的匈奴单于到长安觐见天子,得到了当时所有蛮族垂涎的最高报酬——与西汉公主联姻。

被打败的郅支单于,率部向西逃到今天的俄属突厥斯坦。途中,他打败了伊犁河畔的乌孙人,把额敏河畔的呼揭人和威海草原上的坚昆人纳入他的统治之下,使他们成为匈奴的盟邦。这一支匈奴人他在楚河和怛逻斯河畔的草原上扎营,成为西方大匈奴帝国的一个胚芽。但是,西汉没有给郅支单于巩固地位的时间。公元前36年,西汉校尉陈汤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震惊天下的誓言,率军在一次近乎玩命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袭击了郅支单于,并砍掉他的头。

屡战屡败,匈奴人远遁他乡(二)

在这一突发性事件之后,跟随郅支单于迁到威海边的匈奴人在史书中消失了。直到公元4世纪末,当他们的后裔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匈奴人的踪迹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匈奴人进入欧洲时,离开蒙古草原的家园已经有300多年了。这300年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详情没有人知道。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往日的不可一世使匈奴人成了落水狗。那些曾被匈奴侵略、奴役的民族在匈奴人过境时献上了最猛烈的“欢迎”。匈奴因此不得不继续西迁,寻找新的生存家园。其间,他们在中亚地区停留了大约200多年的时间。最后一次离开时,匈奴人把老弱留在当地,选精壮继续西征。

匈奴人在顿河草原一带打败了阿兰人,并在那里逗留了一段时间。当时,在他们的西面,是两个日尔曼人的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盟,另一个是德涅斯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联盟。在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罗马帝国的领土。

公元375年,匈奴人在他们的巴兰姆巴尔单于的带领下,开始大举向东哥特人的领地进攻,拉开了中古欧洲史上持续了200多年的民族大迁徒的序幕。东哥特人从没有见过骑马作战的人,从没有见过那样迅猛的攻势。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下,东哥特王由于无法保住家园而引疚自尽,他的臣民向西逃窜直至多瑙河边。这些惊恐的日尔曼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沿途打击所经过的西哥特人部落,把他们连根拔起,驱赶到更向西的地方。西哥特人在逃窜的同时也同样打击邻近的各日尔曼部落。战争的恐惧迅速蔓延到了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勃艮第人、阿拉曼尼人、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那里。匈奴人的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尔曼部落都给驱动了起来。当时,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记载称:“一种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一种人,不知从何处,如高山上的暴风雪般地来临,碰到他们东西都遭到抢夺破坏……”

虽然败给了西汉,但匈奴人的军事能力还是超过了欧洲的日尔曼蛮族和罗马人。他们作战时发出混乱的震天呐喊,作战机动性异乎寻常,优良的骑射技能使得他们能够远距离作战,而近距离搏斗时,他们根本不顾及自身的安全,当敌人企图躲他们的利剑时,他们就扔出一张网把敌人套住,使其动弹不得。

在匈奴人的驱赶下,日尔曼人疯狂逃向罗马帝国境内。来避难的西哥特人数量非常多,管理这些西哥特人的罗马官员趁机肆意役使和侮辱日尔曼人,最终迫使日尔曼人奋起反抗。罗马皇帝瓦伦斯在日尔曼人的反抗中被打死。后来,罗马大将狄奥多西勉强镇压了这次起义,并成为新的罗马皇帝。临终前,他将罗马分为东西两部分,遗赠给他的两个儿子。这样,自公元395年开始,就有了相互独立的东西罗马帝国之分。西罗马首都仍然是罗马城,东罗马则建都于君士坦丁堡。

日尔曼人被匈奴人驱赶出来以后,也变成了四处游荡的侵略者。他们在罗马帝国境内横冲直闯,甚至多次攻陷、洗劫著名的罗马城。在前后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里,许许多多的日尔曼王国相继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起来。

日尔曼人在四处点火,匈奴人却并没有趁火打劫。在给予欧洲人第一次沉重打击后,他们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以大匈牙利平原一带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他们常常作为罗马人的同盟军出手相助,作为回报,东罗马帝国每年要供给匈奴人一定的财物。后来,匈奴人的力量更强了,东罗马人不得不每年交纳一大笔供俸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匈奴人在故乡战败,却在异域取得了更大的辉煌。而将匈奴人带上巅峰的,是一位简直只能以神话来形容的人物——匈奴王阿提拉。

上帝之鞭——匈奴大帝阿提拉的传奇一生(一)

匈奴人彻底震撼整个欧洲的崛起,是在阿提拉登基成为匈奴王之后。

公元433年,阿提拉与兄弟布来达一同从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匈奴帝国的王位。那一年,阿提拉27岁。3年之后,阿提拉谋杀了布来达,独掌匈奴帝国大权。与历代匈奴王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而且才智超群。他统治下的匈奴帝国,是匈奴人拥有政权历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尔曼人丧胆,具有令欧洲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以至于他和他的匈奴铁骑都被称为“上帝之鞭”。

关于阿提拉本人的记载,西方史书上有些贬损,但也能从中看到其真实的一面。

据说,阿提拉曾自称拥有战神之剑,所以他的部下晋见时,如若正面直视他则必须同时后退,否则自己的眼睛会被战神之剑烧坏。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简朴,却能容忍部下的奢侈。他的臣民都对他非常惧怕,凡见到他必向他欢呼以示敬畏。在西方历史传说中,阿提拉极为残暴凶狠,做尽了劫掠城市的恶行,身上集中了极端的邪恶,婴儿被他看见都会死去。阿提拉的相貌也令人不敢恭维。据记载,他身材矮胖,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疏的胡须,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毫无疑问,鼻子扁平,黑眼睛,黑头发,是东方人的形象。尽管经过了300多年的迁徙,匈奴人并没有因为与其它民族通婚而失去原来的体征。

阿提拉当政时期,匈奴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定居的民族,不再是原来的游牧民族。大匈牙利平原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匈奴人放牧马群。所以,阿提拉不得不发展步兵团来弥补规模远不如祖先的骑兵力量。他的军事力量极为庞大,能够实施包围和攻城等大型军事行动,而其它的蛮族军队则望尘莫及。

阿提拉称王两年后,就逼迫东罗马交纳更多的供俸。公元447年,阿提拉率军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狄奥多修斯二世乞降。阿提拉不仅得到了东罗马往年欠交的贡金,还得到了一个新的价值2100镑黄金的年贡,同时被赠予多瑙河以南面积可观的领土。这次战役,使东罗马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史书记载说,匈奴人所过之处,“杀戮无数,血流成河。他们抢劫教堂和修院,遍杀修士与修女……他们彻底摧毁了色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复过去的旧貌了”。获得了对东罗马的狂胜后,阿提拉放过了臣服的东罗马,把目标转向西面。西罗马是他要征服的新猎物。

那时,西罗马帝国因为与日尔曼民族的数十年的战争,实力大大减弱,而日尔曼人的实力却在崛起。在匈奴帝国最为强大的情况下,罗马人与日尔曼人都想拉拢匈奴人以制服对方。而阿提拉则利用西方错综复杂的矛盾巧妙周旋,施展自己的政治报负。对于阿提拉来说,打击东罗马不过是一个前奏,彻底占领高卢地区才是他的第一个目标。在随后的几年里,阿提拉作了充分的准备,并获得了足够的理由。所谓高卢地区,主要包括内高卢和外高卢两部分。前者指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波河流域地区,公元前3世纪始就己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后者指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瑞士的一部分。

争夺高卢的决定性的战争发生在今法国香槟省境内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史称“沙隆之战”。这是中古欧洲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双方投入兵员之多,伤亡之惨重,在那个时代是空前的。

上帝之鞭——匈奴大帝阿提拉的传奇一生(二)

引发沙隆之战的,是一桩婚姻。

公元449年,西罗马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与宫廷侍卫的私情被发现,受到其母干涉。那宫廷侍卫被处死了,霍诺莉娅被送到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囚禁。这位公主显然不愿意这样度过自己的余生,而且也对心上人的惨死怀恨不已。情急之中,她派人给西哥特王西奥多里克送了一封信,称若能被解救则宁愿将自己许配给对方为妻。而充满戏剧性的是,霍诺莉娅同时也给阿提拉送去了一枚戒指和一个口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西奥多里克以此为由,直杀入东罗马,大肆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得到东罗马的巨额“劳军费”后才退兵。

西哥特人走了,阿提拉的威胁还在。东罗马皇帝令人买通阿提拉身边的侍卫,想用行刺解决对手。阿提拉挫败了这个了阴谋,却仍派人给东罗马皇帝送去重礼,并捎口信说:“你我都出身于贵族,但你的行为使你失去了继续保持这份头衔的资格,而我却以我的功绩保留了荣耀。我们因此可以分出高下了。”东罗马皇帝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纳大量的黄金,想躲过浩劫。

阿提拉并未罢休,他要求霍诺莉娅的哥哥把把包括高卢在内的一半西罗马割让给他作为嫁妆。他率领数十万大军越过莱茵河,宣称要履行婚约,迎娶霍诺莉娅。关于匈奴大军的具体人数,各种史书记载不一,从30万到70万的说法都有。匈奴大军越过莱茵河以后,迅速占领了美茨(在今德国境内),紧接着,包括莱姆斯、美茵兹、斯特拉斯堡、科隆、沃姆斯和特里尔在内的一系列欧洲大城市都遭到了抢劫和焚毁。扫清了莱茵河流域的障碍之后,阿提拉率领他的士兵们包围了奥尔良。

匈奴人猛烈的攻势不仅使西罗马危在旦夕,而且更直接地威胁着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日尔曼国家的安全。罗马大将阿埃丘斯受命组织了一支同样强大的联军迎击阿提拉。

阿提拉得知西罗马联军逼近奥尔良后,立刻撤围北去,同时命令在高卢各地劫掠的匈奴部队向香槟平原集结。阿埃丘斯率领大军尾随而来,两军在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相遇,摆开决战的阵势。

公元451年9月20日,匈奴大军与西罗马联军在沙隆展开决战。双方在这次会战中投入的兵力超过100万。匈奴联军首先发动进攻。在遮天蔽日的箭雨掩护下,匈奴精骑风驰电掣般冲向西罗马联军的中央,以楔形深深插入。西罗马军团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势,立即陷入一片混乱。但匈奴大军没有继续直冲,而是开始向左旋转,包抄西哥特军队。阿提拉对战局洞若观火,他知道西罗马军团抵挡不住匈奴人猛烈的攻击,但联军中的西哥特人兵强马壮,是个劲敌,如果能将其歼灭,就胜券在握。局势没有按照阿提拉的计划发展,强悍的西哥特人抵挡住了匈奴大军的攻击,他们用含不畏死的冲击挽救了西罗马联军。匈奴人被压了回去,尤其匈奴左翼的东哥特人,因为抵挡不住西哥特铁骑的冲击率先败逃。东哥特人的逃跑引起了连锁反应,整个匈奴大军迅速崩溃,被重整旗鼓的西罗马联军杀了个人仰马翻。沙隆会战到此分出胜负。战斗虽然只持续了5个小时,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16万人丧生。

阿提拉被迫率领匈奴残军撤退。在欧洲大陆无往不利的匈奴人最终没将罗马纳入自己的版图。

连年的战争和疾病消磨了匈奴人的实力,匈奴帝国元气大伤。公元453年的一天,匈奴王阿提拉与年轻漂亮的日尔曼少女伊尔迪科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是在美酒与欢歌狂舞中度过的。当晚,醉熏熏的阿提拉带着新娘入了洞房。次日清晨,人们却惶恐地发现,可怜的新娘倦缩在床角发抖,阿提拉在酩酊大醉中被自己的鼻血呛死了。

在阿提拉的葬礼上,匈奴人割断头发,刺破脸颊,用鲜血悼念他们的国君。阿提拉的棺材分为3层:最外层是铁,第二层是银,最内层是金,以象征他的不朽功业。为了安葬自己伟大的王,匈奴人拦住一条河流的水,把阿提拉的遗体埋葬在干枯的河床下,然后再开闸放水。所有参与施工的奴隶都被处死,以使后世的盗墓者得不到线索。阿提拉的坟墓在何处,至今仍是个未解的谜。

阿提拉死前并未立下传位于哪个儿子的遗嘱。他的突然死亡所造成的巨大的权力真空,令他的儿子们和党羽迅速陷入了内讧和争夺。

公元454年,匈奴帝国内的东哥特人和其它日尔曼部落起兵造反,阿提拉的儿子们无力对付这种局面,帝国迅即瓦解了。从此以后,东哥特人定居在潘诺尼亚,匈奴人则定居在多瑙河下游和俄罗斯南部地区,渐渐融合于其它民族。他们后来信仰了基督教,学会了农业,并作为一个势力又继续存在了几百年。7世纪时,东罗马皇帝还招募过匈奴士兵同波斯人打仗。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匈奴人西迁,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了封建时代,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匈奴人,你去了哪里

在西汉的打击下,匈奴很快衰落,不久又陷入内乱。公元前602年,虚闾(lǘ)权单于死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和内讧,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匈奴几乎陷入绝境。最终,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取得优势,占据了单于庭,并归降汉朝以为藩臣。与呼韩邪单于对抗的郅支单于见汉朝大力支持呼韩邪单于,怕不利于自己,遂渐渐率众西迁。

汉元帝时,应呼韩邪单于的请求,王昭君以公主的身份出嫁,将已经友好的汉匈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峰。一直到王莽篡汉位置,匈奴与汉朝的和平隶属关系保持了40多年。

王莽篡汉以后,骄傲自大,采取侮辱匈奴单于的政策。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趋于紧张,一直持续到东汉初年。

公元46年,左贤王蒲奴成为新一代单于,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导致政局不稳。同时,匈奴境内连年大旱,赤地千里,瘟疫流行,人畜大量死亡,被匈奴役使的原东胡后裔乌桓部乘机反叛,迫使匈奴部落向北迁徙。居室的混乱加剧了内部的矛盾。

公元48年,统管匈奴南八部的呼韩邪单于之孙——右日逐王自立为单于,仍以呼韩邪为号,表示效法祖宗归附中原,卫护汉匈友好关系的意志和决心。然后,他率部南迁,归降汉朝。东汉Z.F封他为南单于。从此,留在中国境内的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单匈奴的实力比北匈奴弱,在东汉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维持。东汉极力防止南北匈奴的联合,并支持鲜卑、西域各族为摆脱北匈奴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在多方的打击下,北匈奴不得不全面退守漠北和西域北部一带。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朝利用北匈奴内部矛盾和新遭自然灾害,与南匈奴等联兵出击北匈奴。北单于接连大败,率部分族人西迁,北匈奴政权全面瓦解。漠北地区被西进的鲜卑族占据,而留在草原东部的匈奴尚有10余万人。他们归顺了鲜卑,以鲜卑人自称,成为鲜卑族的一部分。

西逃的北匈奴单于先迁到乌孙驻地(伊犁河流域一带),以后有部分继续西迁,最终可能跟着之前西迁的匈奴人进入欧洲。还有一部分匈奴没有继续迁徙,留在了阿尔泰山和天山东端之间。他们经常侵袭车师后王国和山北六国,给东汉在西域的统治以及西域各国的安定带来极大的威胁。直到公元151年,汉朝军队才最终消灭这支匈奴残部。从此,匈奴在西域的活动基本消失了。还有相当多的北匈奴人归降了汉朝和南匈奴,被安置在北方边郡。后来有些又叛逃而去,继续游牧于大漠南北地区。两晋时期,塞外仍不断有匈奴人归降,可见即使在北匈奴政权崩溃后,仍有不少匈奴部落分散游牧在塞外大草原上。

原本实力弱小的南匈奴已今非昔比。由于东汉Z.F的扶持和不断吸纳降众,在北匈奴破灭之后,南匈奴已拥有近24万人口,精兵5万。公元140年(顺帝永和五年),南匈奴发生内乱,东汉Z.F为了避免侵扰,将河西、上郡、朔方等郡内移,塞外匈奴随之进一步内迁,大多数定居于汾水流域一带,这为他们由畜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并进一步入迁中原提供了有利环境。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各地封建割据势力趁机而起。受本民族贵族以及汉族割据势力驱使,匈奴人也卷入了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当时,袁绍、袁术、曹操和董卓等军阀的阵营中都有匈奴人,匈奴由此进入了中原腹地。

公元202年,曹操逼降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对南匈奴采取分而治之和限定居住范围的政策,以便控制和削弱他们的力量。公元216年,呼厨泉单于率诸王朝见曹操,曹操趁机把单于留在邺城,而让右贤王回去管辖各部。随后,曹操又把呼厨泉的部众分为5部:左部10000余户,居于太原郡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右部6000余户,居于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南部3000余户,居于蒲子县(今山西隰县);北部4000余户,居新兴(今山西忻县);中部6000余户,居于大陵县(今山西文水县东北)。每部以贵族为领导者,并用汉人对他们实行监督。从此,单于徒有虚号,没有实际能够控制的地域。单于庭虽仍在平阳,单于却被困邺城;五部帅虽也分驻五部,却都家住晋阳汾水之滨。匈奴的部落组织虽然保存,但匈奴上层贵族已不能直接统治他们的部众,统治的实权已转移到曹魏手中。从此,南匈奴部众被纳入曹魏政权体系,他们接受所在郡县地方官的管理,并被编入户藉,与汉人一样都是平民了。

在南匈奴淡出历史舞台时,其它匈奴部落却活跃起来

其中一支称“屠各”,又叫“休屠各”,是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后裔。他们原本被安置在西北边郡,后来被刘渊统帅,人数多,实力也很强。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和获取匈奴贵族的支持,刘渊对外声称自己是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左贤王左部帅刘豹之子。其后,屠各匈奴和南匈奴联合起来,建立了前赵。

另一支是叫做“卢水湖”,定居于甘肃张掖到武威一带,都曾经是卢水湖的主要聚居之地。沮渠蒙逊曾在此建立北凉政权。

还有一支是叫做“铁弗匈奴”。这一支是鲜卑与匈奴两族融合而产生的民族。他们原本居住在内蒙古河套一带,后来逐渐迁徙到塞内。公元407年,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国,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都于统万城。

屠各、卢水湖和铁弗匈奴这3支匈奴是匈奴民族消亡前较著名的3支,他们都曾建立过地域性的政权。但这些政权往往都是与汉族等其它民族上层共同建立的,其性质与从前的匈奴单于国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们都不是单一民族政权,而是多民族同建共处的政权。随着上述几个政权的灭亡,匈奴民族也在历史上逐渐消失了。入迁内地的匈奴人民最终大多数融入汉族之中。

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人很多,或许其中就有匈奴人的后裔。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姓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留在中国境内的匈奴民族渐渐被汉族同化。那么,西迁的匈奴族又是什么命运呢?匈牙利人说,这支匈奴人最后定居在了匈牙利,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

和许多匈牙利人一样,裴多菲认为自己是匈奴人的后裔。

有人认为,欧洲匈奴帝国瓦解之后,一些匈奴部落定居于多瑙河中游。9世纪初叶,散居在乌拉尔山和卡马河、伏尔加河之间的游牧部落经过南俄草原,迁涉到多瑙河中游和蒂萨河流域。以马扎尔部落为核心的七个部落结成联盟,和定居当地的匈奴人后裔融合在一起,奠定了今天匈牙利的基础。今天的匈牙利人,所使用的语言从语系上说正是属于东方的。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与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

匈奴人到底在哪里?要确定这个问题,还要更认真、细致地求证。虽然汉民族与匈奴民族之间在2000年前曾有过不睦,但我们也有着和平相处的美好回忆。每个华夏儿女都在关心着匈奴人这个失踪了的同胞。

属于匈奴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匈奴国成为了历史。那一段段金戈铁马的故事,那带着草原风情的传奇,渐渐的,成为了越来越难解的神秘。

匈奴大事记

公元前7~8世纪,匈奴族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生息繁衍,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

公元前3世纪时,匈奴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使匈奴人的军事实力得到相应加强。

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匈奴举兵攻入西周。因周幽王此前曾烽火戏诸侯,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周幽王惨败,带褒姒、伯服等人逃至骊山,被杀。匈奴攻破西周国都镐京,掠走褒姒,西周遂亡。

公元前206年,冒顿杀死了父亲头曼单于。他先对东胡示弱,趁机休养生息。在强大起来后,匈奴消灭东胡,西逐月氏,建立起了地域辽阔的北方强势政权。

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大军入侵山西。刘邦御驾亲征,被匈奴困在白登山上,一连七天七夜不得逃脱。谋士陈平带厚礼游说匈奴阏氏,白登之围才得以化解。此后,汉朝实行和亲政策,频频命所谓的公主下嫁匈奴,并赠予财物,以求边疆安宁。

公元前前127年(元朔二年),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原被匈奴控制的河套地区被汉军攻取。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校尉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人所依赖的富庶的河西走廊被霍去病占领。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匈奴狼居胥山被霍去病占领,匈奴王庭被卫青扫平。匈奴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匈奴单于及匈奴左贤王逃走。

公元前73年,西汉与乌孙组成20万联军进攻匈奴,匈奴右谷蠡王庭在此战中被领军扫平。

公元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占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在西汉的支援下,呼韩邪单于占了上风,占据漠北王庭,郅支单于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

公元前36年,匈奴郅支单于屡杀汉使,胁迫西域。为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号,率军远征康居,斩郅支单于之头而回。郅支单于所部匈奴继续向北方逃亡,数百年间,再没有这支匈奴的消息。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汉朝派王昭君出嫁。从此数十年间,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边疆地区出现了难得的太平。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日逐王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另一部分匈奴留居漠北,称为北匈奴。后来,南匈奴与东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从中国历史中消失。

公元187年,南匈奴发生内讧。后来,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真正的匈奴王朝就此从历史上消失。

搜索微信公众号【重温历史】或【lovecwls】,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

搜索微信公众号【yishilu666】或【异事录】,网罗天下奇闻趣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