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少先队员寒假10课观后感(用星火之光点燃希望——湖南株洲市选调生2021年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纪实)

导读 少先队员寒假10课观后感文章列表:1、用星火之光点燃希望——湖南株洲市选调生2021年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纪实2、红动浙江征文丨红星照我去战斗——观闪闪的红星有感3、红动浙江

少先队员寒假10课观后感文章列表:

少先队员寒假10课观后感(用星火之光点燃希望——湖南株洲市选调生2021年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纪实)

用星火之光点燃希望——湖南株洲市选调生2021年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纪实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2月11日电 “以前我只从电视上、书本中见过博士这些有才学的人,现在,他们就忽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与我们交流沟通,我们可激动了。”抑制不住内心的开心,一位受助学子在信纸上写下如是感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21年,湖南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先后在株洲市四中、天元区三门中学、渌口区南洲镇城塘小学等地开展了励志宣讲、物资捐赠、结对帮扶、送教上门、心理疏导等8次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振兴,号召更多的选调生在教育扶志道路上继续前行,被授予株洲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起而行之,筑梦基层教育

2017年,株洲市选调生张杰在镇域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研时发现,与其提供生活补助,对尚在求学阶段的贫困户子女来说,他们更需要心理关注。在给一位因病致贫家庭的寒门学子进行几次上门辅导聊天后,这名沉默寡言的学子逐渐开朗起来,因此他意识到,选调生做教育帮扶,不仅有着天然的学历优势、身份优势,更重要的是懂得寒门学子的心理需要。他率先在湖南省内开展“教育圆梦,携手同行”教育帮扶系列公益活动,号召选调生在基层工作同时,运用自身知识技能,积极帮助贫困和留守儿童。有感于寒门学子遇到的学习困难,选调生们积极响应,黄琪敏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如果有人做了,我会积极参与起来。”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三年间,选调生们持续自发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为了建立帮扶长效机制,2020年7月,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正式注册成立。联合会建立了相关章程制度,编写了《教育帮扶手册》,里面包括各科学习方法、选调生成长励志故事,甚至包括团队成员的联系方式,以求毫无保留地给孩子们送去温暖。

手留余香,接续教育帮扶

疫情阻隔了面对面交流,联合会克服重重困难创新形式,邀请了来自清华、北大、复旦、武大等名校选调生为株洲市四中、天元区三门中学、醴陵市东堡中学等学子进行物资捐赠、心理疏导,还搭建线上帮扶平台,通过QQ群和微信一对一交流,传授学习方法,用自身经历解答学生困惑。

疫情稍缓,2021年7月24日,在攸县网岭镇,株洲市20余名选调生与北京大学湘协支教团成员一起,陪伴孩子们度过了支教最后一天课程。一周时间里,选调生们与北大学子为百余名学生讲授攸县革命人物、普及健康知识。同小朋友们画红色海报时,“党徽由什么构成?”“少先队员也是党员吗?”面对孩子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选调生们用孩子们熟悉的话语一一解答,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学生逐梦的心田。

“今天是一个阴雨的天气,可是我的心是热的,因为有许多有才学‘学者’来我们学校做教育,陪我们说话,我们都很喜欢他们。”孩子们的话语真挚朴素,让每一个为之努力的人感到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

同心同行,奏响帮扶交响曲

联合会到如今已经积累不少帮扶经验,如何发挥带动效应惠及更多学子?2021年12月4日,湖南省选调生教育帮扶暨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株洲市荷塘区举行,教育帮扶有了新的突破。在株洲市委组织部、株洲市教育局、共青团株洲市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来自全省各市州的48名选调生带着对教育帮扶的热忱和对乡村振兴的思考,围绕教育帮扶的先进经验和现存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谷仓计划’基层素质教育公益课模式探讨”“以点点‘微光’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将差异性软服务融入教育帮扶”,参会代表分享不同地区的帮扶案例,互相借鉴经验做法,激励彼此为教育振兴、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逐步形成了‘爱心为先、选调生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教育帮扶理念,让越来越多的选调生参与到帮困扶志中来,为孩子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执行会长彭希在研讨会上介绍道。

情暖人心,播撒一颗种子

2021年寒假,联合会继续发起系列走访慰问活动。选调生们利用空余时间,在工作地结对帮扶1-2名贫困学生,开展送教上门、物资慰问、心理疏导等形式的帮扶。顶着严寒,在株洲基层大地,100余选调生走村入户,为10个县市区130名困难学生送去价值2万元的爱心礼包,里面包含书柜、书包、台灯、零钱包、《帮扶手册》等学习用品。这是一项从2017年持续至今的活动。今年6月,第一批接受结对帮扶的小谭顺利考上湖南大学,这对于一个患有眼疾且父母均身患重病的孩子来说实属不易。自从2017年陈望莹与小谭结对,工作之余她经常上门为小谭补习数学和英语,每次还会带些牛奶和学习资料,“如果你学有余力,也希望你以后能够帮助其他人。”陈望莹对小谭如是说。

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自2017年发起,已经在株洲30余所学校开展了60余场教育帮扶,结对帮扶3000余人次,影响学生2万人以上。未来,株洲市选调生教育帮扶联合会将继续秉持初心,与孩子们共同成长。(汤金毅 刘彦辰 魏博磊 彭希)

红动浙江征文丨红星照我去战斗——观闪闪的红星有感

用镜头记录红色文化,用语言表达红色情怀。浙江儿女诉说红色心语,描绘美丽家园,传递正能量,讴歌好榜样,你的作品有机会上省级媒体,拿万元大奖!

红动浙江征文部分作品选刊——

红星照我去战斗——观《闪闪的红星》有感

长寿桥小学五(1)中队 董健坤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当我看完《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心中不禁波涛翻滚,仿佛自己也化身成了冬子,在红星的照耀下去战斗。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爸爸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村子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妈妈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在一次行动中,为掩护群众被胡汉三的“靖卫团”烧死在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戴上那颗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那颗闪闪的红星,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一直指引着冬子前进。它不仅仅是一颗红星,更代表着红色的革命精神。在爸爸让出麻药忍痛取子弹的无畏中,在妈妈火海就义的从容中,在吴叔叔对他语重心长的教导中,在宋爷爷对他的细心照顾中……处处闪耀的红色光芒,都照在了冬子的心上。大土豪胡汉三的剥削压迫、“白狗子”的疯狂镇压、米行老板的贪利狠毒,又在他心中激起革命的怒火。

就这样,“钢在火里炼,刀在石上磨”,冬子从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个红军战士,经历了多少磨炼!在他被胡汉三吊起来狂打时,他毅然不说一个字;在为山上游击队筹盐送盐时,他机智地将盐溶于水倒在棉衣上躲过搜查;他机灵地做起米店伙计,偷听到重要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他沉着地对付胡汉三的盘问,趁胡汉三沉睡时砍死了他。他还是个孩子,可他在不断地锻炼中,拥有了堪比大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可爱可敬的潘冬子,你真是一个小英雄!

冬子的生活,是“在阶级压迫的苦水里,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度过”的。相比于他,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可以不愁吃穿,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奔跑在宽广美丽的大自然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呢?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冬子他们砸碎了万恶的旧世界,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学好知识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战斗”!

指导老师:陈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红动浙江征文丨红星照我去战斗——观闪闪的红星有感

用镜头记录红色文化,用语言表达红色情怀。浙江儿女诉说红色心语,描绘美丽家园,传递正能量,讴歌好榜样,你的作品有机会上省级媒体,拿万元大奖!

红动浙江征文部分作品选刊——

红星照我去战斗——观《闪闪的红星》有感

长寿桥小学五(1)中队 董健坤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当我看完《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心中不禁波涛翻滚,仿佛自己也化身成了冬子,在红星的照耀下去战斗。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爸爸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村子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妈妈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在一次行动中,为掩护群众被胡汉三的“靖卫团”烧死在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戴上那颗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那颗闪闪的红星,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一直指引着冬子前进。它不仅仅是一颗红星,更代表着红色的革命精神。在爸爸让出麻药忍痛取子弹的无畏中,在妈妈火海就义的从容中,在吴叔叔对他语重心长的教导中,在宋爷爷对他的细心照顾中……处处闪耀的红色光芒,都照在了冬子的心上。大土豪胡汉三的剥削压迫、“白狗子”的疯狂镇压、米行老板的贪利狠毒,又在他心中激起革命的怒火。

就这样,“钢在火里炼,刀在石上磨”,冬子从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个红军战士,经历了多少磨炼!在他被胡汉三吊起来狂打时,他毅然不说一个字;在为山上游击队筹盐送盐时,他机智地将盐溶于水倒在棉衣上躲过搜查;他机灵地做起米店伙计,偷听到重要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他沉着地对付胡汉三的盘问,趁胡汉三沉睡时砍死了他。他还是个孩子,可他在不断地锻炼中,拥有了堪比大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可爱可敬的潘冬子,你真是一个小英雄!

冬子的生活,是“在阶级压迫的苦水里,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度过”的。相比于他,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可以不愁吃穿,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奔跑在宽广美丽的大自然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呢?

“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冬子他们砸碎了万恶的旧世界,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学好知识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战斗”!

指导老师:陈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红色理想课堂点亮开学第一课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原创稿

红色理想课堂点亮开学第一课(胡瑾芬摄)

人民网南昌9月1日电(记者 秦海峰)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在南昌市豫章小学教育集团豫章路校区,来自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的讲解员黄嘉颖,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为该校的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该校五(1)班的徐子翼同学表示,自己去过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对方志敏的爱国事迹有所了解,在开学的第一天再次聆听方志敏的故事,更加坚定了自己发奋读书立志报国的决心。该校豫章路校区德育主任蓝云说,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同学们在学校大美育观的引领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将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把学习百年党史同推动学校少先队工作结合起来,让队员们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豫章小学教育集团大队部总辅导员李娟莹表示。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中心小学,位于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红色文化学校。该校利用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主导文化精神,并以此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打造德育特色强校。

追溯红色文化教育根源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进入华中地区,王必成将军率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挺进郎溪、广德地区,郎广北部地区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新杭镇(原名杭村乡)历史上就在这个中心区内,可以说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红色根据地。

郑大方烈士(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供图)

“杭村一仗打得好,军民抗战逞英豪,鬼子丧命又丢炮,日军从此威风扫”,这便是著名的“杭村大捷”发生地。1944年3月,日军4000余人对郎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3月29日,日军小林中队100余人和一个伪军大队300多人,带着一门日式九二式步兵炮,到广德杭村“扫荡”。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闻讯后,从长兴温塘赶到杭村。三营抢先占领杭村西南的慈姑山高地,对敌人实施正面攻击。日军凭借优势武器企图抢占山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郑大方挥起盒子枪,高喊“为人民立功,冲啊”,带领七连杀向敌阵,与日伪军展开白刃肉搏,吓得日伪军丢下抢掠来的物资和九二式步兵炮仓皇逃去。郑大方在追歼逃敌时,被一个负伤、躺在路边的日军士兵开枪击中颈动脉。七八个群众用担架跑步将他送到云门寺医院抢救,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3岁。当地横岗村的一个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寿材(当时最好的),当地人民用最隆重的礼节厚葬了这位英雄。

新四军战士操练缴获的九二步兵炮(郑大方烈士亲属供图)

杭村大捷中郑大方和战友们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是一座平射炮,威力无比,是攻打炮楼和城池的重型武器,后来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它一直存放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1986年,原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为郑大方烈士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2010年10月,郑大方烈士的亲属们在新杭镇中心小学捐资成立了“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会。当年就开始对学校32名优秀学子、贫困学子进行了表彰和慰问。从2011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夕,郑大方烈士的亲属们就从上海等地来校开展表彰慰问活动,现已连续举行了11届。

构建特色红色文化之思

新杭镇中心小学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其特色红色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分三个阶段梯次推进。

2021年4月21组织学生参观校内“铁军精神”主题文化墙(学校供图)

初级阶段(2019年9月前)——确立特色。确定行动方案,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中级阶段(2021年12月前)——打造特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搭建有效平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扎根课堂,致力于文化精神建设,并以此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让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目标。

高级阶段(2023年12月前)——彰显特色。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追求办学的个性化、特色化。

推动红色文化驻校园

学校努力借助红色文化传统,营造文化环境,让校园处处折射红色之魂、浸润红色精神。

(1)构建教育体系,让红色文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入延伸教育。具体构架:一二年级——学唱国歌、少先队队歌、红色童谣,每年观影一次爱国影片;三四年级——讲红色故事、聆听红色教育报告会、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纪念馆、写一篇观后感;五六年级——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红色诵读、参与红色主题征文,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

(2)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为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学校采取主要措施有:一是悬挂肖像格言。利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大量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如邓小平、张云逸、粟裕、王必成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及生平事迹。人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感受红色的魅力。二是打造红色景观文化。学校于2012年12月在校内建立“郑大方烈士”陈列室,2019年9月开始着重打造“铁军精神”红色长廊和主题文化墙以及爱国教育观影室等。将此做为红色教育主阵地,让热血精神、进取精神深植于心田。三是建好校外德育基地。学校把“郑大方”烈士墓、“郑大方”纪念馆、新杭镇好人街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好人街写参观日记,谈参观感受。使孩子们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2012年3月29日郑大方烈士亲属在郑大方烈士墓前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校供图)

(3)丰富活动载体,让红色歌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依托活动载体。为使红色精神教育在内容上系列化,在目标上层次化,在时间上常态化。学校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将德育工作序列化。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红领巾向党系列活动。切实加强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二是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播红色歌曲,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舞红色精神,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三是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和红色研学活动。结合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每年一届的“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的颁发等活动,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劳动实践。2017年开始,每年分别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到当地特有红色资源的广德英烈山、603航天基地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同时将献爱心活动、助残捐助、敬老爱老等活动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扶危济困,心系天下。

(4)开展校本科研,让红色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颗心灵。红色文化的铸就,需要有坚强的教育科研作后盾。除了订购红色教育教材以外,准备专门组织教师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通过编印校刊,开发校本课程系列教材《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童谣》等三套教材。规定校本教材是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二是认真开展课题研究。2018年10月开始,全校教师以《弘扬铁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课题,开展的红色资源开掘与整合研究,浓厚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教学平台,深化红色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2019年10月,学校学生参加广德市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学校供图)

(5)铸就校园精神,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特色建设,最终归宿是要凝炼为学校的文化精神。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既规范学校环境、规划布局、建筑、绿化、人文景观等物质层面的建设,也从学校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学生礼仪与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完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规范,对教师、学生、班级的管理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评比,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学校简介

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中心小学位于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始建于1960年。目前占地2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77平方米。现有60名教师,24个教学班,938名在校生。

近年来,学校通过以教研科为抓手来提升教学质量,从2015年开始,该校与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等周边五所学校结成“竹海情”两省六校共同体,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打造高效生本课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学校目前正在通过以少年宫为主阵地,以郑大方烈士革命事迹为抓手,积极打造“红色传承”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结合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每年一届的“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的颁发活动等(现已连续举行了十一届颁发活动),将献爱心教育、助残捐助、敬老爱老等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扶危济困,心系天下。(供稿: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中心小学校长高长征)

作者:高长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