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垮自助餐厅(自助餐厅为什么吃不垮?因为你给商家的实在是太多了)
如何吃垮自助餐厅文章列表:
- 1、自助餐厅为什么吃不垮?因为你给商家的实在是太多了
- 2、壕无人性!牛扒+自助餐性价比之王来了,带上5个胃去吃垮老板
- 3、金钱豹垮了,必胜客取消自助:中国自助餐20年从巅峰到没落
- 4、时隔一年多,厦大勤业餐厅自助餐重出江湖!35元一位,百种菜肴!会被吃垮吗?
- 5、花118元点上百只鲍鱼,吃自助强行吃回本的行为你能理解吗?
自助餐厅为什么吃不垮?因为你给商家的实在是太多了
今天要来跟大家聊聊自助餐,这种餐饮形式在世界各地行之有年,无论是饭店主打优雅用餐氛围的自助餐店,还是坊间的吃到饱餐厅,从这类餐厅层出不穷的态势来看,自助餐确实相当受到大众欢迎。而过去这几年的激烈竞争之下,各家主打的食材一间比一间高档,现在如果没来点和牛、特殊海鲜或是帝皇蟹,店家都不敢自称高级,也让不少到店消费的顾客常常把吃回本挂在嘴边。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这点出一个问题,看似不计成本无限量供应昂贵食材,为何这些吃到饱餐厅不会被吃到垮呢?
在从商业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吃到饱饮食模式的由来。虽然这种毫无节制的饮食方式听起来像是现代人才有条件进行的模式,但事实上,无限量自助式饮食的历史相当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回公元8至11世纪的北欧,当地的维京人以海盗、行船和经商等方式,无论走的是正道还是赚黑钱,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当时他们习惯聚餐共饮,将所有餐点放在一张长桌上,供大家自由取用。随着时间过去,这套用餐方式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上流社交聚会、高档宴会往往会摆放酒类与小点心方便宾客一边社交一边用餐。
时间轴拉到近代,无限量自助式用餐已经深植人类文化基因库中,直到1940年代的美国,才终于形成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当时美国拉斯维加斯已从荒芜的沙漠化身为殖民赌城,赌客们夜夜笙歌,直到天明仍喧嚣不断。而当地一间名为维加斯牧场的赌场旅馆就因故成为吃到饱商业模式的诞生地。当时该旅馆一位名叫麦克唐纳的年轻员工大半夜突然肚子饿,于是他便到吧台简单搞了个三明治来吃,想不到路过的赌徒看到了嘴馋,便要求麦克唐纳也为他搞一个来吃。麦克唐纳脑袋动的飞快,他随后便向老板提议,不如我们就推出吃到饱服务,收费1.25美元,任你吃喝。老板也是明白人,立刻就采用了这项提议。于是一张张写着“安抚你体内嚎叫土狼”的传单开始在旅馆大厅发送,成功吸引不少赌客用餐。
对于赌场方来说,他们最初并不希望靠吃到饱来赚钱,而是想借此把客留在赌场里继续赌博。餐饮赚不赚钱,甚至亏点钱也无所谓。不过,商人毕竟是商人,当他们发现吃到饱自助餐逐渐开始流行以后,就有人进一步钻研如何利用这个餐饮模式赚钱。顺带一提,最初想出这个点子的旅馆员工麦克唐纳后来成为行销大师,办过不少成功派对,甚至参与高尔夫球锦标赛事的创建过程。直到在2002年与世长辞时,仍被视为拉斯维加斯的传奇商人。
虽然在健康饮食风潮下,吃到饱在美国的盛况不如当年,毕竟许多美食吃到饱餐厅供应的都是较为廉价的杂物,不仅不健康,花样也少。但出了美国,来到亚洲这个地方,把吃到饱玩出新花样,天花板早已超越发源地美国不知道多少倍,像是在日本餐厅看到的“放题”字样,代表能在一定时间内任意饮食。韩国本地也有不少烤肉吃到饱的餐厅,而中国的民风也相当适合自助餐发展。
从历史脉络来看,早期的自助餐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饭店设置的自助餐服务,最初是为了提高住房率而存在的附属餐厅,第二种则是各种不同料理的吃到饱餐厅。2000年左右,中国餐饮业进入吃到饱的战国时代,经数十年研究,产业生态多次改变,期间不少名店楼起楼落,但也有一些老牌自助餐厅仍活得好好的。这就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推出吃到饱方案的餐厅,在激烈竞争下推出越来越高档的食材,为何不会被吃垮呢?还是说,这些年倒掉的餐厅就真的是被客人吃垮的呢?
这个问题背后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商业逻辑,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面向来讨论。首先是推出吃到饱模式的餐厅,他们的定价上限可以拉到很高,而他们标榜的高档食材就是为了拉高定价,华丽的菜单更有条件说服客人买单。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利用了人性中的自我预言这个特质,让客人自己说服自己这个钱花的值得。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跟里约一家意大利菜自助餐厅合作,要求店家在两个星期中持续供应相同菜式给不同的客人,而其中一半客人收费8美元,另外一半则是收费4美元。虽然吃的是相同的菜熬,但付了比较多钱的顾客多半表达对餐点相当满意,而那些花4美元吃到饱的人却总是嫌东嫌西。而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预言的展现。研究人员认为,店家收取的价格将影响人们对食物的期待,多数人倾向相信你的价钱这么便宜,那我吃的东西肯定不怎么样,就运用了这套理论,让自助餐厅可以采用“卖不好加价卖”的策略,同时还收获消费者的好评。
第二个面向,就是降低成本,这也是所有商业行为的万用解。我们知道多数餐厅的食材成本其实并不高,平均占营收的三成是很正常的数值,即使是回转寿司的店家食材成本也才接近五成,考量到房主水电成本难以节省,人员开销变成了自助餐厅可以大砍成本的地方。像是涮锅类或是烧肉类的连锁餐厅,店家可以省去聘请熟手厨师的薪资。内场人员或许只要懂得调汤,操作切肉机与分装菜盘就能胜任,而场外人员则以端盘子与清理桌面为主。无论是从单位薪水或是需求人数来看,自助餐厅都比一般餐厅更有降低成本的空间。这里要澄清一点,并不是说自助餐厅员工比较不专业,而是凸显在相同营业额下,自助店家所需支付的人事开销通常会比一般餐厅低上不少。除了人事开销可以省钱,自助餐厅的食材成本也比一般餐厅来的低,原因在于类似价位的一般餐厅通常会提供丰富的彩色,因此常常要从不同货源进货,每种食材的交货量却多不起来,但吃到饱餐厅通常走的是相同食材来源,不同菜色的模式,因此可以锁定几种食材大量进货,在来源集中且大量交货的前提下,自然可以拿到更低廉的价格。
第三个面向,这是源自客人的战斗力,虽然总会有想吃垮餐厅的猛人来挑战,但多数客户还是跟着常态分布走,因此业者很容易就能掌握个别顾客用餐份量的期望值。同时,店家也会多推出一些能吸引常态顾客群来消费的活动,因为顾客数量越多,他们越是稳赚不赔。
综合以上几个面向,我们可以看出,自助餐厅最怕的不是客人狂吃,而是没人来吃。像是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自助餐厅销售额暴跌2/3,甚至有不少常年业绩良好的连锁餐厅宣告倒闭。总结来说,吃到饱的商业模式不断在精进,特别是在数据科技的飞跃性成长之下,业者对于成本与利润的掌握只会越来越精准,但这也不代表吃到饱餐厅没有经营上的风险。除了疫情这类突发性因素外,刚才提到的健康风潮确实也带来显著的影响,此外,虽然吃到饱餐厅能够透过很多方式压低成本,但占地面积较大的房租加上不时要推出高档食材来与同业竞争,也多增加了风险,并导致净利润偏低的普遍状况。另外一个对吃到自助餐厅带来挑战的是独食风潮,一般吃自助餐最喜欢的团体客,甚至会针对单独用餐的客人加价。但近几年来,不少人喜欢边用餐边享受独处时光,因此有越来越多自助厅推出“单身友好”措施,至于这样的发展会对业者带来多大影响,就让我们继续观察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下面留言聊聊你们的想法,如果喜欢我的频道,记得关注和分享。
文 | 极致之眼
文字编辑 | 极致之眼
图片编辑 | 极致之眼
本文系【极致之眼】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壕无人性!牛扒+自助餐性价比之王来了,带上5个胃去吃垮老板
作为哪里吃zui穷的小编
本贫民窟少女的约饭日常
为了省钱,小编找遍全海口
终于找到一家宝藏自助餐厅
人均70 就能吃到口感超正的原切牛扒!
还有几十种自助餐随便吃!
01.这几款人气原切牛扒,必点!
全店几十款牛扒,只用原块牛扒切割,开店以来吸引无数食肉兽的追捧!它家选用传统果木碳火烘烤,烤制出来的牛扒外香里嫩,原汁原味的牛扒让人口水直流3000尺。
[ 果木特色火焰牛扒 ]
品尝美味之前先欣赏一场浪漫的火焰live show。服务员将牛扒装盘好后上桌,浇上点缀牛扒口感的白兰地,一点火就燃起熊熊火焰,给女神满满的仪式感。
蘸点秘制黑椒酱汁,入口舌尖都能清晰感受到肉质的鲜嫩,再搭配一杯红酒小酌,完美~
[ 果木烤安格斯谷饲牛扒 ]
追求完美口感的人,总是不会错过安格斯谷饲牛扒。安格斯牛的油花分布均匀,肉质柔软多汁,还因为其独特奶香味使其成为了世界各地牛肉爱好者偏爱的宠儿!
它家牛扒的特色就是原切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呼之欲出的肉香!鲜嫩的口感直接吊打普通牛扒几条街,充盈的肉质鲜香四溢,完美诠释了香、嫩、爽!
[ 果木烤澳洲谷饲板腱 ]
这块澳洲进口的谷饲板腱也是店里的王牌之一,可别小看它,进店90%的人都pick它!
板腱牛扒取自牛大腿部位,zui明显的标识为牛排中间的一条横筋,板腱肉质非常细腻,而且脂肪比较少,因此牛扒更多汁耐嚼。一口一块根本停不下来,搭配店里的黑椒牛肉意粉一起吃,妥妥吃到扶墙出。
02. 一份牛扒加自助餐,管饱
来这里,除了能吃到味美柔嫩的牛扒,仅需要一份牛扒的价钱,还能吃到几十种自助餐,中式热菜、日式寿司料理、凉菜、蔬菜沙律、可口暖胃粥、水果、甜品等等,一切美食都搭配刚刚好!你只需准备好256G的胃就OK啦!
各种熟食和凉拌菜必须安排上!纠结症患者不用苦恼,闭眼选就完事了!
寿司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在这里可以无限续加,轻松实现寿司自由~
N种精致美味的小点心可以随意拿,无论哪一款都不会踩雷。
各种新鲜时令水果都是当天采购,新鲜现切,吃饱喝足再来点水果实在是美滋滋。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你懂吃,有个大胃,吃回本是分分钟的事!
03.明亮别致的用餐环境
这里雅致的环境十分适合来一场精致的晚餐,无论一人食还是二人约会亦或家庭聚餐,这里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金钱豹垮了,必胜客取消自助:中国自助餐20年从巅峰到没落
最近我们大学同学在讨论为了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决定五一回学校开个同学会。
讨论同学会的计划时,有同学提出,再去吃一顿当年班上最爱的自助餐。
我突然想起,这几年我好像越来越少吃自助了。
那种「扶墙进扶墙出」的极限操作显然不适合我这一把年纪的肉体,至于「吃回本」这种魔幻的想法就更不可能产生了。
毕竟,适时认识到自己的衰老是一种美德。
过去几年里,关于自助餐的新闻大多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早一点的,有必胜客沙拉吧关闭,带走了一个属于九层塔建筑大师们的江湖;
近几年的,有金钱豹倒闭,曾经风光无限的高端自助之王,欠了一屁股债跑路了;
还有去年餐饮业抵制浪费,首当其冲就是自助模式;
最近,以「吃垮自助餐」闻名的大胃王网红泡泡龙突然离世,评论区许多人在他最后一条动态下留言:「愿天堂没有自助餐」。
感觉自助餐和我一样,正在不断衰老。
01
自助餐是一门关于欲望的生意,它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消费欲望萌发的年代。
1990年必胜客把第一家中国门店开在了北京东直门。当年的必胜客,可不是如今平平无奇的西式快餐店。
入华的前十几年里,它都是高大上的象征,美式家庭餐厅的代表,高档西餐的代名词。
即使在北京,当时必胜客也毫无疑问是高消费,顾客们往往会穿戴整齐地走进餐厅,小心翼翼地拿起刀叉「学习」西餐吃法,像吃金子一样吃披萨。
进入中国市场后,必胜客很快又推出了25元的自助沙拉。
你可以拿一个碗去沙拉吧去装沙拉,但是限制只能取一次,激起了无数大神的胜负欲。
他们用「垒沙拉塔」的方式向小小的沙拉碗宣战,他们用各种建筑的技巧,用蔬菜和水果垒出了一座座九层妖塔,并且把自己的建筑方案上传到社区贴吧里,成为了早年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的挑战。
以至于自助沙拉的价格一路涨到32元,终于在2009年被取消。
而另一边,洋快餐之外,酒店也成了自助餐风行的重要推手。
随着西式酒店管理方式的引入,酒店里昂贵的自助餐厅成为了中国人对自助餐的第一印象:高档、洋气。
例如1998年开业的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它当年的自助餐厅Garden Café,也就是现在的怡咖啡,自助餐人均是60块钱。
在上海人均月薪1000出头的1998年,实在是很高端了。
而在2003年,来自台湾的金钱豹,将自助餐的高端奢华风气推到了顶峰。
那一年,金钱豹进驻上海。传说早年吃过的人都会被它的规模和豪华深深震撼,它深刻贯彻了「大就是正义」,店面平均营业面积高达7000至8000平方米,一家门店光是装修费,就要花掉几千万元。
这个面积如果大家不好想象的话,你可以想象商场里那些普通餐饮门店的平均面积,再乘以个20,就差不多了。
金钱豹每天还供应超过400种菜品,从生鱼片到法式鹅肝,从牛排到哈根达斯,中餐西餐日料南洋菜,一应俱全。
啥叫气派,这特喵的就叫气派!
同样气派的还有定价,每人238元的高价,在自助餐领域堪称前所未有。
要知道,2003年上海职工人均年收入才22000多元,平均月薪2000元不到。对普通人来说,花八分之一的月薪去吃一顿饭,确实太奢侈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金钱豹在大陆大获成功。
上海的第一家门店开出后便大排长龙,热爱尝鲜的上海市民非常追捧。很快金钱豹又拓展到北京及其他城市,同样大受欢迎。
在当时,吃过金钱豹甚至成为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
到了2010年,金钱豹在全国营业额已经接近9个亿,年接待顾客接近500万人次。
2011年金钱豹被创始人卖出的时候,品牌价值达到了15亿人民币。最多的时候,全国门店开到29家,堪称中国高端餐饮的扛把子之一。
02
自助餐能在1990年代和这个世纪初风行中国,有其时代因素。
中国的粮票制度,直到1993年才取消,意味着中国从食物供给匮乏的历史中彻底走了出来。
从粮票取消到金钱豹出现,刚好10年。中国人真正能敞开肚子释放食欲,也不过刚好10年。
当人们刚刚走出匮乏,最想做的事情,一定是报复性的占有物质。更看重物质消费的「数量」和「种类」而非「质量」和「个性」。
在这样的环境里,优先满足从无到有的需求,一定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
充满欲望的年代,一定有喷薄而出的消费。
所以1990年代末开始产生了大量初次消费。不少人家里的第一台空调,第一台私家车,第一台PC,第一套商品房都是在那个时候买入的。
自助餐同样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占有的强烈欲望,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自助餐用最极限的操作,提供了国人过去几千年都没有享受过的吃饭的自由。
它踩中了中国消费社会的节奏,是真正的版本之子。
而且在和金钱豹几乎同一个时代,涌现出了大量餐饮品牌。
湘鄂情09年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餐饮公司,号称餐饮第一股。
还有以精品川菜和商务正餐著称的俏江南,餐饮界老大哥国民餐饮之王小肥羊,以及小南国、苏浙汇这些。
这些品牌构成了中国餐饮的黄金十年,发展极为迅速。
从2000年代开始,中国正餐市场飞速崛起。光是2007到2012年,市场规模就翻了两倍。
这里挖个坑,关于中国餐饮黄金十年的代表品牌们是如何崛起,又如何衰落的,我有时间一定好好讲一讲。
03
可能是我年纪不够大(其实就是穷),无论是90年代要穿正装的必胜客,还是00年代的高端自助金钱豹,我都没赶上。
我这一代对自助餐的回忆,多半是来自平价餐厅。
1998年,另一家名为好伦哥的披萨店开在了北京魏公村,主打39元的自助披萨。
很多同学可能都没听说过好伦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穷人版」必胜客。
在1998年的环境下,39块钱一顿自助,虽然依旧谈不上是「便宜」、「日常」,但对偶尔想要消费升级一下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咬咬牙可以接受的价格了。
尤其是魏公村这个地方,四周高校环绕,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们都是好伦哥的优质受众。
在我看来,学生,尤其是男生是平价自助最重要的基本盘。
我上学的时候,身边男生基本上一个个都是饿死鬼投胎,加上踢球打球运动量大,食堂一顿饭至少六两起步上不封顶。
这种无限续菜的平价自助,对男生来讲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高中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个啤酒屋,只要38块钱一个人,卖点是切片牛羊肉无限供应。
当年只要第二天和朋友约好吃自助餐,恨不得前一天中午开始清空肚子不吃饭。
上了大学以后,学校对面的自助烤肉就是我们一群男生的精神故乡。价格还算公道,不到40块钱一位,不限时间。
虽然肉很不新鲜,每次吃完当天晚上都要化身喷射战士,但并不能阻挡我们每个月都要朝圣上供。
现在想起来,吃自助餐与其说是平常美食,不如说吃的是胜负心。满怀着「吃回本」的想法,进入餐厅和食物决一胜负。
而自助餐厅与其说是做餐饮的,不如说是玩做空生意的。它就是靠做空你的食量,预计你吃不回本来赚钱的。
这一点很像健身房里的销售,会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灌输,办了会员卡一年或者几年后你会拥有和教练一样健美的身材。
但大部分人都是买卡一时爽,每天家里躺,办卡三年,原地踏步。
还有航空公司的随心飞产品。
当你购买随心飞的时候,你想象的多半是苍山洱海和大漠孤烟。但真要用了,不少人要么宅性大发懒得飞,或者被老板拖着飞不起来,要么发现根本抢不到位置。
扯远了,自助餐也是一样的,你怀着酒池肉林的想象和吃垮餐厅的目标进来,最后胃不从心地离开我们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消费能力,而容易低估餐厅老板对人性欲望的把握。
04
这里我想谈谈「做空」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底层逻辑悖论。
当盈利模式是「做空」之时,它会倾向于给用户提供更少、更差的服务。服务越少越差,利润就越多。
所以去吃自助餐,你很难吃到真正「最好」的食物和「最好」的服务。
很多几十元的自助餐,的确能吃到肉菜,而且鱼肉、猪肉、牛肉应有尽有吃到饱。
不过大部分都是一些最便宜的肉菜,例如牛羊肉卷之类的。饮料也都是冲泡酸梅汤或者果汁之类的。
而高级一点的自助,的确可以吃到不少新鲜的食物和海鲜牛排之类的食材,但是也只是品类上的高级。
例如日料刺身里,鱼身上不同的部位口感和价格差距都很大,你基本上不太可能在100多元的自助餐厅吃到特别好的部位。
况且,一个不了解连锁餐饮的消费者很难想象,大量进货的时候,这些成色一般的鲍鱼龙虾价格可以有多便宜。
必须承认,我们的舌头没那么灵,绝大多数食客只能吃出调料放多放少了,压根吃不出食材的好坏。
服务降级创造的利润就更隐蔽了。我看到过不少自助餐厅会把一些稍微贵一点的食物做成「现切」、「现烤」。看起来比陈列式要高级不少,但其实体验特别烂。
这些摊档永远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动辄要等至少十分钟,而我这种不愿意排队的就只能敬而远之,去旁边盛炒饭吃。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限制供应嘛。
还有不少日料自助已经从「自取」变成了「点菜」,你会发现,你点的第一轮单上菜会特别快,后面想要加菜,服务员就会显得爱理不理,或者哪怕点了,上菜也极慢。
也是希望你第一轮第二轮吃完,拖到你慢慢产生饱腹感,就不会再加菜了。
据美国知名连锁自助餐厅Star Buffet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的食材成本占了营业额的31.7%。这个数据基本适用于大多数的自助餐厅,食材成本大多维持在1/3左右。
所以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吃垮自助餐厅根本是无稽之谈。老板根本不怕你太能吃,就怕你不来吃。
但世界是会变的,欲望也会变化的。
05
随着时间进入2010年代,中国餐饮的大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竞争环境突然变得激烈了。
大量的中端甚至平民化的餐饮连锁品牌开始出现。
杭州的绿茶、外婆家,做火锅的海底捞,做西北菜的西贝,川菜的麻辣诱惑等一系列新品牌开始起势。
这批新玩家不仅有着同样体面的装修和服务,而且得益于餐饮的工业化,这些新连锁店能保证菜品口味统一在一个不太差的水准,但菜价远远低于旧的高端餐馆。
它们不像老玩家一样爱开上千平的超级大店,而是开几百平的标准门店,用可控的成本快速扩张占领商圈。
前一年还只是商场里偶尔看见一家,一年后店就开的全城都是了。
其次是「吃饱」对大家来说不是事儿了,「吃好」变得更重要了。
对大众市场来说,很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大家吃得更专业了。
比如小龙虾、椰子鸡、烤鱼、涮肉、小海鲜、鳗鱼饭……只要有一个特色做得好,就能开一串连锁店。
专一意味着专业,意味着更好的口味。
大而全但是什么特色都不突出的自助餐,此时就成了被时代车轮碾压的业态。(请各位把你们的宝藏餐厅分享在评论里,回头我一家一家去吃过来。)
最重要的是,食客们变得聪明了。
自助餐本质上是用二流的食材做出一流的品相,用视觉代替味觉,用品类代替品质。先让消费者脑袋爽了,觉得占到便宜了,才能吸引大量客流,用客流量来分摊运营成本。
随着食客们的欲望从「吃饱」变成「吃好」,自助餐就显得没那么性感了。
2011年,金钱豹创始人以15亿元的价格把金钱豹卖给了私募基金安陌深。
职业经理人接手后,立刻展开了二线城市扩张。门店数从18家一下子被扩张到29家。不好好运营经济,猥琐发育。
逆风浪的结果就是金钱豹从盈转亏只花了两年,而且一亏就是上亿。2015年,金钱豹又被转手卖掉,一六折跳楼价2.53亿,缩水缩得六亲不认。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疯狂关店,收缩战线,大举裁员。人去楼空,老板跑路,高管失踪,一堆烂账。
如今,大而全的餐饮品牌正在逐渐让位于细分的餐饮品牌。
自助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品类存在,而更像是一种通用模式。火锅、日料、海鲜等等各种大品类都可以做成自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只卖生蚝一个品类的自助品牌。
所以随着未来酒池肉林式的自助逐渐式微,反而会是一个「万物皆可自助」的时代。
06
人傻钱多的时代过去了,大自助的时代也过去了。就像我的青春,也扶着墙一步步走远了。
也许自助餐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粗糙、放肆,被不加掩饰的欲望填满。
当我们长大以后,会变得有钱吃高级餐厅,吃米其林,吃黑珍珠,也会学着养生,喝无糖饮料,吃沙拉轻食。
成长就是这样,学会活得有节制,隐藏自己的欲望,找到「对自己好」的最优解。
但每当我有机会去吃自助,我依旧会抱着「吃回本」的心态,依旧会「扶墙进扶墙出」。哪怕我的肠胃已经远远没有十七八岁时的战斗力了。
自助餐的味道,就是青春的味道。是吃垮餐厅的胜负心,是前一天开始饿肚子的荒唐,是吃着不那么新鲜的肉依旧能感到快乐的好心态,是和朋友一起疯狂的时光。
我开头说,自助餐是一门关于欲望的生意。其实所有的消费,都关于欲望。有人贩卖美貌的欲望,有人贩卖健康的欲望,有人贩卖美味的欲望。
自助餐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时空,让每个人可以放下姿态,打开欲望。
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五块牛排,两只龙虾,可乐无限续杯呢?
时隔一年多,厦大勤业餐厅自助餐重出江湖!35元一位,百种菜肴!会被吃垮吗?
收录于话题
·
·
停了一年多的
厦大勤业餐厅的自助餐重出江湖!
涨了10元!
35元一位!
这是为了庆祝厦大百年校庆吗?
上周六悄咪咪地上线
勤业餐厅自助餐
是在上周六悄咪咪上线的
身价高了!涨了10元
这也是时隔一年,这一网红自助餐重出江湖!因为疫情,勤业餐厅自助餐暂停营业一年多了。
回归后,身价也涨了!
每人35元,涨了10元!
而且,吸取经验教训,提前说好:不能无限享受35元的价格——同行第四位起,就起价到50元一位。
话说,都是自助餐,“命”不一样——人家勤业餐厅的自助餐自带网红体质。2016年,勤业餐厅推出每人25元的自助餐时,轰动一时——由于学生闻风而动,试营业两天,不得不改变策略:只允许教工刷卡进入。
学生在餐厅外排起了长队(2016年网络资料图)
一时间, “勤业餐厅被学生吃垮”的传闻,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厦大新闻学院的学生为此还进行深度调查《谁“吃垮”了厦大勤业自助餐?》。
后来证明,学生只是图个新鲜劲,自助餐厅也是可以向学生开放的!人家也没有被吃垮,一直在呢。
这次勤业餐厅也会被“吃垮”吗?
开业第一天,招考君就去探路了,
这次厦大学生很冷静,
和五年前蜂拥而入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
涨10元就差那么多?
市场真的像恋人的心,
令人琢磨不透啊!
35元自助餐能吃到啥?
35元自助餐厅能吃到啥?
招考君算到80多种,
就算不下去了,
因为食堂阿姨又端上新菜!
搞不好上百种都有。
来看看诱人的菜肴
↓↓↓
无肉不欢的人,你们来对地方了!
这里有各种肉
猪蹄、鸡鸭,还有排骨
素食就略过吧
反正咱平时也能吃
网红酸菜鱼也有
海鲜菜不多
虾押后登场
少不了厦大学生的记忆
巴浪鱼!
而且,有煎的,也有酱油水的
著名的勤业沙茶面和油条
这是干饭人的天下!
各种主食竞先登场
炒河粉、芥菜饭、紫菜饭、炒面
当然少不了勤业馒头
不过,为了节约
都是以袖珍型出场
满满的甜品,
这真的是在食堂吗?
水果比较一般
就是西瓜、香蕉之类的
饮料选择不多
有咖啡、可乐,还有啤酒
大家评价如何?
从前几天就餐情况看,大多是教职工,有老师很欣慰地表示,菜品比过去也好了,还供应啤酒。
也有人表示,就餐人不多也是可以预料的,一顿35元,对于学生来说,不便宜,而且,菜品也略显一般。
但是,校园外的人听到这种评价,都惊呆了!他们认为:以目前物价看,35元已经是良心价了!
那么,外人能进去吃吗?
从目前看,还不能,
由于疫情,厦大还没有开放预约!
其实
自己在家锻炼厨艺也挺好的!
中小学生周六要上课?教育部辟谣
学生躺在教室睡觉,家长却纷纷点赞!厦门家长:能推广吗?还有,这封信,你看懂了吗?
快讯!厦门出台学校手机管理规定!原则上不得带手机入校!老师不得布置手机作业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摄影:林铭鸿 部分图片来源朋友圈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招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厦门招考
花118元点上百只鲍鱼,吃自助强行吃回本的行为你能理解吗?
吃自助餐,太能激发人的胜负欲了,尤其是那些抱着省钱心态的。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战术性实施:“扶墙进,扶墙出”。但事实上。吃自助餐,只有吃回本的快乐吗?
近日,一位自助餐老板询问客人是否吃得完100多只鲍鱼引发争议。女生面前摆满鲍鱼,应该是将店内所有存货全部端走;老板委婉询问,言外之意也是担心她吃不完造成浪费。
但评论区却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既然担心客人捡贵的吃,就不要开自助餐厅;姑娘,你强行吃回本的样子,实在有损形象。
但小鱼儿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来,有些事虽然看似无规则,但道德上的约束,其实也很重要。
01
吃自助就该给老板上一课?
还记得前段时间抖音上火了两个吃播网红,他们每期节目主题就是给自助餐老板上一课。每期节目几乎都有上百万点赞, 足以见得,大家心底里就对吃垮老板带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
实际上,一旦抱有吃垮老板的心态,必然会造成浪费。让老板亏本,几乎不可能。
首先,自助餐相较于其他节约了很多人力成本,至于食材很多都低于市场价,即使你想只挑贵的,不挑对的,在很大概率上都很难回本。
据统计,真正能让老板亏本的顾客,不到百分之一。至于普通人,胃容量有限,选择不会过于单一,如果带上一家人聚餐,消费并不低。
因此,全部选鲍鱼的操作,比起亏本,老板更担心其他顾客因为没有了选择,而最终放弃。
吃自助,本身是一件仪式感很强的事,体验动手乐趣,选择性多,多人齐聚,也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但太多人却因为贪便宜的心态,反倒将吃回本作为最大目标。还必须让所有人,都理解。
02
顾客是上帝,并非绝对
总有很多人,摆出一副花钱的就是大爷的姿态。开店的就是老板,就能对人颐指气使,实际上,都是一种暴露素质的行为。小鱼儿发现,如今餐厅的不文明行为,依然很多。
在海底捞,花几十元就能实现火锅自由。好几个人点一份锅底,剩下食材全部自带,不用洗碗,还能享受舒适的吃饭环境。
这种行为值得抨击吗?从规则上来说,客人付清了实际消费金额,看上去并没有给店家带去任何麻烦。
类似的还有某些豪放派,他们自认为花钱了就该随心所欲,即使在一些氛围很好的餐厅,也依旧大声喧哗,喝酒划拳,和朋友们大声交谈。
看似并无不妥,实际上却会干扰到他人。
03
太过自我,会成为利己主义者
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在这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同理心。不管是用餐还是生活,总拿规则说事,显然是因为有了太过严重的利己心态。
你在餐桌上毫无顾忌地翻动着所有菜,挑肥拣瘦,只为找到自己喜欢吃的;或者是去到一家店,毫不避讳地在老板面前吐槽饭菜难以下口,十分难吃,看上去都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力,实际上,却太没有人情味了。
这种局面,多换位思考,就能懂了。
当你开一家餐馆,不会希望对方哪怕浪费也要占尽你的便宜。更不想当你想给对方讲道理,他却说自己只是按规则办事,没有任何问题。
太过自我,真的容易让周围人都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