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赵云的知名度为什么低?刘备曹操谁是大英雄?)

导读 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文章列表:1、赵云的知名度为什么低?刘备曹操谁是大英雄?2、赵云一生战功累累对刘备还忠心不二,为何却得不到重用?3、三国中,哪些大将得以善终?4、为青春补票还是

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文章列表:

三国赵云传1修改器(赵云的知名度为什么低?刘备曹操谁是大英雄?)

赵云的知名度为什么低?刘备曹操谁是大英雄?

作者杨益按:近来与李连利老师合作,正在撰写一本关于赵云的历史人物传记,出版尚在进行时,先发了一些章节到今日头条,也算先行向诸位读者讨教。谁知发表之后,居然颇受大家关注,各位读者不吝赐教,有谬赞的,也有拍砖的,敝人不胜感激。如今作者选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评论,试着作些回复。大家都是爱好者,彼此平等交流,乘兴探讨,不亦快哉?鉴于咱们只针对观点讨论,略去评论读友的id。若读友愿意署名,回复的时候请告知我们。

作者简介:杨益老师出版作品有《贼三国》《魏延之死》《那些三国的女人们》《诸葛亮全传》《燕鸣鲜卑:慕容家族传》《两晋天下:司马家族传》等作品。

一、赵云的知名度为什么低

1.未能与关圣齐名,皆因救阿斗高声呵斥夫人失礼之国。

【回复】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类似的是因为在长坂坡践踏了糜夫人的尸体。不过,都是基于《三国演义》和封建伦理的。

实际上,历史赵云的战绩和权位都确实远远无法跟关羽相比。关羽在三国是神一般的武将,赵云只是个优秀靠谱武将。即使《演义》中,赵云是一个完美之人,而关羽是一尊有缺陷的神。

2.赵云的默默无闻是因为不是世家豪族?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的理解,当时是世家的天下,像赵云这样空有一身武艺,却无世家出身背景的人,基本没可能出人头地。这一点无论是从三国志,哪怕小说三国演义也能看到一些端倪。寒士比武将还稍好出头,因为绝顶聪明的人总是不多的。早期得刘备基本不被世家看好,而赵云也郁郁不得志。俩人正所谓王八看绿豆(比喻不是很恰当,赵云我所喜,刘备的看人眼光我也很佩服),对上眼了。刘备缺人才,无法从世家得到帮助;赵云无背景,在世家体系里受到压制。这个是首先必要条件。如果赵云在瓒手下混的好,得到瓒的欣赏,以历史对赵云的评价,赵云绝对是要陪瓒一起死的。而刘备,如果刘备得到世家的人才,那赵云过去了也没有用武之地,世家的排他性是相当强的。

【回复】您的观点很有独到之处。赵云这样出身庶族(不是贫民,但也不是豪门权贵),确实在刘备这样的草根色彩更浓的君主手下更能得到发挥,而袁绍、袁术之流会更看重出身。但是,这只是赵云投刘备的原因之一。因为赵云的旧主公孙瓒也同样喜欢提拔下层人(而且到了偏执变态的地步,对于出身好的想尽办法收拾),而曹操则更是布局一个用人才。所以,赵云投刘备,除了刘备识人,很大程度是基于对刘备政治理想和道德品质的认可。

3.赵云武功在演义里很厉害,现实中不好说

【回复】赵云武艺现实中肯定没有《演义》中那么出神入化,但根据短短的记载和陈寿的评价,普通猛将还是能算上的。

4.赵云不是500个的 白马义从 之一吗?

【回复】不是。按演义,赵云是独自去投奔公孙瓒的。按历史,赵云是带领常山郡的义勇军去投奔公孙瓒的。在公孙瓒那里属于外围,不是白马义从。

5.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假的 真实的赵云不过是一个二线的小将军 完全没有受过器重 大家不用把他想成战神啦什么的

【回复】历史上的赵云确实远不如《演义》,但同样是智勇双全,在刘备军中也可以算次于关张的重要将领。

曹刘孙谁是英雄

二、刘备曹操孙权谁是大英雄

1.刘备不知兵?

刘备到底知不知兵呢?三国志上写,当曹丕知道刘备打孙权时说,刘备连营七百里怎么能不败呢!没有几天战报来了,刘备败了。连曹丕都知道的问题,刘备不知道吗?可见刘备并不知兵。

【回复】您好,三国志中的刘备肯定是知兵的,曹操评价为比老夫差一点点而已。就历史来看,刘备打过黄巾,斗过袁绍,截过袁术。199年跟曹操翻脸后,先后杀了车胄,打败刘岱王忠,杀蔡阳,败夏侯惇、于禁(这些战绩被《演义》送给了关羽张飞诸葛亮)……最后更在汉中逼得操哥放弃此地(这一战历史上是刘备打的,诸葛亮在成都提供后勤),所以整体来说,在三国能排到A级(操哥S级)。至于伐吴的败仗,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耳。

2刘备智商不行?

——刘备会哭整个蜀国就是他哭来的然后诸葛亮就一大忽悠两人是一拍即合→_→

【回复】《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确实有点这个意思,但历史上刘备很强悍。而诸葛亮历史上是战略和治政高手,《三国演义》则是开了挂的军事天才和奇谋神棍,和“大忽悠”也扯不上关系。

3.刘备到底是不是皇家后代历史没有说清楚,但是正史里说得清清楚楚的是,赵云只是个保安队长,敢问各位网友,赵云有杀过哪位大将?

【回复】刘备历史上是皇家后代,当然这个皇家后代并不值钱。正史没有说赵云是保安队长。也不是说没有杀过大将就是保安队长。蜀汉名将中,张飞、马超、魏延历史上都没杀过什么大将。相反操哥真资格的保安队长许褚是杀过大将的。

4.三国谁是真英雄?

——三国里面没有谁好谁坏!只是各自为了自己得势力而奋斗,历史上全都是抹黑曹操的,其实不然,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

【回复】(1)确实都是为了各自势力奋斗,不过诸侯们的人品才能还是可以看出高低的,比如曹操比袁绍强,袁绍比袁术强,袁术比韩馥强。

(2)历史上并非全都是抹黑曹操,相反,历史上对曹操评价很高。当然民间故事很长一段时间评价曹操以其奸为主。而这也和操哥个人的作风有关。徐州屠城丢分太多。

5.得民心者得天下

【回复】此言深得我心。当然需要修改一下,得民心者能增加得天下的概率。就刘备而言,他只得了天下的一小半,但他能够以208年丧家之犬的姿态,在219年逆袭获得这么一小半天下,确实和他得到民心有相当关系。

6.其实赵云早看出刘奋伪君子,刘奋早提防赵云他们,刘奋杀关羽,张飞,要死了还恐吓诸葛亮,在刘奋的淫威下他们碌碌无为过了一生。只会卖豆卖草鞋杀猪种菜马夫,他们那有文涛武略,为达目的

【回复】如果关羽张飞诸葛亮都算是碌碌无为,您的志向也太远大了……

小编的形象

三、有关演义与历史的区别

1.小编不是屎

——小编就是屎!!刘备借赵云是打袁绍吗?打曹操救陶谦,

【回复】您好,《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赵云确实是打曹操救陶谦,但历史上赵云早在这之前就已经离开公孙瓒了,刘备更早的时候借赵云帮助田楷抵抗袁绍。(《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瓚,瓚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2.打督邮的明明是张飞好吧

【回复】历史上是刘备打督邮,《三国演义》给排到张飞头上。

(《三国志刘备传》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五葬反。弃官亡命。)

3.这些说法都是从哪来的?有出处吗?还是推测的

【回复】:部分是史实,部分是基于史实的推测。细节(比如对话内容)是演绎。

相关文章阅读

赵云投错了刘备吗?

偷渡与华人黑帮在美日形成简述

朱元璋、左宗棠的良民管理与身份证制度演变

17部唐伯虎影视剧哪部最好?周星驰还是郭德纲

赵云一生战功累累对刘备还忠心不二,为何却得不到重用?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提及刘备的手下名将时,首屈一指的当属勇猛威武的五虎上将。刘备在平定益州之后,开始对底下将领进行册封,先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册封“五虎上将”。但是这个被《三国演义》导演吹嘘得神乎其神的“五虎上将”在历史上被没有存在过,或者说“四虎上将”更合适。

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刘备确实曾册封过手下大将,但是被赐予尊贵称号的大将却只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那个侠肝义胆、忠心不二的常山赵子龙被没有被赐予多么崇高的地位。

据《三国志·赵云传》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在夺取成都之后,刘备授予了赵云“翊军将军”的称号。所谓的“翊军将军”在古代指的便是杂牌将军。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人,据《三国志·蜀书六》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在古代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将军可以算得上的地位崇高了。但是曾经七进七出救阿斗,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的赵云却不及年老力衰的黄忠,可以说的莫大的讽刺。

与其说是刘备没有重用赵云,不如说是刘备修改了赵云的“岗位职责”。其实刘备在官员任免上还是有着过人之处的,在刘备看来赵云确实的勇猛有力、对自己也是忠心不二。于是在赵云的使用上,刘备更倾向于把赵云定位为一个私人护卫、保镖,而非一个外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就像曹操拥有勇猛的典韦作为护卫长那样)。也正是刘备给赵云这样的定位,让赵云后期没有机会建立卓越的功勋,没有战功赵云自然得不到提升,只能永远的成为一个护卫长。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人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战争不仅仅是单枪匹马的决斗,更是运筹帷幄的决策。要论勇猛、武力,赵云丝毫不在这四人之下,甚至还比老将军黄忠更厉害。在《三国志·赵云传》中便有这样的记载:“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在黄忠陷入敌人的陷阱之后,赵云与十几个骑兵突入重围,大败曹军最终救出了老黄忠。

但是即便是赵云有着以一当千的气概,也弥补不了他在战争中决策的短板。这也是蜀国后期无大将的情况下,诸葛亮才勉强让赵云去做统帅(当然也有诸葛亮保护赵云的考虑)。

三国中,哪些大将得以善终?

汉末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有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比如孙坚、张郃等,有的被暗杀,比如孙策、张飞等,有的被擒后被杀,比如吕布、关羽等,但也有很多大将得以善终,其中,有十位比较著名,他们都是谁呢?

这十位大将,排名不分先后。有的正史和演义中结局不同,这里以正史为依据。

第一位,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赵云先投奔公孙瓒,后来,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抵御袁绍,赵云随从,因此结识刘备,后来,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

赵云在建兴七年(229年)病逝。《三国志 赵云传》: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第二位,马超。

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名将。

马超是马腾的儿子,马腾入京后,马超割据雍州,和曹操争夺关中失败后,退守凉州。后依附张鲁,因张鲁不信任马超,马超被迫投降刘备,帮助刘备攻取成都,立下大功。

马超于章武二年(223年)病逝,终年47岁。《三国志 马超传》: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第三位,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进取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勇冠三军,力斩曹魏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黄忠病逝。《三国志 黄忠传》:明年卒,追谥刚侯。

在《三国演义》中,黄忠跟随刘备伐吴时,被东吴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回营后死去。

第四位,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

太史慈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太史慈原为刘繇部下,曾与孙策战场上大战,不分胜负,后被孙策收降,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继位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年仅四十一岁。《三国志 太史慈传》: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被张辽射中,回营后死去。

第五位,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

张辽先后跟随丁原、董卓、吕布。吕布死后,张辽归顺曹操。张辽曾与关羽同解白马围。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合肥逍遥津之战中,张辽率八百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以七千人击败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

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黄初三年(222年),张辽在江都病逝,享年五十四岁。《三国志 张辽传》:辽病笃,遂薨于江都。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被东吴丁奉射中腰部,回营后死去。

第六位,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徐晃在曹操手下屡立战功,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在樊城之战中,徐晃救援曹仁,击败了关羽。

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封为右将军,公元227年病逝。 《三国志 徐晃传》: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部而死。

第七位,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

夏侯惇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曾杀死侮辱他老师的人。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

公元220年病逝。《三国志 夏侯惇传》: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第八位,许褚。

许褚(?-227年),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被称为虎痴。

许褚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共同抵御贼寇。后追随曹操,典韦死后,许褚主要负责护卫曹操。渭南之战时,许褚左手举着马鞍挡箭,右手撑船,在箭雨中帮助曹操成功渡河。曹操与马超、韩遂会面时,马超欲偷袭曹操,但听说许褚之名后,马超放弃了。

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

太和元年(227年)去世。《三国志 许褚传》:褚薨,谥曰壮侯。

第九位,曹仁。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从弟。

曹仁精于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成为大将后,则变得严整,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多年,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曹仁镇守江陵与周瑜拖了一年之久,渭南击败马超。襄樊之战中,曹仁挡住了关羽的进攻,魏国建立后曹仁拜车骑将军。

曹丕称帝后,封曹仁为大将军,又迁大司马,黄初四年(223年)病逝,时年五十六岁。《三国志 曹仁传》: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

第十位,曹洪。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从弟。

曹洪早年随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曹操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失了战马,曹洪把战马让给曹操,曹操得以逃命。汉中之战时,曹洪与曹休在下辩抵御刘备,破斩吴兰、任夔,逼退张飞与马超。

曹丕即位后,因怀恨曹洪早年不借钱给他,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将其免死,贬为庶民。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太和四年(230年),复拜骠骑将军。

太和六年(232年),曹洪病逝。《三国志 曹洪传》:太和六年薨,谥曰恭侯。

为青春补票还是涂抹遗憾,关于暗黑破坏神2的一点情怀追忆

《暗黑破坏神2:重制版》于9月23日全平台发售,作为暴雪今年最重要的游戏,暗黑2重制不仅吸引了为情怀补票的老玩家,也有不少新人预备入坑。笔者作为电脑室单机年代的过来人,本篇就来回顾一下关于暗黑2的一代记忆。

一代记忆,是因为暗黑2出来之时鹤立鸡群,算ARPG的开山立派,火的时间十分长。以前我们所玩RPG都为回合、半回合制,而即使2D,暗黑2的爽快即时动作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印象里,后来国产单机代表的《秦殇》、《赵云传》、《月影传说》都借鉴了暗黑2的战斗,《传奇》网游更不必说,UI几乎照搬,没有暗黑就没有传奇。

暗黑2的美术是我喜欢2而不是3的原因,紧扣字面翻译的又暗又黑,随处的尸体与血浆,低像素下的粗糙写实风更浓。第一次看到各种桩刑,血污的大教堂,我是震撼的。现在的很多游戏在高清画面下,卡通化美型化严重,感觉差点意思,失去奇幻味道,博德之门续作也是这样。

老PC平台下,低像素常给恐怖氛围增彩,暗黑2不是独一。那个时代,有很多无论画面还是气质都偏阴暗的作品,例如黑岛的《异域镇魂曲》。

游戏的地点,始于一个叫做“电脑室”的地方。区别网吧,它出现时间更早,只有单机或局域网联机游戏。那时,电脑室的主旋律是RTS(即时策略游戏),就像隔壁游戏室总在跑实况足球一样,红警、沙丘、星际、依次排开,或单挑,或混战。但暗黑2的出现,改变了格局,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开始刷刷刷。

很幸运一点,电脑室,以及后来的网吧,因为其电脑出现时间稍晚,它们没有被归入被校严厉禁止的“三室两厅”阵容。早期的上机费又很贵,不是一般能消费得起。那个时代,社会的主要谴责对象,是最低已跌至1元10币的街机厅,犯罪滋生的温床。而电脑室、网吧,至少在早期还比较文明。

只玩游戏的电脑室,很快被有正规营业执照的网吧所取代。网吧可以聊Q,可以网上冲浪,但是速度极慢。去网吧,除了看本地硬盘的电影,大家还是为打单机。

直到网游的出现,《传奇》、《石器时代》这些。

上网人数激增,适应需求,网管软件出现了,这对电脑知识通常只有开关机的老板来说是莫大福音。而安装过网吧管理软件的电脑,下机之后将系统还原,这意味着我们辛苦的单机存档全部报废,暗黑2练起来的角色都没了。好在,随着网吧的野蛮式扩张,又出现地下黑网吧,也就是没有营业执照,在居民家摆上几台电脑就开始经营这样子。不仅便宜,有很多还不装系统还原。

复制与粘贴存档,是暗黑2常有之事。网吧生意很好,你不可能每次坐到同一台机子。PC硬盘空间足够大,不怕存档的丢失和破坏。相比之下,打PS1的同学,借助记忆卡存档,就没这么好运。

我依然记得所玩的第一个角色是圣骑士。没见过市面,只有圣骑士稍符正常审美,而且那时候没有“尼哥化”。

县城长起来的80、90一代,互联网不发达,信息来源只有平煤。就我来说,没接触过美漫,除了几本游戏杂志里的插图,对欧美奇幻几无概念。而当我第一次看到杂志里的暗黑介绍,那些彪悍的主角、凶残的怪物,是有点害怕的。

我根本不会玩圣骑士,普通难度下也极其抠门,不漏掉地上的每一块钱,不舍得吃药(早期版本药水掉率偏低),打小怪要迂回战。然后,我就被网吧的小孩耻笑,称正面硬刚就好。然而,最大挑战不是怪物,是语言。早期暗黑只有英文,那时我虽已念初中,但英语水平也就李雷韩梅梅的层次,游戏内的单词全不认识。

没有手机,没有百度,甚至没有文曲星,好在这家网吧的老板懂得英文。他家就在我们楼下,跟我熟识,虽然只念到中专,却能读懂暗黑2。那个时候,斥巨资开网吧,都是有魄力之人。总之,我捡到看起来不错的装备,凯恩之后,都要找他“二次鉴定”。 例如这个戒指加魔法多少,精力多少,对不死生物多少伤害云云。

游戏的繁体中文,记得是资料片毁灭之王加入,且台版翻译有点奇怪。大众软件的某一期,浓墨重彩介绍了刺客、德鲁伊两个新职业的玩法。而德鲁伊攻略的第一句,我至今记得,叫“熊的力量”。

即使完全不懂,一件装备不认识,我第一次也玩得不亦乐乎,用圣骑士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后来,当我逐渐掌握,已经不屑于打圣骑士,勇于挑战法师这种明显看起来难度更高且有操作感的职业,成功击杀第一幕的血鸟,虽然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

玩法师的记忆最深,是被某位大聪明忽悠,说法是暗黑2的属性点很珍贵,不能洗点,前期要全部留着,等待穿特定装备的时候再点。于是我这样的抠门选手,属性点全不舍得,一点都不加,竟然用法师也通关了第一幕,缺点是浪费回城卷无数。

属性点,是暗黑2非常神奇的设定,要求的属性点足够,你可以穿起任何装备。法师穿板甲,拿大砍刀,没有一点问题。而后来的《魔兽世界》,有点偏离D&D的设定,进行了严格的职业区分,每个职业只能使用特定的装甲和武器。

中学年代,那时叫“花季雨季”,灿烂却短暂。学校只有每周日的下午半天假,我会在高三前的每个周末,逛到城区,在网吧玩上几个小时,天黑返校,意犹未尽。除去暗黑2,还会玩点太阁、大航海这种。而暗黑2,玩得最多还是法师。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上常换网吧,进度常被中断,就要反复重开,玩出了网吧私服的感觉。

暗黑的最有趣,应该是多人联机模式。同寝室出动,一起打BOSS,交换装备,念念有词,精彩不亚MOBA时代的五连坐,可惜这样的日子不多。

每个班级都有天天玩照样考高分的人,可惜我们通常都不是,没有所谓学习天赋的恩赐,就只能机械砸时间这样子。总之,学校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少,不要说网吧,能打会儿篮球便是奢侈。

我常玩的联机角色是德鲁伊,德鲁伊前期强后期弱,普通难度一马平川,噩梦难度花里胡哨,元素难打死人。因为德鲁伊玩得不错,推图很快,它一度成为我的寝室外号。那个年代,没有魔兽,知道德鲁伊啥意思的,不多。为了应对高考作文,语文课规定每周要检查周记,我就在其中写过一段暗黑2的同人短篇,文字很中二,主角也是德鲁伊。

一直到高中结束,终于我也没有能够打完二周目。

大学之后,一段时间痴迷暗黑2的刷宝,不为追梦,只是赌博,好奇掉落而已。这种快乐被修改器和下载的存档所扼杀。再后来,WAR3起势,WOW出世,DOTA兴起,暗黑2被彻底遗忘。

毕业之后上班忙,加班是北漂打工人的日常,倒是换工作的苦闷期,又拾起了暗黑2,刷起了劳模。在阴暗的地牢里,怀揣渺茫的希望,机械重复地做着无用功,这像极了人生。

再后来,看过斗鱼暗黑2的老吕直播。才知道了暗黑2的专家模式,也就是一命模式,还有所谓的8PP。

而老吕比较神奇的一点,是把一款21年前的游戏,连续播了3、4年,还做到怀旧区第一的位置。重点是,他没有吐。

全靠赞助商的奇葩出题,让观众见识了千奇百怪的玩法,也证明我过去确实白玩。

人到中年,事业无所成,游戏羁跘却更深。闲暇的时候身边还是老游戏:暗黑2、文明4、英雄无敌3这些。

补票容易,青春永逝。

暗黑2重制,是时候通关一次地狱了!

文:墨迹

本内容由后竹游戏原创出品,喜欢的请点一波关注!

从一员武将走到神坛 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

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中原……可以说,《三国志》中记载的关羽是令曹操都畏惧的三国时代的代表性武将。

相比于使刘邦得以统一中国并建立西汉的韩信以及为唐朝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北方游牧民族突厥闻其名便不战而退的李靖,以及抗金而死的岳飞。与这些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武将相比,关羽的功绩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且其结局也算不上辉煌。那么关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神话的道路呢?

陈寿的《三国志》 《蜀书》卷六的起首便是《关羽传》,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列于同一卷。作为刘备的臣子,关羽的地位仅次于《蜀书》卷五记载的诸葛亮。但《关羽传》只有短短的 953 个字。不过陈寿已经算是很郑重地对待关羽了,因为同卷的《赵云传》只有 246 个字。武将所占的篇幅大概就是如此。而《诸葛亮传》如果除去其子诸葛瞻的部分,则有 4310 个字。

由此可见,在当时,武将与文士是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的。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并不高: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说关羽、张飞虽为虎将,然而关羽刚愎,张飞粗暴,致使后来两人都命丧于宵小之手。如此评价被后世尊为神明的关羽,可以说是冷静而公正的。

话说当年关羽在热酒尚温的时间内斩杀了打败孙坚的华雄,向在座的诸侯展示了自己的高超武艺,从此为曹操迷恋关羽之才埋下了伏笔。

后来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看这武力值妥妥的,有万夫不当之勇。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另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吕布。三国时期的战争已经转变为军团作战,单枪匹马相斗并不能决定胜负。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最强的武将是谁很感兴趣。“三英战吕布”描写的是虎牢关之战中刘、关、张三人合力都无法打败吕布,由此看来,吕布才是个人武力最强的武将。史书中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因此,关羽并非因为是三国时最强的武将才作为神而受到崇拜的。

再之后,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然而物极必反,刚愎自用的关羽不久之后就在东吴和曹魏的夹击之下败走麦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看战果,看功劳,关羽也远不如隆中对 “三分天下”、白帝城托孤和后来六次北伐中原的诸葛亮。因此,关羽也并非是取得多大功劳才作为神而受到崇拜的。

那么为何关羽会在后世心中取得如此高的地位,成为虔诚供奉的神灵呢?这就不得不提及“义”!

刘备被曹操以“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话试探后,于建安三年(198 年)从曹操处逃离,并占领徐州作为据点。刘备之所以背叛曹操,是因为考虑到曹操正在与袁绍对峙而无暇对付自己。但出乎刘备意料的是,曹操竟然亲自率军前来讨伐。刘备兵败,逃往袁绍处。在下邳城孤军奋战的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放弃抵抗,向曹操投降。

关羽此时提出的三个投降条件:一,降汉不降曹;二,任何人不得接近刘备的两位夫人;三,当得知刘备所在之处时即归往刘备处。三者缺一,断然不肯降!

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君主失势仍不弃之而去、不顾新主优待仍归于原主的事例非常罕见。例如,击败项羽的刘邦之将韩信原来是项羽的部下,他接受了刘邦的厚待后,成为讨伐项羽的主力。

曹魏政权中许多重要武将都是降将,他们从原来的君主那里前来归降曹操,如张辽来自董卓、吕布处,臧霸来自吕布、陶谦处,徐晃来自杨奉处,张郃、朱灵来自袁绍处,文聘来自刘表处,庞德来自马超、张鲁处,等等。如此多的武将跟随曹操,而只有关羽回到了刘备身边。由此突显关羽的“义”。

曹操在接受关羽投降的三个条件后,向关羽厚施恩惠以图留住他。这些恩惠关羽并未放到眼里,唯有一件事就是高兴地收下了吕布曾经的坐骑赤兔马,因为这样便能驰骋千里早日回到刘备身边以全桃园之“义”。

在关羽投降之后前往许都的途中,曹操将刘备的两位夫人与关羽置于同一房间内,企图让关羽自己打破第二项投降条件。面对曹操的计策,关羽毫不动摇,而是在门外站立一夜,表现了遵守约定之“义”。

当得知刘备下落之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与刘备会合。解释了兄弟之“义”。当然,“千里走单骑”还为故事的继续发展埋下了伏笔,就是华容道释放曹操之“义”。

话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并没有向关羽问罪,反而是向沿途关卡通知允许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关羽由此对曹操背负了连斩杀颜良、文丑都无法报答的恩情。因此赤壁战败的曹操在华容道遇到了关羽的埋伏,人困马乏地做好了被杀的准备。关羽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说到这里,还有件事不得不提,就是华容道设伏之前,关羽与诸葛亮签过军令状,如若放走曹操回去是要“提头来见”的,可是关羽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曹操之恩,为人之“义”,有恩不报,要命何用!

后来有人问关羽,问什么当年许田之围要杀曹操,华容道又放了他。关羽怎么答的:吾为朝廷斩贼,忠也;华容之不杀,义也。顺逆不分,不可以为忠;恩怨不明,不可以为义。果然恩怨分明,忠义两全,大丈夫是也!

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矣;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关云长败走麦城》)

至此,关羽舍生取“义”,被孙权所害!由此观之,关羽这一生行事始终围绕“义”而展开。

但此后的几百年间,关羽也只不过是一位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而已。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了呢?

天宝十四年(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力走向衰落。对此感到忧心地肃宗于上元元年(760 年)封太公望为武成王,将太公庙升格为武成王庙,使之与祭祀孔子的文宣王庙达到同一级别。当时,仿照文宣王庙中以孔门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为从祀的做法,也选了古今名将十人作为武成庙的从祀。这十人是:孙武(孙子)、吴起(吴子)、田穰苴、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李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中,只有诸葛亮一人入选。

关羽成为武成庙的从祀是在建中三年(782 年),作为古今名将六十四人之一,以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的身份享有国家祭祀。这是关羽作为武神得到国家祭祀的开始。但此时作为从祀的三国时代武将并非只有关羽一人。诸葛亮自然在列,此外还有张辽、邓艾、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羊祜和杜预。关羽在唐代并非受到特殊信仰的神。而且,这种从祀也于贞元二年(786 年)中止。关羽作为武神受到官方祭祀的时间只有短短五年。

关羽地位的提高,是进入宋代以后的事情了。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在北宋时期,北方受到辽(916—1125 年)的侵袭,西部受到西夏(1038—1227 年)的侵袭;在南宋时期,北方受到金(1115—1234 年)的侵袭,并最终为元朝所灭。在这一过程中,宋朝为了弥补衰弱的军事实力而向众神祈祷。从唐代起供奉关羽的玉泉寺,在宋代战争期间得到了皇帝的恩惠。

徽宗先于崇宁元年(1102 年)封关羽为“忠惠公”,后于大观二年(1108 年)封其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 年)又封其为“义勇武安王”。这不仅是从“公”到“王”的爵位提升,而且加上了象征武德的字眼。

靖康之变(1127 年)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南宋朝廷继续对关羽进行册封。建炎二年(1128 年),建立南宋的高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淳熙十四年(1187 年),孝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宪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熹宗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祐关圣大帝”。清朝乾隆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关圣大帝”;嘉庆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关圣大帝;道光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关圣大帝”,至此造神运动达到最高潮。

宋代关羽信仰盛行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关羽作为对抗北方民族入侵的国家守护神,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二是三国故事的普及,以及朱子学确立了蜀汉正统论;三是晋商中开始出现真正的关帝信仰。

作为一个重文轻武,军事实力较弱,一直割地求和的宋朝来说,关羽的武力值和周身无处不在的“义”成了无数大众的精神寄托,把关羽作为国家守护神被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到南宋期间,程朱理学的确立推动了蜀汉正统论,形成了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人的观点。南宋被金侵占了中原地区,只能偏安于长江流域,收复中原一直是朝野上下的目标。诸葛亮为收复中原而在北伐中去世,在南宋看来,他是足以反映国家理想的英雄人物。对关羽的信仰也是在这种抱有蜀汉认同感的背景下扩大的。

还有不得不提的一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晋商!

关羽是河东解州人,也就是如今山西运城市。古时解州是产盐的中心地区。中国自古就有盐的专卖制度。盐成为与国家兴衰相关的重要财政来源。

晋商”是指出身于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和金融业者,在明清时期,他们与南方的徽商成为中国商业界的两大势力。晋商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将同乡关羽作为守护神加以崇拜。被儒家贬抑的晋商将义神关羽作为守护神,其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地位。宋代财政收入的八成用于军费,而盐税在税收中占了五成。从事售盐生意的晋商,由此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正是因为关羽是他们的守护神,宋代朝廷在战争之际遂向关羽祈愿。关帝信仰作为联系商人与国家权力的手段而日渐扩大。晋商的势力在元代进一步壮大,关帝信仰随之盛行。他们在各地经商时修建关帝庙,并且常常在其中设立表演戏曲的舞台。与士大夫阶层不同,不识字的商人佣役和老百姓通过戏曲接触到关帝信仰,并逐渐普及开来。

近代以来,晋商与清朝的关系尤为密切,他们依托自己的财富垄断了票号(汇兑行业)、钱铺(汇兑、银行业)等金融业。其活动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华北、华中地区,到 1905 年前后的清末,北京的金融业店铺中大约一半都是由晋商经营的。众所周知,蒋介石是盐商的儿子,在经济上支持他的孔祥熙则是晋商出身。可想而知,在晋商的推波助澜之下,关羽一步步走向了神话之路!

写了这么多都是说的关羽成神之路的客观原因,下面讲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我是怎么看待关羽的,看看是否和各位心中所想的一样。

为什么千年来关帝信仰盛行,全国各地的关帝庙香火不断,游人如炽?我觉得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所理解的“义”。

“义”字指的是人所遵循的正道和崇高德行,孟子认为“义”与“仁”都是最高的道德,都存在于人的内心,将其并称为“仁义”。“仁义”是抽象的,却又是事实存在的。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有着自己习惯的处事法则。因为人口众多,制定了种类繁多的法律。比起法律,基于“义”的交情更加重要,由此产生了“信”。比如范毓馪有一次提前向运户支付了运送兵粮的运费,但清军却撤退了,结果就没有必要将兵粮运送至预先约定的场所,清廷只支付了将兵粮运送到近处的费用。尽管如此,范毓馪还是遵守与运户的约定,自行负担 262 万两白银的差额,由此显示出他的“义”。不用说,运户和清廷都因范毓馪的“义”而对他产生了“信”。

华人正是通过构筑这种基于以关帝为核心的“义”的人际关系网,在全世界从事商业活动的。他们所维系的稳固的人际关系网,便是以“义”和因“义”产生的“信”为根基的。华人之所以能活跃于世界各地,也是因为他们秉承着“义”和“信”。

当今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从事各种有悖于“义”的商业活动。例如制假售假、以次充优,以旧充新、虚假吹嘘、偷税漏税等。得到的是金钱,丢失的却是信义和灵魂。在这种反差之下,关羽的“义”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我感觉这才是关帝信仰盛行,关羽成神的最大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