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新还珠格格33(一部使徒行者3,能挽救30亿太子爷林峰的演艺人生吗?)

导读 新还珠格格33文章列表:1、一部使徒行者3,能挽救30亿太子爷林峰的演艺人生吗?2、不傍大款,不滥交友,个个冰清玉洁,这样的内地女演员,太稀缺了3、读星期天——汪曾祺笔下上海浮世绘4

新还珠格格33文章列表:

新还珠格格33(一部使徒行者3,能挽救30亿太子爷林峰的演艺人生吗?)

一部使徒行者3,能挽救30亿太子爷林峰的演艺人生吗?

吃瓜吗?戳右边关注我们,每天给您送上最新出炉的娱乐硬核大餐

10月12日,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使徒行者3》开播。

对于喜欢看港片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是个好消息,毕竟TVB没落、演员相继离巢后,已经很久没有给观众交出满意的答卷了。

此前的《飞虎》系列以及《法证先锋4》,因为被改的面目全非,且情节尴尬无新意,被称为狗尾续貂。

而这一次的《使徒行者3》,不说别的,光演员阵容就可以看出是用了心。

核心人物林峯回归,苗侨伟、许绍雄、黄翠如、黄伟豪、江美仪继续参演,蔡思贝、马国明新加盟,谢天华、吴卓羲、郑则仕友情客串,加上随便出场都是TVB熟面孔老戏骨……

laughing哥也在,简直爷青回系列!

怀着巨大的期待,饭姐一口气看完了8集。警察与反派之间的追车戏。

翻车后的爆炸。

黑道巷战。

飙车后甩尾救人。

熟悉的黑警套路。

从这些细节看,港片味道还是挺浓郁的。

但是,说句实话,整体观感不如第一部。

卧底环节出现的无厘头恶搞黄色剧情,不知道意义何在。

苗侨伟的配音继续用的第二部演员,没有第一部贴合,被不少人吐槽过。

内地演员郑恺、曾舜晞的加盟导致有点跳戏(看到郑恺就想起跑男)。

女主角佘诗曼因为离巢且片酬大涨,没能参演,只以画像出现……

综合这些因素来说,《使徒行者3》或许观感还不错,但远远谈不上精良。

这对事业跌到谷底的男主演林峰来说,着实有些可惜。

曾几何时,他是TVB巅峰之际力捧的小生,哪怕作天作地,无线仍然当其是亲儿子,把很多好资源拱手相送。

可因为被偏爱就有恃无恐,林峰翅膀硬了想飞,因此得罪老东家,事业也走了下坡路。

这些年来,他鲜少有出圈的好作品,被人关注的多是感情生活。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爆红小生从高光到陨落的全过程。

01、无线亲生仔

如果要问,哪个香港小生在内地的观众缘最好,我觉得一定是林峰。

哪怕时至今日,饭姐依然这么觉得。

林峰并非香港本地人,他的祖籍是福建厦门。

祖父林梦飞毕业于黄埔军校,官至厦门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后曾任厦门经济特区顾问,还曾在福建省政协任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

父亲林华国曾加入厦门歌舞团,后转向商界发展,主要经营房地产、建筑材料及工程生意,2009年保守估计约有20亿港元财产,有“厦门李嘉诚”之称。

仅靠父辈积累,林家家大业大。

也因此,作为家中第三代长子嫡孙的林峰,不仅相当受宠,衣食无忧,身价30亿,还背负着继承家业的责任。

但没想到,因为在厦大建筑系读书时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他拿到冠军称号,被邀请录制节目,就此走上了从艺的道路。

了解TVB的人都知道,香港从来不惯着演员,尤其是新人,哪怕是郭富城、刘德华这样的天王级,进入无线培训班也得跑好几年龙套。

稀奇的是,无线对于林峰格外偏爱。

1999年,他刚从无线培训班毕业,就能去斥资1.5亿的鸿篇巨制《创世纪》中演狱警。

这个露了一下脸的作品,到现在还被豆瓣列为他最受好评作品的前两位。

很快,他又搭档杨千嬅赴泰国和印尼制作旅游节目,在《美味情缘》中饰演南丫岛长大的少年“虾头”,正式晋升为演员。

按道理,无线的演员少则熬3到5年,多则熬10年才能有一个机会。

林峰倒好,2年后就演主角了,还是与古天乐、宣萱、郭羡妮等主演搭档的古装穿越剧《寻秦记》。

凭借少年嬴政这一个角色,他夺得壹周刊电视大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然后火速登上大屏幕,在麦兆辉执导的爱情片《别恋》中出演第一男主,顺带献唱影视歌曲。

之后几年,无线在资源方面,对他可是相当倾斜,人称“无线亲生仔”。

2002年,他搭档叶璇、马德钟、胡杏儿、杨怡,在《再生缘》里饰演重情重义的皇甫少华。

2003年,搭档胡杏儿、陈键锋主演律政剧《律政新人王》,凭借草根大律师一角获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飞跃进步男艺人奖。

2004年,与吴卓羲、杨怡等主演的武侠剧《大唐双龙传》。

2006年,搭档谢天华、吴美珩、邓萃雯出演《女人唔易做》男一号,以平均收视33点最高收视41点夺得全年收视冠军。

再往后,他在无线的力捧下越发开挂。

2007年,为了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TVB联合中央电视台花6000万拍摄了另一部巨作《岁月风云》,林峰基本上是男二、男三的戏份。

次年,TVB重头大戏《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开播,创下了1991年以来无线电视台的最佳收视纪录。

当年的视帝、视后会从中挑选,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为此,有媒体细数林峰的“四宗罪”,其中之一就是仗着高层偏爱加戏、内定。

对于这个新闻,林峰否认了。

可最终结果却是,虽然老戏骨夏雨斩获视帝,但无线为了安慰林峰,给了他男一号的奖励——“我最喜爱的男角色奖”“TVB人气大奖”等。

之后,林峰发专辑,无线高层乐易玲也是亲自出席撑场子。

至此,他已经晋升为一脚跨影视歌三栖的无线“首席小生”,是年轻一辈中在内地最叫得起价的艺人之一人

红了,身价一路水涨船高,他膨胀得也越发明显了。

02、与TVB相爱相杀

无线对林峰的力捧程度,曾让不少人眼红。

可“亲生仔”本人,并不是一味感恩。

早在2005年,他已经很喜欢流连夜店。因为频繁被拍,屡教不改,曾遭到无线的短暂雪藏。

不过,出于高层对他的喜爱,没多久就恢复拍戏,还连着主演了几部大戏,成为当红炸子鸡。

林峰出身好,从小娇生惯养,身上自带少爷气质。

2007年拍摄《岁月风云》的时候,他被爆耍大牌。

当时,向来准时的宣萱气得跳脚。

虽然事后息事宁人,可到了次年,林峰又故技重施。

据娱记透露,《溏心风暴之花好月圆》拍摄期间,他恃宠生娇,工作经常迟到,让一众老戏骨等,来到片场又游戏机不离手。

因为和女演员钟嘉欣戏里有感情戏,他还在戏外“戏假情真”,疯狂追求,就连女方上厕所,他都会在门外等候。

哪怕是到内地拍戏,他的公子习气也不改。

和同事一起去深山拍戏,只有他有豪车接送的特权,另一小生吴卓羲顺带蹭车。

“林峰上海拍戏横行霸道,日日迟到惹公愤”,媒体这样报道他。

久而久之,他爱摆阔、特嚣张的少爷脾气在圈子里人尽皆知,连一起合作的马国明都得称他“林公子”。

只不过,因为有高层力挺,林峰一直安然无恙。

2010年,他与杨怡、马国明主演的时装剧《谈情说案》播出,该剧成为TVB上半年收视冠军、全年收视第2名的电视剧。

入圈十几年,林峰演了无数大热剧,却没有拿到一个视帝,上一部《花好月圆之溏心风暴》又败给老戏骨夏雨,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要借《谈情说案》再晋级。

谁知,当年黎耀祥的《巾帼枭雄》实在太强了,又把视帝抢走了。

之后,无线继续安抚他,安排了《翡翠明珠》在内的好几部戏。

可是,林峰不好好搞事业,非要作,频繁流连夜店,还因戏生情,在2011年闹出了和模特潘霜霜的桃色丑闻。

当时,无线为了保住“亲生仔”,想尽办法周旋。

演一部《回到三国》,视帝争失败了。

护犊子心切的无线,在2012年又把《雷霆扫毒》给林峰,甚至破天荒地改变评选机制,大搞全民投票选“视帝”“视后”,让粉丝人数众多的林峰成为热门。

谁知,又败给了黎耀祥的《大太监》。

至此,林峰已经萌生了离巢的念头。

不过,无线对林峰是真够宠爱的,外界疯传他要跳槽,TVB还在约满之际把《使徒行者》给他主演。

可惜的是,凭借这部剧,林峰的爆seed一角爆火实现转型,却又在视帝之争上输给了郭晋安的《忠奸人》。

恰逢此时,当年力荐林峯入无线的TVB董事利孝和夫人病重、力捧自己的高层乐易玲也在高层斗争中落下风,林峯果断选择不再续约,而后签约英皇旗下,就此“背弃”无线。

03、回心转意

林峰的幸运没能一直持续。

到了英皇之后,他虽在演唱会上有些成绩,但人家也有自己的亲生仔要捧。

如果说林峰此前是无线的亲生仔,那么谢霆锋就是英皇的亲儿子,公司会尽可能把一切影视音资源都给他。

也因此,林峯去到英皇后并不受重用,只拍了《陆小凤与花满楼》、《六扇门》两部拿得出手的剧。

前者,合作的是张晓龙(甄嬛传温太医)、张檬。

后者,合作的是迪丽热巴、孙耀琦(新还珠的金锁)。

这资源差距之虐,闻者流泪,见者伤心啊!

林峰自己应该也感觉到失去庇佑的生活不好过,后来又转投到古天乐门下的天高娱乐,总算参演了《反贪风暴4》、《机动部队》、《倚天屠龙记》几部影视作品。

随着时间流逝,上新闻永远伴随着婚恋动态的他,终于知道了TVB对自己的好,开始释放回巢的信号。

好在,时至今日,“平平无奇”老板古仔早已不是当日那个白古。

无线出身,又是香港演艺协会会长,古天乐和TVB的关系多年来一直不错。

此前因为要拍摄《寻秦记》电影版,黑古斥巨资从老东家手中买过了版权,合作比较愉快。

后来,恰逢无线人才凋零,TVB不断走下坡路,也就释怀了,继续任用林峰拍《使徒行者》系列,促进双赢。

04、结语

和内地同年龄的男演员相比,林峰的演技并不差,甚至可以排在前列。

《使徒行者2》里,被卓凯告知黑白阵营时,留下的那滴男儿泪让人心疼。

《使徒行者3》知道自己的卧底被黑市医生拆解全身器官死亡后,来不及救人的他在玻璃窗外的神色悲痛不已。

受伤后逃亡,被车撞时也不来虚的,亲自上场不怕受伤(内地真该学学)。

这样一个演员,原本能有更好的前途。

不知道时至今日,懊悔的他,是否能有机会东山再起。

#林峰#、#使徒行者#、#TVB亲儿子

作者:CHEN

责编:zeria

【往期精选】

贾樟柯:拿日本人的钱,用中国老婆当女主角,拍法国人爱看的电影

不想红的影后:做女配20年,44岁演“大娘子”爆红,却惶恐失眠

姚晨考北影时被评像梅艳芳,毕业后曾因长相老成三年接不到戏!

不傍大款,不滥交友,个个冰清玉洁,这样的内地女演员,太稀缺了

娱乐圈是个鱼龙混杂的大染缸,深陷其中的俊男靓女,很难做到洁身自好。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演员,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出淤泥而不染”。

今天,皮哥就跟大家聊聊,10位不谄媚资本,不傍大款,不滥交友的内地女演员,她们个个洁身自好,冰清玉洁,堪称“清流”。

以下演员顺序,以年龄大小排列,最小者44岁

一、袁泉(44岁):泉眼无声惜细流

赖声川说:她是半个世纪以来,继林青霞之后,最有气质的女演员。

黄渤说: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

可她自己却说,“演员真的只是一个职业的标签而已”,她就是低调女星的典型代表——袁泉。

袁泉出生于湖北荆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1岁的时候,就离开父母和家乡,到远在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京剧。

当别的小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下苦功了。

所以多年之后,再次拿起双剑,她还能熟练地舞出剑花。

中学毕业以后,袁泉顺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和同届的章子怡、梅婷、胡静、曾黎、张彤、秦海璐并称“七朵金花”。

凭借出挑的气质和过人的专业能力,还未毕业的她,就被著名的第四代导演滕文骥选中,出了首部电影《春天的狂想》。

22岁,甫一出手,就拿下了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奖。

不得不令人猜想,这个女孩,前途无量。

果然,此后她出演的角色,斩获众多奖项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最让人袁泉引以为傲的,不是荧幕上这些为众人所熟知的角色,而是话剧中,那些甚少有人知道的人物。

于她而言,费时费力,又鲜少能够带来名利的话剧,是她内心深处的最爱。

热爱往往是不求回报的,所以不管是对热爱的事业还是感情,袁泉都会用心的守护。

她和夏雨自大学时开启的恋情,俨然成了“爱情”的代名词,但她从未借此事炒作过半分。

现在的袁泉,依然秉持着低调的行事风格。

有记者问她,空闲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她说:除了陪伴家人外,就是看看书、看看电影,吸取别人的表演经验。

二、沈傲君(45岁):半缘修道半缘君

说起沈傲君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印象,但若提起《神医喜来乐》中的赛西施,不少人都会惊呼:原来是她啊。

没错,在这部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剧中,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就是沈傲君。

不同于大多数演员出道时的辛酸,沈傲君进入娱乐圈后,接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和郭富城一起拍摄百事可乐的广告。

凭借这次精彩的亮相,她被很多导演相中,接连塑造了不少出色的人物。

除了风情万种的赛西施之外,《大唐情史》中,任性刁蛮的高阳公主,

《大宋提刑官》中的含冤美女柳絮儿,

《金婚》中文丽的情敌李天骄,

《潜伏》中余则成的未婚妻左蓝……都让观众过目难忘。

只是,这些角色给她带来名利的同时,也夺走了她的一段感情。

由于工作过于繁忙,沈傲君和相处了将近十年的圈外男友,经常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以至于到了结婚前夕,她才从他人口中,获知了男友出轨的消息。

虽然非常痛心,但得知了真相的沈傲君,并没有心怀怨恨,也从未拿此事炒作。偶然在节目中提起的时候,也是百般地反思自己,为昔日的恋人开脱。

好在,经历了上一段感情的失败之后,沈傲君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2009年,33岁的沈傲君和相处了两年的外交官男友修成正果,一年之后,他们的儿子顺利出生。

如今的她,早就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三、朱媛媛(47岁):西江媛人久不见

在很多人看来,朱媛媛的走红,跟当今的流量明星脱不开关系。

因为她的两部“成名作”——《我的姐姐》和《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主角,分别是张子枫和易烊千玺。

可实际上,朱媛媛的成名,和这两位明星的关系并不紧密。

毕竟,早在张子枫和易烊千玺还没出生前,她就拿到了优秀女主角奖和观众最喜爱女主角奖。

朱媛媛出生于山东青岛,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就被《红高粱》中的巩俐吸引,立志要做一名演员。为此,她考进中戏,和巩俐成了校友。

大二时,她就被冯小刚相中,搭档陈道明和徐帆,出演了《一地鸡毛》。

毕业后的第一年,就主演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炮走红。

成名之后,片约接踵而至,但朱媛媛非常有定力,始终把角色是否适合自己,当成接戏的首要前提。

这也是为什么,观众每次看她演绎的角色,都能快速入戏。

2007年,刚刚凭借《家有九凤》和《天狗》斩获一众奖项的朱媛媛,迎来了事业上的巅峰时刻,姜伟力邀她和丈夫辛柏青出演《潜伏》。

朱媛媛看过剧本之后,欣喜万分,但考虑到有孕在身,不能很好地表现剧中的动作戏,还是拒绝了姜伟的再三邀请。

辛柏青为了照顾妻子,也做出了弃演的决定。

《潜伏》爆火之后,有人问朱媛媛是否后悔,她只是从容地回答了一句:每部剧都有自己的命,没准我们演了,这部剧就没大红大紫的命了。

因为在她的眼中,只有应该爆火的作品和角色,没有应该大红大紫的演员。

四、颜丙燕(49岁):不要人夸好颜色

李现大火的时候,有粉丝翻出了他2012年出演的一部影片——《万箭穿心》。

不过,很多因为李现才去看这部影片的观众,到头来,大都会被另一个人物所吸引,她就是在片中扮演李现母亲的颜丙燕。

资深影迷都知道,这部影片上映之初,颜丙燕就凭借精彩的表演,在各大颁奖典礼上,一举斩获了七个奖项。

由于演技过于精湛,观众夸她贡献出了“奥斯卡级别的演技”,还把她誉为“中国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但她自己却从未把这些夸赞放在心上,因为她根本不看重这些荣誉,也从未把外界的评价,当成自我评判的标准。

颜丙燕淡泊名利的特质,早在出道第二年就有所展现。

那时,她得到了出演《甘十九妹》的机会,导演原本想让她出演女主角,一般人高兴还来不及,但她却以更喜欢女二号为由,拒绝了导演的好意。

之后几年,颜丙燕又出演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做宣传的好友主动出面,说要帮她炒绯闻,以此让她声名大噪,她立马拒绝道:“别说我没有,就是有,我也不让你炒啊。”

执着的好友不死心,百般规劝了许久,她仍坚持说:“我不要,我嫌脏”。

她还说:“如果我演一辈子戏只有十个人认识我,我也希望他是因为我的戏认识我,而不是我跟谁好过或者跟谁生过孩子”。

五、咏梅(51岁):俏也不争春

当很多中年女演员在哀叹无戏可演的时候,年近五十的咏梅,却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2019年,她凭借《地久天长》,成了内地第一位获得柏林影后的女演员。

至此,这位在影视界摸爬滚打了24年的女星,终于为人所熟知。

咏梅不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她,早年间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职员。

因为难以忍受枯燥的生活,她找了一份兼职——到许戈辉的工作室做主持。

期间,电视剧《牧云的男人》开拍,许戈辉觉得她非常符合,便把她推荐给导演。咏梅的演艺道路,由此开启。

虽然是演女主出身,但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咏梅接到的角色多是清一色的女配角。

不过她一直秉持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表演态度,对待每个角色,都会尽力而为。

正是因为这份认真,她在每部影视作品中饰演的人物,都极具特色。

2013年前后,咏梅在电视领域取得的成就日渐上升,她开始反思出现行业内部的各种乱象,为了不在其中沉沦,她有意与电视拉开了距离。

意识到电影会磨炼自己的演技时,她才再次投身演艺事业,给观众带来了精品。

比如《刺客聂隐娘》中,舒淇的母亲,

《地久天长》中,王景春的妻子。

除了对事业有清醒的认知以外,咏梅对待感情的态度,也非常可贵。

和黑豹乐队的主唱栾树恋爱时,对方拖欠了一身债务,可她一点也不在乎。

即使两人还蜗居在一个一居室里,她也从未抱怨过,她说:“我不一定拥有那么多的钱,才可以开心。”

六、陈瑾(57岁):怀瑾握瑜气自馨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陈瑾的演技,“一人千面”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她出演的每个角色,即使身份相似,也会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惊喜。

同样是母亲,《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妈,重男轻女;

《知否》中,小公爷的妈,嚣张跋扈;

《欢乐颂》中,赵医生的妈,温和儒雅……

怪不得,出道三十余年,她能把各大奖项拿了个大满贯。

如今的陈瑾,算是内地家喻户晓的女演员了,但高考的时候,她压根儿都没敢想过,自己未来能走上演员这条道路。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报考山东艺术学院时,她一度觉得自己会名落孙山,所以事先没有告诉家人。

确定被录取时,她才跟家人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事实上,陈瑾也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美女,所以,初入演艺行业的时候,不少人都劝她去整容。

听到这些建议时,她虽然心里难受,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她还是悦纳了自己,谢绝了他人的好意。

她说:“我就是这个样子,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算了”。

接受了自己不美的事实以后,陈瑾潜心修炼自己的演技,别的演员表演间隙,总是会不忘补妆,她却从未在乎过妆容是否精美的问题。

在她看来,好好演戏,比好看的皮囊更有意义。

戏中的陈瑾惊艳了众人,戏外的陈瑾也活出了自己。

57岁却仍旧未婚的她,不营销,不炒作,也不圈钱,偶尔被人问起戏外的生活。

她只是礼貌性地回应了一句:“因为我觉得我唯一的意义,就是用我的角色来和你们沟通,所以我这个人不重要”。

七、戴春荣(60岁):万紫千红总是春

很难想象,在《还珠格格》中,给无数观众留下“童年噩梦”的戴春荣,今年已经60岁了。

毕竟,在很多人的心中,她还是那个嚣张跋扈、阴险狠辣的“皇后娘娘”。

哪怕是现在回想起她那狠厉的眼神、尖刻的语调,还是会觉得不寒而栗。

因为这个角色塑造的过于成功,戴春荣一度成了“后宫一姐”的代名词。

即使过去很多年,不少古装电视剧挑选皇后、太后的人选时,最先想到的还是她。为此,她出演了许多后宫形象。

比如,《美人心计》中的吕后;

《倾世皇妃》中的独孤太后;

《兰陵王》中的北齐胡皇后……

起初,饰演此类的角色时,戴春荣会担心自己的戏路单一,摆脱不了“反派”的标签,还特意做出了“转型”的尝试,有意去接贤良淑德的角色。

直到有人劝她,“虽然你演的皇后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但演技时真的好,还是喜欢你演的皇后”,她才如梦初醒,开始专注角色本身,而非角色的为人。

坦然的心态,也让她塑造各类角色时,放的更开,演的更真。

别看戴春荣在银幕上坏的千奇百怪,生活中的她,却是一个亲切随和的贤妻良母。

成名之前,她就和初恋步入了婚姻,之后,她接连在戏剧舞台和影视领域声名大噪,但她对待感情始终如一。

如今,已经结婚35年的他们,依然处于零绯闻的恩爱状态。

八、奚美娟(66岁):美人在骨不在皮

和很多名如其人的女星相比,自小长相普通的奚美娟,和她含有“美”字的姓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正因如此,自卑成了她极为重要的性格特征。

直到演话剧成名以后,有导演来找她演电影女主,她还会极不自信地说自己不上镜,让导演再考虑一下。

幸好当时导演给她的答复是:演员拍得好不好看是摄像的事情,你只要把角色诠释好就是好演员。

这句话,给了奚美娟极大地信心,让在话剧舞台上沉淀了十多年的她,鼓起勇气走到镜头前面施展风采。

因为有之前的积累,再加上她挑选剧本的眼光非常精准,所以奚美娟在影视界的发展非常顺利。

但跟事业上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相比,她的感情却一度走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1982年,奚美娟在话剧舞台上结识了校友周野芒,因为年龄相仿、兴趣相似,两人很快建立了恋爱关系。

浓情蜜意时,两人步入了婚姻,还自然而然地缔造了爱情的结晶。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工作上的意外,奚美娟流产了,这件事情的发生,让他和丈夫的情感产生了裂痕。

为了修补两人的关系,奚美娟又一次怀孕了,但就在她生下孩子的一个月以后,丈夫还是因为移情别恋而提出离婚。

无奈之下,她成了单亲妈妈。

翻看奚美娟的履历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处于息影状态。而这期间她息影的原因,就是为了儿子。

但这些早年间的经历,她甚少向外界提及。

相比于靠个人生活博得关注,她更想让观众被她塑造的角色所征服。

九、王馥荔(72岁):馥如幽兰馨

了解中国电影史的观众,几乎都会知道《天云山传奇》中的宋薇。

喜欢国产老剧的观众,也大都对《金光大道》中的吕瑞芳有所耳闻。

这两个在影视史上非常经典的人物,是同一个人塑造的,她就是戏路宽广、演技纯熟的王馥荔。

194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的王馥荔,在父母的要求下,自小学习戏曲。

虽然不是真心喜欢,但她还是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学业,并在父母的期盼之下,进入了江苏省京剧团。

有一次,西哈努克来南京观看《沙家浜》,饰演主角阿庆嫂的演员意外失声,王馥荔临时担起了救场的职责。

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表演而已,没想到,凭借这场表演,她一举成了剧团中的当家花旦。

如果持续在戏曲舞台上表演,王馥荔会取得不小的成就,但出于对影视行业的热爱,她还是选择转行。

自1973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水上游击队》以来,她在各大影视颁奖典礼中,斩获了几十个奖项,观众还因为剧中的角色,给她亲封了“天下第一嫂”的美誉。

但谦逊的她,从未迷失自我。

事业上一路长虹的王馥荔,生活中也颇为幸福,自1975年和丈夫王群结婚以来,两人的感情从未亮过红灯。

其实声名鹊起的时候,王馥荔身边从来不乏仰慕者,但她从未对别人动心半分。

1978年,他们的儿子王骁出生。没错,就是在《流金岁月》中饰演倪妮上司的王骁。

此后,王馥荔为了陪伴孩子,推掉了许多心动的角色,其中,就有谢飞日后在国内外斩获众多奖项的《香魂女》。

时候被人问起,王馥荔表示自己不敢去看这部影片,但心中从未有过悔意。

因为,她爱表演更爱家人。

十、吕中(81岁):她在丛中笑

提起吕中,观众会下意识地想到一个成语——德艺双馨。

因为在这个乱象丛生、流量至上的时代,好好演戏、踏实做人的演员,总是能让人由衷地敬佩。

鲜少有人知道,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吕中,直到47岁才进军影视圈。在此之前,她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近30年。

曹禺笔下敢爱敢恨的周繁漪,李龙云笔下的小媳妇等众多角色,都曾被她刻画地入木三分。

1987年,早就在话剧舞台上驾轻就熟的吕中,接拍了涉案剧《便衣警察》,由此开启了她在影视行业挥斥方遒的时代。

虽然影视作品的表演要求,不似话剧那么严格,但她还是把表演话剧时的敬业,延续到了影视作品的表演当中。

跟她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夸赞她演技的同时,也会敬佩她的敬业态度。

吕中的丈夫吴桂苓,也是一名表演艺术家,两人虽是小学同学,但直到在人艺演出时,才互生好感。

1962年,22岁的吕中和吴桂苓喜结连理,婚后,两人还孕育了一儿一女,过起了羡煞旁人的幸福生活。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2016年,吕中的丈夫和母亲相继去世。

悲痛万分的她为此消沉了许久,后来还是在亲人的帮助下,才逐渐振作起来。

如今,吕中已经81岁了,但她依然奋斗在表演一线,源源不断地为观众输出优质作品。

以上提到的各位女星,虽然有着不同的演艺经历和情感故事,但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好演戏,踏实做人,不傍大款,也不滥交友。

她们每个人,都在鱼龙混杂的大染缸中,秉持着洁身自好的原则,保持着清白干净的特质。

可能在名人云集的娱乐圈里,她们的光环没那么耀眼,但她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将永远至高无上。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果蔬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读星期天——汪曾祺笔下上海浮世绘

郑亚

一代文学大家汪曾祺描写上海的作品少之又少,其短篇小说《星期天》是最为完整最为重要的一篇,以他自1946年到1948年在上海短暂教书的经历为底色,用他独特的笔触勾勒出那个时期上海的都市情态。

作者郑亚长期在上海文博系统工作,现为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当她以文博视角去透视上海城市进程时,细读汪曾祺的《星期天》,又会引发哪些感触呢?本文节选自郑亚新书《海上华痕——一个人的博物叙事》(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初读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星期天》,是我进高中不久,十六七岁年纪不求甚解,只把它当作临近解放的上海滩传奇故事来读。随着阅历增长、专业积累,偶尔再读,多有感悟。汪曾祺描写上海的作品少之又少,这是最为完整最为重要的一篇,以他自1946年到1948年在上海短暂教书的经历为底色,用他独特的笔触勾勒出那个时期上海的都市情态。虽然是小说,但主要人物都有原型,包括作者自己。

汪曾祺(1920-1997)

汪曾祺水墨画作

当我在与这座城市有了近半个世纪的耳鬓厮磨之后,当我尝试以文博视角去透视上海城市进程时,细读《星期天》,便会不由自主力图探究其中属于上海这座近代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专属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

《星期天》开篇写环境业态与空间地点,一所小到只有三个初中班级的私立中学;胜在地点上佳,在福熙路上,往南不远是霞飞路,而往北稍远即静安寺和南京路。也因此,这个学校学生不少,且多半是附近商人子弟。福熙路是现在的延安路,霞飞路是如今的淮海路,不仅是那时的资源汇聚处,也是当下的上海黄金地段,所以小归小,私立归私立,却能生源稳定、学校资费可观。上海人的地段意识、重商亦重教的观念可见一斑。

有学者考证,这所学校为复旦初级中学的前身民办致远中学,而我则力图由此追踪近代上海教育的发展。近代上海教育,有两条主脉并进发展。一条主脉是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以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创立的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为起点。另一条主脉是中国官办和私立的学校,以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奏准朝廷在上海创办的以学习外语为主的广方言馆为始。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上海已有270多所各式学校,其中中国人举办的231所,华洋合办5所、外国教会兴办35所,并基本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系。民国建立后,办学更兴,出现多种类型的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美术专科学校、音乐高等学府、工科大学乃至职业学校。上海多个近现代行业领全国风气之先由来已久,教育领域亦然,而丰厚的教育资源又孕育出上海这座城市敢于开风气之先的品格,看重专业能力的思维方式。

民国时期的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

上海延安中路沿线的老弄堂

随即,作者简要叙述了学校的建筑格局:一幢教学楼,含大教室、会议室、办公室,一幢后楼,底楼为单身教员宿舍,二楼是校长家,还有并排一前一后两个简易板棚。

之后,作者用了将近全文一半的笔墨,以类似人物小传的方式,依次介绍了学校的9位职员及相关延伸人物:校长赵宗浚、教导主沈裕藻、英文教员沈福根、史地教员史先生、体育教员谢霈、教一年级算术的李维廉、杂务胡凤英、校工老左、教授三个班国文的“我”。

作为核心人物的校长赵宗浚,被作者描写得极为详细。他毕业于大夏大学,很有策略地把自家住宅与学校合而为一,守家在地进退得宜。汪曾祺在行文中对赵宗浚毕业大夏大学而从事教育事业表达了一定的困惑,引发我对大夏大学做了些功课。1924年,厦门大学300多名师生从原校脱离,另行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这所学校被认为是最早的教育学院,且对学生开展通识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归并进华东师范大学。除了再次证明上海是中国近代教育重镇之外,也说明赵宗浚极有可能就是教育类专业出身,不选择其他职业而开办学校就极为自然。

在小说中,这位校长全方位掌管学校乃至一应收支;每天早上习惯看《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和隔夜的《大晚报》;看完报纸,就用小工具修理一些从拍卖行、旧货店搜罗而来的,不费什么钱又没很大用处的,带八音盒的小座钟之类的小玩意;如有电话,则先用上海话接听,稍后再用普通话斡旋应对;从大学时参演话剧到工作后偶尔客串话剧,并与上海影剧界不少人保持联系;对待教员很是“上路”,常常请客吃饭,在星期天还拉大家出去游玩;保持单身但前任演员女友遇到生活困难,他也能网开一面施以援手;不过35岁却开始发胖,注意节食并注意锻炼,虽然收效甚微。透过这位校长的生活轨迹和日常细节,我们能读出20世纪40年代上海城市的入世务实职业观念相当分明、上海报业出版业很是发达、私人收藏蔚然成风,同时还能读出话剧在上海的盛行,并感受到文学界演艺界在上海的汇聚。而赵宗浚的职业经营、待人接物、兴趣爱好、情感生活恰如作者归纳,“他很精明,但并不俗气”。要在1945年至1949年之间动荡不安且又畸形繁荣的上海,保持这份看上去相当闲适有情有趣的生活,是需要极为高超的生存智慧的。

紧随其后的是实力派人物教导主任沈裕藻,一人包揽三个班级的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课程。他是赵校长的同学,同样毕业于大夏大学,这也再次说明这所学校以教育专业为本,并能贯彻“通识教育”,故而可以培养出可以贯通施教的老师。对应其工作量,沈裕藻拿着超出两个老师的薪水,并独享学校提供的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工宿舍。固然有同学情分,也需要真才实学,要有切实付出才能得到相应所得,由此可见上海的规则意识。职业稳定体面,收入可观,住行无忧,让这位沈主任可以吃得考究。作者写道:沈裕藻每天的午饭都是由家里烹饪的红烧肉、煎带鱼、荷包蛋、香肠……食材实打实,本帮菜的浓油赤酱和海派简易西餐缩影其中。此外他偏好颇为艳俗的方块小报,热衷追读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水平不高却嗜拉胡琴、结识京剧票友以过戏瘾。凡此种种,将上海人对日常饮食的投入、上海滩小报文化的流行、现代武侠小说在上海的兴起、上海作为京剧大码头的民众基础,在这样一位类似理工科直男的中学教导主任身上加以综合体现。

因为有把很好的凤眼竹胡琴,沈裕藻通过同学李文鑫,认识了不少有名的票友。李文鑫虽不是中学职员,却也是大夏大学毕业。毕业后并无正式职业,仰仗家里开旅馆,在家当“小开”,大部分时间花在听唱片,拉胡琴上,成为上海专拉程派的知名琴票。他还另辟蹊径,将一个落魄在自家旅馆里的流浪汉调教成弹月琴的搭档。在李文鑫的刻意苦教之下,这名流浪汉闷头苦练,居然成了上海滩票界数一数二的月琴师。李文鑫就养着他,带着他到处“走票”,很受欢迎。李文鑫有时会带几名票友来看沈裕藻,大都是星期天,因为这所学校有一间会议室,正好吊嗓子清唱。在这里延伸出了并非学校教职员的支线人物李文鑫、流浪汉月琴师、包括古森柏和包华在内的若干京剧票友。在对这些人物的叙述中,当时混迹于上海南市、十六铺一带老式旅馆的各色人等,众多中产阶级人士以玩票来显示身份与实力的上海滩京剧票友文化,都在小说中得以接近历史真实地细节性再现。作者还给予了流浪汉月琴师颇多关注,写他三九天苦练到手指发烫,泡过冰水后继续苦练终得出道;另一方面这个流浪汉大字不识,挺个大脑袋见人,话都不会说,只会傻笑,甚至连个大名都没有,可这些并不妨碍他凭借天赋与苦练弹得一手好月琴,因为机缘巧合而被李文鑫训练提携——偌大上海滩,五光十色、三教九流,这一方水土不那么看重出身;如有一技之长,能受得了苦,抓住时机,总还是有口饭吃。

第三位登场的是年轻的英文教员沈福根,本校毕业,毕业后卖了两年“小黄鱼”,同时在青年会补习英语,后来和赵校长讲讲就回来教英文了。至于水平如何,作者很是揶揄又留有余地地给了非常上海风格的三个字评价——不晓得。从对这样一位次要人物寥寥数笔描写中,仍可解读出不少历史信息。比如,英语课程在那个时期的上海中学教育中已不可或缺,青年会的英文补习则折射出西方教会及外文传授对上海城市的影响,也为上海人选择半工半读奋斗不辍提供了可能。至于“卖小黄鱼”是实指贩卖海鲜,还是借代类似贩夫走卒之小生意,甚至是暗指上海市井中的黄金生意,虽不能确定,却因上海商业都市买卖交易对日常生活的广泛渗透,而让三种指向都有可能。

第四位亮相的史地教员史先生,首饰店店员出身,转行做了中学历史地理老师也算别有一功,还时时回味年轻时与疑似军阀姨太太的女子有过“毕生难忘”之艳遇。这段艳遇,虽然言之不详却也迷离旖旎,很有上海滩传奇的味道,也像是当时八卦小报香艳故事的翻版。对于不得不和这样的人做同事,作者显然有更多的不屑与无奈,以至于他写下这样的评论:“至于他怎么由一个首饰店的学徒变成了教史地的中学教员,那谁知道呢?上海的许多事情,都是蛮难讲的。”

第五位体育教员谢霈,在学校没有操场和体育设施的情况下,他上体育课另辟蹊径,带着学生就近在与霞飞路相交的几条车辆行人稀少的横马路上跑一圈。青春期的学生自然愿意,何况回程时还能顺路买些零食解馋:甜咸“支卜”、檀香橄榄、蜜饯嘉应子、苔条小麻花。除了英文、史地,小小一所中学,还有体育课,上海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由此见微知著,也可见上海对体育的重视,上海体育发展起步之早。如同沈裕藻的午餐四式:“支卜”、橄榄、嘉应子、苔条麻花,这四种零食包含了江浙闽南多地口味,是上点年纪的上海人熟悉的老味道,也是海纳百川移民城市的生活写照。因为没学历,当过兵要过饭,谢霈认为“只有铜钿是真的”!区别于对沈福根的揶揄,对史先生的不屑,对这样一个粗人,作者投以较多观察,尤其是细致描述了对自己吝啬的谢霈爱看人下棋,为了在星期天能把上海滩两位围棋国手请到学校来下棋,他不惜血本,好茶好烟好酒好菜招待。或许在汪曾祺看来,粗俗而有癖好的谢霈,鲁直鲜活,是上海这个商业都市里的异数,有其可爱坦荡之处。与之对应的两位围棋国手,从衣着装扮到行为举止,无不显示着光鲜体面,透露着自我感觉良好;但在作者毫发毕现的笔触之间,这种光鲜体面未见得比鲁直鲜活高级,当然上海这座城市的妙处也在于让相对高级的围棋国手,能够与处于低级位置的“武人”和谐共生。

第六位李维廉,高中毕业由北京来到上海,计划在上海考大学。其叔父在复旦大学教书且是诗人,与介绍作者到致远中学的文学戏剧前辈是老朋友,并同样由这位前辈介绍,到此处教一年级算术,以解决食宿。李维廉是位比较内向的年轻人,星期天不是去叔叔家,便是在自己宿舍里温习功课。此处出现的文学戏剧前辈,原型是戏剧家李健吾,与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相交甚笃,而致远中学的校长原型高宗靖是李健吾的学生。上海戏剧界与教育界颇多关联,在复旦大学校史上,话剧社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现代话剧的兴起与发展,也与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及不断涌现的进步剧目和进步戏剧人有着密切的关联。汪曾祺近乎纪实性的小说,在琐碎真实的生活细节里,点点滴滴地昭示出上海的文化引领。

随后是两位存在感很低的人物,一位是从事注册收费收发等杂务的年轻女性胡凤英;另一位是校工老左,被作者一笔两笔带过。

汪曾祺旧影

汪曾祺六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

最后出场的是作者“我”,教三个班级的国文。课余或者看电影,或者到一位老作家的家里坐坐,或陪一个天才画家逛霞飞路,抒发海阔天空才华迸发的情怀;吃完加了很多辣椒的咖喱牛肉面,再回学校简陋铁皮顶木棚批作文,写小说,寂寂工作至深夜。如遇雨天可遥想往事,又因为一声分明的“白糖莲心粥——”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上海。作为从西南联大毕业的青年作家,在上海以教初中国文为生,多少是有委屈的,水土不服、环境差异、时局动荡让作者内心恓惶。但另一方面,上海却无可争议地提供了都市生活的不少便利,即便那是20世纪40年代末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我”课余能够看看电影,与这个时期上海电影业发达、电影院众多、电影放映便利必然有关。能去对方家里拜访坐坐的老作家,应当是巴金,巴金的爱人萧珊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同学。作为比作者年长16岁的巴金,在当时的上海文坛已经地位卓然,世事纷乱尚有适宜居所,还能接待文化界同仁。而与之一起逛霞飞路抒发情怀,吃加辣椒咖喱牛肉面的天才画家是黄永玉,虽然囊中羞涩,上海依旧给了他们一定的庇护。这几位之后成为中国文坛、画坛、文艺界举足轻重的人,在70多年前上海的风云际会中,沉潜起伏、小露峥嵘。交代了个人际遇,作者笔锋回转写“我”在星期天,除去有约会,大都和赵宗浚、沈裕藻一起逛公园、游城隍庙,还有听票友唱戏,看国手下棋,以及翻阅《辞海》,阅读《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对后面这本书,“我”很有感情,因为它曾经在喧嚣忙碌的上海,陪伴他度过许多闲适安静的辰光。

1940年代汪曾祺黄裳黄永玉常结伴闲逛的上海霞飞路

排队一般地介绍了这所学校的甲乙丙丁,虽貌似人物档案罗列,其实作者早就由“星期天”这个时间交集,把大部分的关联人物,不露声色地汇聚在了一起。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围绕着忽然兴起的星期天学校舞会缓缓铺陈。

缘起赵宗浚开始追求一位名叫王静仪的女朋友,她性格文静、仪态大方,学音乐出身,在一个教会学校教音乐课。家境清简寒素,还要培养两个妹妹上学,近30岁尚未嫁人。赵宗浚在一位老一辈导演家中结识王静仪,很是倾心,各种示好,王静仪客气感谢却未接受。举办舞会可以吸引她和她刚刚学会跳舞的两位妹妹。对赵宗浚来说,举办舞会还因为他需要运动,并让自己新从拍卖行买来的整套数十件鸡尾酒酒具“派派用场”。当然,还因为,现有一个非常出色的跳舞老师——借住学校的电影演员郝连都。与“我”、李维廉一样,郝连都是由同一位文学戏剧前辈介绍来到这个学校的。彼时,西方文化、教会机构、西式音乐舞蹈,以及西式社交方式对上海的影响,在一个舞会的组织举办上都有所显现。

借由介绍郝连都与谢霈、李维廉三人同住学校后楼底层的一个房间,作者一并说明了自己与另一位《大晚报》夜班江姓编辑合住在底楼的另一间,阴暗潮湿,离开时小铁床垫席背面竟长了一寸多长的白毛。楼上二三层和隔壁人家楼上随时会把用过的脏水从高空自天井泼下,哗啦一声,惊心动魄,“我”便将这两间屋叫作“听水斋”。上海市中心一所小小中学,如同汪洋中的小岛,容纳了作家、编辑、电影演员诸多文艺青年,条件固然简陋,却也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所。所以,数十年后的1983年,汪曾祺在回望撰写这一段上海往事时,极为自然地描绘出大都市小市民的世态冷暖,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人生的感叹,在怅然中流露出对上海的感念。

郝连都,高大、挺拔、英俊,神秘而充满激情。虽蜗居陋室,出门则西装革履容光焕发,早出晚归,或到一个白俄家学发声,或到另一个白俄家学舞蹈,练拳击学骑马,或到剧专旁听表演课。到处找电影看,除了大众化的影片,还到光陆这样的小电影院去看乌发公司的德国片。他星期天有时也在学校,听票友唱戏,看国手下棋,与大家聊电影,聊内战,聊沈崇事件,聊美国兵开吉普车撞人,在马路上酗酒胡闹。他说话表情丰富,手势有力,笑声很有感染力。他跳舞亦佳,探戈跳得尤其好,甚至曾经在跑狗场举办的探戈表演晚会上表演过。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多才多艺、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也就在这些看似松散随意的叙述中,流亡上海的俄罗斯贵族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影响,西方体育健身竞技在上海的发展,上海电影业的发达与专业,内战形势在上海民间引起的焦灼,1946年12月北大女学生沈崇被美兵强暴引发社会大规模民众抗议的余波,美国军队在中国境内的为所欲为,等等,层层递进,徐徐展开。

郝连都寄居于此,不任教职不交房钱。赵宗浚邀请他参加舞会,教大家跳舞,他欣然应允,这是合理人情。于是星期天的晚上,学校成了可供下棋观棋,唱戏听戏,以及学舞跳舞的俱乐部。大教室木纹地板打磨上蜡,红蓝灯泡闪烁、电唱机电风扇转动,玻璃酒具注入汽水、可乐,兑一点儿白酒,晶莹剔透,音乐更是肖邦、黑人爵士乐、南美伦巴、李香兰唱片、广东《彩云追月》、上海流行歌曲交替登场。众人齐跳《香槟酒气满场飞》,真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而这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

参加舞会者,除了学校教员、王家三姐妹们,还有本校毕业工作的女生,以及胡凤英约来的有些不着调的社会青年,但因为在学校参加舞会,他们还算收敛。有这些人的打底烘托,郝连都愈发成为舞会的灵魂人物。

故事的高潮定格在这一个星期天,华灯初上,舞乐轻扬。“大夏校友”之一的李文鑫晚上要拉一场戏,带着弹月琴的下手先走了。票友们有的告辞,有的被沈裕藻留下来跳舞——京剧票友响应西式舞会,也算是老上海做派。下棋的吃了老酒,喝着新泡的龙井,准备再战。参加舞会的来宾陆续到来,主角郝连都却迟迟未到。

众人期盼中,学校铁门外人声喧哗,大家赶到门口,只见一群人簇拥着郝连都到来。他头发散乱,衬衫破碎,李维廉在他身旁,夹着他的上衣。借着簇拥而来的众人致意和李维廉之口,郝连都与李维廉在霞飞路遭遇醉酒美国大兵侮辱中国女性,郝连都无所畏惧一个人痛打四个美国兵,而后围观百姓一拥而上掩护他离开现场的情景跃然纸上。

面对郝连都的再三致谢,上海底层民众应答之间的可亲可敬,为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做出了注脚。

“呒不啥,呒不啥!(“没啥,没啥!”)大家全是中国人!”这应该是江浙一带人的说法。

“侬为中国人吐出一口气,应该谢谢侬!”这更接近上海土著表述方式。

在上海本地民众之外,一个在公园里教人打拳的沧州老人说:“兄弟,你是好样的!”拳拳爱国之心不分南北,或也说明上海城市的融合度之高。

“郝先生!你今天干的这桩事,真是叫人佩服!晏一歇(等一会儿)请到小摊子上吃一碗牛肉面消夜,我也好表表我的心!”说这话的是对面弄堂卖咖喱牛肉面的江北人。汪曾祺籍贯高邮,可以统算作江北人。在上海,“江北人”之称多少带有蔑视,有学者认为汪曾祺在上海时期因为籍贯江北颇受冷落。而在这里,这个卖咖喱牛肉面的小人物,不仅毫不忌讳与郝连都的熟稔,也拿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热忱,要请客吃一碗面以表敬意。江北人的吃得起苦和朴实爽直,让作者情不自禁给了他说出三个惊叹句的机会,也赋予其淳朴真诚的光彩。

很有意思的是,北京来上海备考大学的李维廉,这个原先作者用“很腼腆,不爱说话,神情有点忧郁”来形容的年轻人,一鸣惊人地用了极为生动、情感饱满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郝连都见义勇为的事迹。十个短句,表达清晰,形象生动,妙语不断,最后给了美国大兵一句“真不是玩意!”的京式定论以作结尾。足见这样大快人心的举动,让他备受冲击热血沸腾。

上海滩的众生相随后进一步展现。大家议论纷纷都很激动,而国手之一慢条斯理提醒是不是把铁门关上以免美国兵来寻事,国手二附议:美国人惹不得。虽然让人觉得齿冷,却又不得不承认是一种理性的判断。沈福根年纪轻,脑子活反应快,主动出去侦察,煞有架势、蹑手蹑脚到霞飞路逡巡一番,而后回来报告平安无事,霞飞路上人来人往,美国赤佬无影无踪哉!

于是下棋的下棋,跳舞的跳舞。

郝连都换了一身白法兰绒西服出场,作者虽惜墨如金只用了“显得格外精神”六个字,已足以让这位明星英雄在这场特别热闹的星期天舞会上熠熠生辉。

郝连都几乎每支曲子都跳了,做了一件令人敬仰的大事后,他不骄不躁,尽可能不让所有人失望。舞伴从王静仪的两个妹妹王婉仪和王淑仪,再到胡凤英请来的不太着调的“吉普女郎”,舞曲从快三步到慢四步、狐步舞甚至伦巴。

王静仪不大跳,和赵宗浚跳一支慢四,当属礼节性答谢,拉了李维廉跳一支慢三步圆舞曲,多少是对他激赏维护郝连都的隐约赞许。随后她就一直在边上坐着,直至舞会快要结束,她起身在唱片里挑了一张《Lapaloma》,并主动邀请郝连都共舞此曲。

西班牙舞曲《鸽子》响了,飘逸的探戈舞跳起来了,这一对璧人跳得优美而默契,贴近拉远、进退起伏,如行云流水。尤其是王静仪,抬臂侧肩,俯仰回旋,又轻盈又奔放。她眼睛发亮,白纱裙飘动,如同绽开的一朵大百合花。

赵宗浚第一次认识了王静仪,或者说是认识了真正的王静仪。“他发现了她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仍然有完好的抒情气质,端庄的仪表下面隐藏着的对诗意的、浪漫主义的幸福的热情的,甚至有些野性的向往。”他因此明智地判断自己的追求是无望的,并反省自己庸俗且难以改变,他觉得异常疲乏,也意味着他选择尊重王静仪的意愿。

在赵宗浚的身上,时时可见上海人处世的精明与圆熟,他不是完美理想的男主角,但他最终的明智、反省与气度,体现了上海人的心胸格局。作者并不欣赏他,却依旧认为他有可圈可点之处,正如有学者认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汪曾祺多年后自购并极为喜欢的一本书,而在这篇小说中,他把这本心爱之书“奉献”给了赵宗浚,也让这个在上海20世纪40年代喧嚣红尘中的俗人保有一份清醒自知。

汪曾祺作品《蝴蝶花》

汪曾祺,《蜻蜓荷花》,1984年

汪曾祺画作

而郝连都,一度激发我探究其是否有原型。40年代的上海男演员众星闪烁,金焰、赵丹、石挥都是出色的男明星,但又都有着与郝连都明显不对应之处。反复比对后,可以发现1925年出生于南京城市贫民家庭的中叔皇,在人生经历、性格技能上与郝连都有多处重合。因父亲早逝,中叔皇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来上海谋生。他在亲友资助下一度进入新闻专科学校学习,并立志成为记者,后转向戏剧舞台。1946年10月,地下党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于上海成立,中叔皇从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被录用。昆仑影业拍摄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电影,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也让中叔皇由衷感到自己选的路没有走错。从进入昆仑影业到1949年,在进步人士的启蒙下,中叔皇对艺术应该有益于人民和社会有了明确的认识。1949年前后,他满腔热情参加“昆仑”文工队,到学校工厂演出,迎接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叔皇在多部影片中扮演革命军人、地下党员。从相关资料中可见他还是位身材奇伟、风度翩翩的大个子演员,身世经历、外形体格、性格信念,都与郝连都刻苦学习、体魄强健、技艺高强、一身正气、拳击美国兵互相印证。当然,郝连都的原型究竟是不是中叔皇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上海能够孕育出这样的风云人物!

在小说的尾声,舞会散了,围棋也结束了。国手之一意味深长地对国手之二说:

“这位郝连都先生,他会不会是共产党?”

国手之二的回答有着上海式的玄妙:“难讲的。”

一切尽在不言中,汪曾祺水到渠成地最终写下:“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这里那里,静静地燃烧着。”以成就他对曾经身处过的上海的远眺。

隔了35年的光阴,汪曾祺用他独有的笔触,刻画描摹出大约在1947年、1948年的上海世相,不是漫漫长卷,却胜在举重若轻间丝丝入扣。年轻时他曾向恩师沈从文哭诉在上海的生存艰难;而回望时,他却赋予上海和上海人更多的理解欣赏与宽和温暖。在1983年这篇小说面世将近40年时,我穿梭漫步其间,一起描摹我眷恋的上海曾经的浮世绘,以及那一段浮华中上海人的善与真,上海城市的艰难与坚韧。

《海上华痕——一个人的博物叙事》 郑亚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年8月

延伸阅读(《海上华痕——一个人的博物叙事》序):

时间在空间里,空间在时间中

杨志刚(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会长)

对于时间、空间的理解和感受,文博工作者往往异于常人。一是他们的研究工作使其特别在意时间与空间的重要性;二是他们必须善于从一个时空穿越到另外一个时空,展开时空间的关联,生发、探究意义;三是时间、空间常常需要嵌合,只有时间没有空间,或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必定使其关注的“意义”受损、打折;四是从业者个人经验中的时空与研究对象世界里的时空,也容易发生串联与交织,甚至在主客体之间形成一种“共振”。

以上是我在读郑亚这些感性、灵动、晓畅的文字时,一再产生的略带艰涩的玄思。并且,她在书中讲到的不少时间、空间,我都很熟悉,也牵带出了共振。

遥想20多年前,作者在复旦大学文博系读书,我是授课老师,还兼带其他一些方面的工作联系和指导。所以看着她在校园里成长,后来走向社会在职业生涯中不断闯荡,闯过了专业上的很多沟沟坎坎,也开拓出了学问上的一片新天地,时时充满欣喜。为人师者最大的快乐莫不过于此!

读她的文章,除了听故事、增识见,我还关注作者所关注的那些时间与空间,也会跟着她在时间中打量空间,在空间里琢磨时间。这就不全是玄思了,还基于我们曾经同在燕园200号,又先后在人民大道201号的难忘经历……

眼前的有些文章,此前断断续续地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或一些微信公众号上读过。我曾建议郑亚,适时编出集子来,做一个系统的展示。这样一本聚焦上海文物博物馆与历史建筑的散文集,视角独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导览式介绍,亦非材料丰富、立意深刻的学术论文;而是融从业经验和城市漫步观察于一体,从私人阅历、工作细节切入对城市历史的深度观察,有感悟有发现,殊为难得。相信业内需要,一般的读者也会珍爱。

现在,她将近十年来写作的40篇文博随笔汇为一编,我得以先睹为快,借此序略作推介。

全书第一编“观博寻踪”,以复旦大学200号文博系小楼为缘起(见《复旦文博——那些200号的时光》),追溯作者与上海博物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青浦博物馆、嘉定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等诸多博物馆的工作交集,以及这些博物馆的变化发展,借此体现上海城市文化品格的塑造,及上海文博人的坚韧执着。其中《这座城,让我与博物馆同行》,回溯了1996年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新馆开放,1999年中共一大纪念馆与鲁迅馆的改扩建,2004年青浦博物馆的新建,2008年中共二大纪念馆的升级改造,2010年前后土山湾博物馆新建、三山会馆提升,2012年嘉定博物馆迁建,直至2018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为上海当代博物馆的发展留下诸多珍贵的剪影。《我的人民广场“文博之旅”》,回忆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风云际会——上海近代历史特展”等临展,记录了上博老馆长对国外代表团的机智回应,以及2003年“非典”期间博物馆人的坚守,和抗击疫情胜利后临时免费开放的积极妥善之应对。《上海之恋——读杨可扬版画与藏书票》,在简要回顾杨可扬先生对新中国版画事业发展贡献的同时,特别聚焦其创作的多幅体现上海城市变化的版画作品,来表达上海文博工作者对上海的眷恋与深情。《那些不期而遇的鸟儿们》,则借助古代艺术类文物中“鸟”等纹饰意象的串联,对如何理解博物馆、欣赏馆藏文物、了解博物馆人作了娓娓叙述。

2018年5月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夜景 郑亚 摄

纳入本编的文章,还从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陕西南路长乐邨丰子恺故居、武康路巴金故居的建筑历史、名人往事,及这些故居在不断沉淀过程中演变为博物馆、纪念馆的故事入手,探究这些人物与上海文化的关系,述说他们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互相成就。如《大陆新村鲁迅故居》,讲的是鲁迅在上海第三处寓所,鲁迅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3年多的时光。除了建筑本身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新式里弄住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中绝大部分的家具、陈设、用品都是原物,包含了鲁迅在上海战斗生活的大量历史信息。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在中央领导和上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大陆新村132弄9号鲁迅故居与10号鲁迅生平陈列共同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人物类博物馆,这在新中国文博发展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2018年5月 申报咖啡馆 郑亚 摄

第二编“读城阅市”,是一些相对更加生活化的城市观察记录,对象包括申报馆、泥城桥、西藏南路、甜爱路、茂名路、南京路、凤阳路、汾阳路这些与上海近现代历史渊源深厚的街区、马路,还涉及张园、大学路、永平里等近年来新出现的时尚市集,体现了上海新旧融合中城市遗产保护利用的独到之处。比如申报馆,创办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申报》,是上海历史最久、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日报。申报馆老建筑保留了极具特色的历史风貌,而近年这里被转型为“The Press”咖啡馆后,因其综合了上海近代城市发展、新闻报业起源、进步文化传播、都市文艺生活等元素,而演变成为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地标。再如张园,作为上海开埠后早期的私家园林和娱乐场,它几经变迁,在2018年形成了小型的市集餐饮休闲时尚社区,且还在进一步变动发展中。还有M50,作为苏州河畔纺织产业曾经的聚集地带,在大型纺织国企改革的剧痛中,上海以创新蜕变坚韧面对,不仅建立了上海纺织博物馆,还将莫干山路纺织厂的车间逐步拓展为艺术文化休闲创意园区。这部分的写作,突出作者游走体验中的所见所思,和身为文博工作者对其职业的挚爱、对所在城市的眷恋。阅读这些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2019年11月 2日至3日,在上海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这本《海上华痕》还以“附编”形式,收入3篇对境外博物馆、历史建筑的调研考察,意在借鉴国际优秀案例,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于1996年入职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大道201号工作了15年。她担任过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文广局博物馆处的负责人,也曾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挂职馆长,后又担任了多年的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读郑馆长笔下的“华痕”——上海的历史遗产,可以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触摸城市更新中文脉的传承,感受文博人的情怀。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过去的70年,也是上海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70年。“一座馆与一座城”的话题已经打开,“大博物馆计划”正在成型,“海派城市考古”将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2022年,上海文博人将同赴一场生日庆典!《海上华痕》是一份充满深情的献礼!

70年,有几个馆舍特别引人注目,时间在这里浓缩。它们叠加在一起,空间里凝聚着无数未曾远去的时光。在这样的时空交织中,文博人再次迈上新的征程。

于辛丑牛年岁末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施鋆

还珠格格小鸽子扮演者如今33岁,早已退圈当教师,依旧美如仙女

琼瑶阿姨一直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当属《还珠格格》。《还珠格格》捧红了几位主演,同时很多配角也是特别的受关注。不得不说剧情发展很精彩,演员们的演技也是完全在线的。琼瑶阿姨的诸多作品都被搬上了银幕。《还珠格格》有些桥段虽然被改编了,但是精彩依旧。在剧中还有不少的小演员,最为受关注的小童星可能就是扮演小鸽子的小小女孩。长得非常可爱,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却被观众记住了。小鸽子在拍摄《还珠格格》的时候仅仅只有12岁,但是演技非常好,所以凭借这部剧名气也是越来越大,让大家记住了她的名字:胡斯雅。后来她也拍摄了几部作品,但是在很早的时候就退出娱乐圈了。时光荏苒,现在她已经33岁了。在很多观众印象中她还是那个小鸽子。虽然自己已经长大,有些人更是已经老去,但是在得知她的真实年纪之后依旧震惊。胡斯雅觉得娱乐圈太复杂太混乱,不适合自己,所以就退出了。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通过近照会发现她看上去依旧像是一个大学生的模样。胡斯雅平时并不是特别喜欢化妆,清纯朴素的样子更令人喜欢。不过这些年她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震惊的选择:出家。作为演员,甘愿选择一个平凡且伟大的岗位值得敬佩。但是她选择出家这样的人生道路,真是让人难以接受。虽然不知道她选择是初衷,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刘雪华坎坷情史:被男友嗜好带偏,与狗争宠,曾叫丈夫爸爸

一、

1977年,18岁的刘雪华以爱为梦,与一位同龄男生暗生情愫,蠢蠢欲动,无奈家教甚严,两人还没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第二年,刘雪华准备去考演员,回家一说,又遭反对。刘父看着青涩的女儿,担心她误入歧途,自己精心呵护的花骨朵,可不能让猪给拱了。

这时,有人登门现身说教了。

影星林楚楚曾在30年代红极一时,与阮玲玉等名角同台生辉,婚后息影相夫教子,晚年在家含饴弄孙,有个7岁的漂亮孙女叫黎姿。

林楚楚与刘雪华的父亲算得上是老友,她的现身说教,打消了刘父的疑虑,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1978年,刘雪华如愿考入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她的美,炫目璀璨,怎能不脱颖而出。几乎没怎么跑龙套,就冲到了主角番位。

一年内,19岁的刘雪华接连主演了《情不自禁》《通天临记》《白发魔女传》等影片。可惜,反响平平。

1981年,刘雪华入巢TVB,先后主演了电视剧《他的一生》《妙手神偷》,依然反响平平。但TVB觉得她是可塑之才,有了想法。

那年,周润发与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轰动一时,为了留住刘雪华,TVB不惜以当红的周润发为“诱饵”,说只要你留下,就可以与周润发合作。

刘雪华一听,很心动。

然而要签约时才发现,这份长约简直等同“卖身契”,薪水极低,条条框框也多……正好她当时谈了个富豪男友,心气也傲,于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

据说,那一年21岁的刘雪华,与一位34岁的陶姓富豪陷入热恋。刘家一开始不乐意,陶富豪却“壕”不气馁,用耐心与实力填平了年龄沟壑。

恋爱谈了没多久,刘雪华不乐意了。

她发现男友有个嗜好,很爱打麻将,一搓起牌来就忽略了她,于是开始使眼色闹脾气…..陶富豪眼见不妙,心生一计。

他把刘雪华拉过来,开始手把手地教她打麻将。没想到,刘雪华上手后,比他还着迷,一收工就直奔麻将桌。

也不晓得这精力一分散,是否影响了她的事业线。

在与长城电影约满后,刘雪华转入邵氏电影,与尔冬升以情侣档主演《魔界》,饰演一位着魔之后有着特异功能的警花。

导演认为,斯文儒雅的尔冬升,与刘雪华的淑女范极为搭配。可打星狄龙,很不赞同。

某天,刘雪华从狄龙身边走过,他大呼起来:这个女孩走路带风,一定有武功。或许因此,刘雪华开始了“侠女”的打怪之路。

但这条路走得满腹艰辛,翻跟斗、吊威亚都是危险活,刘雪华硬着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却改变不了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1983年,刘雪华与莫少聪搭档合作《武林圣火令》,剧中,她不是女一,也不再年轻,而是饰演大反派“静音师太”。

随后,她又与张国荣主演了《杨过与小龙女》,这次,她扮演的角色依然不是女一“小龙女”,而是“杨过”的长辈“黄蓉”。

这一年,刘雪华24岁,张国荣27岁,而这两部影片的女一,都是19岁的翁静晶。这角色安排有些魔幻,但也是有缘由的。

三、

当年在邵氏,武师出身的刘家良导演位高权重,捧红了多位小生小花。在他44岁那年,对14岁的翁静晶一见钟情,两人后来真谱写了一段传奇。

所以,翁静晶霸屏女一,演尽绝色美女,毫不出奇(详见万小刀公众号往期精选:《“命硬女星”翁静晶的传奇》)。

刘雪华多少有些郁郁不得志,扑腾了几年,从长城到TVB,再到邵氏,剧没少拍,苦没少吃,还是不温不火。

那位唯一有点“甜”的富豪男友,也出了“差错”,麻将越打越大,财富越来越少,对自己也越来越不上心…..

她心生悲怆,却不气馁,果真就有好事发生了。

演完《杨过与小龙女》后,刘雪华跟邵氏拜拜,跑去与亚视(ATV)合作了首部历史人物剧《少女慈禧》,她在剧中饰演“慈禧”。

这次,她终于抓住了机会。

1983年底,《少女慈禧》播出,收视率奇高,风靡东南亚,24岁的刘雪华一举成名,还得到泰国皇后的亲自接见。

其时的港剧制作精良,口碑极佳,演员也很走俏。许多台湾影视剧爱启用香港演员来挂帅主演,以打造名气和热度。

刘雪华出名后,深受台湾制作人杨佩佩所看重,力邀她来演《笑傲江湖》。同时,刘雪华也接受了一部名为《傲啸江湖》台制剧的邀请。

两部剧,无一例外,刘雪华都是女一号。在《傲啸江湖》中,她是侠女“司徒飘飘”。在《笑傲江湖》中,她是日月神教教主之女“任盈盈”。

初到台湾拍戏,众星捧月,刘雪华却很不开心。

四、

当时拍《傲啸江湖》时,一开始,很多桥段不合逻辑,刘雪华对剧本相当失望,导演也觉得拍不下去了,干脆把剧本撂一边,想一出是一出地拍。

这让向来行事稳妥的刘雪华很不适应,每天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演完了今天又不知明天要演什么。

她还得两个剧组轧戏,沉浮在江湖里,一会儿“傲啸”,一会儿又“笑傲”的……累是真累,但不能耍大牌,因为刘雪华对首次台湾行期许很高。

演技又好,工作态度又好,这样的一流演员,导演们赞不绝口,《笑傲江湖》的导演刘立立对她尤为喜爱,于是马上再递橄榄枝,邀她合作琼瑶剧。

刘雪华很是惊喜,她从小看琼瑶小说,琼瑶于她,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转而一想,又有些惊慌。

这几年,琼瑶小说改编了不少电影,启用的“琼女郎”林青霞、林凤娇、甄珍等人,都是温柔矜持、不食烟火的纯情美女。

刘雪华心想:我不仅走路带风,还抽烟打牌,哪哪都没有淑女范,而且已被定型为“侠女”,年龄也到25岁了,琼瑶还会捧自己吗?

结果一试戏,刘雪华梨花带雨的哭相,令琼瑶如获至宝,很快敲定她与秦汉一起,联袂主演首部琼瑶小说改编剧《几度夕阳红》。

这个时候的秦汉,正与林青霞水乳交融,而这个时候的林青霞,正在香港发展,这就间接给了刘雪华与秦汉切磋演技的空间。

拍戏空档,刘雪华很爱制造点小意外整蛊秦汉,拍吻戏时,还故意嚼点大蒜……侧面来讲,对这个人很“用心”。

1986年,《几度夕阳红》播出后,反响热烈,27岁的刘雪华在台湾一炮而红,事业攀上高峰。

在琼瑶的邀请下,刘雪华干脆把家搬到台湾,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五、

1986年至1987年间,刘雪华与秦汉再次联袂,相继合作了电视剧《烟雨濛濛》《庭院深深》,再创收视奇迹。

奖项纷至沓来,刘雪华被提名“金钟奖视后”,还获得“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并位列台湾“最受欢迎艺人榜”榜首……

身价也水涨船高,但刘雪华仍不会随意接剧本,也从来不在琼瑶面前摆架子,一切都一定以她的戏为优先考量。于是,两人合作默契且彼此信任。

这时,身边友人也是熙来攘往,她与一位合作多次的女演员走得很是近乎,可人心是流动且复杂的,刘雪华没料到,两人后来会因一个男人以那种方式而翻脸。

1988年,29岁的刘雪华再次与秦汉联袂,驾轻就熟地完成了琼瑶剧《在水一方》,结果,现实不按常理续牌,剧集播出后收视扑街,打了琼瑶一个措手不及。

观众口味日新月异,琼瑶不得不改变电视剧的改编方式。以往几部电视剧,都是小说直接改编而成,这以后,恐怕真得变一变了……

就在琼瑶酝酿改革大法之时,刘雪华跑回香港与亚视合作了电视剧《李清照》和《赛金花》,但反响远不及琼瑶剧。

1989年,琼瑶将她的两部小说《彩云飞》和《海鸥飞处》进行糅合改编,诞生了《海鸥飞处彩云飞》的剧本。导演依然是刘立立,男女主演继续沿用秦汉与刘雪华。

变则通,此剧播出后,收视再创新高,刘雪华分饰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精湛演技大放异彩,唯美哭戏尤为惊艳。

接下来,琼瑶开始炮制《六个梦》的系列剧本。而刘雪华,也坠入了情网。

六、

儒雅小生张佩华大刘雪华5岁,曾在火爆一时的84版电视剧《昨夜星辰》中,因饰演男主角“周建邦”而声名大噪。

1989年,琼瑶的《六个梦》系列开拍,35岁的张佩华被启用在系列剧中的《婉君》和《三朵花》中,出演男主角。

而30岁的刘雪华,正是《三朵花》的女主角之一。

刘雪华第一次与张佩华合作,就发现他很不一样。

当时剧组在北京取景拍摄,正值冬天,寒冷至极,演员们水土不服又找不到合口味的餐馆,这张佩华就开始变着花样,天天炖食物请大伙吃。

30岁的刘雪华怦然心动,想这么会照顾人又会做美食的男人,不多了,得赶紧下手。随后,刘雪华与张佩华谈恋爱的消息,就传遍了剧组……

大概3个月后,戏拍完了,两人牵手回台,很快发展成同居密友,然后,刘雪华就发现了张佩华的特殊嗜好。

回台后,张佩华不煮饭,不当暖男了,天天让助理买盒饭回来吃,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全花在狗身上了。

张佩华对狗情有独钟,是台湾引进藏獒的第一人,还被誉为“台湾藏獒之父”。

于是,刘雪华好端端一个大美女,竟然开始了“与狗争宠”的日子。

她费尽心思制造浪漫,在家点上蜡烛,准备红酒……结果张佩华回家一看,大呼起来,点这么多蜡烛是要干嘛……

得了,芳心破碎,幻想破灭,既然不合适就不强求了。

琼瑶听说两人分手,大呼不好,这即将开拍的《雪珂》定的男女主角,正是张佩华和刘雪华。分手了,还能继续合作情侣戏吗?

刘雪华瞪着眼睛回她:“这有什么关系,我们分手了还是朋友啊。”也正是缘于和张佩华的这层朋友关系,才有了刘雪华后来的爱情归宿。

不过在此之前,她还得历个“情劫”和“死劫”。

七、

1992年,刘雪华以为刘德凯单身,与他因戏生情,结果却是一场婚外恋。刘德凯周旋其间,一拖就是5年。

期待是心痛的根源,刘雪华几次欲走还留,都渡不了这个劫。

5年后,33岁的刘雪华已败给了岁月,在与钟镇涛、欧阳龙等主演了《烟锁重楼》后,就从琼瑶剧“御用女主角”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后来火遍全球华人圈的《还珠格格》,刘雪华未能分一杯羹,倒是缘于她的推荐,成就了“金锁”范冰冰的改命史。

1997年,刘雪华怀孕,刘德凯离婚。这对“金童玉女”终于走到了婚礼环节。然而,就在这时,刘德凯去法国拍了场戏,回来就领了个法国姑娘,还说要和她结婚。

刘雪华羞愤交加,精神恍惚,孩子意外流产,她在刘德凯大婚当日,差点寻短见,最后被亲情感化才重振旗鼓(详见万小刀公众号往期精选:《“绝情男星”刘德凯的风流情债》)。

这段情被媒体反复爆炒,前些年和刘雪华多次合作的女演员谷音,也适时地为她“打抱不平”,伤疤揭得没完没了,刘雪华不悦,与她翻脸。

当这段往事已波澜不惊时,刘雪华在节目中欣慰道:感谢刘德凯的不娶之恩,否则就不会遇到后来的丈夫。

1999年,40岁的刘雪华与“前任”张佩华合作电视剧《傻阿甘》,并在他的介绍下,结识了53岁的著名编剧邓育昆。

邓育昆对刘雪华一见钟情,当场施展“才情大法”,以“冰心胜雪,春萼其华”的诗句打动芳心,随后一鼓作气,攻下了美人城堡。

这老房子一着火,火势猛烈,火光冲天……3天后,两人就择了个良辰吉日,于1999年9月19日,在好友的见证下,把婚给定了。

过了两年,获得了刘父的首肯后,两人举办了正式的婚礼仪式。

刘雪华自曝是路痴、生活无能,而这些缺点在邓育昆眼里,都成了可爱的优点。婚后, 刘雪华很想拥有爱情结晶,每月都“假”怀孕……

后来干脆与邓育昆互当“宝宝”,你叫我“妈妈”,我唤你“爸爸”……

日子和睦幸福,处处都是“狗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倏忽而至。

八、

2011年,65岁的邓育昆从上海寓所的高楼不慎坠落,骤然离世,琼瑶戏里凄凄楚楚的一幕,仿佛回到了现实。

将哭戏演得出神入化、收放自如的刘雪华,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始终泪眼婆娑,悲伤难以自抑。

可锥心之痛并未击垮52岁的刘雪华,亡夫下葬7日后,不如意的她回到剧组,继续拍摄杨幂、刘恺威因戏生情的那部剧:《如意》。

刘雪华开创了琼瑶古情戏路,哭戏堪称一绝,素有“哭后”“泪眼皇后”的称号,晚年依然活跃,尝试着不同戏路。

《芸娘》中绵里藏针、心狠手辣的陆家大太“沈容”,《钻石豪门》中兴风作浪、刁蛮势利的“王采伶”,《心肝宝贝》中的农村悍姥“赵老太”……都是她的开拓和探索。

这一年,多年伏低作配的刘雪华,还凭热播宫廷剧《宫锁心玉》《甄嬛传》,再创事业新高峰,走上了“百变太后”的霸屏之路。

令人意外的是,刘雪华从艺近40年,无论是少女娇憨时,还是熟女妩媚时,都坦言潜规则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份恋情,也都坦然公开忆之……

这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简直算得上是“遗世而独立”了。

虽然滚滚红尘,真爱难觅,仍然希望这位“哭后”,在历经沧海、阅尽悲欢之后,不要再那么多泪了。梨花带雨固然美,终不若山花烂漫,使人心安。

关注@万小刀 头条号,可抽现金大奖,还可获取更多八卦爆文。比如《“女星收割机”的香艳往事》《竹联帮大佬是如何搅动娱乐圈的》《港圈花花公子风流史》《孙红雷情史》《港圈“三级片女神”的瓜》还有四大天王、周润发、成龙、周星驰、李连杰、林青霞、 张曼玉等明星的隐秘往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