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功夫派怎么变身(在儿童页游井喷的时代,我收藏了上百张实体点卡)

导读 功夫派怎么变身文章列表:1、在儿童页游井喷的时代,我收藏了上百张实体点卡2、文脉颂中华·国潮少年派一招一式真功夫,创新传承精气神3、旋转竖屏能让电视行业焕发新一春吗?4、

功夫派怎么变身文章列表:

功夫派怎么变身(在儿童页游井喷的时代,我收藏了上百张实体点卡)

在儿童页游井喷的时代,我收藏了上百张实体点卡

十年前的火热光景现在看来更像是那一代少年儿童的狂欢。

编者按:一代玩家有一代玩家的回忆。在游研社App,时常有玩家聊起他们童年中的街机厅、红白机、魔兽点卡,不过这一回,一名95后社友带来了她不太一样的童年:上百张儿童页游充值卡收藏,以及大量周边。这未必是所有玩家的共同记忆,却也见证了早年儿童页游的流行,在社区里引起了不少讨论。

儿童页游,放到现在是个略显尴尬的存在。年龄大点的玩家可能不了解,只能说听说过赛尔号、摩尔庄园、奥比岛这些游戏曾经很火;年龄更小点的玩家可能看不上。十年前的火热光景现在看来更像是那一代少年儿童的狂欢。

但无论游戏本身有多少争议,Flash没落之后有多冷清,都改变不了它们撑起了我几乎整个童年的事实,直到现在也还是会偶尔折腾一下软件回去看看。

因为看到社里很多朋友在分享儿时在街机厅的故事、玩红白机的故事,羡慕之余,我也很想分享一下我的儿童页游收藏。但苦于不知道有多少社友能有共鸣,分享计划就一直搁置了。

直到前几天,无意中看到藏在抽屉里的一沓“多多卡”,突然来了兴致,一通翻找。多年下来,各种充值卡和周边虽有丢失,却也因为量够大,留下来不少,加起来能有百来张。

多多卡是《奥比岛》的充值卡

米米卡是淘米网络《赛尔号》《摩尔庄园》的充值卡

有流行于小学对面文具店的大摩尔塑料玩偶。

有可能曾经流行过,印象中上过电视台广告的精灵激撞炮。

有页游大电影的预告书,书的质量甚至比电影还要好上一点。

有高中在路边文具店偶遇的梦龙游戏机,这台小掌机现在还能开机游玩。

评论区里,社友 嗷呜呜呜嗷呜呜呜嗷 晒出了记者摩尔玩具,它跟我的艾尔警官同属一个系列。

而社友 QWQ,free时间 和 离散文学与古典数学 则是想起了当年深爱过的《约瑟传说》,必须现实中晴天中午打的BOSS和带感的音效、大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顺带一提,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儿童页游之一。

我回想起一场发生在2021年的页游复刻活动记录。停更多年,一度被雪藏IP的《摩尔庄园》页游早已不复当年辉煌,早已关闭充值入口的现版本仅仅是能玩的程度,大量的bug无处不透露着它的年久失修。

在这种连任务驱动型活动都做不到的情况下,活动负责人硬是凭着剩余的活动素材,在一些热心玩家的帮助下,复刻了12年前的“黑森林-红龙之战”活动。活动引导的每一句话,都是“NPC”们手动发送的聊天气泡;活动中的提示框和角色贴图等,甚至可以看着一路拖放到它们该出现的位置。

在这样的条件下,活动分4个晚上办了8场,因为流程几乎纯人工,每一场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甚至还能有“导致签到奖励没了”之类的Meta元素

在社友们的评论鼓舞下,我也顺势分享了一下2014年去淘米广州参加玩家见面会的经历。

这场见面会在互联网留下的痕迹很少,我手上仅剩的资料也不多。那年是《赛尔号》黑暗时代的前一年,看着存了8年的历史邮件,会场里粉丝高呼“再陪淘米60年”的场景恍若昨日。

合照可能是再也找不回来了,但进场的战衣还在,时至今日也没怎么舍得穿过。

这可是与会者的战衣!

在这篇追忆帖子发出后的第三个凌晨,我突然想起到场送的大礼包放的位置,并且成功找到了,兴奋得一夜未眠。虽然早就用不上了,也算是很珍稀的“绝版限定”周边。

和这袋子一起找到的,还有一套靠磁铁变身的暴击战车。这套战车是高中买的,当时比较流行《爆裂飞车》等等会变形的玩具。

变形之后,个个都是兄贵。虽然可玩性不高但莫名喜感。

兄 贵 战 车

接着是一个此前从未对外说过的惨痛教训,一段试图在游戏外交易道具,结果毫无心机,先后在《功夫派》被骗去50块钱的经历。

这件事也是我对页游态度的一个转折点,从狂热投入到心灰意冷,最后退坑删好友。7年后惨被我抛弃的公会会员,凭借多年前的邮箱生日提醒找到了我,感叹着光阴似箭的同时,又为时代变化、页游没落唏嘘不已。

正文节选

运营10年仍在更新的儿童页游早已变样,因为时代原因,它们很难再吸引到真正的儿童。

早已被周更榨干创意的它们,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和已经长大的老玩家,人性精灵,二次元,黑丝白丝,甚至性转女皮,一个不少。以我现在还在玩的《奥奇传说》页游为例,展示了近30套性转女皮的海报。无论是当年接触过还是没接触过儿童页游的社友,都直呼“大开眼界”。

在社友们的共同追忆下,我又在游研社App开了一个游戏单,列出一些我自己的童年回忆。

社友给这些老页游基本都打出了高分

结果可以看到,有许多社友找到自己玩过的儿童页游,记录自己的故事,或回忆往事,或述说当年感受,不约而同写下了篇幅不短、感情真挚的文字。收到这么多社友的回应,我也很开心。

*游研社App也欢迎更多社友分享自己独有的游戏收藏、童年回忆,大家可前往社区参与晒图、讨论,我们会将你的分享传递给更多玩家看见。

文脉颂中华·国潮少年派一招一式真功夫,创新传承精气神

身着一袭白衣,在舒缓的旋律中,行云流水地舒展拉伸,时而潇洒飘逸,时而刚劲有力;手持刀剑矛戟,在铿锵的节奏中,步步稳当、快而不乱,用力量与速度诠释武术的章法与魅力……一招一式之间,中国功夫日益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受到海内外朋友们的喜爱。

早在2006年,“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等六项中国功夫相关项目,就被收录进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多年来,“八卦掌”“咏春拳”等越来越多的项目不断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功夫的非遗文化宝库。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近年来,太极拳、八段锦等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运动,简单的招式配合规律的呼吸,就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国功夫的了解不断加深,其中蕴含的精气神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理解。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韧,或是“不为外撼,不以物移”的刚毅,又或是“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都让人深深着迷。

非遗文化重在传承,创新传承重在精魂。近年来,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号召要求下,不少学校把武术、太极等项目引入中小学课程。也有不少青少年主动学习起传统武术,掌握招式章法之外,还能有模有样地讲解其中的道理。一些外国朋友也通过社交平台、文艺作品等方式结缘并爱上中国功夫。从典籍馆藏中走到现实,从国内走上国际舞台,非遗文化中的中国功夫传播、传承有了更多可能。

如今,我们拥有先进的传播技术,有更优渥的生活条件,广大青少年更应高举传承的火炬,增强本领、勇于创新,在讲好中国故事、非遗故事中倾注心力、提振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大放异彩。

策划:管真真 姚凌

手绘:陈义超

文案:徐可心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旋转竖屏能让电视行业焕发新一春吗?

近几年,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壮大,给传统影视行业以及电视机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2018年,爱奇艺总营收249.89亿元,同比增长43.79%;而到了2021年,其总营收仅有305.54亿元,同比增长2.85%。总营收虽然保持增长,但几乎已停滞不前,其中还是通过提高会员费、增加超前点播等一系列方式实现的营收增长,如果没有这些相关调整,爱奇艺的业绩可能不如2018年以前。当然,腾讯视频、优酷另外两大巨头的处境也相差不多,整个影视行业进入低谷期。

为了扭亏为盈,几大视频平台也是想尽各种方法,除了提高会员价格外,也在拼命筹备新剧,腾讯则积极进行漫改。这些方法确实对稳定发展起到巨大帮助,但想要实现增长还是很困难。电视机行业的处境就没有影视行业如此乐观了,用户的娱乐中心从电视转移到手机、平板后,导致电视的打开率不断下滑,从2016年的70%跌至2021年的27.7%,大家变得越来越不喜欢看电视,也就造成电视销量的持续下跌。

(图源:奥维云网)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彩电销量达到5089万台,而2021年已跌至3835万台,创下近12年以来的新低。为了挽回这种颓势,各大电视品牌也是绞尽脑汁想提升电视机的竞争力,如提升画质、加入智能语音功能、加入AI摄像头等,甚至还诞生了智慧屏、社交电视、游戏电视等新品类,但依旧未能取得多好的效果。难道电视机市场真的无法重新振作,什么样的电视才更符合当前时代所需呢?

旋转竖屏电视是炒冷饭,还是行业答案?

目前很多短视频都是以竖屏的形式呈现,连直播都是竖屏,所以就有电视厂商想,如果把电视也做成竖屏,类似手机那样子,是否能把消费者的目光从手机吸引回电视身上呢?于是,TCL在2019年8月带来了旗下首款旋转电视TCL·XESS,它拥有横屏和竖屏两种形态,可以根据播放内容自行旋转切换。贴心的圆角设计,让产品在竖屏状态下更像一台巨屏手机。TCL·XESS上市后在行业内引发热烈关注,据说首销1小时销量就突破10000台,可见大家对这种新形态电视还是充满着好奇。

(图源:TCL官方)

遗憾的是,当时市面上并没有太多面向大屏电视的竖屏内容,使用手机投屏看竖屏内容,又存在显示比例和操控交互上的问题,导致该产品最终没能大火,TCL至今也没有推出新一代的产品。就当大家觉得竖屏电视方向不对时,康佳却选择在此时推出新品电视康佳R6,并主打智慧场景和竖屏生态。

据官方介绍,康佳R6配备了一块4K 120Hz屏幕,其内还搭载ME柚OS,支持空鼠操控、隔空手势、Touch触控、自由拼屏、独立音乐控制以及竖屏生态等众多功能。用户可以将遥控器作为鼠标,通过移动光标来进行选择点击,也能通过遥控器上方的触摸板实现触控操作。另外,电视机更是兼容键盘和鼠标,还支持手机同屏操控。相较于主流电视的操控方式,康佳R6显然更为灵活、便捷,为竖屏模式使用创造更大可能。

(图源:康佳官方)

为了让电视实现竖屏旋转,康佳研发了一款支持90°旋转的挂架,在播放竖屏内容时,用户可以将电视旋转成竖屏状态,同时,电视内部还根据竖屏进行移动生态应用匹配,提供短视频、健身等多项功能。此前,TCL·XESS是将主机和屏幕进行分离式设计,以此实现屏幕的自动旋转。康佳R6虽然无法自动完成旋转步骤,但电视的一体性更强,耐用性应该也更为可靠,牺牲了一些自动化,换来的却是质量的提升,小雷觉得还是挺值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仅65英寸支持竖屏模式,挂架也得自己另外购买。

两者虽然都是竖屏旋转电视,但实现的方法完全不同,并且交互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小雷此前体验TCL·XESS时,并不支持如空鼠、触控之类的交互,只能通过方向键完成控制,这在竖屏模式下体验并不友好。而康佳R6带来的不仅是竖屏,还有全新的交互体验,你可以躺在沙发上滑动遥控器实现大屏刷抖音,自由拼屏就如同手机上的分屏或小窗模式,能同时观看两档节目,充分发挥大屏的优势。与TCL·XESS相比,康佳R6的体验应该会爽快很多,不过目前产品还未上市,实际表现如何可能需要等相关评测出来后才可以下定论。

(图源:康佳官方)

随着短视频、直播健身/带货等一系列内容快速发展,竖屏电视确实是很值得去探索和挖掘的领域,它显然更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TCL布局虽早,但奈何当时市面上竖屏生态内容和应用及其匮乏,产品设计也有些剑走偏锋,使得它未能大火。如今,各方面更为完善的康佳R6出现,加上软件内容生态慢慢跟上,似乎很有希望推着竖屏电视再往前走一小步。但这显然还远远不够,除了需要在内容和交互上持续丰富加强外,产品形态可能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起码自动旋转这一点是必须做到的,这可能就需要等以后更多品牌加入后共同完成探索了。

电视行业该如何变?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竖屏电视几年前都有了而且也发展不起来,今天还整竖屏电视,这不是在炒冷饭吗?确实,这并不是一项很新的概念和技术,但有些技术看重的并不是新或旧,而是恰合时宜。就像手机上的红外遥控和NFC功能,这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会用到它。而今,随着身边家电越来越多,红外遥控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公交门禁卡普及发展,也让NFC有了派上用场的机会。

竖屏电视前几年不太好用,最关键还是竖屏内容生态过于匮乏。而今,随着内容生态补齐,竖屏电视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虽然是炒冷饭,但只要炒出来的饭更香,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的。

(图源:TCL官方)

这么多年来,电视看似一直在升级进步,但始终没有在形态、使用场景上发生任何变化。一味的提高电视的画质,从2K到4K再到8K,从LCD到OLED或者mini LED,将电视机的价格逐渐推向高端。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可能并不是太看重画质上的变化,够清晰够用就行,更多人反而是受价格驱动,性价比才是硬道理。近两年,也有很多电视身上加入了摄像头,带来视频通话,拍照等功能,这完全是为了增加卖点而进行的“伪创新”,因为很少有人会专门打开电视来打电话或拍照。

所以,电视行业想要变革,可能需要从形态设计、应用场景上着手,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尝试,才有机会给电视行业拼出一个春天来。对于电视这种大屏设备,形态上的变化无非就是弯曲、折叠、旋转,前两者显然不合适,所以只能在后者身上搞事情了。而使用场景,以前的电视主要是观看地方卫视台,横屏就能满足需求。但现在很多内容都朝着竖屏的方向转变,如短视频、直播等,竖屏电视确实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有望让电视逐步渗透到健身、网购等更多场景。

(图源:TCL官方)

电视行业真的需要进行一次更为大胆的变革,继续对着画质下功夫,最终也只能满足少部分人。想要让更多人对电视重新燃起兴趣,还是得拓宽电视的应用场景,为其赋予更大的能力。竖屏电视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但也可能会失败,不过仍可以给行业在创新探索道路上留下宝贵的经验。真的很期待电视厂商能多搞出点新花样,哪怕只是一鸣惊人的一个瞬间。

古代武术家流派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与自然及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中华武术流派广泛,历史上真实的武学门派和道教门派有:峨眉派,武当派,少林派,全真派,崆峒派等各种派别,道教和佛教有不少弟子以习武强身健身,又可防御敌寇,在唐代和明代,少林寺弟子曾以武术著称于世。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

在历代武术修习者,有不少习武而著名的人物,比如张三丰,霍元甲,大刀王五,黄飞鸿等名人。本文介绍历史上的一些真实历史人物,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家庭。

1司徒玄空:先秦时代武学宗师,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武术大师。本姓白,名士口,字衣三,独创通臂拳,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因其爱穿白衣,弟子尊称其为白猿祖师。还创有"猿公"剑法,并传剑越女,称为越女剑法,峨眉派祖师。

2鲁仲连(前305-前245)又名鲁连,尊称鲁连子,战国时齐国人,帮助田单复兴齐国。周游列国时,途经赵国,平原君要对其封赏,也不肯接受。后来,向平原君辞别,终身不再相见。

3盖聂:山西榆次人,战国末期剑客。少时剑法高超,喜欢游历。卫国人荆轲游历榆次,与其讲论剑术,不欢而散。荆轲见到其剑法玄妙,不敢应战,只好离开。

4荆轲(-前227)姜姓,庆氏,字次非,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荆卿,庆轲。 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后来游历燕国,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其入秦行刺秦王。前227年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与高渐离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上地图,刺杀秦王不中,被秦王政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荆轲刺秦王

5裴旻:祖籍山西闻喜,长安人,唐代武术家,剑客。曾镇守北平郡,参与对奚人及契丹和吐蕃战事,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唐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唐代三绝,世人称为剑圣。对武艺和剑术颇有造诣,以善射而著名。

6赵蕤(659-742)字太宾,号东岩子,四川盐亭人,唐代杰出道家与纵横家。李白曾拜其为师,博于韬略,长于经世。善于舞剑,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

7周侗(1040-1119)字光祖,陕西潼关人,人称大侠铁臂膀周侗,宋代武学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南宋名将岳飞之师,主要成就是开创鹰爪翻子门与关中红拳。在评书《说岳全传》及《铁臂金刀周侗传》中,因主张抗辽抗金,在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专心武学。发展出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棍法等,悉心传授弟子武功,徒弟卢俊义,林冲和岳飞。

周侗授徒

8金台(1042-1123)浙江义乌人,北宋武学奇才。自幼脾气倔强,喜欢练武。十岁时父母双亡,12岁离家出走,浪迹江湖,在河北遇险时被田七救助,并与他结为兄弟,向他学习绝招。后来,从军并成为战将。性格豪爽,喜交天下武林好友,曾偕同结义兄弟,力挫七十二座擂台,获得拳王的美称。客居嵩山,曾与少林武僧比武切磋,与陈希真,张中坚等人齐名。

9张三丰(1247-1415)辽宁阜新人,名通,字君宝,赐号三丰真人,宋末至明初武术家,武当山丹士,武当派创立者。主要成就是振兴道教,创立太极拳,成为武学泰山北斗,代表作品有大道论,无根树,玄要篇等。1264年考取状元,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游历各地,明初创立武当派,多次受到征召,仍不应召,游云四方。1390年离开武当复作云游,1392年遁入云南,直至永乐间去世,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

10李良钦(1490-1580)名天赐,福建厦门人,抗倭名将俞大猷之师。相貌魁梧,文韬武略,武艺超群,少以任侠结客,得圣僧齐眉棍发,后成为丈二棍法创始者。当时,闽浙沿海倭寇猖獗,率地方百姓族中弟子,组织武会,设教四方传习棍法,成为丈二棍法一代宗师。结识洪岱柴耙公,终成至交,传为佳话。官拜义勇将军,组织忠义堂,设教四方传习棍法,并建龙安寨,现名青龙寨,教授弟子3千余人。当倭寇来犯时,前去御敌,平时则耕读练武。1580年病死,享年91岁。

11姬际可(1601-1683)字龙峰,山西蒲州人,明末武将。相传研习六合枪法及拳法,创出心意六合拳和心意拳,曾在少林寺学艺。后来创出六合拳法,成为形意拳的始祖。

12陈近南(1634-1681)本名永华,字复甫,福建漳州人,陈鼎子,清初台湾地区政治家,教育家,台湾文化奠基人,小说中的天地会领袖人物。曾以玄天上帝信仰为掩护,成立秘密组织,尊奉万云龙的郑成功为龙头大哥,从事反清复明的行动,日后并发展出各种不同流派,发展成为天地会和小刀会。1674年出任东宁总制使,受到耿精忠邀约,郑经率师伐清。1680年3月自请解除兵权,因忧郁成疾,次年在台湾病逝,谥文正。

陈近南剧照

13甘凤池(1655-1738)江苏南京人,清代著名武术家。拜黄百家与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因被疑有反清复明之疑,为清兵追捕,隐居江浙,乾隆间返乡。曾充作胤禩的贴身侍卫,武艺高超。雍正年间,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李卫将其捕获后变节,把反清组织的人全部相告,乾隆初年才赦免,得以返乡。

14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河南温县人,生活在陈家沟村,陈式太极拳祖师。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陈氏太极拳创始人,代表作品有《拳经总歌》。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传武功的精髓,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子集,学识渊博。广泛搜集与整理民间武术,汇集诸长,加以继承和创新,常年乐此不疲。1680年去世,享年80岁。

15陈长兴(1771-1853)河南温县人,字云亭,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清代武术家。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习得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称牌位大王,将太极拳发扬光大。其著述主要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等,弟子:子陈耕耘,侄陈花悔,陈怀远,杨露禅等。

16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子。习练家传太极拳,青年时已成名手,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因承父业保镖山东,以惊人技艺威震贼胆。光绪年间,山东莱州府百姓为其立碑,莱州盗贼打家劫舍,强抢民财。幸有陈家沟拳师保镖到此,只身闯入贼巢,舍命拼杀,一举全歼贼寇,解百姓以倒悬,可谓武功盖世。

17杨露禅(1799-1872)河北邯郸人,清代武术家,杨氏太极拳创始人。1809年到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窥习拳艺。后师从陈长兴,学习太极拳的精髓。1840年学成后返乡,开始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至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杨露禅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比武较量,出手即见红,誉为杨无敌,名声大噪。子杨班侯,杨建侯,孙杨澄甫在北京教拳,对传播太极拳功劳极大。

18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号廉泉,直隶广平人,清代武术家。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为廪生。长兄武澄清,中举人,官至舞阳知县,次兄武汝清,官至刑部司员外郎。里人杨露禅赴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此后勤加钻研。武澄清从舞阳县盐店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转交给禹襄。结合拳法实践,常招来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杨露禅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终生研究太极拳,其外甥李亦畲,李承纶均从其学,尤以李亦畲拳艺最精。传世论文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身法八要》《十三势说略》等,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19董海川(1797-1882)原名明魁,河北文安人,清代武术家,董守业子。身材魁梧,臂长手大,擅长技击。初师从盘山道长,在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八卦掌。幼时与堂兄董宪关系甚密,董宪喜文善武,必尽其术。嗜武成癖,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以武会友。早年享有威名,秉性刚直,疾恶如仇,时为贫弱者打不平。青年时行走江湖,云游四方,改名海川。入过宫,遭到总管太监的猜忌,后到肃亲王府当武术总教师,封七品领衔,护院总管,京城震动,晚年开始设坛授徒。

20铁桥三(1813-1886)原名梁坤,广东南海人,清代武术家。幼时非常嗜武,到处寻访名师。后来遇到少林寺觉因和尚,对觉因和尚的武功非常景仰,遂拜其为师,入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在寺中学艺七年,得到悉心教诲,尽得其师真传,成为洪拳代表人物。创立铁线拳,专为锻炼桥手之用,后由首徒林福成传授给黄飞鸿。1886年病死,享年74岁。

21黄麒英(1818-1886)广东佛山人,清代武术家,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父亲。少时以卖艺求生,后得陆阿采赏识,拜其为师。学习武艺十年,艺成之后开馆授徒,以虎鹤双形拳的功夫而闻名。后为镇粤将军所部技击教练,在靖远街设生草药店。以虎鹤双形拳功夫著名,把武艺传给儿子黄飞鸿。

22黄飞鸿(1856-1925)原名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广东佛山人,清末民国武术家,洪拳名师。3岁起随父亲学武,八岁时跟随父亲闯荡江湖,卖艺为生。1869年随林福成学习铁线拳及飞铊等绝技,1872年移居广州,在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1874年被三栏行聘为武术教练,1877年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1882年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1885年聘为军中技击教练。次年辞职,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1911年8月任广东民团总教练,娶妻莫桂兰,1925年4月病逝,终年69岁。

黄飞鸿

家庭成员 父亲:黄麟英 哥哥:黄造天

妻子:原配罗氏(1860-1880)黄飞鸿发妻,1879年嫁黄飞鸿,婚后不到一年病死,年仅21岁。马氏(1876-1901)黄飞鸿继妻,1896年嫁黄飞鸿,生两子两女。子黄汉林和黄汉森,1901年病死,年仅26岁。岑氏(-1911)黄飞鸿继妻,1902年续纳为妻,生子黄汉枢,黄汉熙,不久病卒。

莫桂兰(1892-1982)广东高州人,黄飞鸿第四任妻子。自幼父母双亡,被广州开武馆叔伯公收养。性格有些像男孩,在舞狮表演大会上,19岁邂逅黄飞鸿,两人成婚。1924年8月黄飞鸿与其经营的宝芝林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不久去世。黄飞鸿死后,一直寡居,1950年担任电演武术指导和顾问,后移居香港。1982年病死于香港,享年91岁。子黄汉林,黄汉森(1898-1919)黄汉枢,黄汉熙。

23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绰号黄面虎,天津人,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精武门创始人。幼时体弱多病,父亲霍恩第令其读诗书,不准习武。偷偷习武,其父知晓便悉心传教。霍元甲经过十年督教,继承迷宗拳绝技。1890年打败河南拳手杜某,闻名乡里,1895年居住天津谋生。1890年在天津谋生,在脚行做管事,后到天津城北门外怀庆药店打工,结识药店掌柜农劲荪。1896年收刘振声为弟子,1901-1909年先后打败俄国大力士,英国大力士,日本柔道会,因而声名益盛。随后,陈其美与陈公哲等挽留其在沪传武,在闸北筹设精武体操学校,任总教练,传授武术技法,1910年病逝,享年42岁。

霍元甲

家庭成员

父亲:霍恩第(1836-1917)祖籍河北沧州,世居天津,秘踪拳传人。燕青拳掌门人,秘宗拳第六代传人。以保镖为业,武艺超群,秘踪拳更是出神入化,常出入关东道上为客商保镖。从事保镖事业从未失过手,40岁后便退出镖行,回乡务农,教子侄们习文练武。1917年去世,享年82岁,生子元卿,元甲,元栋。

妻子:王氏(1870-1960)河北人,霍元甲妻子,1888年娶为妻,生两子三女,子霍东章,霍东阁,女霍东茹,霍东玲,霍东琴。

儿子:霍东章(1889-1961)霍东阁(1895-1956)

孙子:霍寿嵩(1907-1970)霍寿臣,霍寿昆,霍寿金,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曾孙霍公正。

24王正谊(1844-1900)字子斌,河北沧州人,清末武林名侠。曾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尊称“大刀王五”。一生行侠仗义,曾经支持维新运动,共赴国难,成为一代豪侠,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武师齐名。3岁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干各类杂活,后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时拜双刀李凤岗为师,习武数年,与师伯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1871年来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镖局当了镖师。1877年在北京开了顺源镖局,后来迁往广安大街,顺源镖局活动范围广大,生意十分红火,声名鹊起。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率全体镖员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死洋人,攻打教堂。后被清廷出卖,九月被捕,英勇就义,享年57岁。

大刀王五

25陆阿采:原名黄喜才,广东清远人,人称喜才师傅,清代武术家。至善原为南少林弟子,清军火烧少林寺后,多方逃窜,隐于羊城,后逃窜粤北深山区。在地主家干活和教习武术,因闻其名气,拜其为师,带回清江镇家中。学武艺七年,后得洪熙官所指引,武技更上一层楼。22岁出外卖艺,行走南方七省,江湖称阿才师傅,于羊城卖艺,收黄麒英为徒,教学武术和致力医学。平生授徒无数,精于表演拳法,有花拳陆阿采之称。

26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河北望都人,清末民初著名武学大家,天下第一手之称。1875年师从郭云深,深造形意拳8年,1884年通悟八卦拳。1900-1907年办蒲阳拳社,探究儒释道与拳学互证之理。1915年撰写《形意拳学》一书,次年撰写《八卦拳学》。1918年创立孙氏太极拳理法,次年出版太极拳学。1928年参加国术馆开幕典礼,聘为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后任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1932年发表《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次年12月逝世,享年73岁,遗有《八卦枪学》初稿。

27霍东阁(1895-1956)直隶天津人,现代武术家,武术家霍元甲次子。自幼就酷爱武术,刻苦练功,极受父亲宠爱。1920年应广东精武分会的陈公哲,卢炜昌之邀,前往广州任教。手中积蓄渐丰,下南洋扩展精武体育事业。1923年6月抵达爪哇泗水城,建立泗水精武体育会。1925年雅加达建立精武总会。相继在巨港,芝利昆,三宝垄,梭罗等地成立精武分会。长期客居海外,1956年4月不幸病逝,享年62岁。

28李亦畲(1832-1892)名经伦,河北永年人,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父世馨,字贻斋,1851年为贡生,候选训导,同治元年举孝廉方正,不仕。1853年从武禹襄习拳法,精心钻研,以至放弃仕途,身体力行数十年。后终成名师,著有《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太极拳小序》等。

29郭云深(1820-1900)名峪生,河北深县人,清末武术家。幼年习练拳术,拜能然先生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义。郭云深后来练就绝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1877年设教西陵,曾在宗室等地任教,收孙禄堂等为弟子。1900年病死,享年80岁。

30李景华(1895-1936)又名鸿,河北涿州人,绰号燕子李三。幼时随叔父流落沧州,跟着拜师习武,爬墙上树易如反掌。由于家境贫寒,开始四处偷盗,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屡屡作案,有次偷警备司令白坚武家的财物,名声大振。曾隐姓埋名到少林寺学艺,功夫大进。此后,沿着平汉铁路线来到平津活动,在北平右安门外关厢居住,放开胆子大量作案,以后有了燕子李三的名头。1934年被捕后,关进北平感化所。1936年因吸食鸦片,肺痨发作而死,时年41岁。

不按规矩出牌的李继隆,是如何成就一番事业的?

作者:陈二虎

一、出手不凡

一说起宋朝,人们总是用“弱宋”称之,北宋被契丹人打,南宋被女真人蹂躏,其实这是带给人一个错觉,说起北宋,有许多知名能打的将领,就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怕这些武人也搞点黄袍加身之类的,由之,一直压制武人。然而,文人写篇文章是无法退敌的,还需要这些武人来保境安民。北宋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契丹人建立的大辽王朝。宋军与契丹人打仗败多胜少,但也涌现出一批将星,今天,笔者要讲的人叫李继隆,是一个打仗不守规矩的人,把战场上的奇正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继隆的父亲是李处耘,是当年赵匡胤的亲信幕内都押衙,是老赵黄袍加身的策划者之一,百分百是赵匡胤的心腹。

假途灭虢,李处耘就兵不血刃代老赵收拾了荆南高家。随后李处耘兵发湖南,这李处耘取得一场胜利后,或许为震慑敌人,出了一个昏招,在俘虏中挑了几十肥胖的扔进大锅里煮熟,还当着其他俘虏的面,让自己的士卒吃掉。

回眸历史,杀俘的事件很多,但把俘虏煮熟后让士卒吃掉,这有点太没人性。虽然十天李处耘就又拿下湖南,生擒周保权,但赵匡胤十分不高兴,这是老赵不想看到的胜利,从而引起湖南境内民众的反叛,不得不让赵匡胤派人花工夫安抚。

对于李处耘,被黜为淄州刺史,没过三年就死了。李继隆受父亲的牵连,也被除籍,闲居家中。然而李继隆自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带着弟弟李继和、李继恂习武读书。

适逢宋太祖老赵生日,其母亲吴氏带着他来贺寿,宋太祖赵匡胤不由想起其父李处耘的功劳,就任命李继隆为供奉官。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李继隆奉命监护一批士卒到定州,此时的定州节度使是原后蜀的公子孟玄喆,为了慰劳他,在校军场摆下宴席招待李继隆。酒过三巡,李继隆为了助兴,表演一番箭法,一连放了十箭,箭箭都中靶心,令孟玄喆惊讶不已,对左右说:“这小子他日远在我们之上呀!”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就以后蜀主孟昶(也就是孟玄喆的父亲)勾结北汉共谋犯宋为由,发兵六万,分两路收川,仅用六十六天就平了后蜀,孟昶投降,孟昶一家被迁到京城汴梁,也就是开封。老赵派自己的弟弟二赵亲自在玉津园慰问,次日,老赵又在崇元殿亲自接见了孟昶君臣三十三人,封孟昶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爵秦国公,其子孟玄喆深得老赵信任,便派到定州当节度使。

在说统兵灭后蜀的主帅王全斌,逼反了后蜀降将全师雄,两年后才在兵马都监曹彬的努力下平叛剿灭,但蜀地人民与宋结下不解之仇,随时都有暴动的民众,要想治理蜀地就要派出文臣武将。

当李继隆从定州回来,老赵也收到孟玄喆盛赞李继隆的奏章。恰好蜀地需要人才,就任命李继隆为果州、阆州监军兼巡检。

李继隆要千里迢迢去蜀地任职,这也是年少的李继隆第一次出远门,还要去打仗,做为母亲的吴氏自然不放心,就想利用老关系给他找一些保护他的亲随。

李继隆说:“儿此番入蜀,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我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望母亲不必担心。”

李继隆到任后,工作十分出色,任期满回京,在半路上不小心连人带马掉到山涧中,还好,吉人自有天相,李继隆被树挂住,徒步走了回来。

这时南方邵州(今湖南邵阳)境内瑶族造反,李继隆又率三百雄武军卒去邵州镇压。面对数千瑶族叛乱者,在李继隆眼中,这些叛乱之徒就是乌合之众,年轻气盛的李继隆一马当先就冲了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击败这些瑶族叛乱者。在战斗过程中,李继隆中了毒箭,命在旦夕,幸好手下在危机时刻找到解药,化险为夷。此战令李继隆声名大振,邵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更是认为李继隆是天神下凡。

二、勇于担当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老赵以宣徽南院使曹彬为升州西南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都监,颖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统兵十余万,战船数千艘,分兵五路灭南唐。

十余万大军,需要后勤保障,李继隆负责从水路运输补给。南塘后主李煜深知,切断北宋补给线,北宋兵马就会自动退兵,于是,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兵力攻击宋军的水运物资。

李继隆天生就是一个将才,审时度势,一次次击败南塘派出的兵马,还亲手斩杀了一员南塘悍将,不仅安全地把补给送到,还歼灭了不少南唐有生力量,在灭南唐的过程建功。

宋太祖老赵在一个雪夜去世,二赵在“烛光斧影”中很不光彩地即位,成了宋太宗。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攻打北汉,当时的北宋名将与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随行,还有皇弟齐王赵廷美、皇侄武功郡王赵德昭以及皇长子赵德崇,李继隆被任命为四面提举都监随征,在将星如云的宋军中,他当时仅是一个小角色。

宋军悍将郭进在白马岭击败契丹人的援军,北汉的末日也来临了。

李继隆率手下攻城略地,屡建奇攻,围攻北汉京城太原时,冲锋陷阵,“奋以先登,勇常冠军”,最终北汉主刘继元投降。

志得意满的二赵,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一鼓作气收复被契丹人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于是,任命李继隆与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孔守正、傅潜、郭守文等将领为先锋,杀奔燕云之地。辽军闻知宋军到来,仓促迎战,李继隆与郭守文率部击败辽乙室王撤合率领的几千人马,乘胜追击了,斩获颇多。随后宋军对燕京(幽州,今北京)形成合围。李继隆与孔守正又在城外湖翟河南痛击辽枢密副使耶律抹只率领的几千人马,耶律抹只溃败而走。

然而,随后辽国派出惕隐耶律休哥率援军到达,会合在燕京城外的南府宰相耶律沙部、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等兵马,在燕京城西北与督战的宋太宗赵光义率领的宋军精锐大战,史称高梁河之战,二赵先胜后败,败的很惨。宋太宗屁股中了两箭,在侍卫拼死保护下,逃回御营大帐,半夜里又带着几个亲信悄然南遁。

兵败如山倒,二赵都跑了,宋军尽情地被辽军蹂躏,竞相溃逃,辽主将耶律休哥等人追杀了三十余里,斩首万余人,在追击的过程中,耶律休哥看到一支宋军有节制地且战且退,给予追击的辽军很大的杀伤,这支队伍就是李继隆所率的人马,令身经百战的耶律休哥暗暗惊服。

辽景宗耶律贤为了报复二赵宋太宗北伐,于这年九月任命燕王韩匡嗣为兵马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耶律休哥、耶律斜珍、耶律抹只等将领,统十万大军南伐。

宋军闻知辽军大举入侵,集关南、镇州、定州三地八万兵马迎战。辽军先锋部队在满城一带首先与镇州都钤辖刘廷翰部相遇,双方都很节制,都等到大部队到达后会战。当辽军主力到达,宋将李汉琼、崔翰、赵延进以及李继隆都率所部赶到。出征之前,二赵事先授予宋军将领阵图,遇敌按阵图列阵迎战。

赵延进登高眺望敌军,看到契丹铁骑蜂拥而至,在广阔的田野上东西横贯,不见首尾。此时,宋方排阵使崔翰与诸将准备按二赵给的阵图布下八个方阵,各阵相距百步,众将一看这阵图,皆大惊失色,如此布阵,兵力分散,并且宋军以步兵为主,必将会被契丹铁骑蹂躏,但圣命难违,心中自然疑惑不定,不知如何是好。

赵延进便对崔翰诸将说:“主上将边事委托吾等,乃期望吾等能克强敌耳。现今敌驱若此之众,而我师之阵如星布,其势太过悬殊。彼若由此击我,我军将何以对抗?不如合兵而击之,可以决胜。违背命令而获战利,不优于丧师辱国乎!”

崔翰是排阵使,怕事后二赵追责,说:“万一不胜,则当如何?”赵延进表态说:“倘若兵败,则延进独当其责。”然而崔翰等将领还是怕违旨追究责任,不敢答应。

李继隆是镇州监军,此时他站出来大义凛然地说:“用兵贵在因时而变,怎可以预先准备为定!违抗诏令之罪,继隆请独自承当!”在这些将领中,李继隆职务并不高,但李继隆是宋太宗的大舅哥,他的妹妹是二赵皇后,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有他担责,众将释然,于是,众将合兵,大破辽军,斩杀上万,韩匡嗣连象征统帅的旗鼓都不要了,只顾逃命,此战,着实让北宋将士扬眉吐气了一把,史称满城大捷。

三、抗旨扬名

说来这个赵二是一个挑事的人,到了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又一次发动北伐,三路出击,又以惨败收场。

这年十一月,辽承天太后萧燕燕携小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南伐,宋瀛州都部署刘廷让与时为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所统的兵马混编,刘廷让率兵马打头阵,李继隆率兵马为后援。

刘廷让率人马在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北)一带遭遇辽上将于越耶律休哥所统的辽军,事先耶律休哥已经抢战了有利地形。

刘廷让率兵马列阵迎战,谁知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宋军士卒衣甲单薄,几乎都冻僵了,本来用于压制契丹铁骑的弓弩,士卒连弓都拉不开,眼看着契丹铁骑铺天盖地而来,只有拼死迎战。

契丹人马不断增援,把宋军将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战斗自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持续到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刘廷让与将士们浴血死战,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李继隆的援军,只有奋勇突围,只有刘廷让等少数人突围而走,几万宋军阵亡。

那么李继隆那去了?李继隆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而有机变之才,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应变的人,其一生中不止一次“违命”做出选择。

原来李继隆一开始按约定布置,后探知契丹重兵云集,志在消灭宋军有生力量,恰又逢天气突变,更加不利于以步兵为主的宋军野战,李继隆审时度势,决定保存实力,是最理智的选择。于是,率部队退守瀛州以南的乐寿(今献县,距河间约三十公里),此番操作,也可以看出是权宜之计,辽军的目的就是利用野战优秀来歼灭宋军主力。

当馆子馆之战后,二赵追责,李继隆被逮下狱,不久又无罪释放,这并非是看在他是宋太宗大舅哥的份上,而是听了李继隆的申诉,分析了自己为什么要退兵的前因后果。

端拱元年(988年)秋,辽承天太后萧燕燕又祭旗鼓南伐。

当辽军主力进至唐县(今河北唐县)西面的唐河附近,此时的李继隆出任定州都部署,按照赵二的意思“坚壁清野,勿与战”,宋军已经被打怕了。

李继隆手下监军袁继忠建言:“契丹兵马已在近路,今日城中屯驻重兵而不能剪灭敌兵,令其长驱深入,侵略他州,此为自安之过则可也,然天子任我辈以折冲御侮之用又便在乎?我将身先士卒,赴敌而死矣。”李继隆听了,亦慷慨激昂地说:“阃外之事,将帅得专其责焉。往日在君子馆不既赴死者,固然为今日有所报效国家尔。”虽决定出战,但宋太宗派来的监军太监林延寿却拿出二赵不许出战的诏书,加以阻拦,李继隆把林延寿训斥一顿,让其不再吱声。

李继隆把将士们召集起来,鼓励大家报国的时刻到了,当时李继隆摩下有一支精锐骑兵号称静塞兵,皆易州勇士组成,有几千骑,李继隆把这支精兵交给袁继忠冲阵。

当李继隆率部与辽军展开厮杀,契丹人铁骑扬起尘埃杀了过来,李继隆早就安排好弓弩手,一阵乱箭伺候,有效地杀伤了辽军的攻击,随之袁继忠率静塞骑兵对辽军发起冲锋,令辽军阵角大乱,李继隆与部将郭守文、荆嗣、田敏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李继隆不依不饶,指挥将士追杀到曹河一带,凯旋而归,此战斩杀敌人一万五千余人,又获战马上万匹,令辽承天太后萧燕燕不得不收兵班师。

纵观李继隆的一生,身经百战,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临机应变,不墨守成规,敢于抗命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被后人称之为北宋第一战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