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阵地2攻略(兵员征集、国防教育等工作迈入省级先进行列,这个小镇有啥奥秘?)
坚守阵地2攻略文章列表:
- 1、兵员征集、国防教育等工作迈入省级先进行列,这个小镇有啥奥秘?
- 2、数字赋能,嘉兴市民卡公司打造品质之城的服务金名片
- 3、历史性的一天?基辅可能喜忧参半
- 4、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观察
- 5、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兵员征集、国防教育等工作迈入省级先进行列,这个小镇有啥奥秘?
小舞台迸发武装工作大能量
——云南省牟定县凤屯镇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新闻调查
王棋 李建平 中国国防报记者 柯穴
武装工作,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乡镇武装部是国防动员的“神经末梢”,如何抓建提能,是要回答好的使命课题。
云南省牟定县凤屯镇是一个面积200多平方千米、人口仅1.8万的滇中小镇。镇域虽小,武装工作亮点不少。近年来,该镇兵员征集、国防教育、支援强边固防等工作迈入省级先进行列。近日,记者随参加云南省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推进会的代表一起,走进这个群山中的小镇,探寻小舞台迸发武装工作大能量的奥秘。
强化组织落实
“一根针”穿起“千条线”
11月中旬,记者见到凤屯镇武装部部长易华林时,他正在帮助新兵家长办理新兵组织关系转接手续。说话间,退役士兵刘长生进门,来领取退役军人优待证。核实身份信息、开具介绍信、讲清相关程序,易华林办理起来有条不紊……这是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间,门口却挂了3个牌子:退役军人服务站、征兵工作服务站、涉军维权服务站。
凤屯镇党委书记李绍海告诉记者,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强化组织落实,以党建引领武装工作和其他工作一体推进。为此,该镇按照“权责共融、资源共享、用管一体、便民利民”的原则,探索将青年民兵之家、退役军人之家和征兵工作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站、涉军维权服务站“两家三站”融合共建,归口镇武装部负责。他们整合现有人力资源,采取“2 1 N”模式,即配齐2名专武干部和1名工作人员,司法、民政、综治等站(所)协助配合。同时,“两家三站”党员与辖区民兵党员联合成立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履行各项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阵地联、力量合、质效增,“两家三站”成为人气颇旺的服务窗口和交流平台:退役军人返乡时到这里报到,为预征青年、民兵讲军旅生活感悟;民兵党员在这里传授致富经验,帮助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聚焦任务落实
牵住向战为战“牛鼻子”
“飒马场村委会张起村共有82户人家,15人当过兵,目前有3名在校大学生……”刚送走下半年入伍新兵,凤屯镇武装干事陈建就开始梳理明年征集动员对象情况。凤屯镇是云南省195个高原条件兵定向征集乡镇之一,今年该镇创下报名79人、上站25人的佳绩,入伍的4名新兵全是大学生。
成绩来之不易。高原条件兵,身体素质等要求高,征集难度大。今年,易华林和陈建拿着适龄青年信息,跑遍全镇9个村委会140个自然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进行动员。陈建告诉记者,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事。前几年,专武干部常被紧急调用完成其他工作,有时难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近年来,在军地党委指导下,凤屯镇清晰明确武装部的使命任务,围绕征好新兵、建强民兵、服务老兵抓建提能。
为征集高素质新兵,他们在依托户籍、教育、卫健等部门,整合适龄青年信息,筛选优质兵员苗子的同时,坚持上门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确保选送兵员符合部队要求。针对民兵遂行支前保障任务变化,他们调整编组方向,提升民兵通信、道桥等专业分队的专业技能水平,构建镇、村、组三级应急力量体系,提高民兵应急分队就近快速动员和应急救援能力,近3年来先后组织民兵执行支援强边固防任务2次、扑灭森林火灾5次。他们还完善老兵资料档案,提供多样化就业创业帮扶。几年来,帮助4名回乡创业的退役军人成长为致富带头人,8名退役士兵被推选为村干部,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活力。
抓好制度落实
释放武装工作“强效力”
11月初,凤屯镇田丰村委会伍庄村,乡镇干部和应急排民兵来到这个“双拥模范”主题美丽乡村参观见学。英雄坡下学习革命烈士事迹,拥军广场听村民送子参军故事,望子台上展望乡村发展新蓝图……每月组织一次专武干部和民兵干部学习教育,是《凤屯镇人民武装部“四个秩序”规范》明确的“硬制度”。翻开文件记者看到,他们从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对武装工作进行细化明确。
基层武装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建章立制、明确责任,才能打通工作链路,凝聚合力同向发力。为此,该镇出台基层武装工作“四个秩序”规范性文件,细化战备执勤、民兵建设、兵员征集、退役军人等9项重点工作;规范每月、每季度、每半年需要落实的具体任务。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值班执勤、请示报告等9项基本制度,做到“机构规范化、运行常态化、工作流程化”。
法规机制并行,释放武装工作制度“强效力”。每月听取武装工作汇报,每季度开展现场办公,每年召开“议武会”,将民兵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督查内容,夯实武装工作“最后一公里”。
坚持保障落实
打牢兴武精武“硬支撑”
“强降雨引发山洪,凤屯镇赵山村有群众受困,即刻前往救援……”随着一声令下,凤屯镇民兵应急分队迅速赶往指定地点。15公里外的凤屯镇民兵营营部会议室,凤屯镇党委书记李绍海正通过面前的显示屏,实时察看前方救援情况。
针对国防动员指挥手段单一、军地通联不畅等问题,该镇探索用信息化建设为基层武装工作升级赋能。他们按照“硬件集成化、软件模块化、功能实用化、操作便捷化”要求,打造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和民兵指挥调度系统,全面整合辖区武装工作基础数据,为组织指挥提供数据支撑。依托专属通信网络,采用“可视化”手持终端,实现“点对点”和“点对面”集群交互,为平时和战时人员调度、装备点验、组织指挥,以及远程环境监视、实时行动管控等提供保障。
该镇还着力增强民兵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他们在政务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银行服务网点、车站、商场酒店设置“基干民兵优先”标识;将优秀民兵推荐到村委会任职,5名民兵先后担任村干部,10人发展为党员。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重在基层。“乡镇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不断抓实基层武装工作,有利于巩固基层政权、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牟定县委书记李明峰告诉记者,加强基层武装建设,他们的探索还在路上。
来源: 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数字赋能,嘉兴市民卡公司打造品质之城的服务金名片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让生活更便捷,让生活更美好。”从2009年12月30日起,嘉兴人的便利生活,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息息相关——从一开始单一的社保功能,到如今应用覆盖生活出行方方面面,嘉兴市民卡已紧密融入到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体现了普惠化、便捷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升级和优化。
小小社保卡,变化的是形态、是功能,而贯穿其中、保持不变的一直是对百姓冷暖,对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关注与承载。作为在红船起航地成长的嘉兴市属国资公司嘉服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嘉兴市民卡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以服务民生为始,为美好生活而行,持续擦亮数字化改革闪亮招牌,积极构建泛市民卡应用生态圈,助力嘉兴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市。
党建引领 点燃“共富”红色引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多年来,嘉兴市民卡公司在嘉服集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与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高举信仰旗帜,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全力拓展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新路径、新动能。
前段时间,随着嘉兴第三代社保卡进入申领高峰期,嘉兴市民卡公司的党建品牌“嘉服1 1”志愿服务团队又忙碌起来。“在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大家对三代卡很感兴趣,同时也有很多想咨询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为大家答疑解惑。”嘉兴市民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时间回到2017 年9月,嘉兴市民卡公司围绕“党建引领 服务群众”这一主线,打造“嘉服1 1”党建服务品牌,以“一张卡”加“一个平台”建立起以嘉服集团党建工作实践体现的嘉兴市民服务模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嘉服1 1”党建服务品牌是嘉兴市民卡公司坚持党建引领的重要缩影。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依托“三会一课”、第一书记讲党课、领导干部系列宣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多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同时,借助党建服务品牌“嘉服1 1”、清廉文化品牌“廉爱嘉”、党建学习品牌“嘉学堂”,将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纳入党支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教育,并持续在“我的嘉兴”APP上“嘉学堂”平台发布学习信息,坚决巩固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强化舆论正向引导。
共同富裕,民之所盼;党建引领,行稳致远。“接下去,我们将持之以恒抓好党建工作,持续深化‘嘉服1 1’党建服务品牌和‘嘉学堂’党建学习品牌,为嘉兴争当全国共同富裕的排头兵作出应有贡献。”嘉兴市民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升级 激活“共富”内生动力
市民卡一直在变,服务体验升级的每一步,都紧扣嘉兴城市发展更新的脉搏。13年来,嘉兴市民卡多卡合一、一卡多用、智能互动的特色,充分体现了“便民惠民”的理念。
如今,嘉兴市民凭着这张小卡片,可以方便快捷办理个人相关事务,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实现了医保卡、公交卡、借书卡等数十种卡、证的合一或功能兼容,市民出行、看病、办事、消费“一卡在手、通行嘉兴”,让市民享受到嘉兴的品质生活。
三代社保卡在二代卡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和安全的升级,同二代卡相比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从外观上看,新卡卡面不再标注嘉兴市社会保障•市民卡字样,同时,为增强卡面辨识度增加“浙江一卡通”艺术字样。卡内更是“大有乾坤”,三代卡采用双界面通讯方式,由单一接触式升级为接触式 非接触式,增加了“一晃而过”非接触读卡功能,大大提升应用便捷性。
不仅如此,三代卡在医疗结算、公共交通出行、 图书借阅等功能的基础上加载了金融功能,开通后支持存取现金、转账汇款等服务,实现了养老金、失业金及其他待遇领取和补贴发放。而且三代卡将全面支持全国医保就医即时结算、“交通联合”全国通用等功能,真正发展成为嘉兴市民生活出行的一张“全能卡”。
这两天,嘉善市民沈大叔拿着前不久办理的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乘车去附近菜场买菜,顺便去周围的景区逛逛。“以前乘车我和老伴要带老年卡,现在一张卡就都解决了。”说起这些变化,沈大叔十分开心。
镜头转到嘉善大云碧云花海景区,来自江苏的宋先生,拿着相机,准备随时留住这美好光影。“当然要来一趟了,我72岁,景区门票全免,乘公交车也能享受当地老人免费待遇。”宋先生开心地说道。
而这些都归功于今年7月,第三代社会保障卡长三角“敬老通”应用的上线。嘉善作为试点县市,老年人可以享受公共出行、畅阅图书等各类优惠待遇的无感智办、智认直享。上线以来,“敬老通”的减免政策已经惠及15000人次。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市民卡公司还配合人社部门,创新推出“人才嘉YOU卡”、海宁“文化共富卡”、上线海盐一卡安薪平台、海盐“无感TV·适老康养”数字化项目等,多项创新服务彰显了民生发展“温度”。
数字赋能 厚植“共富”民生根基
共同富裕是民生之期,也是群众所盼,核心在于提升民生福祉。当前,嘉兴市民卡公司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数字化撬动和赋能市民卡事业发展,让共富之光照亮嘉禾大地。
宽阔的马路中央,一列时尚现代的有轨电车在绿地上飞驰,行人只需穿过斑马线就能来到站台,轻轻抬脚即可上车。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嘉兴南站登上一列外观时尚的有轨电车,只见他拿出社保卡在刷卡设备处轻轻一刷,一声“哔”之后,显示支付成功,整个过程不到2秒钟。“省去了购票环节,非常方便!”王先生频频叫好。
作为刷卡乘坐嘉兴有轨电车的一种载体,社保卡拓展了在交通领域的又一新应用。持卡人只需在“社保卡钱包账户”或者“乘车码”账户里有足够余额,通过上车刷卡码方式,线上线下就能完成票价支付,十分便捷。
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是共同富裕的内在需求,而与群众联系密切的领域,实现公用事业服务优质共享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最近,细心的市民发现,政务服务悄然发生了新变化,如果来嘉兴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水、电、燃气、公交卡等业务,在四楼的公用事业综合受理窗口就能全部搞定,一份材料一窗受理,无须再来回跑路了。
“上个月买了一套二手房,今天来办理水、电、华数电视过户,以前办这些业务要跑不同的窗口,现在到一个窗口就能综合办理,方便多了!”昨天,市民张女士在窗口顺利办妥了自来水过户等三件事,忍不住称赞道。
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窗通办”,离不开“嘉兴市公用事业一窗受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而嘉兴市民卡公司就是该平台的参与方和建设方。目前,公用事业一窗受理平台基本达到全市域业务全覆盖,通过与各业务的技术对接,新增各县市水气业务40余项,截至9月底,公用事业一窗受理平台提供各类业务服务达到160余项,累计办理业务375644笔。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实现“一卡通”促进长三角旅游数字化;开发“南湖分”助推信用改革数字化;上线“嘉里购”赋能产业发展数字化……嘉兴市民卡公司以数字赋能,厚植“共富”民生根基。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嘉兴市民卡公司将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以全面打造“三服务”2.0版为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在坚持不懈“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路上,蹄疾步稳,为嘉兴市民创造数字化的共富未来。
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骅珊教授点评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嘉兴市民卡公司以党建赋能民生服务,面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擦亮民生底色,行而不辍,迸发出强劲动能。透过这张小卡片,让我们看到了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大民生。嘉兴市民卡公司借力城市数字化改革,集成创新,融合应用,践行居民服务“一卡通”数字化发展,从功能单一的社保卡成长为集就医购药、诊间结算、乘坐公交、图书借阅、租借公共自行车、财政涉农补贴发放等的“全能卡”……一次次地更新迭代,让社保卡在覆盖人群、应用成效、社会影响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不仅见证了“便民之路”的蝶变跃升,也诠释了嘉兴市民卡公司“服务民生永远在路上”的初心和决心。(图片由嘉兴市民卡公司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历史性的一天?基辅可能喜忧参半
俄罗斯11日宣布完成从赫尔松市撤军,乌克兰特种部队也在同日抵达赫尔松市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晚间视频中说:“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我们收复了赫尔松。”不过,专家认为,这并不能令乌克兰感到轻松,现在就说俄军失败或乌军获胜还为时过早。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1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莫斯科时间11日凌晨5时许,全部俄军部队和装备都已转移到第聂伯河左岸。俄国防部表示,没有任何一件武器和一个士兵被留在右岸,军方也没有折损一兵一卒。
就在俄军宣布完成赫尔松撤军之际,路透社报道称,一名赫尔松地区议员11日表示,乌克兰军队已经处于重新掌握第聂伯河右岸控制权的最后阶段。他还说,很多俄罗斯士兵未能离开这座城市,并已经换成平民服装。
专家认为,俄军撤出赫尔松市对基辅来说喜忧参半。
据路透社报道,在俄罗斯表示计划从乌克兰南部第聂伯河右岸撤军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全国发表讲话,但没有表现出多少轻松的迹象。除了怀疑俄罗斯可能在给他的部队设陷阱,他的悲观态度可能还反映了如西方军事和外交消息人士所说的情况——这对基辅来说似乎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时刻。如果撤军确实发生,那么这可能会让俄军在某些方面更容易一些,对乌克兰来说却更难一些。
报道称,最近从乌克兰回国的波兰军事专家康拉德·穆齐卡说:“一方面,这显然是乌克兰的胜利。”但另一方面,穆齐卡说,对俄罗斯来说,撤退也是唯一正确的军事决定,因为它在第聂伯河右岸的部队非常容易受到攻击,战线拉得过长,补给不足,这种情况不可持续。
他说:“如果俄罗斯人现在撤军,他们不仅有更多的力量来准备河左岸的防御工事,而且还有一些部队可以转移并部署到(乌克兰的)其他地区。”
报道称,国际战略研究所地面战高级研究员本·巴里特别提到了他所谓的俄罗斯战略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俄罗斯上个月任命了俄军在乌克兰的新总指挥谢尔盖·苏罗维金将军。
巴里说:“这无疑是一个转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已经失败或乌克兰已经获胜。”他说,如果莫斯科能够重整旗鼓,发动新的攻势或发动决定性反击,那么莫斯科仍然能够掌握主动权。“现在就认为他们失败了还为时过早。”
关于俄罗斯从赫尔松撤军后的战事发展,德国《每日镜报》网站11月10日刊发一篇文章做出了一些假设:
1.乌克兰人将在赫尔松保持谨慎
最近几天,基辅并未将俄罗斯宣布可能撤军的消息当作一场胜利来庆祝。人们认为这可能是俄方布下的陷阱。几天前,基辅还猜测俄罗斯甚至加强了在赫尔松驻扎的部队。
2.普京现在想争取时间,稳固战线
从赫尔松撤军有助于普京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从冲突的第一天起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它没有足够的士兵在如此长的战线上和如此广阔的区域作战。战线越短,俄罗斯的防线才能越严密。
3.俄罗斯现在能更好地保卫南方
在争夺第聂伯河右岸地区的长期斗争中,普京可能会损失大部分精锐部队。如果苏罗维金能从第聂伯河右岸撤出大部分官兵和装备,他就可以按照宣布的那样,用他们来加强左岸的防御。乌军沿第聂伯河左岸的进一步推进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4.普京希望避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情景再现
对普京而言,撤军的代价是巨大的。但这也表明:普京并不——至少现在还没有——准备在毫无胜算的战斗中牺牲大部分军队。他现在不想看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即坚守阵地到最后一个人——的情景再现。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参考消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观察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观察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强音;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放眼神州,新的文化创新创造竞相涌现、蔚为大观,处处呈现出“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复兴气象。
激扬自信自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上海市兴业路上,中共一大会址朴素庄重。虽已值冬月,但参观者络绎不绝。“党的奋斗历程给我无穷力量”“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留言簿上真情滚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我倍感振奋,也深知责任重大。”从北京回到上海,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就和同事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展览讲解词、策划青少年教育活动,“讲好建党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变。接下来,要创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为广大参观者、学习者补足‘精神之钙’。”
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2021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从《红色的起点》到《铁流东进》再到《抗战中的文艺》,一段时间以来,国家话剧院创作推出一系列优秀话剧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凝聚精神力量。
“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话剧舞台大有可为。我们要坚持把时代精神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持续创作出更多聚焦重大主题、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说。
2022年4月7日,根据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新创话剧《铁流东进》主创人员在发布会现场合影。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需要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邢丹鸿说,“我们策划推出了一批特色新媒体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百姓故事、让百姓讲故事,以形象化报道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当地文化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编排文艺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何勇祥说,“目前,石泉已建成县中心、镇所、村站、集中安置小区实践点四级网络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巡演、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广大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2022年11月7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讲二十大精神。新华社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台上情深动人,台下热泪盈眶。不久前摘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大型原创话剧《桂梅老师》,11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驻场演出,这部以“燃灯校长”张桂梅为原型的话剧几乎座无虚席,观众连连叫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必然来源于生活、扎根于人民。”云南省话剧院院长马捷说,“我们正在广泛征求观众意见,打磨反映云南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的话剧《澜沧水长》,努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每一部作品,丰富观众精神世界、振奋人民精气神。”
故事取材于群众日常,反映群众真情实感,小品《疫“懂”的心》最近喜获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这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创造。”小品主创之一、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的张雪枫深有感触。
这是2021年4月8日拍摄的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星城长沙,浏阳河边,4000余家视频文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这段时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邹犇淼一直忙着向园区内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栏山人’坚持‘文化 科技’的发展路径,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等项目,努力实现技术服务内容、内容服务人民。我们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生产更多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邹犇淼说。
冬日的富春江畔,“富春山馆”里人流不绝。这一巨大的山形建筑群由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组成,是当地一处文化地标。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成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家城市书房、3家乡村博物馆等,更多人有了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综合文化新空间。
2022年7月2日,居民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硅谷社区的“合之舍”书房的影视厅内观看电影。该书房是银湖街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重要示范点位。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打造文化强区提供了指引。”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蒋建军说,接下来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触达水平,让文化浸润城市,全力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坚持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擘画壮美山川,彰显文化气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明确方向。
连日来,记者在一线采访看到,各地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这是2021年6月16日拍摄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一座专题性、标志性博物馆,去年开馆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近来人气更旺,周末预约门票经常“秒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要抓住机遇,以优质展览和分众化公共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时间、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的整体性表达,努力建设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富有时代特色、彰显国家精神的文旅融合标志性工程。”博物馆馆长郑晶说。
泰山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入冬以来,依托智能网络打造的泰山智慧景区,让游客游览更觉舒适便捷。
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说:“我们正全力做好泰山文化‘两创’工作,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泰山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特别是重点抓好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各种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苗族绣娘杨文丽整理苗族服饰(2021年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地处贵州乌江源头水域的化屋村,掩映在山水之间,恬静而美丽。化屋村非遗工坊里一片忙碌,绣娘们飞针走线,正赶制一批民族服饰订单。
“非遗工坊曾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扶贫车间’。随着化屋村成功脱贫摘帽,非遗工坊有了新使命,就是在不断吸纳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传承和发扬刺绣、蜡染等苗族非遗文化。”黔西市化屋村非遗工坊负责人杨文丽说,“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要坚持‘守正’,掌握最正宗的苗族传统手工技艺,这是苗绣的‘魂’;同时还要‘创新’,结合市场新的消费需求融入新的设计理念,让传统苗绣更时尚。”
将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石窟“搬”到江南水乡,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演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作为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向世界展示美轮美奂的石窟宝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这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扎实研究。”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武发思说,“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科技水平,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建成文物保护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利用科技力量解读敦煌文化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
视频记者:刘思远、万芃琦、龚联康、喻珮、毛俊、郭杰文、袁慧晶、屈彦、金剑、陈旺
海报设计:潘红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我们党始终坚持教育发展的人民立场,历来强调发展教育为了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用7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基本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九个坚持”的顶层设计、思路原则和任务要求,深刻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党对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引领教育改革更加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8.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历史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失学辍学问题,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如期实现普及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进入普及化阶段。各级各类教育的加快普及,显著增强了我国教育的包容性、公平性、适应性。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为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建设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学生成长需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县域基本均衡目标;高等教育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撤销和停招本科专业点近1万个、增设1.7万个,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教育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三)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开展2万多所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2021年普惠园覆盖率87.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51.9%。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5.6%,线上压减87.1%,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大部分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压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责任,2022年秋季学期新增公办学位628.4万个、购买民办学位756.2万个,保持民办义务教育合理结构。这些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生态,支撑了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升。10年来,我国大中专院校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上亿名毕业生,继续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培训上亿人次。支持高校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平台,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实施强基计划,77所高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拔尖人才。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91万个。3年来高职累计扩招413万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统筹教育资源主动服务东北振兴和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建设,为区域和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五)教育优先发展得到有力保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不低于4%,是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巩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改薄”改善了832个脱贫县办学条件,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各个学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700万农村学生。“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03万名教师,“优师计划”每年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教师的周转住房、职称评聘、职业发展等持续改善,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教育面貌的格局性变化,根本在于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全面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保证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当代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充分表明他们是值得信赖、可以寄予厚望的一代。
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思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在新的起点上,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目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丝毫不能偏离的政治方向。青少年是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德育为先。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教育传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能力锻造、人格养成。教育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第一位的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有能力、有责任、有爱心,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教育是一门科学,兴教办学、人才成长有客观的规律。中华民族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要坚定教育自信,弘扬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学生的禀赋、潜质、特长不同,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办学,对在某些方面确有专长的学生,通过个性化指导、兴趣小组等灵活教学管理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施教,使教育的选择更多样、成长的道路更宽广,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事关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是重要的公共服务。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政府以外的民办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对于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多样教育需求来说是有益的。但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更不能让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加重群众负担,破坏教育生态。近年来推进“双减”工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发展普惠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开展控辍保学,都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在于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体现在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制度政策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关键在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数字化线上教育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我国城乡学生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各级政府要承担起责任,该投入的必须投入,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衡好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将教育改革发展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教育正加快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需要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三位一体。义务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重点抓教学改革、课程质量提升,倡导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强化本科教育,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同时严格学校管理,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形成鲜明的质量导向。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促进提质培优,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一半以上。牢固树立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三、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教育系统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要适应人民期盼和发展需求,巩固提升普及水平,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要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全面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义务教育要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高等教育要促进内涵式发展,鼓励高校在不同定位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实施中职、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高职提质培优,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关乎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涉及思想观念、利益调整,要发挥关键领域改革的作用,带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学校的职责归根结底是教书育人,要推动办学治校坚守育人的本源,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自主招生、特才特招等选拔机制,更好发挥“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秩序和综合育人环境,巩固拓展“双减”成果,防止反弹。稳步推进民办义务教育治理,落实“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督导改革要重点完善常态化监测,强化结果运用和问责机制。同时,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要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动政策、资源、投入进一步向教师倾斜,引导师范院校坚持“师范为本”、以培养教师为主业,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保证教师队伍有充足的师资来源,加快补充思想政治、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支持,完善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扩大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五)着力完善保障条件。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体现在经济社会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等方面。要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标准,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把新增教育经费更多用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善上,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推进教育数字化,全方位奠定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