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睡美人之书(扒一扒灰姑娘水晶鞋背后的故事)
洛克王国睡美人之书文章列表:
- 1、扒一扒灰姑娘水晶鞋背后的故事
- 2、刘绪源:不要再拒绝这些坏书了|名家
- 3、冰雪奇缘2爆火:6年后,我终于读懂了4个养女儿的真相
- 4、泸沽湖,走婚桥上的神秘女儿国,美丽迷人的景色犹如人间天堂!
- 5、泸沽湖:睁眼即阳光,开窗便遇湖,一半在天堂,一半在人间
扒一扒灰姑娘水晶鞋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女生内心深处大抵都藏着一个辛德瑞拉的公主梦。
出身卑微的灰姑娘,午夜舞会,南瓜马车,水晶鞋,邂逅王子。
然而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是,灰姑娘根本就没有水晶鞋。。。
为啥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就像《三国演义》取材自《三国志》、《三国志平话》。
《水浒传》取材自《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一样。
《仙履奇缘》的故事,也源自于一个广为流传于整个欧洲大陆的古老传说。
有关灰姑娘的传说,最早的可以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
在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 Strabo )的著作《地理学》(《Geographica》 ) 中,曾经写下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斯特拉波(Strabo)
一位名叫洛多庇斯(Rhodopis)的希腊少女,
相传,有次她在洗澡的时候(董永:你们为什么都这么爱洗澡。。。
这时恰好有一只鹰飞过,从洛多庇斯的手上抓走了她的鞋子。
后来那只鹰将鞋子带到孟斐斯(Memphis)
这只鞋子刚好落在正在审讯案件的法老的大腿上(友情提示,高空抛物是不对滴!
法老对鞋子完美的形状大为震惊(告诉我你不是个恋足癖!
他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一个神谕(古埃及的天空之神荷鲁斯是鹰头人身的形象
于是便派人搜寻这只鞋子的主人,然而未果。
法老大怒,便要求国内所有的女子试穿这只鞋子,检查是否合脚。最后终于在诺克拉提斯找到了洛多庇斯,手下把她带到法老面前,法老便娶她为妻。
多么完美的一个有关恋足癖的美腻故事。然而故事里,好像并没有提到鞋子是什么材质。
接着这个美丽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亚欧大陆。
罗马作家克劳狄俄斯·埃利安( Claudius Aelianus ),
在他的《历史杂记》( Various Historia)中,也复述了类似的故事。
只不过他的版本中,洛多庇斯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交际花(Hetaera)
这个故事随后散播到了欧洲各个地区,
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斯拉夫语、凯尔特语中,
都有不同版本的类似故事(总之记得故事里都有一个恋足癖就好了。
唐代段成式所著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叶限》
随后到了十七世纪时,
一个叫夏尔·佩罗( Charles Perrault )的法国作家,
从法国版本的恋足故事中,汲取了精华
并创作了最广为人知的《灰姑娘》的故事,
并收录在一套《鹅妈妈的故事》丛书中。
嗯,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那么以下这些故事也是其中的:
《睡美人》、《小拇指》 、《小红帽》、 《穿靴子的猫》 。
夏尔·佩罗 Charles Perrault(1628年1月12日-1703年5月16日)
那么问题来了,在夏尔·佩罗所选用的法语版故事中,
那双鞋子根本不是水晶做的,而是叫做"pantoufles en vair”,
这是一个法语词组,懂法语的同学肯定知道,"pantoufles “的意思是拖鞋,
可是"vair" 是个什么意思呢?它的原意是,松鼠的毛皮。
也就是说,灰姑娘当初穿的不是一双水晶鞋,而是一双松鼠毛皮鞋。
那这双松鼠皮鞋,又怎么变成水晶鞋的呢?
这是因为,法语里的"verre" 和"vair" 发音相仿,
而"verre" 的意思,就是玻璃。
所以,在夏尔·佩罗的版本中,就以讹传讹地将松鼠皮鞋,变成了玻璃鞋。
在他那个年代里 , 玻璃还是一种很稀罕的玩意。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的格林童话中,
玻璃变得烂大街了,就摇身一变成了黄金鞋。
可能是觉得黄金有点烂俗吧,后面的版本逐渐又变成了水晶鞋。
然后就一直延续到现在了。
刘绪源:不要再拒绝这些坏书了|名家
本文选自《当代教育家杂志社》2016年第9期
根据第十届“新经典”大讲坛骨干教师培训班演讲编录
作者介绍:刘绪源,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原《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有一次,我在北京的蒲蒲兰绘本馆给他们的编辑讲儿童文学。讲完以后,一位搞发行的先生拿出一本书问我:老师,你能不能讲讲这本书?这本书我们刚放到柜台上还没开始卖,就来了一位老爷爷。他翻完后破口大骂:坏书!你们为什么要出这样的书?我们讨论来讨论去,也说不出这书好在哪里。你看它是坏书吗?
我拿过来看,这本图画书叫《吃掉你的豌豆》,描绘的是这么个故事:
又该吃晚饭了。妈妈还没张口,黛茜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吃掉你的豌豆。”果然,妈妈这样说。黛茜低下头,看了看盘子里的小绿球球,说:“我不爱吃豌豆。”妈妈叹了口气说:“吃掉你的豌豆,就可以吃冰淇淋。”黛茜还是说:“我不爱吃豌豆。”……就这样,妈妈为了让黛茜吃掉豌豆,不断开出各种条件,最后越来越离谱:吃掉你的豌豆,我就把超市里的东西都给你买回来。你不用去睡觉,不用去上学,房间爱多乱就多乱。我还会把自行车店、动物园、十座巧克力工厂都买下来送给你……但不管妈妈怎样说,黛茜始终只有一句话:“我不爱吃豌豆。”
在这个拉锯战中,妈妈的脸越来越小,黛茜的脸越来越大,最大的时候整个页面只有小女孩的两只眼睛。终于,画面回归正常,黛茜问:“妈妈无论怎样,都想让我把豌豆吃了吗?”“是啊!”“那,妈妈把小圆白菜吃了,我就把豌豆吃掉。”接下来,就看到书上的妈妈愁眉苦脸地看着一盘小白菜,带着哭腔说:“我不爱吃小圆白菜。”
最后一个画面上,妈妈和黛茜两个人都在大吃冰激凌,底下有一行字:“可是,我们都爱吃——冰!淇!淋!”难怪老爷爷看了要说这是“坏书”——这样一来,孩子怎么教育啊?
翻完这本书后,我哑然失笑。它其实是牵扯到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之一——顽童型母题的一本书。
什么是顽童型母题
二十年前,我写了《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这本书,复旦大学出版社在2015年刚出了第四版。在书里,我把儿童文学作品分成三大母题。所谓母题,我这里指的是“元主题”,即主题之上的主题。不是一般的思想内容上的主题,而是从审美特征上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即按照审美眼光(视角)、艺术氛围和一定的审美范围,把儿童文学分为: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第四版)》
作者:刘绪源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爱的母题。它体现着成人对儿童的目光,可以细分成母爱型和父爱型。
母爱型主要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爱的传递。很多低幼的童话,包括几乎所有的早期童话,如《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等都属于这一类。
马克·吐温曾在一篇后记里说:一个故事应该在孩子结婚的时候结束。你看几乎所有的早期童话,都是在公主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时结束了。因为子女结婚了,妈妈心里的一块石头就落地了。而且,这些故事也没有多少是直面人生的。主人公遇到难题就绕道走,不是有仙女相助,就是有亲人相助,或者发现宝物。它甚至没有逻辑,睡了一百年被人吻了一下忽然就醒了,然后大团圆。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妈妈传递爱抚的介质,简单直接才是婴幼儿最能接受的。
当然还有父爱型母题。这类作品是直面人生的,会写到儿童所必须面对的人生难题,相对而言比较严肃。审美结果可以转化为教育的作品,一般就属于父爱型母题。
自然的母题。它体现着人类共同的眼光,写人类以外的生活。
比如大量的动物小说,它们不是用人类的眼光和概念、人类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来框范的,而是让读者看到,人类以外的另一个世界是如何生存、发展的。这使人类能够看到自己的渺小,同时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人类的思考都是从惊异感开始的,而用人类的目光去看人类以外的世界,能够不断给人以惊异感。大自然的存在比人类的存在漫长得多,永恒得多,巨大得多。
最复杂的是顽童的母题。它体现的是儿童自己的眼光。
比如《吃掉你的豌豆》里面,黛茜始终没有听话地把豌豆吃掉,而且妈妈显得很有问题。每个人都有一生没办法吃的东西,有可能这个小孩就是对豌豆过敏。妈妈凭着不知从哪里看到的“豌豆有营养,小孩应该多吃豌豆”的说法,就要求孩子“吃掉你的豌豆”,这是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儿童出发,出发点就不对。另外,她的方法也有问题。她告诉孩子,如果吃掉豌豆,你可以永远不洗澡——怎么能永远不洗澡呢?但她已经抓狂了,顾不上自己说什么了。我的小孙女看到这里就很开心:妈妈抓狂了,妈妈抓狂了!这本书非常合她的胃口,因为它体现了儿童自己的意志、眼光和内心的想法。
教育发展了,才有了顽童型母题的今天
儿童文学不依附于教育,但二者有着平行发展的关系。
四百年前,英国的洛克写了《教育漫话》。书中主张对儿童实施绅士教育,这一观点还不能算真正地发现儿童。但是,洛克很注意方法,主张用跳舞、旅游等体验性的活动使儿童不自觉地优雅高贵起来。他还强调,说给儿童听的故事应该是有趣的,而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这至少已经从方法上考虑到了儿童立场。
从卢梭开始,人们发现了儿童,认为儿童期是有用的,儿童有儿童的思维,应该把儿童期看成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抹杀这个特点。然后到杜威的儿童中心说,这一理论在现实中的例子是《窗边的小豆豆》,让学生自由快活地生长。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过卢梭的理论积累和杜威的实践阶段后,皮亚杰的理论已经非常成熟。他有两段话谈得很好,一句话是:如果我们想造就有创造力和能推动未来社会前进的个人——这是越来越感到的一种需要,那么,主动地发现现实的教育,显然要比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意志行事、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真理的那种教育优越得多。
这句话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现实。还有一段讲当时西方教育的话,其实用在中国也很贴切:社会造就忠实于自己的教育者——教育者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生按教师的学识和人格楷模成长——长大的学生忠实于原有的社会。
你看,这样教育就成了一个闭路循环,你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中国的书画和戏曲为什么衰落得那么快?20世纪初,还出现过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这样的书画大家,而现在的中国画都是在老年大学里教的。戏曲以前有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四大名旦,现在也没有了。前不久网上在议论:去世的梅葆玖算不算大师?梅葆玖确实不算大师,他就是学得像。我们知道,戏曲和书画教学都是师徒相传,徒弟必须像师父,而不可以超过师父,因为超过师父就不像了,结果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黑格尔也说过:除非学生自己发现真理,你没有任何传授真理的办法。学习不是爬行的过程,而是跳跃的过程。途中的沟沟壑壑要允许学生自己跳过去,老师不必一环一环地讲到底,你以为你教会了他,其实并没有。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地理,但是到了大学,很多女生还是看不懂地图。这些东西没有进过她的大脑,老师让她背就背,让她考就考,考完赶快忘,忘了以后继续背,这是不进大脑的东西。
怎样才算真正进了大脑?按照皮亚杰的说法,一个人的认知结构由“图式”组成。你发现了新事物时,旧有的图式结构就会被打破。打破后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同化”,就是原有图式结构的量变,比如头脑里原本有关于汽车的图式结构,现在看到和汽车不一样的火车,我就把火车同化到图式里边来——原来,车子有一节的,也有好多节的。这样就重新平衡了。还有一种是“顺应”,是质的改变。比如看到的不是车子而是轮船,原有图式容纳不了,这时候就必须顺应现实,产生新的图式,新的图式又同化,这就是不断从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儿童图式结构的发展。这期间需要等待,让儿童有时间去经历打破旧图式结构和平衡新图式结构的整个过程。
综上所述,在近现代教育史上有一个总的趋势:越来越重视让受教育者去“主动地发现现实”。而我们知道,这一过程必然会打破头脑里既定的概念和已有的认知。这给儿童文学界带来了根本性的启迪:儿童对成人世界的怀疑、反对甚至破坏性行为是否一点都不能被允许?顽童型母题的作品,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请允许这种自由
顽童型母题中,我觉得最好的是瑞典的林格伦的作品,比如《长袜子皮皮》和《小飞人》三部曲。她的作品把道德教育全部打破,什么都不管。
《长袜子皮皮》的主人公是个叫“皮皮”的小姑娘,因为海上事故和父母离散,一个人生活。她力大无穷,喜欢吹牛,还不上学。警察来管她,她把警察扛起来,扔到屋顶上。上海世博会期间,瑞典大使馆邀请瑞典专家与中国儿童文学工作者座谈。席间,一位北京学者大谈《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批评我们的教育很落后,所以皮皮不上学是对的;批评我们的社会,社会的确存在大量问题,所以皮皮反社会是对的;警察队伍有腐败,有对平民的压制,所以皮皮反警察也是对的。被她这么一说,皮皮成了一个反社会、反人类的形象了。但其实恰恰相反。
《长袜子皮皮》里,皮皮在大家眼中是越来越可爱的,大家发现皮皮虽然爱吹牛,但有很多魅力。有一些情节尤其值得关注。比如皮皮跟其他小孩提起她的家事,会说:我是海盗的女儿!我爸爸现在去抢钱了,等抢到钱他就会来接我回去。还有她玩得开心的时候,就会朝天上招招手,说:妈妈,我很好。因为皮皮觉得妈妈一直在天上看着她。读到这里,让人真想掉泪。皮皮不愿意她是一个孤儿,虽然她跟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许多道德规范相违背,但并不是说她就不渴望母爱、不渴望家庭。她是一个完整的形象。
还有“小飞人”系列里的卡尔松。卡尔松会飞,一方面,他带来快乐,带小孩在天上飞,让小孩从全新的角度看世界;另一方面,他到处捣乱,比如骗小朋友,抢东西吃,把垃圾从窗口倒下去……小孩能做的顽皮事他都做了。
大人看到这些作品,或许会觉得太过分了,因为卡尔松什么不好的事都做,样样都跟大人逆着来。但其实,这类作品在欧洲文学里是有传统的,即“流浪汉小说”。刚刚去世的杨绛先生翻译过一本书叫“小癞子”,这本书跟《堂吉诃德》并列为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学遗产,是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讲的是一个叫“小癞子”的流浪汉到处被人欺负,也欺负别人。有一次他报复一个总是把他打得满头包的盲人,在给盲人指路时说,前面有一条很宽的水沟,你要头往前伸,用力往前跳,否则衣服会湿掉。盲人用力一跳,原来前面不是小河而是石壁,他一头撞在石壁上。小癞子哈哈大笑,然后跑了。
按照世俗的标准,这简直太不道德了,但是看这类作品不能用我们常用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它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标准。这样的作品,包括林格伦的作品,包含了儿童都需要的两个方面:既要听话,又要不听话。所以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说:儿童文学要写“要儿童做什么”,也要写“儿童想要做什么”。
爱的母题和顽童的母题是互补的。渴望母爱,追寻家庭与社会的温暖,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起源于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是“爱的母题”根本意义之所在。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了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于未来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呼唤。——这是“顽童的母题”根本意义之所在。二者都是人类精神向前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精神宝库中都应有其合法存在的理由。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任溶溶先生先后翻译了八本林格伦的作品,打破了在此之前国内几乎没有顽童型母题的文学作品的局面。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父爱型母题,都是强调儿童要听话,所谓“儿童文学是教育孩子的工具”。但请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审美的时候,在阅读的时候,在私下里回忆或者向往的时候,都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正常吗?
20世纪50年代初,《小飞人》三部曲刚在瑞典出版的时候也是一片骂声,就像那个看《吃掉你的豌豆》的老爷爷一样,大家认为这是“坏书”。但是在1958年,林格伦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为什么?因为当时整个西方都觉得,让儿童主动发现现实的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要。这个社会已到了不创新不发现就不会有希望的时候了。社会急需创新,急需创新人才,需要培育全新的一代。据统计,瑞典是全世界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这和瑞典出过林格伦那样影响巨大的儿童文学作家有没有关系?我认为是有关系的。至少她让孩子们知道:我的想法也是重要的,我的想法不一定错,我的想法也可以在头脑里暂时保留一下。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些是不是“坏书”?会不会把孩子带坏呢?孩子会不会学卡尔松,从楼上往下倒垃圾?会不会像小癞子一样,叫盲人撞石壁呢?这时候,不要小看我们的儿童,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儿童。我的孙女虽然很喜欢《吃掉你的豌豆》,但这本书一点不影响她自己吃豌豆。她一边吃豌豆还一边说:黛茜不喜欢吃豌豆,宝宝最喜欢吃豌豆。可见她能够入戏,也完全能够出戏。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教坏。有时候小孩子兴之所至,可能真会把垃圾倒下去,多过瘾啊。但是你让他倒一次,顶多自己跑下去扫一扫,辛苦一点。然后跟他说:垃圾不能随便倒,你看爷爷扫得多辛苦。他基本也就不再犯了。孩子是说得通的,但是如果我们在他需要游戏的时候,不让他游戏;在他需要怀疑的时候,不让他怀疑;在他需要独立思考的时候,不让他思考——他连在心里边自由一下的愿望也不能实现,那么他以后很可能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是一个自我怀疑的人,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他不可能觉得他的猜想或者新发现是对的。
那种在内心里激荡的思考的幸福、怀疑的幸福、审美的幸福虽然过一会儿还是要被压抑下去,但是有过和没有过,对孩子的一生还是不一样的。如果经常能有这样短暂的激荡,如果这样短暂的激荡能够保留到成年,它们就有可能转化为艺术、科学的创新,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未来的希望。
冰雪奇缘2爆火:6年后,我终于读懂了4个养女儿的真相
◆ ◆ ◆
时隔六年,《冰雪奇缘2》踩着十一月的尾巴飒爽归来,不出意外,又在小女孩的世界里刮起一阵暴风雪。
有人说,在最近的周末时间,随便去一家电影院,都宛如去了某个大型儿童cosplay现场。
你能看到乌央乌央的“艾莎”,浩浩荡荡地向你奔来,小脸上溢满了兴奋。
以及……跟在这些小艾莎身后的抱着艾莎爆米花桶,挎着艾莎水杯,背着艾莎书包,苦着脸感慨着“Let money go”的爸爸妈妈们。
直到电影结束,小女孩们此起彼伏的感慨还在我耳边流转,女儿也瞪大眼睛扮可爱相:“妈妈,我还可以再看一次吗?”
看到艾莎在孩子心目中的比重这么大,我仔细揣摩了一下角色和剧情,意外收获了4个养女儿的真相。
真正的公主,绝不是傻白甜
在成年人的眼里,《冰雪奇缘2》的剧情可能算不上特别好,但是作为给孩子们看的音乐剧电影来说,我只能说,它好爆了。
因为它传递了一个新的理念:王子,再也不是公主的唯一选项,真正的公主,也不是无脑傻白甜,而是实力与勇气兼备的。
《冰雪奇缘1》里,妹妹安娜的人设一开始是个恋爱脑,一心一意只想找个王子情定终生。
结果骑白马的王子竟然是全片最大的反派,一心只想利用安娜上位,看透一切的安娜立马果断地“抛弃”了王子,瞧瞧,多酷多飒的一位公主。
细数这些年来女孩儿们从小听到大的童话故事,不管是吃了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纺锤扎到手指的睡美人,还是被女巫囚禁高塔的长发公主,无一不是在遭遇困境的时候等着王子来救援。
真的,这些公主的人生也太苍白,太无聊了。
王子不该是公主的救命恩人,而是彼此平等、互帮互助的伙伴。
女孩的眼睛里,装的应该是星辰和大海,而不是烟尘人间和某个伤害你的人。
给孩子看白雪、睡美人这些,学到的只会是娇惯、被动、不懂得反抗、盲目乐观和消极等待。
只有艾莎公主,是靠自己解决问题,赢得了阿伦黛尔人民的尊重。
换做是你,你会愿意自己的女儿遇到困难傻乎乎地等待“王子”的救援,还是Girl Power爆棚,释放自己的能力,去挽回一点局面?
骑白马的王子不一定是好王子
但骑白马的公主一定是好公主
此前,迪士尼公主的标配是:世界上最美的容貌、最纯洁的灵魂和最善良的天性,弱小无助楚楚可怜,整天除了唱歌跳舞就是和小动物交朋友,最后嫁给王子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然而在《冰雪奇缘2》里,迪士尼干脆取消了王子这个角色,男主角的坐骑是麋鹿,唯一一个手持缰绳策马奔腾的,是艾莎公主。
在海里驯服水元素诺克(水马)的那段剧情,算得上是整场电影最惊艳出挑的存在。
站在暴风雨肆虐的海滩上,想要渡过波涛汹涌的河流,艾莎想用自己的冰魔法征服诺克,却一遍又一遍地被拍打进海底。
所幸后来艾莎驯服了诺克,还骑着她到了阿托霍兰,寻找到历史的真相。
后来想想,这匹“白马”,其实每个女孩都应该拥有。
它可能不像艾莎控制冰雪那么炫酷,它可以是优美的舞姿,可以是动人的歌喉,它也有可能是拉得非常好的大提琴,写得一手好的书法,亦或是最简单的,读了很多本书后,练就的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和一身优雅的气质。
这都是每个女孩可以驯服的“白马”。
阻力也是存在的,她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逼自己一把,用十足的毅力去驯服它,过程很难,可一旦驯服了,它将永远地属于你。
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个纯粹的后盾,在女儿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推她一把,为她助力,而不是用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攀比,将她驯服白马的“魔力”封印起来。
她在这些事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她回报。
每个小女孩,都可以成为精灵
艾莎的父亲曾给两个女儿讲了一个故事,魔法森林里有四种元素:火、土、水、风。
火精灵是呆萌的小蜥蜴,土精灵是石头巨人,风精灵画枫叶而无形,水精灵是匹神马。
四种元素在电影伊始来势汹汹,对阿伦黛尔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促使艾莎直面夜夜萦绕不去的天籁,开始了一段自我成长的发现之旅。
历经各种磨难后,艾莎已然可以从容驾驭四种元素,并且能够合理稳定地利用它们。
惊艳之余,我更觉得艾莎的成长对女孩来说实在是有借鉴意义。
蓝色的水精灵,可以是女孩的灵动;
紫色的火精灵,可以是女孩的温暖;
红色的风精灵,可以是女孩的恣意;
褐色的土精灵,可以是女孩的憨厚和诚实。
将这四种气质融合在一起,才会蜕变为成熟、自信、独立、丰富而坦荡的女性。
安娜也同样如此,《冰雪奇缘1》里的她还是单纯天真、惊慌失措的小公主,在第二部里实现了跨越式的成长。
最让我感动的情节是,在面对雪宝的消散后,她独自一人从冰冷黑暗的洞穴中攀爬而出,对一开始害怕的大地巨人无畏呼喊,在面对骑士团的阻拦时坦白事实扭转局势。
这些举动里,一样藏着灵动、温暖和诚实的影子。
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女儿身上该有的气质。
爱与被爱的能力
导演珍妮弗·李曾说过:“这是一个关于寻找自我,温情与感性的故事。”
父亲和母亲的沉船被卷入黑海,艾莎和安娜相依为命。
在艾莎决定离开阿伦黛尔,去到被浓雾覆盖着的神秘北境之地,探寻魔力起源时,深爱着姐姐的安娜,尽管没有任何魔法,但还是决定要和姐姐一起闯入未知世界,共同应对未来的每一步。
看到这里,我内心复杂。
我是个二胎妈妈,有时候在想,当我老了,能给孩子留下什么?
这世上总有突如其来的失去,打翻的牛奶,遗失的钱包,断掉的友情,走散的爱人……
唯一能够陪在两个孩子身边的,只有她们彼此,这世界上可以多一个人无条件地真诚地爱她、鼓励她,与她同进退,共担风雨。
即便没有手足,也一定要教会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
引导孩子去表达善意,平衡获取和付出之间的关系,告诉她爱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双向交互,去收获更真挚的情感和更纯粹的快乐。
不懂爱的孩子,注定孤独。
以前读过一句话,“吾家有女初长成,娇俏可人及倾城”,有个女儿,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把她照顾好,是我此生最重的责任。
用最抒情、温婉、深沉的方式去教会她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每个女孩子最后都可以活成像艾莎一样的女王。
泸沽湖,走婚桥上的神秘女儿国,美丽迷人的景色犹如人间天堂!
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似乎还影响了泸沽湖的山水,秀美和缥缈成为这里特点,走入这条线宛似走入一个纯美的女神领地。
气候情况:泸沽湖位于群山环抱之间,又有广阔的湖面调剂气温,因此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月平均温度都不到20度左右且降水较少。但到泸沽湖最好还是春夏季节,那时,青山翠绿、百鸟欢歌且春意盎然。众多的海鸥飞翔在泸沽湖的上空,与前来游玩的人们行程了一幅动态的画卷。
泸沽湖日落之时,远方的当地村名还在撒网捕鱼,这是除过风景外更让人追忆的一个画面。
进入束河正门口后有一个长长的走廊,上面挂满了来到这里许下心愿的心愿牌。其实平常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太会写这里,但是与爸妈来到这里,还是希望能给他们留下更多的记忆。爱于生活,行于世界。这是我自己的生活态度。
来到束河你会发现这里真的比大研安静很多,街道上的行人也是熙熙攘攘,很多商铺的老板都坐在店门口慵懒的晒着太阳,偶尔一曲悠扬的吉他声打破了这里短暂的宁静,追梦的少年坐在门口凳子上,一曲一曲的唱着,或许没有几个行走的观众留下聆听的脚步,但是他的歌声却一直都在。
当你行走在古镇累了的时候,坐在石阶上便可享受一个惬意的午后,当阳光照射在水中,让此时的束河多了一些慵懒。
阳光透过茂盛的树枝斜斜映在斑驳的木窗前,这里依然弥漫着曾经古镇岁月的味道。
当你渴望拥有蓝天白云的时候,不妨可以来丽江走一走,这里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愿望。俯视整个束河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对夜晚的对比,白天更多的是祥和宁静。屹立在远处的便是威严的玉龙雪山,它在每个纳西族人的眼里是那么的神圣。
泸沽湖女儿国。讲述了幽静秀美的泸沽湖,古老神秘的女儿国,一片魂牵梦萦的人间乐土。生活在这里的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之系,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保留母系氏族关系的族群,至今仍延续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天空中落下的明月,舞台中间的水池,这些看起来不可触及的变化让现场的人们直呼尖叫。而这种震撼的场面也是我每次观看这种实景表演的时候心中格外的激动。
丽江因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丽江的辉煌是马蹄踏出来的辉煌。千百年来,在崎岖的茶马古道上每天都上演着马帮们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乐章。每天你都会看到肩负着朝廷和木府运输任务的马帮又出发了。在茶马古道上也抒写着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西民族是一个崇尚爱情自由的民族,从原本的走婚制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进程中,他们为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学者洛克说:在历史上先后有三万纳西青年男女为爱而殉情;为爱,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冰清玉洁的 “玉龙第三国”。
出发泸沽湖后你会发现这里的蓝天比丽江更美,更纯。看到如此之美的天气,三个小时的车程还会让你纠结吗?
远处的玉龙哈巴雪山在蓝天白云间显得那么祥和,站在半山腰的高处,阵阵的微风吹过来,让人感受到此时才是真正的深入到彩云之南中来。
走出公共区域就到了一个偌大的室外阳台区域,两张躺椅,中间就是泸沽湖。蓝天白云,阳光海水,在这里你躺下就可以将泸沽湖的景色一览无遗。泸沽湖有很多充满当地摩梭文化的地方,走婚桥就是来到这里必去的地方之一。走婚桥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一座桥,它是当地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桥下由于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当地人称其为“草海”。不过三月份的泸沽湖还没有达到最美的时刻,如果能在秋天来到这里的时候绝对可以欣赏到另外一番的美景。
泸沽湖的景色不但美,而且这里还被人们称之为:女儿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泸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个小岛给人以无限悠远的遐想。这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一颗诱人的明珠,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她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绕的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镜。湖周长约五十公里,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丽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视为女神化身。从南边远远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头昂首而卧的狮子,人们又叫它为狮子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女性形象的神话,成为我们当代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初春大片的芦苇飘荡在泸沽湖边上,这里每年随着季节都会变化出不同的景色。虽然此时的泸沽湖刮起了大风,但是看到如此之美的景色,也让与爸妈的心情更加愉悦起来。
对于泸沽湖最早的印象就是飘荡在湖面上已经废弃的小船,看到这样的场面也算是满足了我对于泸沽湖最初最简单的一个认知吧。
这里不仅有宜人的气候,有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远远的望去,泸沽湖的湖水犹如天地间镶嵌一颗蓝宝石一样。这里还会有很多的海鸥,野花野草开的漫山遍野都是,如此之美的画卷唯有用镜头记录下来才是最有意义的。
泸沽湖的湖水真的太清澈了,湖面与湖底一个色,可能是游人有意将良多含苞待放的桃花插在河边,有了另外一种感觉。
成群的海鸥在落水村的边上飞舞着,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么多海鸥,虽然叫喊升非常的杂吵,但是看到如此难得的画面,再不好的心情此刻也烟消云散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来到这里的原因,因为这里没有雾霾,只有蓝天碧水间。
泸沽湖:睁眼即阳光,开窗便遇湖,一半在天堂,一半在人间
是不是想在疫情结束后的假期出去放松下紧张的神经?是不是还在犯愁两个人的纪念日没有好去处?是不是想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回血送上自己的钱钱?
那你一定要去那个那个没有城市嘈杂,没有钢铁森林桎梏,更没有狡猾病毒的地方——泸沽湖。
著名探险家、地理学家约瑟夫·洛克曾这样形容泸沽湖:“深蓝色的湖水如水晶般澄澈,小岛像船只一样漂浮在平静的海上,一切都是宁静的,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来吧,让身心都放空,在旅途中重新爱上灵魂。
泸沽湖:一半在人间 一半在天堂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
毫不夸张地说,泸沽湖的每一处风景都宛如一幅幅画,湖水、天空、湖岸、花朵都是画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都美到窒息。加上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更是让泸沽湖成了青山绿水间的神秘睡美人,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那么泸沽湖到底有什么值得打卡的亮点呢?
到泸沽湖中坐一坐摩梭人独特的猪槽船,在平静的湖面上看看是否能找到你心中的诗与远方。
到了夏天,你还可以在湖中找到水性杨花,那是一种鹅黄色花蕊加白色花瓣,漂浮在湖面上的小花。
你还可以去王妃岛,看看末代左所土司修建的一座豪华别宫,它是专门为安置末代王妃肖淑明所用的。
去走婚桥看看有没有漂亮的姑娘。或是当夜幕降临之时,你还可以找到当地的村落,静待摩梭族的篝火晚会。
住宿首选:无华·泸沽湖曙灿庄园
无华·泸沽湖无华艺宿曙灿庄园位于小达祖湖边,离水只有区区5米,开窗即遇湖就是值得推荐的第一大亮点。
曙灿——回家的理念,给予家的温暖,家的包容,让人在此,依山畔水,轻轻点点,游离怆然,最终释然。
第二大亮点则是,曙灿庄园的整体设计风格。
庄园的建造装修思路都围绕着泸沽湖的自然风光与四川彝族自治州当地人文风情有机结合,为前来圆梦的游客营造出独特的摩梭母系文化高度契合的住宿、度假体验,让每一位客人在感受酒店优质服务的同时,亦能深度体验泸沽湖的自然、人文景观。
客房设计更是让人从泸沽湖昂首远眺,一半湖光,一半山色,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完全是光看图就能种草的超值民宿了。
而且最大的亮点可是相当有人情味,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无华泸沽湖曙灿庄园作为第一批“无华7店”参加了“买一晚送一晚给抗疫英雄”活动。而对于普通游客,也有晚安牛奶相送,愿你在离家遥远的地方,也能睡个好觉。
无华丽江回顾店/无华丽江IN亲子概念酒店/无华丽江问景店/无华杭州醒香山房/无华泸沽湖曙灿庄园/无华大理吉普赛花园店/无华重庆有座山(云锦店)7家店,作为第一期送房酒店,拿出1000间房的入住名额,送给那些在抗疫一线为我们拼过命的抗疫英雄——全国医护、一线工作者(包括港澳台地区)均凭有效证件享受无华7店免费房间使用权,还享双早、及各民宿部分特色游玩活动。
常怀感恩,有情有义,方能永不止步。
安心问答:泸沽湖旅行小贴士
知道大家被种了半天草,有点心痒了,但又不知道现在可不可以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去,去了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一组Q&A解决你们的疑惑!
Q:现在可以去泸沽湖吗?
A:可以的!自3月20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关于旅行社企业恢复部分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后,3月21日云南全省旅行社行业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了除跨省和出入境的团队旅游业务及“机票 酒店”旅游业务以外的旅游经营活动。
Q:现在是去泸沽湖的好季节吗?
A:泸沽湖日照充足,天气总是清朗舒爽,所以全年皆可来,其中3-10月是到泸沽湖最好的季节,其中7-9月是泸沽湖的雨季,虽说别有一番风味,但朋友们游玩时要注意雨天路况,安全第一。
另外,喜欢拍照的朋友要记住咯,泸沽湖一年四季鲜花常开,5-7月山杜鹃开,8-9月向日葵开,10-11月波斯菊开,拍花的时候也要记得爱护花朵哟。
Q:去泸沽湖怎么穿?
A:泸沽湖属高原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夏季温度15-25℃,冬季温度3-18℃,早晚温差大,即使夏季也建议带件外套,冬天要注意防寒。
Q:去泸沽湖要带些什么?
A:由于地处高原,泸沽湖天气变化明显,紫外线强,建议带雨具、手电筒、太阳镜、帽子、防晒用品和一些晕车药、肠道药等常用应急药品。
Q:泸沽湖的消费水平高吗?
A:泸沽湖的消费水准中等偏低,除去住宿和交通,吃饭和购物都不会有过多花费。但要注意的是,虽说移动支付非常便捷,但大家还是要准备一些现金。
Q:有没有便捷些的交通出行方式?
A:丽江已经开通了到泸沽湖的班车,在丽江落脚的朋友可以选择班车到泸沽湖,泸沽湖的游览最休闲便捷的方式就是包车,当然,如果你想慢慢品味泸沽湖的美妙,可以选择租自行车,骑车环湖。另外还有些比较有特色的游湖方式,乘船或是骑马,看个人喜好了。
Q:有什么值得带给家人的特产?
A:酥理玛酒,一种由多种粮食烘干发酵而得的酒,也被称为“摩梭啤酒”。
咣当酒,一种玉米、青稞和谷子混合煮熟加酒曲发酵而得的30多度的酒,对比酥理玛酒后劲儿更足。
摩梭红米,来自世界海拔最高水稻产区之一。
猪膘肉,摩梭人用独特的工艺,将整猪用特殊香料腌制整个冬天,腌制好的猪膘肉可数年不腐。
所以,开头那些疑问,是不是有了答案?
当你走近泸沽湖,于湖边登高望远,看泸沽湖景色变幻,内心或激荡、或静谧、或快乐、或忧伤,亦如尽览人生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在此休憩过后,再度整装出发,此亦是旅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