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人工少女3好感修改器(网红易冷,老将犹存,烘焙圈不相信眼泪)

导读 人工少女3好感修改器文章列表:1、网红易冷,老将犹存,烘焙圈不相信眼泪2、万字干货:如何通过私域,打造用户型品牌?3、权威发布:2019上半年中国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4、3天登顶苹果

人工少女3好感修改器文章列表:

人工少女3好感修改器(网红易冷,老将犹存,烘焙圈不相信眼泪)

网红易冷,老将犹存,烘焙圈不相信眼泪

鲍才胜(鲍师傅的创始人)曾经说过一句话:“烘焙行业有一个怪理论,5年洗牌一次”,疫情下,“洗牌”的速度似乎在加快。

总第 3143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特约撰稿人 翟彬 | 文

“新王”放缓、“旧主”狂奔

姜还是老的辣?

今年初,有媒体称墨茉点心局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其中品牌部成为“重灾区”,网传有超过40%的员工被裁。一时间“国潮点心下神坛”,“长沙模式失灵”,“新中式烘焙凉了”等论断开始在网上发酵。

尽管官方及时对此进行澄清,但墨茉的减速已是不争的事实。截止到4月底,墨茉点心局一共开出63家门店,其中70%以上的门店是在2021年5月-2022年1月开出,从今年2月份至今仅仅只有3家新店开业,开店步伐大大放慢。

踩刹车的不止墨茉,另一家国潮头牌——虎头局似乎也陷入放缓,自今年1月以来虎头局仅有1家新门店开业,门店总数也定格在了43家,距离“一年百店”的目标相差甚远。

图片来源:网络

与新中式烘焙同时遇冷的还有“国潮风”。去年“国潮点心”带动了整个烘焙行业的流行风潮,但也导致了另一个副产品——“点心局”在全国的泛滥:上海有“珍糕兴点心局”,广州有“狮头点心局”,天津的“唐小合点心局”、郑州的“山河饼局”,原本主打“抖臀蛋糕”的“南洋大师傅”甚至直接改装成了卖中式糕点的“南洋点心局”。

图片来源:网络

当遍地都是“点心局”,家家都开始“卖麻薯”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国潮”离“不潮”不远了,同质化的产品 傻傻分不清的门头,过早的透支了消费者对于“国潮点心”的新鲜感和热情。

与此同时,当新中式头部品牌经历着从“高调跑马圈地”到“停滞不前”的阵痛时,与之相对应的是以好利来、鲍师傅、泸溪河为代表的一众老牌烘焙品牌正以自己的节奏从容的“穿越周期”。去年好利来和泸溪河“不声不吭”地开出了84和142家店,新店的数量和覆盖城市范围远超“点心局们”,甚至连一向“保守”的鲍师傅也逆势开出了44家新店,相当于有“四成的门店”都是在过去一年内开出的。而像元祖、味多美、多乐之日等品牌在去年新开店的数量也都接近甚至超过19年疫情以前的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

放眼千亿的烘焙市场,一边是“未热先凉”的“新王”,一边是“稳得一批”的“旧主”,“产品、模型、品牌、复购、资本”到底什么才是保证新老玩家继续留在牌桌上的主要原因?

比起“年轻力”

老牌们从来不服输

除了产品(新中式点心)、选址(便利店选址逻辑)、打法(绑定茶饮悦色、组团出海)之外,“点心局们”能够坐上风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国潮”作为品牌的核心资产,并紧紧抓住了这波“审美红利”的风口。从调性到出品,从产品文案到出街海报,无处不在的国潮风、“好玩又上头”的品牌态度妥妥地把自己变成了社交媒体中的“硬通货”。

但是“种草经济”并非“点心局们”的专利,积淀深厚的老品牌们,在拿捏年轻人的心理上也自有一套:

>>>主题店让老品牌们焕发第二春

自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布局“Pink店和Lab店”后,好利来便品尝到了“当网红”的滋味,并积累和延续下来一套在“拓店的新打法”,即通过开主题店“打头阵”——利用门店设计和视觉进行“品牌压制”;通过“城市限定款”拉近与本土消费者的心理距离——积累好感度,制造话题:

-2019年5月22日,好利来上海首店,七宝万科广场Pink主题店开业,推出“青梅口味雪绒芝士”等14款上海限定甜品;

-2021年6月3日,成都首店,首家主打国潮风的宽窄巷子壹玖玖贰概念店开业,推出“川辣三重巧克力和熊猫说唱系列”等限定款;

-2021年9月29日,武汉首店,武汉天地Market主题店开业,推出“打call茄茄、害羞鸭”等武汉限定款;

-2022年3月消息,好利来的长沙首店即将入驻国金街,届时好利来将在墨茉和虎头局的“大本营”一起同台打擂;

“爱搞事情”的还有稻香村。

去年8月26日,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在百年前的旧址重新开业,新店定位于集民俗、美食、文化、城市记忆等多位一体的“国潮主题店”,店里有大量独家限定款,像是能吃的“龙头门环和狮子门墩”等“文玩甜品”, 光听名字就超想打卡的“二八酱冰淇淋、18K金枣花酥、牛舌鲜乳茶”等创意产品,开业后就长期霸榜,算是把“国潮和情怀”拿捏到位了。

>>>“联名”——老品牌们的第二增长曲线

最近瑞幸与椰树的联名掀起了一波风潮,实打实的“名利双收、品效合一”,实际上在烘焙圈里联名早已成为老品牌们惯用的引流工具。

以号称“联名狂魔”的好利来为例,与泡泡玛特联名的“好利来Pucky甜甜蛋糕”,和SMILEY联名的微笑月球系列,与奥特曼联名的蛋糕系列,长长的联名名单上还有NASA、哈根达斯、电台巷火锅、seesaw等等。除了好利来以外,泸溪河与五芳斋,味多美与Hello kitty,乐乐茶与好利来......老品牌对于组CP乐此不疲。

“跨品牌、跨品类”,老品牌对联名没有太多局限性,也正是这些“反常规和常态化联名”,加上“为了好看的设计而顺便买了蛋糕”的高颜值包装袋,让联名款一经推出就快速占据社交媒体的C位,为品牌争取到高性价比的曝光。

>>>疯狂上新,老品牌的产品力拉满

依托供应链和研发上的丰富积淀,老品牌们在产品力上更是拉满。同样以好利来为例,定期推出包括节日系列、特定主题系列等,新品具备“创意十足、颜值耐打、口味新奇、成图率高”等特点,比如2021年春节的赛博朋克风福祿壽寿禧財系列,超级挞挞挞系列,和圣诞节的“姜饼、平安果系列”等爆款,如此“内卷”的研发能力,可以跟新茶饮们媲美了。

新老品牌“护城河”之争

谁更胜一筹?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2020年烘焙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1.2%,高于餐饮市场整体增速。但是行业长期处于“小、散、弱”的状态,集中度不高,品牌连锁化率低,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品牌的门店数过千。

尽管墨茉和虎头局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新中式烘焙”的全新赛道,并带动全行业All in,但是随着扩张放缓、网红褪色,“点心局们”开始出现系统性的问题,尤其与烘焙赛道的“老玩家们”相比,“新中式烘焙”的问题仍然较多,模型仍难堪完美。

第一、“现烤”干不过“冷冻面团”

众所周知,烘焙行业的供应链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好利来、元祖、味多美等品牌为代表的“中央工厂 半成品/成品配送”模型;第二种是以鲍师傅、墨茉点心局、虎头局为代表的“前店后厂”的“现烤”模式;第三种是以幸福西饼、熊猫不走为代表的“中央工厂 电商 成品配送”的O2O模式。

虽然三者各有利弊,但与“中央工厂模型”相比,主打“麻薯现烤才好吃”的墨茉和虎头局在生产效率和产品多样性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首先,“前店后厂”虽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产品的口感和新鲜度,但却严重依赖人工。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墨茉点心局在北京的门店面积普遍在60平米左右,至少需要20-30名员工,这不仅导致门店“人力成本过重”,还面临着的“老带新、师傅带徒弟” 等SOP非标化和手艺传承的问题。

其次,由于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严重受限,从而导致大多数中式烘焙品牌的SKU都很精简,一般不超过20个。

最后,产品保质期限制了销售场景。以麻薯为例,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只有3-4天,真正的售卖期只有1天,与蛋糕、切片面包和包装产品动辄3-15天的保质期相比售卖时间过短,因此在销售场景十分有限。因此,烘焙新军们纷纷调整自己的零售战略,月枫堂将在下半年推出零售产品,墨茉点心局也将通过供应链半成品逐步提升现制的效率。

第二、“零食”打不过“主食”

“墨茉们”以“零食”为卖点,开辟了一条“中式点心零食化”的新赛道,并成为了新的“社交神器”。尽管新中式风头正盛,但现实却是:在烘焙三大品类中,“中式糕饼”的门店总数占比仅为10.6%,区居第二;排名第一的依然是“面包蛋糕”,门店总数占比高达80.7%。

数据来源:美团

另外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国人选择早餐的品类中,面包高居第二位,由此可见“主食”依旧是烘焙最重要的场景之一。跟网红零食相比,面包具备极强的刚需属性,尤其在经济下行,消费收缩和疫情常态下,“零食”再好终究不如“主食”扛造。

因此好利来、味多美、85℃、多乐之日等老品牌们均采用“高频的面包 低频的甜品/点心 礼品属性的生日蛋糕/月饼”的产品结构。产品的多样化使得老品牌们面对竞争时更加从容。

而数据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2021年中国烘焙门店市场报告》显示,三大品类里面包蛋糕店的存活率最高,达到92.8%,远超其他两个品类。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第三、“新鲜感”不敌“安全感”

“新鲜感”是国潮点心们最大的敌人,面对“喜新厌旧”的年轻人,当品牌热度下降,很难保证自己“不过气”。而老品牌们显然比新中式点心们更有安全感,原因就在于多样化的客群结构。

根据《2021年中国烘焙门店市场报告》显示,在传统中式烘焙品牌的客群结构中,40岁以上的占比为13%,中老年群体对于中式糕饼的消费兴趣明显高于其他烘焙品类。虽然客群相对固化,但是中老年群体具备“消费习惯稳定、品牌忠诚度高、收入波动小”等特点,而这些都是传统中式烘焙品牌对抗“不确定性”的巨大优势。

以北京稻香村为例,2021年北稻年营收突破80亿,较疫情前(2019年年营收为52亿)增加了32%,这在餐饮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个老字号有如此成绩属实不易。同样具备“健康客群结构”的还有好利来、味多美等品牌,其消费结构中家庭用户占比较高,“孩子 主食”的这种“双刚需”消费,有效的保证了复购,确保品牌有效对冲风险。

第四、“资本难烧出万店”

过去一年VC们开始在烘焙赛道“野性投资”,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爸爸糖、月枫堂、祥禾饽饽铺等品牌均获得了过亿元的融资,单店估值过亿也早已不稀罕,而优质标的更是被哄抢,VC圈里甚至流传着“争投泸溪河,但是找不到联系方式”的段子。

面对资本的不断加码,网红品牌们很难克制扩张的冲动。B轮融资之后,王瑜霄就曾表示,2021年底墨茉点心局将在长沙开出50家,未来达到100 家;虎头局创始人胡亭也表示,在不开满600家直营店前不考虑加盟。

尽管“钱不是问题”,但想要突破连锁化困局,补齐在供应链和组织上的短板也绝却非一朝一夕。“走出长沙”后,品控、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化、物流中断、同业竞争、疫情停摆等问题一样不少摆在创始人面前,异地的离场管理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第五、爆款策略无法帮助“点心局们”长红

与其他赛道类似,烘焙也奉行“爆款为王”的生存法则,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烘焙业涌现出了原麦山丘的“软欧包”、鲍师傅的“肉松小贝”、泸溪河/詹记的“桃酥”、乐乐茶的“脏脏包”、好利来的“半熟芝士”等“超级单品”,如今墨茉点心局和虎头局的“麻薯系列”依然沿用此策略。

在品牌初期,通过“品类绑定品牌”的做法确实可以获得高性价比的流量,但是随着山寨品牌和同质化产品泛滥,品类红利消失是迟早的事,比如早年风靡一时的芝士蛋糕,由于缺少产品壁垒,品类很快被“做滥”,彻思叔叔、瑞可爷爷等品牌没两年就销声匿迹了。

由于“网红品牌”严重依赖流量,所以选址往往集中在年轻人集中、品牌势能高的shopping mall和城市地标,这就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而产品结构多元的老品牌们选址则灵活地多,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社区、学校等不同类型,流量成本比网红们便宜的多,选址条件更宽松,也更易于扩张。

写在最后

在墨茉、虎头局为代表的新中式品牌入场前,烘焙赛道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可热闹之余,还有更多的思考需要沉淀。

未来不论是新王还是旧主,都将面临着“新鲜感退潮和复购难题,陷入产品同质化竞争和电商困局”,或许,标准化、数字化和新零售将是决定品牌们活多久、跑多远的关键。

万字干货:如何通过私域,打造用户型品牌?

编辑导语:在这个流量时代,许多品牌、企业都致力于打造一个成功的私域,打造自己的品牌,本篇文章作者从多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通过私域来打造用户型品牌,干货满满,一起来学习一下。

随着私域概念的爆火,很多品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在做私域。

有的简单粗暴采用,群发优惠券,以期快速转化用户。

有的讲究一点,采用精细化运营,对用户进行标签分层,开发会员制锁客,并将重复性动作SOP标准化,减少人工的同时带来高回报。

是的,这些都能够在短期内(1-2年)带来业绩上的提升。但是,总归会遇到瓶颈,特别是群折叠后,群发优惠券这条路已经被堵的差不多了。最近,我一直在想,私域的长期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在服务了一些KA品牌,特别是某家用户生命周期极其长,链路极其复杂的世界500强后。

我想,我对私域又有了一点新的理解——完美打造“用户型品牌”的场域。

传统的发优惠券、精细化运营,本质是卖货逻辑,通过折扣、促销、价格歧视让用户觉得产品便宜。

从而尽可能多买货,在这过程中极少透出品牌价值观与调性,让用户对品牌形成认知。

我一直认为,在供应链高度成熟的今天,产品要做到有核心竞争力真的很难。

即使有,也很快会被同行抄去,或被大品牌用成倍的人力、财力给碾压。

一旦品牌认知无法建立,私域的运营就会陷入到无穷的价格战中,用户看到哪个品牌的产品便宜,就会去买哪个。

对产品原有价格体系、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通过私域打造用户型品牌就显得非常重要。

用户型品牌,指的是品牌不再高高在上,与用户站在一起,平等沟通,成为朋友。

我认为这也是品牌与用户之间最好的相处状态了。

用户认可品牌,追随品牌,会向他人推荐品牌,会站出来替品牌说话,但不盲从,品牌做得不好,也会站出来,指出纰漏,共同成长。

打造用户型品牌,跟交朋友的步骤一样:

第一步,投其所好。聊对方想聊的,愿意聊的。这要求品牌能够实时洞察用户的需求。

在产品研发层面,能以用户为导向,满足不同细分用户的不同个性化需求,做产品、服务的升级。

在营销推广层面,能够基于对用户的了解、分析,反哺到投放中去,实现精准营销,扩大ROI。

第二步,信任。我相信你,是最触动人的话。品牌通过私域的人设打造、价值交付、信任构建,让用户觉得品牌是在乎自己的,是值得信赖的。

我相信你这个品牌,我相信你品牌的产品,不管别人卖得再贵,功能再好。

即使你家的产品现在不完善,我也只买你家的,因为我相信你。

第三步,共创体验。平淡的生活,需要惊喜,品牌对用户也是同理。

在相处上,品牌应该提供玩法、价值上的共创,与用户平等沟通,一起成长。

在服务上,除了标准常态化的,品牌更应该借助私域平台提供那些传统渠道无法提供的服务,让用户感到惊喜,感到用心。

过去,品牌没办法直接触达用户,要做到以上三点非常困难。

但在私域中,品牌能够直面用户,有了与用户交朋友的机会。

一、洞察需求:产品个性化、反哺营销

过去,在传统渠道中,品牌距离用户实在是太远了,要经过层层经销商/零售商,才能出现在用户面前。

作为经销商,也是不愿意让品牌直接接触用户的,时刻提防防备着,生怕被品牌抢了用户。

这时,品牌方只能作为纯粹的产品研发、供给者(这也是加盟体系的品牌,私域推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品牌接触不到用户,也就拿不到用户的实时数据。

而用户的数据,能够帮助品牌洞察用户需求,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以及能通过用户社会、行为数据的集合,反哺到前端投放获客中去。

首先,我们来看产品研发。

用户,特别是Z世代的年轻用户,在信息时代成长的他们,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需求更加的多元、细分、个性化。

作为品牌方,想要研发新品,传统的做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花大价钱来购买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来寻找用户的需求,了解喜好。

但这些数据只有一个模糊的用户画像,不仅偏差性大,每个品牌调研来的需求也都大同小异。

再加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变更,导致很多知名的跨国连锁品牌,他们每年开发大量的新品成功率不足5%。

再加上大多数品牌的制造工艺也缺乏足够的竞争壁垒。

需求同质,制造同质,最终也就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从而加剧“价格战”,用户看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

但在私域中(这里指品牌自主掌控的渠道,包括不限于企微、自有app、网站),品牌能够直面用户。

从系统软件层面上,用户在私域中的一言一行都能被品牌给抓取,包括不限于用户的社会信息数据(性别、姓名、家庭、手机号、身高、体重……)、行为数据(浏览偏好、时长……)、消费数据(消费偏好、消费金额、复购次数、个性需求)。

从运营动作层面,品牌从日常的1v1私聊、社群对话中或者招募新品研发官,可以精准了解用户的需求、产品喜好。

也可以听取用户吐槽,吸取反馈建议,从而倒逼产品迭代、服务升级。

往小了说,你有500个用户,你每天空下来刷刷朋友圈,看他们每天在发什么,总会对他们的特征、消费偏好、个性,有个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吧。

在新品准备上市,大面积铺货、推广之前,品牌也可以在私域阵地中试点投放。

根据用户的实际购买情况、意见反馈,来验证新品是否满足需求,是否是他们真实需要的。

以减少失败风险,从而避免大面积推广后,造成的宣发、库存、制造成本浪费。

那么,反哺精准营销怎么理解呢?

营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营销,以提升品牌声量、抢占用户心智、打造品牌知名度为目的。

一类是效果营销,以转化、效果为目的。

但不管是哪一类,在投放前,都需要根据过往经验、第三方数据来假定一个典型用户画像。

再根据其来制作推广计划、推广渠道、推广物料。

但有了私域,品牌能基于用户在私域中的各种行为数据,很容易绘制出清晰、立体、全面的用户画像,那么在投放前,就能够有的放矢。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去投放,特别是品牌营销,其效果很难进行量化,用户对哪些营销玩法更感兴趣,什么样的场景更打动他们。

这些都是无法得知的,或者也只能凭借经验。

但是,在私域中,品牌方可以事先选取小规模的样本用户进行测试。

根据追踪反馈到的数据来进行分析验证假设,也可以招募品牌KOC、超级用户作为体验官,通过核心用户的事先体验,听取反馈意见。

平台的营销也可以进行反哺,比如像抖音的直播间,会根据用户的在线人数、时长、GMV来给你推送更多的自然流量,数据越好,流量越多。

作为品牌方,向抖音平台买流量后,可以通过包裹卡、AI电话、短信等手段,吸引用户到私域阵地。

在私域中打造强IP人设,通过日常的互动、游戏,递进品牌与达人之间的关系。

在下次开播时做预热,吸引用户到直播间下单,以此来撬动抖音直播间的自然流量。让一次性的流量实现真正的复用。

二、信任:一切生意的基石

我看到过太多做私域的,用户刚加进来,没聊几句,就直接发一大堆产品介绍说明,让用户下单购买。

如果你的品牌知名度很高,势能很强(至少类目TOP级),且用户在公域上已经多次购买过品牌。那么如果你有优惠,用户刚好也需要,才会下单购买。

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品牌在用户认知里,地位是没那么高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信任构建,让用户相信你,相信你这个品牌才会购买。

特别是那些高价格、低认知、需要种草的产品。

私域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感情、有温度的人。

在你刚加微信,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品牌就发给你一大堆产品推广信息,让你花大价钱购买一个听品牌“吹起来,看似很厉害的产品”,你会乐意吗?

拜托,现在钱那么难挣,用户也被一茬茬割得学精了,凭什么相信你。

你这么做,就只有一个后果,拉黑、删除。

私域不是来收割流量的,更多的是传递你的产品、你的品牌理念给到消费者,然后提供相应的服务。

他满意了,他对品牌有好感,然后顺带做一点生意。

生意的本质是什么?物品交换。

物品交换的前提是什么?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交换。

乡邻乡亲做买卖,凭借的是信任,我相信你的产品好,你不会骗我。

如果想把产品卖给陌生人,就需要通过“品牌”这个介体,解决信任问题,让用户相信这个品牌的东西都是好的。

私域也是同理,它不是流水线的批量吸粉,也不是一昧粗暴的营销推广,而是通过私域这个渠道,凭借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内容、你的运营与用户建立关系,产生信任。

即使别家品牌宣传的产品质更好,价更低,我也愿意到你这边买,因为我相信你。

构建信任关系,需要先明确和梳理品牌定位、调性、价值观,再以此为主基调,制定私域体系中的具体运营动作,搭建人设IP矩阵、价值交付。

1. 人设IP矩阵

在线下,品牌与用户之间构建信任,可以通过门店服务员、导购、老板等信任介体。

用户通过跟他们接触中彼此产生的一举一动,产生信任。

这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我有一个朋友在某连锁品牌的健身房当教练,我跟他认识了多年,我相信他,那么当我有健身需求的时候,办卡肯定去他们家。

路边看到这个品牌,也会有莫名的好感。

其他朋友要健身,我也肯定推荐这个品牌。通过相信这个人,进而相信了这个品牌。

我家小区楼下,有一家夫妻洗车店,周围200米处,就有着2家连锁品牌店,洗车价格差不多,设备、装修、服务却明显高了一个档次。

每次我路过的时候,夫妻店排起了长龙,连锁洗车店只有三三两两的车。

我刚开始还很奇怪,但我去体验了一次后就明白了,夫妻店是把每一个来的用户都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用交朋友的心态在做生意。

插科打诨、开玩笑、小修小弄不要钱,用户自然与其构建起了信任关系。

而连锁店呢,把顾客看成了一门生意,缺乏人情味,在两者洗车干净程度差不多,没办法拉开差距的情况下,用户会选择哪个自然不用多说了吧。

同理,在线上,品牌要与用户构建信任关系,需要把门店服务员、导购、老板等介体,转化成线上的人设IP。

用“人”去接近用户,服务用户,比冷冰冰的品牌,更易被接受,也更易产生好感。

私域体系的人设IP分为4类,品牌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品类特征,搭配不同的人设矩阵。

1)专家IP

用户对某些品类的认知很低,品牌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用户认知。

这时,往往需要专家人设,来向用户传递专业知识,让用户觉得专家是可靠的,是专业的,是值得信赖的,进而将这份信任关系转移到品牌上,从而购买产品。

比如,母婴品类,就要在私域中塑造专业的育儿师人设,通过专业的育儿内容、讲座来强化认知。

比如,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我是做私域相关业务的,那么我就要在私域中塑造自己精通私域,经验丰富,让用户信任我,从而购买我的业务。

2)创始人IP

顾名思义由创始人来当IP。

如果说,专家IP是理性的,那么创始人IP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感性层面。

通过感性的价值观、观点来吸引同频、认可的人。随着时间的迁移,不管后端卖得产品如何变,用户相信你这个人,只要有需求,就会买你的产品。

创始人IP的核心是你要在某方面是专业的,不能本末倒置,觉得光凭感性层面就能吸引用户,除非你有极强的内容输出能力,典型的就像公知(公共知识分子,非贬义)这类人群。

3)品牌IP

品牌的形象IP,一般为虚拟形象。

整个调性需要符合品牌定位、调性、价值观。

线上、线下场景的用户多维度触点,宣传推广素材,甚至产品本身都可与品牌IP形象结合。

让用户一见到这个IP形象,就会想到这个品牌。

比如,星巴克的熊店长。

在线上社群中,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与大家交流、沟通、互动。

在线下场景中,他作为玩偶、摆件、人偶服装参与活动,与用户混在一起。

在活动物料中,他则作为主设计、主宣传元素出现。

4)销售IP

一般与专家、创始人、品牌IP配合使用。

专家、创始人偶尔发发广告,用户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是要挣钱吃饭的嘛。

但是,如果天天发广告、天天发一些促销信息,就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厌恶。

毕竟在大多数用户的认知里会觉得专家都是清高的,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品牌IP也是同理。

所以,各司其职,变现、打广告的事情就交给另外的人设号去做。

比如,我自己的IP是私域专家,叫陈三十。

那么我的销售IP可以叫 陈三十小助理—XX(每个销售对应一个花名),或者直接花名。

比如星巴克的品牌IP是熊店长,那么在社群内发优惠券、促销活动的IP则是熊店长的小助手。

2. 价值交付

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常会说“以后常联系”,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我们都会常联系呢?

不尽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只有那些有价值、在日后可能会对你有帮助的人才会去主动联系呢?

在私域中也是同理,建立信任、产生关系的前提是,你能给用户创造价值。

感知最明显,最核心的肯定就是产品。

产品有多重要?列个公式,你就明白了。

产品为1,营销推广私域能力为100,总值为100。

产品为-1,营销推广私域能力为100,总值为-100。

很多老板/品牌的产品力根本就不行,与同行相比没优势,要么根本就是伪需求,那么这时候每天想着如何通过私域赚钱、卖货,根本就不现实。

就算拉起群来,卖了点货,用户在群内吐槽产品、吐槽服务的滔天舆情,能抵挡的住?

用户需求的调研,产品的研发,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市场、供应链、渠道等多方高度配合,牵扯到的要素非常多,这里就不单独展开了。

但私域的产品体系搭建,跟传统电商、门店有区别,呈阶梯、漏斗状。

以用户旅程、生命周期为切入点,整个产品阶梯分4类,为引流品、建信品、利润品、拓展品。

1)引流品

通过引流触点,将用户从公域平台吸引至私域的产品。

常见的引流品分为4类:

    实物类:产品小样、体验装、新品、关联品(比如,买锅后,加微信送锅铲)等。

    虚拟类:免费的直播课、录制课、教学视频、资料包、工具包等。

    服务类:测试(测一测你的肤质)、权益(添加私域即可包邮)、体验(免费试驾、免费会员体验名额)等。

    优惠类:无门槛优惠券、满减券、买一送N资格、随机免单等。

2)建信品

用户进入私域后购买的第一个产品。其核心目的是让用户通过使用产品,快速体验到Aha moment,感受到价值,与品牌建立信任,为后续转化高价利润品做铺垫。(如果引流品是小样、体验装、新品,那么同时也可作为建信品。)

所以,这就要求该产品:价格低,降低用户决策门槛;效果立竿见影,让用户有所收获。

比如,在教培行业,通过9.9元为期一周的训练营,让用户在每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明确习得一项技能或提升某方面的认知,进而促进购买高价的正价课。

比如,在美妆行业,用户刚进入私域,通过极低的价格(品牌方不挣钱,有些甚至还亏钱)购买产品小样,效果还立竿见影,那么用户自然对这个品牌产生了信任,进而会购买其正价品、利润品。这种做法还常被用于母婴、宠物、医美等行业。

3)利润品

顾名思义就是能为品牌带来高利润的产品,也是私域转化的重心。要注意的是,用户在购买利润品后,品牌方要计算好用户的复购周期,以便临近复购周期时,SOP自动触达转化。

4)拓展品

有些品牌的产品线不够广,单一产品的用户复购频次也没那么高,这时可以与其他品牌进行异业合作拓展品类。

拿汽车这类高客单、低复购的产品来举例子,通过测一测你的贷款金额、免费试驾等引流品将用户引入私域,再尽快让用户试驾感受到产品的核心价值。

若用户觉得车辆试驾不错,就会下单购买,最后与其他品牌合作,售卖车周边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共创体验:平淡中的惊喜

生活是平淡的,时不时需要惊喜添彩,也只有惊喜、超出预期的体验才会被牢记。放下手机,仔细回想一下过去半年的经历。日常的平淡琐事,我们早已忘却,能记住的只有那些峰值体验。

品牌与用户相处更是如此,绝对不是一次成交的关系,要成为被牢记的“朋友”,就需要时不时共创一些惊喜体验给到用户。

1. 平等沟通

这可能是最大的笑话了。品牌与用户的平等沟通,这么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居然也是给到用户的一个惊喜,还特别重要。

有太多的品牌,只是把它当作口号,嘴巴上说着将用户当朋友,却在背后暗地里捅刀子。

用户遇到了售后问题,品牌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用户提的一些合理要求,品牌能不能积极处理?……

要做到平等沟通,很简单,无非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做到平等沟通,也很难,需要品牌放下高傲姿态,主动拉近距离,靠近用户。

2. 共创体验

共创,即品牌与用户共同创造某项东西,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产品。

他打破了传统品牌单向灌输式的价值传递,强调用户的“参与感”,让每一个用户都会产生该产品,该内容是自己创造的感受,因此他们对品牌也有着更深、更具黏性的情感联系,并在往后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成为品牌的超级传播者。

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提出,小米成功的关键在于,让用户融入到MIUI开发的过程中,让用户具有“参与感”,感觉这个系统就是自己做的。

1)产品共创

一个产品的诞生,传统的路线是品牌基于用户数据、调研结果进行设计开发,这时用户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参与感。

但是,在私域中,基于与用户0距离的沟通交流,品牌可以将产品的构思、设计交给用户。

比如,乐高的“乐高创意”线上社区,里面有大量的用户、玩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灵感,在里面沟通产品的设计、创意。

对于自己喜欢的提案,可以进行“点赞投票”,乐高官方也会基于“点赞投票数”来决定是否生产。

再比如,IP周边的共创,品牌可以招募有设计能力的用户,让他们共创设计IP的周边物—抱枕、玩偶、勋章。

设计出来后的作品让用户进行投票,排名TOP的作品,品牌将其生产落地,销售后设计师也可享受到销售额的分成。

此外,产品名、产品logo、产品包装、产品的剂量、产品开发的优先级顺序等等皆可拿来共创,品牌方只需预先设好共创主题,以及提供几个选项,让用户进行投票,并及时公正的把结果公布出来,根据结果行事即可。

2)内容UGC共创

在内容、传播素材上与用户共创,通过用户的力量,结合平台的推波助澜,实现破圈。

比如,蜜雪冰城的主题曲,在大量用户鬼畜二创后实现破圈。

再比如,21年下半年,喜茶logo全身图共创,脑洞大开的用户画下了大量“沙雕”全身图,成功将事件推上了热搜。

除此之外,最简单、更容易落地的UGC共创,就是让用户发表使用体验、感受。

品牌发布任务,让使用过产品的用户在小红书、小程序社区等平台上发布优质的使用体验文。

或者招募新品体验官,用户付押金后可免费领取一款新品,收到货后在小红书上发表使用体验、种草文,即可将押金退回。

此外,活动的主题、玩法、场地等等也可以拿来共创。万物皆可共创,只要做好风险把控,不触及品牌核心利益即可。

四、超预期服务

所有品牌都能提供的服务不是服务,而是义务,这句话我一直挺认同的。

很多品牌会说,我能提供的服务也很多啊,比如1年的售后,24小时的客户,无理由退换货,无效退款。

这些服务很好,但是市面上90%的品牌也都能提供,大家都一样,也就没什么可以说的了。

前面已经提过很多次,在私域中,品牌与用户0距离接触。

那么在服务端也是如此,品牌要思考如何通过私域这个渠道,提供传统渠道无法提供的服务与价值。

比如,市面上绝大多数卖猫粮的,传统渠道能提供的无非就是退货、售后等传统服务。

但是在私域中,有一家猫粮品牌却做到了“家庭宠物医生”的服务,他们在私域中有30人左右的养宠顾问,包括医师专家团、行为训练组、营养学专业组,24小时在线上为用户解答宠物轻医疗问题,提供免费的远程诊断。

以此类推,卖健身相关产品的,可以提供线上减脂/增肌训练营、食谱、健身顾问。

卖美妆的,可以提供肤质检测、美容/化妆师顾问、化妆教程……

在特定的日期、特定的节日也可提供给用户特定的价值。

像上海爆发了疫情,品牌可以提醒上海地区的用户注意防护,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联系品牌,品牌会尽力解决,同时也可以给该地区的高价值用户邮寄一份防疫暖心礼包(口罩、酒精棉片)。

投其所好、建立信任、共创体验,这就是与用户交朋友,打造用户型品牌的三部曲。

#专栏作家#

陈三十,微信公众号:番茄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只分享可落地的私域运营干货。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权威发布:2019上半年中国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近两年,共享经济在中国进入快节奏发展阶段。虽然共享经济风口已过,国内现存的共享经济领域玩家也是实至名归。以共享住宿为例,国内各大民宿预订平台也纷纷步入了7年之期,努力的沉淀带来民宿市场的翻天巨变。共享住宿的出现,使得闲置房源高效利用,增加就业机会,无形中推动中国信用社会的发展步伐,让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度和好感度飙升。

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通过对用户调查和行业发展大数据,对2019上半年共享住宿行业发展的规模、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

一、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及预测

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国民旅游休闲生活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从上图数据来看,从2014年至今,全国旅游收入保持着两位数的稳定增长,用户旅游意识觉醒,平均每年每人出游次数也在逐年上升。据了解,2018年旅游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为5.9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

住宿作为旅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国民旅游收入的增加带动整个共享住宿领域交易规模的增长。在经过2018年的发展热潮之后,2019年整个共享住宿市场发展趋于平稳,资本和消费者均回归理性。2019年过半,整个短租市场的融资情况屈指可数,民宿预订平台只有木鸟一家获得新融资,品牌民宿市场获得融资的也只有城市经济民宿品牌“让渡居”和民宿管理品牌易民宿2家。

资本市场理性的背后,让各平台更注重消费者的需求,2019年共享住宿市场交易额预计为190亿元,依然保持平稳增长。

二、国内共享住宿市场上半年新增下载量

据不重合统计数据显示,共享住宿市场2019上半年新增下载量7972.6万次,包括爱彼迎、途家、木鸟在内的共享住宿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均作出了明显贡献。以中国13亿人口的数据统计来看,也就意味着在2019上半年有6%的新用户加入民宿预订大军,尝鲜民宿。

三、2019上半年共享住宿市场新增房源数量

房源数量作为共享住宿预订平台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家都异常重视。从公开数据来看,爱彼迎以海内外600万套房源总量占据绝对优势,但其不足之处是国内仅有15万套房源,发力点依然放在海外。

途家以海内外230万套的房源排名第二,从2017年开始,先后并购蚂蚁短租、携程民宿和去哪儿民宿,去年又收购大鱼自助游,帮助其房源储备迅速达到现在的高度。

排位第三的木鸟民宿,其海内外房源数量为90万套,成立7年的木鸟,深耕市场,房源数量也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成立于2017年的榛果民宿,背靠美团的流量,从起初的15万套房源也发展到今天的50万套,房源扩张速度惊人。

四 共享住宿行业特征

1、政策支持,民宿合法化道路任重道远。

从2015年起,国家开始逐步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共享经济及民宿行业的发展,推动共享住宿的标准化、合法化进程,各地纷纷成立民宿协会,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小规模民宿经营执照的发放,推进民宿的合法化之路。但是大多数民宿仍然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未来民宿合法化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2、旅游消费升级,住宿需求旺盛,民宿成为后起之秀。

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拉动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从跟团游到自由行再到小众旅游地的火热,旅游消费升级带动了越发旺盛的住宿需求,酒店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形态决定了其分布范围的局限性,这就给了民宿充裕的发展空间。民宿凭借地址位置、价格、人情味等诸多优势,迅速俘获一批用户,成功抢占酒店的部分市场,成为整个大住宿行业的后起之秀。

3、民宿房源进入品质化时代。

房源的品质化一定是消费者和市场的诉求,随着民宿在中国市场发展越发成熟,房源的高品质要求呼之欲出。用户不再满足于可洗衣做饭住宿的入门级民宿,而是对装修风格及房内设施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先于用户需求觉醒,各大民宿预订平台最先意识到这一点。2017年,木鸟平台上线了对标四星酒店的四木房源,成为第一个做出尝试的平台。2018年,国内各大民宿预订平台上纷纷上线优选房源,3月爱彼迎上线PLUS,7月途家上线PRO。今天,各家的优选房源不断升级标准和门槛,将平台优质房源给予流量倾斜,方便用户精准选择。

第二部分:中国共享住宿行业发展现状

共享经济最早传入中国,就是共享住宿领域充当先锋。2011年底,国内各民宿预订平台纷纷上线,经过近8年的发展,国内民宿市场形成以爱彼迎、木鸟、途家为第一梯队,榛果为新手玩家的市场定位。玩家居多,只挑选两家代表企业,剖析其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点,以小见大,窥探整个中国共享住宿行业的发展现状。

【优秀企业案例】

爱彼迎:共享住宿行业鼻祖

1、平台发展历程

2008年成立的爱彼迎,从成立到正式进军中国,足足用了7年时间。彭韬的上任加速了爱彼迎本土化的脚步,从登录和支付方式,24×7的全天候中文客服服务,取消对房客收取服务费等一系列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看得出爱彼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所作的努力。

2、主要用户群体:海外用户为主

爱彼迎成立于美国,在2017年之前的发展重点放在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截止到今年8月,爱彼迎房源覆盖超过191个国家,房源数量超过600万,但是国内房源仅有15万套。由此不难看出,虽然爱彼迎在中国市场本地化上一直发力,但用户群体依然以海外用户为主,包含部分中国的出境游用户。

3、盈利模式分析:佣金 付费服务模式

作为“外来和尚”的爱彼迎,其盈利模式也不同于国内。起初,平台收取房东和房客双方的服务费,即收取房东3%,房客 6% - 12% 的服务费作为平台收益,今年10月份,爱彼迎取消房客收费,将房东收费标准则从 3% 上调至 10%。

除了收取房屋佣金的提成,爱彼迎2016年推出的trips体验也作为平台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2019年爱彼迎拓展了体验新系列,推出多天探险体验项目。从丰富的体验项目种类来看,爱彼迎的体验项目将持续为平台增加收益。

4、平台优势: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粘性

彭韬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强大的社区文化始终是爱彼迎独特的品牌优势,为此还成立了爱彼迎房东学院,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帮助房东改善服务、提升房源品质。

木鸟:国内独立发展民宿平台代表

1、平台发展历程

木鸟民宿成立于2012年,彼时共享住宿的理念刚刚传入中国,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民宿平台,对中国整个住宿和共享经济市场教育和用户培育功不可没。从木鸟民宿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创始人对于平台的发展主线思路清晰,对用户人群定位精准把握,对准年轻用户群体和家庭游用户,深耕市场多年,服务上千万用户,成功占据短租行业第一梯队。以四木房源为例,成为行业内首家提出民宿标准的玩家,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2、主要用户群体:年轻用户 家庭游用户为主

从木鸟2019上半年数据来看,90后、00后是木鸟平台民宿预订的主力军,占比68%。从木鸟上线的网红民宿及体验分享版块来看,也是紧贴年轻人喜好进行产品及设计的版本迭代。

此外,两居室和三居室一直也是木鸟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从木鸟2015年推出的广告语“全家出游住宿,只用木鸟短租”至今,木鸟一直看好家庭游用户群体的消费潜力,重点聚焦家庭游用户群体。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家庭游在旅游市场的占比逐年增加,市场潜力巨大,印证了木鸟的市场预判,而木鸟平台房型数量也以两居三居过半的占比,稳占家庭游住宿市场的头把交椅。

3、盈利模式分析:佣金为主 扎实产品和服务

木鸟的盈利模式与国内其他的民宿预订平台相似,都是以收取10%的佣金作为平台收益的主要来源。

木鸟民宿预订平台不同于市场上其他玩家,坚持稳扎稳打的战略方向,将扎实做好产品和服务放在第一位,在用户群体中形成良好口碑,最终实现品牌的溢价率,这也是木鸟早在2017年率先走过盈亏平衡的原因所在。

4、平台战略方向:不断创新产品和功能,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木鸟平台致力于创新产品和功能的开发,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率先提出了地主之谊服务,利用房东本地化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有人情味儿的服务,这个功能沿用至今,成为最早让房客享受增值服务的平台,也是最早的trips免费体验版;木鸟从用户需求出发,开发一键求租功能,提高用户筛选房源效率,帮用户快速订到心仪房源。另外,木鸟首次在民宿圈层提出了对行业标准具有借鉴意义的四木房源,将酒店的服务卫生标准应用到民宿里,而这一民宿标准的提出早于国家政策和其他平台,对整个民宿行业起到标杆示范作用。也是因为平台对产品和体验的高度重视,木鸟用户数量不断扩大,并且成为2019年唯一一家获得融资的民宿预订平台。

第三部分:中国共享住宿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政策的支持,资本的加持,大佬入局,个人房东和房源数量的增长,综艺节目的普及,共享住宿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切都暗示着中国共享住宿行业即将迎来发展的康庄大道。

未来,民宿房源将面临品牌化、智能化、合法化和平台化的几大趋势。

1、品牌化

近两年,国内民宿发展速度异常迅猛,新入局民宿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民宿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频出,而低端民宿必然难以经受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触及发展天花板。

首先,对于大部分普通散户民宿房东来说,对民宿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不同,关于民宿的运营和服务能力有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容易倒下。其次,用户接受度层面,(连锁)民宿品牌,各方面更规范,有专业的团队操作和运营维护,房东服务和房源品质均有保障,另外背靠品牌大树,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流量,用户接受门槛低,入住更放心。

2、智能化

在这个人工智能普及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而民宿为了保证良好的入住体验,也为了跟上科技时代变化的脚步,智能化是必经阶段,智慧民宿呼之欲出。

放眼现在的民宿市场,以小米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智能民宿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民宿市场已经从过去的AR、VR看房、智能门锁到现在的智能家居、声控甚至无人化阶段。

当然,智慧民宿除了为入住者带来独特的智能体验,还可以帮助民宿运营者高效解决民宿运营中服务和管理等问题,为民宿的安全和卫生加码。

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但是民宿作为一种非标类住宿,智能化同时也要注意情怀的保留,民宿才能不在住宿大潮中迷失自我。

3、合法化

随着民宿发展的脚步加快,国家以及部分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并规范当地民宿的发展。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从国家层面细化民宿标准,“将旅游民宿等级修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等级,标牌、证书由等级评定机构统一制作,星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让民宿品质更有标准可依。

回望2019年,诸如海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安徽、四川、山东、北京、山西、湖南、广东、江西、贵州等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当地民宿发展政策鼓励甚至是经济上的补贴和支持,规范和支持当地民宿产业发展。

国家政策出台,地方民宿相关条例的推进,带动整个民宿市场进入调整规范期,经过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之后,国家对民宿的监管和支持也正在逐步收紧且更规范化,阵痛过后,整个民宿行业步入发展正轨,有助于迅速走出法律的灰色地带。

4、平台化

互联网企业平台化是一种大势所趋,共享住宿行业亦是如此。虽然住宿市场上存在不少的品牌民宿独立运营的公众号甚至网站,但是从房源覆盖城市和房源数量的优势来看,用户可选择余地大,类似于爱彼迎和木鸟民宿这种第三方的平台会更受欢迎。但是对于民宿预订平台来说,如何通过创新和精细化运作,成为细分领域的专业平台,以更精准的服务,抢夺更多用户。在未来,民宿预订平台一旦做好做精,随着旅游市场自由行程度发展更高,消费者可能就不会去综合类平台(例如OTA)下单,而是选择垂直细分的民宿平台,而品牌民宿也必将被民宿平台收之麾下,整个市场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天登顶苹果免费榜!陌陌系换脸软件ZAO是怎么造出来的

8月30,打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口号的“ZAO”正式版上线后,迅速刷屏朋友圈。

短短两天之后的9月1日,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免费App下载排名中,“ZAO”已经雄踞第一。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作为一款AI换脸软件,“ZAO”刷屏后引发的隐私安全焦虑也迅速升温。8月31日晚间开始,有网友聚集在“ZAO”的官方微博,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本地面孔。至9月1日晚间,“ZAO”在App Store的评分已由此前的4.6分降至1.9分。

作为陌陌系一员的“ZAO”,有哪些爆红基因?

陌陌系成员,降低AI换脸门槛

陌陌(Nasdaq: MOMO)官方至今尚未披露与“ZAO”的关系。不过,从工商关系上看,两者关系紧密。

“ZAO”全称ZAO逢脸造戏,这款App属于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后股东则来自主打陌生人社交起家的社交平台陌陌。

天眼查资料显示,长沙深度融合于2017年9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是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喵咖)的全资子公司。而王力和雷小亮各持海南猫咖50%的股份。王力为陌陌公司董事、总裁及COO,雷小亮则为陌陌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游戏业务部总裁。

这家公司和陌陌的关系还不止于此。

直到今年7月,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才完成从长沙深度融合股东层面的退出。

而且,王力和雷小亮目前已经将海南喵咖的部分股权质押给了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北京壹六零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又是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陌陌官方不愿对“ZAO”的爆红过多置评。

8月31日,陌陌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陌陌孵化的产品不少,但还处于创新试探阶段。“ZAO”的技术实现不复杂,用的是谷歌的深度学习技术。

简单理解,深度学习技术涉及到开发人工神经网络,让计算机模拟大脑分类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深度学习中的“深度”意指神经网络采用分层结构。具备这种结构的数据处理配置被称作深度神经网络,相对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获得更优的数据处理结果。

其实早在2017年底,这种技术就已经被部分网友用来“换脸”,此后在网络上获得广泛应用。

有分析认为这次“ZAO”的刷屏,是因为它降低了AI换脸的门槛:原本还需要制作者掌握一定的技术,甚至要与一定的设备,如今普通手机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玩了。

陌生人社交基因

当然,从“ZAO”的志向并不只是短暂的朋友圈刷屏。

早在8月30日正式版上线之处,“ZAO”就曾公开发声:你们要记得,ZAO的精髓在于加好友玩。过几天你们就会懂。

9月1日,澎湃新闻试用“ZAO”时发现,它已经可以搜索添加好友。

有猜测认为,目前“ZAO”主要还是让一个用户“换脸”成为短视频主角,未来可能出现几名好友在经典视频片段中换脸的场景。

一位陌陌前员工王艾(化名)告诉澎湃新闻,陌陌最强大的优势就是做陌生人社交,所以它的产品基本都是与此相关的。

“陌陌很注重应用场景。陌陌App的应用场景,就是陌生人社交,所以基于这个场景,在兴趣、地域、年龄、性别不同维度上都有相应的深度推荐算法。”

陌陌公司于2011年成立,2014年12月1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2018年5月,陌陌完成对探探100%股权收购。2019年第二季度,陌陌公司净营收达41.5亿元,同比增长32%;归属于陌陌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2.425亿元,持续18个季度盈利。

据王艾推测:“目前ZAO只是AI换脸技术的展现形式。理论上还是要再做优化的。未来估计会应用到陌生人社交场景里。未来的应用场景,可以是主播换个脸,可以陌生人聊天时,保留私密性,换成明星脸,但表情还是自己的。”

对于陌生人社交领域,王艾认为,有这几个优势:保留私密性,表情真实比文字更有温度,换成偶像脸增加好感度,经常换脸增加新鲜感。

至于ZAO能火多久,王艾认为:“任何产品或者事件没有宣发,就不太可能火得起来。感觉发行方暂时还没有准备好冲入大的流量。”

虽然ZAO爆红,但在安全、隐私方面的也争议不断。8月31日晚间,网友聚集在“ZAO”的官方微博,要求注销账号,删除本地面孔。至9月1日晚间,“ZAO”在App Store的评分已由此前的4.6分降至1.9分。

值得一提的是,8月31日晚,“ZAO”修改了此前的用户协议,“免费用用户肖像权”内容被删。在协议开始,增加的“特别提示”,称用户上传的短视频及人脸等相关的内容将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ZAO”表示,除非为了改善“ZAO”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用户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其他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周末玩什么:有条件玩Labo,没条件看编辑老师躲猫和试玩Labo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忘川:《万象物语》(iOS/Android)

或许因为音游《Cytus II》刷的好感度,对于雷亚的新作《万象物语》,我是有点小期待的。2015年这款游戏初公开时,制作人曾表示,当时移动端充斥着要么剧情很少,要么拿掉剧情也没差的RPG,可他们认为移动端的RPG“值得更好的表现”。当首波预告放出,画稿上的2D小人一个个跃出纸面,穿行于光怪陆离的卡通场景,最终遭遇画风同样绚烂的魔物时,我一度以为雷亚想在手机端做出一款类香草社的动作RPG。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o0175wbfmib&tiny=0&auto=0

2015年看到这个预告时,真觉得十分惊艳了

原创设定的奇幻世界观,拥有不同文化风貌的七大区域,预计17章、剧情文本超过500页的长篇故事,数十位有名有姓有背景故事的角色……加上雷亚做音游起家,声画表现一贯是强项,个人又偏爱这种卡通风格的2D横向卷轴游戏,要说不期待绝对是骗人。然而这款游戏在2017年首度封测时,在台湾地区差评如潮——因为玩法。有位网友在介绍这款游戏时总结道,“这是拥有500页剧情的消消乐”。

游戏封测阶段的战斗版面

这不是一款单机动作RPG,而是需要联网、存在公会,也有推图和抽卡的卡牌策略RPG,只是核心战斗系统似乎变成了“消消乐”。但本作的战斗时使用的面板规格只有“2×7”,左侧消除、右侧补入,采取的也并非常见的“三消”,只能“单消”“二消”或方形的“四消”。每轮战斗时,玩家可以自选3名角色上场,坦克、输出和辅助各一,通过消除面板上的方块,对应颜色的职阶就会发动技能。消除的方块数量不同,触发的技能也就不同,于是发动技能的顺序安排,如何组队才能触发技能联动效益,提高破关效率,成为本作战斗的关键。

每个职阶都有对应的颜色,每次消除的数量不同,发动的技能也不同

相比《智龙迷城》和它的仿品《神魔之塔》,虽然同样是消除对应颜色实现技能触发,但《万象物语》的战斗并不考验消除技术,本质上只是试图让玩家出招时不再受“冷却回合”和“能量消耗”的掣肘,让单个角色重复出招成为可能。而右侧补入的方块又为游戏带来了随机性,让玩家必须考虑消除后的面板排布变化,好生规划有限的方块该如何使用。本质上,《万象物语》并非传统的消除游戏,只是使用了“消除”这个元素罢了。

但这种“系统设计需要”的确有些两面不讨好:对于喜欢传统三消的休闲玩家来说,二消不能斜消,四消只能方块,消除体验上太受制约,侧重策略性的设计牺牲了“消除”本身的爽快感;对于玩RPG的玩家来说,可能“消消乐”本身就是一种“原罪”,这样的声画表现拿来“消消乐”就是“糟蹋”——不少玩家的意见是,这套战斗系统如果不重做,游戏可能会暴死。

最近,《万象物语》正式上架,最终战斗系统没有变,只是将“方块”换成了“魂芯”。

正式版本的战斗界面

我在最初玩到《万象物语》时,觉得整个流程玩下来,推图闯关、抽卡养卡的模式和市面上已有的那些手游差别不大,游戏的核心战斗也因为上述提及的原因有些“不跟手”,一开始总让我有种被限制的局促。那么,为什么我仍愿意在这儿推荐这款游戏?因为剧情。

这里我忍不住想提一提《命运:冠位指定》。我很喜欢奈须蘑菇写的轻小说《空之境界》,也曾为此研究过小说背后的“型月”世界观,接触了一系列衍生作品,因此当《命运:冠位指定》首度公开,宣布要用7章的剧情一次讲清圣杯战争的始末,我的确对这款手游的剧情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其实并不反感这类手游,讨厌的只是绝大多数同类手游在剧情上的“水”,诚如《万象物语》制作人所言,“拿掉剧情也没差”。

《万象物语》的世界地图

我本来希望《命运:冠位指定》能改变我的观点,但结果它没有——至少在前3章没有。为填充关卡数量而硬塞的注水剧情,和对我而言不算好玩的战斗,迅速耗光了我的好感和耐心。后来朋友跟我说,前期不是奈须蘑菇执笔,是其他脚本家,蘑菇因为不满剧情亲自写了后半部分。可哪怕朋友跟我拍胸脯保证后期剧情“超精彩”,我都没有动力再打开这游戏。而前期剧情的稳当,恰恰是《万象物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游戏有专门的开场动画和主题曲OP

游戏中玩家扮演的“谛视者”,通过“万象之书”观测游戏中的世界,并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去经历整个故事。我目前已经推到主线的第五章,剧情仍旧非常结实紧凑,完全没有不少手游序章结束后剧情就垮掉的现象。或许是为了避免“情节为发展而发展”的状况,主线副本被明确区分为“剧情”本和“战斗”本,“剧情”本只能操作当前剧情中的主角,“战斗”本才能使用自己构建的队伍,互不干扰。游戏的剧情演出也不是一般视觉小说的那种“立绘 对话框”,而是由设计得十分灵活的三头身小人,在场景中进行实时的动作演出。

官方公开的角色动态骨架演示图

基于剧情演出需要,角色也会有相应的动作变化

游戏的限时活动副本也都有剧情。拿最近来说,游戏里一次上线了“天黑请闭眼”“夜幕”和“暗梦王座”3个活动副本,玩家在其中分别扮演同一个事件中的3个人物。打完这3个本,就相当于通过3个不同角色的视角,拼凑出了一整个事件的全貌。同时,即使玩家没有这3张角色卡,在副本中也可以在体验剧情之余,熟悉它们的技能和特性——在剧情上这么用心的RPG手游,我还真想不到几个。

目前推进到第五章,剧情也没有缩水

为了让玩家熟悉战斗系统,游戏也做了一整套的“初级训练”和“实力考验”挑战,“初级训练”中强制玩家使用固定等级、固定阵容,去学习战斗中可能碰到的各种情形及应对措施;“实力考验”则需要玩家自行研究阵容,寻找破关的方法——当我组出一支队伍,越级通过了某个挑战副本时,成就感真的不言而喻。我也是在打完这一串挑战关卡,才稍微扭转了此前对战斗系统的不良印象。

虽然还是推图闯关,但雷亚的美术真不是盖的

由于游戏没有体力限制,我玩了三四天,还没出的角色卡就只剩9张,卡牌多了自然能玩出更多的组队策略,这也是游戏体验比初期上升不少的原因。但我仍对这款游戏的市场反应感到忧虑:有些劝退的前期体验,见仁见智的战斗,以及主线推完后,要靠什么来维持游戏的后续运营——游戏的社交内容做得极为薄弱,玩家基本没有什么需要交互的理由。换言之,它更像是一款披着消除壳、联网皮的单机RPG。

游戏的英文名叫“Sdorica: Sunset”,貌似“Sunset”这个副标题未来会随版本更新而被更替,整个世界观也会徐徐展开。我不奢求游戏的剧情最终能走到怎样的高度,我只希望游戏所表现出来的用心度,能支撑它的营收,让我得以看到故事的结局。

张一天:Nitendo Labo(自己的双手?)

按理说,Labo这个段位的游戏(?)似乎是不应该“沦落”到周六推荐环节的,然而这礼拜沉迷于“扔斧子”和“养儿子”的我实在是没有接触过其他的游戏,所以就先和大家讲一讲目前已经拼好的几款。开宗明义地说,Labo系列真的是一些非常好玩的游戏,绝不是那种玩半个小时就会被扔进柜子永远吃灰的玩意。

Labo真好玩!

拿到Labo,除了沉以外,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套产品的生产精度。Labo的组件是包含一些非常精巧的部分的,你需要在大块硬纸板上把这些小部件一一拆下来,如果加工精度不足,这套东西基本就算是废了。而在加强组件结构的问题上,Labo的解决方式不是使用更厚的纸壳,而是使用标准厚度的纸壳叠起来,用一种类似榫卯结构的方式组装起来。很多时候,部件的尺寸差个1毫米,整个成品就会变得很别扭。

然而从头到尾,Labo都从未出过任何差错。硬纸板上的切痕精确而恰到好处,你可以轻松地把组件从纸板上取下来,再把边角料去掉。我不太清楚眼下其他预制拼装的纸质手工艺品是什么水平,但总之Labo的生产精度表现得非常出色,至少令我十分满意,以至于我很担心如果玩家自制或是购买第三方生产的“补充装”,会不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制造精度简直让人感动

Labo的组装也比想象中简单一些。Labo的游戏卡带中包含了一套名副其实的“保姆级教学”视频,非常事无巨细地用可以暂停、旋转、放大的3D视频演示指导玩家如何拼装。

Variety Kit,也就是俗称的“五合一”版本里,所有的组件安装前都会有一个预估的安装时间。在拼装钓鱼套装的时候,我花的时间还不到官方预估的一半,老实讲我对此有点沾沾自喜——直到看到视频提示我:如果你安装这个东西遇到困难,可以找到身边的成年人帮你拆下来重新装……可能有些总爱自称宝宝的家伙会很受用吧,反正我是被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麻烦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找到一个成年人来……

虽然做工比想象中精致,但Labo的纸材质组件在强度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五合一”里最容易的一件,“遥控车”身上的材质强度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要把手柄插进纸板留下的凹槽中,然后通过震动来前进,手柄和“车身”的结合很快就会出现问题,并且问题越来越大,很快让手柄看起来像是“挂”在车上。据目测,这套东西的总使用寿命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官方贴心地提供了另一件“遥控车”作为备份——也可以找来另一副手柄进行对战,但让我来估计,淘宝上应该很快就会有人开始卖轻塑料制的“遥控车”主体来替换现在的硬纸板了吧。

再说说游戏。Labo的游戏意外地简单、好上手而又有深度,以“五合一”中的钓鱼游戏为例,它简单到玩家总共只有两种可做的操作,一是提鱼竿,二是转动手柄收(放)鱼线。鱼线只有一种,钓鱼用的干脆就是空钩,然而这个游戏真的是异常好玩——起码比《最终幻想15》里的钓鱼系统好玩多了。

实体的鱼竿相对于手柄鼠标,哪怕是VR手柄,优势都是碾压级的。钓鱼游戏的“屏幕底座”里安装了皮筋,提供提拉鱼竿的阻尼感,鱼竿上则专门安插了一个纸质的小弹片,可以在转动线轴的时候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配合细节到位的手柄震动和音效,使得钓鱼游戏简直真实到了可以让一位没有任何游戏经验的资深钓者零门槛上手的地步了。

Labo机器人有各种挑战关卡,不难,但是能一口气打下来我敬你是条汉子

单独作为一套游戏发售的Robot Kit,也就是所谓的“机器人套装”,安装时间更长,我装了一个晚上都没有搞定,不知不觉就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老实讲这套东西背在身上挺不舒服的。倒是不算太沉,不过对小朋友可能仍然不太友好,而且任天堂执着地采用了纸质肩带也让这套可能有一两公斤重的装备背起来很不舒服,玩久了会比较累。

更加不友好的是,这套东西一个人装起来挺容易的,但是一个人把它调试好,穿在身上可就要了亲命了。拴在脚上的部件要求你把绳子拉到最长,然后保持站直,尾端套在脚上。显然,这时候你是不能随便蹲下来操作的……另一个要命的问题是,一个手柄要插在背后的“乌龟壳”正中间,走几步拿个手机,回来发现连接已经丢失,还得摘下来重新匹配,这时候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玩了一会觉得,机器人这一套理想的使用场景显然是爸爸带孩子,我这种人买回来简直就是自虐。没错,这玩意最理想的用户是奎爷,给那爷俩塞一套过去估计后面也就没这么多事了……

说起来,Labo这几款东西有个共同的特点:装完之后真的很占地方。体积大倒是其次,关键是造型非常不规整。尤其是钓鱼和机器人,包含了各种用绳子拴着的零碎玩意。对于家里空间有限或是杂物太多的玩家来说,想说爱你不容易。

始终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最后还有一则悲报:喵主子们真的对硬纸板很感兴趣,在朋友家拼Labo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把猫轰走上了,一个不留神,人家是真的会在上面磨爪子的……

胡又天:《东方凭依华》(Steam)

首先基本要秀一下这只跨越次元的阿紫大姐姐

《东方Project》第15.5作(简称TH15.5)、浮空弹幕格斗游戏《东方凭依华》于去年底在Steam上发售,日前刚刚更新到了1.10c版,除了追加难度、符卡、剧情、皮肤与英文外,最重要的是,我的电脑终于能跑了。之前试过3台电脑,有Win7的、Win10的,都无法执行游戏,如今我这台装Win10的笔记本电脑终于能玩了,运行速度也算流畅(只要不同时开一堆东西)。

身为同人志《东方文化学刊》主编,在这里推一下“东方”的游戏,应该也是很合理的。当然,如果您已是“东方”同好,那已无需我再多推荐,所以这里就先从游戏性的方面向不熟悉的玩家介绍。

所谓“浮空弹幕格斗游戏”是神主ZUN的合作伙伴、社团“黄昏边境” 主催海原海豚一直想做的,早年尚缺经验,所以TH7.5《东方萃梦想》(2004)和TH10.5《东方绯想天》(2008)、TH12.3《东方非想天则》(2009)还遵循着传统2D格斗游戏的做法,角色在地上搓招互斗,只是整合了“东方”整数作射击游戏的“符卡系统”(简单地说,在对战模式里,符卡就是大招;在剧情模式里,符卡则是一阶段一阶段的固定攻击模式,须以适当的打法来破解)。到TH13.5《东方心绮楼》(2013)开始,角色就飞起来了。

然而,这个“飞起来”又并不真是像横版射击游戏那样可以自由上下移动,更像是把传统的“地面”改为一条隐形的“中线”,角色可以向上或向下“跳”,但引力都会把你拉回到中线,而不会让你长留在上线或者下线。

这种有些反直觉的设计,有很多玩家不能接受,希望还是回到传统,站在地上好好打架。然而海原海豚的选择,是继续发展这个他想做的系统,于是从TH14.5《东方深秘录》(2015)到现在《东方凭依华》,是第三部了。

如果你能接受这个“中在线下跳”的“飞行”系统,那么,纯以游戏性来讲,《东方凭依华》是比较适合入坑的一作。它延续了《心绮楼》开始的简化出招,只须用箭头键配Z(打击)、X(射击)、C(重招),就是各种小招,大招也统一是X、C宣言以后再X、C放,无须多搓。

另一方面,它也舍去了《非想天》到《心绮楼》里在选单接口选择招式来“装备”的做法,每个人就是一套小招,大招则开打前三选一,省掉了许多并不一定会让游戏比较好玩的复杂度;《深秘录》里在对战中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神秘珠”系统也去掉了。可以说,《凭依华》的系统做得比较简洁,适合入门。

当然它也必须有特殊系统,即是主线剧情所围绕的“完全凭依”。简单讲,就是选人时一主一从,战斗中按A键可切换为从者,消耗紫条能量(打人可以累积)。一般的用途,就是主人一套连招快接完时可以切为从者继续接,而在剧情模式里,从者可以免疫主人无法防守或擦弹的黑色弹幕,有点像《斑鸠》这种射击游戏的设计,但也不一样。总之,是一个容易上手,不用也可以,而高手也可能玩出花样的系统。

“从者不会被黑色弹幕打中”,舍去翻得不太好的英文,八云紫在这一战所做的主要是给玩家喂招,让主角练习之后会用得上的应对方式。此设计兼顾了教学目的和八云紫幻想乡“正方”大Boss的格调

神主ZUN担纲的剧情方面,则是相当精彩。格斗游戏在剧情方面的表现有先天限制,但“东方”格斗作找出了一种适合的体裁来推进主线:剧情模式里每个主角有3至7关不等,一条线打通,给你看这一阶段的结局,之后你再选别人。前几条线打通以后,会有新的线路,主线剧情也就如此在不同视角下进展,直到最后的大结局,而大结局后又可以再来一发余波。

ZUN是一个很能掌握“文体”的人,以往他就惯用多视角和省略、留白的叙事手法,至这部《凭依华》更见娴熟。所以如果您是创作者或对编剧有兴趣,《凭依华》是很值得观摩的作品。不熟悉角色和世界观也无妨,它和全系列剧情有何关系、将来还会联动什么,慢慢了解就好。

剧情模式选人画面

英文版的做法是直接在画面底下打字幕,这样也好,不然还要大动那竖排的对话框。即便不装汉化补丁,如此日英对照应该也够让大部份中国玩家理解了。或者您也可以上thwiki看剧情对话翻译

本作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上大作文章,也引用了中国典故。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再参考李文浩《乐园之梦——从《邯郸》看东方“梦世界”的构建》,修订版收录于《东方文化学刊》第七期

本作在人物设定上也有多处的“官方推冷门CP”,毕竟说到一主一从,而且用的单字是Master和Slave(如同计算器术语),这就可以让已经玩CP玩了千万遍的同人创作,再度掀起一波新的高潮。此外,这一回的新角色、反派Boss,疫病神依神女苑、贫穷神依神紫苑的造型、招式与能力,也在对应着现实中的常见话题。此等设计有许多可以深入观摩之处,且待我日后专文再行探讨。

能使人消耗财产的女苑──马上就有了G胖化的改图(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当然要说音乐了。出于各同人音乐社团的战斗曲,虽然都有水平,但我总觉得不如ZUN的原曲带劲。ZUN此次给大Boss女苑、紫苑姊妹精心谱写的《今宵是飘逸的利己主义者》,一推出即在“东方”圈里大获好评,可见宝刀未老。而我身为研究歌词16年的一介同人,也当然要给它来填个中文歌词了。来吧,请看视频,我于今年初所作的《大吉利市》!

(链接在此,精神污染注意!)

这顶帽子最近弄丢了,难过

大吉利市

词:胡逆天

曲:今宵是飘逸的利己主义者

(粤语)大吉利市 (日语)祥瑞御免

(闽南语)有道是有拜有保庇 你若是搁铁齿 就一定出代誌 噫

(普通话)做人不能不信邪 Yo 普通人 要懂得谨慎和敬畏

一起来 顶礼膜拜 祈求平安 膜拜 紫苑

命 总教人hold不住自己

稳了这一波 又被人大力出奇迹

同人志 销量要如何才能不 爆死

认命吧 这儿没福利只有 比利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命 里 有 时 终 须 有 你 真 情 的 碰 友 啊♂

命 里 无 时 莫 强 求 那 不 存 在 的 时 候

(粤语)大吉利市 (日语)祥瑞御免

(闽南语)有道是有拜有保庇 你若是搁铁齿 就一定出代志 噫

(普通话)做人不能不信邪 Yo 生意人 要懂得涨跌的随机

一起来 顶礼膜拜 闷声发财 膜拜 女苑

你 还是要控制住自己

旭日又东升 要持久才能争人

老司机 即使要翻车也要有 队形

续命吧 为百万点击再 努力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 能 调 动 弹 幕 资 源 触 及 每 个 热 点 啊♂ (注:原作“触及那热点”,不够合拍,现改)

谁 来 跟 我 深 度 融 合 共 闯 流 量 之 巅

(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粤语)大吉利市 (日语)祥瑞御免

(闽南语)有道是一人一款命 你着爱较淡定 才会当搏感情 嘤♀

(国语)天涯同病会相怜 Yo 作同人 最紧要不忘那初心

一起来 贯彻哲♂学 逆袭业界 膜拜 ◎仙

(粤语)撑 撑到运转

(闽南语)有道是天公疼戆人 你若是真爱拚 就一定会留名 啊♀

(北方话)俺们身上有正根 Yo 大兄弟 来拯救本圈经济吧

(普通话)一起来 成为偶像 造福人间 感恩 ◎仙

一起来 为爱发电 用爱发电 赞叹 ◎仙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716710/

胡正达:《冰汽时代》(GOG、Steam)

《冰汽时代》,又名“东北朋克”,游戏的目的是向全世界宣传极寒天气下集中供暖的优越性(大雾)。作为一个模拟经营爱好者,我对本作的期待值仅低于即将发售的《侏罗纪世界:进化》,玩过之后感觉并未失望。

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位难民群体的管理者,在冰天雪地中以一座发热塔为中心,通过挖矿、伐木、打猎、发展科技等方式实现群落的自力更生,带领民众们在动辄零下数十上百度的气候中生存下去。

空间其实不是很大

游戏难度可调,不同难度差别主要体现在资源消耗量、气候恶劣程度和民众思想起伏性上。游戏设计了希望值和不满度两个能量槽,一旦玩家没有做到答应民众的事情,比如提高居住环境,或是做了类似签发加班法令之类的事情,便会引发民众的不满,一旦不满值达到上限,民众会做出放逐统治者或是分裂出走等极端事情。因此,身为领导者,每做出一件决策都要做好承担相应后果的心理准备。

这里有一点值得吐槽的是,明明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一群人还会为了加班而不满……大家先活下去不好吗?这里要表扬一下机器人,不畏严寒、不惧艰辛,一台能提供10个人力,实在是实现物质极大丰富共产主义世界的神兵利器,当真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到了后期,寒潮频发,连绵不绝,人类已经无法工作,开足马力的供热塔全靠机器人们不分昼夜挖煤供给。

《冰汽时代》只要玩法得当,规划科学,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资源分配游戏:如何分配劳动人口,优先攀爬科技树的哪根树枝,派出搜索队的时机,如何利用有限的核心(一种只能通过探险拾取的科技产品关键部件)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玩法不当,玩家便需要通过不断签发“恶法”以度时艰,例如“使用童工”“喝汤不吃饭”等法案虽然能维持一时,但却会降低人民的希望,这对于玩家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种考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说,作为领导人,一定要好好带领你的人民,菜是原罪啊!我感觉游戏的创意很好,背景设定非常适合各种魔改DLC的展开,只要变换几个条件又会是一个全新游戏。相比之下,目前的游戏内容有些不够充实,总共只有3章,如果未来能增加新章节,配合上游戏尚算细腻的画面及适时插入的良心背景音乐,有成为神作的潜力。其中配乐在第一章的结尾时与连续数日的暴风雪一同达到了高潮,值得回味。

玩得好,你就不用面对这种“道德拷问”

推荐所有玩家体验这款游戏,即使不是模拟经营爱好者,也一定能体验到乐趣。好游戏,是不分阵营的!

陈静:《比特小队》(iOS/Android)

起初忘川老师推荐给我《比特小队》,我是拒绝的。

倒不是不喜欢Roguelite,只是,此前我很少——好吧,是没有——在手机上玩过这个类型的游戏。按照我的想法,这类同时考验操作和运气的游戏最好还是用键盘或手柄来玩,毕竟运气是没法掌握的,只能靠操作来挽回一点了。

然而《比特小队》在App Store里的宣传还是成功地吸引了我。“99%的人都过不了第一关”的游戏会是什么样子?我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夸张到过头的说法,但人有时候就是会被很幼稚的东西挑衅。

好吧,我就来过个第一关试试。

“99%的人都过不了第一关”

打开游戏,新手教程,第一关……这真的就是个十分典型的Roguelite游戏啊!

至少对我来说,要过第一关是很容易的,不要说第一关,就连第三关、第四关也不算难事。但想要通关还是不容易的,因为确实越接近最终Boss坑就越多,每当打完4-2又只剩一格血的时候,那种在绝望中祈祷奇迹发生的感觉还是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次玩就顺利通过了1-3,赶紧截个图,后面越玩越多反而懒得截图了……

游戏本身的操作比较亲切,易于上手,虚拟摇杆比想象中顺滑,功能键的位置也清晰简洁,除了一些惯性需要适应(否则的话很容易踩到地上的刺或者被机关算计),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每一次操作都会十分流畅地反映在屏幕中角色的动向上,正如所有的Roguelite游戏一样,玩家自身的操作技术对游戏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于运气如何,是非还是欧,那都是浮云,是玄学——我也不追求开局就拿到分裂病毒、毒虫发射器或随便什么清屏利器,只要没有像我一样开局连吃2发血上限-1,就算是运气不错了,也不知道我的2个-1,是被谁 1到自己那里去了……

在更多地玩过这个游戏之后,它也愈加印证了我最初的想法。

它确实是个相当不错的Roguelite游戏。Roguelite游戏该有的优点,它一个不落地全都有:随机性、难度、成就感、不同风格的武器、丰富的可收集元素、个性鲜明的Boss、隐藏的宝箱和彩蛋……而且,重要的是,在玩它的时候,连心态也与那些经典Roguelite游戏不谋而合:别管那么多,莽就对了!

而所有这些东西被混合在一个有点玩世不恭的故事里,也就是它体现出个性与风格的地方。

它可能不是一个标榜创新的Roguelite游戏,但它毫无疑问是个能让玩过不少Roguelite和Roguelike游戏的人仍然提得起兴趣、想要不断尝试的游戏。这对于一款独立游戏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还没有解锁所有的武器,但已经有了好几个爱用的

游戏里所有角色的名字都非常……怎么说呢,可以说是很随意,也可以说是很不随意,有种“认真你就输了”的感觉

目前游戏采用的是免费下载、解锁角色和道具收费的方式,但付费与否对游戏本身并没有影响。从Roguelite的角度来说,其实更推荐自己慢慢解锁道具和成就的玩法;不过既然是独立游戏,那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一下,也无不可。

游戏内部的商店界面,吸引我的不是课金的部分,而是背景,作者的表达方式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所以最后,就让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来作结,顺便给新手一点建议吧:

“Roguelite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怂!3分靠操作,7分靠运气,剩下90分全靠莽!”

刘淳:《迪托之剑》(Steam)

第一眼看到《迪托之剑》,我以为是卡通画风的“塞尔达”,画面非常清新,音乐也很好听,于是幻想着在地牢里解解谜,打打怪,但当实际了解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款Roguelite游戏,主角一旦死亡,就会以另一个人物的身份,重新开始游戏,游戏还加入了《Minit》的时间设定,不对,是《梅祖拉的假面》,你一共只有4天来拯救世界。

这画风怎能让人不喜欢

看上去,它是想用这种死后换人重来的方式,阐述一种世代轮回的感觉,将所有人的冒险串联成一个史诗,这就很考验随机生成带来的变化与乐趣,但玩了游戏之后,我在这方面有点失望,它在随机性上带给玩家的更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为了抵消挫败感,Roguelite通常的做法是,可以继承经验和等级,《迪托之剑》同样也有这个设定。你可以像《僵尸U》一样去搜刮前人的尸体,取回上一轮的东西,这些包括金钱、一种可以用来选择继承游戏道具与加成贴纸的碎片,以及剑的等级。

但实际上,继承的东西基本没什么用。金钱和碎片在整个游戏系统中就犹如杯水车薪,不狠狠刷上一番攒够数量的话根本做不了什么,所以真正能确定的其实就是等级,怪物也会随着玩家升级而升级;那些能带来有趣变数的道具,很难得到保留而只能重新获得。

解谜

同时,游戏本身就地图小、内容少,随机生成的结果就是简单换了下摆设,重复性非常高,所以玩家的体验基本上就是各种“刷刷刷”,然后升级、死后继承等级重开、继续“刷刷刷”同样升了级的小怪,如此反复,完全没有《Minit》每次升级都能获得新体验的那种乐趣。

战斗

所以,对于这样一款外表清新怡人的游戏,内里的玩法却如此空洞乏味,我多少是有几分失望的,再加上这款游戏看似亲民,优化上却做得非常不够,游戏里的Bug也还不少,这些都影响到了游戏体验。听说双人合作可能会更有趣一些,如果条件具备的话不妨拉上朋友试试,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目前只支持本地联机,这实在是个硬伤。

两个人的话也许会更加有趣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9780/

欢迎在头条关注触乐,阅读更多有趣的游戏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