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国外高清展阴艺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这是个什么牛鬼蛇神的艺术大集啊!)

导读 国外高清展阴艺术文章列表:1、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这是个什么牛鬼蛇神的艺术大集啊!2、Yinterview | 舞台上的微观政治3、唐玄宗仅存墨迹全卷呈现,台北故宫推人气特展4、彩墨情缘

国外高清展阴艺术文章列表:

国外高清展阴艺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这是个什么牛鬼蛇神的艺术大集啊!)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这是个什么牛鬼蛇神的艺术大集啊!

德国艺术之旅(9): 令人难以招架的艺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整个德国艺术之旅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去巴塞尔参观国际艺术博览会。

因为巴塞尔住宿太贵,我们住到了苏黎世。

火车至巴塞尔不足一小时车程,出站步行二十分钟也就到了。途经莱茵河,河并不多宽,但想到它流淌过处却孕育了欧罗巴的文化,还是觉得有点激动。

展场的热闹是自然的,贵气多金的宝马和瑞士银行是两大赞助商,因此金融味道比较浓重,加之所展为现当代艺术,更觉商业气质稠密。

一楼几家传统的画廊有相当不错的毕加索、埃贡·席勒、保罗·克利等现代艺术大家之作,亦有市场行情旺盛的当世成名画家。中国的曾梵志有巨大的荆棘系列在场,岳敏君傻笑的粉红大头,杨福东、张洹等人大作亦直扑面而来。还有许多前卫的作品,并不太合我的趣味,其中亦有中国艺术家受到国外画廊青睐,在此闪亮登场。

面对当代艺术,我亦完全无庸讳言自己的好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亦并不必担心一个所谓的专业研究者如此“保守”的趣味会遭人轻蔑。展会中有一幅全用蝴蝶翅膀拼贴而成的巨大蓝蝴蝶,即使是背景,也亦用粉白的蝶翼填满,引人驻足又触目惊心。

细看仍是当下最“贵”的艺术家之一达米恩·赫斯特的大作。他不仅深谙此道,并且贯彻始终。不过我以为,艺术如果意味着涂炭,那便是罪过了。

主展厅巨大,288家画廊云集,国际一流大画廊无一缺席,的确是盛会,有许多博物馆亦来此展会淘宝。据资料显示,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已举办45届。能把一件事做得这样久,已是相当的不容易,且大有发扬光大之势,其主办方的操作能力令人赞叹。

主厅隔壁另辟一大专题展场,名为unlimited,一周走下来,并未见出艺术观念上的无边界,只是所有作品的体量之巨,确实堪称unlimited。哦,是这样的一个“无边界”,我得承认是我想多了。

此展会大约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叫“14 rooms”的行为艺术专区。这个展厅是一个个单独隔开的房间,外面队伍不短,门票也是单收的。我对行为艺术表示完全无感,实际上表演我也觉得甚为无趣无聊。

不过,艺术并不在于取悦于人,无聊也好,恶心也罢,其实是在帮我们用一种不寻常的方式试探着精神自由的边界,这才是艺术值得人尊敬的地方,当然也才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所以,即使不喜欢,对于认真的、真诚的艺术,我仍抱以最大的尊敬!

巴塞尔火车站。巴塞尔并不是个重要的大城市,但这时所有的热闹喧嚣全是因了艺术博览会的缘故。

莱茵河,流经欧洲许多地方,荡漾着许多的文化。

教堂前的出水口,水极清极凉。

博览会前巨大的建筑中央透向天空的一个大洞。

艺术气息无处不在。这是瑞士银行的广告。

博览会的正门入口处。巨大的网也是一件作品,还有人在此网中又去做新的行为艺术。艺术存在于艺术当中??

作为赞助商的宝马公司,不失时机地展示产品。

夏加尔的作品,早早贴上了红签,代表已被定下。相比于当代的信马由缰,100年前的现代艺术作品古典而保守

夏加尔的作品,被早早贴上了红签,代表已被定下。相比于当代的信马由缰,100年前的艺术作品古典而保守。

埃贡·席勒的小姑娘相当能够代表艺术家的风格。

法国立体主义莱热的作品也被贴了红签。艺术总是充满激变,百年前最“不正常”的艺术,现在已经太“正常”。

亨利·摩尔的雕塑小样。他的作品总是这样有一股说不出的温暖。

伊夫·克莱因,一片湛蓝上的灿烂光芒。画很小,不到A4那么大,但真让我喜欢。

曾梵志的巨大的标志性作品。

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念艺术。逼得观众没路可走,很赞哦。

又见蓝人。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馆,我们曾经相遇过。

邓禄普轮胎,双螺旋结构。空间想像力不好的我,纠结了好久,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两上“扭打”到一起的形象。

哇~~~这不是老干部书画经典题材《富贵开屏》的立体升级版吗?不过,这是外国人做的。

当代最“贵”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巨大的蝶。细看之下,看到的是蝴蝶尖叫。

背景也是无数蝴蝶的翅膀铺就。

传说中的14间房。行为艺术。

unlimited展场的巨型作品《无穷动》(哈哈,我捡个现成的名),挺漂亮。

一棵完整的树从中间剖开,长达30多米。确实无边界啊。只是感觉稍稍有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意思。

巴特农神庙上的雕塑遭遇佛教造像。中国艺术家徐震的作品,最近很火。

Yinterview | 舞台上的微观政治

白雪夏夜我不停歇 模糊了年岁

舞娘的喜悲没人看见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你甄学造诣突破专业8级的Y先生,今天想要先带领各位可人儿强行回顾一下,那年合欢花落之后发生的事情。

或许由于饮假酒实在伤身,又或许是由于盲目帮人挡酒结果自己只能GG。总之在果郡王去了之后,嬛嬛也一时上头跌落桐花台。苏醒过来之后,伤心过度大撂杀马特语录,表示时光的沙漏已踩碎,惊鸿舞不会再跳了。

在这之中就包含一个关于表演者与观看者之间非常微妙的关系。

表面上看,舞台上的表演者总是疯狂输出非常强势,而舞台下的观众就显得相当被动了。但其实,表演者也可能会因为观众的原因选择改变自己的表演甚至弃演。

用字母圈的规则理解也好,用耽美圈的哲学裂解也罢。为了证明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和情愫可以非常非常复杂。

战国著名好基友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表演和观看模式就是这样,大艺术家俞伯牙弹出一段旋律,钟子期就会给出非常恰当的反馈;钟子期的反馈也会改变俞伯牙的演出。直到后来得知钟子期不能再听自己演奏了,俞伯牙直接毁琴不弹了。这种有来有往的艺术交流,简直走在时代的台前面,至今看来都相当前卫。

在上海浦东UNArt艺术中心开幕首展“可善的陌生”上,Y先生也见识到了一件挑战规则的作品,声音艺术家殷漪受UNArt艺术中心委托特别创作的《真身》。

这件作品乍一看就是艺术家殷漪把各个时代能够演奏和播放音乐的器物在一个空间里摆了一大桌。包括钢琴也有LaunchPad;扬声器收音机还有iPad,当然这其中还包括更多可以发出声响的器物,比如八音盒、闹钟。

艺术家殷漪会在展览期间的每个晚上,单独约一位陌生人来这个空间里,如此持续30天。婊贝们可能会想起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女士的灵魂约会《艺术家在现场》吧。

但殷漪的《真身》比起《艺术家在现场》短短的四目相接来说,持续得更长也可能会更聒噪,因为艺术家会为每一位前来面基的观演者(在这里殷漪不想用“观众”这个词)演奏甚至与他一同演奏这个空间里的任何乐器(或者非乐器)。

Y先生没能约到这场神秘的表演,不过在《真身》项目开始的前一天,艺术家殷漪大概和Y设想了一下《真身》演出的现场。

开始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的,甚至会有一种空气凝固的尴尬。接下来殷漪根据观演者的第一印象试着演出一小段。观演者可能会直接跟着殷漪的节奏甩起来,而且甩得越厉害殷漪就会演得越激烈;当然,观演者也可能一上来就拒绝了殷漪给他的前菜,不过没关系,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殷漪有足够的时间和这位观演者产生各种交流和默契。最终,逼出观演者的“真身”,再像老中医一样调一杯草本饮料,用味道给观演者描绘出这个“真身”。

如此扣人心弦的安排,让Y不禁感叹如今大艺术家要想和陌生人交个朋友没想到也这么难了。但殷漪说探索“演出”这个行为是否可以具有社交的功能,就是他创作这个表演艺术作品的最初起点。

殷漪

Y先生:你觉得音乐和声音艺术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划分吗?是不是相较于做声音艺术,做音乐的时候更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殷漪:我从高中毕业就开始做摇滚乐,你说一个做摇滚乐的人有在考虑受众的感受吗哈哈?我觉得音乐本身就有很多种,有些就是写给别人听的,有些纯粹写给自己的,还有些是写给自己但能让很多人也有共振的。

Y先生:后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城市里的声音的?

殷漪:2008年以前我还在做电子音乐,2008年刚开始做实地录音的工作,当时也没有想过以后要把这些收集来的声音做成什么样的作品,但他对于做音乐的我来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传统的理解来看,做音乐主要是在创作一些乐音,它有着一套多年形成的非常成熟的系统。从形式上来说,音乐和艺术有很大的区别。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声音艺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

Y先生:从收集声音到创作声音艺术,这之间的过程是不是更复杂?

殷漪:我认为声音本身并不具备直接成为艺术作品的潜能或者说因素,你可以把声音理解成艺术创作的一种材料比方说大理石或是颜料,通过艺术家的再创作最终转化成一件艺术品。

比如今天我做的表演,音乐、声音是它的内容之一,但它讨论的可能不是内容本身的问题。在这个表演中我把所有和声音有关的装置展示出来了,这很像是一个音乐表演的后台。通常在音乐表演中,我们很难看到它的后台,但我把这些所有潜在的东西都展现出来了。今天的我会在一个更广的的视野看待声音和音乐,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听到的内容是什么。这个艺术作品其实也是在重新讨论“表演”这个行为在社会中的可能性,表演可不可以作为一种社交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经济活动。

Y先生:为什么这次表演的声音艺术作品《真身》选择一对一的形式?

殷漪:传统的音乐表演里其实是不太讨论观众的,它只是单向的输出。观众是被隐身的不需要参与到表演中,即使发表了评论也不太被重视。在我这一次的演出的作品里要讨论的是一个观演关系的问题,采用了一种演出者和参与者一对一的形式。其实最初做这个作品的初衷,就是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来到这个表演中,我会期待完全陌生的观演者 。

我设想这个艺术表演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演奏者和参与者会有一个双方讨论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把传统演出的演后谈,变成演出中实时进行的“演中谈”,参与者可以随时干预演出者的演奏,这个过程不一定是通过语言也可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来交流。比如我先演奏一点,然后得到参与者的反馈之后会决定要不要继续或是换一种形式再继续。在这种情况下,表演就不一定再是演奏者主导的了。这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微观政治的原理。

Y先生:什么是演出中的微观政治?

殷漪:演出中的微观政治是演出中个体与个体的权力关系,传统演出中,包括前期的宣传,演出的进行过程,演出之后的讨论,观众都相对处于被动的位置,好像观众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但是没有观众的演出在多大程度上还是演出?当作为表演者的我们把对于演出的关注点从演出的内容本身移开的时候,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就一一浮现出来了。

Y先生:除了探讨演出是否可以具有社交功能,透过《真身》你还想给观演者传递哪些能量或者是信息?

殷漪:我们如何去使用我们的听觉?究竟是什么使我们忽略掉了很多声音?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放到文化、艺术的范畴中去讨论的。可以不仅通过语言讨论,也可以调用身体的更多感知方式。或许通过语言交流的形式可以达到一种理解,但是这种理解远不及实践中的体验来得更清晰。在这种体验之下,人类的五感都可以得到更大化的开发。我希望我的作品传达的不是某一种思考的结果,而是一个发掘更多感官潜能的起始点。我很希望通过我的表演,有一些意识能够留在观演者的身上,我相信这就是艺术留在一个人身上的种子,它会在未来发生一些作用。

Y先生:你的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你平时生活中的态度或者说就是你的生活状态吗?

殷漪:我并没有以一种样本收集的形式去收集城市录音,而是会用实验音乐的方式呈现。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认为现代城市中有一种“游荡者”的形象,在我的作品里我也会把自己看作城市声音的拾荒者。声音拾荒者的概念不是寻找声音而是遇到声音。这种相遇或许是非主动的、偶然的,又或许是你的行为方式决定你必然与它相遇。作为一个在当下时空中游荡的拾荒者,拾起被认为不那么有价值的、被城市边缘化的声音。这种声音的拾取不是电影效果式的、不是人类学家的、也不是音乐学的,是一种很私人的行为。

Y先生:我们很好奇你的日常生活,是不是从来不会拒绝外界的声音,更不会边通勤边听音乐?

殷漪:到现在也不会开车出门,除非远途才会坐地铁,平时基本上会采取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出行。这些都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察觉周围的声音,而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把外界的声音都隔绝掉。我也会提醒自己,不要用别人给予你的方式去聆听,甚至感知周遭的环境。

Y先生:什么是别人给予的聆听方式呢?

殷漪: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会把声音当做一种信息去听,但是我们周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把所有信息都用自己的方式判断、过滤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调整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而不仅仅只是用一种工具理性的、习惯性的方式、去接受。

Y先生:你怎么看待可善的陌生这个主题?

殷漪:《真身》这个项目对于展览机构来说很麻烦,它也不像通常展览中的表演,要让人聚集起来才能开始。很多我熟悉的朋友希望来体验《真身》这个表演,我无法拒绝但我更希望能有陌生的人来参与。“可善的陌生”让我思考,当你面对陌生的人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当代都市生活使人不断与陌生人相遇,但这样的环境反而让人失去了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对我来说,对待陌生人要有适当的给予也要有开放的接受,去聆听然后实时的表达你的感受,如果能做到这些,陌生人就是可善的。在这其中,也足见艺术的魅力,艺术会建立起一个临时的善意的时空,让我们尝试与陌生人更加友善的相处。

Y先生:艺术给你带来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殷漪:对我来说艺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新唤起人们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不是一种功利的东西、不是一种经济行为的东西也不是消费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每个人的意识中产生持续的波动。

如果可人儿们无法预约成功,成为体验此次殷漪作品《真身》千万分之一的观演者也没有关系,在此次UNArt的开幕展“可善的陌生”里,你还可以看到海内外39位/组艺术家的44件/组作品。

这些作品共同探讨的主题是人类、城市和未来,可人儿们还记得香奈鹅2013秋冬高定系列大秀现场的装潢吗?老旧的剧场被拆掉了一般,透过残垣断臂可以看到远处非常摩登的大都市。

UNArt艺术中心本身就是这么一个奇妙的存在,它坐落在东昌弈空间中,而这座建筑的前身是浦东50年代建起来东昌电影院。

站在电影院的顶层可以同时看到陆家嘴厨房三巨头、以及浦东的工人新村,相当时空交错。不断生长的城市会领我们走向怎样的未来呢?

“可善的陌生”

2019年8月24日至10月20日

周一至周日10:00 至17:00(周二闭馆)

UNArt艺术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泉北路150号

- E N D -

唐玄宗仅存墨迹全卷呈现,台北故宫推人气特展

宗和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正在举办“人气国宝展”,聚焦于台北故宫典藏的艺术史上的名品,所展文物皆为备受喜爱的人气国宝,如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清翠玉白菜,被认为是唐玄宗传世唯一墨迹的《鹡鸰颂》、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鄂侯簋、宋《苏氏一门书法册》等。

该展横跨整个年度,从2022年1月25至2023年1月29日,分为四档,定期更换展件。其中唐玄宗以鹡鸰鸟作比以纪念兄弟情谊的传世名作《鹡鸰颂》当前也正全卷展出(1月25日—4月24日), 难得一见。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史称唐明皇,擅长隶书、行书。鹡鸰鸟因有“飞则鸣”、“行且摇”的特性,成群飞行走动时会互相联系,故在《诗经》〈小雅·常棣〉引申为兄弟友爱的象征。

对于这件稀世名品,既可从文章内容,也可从书法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开元九年(721)秋天,因臣子魏光乘献颂赞扬鹡鸰鸟聚集宫殿一事,故玄宗俯同作颂唱和并亲书此卷,以纪念兄弟情谊。唐玄宗借鹡鸰飞鸣时求其同类的本性,愿与自己的兄弟如同麟德殿翔集千数的鹡鸰鸟一样共患难。

《鹡鸰颂》卷,纸本,纵24.5cm,横184.9cm,由四纸接成,共四十四行,三百三十一字,每行字数不等,幅末有草书“勒”字及玄宗御押。前隔水绫绢各一段,纵24.8cm,横22cm,后隔水为绢本,纵24.3cm,横11cm。拖尾为纸本,纵24.8cm,横300.9cm,有蔡京、蔡卞及王文治三跋。

《鹡鸰颂》为唐玄宗(685-762)仅存的书迹,于北宋末宣和时期(1119-1125)装池成内府收藏的横卷样式,名为“宣和装”。此种形制的显著特征,是按照一定规格,在画心四周钤盖“御书”(葫芦印)、“双龙”(方印)、“双龙”(圆印)、“宣龢”(连珠印)、“政和”、“宣和”、“政龢”(连珠印),合称为“宣和七玺”。拖尾部分,并另钤“内府图书之印”。在画心前方,还会附上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以“瘦金书”亲写的签题。本件中,未见徽宗签题及双龙圆印,宣龢、御书印亦仅存半,应是后代重装时遭到裁切,但亦有学者因此质疑本件是否为唐玄宗的真迹。

唐玄宗在文章前半段的序文中介绍作颂原委,后半段是颂诗:

鹡鸰颂。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为方伯。岁一朝见。虽载崇藩屏而有睽谈笑。是以辍牧人而各守京职。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于之志。咏常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秋九月辛酉。有鹡鸰千数。栖集于麟德之庭树。竟旬焉。飞鸣行摇。得在原之趣。昆季相乐。纵目而观者久之。逼之不惧。翔集自若。朕以为常鸟无所志怀。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乘。才雄白凤。辩壮碧鸡。以其宏达博识。名至轩槛。预观其事。以献其颂。夫颂者所以揄扬德业。褒赞成功。顾循虚昧。诚有负矣。美其彬蔚。俯同颂云。伊我轩宫。奇树青葱。蔼周庐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悦。恣卷舒兮。连枝同荣。吐绿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节。寒露微结。气清虚兮。桂宫兰殿。唯所息宴。栖雍渠兮。行摇飞鸣。急难有情。情有余兮。顾惟德凉。夙夜兢惶。慙化踈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实在予兮。天伦之性。鲁卫分政。亲贤居兮。爰游爰处。爰笑爰语。巡庭除兮。观此翔禽以悦我心。良史书兮。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 玄宗《鹡鸰颂》(局部)

唐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四十四年。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何传馨提到,唐玄宗即皇位之初,在家族中很有纠纷,必须笼络自己的兄弟,而又不愿他们实际干预政治,于是将五位兄弟派驻到远离中央的地区,每年一朝见,因此藉着这篇颂文表达思念兄弟之情,也寄望兄弟间互相照应,不会发生夺权之政争。

就其书法而言,唐玄宗的书法承袭晋代王羲之(303-361)风格,起收笔较少藏锋,线条丰厚腴美,遒劲有力,字迹更显沉著雄健,展现盛唐对于丰腴之美的喜好。“这卷书法自首至尾,运笔精力专注,清楚的交代每一笔画的开始、转折、停顿与收尾。在字形上,明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似,只是笔画更为粗壮,可以看出从初唐以来,唐太宗倡导王羲之书法对于皇室后代的影响,也反映盛唐时期,对于丰腴之美的好尚。”

唐玄宗的书法真迹,据《宣和书谱》载,当时御府所藏玄宗真迹共二十五件,其中隶书四件,行书二十一件。唐玄宗现存世的书法作品,只有本件是墨迹,而其它存世的只有碑刻,像:《裴光庭碑》《金仙长公主神道碑》《青城山长道观敕》《内侍省功德碑》等。

对于此件是否确为玄宗真迹,学界尚有争议。曾有学者质疑《鹡鸰颂》为钩摹本,最早的质疑出现在《东图玄览》,徐邦达也认同这种观点。但是对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则保持存疑的态度,像江兆申、何传馨等。但是台北故宫的侯怡利在经过目鉴和高清数字的观看之后,认为此卷当为墨迹写本无疑。

无论是坚持认为《鶺鴒颂》是真迹,还是认为是双钩摹写或伪作,大家都认为该卷书作承袭了王羲之的书风,同时又有盛唐的丰腴之美,具有唐玄宗时期的书风特点。

对于这墨迹本的年代,徐邦达认为《鹡鸰颂》完成时间不会晚于开元二十年,是玄宗四十二岁之前的作品。江兆申在《唐玄宗书鹡鸰颂完成年岁考》一文则提出完成时间应为“开元七年”,这个说法有相当广泛且持续的影响,台北故宫的林柏亭、黄伟中、谭怡令等人也沿用“开元七年”之说。

台北故宫的何传馨和方展里等人提出“开元五年”之说。台北故宫的侯怡利提出“开元九年”一说,并对拖尾上的跋文本身的真伪提出疑问,认为蔡京、蔡卞二人跋文书写质量稍差,并且有较多笔误,因此并非真迹而是有根据的临写本,本卷是在宣和年间由册页改成手卷的。

西周晚期鄂侯簋

北宋定窑白瓷划花牡丹纹碟

宋、辽 玉龙纹盘

清 雍正 珐琅彩五伦图碗

除了《鹡鸰颂》,“人气国宝展”第一档还将呈现西周晚期鄂侯簋、北宋定窑白瓷划花牡丹纹碟、宋、辽 玉龙纹盘、清乾隆金胎画珐琅西洋人物杯、盘等。宋《苏氏一门书法册》将在4月26日开启的第二档中亮相。

《宋苏氏一门法书》册 宋苏轼书尺牍

《宋苏氏一门法书》册 宋苏轼书尺牍

(本文综合整理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以及此前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张亮亮

彩墨情缘 | 当代花鸟名家许云佳作欣赏

艺术家简介

许云,现为中国美术家美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女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徽商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淮北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淮北市巾帼书画协会会长。

曾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花鸟写生创作首届高研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少数民族惠安人物写生班,厦门大学美术学院重彩、岩彩学术研修班,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创作院,北京人民大学唐秀玲导师研创班。擅长工笔重彩、小写意花鸟、兼善人物及书法。

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级展览中获奖,并被海内外政要、博物馆及著名企业收藏,受到广泛的关注。

《醉花荫·聚秋》122cm x 230cm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墨香诏安”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彩墨情缘

第一次看到许云老师的画,我就萌生出一种想法——许云老师一定是一个认真、执着、温柔的人。她的画作藏锋于彩,细致精微,总能给人温馨和谐的美感。

《祥和自在》120cm x 235cm 入选“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欣赏许云老师的作品,我常感慨,真是小方圆里大绝色!譬如小写意,许云老师的构图在具象与意象和谐的同时,还一直通过色彩的渲染应用来构成另一层和谐,再细微的色彩都能在画面的另一处找到与其对应相称的细节。更让我叹服的是,是许云老师追求的构图始终协调而和谐,不似初学者为了对称而布局,许云老师的布局始终是出自其对美的探寻,而又恰到好处。

《荷香清远兮》116cm x 200cm-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许云老师擅长工笔重彩、小写意花鸟,还兼善人物和书法。在后两个领域,许云老师的作品更显个人风格。如果我事先没有认识许云老师,让我欣赏许云老师的书法,我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位风流名士的作品——潇洒灵动、英气昂扬,许云老师的才情可见一斑。

《腾越》135cm x 240cm 入选“纪念潘潔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

观赏许云老师的作品,我心生感触:真正的温柔,不是劝你放下手中沉甸甸的责任,而是在你忙碌的生活工作中,看到你的光明未来,再耗费心血提笔作画抚慰你的伤痛。

《那年花开时》85cm x 180cm

许云老师的才,柳絮才高;许云老师的情,温柔细腻。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精美的作品,实属一件幸事。

《清晖自远》136cm x 68cm-2016年

主要参展及获奖经历

《花香四屏》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杭州美术馆)

《荷之清廉》全国人口杯、党风廉政建设书画大展获铜奖(文化部主办)

《荷塘印象》在全国第二届海峡两岸重彩岩彩展览中获优秀奖(厦门美术馆)

《听雨》安徽省全省档案杯书画摄影艺术展获银奖(安徽省)

《版纳印象写生》68cm x 68cm 2015年

《祥和自在》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祥和自在之二》入选“明德和融”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国画学会主办)

《沐春》入选安徽省第五届中国画大展(安徽省)

《春韵》入选全国大写意五周年中国画展(山东临沂)

《望》68cm x 68cm-2016年

《东方欲晓》入选“中国梦”、“黄山魂”,全国中国画山水展(中国美协主办)

《腾越》入选“纪念潘絜兹先生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幽林寻清闲》入选丹青扬州第二届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训练日》入选壮美内蒙古、靓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富贵吉祥》137cm x 17cm x 4

《圣域.祥云》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暖阳》入选第三届丹青扬州中国画工笔重彩展(中国美协主办)

《醉花阴·聚秋》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墨香诏安”全国中国画展,入会资格(最高奖)

《荷香·清远兮》作品参加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入选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协主办)

《春韵》60cm x 45cm

更多艺术佳作欣赏

《沐春》60cm x 45cm

《富贵春色入君家》137cm x 34cm

《多福图》32cm x 26cm

《祥和自在》42cm x 42cm

《暖阳》180cm x 97cm 入选“丹青扬州”第三届中国画工笔重彩展

《训练日》220cm x 170cm 入选第十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圣域·祥云》230cm x 120cm 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古韵·传承》135cm x 245cm 2018年

《开拓者》188cm x 230cm

《敦煌壁画临摹》138cm x 68cm 2017年

颜真卿泣血写下的祭侄文稿,到底有多珍贵?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5日电(任思雨) 1月16日,日本东京博物馆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颜真卿传世名品《祭侄文稿》也将展出,引发了热议。

两岸网友都非常担心,《祭侄文稿》作为极其珍贵的文物,长途跋涉展出可能会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坏。

《祭侄文稿》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一个草稿,上面有大量涂抹之处,却历来被誉为“行书第二”,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媲美。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祭侄文稿》。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罕见的唐代书法真迹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颜真卿可以说是王羲之后声望最大的书法家。苏轼曾说,“诗至于杜子美,书至于颜鲁公”,千年来,他的书法影响了书坛无数人。

《祭侄文稿》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横59.6公分,纵29.2公分,大概相当于两张A4纸横着拼起来的大小。它与苏轼《寒食帖》、赵干《江行初雪图》一起被称为“镇馆之宝”。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张薄薄的纸片为什么会成为“镇馆之宝”?

——因为这是极其罕见的唐代书法真迹。

《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中国,宋元以前保留的书画真迹不多,历经战乱还能流传至今的书画基本上都是稀世之珍。

由于书画都是在纸或者绢上绘制的,所谓“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相比玉器等耐储存的文物,书画的生命极脆弱,光线、空气潮湿度、微生物等都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坏。

也正是这种珍贵性,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现存最早西晋书法作品《平复帖》,以及黄庭坚《诸上座》卷和米芾《苕溪诗》等,都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1984年起,台北故宫博物院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规定每次最多仅能展出42天,展后须休息三年以上,《祭侄文稿》也在其中。它上一次展出还是在2008年的“晋唐书法展”。

很多人说,这种文物是“展出一次,伤害一次”。

字字泣血:书法与情感合二为一

许多学写毛笔字的人,都是从颜真卿工整的楷书字帖开始练习,但这部闻名天下的《祭侄文稿》,却是一篇饱含悲痛一气而成的文章。

唐玄宗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多郡在短短时间内纷纷瓦解,无数人流离失所。颜真卿和堂兄颜杲卿一门忠烈,与叛军奋起反抗。

那时,颜杲卿驻守常山郡,颜真卿守着平原郡,兄弟二人遥相呼应,牵制住一部分敌军力量。为了助父平叛,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常常往来两郡之间联络。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叛军史思明攻陷常山,颜季明被叛军斩首,颜杲卿也遭安禄山残忍杀害,“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安史之乱中,颜氏一门有30余口被害。

两年后,颜真卿有机会派人到河北找兄弟和侄子的遗骸,最后只寻得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的部分尸骨。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他写下这篇迟来的祭文。

一开始,他叙述个人的身份和侄子生前状况,文字节奏平缓,笔墨也比较清淡,转入祭文正题之后,他的字形变大、笔画变粗,用墨也开始浓了起来。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他写道,侄子从小就很出众,正期望着做个好官。可谁想安禄山起兵造反,他们兄弟极力抗敌夺回土门,急挫叛贼的威风,可是却因为贼臣拥兵不救,让常山成为孤城。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通篇作品,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四个字笔墨最重。他质问苍天:“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让你遭遇如此残害,再多的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他写到亡侄的“首榇”(放头骨的棺)在三年后才被收得归葬,短短几行里改了又改,“呜呼哀哉”,都是用草书连写。

最后,他告慰亡侄“再等一个好的日子,再选择一块好的墓地埋葬你,你的灵魂如果还能知道这一切,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做客。”文字如江河一般倾泻而下。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祭侄文稿》一共23行,234字。由于情感激越,这些文字时疏时密,墨色有重有轻,甚至有“枯笔”的痕迹。颜真卿长期积累的书法功力在悲壮的情绪下挥洒而出,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说,“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人品与字品的高度合一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强劲雄浑,而他本人的个性也刚直耿介。在《祭侄文稿》写就的26年后,他被派去劝和叛将李希烈,因屡次宁死不降而被勒死,享年76岁。

德宗诏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北宋中期之后,颜真卿的书法得到了文人的极高赞誉,甚至推崇为神品。欧阳修就极力推崇颜真卿:“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这一时期,人们倾慕于颜真卿的书法技艺,更是把他当成了道德楷模,赞扬他个性的坚贞不屈,还兴起了对他的修庙祭祀活动。

在皇室,颜真卿的名篇《祭侄文稿》《争坐位稿》等被收藏于宋宣和内府;在民间,还有很多颜真卿的作品被整理出来,颜书真迹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目标。

书法家米芾的《书史》记载“鲁公《寒食帖》,绫纸书,在钱勰处,世多石刻”。到南宋,甚至还出现了伪造颜书的现象。

高超的书法技艺与深厚的情感,加上颜真卿本人的刚烈气节,都赋予《祭侄文稿》无上的魅力,成为家喻户晓的“天下行书第二”。

在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早已不在人间的情况下,保存尚好的《祭侄文稿》就更显珍贵。

千年过去,这幅充满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仍然有机会被观赏,实在是整个人类的幸福之事。(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