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快妖精成人抖音短视频(专访卢恒宇李姝洁,透过十冷镇魂街看动画业十年)

导读 快妖精成人抖音短视频文章列表:1、专访卢恒宇李姝洁,透过十冷镇魂街看动画业十年2、一个角色吃一生的10位演员,有人被当神供奉,有人一生都难以出戏3、80后们!还记得带给我们童年

快妖精成人抖音短视频文章列表:

快妖精成人抖音短视频(专访卢恒宇李姝洁,透过十冷镇魂街看动画业十年)

专访卢恒宇李姝洁,透过十冷镇魂街看动画业十年

2022年6月30日,国漫IP《镇魂街》宣布真人化电影正式启动;10月27日,网剧《镇魂街之热血再燃》官宣并发布了概念海报,接连的影视化好消息令不少动画粉丝欢呼雀跃。2016年,动画《镇魂街》在线上播出后,立刻就成了不少观众心中的神作。至今,该动画仅在B站上总播放量就达5.5亿,追番人数高达909万人,在豆瓣上更是拿到8.7分的口碑之作。

动画《镇魂街》是由卢恒宇和李姝洁工作室(即艾尔平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制作,但这并不是这对“情侣档”第一次执导出圈的作品。早在2012年,卢恒宇和李姝洁就曾执导制作过动画《十万个冷笑话》(以下简称十冷)。在《镇魂街》上线后的2019年,他们制作的原创动画《汉化日记》,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拿下了8.4和8.8的高分。在不少观众心里,卢恒宇和李姝洁这两个名字,已经和经典国产动画作品直接挂钩。

从左至右,分别为《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汉化日记》第一季海报。

从《十冷》到《镇魂街》,再到今年7月31日上线的《汉化日记》第三季,卢恒宇和李姝洁工作室已经陪伴国产动画走过了整整十年时间。新京报记者专访卢恒宇和李姝洁,听听他们眼中国产动画行业的十年。

“困难”成就了《十万个冷笑话》

2006年,卢恒宇和李姝洁相识。此后,两人一起合作了多部作品。2011年,卢恒宇无意中在有妖气(原创漫画网站)上看到了《十冷》的漫画,笑得几乎快喘不过气:“得亏现在中国没有什么漫画改编成动画的形式,不然这个漫画该是哪个倒霉的动画导演制作啊。”

那时的卢恒宇,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倒霉的动画导演”竟是自己。

2012年,《十冷》要动画化。当时有妖气找了些在团队建设上已略有眉目了的团队,但经费有限,那些团队一核算成本发现可能是个赔钱买卖,就没接。于是有妖气找到了卢恒宇和李姝洁。在李姝洁看来,他俩那时的状态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也没经营和养人方面的压力,本来就穷,再穷一点也没什么可怕的。”

别看卢恒宇此前嘴毒吐槽,但机会真到来时,他比谁都兴奋,“我一直觉得漫画改编动画这个形式特别好。通过漫画这种相对低成本的方式验证观众是否喜欢,得到市场验证后,再用稍微麻烦点的动画工业生产技术,把漫画做成动画,让更多观众看到。”

接下这个挑战后,成本困难、时间困难、制作困难等全部压在了两人身上。为了完成目标,他们想了很多节省成本又耍小聪明的方式,规避掉部分精细制作,在紧凑的时间里将《十冷》做了出来,“当时我们就一个目标,观众觉得好看就行。”

《十万个冷笑话》剧照。

虽然当时的制作条件艰苦,也不知道做出来的成绩会如何,但现在回忆起十年前制作《十冷》的日子,李姝洁接连用了“开心”、“快乐玩耍”、“特别有意思”等词,描绘她记忆里那些珍藏片段,“和寒舞一起创作超开心,他是个超级有意思的人”、“我们和北斗企鹅2006年就合作过,有他们在的录音棚真是欢乐多,大家超有幽默感,特别有意思。”

《十冷》播出后,迅速走红网络,收割了大量观众,甚至被人称作“中国版日和”,卢恒宇很是无奈,“其实有妖气那边一开始有要求说我们的节奏能不能再剪快一点,当时特别流行快节奏的东西。但我和有妖气那边还争辩过,我说我们不能做《日和》这样的,我们要做的是《银魂》那样的。虽然《十冷》和《日和》看起来都是吐槽向的作品,但分寸感完全不一样。2012年播出后,有不少采访来类比说‘中国版日和’,我都得花时间解释下,我们这其实是中国版《银魂》。”

回看十年前《十冷》的成功,李姝洁直感叹运气好:“如果当时就有短视频平台,或是放在现在,《十冷》这种段子式的作品不可能这么火。我觉得就是它天生带的网感,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语言体系,又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风口,天时地利人和吧。”

转“战”《镇魂街》,证明热血番也能成功

2012年,卢恒宇和李姝洁并不只有《十万个冷笑话》这一部作品,还有一部就是《尸兄》。

作为首部网络点击量破亿的国产原创漫画,当腾讯决定动画化这部作品时,要求接这个项目的团队必须有正规公司,李姝洁和卢恒宇就拉着一起做动画的小伙伴们讨论,要不要注册公司?“那时做动画的人,真的挺惨的。拉着一群老伙伴大家好好思考了一晚上,我问大家想不想要稳定的收入,如果愿意,我就注册公司,接下《尸兄》的项目。结果大家都挺愿意。”李姝洁回忆道。

《尸兄》剧照。

《尸兄》在2013年初播出后,成绩非常亮眼。那时的国产动画行业市场,看到《十冷》和《尸兄》的成功,有不少资本产生了错误认知。李姝洁回想起那时的同行聚会,不少动画人非常痛苦,有些人并不喜欢做这种作品,但为了生存不得不接,“我记得曾有老前辈和我说,做《十冷》是对的,你们创作起来也轻松,观众也爱看。那些做了大世界观的作品,很多时候都叫好不叫座,也许这个时代不需要这样的作品了。”李姝洁和卢恒宇那时觉得百口莫辩,又没法说,“再加上那时很优秀的作品《魁拔》系列,票房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好像我们做出了《十冷》这样的案例,给同行们带来的更多是痛苦,这让我们也很无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姝洁和卢恒宇坚定地选择再做一部热血番——《镇魂街》,“谁说热血的正经的东西没人看呢?我们只要能再做一个行业案例出来,证明正剧也是有市场的不就行了?”

从公司人力和制作能力上考虑,卢恒宇和李姝洁的团队当时只能保证一部作品的制作,于是为了《镇魂街》,他们放弃了《十冷》和《尸兄》后续的制作,“国产动画的市场有那么大片蓝海,没必要盯着抖机灵和吐槽搞笑向的作品做,我们也想拿掉身上贴着的‘只能做搞笑番’的标签。”

《镇魂街》剧照,里面有很多中国元素。

《镇魂街》的漫画设定原本就非常扎实,还有很多中国元素,卢恒宇在剧情创作上又有很强的功力,所以在剧本改编创作上,并没有太难为这个团队,“只要把卢恒宇关进小黑屋,说‘给我一个合理的反转’,他一定会创作出很精彩片段。”

但受制于技术、资金和人力,在制作上,《镇魂街》规避掉了一些难点,比如打斗场景,“很多对画面要求很高的片段,我们避开了。想着做不好那不如先不做,只能在剧情上做改编增加亮点,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输,甚至有的改编可能会伤到原作,但在那个条件下,这已经是综合起来最好的选择了。”

《镇魂街》早期动画作品里耍的这些“小机灵”,也成了李姝洁心中的遗憾。在第二季甚至重制版的制作中,各方面水平都提上来后,就没什么限制了,该有的特效画面都有,“不太用得到我和老卢的那些小机灵,这是好事。”

《镇魂街》在2016年播出后,虽然剧情相比原作做了不少改编,但凭借阴阳两条线并行的叙述模式,最后一集大赚观众眼泪,在多个平台的播放量和点击量都位居首位,至今在豆瓣上仍是8.7的高分。

从改编回到原创,做出《汉化日记》

2015年元旦,第一部《十冷》大电影上映,拿下了1.2亿元票房,成为中国首部票房过亿的非低幼动画电影。这给了动画人进军大银幕的信心,也让国产动画市场再次火爆。

《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海报。

卢恒宇和李姝洁在制作续作大电影时格外用心。不仅成了出品方之一,整个剧本也由卢恒宇主导,李姝洁和寒舞参与创作,艾尔平方将最擅长的原创能力体现在了剧本上,带着期待和信心再次闯荡大银幕。电影2017年暑期上映时,确实口碑很好,不少人评价其为《十冷》系列久违的“佳作”,但票房却没有给予正向反馈。李姝洁回忆每天就像看股票似的盯着票房,然后发现,“不行,起不来。”

那时的卢恒宇和李姝洁有种“运气是不是用光了”的迷茫,接下来要做什么?继续尝试电影?还是继续承接IP动画制作?这让整个团队静下来进行了一番思考。最后,艾尔平方决定对团队的原创能力重视起来,“如果一直做改编,会把原创能力慢慢消耗掉,或者说把它变得次要了。我觉得这是不行的,制作水平、改编水平和原创水平它得是持平的。”

为了证明并依赖自己的原创能力,艾尔平方决定做一部真正的原创作品。那么,做什么样的原创作品呢?

“我们总说我们的制作能力一般,那就做一个别对制作要求太高的作品。我们讨论后觉得观众还是喜欢我们‘喜剧’的能力。其实我们之前做《尸兄》和《镇魂街》,都有点想撕掉标签的意思。最开始有人觉得我们只能做吐槽向的,我们就接了《尸兄》;后来说我们只能做搞笑不能做热血,我们做了《镇魂街》……其实这个思路不对,不应该扔掉标签,而是应该在身上加标签。所以,最后决定还是把喜剧的东西做起来。”

《汉化日记》的基调就此成型。

《汉化日记》三位主角。

从2017年有了这个想法,艾尔平方用了将近两年时间做前期创意,对剧本不停地推翻打磨。剧情中天机星和地魁星化身成手机和猫,土地公公则摇身一变成为房地产中介大佬……这些人设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十分有趣新鲜。

当被问起如何创作出这样的角色和剧本时,2017年底接手了艾尔平方管理职务的李姝洁给了新京报记者一个标准答案:“中国文化是个宝库,如果缺乏创意,就可以去库里搜寻,进行二次创作。而且现在的社会生活,年轻人经常比较焦虑,包括我们自己身上都有很多痛点,我们就想把年轻人心里的小焦虑和生活中的小烦恼展现出来,把痛点变成笑点。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困境,但可以用幽默抚慰人心,让观众开心一点,用更正能量的视角去看待经历的痛苦或困境。”

卢恒宇则给出了更“艾尔平方”式的答案:“我们就是玩儿出来的。坐在一块儿聊,聊到什么好玩的就玩什么。大家坐一块,吐槽自己每天的烦恼,睡不着觉、起不来床这些琐事我们都收集起来,深挖、创作,把这些东西编成故事讲出来,让大家乐和乐和。”

《汉化日记》把年轻人心里的小焦虑和生活中的小烦恼展现出来,把痛点变成笑点。

《汉化日记》的导演周雪最开始想着要有帅气小哥哥,大家就一起想谁适合成为帅气小哥哥。现代人都离不开手机,那手机就是一个。天天说猫奴,那猫咪也可以变成帅气小哥哥。周雪想着是不是还可以有个霸道总裁,于是对租房困境中的年轻人来说,掌管土地的土地公公就足够霸道了。

女主角苏莫婷的设定是某公司普通行政人员,为了找到她生活中的烦恼和痛点,卢恒宇和李姝洁经常在公司行政部门随机抓年轻人,问她生活的烦恼有哪些。甚至当面问她:“你每天什么时候最烦老板?”那个行政同事震惊:“啊?这是可以说的吗?”

筹备了两年之久的《汉化日记》在2019年上线,内容轻松有梗、人设新颖有趣、剧本故事扎实接地气……很快,这部作品就收获了颇多好评。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上分别获得8.4和8.8的高分。

《汉化日记》第三季海报,目前豆瓣评分8.1。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卢恒宇和李姝洁也很开心。他们满意于这部动画中传递的正向和乐观被观众看见并喜欢,“我们想体现的就是中国年轻人的部分生活状态,这就是一种中国元素。因为每个国家年轻人呈现的面貌是不同的。片子里起不来床睡不着觉之类的烦恼,看起来不热血,甚至不正能量,都是抱怨,但其实背后是生活的富足,人们才有心思纠结在各种琐碎的小烦恼上。”

但他们对这部作品也并不是完全满意。李姝洁感慨在制作过程中,尤其后悔在上学时没有好好学习古诗词,“这部作品强设定里有神仙妖怪,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并不亮眼。有一集结尾时,我们还专门写了一首诗,但写完后其实大家都有点泄气。它不是我们在古诗词大会那些有才的年轻人出口成章的好东西,我们当时就觉得《汉化日记》虽然想运用、想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但做得还不够,充其量就是把大家已知的东西拿出来做了些元素,并没有弄得多好,还是得多多学习。”

——谈国产动画行业十年——

人才培养

2012年,当时的国家文化部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将动漫列入了未来五年重点发展产业,并提出要着力打造5到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李姝洁将2012年之前的国产动画行业形容为“黎明前的黑暗”,大家有热情有想法有技术,但没有舞台没有资金没有机会。那时的国产动画总是和低幼挂钩,这让看着美影厂和日本欧美那些经典作品长大的动画人感到焦虑。2012年的政策出台后,国家给予动漫行业的扶持,让不少动画人看到了希望。

成立公司后,卢恒宇和李姝洁一方面持续输出内容,一方面开始着重公司人才培养。比如《汉化日记》的导演周雪,就是从一开始就加入团队的老人。第二季也用了不少新人导演,第三季更是,有的人进公司才两三年,就已可以独挑大梁。李姝洁很乐意看到优秀的人才在公司里发光发热,“有时候真希望招聘到的就是成熟的导演,但实际上难度很大。一个是人才本就稀缺,第二还得和公司风格适应。所以我们现在招来的人都是要在岗位上做一段时间,等上手后再经过内部选拔,看有没有人想来挑战导演这个职位。”

当问及艾尔平方是否有创办动画导演培训班之类的想法时,李姝洁摇了摇头,“精力真的跟不上。”她觉得国产动画行业的工业流程其实还没完全成熟,各家有各家的烦恼和处理方法。艾尔平方当下最重要的仍是创作,“现在还很缺优秀原创作品。作品这个事儿还没解决,跑去搞其他的,我觉得有点偏了。我们就做优秀作品,不论是改编还是原创。能多做就多做,在这个过程中把经验累积了,不停地去迭代自己,找到适合公司的人才。”

宣发&出海

最初做动画的那些人,很多都只懂做内容,对宣发了解并不多,当时承担宣发重任的基本都是像有妖气这样的平台。但经历过多部作品上线的李姝洁和卢恒宇,早早就认识到了宣发对一部作品的重要性。特别在《十冷2》后,艾尔平方作为出品方之一,学习了不少宣发相关的知识,李姝洁直摇头,“那时我就感觉成年人的世界真是不太美好,好复杂好麻烦。”

原本也想自主宣发的卢恒宇和李姝洁,在《十冷2》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愿景和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与其把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在多个领域,不如着重体现自己的优势。至于宣发,艾尔平方还是决定找更专业的合作方。

《汉化日记》找的合作方就是B站,艾尔平方也有自己的宣发部门,一方面在和各个平方合作中,学习各种经验;另一方面也会在商业化上做一些探索。

虽然《汉化日记》第一季在2019年就已播出,但海外发行播出却还是不久前的事——在2021年,才有B站十余部国产动画达成海外版权合作的消息。问及海外成绩如何时,李姝洁直言还没拿到具体的数据和反馈,“印象中反响应该还不错。因为播出后,B站立马和我们说要再弄日语版的预告片之类的。”

其实在做《汉化日记》时,艾尔平方就开始为出海做准备,但并不是体现在技术和宣发上,他们仍然看重的是内容,“我们并没有排斥国外观众,网络已经将地球联系成一个小小世界,我们一直保持着向年轻人学习,经常上网看看流行文化。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作品应该是兼容海内外的。”

收入&经营

十年前的国产动画行业,真的有点穷,动画人为了生存去承制小广告、去承制自己不擅长甚至不喜欢的作品。不少人精神上痛苦,也看不到未来在哪。最初,卢恒宇和李姝洁接下《十万个冷笑话》这个项目,也是因为喜剧动画制作成本低。在看到国产动画能盈利、有未来后,他们才成立的艾尔平方。

时至今日,艾尔平方已经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有多部经典作品在手,但整个公司还未实现多余盈利,只能保证团队的人都能吃饱饭。李姝洁回忆公司也曾因不懂经营之道而走过歪路。

“我们一开始不是在一个屋檐下工作,租的地方换来换去。在一次融资后,我们选了个写字楼,豪气地租了三层,想着等项目进度到了后期,就算再招人也不愁没地方。那时真是对经营这方面不懂也不在意。直到后来公司招到了专业的经营人员,一算这个账,发现我们真不负责。我们在制作上那么节省,把钱都花在刀刃上,结果房租却大笔浪费,简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摔了这么一跤后,赶紧把那两层退了。”

在这之后,艾尔平方也开始重视公司的经营之道,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之前的他们还有点理想主义,觉得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大家一起快乐做动画就行。后来发现这样不公平,还是得有绩效,得多劳多得,于是整个公司的制度和规范都在走向正规军。也幸亏发现得早,及时调整,这两年面对疫情的冲击,稳定公平的公司制度让员工们都很安心,“制度上给予大家保障,才可以追求更多的自由度和创作,整个公司更能上下一条心。”

变化 &未来

李姝洁形容十年前的国产动画行业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十冷》和《尸兄》成功了,但黎明并不是一下子就到来了,“还是有些同行在黑暗里待了一段时间。”

在资金、技术和能力都很欠缺的年代,承制动画的艾尔平方不仅要用改编来规避薄弱的方面,有时甚至还要用BGM来做一些讨巧的设计。比如《镇魂街》的音乐,当画面不够精彩时,他们就在音乐上使劲儿。《镇魂街》有个亮点一直是观众津津乐道的——各种京剧元素。拿传统京剧元素和电子音乐结合碰撞,在国内动画行业里,几乎都没怎么见过,国内观众耳目一新,出海后更是一下俘获了海外观众的心。

李姝洁觉得还远远不够,“现在看国产动画行业的发展速度好像是在飞,但如果细究底子,会发现可能连走都是刚学会。”不论是国产动画内容本土化、行业正规化,还是完善的产业链,李姝洁觉得都还在起步阶段,“如果把国产动画中,及格水平以上的片子数量加起来,你就发现这个量和总数比其实就一般。我觉得现在可能还没做那么多。还需要更多更好更精细的优质内容。”

但她也认为国产动画行业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从最开始有热情,想做,到现在必须变成有专业水平,能做,且能持续做,“有情怀和有良心已经是必须要有的品质,要求已经提高了,专业、成熟、规范是下一阶段的任务了。”

聊起对未来的看法,李姝洁直言国产动画的发展有两点是必须要有的,缺失任何一个都不行。一个是得继续创新,做有创意的内容,这个创意涵盖了美术风格、人物设定、世界观设定等这一类的东西。第二个就是整个行业的工业水平也要提升,制作工艺、人才跟教育的接口都要跟上发展,只有这些都流程化规范化,制作人员才能把精力更好地投入在创作上。

至于文化输出,李姝洁则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实在太多,可挖掘的也很多,只要扎实做好作品,就一定会有文化大输出的那天,“各种神话神仙、《封神榜》、《山海经》……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都已经有了相关作品,还都做得很好。之后只会更多。而且政策上也给了我们这个行业很多支持,就像四川的三星堆这种,本地政府都很支持我们做相关创作,挺愿意帮助和扶持的。”

现阶段目标是成为“正规军”的艾尔平方,手里有三到四个项目在进行中,他们对国产动画行业新的十年抱有极强的期待和信心,“行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观众的期待,这都是信任。面对这些期待,我们应该更专业更好。对,我们已经到了这个新阶段了!”

新京报记者 吴奇函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越

一个角色吃一生的10位演员,有人被当神供奉,有人一生都难以出戏

对于吃演艺这口饭的人来说,有几个能让人记住的“角色”是标配。

可是有这么一类演员,他们“一生靠一个角色”打天下,进而收获不断的鲜花和掌声,名利双收,直上人生巅峰。

这个角色,往往是经典著作中的人物,他们过于鲜活,以至于长期与我们同呼吸甚或翩翩共舞舞。

这些演员或是在青春懵懂之年就已遇见,或是在不惑之年时抓住机会一战成名。此后一想起他就想起这个角色,一提及这个角色就想起他,人戏不分,戏人莫辨。

下面茄哥列举的这10位演员,就是与他们的角色捆绑,这么多年来大家想起那个角色,脑海中产生的肯定就是他们的形象。

1、孙悟空(六小龄童 饰)

86版《西游记》是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很多角色的形象都深入人心,其中最为出彩的,当然是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

虽然之后像周星驰、张卫健、吴樾等很多明星都扮演过孙悟空,但国民度最高的还是六小龄童。

《西游记》在选角时,导演杨洁找到六小龄童的父亲“南派猴王”六龄童章宗义,想找他的徒弟刘建杨前去试镜,章宗义却竭力推荐自己的小儿子“六小龄童”章金莱。

章宗义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小六龄童”章金星尽得猴戏真传,却在16岁时因患白血病去世。

章宗义又将小儿子六小龄童培养成才,希望他能凭借电视剧《西游记》出人头地,光大“章氏猴戏”家族的门庭。

从小认真刻苦的六小龄童不负所望,他虽有高度近视,身体条件不是很适合,但他克服了困难,最终成就了这部电视剧——《西游记》可以说是他一直都在等待的作品,亦可以说他毕生的苦练就是为了在《西游记》中发光,好在这部作品在六小龄童27岁的时候就来了,正值黄金年龄。

其实扮演孙悟空难度非常高,因为他本身是一只猴子,这就要求演员从形象到肢体动作都要让人相信他就是猴子。

除了六小龄童之外,至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主要得益于“南派猴王”世家出身的背景,和在出演这部剧时个人的努力。

剧集开拍之前,六小龄童花了很多时间观察猴子的日常,努力使自己在表演上接近一只猴子。

而“猴戏”中最讲究的眼睛动作,六小龄童更是花费了很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掌握了“动眼”的诀窍,这些都使他的表演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

其实六小龄童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他在《连城诀》中塑造的花铁干、在《过年》中演大儿子,在《北平战与和》中塑造的胡适同样非常出色。

但这么多年来,人们谈到六小龄童,记起的还是孙悟空,可见这张“猴脸”是他一生都摘不掉的面具,他一生成与此,也受困于此难以出戏。

这些年六小龄童致力于《西游》文化的推广,经常到中小学去演讲。

六小龄童也希望将《西游记》电影化,筹备拍摄电影《西游记真假美猴王》,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项目始终没见动静。

2、观音菩萨(左大玢 饰)

央视86版《西游记》观众评价最好的除了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迟重瑞等主角的表演之外,还有各路“神仙妖怪”们的精彩演绎。

这其中评价最好的是左大玢饰演的观音菩萨,被认为是达到形神兼备,且难以超越的最好版本。

左大玢是在1976年主演湘剧《追鱼记》时认识杨洁导演的。

由于她的扮相好,令杨洁导演对她印象深刻,当时她们就相约拍摄《西游记》时,会找她来演观音菩萨,而左大玢也欣然答应,这才成就了这个经典角色。

左大玢当时是湖南省湘剧院一团的团长,要经常参加湘剧的演出,每天都非常忙碌。

好在,她在《西游记》的戏份并不多,需要她参演时,就提前一个月与她预约。《西游记》前后拍了6年之久,左大玢出演每一集能拿到57元的酬劳。

参演《西游记》时左大玢虽然已经39岁了,但她慈眉善目、端庄肃穆的观音形象与画像中一般无二,能在顷刻间激发每个人心底的善念,这是很多扮演观音的女演员所达不到的一种境界。

左大玢版的观音其实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特点:

一是她的肢体动作极少,即使出手收服黑熊精和红孩儿,也只是轻描淡写、点到即止;

二是她惜字如金,每次说话都是只指点不说透,往往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明白,并油然产生高深莫测之感。

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她的观音形象超出其他女演员一大截,被认为是从画像中走出来的“真观音”。

《西游记》在拍摄时,由于左大玢的扮相与画册上的观音菩萨实在太像,现场经常有围观的群众将她当作“菩萨”,对她特别的热情,还拿出家中的水果当作供品献给她,也有群众对她做祭拜状,这些都令左大玢哭笑不得。

左大玢一心专注于湘剧表演,除了《西游记》之外,仅参演过1989年的《李师师》,和在1974年主演过电影《园丁之歌》。

左大玢为人也很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从不参与综艺节目,主流媒体上从来不见她的身影。

此前,有代驾小伙偶遇从酒店出来的左大玢,忍不住求“菩萨保佑”他能够接到更多单,而左大玢只是笑笑并付给他200块钱,这足见左大玢的心地善良。

3、济公(游本昌 饰)

1985年,杭州电视台将济公的故事搬上荧幕,52岁的话剧演员游本昌时来运转,成了《济公》的主角,从此踏上了不一样的人生路。

“大器晚成”这个成语,用在游本昌身上最为恰当。他原是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此前一直都在演话剧,不管角色大小都用心演绎。

1984年,游本昌在央视春晚大舞台上表演哑剧《淋浴》,看了春晚的张戈导演,对他的肢体语言功力印象深刻。

筹拍《济公》时,张戈导演最先想到的就是游本昌,认为他就是最好的人选。而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游本昌,也深知自己应该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演艺机会。

多年扮演小人物的演艺经历,使游本昌的基本功特别扎实;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也是他能够塑造好济公这个角色的关键。

济公是个很邋遢的和尚,穿的是破衣烂衫,蹬的是露趾鞋,这种形象不是一般演员能承受的。

而游本昌不仅扮相贴切,也演出了角色的形式和肢体特点。

比如:每次拍吃肉的戏,即使拿到手中的是已经变质发臭的烂肉,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而他与生俱来的豁达、乐观、幽默的气质,也由内而外通过角色展现出来,感染了电视机前的所有人。

在80年代,由于制作经费不足,地方台拍摄电视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济公》采用边拍边播的方式,以每4集为一个单位进行拍摄。

游本昌只是参演了前面8集,后来因为档期的问题错过了4集,但之后他又出演了1989年的《济公活佛》和1995年的《济公游记》。

除此之外,游本昌还在《古刹风云》和《茶亦有道》两部电影中扮演济公,这些作品都得到观众的喜爱。

而游本昌是个淡薄名利的人,无论参演电影还是电视剧,他都只接自己喜欢的剧本,没戏可拍时也不强求,仍然扎根于话剧的大舞台。

除了演戏和表演话剧之外,游本昌平日深居简出,不喜欢参加综艺节目,抽空就拍点小视频,在视频网站上经常能看到他闲暇时自拍的小视频。喜爱济公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下。

4、白素贞(赵雅芝 饰)

空姐出身的赵雅芝1975年加入TVB,参演过很多电影和电视剧,塑造过像《倚天屠龙记》的周芷若、《上海滩》的冯程程这样的经典角色。

但到了80年代后期,到了“奔四”年龄的赵雅芝渐渐被TVB台中年轻的女演员取代,也到了需要转型的节点。

赵雅芝毅然选择离开TVB,之后凭借《京华烟云》《芙蓉镇》和《戏说乾隆》3部剧,站稳了脚跟。

而令她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则是她在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塑造的白素贞。

《新白娘子传奇》是当时的王牌大剧,主演赵雅芝、叶童和陈美琪都是香港明星,其特效技术也非常先进。

其实白素贞虽为蛇妖,但她心地善良、菩萨心肠,赵雅芝版的白素贞正是带着这样的特点。

剧中花了很多笔墨表现白素贞开医馆济世救人的那些事,她对穷苦百姓的帮助令人感动;对贪官恶霸的惩罚又大快人心。

这些日常“小事”都是角色身上的亮点,也是赵雅芝版白素贞最深入人心的地方,而赵雅芝端庄优雅的形象也令观众非常喜爱,至今仍是最经典的版本。

此后赵雅芝趁热打铁,又与叶童合作了《帝女花》、《状元花》和《孽海花》等剧,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突破“白素贞”的形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雅芝接的剧也日渐减少,从主角退到了配角。如今已经69岁的赵雅芝被称为“不老女神”,仍然活跃在娱乐圈,去年还在电视剧《上阳赋》中饰演长公主,人气非常高。

很多人虽然还记得“冯程程”,但提起白素贞,想到的永远是赵雅芝。

5、刘墉(李保田 饰)

1996年的《宰相刘罗锅》在内地风靡一时,那时候的内地电视剧没有很多选择,作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大剧,其造成的轰动效应非常高。

李保田1983年出道时已经37岁,演的也都是中年男人的角色,凭借多年的演艺经验,李保田在选择剧本方面特别用心。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他都要在反复看过剧本之后认真选择,保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宰相刘罗锅》正是他挑选出来的优秀剧本,在这部剧中,李保田塑造的“刘罗锅”形象至今仍然难以超越。

历史上的刘墉是雍正时期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的长子,官至吏部尚书和体仁阁大学士。他的一生宦海沉浮、有功有过,而编剧在小说《刘公案》的基础上又将很多民间传说的故事加到他的身上,使其形象十分鲜明。

李保田的演绎内敛而有层次,他虽然身材矮小,却将一个勤俭爱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虽然和历史上的刘墉不太一样,但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却能够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

有很多对历史一知半解的观众,正是因为这部剧而对历史上的刘墉产生了兴趣,进而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剧集带来的正面影响。

李保田认为“刘罗锅”的形象不可复制,他也拒绝再次出演这个角色,这令他的“刘罗锅”成为观众心目中独一无二的经典。

由于李保田对表演和剧本要求很高,这些年他的作品并不多。

2003年的《神医喜来乐》是他在《宰相刘罗锅》之后主演的最好的作品,但“喜来乐”的神医形象还是不能取代“刘罗锅”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6、和珅(王刚 饰)

在《宰相刘罗锅》中,王刚饰演的大贪官和珅同样非常经典,也受到观众的肯定。

历史上的和珅原名钮祜禄·善保,因得到乾隆帝的宠信,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和文华殿大学士,而权倾朝野而利欲熏心,是清朝的第一大贪官,最后被清仁宗赐死,年仅49岁。

王刚原是央视播音员,曾经主持过央视春晚,虽说演艺经验丰富,却苦于找不到展现才华的机会。

《宰相刘罗锅》是王刚的首次演出,当时他已经46岁了,成败只在这一博,他抓住了这次机会,成功塑造了一个阴险狡诈、阿谀奉承的奸臣形象,终于凭借角色出人头地。

王刚版和珅主要突出了两个形象特点:

其一,在皇帝的面前,他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奴才,连为皇帝接一口痰都要用手帕小心包好放进兜里;

其二,在手下面前,他又立刻摆出了不可一世的官威,其下手的狠辣老练令人不寒而栗。

正是因为王刚参透了和珅身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特点,他塑造的和珅形象才无可取代。

王刚与李保田的对手戏,也是本剧最大的看点——他们明争暗斗,一个总躲在背后搞阴谋;一个光明磊落,用最巧妙的手段化解危机并实现反杀,这些都令观众看得非常过瘾。

现在回忆起这部剧的情节,相信很多人仍然会记忆犹新。

《宰相刘罗锅》轰动全国之时,王刚和张国立都有意再拍摄一部外传或续集,却被李保田拒绝了。于是他们二人找到张铁林组成“铁三角”,又拍摄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

除了这两部剧之外,王刚还在《梦断紫禁城》《布衣天子》《少年嘉庆》《铁将军阿贵》中扮演过和珅,被称为“和珅专业户”。除此之外,王刚还扮演过其他各种各样的角色,但除了“和珅”之外,几乎没有能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了。

王刚也热衷于主持各类综艺节目,至今在娱乐圈仍然非常活跃。

7、林黛玉(陈晓旭 饰)

87版《红楼梦》最大的优点就是选角用心,剧中“金陵十二钗”从形象到气质都与小说中非常接近。

特别是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在内敛与端庄中透出机灵与聪慧,眉宇间满是楚楚可怜的神色,更是被观众称为“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形象深入人心。

陈晓旭1982年出道,参演过电视剧《家风》《家春秋》,尚在演艺生涯的起步阶段,对世事还懵懂,表演也比较生涩。这时候,陈晓旭在杂志上看到了《红楼梦》选角的消息,对于从小就看过小说的她来说,充满了对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幻想。

于是陈晓旭便给导演王扶林写了一封自荐信——为了能够得到导演的关注,她在信中附上了自己写的诗,正是因为那首诗让王扶林对她另眼相看。

王扶林觉得陈晓旭的形象贴近林黛玉,又是个有学问的女孩,比其他来试镜的女演员更加优秀,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

陈晓旭天生的忧郁气质,自带林黛玉的“病容”,而她每次眉头深锁,又能诠释林黛玉的“小肚鸡肠”,这些都和小说中的林黛玉形象一般无二。

即使对剧集不了解的观众,一看到陈晓旭的形象,立马就能认出她就是活脱脱的林黛玉。

但陈晓旭演了林黛玉之后,并未迎来一个辉煌的演艺生涯。由于受林黛玉形象的影响,陈晓旭此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她也只参演了2集的剧《黑葡萄》和两部电影,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角色。

也许林黛玉比较贴近陈晓旭的气质,是她不需要“演”的角色,而别的角色对于她来说并不适合。陈晓旭很快就发觉了这点,她在90年代选择了下海创业,30多岁时身家就已过亿。

但可惜的是,陈晓旭于2007年5月13日在深圳去世,年仅41岁。

8、包拯(金超群 饰)

北宋名臣包拯官拜礼部侍郎、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以刚正不阿、秉公执法闻名于世,人称“铁面包青天”。

历来影视作品中,包青天的形象经过很多演员的深入演绎,但至今影响最深的当属金超群扮演的包青天。

金超群18岁出来演戏,跑过龙套,也干过幕后,1977年进入华视,做过主持人,也参演过电视剧。

由于形象端正又略带邪气,他经常扮演古装戏中的“大佬”,比如《杨贵妃》的高力士、《西施》的文种、《一门英烈穆桂英》的寇准。

1993年,电视剧《包青天》原计划只拍摄15集,用来填补两部大剧过渡期的空档,因此让没什么存在感的金超群做主角。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金超群抓住了这难得的表演机会,用这15集成功出圈,带来了1993最火的一部电视剧。

为了能演好包公,金超群通过阅读大量小说、戏曲和历史资料,认真揣摩包青天的个性和特点。

他塑造的包青天形象铁面无私、正气凛然,说话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充满威严的气势,就像是历史上的包青天活过来了一样,这种形象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这部剧在整个华语地区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口气拍摄了41个单元的故事,成为合共236集的大剧。

该剧更是在1993年和1994年连续两年成为香港年度收视冠军,金超群(包拯)、何家劲(展昭)和范鸿轩(公孙策)也组成了“铁三角”,红遍整个华语影视圈。

虽然金超群后来塑造过石头和尚、钟馗、虬髯客等其他人物形象,但他发现观众喜爱的仍然是包青天。

于是,金超群将全身心投入到对这个人物的演绎上,出演的包青天剧集超过700集,可以说他用了一生都在演绎这个角色。

他还希望能够一直演到1000集,可惜年事已高,近年因身体原因已经很少露面了。

9、李云龙(李幼斌 饰)

2005年,30集战争大剧《亮剑》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成为当年的收视王牌,也是观众心目中的战争剧标杆。

饰演男主角李云龙的李幼斌1985年出道,在《亮剑》之前,他并没什么“存在感”,拿得出手的就一部电影《横空出世》。

因此在转型演电视剧时,他知道《亮剑》中李云龙这个角色的份量,因此经过细心揣摩,他明白要想成功突围,就应该塑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英雄形象出来。

他塑造的李云龙粗糙火爆又睿智机敏,这种与传统的抗战英雄形象完全不同,令观众眼前一亮。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由于制作经费的限制,《亮剑》在战争场面的打造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本剧在军事方面的考究和用心连军事迷们都非常欣赏,正是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中国战争剧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李幼斌因为这部剧而成名,其后又参演了很多影视作品,塑造过无数经典角色,但都没能超越《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

虽说观众最喜欢的还是李云龙,但李幼斌一直兢兢业业,为观众贡献出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作品。

10、阿Q(严顺开 饰)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中篇小说,1981年这部小说被搬上了银幕。

《阿Q正传》中,由严顺开饰演阿Q这个角色,他的生动演绎将阿Q的形象具象化,就像从小说里跳出来一样,令观众惊叹不已。

严顺开是上海滑稽剧团演员,在团里兼任编导的工作,《阿Q正传》是他个人的首部电影,在片中他积累多年的喜剧表演功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阿Q是胆小卑微、愚昧懦弱的人物,其“精神胜利法”极具讽刺意味,严顺开读透小说,对角色做了精准的演绎。

因为这部电影,严顺开拿到了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之后又拿到了瑞士第2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金拐杖奖。

1983年,严顺开又在央视春晚会上表演了《阿Q的独白》,他的表演被认为是“小品”这一表演形式的雏形。

严顺开参演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塑造的多为喜剧形象,但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阿Q,在他之后至今也没有演员再尝试塑造这个人物,可以说严顺开就是内地独一无二的阿Q。

2017年10月16日,严顺开因病去世,享年80岁。

上面提到的这些演员,都是观众心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形象。

因为角色过于成功,这些演员在此后的演艺道路上,难免受到角色所累,但每个人也受恩惠不浅。

因此,说这是他们“一生一遇的角色”,或是“一个角色吃一生”都不为过。这对他们来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们可以名利双收,不幸的是塑造新的巅峰不易、失去了演艺生涯新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角色改变了演员的命运,而面对自己曾经塑造过的经典角色,他们也做出了自己不同的选择——六小龄童将自己的一生精力都投入到《西游》文化的推广中;金超群则希望能将包青天的剧集演到1000集以上;李保田则一辈子都不愿意再饰演刘墉了。

另外,像李连杰塑造的黄飞鸿、甄子丹塑造的叶问、成龙塑造的陈家驹、郑少秋塑造的楚留香,也都是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但他们还塑造过其他个性鲜明的经典角色,便不在此次的讨论之列。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80后们!还记得带给我们童年乐趣的动画片吗?后面几部太经典了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能让我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电视里播放的那些动画片,为了能准时看上动画片,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作业写完,然后准备我那时最爱吃的零食,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动画片的开播~!

那时的动画片真是我童年里那美好的记忆了~!那么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时候播放的有哪些好的动画片吧~!

1~大力水手

大力水手和布鲁托围绕着美女奥利弗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每次布鲁托使坏欺负大力水手的时候,只要大力水手吃到了菠菜,就会变的力大无穷,无所不能~!

2~三眼神童

一个叫做写乐的三眼族后裔~!额头上长着第三只眼,平时的时候贴着一个X形的胶布,性格特别温柔懦弱~!只要撕掉胶布就会变成恶魔一样的存在~!

3~米老鼠和唐老鸭

一只是好好先生米老鼠米奇,一只倒霉透顶的鸭子唐纳德,还有一只大笨狗普拉托,他们之间发生的无厘头搞笑故事~!

4~兔八哥

分别讲述了一只叫兔八哥的兔子、粉粉嫩嫩的小猪波基猪、一只黑黑的鸭子达菲鸭等等,他们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

5~海尔兄弟

海尔兄弟是我当时很喜欢的动画片之一,从中学习了好多的自然知识:“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为了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现象和应对方法,海尔兄弟和他们的小伙伴们一起环游世界的故事~!

6~聪明的一休

讲述了聪明的一休哥如何运用他的智慧解决各种难题~!

7~黑猫警长

“眼睛瞪得像铜铃,耳朵竖得像天仙”黑猫警长依靠敏锐的观察和聪明的智慧,勇斗各种损人利己的罪犯,尤其是可恶的老鼠头子"一只耳“~!

8~葫芦娃

妖精~快放了我爷爷~!妖精~快放了我哥哥~!看我们的七个葫芦娃如何一个接一个地送人头的?又是如何齐心协力打败了由蛇精和蝎子精带领的群妖们~!

9~变形金刚

汽车人:擎天柱,大黄蜂,救护车~!霸天虎:威震天,红蜘蛛,钢索~!这些熟悉的名字一提起,估计你就能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了~!

10~哆啦A梦~又名:《机器猫》

一只来自未来的蓝胖子,肚子上有一个百宝袋能从抽屉里穿越时空~!帮助喜欢静香的大熊,不让大熊被胖虎和小夫欺负~!

11~四驱兄弟

小烈的音速战神和小豪的冲锋战神不断改造不断进化,从而和全国各地的四驱车爱好者一同竞技的精彩故事~!

12~足球小将

热爱足球的大空翼和他的队员们一同努力和各个球队比赛~!不断成长~!

13~名侦探柯南

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台词就是“真相只有一个,犯人就是他”没错高中生工藤新一因为意外,被黑衣人喂了毒药,变回了小学生的身材,但是智商依然在线,为了找到黑衣人他寄宿在侦探毛利小五郎的家里,希望有一天能找到黑衣人的线索~!期间帮助毛利小五郎屡屡破解奇案~!

14~忍者神龟

在纽约的下水道里生活着四只会功夫的忍者龟,他们有一个师傅,是一只会功夫的老鼠,他们一直在与邪恶的施莱德战斗,每每的破坏他的计划,打败了施莱德~!城市夜晚中的英雄,忍者神龟~!

15~灌篮高手

樱木花道因为喜欢晴子,晴子又喜欢篮球,为了得到晴子的关注从而,樱木开始学习打篮球,并爱上了篮球,和小伙伴们一同努力,为了称霸全国而努力~!

16~中华小当家

史上最年轻的“特级厨师”小当家,用他精湛的厨艺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赢得了一次次的比赛,更是和黑暗料理界视同水火,为了和黑暗料理界抗衡,小当家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寻找传说中厨具的道路~!

17~七龙珠

宇宙中最强的战士孙悟空从小就被意外地送到了地球,从此在地球生活,修行,不断地变强,一次次抵御强敌对地球的破坏~!打斗场面十分的精彩~!

18~圣斗士星矢

天马流星拳,庐山升龙霸,钻石星辰拳,星云锁链,凤翼天翔,这些招数让人记忆犹新~!打不死五小强更是让人记忆深刻~!

19~魔神英雄坛

出来吧,龙神号~!战部渡和小伙伴们为了拯救创界山,一路升级打怪,一点点变得强大,成功打败大魔王~!

20~猫和老鼠

住在同一间房子里的一只猫和一只老鼠,他们之间不断发生的纷争,成天你追我赶,斗智斗勇,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笑料~!

还有魔神坛斗士,美少女战士,百变小樱魔法卡,数码宝贝

好看的动画片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你还知道有哪些让80后印象特别深刻的动画片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回忆,来怀念那段时光~!



丈母娘为了钱,将女婿炼成尸油,强行让女儿怀上妖怪的孩子!电影

丈母娘为了钱,将女婿炼成尸油,强行让女儿喝下,肚子里的胎儿瞬间变成了“件”的妖怪,女人怀孕两年多,婴儿就是不肯出来,女人不光不担心,反而还跟婴儿一直讲话,他们就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彼此都能听懂对方, 更诡异的是,孩子说的话第二天都能一一应验。

有了这预卜先知的能力,母亲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好法子,她领着女儿来到一户老财主家面试,财主虽然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心想,母亲干活多少,不至于吃闲饭,可一个孕妇来,这是来养胎的嘛?财主一脸不屑,直接给婉拒了。

母亲不慌不忙说到,财主不要急忙拒绝,我女儿虽然给您干不了活,但她能预言成真,说完就将女儿的预言写在纸上递给他,上面写道,船夫明天有大难,将会溺水而亡。财主看了觉得可笑至极,人家船夫可是镇上唯一能撑船驾驶的人,出了名的水上功夫好,他要是能淹死,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说完他就将母女赶了出去。

谁知第二天,孕妇的预言真就应验了,财主亲眼看见有人将船夫抬回家,并且已经身亡了,看到这,财主赶忙命人请回那对母女,态度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女人叫阿静,家里很穷,但她的精神却是很充沛,丈夫陪伴,家庭幸福,可好景不长,意外降临自身,就在刚怀上胎儿不久,丈夫就被人杀害,目睹了整个过程,阿静从此一蹶不起,脑瓜也变的痴傻起来。

但肚子的胎儿却异常的兴奋,不光很健康,而且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母亲一直在吹捧,会不会是神仙转世,幸运的降临在女儿的肚子里。老财主一听这话,更是深信不疑,果断作出决定,让其留在府中,大晴天,阿静沾了一卦,即将有大雨倾盆,老财主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便让手下赶紧准备雨伞售卖。

话刚落,就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果然没一会功夫,所有的雨伞都被抢空,第二天,阿静又预测到有火灾,老财主更是高兴,不但没把消息透漏出去,反而还让手下在大街上卖起了烫伤膏。

第三天,阿静又预测到海域出事,盐商会在这片管辖沉船,老财主这下更起劲了,让手下到处低价买盐存起来,等到预言成真后,店铺里的囤积的盐粒都一扫而光。

日复一日,老财主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可是他仍就不满足,有一天阿静走在大街上碰到几个混混,他们言语轻浮,就想上前欺负她,而阿静一直在那唯唯诺诺的站着不敢动弹。

这时一位年轻帅气的武士在此处经过,恰好看见这一幕,他二话不说直接打抱不平,当把败类打跑之后,武士看到阿静容貌跟跟妹妹尤为相似,便心疼的为她擦拭脸上的伤口。

晚上阿静又做噩梦,从这里不难看出,她经常做同一个梦,那就是丈夫被杀的那一幕,有时她都分不清梦境于现实,乞求母亲成全自己,将她杀掉去陪夫君。

母亲苦口婆心,一直引导女儿忘掉过去的事,可她不但没有忘记,反而还越来越厉害了,母亲不放心,便请来了一位高僧求助,高人不愧是高人,人家一看阿静的肚子就知道,里面怀的并不是婴儿,而是一种叫“件”的怪物。

它人首牛身,头上还长脚,一般都会寄生在肚子里,它能预知未发生的祸事,一旦说出来,就会立即死去,但由于它改变命运,想继续活下去,所以一直赖在阿静的肚子里不肯出来。

在善良人的心里,感觉这是一件好事,能预言到灾难,人们也能及时止损,好挽救更多的性命,可像老财主这种唯利是图的小人,他就不这么认为,利益熏陶,一直利用阿静的预言,博取更多的利益。

而且他还拖欠工资,不给阿静母女薪水,俩人穷的有时候都吃不上饭,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希望高僧能施于援手,帮忙解决困境。

谁知高僧真是爱莫能助,他推荐镇上申明正义的武士管管,第二天,母亲就找上门,谁知一见面竟是女儿的救命恩人,她说明来意,把老财主利用阿静剑财的恶行,全部都给说了出来,武士当场就气的火冒三丈,站起身就想找上门,殊不知他的这一举动全被母亲尽收眼底。

让人想不通的是,她竟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与此同时,财主的身体出现了异常,浑身无力,就想睡觉,可即便如此,他还不忘记来找阿静,目的就是寻得一张预言成真。

而这一次阿静给的却是他的死期,上面赫然写到,他将被一个武士杀死,碰巧这时武士找上门,做贼心虚的老财主瞬间慌了,关键时刻,他利用自己的铁齿铜牙把对方给忽悠走了。

可就在中途,阿静突然大叫,她预言到武士会肆意砍人,还会将她肚子里的孩子一同杀掉,此话一出,整的武士有点尴尬,心想,我像是乱杀无辜的坏人吗?另一边,老财主不打算坐以待毙,想主动出击,聘请了很多死士消灭武士,但由于功夫悬殊,武士很轻松的将杀手们歼灭。

可这时武士认清了一个事实,阿静预言真的很神,他杀人实属无奈,可就被阿静提前一天给算出来了,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武士找到阿静的母亲,此时她正跟高僧在一起,无奈母亲只好说出真相,而高僧大骂老财主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活该有这样的下场。

原来这预言有反噬作用,虽然能让人发家致富,但也能掏空你的身体,甚至每一个预言都能夺走他100天的寿命,此时母亲由于大惊,感觉应该让当事人知道此事,可因为刺杀失败,老财主根本不听任何人解释。

眼看武士又折了回来,老财主以为他是要杀自己,便于手下合伙除掉他,刀剑无眼,一个不小心,武士的刀正中下怀,刺中老财主的要害,便一命呜呼了。

看到这一幕,高僧很是难过,他初心是好意,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救于他人,谁曾想预言成了坚定的信念,一旦输出那就必死无疑,此时阿静的预言又快应验,因为武士强烈要求杀掉她肚子里的孩子,虽然无辜,但能解救更多的人。

而阿静似乎察觉到危险,猛然低头却看见了老财主的鲜血,突然大叫起来,因为她想起了所有事情,丈夫并非他杀,而是死于非命,一切源头都在于她的母亲,她嫌弃家里太穷,便翻看古书,无意间看到一个叫“件”的生物,她想改变命运,不得不利用自己还未出世的外孙当药引,谁知丈夫死活不同意,母亲这才起了杀心。

她趁女婿没有防备,一刀刺入他的心脏,将他的尸体熬成尸油,逼迫女儿喝下,从此之后,肚子里的胎儿开始转变,看着画面像是畸形,实则是一个叫“件”怪物。

现在终于真相大白,可因此阿静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母亲不甘于此,像暗杀女婿一样杀死了女儿,但在女儿倒地的那一刻起,又后悔了,她哭泣的说到,我不是故意的。

此时,高僧深深陷入母亲的演技当中,奉劝她想开一点,谁知,他的命运跟阿静一样,被冰冷的匕首穿透身体,看到这是不是全明白了,其实母亲一直都在演戏,伤心泪眼都是假的,目的就是除掉知道内情的人。

母亲就是想利用“件”吸光老财主的阳气,然后将所有的财产据为己有,这算盘着实打得不错。

最后武士因为阿静的原因,并没有杀掉母亲,而是远走他乡了,只是冤死的高僧死不足惜,诅咒母亲下地狱,之后的命运又当如何,谁也谁不准,只是自从阿静死后,天上三天两头的飞下一张诅咒纸,凡是捡起来看的,都会减少100天的寿命。

天知道这是“件”的怪物在收集人类的寿命,等待降临人间的那一天,电影到这就结束了,有喜欢看恐怖的伙伴们记得点赞关注。

大厂员工被高薪宠坏了?

编辑导语:随着一波大厂裁员潮袭来,被裁的那些大厂人仍然需要高新岗位来支撑,这些高薪需求不是大厂决定的,是受整个互联网行业影响,其实这些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商业逻辑,那么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解读,值得阅读了解。

01

这两天有个新闻,很有意思。

有位互联网招聘服务网站的CEO,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有位互联网从业者来面试,居然要求工资比上一家高,简直是被惯坏了。

这视频在网上可以找到。

做了CEO还亲自面试非管理岗位的员工,也是挺接地气的,不过说的话就不太接地气了。

先是说哎呀,被大厂裁员下来的人。

然后说之前2万块钱月薪的产品经理职位凭什么就要涨薪30%,原话是:

“这是哪儿来的自信啊,这代的年轻人都是被互联网行业惯坏了”“你想一个工作三四年的产品经理为什么会值2万块钱,他有什么能力”。

最后总结了原因,是因为大量资本进入互联网,不是你厉害,是行业厉害。

他这话。

既对,也不对。

02

首先,这套逻辑是可以说得通的,至少站在他的角度是自洽的。

第一层,都被裁员了,证明过的不好。

有个饭碗就不错了,还敢要求涨工资,属于有点没数。

第二层,之前收入高是因为行业好。

第三层,互联网行业给的工资高,养成了从业者的思维惯性,觉得高工资是常态,没有考虑到自己到底值不值这个钱。

推导到前三层,都问题不大,也是事实,毕竟有个人的奋斗,也有时代的红利。

可惜在第四层还没有讲出来之前,就下结论了。

这第四层是。

不是员工“要”高工资,而是行业“要给”高工资。

不是员工没数,是行业里的公司没数。

商业社会是不讲道德判断的,蒙圈的生意有人做,缺德的生意有人做,犯法的生意有人硬着头皮做,但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说到底,员工自由流动,大厂自主招聘,工资开多少,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

你就是说大厂在做慈善,故意给从业者高工资就因为心情好,也没人信啊。

一个个平时嘴上都讲市场经济。

怎么一到给人开工资了,不谈市场经济了?

给高工资不是惯着员工,而是不给就招不到人,这就这么简单。

公司计算之后,发现比起招不到人,还是多出点钱效率更高更划算,就是这么简单。

都是打算盘的妖精,装什么纯洁善良?

03

互联网早期发展是个速度竞赛,广袤市场无限作为,比拼的就是跑马占地的节奏。

好,要速度就要多给钱,寄快递加急都要多给钱呢,更何况员工。

高工资带来的高速度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速度,烧胎起步,大干快上。

面对蓝海,谁先动手谁就有先发优势,这时候需要皮糙肉厚的员工来肝。

给普通工资也行啊,那企业就享受965的工作节奏嘛,要想马儿使劲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马儿要么用脚投票逃走,要么就出工不出气的摸鱼。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自古同理。

隔壁家灯火通明的上项目,你家除了看门大爷其他人都自由活动了,野蛮生长的市场里面是一步慢就步步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所以要想在早期互联网行业立稳脚跟,就必须给高工资让员工的“每日效益”提起来,抢先一步上线,快人一步布局,决定企业生死。

第二个速度,在于快速吸引人才,同时抢对手的人才。

每家企业都想要有创新能力和战略眼光,做事还非常务实,情绪稳定人见人爱的员工。

这样的员工可以高效的把手上的任务做好做快,但是如今是个分工细化的年代,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不是独狼就可以完成的。

那就需要一个团队来推进,构建团队就要花时间,不完整的团队效率是拉胯的,这就要大规模的吸引人才。

人才都知道自己是人才,干嘛来你公司呢?

掏钱呗,来了以后让你工资比以前多50%好不好,50%不开心100%好不好,用钱砸出吸引力。

别说期权这些的画饼疗法,那都是已经做大做强之后的模式了,早期谁知道这家互联网公司能不能熬到上市啊。

大家都是明白人,真金白银的每月结算吸引力最大。

每年顶尖高校那么多学生选择互联网行业,看重的就是性价比高嘛;

那么多其他行业的人涌入互联网,也就是看重工资高嘛,在哪里都是打工,还不如去互联网行业这个来钱快的地方奋斗。

不给高工资,就没办法大规模快速地吸引到这些人才,那别说通宵干活了,组织架构都起不来。

扣扣索索的压预算导致一个岗位放出去几个月吸引不到合适的人,累死已经进组的,反过来又吓退准备进组的,拖累效率下来的收益不是节约的几个工资钱就能弥补的。

谁还不会算账了?

04 第三个速度,在于赶快做大摊子好从投资者那里薅钱。

咱们见证了互联网行业前些年的快速发展,成本在扩张期从来都不是战略制定的核心考量。

只要摊子做得大、铺的快,哪怕成本高翻天,利润负的好几亿,又如何?

投资者能看到前景就好,要么相信有一天能统一市场,要么相信有一天会有人接盘,亏损?这是扩张的证据。

所以我看到过街头拉人下载APP直接送米面油的线下反哺线上模式,还看到过几十块甚至百块钱的天价关键词搜索报价。

那这些都要员工赶快来,来了使劲干,工资多几千多几万无所谓赶快把摊子铺开才是王道,好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

这三层不计成本的对速度的要求,大家品,没有一个是站在员工角度出发的,没有丝毫发福利的意思,就是单纯的、直白的、理性的商业权衡。

我要快,我加钱。

其实不光是互联网,任何行业在快速扩张的时候,都会为了速度给出高工资。

互联网员工没有用胸肌夹住大厂的头,逼着在合同上给出高工资,而是在供需关系这个亚当斯密心心念念的无形的手下,企业只有给高薪,才能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市场里面活下来、做得大、从投资者手里圈到钱。

不存在惯坏,只有你情我愿。

因为你可以不招,你可以卡着低价来招。

没人拿刀逼你开高工资。

05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那现在互联网流量见顶了,增长减速了,薪酬是不是应该如同这位CEO所说的回归常态呢,互联网从业者是不是应该要降低姿态呢?

说法是没毛病的。

但依然是用固化的思维在讨论市场活动。

因为不存在“应不应该”。

如果互联网企业都不需要快速扩张了,那“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给出高薪,那整个行业的薪酬“顺水推舟”的就会降下来。

公司不傻。

应聘的人也不傻。

公司知道不开这些钱,也能招到人了。

对方面个几次自己也知道市场现状和自己的斤两了。

市场会自然调节价格。

不是应该,而是自然现象。

还是那句话,没有强迫就业选择的时候,市场决定一切。

市场的手深的很远,咱们再举个例子。

刚才聊得是企业面对员工的博弈,咱们还可以引入另外一个变量,其他企业的招聘导致的人才挤兑。

因为互联网行业摊子铺得大,再加上各种大厂中厂小厂把蓝海早就卷成红海了,所以又是人才供需失衡又是相互竞争激烈,这就催生出一种很神奇的竞争手段。

把路都抢过来,让别人无处可走。

在业内,有的把这个叫做防御性招聘管理,有的叫做储备式人才计划,总归就是尽量垄断一个特殊领域的人才,让竞争对手要么招不到人,要么招不全团队。

这些招来的人甚至都不需要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养着,只要你不出去,就能让竞争对手减速。

不光要比谁的速度快,还要比谁会让对手慢下来。

以前制造业发达的时候,很多真*大厂是通过和学校联手进行定向培养的模式来进行防御性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时代没那么多时间来培养,就直接用扫货的形式把市面上的特定人才都网络进来。

为什么要提这个竞争方式呢?

因为这样招来的员工,产出并不高,但是价值很高。

这就回到了招聘网站CEO第三层逻辑里面的一个漏洞,“没有考虑到自己到底值不值这个钱”。

这是在谈定价,在管理学上也是个显学。

直观的感受是价格取决于成本,成本高的自然卖得贵,成本便宜的就价格低一点,然后搭配上合理的溢价作为利润,最终价格就出来了。

套用在人身上,那就是算一算辛苦读书这么多年,交了多少学费、生活费、择校费、补习费,然后根据学历和经验的稀缺程度给个溢价,好学校的就多给点,五年工作经验的就比三年的再多给点,最后就能确定了人才的使用价格了。

06

不过这套理论早就被取代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看法是,价格就应该是“放在一个开放和竞争的交易市场中的价格”,别反思自己值不值这个价,市场自然会告诉你应该值多少。

换到人才身上也是一样,行业的薪酬水平是市场博弈的结果,不会因为一个CEO的吐槽就降低,除非他能重塑行业供需关系和业内竞争态势。

既然是市场博弈,那谈微观个案就没有意义,要看大趋势。

这位招聘网站的CEO,也算是熟悉互联网和人力资源的人了,他面对一个来面试的产品经理,觉得对方不值这个月薪,我不怀疑他的专业眼光。

他可以拒绝这个面试者,然后去找其他人,能几千块钱的找到十年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是你有本事,可惜这在统计学上只会是一个需要剔除的离群值。

而被拒绝的这位产品经理也不需要气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要因为这次面试说你被宠坏了就真以为行业都是这样了,要流动起来。

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感受到自己在“开放和竞争的交易市场中的价格”。

所以,不是互联网大厂惯坏了员工要高薪,而是高薪是供需决定的,也是互联网行业特性决定的。

你看从业者工资拿的多,其实公司通过快速扩张捞的更多,从投资者那里拿钱更多,挤压竞争对手获得收益更多。

商业世界从来就不存在溺爱,更不存在该不该。

一切操作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商业逻辑。

大家职业一点,商业一点。

就够了。

作者:小灵、半佛,公众号:半佛仙人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uS6GaJCF7vOybT4Uanrsw

本文由 @半佛仙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