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3诺玛地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空战模式推荐加点及天气系统全解析)
传奇3诺玛地图文章列表:
-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空战模式推荐加点及天气系统全解析
- 2、七绝梦檀ppwan天神战神器缔造魔法传奇
- 3、城市扩张与消失的农业 重访坦纳溪农田Tanner Creek Farms Revisited
- 4、哈利·波特舞台剧赫敏变黑人,炸裂的哈密怎么讲?
- 5、媒体:手把手教你操纵美国总统大选 眼看就得逞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空战模式推荐加点及天气系统全解析
0.7.3版本更新已经数天了,相信不少舰长都在尝试这个新模式——啊,这浩瀚的宇宙!啊,这科幻的战舰!啊,这酷炫的特效!
但,想要在太空战中获得好的表现,就需要一番钻研了,那么我们先来给大家介绍下一些推荐舰长加点。
参加此次太空战斗的战舰共有九艘,皆以游戏中部分X级战舰为原型设计建造。指挥这些强大的战舰当然也需要太空舰长,为了让诸位有良好的太空战体验,我们找来了一套推荐舰长技能的加点方案,不太熟悉的玩家可以参考下。当然这部分加点小编也有部分不敢苟同,会在对应加点下进行解说。
“翔空烈焰(FlyFire)隐蔽性极高,来无影去无踪,还有超赞的火箭武器和绝佳的隐蔽装置。”其原型为M系X级驱逐舰基林。
翔空烈焰舰长加点,小编个人觉得鱼雷加速和零件血量并非一定要加,不如换成舰船血量,另外给出小编自己的加点考虑
前线雷击型加点
区域防空型加点
“银河(Galaxy)适合喜欢玩捉迷藏并用其量子炮弹攻击的玩家,其黑洞中微子武器在任何战场上都游刃有余。”其原型为M系X级巡洋舰得梅因。
银河舰长加点,此加点为防空 雷达站思路,较为合理
“您擅长控制无人机吗?我们推荐您派出地狱航母(Hellcarrier)征服太空的每一个角落!”其原型为R系X级航母白龙(鹫)。
地狱航母舰长加点,鱼雷加速有利有弊,小编个人不是很喜欢,小编个人的加点
“您喜欢装甲和速度的完美结合吗?试试看自由卫士(Paris)吧!她兼具漂亮的外型和强大的高射速主炮,还拥有特别设计的离子推进器,可以瞬间抵达任何行星。”其原型为F系X级战列舰共和国。
自由卫士舰长加点,小编对于所有消耗品CD实在不是很感兴趣,相应的小编的加点
半标准生存向加点,可取舍的是损管CD和肾上腺素,来让自己更能续或在续的过程中更能打
“她像蝴蝶一样飞舞漂浮,美得像是太阳的万丈光芒,如同巨蟒一样凶狠,这就是美丽的宇宙战舰扎雅(Zaya)。”其原型为R系X级巡洋舰藏王(象)。
扎雅舰长加点,小编不太认为太空战模式中常规203炮有点IFHE的必要,毕竟对手除了50MM甲板就是32MM全身,该打不穿的点了也打不穿,能打穿的点不点都能打打穿,小编加点如下,选择了防空圈扩张,毕竟本模式基本每场都会有航母,尽管Zaya的防空能力并不强,但是在团队中走位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稍微为其他队友的防空做一些贡献
“诺玛(Norma)来自 Khetta星球,依靠神秘的水晶隐蔽装置、特殊的涡轮激光炮和独特的装填系统,以及强大的离子火箭,足以摧毁航线上的任何目标。”其原型为Y系X级巡洋舰米诺陶斯。
诺玛舰长加点,这个加点现编真是认为有很大问题,极其不建议参考
这是小编的配置,扩圈 手动防空支持下诺玛的防空圈完全就是禁飞区,为队友撑起一片干净的空域是很重要的事
“‘禁止幽灵通过’是极光(Aurora)设计师的座右铭。在操作这艘强大而雄伟的巡洋舰时,可别忘了这句名言。”其原型是S系X级巡洋舰莫斯科。
极光舰长加点,这套加点是选择了卡山防空,小编的加点也考虑了卡山,不过并未考虑防空,而是输出特化向
“万象陨灭(AllDestroyer)可以说是宇宙战舰建造的巅峰,无论装甲、火炮数量或激光副炮塔都十分完美。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无人机找麻烦,但是久经沙场的指挥官会知道如何应战。”其原型是D系X级战列舰大选帝侯。
万象陨灭舰长加点,这套加点整体思路是扩大副炮圈并利用手动副炮来提升其副炮输出能力,相应的小编考虑之下还是放弃了其中一部分技能,个人选择如下,毕竟本模式中只能使用免费消耗品,灭火进水修复加快很多时候甚至比大保健价值要高,至于隐蔽和IFHE的取舍见仁见智,小编个人倾向于隐蔽。
“当您想要先发制人,碾压对手的时候,派出翠蓝行星(Blue Aster)是个不错的选择。其搭载的侦测装置对太空中的任何细微变化都非常敏锐,八发Chrysalis火箭齐射足以粉碎敌人。”其原型为D系X级驱逐舰Z-52。
翠蓝行星舰长加点,这套加点是最大化了炮雷能力,但是小编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加上最后的挣扎,且小编对于炮击的加强认为没有太大必要,整体配置是道具 鱼雷婊的思路。
太空战的“天气”系统详解
太空战场的环境也并非是“风平浪静”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形成“流星雨”和“精神干扰”区域,这两种“天气”可以移动,并对太空战斗产生影响。
流星雨:从地图右边往左边移动,进入该区域的船舰将受到以下影响
1.战舰的被侦测距离减少10%,最大被侦测距离不超过 15 公里(海上)和 9 公里(空中)。
2.侦测距离上限为 15 公里。
3.防空炮射程大大降低。中近射程防空炮将失去作用,而长程防空炮射程减半。
受流星雨影响的航空队:
1.视距降低为 6 公里。
2.飞行速度降低 25%。
3.每飞行 15 秒损失一架飞机。
壮观的流星雨区域
精神干扰:从地图的右边往左边移动,进入该区域的船舰将受到以下影响
1.战舰的被侦测距离减少10%,最大被侦测距离不超过 12 公里(海上)和 6 公里(空中)。
2.精神干扰区的战舰侦测距离依照舰种有所不同:航空母舰——15 公里;战列舰——15 公里;巡洋舰——14.5 公里;驱逐舰——9.5 公里。
3.起火时间变为一秒,进水时间不变。
4.维修小组消耗品无法使用。
5.此区域不会对飞机造成影响。
神秘的精神干扰区域
从太空战模式酷炫的特效以及精良的建模可以看出真的是“经费在燃烧”,WG开发这个模式可谓十分用心,小编我可是相当喜欢这个模式!这特效,没的说,一级棒!在此向研发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他们能开发出更多有趣的玩法,让这个游戏更加好玩,玩家更快乐!
友情提示,太空战模式特效过于酷炫,长时间游戏不利于健康,要注意让眼睛休息,多出去活动哦!
想看更多的军事内容,了解更新的游戏内容,关注《战舰世界》微信公众号,前往官网网站(http://wows.kongzhong.com/),或者点击文章下方“了解更多”。军事游戏,一步到位。
七绝梦檀ppwan天神战神器缔造魔法传奇
手执七绝梦檀,缔造魔法传奇!ppwan经典传奇ARPG网页游戏《天神战》继承了传奇战、法、道的经典铁三角职业设置,三大职业各有利弊,论攻击当属战士,论风骚当属法师,论毒术当属道士……
其中,在ppwan《天神战》中,法师属于远程魔法攻击职业,群体攻击强大,在群体PK中优势巨大,占主导地位。此外,法师技能多种多样,依靠高超的技巧和风骚的走位更是让敌人眼花缭乱。
但是这些却不足以在ppwan《天神战》中缔造魔法传奇。要想在ppwan《天神战》中缔造出魔法传奇,还需要神器在手,才能天下我有!而法师的神器在ppwan《天神战》中就是七绝套装,七绝套装分为七绝梦檀和七绝梦檀法袍。蓝色的电光流溢在七绝套装的表面,给人华丽高贵的即视感,炫酷的特效同时也是实力的象征,唯有实力才能缔造传奇!
在ppwan《天神战》中,七绝套装可以在神器界面用神器积分兑换而来,这也是七绝套装的唯一出处。玩家只要达到兑换武器或者衣服所需要的积分,就可以兑换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七绝套装。而神器积分玩家可以在活动中获得,例如藏宝阁,也可以在商城中购买获得。了解了这么多,赶紧来ppwan《天神战》为积分而战!为神器而战!为传奇而战吧!
关于《天神战》
《天神战》是ppwan游戏运营的一款以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的《天神战》为题材,源远流长的中国神话故事为底蕴的ARPG网页游戏,游戏延续经典,宏大的背景、精美的地图、特色的系统,战士、法师和道士三大职业风云际会!死亡笼罩的诺玛神殿、古老神秘的魔犸寺庙、牛魔占领的洞窟,一个崭新的魔幻世界,丰富多彩的游戏PK体验,一切尽在《天神战》!
《天神战》官网://tsz.ppwan.com/
更多精彩,尽在ppwan游戏://www.ppwan.com/
关注新浪微博://weibo.com/playgameppwan/
城市扩张与消失的农业 重访坦纳溪农田Tanner Creek Farms Revisited
Tanner Creek Farms Revisited
重访坦纳溪农田
Jason King
坦纳溪沿岸的内陆农业区城市扩张
As a follow up to this post from about a year ago, Farming Tanner Creek, which delved in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armers in Portland, this post picks that thread up by looking a bit closer at Marie-Rose Wong’s 2004 “Sweet Cakes, Long Journey: The Chinatowns of Portland”. The book is a comprehensive look at the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regon and early Portl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city and its architecture, and frank accounts of local institutional racism and displacement, most notably the impacts of the 1882 Chinese Exclusion Act.
我在大约一年前所写的《在坦纳溪耕种》深入研究了波特兰中国农民的历史。作为后续,本文通过仔细研究Marie-Rose Wongy于2004年出版的《甜蜜的蛋糕,漫长的旅程:波特兰的唐人街》来重访这个话题。这本书全面审视了移民和定居的历史,移民对俄勒冈州和波特兰市早期发展的、融入城市及其建筑的贡献,以及对当地制度性种族主义(尤其是1882年排华法案)和流离失所的坦率叙述。
As the title suggests, there were many incarnations of Chinatowns over the years in Portland focused around two zones. The first is the urban development zone of habitation that shifted shape running along the Willamette River to areas centered on Burnside and running to the north and south. These emerged first as a cohesive enclave, and later into a dispersed ‘non-clave’ that persists somewhat today in the small district of Old Town/Chinatown. The second is a zone of Chinese Vegetable Gardens further upland south of Burnside and west of 14th and provided more informal housing and opportunities for vegetable gardens. My focus here is on the latter, the farming zones inland along the banks of Tanner Creek, which Wong discusses and outlines their evolution over time, and how the fates of Chinese farmers and the creek were linked.
正如这本书的标题所暗示的那样,多年来,波特兰有许多条唐人街,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城市居住开发区,沿威拉米特河向以伯恩赛德街为中心向南北延伸。这些街道首先作为一个有凝聚力的飞地出现,后来成为一个分散的“非飞地”,至今仍保留在老城区/唐人街的小区域。二是位于伯恩赛德街以南和十四街以西的高地的中国菜园区,提供了更多的非正式住房和菜园。我在这篇文章里的重点是后者,即坦纳溪沿岸的内陆农业区。Wong讨论并概述了它们随时间的演变,以及中国农民的命运如何与小溪联系在一起。
The three vicinities of Chinatown – From Wong, p.206
三片唐人街区域,图片来自《甜蜜的蛋糕,漫长的旅程:波特兰的唐人街》第206页
双重描述
Much of the backstory here is found in the previous post, which focuses on a 2016 article by Putsata Reang in Oregon Humanities, entitled ‘The Farmers of Tanner Creek’ along with som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Tracy Prince’s book “Portland’s Goose Hollow”. In this case, I was pretty fascinated by the dual narratives of the erasure of the Chinese Vegetable Gardens in tandem with the erasure of Tanner Creek, which is illustrated in the series of maps in Wong’s book, spanning 1879 to 1908.
这里的大部分背景故事都可以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找到。上一篇文章侧重于俄勒冈人文学科的Putsata Reang于2016年的一篇文章,题为《坦纳溪的农民》,以及Tracy Prince的书《波特兰的鹅谷》中的一些附加信息。因此,我非常着迷于“中国菜园被抹去”与“坦纳溪被抹去”的双重叙述,这在Wong的《甜蜜的蛋糕,漫长的旅程:波特兰的唐人街》从1879年到1908年的一系列地图中有说明。
Via “The Farmers of Tanner Creek” – Oregon Humanities “Tanner Creek runs between Chinese gardens and shanties, circa 1892. Providence Park, the Portland Timbers soccer stadium, now stands where these gardens once did.”
照片来自《坦纳溪的农民》——俄勒冈人文学院。“大约1892年,坦纳溪在中国菜园和棚户区之间流淌。普罗维登斯公园(波特兰伐木工队的足球场)现在矗立在这些菜园曾经所在的地方。”
I took the liberty of adding a few items of color to these maps, focusing on the routing of Tanner Creek and the extents of the Portland Chinatown Vegetable Garden Community. As mentioned by Wong the roads “…were needed to serve an expanding population, but the flood-prone Tanner Creek and the gulch that meandered through this area were dominant nature features that controlled much of the building potential of the region.” (211) Thus improvements were required to tame this and create conditions better for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Wong continues:
我冒昧地在这些地图上添加了一些颜色,重点是坦纳溪的路线和波特兰唐人街菜园社区的范围。正如Wong所说,道路“……为了向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服务而被大量需要,但以蜿蜒而过的峡谷和易发洪水的坦纳溪为主的自然特征限制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建设潜力。”(211)因此,需要对坦纳溪进行改进以缓和这一问题,并为发展和扩张创造更好的条件。Wong继续说道:
“In 1873, the old wooden bridge that spanned the creek connecting B Street to a small number of residences collapses in the rise water fed by winter rains, necessitating replacement and improvement. In July of that same year, the City of Portland contracted Chinese workers to construct a 115-foot cylindrical brick culvert sixty feet below the level of B Street. The culvert was to run along the bed of the creek, with some infill of the gulch to permit construction of a new bridge. At six feet in diameter, the culvert was large enough for a man to walk through and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drainage for at least a hundred years. This improvement made it possible to control, if not totally prevent, flooding of the creek and associated erosion along the creek bed and the embankment up to street level.” (211)
“1873年,连接B街和少数住宅的小溪上的旧木桥在冬雨滋养的涨水中倒塌,需要更换和改善。同年7月,波特兰市与中国工人签订合同,在B街水平面以下60英尺处建造一座115英尺的圆柱形砖涵洞。涵洞将顺着河床延伸,并填充一些峡谷以建造一座新桥。涵洞直径为六英尺,足以让一个人穿过,并预计将提供至少一百年的排水功能。这项改进能控制(如果不能完全防止)溪水的泛滥以及沿河床和路堤至街道高度的相应侵蚀。”(第211页)
Between 1879 and 1889 the amount of area for Vegetable Garden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from 3 acres to over 21 acres, as shown on the map below (page 214). The reduced flooding allowing for farming and Shanties to expand, filling the entire lowland zone.The new plank road to the east and a new wooden bridge spanned new developments towards Jefferson to the west. The Creek was still intact through this zone as well, however starting to get chopped up with development on the edges. The ability of the Chinese to extract maximum production from this space was notable, as Wong mentions: “The immigrant gardeners… acted collectively, sharing the labor and the profits as they continued to farm the low-lying ground and slopes of the Tanner Creek Gulch. The Chinese applied their extraordinary agricultural skills, shared by Cantonese immigrants of rural background, to successfully cultivate the land.” (212)
1879年至1889年间,菜园的面积急剧增加,从3英亩增加到超过21英亩,如下图所示(第214页)。减少的洪水允许农业和棚户区扩大,填满整个低地地区。东面的新栈道和一座新的木桥跨越了西面杰斐逊的新开发项目。穿过这个区域的小溪仍然完好无损,但随着边缘的发展开始被切断。正如Wong所说,中国人从这个空间中提取最大产量的能力是值得注意的:“移民园丁……集体行动,分享劳动力和利润,他们继续耕种坦纳溪峡谷的低洼地和斜坡。有农村背景的广东移民们运用他们非凡的农业技能,成功地耕种了这片土地。”(第212页)
1890s – Trestle bridge, Chinese vegetable gardens, Portland High School Courtesy Oreg. Hist. Soc. Research Lib., bb007389
1890年代–栈桥、中国菜园、波特兰高中。由俄勒冈州历史社会党研究图书馆提供,bb007389
As seen above, at the time, there was some development, but more residents were moving near here and building larger houses, and for a short time the two lived in close proximity with little issue. “Perhaps the year-round beauty of the gardens and the convenience of easily available low-cost produce enable two such economically disparate and cultural distinctive social groups to coexist for many years.” (215)
如上所见,当时有一些发展,但更多的居民搬到这附近并建造更大的房子,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两方住得很近,没有什么问题。“也许是一年四季的美丽菜园和易于获得的低成本产品的便利性使这样两个经济上截然不同且文化独特的社会群体能够共存多年。”(第215页)
逐渐消失的小溪
The 1901 map (below, from page 216) shows the impact of a new resident, The Multnomah Amateur Athletic Club (now the current The MAC ), which displaced some of these gardens by moving into 5 acres to the north of the creek, using the natural slope as a viewing amphitheater and building a clubhouse. They also constructed considerable raised plank infrastructure on Alder Street, which eliminated gardens below there (but did keep the creek free flowing for a while longer). Farmers expanded the Shanties in existing areas, and moved to the area west of Jefferson where they installed new gardens and Shanties. The creek it seems to also have started disappearing more in this period. The drawing doesn’t show a key to connote what dashed lines mean versus solid, but it’s probably not a stretch to imply much more culverting of flows, and the plank roads also serving to visually disconnect the creek from views of residents.
1901年的地图(下图,第216页)显示了摩特诺玛业余运动俱乐部(现为MAC)的影响。俱乐部将其中一些花园搬迁到小溪以北的5英亩土地上,将天然斜坡用作观景圆形剧场并建造会所。他们还在奥尔德街建造了相当多的高架木板基础设施,清除了下面的花园(但确实让小溪多延续了一段时间)。农民在现有地区扩建棚屋,并搬到杰斐逊以西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安装了新的花园和棚屋。在此期间,小溪似乎也开始消失得更多。该图没有显示出虚线与实线的含义的关键,但它应该不是暗示更多涵洞流量。同时,木板路还可以在视觉上将小溪与居民的视线隔开。
By 1908 the map (from page 217) expansion of the city was reducing (to around 11 acres) the area of gardens even more as land became more desirable. The Creek was removed through conversion of bridges and plank roads into surface streets, which filled up gulches.This was a product of one of the “… city’s long-range projects for controlling flooding, raising the grade to accommodate roads, and encouraging urban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218) The area near the Multnomah Amateur Athletic Club purchased the land and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both Tanner Creek and the land adjacent to it were filled to permit final construction of the athletic club and nearby homes.” (219)
到1908年,随着土地变得更加受欢迎,地图显示(第217页)城市的扩张正在减少菜园面积(减少到大约11英亩)。通过将桥梁和木板路改造成地面街道,小溪被移除,这些街道填满了峡谷。这是“……城市控制洪水、提升地面高度以建设道路、和鼓励城市住宅发展的长期项目”(第218页)的产物之一。摩特诺玛业余体育俱乐部购买了附近的这块土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坦纳溪和毗邻的土地都被填满,以便最终建造体育俱乐部和附近的房屋。”(第219页)
Together with a number of ordinances aimed at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hinese vendors selling products, and finally just outright banning street peddlers in certain areas. As Wong concludes:
再加上一些旨在减少中国小贩数量的法令,最后彻底禁止某些地区的街头小贩,正如Wong总结的:
“Portland’s urban growth and expansion into the Tanner Creek area, the filling in of the creek, and the city ordinance that prohibited the rural Chinese from earning a living did irreparable harm to the fragile gardening community. A reporter’s prescient statement in 1889, that the time would likely come when ‘the gulches [would be] filled up and used as building site,’ had come to pass, and the Chinese Vegetable Gardens community disappeared from the record after 1910.” (220)
波特兰的城市发展和向坦纳溪地区的扩张、小溪的填平以及禁止中国农民谋生的城市法令对脆弱的菜园社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一位记者在1889年有先见之明地指出的“峡谷[即将]被填满并成为建筑工地”的时候已经到来,中国菜园社区在1910年后从记录中消失了。”(第220页)
It’s a wonder as well that it lasted as long as it did, within the 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racist undercurrents at the time. The map sequence is a great snapshot in time to see Tanner Creek in the midst of Portland’s urbanizatio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While, it is not totally clear graphically which portions of Tanner Creek were still remaining and which were buried, it shows a valuable sequential pi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ortion of the city and how land shifted from that which had little value to some (and immense value for growing food for others) to becoming more necessary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Gardens and creeks presented barriers to this progress and were slowly eroded and ultimately erased. Wong’s ‘Sweet Cakes, Long Journey’ is an essential picture for understanding Chinese life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in Portland, of which the above is just one story. However, it is a critical one in terms of hidden hydrology, showing the displacement of Chinatown Vegetable Gardens in tandem with development that slowly buried Tanner Creek, forever losing its productivity as a creek and its ability to support agriculture in the city.
在当时快速的城市扩张和种族主义暗流中,中国菜园存在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一个奇迹。以上的一系列地图是一份很好的记录,可以及时看到19世纪末波特兰城市化进程中的坦纳溪。虽然在地图上尚不完全清楚坦纳溪的哪些部分仍然存在,哪些部分被掩埋,但它作为珍贵的地图序列,显示了该地区的发展,以及土地如何从对一些人毫无价值(对另一些人有重要的种植食物的价值)的地方变为对城市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地方。菜园和小溪是这一发展的障碍,被慢慢侵蚀并最终被抹去。Wong的《甜蜜的蛋糕,漫长的旅程》是了解华人生活和他们对波特兰历史贡献的重要图画,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然而,就隐藏的水文而言,它是一个关键的水文特征,显示了唐人街菜园的消散与缓慢掩埋坦纳溪的开发同步。坦纳溪永远失去了它作为小溪的生产力和支持城市农业的能力。
关于Farming Tanner Creek——在坦纳溪耕种这篇RESEARCH,同学们可以点击下图跳转链接进行阅读了解。
原文作者:Jason King
翻译:张喆茗
— 留学相关 —
想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
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
可添加下方RAC干货图图微信进行咨询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
文中图源网络,侵权告知即删
哈利·波特舞台剧赫敏变黑人,炸裂的哈密怎么讲?
《哈利·波特》剧场版公布了演员阵容,英国舞台剧最高奖项奥利弗奖得主、黑人女星诺玛·杜梅温出演赫敏。粉丝炸裂的同时,罗琳表示:赫敏拥有褐色眼睛、浓密蓬松的头发、个性聪明伶俐,从来就没有指定一定得是白人,直呼“我超喜欢黑人版本的赫敏”。一起听听OPEN大拿的看法。
本场大拿
Sway大人:时尚媒体人;
Lily:南开大学西班牙语、南美西班牙足球达人;
猫泰萌:学传媒的警察,滤镜爱好者,影迷,鹿晗粉丝,EXO-L;
Andrea免贵姓程:逗比HR,豆瓣网红;
misanthrope:会弹琵琶的SaaS运营,会写严肃文学的工科狗;
Kayla Tian:OPEN娱乐达人。
最爱和最不能释怀的桥段是哪些?
小爱表示最喜欢的桥段是海格打落那扇大门进来拿出皱巴巴的蛋糕的时候,每次看都会落泪;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个喜欢的桥段是活点地图出场那段,我还喜欢他们当年第一次坐在小船里穿过大湖,眼前赫然挺立着宏伟的霍格沃茨城堡的场景(@Lily)。猫泰萌认为哈利在地板画蛋糕对自己说生日快乐时也很催泪;Sway大人被哈利在魔镜前面看到父母的那个场景感动。
Lily觉得最不能释怀的是拆散双胞胎;对于猫泰萌来说,最不能释怀的是小天狼星的死。在misanthrope看来,最不能释怀的是伏地魔到最后简直晚节不保,智商喂狗,衬托出哈利波特智商一起喂狗。
(图片源自网络)
曾经做过哪些疯狂又“幼稚”的小事?
作为陪伴许多大拿童年的《哈利·波特》,谈到疯狂又“幼稚”的小事,几乎每个大拿都有过对《哈利·波特》疯狂着迷的时期。Sway大人表示穿过魔法袍、拿过魔法棒,去过universal studio的哈利波特城堡,做了城堡过山车躲伏地魔追魁地奇,感觉非常棒,特别地喜欢。Lily甚至拿筷子当魔杖对着家里的东西施过咒。还加过Hp论坛,真刀实枪在里面上魔法史的课。猫泰萌在高中的时候把课程表都改成魔法课了,还求妈妈给他织狮院围巾、做魔杖。
这些大拿还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疯狂,初中的一次运动会上,我们班班牌画的就是格兰芬多的狮子(@Kayla Tian)。小爱在初三时,还拉了全班同学表演话剧火焰杯,猫泰萌在高中英语周排睡美人时,用的魔咒都是《哈利·波特》里的。哈哈,哈密们的疯狂可谓到了极致,以至于猫泰萌曾经看到丢弃的垃圾都会想象这是不是一个过期的门钥匙,看到电话亭也会多看两眼。
(图片源自网络)
大拿怎样评价《哈利·波特》?
除了《哈利·波特》本身的特点,结合西方整套神话、社会体系。既熟悉又陌生,还展现出很多想象的空间,从魔法生物、剧情套路、到名称主题都有迹可循外,大拿认为哈密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丰富的想象力,不满足于现实,爱冒险,爱憎分明,喜欢幻想,脑洞大开,真挚的情感。那么,对于如此魔幻的《哈利·波特》,大拿们如何评价《哈利·波特》呢?
尽管《哈利·波特》讲述了一个魔法世界,这个魔法世界创造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大量结合了现实,Lily还认为《哈利·波特》经久不衰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极大地结合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在罗琳营造的一个梦幻而遥远的魔法世界中,除去人物巫师的外表,每个人物都有着普通人的本质。这一点既对接了一种离开常俗的平行时空,又能使我们在里面找到自己,观照自己的人生。在这个魔法世界里同样有腐败有邪恶,但主角们最终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很多人可能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拥有魔法,扫平天下一切之不平。
(图片源自网络)
可能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哈利·波特》不属于浅显易懂讲故事的类型,但是大拿们认为 《哈利·波特》是不错的睡前读物,类似的硬科幻比如电视剧《神秘博士》《梅林传奇》,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魔戒》,罗琳也曾表达过对托尔金的崇拜,并且表示自己的作品受他的影响。
郝敏扮演者从艾玛换到了诺玛,你怎么看?
Sway表示最喜欢赫敏的骄傲,那个微微上扬的下巴。虽然表现的有些自负,但是她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有天分又努力。misanthrope认为虽然赫敏表现得有点儿强势,但是心底里还是很善良的。小爱则觉得赫敏和艾玛很像,是聪明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艾玛自己曾表示,她和《哈利·波特》中的郝敏形象很相似。现实中艾玛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很多大拿们对于艾玛的演技十分肯定,艾玛演了十一年,从小女孩到轻熟女,哈密们也算是看着她和自己一起长大。她的形象和赫敏已经融为一体了,以至于大家认为郝敏本就是像艾玛所出演的一个拥有白皙皮肤的女孩子,正如Lily所说,现在很多人不能适应黑赫敏,应该就是长时间白赫敏角色印象的熏陶。对于观众来说,转变形象难度太大,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很快地接受换角色。
猫泰蒙认为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不论是书的插图还是电影呈现,赫敏一直是白人,但不必拘泥演员的肤色。从原著看,艾玛对赫敏来说太过漂亮了。 因为我们的爱美之心,都乐于接受赫敏是美女学霸,其实原著中对赫敏容貌的描述并不多。就连三强杯舞会上赫敏的“逆袭”都没有正面的描写。罗琳说过赫敏有她自己的影子,相貌平平,热爱学习。在原著中,对郝敏的描述,除了一头乱糟糟的浓密卷发和大门牙之外,罗琳没有对赫敏的外形进行过更多的描写。更多的时候是对赫敏人格上的描写,比如爱学习,高智商,爱表现,爱指挥别人。对此Lily表示赞同,其实原著中赫敏并不是沉鱼落雁的那种类型。
并且,参与选角过程的《哈利波特》原创作者J·K·罗琳也表示,自己很期待看到成年版的主角如何诠释她笔下的经典人物。她自己还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赫敏的形象是:棕色眼睛,卷发,非常聪明。从来没有指定过她得是白皮肤的。罗琳喜欢黑皮肤的赫敏。”所以,其实选择权在罗琳,她想塑造成什么样就什么样,毕竟这次舞台剧也是她在执笔。
基于诺玛和艾玛的年龄差距,有些人担忧40多岁的诺玛如何演出“少女感”,大拿们认为年龄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这部舞台剧表现的是成人的故事,郝敏已经不再是少女,诺玛扮演郝敏这个角色,在这部舞台剧中,似乎更适合。事实上,诺玛是个实力派,舞台剧经验丰富,曾经获得过英国舞台界的最高殊荣“劳伦斯奥利佛奖”。为此,大拿们表示十分期待诺玛的精彩演绎。
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按钮,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安装OPEN开腔,就可以参与讨论啦!iOS版现已上架AppStore,Android版本也在努力开发中,可以私信小编索取内测链接哟!
媒体:手把手教你操纵美国总统大选 眼看就得逞了
2020年美国大选在即,利用其脆弱的民主制度“黑掉”总统大选,选出一个你在幕后提线其在前台当木偶的美国总统的时候又到了!根据美国宪法第一章的规定,选举的权力属于州权。也就是说虽然整个美国同一时间进行大选,但是用啥办法来选的权力却在地方各州,这导致了美国各地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选举方式。
因此,你那双操控美国大选的黑手只能一个州一个州地插入了。
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决定权在地方手上,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美国有五十个州,其中俄勒冈州早就在1995年实行了全州邮寄选票的选举方式。该州更是在2000年开了总统大选全部邮寄投票选举的先河。
俄勒冈现任州务卿,共和党人贝弗·克拉诺 Bev Clarno 在不久前的《60分钟》时事访谈节目向全美国宣传邮寄选票选举,她说:“只要试一下,你就会喜欢(邮寄选举)!” (Try it, You Might like it!)
坊间都说邮寄选票的选举特别容易“作弊”,这让你可以放胆先从俄勒冈州下手。
假设你这次的目标是让提线木偶G党候选人赢取美国总统大位,在你撸起袖子准备开始操纵美国大选之前,这里有“操控美国大选四大必杀招式”奉送如下:
第一招:打通关节
根据上一次2016年大选结果的数据,G党候选人在俄勒冈输给了M党候选人将近22万张选票。
因此简单计算,这次要让G党候选人在俄勒冈州胜选,至少要让G党候选人比上次多获得22万张选票。
而操控选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俄勒冈州选举办公室买通。让他们帮你在选票上做手脚,比如多印22万张选票悄悄塞给你,让你通通在G党候选人名字前打勾。
又或者在所有的选票上都只印上G党候选人名字,就像2016年大选时网络谣传的那张PS成只有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而没有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俄勒冈选票一样。
2016年大选时网络疯狂谣传一张PS过的俄勒冈的选票,上面没有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名字,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的名字则有两个。
买通选举办公室这一招只要有钱就行,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而根据俄勒冈州选举法律的ORS246.110条款,州务卿是俄勒冈州法定首席选举事务官员 (“The Secretary of State is the chief elections officer of this state”)。
嗯,你可以按图索骥了。
带着白手套的双手把一个装满了美钞的黑色密码公文箱缓缓地递到俄勒冈州州务卿面前,你低声地对她说:
“我知道州务卿是一份不稳定的工作,随时都会被选民选下去,有一任没一任的。如今美帝局势动荡,是时候考虑一下后路了……”
但是很快地,你会发现收买了州务卿却并不等于买通了整个选举。要打通所有关节,你估计还要准备几十个这样装满美钞的密码公文箱。
因为又根据俄勒冈选举法律ORS246.200条款 ,俄勒冈州地方各郡的专员(County Clerk)才是唯一合法执行选举的人员。(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by law, the county clerk is the only elections officer who may conduct an election in this state)。
也即是说,实际执行选举的是郡一级别的选举事务专员(County Clerk)。这些选举专员负责在选举时在各自辖区划定选区,准备大选选票的内容及相关资料,核实候选人提名,编写各自辖区的选举手册,以及收集选票,进行点票等等具体的选举工作。
没有这批郡选举专员的配合,你是无法在选票上做手脚的。
然而各郡的地方官员却和州务卿之间并无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因而无法让已经被收买的州务卿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方式为你行方便之门。
这样一来,买通选举的难度系数一下子增大了N个级数。
更为不利的是,就算你背着装满了美钞的黑色公文箱,翻山越岭走遍俄勒冈三十六个郡去送黑钱,奈何人心隔肚皮呀!
你要的是G党候选人当选,保不准三十六个郡里有那么一两个爹亲娘亲不如党亲,党性大于人性认党不认钱的G党死敌M党死忠,他们一个转身向FBI举报,马上就会让你分分钟锒铛一声进入两个监狱:
先是因选举作弊坐进联邦监狱,坐完联邦监狱再转场因贿赂政府官员去坐俄勒冈州的监狱。
看来打通关节这招难度大风险高效果不明确,怪不得操控选举的绝世高手普京大帝轻易都不出这一招。
第二招,制造假选民
网络曾经疯狂传播说美国有几百万非法移民都投了票,这简直就是指引你操纵大选的一条明路。
虽然根据俄勒冈州法律每次选举都需要拥有选举资格的选民进行选举登记,只有选举登记之后的选民才能得到选举的选票。
但是俄勒冈州进行选民登记时的身份证明要求只需要提供驾驶证即可,这看起来就是个绝佳的钻空子机会。因为只要搞得到驾驶证,就可以去登记投票!
俄勒冈州的驾驶证样张
但是仔细一想,如果这也能成的话,很多临时在美国考过驾照的外国人不也都可以投票选美国总统了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看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原来当你去DMV(相当于车管所)申请驾照的时候,是需要填上一个神秘的,天不知地不知只有你才能合法知道的号码:社会安全码——SSN。
这个SSN码是你在美国身份地位的最终验证号码。一个人是不是拥有投票权利的美国公民,查一查SSN码即可知道。
而当美国社会安全局(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颁发 “社会安全卡” 给一个合法在美国居住的人的时候,它几乎是要求你“阅后即焚” !因为社会安全码轻易不可示人,目的是防止身份被非法窃用。
社会安全卡样张。上面九个数字的号码是美国人唯一最终身份验证码(SSN)。联邦社会安全局要求该卡不得随身携带,以免身份被非法窃取。
正因为如此,法律上并不要求登记选举的时候出示SSN码,而只要求提供驾驶证号码等其他身份证件。
这是因为申请驾照的时候已经把驾驶证号码和SSN码绑定了,所以通过驾驶证号码即可在DMV和社会安全局的后台数据库验证是否合法选民。
所以当你想用非选民的驾驶证,或者制造假的驾驶证来为G党候选人增加票数的时候,除非你已经把美国社会安全局电脑数据库黑了下来拖了它库——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可以打败美国安全措施最严密的数据设施的绝世电脑黑客高手,否则当你输入假驾驶证号码来进行选民登记时,FBI 就会再次敲响你的房门。
就算是你黑掉了整个美国社会安全局电脑数据库来做假的选民登记,最终还是会被轻易识破。
因为当后台验证到一个SSN正在被两个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时候——拥有真实身份的选民当然也会去登记参加选举投票的,那么出现在你门口除了FBI之外,肯定还会有俄勒冈州警察。
除了入侵联邦政府电脑数据库的罪行会被联邦调查局拘捕之外,你同时还犯了窃取身份(Identity thief )这个俄勒冈州的C级重罪。
第三招 假选票
虽然用假选民的这一招行不通,但是邮寄选举看起来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不需要选民去投票站投票而只需要进行邮寄投票(Vote By Mail )。
理论上,只要你印出20万张以假乱真的选票,统统勾选G党候选人再寄出去就会大功告成。
而为了制造以假乱真的选票,你得找一张真的选票来做模版。
俄勒冈州2016年大选选票样张
在上面这张2016年大选的长长的选票上,需要选举的所有项目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别内容:
第一大类要选的是联邦级别的官员,包括美国总统以及联邦参议员和众议员等等;
第二大类要选的是州长州议员法官等州一级的各类官员;
第三类要选的是郡及以下的地方官员;
第四类是对各个选区提出的各种不同议案进行投票。
其中第四类议案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如2016年大选时就有选区需要投票决定是否额外征收企业税来增加本地区学校预算;也有选区要投票决定是否赞成售卖野生动物产品等等。
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议案真正写出了民主的细节,印证了所谓的 “基层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这句老话。
这类议案的第一种,是由平头百姓自己发起的叫做直接议案(initiative)。因为是由百姓发起由百姓投票,算是为最直接的民主形式;
第二种叫做立法机构推荐议案(legislative referral)。其实就是州立法部门或者管理部门提出修改某项法律法规时为了甩锅——当然是依法甩锅给选民,让选民在选票上做决定的议案;
第三种叫做公投(referendum)。是民众对某项现有的法律或者某个民选官员不满,提出反对并提交到选票上让大家投票决定。比如今年俄勒冈州的共和党就正在策划要把现任州长以公民投票的形式进行罢免(recall)。
俄勒冈州的共和党正在路边收集签名,以便把罢免现任俄勒冈州长民主党人凯特.布朗的议案放到今年大选的选票上
而所有这些议案都可能只是针对某个或者某些选区才有效。因此每次选举之前,都需要划分出最小选区单位——Precinct 来分别确定哪些区对应哪些议案进行投票。
2016年大选时摩特诺玛郡的Precinct 选区划分地图
于是一到大选,各个precinct选区都会努力把自己辖区的各种议案塞到自己选区的选票上,这就导致了就算在同一个州的同一个郡,不同的precinct选区的选民拿到手上的选票内容往往是不一样的。
各个选区的选票的内容不尽相同
除了总统、州长、州务卿这几个联邦和州行政长官的投票内容一样之外。不同选区选的联邦参众议员、州参众两院议员,各管理区地方官员、地方法官、以及各类地方性议案内容因为选区的不同,其投票项目都有非常多的不同。
2016年大选时,仅仅是摩特诺玛(Multnomah county)一个郡,提供给各不同选区的选票就多达162种。考虑到俄勒冈州一共有三十六个郡,制造假选票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不下于制造假美钞。
如果你为了省事,22万张假选票全是一个式样,那么在一个大概只有2000多个选民的选区,就可能会收到超过20万张选票。这相当于你用假选票明目张胆地DDoS洪水攻击了一个可怜的小小选区,操控选举的阴谋也就自爆而见光死了。
为了避免假选票阴谋败露,你可能要有极致的工匠精神,把22万张假选票分别做成多达上千种不同款式……。
而假设这一切的困难都被你一一克服,22万张假选票最终邮寄出去,悄悄地进入了选举的点票流程。
眼看着操纵美国大选的阴谋就要得逞了!
且慢……
这些假选票寄到点票站之后,它们立刻会遇选票检验的巨大挑战。
俄勒冈州在每一次选举的每一张选票上都会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条形码,用来识别选票的真伪、是否是重复选票、是否过期选票等等信息。该条形码还包含了拥有该选票选民的相应信息等等。
这个条形码印在寄送选票信封的背面。点票站收到这些选票之后,第一时间就会扫描条形码,然后自动分类到相应的选区进行点票。
选票信封正面(上)和背面(下)。在选票信封背面,左上角是识别该次选举及投票人信息的条形码,右下角是投票人签名处,只有条形码和投票人签名信息相符,该选票才会有效
假选票被筛选分拣机器扫描之后,因为无法提供正确的条形码,当场就会被送到无效选票的箩筐里面。
选票自动分拣和甄别
选票的签名验证
就算没有被筛选出来,假选票马上也会面临签名辨识流程的考验。
只有当选票的签名和选民登记时候的签名一致选票才有效。而假选票由于没有选民登记资料作为依据,因而也就根本过不了签名验证这一关。
精心炮制的假选票就这样变成了废纸,你的心在流血啊……
第四招:放大招
事到如今,除了心痛之外,一定应该还有其他办法来扭转败局的!
前面三招都是以增加G党候选人票数的办法来操控大选。在用尽了所有手段都不能奏效之后,看来只能使出终极大招了:减少对手的票数。
减少对手票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能让对手的选票送达点票站。
说到这里,你马上灵机一动计上心头:既然俄勒冈州所有选票都是邮寄投票,那么只要放个大招,在半路把派送信件的邮差打倒在地,选票不就送不到投票站了吗?
美国邮差的形象随即浮现在眼前,你可以掂量一下能否抵挡住他的拳脚:
参加过WWE摔角大赛的“邮差”马龙
打是打不过的了,但是可以“拆哪”!
只要把联邦邮政局的邮筒和邮件分拣机器统统都拆掉,对手的票不就寄不出来了吗?*
想到这里你不禁仰天哈哈大笑说道:“简直天助我也!天助G党也!”
恭喜你,能想到这个绝妙的主意简直可以荣获“稳定的天才(Stable Genuis)总统银奖” !
怎么只是银奖,金奖给谁了?
特朗普政府最新任命的美国联邦邮政局局长(Postmaster General)路易斯·德乔伊(Louis DeJoy)早就抢在你仰天大笑之前行动了。
他先是在8月7号解雇了23名联邦邮政局高级官员,接着下令大规模拆走各州的邮筒,拆毁邮件分拣机器,还发送邮件通告全美各州2020年大选时联邦邮政局不保证邮寄选票可以如期派送!
在被国会和各州政府抗议和喝止之前,数百个邮筒已经被拆走,大批邮件分拣机器已经被拆散……。
堆放在城市某个角落的被拆弃邮筒
8月24日,美国国会对邮政局长路易斯·德乔伊进行了严厉质询。路易斯·德乔伊在强大社会舆论压力和可能要承担潜在法律责任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声称暂停拆解邮政设施,并一改之前发给各州所说的不能保证选票准时送达的口风,说美国联邦邮政局将努力确保选票按时递送……
看来这个终极大招,也不是人人都能用得了的。
美国联邦邮政局局长路易斯·德乔伊
* 虽然俄勒冈州是“邮寄选票”选举,但是选民还是可以直接把选票投入临时设置的投票箱,或者去附近设有投票箱的公共图书馆投票,以及直接去选举办公室投票等等,从而避开通过邮政局邮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