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欧洲卡车模拟2序列号(负债卖房拍处女作,却因尺度大不过审,这禁片导演的野心超乎想象)

导读 欧洲卡车模拟2序列号文章列表:1、负债卖房拍处女作,却因尺度大不过审,这禁片导演的野心超乎想象2、汉密尔顿可能是犹太人?——美国建国者一代中的犹太因素3、英卫报评出2022年

欧洲卡车模拟2序列号文章列表:

欧洲卡车模拟2序列号(负债卖房拍处女作,却因尺度大不过审,这禁片导演的野心超乎想象)

负债卖房拍处女作,却因尺度大不过审,这禁片导演的野心超乎想象

“骂就骂吧,跟壮壮导演比,我其实很幸运了。”

聊天的过程中,李玉会时不时流露出这样无可奈何的情绪。

《断桥》已经上映5天了,票房1.74亿,不低,但豆瓣分数却不如人意,仅有6.3,更重要的是,围绕着电影的争议铺天盖地。

作为导演是怎样看待这样的批评的?是否有委屈之处?是否有反省之处?又是否某一刻会感到出离的愤怒?

抱着这些疑问,Sir约了李玉,聊了整整两个小时。

不得不说,李玉的“大胆”超出了Sir的想象,我们聊王俊凯,聊马思纯,聊范伟,但更多的是,聊争议,聊删减,聊整个创作环境。

这样一点一点,就像搭积木一样,居然拼凑出了这部电影本该有的样子。

何以一部电影会被如此抽筋断骨?主动阉割?还是被动审查?

或许,我们聊的,又不止是一部电影。

01

为什么不报警

“她说,我不知道。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陷入这种境地。

我可能也想报警。

但在报警的时候,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警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受到不公平,在冤屈的时候,会先发声,会先在网上引起热度。”

——李玉

“为什么不报警”。

影片中,女主角闻晓雨(马思纯 饰)终于拿到了杀父仇人朱方正(范伟 饰)的犯罪视频证据,但她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决定去手刃仇人,以至酿成大错,这让许多观众大呼“降智”。

老实说,Sir理解这种疑惑。

首先,报案找警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其次,闻晓雨从一个在食堂独自吃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女学生,转变成这么一个暴戾的人,有些突兀了。

但,或许是我们把一切想简单了。

李玉提起了策划组的一个90后女孩,当初,她也问了那个女孩同样的问题。

女孩摇摇头,“我不知道”。

就像李玉的那篇微博说的,人性复杂,不是非黑即白。

“我们都没有遇到过自己的父亲被自己认为是亲人的养父谋杀的处境。”

李玉对此的解释是,一,她不相信警察,二,人的冲动反应。

“在报警的时候,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警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受到不公平,在冤屈的时候,会先发声,会先在网上引起热度。”

“从情绪上,如果我的亲爹被别人干死了,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要干掉那个人,可是你冷静下来之后,你又开始想做这些努力,说我是不是要这样那样。”

听起来似乎是有些道理,但其实还不能服众。

为什么?

因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一切在电影之外,靠文字来答疑解惑的行为,都只能被认为是电影本身不够到位。

这也是为什么,创作者都鲜于解释自己的创作动机的原因。

李玉不知道这些吗?当然知道,即便是从第一部剧情片《今年夏天》说起,她也做了二十多年的导演了。

△ 中国第一部女同电影《今年夏天》

提及这些,主要是探寻原因,你没有感受到这一层的原因——删减。

比如,唐大哥。

唐大哥是电影里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和朱方正推杯换盏,但寥寥一笔带过,连身份都不明朗。

Sir当时看的时候便有些好奇,因为晓雨在看视频证据时,有句台词“他和朱方正是一伙儿的”,好像他才该是让晓雨更惧怕,担心正义无处伸张的人。

但电影给的信息确实太少了。

李玉解释说,那是因为删减的缘故,“其实他是朱方正的保护伞。”

“而且原来有一些台词是朱方正自己说的,他在层层的网里面像一个蜘蛛一样被困住了,破不了,要破了就死了,所以他就只能在这跟大家一起吐丝织这个网,这是一个更深刻的东西吧。”

李玉的意思很简单,不报警,是因为这里面有着一层又一层的保护网。

而且这层网,是一个小警察无力对抗的。

“其实有一段跟警察的对话就是‘我不相信你们,我想相信你们,但是我不能相信你们,是因为你们现在连证据都没有。’她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她知道这么一个小警察左右不了这样的事情,我当时那场戏也是欲言又止的。”

如此以来,事情便容易理解了些。

但,《断桥》的删减,可不止这些。

02

删减的性侵

“强奸的时候。

所有人都在外面。

推杯换盏。

哈哈大笑。

别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玉

孟超(王俊凯 饰)的姐姐删减,大概率是因为“村霸”。

在李玉的描述中,这是一个喜欢诗的农村女孩,初中的时候爱上海子的诗,梦想成为如今的余秀华那样的诗人。

然而一次喜宴结束了她的一生。

她去村霸的家宴端盘子,于是被人怂恿,“给我们念首诗吧”,她只好照做了,但她念诗的时候,散发出的某一种魅力吸引了村霸。

于是,那个村霸就把她拖到一个小屋里强奸了。

“强奸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外面,推杯换盏,哈哈大笑。别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大家都该喝喝,该玩玩,该唱唱,是热情腾腾的太平盛世的感觉。”

这时候,14岁的小孟超出现了。

他看到这个村霸一边掐着姐姐的脖子,一边强奸着她,他被这个画面刺激到了,愣住了,一动不动。

而此时,姐姐没了呼吸。

“所以他在整个电影过程里是内疚的状态,”李玉这么说,“因为他觉得是自己害了姐姐。”

“他杀了村长之后就一直逃亡了,姐姐的故事,就是一个诗的死亡,爱诗女孩的死亡,有一点点线索就是在山上还保留着他姐姐的诗本。”

可惜吗?可惜,但李玉说,删减的还不止这些。

晓雨在学生宿舍的戏份。

那段戏里,她在帮自己的好朋友捉奸。

她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愤怒,把对父亲出轨的恨统统投射到了劈腿男同学的身上,抓起男生的电脑,丢出了阳台。

还有呢?

“我们有一段也去掉了,晓雨说我恨的是我自己,因为我一想到我被蒙蔽了八年,一想到我爸爸在那个桥洞里待了八年,我就觉得自己根本没法自处。”

但。

假如,没有这些删减,电影会让观众更满意吗?


或许会。

只是连李玉自己也不能保证。

“当我们拿到这一版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做观众测试的,非常精准的这三个疑问,那个时候我们其实就出来了,我们选择面对,所以你觉得委屈吗?因为我不意外,报不报警,吻,悬不悬疑,就是这三个点。这里面当然有(审查)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创作选择的原因。”

虽然,“我们都拍了。”

△ 网友脑补的删减片段

03

“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要不然我就继续拍犀利的东西。

要不然就是社会观察的东西、社会批判的东西。

要不然我可能就失业了。”

——李玉

李玉在讲述这些的时候,很平静,仿佛一场战火早已平息,留下了一处处厮杀的痕迹,却又如此静寂。

Sir不免猜想,这样的厮杀,在她身上到底留下了什么?

2000年,为了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今年夏天》,她卖掉了一套在北京良乡的房子,又凑了20万块钱。

可拍完之后,她才知道原来还有审查这回事儿。

流程没走对,这部题材先锋,镜头露骨的电影,彻底“沦落”成了地下电影。

2007年的《苹果》,更是由于尖锐的批判现实主义和大尺度,遭遇禁映的厄运。

而这部《断·桥》呢,被肢解得几乎支离破碎,遭遇大量差评。

“冰冰以前说过,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李玉感叹了这么一句。

但随即又补充道,“但是作为创作者不能解释”,“我觉得电影就应该交给观众,你不能跟每一个观众说,这个我是受审查伤害了,那个怎么怎么样。”

言语中,透露着一份摇摆与纠结。

审查当然对她有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比如,拍了电影这么久,她也早“学会”了自我审查。

“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首先得规避,比如说警察形象必须得正面。”

比如,有一段时间,她看起来“乖”了许多。

《万物生长》、《阳光劫匪》,即便李玉一直说自己不后悔,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她的作品序列中,这两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气质,的确与众不同。

但,除了审查,整个社会环境对她也有一定的影响。

长久以来,李玉的电影都有着强烈的“发现感”。

她总能看得到边缘群体。

《今年夏天》,是中国第一部关注女同性恋群体的电影。

《红颜》里,未成年怀孕的小云,半生都没有摆脱“破鞋”带来的阵痛。

《苹果》里的刘苹果,是一名洗脚妹,也是不同阶层男性的玩物。

但近年来,观众越来越“政治正确”了。

“你不能出轨,不能犯罪,不能这个,不能那个,我没法拍了。”

“大家的价值观还是要丰富一点,开放一点。”

是的,李玉从不介意展示或是放大她们身上那些“最女性化”的特质,性感、美丽、狡黠、情绪化、感性、不理智、对于感情的依恋,等等,但她们很少作为纯洁无辜的化身。

纯洁和无辜,本来就是值得商榷的。

不过,李玉跟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也一直在变。

这些年,她对于女性自身存在哲学的探讨仍在继续,也能从零星镜头里看到角色们与所处时代的呼应,可那种社会观察式的冷峻变少了。

直到这部《断·桥》,再次看到她对正义、不公、社会黑暗面的追问。

为什么?

她觉得这就是一种责任感。

△ 李玉在微博发声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不然我就继续拍犀利的东西,要不然就是社会观察的东西,社会批判的东西,要不然我可能就失业了。”

但李玉并不认为自己悲观,因为她觉得,一定是站在亮的地方,才能看到这种暗,反思这种暗。

于是,即便如全片都阴冷、沉郁、悲伤的《断·桥》,结尾仍留下了一丝光明。

孟超和晓雨,用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救赎。

“我第一部就是地下电影,第二部又被禁,之后才慢慢地觉得可以跟审查去对话。这个我经历了很多智慧的成长,也有一些摇摆,但是我觉得越到这个时候,越应该勇敢一点,哪怕你只迈半步,也要尝试着去迈。”

04

“我想拍妓女杀人”

“不是说想拍一个什么样的片子。

而是一个题材该怎么拍。

我关注的还是那些。

但我就不会做自我审查了。”

——李玉

当然,我们聊得远不止这些。

比如我们聊了不少演员的话题。

——“我在吃火锅,看小凯拿了一个盒子,里面就是几块牛肉和蔬菜,一点味都没有。但是他自制力很强,默默地看着我们在吃红油火锅。”

——“冰冰演这个角色的话,不会这样的,其实冰冰是脆弱,不是软弱,但是纯纯有软弱,就是那个狠劲出来很有劲,但是这个角色有软弱的部分。”

——“范伟老师自己就说,他自己经常感慨,一旦他进入这个角色,沉浸式表演的时候,他会突然跟我说,真的是一念成魔,每次他杀完人的时候,他的手都在发抖。”

李玉嗨起来的时候,对剧本能够肆无忌惮地想象。

——闻晓雨和小警察也会发生点什么,有一些情感上的纠葛。

——闻晓雨和孟超之间不是爱情,但如果更真实的话,是可以有更复杂的东西,比如两人之间可能会相互利用。有个观众说得好,在那个极度压抑、极度的苦难下,爆发一场毁灭式的性也不为过。

——闻晓雨的父亲也不会是一个完全的理想主义形象,会有自己的黑暗面。

她还说起曾经一个无疾而终的作品构想。

改编自鲁敏的小说《三人二足》。

一个假装自己是恋足癖的男人,哄骗女人说迷上了她的脚。

可男人帮她订做高跟鞋,却不过是想让她帮忙藏毒、带毒。

交易的另一边,是个年轻的卧底警察,也迷上了这个美丽的女人。

总之,就是两个毒贩与一名警察的三角恋故事。

很精彩,但……

警察不能跟犯罪分子谈恋爱啊。

不过,李玉的确在准备着她的下一部作品——

关于性侵故事。

她为公安部发布的“对性侵零容忍”政策感到开心:

“其实我挺想讲知识分子的性侵,普通的强暴大家很容易分辨,但是知识分子的性侵是有隐蔽性的。”

只是,“依然会很难。”

Sir问起李玉,假如能完全自由发挥,你想拍什么?

“比如拍女性杀人,她可能是一个被女德害了的人,觉得连戴隐形眼镜都是不守女德,觉得一流产地球就会爆炸。她从女德班毕业之后,就专去杀那些不守女德的人……可能跑到民政局门口守候离了婚的女人,然后杀掉她。”

“或者妓女杀人。”

不过,在这之前,李玉纠正了Sir的问法:“不是说想拍一个什么样的片子,而是一个题材该怎么拍。我关注的还是那些,但我就不会做自我审查了。”

假如能自由发挥,李玉能拍出让大家更满意的作品吗?

观众对此或许见仁见智。

只是如今,当一部电影早已不是它那个本身的时候。

批评、评论,似乎已缺乏了应有的力道。

不过,在李玉看来,电影在面世之后,哪怕是最激烈的批评,都是这个电影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也是它身上时代印记的一部分。

“那你会觉得委屈吗?”Sir最后问。

“战士不能讲委屈”,这是李玉的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汉密尔顿可能是犹太人?——美国建国者一代中的犹太因素

在美国建国者的序列中,《联邦党人文集》作者之一的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算是颇为卓尔不群的一位,我的业师Jeremy D. Bailey教授曾指出,汉密尔顿最特殊之处就在于他正视了人类本性对于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持续热切盼望,汉密尔顿认为这种盼望才是最为本质的人性,要比人类追求自由的愿望来的更为深层次,也更为有影响 [1]。在此前的相关文章中[2],笔者曾提到过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史里的一个独特细节:“从自由-保守政治光谱而言,杰弗逊偏于自由派和进步主义一侧,汉密尔顿政治思想偏于保守派一侧,但是当来到奴隶制议题,则杰弗逊明显处于保守和实际蓄奴一方,汉密尔顿则相对较为开明”。2021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著为我们审视汉密尔顿的特殊性提供了独特的新视角。

此书名为《汉密尔顿的犹太世界》(The Jewish World of Alexander Hamilton),作者Andrew Porwancher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宪法理论与宪政史研究方向的副教授,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访问学人,此书出版后颇受好评,拿到了《美国革命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2021年最佳图书奖。

学习、研究美国政治思想史的人都知道,汉密尔顿出生在英属加勒比海岛屿殖民地上,这个很特殊的出生经历使得他与别的主要美国建国者颇为不同。Porwancher对此搜罗、整理和分析了大量相关资料。按照Porwancher的描述,汉密尔顿的真实身世是这样的:1745年时,汉密尔顿的母亲Rachel(本为英国海外领地人民)在荷兰控制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上与荷兰国籍犹太族裔的富商Johann Michael Lavien(一作 Levine)结婚,同时皈依了犹太教。按照当时该地的荷式法律体系,这两人要完成合法婚姻,就必须皈依信仰同一宗教,而据Porwancher的研究,富商Lavien并没有转皈基督教。Lavien和Rachel唯一的孩子Peter Lavien在小时候从未按基督教礼仪受过洗(汉密尔顿也是如此)。此外,汉密尔顿的孙子在回忆时直接称富商Lavien是犹太人,而且Lavien的很多生意都是和犹太人做的,而在那个年代,和犹太人做生意的一般往往都是犹太人。

1750年代早期,汉密尔顿的母亲离开了该犹太富商,辗转到了英国控制的尼维斯岛(她本身就出生在这里),和苏格兰人James Hamilton同居,但似乎并未脱离犹太教。在法律形式上,汉密尔顿的母亲与犹太富商Lavien从未正式离婚。1755年,汉密尔顿作为“非婚生子”(out of wedlock)出生。Porwancher认为,按照当时的犹太教律法,其实汉密尔顿自出生起,就是不折不扣的犹太人,因为汉密尔顿的母亲在他出生之前就已改宗犹太教。而且,历史记录显示,汉密尔顿小时候在尼维斯岛上的学校,的确是犹太人学校,而且在学校里,汉密尔顿曾学习背诵了希伯来文的《十诫》,按照Porwancher的说法,汉密尔顿的母亲是主动选择让他从小接受犹太式的教育。

再然后,到汉密尔顿13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此后汉密尔顿主动切断了他和犹太教的联系,因为在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里,犹太教是被广泛视为较为劣等的宗教信仰,饱受歧视。汉密尔顿将他在加勒比岛屿殖民地上的童年时期经历埋藏得很好(部分因为他是非婚生子的缘故),从不对人轻易说起。

不过,按照Porwancher的描述,汉密尔顿终其一生都对宗教信仰自由较为支持,他愿意在他的法律执业生涯里为犹太裔的客户提供代理服务,而别的各美国建国者都不愿这么做。当时社会上通行的一种看法是,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会促使他们在法庭环境下主动选择撒谎,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为犹太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而据各种历史档案资料,在为犹太裔客户提供法务代理服务时,汉密尔顿往往都是非常热情而真诚,正好与“时流”反向而行。当时纽约有一处犹太教堂叫Shearith Israel,该犹太教堂里的几乎所有主要的有头有脸人物,都曾委托过汉密尔顿来代理他们的法务相关事务。汉密尔顿还曾协助Shearith Israel的领袖Gershom Seixas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担任职务,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让犹太裔背景的人进入大学董事会任职。

汉密尔顿的政敌们常常会指控汉密尔顿所推行的政策实质是对犹太人较为有利的。汉密尔顿致力于实现犹太裔和非犹太裔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化,还曾帮助过犹太人打破高等教育和学术界存在的天花板障碍。Porwancher指出,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汉密尔顿从当时欧洲犹太人搞的银行金融体系行为中学习到了信贷(credit)的理念,后来将这种做法用之于驱动美国独立战争事业,并取得了重大成功。实际上,鉴于汉密尔顿是美式金融帝国的主要初始建基者之一,他所构思的行业范式框架也为美国犹太裔社区的繁荣提供了无限的机会。

过往的历史叙述在解释这一段时,常常会说,因为汉密尔顿和其父James Hamilton是一种非婚生子的关系,所以汉密尔顿无法受洗为基督徒,也参加不了普通的基督教学校教育,但Porwancher的研究指出,其实在当时的尼维斯,有大量历史记录显示,私生子也一样能接受正常受洗,因此汉密尔顿进入犹太学校接受教育更像是被刻意安排的结果。而且那个年代的犹太教学校其实是不接受非犹太学生的(社会整体氛围对犹太教也很不友善)。

Porwancher还不忘从总体层面将全书意旨升华了一下。他说,现在美国有些人宣称,美国本身是非犹太裔创建的,而犹太裔人所干的事情无非都是与美国立国精神背道而驰,甚至不时威胁到了美国的立国原则。但Porwancher认为,既然汉密尔顿有着犹太裔的背景,那么犹太因素本来就是美国立国精神原则里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环节。

在美国立国时代,对犹太人的敌视与歧视情绪在民间还是挺有市场的,而这又与制宪时期(即1787-1788)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之间发生的论辩有关,按照Porwancher的描述,当时汉密尔顿试图说服纽约州的一位反联邦党人去支持新的联邦宪法框架,这位反联邦党人直接拒绝了,他向汉密尔顿说,要是他同意了新的联邦宪法框架,那么最后联邦层级政府将全由犹太人和异教徒们掌控,而这会是“极端危险”的,他宁愿美国国家分裂,也不会认同新宪。Porwancher记述的这个情况大概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别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在1787-1788的美国立宪时代里,联邦层级的法律框架开始给予了犹太裔以整全的权利,但各州层级的法律则并非皆是如此,也就是说,联邦层级的法律体系对犹太人要远比各州层级法律更为尊重和宽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Porwancher此书为我们更深入理解汉密尔顿提供了新的视角,汉密尔顿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黑奴命运的相对同情,也许或多或少都和他的幼年时代犹太裔背景(如果这个背景确实存在的话)有关。

总体来说,此书视角新颖,格局宏大,而且说理清晰,娓娓道来。但是,单从史料发掘与运用的角度看,Porwancher这部书也许还是有不少过度诠释的部分,这部书提供了大量的边缘型佐证,但似乎仍缺乏足够的一刀直击关键而毙命的材料(Porwancher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并说他下的一些判断其实都是“概率论”性质的)。当然,作者其实足够聪明,因为他真正论述的是“建国者汉密尔顿与犹太裔及犹太裔身份之间的深度关联”,而并不是“汉密尔顿是个犹太人”。关于后者,Porwancher审慎采取的表述是“汉密尔顿大概有可能是个犹太人”(Hamilton was probably Jewish)。在Porwancher最初向出版机构提交的写作计划中,他拟定的题目是“犹太裔的美国建国者:汉密尔顿的隐秘生活”(The Jewish Founding Father: Alexander Hamilton's Hidden Life),从后来正式出版时的题目“汉密尔顿的犹太世界”来看,Porwancher已经尽力将论题的确凿性压低,以及虚化处理。

不过无论如何,通过此书,我们毫无疑问更进一步了解了为何汉密尔顿在对待犹太族群的立场上会相对更为宽厚和包容的历史性背景原因。此书出版后,学界评价趋向两极,有人高度认可,有人极力反对,Porwancher则很聪明地说,这样正好就达到了他写作时的预期效果。

注释:

1、参见:https://lawliberty.org/forum/hamiltons-report-on-human-nature/

2、参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66630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27333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55398

英卫报评出2022年十大科学进展 吸入式新冠疫苗等入选

来源: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 张佳欣

2022年已接近尾声,而科研成果却永不落幕。近日,英国《卫报》发布了由十位科学家选出的2022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从重返月球任务到快速充电电池技术突破,从推动全球平等获得早期天气预警到包容性科学的发展,成果涵盖了各个领域。其中,中国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以及中国科学院马越等人利用AI发现抗生素两项成果入选。

1、DART拦截小行星和猎户座任务

6500万年前,恐龙在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后灭绝。人类能做些什么以避免类似灾难发生?今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成功碰撞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并改变其原有运行轨道。这表明,人类有能力改变即将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的轨道。

此外,月球作为新一代宇航员的首选目的地登上热门新闻榜。NASA和欧洲航天局的联合项目“阿尔忒弥斯”计划开始了将人送上月球的行动。任务的第一阶段“猎户座”太空舱于11月中旬发射,并于近期成功返回地球。太空舱被设计成最多可容纳6名宇航员,最终,一组宇航员将在2025年登上月球。

2、新冠大流行推动疫苗研发加速

新冠大流行期间,疫苗研发的速度前所未有。

例如,英国8月批准莫德纳二价疫苗用于成人新冠加强针接种,该疫苗针对新冠原始毒株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株而开发。它既能补充免疫能力,又能扩大免疫力。

又如中国启动无需打针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它可诱导黏膜免疫,并可能提供针对呼吸道病毒的长期保护。对于有“针头恐惧症”的人来说,这类疫苗更具吸引力。

3、人工智能助力抗生素发现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改变了分子生物学领域。今年,几个研究小组报告了首次成功应用人工智能来识别新型抗生素药物。

例如,中国科学院的马越和他的同事使用最初为自然语言处理开发的机器学习技术来识别由人类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编码的抗菌肽。该算法识别出2349个潜在的抗菌肽序列。216个多肽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其中181个具有抑菌活性。

诸如此类的研究有望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些最可怕的病原体威胁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治疗方案。

4、推动全球平等获得早期灾害预警

尽管科技能让人们提前预警自然灾害,但今年世界各地的极端气候事件仍造成巨大的死亡和破坏。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致力于推动世界平等获得早期预警的努力。早期预警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以便采取行动,防止悲剧发生。人们需要平等地获得多年前开创的预警技术和系统,关键的是分享信息并对随之而来的警告采取行动。

5、包容性科学的进步

今年,在治疗镰状细胞病方面取得了微小但重要的进展。虽然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一进展为世界各地数百万人带来希望。

今年,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前将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种送上月球,以测试辐射的影响。瑞典的一个研究团队研制首个基于女性身体构造的汽车碰撞测试假人,从而可不再使用缩小版男性假人。

这样的发展激发了包容性科学发展的希望,在这种科学中,性别、种族和地点既不享有特权,也不被排斥。

6、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揭晓

今年,被称为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颁给了4名年轻数学家。

英国牛津大学的詹姆斯·梅纳德是获奖者之一,他对解析数论作出了贡献,在理解素数的结构和丢番图近似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乌克兰数学家马林娜·维亚佐夫斯卡也是获奖者之一,她是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证明了E8格在8维中提供了相同球体的最密集堆积法,并对傅立叶分析中的相关极值问题和插值问题作出了进一步贡献。

7、新技术改变细胞生物力学研究

癌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早期症状通常与细胞硬度的变化有关。今年,来自德国和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发表了一项研究,展示了一种利用布里渊显微镜测量细胞硬度的方法。这项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减少了光损伤,该方法现在广泛适用于观察活动物细胞机械性能的变化。

这种方法将为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强大的工具。它还将彻底改变科学家如何测量和跟踪细胞在正常发育过程中的机械变化,并极大地提高人们对机械力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8、诺奖颁给伟大的量子纠缠

“远距离的幽灵作用”——这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的量子纠缠,即两个量子粒子必须被视为一个单一实体,因为即使它们相距很远,影响其中一个也会影响另一个。

今年10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三位量子信息科学的先驱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理解量子纠缠方面的贡献。这一发现也为量子计算机的突破奠定了基础,未来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9、企业提出“自然向好”愿景

近期,《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次会议将为从现在到2050年的自然恢复设定方向。与此同时,各企业正在作出大胆的承诺,要变得“自然向好”,这意味着他们的活动总体上应该是有利于自然的。

加安巴托维镍矿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矿山,负责该矿山的企业承诺不会因其运营而使自然环境变得更糟。今年,英国班戈大学的凯蒂·德文尼什团队研究发现,该矿山通过减缓其他地方的小规模农业造成的森林砍伐来补偿矿区的森林砍伐,并表明生物多样性抵消有助于减轻重大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项研究是科学家如何对公司的环境承诺进行彻底和独立评估的典范,将帮助人们更好追究责任,扭转自然损害的趋势。

10、电池快充技术取得进步

根据10月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院士团队首次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10分钟极速充电。这突显了电池化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迎接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今年还有基于廉价、充足的钠而不是昂贵而相对稀有的锂电池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使这些电池更易回收的方法。

电池的基本原理没有改变,但最新版本潜力惊人,而且一直都在变得更好。

文明之美看东方丨这也是云南!带你探寻古滇不为人知的一面

来源:云南网

一把构思奇巧的新石器时代鸡形陶壶

既是展现原始社会风貌的艺术精品,也是云南新石器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陶器

一件闪烁着清冷光泽的战国牛虎铜案

既有中原地区的豪放大气,又具有浓郁的民风特色

一套雄浑大气的西汉滇王编钟

既展现了滇王国的气度恢宏,也说明了中原礼乐制度对滇王国的深远影响

……

云南不仅是鲜花大省、旅游大省

还是文物大省

今天请跟随云南网【云视角】

一起揭开云南神秘的历史面纱

这里有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提起最早的人类,你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云南元谋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其发现把我国人类历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元谋人是欧亚大陆四个距今170万年前后的早期直立人代表之一,亦为第一批走出非洲到达欧亚大陆的早期人类代表之一。元谋盆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1965年在元谋盆地开展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调查中发现了元谋人牙齿化石。其后对元谋人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了6件石器。1976年,根据古地磁法测定的结果——元谋人年代距今170万年左右,年代为早更新世。元谋猿人遗址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谋人牙齿 周国兴供图

元谋人遗址发现的石器 吉学平供图

这里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门口遗址出土文物,属铜石并用时期文化,这一遗址的发现,反映出云南原始社会末期之社会面貌,当时云南刚刚跨进阶级社会的大门,而我国中原地区正处在殷商晚期。

海门口遗址是云南铜石并用文化最早发源地,标志着云南地区利用金属的开始。

海门口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海门口村西北的剑湖出水口南部。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其文化堆积清晰、遗存丰富,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铜器时代,为建立滇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和完善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谱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期的考古学遗存还见于滇东北(昭通和贵州西北)和滇中湖盆地区,是云贵高原时代最早的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门口遗址2008年发掘场景

这里有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新石器时代直至青铜时代早期是探索云南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云南青铜文化光辉灿烂,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构思奇巧,造型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如战国牛虎铜案、三枝俑灯、鸳鸯形铜镇等,云南青铜文化尤以春秋战国至西汉为发达,出现了以古滇国为代表的青铜文明。古滇国,位于以滇池为中心的地区,记载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以“滇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是云贵高原发展最程度最高、文化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文明。元谋大墩子遗址位于龙川江支流——张二村河北岸一河旁台地之上,西距元谋县城4.5公里,是元谋盆地文化堆积保存较好的遗址。伴随着该遗址的发掘,云南新石器文化开始以一种独具特色的面貌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云南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大墩子遗址置于坑中的祖形巨石

这里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晋宁石寨山的发现和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的第一个正式的田野考古工作,遗址发现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青铜文物,特别是六号墓中滇王金印的出土,为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有关记载找到了实物证据。

2021年10月18日,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因“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学术研究领域解决了重大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成功入选中国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继“20世纪中国百年百项考古发现”之后的又一个“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鼓形贮贝器

这件文物的发现再次证实了真实存在的古滇国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表明:河泊所遗址群极有可能是古滇国的都城和益州郡的郡址所在。发现了包括“滇国相印”在内的封泥,“滇国相印”封泥的发现,不仅再次证实了古滇国的真实存在,而且弥补了汉中央政府在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对古滇国进行有效行政管辖记载的缺失。它是汉中央政府对古滇国及其周边地区有效行政、国家治权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见证。

“滇国相印”封泥

这里有牛虎铜案、铜孔雀灯

江川李家山墓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城北约12公里的星云湖西北隅,距晋宁石寨山滇王墓地仅40公里。墓地分别于1972年、199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其中第二次发掘入选“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地的发掘为揭开滇青铜文明之谜,研究和复原云南青铜时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及其重要的资料,出土的随葬品反映了西汉中晚期中原汉王朝与滇的关系以及汉文化对滇池地区的影响。

江川李家墓地出土的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牛虎案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此铜案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角飞翘,尾部有一只比例较小的猛虎,猛虎紧紧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着一头悠闲自得的小牛,仿佛不闻身外的危险,寓意大牛把小牛保护得很好,想要牺牲自己保护小牛。

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牛虎铜案

从西汉中期开始,云南跨入了铁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地下遗存以大量无封土堆的竖穴土坑墓最具代表性,墓中的随葬品变化反映了本地文化逐渐融入汉文化的历史过程。

个旧黑玛井墓地位于云南省个旧市卡房镇东南,墓地经考古发掘,从出土的器物看,其与两广地区和(包括越南北部)的联系相当紧密,表明在汉武帝开西南夷之前,云南东南部的红河流域已经融入汉文化圈,在西汉中期云南就已经存在着不同于滇池地区而且文化相当发达的青铜文明。

个旧黑玛井墓地出土铜孔雀灯

这里是南诏统一全云南的历史见证

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是唐代西南地方政权南诏统一洱海周边后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公元739—779年作为都城),也是南诏统一全云南的历史见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太和城遗址2021年发掘区远景

统筹:刘晓颖 锁华媛

策划:李洁 韩焕玉

编辑:杜诗雨 实习生:张子熠

设计:余思婷 何沐

成都最新答疑!事关离蓉、出行、就医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卫健委9月2日通报,9月1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18例(四川128例,广东55例,西藏46例,海南27例,黑龙江11例,重庆8例,陕西8例,辽宁5例,青海5例,河北4例,山东4例,河南4例,新疆4例,内蒙古2例,浙江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吉林1例,上海1例,云南1例),含4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海南13例,四川9例,新疆4例,辽宁3例,黑龙江3例,河南3例,陕西3例,广东2例,西藏2例,浙江1例,山东1例,云南1例,青海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67例(西藏575例,黑龙江207例,青海125例,辽宁114例,四川77例,海南75例,山东53例,河南46例,甘肃42例,广东41例,吉林40例,新疆34例,天津32例,河北32例,江西24例,湖北20例,广西8例,内蒙古6例,陕西5例,浙江3例,贵州3例,江苏2例,重庆2例,云南1例)。

四川

9月1日,成都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自8月12日发现首例外省输入本土病例以来,成都市已有超过20条传播链,累计报告病例超过900余例,疫情防控压力十分艰巨。

其中,最严重的是8·25锦江关联疫情。受前期成都高温暑热天气影响,游泳纳凉的人员较多,人员聚集,且无法佩戴口罩。疫情输入后,在成都市两个游泳娱乐场所引起聚集传播,尤其是到环球中心水世界游玩的人员居住分散,疫情扩散风险极大。

成都1日通报,自9月1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非本小区居民不得进入。市民非必要不离蓉,确有特殊需要,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离蓉。自9月1日至9月4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据成都发布消息,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均明确疫情期间正常接诊。

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2年9月1日至9月4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针对市民关心的相关问题,成都发布采访了各相关部门,进行答疑。

问:为何暂停了许多社会面便民核酸采样点位?

答:我市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各地暂停了许多社会面便民核酸采样点,只有医疗机构采样点和入川即检采样点正常开放。这是因为全体居民原则居家后,核酸检测由所在街道(镇)、社区(村)分时段组织居民有序参加,检测完毕后也便于居民立即返回居所。

问:全员核酸期间,公交、地铁停运吗?运营频次如何?乘坐公共交通需要什么条件?

答:我市全域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公交、地铁、出租车、共享单车均不停运,但公交、地铁运营频次将进行调整。

地铁全线网各线路首末班车时间保持不变,不分高平峰时段,全天按间隔10分钟左右运行;公交调整运营频次,重点调整中高风险区域、低平峰等公交线路运营班次,高峰线、定制公交、旅游公交等线路暂停运行。

铁路、民航、巡游出租车、共享单车正常运营。

全员核酸检测期间,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承担城市基本运行保障、防疫任务和确有特殊需要的市民,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乘坐公共交通。

问:最新的离蓉政策是什么?

答:市民非必要不离蓉,确有特殊需要,凭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离蓉。

问:成都实施全员核酸期间,可以入住宾馆酒店吗?有什么要求?

答:可以入住。实施全员核酸期间,全市的宾馆酒店保持当前正常的营业状态。办理入住手续,来自川外的,要落实“入川即检”,来自川内川外的都要“一扫四查”,即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风险城市旅居史、行程卡和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为确保顺利入住,建议入住前,向宾馆酒店提前了解确认入住要求。入住后自觉做到不外出、不扎堆、不聚集,服从酒店管理并每日自觉接受1次核酸检测。如有需要,请致电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服务电话:028-61888683、61882955。

天津

9月1日,天津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9月1日16时,天津本轮疫情共报告4条传播链、210名阳性感染者。

一是西藏来津人员“0824”关联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3名。

二是河东区“0824”关联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5名。

三是西青区“0827”关联疫情,累计报告200名阳性感染者。

四是外省返津货车司机“0831”关联疫情。

本轮“0827”疫情早期感染者基因序列与韩国近期上传基因序列差异最小,初步考虑,本轮“0827”疫情源头为韩国进口物品的可能性极大。

9月2日起,所有乘客在乘坐隶属于天津市公交集团的公交车出行时,均须主动向驾驶员出示健康码进行核验。

9月1日起,天津全市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本市行政区域内组团旅游业务、暂停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 酒店”业务。

9月1日起,天津全市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所)、剧本娱乐场所(剧本杀、密室逃脱)、棋牌室等密闭场所以及旅游景区中的密闭场所暂停开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