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王者荣耀无限火力怎么创建(当博物馆被重新定义)

导读 王者荣耀无限火力怎么创建文章列表:1、当博物馆被重新定义2、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砺奋进 绘写壮美画卷——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3、抢占综艺赛道,短视频有何杀手

王者荣耀无限火力怎么创建文章列表:

王者荣耀无限火力怎么创建(当博物馆被重新定义)

当博物馆被重新定义

第26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博物馆的新定义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属性,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窗口和社会纽带,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博物馆还应可持续发展,促进文旅发展,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新定义下的博物馆重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性,为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使博物馆行业在新一轮的自我审视与思考中寻得共识,于变革中求得机遇。

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博物馆是古今文明集大成之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也承载着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伴随着社区参与、社群发展的多样化,博物馆一改往日严肃学术的气质,以社群文化服务者的亲和姿态面向公众,无论在设计理念方面、分众化管理方面,在展览性质与类别方面,还是在活动互动形式方面,都不再高高在上,打破了公众对博物馆原有的仰视视角。在当下,参观博物馆也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时尚。

英国的博物馆夜游活动十分出名,是博物馆大众多元化参与的一个极佳诠释。例如,历史悠久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仅开展过“恐龙陪睡”的跨年夜宿活动,更是在场馆的巨鲸骨架下进行过“静音蹦迪”活动,观众在巨型自然历史标本的笼罩下,戴着耳机在炫酷的灯光中摇曳身姿;爱丁堡外科博物馆万圣夜的“心脏解剖成人工作坊”,看似恐怖与血腥元素的节日恶搞,实则是一堂专业严谨又妙趣横生的解剖课……新定义下的博物馆,可及性与包容性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多样性与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得以重视。不同的人走进博物馆会看到不同的博物馆,反之,博物馆也应该为不同的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内容与服务。因为,“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在于其馆藏有多少、有多宝贵,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生活、满足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实践证明,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让历史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不只在集中展示的馆内,也在打开无限可能的馆外”(李萌《让博物馆飞入“寻常”里》)。

博物馆新定义中重视博物馆的社区参与,除了“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奠定了其与社群间的关系形态,博物馆还要更主动地倾听来自观众、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的声音。由此,博物馆与观众的对话更为平等,博物馆与观众、社群及社区的关联亦更为紧密。在此基础上,大众与艺术的对话将更具主动性与共情力。

上海本土已有过这样的尝试。上海苏宁艺术馆曾携手社群举行“串门做客”活动,馆方与艺术家、艺术学院学生、艺术类媒体等组成稳定且有效的共创关系,共同探讨“传统博物馆、美术馆的年轻化及可持续性发展”;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们曾组团走进社区,和社区群众近距离交流,介绍古陶瓷修复、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这些走进社区的尝试,意义不仅在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为场馆后续开展的诸多活动打开了新的思路。

学者们认为,作为公众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可以通过与学校、图书馆、科技馆合作,与社区和市民联系,形成辐射性的文化网络,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一方面,多元且包容的社区参与不仅能促使博物馆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持续发展也能赋能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因为,博物馆不仅记录保存城市文化,而且参与塑造城市文化。例如,英国的匹茨汉尔庄园美术馆在疫情解封后重新开放时,展出了当地居民所提交的照片,这些照片反映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各种生活经历,凝固了一段段故事。这场跳脱传统展览形式的展陈,是社群关于城市发展的一次集体审视与思考,而这种社区高度参与下的“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在美术馆这一特定场所发生,更能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疫情之下,博物馆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其运营方式如何更可持续的话题在近两年中被热烈讨论。

旧观念里的博物馆是学习及思考的场域,而新定义及新业态下的博物馆是更多元化需求的融合之地。当大众艺术消费成为日常,博物馆、美术馆纷纷走下神坛,全球众多博物馆里增设了餐饮、休闲娱乐等以社交为需求的艺术消费空间,更符合观众的多元需求。例如,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博物院、巴黎左岸拉丁区等,都是博物馆与社区生活高度融合的典型。传统博物馆的运营多靠门票、衍生品收入及赞助,而如今的博物馆通过与社区互动形成博物馆“集群”,将文化、教育及商业集于一体,打破了博物馆的传统边界,进而实现了其所相关的文化产业及城市美学的持续发展。

新业态的生存需要可持续,新语境的表达同样需要可持续。博物馆协会大会认为,博物馆的新技术不仅是创建数字展览、提高观众参与度的工具,也是保护和储存藏品、降低成本和扩大文化机构辐射的有效资源。数字化创新使得博物馆的可及性增强,全球各大博物馆如今纷纷开展线上展览,数字化转型为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畅想。早些年的科技展以交互方式让观众观展,观众的现场体验可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元宇宙时代的观展,观众与藏品、空间的互动有了新的可能性,VR的运用可以满足观众在展览空间以外区域的远程观赏,全景视频及图像的实践可以帮助观众线上360度全景导览及细节化观赏,在多元化的数字交互运用下,观展的时间、空间、环境、语言等均不再受到限制。

故宫博物院自2018年起便与腾讯联合推出了一系列VR技术应用,2020年推出的“数字故宫”小程序1.0集参观导览、检索、学习、研究于一体,今年“数字故宫”小程序2.0上线,实现了地图导览、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参观需求;今年年初,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其藏品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增设多国语言的线上导览,以服务于全球化的传播;迪拜未来博物馆则更为超前,观众在其外太空探索区可通过模拟装置体验载人航天飞船发射,通过科技手段体验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虚拟世界的实践与创新,将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更多的观展可及性与博物馆业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数字化的科技运用也将促进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全球化开放与共享。

作者:王璐

来源: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砺奋进 绘写壮美画卷——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10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十年砥砺奋进 绘写壮美画卷——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一)盼望着、奋斗着、创造着,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要胜利召开了。

多次见证重大历史时刻的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红旗招展;深圳莲花山公园里十年前种下的高山榕,亭亭如盖、枝繁叶茂;蓬勃生长的雄安新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翱翔寰宇的中国空间站,“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全神贯注、有条不紊……历经岁月洗礼,世界东方的这片热土欣欣向荣;满怀豪情壮志,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勇争先。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顾新时代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这十年,我们铸就了激荡人心的东方传奇,赢得了令人惊叹的大国荣光,一个古老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十年砥砺奋进,历史的如椽巨笔绘写壮美画卷。如红日东升,如大潮奔涌,如长风浩荡,向上向前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2年的金秋十月,矢志复兴的中华民族,行进到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进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嘹亮,神州大地奏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激扬乐章。

(二)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贵州省独山县下司村脱贫攻坚尖刀排队旗,高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和滚动功能部件……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展现了新时代十年的不凡历程。

2012年至2022年,十年跨越,交出彪炳史册的时代答卷。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2013年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近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千年梦想照进现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书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刻印在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中。

锦绣山河为名,非凡十年为证,我们完成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书写。《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这些成就背后,蕴藏着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包含着多少气贯长虹的行进,凝聚着多少震撼人心的巨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一个浓墨重彩的十年,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从党史看,这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十年。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让无数人印象深刻。十年来,无论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解决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还是“八项规定”激浊扬清、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根本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一个百年大党擦亮初心、铸牢使命,刀刃向内、自我革命,重整行装再出发。十年夯基垒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从新中国史看,这是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的十年。“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我们锚定目标,跨越发展谋蝶变,强国之路正扬帆。十年风雨兼程,我们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越来越多人相信“全球未来的新希望来自中国”“21世纪世界发展的面貌取决于中国”。

从改革开放史看,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履铿锵,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从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从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连续5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十年日生不滞,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这是展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十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500多年的历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更加充分地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为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十年守正创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这是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我们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向上、豪情满怀……十年自信自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时间前行不舍昼夜,连结起过去和未来,铭记着光荣与梦想。十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中国的每一瞬间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时间,让一个走过百年的政党永葆青春活力,激发出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让一个历经沧桑的国度升腾起万千气象,迎来民族复兴的万丈霞光。

(三)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从第一卷到第四卷,这部著作让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感叹“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宏大规划和真情实感”,让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读出“大国领导人深湛的政治思维”。这部著作,打开了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思想之窗,更蕴藏着新时代“领航中国”的思想力量。

犹记2013年3月,美国国际企业战略专家作者库恩曾在英文《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列举了中国新的领导人面临的35项主要挑战。反贫困、建小康,斗洪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激荡十年,笃行十年,有爬坡过坎之难、风急浪高之险、闯关夺隘之艰,更有夙兴夜寐之勤、力挽狂澜之智、一往无前之勇。

正是在这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征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正是在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战”中,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沟,亲自指挥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运筹帷幄、坚决果敢,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面对人民军队“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问题,亲自领导强军顶层设计,亲自进行战略筹划,推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面对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面对香港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提出维护和落实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一法安香江、选规护远航,推动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勇开顶风船、无惧回头浪,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多少原创性思想,多少关键性抉择,多少战略性举措,多少变革性实践,多少突破性进展,多少标志性成果,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领导、亲自指挥的结果。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定向,我们就有了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成就伟业的“领路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一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理论,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指引全球近1/5人口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阔、最大规模的社会实践,引领“中国号”巨轮不断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就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首《领航》唱响中华大地,唱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愿与心声。北辰中天众星拱,思想之旗领航向,我们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四)十年砥砺奋进,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大于集村,是国家级农村社会经济调查观察点,全村有40个记账户。十年来的“收支账”,写下收获满满: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村民于光平的账上记着“2022年6月,收到合作社分红1000元”;生活水平更上层楼,村民张德香记着“2017年,花3.5万元买了辆二手轿车”;民生短板不断补齐,村民于振瑞记着“2022年2月到乡卫生院看病,新农合报销534元”……一个个数字,照见十年发展的民生温度——尊重“人”的价值,看见“人”的能量,成就“人”的梦想。

这十年,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共同富裕;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抗击疫情斗争;从“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建设……正是因为坚信“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决心,始终同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新时代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背后,“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也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起点。

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到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翻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的“会议台账”,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摆上议事日程,一切围绕百姓关切,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成为公认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是因为笃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如果一个政党努力追求无私的目标,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繁荣、福祉而奋斗,那么这样的政党将永远得到人民的支持。”前不久,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阐释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无论是哈佛大学一项持续多年的民调,显示中国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长期超过90%,还是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0年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95%,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无疑都印证了这样的判断。

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史诗、同心协力成就伟业的进程,正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前段时间,很多网民都发现,有关网站、客户端上都有一个醒目的专栏:“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聚焦加强党的建设,希望深化年轻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与认识;建言国家治理,为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对策;围绕民生期盼,建议完善和落实“双减”政策……超过854.2万条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蕴含着反映客观实际的规律性认识,集中表达了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豪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十年来,在顶层设计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社会治理中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让亿万人民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年来,每个人前进的脚步,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前行。

最坚实的根基在于人民,最伟大的成就属于人民,最深厚的力量源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一个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党,一个“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的政党,一个“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党,一个“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的政党,必能始终赢得民心、赢得未来。

(五)十年砥砺奋进,矢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卷帙浩繁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写下序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十年来,我们向着这一梦想慨然前行,“复兴”成为最激扬人心的时代强音。

复兴的脚步,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一子落而满盘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带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十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和丰富,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中华民族再次行进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前列——

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惠及更多人口,到数字中国建设让偏远地区搭上信息快车,从推动医改走深走实,到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这十年,我们扎实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中国人民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正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并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1年的2.5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十年,我们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共同富裕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无数人热泪盈眶;北京冬奥盛会,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交相辉映,全世界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自信、包容、开放;面对世纪疫情,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这十年,我们扎实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书写了民族复兴之路上精神复兴的壮丽篇章。

绿色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丰硕,奔腾澎湃的长江黄河谱写新的“母亲河”故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行动令世界赞叹……这十年,我们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响彻中国的嘹亮声音,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广泛共识,到共建“一带一路”探索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再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十年,我们扎实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仅更好发展自身,而且更多造福世界。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正如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所说,西方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而中国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一个“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六)十年砥砺奋进,矢志“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我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2022年9月,距中共二十大召开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习近平主席的中亚之行,引来世界关注。几乎每一场会谈会见,外国政要们不约而同主动提及这场擘画中国未来走向的盛会。很多外国政要表达了同一份期待:坚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一个新阶段,坚信中国会“以自身发展助力地区国家发展,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当“世界怎么了”的疑问萦绕,“中国智慧”拨云破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2017年1月17日,阿尔卑斯山上的达沃斯小镇,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直面经济全球化的“存废之争”,以“海”作喻,强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传递信心和希望,为阴霾中的世界带去“冬日里的暖阳”。2017年1月18日,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大会厅,习近平主席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47分钟赢得30多次热烈掌声,关键处几乎一句一次掌声。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写入了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正如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感叹,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指出“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系列重要理念,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社会追求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当“人类怎么办”的困惑出现,“中国方案”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把共建“一带一路”比喻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擎”。从面对世纪疫情,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到面对生态系统退化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从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十年来,经世致用、推己及人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成为不确定的世界中难能可贵的确定性。

当“一起向未来”的和音奏响,“中国力量”彰显担当。大党之大、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2022年6月22日,阿富汗东部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7日,运送赈灾物资的中国政府专机抵达喀布尔机场,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许多网民对比2021年8月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时出现的平民坠亡画面,不由感慨:“同样是在喀布尔机场,两架飞机,一架带走生命,一架送去希望。”在贸易市场,在维和现场,在抗疫战场,在奥运赛场……中国充分展现了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担当,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文版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从百年奋斗征程中走来,从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来,从人类发展长河中走来,我们的感受无比强烈: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是一个“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国家,中华民族是有“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七)“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799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226人……”2022年9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8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这已是该数据连续第108个月公布。“八项规定”,何以改变中国?正是因为这短短数百字,引领了自上而下、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探寻“中国发展密码”的人,都在始终关注中国共产党。蒙古国前总理林·阿玛尔扎尔格勒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在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看来,“中国共产党是塑造世人所知的今日中国的领导力量,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的发展、中国的价值观和愿景”。从“八项规定”到反对腐败,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需要理解这样一对辩证关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

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郑重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社会革命背后,则是一个政党十年来不断推进的自我革命进程。“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窑洞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自我革命体现了我们党对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主心骨的坚定自觉,对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清醒认知,对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历史责任感。政治建设纲举目张,锚定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思想建设夯基固本,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改进作风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不遗余力;反腐惩恶雷霆万钧,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权力关进越扎越牢的笼子……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换来了今日的风清气正、朗朗乾坤,党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有人曾发出疑问:自我革命何以可能?一个政党怎么能够做到刀刃向内?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在同习近平总书记会晤时,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谈及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感受:“我向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崇高敬意。”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为人民服务,我们没有自己的利益”。我们党之所以有勇气、有底气自我革命,就在于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不私,而天下自公。”正因为无私,才能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经常检视自身、常思己过,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也才能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千锤百炼,千磨万击,一个立志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奋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八)“此生无悔入华夏!”2022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如期播出。这堂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公开课,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考古学家等奋斗者,带领青少年完成了一次价值探寻。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引发无数国人的共鸣。“可以平视这个世界”,无疑是新时代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在精神上彻底挺立起来的生动写照。十年砥砺奋进,创新增志气、斗争强骨气、发展添底气,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以自信抒发中国之志,我们意气风发。“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十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最激荡人心的主旋律。据教育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2020至2021学年,我国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从海外人才归国,到赴华留学学习,人才流动方向的转变,折射这十年中国发展的吸引力、向心力,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找到人生出彩、成就事业的舞台。今天的中国,复兴的梦想闪耀在5000多年文明史的神州天空,绽放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激荡在14亿多中国人心中,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还有什么理由不奋进?

以自立拓宽中国之路,我们豪情万丈。“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靠别人是不行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十年来,长征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剑指苍穹,中国空间站逐渐成型,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中国足迹;港珠澳大桥开通,“中国天眼”启用,神州大地涌现更多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北京冬奥盛会精彩纷呈,中外人文交流走深走实,国际社会听到更多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自强铸就中国之光,我们壮志在胸。“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十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四川泸定地震后,救援队伍紧握绳索攀爬过江、抬着老乡踏过树枝“桥梁”,呈现新时代的“飞夺泸定桥”;重庆山火前,上千名志愿者的头灯连成一条拦截火海的防线,筑起“新的长城”。从风雨无阻、辛勤劳作的农民兄弟,到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的扶贫干部;从日夜不息、挥汗如雨的建设工人,到矢志创新、永攀高峰的科研工作者;从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走街串巷、不停奔忙的快递小哥……每个中国人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都深深熔铸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途之中。

十年砥砺奋进,拓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航道,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导引出一幅矢志富强、矢志复兴的壮丽精神画卷。今天,中华大地上不仅有高楼大厦遍地林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已经巍然耸立!

(九)“一箭三星!”2022年9月27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已圆满完成10次发射任务,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0次飞行。

对于中国共产党,“长征”是一个特殊的意象。这是红军“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的伟大远征,是中国航天星辰大海的浩瀚遨游,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铿锵行进,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着未来的坚定前行。所有长征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无比伟大、无比壮阔却也无比坎坷、无比艰难的征途。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个时间节点都是长征的路标,都是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奋进的坐标。

在时间中长征,我们已走过千重山、万道河,但不敢有丝毫的自满。远眺前路,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有大江奔流,也有乱云飞渡。纵观人类史,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今天的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都是一次披荆斩棘的闯关夺隘。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此之时,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把握好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应对风狂雨骤,穿越惊涛骇浪,去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在时间中长征,我们仍需跨过千道坎、万重岩,但满怀着无比的自信。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山长水阔不辞其远,赴汤蹈火不改其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正潮起风劲,奋楫争先。当此之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进军,向着复兴的目标,向着美好的未来,向着人类的明天,“加油、努力,再长征!”

(十)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2013年7月11日,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前,习近平总书记目光穿越历史:“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毛泽东同志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面带微笑,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从执政全国的赶考,到建成强国的赶考,再到民族复兴的赶考,“答卷”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一棒,永远在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优异的成绩写在跋涉的每一条河、翻越的每一座山,写在前行的每一个脚印、奋斗的每一个瞬间,写在走向强国、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的奋斗坐标。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千秋伟业,万里河山。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党,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亿万信心满怀的人民,未来不可限量,前景一片光明。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扬帆起航,我们正奋进在更壮阔的征程!

——乘势而上,我们必将夺取更伟大的胜利!

抢占综艺赛道,短视频有何杀手锏?

在视频网站或者日常电视节目中,综艺内容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现在,短视频平台及互联网内容社区,也开始做起了“自制综艺”,并尝试在综艺领域找到未来视频内容发展的突破口。那么,短视频平台们的综艺内容生态布局,现在进展如何了?

30位心怀音乐梦想的女主播,有年轻的北漂女孩、有央视舞台常客、有原海外女团成员,在3位主播经理人和职业培训师的帮助下,她们快速成长,一边朝更专业的音乐女主播方向努力,释放着更多的才能,一边实现了粉丝数的快速增长。

快手《声声如夏花》的设定,像极了长视频平台前两年纷纷推出的养成系综艺,不同的是,快手选择直接从直播行业入手,用短视频的方法解释短视频,跳出了长视频平台唱跳竞演节目的桎梏,平台烙印相当鲜明。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综艺始终是娱乐领域重要的内容出口。过去的一年中,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关键字里,似乎都少不了“自制综艺”四个字。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社区平台,都在综艺领域大举进攻,试图通过自制综艺实现娱乐内容的扩容。

突破固有思维,借助内容生态的构建,找到短视频综艺和观众间平衡的点,势在必行,也能为平台拓展出更大的想像空间。唯一的悬念是,率先破局者会是谁?

一、加速杀入综艺圈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脱口秀演出暂时停摆,快手趁机上线了搞笑综艺《爆笑八点半》,这是快手推出的首档自制综艺节目,此后,快手在综艺领域的布局就此展开,陆续推出了《天生就是舞者》《萌宝去哪儿》等多档垂直题材的自制综艺。

北京冬奥会期间,快手抓住机遇在体育综艺赛道频频发力。冬奥会开幕前夕,快手提前推出了竞技真人秀《冰雪队队碰》,节目集结了快手站内28位达人组成四支战队,用爆笑团队游戏、趣味冬奥小知识科普、接力冲关等设置,带领全国观众提前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与竞技体育的紧张刺激感。

冬奥会正式开幕后,《冰雪英雄》《冰雪快报》等节目邀请运动员、明星和达人助阵,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畅聊冬奥热点,分析赛事亮点,陪伴用户一起看冬奥,让老铁得以窥见运动员奖牌光环下的真实一面,也迅速壮大了快手的自制综艺声量。

在自制综艺这一赛道上,抖音更是先行了一步。2019年,抖音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竖屏微综艺,首部微综艺《每个我》邀请李佳琦、毛毛姐、李雪琴等抖音原生达人,展现了他们视频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不久后,抖音又推出一档惊喜音乐现场《希望你喜欢》,邀请10位不同类型的歌手捕捉都市人的情绪状态,为城市每个角落的人们营造意外的音乐惊喜,用音乐治愈人心。成功试水后抖音趁热打铁,与明星合作上线了一系列微综艺,罗云熙的《魔熙先生 》、赵奕欢的《寻梦“欢”游记》、张艺兴的《归零》、胡海泉的音乐漫综《Hi!泉听我的》都反响不错。

随后,《Stage舞台·国境线》《即刻唱响》《无限偶像》《因为是朋友》《很高兴认识你》《耐撕大会》《岳努力越幸运》《理想家》等不同类型的自制节目接连发力。与地方卫视平台联合打造了《为歌而赞》《点赞!达人秀》《给你,我的新名片》三档不同类型的节目,在自制长综艺上显露出更大的野心和魄力。

近两年,B站也布局了《说唱新世代》《舞千年》《我是特优声》《哔哩哔哩向前冲》等综艺。在短视频平台发力自制综艺的同时,小红书等内容社区平台同样在关注这一赛道。从去年开始,小红书相继推出了旅行真人秀《逃离城市计划》《两天一夜露营计划》《我就要这样生活》,推理真人秀《我们一起推理吧》以及《我就要这样生活》《角落的夜晚》等节目,与短视频平台抢食综艺市场。

二、催生内容新物种

两年多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社区平台都在自制综艺领域大举进攻,从平台角度来说,巨头们需要直播、分享以外的新故事来拓展更多新的场景、增加用户黏性。

站在内容的角度,虽然短视频平台入场会加剧综艺市场竞争,给长视频平台带来更多压力,但在长短之争中,会逐渐探索出更多不同的风格路线,催生出综艺新物种,让内容生态更加繁荣多元。

这一次,快手推出的《声声如夏花》让人在泛滥的的音乐才艺类综艺和唱跳竞演综艺中难得看到了不少亮点。打破常规的选角重点落在音乐主播这一新兴群体上,基于快手多元主播生态,30位女主播有音乐学院的学生、有游戏主播、有国际名校高材生,有年轻的北漂女孩,也有原海外女团成员和年龄30 的宝妈,画像多元的主播们来自直播间中不同的分区。

在赛制上,30位女主播需要接受直播互动与舞台竞演双重考验,前三期的突袭直播、才艺摸底和团队直播赛,大家原地搭建直播间、黄金3秒吸引停留、展示绝活获得关注、连麦共播提高人气,都是对主播真实生态的还原。随后三期的“百花齐放”风格夜广场歌会、个人风格定位职业培训课和户外直播音乐会,则让主播们对自身能力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比起以往的唱跳竞演真人秀,《声声如夏花》更像是围绕主播职业成长打造的综合业态,在进一步加深大众对主播岗位以及职业化理解的同时,节目通过长节目、短视频、直播三者相结合,也将综艺与直播链条的双线逻辑打通,进一步完善了快手的多元内容生态。

在《声声如夏花》之前,快手推出的全网首档明星劝睡综艺《11点睡吧》同样有不少新意。聚焦全民睡眠问题这个题材在真人秀中已经是独树一帜,而节目更是在发起人黄子韬及参与挑战艺人的个人快手账号播出,并采用“1 4”多直播间的平行直播模式,打造了明星 直播综艺形态互动新玩法。从播出效果看,全网曝光度与话题热度都相当不错。

抖音推出的真人秀《很高兴认识你》目前已经开播了两季,在真人秀占据综艺半壁江山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这档节目依然具有创新基因。《很高兴认识你》的镜头拉得很远,远距离拍摄尽可能让嘉宾忘记镜头的存在,放下包袱全心投入,舒适放松的环境往往能在无意间捕捉到许多即兴的聊天内容,这其实和直播间有点类似。

和快手一样,抖音在内容端也将“直播 长视频 短视频”打通,直播作为话题引爆和预热、长视频作为精品内容落地,短视频则贯穿始终做持续内容输出和发酵。《很高兴认识你》同样融合了综艺拍摄手法和直播互动的形式,帮助线上观众实时参与推动情节发展,产生身处其中的体验。

随着不同题材的综艺越来越多,短视频巨头在差异化竞争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属于平台的自制玩法,除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平台生态相适应,其播出形式也更加灵活。短视频在创新节目形态的同时,也催生综艺节目新物种,为内容市场带来了更多创新活力。

三、存量时代用户争夺白热化

短视频平台的长视频野望,早不是江湖中的传说。而短视频与综艺结缘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至宣推工具时代。在短视频平台快速成长期,许多头部综艺纷纷借势短视频或直播间打造营销爆点,搭建节目在短视频领域的内容矩阵,将短视频的用户流量转化为长视频的播放热度,实现“以短带长”的营销效果。

进入存量时代后,竞争进一步加剧,在增长红利接近尾声以及争抢用户的巨大焦虑之下,短视频巨头必须在内容上游布局,进一步占领用户的注意力高地,先于对手建立持续循环的创新内容生态,用优质内容吸引高粘性用户。

这两年,抖音、快手、B站乃至小红书都开始加大内容生态的布局和投入,综艺则是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原有的平台流量基础上,更为大众化的影剧综内容不仅能够进一步拉动用户的增长,还会和原有生态产生更深的联动,加深达人在平台生态中的活跃度。

总体来看,向中短视频以外的市场寻求增量似乎已经成为各平台的“共识”,布局综艺已然成为短视频的一个必然路线。

不过,不管节目如何创新,在自制综艺领域,短视频平台和内容社区平台仍然是新玩家。除了上面提及的几档王牌,还有许多自制综艺存在整体声量相对较小、出圈相对较难的劣势。另外,播放形式灵活也是一把双刃剑,直播形式无法快进不能倍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一批用户。

相比短视频,长内容是一门慢生意,需要长时间积累,目前抖音、快手和B站都未催化出足以让长视频惊慌的爆款内容,短视频平台做长视频内容,优势在于自带营销资源,大量二创引流,但同时也极容易困于此,圈地自嗨、浅尝辄止以至于后劲不足。

无论是诞生于何种平台,综艺的出圈,靠的还是多元化、创新化的内容。在自制综艺领域,短视频平台仍然需要耐得住寂寞,跳出长视频去做长视频,依托短、中、长、直的多元化手段去打磨更精致的内容。

作者:陈桐,编辑:美圻

来源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文化娱乐、新消费、商业科技的,价值解构师。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文娱价值官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江泽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江泽民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同时在诗书世家的氛围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江泽民早年就读于扬州东关小学和扬州中学,在扬州中学求学期间家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常去梅花岭明代爱国名将史可法墓凭吊,吟诵史公祠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抒发悲愤心情。

1943年,江泽民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抗日爱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江泽民转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1946年4月,江泽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江泽民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掩护革命同志。

1947年,江泽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到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工作,历任工程师、工务科长、电务工场主任、动力车间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在工人群众中并在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49年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等职。在益民食品厂期间,他负责研制和创立了“光明牌”食品品牌;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组织生产了专门供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罐头食品。在第二设计分局期间,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汽轮发电机设计工作。

1954年9月,江泽民奉调参加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5年4月到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1956年5月回国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和动力分厂厂长等职。1961年,煤炭供应紧张,江泽民任动力锅炉改烧原油的大型工程总指挥,工程获得成功。

1962年,江泽民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主持完成了当时国家急需的JO2小型异步电机系列的设计任务。1964年和1965年,江泽民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日本、法国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并考察国外电气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1966年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9月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的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受到冲击。1970年底,江泽民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1年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总组长,负责领导中国援助的11个工厂建设工作。1973年回国,江泽民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1973年、1974年,江泽民先后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在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1976年,江泽民率团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国援建工厂建设情况。1978年,江泽民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欧洲六国,对加速提升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提供成套技术装备能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0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参与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分管国家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具体贯彻工作,并参加筹建经济特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以往缺乏经验、需要从头摸索的新事物。1980年,江泽民先后率团到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解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区的情况,从中研究吸取可供中国举办经济特区借鉴的经验。同年8月,江泽民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为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2年5月,江泽民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任部长、党组书记。他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电子工业“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发展方针,组织领导电子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以及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工作,使电子工业更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82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江泽民出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促进上海的改革发展稳定。他领导制订上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在20世纪末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针。他积极支持开发开放浦东,强调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新市区。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他倡导建立了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新闻界理论界双月座谈会等制度。他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重大工程决策专家论证制度。为了扩大上海对外开放,他提出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互惠互利、长远考虑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的四项原则。在他倡导下,上海市政府采取每年必须为人民办几件实事的做法,努力解决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群众生活。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他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决策,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力维护上海稳定。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会上坚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同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反映了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作出深刻思考,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他提出,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他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他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他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他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共十六大上,他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江泽民指出,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这是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他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他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和人才总体需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我们要牢记一条道理,这就是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提出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跨越。他强调,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江泽民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思考。他指出,认真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以及我们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曲折的教训,深刻分析它们的原因,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他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1992年6月,他提出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不然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他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到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他强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他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他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他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注意掌握调控力度。他强调,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他提出,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阐明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同样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没有12亿多人口的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中国不会接受过高的、超出中国承受能力的要价。遵照这些指导原则,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中始终掌握主动权,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江泽民强调,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取胜,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他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他强调,中国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冲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江泽民提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他强调,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他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世纪之交,他向全党全国人民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江泽民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他强调,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他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他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他提出,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江泽民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他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期间,对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提出许多重要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他提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我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他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他提出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实行重大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此后进一步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他提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他强调,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尽快形成自己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杀手锏”。

江泽民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他领导推进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一系列准备工作。1997年7月1日实现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实现澳门回归。他先后赴香港、澳门参加中英政府、中葡政府举行的香港、澳门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他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全面正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的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各界人士,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发展。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沉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团结各界人士,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江泽民把握解决台湾问题大局,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协商谈判。1995年1月,他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讲话既体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同胞愿望和台湾实际情况,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他提出文攻武备总方略,领导开展反分裂、反“台独”重大斗争。他郑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面对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江泽民深刻洞察世界形势发展总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他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他提出,中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他提出,要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他强调,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他提出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他推动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它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号召全党同志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他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完整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全党认真研究和解决。他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要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他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他强调,只要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江泽民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他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意愿,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去发展各项事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江泽民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之际,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他团结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夺取了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江泽民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工作,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江泽民亲自主持编辑和逐篇审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江泽民文选》主要收入了江泽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教材。

江泽民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征程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央视新闻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江泽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江泽民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同时在诗书世家的氛围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江泽民早年就读于扬州东关小学和扬州中学,在扬州中学求学期间家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常去梅花岭明代爱国名将史可法墓凭吊,吟诵史公祠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抒发悲愤心情。

1943年,江泽民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抗日爱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江泽民转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1946年4月,江泽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江泽民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掩护革命同志。

1947年,江泽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到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工作,历任工程师、工务科长、电务工场主任、动力车间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在工人群众中并在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49年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等职。在益民食品厂期间,他负责研制和创立了“光明牌”食品品牌;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组织生产了专门供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罐头食品。在第二设计分局期间,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汽轮发电机设计工作。

1954年9月,江泽民奉调参加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5年4月到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1956年5月回国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和动力分厂厂长等职。1961年,煤炭供应紧张,江泽民任动力锅炉改烧原油的大型工程总指挥,工程获得成功。

1962年,江泽民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主持完成了当时国家急需的JO2小型异步电机系列的设计任务。1964年和1965年,江泽民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日本、法国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并考察国外电气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1966年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9月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的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受到冲击。1970年底,江泽民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1年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总组长,负责领导中国援助的11个工厂建设工作。1973年回国,江泽民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1973年、1974年,江泽民先后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在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1976年,江泽民率团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国援建工厂建设情况。1978年,江泽民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欧洲六国,对加速提升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提供成套技术装备能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0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参与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分管国家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具体贯彻工作,并参加筹建经济特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以往缺乏经验、需要从头摸索的新事物。1980年,江泽民先后率团到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解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区的情况,从中研究吸取可供中国举办经济特区借鉴的经验。同年8月,江泽民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为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2年5月,江泽民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任部长、党组书记。他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电子工业“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发展方针,组织领导电子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以及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工作,使电子工业更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82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江泽民出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促进上海的改革发展稳定。他领导制订上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在20世纪末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针。他积极支持开发开放浦东,强调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新市区。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他倡导建立了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新闻界理论界双月座谈会等制度。他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重大工程决策专家论证制度。为了扩大上海对外开放,他提出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互惠互利、长远考虑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的四项原则。在他倡导下,上海市政府采取每年必须为人民办几件实事的做法,努力解决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群众生活。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他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决策,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力维护上海稳定。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会上坚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同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反映了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作出深刻思考,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他提出,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他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他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他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他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共十六大上,他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江泽民指出,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这是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他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他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和人才总体需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我们要牢记一条道理,这就是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提出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跨越。他强调,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江泽民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思考。他指出,认真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以及我们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曲折的教训,深刻分析它们的原因,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他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1992年6月,他提出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不然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他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到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他强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他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他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他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注意掌握调控力度。他强调,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他提出,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阐明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同样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没有12亿多人口的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中国不会接受过高的、超出中国承受能力的要价。遵照这些指导原则,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中始终掌握主动权,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江泽民强调,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取胜,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他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他强调,中国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冲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江泽民提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他强调,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他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世纪之交,他向全党全国人民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江泽民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他强调,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他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他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他提出,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江泽民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他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期间,对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提出许多重要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他提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我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他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他提出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实行重大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此后进一步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他提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他强调,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尽快形成自己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杀手锏”。

江泽民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他领导推进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一系列准备工作。1997年7月1日实现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实现澳门回归。他先后赴香港、澳门参加中英政府、中葡政府举行的香港、澳门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他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全面正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的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各界人士,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发展。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沉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团结各界人士,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江泽民把握解决台湾问题大局,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协商谈判。1995年1月,他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讲话既体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同胞愿望和台湾实际情况,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他提出文攻武备总方略,领导开展反分裂、反“台独”重大斗争。他郑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面对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江泽民深刻洞察世界形势发展总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他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他提出,中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他提出,要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他强调,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他提出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他推动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它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号召全党同志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他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完整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全党认真研究和解决。他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要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他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他强调,只要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江泽民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他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意愿,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去发展各项事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江泽民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之际,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他团结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夺取了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江泽民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工作,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江泽民亲自主持编辑和逐篇审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江泽民文选》主要收入了江泽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教材。

江泽民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征程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