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无敌版甘蔗网(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
造梦西游无敌版甘蔗网文章列表:
- 1、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
- 2、亲历奥密克隆,记录个体感受
- 3、那片忘忧海│芽庄六日行记
- 4、台北最难定餐厅RAW,像哪吒他爹管出来的,把魔界本土化玩成仙
- 5、60岁认字 76岁成网红作家 80岁学画画 90岁想办画展 奶奶的文盲逆袭
莫吉托传奇:从暧昧甜水到地球饮品
周杰伦的一曲《Mojito》,唱红了小众旅游目的地古巴,也让有古巴“国饮”之称的Mojito(莫吉托),近期登上了中国人的网络热搜。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鸡尾酒之一,莫吉托并不符合中国人对烈酒“原香原味”的传统审美。但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莫吉托气味清新、颜色明快、口感甜美,制作过程充满仪式感,是最值得青睐的舶来饮料之一。
同时,莫吉托的背后,还包含了诸多文化标签和历史传闻:它是加勒比海盗的消遣工具,大作家海明威的灵感来源,摇滚旗帜切·格瓦拉的文艺标签。如今,周杰伦新歌里律动的节拍,让年轻人有了更多亲近它的理由。
500年前,在古巴甘蔗庄园里战战兢兢喝着发酵糖蜜水的黑奴们没想到,其无心栽花之举,经过历史的发酵,竟然催生了莫吉托这一风靡世界的饮品,甚至发祥于地球另一端的中国绿茶,也因此多了一种有趣的表达形式。
在这个越来越近的地球上,没有一种食物是孤岛,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莫吉托是古巴的,当然,更是世界的。
蒸馏白酒
中国人发现了酒曲,为何忽略了蒸馏术
全球六大白酒,不过是因地制宜的产物
是谁决定了MOJITO味道的下限
莫吉托滋味的基本盘,来自于它的基酒——朗姆,这种蒸馏白酒锁定了莫吉托味道的下限。作为全球范围内最晚诞生的烈酒,朗姆也是滋味最独特的一款。
因为发现了酒曲,并让它参与发酵过程,中国是最早总结整理出成熟酿酒技术的国家。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在酿制美酒后,一直用过滤、澄清等办法提高酒精度,并未想到蒸馏。
虽然“蒸”是最有中国特色的烹饪技法,但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注意到蒸汽本身,而是把关注点放到被蒸的物体上。这可能与东西方人对世界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差异有关:西方人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组成的,而东方人认为基本元素为“金木水火土”——是的,没有气。
一般认为,最早发明蒸馏酒技术的是阿拉伯人。早在11世纪,十字军东征凯旋时,已经从阿拉伯帝国的俘虏手中学会了蒸馏,并将之运用于西欧盛产的葡萄酒——很容易地,欧洲人得到了白兰地。
13世纪,蒙古铁蹄踏遍欧亚大陆,阿拉伯帝国覆灭。但蒸馏技术却并未因此被消灭,而是在东西方第一次政治连接的过程中,由蒙古士兵和阿拉伯俘虏传到了中国。中式白酒,由此开启它的传奇。
14世纪,蒸馏技术在北欧普及,葡萄产量不如南欧的苏格兰、爱尔兰人改用大麦、黑麦、燕麦等麦类种子酿酒,并于蒸馏后在橡木桶中存放,使之沾染了橡子的芬芳。这就是今天的苏格兰威士忌的前身。
16世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殖民。因为路途遥远,在船上储存的淡水时间长了之后会发臭而无法入口。船员们发现,蒸馏后的高度白酒防腐性能很好,可以作为续命的利尿剂。为了让蒸馏酒更容易入口,酿酒厂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一种类似于蓝莓的浆果“杜松子”,并配合橙皮、豆蔻、甘草、荽子等各种香料。这就是今天的金酒。
同样在16世纪,探险家们从新大陆带回了马铃薯和玉米,俄国的苦寒不毛之地从此能种上像样的粮食了。当时,蒸馏技术经过几个世纪的迭代,已经非常成熟,在用马铃薯和玉米酿出口味不佳的基酒后,俄国人将之蒸馏成“味道纯净”的高度白酒——伏特加。
500年时间,今天全球六大白酒中的五大,先后诞生。只有朗姆酒,姗姗来迟。
糖蜜发酵
制作古巴砂糖的残液如何“废物利用”
西班牙人忽视的秘密,被英国人发现
黑奴私享竟变成了欧洲贵族风味
1493年,哥伦布发现古巴后,不仅带来了西班牙殖民者,也带来了甘蔗的根茎。相对于欧洲几乎种不出甘蔗的高纬度和干燥环境,古巴湿热的气候简直就是甘蔗的天堂。
往后几百年中,大量甘蔗庄园在古巴开辟。成熟的甘蔗经采伐后被榨汁、炼糖,并送回欧洲,启蒙了欧洲的糕点、咖啡和茶饮文化。
到今天,古巴砂糖还是与雪茄齐名的当地最大的出口物资。
但欧洲制糖工艺与中国制糖有一个巨大的差异:追求纯净。所以中国人会反复熬煮蔗浆,最后炼干水分,成为块状的固体,这是我们所谓的手工古法红糖;而白人则会在蔗浆浓缩后,以物理手段使得蔗糖晶体析出,获得“纯净”的砂糖。
砂糖的好处是甜度更高,但会浪费甘蔗汁中剩余的糖分和氨基酸。西班牙人把这种带着苦味的浆液称为“糖蜜”,通常用作饲料,也给甘蔗园中的黑奴当食物吃,以求“废物利用”。
但这种富含大量氨基酸的浆液,在炎热的加勒比地区很难长时间保存。黑人奴隶们来不及喝完,就发现糖蜜已经发酵变酸。但喝了之后,却获得了类似于饮酒一样的兴奋愉悦感。
没错,糖蜜发酵,也和水果、粮食类似,能产生酒精。虽然口味与葡萄酒、米酒不能相比,但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有酒喝,这对黑奴们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享受。很长时间里,糖蜜酒都是黑奴们调剂生活的享受。
16世纪末,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获得了古巴的殖民地。与神经大条的西班牙人不同,严谨的英国人很快发现了黑奴们的私享。黑奴吃的东西,贵族当然不能吃,但如果应用于蒸馏呢,会不会得到类似于白兰地的酒液?
在那个造梦的年代,攫取黑奴的廉价食品再加工,获得类似于白兰地的昂贵商品,让冒险家们跃跃欲试,但梦想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新蒸馏的糖蜜酒口味单调尖锐,并不好喝。酿酒大师们想出了补救办法:将它装进橡木桶中,像威士忌一样进行陈酿,获得橡子的芬芳,由于陈年后颜色由清澈转深,人们叫它“金朗姆”。
但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进入19世纪后,随着加勒比蔗糖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美国南北战争掀起的黑奴解放运动,糖蜜酒越来越多,但从欧洲远航运来的橡木桶,以及储存酒液的场地却并没有增长。换言之,下游的存储熟成(酮类等风味物质的积累增多),与上游的发酵酿造工序出现了失调。
怎样消化更多没有经过熟成的、口味不佳的朗姆?当地人在经过各种尝试之后,选择模仿蒸馏以前糖蜜酒的口味,在朗姆里加入新鲜的甘蔗汁,再搭配青柠檬、薄荷调味配色,清亮碧绿的样子,与黑奴们喝的饮品区分开来,显示其鸡尾酒的贵族身份,这就是莫吉托。
暧昧甜水
MOJO MOJADITO=MOJITO
没有MOJITO,海明威是否能成为伟大作家
布鲁斯南、巩俐与MOJITO有着怎样的交集
为什么起名莫吉托?古巴流传最广的解释是,它与一种加勒比地区的传统调味料“mojo”有关。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mojo”其实是一种腌料,在制作烤牛排、烤鸡、烤鱼的时候,它能赋予肉类无与伦比的烟熏味和清新的酸味。
“mojo”的配料很多,包括油、大蒜、香菜、胡椒、盐等等,但最必不可少的是新鲜酸橙,这种原产于东亚的柑橘类果子并不适宜单独食用,相比柠檬,它有着更锐利的酸涩味。但搭配肉类,却能去腥解腻,无往不利。
作为一种鸡尾酒,莫吉托的口味也是锐利的酸:酸味来自古巴随处可得的青柠檬,锐利的口感则由薄荷鲜叶与廉价蒸馏朗姆酒复合而成。
很显然,在发明之初,莫吉托是一种男性化的饮品,它澎湃汹涌、酒味浓烈,还刻意突出了柠檬与薄荷的刺激味道。
但浪漫的拉丁裔古巴人,很快就开始对越来越流行的“mojo”进行改良,增加了甘蔗汁的用量,降低了酒精度,适合更多人享用。他们还用一个耐人寻味的西班牙单词“mojadito”为它起名。
“mojadito”,中文译为——“潮湿”。
显然,这是一个带有暧昧色彩的名字,与粤语里的“咸湿”颇有相似之处。酸甜利口的清新饮品,一定会受姑娘们的欢迎,但其中加了烈酒,酒精度不低。觥筹交错,一来二去,很适合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增进感情。联系到拉丁族裔性格里的浪漫,不难想象,莫吉托在发明之初,会有怎样的助兴之妙。
20世纪上半叶,古巴革命前最纸醉金迷的时代,那时的哈瓦那是富人的天堂,钓鱼、射击、斗鸡以及灯红酒绿的街区令人倍感慰藉。Mojito的名称也是在当时被哈瓦那市中心一家名叫博德吉塔的餐厅固定下来,海明威对此功不可没,他常常说,“我的莫吉托在博德吉塔。”
1939年海明威移居到了古巴,并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以《老人与海》为首的许多作品。1953-1954年,《老人与海》一举夺得普利策新闻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古巴就这样成了他的福地。海明威曾这样表达过他对古巴的深厚情意:“我深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比起晚年他回到美国后的家庭不幸与疾病缠身,古巴就是海明威生命中最后的精神伊甸园。
事实上,这确实是海明威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他喝着一杯又一杯的莫吉托,写下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他还有四任妻子和无数情人——对他来说,莫吉托不仅是调剂生活的良药,还是与异性交往时最有趣的暧昧甜水。
2015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后,美国和古巴开始恢复外交关系,并在2016年恢复民航通航。当时,从小读海明威长大的、前往古巴旅游的人们,蜂拥而至这家博德吉塔餐厅,在海明威曾坐过的椅子上点一杯莫吉托,看看海明威留下的墨宝“我的莫吉托在博德吉塔,我的代基里(一种古巴鸡尾酒)在El Floridita(酒吧名)”,回味大师曾经的浪漫。
在2002年的电影《007之择日而亡》中,皮尔斯·布鲁斯南向性感的哈莉·贝瑞献上一杯莫吉托鸡尾酒,哈莉·贝瑞调皮地说,“我习惯它的味道。”电影《迈阿密风云》中,巩俐和科林·法瑞尔从迈阿密赶到哈瓦那酒吧,就为了喝一口莫吉托。事实上,这些影视剧所演绎的原型,都能在海明威和他的女人们身上找到印记。
从更深的历史纵深来看,殖民的伤痛在机缘巧合下成就了朗姆酒,莫吉托也在美国实施控制时期被一名美国作家深深热爱,薄荷的清凉和柠檬的酸苦中和了蔗糖与朗姆,苏打水则带来些许辛辣刺激的口感,莫吉托仿佛也随古巴一样封印进了时间长河,不曾变化。
国饮出圈
中国人最初称它是“莫喝多”,是妙译还是错译
英、法、西、意都对MOJITO做了哪些改头换面
绿茶MOJITO是中国人的杰作吗
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莫吉托进入中国酒吧时,很多人还按照西班牙语的“J”相当于英语里的“H”、西班牙语的“T”相当于英语里的“D”这两个发音规则,将Mojito(Mohido)翻译成“莫喝多”。
虽然如今周杰伦的新歌里也准确地唱出了西班牙语的发音,但“莫喝多”三个字,今天回过头来看,依然是个兼具信达雅的高水平译名。它隐藏了让姑娘们少喝一些,别上了渣男当的意思,还表达了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男女关系隐晦又保守的态度。
但严格说来,后来中国人把它译作“莫吉托”也不算是错误,因为最早这么读的,其实是一度成为古巴宗主国的英国。
作为19世纪的海上霸主,英国人依赖发达的海上贸易,凭着敏锐的时尚品位,发现莫吉托制作简单,但口味极好——调酒师大都将柠檬、薄荷和砂糖放入杯底,用一根木舂子随便碾压两下,放一份朗姆酒,加入冰块,再直接注入苏打水。英国航海家和商人们于是将莫吉托的原材料和做法带回不列颠,成就了年轻贵族们趋之若鹜的酒会必备品。
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是有“欧洲老祖母”之称的维多利亚女王——欧洲列国王室,有一大半都是她的子孙辈。贵族们的酒会,也是各国名流和统治者的社交场,莫吉托这一来自美洲、口味新奇、样子漂亮的小甜水,在登陆英国之后,很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攻占了欧洲各国贵族阶层的饮用习惯,并自上而下地向民间传播。
因为拉美裔的古巴和英国有着天然的种族、语言和宗教差异,欧洲列国把英国人带回来的莫吉托称为“Mojito pestato”,即“欧洲版”或者“错版”。在欧洲多元文明的洗礼下,错版莫吉托很快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比如,懂吃的法国人,用甜美的利口酒替代凶猛的朗姆,减少了糖的用量,也降低了酒精度;因为欧洲缺乏青柠檬,用橘子和葡萄柚的杂交品种橘柚替代,降低了酸度。这种法式莫吉托有着亲和、温柔的特点,是特别受欢迎的餐后甜酒。
意大利人则用利古里亚沿海出产的罗勒叶替代青柠檬,再加大量的冰,放在瓦罐中饮用。意大利人追求强烈的刺激感,还通过减少辅料来提高酒精含量,这一切,都是意餐粗放又美味的典型做派。
西班牙人则带回了美洲另一块殖民地墨西哥的特产“龙舌兰酒”,这也是一种蒸馏酒,发酵材料是产于尤卡坦半岛的多肉植物龙舌兰。经过蒸馏后,龙舌兰有着比朗姆更张扬的香味,酒味也更加富有侵略性,用它来配置莫吉托,再加入薄荷和各种水果,成就了另一种香味浓重、滋味清淡的莫吉托。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变形”莫吉托越来越多,基酒包括白兰地、香槟、金巴利,水果则覆盖了石榴、覆盆子、百香果乃至椰子。有好事者做过统计,全球有记载的莫吉托做法多达300余种,其中欧洲占到200种以上。
再之后,碳酸饮料发明后,对于大多数不胜酒力的女士而言,往莫吉托中加入苏打水成了标配,气泡饮料独有的刺激感,与薄荷青柠赋予它的锐利相得益彰。甚至还有人抛弃酒精饮料,只用苏打水、雪碧或者姜汁汽水来调配所谓的“无醇莫吉托”“处女莫吉托”,满足更多人的口味。
最有意思的是,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全民禁酒。但由于当地地缘环境特殊,与西欧、美洲加勒比海形成天然的三角贸易区,饮食文化自然而然地向这些北非国家传播,包括莫吉托在内。
也不知道是谁破坏禁令偷尝酒味,或者依靠实验还原味道,当地人为了喝莫吉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特色——绿茶莫吉托:大量茶叶加水,用铁壶煮出高浓度咖啡因的茶汁,模仿酒精汹涌澎湃的“上头”感,再加上糖、薄荷叶,掩盖茶汁的苦涩,最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饮料。
为了从颜色上更好地模仿真正的莫吉托,凸显薄荷的鲜绿,北非国家抛弃了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红茶,改用绿茶——摩洛哥、突尼斯等国,因此成为对中国绿茶需求量最高、进口量最大的贸易国,而这种绿茶莫吉托,则被当地人誉为“国饮”“妈妈的饮料”。
本版文/魏水华
亲历奥密克隆,记录个体感受
我终于成了中队长,二杠上身。以前参加少先队员是勉强迈过门坎的,而奥密克隆悄无声息地给我这份荣誉证书却是2022年12月10。
12月10中午偶尔发现喉咙不舒服,疑是同办公室的人抽烟导致的,但有点畏寒却是奇怪,当晚风高夜黑,北风呼啸,没有去溜旱冰,改为写毛笔字,一切似乎是正常的,偶尔咳一二声,清清嗓。九点收摊去洗个热水澡,十点半入睡,一夜无事,睡的还比较沉。
第二天,六点三十五醒,七点起床,老规矩。但洗漱时,喉咙比昨天下午咳嗽加重了点,但不是连续不停的咳嗽,而是偶尔连续咳几声,然后归于平静。
早上在工地上转了一圈,然后去堤上走了走,感觉腿脚略显无力,但也不是特别累,大约走了六千步。回项目部后考虑到如果中彩传染给其他同事,大面积的感染,生产就会因病停产,再加上明天准备去医院要做个单管核酸,再去照顾在医院开刀的老婆,现在测测抗原,如果是真“羊”了,去医院也就亳无办法。
12月11日中午11:50分抗原测试结果:二杠。赶紧向项目部报备,提醒周围的同事戴好口罩,收拾好药品,回汉口自行隔离。
乘坐公交车,戴的N95,真的不知道周边的人谁阳谁阴,好在中午时刻乘客不多,找了一个角落坐下,盘算着需要买些什么东西扛过这五六天的单身生活。下车后,找了一家路边水果店,买了三斤孛荠、五斤柑、一个地瓜,在另一个老熟人店里买了半斤熟花生,对了,还有一块老姜和一包红糖。没有感觉没劲,一口气拎回居地,路过医院时见长长的队伍,人群等待做核酸,唉,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冒感染的风险呢。
因为我有午睡的习惯,回到住处倒头便睡,约一个小时,起来未感觉什么病情加重,反而更有精神,但出现了尿急尿频现象,喝了三泡茶上了五次厕所,而且是闸门不怎么受控制的那种,难道是要大小便失禁?我想这个病毒还没有这么缺德吧。
下午未发烧,咳嗽也没加重,就是有点畏寒,流了点清鼻涕,用盐水漱口了,晚上吃点感冒药加秘制老姜黑糖水喝,发汗。
一古脑地把鱼腥草口服液、感冒药和秘制姜黑糖水拍进肚子里,躲进加厚的棉被(加了两床垫絮和一床棉被),二十分钟后立杆见影额头发热,因为没有体温计,手感在三十八度以内,低烧持续到转钟,下半夜居然不发热了,恢复到正常体温,但是关节开始酸疼,但不是很厉害,在床上扭动以减轻这种不适的感觉,约五点半,酸疼也基本消失,唯一的就是眼眶还有点胀的感觉。咳嗽也似乎是减少了频率,喉咙疼也缓解了。若不是那二杠耀眼,感觉今天可以去工作了,可别人怕你,继续休养。中午准备弄我的传统秘方养生不老粥喝:南瓜小米粥。希望更进一步恢复我的体力。
12月12日,下楼过早,戴N95口罩,见医院门口仍然是长队做核酸的人群,有爹爹们往来,竟不戴口罩,替他们着急,这种因无知无畏的牺牲并不值得提倡。我希望放开,在今春夏这个时间窗口放开更好;同时,也要为放开做好准备,不做莽夫愚妇,每个人不要去主动感染,争取不感染或者晚感染,把峰值曲线压低,把药品或医疗资源让给那些不得已的感染者,这才是科学防疫和市民应尽之责。
过早,我选了平时想吃但没吃到的豆腐脑和烧饼。豆腐脑不错有黄豆的香味,烧饼太柔软了,不香不脆。这说明我并未丧失味觉,不仅如此,反而比平时吃的更香更快。
在街心花园晒太阳,四下无人,多走了几圈,增强体质。回去后煮了四个鸡蛋,上午吃了二个,中午饭一个。整个上午病情稳定,下午一点,人有点困,想午睡了。一觉醒来,四点五十,没有睡过这么长时间的午觉,我是规律作息,一点至二点午睡。在被窝里用今天中午买到的体温计量了一下,37.7低烧,但有点畏寒,鼻子通畅,也未见流鼻涕现象,但身体呈疲软状态,明显的是病了,如果不说是新冠,一定会认定为感冒,感冒不就是这些特征吗?
起床,把中午剩下的神仙粥喝了,还有胃口想吃点水果,正好把孛荠煮水(缺甘蔗)喝,小时候总是在路边买一杯这种混合水喝,说是可以预防老膜炎,现在拉着驴子就是马,什么手段都上,把它们做为安慰剂也罢,只是不要瞎吃药。
喝过神仙粥,体力未见好转,比昨天萎靡,但无大碍。喝了老膜炎的水,继续困觉,希望明天恢复些体力。
一夜无事,仍然低烧37.7。从七点上床到第二天早上七点起床,睡了一对点,腰酸背痛的,这是睡多了造成的,但是,下床走动时,却感觉身体无力,咳嗽比前二天频次多了些,岀汗还畏寒,所以,吃了一个鸡蛋,把剩下的脑膜炎水加热喝了后,准备去羊肉铺子买一二斤羊肉,炖红萝卜,补充一下营养,抵御寒冷。
羊肉铺子距我的居地约二里左右,但是,我感觉似乎是走了八里十里。在菜市场见一位可能有智障的婆婆,不戴口罩,在哪里呼大气,唉,这是谁家的老人?这不是找感染吗?
终于摇摇晃晃地回到居地,摊坐在椅子上,我似乎从来都没有这么无力过,不过精神尚可。
中午把羊肉汤喝了,红萝卜吃了,钻进了被窝,还是被窝里最适合,很欣慰的是掀了一层棉被,从一点二十分熟睡至三点四十分,厉害了,我的世界,这二天的午觉是我有生之年睡的最多的时候。于是,痛定思痛,决不能让奥密克隆废了自己,就这么吃了睡,睡了吃,猪一样的生活,决定下楼去街心花园走走,这儿基本上无人,结果走着走着,走岀了圈,走到妹妹家拿了抗原核酸检测盒。全天共走了一万二千步。
晚上就着羊肉汤下了豆丝,放了几棵小白菜,弄了一小碟义狗桥臭腐乳开胃。臭腐乳卡在喉咙的味,感觉腐乳哈了,不可能呀,整个夏天都不生产的臭腐乳,不可能是存货,这,就不知道是喉咙的问题还是臭腐乳的问题了。吃的饱饱的,又不敢在下寒气的晚上去散步,完全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以往,晚饭我是不吃的,现在多半是溜冰去了,回来洗澡,现在连澡也不敢洗了,怕水怕冷,准备浑身结壳子抗疫吧。
晚饭还是吃太多了,只能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忽然想到,我近期的水喝的比以前少了四分之一,为何?不是要多喝水吗,我怎么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从晚上九点走到十点,量体温,正常,36.2。忽然感觉恢复了元气似的,再进被窝已感觉燥热,把垫絮撤了一床,把热水袋也拿岀来,仿佛一切回归正常。唯一不正常的事情是,在医院动手术的老婆居然有可能阳了,说是同病房的一个病友咳嗽发烧,在其他病友的强烈呼吁下,护士给其做了抗原核酸检测,阳性。真是开了眼,在进入住院部的人员须提供二天24小时核酸阴性纸质证明后方可入院的情况下,不知是病毒太狡猾了呢?还是医护人员太大意?或者说,已经防不胜防了?住院部的危重病人居然感染了?!
12月14日,醒来七点四十,再量体温,36.5,正常。试试腿脚,伸伸手臂,有劲,于是,暗喜,赶紧起床,把过早马虎地吃了,抓紧时间把近期的衣服洗了,用了我一上午的时间,就当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今天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发低烧、有劲、想喝水,水量达到我以往的水平。但喉咙疼加重,近二天大便不成形,今天下午居然有点拉肚子,不可能是吃坏了肚子,这大概也是病情的反应。另一个坏消息就是证实了在医院住院的老婆阳了。这如何是好啊!陪护见“阳”人,她闪人,这病人谁来照顾?要知道她是刚刚从手术室推出来一天的病人,吃喝拉撒怎么办?如果病人都阳了,那还在乎家属的阴阳?一定要问问如何解开这个难题,如果可以,我准备去当陪护,阳二次和一次更有经验了,真是无奈之举啊。现在唯一希望的是在家的二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千万千万不能出阳,否则全乱套了,十个缸二个盖子,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啊。
午睡的状况还好,睡一小时起床后,特别想下楼去活动活动,顺便晒晒太阳,于是信步走了一万步收队,不觉肚子饿,恢复到不吃晚饭的状态了,这些积极的信号,告诉我,病毒在我这里失败了。可单位的同事却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几个扛起大旗,年底的冲刺靠他们了,但人定胜天是不科学的。封也好放也好,实事求是最好。
晚上喝绿茶,好几天没胃口没心情喝茶了,现在喝壶绿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停了所有针对奥密克隆的药,包括感冒药,仅吃以往的心脏药。肝的负担太大了,但心脏未见有异常。炖一小锅梨子冰糖水喝,反正毒不死人,死马当活马医,看明天能不能起到缓解喉咙疼的作用。
忽然女儿从境外打电话过来,说,她与护士站的护士长时间的交流沟通,病房同意我这个阳人去陪护,至于能不能进大楼,这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她们管不了保安。我能干的女儿,她已撬动了铁板,下面就看我了。于是,赶紧收拾,带上洗漱用品,还有家中的水果以及刚刚炖好的羊肉,可惜羊肉汤无法携带,二十多个鸡蛋最终没拿成,但慌忙中带了一袋奶粉(进了医院大楼就不能岀去了)。
九点五十分上了地铁,车上几乎没有人。女儿着急地询问上车没有,我随手一拍。
女儿:空空荡荡啊!
我:有点悲壮。
女儿:那也不至于。
过了一二分钟,女儿追加一句:我爹加油。
还加水哟,都已经稀乱了,话虽如此,但每遇大事,女儿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很孝顺、很能干的孩子。现在只希望她外公听话,不要不戴口罩乱跑,再把根据地搞丢了,那加什么都没有用了。
下了地铁,进了医院都十点半了,我在盘算着怎么闯保安这一关。女
儿已经淌开了地雷,该我上刺刀了。4号楼门口三个保安,你插翅难飞。
保安:把24小时核酸证明出示一下。
我:没有。
保安:没有,我不能放你进去。
我:是医生护士通知我来的,病人手术后当天感染阳性,吃喝拉撒不能自理,陪护阿姨闪了,医生护士通知我过来。
保安:那你打电话给护士站,她们说可以,我就放你。
(开始松动,护士和保安对话)
保安:他没有阴性核酸证明。
护士:他是阳性。
我赶紧插话,怕对话陷入死局。
我:是的是的,我家属已经阳了,进来是阴性,开个刀就阳了。
护士是个明白人,一点就通,也附和道:是的是的,阳了阳了。
保安也洋了,他似乎也不想搞明白到底谁阳了,走个流程。
护士补充道:如果你要进来,我们认为你已经阳了,你只能爬楼梯上来,不能乘电梯。
我:好。
你现在就是让我攀登珠峰,我也前往,好在病区在大楼6楼,但上来也气喘吁吁。
终于混进来了,推开病房,三个病人,二个陪护,再加我,六个大阳人。这真他妈的,才岀狼窝又入虎穴啊。反正死不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一次。最要命的还不是这,最要命的是二十四小时戴着口罩,睡觉也套着,像个猪八戒,这种体验也是人生第一次。当你像猪八戒似的倦缩在病床的床沿,刚刚可以伸直腿时,耳边想起邻床女患者低低的呻吟,非常有规律,每隔三秒啍一声,可以助眠。然而另一床铺上的老者,却不消停,咳咳咔咔地好不容易暂停了,他的陪护,可能是他的儿,却接着鼾声如雷,最让人不可琢磨的是,当你送走了他鼾声的尾音,却不知道是它会去了再来?还是一去不复返?正当你庆幸不回来时,它却忽然杀个回马枪,而且是“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那种。没办法啊,这个病房是阳间啊,怎么搞的像阴间?就这样吧,迷迷糊糊熬到四点十八分,可能也是扛不住了,终于睡着了,但六点却被老者喝水、放茶杯、说话声吵醒了,听口音是河南人,可能是习惯了早睡早起的庄稼人吧。好在我是一路被捶大的六零后,留下了深深的扛捶的底子,这点困难扛得住。
干脆起床洗个澡。哦,昨晚反正睡不了,连续拉了二次肚子,一次一点四十,一次是四点十分。洗了澡,量了体温,正常。
12月15日。上午小护士来上药,说主治医生也发烧阳了,护士也好多感染,只能一批一批上人,转阴了返岗,阳了再休息。她这么一说,我以前的埋怨皆化为云烟。
病区阴阳之隔仅一道屏风而已,可见,阴阳仅一步之遥。这样的情景,戴不戴口罩也无所谓了,于是,我拿掉口罩,N95的皮筋太紧,两个耳朵都快成系缆桩了,快打磨岀光亮的系缆痕迹。今天传来更多的朋友和同事相继阳的消息,思忖着,这病毒咋总是挑老实人下手?我们老老实实听了三年的话,钱也花了,事也做了,到头来,你穷追不舍,硬是要狠咬一口,其疯烈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异域。传说外国的人都感染了个遍,可我女儿却是个异数?反而是我们,一家一家地团灭,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仿佛就像是我们专家脑子里想的报复性消费。这势头,用不了第二波,第三波,什么四波、五波的,一波就将席卷全国。这简直就不是按套路岀牌,或者说,简直就是不按某些人设计的套路岀牌,结果狼狈溃败。如果事后有谁胡说八道,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我操他八辈祖宗。
我们不由自主怀念十年前的生活,我们的梦想不远,也不需要谁给我们造梦,我们的梦也许不高明,甚至可以不崇高,但多元化的世界是中国人追求的梦想。中国人勤劳,只要不折腾,一定能再创经济辉煌,但就怕一个声音,一群奴才。我早就说过,上帝都妒忌中国人的勤劳,就安排中国人不停地折腾,折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愚化并且不断的愚蠢人民,远离法治。一个没有法治的社会,是没有预期的,坏人横行。只有坏人才怕法治,可以浑水摸鱼,并且打着各种招摇撞骗的旗号。比如,夹头,稍为没有一点点免疫力的人,听他口若悬河后,你一定以为他代表着你,寻求的是正义、爱国等等所谓的正能量,殊不知,他那几招,就是一个江湖卖狗皮膏药的招数,如果他的主子是新冠病毒,他同样会把新冠吹成皇冠上的明珠。但凡愚昧不除,法治不彰,一切牛鬼蛇神就有兴风作浪的空间,并且滋生这种大量的吸血鬼。三年的疫情就是照妖镜,我不相信历史终将把他们钉在耻辱柱上的说法,既便会也报应太慢,我喜欢就地揭露,针锋相对,你弱他就强。在个人,去昧是每个人的重任;在国家,呼唤以法治国并落地开花。
也许是以歪就歪,说了这些话,好似与疫情无关,实则有因有果,不得不说。
12.月16日,摘了口罩的我,昨晚睡得特别好,坐着就可以睡着,但第二天喉咙也特别的疼,这是唯一的表症了。哦,需要说明的是,我前几天买的羊肉,喜气洋洋地吃,以为是它的功劳,让我恢复了些体力,实则这时成了天然的泻药,因为,老婆吃了两块羊肉后,昨晚也拉了七八次,是质量问题?还是这时的肠胃经不起羊肉的冲击?反正是不敢再尝试了。还是牢记一个基本道理,多喝水多休息,自己的免疫力在为你战斗在,信自己。药不是特殊情况不吃。尽管药店里感冒药之类的售尽,医院里也没有了,但种种乱象背后是什么,仅仅是管理上的问题吗?但封控期间买不到感冒药、退烧药,这不是管理的很好吗?开放后却出现无限购,买不到,为什么一个在国外连药都不敢称呼的连花清瘟,居然神吹牛逼,成了神药?如果真有用,疫情早就结束了,还需要三年?吴以岭院士,你让院士牌头也跌价了,当然,不仅仅,但不限于这些过去认为神马的东西。
12月17日。见家人都陆续转阴,甚喜,总算都怼住了一波,估计今天我也要转阴了,只是仅有的两个抗原测试盒不舍得用,都留给老婆吧。如此这般,周一返岗,抓经济促生产必须是当前自救的根本。我真的不喜欢听什么纠偏能力强什么的,哄谁呀?逗谁呀?…。打住!这种猛劲的牢骚又回到身上,我借用鲁迅的句子说一句,我大约的确是好了。
滚吧!新冠病毒!连同你头上的皇冠!老子,又回来了!
2022.12.17
那片忘忧海│芽庄六日行记
作者:潘神D
说说这次旅行
那片忘忧海
你说你最近爱上了旅行,我知道你也只是想逃避
逃避现实和过去,逃避一个最不真实的你
一个人的路上只是在找寻
芽庄
时隔四年,再次踏上越南的土地。那些记忆历历在目仿佛在昨日,只是恍然间我们却都已不再是少年。
总觉得,这片土地与我们有一种相爱相杀的感觉。整个中南半岛上,这里有着与我们最为相似的面孔,也有着最为相似的文化氛围,尽管在大肆的去汉字行为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大街小巷挂满了拉丁字母组成的文字,但是那些古色古香的佛殿上却依旧镌刻着周正的方块字。
相比东盟的其它国家,越南也算是与中国渊源最深的国家了吧?南越从汉朝独立成为占婆国,北越直到明朝时期依旧是我们的交趾地区,直到968年才彻底独立建国,历经近百年的法国殖民后,1945年才成为现如今的越南。
暂且不谈那一场举世闻名的战争,这些中华故地上的面孔和我们如此的相似,总让人会莫名产生一种熟悉且陌生的感觉,这么近又那么遥远。
决定去越南的时候,心里甚至没有以往关于旅行所会有的希冀,只是淡然的感觉,或许是到了该淡然的年纪,又或许是因为已经对生活妥协。
就像,在情人崖的日落时分,眺望前方的大海,我轻轻对欢欢说:就这样了,是吧?
那些关于少年的躁动,关于那个国度的遐想,那些光怪陆离的过往……此刻,我想在这片静静的忘忧海前,将它们沉进海底,就像那些金光闪闪却永陷沉沦的宝藏。
我万分不舍,却又无能为力;我徘徊惆怅许久许久,却又从来不曾考虑转头回去;那座城在天上泛着虹光,我远远望着,然后幻想自己洒脱挥手,转身离去,尽管它扣押了我的那些最想要的梦。
芽庄
我未到不惑的年纪,所以就让我这样迷惑着前进吧。
我知道,在芽庄,面前的这片海,它并不能真正地让人忘忧。
但是,就这样了,是吧?
芽庄
芽庄
占婆塔
情人崖
竹岛潜水
行程线
芽庄
DAY 1-2:成都—(川航3U8073,22:10-01:20, 1D、-1H)—芽庄;芽庄隆山寺(09:45-10:30);芽庄大教堂(10:40-11:20);占婆塔(11:30-12:30);芽庄泥浆浴(13:30-15:40);情人崖(16:10-17:10);宿芽庄(2D)。
DAY 3:竹岛(13:10-15:30);黑岛(16:00-16:30);芽庄—(快艇,10min)—珍珠岛;宿珍珠岛
DAY 4:珍珠岛游乐园;摩天轮 日本馆(09:30-11:00)、植物馆 动物园(11:00-12:00)、城堡区(12:00-13:00)、海豚馆 水族馆(14:00-15:20)、水上世界 4D电影城(15:30-16:30)、游园会演出 游乐园;宿珍珠岛。
DAY 5-6:珍珠岛游乐园;珍珠岛—(跨海缆车,3320m)—芽庄;芽庄夜市;芽庄—(川航3U8074,01:30-05:30, 1D、 1H)—成都。
珍珠岛
跨海缆车
黑岛
情人崖
竹岛
注意事项
芽庄
A 开销:CNY4000 。
B 时差:越南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一小时。
C 汇率:2019年10月芽庄金兰机场汇率1:3200,市区酒店及私人兑换处最高可达1:3500(注意破损的越南盾可能会无法使用),芽庄夜市收取人民币(1:3300),部分商店可微信支付宝支付,珍珠岛上只收取越南盾现金。
D 芽庄消费水平:越南的经济水平相当于我国80年代,不过芽庄物价相对较高,属于越南物价最高的地区之一。虽然当地居民收入不过1500元人民币左右(2019.10),但是芽庄的消费水平近似于我国一线城市。
E 小费:因为近百年的法国殖民统治,越南存在小费习惯。酒店小费10000盾,海关会直接要求缴纳10元人民币小费。
F 夜生活:市区推荐当地特色瓦块烧烤(人均70人民币)、牛油果冰淇淋(30000盾),massage(夜间价格比白天略高,推荐60min的全身按摩,250000盾/人);珍珠岛酒吧(最低消费CNY30),保龄球(CNY40/人/轮)。
G 部分物价:燕窝汤30000盾,广爽(越南手工冰淇淋)10000盾/支,燕窝水10000盾/罐,椰子冻30000盾(50000盾可购买两只),甘蔗汁(鲜榨)7000盾/杯。
H 景区门票及注意事项:(1)芽庄大教堂:开放时间AM08-11,PM02-04。(2)占婆塔:门票22000盾,开放时间AM06-PM06。(3)泥浆浴开放时间AM09-PM06,1000000盾/人,孩童150000盾/人。(4)情人崖开放时间AM06-PM10,门票20000盾/人。(5)竹岛潜水300人民币(含拍照,深潜不需要潜水证)。
I 注意事项:隆山寺大殿及占婆塔天依女神庙进入需着长裤及带袖上衣,占婆塔旁有免费僧袍可使用。芽庄伴手礼可选购腰果、咖啡等,在芽庄夜市购买价格最低,不过品质无保证;除新鲜水果、肉制品外,夜市的鱼翅、燕窝等食品禁止带入国内,购买时需注意。
珍珠岛
珍珠岛
珍珠岛
芽庄夜市
珍珠岛
★占婆故地
芽庄
晚间十点告别成都的阑珊灯火,看着那些城市的人间烟火在漆黑的世界里越缩越小,渐渐变得遥远,自己,似乎就这样暂时地从那个熟悉的世界里剥离了出来,然后一如既往地飞向未知的远方。
曾经的远方,有未知的世界和新鲜的气息;现在的远方,有逃离世界的短暂自由。
成都机场
出发
或许就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说自己爱上旅行的人,其实大多都只是在逃避并不真实的自己。
凌晨1点20 抵达金兰机场的时候,因为时差关系自己又年轻了一个小时,不过这偷来的时间最后总归是要还的。
凌晨时分的机场灯火通明,长着和我们类似面孔的着制服的男子过来提醒:护照、申请表、落地签、人民币。出境入境这么多次,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被穿着制服的人明确提醒过海关需要给小费。
都说,这些坏毛病是给国人惯的,也有说是法兰西遗留下来的资本主义风俗,不过我并不打算做一个顶风前行的人,随众乖乖在护照里夹上了10元人民币。
取行李的时候,身边柜台后一群小女孩用不标准的汉语招呼着大家前去换钱,汇率1:3200,于是想起在成都的时候自己竟是1:2900换的越南盾。
走出机场的时候,一股热浪迎面袭来,然后才恍然自己又到了看不到雪的东南亚。北越的气候要凉爽许多,而位于南越的芽庄在维度上是几乎和曼谷持平的,所以即便已经入夜,那股热浪还是让人微微有些喘不过气,何况离开成都的时候,在这最难将息的乍暖还寒时节有些受凉,眩晕感让整个人都不太舒服。
芽庄金兰机场
抵达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左右,接待我们的越南小伙阿达是一个清秀的小哥,他特意叮嘱晚间上街是不太安全的,但是拖着微微发烫满是疲惫的身体,还是独自穿行在了昏黄的路灯下,找到一家通宵营业的小卖部,购买了一堆饮用水和零食,坐在门口守店的阿婆冲我用越南语说了价格,我没有张嘴问询,而是估摸着抽出一张越南盾,然后抱着东西走人。
凌晨无人的芽庄街头,微热而冷清。
隆山寺
市区的小酒店房间略微拥挤,不过早餐还算不错。
芽庄
芽庄
芽庄
芽庄
芽庄
芽庄
一位叫阿兰的苗族姑娘接待了我们,她说自己来自贵州,而阿达因为汉语不好,所以之后都由她来引导我们的行程。9点半左右抵达隆山寺的时候,阳光已经灿烂到让人不能直视,离开空调车的瞬间,我的额头便挂满了汗珠。
Tips:隆山寺(CHUA LONG SON)。芽庄地区最大的佛寺,寺庙内建筑还能看到很多石刻汉字,大殿需着长裤带袖上衣脱鞋才可进殿参拜,半山腰有卧佛石刻,寺庙制高点有一尊巨大的纯白释迦佛祖造像,据说为仅有的镀砗磲大佛。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
越南是佛教国家,因为曾经与我国的历史渊源,寺庙大殿悬挂的牌子都是大大的汉字,加之佛祖造像并不似缅甸的花花绿绿模样,也不似泰国般的金碧辉煌的模样,而是和国内的几乎并无区别,行走在隆山寺中,有一种行走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寺庙中的错觉。
隆山寺
因为太过炎热穿着短裤,所以无缘进入大殿,只是攀行到殿后的卧佛造像处,我已经浑身湿透。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并不大,从寺门口步行到制高点的砗磲佛不过十多分钟时间。
绕砗磲大佛一周,可以环视芽庄这座小城的模样。烈日将海水蒸发,升腾起朦胧的海雾,这座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小城就这样潜藏在海雾之中,被鸡蛋花和三角梅密密萦绕。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
砗磲佛的底座可以进入,里面供奉着铜佛。有免费线香可以自取,一旁守在门口的越南老伯递给我打火机,点燃,许愿,然后看着青烟在铜佛面前环绕。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
在隆山寺临街的山门处,有贩卖纪念品和零食的商贩,根据阿达的推荐买了椰子冻,30000盾一只,50000盾两只,口味像冰冻的布丁,爽口冰凉,略甜,很好吃。
隆山寺
隆山寺
隆山寺
芽庄大教堂
抵达芽庄的第一日想要把市区可以看的点都看了,所幸芽庄市区的著名景点和这座城市一样,规模都并不大,同时又个性鲜明。告别了中式风格的隆山寺,下一站便前往位于闹市中心的法式风格芽庄大教堂。
Tips:芽庄大教堂。建于1928-1933年法国殖民时期,免费参观,开放时间AM08-11,PM02-04。
芽庄大教堂
芽庄大教堂
芽庄大教堂
芽庄大教堂
芽庄大教堂
教堂一侧有许多戴着斗笠的女人推着冰桶贩卖着一种细长的甘蔗状的冰淇淋,这些冰淇淋都被装进细长的金属长筒里,再放置到冰桶里躲避暑热的天气。这是一种叫做“广爽”的越南手工冰淇淋,有不同的水果口味,10000盾一支。
据说芽庄大教堂是仿照着巴黎圣母院建造的,在圣母院失火前刚好有造访过,相比远在巴黎的圣母院,这一座哥特式教堂显得袖珍了太多。
长廊里,有前来拍摄婚纱照的越南新娘正在补妆;站在教堂门口,可以眺望人潮拥挤的芽庄市区。
并非天主教徒,但是却也沉迷于哥特式建筑,教堂的花窗在中南半岛强烈的阳光里闪耀着璀璨的光泽。坐在教堂里的时候,一阵凉风穿堂而过,带走了几分燥热,也带走了几分躁动。
可惜,教堂中午11点至下午2点期间是谢绝参观的,不多时便有工作人员礼貌地前来清场。
在教堂广场购买了一支广爽,选择了榴莲口味,午时的阳光让冰淇淋融化得极快,刚接过来便淌了满手,慌张地塞进嘴里,让这股浓郁而甜蜜的东南亚味道尽情地在嘴里泛滥开来。
婆那加占婆塔
看过中式的佛寺,法式的教堂,接下来则直奔最为原始的本土文化遗址:占婆塔。
Tips:占婆塔。建于公元7-12世纪之间,为印度教建筑,供奉天依女神(妈祖),门票22000盾,开放时间AM06-PM06。
小小的芽庄承载着古占婆、中华和法兰西殖民的不同文化,走进占婆塔林的时候,恍然间仿佛回到了三年前,那个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吴哥窟中,一群穿着橙色僧袍的小和尚嬉笑着从面前走过。那时的自己,迷失在另一个天堂,此时看来恍若隔世。
玫瑰你在哪里,你说你爱过的人都已经离去;请你不要哭泣,我们都只剩下一堆用青春编织成的回忆。
南越的灿烂阳光里,泛红的古老塔林遗址,还有开满红色花朵的凤凰木,这些鲜活的颜色总让人感觉世界是如此的充满生命力。
主塔时至今日依旧烟雾缭绕,不时有信众捧着香虔诚进入朝拜。占婆塔供奉的天依女神是南越的一位海上女神,类似于我国南方的妈祖。越南有着狭长的海岸线,而那些常年到海上打鱼养家的渔民最希望的,自然是天依女神保佑海上的行程平安。
进入主塔不能着短裤和背心,不过主塔一侧有免费的僧袍可以借用,选好自己的型号,穿上以后便能进入主塔朝拜。
占婆塔
占婆塔一侧是一处海湾,停泊着许多的渔船,公路桥穿越海湾,向着新兴的城市中心延伸。
在占婆塔下有许多的小摊贩,贩卖着热带水果和土特产,其中阿兰推荐我们尝试燕窝水和甘蔗汁。越南的甘蔗都来自邻国柬埔寨,热带地区的农作物总是味道特别醇厚;而燕窝则是越南的特产,阿兰说明天出海我们会经过争岛,但是因为是燕窝产区所以游客是不能登岛的。在越南,燕窝非常便宜,街边的燕窝水饮品一罐不过10000盾,不过只在越南吃吃就好,成品燕窝基本是带不回国的。
芽庄Amiana包间泥浆浴
午饭过后,决定前往泥浆浴。
泥浆浴又叫热矿泥浴,用阿兰的话说,这些泥浆其实都是深海矿物泥,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其实泥浆浴在我国也有,比如广西。
芽庄的泥浆浴浴场开发得比较好,除了泥浆浴专区外,还有很大的温泉游泳池,配套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
阿兰说本地人也常为了保养而来泡泥浆浴,但是就我所见基本都是中国和俄罗斯的游客,也有部分韩国和泰国游客。
泥浆浴1000000盾的收费对于本地人来讲还是算较高的消费了。
泥浆浴
换好泳衣,三五人被分到一个小汤池,然后便有工作人员拿着管子开始注入温热的泥浆,直到注满大半池便停止。阿兰说,泥浆浴和敷面膜同理,15分钟左右合适,不过在滑滑的泥浆里我不禁想到了小猪佩奇,然后我们不注意便玩了半个小时。
其实,身体泡在泥浆里还算好,整个头全部沉浸进泥浆还是需要勇气的,不过当我把泥浆舀起来当头淋下以后,我便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
我们总是害怕去尝试,但是其实大多的事情远都没有想象的困难和可怕。
不小心有泥浆钻进了嘴里,一股咸咸的泥巴味道。
从泥浆浴出来,经过温泉按摩墙,在温泉小汤池里泡了一会儿出了一脸汗以后,便到大游泳池里去游泳。我的眼睛比较敏感,在游泳池一般难以睁开双眼,但是温泉游泳池里的水质非常好,竟能在水底睁开双眼。
3点半左右,换好衣服,回到南越闷燥的空气里,向着情人崖出发。
钟屿石岬角
情人崖上,面朝大海的时候,我问欢欢:就这样了吗?
它一如既往地并不回应我,只是带着十多年来不曾变过的微笑静静望向远方。
Tips:钟屿石岬角(情人崖)。门票20000盾,开放时间AM06-PM10。景区入口处有越南传统乐器表演,一侧有露天咖啡馆,可以点上一杯便宜的滴漏咖啡然后静静守候日落。
情人崖又叫钟屿石岬角,当地人也因其形状而称它作五指岩,之所以得名情人崖大抵是因为旧时许多渔民的妻子总是驻足其上盼望丈夫早日从海上丰收归来的缘故。让·雅克·阿诺92年执导的《情人》的最后一幕,梁家辉与女主分别的戏便取景于此。
情人崖的入口处,穿着奥黛的女子拨动起独弦琴,那一阵伴着海风飘扬不定的琴音很容易让人有种身无所依的感觉,窗外的凤凰木渐渐隐没进向晚时分的暮光之中。幸福的人能看到温柔相拥的身影,落寞的人则是满眼的离散和无望的等待。
情人崖一侧是白色的沙滩,其上是这座小城新建的高楼与漂亮的咖啡馆。
海潮拍打着岩石,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直在反复吟唱贰佰的《玫瑰》。
入夜后的芽庄反倒变得更容易让人亲近,或许是因为它放下了那些向游客包装起来的漂亮外衣,变得市井而富有生活气息。骑着倒骑驴一般的载人三轮车车夫点亮了围在坐厢周围的彩灯,骑着摩托车的居民从身边鱼贯而过,贩卖水果和小吃的小摊子围满了人……
听从了阿兰的建议,我们决定去她推荐的一家叫V FRUIT甜品店去体验一下牛油果冰淇淋。
其实我觉得东南亚的水果沙冰不管怎么做都不会难吃,不管是老挝、泰国,还是柬埔寨、越南,新鲜的热带水果和冰一起搅拌成冰泥,在这燥热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它更为美味。
吃过甜品,按捺不住的我们又就近进了一家瓦块烧店。
瓦块烧也算是芽庄的特色之一,在小火炉上架上一块弯曲的瓦块,然后将牛肉、猪肉、鲜蔬等放上去炙烤,炙烤出的油会顺着瓦块的曲度滴落放在一侧的小碗里,然后可以用小刷子蘸油刷回瓦块上重复利用。
除了海鱼,芽庄的牛肉也是在越南地区较为出名的,配上生蚝、大虾……仿佛回到了成都的夜烧烤摊边。
虽然越南较为贫穷,但是芽庄的物价却并不算低,大约和成都的物价水平持平,算是越南消费最高的城市之一。不过,一顿丰盛的瓦块烧下来,人均也不过才70块左右。
芽庄
芽庄瓦块烧
喝过水果冰沙,吃过瓦块烧,再找一家小店做一次越式massage,芽庄的夜便显得完美了。
Goodnight,Thành phố Nha Trang。
芽庄瓦块烧
★三岛记
芽庄
抵达码头准备出海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南越的阳光已经变得毒辣起来,脸颊的汗水不时流下,味道闻起来就像是身边的这片海。
从码头驾船赶往竹岛不过10多分钟时间,其间路过了珍珠岛,望着岛上的城堡和摩天轮,有了少许的期待。
竹岛可供游玩的区域并不大,而且并没有柔软漂亮的沙滩,就行走过的东南亚小岛和沙滩来讲,单从外观上来讲显得很是普通不太有吸引力。
在岛上用过午餐,阿达便来询问:要潜水吗?
原本以为只是浮潜,后来才知道在竹岛不需要潜水证也可以深潜,不过这里的深潜只能在指定的一小片区域里,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潜水教练一直陪伴左右。
如果说没有漂亮的沙滩和海水,那潜水还算是竹岛的亮点之一。
登岛后左行便是潜水区,费用是300块人民币,换好泳衣后便踩着浮桥来到离岛并不远的浮岛之上,换好装备便直接下水。
虽然是近岛的水域,但是下水后发现这里的珊瑚礁比自己想象的要好许多,珊瑚的种类和海鱼的种类都很多,这是一片藏在海面之下的斑斓世界。
大约半小时后在教练的带领下回到了浮岛结束了潜水。
坐在凉棚里休息的时候,身边传来一阵阵奇怪的歌声。竹岛的游客大多都是前来潜水或者玩拖伞的,而且人数并不太多,不过下午3点,岛上竟看不到太多游客,一旁的小贩们便早早收了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的围坐起来玩着看不懂的牌,有的则烤上了自己带来的海鱼,一边喝酒一边打开了手提音箱现场唱起了露天KTV。
至少,在这不算漂亮的小岛上,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从竹岛坐船前往争岛要再次经过珍珠岛,路程不算近,大约耗去了半小时时间。
争岛是燕窝产区,在岛上有很多金丝燕在崖边筑巢,而这些高胶原蛋白的燕子巢便是燕窝的原材料。
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燕窝产地争岛是不允许游客上岛的,只能坐船远观,远远望去,不过就是一座植被葱郁的热带小岛。
争岛
争岛继续前进5分钟便抵达了黑岛。
芽庄周围的岛屿里,除了珍珠岛外便是这三座岛较为出名,潜水的竹岛、产燕窝的争岛和带着白色沙滩的黑岛。
黑岛的沙滩面积不算大,但是在芽庄来讲除了珍珠岛便数这里不错了,白沙非常的细腻。不过这样的海岛风情在东南亚算起来真的不足够出彩,若单是看海岛沙滩风情,芽庄并不出色。
不过下午4点,岛上已经没有了游客,服务员也纷纷坐上船准备回芽庄,整片小沙滩便只剩下我们。
海云的间隙之间,向晚的日光照射进来,将远方黑色的海面圈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那个金色的世界,虽在眼前,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珍珠岛之梦
珍珠岛
从黑岛回到码头后,我们来到往返珍珠岛的专线码头办理酒店入住。
越南的土地是私有制,据说很早以前当地居民都去抢购价格较高的市区的土地,但是有四个家族却选择一起拿下了一座荒岛;之后,借着越南打开国门大搞旅游业的商机,这几个家族便与欧洲的开发商合作,在岛上修建起了五星级酒店,以及配套的各项娱乐设施项目,成为了现如今的大财团。
珍珠岛上共有4家酒店5个酒店区,在芽庄市区的码头办理入住并刷脸卡后才能乘坐专线快艇或者跨海缆车前往岛上,然后凭借房卡由每个酒店的电瓶车送往居住区,办理入住后岛上的娱乐设施及餐厅只需要刷脸卡便能随意出入。
如果不办理入住也是可以购票进入vinpearl land游乐场游玩的。提着行李箱准备上快艇的时候我问阿达不上珍珠岛吗?阿达笑了笑说:太贵了,不去。然后他又补充说道:岛上基本都是游客,所以比市区更安全。
☆登岛之夜
入夜后的芽庄总算凉爽了下来。在漆黑的海面上,跨海缆车的站台基座被霓虹灯点亮出塔型的轮廓,由远及近耸立海面;对面vinpearl land的城堡灯火通明,远远望过去,就像是藏在天边的一座童话世界。
专线快艇
几分钟时间顺利抵达珍珠岛码头,然后坐上电瓶车到酒店前台办理了入住,再由电瓶车送到住宿区。珍珠岛上的住宿大部分是隐藏在热带植物里的独栋小别墅,我们居住的区域是一层小别墅,打开门的瞬间,冷气便扑面而来,让人瞬时抛去闷燥感。客厅很大,备有小厨房,有一大两小三间卧房,屋后还有私人恒温游泳池,蓝色的泳池里漂浮着飘落的鸡蛋花。
这样的小别墅很适合一家人前来度假。
珍珠岛住宿
放好行李便赶回餐厅用晚餐,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大多都是一般模样,不过这里多了许多越南特色的风味菜,诸如米粉、水晶春卷之类。
晚餐
9点用完晚餐,一群年轻人不想睡觉,于是大家邀约了前往酒吧看看。
珍珠岛很大,出行基本靠电瓶车,不过只要告知服务生,便能很快上路。岛上的娱乐设施除了vinpearl land外并没有太多,我们来到ocean hill,KTV、保龄球馆、酒吧都集中在这一栋建筑当中。
珍珠岛之夜
酒吧里空无一人,只有一支乐队在落寞地唱着歌,我们刚走进去他们便开始收拾乐器准备下台了。询问过酒保,被告知11点以后才会热闹,于是转身到隔壁的保龄球馆玩上几局,包含租鞋在内,一局保龄球40元左右每人。
等到11点,酒吧依旧看不到人,我们问女服务生,她一脸无辜地表示不清楚情况,还说明明昨天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热闹了。
想着就我们几个人坐在酒吧玩也太没劲了,索性便回了房间,游过一会儿泳后便聚在一起玩推理游戏,直到深夜。
vinpearl land
上岛之前阿兰曾经给我们推荐vinpearl land里必玩的几个项目,高山飞车、高空滑索之类的据说都要排上一两小时的队,出门的时侯一离开空调房间便感觉自己被芽庄的热浪压得快喘不过来气,而且自己也过了对娱乐设施迷恋的年纪,所以打算直接放弃不去排队体验。
晨光
原本昨晚玩推理游戏的朋友约好7点起来去排队,结果后来9点时候大家在餐厅竟相互遇到,只能相视一笑。
早餐
吃过早饭便坐车前往vinpearl land。
Tips:vinpearl land。开放时间(周日-周四)AM08:30-PM09:00,(周五、周六)AM08:30-PM10:00.跨海缆车(3320米,12分钟)开放时间AM08:00-PM09:00,缆车起始站在乐园内海盗船一侧。vinpearl land共有摩天轮 植物园区、日本馆、动物园区、水上世界、水族馆、海豚海狮馆、4D影院、城堡区和游乐设施区几块区域,凭房卡刷脸入园可以无限次畅玩。
vinpearl land
尽管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但是满脸的汗水还是让我不想去排队,于是进大门后直接往右侧走,朝着摩天轮的方向前进。
或许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摩天轮前无人排队,而且好多舱都被轮空。进到舱里其实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热,因为舱里也配备了冷气。
一直觉得摩天轮挺无趣的,但是真的等到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从透明的舱壁玻璃眺望出去,还是觉得有一种奇异的幸福感。
此时,整座珍珠岛都在我脚下,那些白色的沙滩、成片的椰林、湛蓝的海……甚至对岸芽庄的高楼,统统尽收眼底。
小时候曾经幻想过最想要拥有的超能力,在透明人和飞行之中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此时,仿佛回到了造梦的童年,自己就这样飞行在半空中,俯视着这片大地。
从摩天轮下来,穿过名为rose kingdom的玫瑰园,一座名为万花园的和式建筑突然出现眼前,旁边的拱桥上挂满了鲤鱼旗,一瞬间仿佛穿越到了日本。
万花园里有穿着和服的服务生在贩售着茶水,而另一侧建了一座红色的鸟居。立在鸟居之下,眺望前方的海岸线,若不是这闷燥的温度提醒着我,眼前的一切真的会让人忘记此时身处越南。
植物园区是几座巨大的穹顶玻璃温室,内里的温度倒是比室外凉爽不少,不过却还是一样的炎热,匆匆看过,便向着动物园区进发。
vinpearl land的动物园区并不算太大,不过犀牛、长颈鹿、狮虎什么的还算比较齐全。
相比兽类区,飞禽馆显得更有趣一些,色彩艳丽的鹦鹉会从游客头顶飞过,甚至会落在身边向你讨食。
离开动物馆,走到城堡区,发现高山飞车设施前果然排着很长的队伍,瞧瞧时间已经是下午1点,便打算回到餐厅吃过午饭再回来去看2点开始的海豚表演。
南越午间的温度真的是太过炎热,回到餐厅时面对那些烤肉之类的实在提不起胃口,简单吃了些冰淇淋冷饮之类的便又坐车回到vinpearl land,不过餐厅到vinpearl land的车是定点出发的,我们刚好错过1:40的班次,需要等到2:00才能出发。
午餐
餐厅到vinpearl land车次表
原本以为会错过海豚表演,结果走到海豚馆的时候发现,因为在维护升级,海豚馆闭馆到11月中旬才会开放。于是带着遗憾直奔水族馆。
Tips:海豚馆表演时间:AM10:30-11:00(周二-周日),PM2:00-2:30(周一-周日);水族馆开放时间:AM09:00-PM07:00,人鱼秀AM11:00-11:10、PM03:00-03:10,喂鱼秀AM10:00-10:15、PM05:00-05:15。
vinpearl land的水族馆看着规模不大,其实分了两层,从入口直接进入的二楼部分主要展示的是越南地区的蛇、龟、蛙等两栖类以及巨骨舌鱼、金龙鱼等本地鱼种,一楼的则是海洋生物部分。
美人鱼表演在一楼,透过一面巨大的玻璃能看到五光十色的海洋生物在里面自由游弋。两个女孩穿着美人鱼的装束在里面和海洋生物们翩翩起舞,不时用手在水里挥出一串气泡,画出一个心的模样送给观众,引得席地而坐的小孩子们笑着大叫。
从水族馆出来一侧便是水上世界,只是太过炎热,完全没有心思去换上泳裤然后在阳光里去玩水,于是折返回了城堡区,刚好4D电影上映。
4D电影是每逢整点播放,影片不长,讲述了小金鱼带着小伙伴打败螃蟹家族的故事,字幕是越南语,讲的是英语,不过小朋友们也不在意听不听得懂,每当那些卡通形象通过立体眼镜出现到面前的时候,小孩们边嬉闹着伸出手去乱抓并不存在于眼前的东西。
vinpearl land
结束4D电影观影,走出来的时候刚巧在广场遇上游园表演,踩着高跷的小丑和公仔们载歌载舞,瘦弱的越南舞蹈者跳起印第安舞、桑巴和佛朗明哥,最后,穿着女神装的女演员领着一众舞者向观众致意。
南越的天黑得比较早,走到游乐设施区的时候已近黄昏,此时排队游玩的人大多疲累回酒店休息去了,许多的游乐设施前空无一人,即上即坐。
坐在威尼斯秋千上,飞翔在芽庄的向晚时分,远处的日光已近渐渐消逝,只留下如梦似幻的城堡剪影,在灯火阑珊里散发着充满童真的梦一般的光。
☆忘忧之海
在退房之前还有半日时光可以消磨在珍珠岛上,9点醒来后到了餐厅吃过早餐,发现自己对越南菜的接受度还是挺高的,尤其水晶春卷,裹着猪肉和蔬菜、米粉的透亮米皮,蘸上酸辣口感的酱料,味道比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吃过早饭,搭乘着电瓶车又来到了vinpearl land,大概时光尚早,游乐园里难得看到行人。走到水上世界,昨日租用更衣柜的服务台前排着长龙,此时却空无一人。
珍珠岛长长的白沙滩除了酒店区域外,大部分都在水上世界里。走到海边,随便找一张躺椅坐下,然后静静地望着面前的那片海发呆。
这世上,哪里有什么能让人忘却忧伤的海啊?旅行,或许是为了逃避;而找到心里的那片海,也不过是给自己一个一直行走下去的动力,
如若有一天,我对生活和明天已经全然没有了向往,那时候,可能才是真正的忘忧了吧。
回到酒店用过午餐,赶在12点前退了房,然后又再次回到vinpearl land,乘坐着跨海缆车摇晃着离开这片童趣世界。
珍珠岛午餐
12分钟的时间,不长不短,越过城堡的塔尖,脚下慢慢变成一片深蓝的海水,看着珍珠岛变得越来越小,芽庄的码头越来越近。
再见,忘忧海。
珍珠岛跨海缆车
★芽庄夜市
芽庄夜市
凌晨一点的飞机,打算10点半往机场赶,在那之前还想再体会体会芽庄的人间烟火。
晚间7时许,海岸边的沉香塔前灯火流萤,车水马龙。隔海望过去,对岸的珍珠岛又回到了我初见它时的模样,在遥远的黑夜边际灯火阑珊,像极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海市蜃楼。
夜市的街道并不长,但是挤满了人,大多是游客,在砗磲制品、腰果、纪念品之间穿梭。芽庄的夜市东西报价都不贵,但依旧可以继续讲价,只是不要买了鱼翅、燕窝什么的会被海关查处。
在一家小餐厅吃了芽庄的最后一餐,海鲜小火锅煮沸腾起来的时候,香茅草的味道让人沉浸在东南亚独有的气氛里无法自拔。
我是偏爱东南亚的,并不是因为低廉的物价和方便的出行途径,只是生来就对那些有些原始古朴但又风格迥异的文化情有独钟,他们和我们的文明如此相近却又完全不同。
芽庄的海不够漂亮,芽庄的人可能也不像东盟其它国家的人那样更善于微笑和友好,但是我还是喜欢小城里占婆、中华、法兰西文化交融的感觉,喜欢情人崖那一抹有些让人看不到未来的红色夕阳,喜欢珍珠岛高温烘焙出来的童真趣梦。
就像那片海,给我一个一直走下去的理由,不管身边的那些人来人往,还有沧桑变化。
1点上飞机,还回去借来的一个小时,抵达成都的时候已经是快天亮的晨间5点,只不过成都已然秋意正浓,冷风吹在脸上让人从南越的湿热中瞬间醒来。
成都
走过一座又一座的城,只是想要让自己心里的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立体,然后飞行其中,继续造梦。
那片忘忧海
Fin
台北最难定餐厅RAW,像哪吒他爹管出来的,把魔界本土化玩成仙
[ Bistronomy ]
简奢
戴着皇冠的国际主厨们其实大多胆子小,
一怕换季节,
二怕换灶台,
三怕换乡土食材...
一旦人均上了2000元,
是容不得神出鬼没玩local的,
凡主厨有能耐说,
“今天有瓜吃瓜有豆吃豆”,
那难度不亚于小时玩吃豆人Pac-Man时,
馋了手边就有豌豆吃。
便宜食材“随机应什么高级变”都难,
更何况客人可以轻易移步街边排挡。
小小的要求,一不小心就是大要求。比如吃顿国际厨界“台湾之光”江振诚在台北的RAW餐厅,台北名媛们天天以“聚会在RAW”是瞻。门口那个据说30公吨的南方松木雕刻“流云”已经成为实力ins风背景打卡地,开门就收获三座国际设计大奖。我心想,不会又是个拍照装蒜的地方吧!那不去也罢...
台北咖啡教父Fika Fika老板James有一天问起我是否知道 “Bistronomy”,Bistro(小酒馆)与gastronomy(厨艺)的合体,我说不知道哎。他说这个理念专指奢华的出品用亲民的方式去做呈现。这家开业才满一年就跻身“亚洲最佳50餐厅”的RAW,简直平步青云,在2018 台北米其林指南的第一年,就拿到了一星的荣耀;隔年就摘下二星餐厅的殊荣,已经成为台北最难定餐厅。
既然好命到像个哪吒,不管是魔是仙,必须去一趟。
我喜欢云边“造梦宣言”说:we will respect the past and never forget where we came from,个人认为翻译成:“不忘记历史,也不忘本”或者翻译成“不忘外国技术,也不忘本地食材”,都可以。这是江振诚关于“Nature x Craft”梦想之外的思考,格局可见一斑。这让我对这家餐厅的管理充满兴趣,一流餐厅比菜品珍贵的部分,是做到“永续”和“在地”,这“笨办法”对高级餐饮是极难的。
台湾“内紧外松人情味”
56个位置10个服务生陪客人纯聊天
后厨管理是看“服务生什么时候休息”
去时,江振诚正呆在台湾东北部的宜兰研究食材。菜单果然有主厨黄以伦的风格:“精准”,简单的食材罗列,正好契合他“简单又有力”的做菜理念。桌下抽屉一拉开,各种工具齐备。
我坐的座位刚好是“美食家观景台”,背后正好拥揽整个餐厅,前面就是半开放式的“后厨舞台”。请允许我用“舞台”这个词,厨房的呼吸都在桌面上随24个节气运转,这个空间里好像正在演出一场话剧,导演苛刻到,没有剧本也必须按照理念,指令全部都是用“法语”,有条不紊,不许任何一个演员说错半句台词。
我悠闲吃着樱花虾凉粉前菜,心情像吹过一习舒爽微风,感到与厨房内的如火如荼简直是鲜明对比。他们居然用法语工作。
“想让顾客过来是是轻松的,可以就放下一切来享受,然后严谨的是出菜的方式,非常军事化管理。”RAW对客人的体恤就是“放养”。原本传统的法式餐厅,要穿西装打领带,吃一顿饭可能要两个半小时,非常正式。但是主厨希望让它的气氛比较像bistro(小酒馆)。所以餐厅里音乐明亮,气氛也轻松,没有硬性规定dress code。但是管理、服务、料理细节都是一丝不苟用法式餐厅的理念在进行着。
黄以伦说话时温文尔雅,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手术台般的后厨。
”我们在每次做更换菜单的时候,都会告诉所有的员工说我这次会使用的单字有哪些。它的英文、法文或者日文的发音可能是哪几个字。我讲一次两次他们就是会记起来,这源于个人的经历,我在几年前刚开始跟法国人工作的时候,很不习惯。我一直觉得法国为什么那么多要求,刚开始做是很吃力的,跟当时的台湾厨师要求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之下,语言还是小事,不管是用保鲜膜整理食物的方式,或者是厨房整理的次数,或者是整个沟通上的方式都是完全不一样,一定要刷三次四次的,厨房会整理四次。刚开始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gap(鸿沟),就是我会觉得说,怎么会是这样?!我在台北法国人也要这样,我就在问自己,真的需要做到这个样子吗?”传闻听起来不假,RAW的员工在团队合作的时候,都用法文来提示,员工训练很严酷。
在这里你看不到正常菜单,也没有菜名,RAW在抽屉里留给客人的“食材卡片”其实就是菜单,反面就是一道菜三个食材的提示,其实跟空白没什么区别,厨师说因为人对于食物的记忆最多是三种食材。
“但是后来等到我去法国的时候,我并没有很抗拒这个事情。我当时那一年来,已经养成那个工作习惯。所以我要学东西变得比较快。因为很多人到异地的时候,要重新适应那个环境,但是我不需要,因为已经是在那个氛围里面很久。所以我到法国的时候,直接就开始拼命工作和学习。那个经验让我觉得我回台湾的时候也要帮助到我的团队去提升,我在法国时怎么做事,我回来这边就怎么规定。那包括我在讲菜的名字或是用专用名词,基本上我没有用中文在跟他们讲。因为最主要是当他们习惯这样的口音或习惯这样子的国际后厨管理。”这让我深刻地觉察到,现在厨师的学习已经是跨文化的,全球一流餐厅是同一套语言系统。
主厨黄以伦一番话,让我终于明白“桥上的人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外看你”。
“其实我很喜欢这个厨房的有一个设计,主厨看得到客人。传统的法国餐厅有很多厨师都是关在厨房里面,外面发生什么事,什么样的客人都不知道。但是在RAW这边基本上主厨会尽量看客人的感觉,同样的菜在每一桌出现的时候,它的味道都一样,主厨会自己在心里面做评估,可能说吃什么样子的,或是有没点酒,可以是吃重一点,可能需要吃饭,或有比较年长的客人就要做淡一点点,或是有一些可能是外国客人。RAW的住处会根据每个客人的感觉,然后稍微做一点点调整。”
“我们在讲台湾味这事情之后,然后很多人会说,好像用台湾食材就是台湾味或是用酱油用怎么调味就是台湾味。其实更多的时候,我觉得台湾讲的是人情味,我们观察客人可能会有的需要。所以我很需要一个像这么大的空间,可以看得到客人的反应,那我就可以及时的调整。“所以,不难理解,这里需要56个位置有10个服务生一直陪纯聊天,照顾到各种要求和情绪。
正在处理鸭赏的黄以伦
餐厅管理事无巨细,其实是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工作习惯,这件事需要去印证。“因为我希望让他们有习惯,因为其实不是每个员工都一开始就听得懂英文。一定会有这样子的员工刚开始觉得说大家都是台湾人,为什么我们在餐厅的时候都要用英文用法语。刚开始第一年的时候是大家是最最不能接受,但是到了我们第一次做活动的时候,有请的外国厨师来,我并没有改变跟大家沟通的方法,变成是两个team的人都听得懂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原来他现在做的是一个国际厨房在做的事情。那他们养成那习惯之后,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发现国外厨师也是这样,就明白每天进步的意义。”
餐厅墙壁上挂着台湾插画家邹骏升的蜜蜂图,想起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蜜蜂,人类只能再活4年。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感到RAW的团队就是一群蜜蜂。
我问主厨厨房有没有特别严苛的某几条的规定。“我觉得我们不是说很严格,但是说对吃饭时间跟休息时间反而是非常严格的,我不管员工几点来上班,有时候有些员工会偷偷很早就来,但是我也不看打几点上班卡。但是我们要求该吃饭,所有的员工都要坐下来吃饭。不管你要吃不吃,就是不能做什么。然后休息就该休息时间全部离开厨房。你要去办公室吹冷气,去抽烟或是要去哪买东西都可以,但是就是不能做事情。这跟亚洲厨房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老派的好员工会告诉你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停。但是我跟法国人工作之后,发现他们可能可以很早来,但是他们休息时间跟吃饭时间,一定会停下。当他知道他几点一定要停就会产生效率。我知道,我就三个小时,我可以准备这些东西,比如需要准备是140人份,我要一次准备多少,要怎么排。因为有限制,就开始产生效率,会激发思考。我常会讲你的技术会不会进步,都是从有没有想开始。你有没有重新规划过这个,因为如果我不告诉你这个东西限制几点一定要停,那大家就是在里面我做20个小时也是做。这样就控制他们在12个小时或是更短的时间里,产生餐厅需要的效率。”
“现在厨房在做每天四分之一次的整理。哪个部门的菜出完之后,就整个洗掉之后带上保鲜膜,这个部门接下来不会再做什么其他的。顶多简单程序,不会再有比较大污染的工作。然后到下一餐开始,准备完要开餐之前,保鲜膜拉掉,桌子一样都还是干净。所以其实特别是你这个位置的客人常常可以感觉到,就是像刚刚看到厨房是很忙的,但是过了餐点之后,这厨房好像没事一样,也不知道人去哪里了。”
“效率是靠他们自己,我先限制这个,那他们再去思考怎么调整。我不看他们几点上班,我只看他们下班时间是不是跟我一起走,或是看吃饭时间的细节,就知道员工效率高不高。这个方法基本上也是在法国时候学的,因为当时法国人刚来亚洲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好像只有台湾人跟日本人会整天地工作。但是他们认为,休息是工作的一部分。那其实到后来明白当然你可以长时间工作,你有那个耐力是很好。但是,毕竟就是有时候你要有一个休息和调整,尤其是这个餐厅,中午到晚上都在运营。我怎么样让同事到晚上的时候,还能保持一样的专注力和精神。那下午那次休息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所以非必要情况下,我不会让他们在下午的时候还有做事情。”
一番话映衬着RAW周围的那种原生态的艺术装置也严谨得像个手术灯,好像是用镊子雕琢成的。
跨界料理秘诀是找到“好吃的DNA”
招牌菜单诞生自一次员工聚餐时的卤蛋及胡椒饼
跨文化的呈现方式让各个国家的人都赞赏
“这是我们一开始在设定这个餐厅的时候,希望要做到很自然的感觉,但是又可以跟探索去做平衡。”黄以伦说。
我正偷窥隔壁桌谈笑的贵妇桌上的菜,上来一份“无酒精烈酒”的酒单,这让我很好奇。进入米其林指南的官网,在搜索一栏输入:Seedlip。一行字将赫然显现:This Man is changing the way we think about mocktails.(这个男人改变了世界对无酒精鸡尾酒的看法)。在英国草本蒸馏酒神人Ben Branson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健身”,“无酒精”已经成为酒单绿色革命。
我先不讨论Seedlip的味道,Ben Branson采用反复蒸馏浓缩的方式保留住烈酒的香气与风味,用看似简单的粮食瓜果蔬菜和香料为原料,其实里面蕴含丰富的现代科学。目前出了三款无酒精蒸馏酒,分别为Seedlip Garden108,Seedlip Spice94,Seedlip Grove42。这与江振诚“首先不使用大量外来食材,其次烹调方式仍强调现代新派,最後餐厅风格走简约路线。”“不谋而合”,他曾说全世界都受到瞩目的北欧料理,也都是走Bistronomy的方式。
我点了杯Seedlip做的鸡尾酒,有怡人的旷野气息。Seedlip这名字来源于Ben Branson和外婆的一次对话。外婆告诉他以前人们在农场采摘豌豆时,用名叫Seedlip的篮筐装豆子。Seedlip Grove 42有苦橙、血橙和柠檬草的香气。
“Seedlip Spice94为念哥伦布1594年他发现新大陆,登陆圣马丁岛后,在里面发现了多香果(不是百香果,是一种辣椒)和小豆蔻,为了纪念那个年份研发,然后他的重点是spice,加了榛果巧克力,然后中间有这个酸度跟孜然花香,入口的时候有香香的味道,这是三个不同的系列。”服务生贴心说。
江振诚曾说:”如果你所在地没有盛产鱼子酱丶没有松露,就从现有的食材去发挥。所以被誉为世界第一的丹麦餐厅NOMA,他们利用当地蔬菜丶草药丶香料构筑出森林的清新味道,甚至用野生蟹丶海螯虾化成橘色夕阳的意象…创意与口味受到无数饕客的喜爱。”
边吃边听黄以伦聊理念,渐渐感受到RAW对于食材文化的敏感,包括台湾人情味的体恤,然后用他自己的独特理解把台湾味道和法国味道,精彩串到一起,通过调味体系,有一个艺术化的表达。
“之前一季的一道料理,因为我们前一年的秋天,我们出过一次茶叶蛋,当时要做这个茶叶蛋呢,不是因为茶叶蛋特别好吃。一开始会想到做这个茶叶蛋因为我们有一个同事的家里面是做鸡蛋生意,他就在转卖水煮蛋、茶叶蛋、卤蛋,很多在菜市场可以买到包装好的那种。有一天,他就拿他家里面做好的那个卤蛋,我觉得好吃,公司同事来还团购了很多。”
“我们就想根据他的背景来量身定制一个新的料理。这个同事其实本身不是学料理的,他本身是学艺术出身。所以刚开始,我们就说好,那我们先从做茶叶蛋开始,因为茶叶蛋是一个很具台湾味道的料理,所以我们先做茶叶蛋。但是我们不是做整颗这样大的茶叶蛋,我们做小一点,我们就用鸟蛋来做。这个鸟蛋做我们先想要怎么样让它的状态最好,就是说蛋黄不要煮到全熟的,然后腌制要腌制多久,要怎么样,它的那个龟裂的痕迹才会明显,为什么?做呈现的时候,大家才想到要用鸟巢的概念。那我们试看看用马铃薯,就用其他几个东西来看看能不能做成鸟巢一样。所以我们后来在慢慢练习几次之后,发现有蛋有鸟巢,但有蛋有鸟巢之后我们就会想说,可不可以让这个鸟巢是长在树上。所以那个同事,因为他是学艺术的,他自己会买一些艺术品回来插花,有一些树枝,后来慢慢的,我们就把那个鸟巢移到树上。所以整个过程是这样子磨出来的。当然在餐厅里面很多人都说,我们的员工全部都要是本科生出身,其实并没有,我们现在都会问他的第二专长,如果他可能会健身的,他特别会艺术,会插花什么的。因为他其他的副系其实都会帮助料理。后来我们就真的让茶叶蛋是长在树上,当时也是很有创意,那这个对他来说是非常有趣。所以那一季度的时候我们请他家人来吃饭,员工内心的认同感是完整的。”
日本烧鸟店的“提灯”,其实是取自母鸡肚子里未成熟的卵。RAW的做法特殊,外面是用腌制过清酒的菲力牛肉薄片,里面裹提灯,上面是台湾本土的caviar,拿起来的时候用手直接吃。服务生特别提醒说,因为它会爆浆,所以咬的时候嘴巴闭起来。我仍然记得那一口的鲜美,跟涨得圆鼓鼓的小笼汤包虽然直觉上相似,但因为外膜极度薄皮,氨基酸又足够浓缩,只能用炸弹形容!
台湾豆干炒小鱼是家常菜,这一道是豆干做的Taco夹饼,里面放上腌制过的竹荚鱼,金莲花花瓣本来就带点芥末的味道,可以解腥,再加上与腐乳酱与脆宣纸般的豆皮呼应。一口下去,墨西哥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会欢呼。
我问这么多灵感哪里来?黄以伦回答:“要选择一个味道组合的时候,也需要一个DNA。比如台湾本来我们觉得好吃的基本料理的味道;有时候我们觉得是一个特别需要介绍的食材;有时候是巧合。我们在跟同事讨论的时候,发现员工餐吃到的东西是最直接的,我们自己觉得好吃才会自己点。但是要怎么样介绍给外国客人,也让其他所有的员工对这个菜都有更高认同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介绍这道菜。这很重要。”
服务生端上这道菜的时候,我想不到竟然呈现如此漂亮,但食材如此朴素。“RAW的菜会很重视节气的变化,夏天主要涵盖了两个节气,第一个叫芒种,农历上说要吃五谷,所以用大麦,小麦,红麦,薏仁这些做risotto,是意大利炖饭带来的惊喜口感。可是它本身的概念来自于我们夏天在台湾常吃的咸蛋苦瓜粥,加上自制蛋黄酱,里面有翠玉和白玉两种色彩,清爽朴实的搭配。”
“我们在想这个料理的时候,其实我们不是拿中式料理直接做西式摆盘,我们是先去想那道菜会让我们觉得好吃,点在哪里,好像我们讲的是一个味道DNA,譬如说苦瓜的那个risotto。一开始,我觉得好吃的地方是因为他有一些葱的香味和苦瓜的味道,然后搭配咸蛋。所以其实我们只有截取这三个,而不是炒一盘咸蛋苦瓜出来。我是把那个咸香的感觉,跟葱的香味,跟咸蛋去做搭配。所以其实每一次在做这些菜的设计的时候,我们都是先找我们记忆里面,我们喜欢吃的菜,为什么我们觉得好吃或是一般台湾客人会觉得好吃,然后我们重新组合它的排列。那有时候呢,也是去找一些我们觉得是应该要再被提起的,好像大蛤饭,或者就像糕渣或者是像宜兰的鸭赏。”黄以伦在介绍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中餐也是味觉科学。
鸭赏是非常特别的,台湾大部分都是用盐和糖去腌制的。但是RAW的只有用盐腌,那甜的感觉完全是靠甘蔗去熏出来的,不是用糖,所以味道跟其他过去的完全不一样。
初尝这道菜的客人基本都会像我一样觉得惊艳,我那时候对主厨的目光里估计有1000万瓦亮的能量。“它的结构也会很像西班牙的火腿,所以我们才做这样子的创意。”黄以伦这样从容回应。
“芒果是这个季节最好的季节水果。吃哈密瓜跟火腿,是经典。我们让水果跟鸭赏有可能性,中间我们在试验过程中也会注意到,中间需要一点点其他味道,比如一点点柠檬,还有一些新鲜的奶油去搭配,可以让口感较圆润。所以整个我们在做每次的做创意的时候,其实就是先想出一个idea,或者先找到我们想要represent食材,然后再组合上我们再一步一步注意这个调整。所以整个试验过程都要一个多月。”
“这个冬瓜我非常推荐,因为农民说大暑天气热要吃冬瓜,比当季发过的白梨水更好吃,吃原味就非常好吃。这韩国生菜包肉的概念,上面整片绿色的是羽衣甘蓝菜,里面包裹的是鯵鱼,拌点有烟熏过的油,让鱼肉吃起来会带有一点烟熏的口味。泡菜风干后把它刷成粉加在最上面。最后是在这个季节大家都会准备的白梨水。主厨想要使用不一样的食材,把冬瓜的口感味道做的类似白梨水的香气,然后搭配日本的海带。主厨建议我们试下冬瓜的原味,再跟旁边的食材做搭配。”这些其实都不要紧,关键在座每个客人听服务生讲完都觉得贴心。
这道菜西班牙发音叫Kokotxa,原本的做法是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是鳕鱼下巴废物利用的吃法。因为鳕鱼的身体可以做鳕鱼排,头欧洲人又不吃,但里面的胶质很多,所以RAW找出一个做法,用平底锅慢慢煨,鸡汤一样煨出胶原蛋白,加上橄榄油就变出酱汁,酱汁的做法叫做piupiu。然后RAW做了点改变,把它换成台湾田里最好吃的鸡肉,加上南投水里的山翡翠。山翡翠其实是一种特殊夜来香的花苞。主厨建议是用汤匙和叉子把这个敲碎,拌着下面的酱汁,吃起来有点像鸡汁王子面的口感。
“还有两个台湾地道的失传的小吃,其中一道是大蛤饭,很像台湾肉粽的感觉。因为在外岛澎湖那边有很多海鲜,以前是这种大蛤蜊到处都有,台湾人就会捡起来,里面包着很多油饭吃,有点像粽子的感觉。大蛤长得很像以前的钱币,所以台湾人就对着蛤蜊祈祷事事顺利,再把蛤蜊壳丢到海里面。现在蛤蜊食材在澎湖几乎找不到了,就像是日本的白贝。RAW用西班牙海鲜饭的做法,里面放海鲜饭。”
“第二个失传料理是前方这个糕渣,来自宜兰的小吃,宜兰在罗东夜市也只有一两摊在做。这故事是以前在台湾在办宴席流水席时,煎煮炒炸都是用传统热锅子,到最后一晚的宴会结束以后,好的食材都被宾客吃了,然后师傅就把锅里的很多勾芡,刮一刮然后拍点薄粉去炸。第一是勤俭的美食,第二算是主厨们才吃得到的料理,因为一般宾客没有机会。下一代宜兰人不会做这个糕渣。江振诚主厨现在定居宜兰,他自己吃到这个也觉得很好吃。”
各地居民都会自己做糕渣,咬下去里面很像马来糕,是比较偏湿润的,会有鱼高汤、虾、鸡肉、虾子、山珍海味。RAW加了鲣鱼提鲜味。
新上来很像法国Duck Pâté(鸭批)的一道料理时,服务生提醒我注意桌上的盐。“这个盐是我们去年四周年参会的时候,送给客人的伴手礼。盐里面有干葱,有芝麻有八角,胡椒,这个味道的组合就联想到我们中式的小吃胡椒饼。”一想到里面是胡椒饼味道的鸭批,我就忍不住担忧“这么一个吃完,我的飞机要超重了”。
还好,每个人吃一片。那天的配菜更特别,英文叫artichoke,中文叫朝鲜蓟,我在法餐里吃到多一些,可是在亚洲很少人吃。这个是RAW去南投找到的食材。“一开始找到好惊讶,在台湾没有人吃,可是为什么有人种呢。后来才发现它有很好药物成分,能降血压,所以正常是送来卖给药厂配药的。”配上法国松黄瓜沙拉,RAW特调了柠檬汁,加了酸奶跟黄豆、黑豆,所以要把白色的刮起来,放在法式肉上配着吃。朝鲜蓟虽然外面这个叶子是硬的,可是根部软糯,所以我把叶子一瓣瓣扒开,像吃释迦凤梨和吃瓜子肉一样。我个人觉得单吃这道有一点咸,RAW预备了黑皮诺配这道菜,口感上就圆满了。
“胡椒饼这个东西原本是我们员工餐,我们有一个同事,他先做了一个一般夜市在卖的胡椒饼,我第一次觉得这东西好吃。后来我去到每一个夜市,把胡椒饼都吃过一遍了,大概知道胡椒饼好吃的点大概有哪些。我记下来然后回来。就跟这个同事说,其实我觉得你上上礼拜做那东西还不错,把它排在菜单里。那他刚开始会觉得说这只是一个夜市的菜。我说没关系,只是我告诉你,法国人可能会怎么做,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做,但是味道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逻辑去调整,所以我留下了这个东西。那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机会。对中国客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味道的连结,因为一口就已经明白,我们要表达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外国客人和本地客人都是很好介绍的一个方向。”
眼看着甜品时间就要到了,照例是米其林式的petit four。“鸡尾酒有Mojito跟Negeroni等,分别用仙人掌跟葡萄柚去做的小酒,然后是凤梨跟椰子,薄荷跟朗姆酒,中间是用佛手柑去做的。可以看见里面有一些椰果,跟一些简单的料理。上中下的质感不一样,要从上往下舀,搭配一起吃。”主厨照顾好后厨最忙的时段后,亲自服务。
下面这道如果和我一样以为是大福或者是鲜奶酪就错了,外层是白色麻吉,包了冬瓜糖,里面是意大利Burrata芝士,吃起来有绵密的幸福感。
那这最后一对小点心,是台湾焙茶做的幸运饼干和抹茶蛋白糖,一个醇厚一个清新,完美收尾。
所以RAW的每道菜都很用心。按照我们每一个人的口味,对于每一个东西的平衡是不一样的,但吃完的需求都一样,就是开心。
我抽到的幸运是:没人看到我在吃,所以是零卡路里。
即使酒足饭饱,黄以伦的那段“本土化”创造仍然让我警醒。“我们一直都是用很当地的食材,在过去的可能5年之前,法国餐厅在台湾的大部分都会进口法国的鸭,或是美国的牛肉,大家都相信进口。我们等于是一个翻译,我们利用知道的国际料理的技巧和其它知识在操作本土的食材,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任何的台湾食材,都应该可以有机会用比较精致的方式做呈现。就算是豆腐,在去年的秋天,我们也做了手工的豆腐,而且我们甚至把这道菜再带去德国。我们早上研磨的豆腐,客人进来时,再下盐卤,算那个时间,做好的都是很软的。在过程中,我们是搭配其他的酱汁,而且我们当时配搭配豆腐的那个酱汁,也是用压豆腐的时候它会出的那个水,豆腐清做的。这会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话说,我突然也很想在门口跟旁边那个富婆一样的姿势找主厨合影一下呢!
神 婆 问
你喜欢台湾什么吃的?
背一袋豌豆,
在你所到之处都留下一颗。
——小野洋子 豌豆篇
Food Bless You!
亚洲设计管理论坛美食总顾问
60岁认字 76岁成网红作家 80岁学画画 90岁想办画展 奶奶的文盲逆袭
60岁之前,她是一字不识的农妇,动乱的年月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怎么活下去。
60岁,她开始学识字,70岁学写字,75岁学写作,成作家,80岁学画画。82岁,她已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6年里,她出版5本书,成为了中国作协中年龄第二大的作家。
她用自己的乐观和努力,完成了从文盲到网红作家的逆袭,她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
1937年,姜淑梅出生于战乱年代的山东巨野。童年时期,她时常四海为家,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有时候她不仅要躲避流弹,还要忍饥挨饿,艰难地维持生计,那时候,她常常白天做衣服,晚上纺棉花,如何填饱肚子,如何活下去是她夜思日想的难题。
解放后,她随着家人回到了山东老家,特殊的年代,因为成分不好,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匆匆的嫁人了。
直到结婚前,她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那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他不仅身份普通,长相也普通,个子不高,声音挺大,并不是很合她理想中的丈夫形象。但是,善良勤劳的她,很快得到了婆家人的喜爱,大家都夸她是个贤惠的妻子。
不久,姜淑梅有了自己的孩子,她辛苦拉扯大了孩子们,后来,孩子们的子女也相继出生了,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她主动承担了照料孙子孙女的重任。她曾自嘲说自己就像是一块补丁,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后来,孙子孙女们都长大了,她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原本以为,这下可以和老伴过几天清闲的日子了,不曾想,1996年,一次意外的车祸,让陪伴了姜淑梅46年的丈夫,不幸去世了,人生难得老来伴,老伴的突然离世,让姜淑梅难以释怀,整夜整夜的失眠。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姜淑梅的女儿张爱玲觉得不能让妈妈继续消沉下去了。于是,她提议让母亲认字,希望,以此分散母亲的注意力,乐观地生活下去。
起初,姜淑梅对于认字,是不认同的,她说,自己现在没有心思学,而且都60岁了,也不想折腾了。后来,在女儿的一再劝说和开导下,姜淑梅终于答应了学认字。
万事开头难,对于曾经只上过几天学,零基础的60岁老人来说,重新开始学认字,无疑是很有难度的。
刚开始的时候,姜淑梅像个小学生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但是,她很快就忘记了,有时候,一个字要学几天,反复练习才会记住,为了加强记忆,快速学习,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识字的机会,广告牌、宣传单、公交站牌,小人书上,甚至是电视上的字,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她立即询问。
后来,她认识的字多了,她把学过的字,改编成了快板或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熟读了那些字,她也记得很熟悉了,她真正的把学到的字都活学活用了。
从60岁开始学识字,姜淑梅这个兴趣,一坚持就是10年。
70岁,她已经可以看得通书刊报纸了,她想学写字,但是,常年劳作的她手颤颤巍巍,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一天也写不了多少个字。姜淑梅为了弥补写字上的不足,她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开始写字了。有时,她一天只睡4个小时,她的身边,常备着一个笔记本,一支笔,遇到生僻字就记下来。
75岁,她开始学写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她的字写得很顺畅的时候,有了要把自己心里的故事写出来的冲动,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时,很多人都是不看好的,以为她只是一时兴起,不会真的去写,也不一定可以写的好。
但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姜淑梅说干就干,她把自己曾经的经历写成了故事,女儿把她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放到了博客上。原本只是为了鼓励姜淑梅的一个小举动,机缘巧合下被一位作家赏识,她的作品被《读库》录用了,并获得了她人生的第一笔稿费3000元。拿到稿费的她,激动得彻夜难眠。她没有想到,一个文盲也发表了文章了。她为自己15年来,坚持识字,写字而庆幸。
75岁,她用了一年的时间,精雕细琢,写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本书《那时候 穷时候》,2013年,她成功登上央视节目《欢乐中国人》,彻底火了,收获了大量的读者和粉丝。
在后来的采访中,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姜淑梅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房,也没有专用的书桌,而且,她的写作方式也很随便,大到打印纸,小到包装纸,孩子们不用的作业本,都是她的稿纸,而客厅的沙发靠背就是她的书桌,她就是这样开启了她的网红作家之路的。
爆红后,姜淑梅曾说:“我不要求数量,要求质量,十多万字的书,我一年写一本。”
紧接着,姜淑梅的第二本《苦菜花,甘蔗芽》也出版了,而自己的故事写完了,姜淑梅开始寻找灵感了,她走出家门,从左邻右舍的口中,从公园里和陌生人的交谈中,从老家亲戚朋友那里,收集别人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随后,她的第三本书《长脖子的女人》,就是收集了很多民间传说,而她的第四本书《俺男人》,则是记录了民间的各种家族故事。她也基本上实现了一年出一本书的理想。
姜淑梅写的故事,没有夸张的修辞,也没有太多的技巧,她用质朴的语言,简单的句子,就像我们的奶奶一样,和我们讲述着遥远的故事,很接地气,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一位英国作家曾评价姜淑梅说:“你不是文盲,你是女王。”
有读者看过她的书后,同情她故事里的人物,太苦太难了。姜淑梅却说:“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些书。写以前的苦,是为了让年轻人珍惜现在的甜。”
在写作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80岁的姜淑梅想要学画画了。她说只要是还能活动,哪怕是90岁,也要不停地学习下去。
82岁那年,姜淑梅的第一部民谣和故事画集《拍手为歌》问世了。
面对外界的称赞,姜淑梅说,“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年轻人不怕起步晚,千万别偷懒,不下真功夫,学不来真本事。”
此后,姜淑梅又开始练书法了。她有一个理想:“等我老了的时候,要成为四个‘家’——作家、画家、书法家、老人家。”
如今,姜淑梅的第6本书,已经完稿了,她的书法也在继续练习着,谈起90岁要办画展的事,她说“我得好好练。这不是吹牛,这是梦想。”希望,姜淑梅90岁的时候,能实现她的四个家理想。
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的权利,当年老的父母有梦想的时候,不要歧视他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当一些自以为孝顺的儿女,正在让父母废物式养老的时候,姜淑梅的子女们,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托举自己的母亲,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就像曾经,父母托举年幼的我们,为我们造梦一样。
有时候,你以为的为时已晚,正是最佳起点,如果有梦想就去追求,人生从来不怕大器晚成。如果,心里没有了理想,没有追求,那么20岁的人,也许已经老了,而80岁的人,如果有20岁的心态,她会依然年轻。
姜淑梅老人,用自己的故事,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理想人生,她像一束光,不仅照亮了自己的晚年,也温暖了我们。
她让很多年轻人学会了,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和理想。而她的积极乐观也影响了很多老年人,希望,每位老人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