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无畏要塞军需官(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蔡英文是惠台宣传员)

导读 无畏要塞军需官文章列表:1、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蔡英文是惠台宣传员2、美军上校坦言:日军看似凶猛,但志愿军才是真可怕3、青山有幸埋忠骨!让我们一起敬读龙岗辖区纪念碑碑文4、

无畏要塞军需官文章列表:

无畏要塞军需官(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蔡英文是惠台宣传员)

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蔡英文是惠台宣传员

“蔡英文,我们给你下跪了!求你救救我们,真的很痛苦,到底要我们怎么过日子!拜托,拜托,求求你,我们真的不想再淹水了!”前些日子还会同岛内“嘉云南高”等县市农民同赴台北砸凤梨,痛斥台当局破坏两岸关系,影响销陆订单,导致水果价格大崩盘的屏东人此时已不再怒吼抗议了,而是直接给蔡英文“跪”了。

“行政院长”赖清德一句“我是务实‘台独’工作者”让两岸关系陷入冰点,岛内香蕉、凤梨、火龙果堆成山等着烂也就罢了,而今,随着台风来袭,暴雨不断,屏东人连家都被淹了,怕也顾不上再为水果的事跟蔡当局“生闲气”了。

屏东灾民给蔡英文下跪求救,问其“到底要我们怎么过日子”。

日前,台风重创屏东,各乡镇纷纷传出淹水灾情,地势低洼的屏东东港大水直接灌进民宅,就连装潢新颖的千万透天豪宅也惨遭泡水,直接变成“水景第一排”。台风降下的暴雨积水直接淹到小腿肚,怎奈水沟完全没动静,也没有抽水机,直到第四天水才渐渐退去。东港居民苦不堪言,哀叹房价比别人高却照样淹水。此时,唯有小朋友坐在塑料泡沫盒里把箱子当船划,苦中作乐。

小朋友坐在塑料泡沫盒里把箱子当船划,苦中作乐。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曾描写过,人总是觉得只有自己的悲哀才是真实的,根本就不愿去体会别人的痛苦。从某种意义而言,此话用来形容对台湾民众苦难视而不见的蔡英文正恰如其分。但从另一角度讲,又极不贴切,因为事实证明,蔡英文是个完全可以深切体会“别人”痛苦的人,只要这个“别人”是日本人。

上周六(7月7日),“七七事变”81周年纪念日当天,岛内青年学子投书媒体,悉数自事变发生起,日本殖民者如何对待台湾百姓,并呼吁,勿忘七七卢沟桥,国耻仍须记心头。反观手握权柄的蔡英文,非但一如既往地对民族抗战、民众蒙难的斑斑血泪只字不提,更在岛内灾民苦不堪言之际,于7月7日当天特地以日文发推特,向遭逢暴雨的日本方面表达“慰问”、“祈福”之情,心系日本灾情的蔡英文表示,很能深刻体会暴雨成灾的严重性,台湾已做好准备,愿助日本救灾。接下来,赖清德也紧随其后,在Facebook发文“慰问”日本。9日,蔡当局表示向日本捐赠2000万日元。

“厉害了,我的蔡!台风礼拜三影响北台湾,不是说我们准备好抗台了,是说准备好要支援日本了!”、“果然民进党执政,连台风都不怕了厉害了”、“遇台风、救自己都来不及了,还救日本!”蔡当局“不救百姓救日本”的媚日行径彻底激起岛内新一轮民怨,网友酸赖清德,台湾也有很多因大雨受灾的灾民,请先把台湾人民顾好,不先解决自己问题,请不要拿人民的血汗来成就无谓的政党!

如此 “只拼政治、不顾民生”的政党上台两年多,可谓彻底“翻转”了台湾。岛内农民抗争、渔民抗争、劳工抗争、学界抗争、军公教抗争、旅游及相关业者抗争风起云涌;持续低迷的经济与挥之不去的低薪魔咒,闹得青年出走、企业出走、人才出走、教师出走,最后高中生也出走。如今,就连蔡英文的“屏东老家”(蔡出身屏东县枋山乡枫港,家中是当地望族,家境相当优渥),都遭到“农产品大规模滞销”与“‘屏东女儿’不救淹水家乡救日本”的双重夹杀。眼前的一幕幕,不知是否就是2016年时,将蔡英文扶上“大位”的绿营票仓县市选民,心中期待的理想生活?!

蔡英文治下屏东民众大水漫灌的家。

谁也闹不清,自称“‘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上周为何会“心性大变”,突然表示非常欢迎陆客,一番话“雷”得两岸网友集体犯懵,质疑其是不是步了蔡英文的后尘,患上“人格分裂”。谈起赴台游的话题,有大陆网友发出感叹:他们总是称我们“陆客”,而我们向来称都他们“同胞”。的确,多少年来,无论两岸关系如何跌宕起伏,“同胞”始终是大陆官方、民间,乃至那些即便偶尔嘴上与“湾湾”吵吵闹闹,心中却又“相杀相爱”的大陆网民,内心深处留给对岸亲人的不变称谓。既称“同胞”,就代表自始至终视你为亲人,代表时时刻刻都会“急亲人所之急,想亲人之所想”,亲人的不便即是我之不便,特别是当亲人遭受蒙蔽、身陷困境之时,就更要排除万难,为其送去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条件,使其享有与大陆同胞同等的便利优待。近期,为贯彻落实“惠台31条”,大陆吸引台资和聚集台胞较多的省市密集出手,继“厦门60条”、“上海55条”、“福建66条”、“宁波80条”于上月相继推出后,“浙江76条”、“天津52条”、“湖北62条”也于日前接连发布,备受瞩目的北京50余条措施也已蓄势待发,一连串声势烜赫的“各地惠台组合拳”引得境外华文媒体用“惠台政策接二连三”加以报道。

此一轮,“对台大省”、“涉台重镇”发布的惠台举措,除章程细致、惠及面广、“真金白银”,并充分体现各自地域优势、特色外,更纷纷直指台胞“最关心”问题,在提升台胞生活待遇、落实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方面下足了真功夫。反观蔡英文当局自“31条”推出后,一系列惊慌失措、手法粗糙的“反制”、打压动作,恰暴露出其虚伪狭隘的政治私心;毫无章法的岛内施政更恰好反衬出“31条”及各地配套措施的政策优越性。

近期出台的各省市落实“31条”细则中可见,不少省市正不断努力为台胞子女受教育营造更好条件,规定常住的台胞子女到当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高校就读,可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反观台当局,为了防止蔡英文出席活动受“干扰”,竟一纸停课通知发给家长,直接“剥夺小学生受教育权利”。

为保障台胞居住待遇,各省市细则中,有的明定台胞在当地买房、租房享受与所在地居民同等待遇,并同等享受住房公积金权益;有的则积极探索为符合条件的台胞提供城镇保障性住房,并支持符合条件者申请省市区县内的公共租赁住房,上述举措对比蔡当局“即便买得起千万豪宅也叫你泡在水里”的全新“居住政策”,是否可谓宛如“暖春”、“寒冬”般的鲜明反差?

大陆想法设法提升台胞居住待遇之际,屏东千万豪宅被大水浸泡,蔡当局却“不救民众救日本”。

此轮“省市细则”对于台青创业的扶持力度空前强大。仅以天津为例,“天津52条”规定,台生在津创办企业除享受本地毕业生同等优惠外,还给予1年岗位补贴和3年社会保险补贴。台生在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租赁房屋正常生产经营的,按照每月1800元(人民币,下同)标准,给予最长24个月的房租补助。此外,符合条件的创业台青可申请最高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甚至有望获得最高50万元贷款再扶持。如此“用心又用金”的台青扶持政策,对比起极力忽悠高中生“毕业后别上大学先当兵”,结果又因台军“反陆军演”连出事故吞噬人命而“烧鸡大窝脖”(颜面尽失,下不来台)的蔡英文,二者相较不知又该作何形容。

近期,岛内有消息指,自“31条”落地实施以来,已有大陆省市开始向岛内欲哭无泪的果农施以援手,且操作方法一改过去通过中间商层层进货方式,转而直接与农民接洽,为其送去真正的实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全新惠台模式搭配上蔡英文面对农民哀嚎时的冷漠自私,刚好又成就一轮大陆彰显对台举措“实”与“惠”的鲜明反衬。

岛内“屏嘉云南高”5县市果农日前北上砸凤梨,抗议蔡当局破坏两岸关系,致销陆订单受影响。

时至今日,已长眠台湾43载的“蒋介石”,仍是勾连两岸历史、时代记忆的重要文化符号。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军工生产条件极度缺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大多都是缴获国民党部队的,每次打了胜仗都会缴获大最物资。毛泽东曾说过,美国将武器运输给蒋介石,他又运输给我们。所以他戏称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以古观今,看今日台海,或许可以说,若依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的逻辑,今天的蔡英文正可谓名副其实的“大陆惠台政策宣传员”。

毛泽东曾戏称蒋介石为“运输大队长”。

或许有人会质疑:拿蔡英文与蒋介石相提并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莫大侮辱。但若抛开功过是非,仅以类比的“贴切性”而论,如此形容恐多多少少还是带有几分贴切。上台执政两年多来,正是蔡英文,一次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坚韧努力”告诉岛内民众,绿色执政是何其不靠谱。相比之下,大陆惠台政策的针对性与积极效应是如何之强,对台湾百姓生活、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何其深远。也是蔡英文,不惜一点点败光自己原有的高民调,一次次“不计个人形象”地带领“谐星队友”们上演各种闹剧及粗陋政治操作,继而“有步骤、有条理”地依次激怒岛内各行业、群体,在民众眼前生动反衬出大陆对台政策的优越性,让越来越多的台胞真切感受到,两岸间一方“甩干话”、一方“捞干货”的差异是何其巨大,并发自内心体会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攸关台湾各领域民众福祉,唯有两岸关系好,台湾经济才会好,百姓生活才会好!还是蔡英文,在一次次紧抱美日大腿被丢弃、打脸后,依旧发挥“抽完左脸伸右脸”的“百折不挠”精神,用一次次身体力行证明“一中”已成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且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胆敢真正违背承诺过的“一中”政策。妄图挟洋自重最终只会自取其辱。

除了台湾民众“砸水果”、“跪小英”,上周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民进党官网3日凌晨遭网络攻击,网页出现简体字留言“大陆网友都支持蔡英文连任”、“蔡小英加油,我们大陆网友都爱你,么么哒”等字样。民进党发言人称要调查是否是“大陆系统性攻击”。大陆网友则表示,除了被篡改页面中的表情包来自大陆外,整起事件更像是民进党自导自演的。还有网友笑称,“是不是(来自大陆的攻击)又如何,对我们而言,不过是笑谈而已”。

民进党官网被黑。

绿营官网被黑是否出于大陆网友的“黑客幽默”不得而知,但自“520”上台以来,在岛内声望不断下滑的蔡英文,在大陆网民心目中的“民意支持度”居高不下,甚至逆市飙涨却是不争事实。每一天,数不清的大陆网友都会涌入各大新闻客户端蔡英文的新闻报道下方留言评论,为“蔡省长”“助威打气”。主政台湾两年多,蔡英文成功让“武统”变为岛内热门话题,其所作所为更不断为大陆“不放弃使用武力”提供各种充分事实依据,对于凝聚大陆官方、民间,乃至军方的“对台共识”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比起“不统不独不武”的“滚刀肉”,蔡英文的言行对于加速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进程,反而起到更大的“潜在加速作用”,以致不少大陆网友纷纷“怀疑”,她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潜伏的卧底”。

无论真相如何,蔡英文主政台湾以来,确在无形中帮大陆对台政策做出各式“反衬宣传”。看在有些人眼中,或真的不免想在心里默道一声,“辛苦了,为了最后的胜利请继续坚持,‘深海’同志!”(王思羽)

谍战经典《潜伏》中,最后随国民党军退至台湾的余则成代号“深海”。

美军上校坦言:日军看似凶猛,但志愿军才是真可怕

美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发家的国家,他们与很多国家都进行过交锋,而在这些交锋中,美军对于中国军队以及日本军队的印象绝对是最为深刻的。二战末期的时候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整场战争前期给美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不过由于日本的战争潜力并不大,因此战事越往后进行日军就越萎靡不振。而美国与中国军队的比拼则主要在朝鲜战场上,当年那场抗美援朝战争给美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阴影。并且在美国上校约翰·马丁眼中,他们所交手过的所有亚洲军队中日军看似凶猛,但是中国志愿军最可怕。

那么为什么马丁会有这样的感慨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对比。中国军队在早年的抗日战争中就体现出了足够顽强的作战意志以及坚定的和平信仰,虽然他们的士兵素养还是军需装备都比日军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是他们始终都没有想过放弃。就是后来爆发的解放战争中中国军队也体现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坚持,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在围追堵截中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行走在最艰险的自然环境中?

再来看看日本,虽然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前期给美军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打击,但是随着他们军队条件的下降很多日军都出现了“避战畏战”的情况,诚然当时的日军部队中确实存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顽固分子,然而绝大多数日军在战争后期都开始消极应战,甚至在被俘虏以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连脱光都能够接受。从精神力量上来说中国军队要比日本军队强上太多,不然也不会出现日本打了中国14年,依旧没有拿下中国的情况。

就连马丁也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表示,“日本军队看似十分凶猛,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助的歇斯底里的最后发作!”,而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是一支依靠‘精神力量’的武装,一次又一次挫败‘美国将军们’宏伟计划的军队”。

那么志愿军的可怕之处在哪里呢?第一点就是中国志愿军拥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对战术的把控非常精准。当时在秋季反攻之前,志愿军部队决定采用“分割包围,逐一消灭”的战术重创美军,但是这个战术并不适合装备先进的美军,毕竟美国当时的后勤供给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根本不担心弹药军备问题,而中国则完全相反,只能够进行断断续续的火力支援,这就导致志愿军始终没有办法实现既定的作战目标。

但是随后支援军就换了另一种战术,将大范围作战与游击战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利用两军行军的速度差创造进攻机会,摧毁了美国不少战斗机,这些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军的后续作战。用马丁的话来形容就是“麦克阿瑟将军似乎看到了曙光”,只不过这仅仅是似乎罢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志愿军能够在理智的同时保持“无畏且鲁莽”。当时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对50万朝鲜军队进行合围。这些朝鲜军队可不同于我国的志愿军部队,他们从根本上来讲其实大多数都是民兵部队,战斗力非常低下,按道理来说很快就能够被直接歼灭。但是美军没有想到在他们幻想胜利的时候中国志愿军已经非常隐蔽地用自己交换了朝鲜军队,而后来直到志愿军突击的时候美军才发现不对劲,但这时后悔也已经晚了。

一般情况下在联军作战的战场上各国的基本准则都是先保存本国军队的有生力量,但是中国志愿军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他们“鲁莽”,敢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联军部队的“交换”;他们“无畏”,在整个“交换”过程中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被发现更不畏惧牺牲;但是他们又非常理智,直接选择了这样一个最能够出其不意对美军造成严重打击的作战手段。

有如此强大顽强的军队,也难怪美国对于中国一直非常忌惮。最后我们还是用马丁回忆录中的内容来做个结尾吧——“麦克阿瑟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但是,他把与日本人作战所获得的经验与见识,运用到中国人身上,这是极端错误的。”“能够在极端落伍的装备下击溃一支完全进入“装甲合成化”理念的世界军队,这对于志愿军来说可能更加‘荣耀’。”

青山有幸埋忠骨!让我们一起敬读龙岗辖区纪念碑碑文

来源:读特

深圳市龙岗区,一片英雄的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有着众多的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抒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在龙岗区这片土地上,陆续矗立起了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蔡马生烈士纪念碑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世代流传,永为后人铭记。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深圳市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晶报联合推出这篇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敬读这些纪念碑碑文,深切缅怀在龙岗这片红色热土上闪光的革命英烈。英雄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镌刻在这些纪念碑上,也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西社区红花岭公园,是为纪念1948年8月粤赣湘边纵队在红花岭阻击国民党军队,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于2004年由龙岗区原龙岗镇兴建完成。占地约2.5万平方米,纪念碑分两部分,即纪念碑主体及塑像、展览厅及附属设施。纪念碑底部长4.15米,宽3.362米,碑体高度为18.6米,加上4个战士塑像共高20多米。纪念碑体正前方有宽约20米、长80米,供市民瞻仰纪念碑登高的步行阶梯。站在远处眺望纪念碑,显得雄伟壮观。在纪念碑正面,刻有“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11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有碑文,以及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龙岗地区(含现在的坪山区、大鹏新区等)牺牲的542名革命英烈的名字。

纪念碑碑文如下:

龙岗地当东江要冲,自古物阜民丰,人杰地灵。鸦片战争以降,列强纷至沓来,遭逢乱世,民不聊生。龙岗大地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民主革命先驱,追随中山先生,举行庚子首义,中外为之震惊。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共产主义星火燎原,龙岗志士投身土地革命,扬颅洒血,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可歌可泣。

七七事变引发全面抗战,次年日寇登陆大亚湾,国民党军一触即溃,共产党人抗日救亡,龙岗民众力敌外侮。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分击日伪顽,蜚声海内外,秘密大营救,港九建奇功。八年艰苦卓绝,浴血抗日征程。

及至抗战胜利,东纵追求民主和平,一部奉命北撤编为两广纵队,转战豫鲁苏皖,驰骋中原大地,赴汤蹈火,气吞山河;一部复员回乡,却遭白色恐怖。危急关头果断恢复武装斗争,组建粤赣湘边纵队,征战东江南北,两破重兵清剿,沙渔涌、山子下、红花岭之役,连战连捷,威震敌胆。华南解放前夕,两路雄师合兵,红旗猎猎,辉映南粤,席卷两广,势如破竹,龙岗英烈,功勋卓著。

长夜破晓,一唱雄鸡,新中国东方屹立。龙岗人民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适逢改革开放,发展日新月异,时代英雄辈出,装点神奇土地。抚今追昔,告慰英烈,更觉青史与日月同辉,浩气共千秋长在,特立此碑于龙岗红花岭,以誌永久之纪念。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

谨立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原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为龙岗红花岭题字“英雄岭”。

【敬读】

碑文阐述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龙岗人民为民族独立、民主革命事业奋力抗争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史,尤其是着重写了龙岗子弟参加的东江纵队、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在近现代的历次重要历史事件中,英雄的龙岗人民冲锋在前,前仆后继,不畏牺牲。

在碑文中,还刻有各个历史时期,龙岗地区(含现在的坪山区、大鹏新区等)牺牲的542名革命烈士的英名。名单按照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烈士所属的不同街道进行划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守卫和建设国家,以及为维护社会安定和保障人民安宁,龙岗人民依然甘于奉献,无畏生死,英勇奋斗。

这座丰碑,庄严肃穆地矗立在红花岭(又称“英雄岭”)战场遗址上,无声地讲述着龙岗地区的先烈们,雄壮而伟大的光荣历史。

【事迹】

“江南大捷”挫败国民党军嚣张气焰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双十协定》要求,东江纵队于1946年6月北撤山东。随后,面对国民党军队在广东进行的所谓“清剿”,包括龙岗在内的惠州东莞宝安地区党组织坚持地下活动,武装人员和复员战士纷纷拿起武器反抗。1947年2月,“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成立,广泛开展人民武装自卫斗争。

1948年,蒋介石为了挽救在北方的败局,以强大兵力对人民武装队伍发起“清剿”。中共华南分局以“惠东宝人民护乡团”为基础成立“江南支队”,给予国民党反动派有力回击。尤其是1948年7月至8月,江南支队先后组织参加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三次重大战斗--史称“江南大捷”,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江南支队以少胜多浴血奋战红花岭

1948年8月3日,国民党军集结2000余人突袭龙岗楼下、石窍村,企图拦截驻扎在此准备东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江南支队主力。江南支队迅速组织兵力抢占红花岭高地。红花岭海拔约300米,是龙岗附近地区的制高点。最终,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击退了敌军13次进攻,敌军伤亡300余人,我方牺牲20余人。

红花岭战斗是当时惠东宝地区最激烈、最大规模、最具有影响力的战斗,是江南支队粉碎第二期“清剿”计划的三大战斗之一,为反“清剿”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斗结束后,江南支队机关率一团向约场方向转移,二团和三团部队转移到清溪牛湖村休息,休养生息。而后,江南支队重整旗鼓持续在惠东宝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全面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清剿”。直至1949年成立粤赣湘边纵队,发起战略大反攻,推动深圳地区全境解放。

为了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原龙岗镇主持兴建了红花岭烈士纪念碑。2004年,龙岗区委区政府将“红花岭烈士纪念碑公园”更名为“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2007年8月,龙岗区政府再次对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进行了改扩建,重刻了烈士纪念碑碑文和全区烈士名单。2014年8月,龙岗区烈士纪念碑公园被深圳市委公布为深圳市第二批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龙岗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入选深圳市35个“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名单。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金园水库南侧山坡平台上。岗头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广场面积265.2平方米,纪念碑体长4米、宽4米、高9.1米。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正面底座上刻有碑文和20位革命烈士英名(包括姓名、性别和籍贯)。

纪念碑碑文如下:

岗头、雪象村是革命老区,自一九二一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当地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或英勇作战,牺牲于战场;或坚贞不屈,就义于刑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以烈士为榜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立此碑,以作纪念。

【敬读】

碑文介绍了岗头、雪象村属革命老区,自1921年起,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许多岗头、雪象村的优秀儿女,为追求国家民族独立,不畏牺牲,献身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建立了不巧的丰功伟绩。后人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应以烈士为榜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金园水库南侧山坡平台上。

【事迹】

英勇的革命老区人民

岗头村素有革命传统。1941年1月,年仅19岁的中共布吉区委书记杨德元来到岗头村,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进步思想,很快就吸收了第一批中共党员,成立了中共岗头支部。1941年冬,香港沦陷,岗头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协助地下党,将原设在香港九龙的一家被服厂转移到岗头村黄泥垄山林里。同时,还挖好两个山洞,用于存放游击队从香港新界运回的炮弹、子弹、炸药等军用物资。在抗日战争中,岗头人民积极配合游击队,通过各种形式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队伍发起了残酷“围剿”,英勇的岗头人民不畏“白色恐怖”,不怕牺牲,继续紧跟共产党,与敌人斗争到底。1947年12月,国民党反动武装保安团得知岗头村金竹园果园内住着10多名游击队员,半夜前来围捕。游击队员英勇抵抗,击毙敌排长一名。随后保安团疯狂扫射,导致8名游击战士先后牺牲。事后,岗头村村民将金竹园一役中牺牲的同志埋葬在山上,这是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前身。

纪念碑历经多次修缮

1990年12月,为纪念岗头村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先烈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袭击我金竹园地下情报站牺牲的战士,经原岗头村委会申报,原宝安县布吉镇人民政府批准修建了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亭。

2006年3月,为使纪念碑免受水患,岗头社区予以重修。新修的纪念碑高2.5米,碑体由三块黑色大理石和一块三角形小大理石构成。小三角形碑顶上前后两面均镶刻着五角星,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有碑文和20位革命烈士英名。纪念碑后8米左右,建有纪念亭一座。亭高3.5米,为钢筋水泥四柱四角尖顶结构仿古建筑,亭面覆盖金黄色琉璃瓦。

2016年7月8日,岗头社区再次对纪念碑进行维修改造,于2018年1月竣工。经过修缮后的纪念碑焕然一新,碑体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成为人民瞻仰祭悼先烈、教育培养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山厦社区香山路塘口路段旁。纪念碑由主纪念碑和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同志骨灰撒放处两部分组成。主纪念碑呈方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碑高6.3米。主纪念碑正面上方有五角星,中间刻有王作尧将军题写的“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下方是碑文。碑文由王作尧将军撰写,由原东江纵队参谋主任兼江北指挥员周伯明书写。碑文上镌刻有17位革命先烈的英名,纪念碑碑文如下:

山厦乡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一九二五年中国共产党在山厦乡组织活动,次年成立乡农民协会,建立了党支部和农民自卫军,积极参加全县范围内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港乡亲亦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大革命受挫后,山厦乡党组织遵照上级指示转入地下活动,以“牛会”“造林植树会”等组织名义坚持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又立即组建武装斗争。山厦经受了敌、伪、顽的数十次围捕搜查。全村有不少优秀儿女相继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纵、粤赣湘边纵队。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终于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获得了解放。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山厦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志士一道建立了鱼水情谊,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十七位同志贡献出宝贵的生命,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为建设祖国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山厦乡人民政府敬立

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日

【敬读】

碑文全面、详细地回顾了山厦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山厦乡已经有中共党组织活动,次年又成立了乡农民协会,建立了党支部和农民自卫军。此后,在党的领导下,英勇的山厦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与土豪劣绅、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了争得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一批山厦儿女和在山厦从事革命工作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不应被遗忘。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做好当下的各项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时,王作尧将军题诗《重回山厦旧战场》。

【事迹】

山厦党支部是深圳地区第一个基层党支部

1926年初,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成归来的叶丽钧、叶庆光、叶昱贵、江太等人积极组织农会。当年2月,山厦农民协会诞生了,严凯详、严绍组任执行委员,总部设在山厦严、叶两家的祠堂,并在那里举办了两期农运骨干训练班,建立起来一支12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这支部队后来加入了东宝工农革命军。

1926年5月,东莞县委组织委员、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如平来到山厦村,帮助这里成立了深圳地区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山厦党支部。这个党支部有7名党员,严凯详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在山厦村设立交通站,负责情报搜集和辗转部队工作人员,同时组织武装斗争。1939年底至1945年间,山厦人民群众多次在日军占领区掩护抗日战士、交通员、运输员穿越铁路封锁线,山厦村党支部多次给部队筹粮送粮、送情报,破袭敌广九、港九铁路运输线。解放战争时期,山厦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党的领导干部和战士,为党组织输送情报。

王作尧将军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有关部门和他的亲属将其部分骨灰安放在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旁。

为纪念与山厦有关的17位革命烈士而立碑

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厦这片热土上,先后有17位英烈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4年7月,为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山厦乡人民政府建立了这座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时,王作尧将军题诗《重回山厦旧战场》:“老大重回旧战场,山花迎笑绢花香。农军起义功犹在,大涌桥畔捐三强。瑶山陡峭浈江急,奇心洞里失进祥。血溅铁岗沈尔七,胜利牺牲黄锡良。巾帼英雄莫福娣,临刑勇夺敌顽枪。碧血碑前思战友,舍身报国英名扬。昔日残垣皆已变,今朝新厦是君乡。扭转乾坤今比昔,新人已比旧人强。”

1990年,王作尧将军去世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有关部门和他的亲属将其部分骨灰安放在山厦革命烈士纪念碑旁。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岭根吓公园内。纪念碑在环境清幽的甘坑水库旁,矗立在一处苍翠的山谷中。在纪念碑正面刻有“蔡马生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左下角刻明由“周伯明题”。下方刻有碑文。

纪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蔡马生,男,1912年8月出生,原宝安县布吉乡上木古村人。1941年2月参加上木古村抗日自卫队,任队长。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村上抗日自卫队员,帮助部队运送物资和传送情报,破坏日军铁路、公路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配合游击队攻打石鼓车站,表现英勇顽强。1942年春,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先后在部队军需、情报部门工作。1943年冬,在上木古村执行任务时,遭遇日军“扫荡”,不幸被捕。日军对他严刑拷打,蔡马生坚强不屈,始终没有暴露党和抗日游击队的秘密。次年春,在平湖圩被日军残酷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2岁。

【敬读】

碑文讲述了龙岗区籍革命英烈蔡马生的英勇事迹。面对日寇入侵家园,为了保家卫国,蔡马生毅然参加抗日自卫队,勇敢地冲到抗敌前线,与敌人战斗到底。他不幸被捕后,坚贞不屈,为追求民族解放,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这座纪念碑,是对蔡马生烈士的褒扬和纪念,激励后人永远不忘革命英烈。

蔡马生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一处苍翠的山谷中。

【事迹】

帮助游击队开展各项工作

蔡马生烈士是上木古村第一位共产党员。他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计,青年时去香港做了一名普通的车衣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看着家国破碎,他辞去了工作毅然决然地走上革命道路,返回家乡,成为当地革命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1941年,蔡马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家乡上木古村抗日自卫队长。他带领队员巡逻放哨,防止敌人破坏,帮助游击队运送物资,传递情报,并配合游击队作战。在游击队攻打石鼓圩日军据点时,蔡马生带领自卫队配合作战,表现英勇,受到游击队好评。

上木古村靠近广九铁路,由于群众受过大革命的熏陶,革命觉悟较高,所以这里是抗战时期路东和路西的重要交通联络点。当时,蔡马生的家里就是游击队的地下交通情报站,游击队负责情报、交通、运输、民运工作的许多同志经常出入他家。

1942年,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时,游击队从香港营救出来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精英和国际友人,从路西羊台山抗日根据地转移到路东抗日根据地的坪山田心接待站,中途都在蔡马生家里停留、休息。

不幸被捕后始终坚贞不屈

蔡马生不仅自己投身革命,还引领亲属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的堂叔蔡焕兴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参加了抗日自卫队,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蔡马生负责的是第一线工作,身份逐渐暴露,党组织决定调他去部队工作。蔡马生先在宝安大队邹远山负责的军需部门工作,后又调到卢振林负责的情报部门工作,活动于布吉上八约、禾沙坑、松元头等村和龙华一带。

1943年9月,日军对水径、甘坑、上木古一带进行“扫荡”,蔡马生不幸在家乡上木古被捕。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始终坚贞不屈,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10月10日,在平湖圩一座小山上,蔡马生被日军用大刀杀害,年仅3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湖镇在蔡马生烈士遇难处修建了“蔡马生烈士纪念碑”。1988年,该碑迁建于广九铁路山厦桥东侧(属平湖街道力昌社区),原东江纵队参谋主任兼江北指挥员周伯明为纪念碑题字。2016年,该碑再度迁建于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

(原标题《青山有幸埋忠骨!让我们一起敬读龙岗辖区纪念碑碑文》)

编辑 陈晓玲 刘彦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林夕 郑蔚珩

(作者:晶报记者 罗俊杰)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一场需要观众写标题的演讲,却让孩子们有了奋斗前行的梦想

同学们好!今天我要讲给大家听的红色故事没有拟定标题。因为今天给孩子们讲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待我讲完以后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有你们自己的答案。

演讲现场。

前段时间,我带着我的孩子坐公交车经过张家界市里的某个别墅区,正当我专心仰慕那些精致的别墅时,孩子突然对我发出一个灵魂拷问,他问:“爸爸,现在那么多人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而我们怎么努力可能都触碰不及……如果我们拼命努力,还只能达到别人的起点,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

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我想了很久之后,我告诉他:“孩子,爸爸小的时候在学校学习,没有现在你读书这么好的条件,没有这么宽敞的教室、教室的灯也特别暗、没有液晶黑板、没有投影仪、没有音乐乐器,当然更没有奥特曼。孩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因为我们还有梦想啊!我们还要追梦啊!等你长大了你还要圆梦呀!但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正是爸爸儿时的梦想吗?”

聚精会神听讲座的孩子们。

对,为了梦想!孩子这时候似懂非懂地笑了起来。同学们,现在我就来讲一讲我们党的红色革命历史中的追逐梦想的故事。

在长征过雪山的征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了,指挥员让人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此时,这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立即脱帽致敬,周围所有人也一样,纷纷敬军礼表示深切的哀悼和由衷的敬意。孩子们啊,管衣服棉被的军需处长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呀!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红一方面军在二万五千里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死亡能夺走人的生命,却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他们是为了追梦,他们的梦想就是要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让中国人民过得更好。他们不怕爬雪山,他们不怕过草地,他们只怕人民受苦受难受委屈。

连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也要剪掉一半留给他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半条被子”是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那是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住进村里的妇女徐解秀家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儿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反动派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红军将半条被子塞进徐解秀的怀里后就跑步入列队伍中去了。后来徐解秀说,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徐解秀在临终前,还跟家里人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从此这就成了她家的家训。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为人民打天下,为人民送温暖,为人民甚至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我再讲一个发生在桑植县的红色故事。1931年5月的一天,贺龙带着红军急急忙忙来到洪家关找堂嫂汤小妹,请她帮忙照顾6名红军伤员。汤小妹答应了贺龙的请求,一边带着小儿子一边照顾着伤员。可是突然有一天,敌人得到了这个消息,带着一个中队30多人去抓受伤的红军。汤小妹让受伤的红军躲在山洞里不要出来,而她自己却引诱敌人向山洞相反的方向跑去,她的12岁的小儿子也追了去。当她们母子俩人跑到悬崖边后,敌人追了上来,汤小妹一咬牙,猛然抱起儿子将其抛下悬崖,面对敌人,她故意喊到:儿呀!要死我们娘俩也要与红军伤员死在一起呀!说完,她快步纵身跳下了数十丈高的悬崖。敌人误以为红军和她们娘俩都已经跳下悬崖,于是看了看就走了,受伤的红军躲过了一劫,而她们……三天后,贺龙找到了汤小妹发现她已经牺牲了,儿子贺学伦尚有一口气,于是命令战士赶紧救治。贺龙看到嫂子的遗体,他十分悲痛地对身边的同志们说:“贺连元、汤小妹兄嫂二人,加上四子一女,两代7口人已死了6口人,只剩下学伦侄儿这一根独苗了,满门忠烈啊!可见革命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汤小妹夫妻剩下的独苗儿子贺学伦伤好后又参加了红军。1935年时,年仅16岁担任排长的他在鹤峰朱家山战斗中光荣牺牲,至此全家七口人的生命全部交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们这一家有的人不是党员,有的还只是个孩子,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可是他们都愿意为了革命胜利这个伟大的梦想而牺牲一切,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伟大的英雄,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这些伟大的胜利。

他们是勤劳、勇敢、团结、奋进、坚强、无畏的共产党人,是不管用什么褒义词形容都不为过的中国追梦人!同学们,你们就是新时代新的追梦人,你们一定要崇尚和学习这些英雄,继承好他们的优良传统,在迷茫的时候他们就像灯塔一样,会引导你们去往正确的彼岸。在革命英雄为我们创造的这个新的时代,你们要心怀感恩,不忘初心,明确自身定位,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锻炼“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毅力,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不负韶华,奋勇追梦!我想,待你们长大成人后,你们就可大声地对革命前辈们说:“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所以奋斗吧,同学们!向上吧,同学们!我们要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下大力气补齐自己的短板和弱项的拼劲,让汗水在攻克书山的拼搏中蒸发,让所有受过的苦成为梦想实现后最值得骄傲的经历,让所有的梦想通过努力行动一一实现!加油各位同学,你不成长我不老!加油同学们,勇破风浪斩荆棘!加油同学们,风雨过后方有彩虹当空!

对于这个没有标题演讲,我相信你们肯定有了最好的答案!其实你们每个人,都是你自己人生中的命题人,你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什么样的目标和梦想,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来吧,新时代,我们一起追梦吧!(文/图 滕翔)

中国苏联都给钱,工业实力比肩日本,朝鲜曾经有多富?

朝鲜战争,旷日持久。

在朝鲜本土之上的这场长达三年的漫长拉锯、争夺与狂轰滥炸,朝鲜的经济与社会都遭到了重创。按当时的汇率来算,整个战争时期,朝鲜共损失了1.7亿美元,人口锐减近一百二十万。数以万计的住宅、城市建筑化为灰烬,大多数的工业部门都被彻底破坏。

朝鲜战争

停战后,朝鲜半岛进入了非军事对抗状态。

面对满地疮痍的朝鲜,苏联政府很快决定要帮助其尽快恢复经济。如美国只承认韩国一般,苏联只承认朝鲜是唯一能代表朝鲜半岛人民的合法政府。可以说,朝鲜是苏联一手扶植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彼时,谁也不能预料战争是否还会再次爆发,面对两大阵营对垒之危急存亡之际,保护、支援朝鲜,亦是保证东北亚地区的安全。

在朝鲜恢复经济期间,与韩国的关系几乎处于一个毫无外交沟通的“真空期”。

与此同时,不仅有苏联不断对其大力援助,在战争中同样蒙受巨大损失的中国,在1950-1953年间,对其援助的总额竟比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总额还多!

那么,朝鲜在战争之后是否借着这股东风迅速腾飞呢?朝鲜的经济发展态势又是怎样的呢?

所有的真相,还要从历史长河中的故事里寻找答案。

01·历史上的中朝贸易

自1392年李氏朝鲜建国,到1897年“大韩帝国”建立的500多年的时间里,朝鲜都是中国最稳定的外藩。

明朝初期,朝鲜就已接受了中国册封,被明太祖朱元璋列入“不征之国”。这一举措也标志着朝鲜正式被吸纳成为以明王朝为核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之中。

图源《燕行录》

一开始的贸易形式很简单,朝鲜派使臣代表其王国入明代朝中上贡,然后接受明皇帝的赏赐。后随着时间推移,上贡形式慢慢有所改变,朝鲜“燕行”人员用“八包贸易”替换了之前的贡-赐这一单一的形式。

什么是“八包贸易”呢?“八包者,旧时官给正官人,人参几斤,谓之八包”。

当时朝鲜经济并不富裕,为了控制白银因上贡而外流,也避免明王朝对其产生“朝鲜银两充裕,国力富庶”的印象,派出的“燕行”人员的物资皆为实物,且这些实物皆为中国市场中需求很大的特产。

燕行使节

其实,在这一阶段内,明朝对于朝鲜的政策较为宽松,不仅对其采取低税政策,还不限制其贡期,也推动了中朝的贸易发展。

到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成功实现环球航行,明代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了这场东西半球之间的世界经济贸易。

到了明末清初,朝鲜半岛的噩梦来临,由于日本和清(后金)先后入侵,半岛之内政治动荡、民生凋敝、商路不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燕行”使团也再难成行,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贸易走到了尽头。

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清朝对朝鲜的朝贡管理也承袭了明朝的优待政策,到了康熙中期,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渐渐稳定。由于明末战事引起的经济动荡也慢慢恢复,八包贸易在康熙年间达到全盛。

明清两朝,是宗藩关系强化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稳定的时期,故而在19世纪末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支援朝鲜。

当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满清政府哪里抵得过坚船利炮的西方军队,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国际地位一跌再跌,曾经的附属国,如:暹罗、安南、琉球纷纷脱离了管制,朝鲜成了仅存的一个藩属国。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同清政府一样一直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是远东的“隐士之国”、最后一个顽固封闭的王朝。

在日本“朝鲜国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的裹挟下,朝鲜的国门也被侵略势力破开,与清政府之间的藩属关系已然松动。

02·“隐士之国”,在曲折战乱中忍辱前行

无论日本提出怎样的条约,口中如何矫饰,始终将矛头对准着中国。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两国之间的一场对决,战争的结果也彻底改变了整个东亚的格局,日本成为亚洲的最强者。

韩国史料记载,这是自壬辰倭乱以来民族史上最大的灾难。

自甲午战争后,朝鲜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朝鲜半岛之上规划出了“南农北工”的格局部署,这也为朝鲜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经济已然陷入瘫痪状态。那时的日本国境之内,761万复原军人和150万的驻海外的殖民官吏和家属全都撤回了国内,有400多万人面临失业。

除此之外,日本还面临着粮食紧缺、通货膨胀的问题。

在日本面临如此巨大危机之时,美国决意挽救日本,派出公使道奇前往日本制定经济措施——紧缩措施。这项举措虽然在短期内止住了通货膨胀,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极大,收入下降、产出减少、失业状况严重等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韩国不敌朝鲜。一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便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这样的战争给了日本以喘息之机。

日本经济新闻甚至宣称“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热潮把由于道奇路线造成的萧条气氛一扫而空,它成为之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

对于日本来说是个契机,美国把地处朝鲜东邻的日本当做了军事基地和供应站,把大批的军需物资运往日本。但对于朝鲜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

9月15日,美国第十军在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登陆,朝鲜军队可谓腹背受敌,遭到重创。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有了中国的加入和苏联的援助,这场战争打得艰难却无畏无惧。

1953年7月27日,战争的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场长达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两国伤亡63万人,联合国军伤亡共一百零九万余人。即使成功地打赢了战争,但中朝两国的损失也是极为惨重的。

03·新兴之国,在温室中谋求发展

战后,1954年,朝鲜开启了为期三年的经济恢复计划。

同年4月,在苏、美、英、法四国的倡议下,日内瓦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就包括“如何解决朝鲜问题”。在这个会议上,苏联表示全力支持由朝鲜外长提出的朝鲜半岛统一的具体方案。

这一举动也是在向南韩人民展示着北朝鲜人民生活环境改善已是大势所趋,旨在激励南韩人民也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联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

苏联取消、推迟了朝鲜应还苏联的高额债务,还许诺在两年内向北朝鲜提供10亿卢布的援助资金,还派出了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其重建工作进行计划和指导。

苏联援助的重点行业是:能源、冶铁、化学工业,但并没有援助机器制造业,这是苏联的私心,其本意也只是帮助北朝鲜还原到战前水平,并未达到一种持续性的发展水平或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对朝鲜进行援助,而且丝毫不逊于苏联援助的力度。

早在朝鲜战争刚刚停战时,朝鲜便向苏联和东欧各国寻求援助,但当时东欧各国还处在恢复期,能给予朝鲜的本身就不多。当朝鲜向中国求助时,中国在1950-1953这几年间共援助了72900朝元,又在四年的期限内,提供了80000亿朝元的援助金。

这80000亿元主要用于供应建筑、工业原料、机器、粮食和其他的生活用品,还用以建造桥梁、修复损毁的铁路。

不仅如此,中国还自费收养了22735名朝鲜公民。

1954-1956年间,中国对向朝鲜援助了大量工业设备,还提供了大豆、橡胶、棉纱等农作物,中国在这一期间向朝鲜捐助的粮食总量高达28万吨,为朝鲜社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问题。

1958-1961年,中国又开始了中朝贸易往来,主要目的也是提供援助,援助总量多达8000万到1亿人民币。

但就在1960年,中苏产生了分歧。但即便如此,中方仍然向朝鲜提供了23万吨粮食,还承诺了1961-1964年间共4.2亿卢布的贷款,且不设归还期限,量力即可。

按照苏联的计算,截止到1960年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无偿援助共55亿卢布,其中苏联13亿,中国9亿。

苏联把朝鲜视为自己的“战略资产”,当朝鲜试图摆脱其控制时,就开始了来自大国的报复。

从1962年开始,苏联便有意地暂停对朝鲜的援助,直到1964年,苏联决定终止了对朝鲜的军事援助。1970-1978年间,苏联停止了向朝鲜进行赊购,只在几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在此之后的建设中,中苏两国外援为朝鲜解决的问题,都是朝鲜靠本国之力难以完成的。

几十年间的建设,朝鲜迅速发展,较快地进行着战后重建,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工业国之一,工业实力与日本比肩。

可当苏联解体之后,许多廉价的援助资源、经济支持、物资输送不复存在时,朝鲜本身的积病才慢慢浮现。

04·经济发展缓慢,亟待破局而出

截止到1995年底,朝鲜欠俄的债务高达43.2亿美元,而且俄方对于这一项债务一直耿耿于怀,在很多会议上都催促过朝鲜必须确定还款期限。

朝鲜国内不仅因缺乏石油资源、造成工业生产衰退;缺乏石油,农业机械也根本无法运转,只能使用人工生产,粮食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锐减;国内曾一度爆发饥荒,经济发展缓慢。

曾经的日本与韩国各谋出路,越来越好;而同在一场战争中损失巨大的中国,更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国际格局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朝鲜方面也在规划着经济建设、经济体制转型,若能改变一下军需经济为先的旧例,将着眼点落在民生上,那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毕竟曾经的工业基础留在那里,通过改变自身以吸引外资支持,朝鲜的各项工业、科技等项目也都能踏上稳步发展的车道!

中国有句古话:“打铁还需自身硬”,靠着援助过活,只能享乐一时;自身勇于推新,才能永保昌盛。

这个道理,想来朝鲜已经在慢慢摸索中懂得了!

作者:洛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