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电影大亨修改器(最强反制!BNO护照谢幕)

导读 电影大亨修改器文章列表:1、最强反制!BNO护照谢幕2、性侵案判决在即,电影大亨韦恩斯坦会否入狱?3、现实比电影惊人!大亨戈恩如何逃离日本4、向华强与向太外出,这辆600万的私人座

电影大亨修改器文章列表:

电影大亨修改器(最强反制!BNO护照谢幕)

最强反制!BNO护照谢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管筱璞报道 1月31日下午5时起,英国政府对香港开放BNO签证通道,通过网上预约,最快可于次日办理相关手续。签证获批后,申请人需要在90日内前往英国。

同样是在31日,BNO护照在香港正式停用。航空公司纷纷提醒乘客,BNO护照不能用于香港出入境。香港居民可继续以特区护照或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入境或离开香港。

BNO全称British National(Overseas)Passport,即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是英国自1987年7月1日起签发给香港居民中具有英国国民(海外)身份的人的护照。

小小一本暗红色证件,映射出国家利益当前的寸步不让。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干脆利落的外交反制。

英方违背承诺在先,我国反制理所当然

“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认所谓的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1月29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

这一番话所针对的,是英国政府宣布自1月31日起,调整后的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及签证政策正式生效。

赵立坚在回应中称,英方罔顾香港已经回归中国24年的事实,不顾中方严正立场,公然违背承诺,执意炮制出台所谓量身定制的具有英国国民(海外)(BNO)身份的香港居民赴英居留和入籍政策,并一再扩大适用范围。英方试图把大批港人变成二等英国“公民”,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中英谅解的BNO性质。

“英国现在所谓的BNO已经不再是原来的BNO,此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粗暴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强烈愤慨,坚决反对。”赵立坚说。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英方违背承诺在先,我国对此采取反制行动是理所当然。中央政府现对英方违背承诺采取的立场和政策是外交行为和中央事权,特区政府定会全力配合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所须采取的具体措施。

据了解,自1月31日起,特区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包括BNO护照不能用于香港出入境、不得在香港作为任何形式的身份证明,相关香港居民乘机赴港须出示特区护照或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以及未持有其他有效旅行证件的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向入境处申领签证身份书以用于国际旅行。

BNO护照只作为旅行证件,并非国籍文件

“名义上是英籍,实际上并没有国籍。”电影《浮城大亨》借英国海关官员之口,对这种“二等公民”护照有一番精准描述。

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

过去,香港长期存在一些无国籍者和他国移民。商谈香港回归事宜时,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身份问题,从1987年7月1日起,英国给香港居民签发了BNO护照。

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过渡性产物。中英两国早已达成协定:BNO护照,只能作为旅行证件,不是国籍文件。持有该护照可以享有部分国家免签、英国领事保护等权利,但与英国公民身份相比较,BNO身份有诸多限制和过渡性意味,比如持有人不具有在英国本土的居留权,且该身份不可延及下一代等。

然而,就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BNO成了英国手里的一张牌,动辄拿来生事。

去年7月1日,英国出台BNO“5 1”政策,规定自2021年1月31日起,持有BNO的港人及近亲可申请特别签证,最多可在英国停留5年,此后再居留1年即可申请成为正式公民。

紧接着,7月22日,英国内政大臣再度宣布:英国将于2021年1月起,为香港近300万BNO持有者开通英国入籍通道。8月3日,英国内政部发布新规,持有BNO护照的中国香港公民必须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移民,才能获得英国的永久居留权。

特区政府发言人严正指出,英国政府此举明显是利用部分港人仍持有BNO护照或身份作政治炒作,借口为有关港人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新路径。持有BNO护照或身份的香港居民应看清英国政府的政治图谋。除了政治目的,英方的举措也为自身赚取大量经济利益。英国渴求人才和资金,不应借BNO护照举措作“政治遮丑布”护航。

把BNO作为政治工具来挥舞,也就终止了BNO在香港的历史

“我们为香港的BNO身份持有人在英国生活、工作和安居提供了新途径,履行了英国与香港人之间的深厚历史联系和友谊。”1月2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发表声明称。对此,多家港媒认为,英国无非是想吸纳香港人去挽救当地疲弱的经济和脱欧困局。

香港《文汇报》发表社评指出:英国单方面改变中英两国对BNO的共识,背信弃义,粗暴干涉香港内部事务,实质是想搞乱香港。英国利用政治秀扮正义,企图骗取港人财富,港人必须擦亮眼睛,勿上当做“二等公民”。香港《明报》也在社评中指出,英方这一操作明显违背承诺,中方以牙还牙,不再承认BNO作为旅行证件,相信只是反制第一步。

《香港商报》发表时评指出,英国目睹香港回归后发展更上层楼,港人资产及收入远胜从前,所谓“5 1”方案要求移居港人先贡献当地经济及税收若干年,然后才容许申请定居及入籍。假如英国真为港人好,何不马上奉送英国护照?

有分析指出,英方此举明显是出于政治操弄和遏制中国的考量。一方面稳住乱港分子,让他们误以为自己还有退路,坚定其所谓“斗争”决心,从而进一步搅乱香港局势;另一方面则是向中国政府施压,企图以此逼迫中国取消香港国安法。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同样认为,外交部公布的反制措施只是第一步,是为了防止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日后通过新BNO计划取得英国国籍的香港人,可能会丧失香港的永久居留权。另外,英国对外来移民的筛选比较严苛,意在吸纳香港的人才和资金,相信不会有很多人成功移民。

此前,香港《大公报》曾报道,如果港人想要凭借BNO入籍英国,至少需准备500万港元。抵达英国后,也不能第一时间获得公共医疗等福利。即使成功入籍,也只能是“二等公民”。

该媒体报道,一名香港人于1月19日持BNO护照入境英国申请LOTR签证,获批后发现多了个印章,显示“不得在英国工作,禁止向英国政府求助公共基金”。也就是说,只能自带资金来英消费。

此番“斩断”BNO可谓“最强反制”,既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更是凝聚香港人心回归的关键。正如央视快评指出,“英国撕毁承诺,把BNO作为政治工具来挥舞,也就终止了BNO在香港的历史。BNO未来在香港也只是废弃物而已。”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性侵案判决在即,电影大亨韦恩斯坦会否入狱?

昔日好莱坞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官司上周已走到最后阶段,控辩双方都已做完总结陈词。关于韦恩斯坦的强奸罪名是否成立,由十二人组成的陪审团将会在纽约当地时间2月18日(本周二)做出决定。

韦恩斯坦律师恳请陪审员顶住压力

本案自1月开庭以来,检方共传唤过六名证人,她们都声称自己曾遭韦恩斯坦不同程度的性侵。六人中,只有两位是本案原告,正是她们针对韦恩斯坦的五项重罪指控,最终有可能将他送入监狱。原告之一,是曾经梦想成为演员,但如今已转行做起发型师的杰西卡·曼恩(Jessica Mann),她指控韦恩斯坦曾于2013年3月在纽约曼哈顿逸林希尔顿酒店内强奸了自己;另一位原告则是曾在电视选秀节目《天桥骄子》(Project Runway)中担任制作助理的咪咪·海尔伊(Mimi Haleyi),她指控韦恩斯坦于2006年在她位于纽约苏荷区的公寓中强行对她口交。对于这些指控,韦恩斯坦悉数矢口否认。他坚持所有这些性关系,都是在两情相悦、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发生的。究竟谁的话更为可信,这成了陪审团需要决定的关键问题。

韦恩斯坦的代理律师唐娜·鲁图诺本案之前的纪录是39胜1负。

本案自上月开庭以来,代理韦恩斯坦的著名女律师唐娜·鲁图诺(Donna Rotunno)便一再向陪审员强调,本案两位原告作为成年人,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她还反复提醒陪审员注意,本案两位原告在其自称的性侵发生之后,仍与原告保持着长期联系,包括发送措辞友好的电子邮件、主动要求能参加韦恩斯坦举办的派对、与他多次会面。

在上周的总结陈词环节,唐娜·鲁图诺又再度提醒陪审员注意:“坐在这里的,是一个清白的人。本案开庭之前,你们或许会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直觉,觉得哈维·韦恩斯坦是有罪的。但我想恳请你们使用你们纽约人的常识。你们要自己做决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要屈服于外界的压力。以往的历史已经证明,你们就是这个国家中最后一道正义的防线,你们要抵御住那些过分狂热的媒体、过分狂热的检察官。你们才是最终做决定的人。”

听完她的总结陈词,韦恩斯坦本人似乎显得神情轻松起来,他甚至还在走出法庭时回答了一位记者的提问,表示自己对唐娜·鲁图诺的总结非常满意。“我很喜欢,我称之为女王的演讲。”这位曾凭借影片《国王的演讲》拿过奥斯卡奖的好莱坞出品人打趣说。

硬核女律师将韦恩斯坦塑造为“受害者”

被他赞为“女王”的唐娜·鲁图诺今年44岁,来自芝加哥市。她是业内有名的性侵案专家,虽常常自诩为“硬核女权主义者”,但自从由检察官转行成为律师后,主打的却是为男性当事人辩护的性侵官司,在本案之前的纪录是39胜1负,可谓“战绩彪炳”。

在代理韦恩斯坦出庭时,她词锋犀利,针对两名原告发起的连珠炮式的追问,曾让杰西卡·曼恩难以克制地抽泣起来,而另外还有一位证人更是在其高压之下直接惊恐症发作,法官不得不暂时宣布休庭。

据现场旁听的媒体报道,唐娜·鲁图诺的每一个问题结尾会加上一句“是不是”:“其实是你在操控韦恩斯坦先生,这样你才能受邀参加那些奢华的派对,是不是?”“你其实是想要利用他手里的权力,是不是?”她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原告和证人做出不利于她们的回答,她质疑她们拜金物欲,撒谎成性,为在圈内混出名堂而不惜违背良心与韦恩斯坦上床。

当然,对外,唐娜·鲁图诺绝不会承认自己是有意要威胁当事人。“让她们经历这些难受的时刻,这件事我也不想的,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那不是我的初衷。但我的工作,就是要提出问题。因为不管什么事情,从来就都不止有一个故事版本。”而她最厉害,或者说在原告看来最能颠倒黑白的一点在于,竟将本案被告韦恩斯坦说成是一位受害者:“哈维·韦恩斯坦是手握城堡大门钥匙的那个人,那是一座人人都想要进入的城堡。所以大家都在利用他,利用他,利用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唐娜·鲁图诺之前,韦恩斯坦为应对本案,已先后用过两个律师团,但均由男律师领衔主导。之所以最终决定由她担任主辩律师,其目的不言而喻。正如鲁图诺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说过的,“如果换成是一位男律师,冲着女性原告问出我那些恶毒的问题来,大家一看就会觉得,这家伙是在欺负人。但换成是我,旁人便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了。”

韦恩斯坦助步器成“最佳配角”

除了法庭交锋之外,在澎湃新闻此前的相关报道中提到过的韦恩斯坦的助步神器,也在上周再度成为了焦点。一边厢,人称洛杉矶班克西的街头艺术家塑料耶稣(Plastic Jesus)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放置了一件装置艺术作品——涂成金色的韦恩斯坦同款助步器,上面的吊牌还标注着“请交还给道具部门”的字样。他将这件艺术品命名为“最佳配角”(Best Supporting Role)。此处的“配角”一词,还有着“助步”的含义,可谓一语双关,显出这位英国出生的匿名艺术家对于哈维·韦恩斯坦的不屑与讽刺。

街头艺术家塑料耶稣以韦恩斯坦的助步器为灵感的装置艺术作品“最佳配角”。

而在法庭上,检方一度也使用“道具”来形容这个助步器,并因此引来辩护律师的强烈抗议。他们甚至表示,希望法庭能传唤韦恩斯坦的治疗医师出庭作证,以证明被告并非是在作秀博同情,但这项请求最终并未被法官准许。

对于被告来说,这样的结果自然不太理想。毕竟,陪审团也都是活生生的人,做判断时看人证、物证,但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媒体和民意的影响。如果外界普遍认定韦恩斯坦的助步器就是做戏的道具,也难保他们不会受到影响。毕竟,这七男五女的陪审员都来自于纽约地区,平时受到《纽约时报》等自由派媒体的影响和浸淫肯定要比美国内陆地区的普通人更多,或许也更倾向于接受反性侵运动和各种女权运动的主张。这些,都是唐娜·鲁图诺及其团队最为担心的。

电子邮件与新证人陷控方不利

当然,对于控方不利的因素,其实也有不少。

最直接的一项证据, 便是唐娜·鲁图诺他们收集到的大量的电子邮件,足以证明几位女性受害者在性侵发生之后仍与韦恩斯坦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络。鲁图诺就曾特意拿出署名杰西卡·曼恩的一封电邮,内附“想念你这个大个子”(Miss you big guy),指出“这可不是我们想象中你会写给强奸了你的人的话”。而对此表述,曼恩则回应说:“我承认这些电子邮件都是我写的,我承认这是一件很复杂,很难解释清楚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他强奸了我的事实。”

巴西女演员塔丽塔·迈亚出庭,证词对控方不利。

另外,上周辩方找到的一位证人也对控方相当不利。这位名叫塔丽塔·迈亚(Talita Maia)的巴西女演员当年曾做过杰西卡·曼恩的室友,她作证说,曼恩所说被韦恩斯坦强奸的那晚,她其实也在现场!

迈亚表示,当晚正是她驾车带室友去了逸林希尔顿酒店,后者约了韦恩斯坦在那儿的酒廊见面,说是要谈电影《吸血鬼学院:嗜血姐妹》(Vampire Academy,2014)的事。稍后,酒廊要关门了,韦恩斯坦和曼恩便邀她一起去楼上韦恩斯坦的长包客房。“我起初觉得有些尴尬,但他俩让我放心,只是随便坐坐。再说,我也不可能一走了之。是我开车送她来的,等在楼下也不太可能,一个人坐在大堂里,说不定会被人当成是接客的。”

上楼进房之后,迈亚说她一直在外面的客厅里一个人看电视,而室友杰西卡·曼恩则和韦恩斯坦在卧室内发生了关系。“他们在里面待了十分钟,时间不算很久。”迈亚作证说,“十分钟后他们两人走出了卧室,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我开车带她回家的路上,杰西卡·曼恩表现得也和平时一样。”

现实比电影惊人!大亨戈恩如何逃离日本

图片来自网络

刚刚过去的跨年之交,因为一起“惊天”案件而显得不寻常。

因涉嫌金融犯罪在日本取保候审的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2019年12月31日向外界证实已离开日本。同一天,黎巴嫩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戈恩于30日合法入境。一直受日本警方严密监控,却能在日本警方和海关工作人员眼皮底下成功“逃离”,并以“合法身份”前往黎巴嫩?

这场比电影情节还惊人的“行动”,为戈恩的争议与荣耀又增添一笔传奇色彩。

大起大落

戈恩现年65岁,是出生在巴西的黎巴嫩裔,同时拥有法国和黎巴嫩国籍。

戈恩的传奇,在于企业经营成功。24岁入职米其林轮胎公司,多年职场打拼赢得“成本杀手”声誉;35岁做到米其林北美地区CEO;1996年转投雷诺汽车,将勤奋工作氛围带进法国企业;1999年在一片疑虑目光中接手几近破产的日产汽车,帮助企业扭亏为盈,上演惊人逆袭。

戈恩的争议,在于光环骤然消散。成为全球汽车领域最耀眼明星后,戈恩与日本企业的矛盾开始加深。

戈恩好摆阔,难得日本文化认同。他曾抱怨为适应日本企业“操练30到60度鞠躬”,但终究认为“修理公司”才是自己接手日产的理由。

2016年10月20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成功收购三菱汽车公司34%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戈恩将担任三菱汽车的董事长。新华社/欧新中文

2017年,戈恩就任三菱汽车公司董事长,身兼雷诺、日产和三菱三家车企高管,推动三方联盟。

2018年11月,戈恩因涉嫌瞒报巨额个人收入以及挪用公司资金被捕。在他看来,有关指控是“诬陷”,举报者可能是不满现有待遇的日产员工。为了取得保释,戈恩缴纳了10亿日元(约合900万美元)保释金。

2019年4月,戈恩再度被捕,为此他又付出5亿日元(450万美元)保释金的巨额代价。

戈恩在日本受羁押时间超过120天,第二次缴纳保释金后,2019年4月底获释。

金蝉脱壳

虽支付巨额保释金,但戈恩的行动和通信仍然受限。

保释条例规定,戈恩在保释期间不得离开日本,且必须待在东京,须经法庭特别许可才能与黎巴嫩籍妻子会面或通电话,所持有的法国、巴西和黎巴嫩护照统统上交,住所受监控,出行有警方、检察厅、企业方面三名代表陪同。

2019年1月8日,东京地方法院就日产前董事长拘留理由举行听证会。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如此严密看护,怎会突然间现身黎巴嫩?戈恩如何从日本出境、入境黎巴嫩,如今仍是谜团。

黎巴嫩MTV电视台报道,戈恩逃跑时藏身于“装乐器的箱子”里,从日本一座地方机场乘坐私人飞机出发,经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转机,最终抵达贝鲁特。

这一说法遭到戈恩妻子卡萝勒的否认,称该报道为“虚构”。

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戈恩或在他人帮助下,以假名和伪造证件离开日本。

熟悉戈恩的两名消息人士1月1日透露,潜逃计划酝酿超过3个月,“从头到尾行动非常专业”。一家私人安保企业受雇于戈恩,多个小组分赴不同国家协同行动。戈恩现住在妻子卡萝勒的一个亲戚家,之后将返回贝鲁特郊区的别墅。

两名消息人士还说,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逃离计划。私人飞机从日本前往伊斯坦布尔途中,飞行员根本不知道戈恩也在机舱内。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戈恩出逃让东京地方法院面临批评。这家媒体记者注意到,尽管戈恩保释期间受到监视,日方没有要求他穿戴电子脚镣等设备。

聚焦关联

戈恩神秘逃离,引发各方猜测。

上述两名消息人士披露,戈恩逃离日本后,曾与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见面,他感谢奥恩在自己受羁押期间支持他和妻子,希望今后获得黎巴嫩政府保护。

戈恩与妻子卡萝勒。图片来自网络

有报道说,戈恩在日本被捕后不久,妻子卡萝勒曾游说黎巴嫩政府,寻求外交援助。黎巴嫩政府要求日方引渡戈恩,没有实现。

日本外务省副大臣铃木馨祐2019年12月20日访问贝鲁特时,奥恩再次向日方提出引渡戈恩要求。

在《金融时报》记者看来,引渡戈恩获得黎巴嫩最高级别(总统)支持,可能加深外界关于黎巴嫩政府支持戈恩潜逃的猜疑。但黎巴嫩外交部官员加迪·胡里否认政府关联戈恩潜逃。

黎巴嫩媒体称,戈恩或持法国护照入境黎巴嫩。法国外交部说,不清楚戈恩如何离开日本,拒绝就戈恩持法国护照入境黎巴嫩回应记者提问。

抗辩指控

戈恩迄今受到漏报巨额收入、向日产转嫁个人投资损失等4项指控。日本法院针对戈恩金融犯罪指控的庭审将于今年4月举行,预计主角不会现身。日本和黎巴嫩没有缔结引渡条约。

2015年9月8日,戈恩在法国布洛涅·比扬古。新华社/西霸

戈恩从首次被捕起一直自称是董事会叛变的受害者,指认日产高层捏造罪名合谋剥夺他对企业的领导权,以阻止日产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加深“融合”,从而危及日方股东利益。戈恩律师还指认,日本政府或牵涉其中。

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说法,戈恩不相信自己能在日本获得公正审判,已“厌倦沦为行业和政治人质”。

戈恩律师多次抨击日本的检控程序,质疑戈恩在受羁押期间遭遇不公平待遇。他们同时表示,坚决抗辩全部指控。

黎巴嫩安全部门日前发布声明,证实戈恩在黎巴嫩境内不会面临任何法律诉讼。

在黎巴嫩,当地民众视戈恩为英雄,甚至期待他有朝一日投身政坛,帮助黎巴嫩经济实现“逆袭”,续写政治传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向华强与向太外出,这辆600万的私人座驾成为焦点

如果你喜欢看香港电影,那么向华强、向太和向佐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这位很低调的电影节大亨在坊间有很多传说。虽然向华强与向太平时足够低调,仍被人拍到二人外出逛街的图片,值得注意的是二人身后的那款价值666万元的劳斯莱斯古斯特豪车。

这款加长版劳斯莱斯古斯特如果只论奢华程度,恐怕在汽车界还没有哪个品牌可以与劳斯莱斯相提并论,即便是入门车型古斯特,也足够衬托出向华强与向太成功人士的气质。

该车延续了劳斯莱斯车型的基本元素,升降的“飞翔女神”标志,短前悬与低斜的A柱等,都为这款车增添了一丝时尚的气息。而随着娱乐圈向佐向郭碧婷求婚的消息一出,向华强、向太一家人的曝光度想必也会更上一层楼,除了被人围观的情感话题之外,向氏一家的座驾也足够吸引人的注意力。

同学们,推荐给你们五十部法律电影

本文中的部分影片信息,也可以在这两本书中找到:《正义课: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第一版名为《影像中的正义: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和《缤纷法影:美国电影中的法律》。

1.《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1957)

西德尼·鲁迈特(Sidney Lumet)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常年盘踞IMDB网TOP 250的前十名,曾获第七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个人认为在法律题材电影中排名第一。整部影片的影片只有一个场景,也就是12个陪审员的讨论室,一场关乎一个人生死的争论就在此密闭空间中逐渐展开。2007年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翻拍了这部经典,亦获得诸多好评。1997年美国名导威廉·弗莱德金重拍了此片的TV版,由杰克·莱蒙及”巴顿将军”乔治·C·斯科特主演。【8.9/9.4】

2.《刺杀肯尼迪》JFK (1991)

奥利弗·斯通导演,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检察官排除万难调查肯尼迪被刺一案。美国有人说他在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而另有我国网友也曾说凯文·科斯特纳最后法庭陈述的20分钟长镜头让他激动流泪。【8.0/8.8】

3.《纽伦堡大审判》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

这部电影是社会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据赫鲁特审判长的回忆录拍摄的,先前有一个相同题材的电视剧。影片的主题当整个社会实施暴行时,个人负有什么责任。影片除了题材突出,演技也无可挑剔,两位女星更是精彩绝伦。关于这个题材还有两部作品,其一是 2000年的新版(Nuremberg),由亚力克·鲍德温和布莱恩·考克斯主演;其二是2006年BBC拍摄的《Nuremberg: Nazis on Trial》。【8.3/9.1】

4.《性书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7)

获得第4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曾执导过《飞跃疯人院》《莫扎特传》的捷克导演米洛斯·福尔曼(Miloš Forman)的经典作品,一个激荡人心的故事,关于言论自由和宪政理想,讲述了一个色情杂志商人为了自身言论的权利将官司一路打到美国最高法院的传奇故事。本片改编自美国期刊业大亨拉里・弗林特(Larry Flynt)的自传《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An Unseemly Man: My Life as Pornographer, Pundit, and Social Outcast)。【7.3/7.8】

5.《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汤姆·汉克斯主演,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泽尔·华盛顿也是主演,那时他没现在这么有名。被经常提起的法律电影,一个同性恋律师控告其事务所的“劳动争议”案件,信息丰富。犹记被告方女律师在一次短陈述中连用八个“fact”的排比句,生动非常,尽显律师功力。【7.7/8.7】

6.《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2006)

西德尼·鲁迈特晚年导演作品。影片根据美国司法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黑帮刑事审判改编而成,由于案情复杂且牵涉人物众多,审判持续21个月之久,并创下多项纪录。主人公为上世纪80年代的传奇帮派头目杰基·迪诺西奥(Jackie DiNorscio),故事情节与台词片段均采自18年前入档的庭审记录。无论是演员选择还是剧情风格,该片一反传统法庭片的陈规,写实又戏谑的风格堪称法庭版的《好家伙》。如金庸用《鹿鼎记》封笔一样,该片更像是导演对自己以往作品一次略带颠覆性的总结。【7.1/7.8】

7.《控方证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本片改编自“侦探小说皇后”阿嘉莎·克莉丝蒂的原著,由黑色电影大师比利·怀德导演。剧情布局十分巧妙,台词风趣,当年的大腕级明星表演也是炉火纯青。与同为1957年出品的《十二怒汉》一起,堪称法律电影界让人高山仰止的双峰。本片还有艾伦·吉布森导演的1982年版【8.5/9.6】

8.《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 (1992)

又名“义海雄风”,据约翰·格里森姆律师小说改编,美国军事法庭故事。罗伯·莱纳执导,艾伦·索金编剧,汤姆·克鲁斯,黛米·摩尔,杰克·尼克尔森主演。【7.6/7.9】

9.《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本片由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获得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影片的故事来源于格里·康伦(Gerry Conlon)感人至深的回忆录《因父之名:蒙冤入狱十五载始末》(Proved Innocent: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北爱尔兰青年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英国警察当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写下了认罪书,于一年后被判处终身监禁。格里的父亲更是受到无端牵连,最后含冤屈死在狱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师皮尔斯的帮助下,因一个偶然机会所获取的关键证据,格里才重获自由……【8.1/8.8】

10.《大审判》The Verdict (1982)

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保罗·纽曼演一个酗酒成瘾的波士顿律师在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中与医院对抗同时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本片反映出在美国“小律师”与“大律师”在法庭上如何搏弈。【7.8/7.5】

11.《一级谋杀》Murder in the First (1995)

刚入行的年轻律师坚持信念,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勇且有谋,维护人权。建议我国律协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师入行宣誓活动,多搞些这样的电影放放,学学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7.3/8.6】

12.《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2008)

本片讲述了女记者瑞秋揭发了美国政府的一桩不光彩行为,却被政府扣押,在审判过程中,她因拒不供出自己的新闻来源而陷入了困境。探讨言论自由最好的电影之一。【7.2/8.3】

13.《造雨人》 the rainmaker (1997)

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特·达蒙和克莱尔·丹尼斯主演,又是一部描述法学院毕业的学生闯荡律师界的故事。【7.1/8.1】

14.《断锁怒潮》Amistad (1997)

又名“勇者无惧”,和美国南北战争前期黑奴有关的法律题材影片。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之《我也有一个梦想》中曾提到过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阿姆斯达》(见“一条双桅船的故事”P79)即是此片。《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最高法院之旅》一书中所描写的布莱克门大法官亲自出演过此片,在片中也饰演了大法官。【7.2/8.3】

15.《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经典法律电影。美国电影学会评选出电影史100年来的50个英雄和50个恶人。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律师被选为影史第一大银幕英雄。【8.4/8.5】

16.《失控的陪审团》Runaway Jury (2003)

讲美国陪审团的故事,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达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两大老戏骨的精彩对手戏。【7.1/8.0】

17.《死亡医生》You Don't Know Jack(2010)

本片讲述一位名为杰克·凯沃基安(Jack Kevorkian)的老医生违背密歇根州的法律帮助一些绝症患者自杀,但因此却陷入法律困境的故事。该片深刻探讨了与安乐死相关的法律与道德问题,类似题材的影片还有《深海长眠》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美国著名影星阿尔·帕西诺在本片中展示了其精湛的演技。【7.7/8.6】

18.《朗读者》The Reader(2008)

改编自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同名小说,获得第81届(2009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不同于大多数影片宏观展示对二战战败国的审判,本片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一个普通德国民众的审判及道德拷问,引发了观者对于“沉默的大多数人”的思索。此外,该案的法庭审判向我们展示了—个非常完整的典型的大陆法系的庭审方式,在庭审中所涉及到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采信问题也一一被展示出来。【7.6/8.4】

19.《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1979)

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得主。多重主题下的情感故事,感人至深,法律方面主要涉及子女抚养权。同题材的影片还有《伊芙琳》《我是山姆》和《生母养母的战争》等。【7.8/8.5】

20.《大卫·戈尔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Gale (2003)

悬疑类法律题材电影,真相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本片通过一个离奇的故事,深刻探讨了死刑存废的意义。凯文·史派西和凯特·温丝莱特主演。【7.5/8.7】

21.《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2018)

关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纪录片。其早年因致力于女性平权而成为传奇,晚年因为自由派异议者的态度而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意外成为一代网红。通过一个个个案推动着历史的变革,看的人心潮澎湃。金斯伯格和丈夫马丁之间的神仙爱情也让人动容。关于金斯伯格的传记还有《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Notorious RBG: The Life and Times of Ruth Bader Ginsburg)。【7.5/9.1】

22.《一次别离》A Separation(2011)

是伊朗国宝级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自编自导的杰作,斩获当年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电影金1熊奖最佳影片等诸多国际大奖。通过一起离婚案件,深刻表现了情理法的交融,宗教与人性的碰撞。【8.3/8.7】

23.《黑水》Dark Waters (2019)

本片由著名导演托德·海因斯执导,改编自企业辩护律师罗伯特·比洛特(Robert Bilott),和他弄垮一家化学公司杜邦集团(DuPont de Nemours)的真实故事。他对杜邦提起的这场环境诉讼,揭露了几十年来杜邦公司化学污染的历史。【7.6/8.3】

24.《审判八号提案》The Case Against 8 (2014)

HBO出品的纪录片,讲述了2008年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加州通过了一项极具争议的8号提案,将婚姻权界定为仅限于一男一女的婚姻,使加州同志群体丧失了4个月前刚刚获得的合法婚姻权。于是两对加州同志情侣与律师联手,把本案打到最高院,最终8号提案被废止。【9.0】

25.《向上帝挑战》 Inherit the wind (1960)

本片又名“风的传人”,改编自真人真事。一名乡下老师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为他违反了当时的法律禁令,在课堂上公开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此事在平静的南方小镇此起轰动,两位顶尖的律师各据一方代表正反两面互相抗辩,等于人类直接向上帝的权威挑战。《十二怒汉》TV版的主演杰克·莱蒙和乔治·C·斯科同样也主演了重拍自本片的TV版,中文名又译为“天下父母心”(1999年)。【8.2/8.4】

26.《死囚漫步》Dead Man Walking (1995)

又名“死囚168小时”,苏珊·萨兰登获得奥斯卡奖影后作品。西恩·潘演一个死囚,死前获得了宁静。而凶杀事实是渐渐呈现出来的,但其实真相如何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对死囚心理变化的深刻描摹。【7.6/8.0】

27.《史密斯先生上华盛顿》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生活多美好》的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的一部经典作品。如果要讲议会的制度.民主与新闻等等比较“大”的法律问题,真是一部很可示例的片子。【8.3/8.8】

28.《法官老爹》The Judge (2014)

“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和“教父的律师”罗伯特·杜瓦尔在影片中饰演一对冤家父子。父亲是铁面法官,但却身陷一起故意谋杀案;儿子是拜金律师,但最终选择为父亲辩护。随着案情的进展,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在悄然变化。影片中两次出现的一首“Holocene”(Bon Iver)极为动人。【7.4/7.9】

29.《我控诉》J'accuse (2019)

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编导作品,改编自法国历史上的著名冤案“德莱弗斯案件”(The Dreyfus Affair)。1894年,法国犹太裔上尉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被军事法庭错判为德国间谍,被判处叛国罪。本片的名字源自于著名作家爱弥尔·左拉为了声援被诬陷的德莱弗斯,发表一封名为“我控诉!”的致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而左拉本人也因此被判“诽谤罪”。电影《左拉传》中对于该事件也有阐述。【7.3/7.8】

30.《公民行动》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民事诉讼”,是由畅销作家强纳森·哈尔(Jonathan Harr)的同名小说改编,真实事件,环保题材。本片的很多情节也常为国内法学老师所引用,比如律师在法庭上睡醒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反对”。【6.5/7.7】

31.《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 (2000)

茱莉亚·罗伯茨凭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由真人真事改编,描写的是一起环保题材的集体诉讼。女主角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凭着追求公义的信念,在律师的配合下,帮助所有受损害的家庭打赢了这起巨额赔偿的官司。【7.3/8.2】

32.《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类犯罪题材,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里查·基尔继《致命恋人》和《一级恐惧》之后再次饰演律师角色。【7.2/8.4】

33.《豪门孽债》reversal of fortune (1990)

又名“命运的逆转”,本片讲述一位富豪被控谋杀妻子,一切证据都对他十分不利,陪审团认为罪名成立,将被判刑。他不服上诉,並延请一位法律教授出庭辨护,法律教授通过严密的调查分析,将一审有罪的判决推翻。尽管谋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再无指控的法律根据。由奥斯卡影帝,曾参演过《洛丽塔》的杰瑞米·艾恩斯主演。【7.2/7.6】

34.《定罪》Conviction (2010)

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主演,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背景是美国以DNA调查为手段的“清白计划”(Innocence Project)。本片讲述了高中辍学.无业.又要带两个小孩的单亲妈妈贝蒂在1983年眼睁睁看着无辜背负谋杀与抢劫两项罪名的哥哥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坚信哥哥是无辜的贝蒂在接下来的12年里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拿到法学学位。并在1995年开始着手重新调查当年她哥哥的谋杀案,最后她以DNA证据并不确凿为理由证明她哥哥的清白,成功地挑战了之前的"有罪推定",而哥哥也在入狱服刑18年后于2001年3月重获自由。【7.2/7.9】

35.《驱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2005)

影片源于真实故事,编剧巧妙的将一般与宗教和灵异相关的驱魔故事与法律题材嫁接,用戏剧冲突展现了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冲突。虽然影片基于商业考虑并未深入挖掘,但此视角无疑是新颖且值得开拓。类似题材的电影还有《激情年代》。【6.7/7.5】

36.《惊爆内幕》The Insider (1999)

又名“烟草诉讼之证人”。阿尔·帕西诺.拉塞尔·克罗主演。题材涉及新闻自由,著名导演迈克尔·曼经典作品。【7.9/8.1】

37.《战略特勤组》Unthinkable (2010)

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题材涉及恐怖主义背景下的国家安全与个体权利的冲突。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著名课程《公正:该如何是好?》与本片息息相关,可结合起来观看。【7.1/7.8】

38.《力争上游》The Paper Chase (1973)

本片又名“平步青云”。一个世纪以前,哈佛大学商学院创造性地采用了“实例分析”的授课形式以后,哈佛的法学院在不久以后也如法炮制并名噪一时。很快,全美大学的法学院就纷纷修改了自己的授课模式,把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分析带进了课堂。1973年,美国导演James Bridges以当年的哈佛法学院的实际情况,拍摄了这部电影。这部无论导演和演员阵容都并非豪华的电影在后来连续的几十年中,一直都被全美几乎每个法律系的学生视为“第一堂必修课”。【7.2/8.4】

39.《无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1990)

《塘鹅暗杀令》《苏菲的选择》的导演艾伦·帕库拉(Alan J. Pakula)作品,美国著名演员哈里森·福特主演。一部很不错的法庭片,带有感情.悬疑等元素,编剧在细节的铺垫方面很老道。本片改编自著名悬疑推理小说家斯考特·杜罗(Scott Turow)同名处女作。【6.9/7.3】

40.《似是故人来》Sommersby(1993)

改编自法国影片《马丁·盖尔归来》,理查·基尔和朱迪·福斯特主演。影片通过一个阴差阳错但感人至深的故事反映了感情和法律的冲突。【6.1/7.9】

41.《我的表兄维尼》My Cousin Vinny (1992)

喜剧题材的法律电影,但相比《大话王》和《律政俏佳人》等脱线喜剧来说,本片的法庭戏又正式不少。马丁·西克塞斯的御用男配角乔·派西饰演了一个乌龙大律师,在《摔跤手》中有惊艳表现的玛丽莎·托梅饰演了他的性感女友。【7.5/7.9】

42.《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2006)

又名“正义之裁”,日本导演周防正行作品。“即便放走十个真的犯人,也不能惩罚一个无辜的人”。影片探讨了无罪也不能被冤枉的扩大原则,直指日本司法体系的缺漏,尤其是骇人的99%有罪论。【7.7/8.3】

43.《了不起的亡灵》(2011)

日本法律题材喜剧片,三谷幸喜编导作品。讲述了一场风流案件,导致性感妇人铃子死亡,他的丈夫矢部五郎作为杀人凶手遭到指控。菜鸟律师受命担任五郎的辩护律师,五郎提供的不在场证明竟是案发当夜被鬼压。一场史无前例的幽灵庭审就此拉开序幕。【7.3/7.7】

44.《秋菊打官司》(1993)

199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张艺谋作品,中国早期和法律题材沾边的电影代表作。“讨说法”一词也在当年成为中国语境下的流行词。朱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冯象的《木腿正义》等著作中对于本片及背后的社会及法律意义都有着深入解读。同时也掀起了一波以秋菊为研究和批评对象的学术热潮。【7.6/7.7】

45.《被告山杠爷》(1995年)

中国题材中的现实主义力作,山乡社会的现代转型后综合症,礼法传统与律法文化的错位。将偏僻山村的现实生活和有些不符合实际的法律的冲突,展现得感人,真实,发人深省。朱苏力《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一文对于本片深入探讨。【7.4/7.8】

46.《亲爱的》(2014)

陈可辛导演的现实主义影片,一经上映即触痛亿万国人的心。如果说《盲山》直面的是拐卖妇女的罪行,那《亲爱的》反映的就是拐卖儿童对亲情的摧残。本片并没有单纯停留在苦难渲染和煽情烘托,而是对社会现状和制度缺陷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几场法庭戏虽然简单,但也比大部分国产电影的意淫式想象要有力量的多,形象展示了伦理与法律的冲突。本片上映之际,恰逢《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修改“收买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对这一罪名加重处罚。有媒体甚至称这是本片直接促成的结果。电影推动修法在我国还是个梦想,但至少侧面反映了同类现实题材的重大影响力和价值。【8.5/7.8】

47.《十二公民》(2014)

一桩满带争议与疑问的富二代弑父案,一个充满实验意味的虚拟法庭,将12个毫无联系、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聚在了一起。中国法律题材影片,改编自《十二怒汉》。但是在并无陪审团制度的国家翻拍一部以陪审团为中心的电影,让本片看起来更像是一台行为艺术话剧。【6.7】

48.《断箭》(2012)

根据2007年在韩国轰动一时的“弓弩伤人事件”改编,由韩国国宝级演员安圣基主演。该片讲述了一名因采取法律手段争取自身权利的大学数学教授,却因意外情况身陷囹圄。面对种种不公、屈辱和压力,他依然选择在法律体系内毫不屈服的乐观抗争。和同期的《熔炉》最大化渲染对抗情绪的表现形式不同,本片的主人公,不逾矩且不妥协,步步紧逼分寸必争,始终秉持着公民的态度,用理性的力量去争取权利,颇有圣雄甘地之风。对此当下中国环境中的“死磕派律师”更值得借鉴。【6.8/7.8】

49.《熔炉》(2011)

韩国当年的重磅话题影片,改编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而该小说又是以2005年发生在韩国光州仁和聋哑特殊教育学校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学校校长性侵残障儿童的丑陋黑幕及被绳之以法的艰难过程。本片最令人称道的是,纪实类电影很容易因为题材的真实和震撼性而忽略了电影的技巧性,但《熔炉》显然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平衡。另外,在现实中此片上映后的轰动效应使司法机关对该事件重新展开调查并逮捕了涉案人员,并催生了关于惩罚性侵犯罪的相关立法(详见《<熔炉>的“熔炉效应”》一文),这可以说是对影片的最高褒奖了吧!【7.9/9.1】

50.《辩护人》(2013)

国民影帝宋康昊主演,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为原型,涉及国家安全题材的法律影片,以一个律师的成长和蜕变史穿插展示了韩国民主进程史。该片与《华丽的假期》《假日》等韩国影片类似,通过小人物反抗专制政府争取私权的血泪历史,警醒当世之人如今之制度来之不易。该片在中国法律界亦引发相当的反响,发人深省。【7.8/9.1】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