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凤凰视频看不了(主演阵容强盛,口碑票房却大翻车,观众不买账的真相终于被揭开)

导读 凤凰视频看不了文章列表:1、主演阵容强盛,口碑票房却大翻车,观众不买账的真相终于被揭开2、走进伟大征程台前幕后,每个片段都是时代画卷3、凤凰卫视02008.HK发盈警,预计中期股东

凤凰视频看不了文章列表:

凤凰视频看不了(主演阵容强盛,口碑票房却大翻车,观众不买账的真相终于被揭开)

主演阵容强盛,口碑票房却大翻车,观众不买账的真相终于被揭开

11月电影淡季。

但还是有不少片值得说。

尤其是这部,后台被催了好多次,但Sir还是想忍一忍。

等子弹飞,等口碑落地。

因为乌海的问题, 远不止乌海自己一部电影。

它有着华语导演走偏的共性。

如今上映快两周,口碑票房大致确定,是时候坐下复盘了。

《乌海》

阵容在近期国片中算强的。

导演周子阳,处女作《老兽》,在东京、金马、金鸡提名无数。

主演黄轩、杨子姗,都是当下中青年演员中的代表,可商业,可文艺。

而搭戏的涂们,是凭《老兽》拿下金马影帝的老戏骨。

题材,导演擅长领域。

故乡内蒙古的魔幻现实主义。

按道理说,这个班底,导演本应该更上一层楼。

可为什么却拍出分数仅仅及格的《乌海》?

01

票房刚过千万,对比同类型影片,略显惨淡。

评分6.1,口碑两极分化。

△ 图源猫眼专业)

口碑、票房,均未达到预期。

普通观众不喜欢,影迷也不买单。

但Sir要说。

它的底本并不烂,相反,还有很多亮点。

电影不复杂。

讲述内蒙古西部工业城市乌海,一个无能狂怒的中年凤凰男,因投资失败债务缠身,最后走上激情杀妻绝路的故事。

主角杨华(黄轩 饰),出身贫寒,上有老母,下有妹妹。

因为爱情,娶了家境优越的苗唯(杨子姗 饰)。

财力的倒挂,让现实问题一个个摊开在杨华面前。

房子,老丈人心疼女儿买的;

奥迪车,苗唯花钱供的。

自己,一点本事都没有。

他在老丈人面前抬不起头。

但如果只是安心吃软饭,倒也罢了。

偏偏杨华的自尊让他不甘心。

他要挣钱,要作妖。

明明不是干买卖的料,非得硬来。

结果就是。

他一边瞒着妻子把房子抵押出去,每天被人催债追债;一边“孙子”似得向一拖再拖的好友催债。

钱壮怂人胆,没了钱的怂人吓破胆。

杨华自此每天不知去向,奔波躲债,妻子也因为初次怀孕,感到不安,多次拒绝杨华的求欢。

总之,这是一个家庭事业双双失败到底的男人。

最后,在妻子怀孕,还疑似出轨的误会下,杨华终于迈出了他的那一步。

为了早就不存在的尊严,向弱者倾泻暴力。

完成杀妻。

总的来说,故事设计有张力,人物变化有曲线。

主题也很明显:

杨华在钱与权的倾轧下逐步失控;在情与欲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但呈现的结果是?

奇观场面的堆叠、社会新闻的铺排、手机联通的相似剧情的重复展示……

连贯的情绪被挤压,厚重的痛感被稀释。

徒留割裂的人物关系。

尤其是,对核心的夫妻情感戏的浪费。

夫妻两个人站在那儿,对视。

上来就是铺天盖地吵,互戳痛点,把自己搜罗来的证据如扔炸弹般丢出来。

一动不动的手持摄影却毫无呼吸感,人物没有随着情绪、事件发展有任何的走位。

扔杯子,砸家具,嘶吼式表演。

这种没有情感铺垫的“炸裂”,只是一种对情绪的消耗。

再来看看营销对标的是《婚姻故事》的吵架戏。

镜头语言同样简单,正反打对切,小全景来回变换。

从开始的交流、沟通,试探底线。

当女方强调男方对自己长久以来的忽视,而男方以“你当时很幸福”一语带过时。

镜头语言变得焦躁:

女方从沙发上起身,带着质问的语气闯入画面。

内容上,谩骂、避重就轻,从对朋友的贬损再到家人的一概而论。

调度上,人物随着画面来回撕扯、碰撞、追逐……

你来我往的博弈,权力关系的变化,数次交锋后的两败俱伤。

争吵背后,是生活方式不再匹配的矛盾,甚至是价值观的对撞,背后是一种深重的无奈。

以上,都在画面里层层酝酿。

而不是通过台词一次性吼出来。

《乌海》导演的初衷,明明是“用一个个复杂的人,来展现社会的残酷”。

未必所有人都对残酷的东西有共鸣,我反而是想以这样的方式让人获得更大的警醒和反思。

——周子陽导演

可我们看到的《乌海》。

更多是一个追忆过去、逃避问题、无理取闹的暴戾男人,在社会面前犹如一个巨婴。

02

魔幻现实,是周导从《老兽》到《乌海》一脉相承的风格。

导演在采访中表示:

乌海的地貌和景观有一种荒诞、超现实的氛围,特别适合这个故事。乌海有巨大的雕塑,远远的,还没看见城市,就看到了山上的雕塑,几十米高。这些年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巨大的雕塑,那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符号。

电影里看得出导演对“奇观”的重视。

好友欠了钱,杨华燃烧了蒙古包。

航拍镜头俯瞰,熊熊燃烧的火焰像人永不止息的欲望。

然后呢,要债的事到此为止?

项目荒废的恐龙公园,天际是晨光熹微的深蓝。

杨华从恐龙头钻入龙肚,像人被物质欲望所吞噬。

然后呢,他为何要建“恐龙公园”?

它的存在,仿佛只为了这场“吞噬”展示的戏。

△ 想象一下黄轩的头在恐龙的嘴里

开篇,凿开泥地,被捉住的赤道肺鱼翻滚着身体,顽强地呼吸。

一如主人公全片都在挣扎的命运。

懂,能明白。

可这是通过杨华观看短视频“塞给”观众的,全片杨华也就看了这一次视频。

空中瑜伽,是苗唯的职业,有一段她和杨华荡漾在瑜伽绳的情欲展示。

还有一段,苗唯带领农妇练习空中瑜伽的奇观。

之后呢?再没提过。

这些灵光乍现的光影设计,因为与故事脱节,最终沦为“无效的美丽”。

而无效的美丽:

一次,是奇观;

两次,是点缀;

三次,便是干扰。

魔幻怎么和现实结合?

优秀案例很多,Sir就说两个。

《嘉年华》,全片只有玛丽莲·梦露这一个巨物雕像,但梦露的影响却贯穿始终。

从仰望梦露的裙底,到脚的局部展示,到被拆解的变化。

“梦露”每次出现,都有不同含义。

她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经历者,甚至启发者。

影片末尾,当“梦露”被卡车运走,和阳光下穿着白裙的小米擦肩而过,这种充满仪式感和力量感的场景,给想要逃离悲剧轮回的女孩提供了唯一的出路——觉醒。

再来。

《大佛普拉斯》,佛像。

明面上电影只有一尊佛,由艺术家铸造的铜佛,是只渡富人不渡穷人的欢喜佛。

可暗里的佛,无处不在。

它是富人们嘴里一口一个的“阿弥陀佛”,遮挡利欲熏心,掩盖鱼肉人民。

更是角色身上的“佛”,穷人释迦。

以“乌龟”自嘲,终日闲逛,悲喜不露。

朋友死了,他在一旁冷静旁观,并无明显情绪起伏。

这是导演一脉相承的表达:

如果佛真的存在,也对穷人无用,对社会无用。

回到周子阳导演前作,《老兽》。

超现实元素不少:

小旅馆被囚住的乌鸦、捉鸟的幽灵、幻梦中的白马……

编织它们的,是一条与人物、主旨都相关主线:人的兽性。

看,周导不是不会用。

可当单薄的叙事、浅薄的理念无法支撑华丽的影像时。

唯有空洞的视觉狂欢。

03

《乌海》真的只是导演自己的问题么?

不对。

重视形式和视觉想象,忽略故事和叙事节奏,是国产导演老偏科的地方了。

来看一组画面:

△《荞麦疯长》《兔子暴力》《热带往事》

是美的,也是有所谓的“电影质感”的。

这些美,有相似的背景时代。

《荞麦疯长》,90年代的南方小城(重庆);《热带往事》,20世纪初广东小城炎热的夏日夜晚;《兔子暴力》,即将废弃的南方重工业小城(攀枝花)……

如同倒带回褪色的时代,自带一种大厦将倾、山雨欲来的动荡气质。

可背景,变成了一套套可复制、顺拐的公式。

南方——闷热、潮湿;

雨夜——阴暗、霓虹;

重工业——下岗潮、破败感。

小城镇——落后感、凋敝感。

主创们各个踌躇满志:社会黑暗、权力倾轧、人性扭曲、欲望膨胀张口就来。

Sir当然不否认这些电影有过片段式的闪光。

可整体故事层面,还是暴露短板。

《荞麦疯长》,松散的多线叙事,夸张套路的情节。

导演徐展雄表示: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单纯的友谊、爱情或亲情,它们都是权力或欲望结构的产物。我对这个故事原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试图加入悬疑和犯罪的元素。故事一度变成闺蜜版《Gone Girl》(《消失的爱人》),表面的温情下暗流涌动,实则是个复仇故事。

而当故事被影视化出来:

女性,美丽易碎的花瓶;男性,心怀鬼胎的色痞。

而当女主不顾躺在脚边的尸体,走进雨夜独舞时。

Sir看到的不再是由逻辑和动机搭建起的人物。

而是一位漂亮的MV女主。

还有的想“贴地飞行”,故事本身脱胎于社会新闻。

《兔子暴力》改编自2011一起南京绑架案,母女联合作案,绑架女生的同班同学。

打动导演的点在于:案发后母女俩分开审讯,妈妈很快就交代案情,16岁的女儿却硬扛8个小时,试图掩盖真相保护母亲。

而在电影里,女儿对抛弃她又回归的母亲,表现出没来由的天然亲昵。

所有的犯罪动机和行为,都依托于原生家庭的残缺,和无根浮萍般的血缘情感。

彭于晏主演的《热带往事》。

高度风格化背后,有不少国内外导演的影子。

Sir绝对支持华语导演勇敢的尝试,尤其是声音的制作,大银幕能听出下了不少功夫。

车轮倒退的低频,点燃烟蒂的灼烫,手指摩挲银质号码牌的尖锐……

强类型、强视听,打破现实。

导演温仕培表示:

我选择的一种拍法是更加混乱和凌乱的,观众看不清谁是谁,他们就扭打在一起,它更像是一种氛围。

但最终呈现的效果殊途同归——有佳句,难有佳章,更难有佳片。

青年导演,想让影片里留下更多自己的“烙印”。

都能理解。

回到《乌海》,周导的创作不可谓不苦心孤诣。

思考了十几个月后,我开始写梗概,又花了不到三个月写第一稿,开机前陆陆续续还在改,边筹备边改,改了4、5稿。电影里沙漠月亮那场戏,是我写到那里的时候脑子里蹦出来的,不是构思好的,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生下的印象,很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导演周子陽《人物》采访

“很自然地流淌”。

这是很多创作者都向往的状态,让灵感迸发出好的段落。

但电影。

不能靠灵感,至少不能被灵感绑架。

别误会。

Sir今天担心的,并非华语导演风格化、作者化的表达,相反Sir认为这样的作品哪怕粗糙有瑕疵,也能不同程度让我们的市场和内容更丰富,更有潜力。

而是当这些作品过于强调“风格”,却背离故事逻辑与观众观感时,逐渐形成的“伪风格化”,滑向另一种表达的单一与扁平。

如果《乌海》是导演的一次自我表达的实验。

那么Sir衷心希望。

下一次。

这样的勇气,能收获更多观众的掌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

走进伟大征程台前幕后,每个片段都是时代画卷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6月28日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璀璨夺目的光艺展示、热烈绽放的焰火表演、精彩纷呈的同歌共舞,绘就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史诗般地展现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场文艺演出的总导演团队,听他们讲述创作故事。

导演团队:气势恢弘述说建党百年历程

整场晚会分为“浴火前行”“风雨无阻”“激流勇进”“锦绣前程”四个篇章,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画卷,热情讴歌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演出全程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从主创、演员到观众,都数度热泪盈眶。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总导演陈维亚:这个晚会是百年一遇的庄严的盛典,对我们艺术家提出了非常高的创新的要求,鸟巢这么一个大型的体育场来做一个大型舞台作品,这是我们从来没遇到过的,你所有编的舞蹈都必须和此情此景高度交融的,应该说是分不出此时究竟是歌还是舞,还是其他形式,就是此情此景,包括表演者,你是大情景史诗里面的一员,必须是进入这个情境,从装束到表达情感到队形调度位置动作都必须在此情此景当中。

情景交融,史诗般呈现建党的百年历程,浓缩在2个小时的晚会中,每个节目只有3到5分钟,一个重大事件,甚至只有1分钟,这么短的时间,需要极其精准的艺术表达,这对晚会的导演和主创团队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总撰稿朱海:我们是在用艺术在解读一个党史,我们最难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因为演出时间有限,不可能去面面俱到。两个小时的台本,通常应该在一万字左右的,光收集资料就几十万字,一次次梳理。

如何让演员们更快更好地走进历史,融入情境。导演组和主创团队带领大家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开展学习、体验,阅读大量历史资料。在后期排演中,演职人员也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此不易、如此伟大,并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舞台艺术表演中。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总导演陈维亚:告诉他们你们此时不是歌唱家,你们是滚滚黄河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你们是参加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在这个情况下你们来唱这首歌,他们忽然感觉这个和以往的确不一样了,就是在战火中唱这首歌,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唱这首歌,那自然就不一样,这个情景的质感它就出来了。

整场演出有近8000名演员,大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排演中,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晚会的每个作品中,生动诠释了党来自于人民,在人民当中,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戏剧与歌舞《东方奇迹》,讲述闽宁镇、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故事,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在情景交响歌舞《人民至上》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纪录片镜头进行剪辑后在大屏幕放送,再现了疫情发生后,一场举国动员、上下同心的全民战“疫”。近200名国内最顶尖的芭蕾舞者,用挺立的足尖象征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顽强不屈和重新崛起。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人民至上》节目导演田栋栋:只有中国有这么优越的制度,在这种疫情来临的时候举全国之力,大家一起来联合抗疫。我们虽然是最早参与到这一次疫情的考试当中,但这个答卷完成得非常好。通过芭蕾预示了一种凤凰涅槃,当所有人手挽手肩并肩、众志成城的时候,我们真正体现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演出高潮部分,高达16米的金色党徽庄严升起,光芒四射。歌声、掌声簇拥出10面巨型红旗,迎风招展。此时,焰火再次燃放,两个100秒燃放表演时长,致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演出结束时,在场全体人员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声浪冲天、全场沸腾。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第三篇章导演肖向荣:用一种大写意的方式,去勾连出人们记忆中的那种生活和他的那种记忆点。每一个节目都能勾连出他在那个时代里面非常独特的记忆点,是从内心涌动出来,通过点点滴滴,把你的情感勾连出来。

一年零三个月,夜以继日并肩奋战在这场情景史诗排演中,对主创团队来说,也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和精神洗礼。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副总导演邢时苗:这个国家富起来、强起来,我们是经历的,所以特别有感触,我确实希望我能够通过自己的热情和自己的构思好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好好讲共产党如何走过这一百年。对自己将来的这种干工作的劲头,我觉得会更加鼓舞自己。

视频团队:为建党百年奉献一部电影史诗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播出后引发广泛反响和好评,尤其是舞台上大屏视频与文艺表演的相得益彰让人印象深刻。在这场演出成功举行的背后,是多个团队日日夜夜的努力和付出,接下来,我们就走近负责视频制作任务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频团队的主创人员,了解下大屏幕上精彩呈现的“幕”后故事。

7月1日晚,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播出,巨幅的视频画面和舞台演出融为一体,以电影级别的精彩呈现,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当时领导提出一个很明确的要求就是说,两个小时的视频本身就是一部电影。我第一次进入到国家体育场,面对这块大屏,那时候给我的这个压力的确是扑面而来。

在国家体育场最显著的位置,是一块弧形的大屏,长170米,高近30米,这是目前世界上文艺演出现场最大的电视屏幕,6:1的画幅、12K的分辨率、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屏幕群和只有不到40天的时间,这一切给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龚雪辉和团队带来极大挑战。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在整个两个小时的文艺演出当中,我们有5个先导片、7条领导人的视频,17条背景视频,110多个场景。

《伟大征程》先导片编导李炜:高清的画面是16∶9的,更老的素材是4∶3的,这么长的屏幕,很少有符合这样的画面。从我们技术角度来讲是要一亿多的像素,这是很大的一个难点。

面对重重压力,视频团队迅速确定了16个字的创作理念:史诗特点、电影气质、纪实风格和震撼效果。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视频组的几乎所有同事,手头都有一部《中国共产党简史》那本书,整个的这个视频制作的过程,也是去活学活用我们党史,用现代的传媒的手段呈现我们党史的这么一个过程。尽量挖掘最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唤起大家对特定年代的历史的回忆。

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 4K/8K AI”战略,视频团队还综合运用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法,呈现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用了很多虚拟现实,呈现出一个震撼人心这样的视听效果。包括在《黄河大合唱》的时候也是,我们相当于是把黄河奔腾而下的这样的场景,也是通过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把它呈现出来。

国家体育场大屏幕成为视频团队攻坚克难的阵地。每次大屏测试都要等到节目彩排结束,经常是凌晨两三点钟,发现问题又要连夜开始新一轮的修改,加班熬夜是整个团队的工作常态。同时,视频编导们以最严苛的工作方式,翻阅了建党百年几乎所有的影像资料和相关纪录片。

《伟大征程》先导片编导李炜: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也是分了好几个人,就是从白天到晚上不停地看,先过第一轮筛选,第二遍,从技术指标上怎么能实现,再筛一遍,有了这些素材,能实现我们大的逻辑,我们再来想细节的创意。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我们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我们每个团队(成员)都是恨不得端着一个放大镜去检视我们的视频和我们背景这样的画面,一帧一帧去抠这个细节。

视频团队的背后,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十多个节目中心、二十多个记者总站、多家台属公司的鼎力协助和支持,前后有数百人参与创作,收集调取了超过500小时的素材资源,组织拍摄了超过30小时的4K新拍画面,对超过2小时的历史影像资料做了4K修复和彩色修复。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影视资料部资料员刘芃芃:我们在新影集团60万分钟的资料库里,梳理出了大概100多分钟的资料提供给节目组,(这些资料)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党早期,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历史画面。这次晚会也是我们做资料修复使用4K技术规模最大的一次,希望能够把最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亿万观众。

为建党百年文艺演出创作史诗大片的过程,就是总台新闻工作者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实践。每一位参与视频创作的编导都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伟大征程》先导片编导李炜:很多画面很珍贵,而且清晰度很高,我们看到前辈是怎么记录那个时代的,把那个年代我们民族的爆发力以及那种建设的张力很好地表现出来,大家都非常感动。就像一种工匠之间的传承,通过这一次片子的制作,对于我以后能做好一个记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鞭策。

经过夜以继日的打磨,视频团队将百年党史浓缩成33条视频和上百个场景,电影级的视觉效果与整场舞台演出精准衔接、完美融合。视频团队首创的先导片、情景短片和用全新方式讲述人民情怀的领导人视频,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在网上引发刷屏效应。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在这样的大型文艺演出过程当中,还是要坚定我们的一个理念,一定要创新,而且只要我们去创新,我们用心、用情、用功去创作,我们的作品是会得到认可的。这点也是我们整个团队,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6月28日晚,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视频团队的大部分工作人员不能到现场见证这一光荣时刻,有的编导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但他们即便守在机房,也是心向鸟巢。

《伟大征程》视频组组长龚雪辉:我在那一刻站在那个现场去感受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是我们背后整个的这个团队,虽然很多成员不在场,但是每个人他的心都是连接着国家体育场,我们一直揪着心的那一块大屏。看到全场观众为我们整个文艺演出欢呼呐喊的时候,那一刻我感觉,总台为整台文艺演出发挥了我们总台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作为总台的一员,我们也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为总台赢得了这份荣光。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02008.HK发盈警,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约为3.3亿港元

凤凰卫视(02008.HK)发布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的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3亿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取得的亏损约2.45亿港元。上述亏损增加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及于该期间中国若干地区新冠病毒疫情的不利影响使集团的互联网媒体业务广告收入减少;及集团该期间主要源自人民币贬值所致的汇兑亏损。

截至2022年8月15日收盘,凤凰卫视(02008.HK)报收于0.36元,上涨0.0%,换手率0.01%,成交量33.6万股,成交额12.15万元。投行对该股关注度不高,90天内无投行对其给出评级。

凤凰卫视市值18.23亿元,在文化传媒行业中排名第25。主要指标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俄英黑海对峙背后迷局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俄英黑海对峙深陷罗生门之际

坐实蓄意挑衅的“最高机密”文件

惊现公交车站

陷入空前尴尬的英国

被嘲遭遇“史诗级的惨败”

与此同时 黑海再刮“海上微风”

俄启动演习回击

战云密布的黑海

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前沿角力场

欧洲安全形势

是否将进入新的动荡期?

《今日看世界》

匪夷所思的文件泄露,一再反转的跌宕剧情,将俄英黑海军事冲突重新拉回公众视野。

明明被揍了 却硬说自己摔的 英国慌什么?

英国海军驱逐舰“保卫者”号驶入克里米亚半岛附近海域,俄罗斯战斗机人狠话不多,直接投下炸弹示警。主动挑事而吃了哑巴亏的英国有意淡化处理,英国国防部坚决否认遭受开火警告,说俄罗斯是在进行实弹演习。俄罗斯国防部形容,英国在黑海遭遇一场“史诗级的惨败”。

BBC随舰记者乔纳森·比尔拍摄的种种细节,暴露英国军舰有备而来。首先,在进入克里米亚海域前,英舰舰员进行了近防炮炮弹和干扰弹的装填。直升机也停放在了机库中,呈现出了预警戒备的态势。

其拍摄的视频也证实,当时俄舰尾随英国军舰不断迫近,并试图逼迫英舰改变航向,英舰上空有20多架俄罗斯飞机盘旋。为了营造英国军舰的英勇,乔纳森·比尔在现场报道时还烘托道:我看到了俄罗斯的示警,但“保卫者”号还在按照原定的航线航行。

接下来的故事,就都很熟悉了。英国国防部在事后坚决否认了听到过示警,也没有被轰炸,只留下BBC独自尴尬。一出双簧,演砸了,BBC的报道反倒成了英国说谎的证据。国际舆论也纷纷猜测:黑海“碰瓷”本是英国精心策划的一出戏,只是俄罗斯用实弹拦截应是剧本之外的剧情。

黑海之于俄罗斯 战略意义几何?

黑海向西联通地中海,向北联通亚速海,位居要冲。黑海是俄罗斯进入东地中海的出口,塞瓦斯托波尔港更是俄黑海舰队的母港所在,俄输欧油气管道也大多经过这里,对俄罗斯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无论是出于安全还是经济因素考量,黑海都是俄罗斯的红线和底线。

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局势就更加复杂。加之乌克兰把 “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战略方针”写进宪法,北约获得“充分理由”频繁介入黑海海域,俨然把黑海当成了“北约东扩的新疆域”,这也不断地刺激俄罗斯强烈反弹。

复旦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冯玉军:

黑海,自古以来就是各方争相竞逐的战略要地。之所以今天这个地区重新成为一个地缘政治焦点,主要是因为2014年,俄罗斯通过军事行动吞并克里米亚的这个事件,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非常重大意义的事件,可以说也是一个“分水岭”,也是判定很多国家对于《国际法》的尊重的一个“试金石”。

冯玉军: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俄罗斯安全上的威胁。无论是黑海沿岸的国家包括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些北约新的成员国,还是非北约的成员国,都加强了在这个黑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加强了军事演习。它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团结行动,向俄罗斯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俄罗斯以后再以军事行动的方式改变领土边界,会引起北约国家的强烈反对。这个事件以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整体性地恶化,双方在黑海地区的角力也不断地升级。


公交站路人甲寻获秘密文件

“荒诞”剧情背后的疑点

疑点1:

公交车站和公交车都同样极稀少的肯特郡,为何随处可以捡到机密文件?

黑海对峙事件5天后,一份近50页的机密文件,被人在英国南部肯特郡一个公交车站的垃圾桶里捡到。文件曝光了一系列“敏感”细节,不仅揭露英国“保卫者”号驱逐舰在黑海的行动是精心策划,还呈现了英方规划的两条航线,以及设想俄罗斯可能采取的三种回应方式。

疑点2:

英国国防部涉密文件可以随意用纸张打印,并任意带出?

作为五眼联盟中的情报大国,涉密人员轻易将机密文件,用纸张复印,并携带外出,而不是用电子加密防护,也是令外界大跌眼镜。这再次让英国国防部陷入被国际社会“群嘲”的尴尬。随后,英国《每日电讯报》爆料,批准这次“挑衅”行动的正是英国首相约翰逊本人。

疑点3:

早已知晓此次计划的BBC,为何选择事后5天公布文件?BBC为何在国防部尚未发布调查结果时,就已认定“并非间谍行为”?

泄密事件曝光后,BBC“高度自信地”得出结论:这并非一次间谍行动。并将泄密源头指向英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办公室,称是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私人秘书的失误导致。而后英国国防部承认丢失文件,表示事件调查需要一周的时间。

从秘密文件获取方式之“离奇”,涉案人员处理机密手法之“粗糙”,BBC全程“上帝视角”报道之“轻率”……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是英国国防部为夺回舆论和叙事主动权,而有意为之?离事实真相有多远,恐怕只有英国国防部和BBC自己清楚。不过,无论是不是“间谍行动”,看起来英国国防部的策划能力和安全性都比黑海的航行安全更成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就此次的文件泄密事件而言,俄罗斯间谍在幕后的可能性不大。第一,是在黑海对峙中,俄方已经占尽了“上风”,和平年代的国际关系,讲究的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而不是“宜将胜勇追穷寇”。俄罗斯再“羞辱”英国一次的动机不强。

第二,则是爆出此事的媒体是英国的BBC,但其实BBC一直和英国的军情部门合作紧密。因此俄罗斯要曝光这事,也肯定会找诸如《卫报》这样的中左的“愤青”媒体,或者是《太阳报》这样的八卦媒体。

李雨桐:

也有人说是英国政府故意放料,因为文件内容明显是对6月23日英俄两国在黑海对峙的事件中,英国“脸面丢尽”的尴尬做了一个“挽回尊严”的补救,借此说明一切尽在英方的预料之中。

事实上,英国政府丢失文件也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比较劲爆的泄密事件发生,甚至是故意丢失一些需要公开的文件。2017年底,英国政府就因为一些牵扯其“黑历史”的文件解密期将至,莫名其妙地把国家档案馆数千份与此相关的文件丢失了。此次英国国防部,应该又是“故伎重演”。如果有需要,英国这种“有意无意”的泄密事件,可能还会经常发生。

主持人卢琛:

关于此次黑海风波英国的内在动机,目前来看有几种猜想:

第一,首相约翰逊想要提高英国国防预算。就在刊发约翰逊关于“保卫者”号报道的当天,保守党议员呼吁提高英国的国防预算翻一倍,由2%左右涨到4%左右,向冷战时看齐。

第二,约翰逊想要巩固和乌克兰刚刚敲定的海军建设合同。事发当天,英国、乌克兰和英国造舰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帮助乌克兰重建海军力量。

第三,脱欧之后,英国似乎是患上了认同焦虑,一直依赖“英美特殊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英国,在脱欧后失去了帮助美国影响欧盟的能力,迫切需要重新定位,彰显自身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虽然演技拙劣 但英国真的“徒劳无功”么?

相较于法、德对俄频频释放缓和之意,英国在对俄问题上属于鹰派,态度非常极端强硬。此次“黑海风波”,英国打着北约的旗号,进一步激化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矛盾,只要北约和俄罗斯关系进一步恶化,英国还能把美国的核心关注点重新拉回,稳固在欧洲这一侧,而不是亚太。

英国一招“以退为进”,用自己一时的“委屈”再次激发北约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与担忧。事实上,也以更彻底的方式破坏了欧洲与俄罗斯缓和的空间。这或许是这场黑海角力更隐秘的剧本。

唐宁街10号主人与普京的关系

从来就没“亲密”过

回望历史,作为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上的两大强者,大英帝国与俄罗斯关系的阴晴圆缺,是欧洲外交关系的一条主线。纵观大英帝国的外交战略,从来都是不能“容忍”,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威胁自身的“强权”。因此,我们看到英国联手俄罗斯和普鲁士围攻法国的拿破仑,看到一战和二战中,英国联合法、俄去打击崛起的德国。

冷战结束后,欧洲对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威胁感到如鲠在喉,围堵打压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明显。与法、德等欧洲大国相比,英国打压俄罗斯更为积极,跟美国更合节拍。

2018年,有“双面间谍”之称的俄籍前情报人员斯克里帕尔父女二人被“投毒”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发生后,欧洲19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宣布,驱逐境内的俄罗斯外交官,总数超过150人。俄罗斯也毫不手软,按数量对等原则“以牙还牙”,驱逐了英国、美国及其他23国的一百多名驻俄外交人员。

这一外交拉锯战持续数以年计,唇枪舌战也没有停歇。至此,俄英关系也降至冷战后的最低谷。约翰逊上台后,曾一度表示俄英关系可能“重启”。但磕磕碰碰不断,开火警告事件有发生的必然性。

复旦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冯玉军:

在英国看来,这些年在英国发生的一系列悬疑的案件都与俄罗斯有关,包括前苏联的特工利特维年科在英国被毒杀,也包括斯克里帕尔在英国被下毒,还包括俄罗斯的前富豪别列佐夫斯基在伦敦住所离奇死亡等等事件。

冯玉军:

除此之外,英国也认为俄罗斯这些年在积极地运用这种“混合战争”的方式,干涉英国的内部的事务,包括进行网络攻击,包括通过心理战信息战来分化英国的政坛,甚至纵容和支持英国国内的北爱尔兰分离主义运动等等。

冯玉军:

这些事件之下,英国一方面对俄罗斯非常地“恼火”,希望通过双边的关系对俄罗斯施压,另外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协调和美国的关系,包括在北约里边的这种集体行动,试图以此来压制俄罗斯。俄英之间未来的这种关系,要想走出这种困难的局面,还有待时日。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今晚21:57

凤凰卫视中文台《今日看世界》

编辑:嘉茜、栗唯

声动新时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道出很多蕴含真理力量、思想力量、智慧力量、人格力量的金句,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声动新时代》,与您一起感悟总书记这些广为流传的金句中蕴藏的深意,汲取前行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1年10月12日,万众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之声”,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不负青山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

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在村部门口,习近平举目远眺,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郁郁葱葱,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调研结束,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发表题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进一步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对这一理念进一步作出深刻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重访“两山论”发源地。看到余村的变化,他很欣慰:“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

不到一个月,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陕西安康平利县蒋家坪村的一座茶山上。

总书记拾级而上,边走边察看茶树的长势。

正在采茶的村民看到总书记来了,激动地高喊:“总书记好!”总书记挥手回应。

他走到茶树间,从竹篓里抓起一撮茶叶,边看边问:“你们一天能采多少茶?能挣多少钱?自家的茶园流转了没有?……”

“采茶季每年有3个月,手快的一天能拿两百多块,少的也有百来块。就像您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农们向总书记展示着竹篓里的片片新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总书记叮嘱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脉相承,为深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维导图和方法路径。

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

世界见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他说:“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这十年,“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在全国落地生根,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系统部署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

立法设定六五环境日,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

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多次提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国际主张;

…………

世界见证,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面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用三个“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

“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中国行动,世界可期。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田雨棣 蔡纯琳

编 辑丨田雨棣

视 觉丨武文博 李珊珊

开 发丨黄宇 史小磊

校 对丨李珊珊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来源: 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