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探索建立联动累计游戏时间机制(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 陕西形成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

导读 探索建立联动累计游戏时间机制文章列表:1、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 陕西形成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2、非法狩猎案件频发 还有人因枪支走火伤人 四川达州:建立森

探索建立联动累计游戏时间机制文章列表:

探索建立联动累计游戏时间机制(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 陕西形成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

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 陕西形成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

来源:【陕西网】

陕西网讯(记者 刘思琦)12月2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党德才,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张斌成出席,介绍陕西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情况。

党德才介绍,近年来,陕西积极参与建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完善省河长制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省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省河长制联席会议21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河湖治理保护难题。

去年以来,省总河湖长、省级河湖长带动全省2.1万余名河湖长巡河湖161万余人次,调研督导责任河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情况,对河湖健康状况问诊把脉,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河湖长制任务贯彻落实。

完善体系创新机制

建立健全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总河湖长,相关领导担任责任河湖长,以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所有河湖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河湖管护责任,实现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管。先后制定了河湖长履职规范、河湖长巡查制度等9项制度,建立了分办、督办、交办、提醒、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各级河湖长制工作、河长办成员单位和河湖长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依据考核结果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

强化河湖岸线空间管控

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是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河湖管理的日常工作。近年来,省河长办组织开展全覆盖式暗访明察11次,对河湖“四乱”问题频发区实施进驻式暗访,推动各地全面排查、核实认定、清理整治、核验销号,累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6323个,其中今年以来以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为重点,完成清理整改455个,占到全年排查总数的98.3%,河湖垃圾漂浮物清理8.27万立方米,重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484起。启动母亲河复苏行动,试点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完成1079条河流及5处湖泊管理范围划定,重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74条段、采砂规划40个。

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和“四水四定”原则,修订颁布《节约用水办法》《行业用水定额》,制订出台《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实施用水精细化管理全覆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和底线管控,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全省每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7亿立方米以内。完成渭河、汉江等25条河流水量分配,推进省内黄河、渭河等8条河流江河水量统一调度。强化地下水超载超采治理,压采水量1.1亿立方米。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67个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2021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91.76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4.9%、6.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8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4.5%,启动已建成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保障工作,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联动联防联治共护幸福河

积极探索建立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机制、责任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河湖长+警长 检察长 法院院长”协作,开展全省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与四川、甘肃、河南、湖北等省建立了跨省区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指导相关市县与毗邻地区协同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治理保护工作机制。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建立跨界联合保护长效机制,内蒙古扎萨克水库累计向红碱淖补水700万立方米。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管护河湖,开展青少年“守护碧水”专项志愿服务行动,5人荣获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其中1人获“十大最美河湖卫士”称号,招募河湖社会义务监督员,开展首届省级示范河湖评选,组织媒体开展“幸福河湖行”集中采访宣传报道,河湖长制工作社会关注度显著提高。

党德才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着力加强河湖管理基础工作,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力维护全省江河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努力打造造福三秦人民的幸福河湖。

本文来自【陕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非法狩猎案件频发 还有人因枪支走火伤人 四川达州:建立森林协同联动监管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12月7日,四川万源市公安局河口派出所所长吴猛,带队侦办一起非法狩猎案,返回派出所后连夜加班,倒在工作岗位上不幸离世,年仅38岁。人们在为所长不幸去世深感惋惜的同时,对非法狩猎再次引发关注。公安机关侦办非法狩猎案,难点和堵点在哪里?如何破局?达州为此作了哪些努力?连日来,封面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被高压气枪击中的野生动物(达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猎杀】

有人非法持枪进林场作案

也有人猎捕宰杀野生动物

今年6月17日凌晨,达州铁山林场的护林员在林区巡逻时,发现3名陌生男子形迹可疑。铁山林场凤凰坡工区主任李波,立即电话通知当地警方和各个工区主任,从两头往中间堵的方式,在“老鹰岩”拦住对方去路。不料,其中两人随即驾乘尚未熄火的摩托车逃离,另一人被众人按倒在地,扭送至达川区公安分局管村派出所。

“查获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麂’一只,缴获盗猎气枪一支。”办案民警介绍,当天中午,另外两名嫌疑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经查,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作案。今年4月,这3人曾在铁山林场使用气枪猎杀果子狸一只。因涉嫌非法狩猎罪,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嫌疑人猎杀野生动物的工具(达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为满足口腹之欲,有人组成团伙铤而走险,也有人私设陷阱猎杀野生动物。今年6月,达州市大竹县男子祝某,因使用钢丝猎套非法狩猎1只猪獾、1只小灵猫、2只果子狸,被大竹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6个月、赔偿生态环境损失费1.52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祝某采用设置钢丝猎套的方式猎捕野生动物,先后非法猎捕到4只野生动物并宰杀,冷冻在家中。经鉴定:公安机关在祝某家中查获的4只死体野生动物,其中1只为猪獾,其整体价值为800元/只;1只为小灵猫,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整体价值为12000元/只;2只为果子狸,其整体价值为1200元/只。法院审理认为,祝某不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警方缴获的电击工具(达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误伤】

有人因枪支走火右眼失明

也有家畜因误闯电网丧命

“虽然嫌疑人右眼失明了,但仍然要被追究法律责任。”2021年6月29日,达州市渠县公安局临巴派出所在办理黄某旭非法持有枪支案时,发现该人员有非法狩猎嫌疑,随即将线索移交给渠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

经查,2019年9月,黄某旭发现自家地里有野生斑鸠在啄食玉米,便返回家中将藏在卧室里面的火药枪取出,携带火药枪赶至其玉米地举枪射击。但由于枪支卡壳没有打响,黄某旭便在原地修枪,不料,火药枪突然走火,导致其右眼失明。2021年6月,临巴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黄某旭有非法持有枪支的嫌疑,并在其家中搜出火药枪一支。经鉴定,该火药枪能实现发射功能,认定为枪支。前不久,黄某旭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和非法狩猎罪被起诉。

公安机关缴获的部分非法狩猎工具(达州市公安局供图)

另一起典型案件,则是有人非法狩猎误杀了村民的家畜。今年8月,达川区公安分局麻柳派出所接到当地一村民报案称,他家的羊在山上被电网电死。民警锁定同村的村民徐某波、徐某超后,迅速将两人抓捕归案。经查,今年4月以来,二人相约到达川区麻柳镇白岩村附近,通过连接铁丝通电制作电网的方式布置陷阱,共捕猎4只野生小鹿,报案村民的羊因误闯电网被电死一只。目前,徐某超、徐某波已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困局】

多数案件没有受害群体

作案方式日趋多样化

“我们办理的案子,确实比较特殊,多数案件都没有受害群体,所以接到的群众报案数量不多。”达州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民警介绍,只要接到群众投诉或举报,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但是,在实际案侦过程中,举报人出于各种原因,提供的信息通常都不全面,有的不愿告诉具体方位和案发细节,也有的不愿意与公安民警碰面,造成侦办难度较大,且破案率不高。

“猎捕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且法治意识淡薄,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违法。”办案民警介绍,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偏远山区的非法狩猎人员,容易接触到野生动物,且能较为灵活地支配时间,是非法狩猎案件的违法犯罪主体。

该民警分析称,在达州的众多非法狩猎案件中,嫌疑人的狩猎工具种类多,作案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法狩猎者会选择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区域,如采食地、水源地,设置兽夹、套子、陷阱,或用电瓶、升压机、气枪等工具,采用电击、烟熏、照射、狙杀等方式进行乱捕滥杀,对野生动物生存及公共安全危害极大。

“我们咨询过专业的律师,实际上,非法狩猎犯罪入罪标准特别低。”大竹县森林警察大队相关负责人坦言,在他们的执法实践中,发现大多数非法狩猎案件都属于非法狩猎犯罪。但是,不少基层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规定认识模糊,出现了将刑事案件当作行政案件办理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非法狩猎犯罪。

【探索】

试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理赔

建立森林协同联动监管机制

2021年夏季以来,达州主城区和部分区县城区出现野猪,有的钻进居民小区,有的大摇大摆逛公园。甚至还有野猪在州河里洗澡,上岸受到惊吓后还径直冲向人群,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22年,达州市通川区林业部门安排资金17.3万元,开展野猪致害保险工作,与保险公司签订《达州市通川区林业局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服务合同》。协议约定,对全区发生的遭受野猪伤害导致人身伤亡或农作物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给付一次性伤亡救助金、支付医疗费用以及农作物损失补偿金,全区累计保险限额500万元。

“今年以来,全区未发生野猪伤人事件,野猪致害农作物受损面积60余亩,报案166件,理赔108件(其余58件正在理赔中),理赔面积48亩,理赔金额2.918万元。”通川区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理赔金额不多,但这项机制的探索建立,得到了群众认可。下一步,他们将对受理和理赔程序进行优化。

开江县,是达州市唯一还保留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县。今年,该县率先在达州市铺开县级林长巡林工作,实现了片区林业站(自然资源所)和林区警长联动。截至目前,林业执法机构与公安干警开展联合执法10余次,办理案件4次,移送林业违法线索4条,共同救助野生动物20余次,还与检察机关对接并协助完成生态赔偿案件7起。

2020年以来,达州市公安局先后印发《林业警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达州市全面推进林长制实施方案》《达州市林长巡林工作制度(试行)》等文件,推动建立森林协同联动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全面建立乡级“林长 警长”制度,落实乡级林区警长216名,非法捕猎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沪浙皖七日谈|紧紧抓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

本周,紧紧抓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人奋勇向前。在沪浙皖,上海1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超额完成,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闭幕,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

上海:1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超额完成

今年以来,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会同上海市重大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狠抓为民办实事项目协调推进,有关各方相互配合、密切协作,至11月底,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十方面30个项目,除“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受疫情影响暂停外,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19个项目超额完成。

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共安排十方面、30项。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0.8亿元、占全年计划110%。

从项目类别来看,23个工程类项目均已全部完成全年任务,累计完成投资57.3亿元,占全年计划110%。其中,6个养老护幼类项目完成28.5亿元、占全年计划100%,9个城市安全类项目完成12.2亿元、占全年计划126%,8个公共服务类项目完成16.6亿元、占全年计划125%。7个服务类项目,除“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因疫情影响暂停外,其余6个项目均已完成全年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占全年计划100%。

从项目完成度来看,养老床位、普惠性托育点、平安屋、口袋公园、运动球场等19个项目超额完成;早餐工程示范点、医疗急救(120)分站、“一键叫车”适老服务设备进社区等10个项目按计划完成。

今年下半年,各牵头部门按照“目标不变、标准不降、任务不减”的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积极克服高温酷暑考验,重新制定计划,倒排时间节点,增加建设力量,加大推进力度,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至9月底,已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康复中心、市民艺术夜校、企业新型学徒、精品示范路等15个项目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抢时间、追进度,全力打通项目堵点卡点,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浙江: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闭幕

12月14日,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闭幕。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成果一一亮相:800余家境内外头部企业参展,意向贸易成交额达374亿元;315项产品“首发”“首展”“首秀”;项目签约1100亿元......

以会引商,数贸会溢出效应明显。此次展会,场内外签约了一批来自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及独角兽企业的项目89个,投资总额约1100亿元。例如,华大集团拟投资20亿元在杭州市建设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国际总部,浙江长龙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思想碰撞,此次数贸会是制度创新沃土。本届展会围绕数字贸易产业、平台、生态、制度、监管五大体系,共举办26场高层次论坛会议,300余位来自国际组织和境外机构、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嘉宾发表演讲、致辞或参与研讨,发布各类重大成果110余项。

例如,《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自贸区制度创新研究》等一大批创新实践案例发布;浙江省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数据国际交易专区发布,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正式揭牌,为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树立了样板,丰富了数字贸易的业态模式。

融入数字贸易的全球进程,参与规则制定是重要一步。大会上,一系列标准、规则发布。例如,浙江作为全球首个“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示范区,发布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为物品信息数字化转换、交换规则的统一再添动力。

主办方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数贸会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形成更多合作成果,把数贸会打造成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展示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高水平盛会,为推动全球数字贸易深化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复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透露,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11月18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安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对推动全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扩大科技创新信贷投放、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扩大科技保险规模……今年以来,安徽省在科技金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发展。

针对科创企业“高技术、轻资产”的特点,合肥市创新各类服务科创企业成长全周期的金融产品——

针对“初创期”,引入天使投资基金,在合肥高新区试点开展银行贷投联动批量对接业务,截至10月末,贷投联动业务累计推荐企业347家次,审核申请额度5.68亿元。

针对“成长期”,提供以企业专利权质押为担保的贷款,以应收账款、订单为还款来源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贷等,有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高成长期”,提供兼并整合和产业升级融资支持,持续发挥财政金融产品作用,截至10月末,全市“政信贷”产品累计为5731户企业放款198.8亿元,平均授信利率4.3%,平均授信周期6.21天。

放眼全省,截至目前共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4家;金融机构简化科技贷款的审批流程和手续,开展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同时,安徽支持有条件的银行机构积极开展外部投贷联动,主动与投资基金合作,通过先投后贷等业务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推广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专利保险等。今年前10个月,科技保险为全省6650家企业提供科技创新风险保障3161亿元,同比提升58%。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整理

编辑: 陈澄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未来之城显雏形——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观察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日电 题:“未来之城”显雏形——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观察

新华社记者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掀起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的雄安新区也迎来发展新阶段:城市雏形全面显现。

雄安新区经过五年多规划建设,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态治理实现阶段性成效,正朝着高水平现代化城市迈进。

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2022年9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打造新样板

11月23日,中国中铁旗下多家企业将同步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4000余名技术专家将在此工作、生活,这是入驻雄安新区的首个央企产业集群。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雄安新区的‘高标准’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体系编制。从规划蓝图进入到大规模建设,已推进重点项目24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4900亿元。在新的起点,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新局面。”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负责人说。

启动区是雄安新区建设主战场,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变化。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城区水系等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成型,正在加快推进科学园、互联网产业园、大学园、创新坊、总部区、金融岛等功能片区建设。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2022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为方便出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启动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葛亮几乎每天骑电动车穿梭在各工地。

随行采访中,听他如数家珍: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3家央企总部全部进场施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完成总部选址;部委所属4所高校、2所医院选址全面落位;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市场化项目开工建设;国贸中心、体育中心等重点配套项目拔地而起……

记者一路所见,各个项目工地办公室电脑里都有数字版的“孪生工地”,现实中埋下的每一根管,都会在施工前同步绘入数字模型,经校验无碰撞后再施工。

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中交启园项目(2022年10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启动区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座“未来之城”规划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位于容东片区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日前投入运营,为打造“云上雄安”提供重要支撑;在昝岗片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产业平台正加快建设;央企在新区各片区设立分支机构120多家,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雄安新区去年确定“五新”发展目标: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持续加力掀起建设新高潮。为增强重点项目承接能力,新区设立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协调服务机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完善新功能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用优质的‘土壤’加快聚集人才,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坚强支撑。”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丁进军说。

近日,雄安新区接连出台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从知名外企“跳槽”的“75后”副研究员刘志忠,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学成返乡的“85后”雄安本地人张伟,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毕业的“95后”赵阳洋……这些追梦人齐聚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在一处临时办公园区里,共同组成一个创新团队。

雄安创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相关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目前,研究院启动区办公楼主体已全部封顶。

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科技园项目建设现场(2022年9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22年开年,雄安新区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便是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深入实施“雄才计划”,以雄才卡为载体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政策包。

截至目前,共为6000余人发放雄才卡,引进15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教育、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柔性引进专家顾问等高层次人才近300名,新增城镇创新创业人口8000余人。

记者在启动区走访了解到,这里规划建设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60多所,其中北京市援建的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及北京四中已全部竣工交付。

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项目操场(2022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在住房方面,实行多主体供应、租购并举。目前,130栋市场化住宅已主体封顶。

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雄安新区为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企业开办网上办理、一日办结。在北京开通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窗口,上千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办事忘带身份证怎么办?雄安新区今年尝试“数字身份”新模式,人们可以事先在线进行数字认证与授权,申领一个雄安“数字身份”。最近为企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工商户周晓庆说,他在雄安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扫码,通过“数字身份”亮码调出身份信息。另外,企业通过线上服务程序,可免费申领5枚不同的电子印章。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2022年3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目前已经建成的重点居住片区,1500栋住宅陆续投入使用,近10万群众喜迁新居,学校、医院、超市、公园、养老驿站等配套设施齐全,“15分钟生活圈”成为社区标配。为方便居民出行,以容东片区为试点,153公里“数字道路”近日投入运营,一批无人驾驶公交车开展测试。

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项目(2022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连日来,“小螺号”等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协助社区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已解决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200多件。

各社区还配建就业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开发匹配性强的就业岗位,已累计开展培训17.4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新荷社区居民孙仿菊,入住新家后实现了就近就业。“我负责3个卫生服务中心保洁工作,家里的事也能照顾上,每月工资3000多元,打心眼里高兴。”孙仿菊说。

营建新生态

在雄安新区,先留足蓝绿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再着手建城。生态环境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烟波浩渺的白洋淀里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近日这里发现并经专家鉴定确认新增6种野生保护鸟类,总数达到2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42种。

在雄安新区白洋淀拍摄的鸟群(2022年4月15日摄)。 新华社发(周龙山 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永昌说,这些鸟类相当一部分都是护鸟志愿者发现的,目前志愿者超过2000人。为保护野生鸟类,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全域列为禁猎区。

雄安新区设立之初,白洋淀垃圾围湖、污水横流,水质是污染严重的劣Ⅴ类。经过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淀区水质稳定提升至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宪伟说,在确保水质基础上,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推动治理目标从“水环境质量”向“水生态健康”转变。

安新县同口小学教师、护鸟志愿者韩战桥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们宣传爱护野生鸟类的重要意义。“捡拾鸟蛋、拉网捕鸟的现在基本绝迹了,白洋淀水多了、水清了,重现‘鸟类天堂’美景。我将加强巡护引导,让更多人参与守护美丽家园。”韩战桥说。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五年多来,新区累计造林46.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营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2022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容城县李郎村村民邸永华是一名“千年秀林”护林员,他指着一片林子说:“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鸟多了,野兔、山鸡等也经常出现在林子里。”

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的雄安郊野公园,每年新增碳汇1万吨。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在内的虚拟映像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一个大屏、一部手机就能了解水质、土壤数据,并与智能灌溉系统联动。

启动区中央绿谷贯穿南北,两侧宽阔的林带间水系环绕,3个水域湖面和18个特色公园点缀其中。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水系将与白洋淀相连,可供游船通航。

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生态廊道一角(2022年7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探访雄安,绿色实践案例随处可见。雄安商务服务中心达到绿建三星标准,每年可节约用电1100万度;雄安剧村变电站与市民公园景观融合一体,达到绿建二星标准,在近日举办的河北省工业设计周上荣获金芦苇工业设计奖……雄安新区新建项目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郑占峰说,生态优先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五年多的规划建设,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记者李凤双、张涛、齐雷杰、刘桃熊)

海报设计:段媛媛

内外兼修,智库建设与研究阔步向前

“内外兼修”,智库建设与研究阔步向前

——2022年度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机构成果亮点扫描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课题组

翻开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机构的“年度日记”,一派火热映入眼帘——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倍加重大的咨政建言职责,数百家智库机构积极作为不缺位,一方面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协作机制,一方面努力拓展研究视野,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从这些智库“内外兼修”、奋力前行的典型案例中,我们看到,具有中国风格的智库治理体系正稳步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与潜能正持续释放。

智库自身建设:“体强身健”才能“登高望远”

在智库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和国务院办公厅信息直报点为契机,通过建立上报信息管理长效机制、促进科研创新的正向激励与选题引导机制,不断完善业务流程,着力提升科研能力,切实发挥在调查研究、咨政建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新型智库之路,提出了“信息化、数据化、平台化”三步走的新型智库数字化建设理念并付诸行动,联合技术支撑单位共同开发“智库数字化系统2.0版”。

在反哺学科建设方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为鼓励学术创新、推进法治实践,于2017年发起设立“方德法治研究奖”,2017年至2021年累计征集成果600余件、评出奖项160余项,覆盖法学所有二级学科,在全国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和法治实践部门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力推动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时代进程。

在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方面,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整合研究资源与媒体资源,创新多种传播要素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建设和传播能力提升,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提供新型智库与媒体合作的有效案例。

还有很多智库的建设经验也颇富启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坚持开放经济研究特色,打造多种类特色品牌产品,以品牌联动效应提升智库发展活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积极开展“河北中心智库”建设,在布局优化、科研组织、成果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突破,为助力河北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智库研究成果:凝聚智慧助力高质量发展

深研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撰写的《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国际化等五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科技创新发展态势,为政府决策、科技创新、教学研究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天津大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牵头撰写的《国际新格局下的全球治理:展望与研究框架》,指出了全球治理的核心范畴与战略需求,系统梳理了国际新格局下全球治理的研究框架。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领衔撰写的《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一书,以21座运河节点城市为中心,深入挖掘其历史积淀、丰富文化,全面研究其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根脉的重要内涵。

围绕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开展深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员撰写《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一书,以国际组织的发展进程为脉络,分国别剖析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选送机制,为我国国际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此外,各智库研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规划,在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领域均有重要成果产出。

(课题组成员:魏弋、丁怡、卢柯全、陈洁、李梓萌、吕春、陈霏、吕诚诚、江子辰、韩盈月、席玥、吴玉松、毛一涵、华天舒、苏丹淳、贾雨馨、邓雅诺、朱雍)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2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