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山谷建设求生攻略(高黎贡山,因何伟大?——脆弱的繁荣)

导读 山谷建设求生攻略文章列表:1、高黎贡山,因何伟大?——脆弱的繁荣2、从黑金子到彩金子——京西小镇掘金记3、人民日报记者调查:从7只到5000余只 朱鹮再度起飞在秦岭4、末世之后

山谷建设求生攻略文章列表:

山谷建设求生攻略(高黎贡山,因何伟大?——脆弱的繁荣)

高黎贡山,因何伟大?——脆弱的繁荣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放眼全球

地表的大部分区域

已经被人类及其驯化物种占据

野生动植物退居边缘地带

这些边缘地带

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3%

却拥有世界50%的高等植物物种

和77%的陆地脊椎动物物种

且大部分为当地特有

但同时

这些地区的原始植被

也有70%以上被破坏

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它们被称为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点击可查看大图,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热点地区含有较高比例的本地物种,同时原始植被丧失面积达到70%以上,说明该地区已受到严重威胁,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中国的西南山地

就是“热点地区”之一

这里7列大山南北并行排列

组成横断山

(俯瞰横断山,图片来源@NASA)

在横断山的最西侧

云南省的西部边缘

是一座并不知名

且少有人涉足的山脉

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位置示意,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这里森林遮天蔽日

百兽呼啸横行

仿佛混沌初开,荒蛮未褪

在2800平方千米范围内

集中了全国17%的高等植物

其中7.72%为特有物种

相比之下以物种丰富著称的西双版纳

这一比例也仅有3.62%

(高黎贡山特有的的大树杜鹃,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一种,花朵大而艳丽,摄影师@张四云)

它还集中了全国

20%的哺乳动物

其中1/3为特有物种

即便是广泛分布的动物类型

在这里也形成了特有的亚种

(高黎贡山的羚牛,是高黎贡山特有的亚种,毛色比四川的羚牛更黑,摄影师@范毅)

还有一个直到2017年

才被正式命名的长臂猿新物种

天行长臂猿

(天行长臂猿,是2017年由中国科学家确定并命名的新种,是近百年来第二个被命名的长臂猿新物种,也是唯一由中国人命名的长臂猿物种,摄影师@商睿)

此外

它还拥有

28种两栖动物

48种爬行动物

300-500种鸟类

1600多种昆虫

(绿色的独龙江拟树蜥,是高黎贡山少见的物种,摄影师@赵锷)

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

在整个西南山地

整个中国

乃至整个世界

都位居前列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高黎贡山是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在西南众多的名山大川、莽莽荒野之中

高黎贡山并非最高,也并非最长

它凭什么脱颖而出

担此大任?

一切

还要从它的诞生说起

01

西南偏西

6500万年以来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

青藏高原隆起

在高原的外围

大地褶皱

数列山脉并行构成横断山

最西侧的就是高黎贡山

它呈南北走向

绵延400余公里

仿佛一条巨大的

“阶梯”

由北向南逐级下降

(高黎贡山地形,主要山峰和海拔,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北段的平均海拔

可达3500-4000米

最高峰嘎娃嘎普

海拔甚至超过5000米

山顶覆盖着积雪或冰川

山形崎岖嶙峋

(朝霞中的高黎贡山最高峰嘎娃嘎普,海拔5128米,摄影师@代保忠)

向南

平均海拔降至2500-3500米

山顶已经难见积雪

取而代之的是漫山绿意

(高黎贡山福贡县月亮石,摄影师@邓飞)

继续向南

平均海拔仅有2000米

最高的山峰也不过3374米

山形更加和缓

(高黎贡山自然公园朱佛寺附近,摄影师@张四云)

同时

处在西南偏西位置

南北走向、形态狭长的高黎贡山

又是西南季风进入中国

遇到的的第一道

“屏障”

(高黎贡山水汽来源,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大量的水汽在此被拦截

使得高黎贡山的夏秋季节云雾缭绕

充沛的水资源养育了植被

繁茂的森林密不透风

(独龙江畔,高黎贡山山麓的雾,摄影师@涟漪de)

雨水倾泻在山坡上

汇聚为山间的河流

(独龙江附近原始森林中的河流,摄影师@沈云遥)

河流向两侧流淌

分别汇入两条大江

东侧的怒江

(怒江第一湾,摄影师@邓飞)

西侧的独龙江

(独龙江,摄影师@蓑笠张)

两大水系

像两棵盘根错节的巨树一般

盘踞在高黎贡山两侧

(高黎贡山水系,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水流强烈切割山体

使得山坡陡峭、地表破碎

几乎没有大片平地

因而长久以来

较少受到农耕的侵扰

保留了相对原始的面貌

(独龙江垭口,摄影师@范毅)

陡峭崎岖的地形

让山间河流逐级跌落断崖

形成众多瀑布

(高黎贡山山间的瀑布,摄影师@刘力维)

而大型湖泊则很难形成

较大的听命湖

也只有0.3平方千米

(请横屏观看,湖水湛蓝的听命湖,摄影师@王斌/西南山地)

最后

西南偏西的高黎贡山

北通青藏高原

南入中南半岛

东与横断山、云贵高原相接

西则通达印度半岛

对于周边的野生动植物而言

这座山脉是一个

“十字路口”

来自不同环境

拥有不同形态和习性的生灵即将到来

高黎贡山

该如何容纳它们呢?

02

繁荣

关键在于巨大的高差

高黎贡山谷地和山顶可相差

3000-4000米

温差则高达

16-20℃

在不同的高度上

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植被、土壤

这就是山地垂直自然带

(请横屏观看,高黎贡山垂直自然带,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河谷中绿意盎然

远处的山顶则是冰雪覆盖

(泸水县洛本卓乡高黎贡山,摄影师@曹家麟)

而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

在水平方向上

也跨越了多个气候区

(高黎贡山跨越的气候区,制图@巩向杰&赵榜/星球研究所)

再加上破碎的地形中

时常形成独立于周围的小环境

多种因素的叠加

使得高黎贡山的自然环境

极为丰富多彩

这就让原本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

都能在高黎贡山

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土地

在山脉海拔较高处

偏好温凉气候的温带树种

组成云端的森林

(高黎贡山铁杉林,一般分布在海拔2700-3100米,摄影师@张四云)

来自北方的高原动物

可以顺利南下

在此筑巢安家

(适应高原环境的高山兀鹫,摄影师@赵锷)

而在海拔较低中低山地带

适应热带气候的植物

组成茂密的常绿阔叶林

(高黎贡山中低山地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栲,摄影师@欧阳凯)

适应热带气候的动物

可沿河谷北上

(适宜热带环境的菲氏叶猴,摄影师@王斌/西南山地)

来自东边的

中国南方和云贵高原的物种

和来自西边的

缅甸和印度阿萨姆地区的物种

都可以在此生存

南、北、东、西四个动物区系

以此为汇聚中心

同时也是各个区系的边缘

(四方动植物在此汇聚示意,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当冰期与间冰期间交替

地球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

一些适应了特定生境的物种

还可以在高黎贡山上下、南北迁移

渡过环境变化的时期

这使得高黎贡山

还保留了很多古老的

孑遗物种

(高黎贡山的银杏,摄影师@杨清舜)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

高黎贡山也将不过是一个生命的“收容所”

但自然之力显然不想就此罢手

近百万年来

高黎贡山的隆升

创造出许多全新而独立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

大量新物种开始诞生

新、老物种共存

组成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生命世界

高大笔直的

秃杉

凭借高达70多米的树干

撑起伞盖一般的枝叶

覆盖了森林上方的天空

(秃杉林,摄影师@张四云)

拥有庞大且艳丽花朵的

大树杜鹃

为绿色的森林带来一抹亮色

(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摄影师@张四云)

兰科植物种类尤其丰富

占中国兰科物种的1/4

包含30个特有物种

(肾唇虾脊兰,摄影师@董磊/西南山地)

除了植物以外

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

形态和颜色千奇百怪

宛若异星生物

亮蓝色的白唇树蜥

似乎给自己抹上了白色“唇膏”

(蓝色的白唇树蜥,摄影师@范毅)

红黑配色的红瘰(luǒ)疣螈

颇有远古生灵的气势

(红色的红瘰疣螈,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摄影师@范毅)

体表金黄的双斑树蛙

正惊奇地望向这边

(黄色的双斑树蛙,摄影师@范毅)

颜色深绿的贡山树蛙

则躲在枝杈之间抱对

悄悄繁衍后代

(绿色的贡山树蛙,摄影师@范毅)

各种大型鸟类

在山间缓慢踱步

或展翅飞翔

有高黎贡山特有的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摄影师@董磊/西南山地)

体态优雅

同样用白色装点尾羽的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摄影师@罗金合)

从树冠上呼啸而过的

凶猛捕食者

林雕

(林雕,摄影师@徐永春)

小型鸟类种类更为丰富

有长着两缕白色“胡须”的

橙额鸦雀

(橙额鸦雀,摄影师@董磊/西南山地)

颜色鲜红如火的

血雀

(血雀,摄影师@易永建)

腹部金黄

有着一对“大长腿”的

金色林鸲

(金色林鸲,摄影师@高歌/西南山地)

还有眼神“凶狠”

体态却呆萌的

东方角鸮

(东方角鸮,摄影师@王斌/西南山地)

各种哺乳动物

占领了森林和山地空间

相貌软萌实则凶狠的捕食者

豹猫

刚刚捕获了猎物

(高黎贡山百花岭拍摄到的豹猫,摄影师@易永建)

菲氏叶猴

端坐在树枝上

露出标志性的白眼圈

(菲氏叶猴,摄影师@商睿)

黑色的“眉毛”在两端上翘

形成两个“麦穗”的

戴帽叶猴

隐藏在枝叶之间

(戴帽叶猴,摄影师@董磊/西南山地)

近年来

新的物种仍不断被发现

有川、滇、黔、越南金丝猴之外的

第五个金丝猴物种

怒江金丝猴

(怒江金丝猴,摄影师@董磊/西南山地)

以及在中国其它地区

几乎消失殆尽的长臂猿种群

其中就有文章开头提到的

天行长臂猿

(一只雄性天行长臂猿,摄影师@欧阳凯)

成年的天行长臂猿雌雄异色

雄性体色偏黑,雌性体色偏浅

但两道白眉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一只雌性天行长臂猿,摄影师@范朋飞)

长臂猿所属的类人猿

是最接近人类的灵长动物

但与最终走下树木

靠两腿行走的人类相反

它们大部分时间靠两条长臂

在树木之间摆荡

行动迅疾如风

(天行长臂猿依靠上肢活动,速度极快,摄影师@范朋飞)

需要转移到另一棵树时

便纵身一跃

(飞身跃起的天行长臂猿,摄影师@欧阳凯)

当需要靠下肢行走时

它们必须将两臂高高举起

以保持平衡

(依靠双腿行走的天行长臂猿,摄影师@赵超/云山保护)

天行长臂猿

为一夫一妻制

生活在树冠上的它们

需要放声高唱“情歌”

来吸引远处的异性

(一只正在唱情歌的雄性天行长臂猿,摄影师@董磊/西南山地)

而一旦确定自己的伴侣

它们便终生不离不弃

(一对天行长臂猿夫妻,体毛偏暗的是雄性,摄影师@欧阳凯)

“四方来客”、孑遗物种和新物种

如此众多的动植物

聚集在有限的区域内

自然会产生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条大眼斜鳞蛇正准备捕食,而云南小峡口蛙则浮在水面上装死,以期躲避捕食者,摄影师@范毅)

经过激烈的竞争

它们最终各自划定了地盘

这些地盘之间犬牙交错

形成了许多过渡地带

这些过渡地带

有着交错的环境

以及交错的生物

因而被称为

生态交错带

(高黎贡山贡山县神田,森林与灌木的交错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摄影师@李兴富)

生态交错带

不仅能容纳种类和数量更多的生物

还有可能促进特有种、边缘种的诞生

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这被称为

边缘效应

(生态交错带与边缘效应,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成就了高黎贡山生命的繁荣

然而

繁荣只是它的一面

另一面

是脆弱

03

脆弱

多样交错的环境

一方面带来生命的繁荣

另一方面

也让各个物种“分到”的栖息地较小

(山谷边缘,针叶树、阔叶树、灌木交错生长,多种生态环境交错,摄影师@王斌/西南山地)

这些小块的栖息地

能够承载的生物数量十分有限

因此动植物的种群规模都不大

并且不同种群相距较远

相互之间交流困难

在不同生态环境交错的地带

环境和物种复杂

因此也变得不稳定

一旦环境更加破碎

交错带的数量就会进一步增多

生物多样性会开始减少

(边缘增加产生的反作用,制图@赵榜/星球研究所)

而人类的活动

加剧了这一情况

在怒江河谷地带

人们开垦农田、修建村寨

原始的森林被破坏

人类带来的入侵物种

也挤占了许多本地物种的空间

(怒江大峡谷中的村寨和农田,摄影师@刘珠明)

人们修建的道路

在大山密林中看似微不足道

但对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树冠上

要靠“空中走廊”迁移的长臂猿来说

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高黎贡山中的公路,穿越茂密的森林,尽管看似微不足道,却也能对不同的种群产生显著的隔离作用,摄影师@范毅)

在越来越小

相距越来越遥远的栖息地中

出现了更多“单身”长臂猿

常年难以找到伴侣

如今天行长臂猿的数量

在国内已不足150只

在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它们之前

便面临灭亡的危机

天行长臂猿的未来

到底将去往何方?

在未来

对天行长臂猿和其它珍稀物种的保护

必定能够取得更多成效

生命的美好

将延续下去

高黎贡山的原始生境

值得长久延续

因为是它

凭借一己之力

为我们保存了地球的野性与美好

谨以此献给世界地球日

也献给

既繁荣,又脆弱的

高黎贡山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张照

图片:秦南

地图:巩向杰

设计:赵榜

审校:王朝阳

封面摄影师@赵超/云山保护

专家审校:中山大学 范朋飞教授

P.S. 主要参考文献:

[1]西南林学院.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2]Yaowu Xing and Richard H. Ree. Uplift-driven diversification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 temperate biodiversity hotspot[J]. PNAS, 2017.

[3]廉振民 于广志.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02.

[4]李恒等. 高黎贡山特有种现状及其保护[J]. 西部林业科学, 2017.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从黑金子到彩金子——京西小镇掘金记

图集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从“黑金子”到“彩金子”——京西小镇“掘金记”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

金秋时节,一朵朵黄灿灿的葵花在山谷里迎着太阳绽放,好似一张张笑脸。在北京最高峰灵山脚下的清水镇,有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谷,游客正徜徉在花间沉醉地拍照。

“人们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废弃矿坑。”缓步走在田间,57岁的下清水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生盘算着:葵花开的时候搞旅游,结籽以后还可以榨油,卖了给村民增收。他指着田间一块写有“煤矿遗址”字样的牌子说,这里曾是年产几万吨的煤矿矿口。

在花田的下面,埋着村民们曾赖以生存的“黑金子”——烟煤。“20世纪80年代,清水镇煤炭开采正盛,整个山谷是一个运煤的巷道——后巷沟。山上有四个较大的矿和数不清的小矿坑。”王进生说,当时煤矿是村里的经济支柱,村民有下矿的、开饭馆的,家家生计都和煤有关。

煤矿开采破坏生态,影响空气质量和水源。在煤矿产能退出北京的趋势下,2009年起清水镇集中关停了镇域内的煤矿。今年60多岁的村民于克明说,以前他跑运输一年收入可达3万元。随着煤矿陆续关闭,运货需求骤然减少,许多村民开始为生计发愁。

煤矿刚关闭的时候,山上一片荒芜。“满地的碎石矿渣,上面种草都长不高,没一点精气神儿。”于克明说。没产业、没活干,村民的收入遭受断崖式下降,从每年平均两三万元直接掉到不足5000元。

王进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2016年开始整合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尝试在煤矿遗址的荒地上改善土质、修建蓄水池。“但是种什么心里没底,有人提议种对土壤要求不高的万寿菊出售,没想到橙黄色的菊花开起来以后,吸引来了不少游客。”王进生说。

“意外之喜,第一年就来了5000多人参观。”王进生说,于是村里又修整了更多的土地,还清理了小湖作为景观。陆续种上了巴西菊、格桑花、百日草等二十几种景观花卉。从春天到秋天,山谷间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

曾经的后巷沟改名“清水花谷”。“春天种花,夏天搞旅游,秋天收获。”村里80多位老年人、低收入户在景区工作,农家乐也有了人气。截至2019年底,下清水村低收入户143户262人实现全面脱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54元。随着门票、餐饮等旅游收入不断提高,大家心里越来越有盼头。

从小生长在这里的清水学校副校长梁春雷说:“环境美了、空气好了。带孩子们出来活动,看到山上有花、水里有鱼,比我小时候在矿区时好玩多了!那时候路总是黑色的,冬天一刮风,两眼什么都看不见。”他说,昔日艰苦的矿区生活,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回忆。

2018年,清水镇请来北京市科委的农业技术人员,利用下清水村高海拔、温差大的特点开发种植新品种。2019年,村里尝试种植的红藜麦喜获丰收,产量达到12000斤,获利50万元。“今年藜麦还没有收下来,就已经订购得差不多了,每斤可以卖六七十元。”王进生说。

这里还种植白芍、高山芦笋、黑土豆以及各种野菜,精品农产品越种越多。王进生和乡亲们还计划打造农耕体验、生态观光、教育实践、亲子游艺等“多元合一”的花卉田园综合体。

清水镇的变化是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转型发展的缩影。作为北京地区的重要燃料供应地,门头沟区自辽代发源采煤业,至2019年关闭辖区内最后一家国有煤矿,结束了延续上千年的采掘业。目前,门头沟区将修复矿山、恢复生态,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首要任务,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作为努力方向。

“以前乡亲们管煤叫‘黑金子’,那现在种花就是‘彩金子’。‘黑金子’虽然来钱快,但只富了少数人,严重破坏了生态。”清水镇党委书记崔兴珠说,“现在以青山绿水为依靠,我们正在探索一条挖掘‘彩金子’的富民路。”。

9月底,正是麦子、高粱和谷子收获的时节。碧蓝的天空下,黄色的、红色的穗子沉甸甸地弯着腰,而下清水的村民却添了新烦恼——丰收的粮食吸引来了许多鸟雀,村民忙着用稻草人、惊鸟器把鸟儿赶走。

责任编辑: 王佳宁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从7只到5000余只 朱鹮再度起飞在秦岭

朱鹮竞翔。 张跃明摄

1981年,“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在陕西洋县姚家沟设立。资料图片

远山、绿树、水田。前来觅食的朱鹮,掠过人的头顶,长喙、凤冠、红首、白羽。行走陕西洋县乡野,这样的场景不时可见。

时针拨回到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受命寻找朱鹮,3年跋涉5万余公里,1981年5月,在洋县发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由此,一场拯救朱鹮的行动迅即开启。

呵护备至,7只朱鹮开枝散叶,如今已繁衍至5000余只。它们飞出洋县,飞越秦岭,飞向全国,飞到海外,种群濒临灭绝的命运得以逆转。

命运被改变的,不只朱鹮。

自从看到朱鹮的第一眼,刘荫增似乎与之有了约定。3年前,在北京生活80年后,他决定搬家。

“搬哪儿去?”孩子们一愣。刘荫增微微一笑,指向地图上秦岭南麓的洋县——他要到“朱鹮故乡”守望。

定居洋县,“秦巴小江南”暖湿温润的气候,刘荫增早已适应。洋县感念这位老人,授予他“荣誉市民”。他则为自己的微信昵称取名“鹮叟”。

说起朱鹮的前世今生,老人眼中有光,话里含情。在不疾不徐的讲述中,他很少谈及自己,讲得最多的,是国家对朱鹮保护的重视和投入,是洋县群众为保护朱鹮被改变的生活,是一代代牧鹮人不舍昼夜的坚守……

在朱鹮被重新发现的第四十个年头,我们走进秦岭南北,在朱鹮的蹁跹起舞中,聆听这曲人与自然的命运交响,记录生态文明史上的这一传奇。

寻鹮记

“跑遍大半个中国,3年的心血没白费,可把你们找到啦”

抵洋县县城,驱车30公里,直奔姚家沟。

“山上坡滑路险,咱下车,步行!”同行向导一声吆喝,带队在秦岭南麓的草木间,涉水穿林而行。山愈高,蝉愈鸣,一行人话愈少,只剩粗粗的喘气声。

5公里山路,爬了一个半小时。攀上姚家沟,一座“保护朱鹮纪念碑”映入眼帘,上书“这一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已成为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史上靓丽的闪光点”。

姚家沟因朱鹮而闪光:刘荫增率队苦苦寻觅3年,辗转十几个省份、260多个朱鹮历史分布点,行程5万多公里,终在这里发现7只野生朱鹮。

“1978年,我突然接到任务:走访全国,寻找朱鹮。没找到,要向国际鸟类学界如实说明中国朱鹮已绝迹;找到了,要研究下一步如何保护。”忆往昔,刘荫增感慨万千,“在这么大一个中国,找一种濒临灭绝的鸟,不是大海捞针吗?当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被列为“国际保护鸟”的朱鹮,又名朱鹭,有“东方宝石”之誉,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日本等地。

刘荫增介绍,对栖息环境,朱鹮很挑剔,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要有高大茂密的树木,这是营巢的需要;要有水田、河湖,这是觅食的需要;与人比邻而居,但又环境僻静,这是避免天敌袭击的需要。

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朱鹮栖息环境遭到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60年代,俄罗斯远东地区朱鹮灭绝;

70年代,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

1981年,日本捕获最后几只野生朱鹮,实施人工饲养,但未能繁育出后代……

而我国自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后,再无朱鹮的消息,这种珍禽一度被认为在我国已灭绝。

“中国到底还有没有朱鹮?”刘荫增一行踏上寻鹮之路。根据历史上朱鹮分布情况,刘荫增在辽宁、山东、陕西、甘肃等十几个省份展开调查,到处给群众展览朱鹮的照片,趁放电影时插播朱鹮的幻灯片,发动群众协助寻找。“很多人热情地提供信息,一些单位热心报告情况,可两年多时间过去,没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刘荫增不甘心,他决定复查几个可能性大的地区。“陕西秦岭地区就是其中一个,历史上这一带朱鹮多,且地处偏僻,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自然环境变化相对小。”

1981年5月,刘荫增第三次来到洋县。跟往常一样,他四处奔波,赶在乡村放电影时,插播朱鹮幻灯片。一次,在县电影院放完片子后,孤魂庙村村民何丑蛋找上门,说见过这种鸟,“不过我们这儿不叫朱鹮,叫红鹤”。

“当时我一点都不惊喜,以往这类报告,都价值不大。”刘荫增摆出一大堆照片,让何丑蛋辨认,“没想到,他挑的照片非常精准!”

时已过午,兴奋的刘荫增决定即刻去现场。徒步翻过崎岖山梁,抵达海拔上千米的金家河村时,已是傍晚时分。可环顾山林,什么也没有。

大伙儿正失落,一声鸟鸣传来。“抬头一看,两只大鸟划过天际,翅膀边缘,正是淡红色羽毛!”刘荫增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就是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刘荫增急忙动身,顺着昨晚朱鹮消失的方向,翻过两座山坡,来到森林茂密的姚家沟。远远望去,绿林蓊郁,几户农家、几方水田,宛若“世外桃源”。

随后几天,驻扎姚家沟。凭借经验,刘荫增的目光锁定在半山腰农家旁,那15株高大郁葱的百年青冈树。

“架起望远镜,一对朱鹮成鸟栖于树上,巢里3只幼雏嗷嗷待哺。”刘荫增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它们。“朱鹮啊朱鹮,跑遍大半个中国,3年的心血没白费,可把你们找到啦!”

在姚家沟一带,刘荫增共发现7只野生朱鹮。消息一出,传遍世界。

守鹮记

“朱鹮飞,我们跑。飞到哪儿,跟到哪儿”

种群弱小,生存极危。对这仅有的7只“宝贝疙瘩”,咋办?

很快,一道道保护朱鹮的紧急指令,从北京到洋县,相继作出。

洋县发布紧急通知:朱鹮活动区域内,实施“四不准”:不准狩猎,不准砍伐树木,不准使用农药,不准开荒放炮。

洋县林业局抽调4名年轻人,进驻姚家沟,对朱鹮一举一动24小时监护。洋县林业局干部路宝忠,刚到西北大学参加了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培训班,被紧急抽调,担当领队。

总体工作思路敲定:就地保护。

“第一次上姚家沟,出发已是下午。走到天刚擦黑时,还走岔了山路。”路宝忠仍记得,4个20来岁的小伙子,肩挑锅碗瓢盆,背捆铺盖被褥,“借着山林里朦胧的月光,终于找回岔路口。晚上8点,才走到姚家沟。”

小伙子们筋疲力尽,啃了点干粮,扯开铺盖卷儿,在海拔1200米的小山村倒头就睡。

第二天,大清早睡醒,几个人方才打量一番:农家废弃的3间黑瓦房,房梁柱破烂不堪;一座旧灶台,两口锅锈迹斑斑;地面疙疙瘩瘩,山下背去的小饭桌,四条腿怎么也支不平。

“好在瓦房里外透风,夏天倒也凉爽。”路宝忠打趣说。大伙儿边逗乐,边规整行李,总算有了安营扎寨的落脚地。

此时的姚家沟,只住着7户人家。光照充足的沟内,种着35亩稻田。村民与朱鹮“似见非见”,互不侵扰,过着各自安好的宁静生活。

然而,4个年轻人却还有点蒙:朱鹮金贵,必须保护好;可是,它们吃啥?住哪?咋飞?“边干边学呗!”路宝忠小声念叨,“好在,有刘荫增老师呢。跟着北京专家学,强本领嘞!”

“刘老师踏遍千山万水,在姚家沟发现朱鹮之后,一连3年,每年都要到洋县,在姚家沟住上几个月。”对刘荫增,路宝忠打心眼里敬佩。

每天,路宝忠和小伙伴们的任务,听来简单做着难:“朱鹮,不能离开视线。”年轻人体力好,一会儿蹲巢区,一会儿爬田埂,一会儿翻山丘。“朱鹮飞,我们跑。飞到哪儿,跟到哪儿。”大伙儿满头大汗,却也乐在其中。

夜晚,鸟儿归了巢,大伙儿也歇歇脚,打柴、生火、做饭。有天闲下来,还找了块木牌,写上“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几个字。路宝忠解释:取“秦岭一号朱鹮群体”,是希望以后还能发现“二号”“三号”群体,可惜再无惊喜。

至此,路宝忠们成了姚家沟“第八户人家”,承担起抢救性保护朱鹮的重任。

每年3至6月,朱鹮进入繁殖季,小伙子们则进入“战时状态”。“每个巢、每枚卵、每只鸟,都要确保其安全。”

路宝忠记得有一回,两只幼鸟野外受伤,刘荫增指导大伙儿给小朱鹮喂食、喂药、包扎伤口。人、鸟就住同一个房间,朝夕相处。“为了俩小家伙,屋里还搭了栖木。一番精心照管,它俩很快就康复了。”

闲暇时间,这“第八户”也爱去老乡家串门儿、拉家常。老乡明事理,田里不再用化肥、农药;雨季里,还常送来腊肉、洋芋。护鹮的小伙子们也很热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给沟里修小水电站、扯上电灯,帮老乡种木耳、植板栗,还办了一所小学。

姚家沟偏远,小孩子上学,需走10公里山路,常有儿童错过学龄。如果农户都搬走了,也不利于朱鹮栖息地保护。小伙子们一商量,备齐教材、桌凳,山下请来老师,在保护站门口,加挂上小学校的牌子。

1984年9月,正式开学。每天,路宝忠一边拿着望远镜,一边听着7名学生的琅琅书声,“那一刻,感觉人与朱鹮,如此美妙和谐……”

时光飞逝,一转眼30多年。路宝忠已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谈及当年野外护鹮,66岁的他满是感慨:“我清楚记得那串长长的名字:姚家沟、金家河、巨家坪、八里关……越岭翻山,无怨无悔。”

山岭无言,数字为证:1981年至1990年,朱鹮在姚家沟成功繁育10窝,产卵30枚,出壳20只,出飞幼鸟19只……

每一只,都是希望,都凝结着热血与青春。彼时,新生几只朱鹮宝宝的新闻,都能登上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这“待遇”,除熊猫外,恐没有几种动物享有。

壮鹮记

“既用‘土法’,也讲科学,朱鹮数量低位徘徊的困境终被突破”

头10年“保姆式”护鹮,成效初显。然而,鸟渐增多、巢渐分散,护鹮人手紧,咋盯管?

1990年,洋县有了新思路——“发动群众”。当年便拿出第一招:在有朱鹮活动的乡村,选拔优秀青年农民做巡护员。很快,31人组成的新队伍,奔赴野外一线。

那一年,李昌明23岁,刘义25岁,是队伍里的主力。“朱鹮虽有增加,但保护不能松劲儿。”俩人分到了不同巢区,可忙活的事儿一模一样:朱鹮巢树下,搭个草棚,叫“夜间监护棚”;20米开外,再搭个棚,叫“白天观察棚”,“朱鹮要是搬了家,棚子也跟着搬走。”

李昌明巡护的巢区在三岔河。每年朱鹮繁殖期,他便如临大敌——游蛇、黄鼠狼等天敌爱爬树,吞吃朱鹮卵、出壳幼雏。李昌明喊上同伴,给树干装刀片、包铁皮、抹黄油,地面再撒上雄黄粉;树下,布好尼龙网,20日龄的小朱鹮常常掉下来,抢救完再送回巢;背着鲜泥鳅上山,倒进巢区水田,给朱鹮“开小灶”……

“有一回,眼瞅着朱鹮站巢里,神情不对劲儿。”李昌明拿着望远镜,顺着树干往下看:一条大蛇正爬树,已上到将近一半!他冲出草棚,向巢树奔去。到了跟前,麻溜地爬上旁边松树,挥舞一根竹条,跟大蛇“隔树搏斗”。大朱鹮早已受了惊,在天空盘旋,叫声凄厉。“大蛇被打晕,掉下了树。巢里,一只幼雏被咬,没了气息;好在另一只幸免于难。”

野外护鹮的艰辛与惊险,不止在三岔河。每个巢区里都派有三四名巡护员,24小时轮流值守。朱鹮监护,很长一段时间用的就是日夜轮转、严防严守的“人海战”。

“守护朱鹮,用‘土法’,看着笨拙、辛苦,但管用。”说起野外护鹮的日子,李昌明有自己的苦乐观,“每多一只宝宝,朱鹮离种群灭绝就远了一步,我们的抢救性保护就迈前一步。”

做了两年巡护员后,刘义迎来新挑战——从野外监测调至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学习对朱鹮的饲养、繁育、救护。

“想扩大朱鹮种群,就要‘两条腿走路’:野外保护、人工繁育,两方面同时发力。”那时,刘义成天琢磨的是饲料配比、孵化时长、雌雄配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朱鹮保护站里,第一只人工孵化幼鸟破壳而出,技术员们喜出望外;又过两年,人工饲养朱鹮首次产卵,大伙儿奔走相告,激动得掉下泪来……

牧鹮人把科研成果写在朱鹮种群的恢复与繁衍上。路宝忠领衔的“朱鹮拯救与保护研究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光推移,朱鹮种群日渐复壮,身影越飞越远;深山小城里,发动群众的步子,也越迈越大——专业保护力有未逮时,“保护站 信息员 农户”等模式应运而生。

走进溢水镇刘庄村,草木葱茏,清幽静谧。“30多年前,我家飞来一对朱鹮。”76岁的任万枝指着门前的大树说,“巢建得很高,我们喊它‘富贵鸟’。”

“贵客”来访,举家动员。当时,任万枝的母亲张兰已年过七旬。白天,任万枝下地干活,老太太就搬着躺椅,坐在树下看护鸟巢;傍晚,儿子回家,接替母亲,彻夜守护;孙子任文明,退伍后则成为一名朱鹮饲养员。

“朱鹮胆子小,我赶牛耕田时,就拔些干草,塞住牛铃铛。”像任万枝一样,刘庄人都爱鸟,朱鹮也越聚越多。怕鸟儿受惊,老乡们很少养狗,红白喜事也不放炮。大伙儿下田插秧,朱鹮跟在后面,啄食泥鳅黄鳝;人进一步,鸟跟一步,其乐融融。几十年下来,刘庄的山谷里,孵育朱鹮近百只。

除了动员农户护鹮,还招募信息员——发现朱鹮新的营巢地、夜宿地,或者病、弱、伤的朱鹮,信息员及时上报,专业人员核查确认后,给予奖励。

溢水镇后坝河村民杜益国,就是个找巢能手。去年,他途经县城一家医院后面的树林,看见朱鹮进进出出。凭多年经验,杜益国钻进林子,抬头一看,竟有8个新筑的鸟巢!

“我赶忙掏出手机,拨给刘义,他也惊讶得不敢相信:怎么会这么多?不一会儿,就派人来查看。”这两年,杜益国发现了55个朱鹮新巢。

“发现的新巢多,正说明朱鹮种群在壮大。”刘义解释。

一路走来,朱鹮保护专业力量在不断加强。从“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到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正式成立;从升格为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再到设立省级朱鹮自然保护区,直至2005年升格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保护体系日渐完善。

此时的刘义、李昌明已年过五十,然而与30年前的小伙子一样,哥俩儿依旧是护鹮主力——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义担任人工繁育中心饲养部部长,李昌明则是保护科副科长。

“既用‘土法’,也讲科学,朱鹮数量低位徘徊的困境终被突破。”路宝忠感慨。

苦苦坚守,终获回报——迈入21世纪门槛时,朱鹮的野外种群、人工种群,数量双双破百。

放鹮记

“让更多朱鹮飞翔在它们祖辈生存过的地方”

清晨6点,洋县华阳镇的山谷里,透着凉意。“90后”饲养员张璐起个大早,开始整装巡山。

说是“山”,其实是个巨型护鸟笼——占地90亩。这里是朱鹮繁育野化种源基地,绿色大网里栖息着91只朱鹮。

“来,开饭了!”张璐打开笼门,提桶倒出泥鳅。朱鹮踱着步子,慢慢围拢过来。“这里是半野化驯养,为朱鹮的引种、放飞做好准备。”

这位“90后”姑娘的工作,看似稀松平常,但从种群保护的角度看,意义不小。进入新世纪后,朱鹮种群数量日渐扩大,异地保护、野化放归,逐步提上日程。

“洋县唯一的朱鹮种群,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者疫情,难逃灭顶之灾。”陕西省林业局教授级高工常秀云介绍,2002年3月,从洋县引种的60只朱鹮,成功跨越秦岭,被调至位于周至县楼观台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异地保护,“在秦岭以北扩大人工饲养种群,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59岁的常秀云,跟朱鹮打了半辈子交道。1983年,她进入省林业局后,第一次出差,便是姚家沟。

“从野外来,到野外去。把人工种群放归自然,是拯救濒危物种的终极目标。”常秀云说,“放归是好事儿,但放哪里、怎么放,是门大学问。”

2007年5月,“朱鹮回家”首程起飞。在离洋县约100公里的陕西宁陕县,26只朱鹮放归野外。站在宁陕寨沟村,常秀云看着鸟儿飞进山林,“像嫁闺女一样,既欣慰又担心,百感交集。好在,它们后来经受住了考验。”

宁陕放归之后,常秀云又瞄上了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秦岭以北、黄河流域。由于跨度不小,有专家表示异议,“宁陕、洋县同在秦岭南麓,但铜川耀州跨山越河,鸟儿受不了咋办?”

常秀云却信心满满。2013年、2015年,耀州区沮河流域,先后迎来两批次62只朱鹮。如今,已诞下小朱鹮近百只。

“朱鹮栖息地正以洋县为中心向外辐射扩散。”在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看来,这一趋势可概括为“四个扩展”——

从洋县扩至秦岭:如今,在汉中、安康、商洛等市的多个县区,均有朱鹮活动,其栖息地覆盖陕西秦岭地区,以自然扩散、就地保护为主;

从长江流域扩至黄河流域:2013年以来,铜川、宝鸡、西安等地发现朱鹮踪迹,其栖息地跨过秦岭,以人为扩散、野化放归为主;

从陕西扩至全国:帮助河南、浙江等地人工繁育朱鹮300余只,以种源、技术输出为主;

从中国扩至日本、韩国:1985年朱鹮“华华”出借日本以来,向外输出种源14只,如今日本、韩国朱鹮种群已近千只,此项以合作交流为主。

“目前,陕西省内朱鹮数量有4100余只,中国境内4400余只,全球范围内5000余只。”党双忍介绍。

回望朱鹮种群的复壮之路,凭靠无数牧鹮人默默坚守,也得益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力。

“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秦岭生态保护……一项项‘大动作’,滋养了朱鹮所需的湿地、森林两大生态系统。”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亚祖说,“留住绿水青山,哺育了朱鹮,也换回了金山银山。”

对此,洋县人很有发言权。曾经,为了呵护朱鹮,老百姓种地耕田,不再用化肥、农药,庄稼相应减产。然而,近40年坚守,洋县积累的“绿色存量”释放出“经济增量”:全县有机农产品认证达15大类81种,产值11亿元,品牌价值达70亿元。

当年,刘荫增说:“保护朱鹮,洋县会得到回报。”

如今,这已成了现实。新一代的牧鹮人又有新梦想——“让更多朱鹮飞翔在它们祖辈生存过的地方”。

(来源:人民日报)

末世之后 何为希望 盘点10部国外后末日废土题材电影

末日后的世界,满目疮痍,幸存者苟延残喘。灾难片讲述世界如何被毁灭,而后末日废土则是末日到来后生存的写照。本次将盘点10部后末日废土题材电影,排名不分先后,10部无法涵盖所有,篇幅有限,各位不妨重温。

1、《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豆瓣评分:8.6

盘点理由:炸裂的末日邪典。

剧情简介:未来世界,水资源短缺引发了连绵的战争。人们相互厮杀,争夺有限的资源,地球变成了血腥十足的杀戮死战场。面容恐怖的不死乔在戈壁山谷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强大武装王国,他手下的战郎驾驶装备尖端武器的战车四下抢掠,杀伐无度,甚至将自己的孩子打造成战争机器。在最近一次行动中,不死乔的得力战将弗瑞奥萨(查理兹·塞隆 饰)带着生育者们叛逃,这令不死乔恼羞成怒,发誓要追回生育者。经历了激烈的追逐战和摧毁力极强的沙尘暴,弗瑞奥萨和作为血主的麦克斯(汤姆·哈迪 饰)被迫上路,而身后不仅有不死乔的追兵,还有汽油镇、子弹农场的重兵追逐。

2、《未来水世界》

豆瓣评分:7.5

盘点理由:被严重低估的电影。

剧情简介:公元2500年,地球两极冰川大量消融,地球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在水上生存,建起了水上浮岛,泥土成了稀有之物。一天,来了一个孤独的海行者(凯文·科斯特纳 饰),他用了一罐泥土换了淡水和番茄苗。正当他要离开时,当地人发现他竟然长着鳃和蹼,认为他是怪物,把他关了起来,准备过两天将他处死。时日,海盗袭击了浮岛,海伦(珍妮·特里普里霍恩 饰)和她的养女伊萝娜(蒂娜·米乔里诺 饰)没能赶上出逃的救生船,她们救出了海行者。海行者凭着过人的机智和勇敢,带着海伦和依蒙娜逃了出来。原来,海盗的目标只是伊萝娜,依蒙娜的身世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3、《末日危途》

豆瓣评分:7.7

盘点理由:毫无希望。

剧情简介: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

4、《我是传奇》

豆瓣评分:8.1

盘点理由:开局只有一人一狗。

剧情简介: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纽约成为一座空城。Robert Neville(Will Smith 饰)是为军方服务的科学家,也是对病毒有免疫力的幸存者。白天,他带着狗Sam在街道上寻找食物,用广播寻找幸存者,在实验室里研究治愈病毒的方法;晚上,他只能躲在屋子里,因为那些感染病毒而没有死亡的人们,成为了“夜魔”只能夜晚出来活动,丧失理智,会攻击所有的人。某天,Sam也感染病毒死去,Robert Neville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当他准备和“夜魔”们同归于尽的时候,另外一个幸存者Anna(Alice Braga 饰)救了他。Anna相信山上的隔离区还有幸存者,但是固执的Robert Neville却坚持守在纽约。又一个晚上,“夜魔”攻击Robert Neville的住所,此时他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但是只有坚持到天亮,人类才能得以延存。

5、《邮差》

豆瓣评分:7.5

盘点理由:何为希望。

剧情简介:2013年的地球一片荒芜,经历过一次毁灭性的战争后,世界原以建立的文明荡然无存,人类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片焦土之上,在饥荒与暴力下生不如死。一个名叫霍尔内斯特的恐怖组织,以其对居民们的暴力镇压而迅速扩张,规模庞大。组织的统治者伯利恒上将(威尔·帕顿 饰)甚至妄想统治世界。一个无名无姓的流浪汉(凯文·科斯特纳 饰)被捕后,被强行加入了这个组织。终于,他抓住仅有的一次机会成功逃走。在一辆废弃的吉普车上,他发现了一具骷髅骨架。为了取暖,他穿上了骨架上的邮差服,并且他意外的发现了一包过期邮件。从此,他开始往返于各个城镇之间,为之送信,并谎称自己是邮递员。很快,他赢得了小镇人们的信任,并带领大家与极权统治者展开了顽强斗争。

6、《遗落战境》

豆瓣评分:7.1

盘点理由:很有细节的电影。

剧情简介:2017年,母星遭到毁灭的外星流亡者入侵地球。人类虽然用核武器打败对手,但也付出失去家园的惨痛代价。在接下来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中,人类移民泰坦星(土卫六),不过仍有极少部分人类留在故土,扫荡残存的外星掠夺者。杰克·哈珀(汤姆·克鲁斯 饰)与维多利亚(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即是留守者中的一员,他们的主要任务为保障遍布各地守护水萃取塔的无人机正常运行。看似永无止境的任务终于接近尾声,而就在此刻,不明飞行器坠落一处无人区。杰克在当地发现数名人类伤员,可是他们却遭到无人机的屠杀。危急时刻,杰克救下了一个名为茱莉亚(欧嘉·柯瑞兰寇 饰)的女子。

7、《雪国列车》

豆瓣评分:7.5

盘点理由:希望,人性。

剧情简介: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世界各国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谁知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与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这列火车借助威尔福德(艾德·哈里斯 饰)开发的永动引擎,并且配备各种完备设施,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周而复始旋转在43.8万公里的漫长旅途中。生活在末尾车厢的底层人民一直饱受压迫,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力,他们在过去发起过多次暴动,但无疑例外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拥有领袖气质的柯蒂斯(克里斯·埃文斯 饰)试图找到被囚禁的安保设计师南宫民秀(宋康昊 饰),借助他之手打开通往首节车厢的重重大门,推翻威尔福德的统治。新年伊始,一场血腥革命正在进行……

8、《隔绝》

豆瓣评分:6.7

盘点理由:极端下的压抑。

剧情简介:纽约市一场灾难性的核爆炸后,乔什(米洛·文提米利亚 饰)、米奇(迈克尔·比恩 饰)、玛丽琳(罗姗娜·阿奎特 饰)、萨姆(罗姗娜·阿奎特 饰)、达尔文(考特尼·万斯 饰)、伊娃(劳伦·日尔曼 饰)、艾德里安(阿什顿·霍尔莫斯 饰)、波比(迈克尔·艾克朗德 饰)这8个陌生人躲进了一座公寓大楼的地下室中。突然一群身着核生化防护服的武装人员出现,掳走了幸存者中的小女孩并准备要杀死剩下的所有人,幸存者们反抗并杀死了武装人员。但地下室的大门被武装人员从外面封死了,人们被困在了地下室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幽闭恐惧症让这次从避难所变成了牢笼人们开始绝望,已经开始心理扭曲,做出了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的事……

9、《微光城市》

豆瓣评分:6.8

盘点理由:暗黑世界中的一束光。

剧情简介:未来,由于人类遭受了重大的浩劫,为数不多的人们从地上转而进入地下生活。这座庞大的地下城市最初的设计仅能维持200年的运作,城市里面只有灯光作为唯一的照明工具。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200年很快就将到来,城市核心的设计寿命也即将到来。城市里停电的次数越来越多,眼见赖以生存的光芒即将消失在这微光城市里。作为好朋友的莉娜(西尔莎·罗南 饰)和杜恩(哈里·崔德威 饰)两人经常在微光城市里错中复杂的管道中嬉戏。一天,莉娜发现了一份古老的文件,上面记载着如何走出微光城市。眼见微光城市的灯光即将熄灭,在这城市之外到底有什么秘密?是否是一片光明?莉娜和杜恩决定沿着这份古老文件的指引,走出城市,快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以此来拯救即将熄灭的城市。

10、《机器人总动员》

豆瓣评分:9.3

盘点理由:莫名的翻译,疮痍中的情感。

剧情简介:公元2805年,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却因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适于人类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飞船离开故乡,进行一次漫长无边的宇宙之旅。临行前他们委托Buynlarge的公司对地球垃圾进行清理,该公司开发了名为WALL·E(地球废品分装员)的机器人担当此重任。这些机器人按照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恶劣环境的侵蚀,WALL·E们接连损坏、停止运动。最后只有一个仍在进行这项似乎永无止境的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意识。它喜欢将收集来的宝贝小心翼翼藏起,喜欢收工后看看几百年前的歌舞片,此外还有一只蟑螂朋友作伴。直到有一天,一艘来自宇宙的飞船打破了它一成不变的生活……

新手如何在新游最后的绿洲开荒?三个技巧助你在废土世界求生

不少玩家在刚进入末日新游《最后的绿洲》时都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最后的绿洲》不同于其他生存游戏,它的世界更加残酷,玩家面临的挑战更多。很多生存游戏在前期玩家会进行大量无操作的收集,比如疯狂割草疯狂挖矿,但在《最后的绿洲》玩家前期就要面对大量荒漠,如果还像之前思维一样,走收集路线,那游戏进展会变得更慢。

《最后的绿洲》生存环境设置得非常残酷,有多种多样的挑战,这回归了生存游戏的本质,挑战残酷世界的生存,毕竟有挑战才有乐趣。但是不代表这游戏不好上手,新手玩家多注意几个技巧还是能够顺利在这一片末日废土世界中崛起出来的。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仙人掌如果不是必要情况,可以先烧制储存起来再喝。因为水资源稀缺需要多储备以防不时之需。同时,水还是复活的重要道具。

第二个技巧在于玩家千万不要在前期过于贪婪多拉野怪,猴子先驱者虽然血条脆,但如果是三四只,在前期还是不好对付的,而且容易把猴子萨满给拉过来。猴子萨满血量高达285,在前期是一个新人杀手,被敲到一棒槌起码掉五分之二的血量。前期野怪还是需要注意的,不要疯狂乱惹野怪,巨象,螃蟹这些尽量能远离就远离,想要挑战必须攒足人手。

最后一个技巧比较有难度,玩家要多利用抓钩,利用抓钩产生位移灵活运动可以办到很多操作。比如到猴村遗迹里拿到珍贵资源,在没有翼行者的时候,进行快速逃生,甚至还可以轻松翻越山谷拓展视野。学好抓钩能让游戏简单几个层次。如果大家对这款游戏感兴趣可以关注小编,小编会为大家带来这款游戏的一手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