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李白的诗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精读崔颢黄鹤楼,为什么会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导读 李白的诗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文章列表:1、精读崔颢黄鹤楼,为什么会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2、诗词写湖北黄鹤楼的唐诗5首,李白:黄鹤高楼已被我捶碎了3、唐风浩荡022||崔 颢①烟波江上

李白的诗黄鹤楼之千年预言文章列表:

李白的诗黄鹤楼之千年预言(精读崔颢黄鹤楼,为什么会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精读崔颢黄鹤楼,为什么会被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01

崔颢《黄鹤楼》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唐诗之一。

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意即崔颢的《黄鹤楼》,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绝唱。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在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了一份唐诗TOP100的排行榜,而崔颢的《黄鹤楼》,毫不例外地排在了第一名。

不过,这首《黄鹤楼》之所以名气这么大,背后最大的功臣却是诗仙李白。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来大发诗兴,准备作诗,但当他准备挥笔题壁时,却看到了壁上崔颢的诗,顿时大为叹服,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还有人将其演绎成:“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生动形象还带点诙谐,李白因为崔颢一首诗要拳打黄鹤楼,脚踢鹦鹉洲,想想还是有些好笑,不过当不得真。

但李白确实很喜欢崔颢这两首诗,他后来的两首诗就明显模仿崔颢。一是《鹦鹉洲》中“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两联,二是《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联。李白两度“致敬”崔颢的这首诗,可见他对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很佩服的。

崔颢的这首诗名气虽大,但它的版本却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通行的版本到底是不是后人被后人改过了?在敦煌发现的卷子中,就有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但其中有许多与现在通行的《黄鹤楼》不同的地方。

敦煌版的《黄鹤楼》是这样的:

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唯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敦煌版《黄鹤楼》与现在通行版《黄鹤楼》的不同多达七处,但唐时传播技术落后,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异文,这位敦煌经生有很大的可能性写错,所以我们也不能断定敦煌版的《黄鹤楼》就是原版《黄鹤楼》。

02

版本的争论留给学者,我们欣赏诗歌,还是以通行本为本。以上只是丰富一点我们对这首诗的认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古代名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乘鹤在此休息登仙。《寰宇记 》上说:“昔费文伟(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又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过此地(见《齐谐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即曾经的仙人。

曾经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着黄鹤离去不再回来,只有天边的白云,在历史的长河上,千载飘荡。

诗从传说的仙迹落笔,仙迹本就渺茫,而今仙去楼空,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使人顿生世事茫茫之感慨,气概苍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历历,形容清晰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楚辞·招隐士》 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古诗词中,芳草萋萋往往引游子之思。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相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赋《鹦鹉赋》而得名。

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江面,江对岸汉阳的树木清晰可数。鹦鹉洲上,草木茂盛。

仙迹杳渺,诗人从传说往事中回到了眼前的情景中,但见天高地广,草木历历,芳草萋萋,暗暗逗引出诗人的游子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

黄昏日落,不知自己的家乡在哪时在,江上烟波浩渺,使人愁绪满怀。

仙迹杳渺,使人茫然,天高地广,使人孤独。仙人在哪?故乡在哪?我自己又在哪?最后一个“愁”了,归结全诗。

03

那么多人推崇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为什么呢?小楼觉得有两点。

其一是文气。

这首《黄鹤楼》虽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但这首诗的格律并不标准,诗的前四句完全不合格律,到了后四句才回到律诗的正轨上来,但是你完全感受不到这首诗有任何别扭的地方。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黄鹤楼》的前四句,就是文以气行,三用“黄鹤”而不显拖沓。前两个“黄鹤”旋转蓄势,最后一个“黄鹤”顺势而下,如鹏飞象行,一气直下。

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其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耶?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之而已矣。”

五六句换气写景,为格律诗章法之“转”,文似看山不喜平,颈联必须与前面的内容相避,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此诗颈联,内容上从前面的传说往事转入眼前情景,体例上从前面的古体转入律体,如疾雷破山,令读者惊愕。

虽然颈联换了气,但前四句文气奔腾,已经下溢,颈联相当于调整呼吸,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情意气与前面贯通,使得整首诗变得一气浑然。

由于整首诗“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气”,所以前面四句“破格”的地方,完全不会产生别扭的感觉。

其二是情感。

诗之动人在情感。不过,这首诗写的不是简单的游子思乡的情感,思乡的情感是有的,但诗中只是提到,并不是诗中的主要情感。

诗从一个飘渺的传说故事写起,传达出诗人对逍遥天际的仙人的向往,人为什么会向往仙人,那是因为他们渴望超越自我,突破这个禁锢着自我的躯壳,可惜,黄鹤一去不复返,只有诗人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黄鹤楼上。

回到眼前的情景,天高地广,草木历历,天地越广大,个人就越渺小,个人就孤独,天地之间,无所联结,无所凭依。

正是因为孤独,所以才思乡,思乡就是寻找个人与他人的联结。

但是故乡在哪里呢?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写出了诗人置身地浩渺天地、广袤宇宙中无所凭依、无所触碰的孤独感。

但是,那飘渺的仙迹、广阔的天地、浩渺的烟波,还赋予了诗人一种苍茫的意概。伟大的作品都是复调的,苍茫的意概与孤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情感感染力。

此诗艺术技巧出神入化,情感富有感染力,是不是第一无所谓,但绝对是唐诗中的不朽名篇。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73:崔颢《黄鹤楼》

诗词写湖北黄鹤楼的唐诗5首,李白:黄鹤高楼已被我捶碎了

庚子年正月廿八,每日品读经典

《黄鹤楼》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看到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的千古名作,被誉为“唐诗第一”。据说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来打算题诗,结果先看到了这首诗,便题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天里可清楚地看见汉阳树,芳草郁郁葱葱遮盖了鹦鹉洲。

日落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是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时所作,寓离情于写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辞别于西边的黄鹤楼,在春光明媚的三月东下扬州。

孤帆渐渐成为远影在蓝天里消失,只见浩浩的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

《望黄鹤楼》

《望黄鹤楼》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盛唐。诗中以夸张的手法描写黄鹤山奇伟瑰丽的景色,描绘仙人飞逝以后的荒凉景象,诗人联系自己一生的遭遇,决心把全部情感托付给黄鹤山,以结束客居他乡的流浪生活。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蹇(jiǎn):句首语助辞。

跻(jī):登。

译文: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着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耸于空中,高峻的山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升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留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黄鹤楼

《江夏送友人》

《江夏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江夏,唐时郡名,即鄂州,属江南西道。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译文:

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

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我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

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黄鹤楼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是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阎伯珵(chéng )《黄鹤楼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图经》云,昔费袆(huī)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译文:

黄鹤高楼已被我捶碎了,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黄鹤飞上天庭跟玉帝告状,玉帝却把黄鹤流放回江南。

神明太守再把黄鹤楼重建雕饰,新图画的粉壁还芳菲犹闻。

整州的人都笑我为狂客,连你这个小小少年也来讥笑讽刺我。

我去严君平帘下打探过,我知道你姓丁,你家祖宗就是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是个神仙。

你竟然在我面前写诗调笑我!坏我酒兴,哈哈,关公面前耍的什么刀?

瞧瞧俺这把笔,那是笔尖生花儿,笔杆子绕着白云窗前飞的笔。

小子,等我明天酒醒了,写一首让你知道什么叫诗歌的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黄鹤楼

学不可以已!如果您想到有好的古诗词文,请直接留言……感谢您的分享!

收藏与点赞齐添,评论共转发一致。

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每日品读中华经典……

唐风浩荡022||崔 颢①烟波江上使人愁:一首诗就能让诗仙缄口

【唐风浩荡】022||崔 颢①烟波江上使人愁:一首诗就能让诗仙缄口才屈

【风流相逐】

一首诗便成就了一座楼的高度,就连诗仙李白也保持了应有的敬畏。因此,有人还力推这首诗为“唐人七律第一”。崔颢成就了黄鹤楼的千古美名,像王勃成就滕王阁、张继成就寒山寺一样,都是一个传奇。于人,可见其横绝古今之才;于诗,可见其留芳万世之韵。

那么多的过客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江山胜迹注定要与这个落魄无闻的文人在那一刻惊心一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壮景奔来眼底,大江滔滔而去。江山亘古,人事代谢。登高凭远,故乡邈杳,归思难收。落魄的崔诗人顿时诗兴勃发,泉涌笔端。

崔颢的《黄鹤楼》诗诞生以来,便成了众人品头论足的焦点之一。“好事者”又常常拿来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比高下。或曰难分轩轾,或扬崔抑李,或贬崔褒李,不是一时难成定论,而是千年公案,至今难以结案。因此,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唯此,才具有恒久的魅力。

其实,诗者因学养、追求、境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题诗,都有高下之分,何况异题、异时?再则,崔李二人吟诵的对象有异,也不宜将二者硬拉到一起相提并论。比较可以,硬要分个高下,却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一家之言,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是黄鹤楼的风貌盛概。黄鹤楼同时也成了一个擂台,文人们争相前往,你方唱罢我登场,期求在此一展诗才,千百年来未曾停歇,成为文坛的盛事胜景。黄鹤楼因此成为千古名楼,享有“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芳名齐播,卓然千古。

传说李白当年登上此楼时,目睹此诗,大为折服,因此留句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是否如此,传说颇多,并无实据。其实,他还是写了一首《望黄鹤楼》诗: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即景生情,诗兴大作,信手写来,一气呵成,不拘韵律,图的就是个爽快。李白直接写黄鹤楼的诗虽不及崔颢的响亮,但是,他写的与黄鹤楼相关的诗却出尽了风头,首推这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场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城市紧密相联,愉快的分手中有李白美好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淡淡的惆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似写景,实则浓情充盈,别意洋溢。李白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航船扬帆而去,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李白仍还在翘首凝望。眼前的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一直流到水天交接之处,直至水天相融。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内心的激动,正像这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奔流不尽,暂不休歇。

从内容到意境,从音律到神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堪称千古绝唱。

李白还写了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江城”的美誉由此穿越时空,名贯古今。

现代伟人毛泽东面对黄鹤楼,激情澎湃,爽快地加入到了这场千年不衰的赛诗会,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借题发挥,慷慨激昂,革命家的风神气质、宽博胸襟与诗歌雄强爽俊的格调、豪迈阔达的意境相得益彰,豪情、气魄与意境都远胜以往。

时间推移,岁月砥砺,这场赛诗会远未结束,更加精彩的乐章绝不是“后无来者”。风流相竞,更有来人!黄鹤楼是这场盛会最忠实、最公正的见证人。正是:留千古墨韵,诵万世华章。对此,我们应持乐观的展望。

有了李白、崔颢、毛泽东等一大批文人的锦绣华章,文脉相续,黄鹤楼已经成为中国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景观标志,巍然矗立于华夏子孙千古不绝的仰视里。他们不朽的作品也一并刻进了中华文明的记忆。

李白这首千年传颂的送别诗,被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的诗篇,通常都是一气呵成的,情感真挚,明白如话,所以千年以来一直传颂不止。他脍炙人口的诗句实在太多了,可谓多不胜数。

尤其是我们曾经学过的这首送别诗,语言清理,情感真挚,被誉为“千古丽句”。且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七绝,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的,是李白知名度很高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则是大名鼎鼎,是当时诗坛的重要人物孟浩然。

这首诗明白如话,几乎不用翻译。前两句交代孟浩然的何去何从,时间、地点都交代的很清楚,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任何的翻译几乎都是枉费口舌。

后两句,则写的是孟浩然的小船逐渐远去,诗人所看到的情景。

通篇读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与孟浩然之间的君子之交的情谊。这首诗没有一般离别诗的哀哀戚戚,没有悲伤,只有美好的祝愿。“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两人此地分手,当是共同游览了美丽景色;“烟花三月”正是好风景之时,如此季节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更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扬州”的繁华世人皆知,孟浩然此去扬州,必定志得意满,所以李白也没有太多伤感。

李白的很多离别诗歌,也都是充满伤感的。比如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比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都是很伤感的,但是在这首诗当中,诗人的情感却为之大变。当是时,诗人与孟浩然交好,曾有“吾爱孟夫子”之诗句,此次两人相会相别,诗人的喜悦和祝愿远大于离别伤感。

在《唐诗选胜直解》当中,论者认为,首二句将题面说明,后一句写景,而送别之意已见言表。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而在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当中,这首诗更是被誉为“千古丽句”。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被诗仙李白连连赞叹的诗黄鹤楼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赏析】:

首联:古人以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