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迷雾狩猎203(建设+肉鸽的新游戏?其实是女王的任务罢了)

导读 迷雾狩猎203文章列表:1、建设+肉鸽的新游戏?其实是女王的任务罢了2、文明之战:史上最强攻略科技树篇3、artifact 世界观和故事4、影后一回归就是王炸,这部8.9分悬疑剧可太顶了5

迷雾狩猎203文章列表:

迷雾狩猎203(建设+肉鸽的新游戏?其实是女王的任务罢了)

建设+肉鸽的新游戏?其实是女王的任务罢了

对于生存建设游戏来说,大概很少会有玩家会留意“造房子”游戏的画风,不过当我看到《风暴之城》的游戏截图的时候,便很自然地泛起了一种熟悉的感受。

低多边形的建模样式、中世纪奇幻风格的建筑风格、西幻的种族设计与物品UI、甚至“风暴之城”这个名字都让我联想起来初中时候沉迷了两年的游戏《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

事实上,《风暴之城》早在去年就在epic平台独占上线了,不过当时还处于比较早期的版本;而在当时的采访中,团队也提到一开始是想做一个类似“魔兽世界”的大型开放世界RPG游戏,还已经推出了一个Demo,不过在被发行商拒绝后,Eremite Games的成员们几番讨论,意识到在该赛道上可能“无法与其他游戏竞争”,这才进行了转型。

这大概就是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玩家们表示,游戏的美术很有“魔兽世界的味道”的原因所在了。

不过游戏的画风只是吸引我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地方则是在于它独特的“肉鸽式”模拟建设玩法。

而在上个星期,《风暴之城》在steam上线之后,凭借肉鸽 建筑的新颖玩法和打磨成熟的机制,很快便获得近2000份的“特别好评”。所以我想是时候,把珍藏在收藏夹里的建设佳作拿出来和大家伙说道说道了。

生产建设?不过是女王的任务罢了

游戏的世界观很有意思:这片地域会因风暴周期性的毁灭,火山城是唯一安全的避难所。作为女王仰仗的得力干将——身为总督的你,需要在一个风暴周期内探索荒野,建立一个个根据地并带回物资,建设火山城。

所以《风暴之城》不像常见的建造游戏那样,给我们一张地图,然后就在开始上面建造。首先,玩家要依据背景故事,从类似4X游戏的六边形世界地图上先选择一个需要开拓的定居点,然后在这个定居点里展开一次生存建设的探索。

每个定居点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关卡,在外面就可以看到定居点的效应、奖励、拥有的资源、地图尺寸等信息。

而火山城里,就有着肉鸽升级的天赋树和功绩两项要素。升级的天赋树需要玩家去获取定居点胜利的奖励来解锁,主要对女王的急躁值(一个游戏胜负的判定条件,下文细说)产生影响,以及资源获取、起步奖励等一大堆额外的增益奖励。

玩家将从火山城出发,以走格子形式向外不断探索扩张,每回合将在不同格子内进入基地建设环节,完成“女王任务”,从而解锁主城的更多能力(探索、生产)。

进入对局后,玩家一共会有两个初始建筑,分别是用于储存资源仓库和用于驱散迷雾的营地中心。

而在这片迷雾森林之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资源。由砍伐树木而来的木头,由石匠采集的石头,拾荒者们拾取的根茎与鸡蛋,捕猎者们打猎收获的肉。不同的资源需要不同的营地派人前去采集,采集完成的资源通过初加工工作站的处理便可以变成我们所需的建筑材料,城镇的建设从这里开始。

和大部分模拟建设类游戏一样,虽说不同游戏里基地建设过程五花八门,各有侧重,但都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战略:生存与建设。生存无疑是一切的基础,而建设的自由度则影响终局体验。

不过平常的游戏逻辑也不是完全适用于本作,《风暴之城》的核心目标既不是生存,也不是建设,只是完成女王的任务罢了——

在收集资源、建造基础设施之外,玩家还会收到来自“焦土女王”指令,包括达成各种目标、交付特定数量的资源等,在交付任务后,玩家就可以获得人口、资源、加成Buff等奖励,并提高自己的声望。

声望的大部分都是由做指令任务获得,通过不断累积,进度条满了就代表居住点建设的胜利;同时完成任务、建设基地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用游戏里的说法就是女王的“急躁值”,这个数值也会按时间累积,如果达到了女王的耐心极限(急躁值拉满),游戏就会失败。

游戏下方的状态栏里有蓝红两个进度条,蓝色是声望,红色是急躁值。

女王你急了,女王先别急.jpg

当然了,作为女王麾下的总督,不仅要盖好房子,也要管好手下的人民。如果居住点的居民全部离开或死亡,游戏也会输掉。

游戏内的居民有四个物种:人类、蜥蜴、海狸、鹰身女妖,四个物种各有所长,比如海狸擅长伐木和工程技术,人类擅长农耕和酿酒。

同样的,每种居民都拥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只有满足这些需求,我们的工人们才能兢兢业业的工作,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工人的离开。

而因为“偏袒”这个设定的存在,围绕四种居民之间做出生产、建设与任务之间的平衡,也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肉鸽 建造是怎样的

游戏中的时间以年作为单位,一年分为细雨季、晴朗季、风暴季三个季节。不同的季节里气候、资源都有不同,玩家必须在对应的季节,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

而每年挨过最艰难的暴风雨后,玩家都会固定获得可选的基石,也可以通过解决随机事件或是与商人交易获得更多的基石。这些基石效果非常多样,比如失去某类物资但增加生产速度;有些则是纯收益Buff,比如女王急躁值越高居民满意值越高。

基石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玩家的游玩进程和通关方式,较深的基石选择池充分保证了《风暴之城》的随机性与不错的游玩体验,体现了本作肉鸽流派构建的深度。

而于一般肉鸽游戏解锁的的武器、能力不同,在《风暴之城》中,玩家解锁的内容主要是新的产业建筑。这些产业建筑往往能够填补资源生产环节的缺陷,或者干脆改变整个产业布局的大方向。

玩家在每局游戏中的可建造建筑,都是随机的。如果想要设置收益更大、更丰富的生产线,就要通过完成女王的指令,从而通过“抽卡构筑”的机会来获得高级建筑。

事实上,肉鸽的加入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玩法思路。反正只要攒够声望值,玩家就可以无需按照生存-建设这样的常规玩法。在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图里,玩家甚至完全可以靠拾取原材料(不用去担心加工)来满足人口等各类满意度需求、让部分生产型建筑开张来满足女王的指令,达成核心任务实现获得新建筑的循环——这在往常的生存建设游戏中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肉鸽带来的随机性是把双刃剑,通过声望随机解锁建筑的模式让游戏的体验变得阴晴不定。

毕竟对于一款建设模拟类游戏来说,里面的建筑远远不同于动作游戏的武器。

在动作肉鸽游戏里,选择不同武器、技能确实有很大的差异,但不管选择什么,事实上都能用来增加武力、砍怪刷boss,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

Hades中让人难忘的三选一

而建筑就完全不同了,每种建筑都有不同的功能,当木材厂和农场同时出现在选项里,而你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那就会陷入没有木材没房子住,或是没有农场饿肚子的窘境。

举几个例子来说,如果开局选择的是森林地图,那么开局3点声望换图纸要刷到农场/种植园等可持续生产建筑才好通关,不然大概率中期会在探索迷雾森林的时候食物短缺,导致工人饿死输掉游戏;而就算我们能选好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有时候一直刷不出采集资源所需要的建筑,到时候你就只能看着满地的木材干瞪眼了。

以至于游戏前期几乎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生产需求,如矿产、食物、器皿和衣物等,大量肉鸽池子里的建筑设施会随机出现,要想短时间内凑齐一套生产流水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好在建筑与物资生产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每个加工产品都可以在4-5种建筑设施中生产,区别只在于生产效率的不同,每个建筑还涉及多样生产能力,可生产至少2、3种物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随机抽取建筑却迟迟难以抽到的尴尬,降低了游戏难度。不过这样矛盾的选择对于一局游戏的影响依旧很大。

但总的来说,抛开这些小小的不适,游戏肉鸽 建造的思路非常新颖,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游戏模式,而且肉鸽模式与游戏现有的玩法适配度较高,又能保证一定创新性,带给玩家非常新鲜的感受,让人非常上瘾;

但是和传统肉鸽不同的是,受制于建造这种游戏类型,导致每局游戏时间都比较长(1个小时左右),在游戏节奏和体验上可能和常见的肉鸽并不一致。

而在生产建设方面,利用游戏丰富的内容,玩家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小镇从一个荒凉简陋的定居点打造成为一个繁华热闹的集市;而且因为游戏模式的创新,玩到后期也很少会有以往建设游戏那样“定势开局”之类的枯燥单调,很有重复游玩的乐趣。

大概是因为生在长在中华大地上,种田的天赋基因刻在了骨子里,作为一个老年“种田人”的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而当在游戏里克服困难建造了一片成功的定居点时,看到忙碌的居民、交错的小路以及建筑里的温和的灯光,心中还是十分有成就感的。

何况这游戏还有个“女王的任务”来鞭策我呢。

文明之战:史上最强攻略科技树篇

还记得是16年底在TapTap上看到Polytoia 然后就入了这个巨坑...

还拉了我们班一大帮男生入坑(几个人拿个手机玩PASS-PLAY)

我真的炒鸡喜欢这款游戏,甚至在谷歌上花钱买完了所有角色,几天前也把Domination模式打到全100%了。手机上的游戏装装卸卸,唯有它一直留在那个位置。它是个不那么烧脑的策略游戏,夺取资源,发展科技,攻城掠地,成为一方霸主。但画风迷之搞笑

因为每一次的地图都是随机的,所以每一次游戏都是新的故事,带来新的感受。 可惜因为英文的问题,很多玩家都被吓走了。也有很多玩家觉得这个游戏好难,电脑难度调高了就很难打。

接下来的是我对这个游戏的一些基本理解和套路,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亲手码字的原创攻略,支持一下关注一下谢谢

有关翻译的事,请各位百度或者查一查单词,这个游戏英文阅读量真的不大,掌握了基本的玩法就可以玩下去的。各位如果想苦寻中文版的话那请便。貌似现在有中文版了。

接下来是我对游戏机制的一些解读(建议玩两把游戏再来看看)(这个攻略是针对新版Polytoia的,在网上下的破解版都是老版本,两版本出入还是有点大的)

一、科技树(不懂的建议慢慢看解释,懂得直接看第二点吧)

原谅我不从部落(Tribe)开始讲解,因为我相信只有理解好这个游戏的天赋才好去剖析各个种族。

(游戏的基本流程我想我不需要讲了,兵出去探迷雾,夺取城市等等。)

科技树系统是这个游戏的一大重要元素,不同的科技升级顺序,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游戏前中期的打法风格。需要注意的是,占领的城池越多,科技花费越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前期莫不能疯狂造兵图一时之快,到时候学科技贵哭你

有关科技树我将围绕以下几类来介绍: 1类:发育类科技(使用部落区域资源)

2类:兵种类科技

3类:功能类科技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科技可以同时解锁几个技能。

首先是左上角的Hunting(狩猎)系Hunting是相当重要的发育类科技,有的部落地形 (备注一下,不同的国家,即使在部落外面一段区域,也会有象征它们的不同地形,比如Bardur是雪地,Oumaji是沙漠等等) 中的动物会相对要多一点,很需要这个科技。注意,只有自己的部落范围内的动物才能被打猎。其他发育类科技同理。 Hunting初始学习耗费5星,掌握后打猎消耗两星提供一个Population(人口,或者理解为经验值,部落人口满人口后升级),每多占一个城消耗会慢慢增加。

Hunting后面,一条科技线是Forestry(林业)和Mathematics(数学)。

Forestry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变态的发育类科技,对某些种族来说,学出Forestry后就熬出头了,因为自己的城邦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发育起来。 Forestry允许自己对城邦范围内的树林进行两种操作,分别是:砍伐(cleanforest)和小伐木屋(lumber hut)。前者使森林消失,立刻提供两个星。这个技能合理使用非常厉害,给其他建筑让位,或者解自己紧急之需。而后者则是将树林变成小伐木场,消耗两星提供一个人口,这个需要和最后一个Mathmatics配合起来,才厉害。

重点讲Mathmatics:神科技。这个科技兼属发育类科技和兵种类科技。 首先接上一个话题,Mathmatics让自己可以造一个大锯木厂(Sawmill),大伐木场一个城市只能建造一个,但是只要伐木场所在的九宫格内每有一个小伐木场,就可以提供一个额外的人口,虽然大伐木场消耗五颗星,但绝对物超所值。至于它如何厉害,后面我会讲解。

另外一个则是一个兵种:炮车(catapult,严格说叫投石器)。炮车拥有仅次于Giant(Super unit,超级士兵,后面会提)的4点攻击,和整个游戏最远的射程。缺点是炮车是游戏第一脆皮。而且八星才能造一个炮车,很贵。这些是因为新版本被砍了所以造它代价很大,但是它火力依然那么猛。

从Hunting开始另一条线是Archery(弓兵)和Spiritualism(灵性?)

Archery,兵种类,功能类。学习后能造弓兵,2攻1防,三星造价。此外自己的所有兵种在树林获得额外防御能力(150%)。

Spiritualism,发育类(半功能类),可以造森林神庙(Forestry Temple,神庙类我放到后面介绍,它主要是提供积分,用来发育太奢侈——15星甚至20星一个人口...)。此外,自己可以花五颗星在部落范围内空地上种树。

逆时针看下去,该讲Fishing(打渔)了。

Fishing,发育类,同打猎一个道理,部落范围,有鱼就能钓鱼,也是两星一人口。

正下方是Sailing(下水)和Navigation(远航)。

Sailing,发育&功能类,十分全能。允许自己在部落范围内任何一个浅水区(water,注意和海洋Ocean有区别,后者颜色偏深,前者偏潜,一看便知)修建一个Port(码头),码头提供两个人口,消耗十颗星,可以让任何兵种下水,成为Boat(小舟),获得高机动性和远程攻击能力,,但不能进海洋。小舟可以花五星升级为Ship(小船),提升攻击和防御。

下一级Navigation(远航),让自己任何船都可以进海,而且可以花十五星将一艘Ship升级为Battle Ship(战船)。这个版本第一远程单位不是盖的,秒天秒地而且又肉,开战争迷雾开到的视野是两格远,机动性比任何船都强。此外解锁一个任务:Exploer。(后面会详细讲解)

另外一条线,Whaling(捕鲸)和Aquatism(我不知道怎么翻译这个...)

Whaling,发育类,可以让你捕猎部落范围内的鲸鱼,无消耗,立得十颗星,美滋滋~

Aquatism,功能类,让你能够修建水上神庙(Water Temple),唯一可以修在Ocean上的建筑,不过20颗星一人口加分,修建需谨慎。此外,所有水上单位获得额外防御力(150%)

接着介绍Climbing(爬山)系。

Climbing,功能类,提供上山能力,并且山上能够探到两格远的地图。大前期点这个可能会比较鸡肋(所以为什么xin-xi难用...)

一条线,Mining(矿业)和Smithery(金属冶炼?)。

Mining,发育类,若城市范围内有山上有金矿,则可以修建Mine(矿场),五星两人口。

Smithery,兵种类&发育类。学习后可以造Swordman(剑士),性价比很高很猛的近战兵。还可以靠着Mine修建Forge(锻造厂),旁边每有一座Mine,额外提供两人口。本身修建需要五星。

另一条线,Meditation(冥想)和Philosophy(哲学)。

Meditation,功能类,提供山上额外防御力(150%),解锁新任务Pacifist(后面讲解),还可以修建山顶神庙(Mountain Temple),依然很贵。

Philosophy,兵种类&功能类。学习后可以造Mind Bender(姑且翻译为蛊惑者...哎喊他法师算了),可以奶队友,可以操控敌人为自己的士兵,至于怎么用后面讲。此外,所有天赋降价20%,解锁新任务Genius。

接着介绍Organization(强行理解为收果实)系

Organization,发育类,可收获水果一类的果实。两星一人口。

先讲Shield(盾兵)。自古盾兵真爸爸,打电脑第一套路,刷盾兵。防御能力一流,反击伤害高,便宜。关键是和电脑打的时候电脑会很开心的怼盾兵,所以出盾兵性价比很高。

再讲Farming(耕作)和Construction(不知道该理解为什么意思..建设?)

farming,发育类,把Field(一堆绿苗)变为耕地,五星两人口。

Construction,发育类&功能类,可修建谷仓,九宫格内每有一处耕地,提供额外一个人口。此外,可以摧毁修建好的任何建筑物,但相对的人口会损失。

最后一部分,Riding(骑兵)系。

Riding,兵种类,可以造骑兵,三星消耗,两攻一防。骑兵打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攻击完可以撤退,骑兵可以打车轮战,具体以后讲。此外,骑兵的两格移动距离使占据村庄等能更快捷。

一条线,Free Spirit 和Chivalry

Free Spirit(自由意志),这个...勉强归类为功能类和发育类吧...学习这个科技后,一个是可以在平地上修建神庙(Temple),一个是可以遣散你的兵(Disband)。此外,不要以为你这回合移动了你的兵,还能马上遣散他,天底下没这样的好事。

Chivalry(骑士制度),功能类&兵种类,可以造骑士,3.5攻一防,造价八星。在老版本中规中矩,除了攻高移动距离高优势不明显。但是改革开放(?)后,骑士迎来了春天——他砍死了一个目标可以再进行一次攻击,直到没有目标或者没砍死为止。简而言之,骑士拥有了收割能力。具体有多猛,后面会讲到。

还有一个就是Burn Forest(烧毁树林)。这个的意义主要是烧出田地,这样本来只能通过伐木场或神庙提供一个人口的树林,就可以变成通过Farming获得两人口的田地。个人觉得前期极其不实用。就这样。不过你要是钱非常非常多,通过种树——烧树——种田——修谷仓的方式让城市猛地升级,也是很爽的。

另外一条线,极其重要——Roads和Trade。

Roads(道路),功能类,学习后可以在不是敌人国家范围内的陆地(除了山)修道路。踩在道路上的兵沿着路可以获得一倍的行动距离,如果任何一个城市通过任何方式和首都(Capital)连接在一起,则形成贸易链,为这个城市和首都各自提供一个人口。

此外,海上各城市间的码头,可以互相连接,也就是说,海上的路也是有效的,可以提供船只额外移动距离以及连接城市。此外解锁新任务Network

Trade(贸易),发育类,神科技——可以在码头旁边修建一个Custom House(绿色房)(风俗屋,意思大家懂得~)旁边每有一个码头,每回合提供两颗额外的星。因为五个回合就能赚回码头的钱,自己也才花费五颗星来修建,所以可以说修它是一本万利。此外解锁新任务Wealth。

文 JokerTwistedFat TapTap玩家

关注TapTap发现好游戏,给你带来全球最棒最好玩的手游

artifact 世界观和故事

作者:dicado

前言

1.此贴用于 总结和收集artifact以及同世界观dota2的设定以及故事剧情

2.完全属于个人行为,非官方(所以有错误欢迎讨论指正)

3.顺序由artifact武装号召开始延伸

4.以下内容来源官方漫画、artifact、dota2

一、什么是artifact

artifact中文译名有:神器、艺术品、手工艺品等。

但在游戏中,它是一个可以改变过去甚至改变未来走向的神秘物品。玩家们玩artifact时候,你每次对战时候的棋盘,就是artifact。

在这样的世界观中,我们游玩的卡牌以及每次游戏的胜负,都在决定一次未来的走向 中二感爆棚但是我很喜欢 。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第一个版本的扩充包:武装号召 来分析和理清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些啥。

二、武装号召

武装号召系列的卡牌,都有一个牛角的标志。

这个标志代表的是石堂城,也就是军团指挥官所隶属的势力。石堂城最为代表性的符号就是牛头蛇,正如同他们的风格,占领、征服、并继续前进。

石堂城的古铜军团士兵,他们身上都是牛头牛角的花纹

他们的战旗和长袍上也是牛头蛇的纹饰

石堂城的君王王袍,牛角直接是其王冠。

因此,第一版本扩充包:武装号召的背景中心就是石堂城,所有的故事便是从石堂城这开始的。

以下是石堂城的势力地图,也是我们武装号召卡包的背景地图。

三、两大军团,三股势力的战争

两大军团,除了这次故事中心的石堂城属下的古铜军团,另一个就是由索尔拉可汗带领的红雾军团。

红雾军团的标志符号是这样的

红雾军团与古铜军团的详细介绍我们放后面讲。

这里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这次战争涉及的范围和势力,我们看下面石堂城的地图,地图中的虚线,是军团指挥官克蕾斯汀以及瑞克斯,带领着古铜军团扩张石堂城的战争路线。而就在他们对外扩张结束,准备返回石堂城的时候,索尔拉可汗带领着红雾军团,对豺狼人瑞克斯带领的势力。

所有的纷争点,都集中在玫叶城。

四、谁也躲不了战争

似乎这场战争也不算什么,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外加一个趁势反抗的被压迫者,三方会战。简单明了。

但战争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牵引着四面八方,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大,即使是想要置身事外的人,也不免陷入其中。

首先,玫叶城附近的生活着树精,这些树精与豺狼人一直互帮互助,瑞克斯的起义对他们来说是必定要参与的,无论是从保护朋友还是保护自己而言。树精卫士鲁夫特伦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战争。

熊战士乌尔萨也是这么认为,如果他不与豺狼人并肩作战,古铜军团迟早也会踏上他们的领土。

而一直以来被人类觊觎犀角的马格纳斯,在目睹了瑞克斯的起义后,感同身受的他也选择了站在豺狼人的一方。在出发前,他将一位名叫依蕾莎小女孩交给梦者法夫涵保护,他们都清楚这女孩将来会成为什么人。 官方挖坑

梦者法夫涵,作为潜行者中的萨满祭祀,他能预见到未来的一角,马格纳斯的举动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预兆,他也将加入战争,早晚而已。

魅惑魔女的想法就不太一样,她认为战争本身就没有正义可言,无论是古铜还是红雾,甚至瑞克斯的理由。她并不想主动参与其中,但如果森林受到侵犯,她也不会袖手旁观 相比之下是最为中立的了

露娜虽然与索尔拉可汗素未谋面,但是她感受到她们两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认为她理解可汗,并决定前往玫叶城,阻止可汗自寻死路,至少她是这样认为。

瘟疫法师罗坦德吉利,鲁姆斯克曾经的红衣大主教,则是盯上了索尔拉可汗那勇猛强大的红雾军团,他相信红雾军团能让自己对世界的“馈赠”加速撒布,只要他能得到他们。

血魔史德利古尔,侍奉剥皮双子的怪物,为了满足那位邪神永无止境的渴望,这里的战争理所当然地将他吸引了过来。 搅屎棍1号

黑暗贤者依许卡菲尔,作为一位现实世界之外穿越而来的战术大师,在他看来这场战争虽然有三股势力,却没有一位有战略头脑,而他将在这场战争中证明自己。 搅屎棍2号

以上是明确因为战争的缘故或主动或被动加入当中的英雄。接下来的英雄们大多数并不关心这次战争,但他们的到来无疑是让这场战争多出了许多种可能性。

断骨氏族的传统,是每一年送最勇敢的勇士们前往玫叶城猎杀雷肤兽,而获得雷肤兽首领头上的角是最高的荣耀。今年,即使玫叶城处于战火之中,半人马战行者布兰德瓦登依然带领着族中的勇士们举行狩猎仪式,因为他们无所畏惧。

兽王卡洛克多年以来生活在玫叶城附近的丛林之中,他对断骨氏族那残忍的传统习俗忍无可忍,或许是因为附近战争的氛围,这一次,他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看着半人马们残杀这高贵的雷肤兽,他一定要找断骨氏族做个了断。

有一股暗流在玫叶城中流动,全能骑士察觉到。瑞斯托王庭的势力在玫叶城中壮大,这绝不会是唯一一处,而他能感受到这股势力的阴暗,仿佛来自恶魔。他希望寻找到露娜借助其赛丽蒙妮以及自己全能之神的力量,查明究竟。幸好,露娜正在朝玫叶城赶来——尽管是为了索尔拉可汗。

亚巴顿起身前往玫叶城,是因为他听说自己魔霭迷雾的力量并非唯一,在玫叶城也有着类似的力量源泉。而作为魔霭之主,所有的魔霭之力都必须归他所有,更不论还有人妄图染指。

卓尔游侠就是那个想要得到魔霭之力的人。她并不在乎这个力量究竟是不是魔霭之力,她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就有足够的自由,人们最后只会记住使用力量的人,而非力量的来源。

狙击手卡德尔,年长的他看着石堂城逐步掌权、玫叶城的冲突、瑞文泰尔立国、垂枝玫瑰评议团壮大,不禁想起自己身为基恩人的身份。世界已经天翻地覆,而基恩族人们还各自散落各地,钻研自己个人的兴趣。诚然,每个基恩人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有所建树,但现在他决定,必须集结族人,让未来的世界中有他们的话语权。抱着这样的想法,狙击手卡德尔找到了梅兹和修补匠鲍什,成立了基恩人共识会,并带着路上遇到的伐木机瑞兹拉克,前往玫叶城——他们决定在那干一番大事。当然如果他们内部不出其他状况的话。

陈,身为教会圣骑士的他一心只想扩大自己教会的信徒,他并没有明确要来玫叶城,只不过是因为听说这片地区有一位叫安苏夫人的鲁姆斯科女祭司,据说她被当作先知崇拜着,假如能向她展示神真正的光芒......她一定会皈依教会,连带着她那数量庞大的信徒。

斧王来到玫叶城仅仅是一个偶然。好吧可能不是,谁知道呢,作为一个冒险者,没人规定他不能去哪,更何况还有一位擅长“润色”的吟游诗人小古跟在他身边,记录着他的冒险经历,而战争常常是英雄的舞台。所以斧王在这负了伤,还被安苏夫人照顾了一段时间,真是个英雄......

寒冬飞龙傲洛斯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位作家,她的作品优美、深邃,同时包含智慧。当然她是这样理解的。所以聪慧如她也遇到了创作者同样会遇到的创作瓶颈,她极其烦躁,尤其是看到一位叫小古的人的书能畅销。一位寡言的红色暴徒配上低俗无聊的文字是怎么吸引那么多人的?恼火的她做出一个绝妙的决定:她要去玫叶城把那个叫小古的人吃了。

冰晶圣女莉莱实在是厌倦了蓝心冰川的生活,虽然有着冰川残骸守望者之称,主要工作也仅仅是帮农民修篱笆,因此当听到她姐姐莉娜要来看她的时候,莉莱毅然决然离开了冰川残骸,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又有哪会比正陷入纷争的玫叶城更有趣呢?

莱恩最近一直在逃跑,瑞斯托王庭想要他的手,敌法师想要他的头,他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垂枝玫瑰寻求庇护,但首先,他要找到评议团密使,这也是为什么莱恩来到了玫叶城。

巫妖艾斯瑞安最近心情很好:起义的豺狼人们正需要力量;莱恩逃亡到玫叶城一定也需要盟友;冰女莉莱难得从冰川残骸放假出来,目的地也是玫叶城。选择太多真是种奢侈的烦恼——该从谁开始杀好呢。

宙斯最近的心情则不太好,因为他听说有个叫风暴之灵的家伙竟敢声称雷电归他管辖!为了证明他宙斯才是统御闪电的最高神祗,他来到了玫叶城并找到了风暴之灵,他们两各自展现了对雷电高超的技艺:宙斯使用闪电一击摧毁了红雾军团的一座兵营,风暴之灵召唤雷霆风暴消灭了一支军队。看见对方还敢在自己面前炫耀雷霆之力,冲动的宙斯因为冲动,是的他冲动了,召唤了达摩克斯霹雳炸毁了一座城市。哪座城市?心情变好的宙斯才不会在乎是哪座城市呢。

作为一个虚无主义者,帕格纳一直很反感泰勒庄园的条条框框,他们居然想控制魔法。虽然准确来说帕格纳用的不是魔法,而是湮灭术,但这并不影响暴躁的帕格纳想要将泰勒庄园化为一片灰烬,前往泰勒庄园就必须经过玫叶城。而现在他正准备这么做。

冥界亚龙曾经被帕格纳利用、控制和奴役过。逃脱出来的它如同所有复仇者一样,准备找到并杀掉曾经奴役过自己的人。当然冥界亚龙的仇恨范围稍微有点大:所有玩弄法术的人。而目前,玩弄法术最多人的地方似乎就在玫叶城。

影后一回归就是王炸,这部8.9分悬疑剧可太顶了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院线电影选择在线上放映。

大荧幕和小屏幕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有些网剧的制作水准甚至已经超过了电影。

之前那些所谓的电影咖们纷纷“屈尊”拍起了电视剧。

相比电影比较注重质感和细节,电视剧的人物跨度和剧情篇幅更难把握。

所以灵动如周迅、倔强如章子怡,影后们无一幸免大都翻了车,出现了一堆“丫头教”。

但最近这位影后,暌违十年再度回归剧圈,一出手依然是大杀四方的架势。

她就是永远的Rose,凯特·温斯莱特。

跟有“神剧制造机”之称的老东家HBO再度合作,挑战很少涉及的悬疑探案题材。

冲着这个配置,不看说不过去吧!

《东城梦魇》

这部是限定剧,7集的篇幅相当适合周末刷完。

虽然目前才出了三集,但内外网口碑炸裂,让它直接锁定年度最佳美剧之一。

烂番茄一直保持着92%的新鲜度,豆瓣评分也从开播的8.8分逐渐升到了8.9分。

作为HBO本季度最重磅的剧集,主创阵容自然相当强悍。

导演是《西部世界》、《狩猎》的导演克雷格,绝对的品质保证。

凯特的老搭档,《记忆碎片》的男主盖·皮尔斯也倾情加盟,这也是两人时隔十年后的再度合作。

此外还有“快银”埃文·彼得斯等一众好莱坞熟脸加盟。

老戏骨 悬疑,这样的搭配HBO早就驾轻就熟,之前的《真探》、《大小谎言》都是很好的例子。

故事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

小镇曾经因为矿业而繁荣,如今日薄西山,整座城市满是萧条和落寞。

女主梅尔是小镇的传奇人物,25年前一发精准投篮,让她有了“猎鹰女”的称号。

后来女承父业,在小镇里当起了警探,深受邻里的爱戴。

这里是典型的熟人社区,整个小镇里吸毒、盗窃的现象随处可见。

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居民们第一时间不是报警,而是打给梅尔。

她刚刚解决完老太太那边有变态偷窥女儿洗澡的案子,接着又要面对成群的记者。

昔日篮球队友的女儿已经失踪一年了,哪怕重金悬赏,依旧杳无音讯。

上级和舆论都在施压,梅尔找遍了所有线索依然毫无进展,压得喘不过气。

这个案子还没解决,又一宗少女谋杀案发生了。

17岁少女艾琳,全身赤裸被陈尸在森林的小溪边。

死状异常惨烈,左边眉毛处有一个洞,很明显是被枪支近距离射中的痕迹。

连环案件不断,上头外派了警探科林跟梅尔协同办案。

可调查之后才发现,小镇上越来越多的人涉入其中,真相扑朔迷离。

艾琳几乎就是这座小镇的一个缩影,身世相当凄惨。

父亲终日酗酒对她残忍粗暴,还在念高中的她生下孩子后就被男友抛弃。

孩子一出生耳朵就有先天性疾病,孩子的父亲没钱医治,还找了一个新女友。

心灰意冷的艾琳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人,想着可能会有新的际遇,于是她兴奋的化好妆来到约定的森林赴约。

没错,那位网友正是前任新找的女友,因为嫉妒所以想要报复她。

十几个女生围成一圈霸凌艾琳,恶毒咒骂之后,甚至直接上手拳打脚踢。

旁边全都是冷眼旁观的看客。

梅尔调查了现场,仔细盘问了40多个人后做出判断,肯定凶手另有其人。

现场的人都没有听到枪声,并且艾琳最后的手机定位在剧里陈尸处13公里以外的地方。

这些既没有枪、也没有车的学生们不可能有这样的作案能力。

真凶到底是谁?不到最后一集谁也不知道。

艾琳的父亲在接受询问时闪烁其词,转过头就拿着枪去击杀艾琳的前任渣男,难道是为了毁灭证据?

更离奇的是,艾琳的闺蜜这时爆出了惊天秘密:

艾琳儿子的生父可能根本不是那个渣男友,而是女主梅林的前夫,也就是艾琳在学校的数学老师弗兰克。

艾琳的闺蜜曾经看到弗兰克送她回家,甚至帮她买孩子用的尿布。

梅尔身边的人,跟死者有关系的不止一个。

艾琳被霸凌时,梅尔的女儿刚好在场,还是最后一个与她有接触的人。

梅尔表弟所在的教堂里,新调来的神父也跟艾琳有密切接触。

镜头一转,那位神父甚至偷偷扔掉了艾琳的粉色自行车。

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鬼”,梅尔自己的生活也在案件调查中逐渐发生巨变。

少女连环被害案的凶手是否是同一个人?女主跟案子究竟还有什么瓜葛?

更多的线索,只有等到更新之后才能一一破解。

这类的悬疑探案剧其实大同小异,开局一个连环杀人案,继而抽丝剥茧找出凶手。

不熟悉欧美剧集的人看到第一集可能会觉得节奏太慢。

这部剧没有惊呆众人的暴力开场,也没有刺激眼球的床戏。

反而通过一个个朴素的生活片段,把东城的萧条、黑暗以相当具有沉浸感的方式铺陈开来。

从第三集开始,凶手轮番出现又再度反转,小镇疑云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其实看剧名就知道,这部剧的主题更多的是女主角梅尔,而非案件本身。

凯特的表演更是难能可贵,稳定发挥把梅尔这个核心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中国的女演员们还要在大女主剧里演少女时,凯特早就抛弃了身材和容貌焦虑。

在这部剧里演起了奶奶,是的,你没有看错。

她不断地在奶奶、母亲、女儿、警长、妻子,无数个身份之间转换。

为了案件彻夜不眠,查案没时间吃饭,只能在车上随便吃几口冷掉的汉堡。

追嫌犯时腿受伤,懒得去医院,一瘸一拐地回家之后拿起冰袋自己敷。

没有磨皮滤镜,服装万年不换,松垮的眼袋和皱纹下面,是一个警探最真实的状态。

没有高科技辅助办案,更多的是依赖问询和她十几年的经验,朴素的让人信服。

当回归家庭时,她身上没有一丝当年那朵“英伦玫瑰”的影子。

儿子自杀,前夫跟别的女人订婚,自己还要在家带孙子和女儿,面对年长的母亲。

她像一个被抽干的水井,一个被家庭和生活折磨到疲惫不堪的中年妇女。

头发褪色了也没时间染,口红要不就是长毛了,要不就是完全用不上的绿色。

本以为能强忍住的丧子之痛,却在不经意时涌上心头,悲而不外露。

看凯特演戏时,全然忘记了她之前的所有角色,让人相信她就是梅尔本人。

她精准地表达,足够吸引观众跟随她的视角追完整部剧。

不断探寻她身份背后的秘密,看她如何自处、如何面对生活给她的一系列考验。

可当她略施粉黛,又让人眼前一亮,她依旧是那个让世界惊艳的Rose啊。

如何在电影和电视剧之间平衡,凯特给出了满分答案。

教科书一般的演技加上不断揭露人性和真实的好剧本,构成了本季最值得看的剧集之一。

趁着还没过半,赶紧感受一下这个迷雾丛生的小镇故事、以及影后的动情演绎吧。

包你入股不亏。

为了征服这片冰海,400年来上百人有去无回

在人类探险的历史中,大概没有任何一项任务比探索西北航道让人类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一位挪威探险家曾写下“没有别的地方比这里更让人步履维艰,面对如此多的困境,忍受如此的贫瘠,并且只被承诺了微薄的回报。”这里是地球上人口最少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仅0.02人,真正的北极荒野。仅在夏末的三到四周内,浮冰部分消融,给了探险家们涉足的机会。

然而冰封之境的无穷魅力和探险的野心仍然引诱着一代代的探险家,他们之中,有些人带着荣誉和名利凯旋而归,有些人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北美大陆以北,极点以南不到2000公里的广袤浮冰上,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沉默的等待着勇敢者的探访。

消失的舰队

西北航道最著名的传奇

西北航道开拓史上最著名的故事,是约翰·弗兰克林(Sir. John Franklin)这个名字和他留下的谜团。

1845年7月末,“幽灵”与“恐怖”号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艘捕鲸船在巴芬湾通道的入口处看到了他们,他们正在兰开斯特湾等待冰雪消融,以便开始穿越极寒地区的旅程。

1819年,弗兰克林作为英国海军将领进行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极地探险,从哈德逊湾西岸到北冰洋沿岸,沿途勘察了加拿大西北部的铜矿河,及部分海岸线。

▲Sir. John Franklin

此时,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航海家们已经无数次寻找过西北航道,铺垫工作已经到位,却不曾通航。对北极海岸线的探索似乎表明,发现西北航道指日可待,弗兰克林决心成为那个成功的人。

1845年,59岁的弗兰克林在英国海军部的征召下,第三次出发,试图荡清西北航道海图上最后的迷雾。两艘巨大的海军舰艇——"幽灵 "号和其姊妹船 "恐怖 "号,载着128名水手于1845年5月19日从泰晤士河出发。

这支探险队似乎和泰坦尼克号一样坚不可摧:船员们都很年轻、强悍、经验丰富。船只用铁皮包裹着,拥有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最新技术——蒸汽驱动,全船排布的热水管,携带了早期的达盖尔摄影机。

▲“幽灵号”与“恐怖号”

舰队所携带的食物可谓奢靡,两个仓库载有可供应超过三年的食物和饮料,除了基础的水和食物以外,还携带了3000千克烟草和770升蔓越莓浆以及2900本书,他们甚至带了宠物——两只狗和一只猴子陪伴着他们。

起航两个多月后的7月下旬,两艘船最后一次出现在外界的视野中。

1846年初,在到达北纬77°后,幽灵号和恐怖号在比奇岛过冬,沿途考察海岸线的同时建立了越冬基地。在第一个工作季中就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这是以前任何考察都无法比拟的,但漫长的考察工作为即将到来的灾难买下了伏笔。

1846年9月,由于气温过低,海面冰层持续加厚,两艘船都被困在威廉国王岛西北的冰层中。“幽灵”与“恐怖”号在残酷的极寒中挨过了一年半的煎熬时光。

到第二个夏天来临,舰队继续前进时,有3个人已经死去。

1847年9月,船只再次被牢牢冻住,再也未能解脱出来。更糟的是,所携带的食品有一半已霉烂变质,无法食用。同时他们携带的果汁在长时间存放后也已经变质,长期缺乏果蔬的营养导致大量船员患上了坏血病。

船只被困在浮冰中,距离最近的文明也有数百公里,船员们无计可施。他们曾希望,船只可以和浮冰一起往西漂流而自动进入太平洋,后来却失望地发现,这纯粹是一种幻想。

祸不单行,1847年6月11日,由于疾病缠身,在刚庆祝了62岁生日之后,弗兰克林在英属北极群岛威廉国王岛西北的维多利亚岛附近溘然长逝,舰队交由二把手弗朗西斯·克罗泽指挥。

直到咽气,弗兰克林仍然满怀信心地盼望着,几天之内他的船只将会挣脱浮冰,自由地向西航行,直到胜利。然而,现实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两艘船不仅均未挣脱,且都在浮冰的挤压下导致了船身破裂,所幸在浮冰的包裹下暂时没有沉入海底。

进入第三个冬季之后,食物愈来愈少,人们渐渐地因饥寒交迫而死。到1848年4月,已有23名船员丧生。

北极的冬季漫长无比,海冰毫无解冻的迹象。1848年4月22日,剩余的105人放弃了两艘被牢牢冻在冰层中的船只,决定弃船逃生。然而由于长期的饥寒交迫,他们的体力已经非常虚弱,许多人染上了重病。4月25日,远征队的指挥官弗朗西斯·克洛泽在纸上写下了一张简报,并将其塞进威廉王岛上的一个石坑中。

这张简报显示,也许是为了找到猎物,也可能是寄希望于700多英里外的一个前哨站,他和其他剩余的队员正步行前往远在美洲大陆另一端的巴克河。

这是克罗泽和船员们留下的最后的信息。

如今,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德文岛附近的一个半岛上,阴森森地矗立着四座孤独的坟墓,其中埋藏着三个命途多舛的西北航道探险队的成员,以及一位去寻找他们的人。

三个年轻船员是如何死亡的仍不得而知,尽管他们的尸体在冰冷的北极地面上的棺材里仍然保存得非常好——冰封的冻土已经将他们木乃伊化。

第四个墓碑是托马斯·摩根的墓碑,在弗兰克林船队遇险的几年后,英国派出了一支舰队前去寻找弗兰克林的下落,托马斯·摩根跟随着这支舰队出海,却再也没能回来。每个坟墓都是用木头做成的,上面有青铜标语牌,是原始标记的再现。

2014年9月,“幽灵”号在威廉国王岛南部相对较浅的水域被发现,两年后的2016年9月,在幽灵号以北约100公里的恐怖湾,研究人员发现了恐怖号的残骸。

“恐怖“号的船体仍然完好无损,意味着船员并非因为船体的破损而被迫弃船逃走。此外,它的大部分舱门都被关上了,这表明船员们在出发前已经为冬天做了准备。

▲恐怖号残骸

这艘沉船上的时间似乎自沉入水底起就不再流动:完好无损的船舱、一系列整齐堆放的物品,以及关闭的抽屉和柜子。也许在这些门后或抽屉里藏着一条揭开历史真相最关键的线索:一张地图、一封信、一本日记。

300年的徒劳

从16世纪到19世纪,数不清的尝试却未能换来一次成功

十五世纪末,英、法、荷兰的海上崛起与全球争霸还没有拉开大幕,地理探索与伴随的殖民扩张仍由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主导。

这两个最早开启海外殖民地扩张的欧洲王国,将新大陆——美洲,以及欧美之间宽广的大西洋的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恰在此时,英国人为了在与西葡两国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决定开发一条大陆北部航线,绕过西葡的美洲领地,前往亚洲大陆。

1576年4月,一份名为《关于通往中国的新通道的论述》的文件被递交到英国女王的书桌上,署名汉弗莱·吉尔伯特(Humphrey Gilbert)。文件中描述了“向西北方向航行,绕过美洲大陆北端,穿过极地区域到达中国。”的设想,来缩短去往东方进行贸易所需的时间。

▲西北航道示意图

▲穿越加拿大北部群岛的放大图,其中比奇岛位于德文岛的西南角,颜色加深的岛屿为威廉国王岛。

在十六世纪的海图中,19000千米的苏伊士运河航道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沿欧洲大陆海岸向南绕过好望角,航程长达22356公里。

而新航道全长仅14000公里,从大西洋北上进入北冰洋,向西穿越加拿大北极群岛的36,500多座岛屿,再经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西北航道由此得名。巨大的航程差距让西北航道的开拓具有极高的经济意义,也正因如此,欧洲各国才推动了西北航道的早期开拓。

在吉尔伯特爵士的支持下,探险家马丁·弗罗比舍(Martin Frobisher)于同年离开英国,开始了英国人第一次寻找西北航道的尝试。

他从格陵兰岛南部海岸出发,航行到北纬62°的海峡区域。在这期间,长期的航行与肆虐的风暴让弗罗比舍舰队的其中一艘船沉没,另一艘被迫返航。

▲马丁·弗罗比舍

6月,弗罗比舍所乘坐的加布里埃尔号的五名船员离奇失踪。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水手被俘虏了,而且可能被因纽特人杀害了。而在巴芬岛因纽特人的口述中,五个水手则是在巴芬湾被放逐,并得到了因纽特人的照顾。至今,这5名船员的去向仍然是一个谜。

1585年,同样受吉尔伯特影响,探险家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也先后进行了三次探险。由于天气恶劣,他的最后一次探险被迫在弗罗比舍湾附近折返。在他的旅行日志中,西北航道被厚厚的海冰封堵,巴芬岛则是一片不毛之地,从大陆上望去,孤悬于海上。

1607年,亨利·哈德逊(Henry Hudson)受一家名为“莫斯科公司”(Muscovy Company)的英格兰贸易公司雇佣,领导了一次穿越北极圈到中国的航行。4月,哈德逊和10名船员乘坐霍普韦尔号船从英国的格雷夫森出发。不利的风向使之成为了一次缓慢的旅行,他们花了26天才到达英国北端。然后又花了一个半星期才到达北极圈。

▲亨利·哈德逊画像,如今纽约市著名的哈德逊河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进入冰雪覆盖的水域。在挪威的斯匹茨伯根岛,他几次试图绕过冰山群航行,但都没有成功。7月27日,霍普韦尔号和她的船员掉头向英国方向驶去。

首战失利,哈德逊没能找到通往中国的北方路线。

与哈德逊的失望不同,一路上成群的鲸鱼跃出海面的消息让莫斯科公司异常兴奋。17世纪的捕鲸业发达,鲸鱼的肉和可被用于助燃的脂肪利润可观。因此,1608年,莫斯科公司再次委托哈德逊前往北极,寻找前往远东的通道,也同时进行捕鲸作业。

1608年4月22日,哈德逊再次乘坐霍普韦尔号离开,沿着之前的轨迹继续前行并到达了新泽姆利亚。他们又看到了一些动物,哈德逊甚至在日记中记录了看到一条美人鱼。但和上一次旅行一样,面对成群结队的巨大冰山,哈德逊束手无策,不得不返航,回到英国。

1609年,一无所获的莫斯科公司对哈德逊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哈德逊改受荷兰东印度公司委托,第三次寻找一条通往亚洲的东北通道。4月6日,哈德逊乘坐 "半月"号船从荷兰启程向西,到达了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然后掉头向北,进入了今天纽约的一条河流——哈德逊希望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通道,但沿着这条河走了150英里后,他发现这并不是他所希望的西北航线。这条河,后来被称为哈德逊河。

▲哈德逊河

尽管三次航行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同时期的欧洲,哈德逊对于极圈探索的经验与话语权已经无可匹敌。在他的号召下,1610年4月17日,哈德逊和他的儿子以及一众船员乘坐 "发现号 "四度起航,出发寻找远在地平线的西北航道。

他们驶过大西洋,到达加拿大北部的詹姆斯湾后,舰队并没有发现通往亚洲太平洋的出口。航行此时却不得不暂时停止,气温骤降,海面封冻,北极的冬季已然来临。

哈德逊和他的船员在詹姆斯湾度过了整个凛冬。十个月后的1611年5月底,形势好转,发现号终于摆脱了冰层,可团队内部却出现了分歧。哈德逊计划继续进行未完成的探索,但团员认为,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6月,船员罗伯特·朱特领导了一场针对哈德逊的兵变。哈德逊、他的儿子和几个忠诚于哈德逊的船员被送到一艘小船上,让他们在驶回英国的路上漂流。

据说,哈德逊试图划着这艘小艇希望能跟上船的步伐,这反而消解了船员们的最后一丝道德感与罪恶感,他们放下了船帆,借着风力加速驶去,将哈德逊留在了地平线上。

弗罗比舍、戴维斯、哈德逊、弗兰克林,这些人只是300年来试图找寻西北航道的众多探险家的冰山一角,然而尽管无数的探险家曾付出过努力,甚至生命,却没有一人曾完成通航。西北航道的探索看似不可能完成,并且已经消耗了太多人力和物力,到了19世纪末,这项任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有一个人除外。

征服航道

一次成功的探险,取决于合理的规划与准备

作为一名极地探险家,完成西北航道并不是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人生中最辉煌的成就。阿蒙森似乎注定要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血液中流淌的维京人基因正在等待着觉醒的那一天。

出生于挪威的阿蒙森从小就沉浸在极地探险的故事中,他尤其喜欢约翰·弗兰克林爵士那段命运多舛的旅程。从很小开始,他就尝试啃食皮革和骨头,增强体质,忍受艰辛,为危险的冒险做准备。

▲罗尔德·阿蒙森

尽管出生于传统的农民世家,阿蒙森的父辈却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船长父亲的熏陶下,阿蒙森也对远航有着强烈的欲望。而阿蒙森的母亲希望他能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比如学医。虽然这并非他的本意,阿蒙森还是顺从了母亲的意愿。不过探险的念头从未离开过他的脑海,母亲去世后,他放弃了学业,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了探索极地的事业。

他以大副的身份参加了“贝尔吉克号”在南极首次越冬的探险,也曾在一艘航行于北极海域的商船上工作过。几年时间,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海员,他开始计划真正属于自己的探险:挑战困扰了探险家近数百年的西北航道。

1901年,阿蒙森前往特罗姆瑟购买了一艘帆船,Gjøa号。由于船只尺寸相对较小,无法维持大量的船员,阿蒙森只雇用了六个人与他同行。

▲Gjøa号

接下来的两年中,他一直在为西北航道探险做充分的准备:他在北极地区与Gjøa的老船员一起度过了五个月,熟悉船只,学习在北极水域航行的一切知识;同时捕捉海豹——为探险队创造收入,并近一步修整、加固、改造。

Gjøa比富兰克林那两艘沉重的、满载的船只小得多,然而事实证明,一次成功的探险并不取决于拥有多大的船只,或奢华的补给,而是源于充分、科学的准备。

1903年6月16日,当阿蒙森和他的小船 "Gjøa"号启航向北,他清楚地知道,他正在开始一场绝无退路的冒险。在他之前,无论队伍庞大或紧凑,装备精良或简陋,残酷的北极统统无视了这些条件——还没有任何人成功过哪怕一次……

在格陵兰岛西部的戈德港,阿蒙森购买了补给品和几只哈士奇以备陆路行进。之后,这艘满载货物的船在梅尔维尔湾可怕的风暴中挣扎。梅尔维尔湾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水体之一,水下暗礁密布,水面波涛汹涌,轻盈小巧的Gjøa号在避免触礁上有着天生的优势,但船员们仍被巨浪折磨的叫苦不迭,团队人心惶惶。

波涛中,阿蒙森不断地告诉惊恐的船员:“相信我。最重要的是,相信Gjøa号。我理解她,她也理解我,我们心意相通。”

1903年8月22日,Gjøa号到达贝西岛。从这里开始,Gjøa号沿着约翰·弗兰克林的宿命路线驶向威廉国王岛,这是古往今来,探险家们迄今为止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阿蒙森驶入加拿大北部的海峡,海峡没有封冻,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可以只用一个季节继续通过西北航道。但阿蒙森却孜孜不倦的希望能寻找一个好的过冬地点,因为阿蒙森的此行的第二个目的,是想确认自1831年发现磁北极以来,它是否已经移动。

如果你曾出海去过北极圈,你会发现罗盘并不永远指向地理意义上的北极——那个所有经线交汇之处。罗盘的指向依靠地球磁场,而地球的地磁北极(实际上是磁场的南极)并不位于地理北极点,如今我们知道,它在不停地移动,现在,它大约位于北纬86.4°,西经166.3°。

▲从1840年至今,地磁北极的位置变化。

在船只的停泊地附近,他发现了一个小港口,他将其命名为Gjøahavn(意为 "Gjøa港"),与磁北极的距离合适,可以建立一个固定的观测站。他在这里停留了两年,对磁北极进行连续测量,并成功确认地磁北极相较约60年前约翰·罗斯首次测定的位置有所移动。

在这两个漫长的冬天里,阿蒙森和他的船员们开始熟悉当地的原住民——因纽特人。

1903年10月底,一小队因纽特人出现在Gjøa港。很快,一个因纽特村庄在附近发展起来。这些人是内西利科人(Netsiliks),是加拿大因纽特人中最孤立、最独立的一支。阿蒙森立即与他们交上了朋友,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阿蒙森镜头下的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的友好和慷慨得到了白人的善意和尊重的回报。七名挪威人学习了他们的语言,在因纽特人细致的教学下,水手们甚至学会了如何建造冰屋,如何让雪橇在极低的温度下滑行,如何穿上宽松的毛皮保暖,如何驱赶狗。

挪威人也向因纽特人提供刀、针和火柴、其他木材和金属工具,并在需要时提供食物。他们一起打猎,一些因纽特人协助挪威人做日常家务。他们经常访问对方的营地,研究对方的文化。阿蒙森对这些人和他们的生存技能非常着迷。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他们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收集了大量的文物,包括衣服、狩猎工具、器皿、皮划艇和雪橇。

▲因纽特人制作的雪橇

当他离开这群可爱的因纽特人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这辈子都不会遇到更慷慨的人了"。他从因纽特人那里习得的知识,学会并制作的温暖的海豹皮衣,伴随了阿蒙森之后漫长的探险生涯。

1905年春天,阿蒙森已经准备好继续向西航行,补全西北航线最后的空白。8月13日,他们驶出了Gjøa港,阿蒙森紧握着小船Gjøa号的舵把,开始了辛普森海峡的艰难航行。

接下来他们度过了地狱般的两个星期。在这两个星期中,他与船员们驾驶船只躲避着浮冰与暗礁,本就娇小的Gjøa号在庞大的冰山面前更显得不堪一击,每次与冰山擦肩而过都仿佛死神在耳旁吐息,任何一次疏漏都有可能让团队走向覆灭。

出海三年,所有人的精神都在崩溃的边缘,而这危机四伏的两周又无疑将船员们的精神逼至极限。阿蒙森面容憔悴,身体不适,已经数天没有进食,也不敢睡觉。精疲力竭的船员们一次又一次地恳求阿蒙森回头。但他知道,梦想已经近在咫尺。

▲阿蒙森的船员们,7个勇敢的男人。

自助者天助,从现在回望那段地狱一般的传奇航行,最糟糕的航程已然过去。

“We passed Liston and Sutton Islands and ran out the Dolphin and Union Strait. My relief over managing the last difficult hole in the Northwest Passage was indescribable,”

——Roald Amundsen 1905.8.21

“我们经过利斯顿岛和萨顿岛,跑出了海豚海峡和联合海峡。”冒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在他1905年8月21日的笔记中写道:“我对驾驭西北航道上最后一个难关的欣慰是无法形容的。”阿蒙森披着厚厚的海豹皮,凝视着开阔的大海。

在冰层中度过的三年时光正缓缓消失在他身后,在Gjøa号探险船上危险、寒冷、传奇的岁月,终于结束了。

1905年8月26日,阿蒙森听到瞭望员久违的呐喊:"开船。前进!" 阿蒙森立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在开放水域,发现了一艘来自太平洋的捕鲸船——美国捕鲸船 “查尔斯·汉森”号出现在眼前,其船长对阿蒙森表示欢迎,并成为第一个祝贺他成功通航西北航道的人。

阿蒙森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西北航道已经完成,我自年少的梦——在那一刻,完成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我的喉咙……我有点过度紧张和疲惫……这是我的一个弱点……但我感到眼里有泪水。”

▲船员们已经憔悴不堪。

9月2日,Gjøa号在加拿大北岸的国王角附近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一位捕鲸船长急于从陆路返回旧金山,劝说身无分文的阿蒙森带上他。在两名因纽特人向导的带领下,一行人越过一道山脊,于1905年12月5日到达埃格伯特堡。在那里,阿蒙森通过电报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胜利。

穿越西北航道的艰辛旅程使阿蒙森付出了代价。他当时33岁,但他看起来比63岁还要年迈。西北航道仿佛有一种魔力,在这三年中,让这个小伙子加速衰老,似乎不想让征服它的人看起来如此的年轻。

说来奇怪,自成功穿越后的那刻起,在阿蒙森身上,时间好像不再流动——余生中,他的脸一直保持着瘦削、憔悴的样子。

与此同时,阿蒙森遥远的家乡挪威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解散两个王国之间的联盟,挪威从瑞典解放出来,并拥有了自己的王室——哈康国王和莫德女王。挪威作为独立王国的身份开始逐步建立,而阿蒙森适时的成功,使他一举成为了挪威的民族英雄。

当阿蒙森回到家乡时,挪威举办了盛大的欢庆仪式,并为他颁发了圣奥拉夫勋章。(圣奥拉夫勋章用来奖励为国家和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接下来的故事,则成为了阿蒙森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1909年,阿蒙森开始计划进行一次探险,并与次年6月乘坐弗兰姆号离开挪威,率领五人小组驶向了南极。

阿蒙森去世后,他的好友,同为探险家的南森为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极地探险家写下了墓志铭:

“Amundsen... had set his course, as he had determined, and without looking back...”(他设定好了航向,就像他决定的那样,坚定不移的驶去。)

第一个远征探险时代已经结束,但现代远征时代已经开始。西北航道仍然是一个罕见的目的地,它牢牢的被冰冻着,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无法到达。

新时代的通航

Alone on a wild wild sea.

尽管首航已经完成,西北航道对于探险家的诱惑仍是巨大的。

大卫-斯科特·考伯(David-Scott Cowper)驾驶着他的“梅伯·E·霍兰德(Mabel·E·Holland)”号行驶在浓雾笼罩的黯淡昏光中。浮冰密布,他发动船尾的两个引擎,试图挣脱这片令人神经紧绷的恐怖水域,但已经来不及了。他想起出发之前,经验丰富的浮冰观测员曾警告过他,在那年尝试穿越西北航道是“自杀式的行为“,而现在,大卫意识到他们是对的。

他在挑战世界上最凶险的环境,而它的威力才刚刚开始浮现。

▲大卫从直升机上拍下了这张图片,展现了寒冬迫近时北极冻结的海面。

在来到这个极北地区之前,大卫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单人航海探险家之一,他曾经单人跨越大西洋,单人环球航行,也是聚光灯下的常客。然而这些都只是单人穿越西北航道的前奏曲,尽管在西北航道的开拓史上,英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截至1986年,没有任何一艘来自英国的船只成功完成过西北航道,也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一个人实现过单人航行。

雄心壮志引诱着这个壮实的英国人。

1986年7月14日,办理了数不尽的手续之后,在亲友和媒体的簇拥下,大卫走上了Mabel·E·Holland号亮橙色的甲板,发动引擎,注视着港口缓缓的消失在地平线上,以6节(约11.1km/h)的速度向北方航行。

▲Mabel号航行于冰海之中

从苏格兰的北端,只需再向北90公里,就能跨越北纬60度线,北极近在咫尺,在北纬66度34分以北,一年中将只有一次日出日落,从地理意义上,这里就算是北极。

到目前为止,大卫还可以使用自动驾驶,随着Mabel号向北航行,生活开始变得异常——白天变得越来越长(极昼),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黑夜;由于越来越靠近地磁北极,罗盘开始变得不灵敏,直到最后开始胡乱打转,如果你吊着一根磁针靠近地磁北极,它会开始倾向于竖直,而不是水平指向北方;海面上的浮冰也在不断增多,航行的危险与日俱增。

而随着罗盘逐渐失灵,失去了自动驾驶的大卫不得不每天花上18个小时手动掌舵。饿了,就快速扒拉两口饭,困了,就只能关掉引擎,让Mabel号缓慢的随波逐流,并寄希望于它不会撞上某个乱窜的浮冰。

很快,八月进入了尾声,意味着北极将很快进入冬季,视野清晰的白昼正在淡去,黑夜即将来临,随之而来的将是刺骨的寒冷和厚厚的海冰。在黑暗中行船的凶险和越来越多的浮冰让大卫不敢行船,而他能做的只有等。

北极的冬夜,气温可以降至零下60摄氏度,在船舱内虽然稍显温暖,但对于大卫所携带的保暖物品来说仍然可能是致命的。随着海冰的面积越来越大,Mabel号频繁地抛锚,他虽然有很多杂物需要处理,但等待终究难熬。

一番权衡之下,大卫接受了加拿大海岸巡逻队的提议,决定将Mabel号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锚定,抽空了引擎的冷却液,以防霜冻对引擎造成损坏。他将Mabel号留在此地,自己则搭乘巡逻队的直升机逃离北极的寒夜。

他感到有愧于Mabel号,因为将她留在那个寒冬之地。事实上,对于能否再见到她,他的心里也存在着疑问。

带着这些疑虑,在1986年的9月末,他回到了希思罗机场,英国,那个温暖的家。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由于北极的航行季只有八九两个月份,次年5月,大卫决定去看望Mabel号,并确认她是否完好。

看起来,Mabel虽然被积雪掩埋,但情况不错,没有严重受损。穿越西北航道似乎指日可待。在确认了Mabel的情况后,大卫动身返回了英国。

▲被积雪部分掩埋的Mabel号,雪堆上有北极熊的脚印。

可事情并不想他想的那样美好,7月末,大卫就接到了加拿大打来的电话:Mabel被淹了,而且被冲到了岸边。大卫立即动身从英国返回北极,看到Mabel的第一眼,她无助的倒在海岸上,海浪夹着浮冰拍打着船身。

接下来的整个夏天,大卫都在岸上奋力的维修Mabel号,很幸运,他做到了,但夏天已过,1987年剩余的夏季已经不足以完成西北航道的通航,不过至少,今年动身返回英国的时候,他很有信心Mabel号不会再出现任何问题。

1988年的夏天,大卫再次返回Mabel号,将她放入水中,他驾驶着Mabel在三周内航行了2400公里,终于逃出了浮冰密布的罗斯堡,然而这一段航行直接耗尽了1988年的夏季。1988年至1989年的冬季出奇的冷,北极的气温一度降至零下100摄氏度。不过Mabel号处于安全的境地下,因此,1989年夏季的航行显得格外的顺利。

当1989年9月24日上午9点,大卫驾驶着Mabel号回到英国纽卡斯尔港口的时候,距离Mabel号离开这个港口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

▲当大卫驾驶着Mabel号返回港口时,众多船只为他领航。

“那是一个令人情绪激动的时刻,我驾驶着她慢慢停靠在港口,家人和朋友们都给予了我热烈的欢迎,我们回家了!”大卫-斯科特·考伯在他的著作中如此写道。

如今,由于气候变暖,西北航道的航行难度已远低于不如几十年前,每年海冰的面积都在不断收缩,夏季可以通航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有旅游船只将西北航道作为目的地航行。然而,极地的凶险还是削弱了航道的经济价值,除了航海探险家和只远观不亵玩的游客以外,西北航道仍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寂静之地。

“胜利角”笔记(Victory Point Note)

一张非常特别的纸

这是1859年,在威廉王岛西北海岸的胜利角以南,弗兰克林幸存的船员上岸处发现的一本笔记。它被保存在一个金属罐中,有锈迹,很可能在那段时间里遭受了许多次的浸湿-冰冻-化冻-干燥的循环,因此被发现时已有破损,但仍能读出纸上记录的内容。至今,它仍然是唯一已知的记录,详细记录了船员们为求生而步行到后河的计划。

▲胜利角笔记原件影印

1847年5月28日H.M.S.hips Erebus and Terror在北纬70°5'的冰面上过冬。西经98°23'' 1846-7年曾在北纬74°43'28''西经91°39'15''的比奇岛过冬。由惠灵顿海峡北行至北纬77度后,从康沃利斯岛的西侧返回。约翰-富兰克林爵士指挥远征队。一切顺利。由2名军官和6名士兵组成的队伍于1847年5月24日星期一离船。

1848年4月25日恐怖号和埃里伯斯号于4月22日被遗弃在这里,自1846年9月12日被围困。由F.R.M.Crozier船长指挥的105名军官和船员在这里登陆--在北纬69°37'42',南纬69°37'42'。69°37'42''长。98°41'约翰-富兰克林爵士于1847年6月11日去世,到目前为止,远征队的总损失是9名军官和15名士兵。

——"胜利角"笔记

撰文/王疼疼

设计/Vio

编辑/文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