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哈啰网约车上线(哈啰出行打车业务正式上线 网约车格局能否生变?)

导读 哈啰网约车上线文章列表:1、哈啰出行打车业务正式上线 网约车格局能否生变?2、搅局者来了:哈啰出行正式上线网约车业务3、哈啰网约车上线 继美团高德后又一开通网约车业务4、

哈啰网约车上线文章列表:

哈啰网约车上线(哈啰出行打车业务正式上线 网约车格局能否生变?)

哈啰出行打车业务正式上线 网约车格局能否生变?

改名升级近一个月后,哈啰出行的网约车业务正式面世。近日,哈啰出行APP上线了打车入口,目前只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仅在上海、南京、成都三城进行试点。哈啰方面表示,平台只接入有资质的合作伙伴,已有首汽、嘀嗒等出行平台入口。这是继美团、携程、高德之后,又一个开通网约车业务的出行企业。

需寻求新市场空间

事实上,哈啰从共享单车拓展到哈啰出行并不突然。早在今年4月,哈啰出行就开始申请了“哈啰”系列商标名,包括哈啰出行、哈啰助力车、哈啰汽车、哈啰生活等。6月,哈罗单车COO韩美曾对媒体表示进军出行行业的决心,“未来我们一定是定位在整个出行领域的布局,我们目前有单车、助力车,也在筹备汽车。”

9月17日,哈罗单车正式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旗下业务涵盖共享单车、助力车、汽车,同时新平台还将接入出行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多平台,正式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迈进。从其覆盖的业务来看,哈啰对标的竞争对手不是摩拜和ofo,更像是滴滴。

“对哈啰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被迫的事情,毕竟滴滴和美团都在横跨业务。如果不上线更大的出行业务,有可能会影响哈啰单车自身业务的竞争力。”互联网分析师付亮称。

哈啰出行的底气来自背后阿里系的支持。去年12月,蚂蚁金服等就参与哈罗单车3.5亿美元D1轮投资;今年4月,蚂蚁金服再次参与哈罗单车近7亿美金的投资;之后,蚂蚁金服又于6月和7月对哈罗单车分别进行近19亿元和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据悉,接下来,阿里还将给哈啰出行提供支付宝首页入口和高德地图入口,阿里生态的企业与哈啰出行在数据、场景方面可以相互打通。

布局网约车面临重重考验

不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经验尚且不足的哈啰来说,目前仅仅是有了网约车的入场券,能否站稳脚跟才是关键。

有业内人士认为,哈啰出行在这个节点进入网约车,特别是滴滴出现顺风车事件后,交通运输部等监管部门对网约车进行专项检查,整个行业逐步规范重构的情况下进入网约车行业,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哈啰出行布局出行领域仍面临着网约车资质、用户安全、运营管理等多重考验。

“这与其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整体发展战略、竞争对手、运营策略以及外部监管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银河证券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员王靖添表示,网约车平台想提供好的服务,关键要确保平台有足够的车辆服务供给。“滴滴之前是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准入门槛有一定程度的放松,所以能相对保证平台上有足够的车辆供给服务,目前还要观察哈啰的运营策略、平台车辆服务供给量、用户活跃程度等。”

当初高调进入网约车市场的美团打车,曾在内部拟定扩张7个城市,然而到现在实际运营的城市仅有2个,此前美团在招股书中也表示“不会进一步拓展此项目”。

搅局者来了:哈啰出行正式上线网约车业务

来源:华尔街见闻

改名升级近一个月后,哈啰的网约车业务正式推出。

10月11日,哈啰出行上线了打车入口,正式推出网约车业务,目前业务覆盖上海、成都、南京三地。

打开哈啰出行App首页可以发现,已有单车、助力车和打车三个入口,但其打车业务目前只提供网约出租车的服务。

这也是继美团、高德之后,又一个开通网约车业务的出行企业。

哈啰的出行野心

事实上,哈啰在出行领域的野心早就已经显现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今年4月,哈啰出行就开始申请了“哈啰”系列商标名,包括哈啰出行、哈啰助力车、哈啰汽车、哈啰生活、哈啰共享单车等,商标类别则包含“旅游、物流服务”,“保险、金融、不动产”。

6月,哈罗单车COO韩美在与全天候科技对话时就明确表示了其进军出行行业的决心,她称:“未来我们一定是定位在整个出行领域的布局,我们目前有单车、助力车、也在筹备汽车。”

9月17日,哈罗单车正式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旗下业务涵盖共享单车、助力车、汽车,同时新平台还将接入出行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多平台,正式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迈进。

从其覆盖的业务来看,哈啰的竞争对手不是摩拜和ofo,更多的可能是滴滴。

背靠阿里

哈啰此番进入出行领域,敢与滴滴竞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阿里系的支持。

根据永安行此前发布的公告,蚂蚁金服通过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低碳科技(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后的主体)36.733%股权,为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前,阿里系就曾多次投资了哈罗。去年12月,蚂蚁金服等就参与哈罗3.5亿美元D1轮投资;今年4月,据一财报道,蚂蚁金服再次参与哈罗单车近7亿美金的投资;之后,蚂蚁金服又于6月和7月对哈罗分别进行近19亿元和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哈啰出行融资史(来源:企查查)

阿里方面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双方还在业务上协同发展,比如使用阿里云服务器,以及和阿里合作推出芝麻信用免押金。虽然哈啰来得晚了些,但其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

网约车领域,滴滴目前的主要精力正放在整治安全问题。美团也停止了之前的“烧钱大战”,在其招股书中表示“不会进一步拓展此项目”。

哈啰出行选择此时发力,是否会让网约车市场格局出现变化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来源:华尔街见闻

哈啰网约车上线 继美团高德后又一开通网约车业务

改名升级近一个月后,哈啰的网约车业务正式推出。

10月11日,哈啰出行上线了打车入口,正式推出网约车业务,目前业务覆盖上海、成都、南京三地。

打开哈啰出行App首页可以发现,已有单车、助力车和打车三个入口,但其打车业务目前只提供网约出租车的服务。

这也是继美团、高德之后,又一个开通网约车业务的出行企业。

哈啰的出行野心

事实上,哈啰在出行领域的野心早就已经显现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今年4月,哈啰出行就开始申请了“哈啰”系列商标名,包括哈啰出行、哈啰助力车、哈啰汽车、哈啰生活、哈啰共享单车等,商标类别则包含“旅游、物流服务”,“保险、金融、不动产”。

6月,哈罗单车COO韩美在与全天候科技对话时就明确表示了其进军出行行业的决心,她称:“未来我们一定是定位在整个出行领域的布局,我们目前有单车、助力车、也在筹备汽车。”

哈啰网约车上线

9月17日,哈罗单车正式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旗下业务涵盖共享单车、助力车、汽车,同时新平台还将接入出行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多平台,正式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迈进。

从其覆盖的业务来看,哈啰的竞争对手不是摩拜和ofo,更多的可能是滴滴。

背靠阿里

哈啰此番进入出行领域,敢与滴滴竞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阿里系的支持。

根据永安行此前发布的公告,蚂蚁金服通过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云鑫持有低碳科技(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后的主体)36.733%股权,为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前,阿里系就曾多次投资了哈罗。去年12月,蚂蚁金服等就参与哈罗3.5亿美元D1轮投资;今年4月,据一财报道,蚂蚁金服再次参与哈罗单车近7亿美金的投资;之后,蚂蚁金服又于6月和7月对哈罗分别进行近19亿元和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阿里方面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双方还在业务上协同发展,比如使用阿里云服务器,以及和阿里合作推出芝麻信用免押金。虽然哈啰来得晚了些,但其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

网约车领域,滴滴目前的主要精力正放在整治安全问题。美团也停止了之前的“烧钱大战”,在其招股书中表示“不会进一步拓展此项目”。

哈啰出行选择此时发力,是否会让网约车市场格局出现变化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哈啰出行上线网约车业务,全面进军千亿级市场

改名升级近一个月后,哈啰的网约车业务正式推出。10月11日,哈啰出行上线了打车入口,正式推出网约车业务,目前业务覆盖上海、成都、南京三地。打开哈啰出行App首页可以发现,已有单车、助力车和打车三个入口,但其打车业务目前只提供网约出租车的服务。

上线网约车市场进一步彰显出哈啰单车进军出行领域的决心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仅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超2亿,整体增速迅猛。其中,网约车用户(不含网约出租车)规模增长了40.6%,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增长了27.5%。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人民币,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将增至2678亿元,而后恢复平稳增长,2022年达5036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表明,网约车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出行的选择;同时让众多企业看到了网约车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

在巨大的市场的诱惑下从来都不会缺乏竞争者,滴滴打车作为网约车市场的先行者,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根据京比特查询的资料来看,目前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随后美团、高德也相继入局网约车市场,近来更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将和戴姆勒“牵手”进军网约车市场。显然此次哈啰出行上线网约车无疑是看中了网约车巨大的市场前景。

网约车是出行领域的重要主要部分,虽然相对于滴滴、美团、高德来说,哈啰出行入局网约车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哈啰出行近年来也在一直积极布局着自己的出行业务,今年6月,哈罗单车COO韩美在与全天候科技对话时就明确表示了其进军出行行业的决心,她称:“未来我们一定是定位在整个出行领域的布局,我们目前有单车、助力车、也在筹备汽车。”9月17日,哈罗单车正式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旗下业务涵盖共享单车、助力车、汽车,同时新平台还将接入出行和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多平台,正式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迈进。此次正式上线网约车将加速推动哈罗出行在出行领域的发展步伐,同时在也进一步彰显出了哈啰出行进军出行领域的决心。

哈啰出行上线网约车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2014年,随着ofo小黄车的创立,共享单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哈啰出行的前身是哈罗单车,主要的业务就是共享单车,主要的盈利模式也是共享单车。众所周知的是,近年来共享单车市场几乎归于寂静,不少单车企业都出现了严重亏损的状态,就以摩拜单车为例,在美团提交上市申请的时候,摩拜的财务状况也随之被暴露出来,近日美团也公布了2018中期业绩,综合美团招股书及2018中期业绩数据来看,4月4日起26天内,摩拜亏损约4.07亿元。2018年4月至6月底,摩拜营收4.7亿元,亏损15.1亿元。2018年上半年,摩拜营收26.6亿元,亏损30.6亿元。

共享单车亏损并不是只存于在摩拜一家身上,酷奇、小蓝等众多小型的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酷骑、小蓝等6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出现跑路、倒闭、有的甚至连押金都返回不了。根据永安行发布的公告透露了哈罗单车过去一年的财务数据(未经审计)。公告显示,哈罗单车现在的运营主体低碳科技总资产365,153.08万元,净资产41,953.09万元,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2,849.25万元,净利润-48,890.84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哈罗单车过去一年的净亏损达到了4.889亿元,营业收入仅为1.28亿元,净亏损几乎是营业收入的4倍。

在巨大的亏损面前,共享单车企业只有需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近日摩拜单宣布,上线实物电商,打造摩拜新的业务增点。在摩拜上线实物电商之前哈罗单车就已经正式宣布升级为哈啰出行,利用哈罗单车原有的留存的用户的流量来打造新的业务,虽然共享单车市场并不稳健,但其留下来的用户确实哈啰出行最大的资源,据悉哈罗单车活跃用户规模为1081.3万人。哈罗单车活跃用户数为184.2万人。显然此次上线网约车也业务是哈罗出行在共享单车之外的一种新的业务尝试,同时或也将成为哈罗出行的一个新的业务增点。

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哈啰出行上线网约车业务充满挑战

现阶段我国网约车市场上主要是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网约车深耕细分领域。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出行以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达58.6%,远高于其他网约车平台。随之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网约车领域,网约车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比如美团打车、、高德地图等,目前的网约车市场可以说已经被这些先入局的企业瓜分殆尽,京比特认为在马太效应下,强者恒强,资源会偏向原本就更占优势的一方,强者恒强。作为此时入局网约车市场的哈啰来说想要分取一杯羹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纵观各大网约车平台之间的竞争大多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个策略:降低佣金,提高补贴。虽然现在看来是消费者“渔翁得利”,但这样的政策只能是企业抢占用户和市场的临时手段,不能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策略,根据报道消息,有消息人士透露表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有高达40.4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其中为乘客司机补贴和司机奖励占了绝大部分。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滴滴出行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50-270亿美元左右,主营业务有2亿多美元亏损,总体上亏损了3-4亿美元。作为哈啰出行的网约车而言,也要避免用补贴这样的策略来抢占市场和用户,如何寻找有效的抢占市场的方法是哈啰网约车发展的重点。

众所周知,网约车市场非常的混乱,是一个长期缺乏监管的平台,空姐被害、网约车司机性骚扰等负面新闻占据着各大媒体头条,让网约车市场一时硝烟再起。究其重要原因则是因为网约车平台监管机制,预警机制发展不成熟,而哈啰网约车此时上线更应该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暖心!哈啰新上线司机空驶费权益,过去一年司机收入已上涨15%

11月25日,哈啰打车宣布对司机服务分产品进行升级改版,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上线了司机空驶费权益。

据介绍,此次上线的空驶费标准线以来,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司机免佣”、“流水飞涨”等权益,部分高分值和涨分为2.5元/km。横向对比各地出租车公司及网约车平台的规定,哈啰的空驶费标准处于较高水准。

空驶费的适用场景,将由哈啰支付系统进行判定。非司机责任下订单被取消、实际接送距离较长等情况下,司机将获得平台发放的空驶费作为补偿。

除了空驶费之外,哈啰打车还对服务分体系进行了许多更新,比如上调服务分加分标准。其中,默认好评加分标准从原来的0.1分/单上调至0.3分/单;主动好评加分则从0.3分/单调整为0.4分/单。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官方公告,哈啰打车服务分体系在去年年底上较快的司机过去一年收入已经上涨了15%。如今推出空驶费权益,司机相应收入相信会进一步增加。

从过往表现来看,哈啰对车主一直相当慷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台还提供了千万补贴计划。而为了保障司机权益和用户体验,同时提高平台运营效率和规范性,哈啰在过去几年针对各项规则都作出了不少调整,服务分体系就是最好的代表作。

目前使用的服务分体系,对司机的评价涵盖成交率、好评率、订单响应速度、履约表现等哥哥环节。据媒体报道,大多数司机对服务分的测算标准表示满意,尤其是为新司机设置保护期、只选取近期订单纳入测算的规则,对司机足够友好。

获得充足保障之后,司机服务质量提高,用户、司机对平台的评价也在持续改善。哈啰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86.4%的车主对平台当天提现功能强烈点赞,另有72%车主大力赞张低佣金制度。

今年4月,哈啰出行宣布将品牌全新升级为哈啰,并启用“陪伴生活每一天”的全新品牌口号,从产品、安全、技术和社会责任等环节进行全方位革新。如今新上线空驶费权益、升级服务分体系,也践行着哈啰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用户、司机的承诺。

而哈啰耗费如此多心思提高对司机和乘客的保障,自然也收获了相应的回报。数据显示,哈啰出行APP端月活在今年9月底突破1500万大关,平台单日GTV也实现了2亿元的历史突破。

进入2022年之后,哈啰出行业务增长迅速,无论是APP端的用户数量还是线下订单数量都获得显著增长。假以时日,相信哈啰能朝着出行 本地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目标大步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