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总结的是(齐民要术——古人谋生的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总结的是文章列表:
- 1、齐民要术——古人谋生的农业百科全书
- 2、粤港澳媒体看山东 潍坊三个模式写就新齐民要术
- 3、提高学习强国成绩,划重点:熟悉四人赛题库必不可缺
- 4、从一馔千年说起,探索中华古代饮食文明的足迹
- 5、文化纵横丨难舍最后一滴:不是酒,是醋
齐民要术——古人谋生的农业百科全书
科学史话
贾思勰是北魏时期的农业科学家,他创作了划时代的农书——《齐民要术》。史书中没有对贾思勰的生平进行记载,所以我们对他生平的了解非常少,只能从《齐民要术》的署名“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这十个字中,确切地知道他曾经做过北魏高阳郡,也就是今天山东省淄博市的太守。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信息都是靠学者考证得来。学者们通过考证,认为贾思勰出生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是山东益郡,也就是今天山东省寿光县人。
贾思勰经历了北魏的衰落,认为农业非常重要,是经济的基础。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他“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也就是从经书传记、民间歌谣中总结前人的生产经验,又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写成了《齐民要术》。“齐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术”指的是谋生的重要方法,所以,《齐民要术》这部书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贾思勰为百姓的生存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经验。
《齐民要术》全书十卷,九十二篇,十一万多字,这部书“起自耕农,终于醯醢”从耕田务农开始,到酿造酱醋结束,内容包括田地的耕作、施肥技术;种子的选取与收藏;谷、黍、粱、豆、麦等粮食作物,以及各种蔬菜瓜果、花草林木的栽培种植经验;牛、马、驴、羊、猪等各种家畜,鹅、鸭、鸡等家禽,以及鱼等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还有酒,酱、醋、豆豉等各种调料,肉脯、饴糖等的制作;还包括食品烹饪、加工,笔墨、胶等的制作,总之就像贾思勰所说“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也就是凡是对人们生计有用的技术,贾思勰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所以这部书也往往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包含了贾思勰重要的生产理论,即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认为农业生产要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所谓“地利”就是指要考察土壤的质量,根据土地的情况来种植适宜的农作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管理;“人和”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顺天时,量地利”,才能既节省人力,粮食收获又多。反过来,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就会劳而不获。同时贾思勰也认为,比起天时和地利,人在耕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人精耕细作,辛勤劳动,那么即使遇到水灾或旱灾,也能获得丰收。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保障农业生产,是战国农家的主要思想之一,贾思勰将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起来考虑,并且突出人力的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农家思想的传承,也对后世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齐民要术》更多的是关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较为发达。许多技术不仅比汉代进步了许多,而且即使在现代也还具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它主张不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粮食作物,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土地养分的损耗和病虫害的蔓延。这比之前提倡的休耕法,有了一定的发展;又比如它还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果树的嫁接法,认为比起用种子培育出来的果树,采用嫁接法可以使果树提前结果;还有在家畜饲养方面,贾思勰所记载的如何选种,以及家畜的繁殖、管理、疾病防治等各项措施,都非常详细。书中的很多农业知识,即使是以现代化科学的眼光来判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总的说来,《齐民要术》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公元6世纪以前先民所累积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对后世的农业技术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后世许多农书,比如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代的《授时通考》都汲取了《齐民要术》中的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粤港澳媒体看山东 潍坊三个模式写就新齐民要术
潍坊是农圣贾思勰的故乡,自古农业发达。2018年,党中央对山东作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并两次对“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给予肯定。潍坊“三个模式”的实践,成就了“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辉煌,也让潍坊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和种子库。潍坊用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
10月14日,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来到潍坊,探寻这片土地上的新“齐民要术”。
让农业要素在田间流动起来
潍坊“三个模式”是在农业农村实践中慢慢总结创新而形成,其核心是农业产业化,解决的是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蔬菜生产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等问题。以此推动农业生产要素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下的潍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2020年,潍坊市农业总产值达1038亿元,粮食总产量85亿斤、蔬菜产量1251万吨、畜禽产量162.7万吨,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左右;农机总产值达到13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4。
如今的潍坊,农业要素在田间充分地流动起来。在寿光蔬菜小镇智慧物联平台,作物种类、病虫害种类、专家人员、农资和销售渠道以及日常用电量等数据,在大屏幕上不断闪现。每一项田间数据,都会为种地育菜提供关键性的支持;每一项数据的变化,都将为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烙下时间印记。
当地借助大数据、资本、人才等田间要素市场的培育,逐步建立起了与农民联系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盘活了资源,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
“天、空、地、网”协同科技创新
众人皆知,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设施蔬菜发源地,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建造和推广,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寿光已推广应用新型日光温室、环境精准调控、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等技术,引进集成日本精细农业、荷兰智能温室、意大利工厂化育苗等世界一流装备和工艺,与传统的日光温室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如今,潍坊市已建成智能化大棚3万多个,发展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各100家,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施肥、浇水和温度、湿度等,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
像赵春江院士团队设计的新一代智能玻璃温室,单体占地120亩,120多项专利,较荷兰模式温室能耗降低50%以上,装备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和7种多功能机器人,实现了整个基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和远程操控。
潍坊是山东省第一个“天、空、地、网”一体化农业全产业链、数字赋能的综合应用平台,利用56颗民商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全方位巡航监测、互联网联接和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农业生产情况,科学判断农产品价格趋势,打通“种产加销”全产业链,为农业发展提供智慧大脑。
潍坊还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积极引进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设立30多家农业“院士”工作站,招揽一批高端科研人才,开展科技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硅谷”。
品牌效应打造价值新高地
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推进下,品牌已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
潍坊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集散地,是京津地区的“菜篮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品牌农产品中既有寿光蔬菜、青州银瓜、潍县萝卜,又有昌乐西瓜、青州蜜桃、临朐山楂、昌邑大姜、安丘大葱、高密粮油、昌乐火山农八鲜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农产品。
如潍县萝卜是潍坊农产品的“金字招牌”,选用的是品质最高的种子,这些种子都是挑选口感最好的萝卜作为留种材料,不断试验种植培育出来的。在种植过程中,由专人对农户进行指导培训,确保成品质量。2020 年潍县萝卜种植水平大幅提升,成品率达 80%以上。同时,潍坊还发展潍县萝卜储藏保鲜、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大型潍县萝卜恒温储藏库,有效延长了潍县萝卜的供应期。
昌乐是著名的火山之城,造就了富含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的火山土质和农业资源优势。为打响“火山农业”品牌,昌乐策划推出全国首个基于火山概念的区域公用品牌—昌乐“火山农八鲜”,并与天猫、京东、每日优鲜、天天果园等国内一线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对昌乐火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全国宣传推介。
潍坊农产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在国外也享有较高美誉度,“尽美”“鲁丰”“宏大”等品牌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禽肉、蔬菜出口量居全国前茅。潍坊市培育了寿光蔬菜、安丘葱姜蒜、诸城肉鸡、昌乐肉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出口基地。2020年潍坊市纳入海关统计系统(不含本地生产外地出口数据)的蔬菜及制品出口43.8亿元,鸡鸭制品出口13.1亿元。
潍坊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改革创新,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潍坊乡村振兴“三个模式”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必将对全国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提高学习强国成绩,划重点:熟悉四人赛题库必不可缺
70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_____相结合。
A.个人账户
B.家庭账户
C.政府补贴
正确答案:A.个人账户
70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_____。
A.中止计算
B.分段计算
C.累计计算
D.重新计算
正确答案:C.累计计算
703.工资应当以_____形式按_____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A.货币 季
B.实物 月
C.实物 季
D.货币 月
正确答案:D.货币 月
704.国家建立健全_____,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A.就业制度
B.失业制度
C.就业保险制度
D.失业保险制度
正确答案:D.失业保险制度
705.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_____。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正确答案:B.二个月
706.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_____个伤残等级。
A.十
B.十一
C.十二
D.十三
正确答案:A.十
707.劳动者依法享有_____就业的权利。
A.平等
B.公平
C.同等
D.安全
正确答案:A.平等
708.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_____。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B.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C.参保职工在职期间平均工资水平
D.参保所在地平均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正确答案: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709.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对其遗属_____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A.按月
B.按季度
C.按年
D.一次性
正确答案:D.一次性
710.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_____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A.怀孕、生育、哺乳、经期
B.怀孕、生育、经期
C.怀孕、经期、哺乳
D.怀孕、生育、哺乳
正确答案:D.怀孕、生育、哺乳
71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_____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可以
B.应当
C.需要
D.无须
正确答案:B.应当
712.职工连续工作满_____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6
B.12
C.18
D.24
正确答案:B.12
713.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_____缴纳工伤保险费。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和个人
C.个人
D.用人单位或个人
正确答案:A.用人单位
714.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_____的有关规定处理。
A.民事纠纷
B.劳动争议
C.行政诉讼
D.人事关系
正确答案:B.劳动争议
715.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每_____年举行一届。
A.一
B.两
C.三
正确答案:B.两
716.世界技能组织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_____。
A.荷兰
B.瑞士
C.瑞典
正确答案:A.荷兰
717.农历三月三,_____会为其民族山歌设立假期,期间举办山歌盛会。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正确答案:A.广西壮族自治区
718.秦始皇陵兵马俑常被称作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本来的颜色是_____。
A.彩色
B.土灰色
C.白色
正确答案:A.彩色
719.我国佛教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的是_____。
A.白马寺
B.少林寺
C.法门寺
正确答案:B.少林寺
720.宣纸在制浆时加入某种“神奇调料”,可使制浆均匀、出产更高,这种“调料”是_____。
A.椰汁
B.杨桃藤汁
C.甘蔗汁
正确答案:B.杨桃藤汁
721.以下地方戏曲中,_____因为唱腔软糯细腻、神似汤圆而被称为“水磨调”。
A.歌仔戏
B.越剧
C.昆曲
正确答案:C.昆曲
722.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_。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水资源利用
正确答案:A.防洪
7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_____买卖。
A.可以
B.不得
正确答案:B.不得
724.《孟子·尽心》中提出“君子有三乐”,以下不属于“三乐”的是_____。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聚钱财而有之
C.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正确答案:B.聚钱财而有之
725.“曹衣出水”一词通常用于形容_____艺术的精湛。
A.绘画
B.书法
C.舞蹈
D.乐曲
正确答案:A.绘画
726.“德不孤必有邻”出自_____。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正确答案:A.《论语》
72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_____。
A.秦末农民起义
B.三国赤壁之战
C.唐朝安史之乱
D.清朝三藩之乱
正确答案:C.唐朝安史之乱
72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_____。
A.《兰亭集序》
B.《醉翁亭记》
C.《岳阳楼记》
D.《滕王阁序》
正确答案:C.《岳阳楼记》
729.“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_。
A.春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中秋节
正确答案:C.重阳节
7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_____的作品。
A.文天祥
B.陆游
C.范仲淹
D.戚继光
正确答案:A.文天祥
731.“三人行,必有我师”最早是由_____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正确答案:A.孔子
732.“三山五岳”中的“五岳”位于山东的是_____。
A.华山
B.衡山
C.泰山
D.嵩山
正确答案:C.泰山
73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_____咏赞项羽的名句。
A.辛弃疾
B.李清照
C.苏轼
D.柳永
正确答案:B.李清照
73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出自_____。
A.《荀子》
B.《劝学》
C.《孟子》
D.《春秋》
正确答案:A.《荀子》
73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_____。
A.《荀子·天论》
B.《论语》
C.《道德经》
D.《庄子》
正确答案:A.《荀子·天论》
73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_____的名句。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李商隐
正确答案:B.杜甫
737.“亚圣”指孟子,那“至圣”所指的儒家代表人物是_____。
A.孔子
B.程颐
C.朱熹
D.董仲舒
正确答案:A.孔子
73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描述的是_____的香气。
A.兰花
B.梨花
C.梅花
D.百合
正确答案:C.梅花
739.“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_____的评价。
A.长孙无忌
B.魏徵
C.尉迟敬德
D.秦琼
正确答案:B.魏徵
740.《本草纲目》曾被_____引用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
A.《一千零一夜》
B.《英国大百科全书》
C.《物种起源》
D.《安徒生童话》
正确答案:C.《物种起源》
741.《救荒本草》是_____代朱橚编纂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
A.唐
B.宋
C.明
D.元
正确答案:C.明
742.《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由明末清初大儒_____所撰。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曾国藩
正确答案:A.顾炎武
743.《营造法式》堪称古代建筑学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由北宋建筑师_____组织编撰的。
A.李诫
B.李春
C.雷发达
D.刘秉忠
正确答案:A.李诫
74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_____。
A.25~50克
B.75~100克
C.100~125克
D.120~200克
正确答案:D.120~200克
745.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_____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费俊龙
D.景海鹏
正确答案:B.翟志刚
746.DNA分子的结构是_____。
A.线型结构
B.双螺旋结构
C.环状结构
D.带状结构
正确答案:B.双螺旋结构
747.DNA是_____英文名称的缩写,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包含有遗传信息,担负着生命的遗传功能。
A.磷酸
B.脱氧核糖核酸
C.氨基酸
D.核苷酸
正确答案:B.脱氧核糖核酸
748.按照目前物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_____。
A.夸克
B.质子
C.中子
D.纳米
正确答案:A.夸克
749.北宋_____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A.蔡伦
B.毕昇
C.沈括
D.王祯
正确答案:B.毕昇
750.北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的_____主持制造水运仪象台,并撰有《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A.蔡襄
B.曾公亮
C.司马光
D.苏颂
正确答案:D.苏颂
751.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_____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正确答案:A.《齐民要术》
752.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的著作是_____。
A.《陈旉农书》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正确答案:A.《陈旉农书》
753.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使得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的人是_____。
A.大禹
B.孙叔敖
C.西门豹
D.史禄
正确答案:C.西门豹
754.成语“凿壁偷光”是出自_____的苦学故事。
A.孔子
B.孙敬
C.车胤
D.匡衡
正确答案:D.匡衡
755.除了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_____。
A.织女星
B.比邻星
C.猎户星
D.狮子星
正确答案:B.比邻星
756.传入西欧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思想解放起到直接促进作用的是_____。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正确答案:A.造纸术
757.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_____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
A.《礼记·月令》
B.《农桑辑要》
C.《四民月令》
D.《农政全书》
正确答案:C.《四民月令》
758.东晋时期的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_____所著的《抱朴子》是现存的主要道教典籍之一。
A.张陵
B.魏伯阳
C.葛洪
D.陶弘景
正确答案:C.葛洪
759.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天元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金代数学家_____。
A.杨辉
B.祖冲之
C.刘徽
D.李冶
正确答案:D.李冶
760.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称为_____。
A.状元
B.榜眼
C.探花
D.进士
正确答案:C.探花
761.古代社会人们尊称对方的女儿是_____。
A.令尊
B.令堂
C.令郎
D.令嫒
正确答案:D.令嫒
762.规模最大、篇幅最多、内容最全面的兵学巨著,被史家誉为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的是_____。
A.《武备志》
B.《武经总要》
C.《百战奇略》
D.《孙子兵法》
正确答案:A.《武备志》
763.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修订了_____,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约300年问世。
A.《太初历》
B.《皇极历》
C.《大衍历》
D.《授时历》
正确答案:D.《授时历》
764.京剧脸谱中_____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的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
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蓝色
正确答案:A.红色
765.孟子认为人有“四端”,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恻隐之心,义之端
B.羞恶之心,仁之端
C.辞让之心,礼之端
D.是非之心,信之端
正确答案:C.辞让之心,礼之端
766.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认为西方的几何学来源于_____的勾股之学。
A.《梦溪笔谈》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注》
D.《孙子算经》
正确答案:B.《周髀算经》
767.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别称“秋闱”的是_____。
A.府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正确答案:B.乡试
768.南宋时期担任刑狱官的宋慈编撰的《洗冤集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_____著作。
A.法医学
B.外科学
C.解剖学
D.心理学
正确答案:A.法医学
769.全球第一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是_____。
A.神匠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工一号
D.神医一号
正确答案:C.神工一号
770.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的著作是_____。
A.《海岛算经》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孙子算经》
正确答案:D.《孙子算经》
771.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古代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那么“五常”指的是:_____。
A.仁义礼智信
B.温良恭俭让
C.金木水火土
D.礼乐射御书
正确答案:A.仁义礼智信
772.山东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_____的不朽作品。
A.王羲之
B.颜真卿
C.黄庭坚
D.柳公权
正确答案:A.王羲之
773.设计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的人是_____。
A.冯如祥
B.冯如
C.钱学森
D.朱竹全
正确答案:B.冯如
774.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_____。
A.《考工记》
B.《天工开物》
C.《礼记·月令》
D.《墨经》
正确答案:B.《天工开物》
77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是_____。
A.《郑和航海图》
B.《皇舆全览图》
C.《徐霞客游记》
D.《水经注》
正确答案:A.《郑和航海图》
776.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是由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所著的典籍_____。
A.《墨经》
B.《考工记》
C.《九章算术》
D.《墨子》
正确答案:A.《墨经》
777.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_____。
A.中国
B.美国
C.澳大利亚
D.荷兰
正确答案:A.中国
778.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_____。
A.卢浮宫
B.北京故宫
C.凡尔赛宫
D.曲阜孔庙
正确答案:B.北京故宫
779.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_____提出了“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
A.《海岛算经》
B.《数书九章》
C.《九章算术》
D.《孙子算经》
正确答案:B.《数书九章》
780.唐朝文宗皇帝御封的唐代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和_____。
A.张旭的草书
B.齐白石的虾
C.吴道子的画
D.杜康的酒
正确答案:A.张旭的草书
781.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_____风格。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A.浪漫主义
782.魏晋时期的_____因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和提出“制图六体”而被称为地图学家。
A.阮籍
B.嵇康
C.裴秀
D.向秀
正确答案:C.裴秀
783.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_____。
A.《脉经》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A.《脉经》
784.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_____。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正确答案:A.《诗经》
785.我国古代的“乐府双璧”是指_____。
A.《长歌行》和《木兰诗》
B.《陌上桑》和《子夜歌》
C.《孔雀东南飞》和《子夜歌》
D.《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正确答案:D.《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786.我国古代对银河系的俗称是_____。
A.天河
B.九天
C.云河
D.银海
正确答案:A.天河
787.我国古代六艺所指的六种技能是_____。
A.礼、乐、画、舞、数、射
B.礼、乐、射、御、书、数
C.画、御、乐、礼、舞、修
D.诗、书、礼、乐、数、御
正确答案:B.礼、乐、射、御、书、数
788.我国首次在_____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A.南海
B.北海
C.东海
D.西海
正确答案:A.南海
789.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_____。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正确答案:B.《神农本草经》
790.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要贡献在_____方面。
A.农学
B.植物学
C.药物学
D.天文学
正确答案:D.天文学
791.我国总是朝东发射卫星和飞船的原因是_____。
A.因为中国处于亚洲东方
B.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
C.可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速
D.可使分离的整流罩和箭体落在国内
正确答案:C.可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速
792.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是_____。
A.《尔雅》
B.《辞海》
C.《康熙字典》
D.《汉语字典》
正确答案:A.《尔雅》
793.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_____。
A.《史记》
B.《金史》
C.《明史》
D.《清史》
正确答案:D.《清史》
794.下列古书中不属于“四书”之一的是_____。
A.《大学》
B.《春秋》
C.《中庸》
D.《论语》
正确答案:B.《春秋》
795.严格来说,我国“唐三彩”属于_____技术。
A.制陶
B.纺纱
C.冶铁
D.造房
正确答案:A.制陶
796.一般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____。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耒耜经》
D.《农书》
正确答案:A.《氾胜之书》
797.以下不属于“天下之名巧”——马钧发明的是_____。
A.新式织绫机
B.龙骨水车
C.轮转式发石机
D.锯子
正确答案:D.锯子
798.由外国的传教士参加编撰,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著作,吸收了欧洲历法的成果的著作是_____。
A.《大统历》
B.《崇祯历书》
C.《大明历》
D.《太初历》
正确答案:B.《崇祯历书》
799.有“中国的欧几里德”“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之称的是_____。
A.刘徽
B.祖冲之
C.秦九韶
D.杨辉
正确答案:A.刘徽
800.在《孙子兵法》中,为“上兵”的手段是_____。
A.伐交
B.伐谋
C.攻城
D.非攻
正确答案:B.伐谋
从一馔千年说起,探索中华古代饮食文明的足迹
作者:张志清
最近,央视播出的文化类节目《一馔千年》,从古代典籍中挖掘食谱,复原久已失传的美食,探究古人饮食之道,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在笔者看来,《一馔千年》这类脍炙人口的饮食类电视片并不仅仅是一个综艺节目,它通过一批年轻人探索古代饮食之道、饮食之美的方式,把对美食的追求链接到人类文明最深厚的基础上面。它还是一把钥匙,使观众在快乐中增添对丰富、精美、优雅、热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美妙的探索之旅,挖到我们饮食文化之根,“吃”出今天饮食中的文化内涵。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特别是火和工具的使用在促进人类进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渔猎、畜牧和种植造就了多种文明。小麦和稻谷紧随人类迁徙的脚步,把更高文明传到世界每个角落。人类文明的足迹,可以通过饮食、食具和生产工具加以判断。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作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是中国农耕文化村落的源头之一。在此发现了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重新修订了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同时发现的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彩陶,也是人类最早的饪食具。
北方的粟黍文明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大地湾遗址人类骨骼稳定同位素证据表明,约在距今五千九百年时,黄土高原的粟作生产逐渐替代黍作,成为主要农作物形态,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和文明发展进步。
华夏祖先对获取食物抱有宽广的胸怀和精准的拿来主义。除本土农畜品种外,还从世界各地引进新品种,如小麦、土豆、玉米、番薯、番茄、大蒜、辣椒、芝麻等。华夏文明是在立足本国又吸收外来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最早饪食具——陶器的发明,被看作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除上山遗址发现的万年彩陶外,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鼎。距今四千年前的二里头夏代遗址出土了青铜爵。从先秦到两汉,各类饪食具名目多达百种,铁质、漆质饪食具逐渐得到普及。唐宋以后,瓷器成为普遍应用的饪食具。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名扬四海。
“灶者,生养之本”。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灶。春秋虎形青铜灶带有烟囱。汉代青铜“龙首灶”有三个灶眼,上置甑釜。汉陶灶模型带有山墙。北宋后,河东、开封将煤用于烹饪燃料,出现了“入羊炉”、镣炉、“铫”(火锅)等。清代出现了焖炉、明炉。炉灶改进提高了烹饪效率,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汉魏以前,人们在席上跪坐吃饭,称为“飨”。南北朝时出现高足坐具,束腰凳、方凳、胡床、椅子逐渐取代坐席,唐人垂足而食。桌椅出现后,改分餐制为合餐制。一日三餐(一朝食、两燕食)最早是帝王专利,普通人一日两餐(朝食曰饔;夕食曰飧)。到唐代,普通人也变一日两餐为三餐。随着南北朝唐宋政治中心的南移,大批北人南下,南北方烹饪方式和观念汇流,中国烹饪文化发生巨大转变。
宋代都市集镇食肆大兴,酒楼、食店、茶坊遍布。《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描述东京汴梁“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尽在庖厨”的盛况。南宋临安素食、北食、南食、川食等专业风味餐馆问世,出现上门服务、分工合作的“四司六局”和专供富家雇佣的“厨娘”。磨、油、酒、酱、糖等作坊日益品牌化。元代饮食业出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味菜肴,烹饪各环节基本定型,调味品多达数十种,出产于希腊的南乳香“马思荅吉”在元朝宫廷里也得到应用。明清食品种类、加工水平、烹调技术达到很高程度,用料珍贵,注意造型,重视“祖制”,原料、配伍、烹制程式化。清代出现爆炒,对菜肴创新影响很大,勾芡、吊汤技术成熟,还出现了堪称绝技的扬州瓜雕,南北风味各流派定型发展。
饮食文化是传统思想的源泉
中华饮食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与自然、伦理、政治、地域、养生、技艺、文化的关系方面。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毫不为过。
讲礼仪,重人情。“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华饮食文化首先重视饮食作为人类自然本性的基础作用。
饮食立于礼。礼者,天地之序也。宴饮是礼仪,是外交,是文化。古人祭祀宴饮,农事宴饮,燕礼、射礼、聘礼、乡饮酒礼等无事不宴。周代天官冢宰管理宫廷饮食。宴饮中区分高低、贵贱、内外、尊卑、亲疏、长幼、男女之序,明确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周人列鼎而食,“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尚书·洪范》提出“农用八政”,食为“八政”之首,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
春秋战国以降,诸子对饮食的主张也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主张饮食精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墨家倡导饮食节用,“足以强体适腹而已矣”;道家饮食体现朴素自然,合于养生,“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法家要求饮食去豪奢、崇节俭;阴阳家和医家讲究阴阳平衡、四气五味;杂家通过烹饪调和以求“至味”;佛教强调饮食尚素,戒杀生。伊尹、老子也都以饮食比况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
尚调和。主张“和与同异,和如羹焉”,应用“芼及醯醢盐梅”等五味和羹。调和以水为始,“凡味之本,水最为始”;讲究火候,“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计量调料,“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调和有度,“久而不敝,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把握其变,“鼎中之变,维妙微纤”;追求“味甘”,“甘”指甜嗜熟悦鲜,味甘即美,在饮食时得到愉悦,享受美感。
尚品味。至味是清淡。“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古人以尚淡为“知味”,以淡味为“至味”,《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明陈继儒《养生语》:“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其中。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其味之正邪?”清李渔《闲情偶记》:“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知味是适口。宋代苏易简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范仲淹说:“家常饭好吃。”陆游喜欢家常饭、自在茶,说:“只将食粥致神仙。”郑板桥说:“天寒地冻时,穷亲戚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到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知味要知“味外之美”,要在体会饮食之外的审美指向、心灵寄托和无穷意味。《淮南子·说山训》说:“知味非庖也。”唐代司空图提出“味诗”观,要知“味外之旨”。他以饮食作比喻,认为饮食之美,味在“咸酸之外”。苏轼在此基础上,提出饮食“味外之美”:“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一百多道菜肴饮馔,大多以山家蔬笋为食材,名雅味真,诗清意远,正是追求“味外之美”。
讲究“饮食趣味”,包括色、香、味、质、趣、情、礼、寄、境等,再加上器、雕等,饮食文化成为多种趣味的综合体验。
医食相通,重在养生。周设食医。《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孙思邈《千金药方》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物候出产不同,要因地制宜,清钱泳《履园丛话》:“同一菜也,而口味各有不同。如北方人嗜浓厚,南方嗜清淡……清奇浓淡,各有妙处。”
探索饮食文化要重视对古籍的挖掘
中国古代涌现出大量烹饪、食疗、食理、茶酒、备荒等专著,总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存到现在的尚有200种左右。至于记载在经史、方志、诸子、文集中的饮食思想、故事、典章、物产、文辞等,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是很贴切的。
先秦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以“至味”说商汤故事,是中国最早烹饪名篇。《楚辞·招魂》记载祭祀食物种类丰富。两汉《四民月令》《西京杂记》《方言》《释名》《说文解字》中都有饮食记载。
魏晋至唐五代饮食专著反映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曹操《四时食至》、北魏崔浩《食经》、南北朝《食经》《食次》、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等保留至今。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内对食谱颇有记载。唐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
宋元饮食专著反映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成熟,宋朱肱《北山酒经》是我国较早的酒学专著。林洪《山家清供》是素食文化成熟的标志。元忽思慧《饮膳正要》特别注重饮食与营养卫生的关系。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反映元代无锡地方饮食风格。元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介绍汉、回、女真菜点,保留了宋代肴馔制法,在烹饪史上影响较大。
明清饮食专著更具地域、综合、养生、食理、食趣等特点,标志着中华饮食文化走向高峰。海宁人贾铭寿所著《饮食须知》记载了360多种食物相反相忌、性味及饮食方法。平江人韩奕《易牙遗意》是今天苏州菜鼻祖。明松江人宋诩特擅松江之味,所著《宋氏养生部》分类细致。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大量食药原料。清秀水人朱彝尊《食宪鸿秘》收录400多种调料、饮料、菜肴、面点等制法。清袁枚《随园食单》列14单326种点心菜肴,饮食理论冠绝一时。《醒园录》《调鼎集》《素食说略》等也都是清代的饮食名著。此外,从汉代以来,药膳、食疗、食禁等也保留在大量古籍中,需要加以挖掘、整理和利用。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远非寥寥千言可以囊括。笔者只是要说明,物质遗产、思想文化和典籍文献是我们挖掘传统饮食文化的根基和脉络,而尚存于世、活在祖国大地每个地方、每个人手中心里的丰富的饮食技艺和文化享受,则是我们最珍贵的生命记忆。饮食文化的美妙就在于,它是我们天天都要接触和感受的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与家庭、社会和古人联系得最深刻的记忆。饮食造就了人类,产生了文明,必将永远伴随人类成长。挖掘传统文化,也是创造新文化的重要手段,这应该就是《一馔千年》等文化专题节目的创作者和参与者所盼望和实践着的。
(作者系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文化纵横丨难舍最后一滴:不是酒,是醋
央视有一句白酒广告词流传甚广:“难舍最后一滴”,说的是山东“三大古镇”之一的安丘景芝镇的白酒。
“难舍最后一滴”,是言酒之美味,但米麦酿造发酵最后的生成物,不是酒,而是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1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淄区的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探寻到这一谜底。
醋的“总工”:贾思勰
淄博是一个和醋有缘的城市,临淄区的“巧媳妇”食醋、周村区的“王村醋”,都很有名气。
“巧媳妇”坐落在临淄济青高速北畔,到达公司院内时天已昏暗,院子里有一尊贾思勰的塑像,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涛说:贾思勰是我们的总工程师。
一个古人,怎么会是一家现代公司的总工程师,还为其塑像?贾思勰,青州益都人(今山东寿光市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曾任高阳郡(今属山东临淄)太守,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李洪涛介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翔实记载酿醋法,是严谨揭示其制作过程的最早著作。《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
酢就是醋,古代称醋为酢,也称为醯、苦酒或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醯解释为酸,也称酢。我国醋的产生很早,公元前1058年周公所著《周礼》一书,就有“醯人掌五齐、七菹”的记载,但在贾思勰之前,仅仅是提到醋,关于酿醋方法则少有记载。《齐民要术》中有关醋的纪录,系统而详细地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从上古至后魏时期的酿醋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是关于醋酸发酵的微生物学经典文献。
《齐民要术》中酿醋用的原料,有小米、高粱、糯米、大麦、小麦及大豆、小豆,等等,其记载的酿醋法不仅有许多“苦酒法”,而且有许多制曲酿醋法,例如“粟米曲作酢法”、“回酒酢法”和“神酢法”等共23种。
制醋先制酒
醋的偏旁酉,读作yǒu,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酒器,引申指酒。“醋”的字形结构和有关醋的酿造纪录和故事表明,古人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现醋的,最早的醋是变质的酒。
“巧媳妇”的院子里,除了贾思勰的塑像,还有传说中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的雕塑。相传,历史上最早的醋就是黑塔发明的:杜康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慢慢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调料叫“醋”。
无论是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记载,还是黑塔用酒糟制造出醋,都说明了“醋”在工艺流程中的“最后性”。
现代化学知识的普及,让人们进一步知晓了醋和酒的关系及奥妙: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为CH₃COOH),其化学名称叫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酸。通常情况下,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白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和水,酒精是俗称,化学名称是乙醇,结构简式CH₃CH₂OH或C₂H₅OH,化学式为C₂H₆O——当然,若是其他酒成分就复杂了。
食醋制作的一般程序是先生成乙醇,再将乙醇转化成乙酸。乙醇在酶的作用下经氧化生成乙酸,发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₃CH₂OH O2→2CH₃COOH 2H₂O。
李洪涛毕业于酿造专业,他说:从工艺程序上说,酒在醋前,二者紧密相联,制醋先制酒,这也是醋被称作“苦酒”的原因。化学生成方式的揭秘,也证实了《齐民要术》记载和黑塔“传说”的内容不假。
醋和酒的关系如此紧密,醋也被认为是酒的一种,那为什么人们喝酒容易喝醉,而醋就不醉人?
据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陈旭教授解释:喝酒之可能会醉,是因为乙醛对大脑产生的作用。当一杯酒喝下肚,乙醇迅速地在胃里被吸收进血液,剩下的乙醇到了小肠被吸收进血液。当血液流经肝脏时,那里的乙醇脱氢酶就会把血液中的乙醇氧化成乙醛;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把新产生的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酸也就是醋的成分,乙酸会进一步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一旦乙醇变成乙酸(醋的主要成分),就不会再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人体对酒精的代谢途径。
“醋”在“音阶”中的排名
在山东“巧媳妇”采访,让人感到特别惊喜的,是了解到各种味道居然会有“音阶”排名。
我们知道,在音乐简谱中12345对应音符,用中文“哆、来、咪、发、唆”来表示,“巧媳妇”在厂区建设了一个“12345踏步廊道”,每一个踏板对应一个音符,踏上“12345”五个踏板给大家演示,发出来的声音不是“哆、来、咪、发、唆”,而是“酸、甜、苦、辣、咸”五个字。
李洪涛说:“12345”五个音符,是从低到高排序,而“酸、甜、苦、辣、咸”也是味道从淡到浓排序,其中“酸”是五个味道中最淡的味道,“咸”是味道中最浓的味道。
“12345踏步廊道”,是“巧媳妇”为发展文旅产业所打造的一个体验式场景。记者在“巧媳妇”厂区看到,这里不但有干净宽敞的数控自动化厂区,还设置了一些趣味性、知识性“小景点”,比如,建设有倾斜的醉酒小屋,让人体验醉酒的感觉。
最吸引人的是“巧媳妇”浓厚的酿造历史文化。山东“巧媳妇”历史悠久,前身为清代1895年由李锡汉、袁世恩创办的“福源永”酱园店和1900年由胡天文之父开办于西关的“永顺和”酱园。
参观“巧媳妇”的酿造传承,先要走过一个光影斑驳的“时光隧道”,然后就进入了“古法晒场”。在这里你能在墙壁上看到食醋的小知识,了解到酱文化,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但是食饮品,而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姓氏;在储藏库里,出口日韩的一层层的酱块、一个个2000公斤的老“醋坛子”整齐地摆放在那里,让人大开眼界。
李洪涛19岁进厂工作,对“巧媳妇”倾注了深沉的感情,许多文旅创意都出自他的想法。如今,山东“巧媳妇”是一家综合性企业,生产酱油、食醋、酱类、蚝油、料酒、复合调味料等多种调味品,其中巧媳妇酱油原酵酿造工艺还荣获2003年国家发明专利奖。这个1960年建成的老厂小厂,已经发展到在济南、青岛、淄博、菏泽、泰安等地建有大型生产基地的长江以北产能最大的调味品企业之一,营销网络辐射全国,产品先后出口韩国、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
从古老的“齐民要术”中吸收智慧,在新的条件下将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此次“巧媳妇”之行让人感受到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