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奇异游戏 >

多吃核桃蚂蚁庄园(东风浩荡乡村美 移民共富画卷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15周年纪实)

导读 多吃核桃蚂蚁庄园文章列表:1、东风浩荡乡村美 移民共富画卷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15周年纪实2、县域新貌|新疆墨玉:特色林果业铺就致富路3、招财树结出藏家人

多吃核桃蚂蚁庄园文章列表:

多吃核桃蚂蚁庄园(东风浩荡乡村美 移民共富画卷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15周年纪实)

东风浩荡乡村美 移民共富画卷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15周年纪实

来源:人民网

心怀“国之大者”,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乘政策东风,助推移民群众奔向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中型水库移民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完善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树立了一块重要里程碑。

党中央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总要求,以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促进移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方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抓好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

这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扎实落地的十五年,这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提速前进的十五年,这是水库移民群众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十五年,也是水库移民工作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十五年。截至2021年底,中央累计筹集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4262亿元。

让移民群众“定心”“安居” 持续建设“三宜”移民美丽家园

江西省永新县石桥江背村麦岭庵水库移民村。水利部供图

水库移民工作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群众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直补资金,是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首要任务。我国许多大中型水库建成年头长,移民数量多且分布散、搬迁情况复杂,精准识别难度巨大。各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与广大移民干部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积极开展省际配合、部门协作,走村入户精准识别移民群众、严格核定后期扶持人员名单,确保及时足额把直补资金发放到移民群众手中,做到不漏一人、不错一笔。

截止2021年底,共向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众发放直补扶持资金2244亿元。持续发放的直补资金,让移民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牵挂,像是吃下了“定心丸”,增强了奔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底气。精准识别移民群众,也为做好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特色移民产业发展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居是乐业之基,是共同富裕之要。按照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各地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期帮扶”两个环节,带领广大移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移民美丽家园。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水泊移民社区。水利部供图

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经省、市、县三级认可的美丽移民村达2.02万个,有315个移民村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224个移民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181个移民村获得“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使61.26万水库移民完成避险解困搬迁安置,一大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移民美丽家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呈现。

让移民群众“乐业” 持续发展壮大特色移民产业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移民村光伏产业扶持和新村建设。水利部供图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各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引导移民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移民产业,结合实际建立了“龙头企业 村集体 村民合作社 移民群众”的移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一批特色产业快速成长。

近年来,全国累计投入扶持移民村发展产业的项目资金达367.76亿元,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8.26万个,其中扶持移民专业种养植大户7.74万户,移民合作社8.88万个。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52万个。2016年至2021年期间,各地累计实施生产开发项目6.22万个,扶持建成移民家庭农场9880个,移民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864个。通过发展产业,广大移民群众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增加了经济收入,圆了“乐业”梦。

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库区移民围绕生态农业、移民工业、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力。集中力量打造的蔡湾移民村民俗文化馆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0多万元。建设的移民产业园每年为75个移民村分别增收10万元以上。

在福建省泉城市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独具德化建筑特色的“戴云山筑”移民新村,依托当地石牛山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共发展专业合作社9家,现代农庄、农家乐、乡村民宿25家,种植经济作物近万亩,2020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万元。近年来,湖坂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省级库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等称号。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举办核桃管理技术培训班,为移民讲解核桃栽培技术。水利部供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 就业 创业 增收 致富”已经成为有效的移民后期扶持模式。近年来,各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在精准把握移民群众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专业培训机构、优化培训方式、精选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有效避免了技能培训散而不精的问题。

十五年来,全国累计投入移民技能培训资金33.19亿元,培训移民群众608.65万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激发了移民的“内生动力”,弘扬了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大量移民群众通过掌握“一技之长”走上了致富路,开启了自主创业的新生活。涌现出了许多勤劳致富的模范,精神面貌得到整体提升。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

按照在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提出的近期目标全部实现,提出的中长期目标稳步有效推进。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城北移民新村产业项目。水利部供图

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2517万人,较2006年增加230万人,涉及2518个县,15.52万个行政村。86.5万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全部如期脱贫摘帽,移民贫困问题得到稳定解决。纵向看,2021年,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16元,较2005年增长7.19倍;横向看,2021年,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居民的95.2%,较2005年收入差距缩小29.9个百分点。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构皮滩镇卧龙庄移民新村。水利部供图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曾经长期困扰移民群众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全部解决。

乡村振兴画卷美,感恩奋进谱新篇。

从山清水秀的东部鱼米之乡到土地广袤的西部高原山区,从树木葱茏的岭南大地到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一个个昔日贫穷闭塞的移民村纷纷“逆袭”,成为了如今的“明星村”“网红村”,一项项特色移民产业落地开花,一批批水库移民成长为引领时代潮流的致富带头人,一个个移民新区蓬勃发展,已然走上了产业开发、移民增收、乡村美丽、生态向好的良性循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正在朝着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大步向前。

在新的“赶考”路上,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高质量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推动移民群众共同富裕水平再上新台阶,久久为功,绘就乡村振兴更加美丽的画卷。

县域新貌|新疆墨玉:特色林果业铺就致富路

村民吐尼萨汗·纳斯尔的果园(央广网发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央广网墨玉10月11日消息(记者罗成通讯员乃比江)金秋时节,又到了一年中水果品种最多、口味最好的“黄金时期”。提起新疆墨玉县的特色农产品,很多人会顺口说出:葡萄、核桃、红枣、苹果、梨子人人夸……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资源优势,造就了墨玉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墨玉县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按照“绿色、特色、规模、品牌”的要求,强化“嫁接、修剪、施肥、植保”等管理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全力打造绿色富民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走进墨玉县英也尔乡米力克阿瓦提村村民吐尼萨汗·纳斯尔的果园,果园种着葡萄、桃子、红枣、梨子、苹果等多种水果,占地120亩,夫妻俩给自己的果园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百果农庄。

晾晒葡萄干(央广网发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最初,果园面积很小,只有一片核桃地,一片枣树地。夫妻俩四处挑选品种,最终确定了现在种植的水果种类。“7月到10月这段时间,桃子、葡萄、苹果、梨子相继成熟,来果园采摘的游客比较多。”看着果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吐尼萨汗满心欢喜。

科学管理培训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渠道。近年来,墨玉县开展林果业提质增效田间学校科技培训工作,以课堂理论培训和田间地头实地操作相结合培训为载体,以疏密疏调、嫁接改优、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分品种采摘等为抓手,加大培训力度保障林果业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种了30亩无核白和香妃葡萄,通过科学管理今年我们丰收了。我们一亩地葡萄能收入1万元左右,今年的收入很好。”喀瓦克乡其那村村民其那村村民凯丽比努尔·麦麦提图尔荪高兴地说。

苹果丰收(央广网发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为解决生鲜农产品存储难的问题,近年来,墨玉县大力推进保鲜库建设,提升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延长存储保鲜时间,错开销售高峰提升收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我在阔依其乡收购了5个果园的苹果,有的果园收购了200吨苹果,有的50吨左右。1000吨苹果已经储存冷库里,按市场需求卖出去。”阔依其乡苹果批发商艾力·马合木提说。

采摘葡萄(央广网发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墨玉县坚持品牌营销和龙头带动战略,做精做强林果产业。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和“市场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进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和田圣果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食品烘培车间内,员工们正忙着制作各类月饼,列巴等糕点食品。公司每年收购当地的核桃、红枣、葡萄干等农副产品能达到3万吨。有月饼、列巴、蛋糕、枣夹核桃、驼奶葡萄干等10多种产品。这些产品投产上市让墨玉的核桃、葡萄、红枣产业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加了农副产品附加值,解决了墨玉农民农副产品销售单一,以及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效益。

制作糕点(央广网发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墨玉县林果产业重点以发展核桃、红枣、葡萄为主,杏、苹果、梨子、桃等其他乡土树种为辅,目前,在县域内已形成了“南部核桃,北部红枣、葡萄”的发展布局。据了解。2022年,全县林果总面积65.82万亩,其中,核桃44.56万亩、红枣13.3万亩、葡萄5.05万亩,杏、桃、苹果、梨等其它林果3.19万亩。

制作糕点(央广网发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来源: 央广网

招财树结出藏家人致富的金果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嘉宁):位于藏中旅游环线上的朗县核桃林在2017年以“平均树龄最长”入选“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其中有一棵被称为“中国核桃树王”的核桃树就在朗县的冲康村。这棵“核桃树王”需要12个人手挽手才能合抱住,树龄约2100年,令人惊讶的是它至今仍能年产核桃4000多斤。

千年核桃林中最大的“核桃树王” 摄影 王嘉宁

冲康村种植核桃历史悠久,目前核桃林中上千年的核桃树有56株,上百年的核桃树有385株,当地群众后期又栽培了5000多株核桃树,形成了目前的千年核桃林规模。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这里核桃的卓越品质,冲康村因出产的核桃品种齐全、质量优越而被誉为“金牌核桃之乡”,小小的核桃变成了藏家人致富的“金果果”。

不仅如此,冲康人还看到了千年核桃林作为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核桃林所在的冲康庄园始建于1880年,是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的出生地,2007年,冲康庄园被列为第四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底蕴成就了朗县如今丰富的旅游资源,朗县先后投资2800万元,创建冲康庄园及千年核桃园一体化AAA景区。每年的7-9月份,既是旅游旺季又是丰收的季节,随着游客的增加,冲康村的许多百姓办起了农家乐,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还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小小的核桃充实了群众的腰包,千年核桃林成了冲康村的致富林。

围炉煮茶成休闲新时尚

□ 长江日报记者蔡梦娅

约上三五好友,趁着周末的休闲时光,来武汉乡村享受“慢生活”,体验“围炉煮茶”的惬意,探寻“蔬菜花园”的神秘,还有火龙果、蜜桔、地瓜等果蔬可供采摘。“在家‘憋’了太久,去乡下走走看看,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天然的农家美食,好不快活。”近日,家住汉阳的周女士正计划着周末下乡到户外,准备体验一波“围炉煮茶”的冬日新潮流。

■ “围炉煮茶”成冬日乡村游新潮流

炉上的炭火烧得正旺,壶里的红茶散发着清香。今年冬天,继近年来大热的“露营风”之后,又掀起了一波冬季“围炉煮茶”的热潮,武汉乡村各大景区纷纷推出“围炉煮茶冬日暖洋洋”活动,吸引武汉市民组团到乡村过“暖冬”。

上周末,位于蔡甸区火焰村的十里莲华养心谷,迎来了一群下乡团建的年轻人。上午10时左右,三五辆私家车驶入景区,在园区内名叫“墨舍”的小院里,开启了一天的冬日休闲之旅。

“平时工作强度较大,公司便经常组织我们出来团建,一方面是让大家放松一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团队氛围更融洽。对于这次的团建,我们都十分期待。”武汉某文化公司的员工陈女士说,之前在网上看到火爆的“围炉煮茶”活动,就想体验一下,没想到公司就安排了。

一个小院、一炉炭火、一壶红茶、一圈零食……便是“围炉煮茶”的标配布置。在十里莲华养心谷,景区提供的围炉大约有半米高,中间燃烧着无烟的炭火,铁网烤盘上温着热茶,周围摆放着一叠叠小零食,板栗、柿子、红薯、花生、蜜桔、核桃……应有尽有。一边聊着感兴趣的话题,一边等待食物慢慢被烤熟,不时喝上一口红茶,水汽氤氲间,欢声笑语不断,心也舒展开来。

据了解,从11月中旬开始,十里莲华养心谷便推出了“围炉煮茶”暖冬套餐,包括2-3人套餐和3-6人套餐,人均不到100元,就能体验向往中的田园生活。活动推出后,收到不少市民的预约电话。园区负责人邓永勤表示:“围炉煮茶的初衷是为了让人放松下来,静心感受田园的宁静,在冬日里找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温暖。”

“来体验围炉煮茶的市民通常会提前预约时间。在客人来之前,我们就已经把火炉点燃,点心、茶水都摆放好,客人一到,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喝茶氛围。”活动负责人李经理介绍,“围炉煮茶”使用的炭是无烟炭,火炉可以放在空气流通的室内,也可以在小院里。而冲泡的茶叶来自十里莲华养心谷的有机茶园,是经过发酵的有机红茶,存放时间均在三年以上,“经过时间沉淀的红茶,口感更醇香”。

一边喝茶,一边烤东西吃,“围炉煮茶”这种新颖的喝茶方式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芳心”。28岁的茶叶爱好者周先生认为,“围炉煮茶”的环境和过程给人一种强烈的松弛感,无形之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当下高压的生活现状下,是一种很好的放松途径。

除了十里莲华养心谷,蔡甸区的大隐至乐、盛如夏花等多家民宿,以及新洲区的慢庄园等,也陆续推出了“围炉煮茶”暖冬套餐,吸引市民前往体验。

■ “蔬菜花园”走红朋友圈

紫色的大白菜、被称为“迷你包菜”的抱子甘蓝、酷似宝塔的罗马花椰菜……近年来,各种新奇的蔬菜不仅走上市民的餐桌,还从餐桌回归田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些新奇蔬菜不亚于花卉的观赏性,也让“赏菜”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迅速在年轻人的朋友圈走红。

在蔡甸“网红小镇”花博汇里,有着近30万平方米四季花海,春有郁金香、夏有马鞭草、秋有秋菊花、冬有粉黛子……无论哪个季节来到园区,都能欣赏到姹紫嫣红的鲜花。然而,在四季花海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展示区——蔬菜展示区,这里种植着羽衣甘蓝、紫白菜、红秋葵等颜色和形态奇特的蔬菜,供游客参观欣赏。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蔬菜花园是花博汇二期开设的特色观赏区,在一期的蔬菜展示区基础上优化升级,近百亩区域用20多种新奇的蔬菜造景,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可以观赏,“这些独特的蔬菜都经过艺术化栽培,已经发展成为能比肩花海的美景”。同时,园区还分为观赏区和采摘区,游客不仅能“赏菜”,还能尽情采摘。

“四季花海固然美丽,但欣赏蔬菜花海也别有一番风味。”上周,武汉花博汇刚恢复营业,在蔡甸广场附近工作的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约上闺蜜来打卡。在四季花海园区拍完照,王小姐和闺蜜又被高颜值、高辨识度的“蔬菜花园”吸引了注意力。

据介绍,目前正是观赏紫宝塔花椰菜的好时候,观赏期一直可延续到春节前后。紫宝塔花椰菜的观赏性极强,仔细观察可发现,每个小花都呈螺旋型宝塔状,外围被绿色的菜叶包裹,充满了几何美感。“紫宝塔花椰菜既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蛋白质,口感更脆嫩。另外,在我们的采摘区,还有抱子甘蓝、紫甘蓝、紫白菜等新奇的蔬菜可以采摘,以及常见的紫菜薹、茼蒿、芦笋、樱桃萝卜等蔬菜,都很受年轻人欢迎。”蔬菜花园负责人张凡介绍,为了给市民提供应季新鲜的绿色蔬菜,蔬菜花园里有露天菜园和果蔬大棚,所有的果蔬都顺应农时,自然生长,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催熟剂。

穿过蔬菜花园,在紧挨着的百花书房里,也有不少年轻游客,他们一边欣赏蔬菜花海,一边喝着下午茶,享受静谧的田园时光。“以前总是被父母拖着来陪他们赏花,后来无意间发现了蔬菜花园,还有最爱的书屋,发现赏花也能有很多乐趣。”正在读研究生的王小姐说,现在一有空就会带着父母来这里,自己在书屋里赏景看书,父母前往赏花“赏菜”,采摘当季新鲜的果蔬,平静的生活多了一份韵味。

除了“围炉煮茶”和“赏菜”,火龙果、草莓、红美人等应季水果采摘,依旧是冬日里颇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活动,而传统的打糍粑、磨豆浆等特色活动,也随着新年的临近火热起来。

改革开放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丰富多样的世界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改革开放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丰富多样的世界”——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引发社会共鸣

新华社记者

看到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呈现出的孕产妇从以前请接生婆到家生产到现在在医院无痛分娩的这一变化,46岁的上海援疆医生崔勇,感慨万千。

两年的援疆岁月,崔勇和同事们扎根医疗条件薄弱的新疆喀什地区,致力开展“三降一提高”(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人均寿命期望值)等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身为医疗援疆干部,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加大卫生防病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他说。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18集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2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每天播出两集,引发了社会各界共鸣。

安徽池州青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方艳说,纪录片中描述的老百姓衣食住行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这代人是亲身经历者。“现在我给儿子买一罐奶粉都挑花了眼,而我小时候家里能有一罐麦乳精,都是很珍贵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有时候特别羡慕我儿子,他们这一代孩子真的生活在蜜罐里。”

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曹建民说,纪录片展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让百姓有越来越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我亲身体会到,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巩固,工作作风不断改进,落实着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片子里那一项项富民产业,一张张被太阳晒红了的丰收的笑脸,都不由让我联想到我的家乡。”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的“陇上庄园”网店负责人梁倩娟说,当地也正在依靠电商扶贫,将乡亲们的一罐罐土蜂蜜、一颗颗核桃卖到山外。

中国化工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家龙说,纪录片展现的40年来从恢复高考到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映射在他个人事业成长的每一步上。“我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20世纪80年代末大学毕业进入化三建,从一线员工逐步成长为分管公司海外市场等业务的管理者。多年来,我去过50多个国家,见证了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伟大实践。知识改变了我的个人命运,国家和时代给予了我们这代人用知识和汗水报效国家的机会。”

中铁四局集团张吉怀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苏玉宝说,纪录片生动呈现了祖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让人倍感震撼,心潮澎湃。“很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对于我来说,能够参与到国家40年改革开放的建设征程中,是十分荣耀和自豪的。”

55岁的新疆富蕴县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禹贵灵,对片中展现的改革开放40年来环保事业和理念的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前富蕴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来自矿业,如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不开荒、不开矿、不开水电”,良好的生态环境释放了旅游红利,让不少农牧民脱贫增收。

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科员何家武说,纪录片中关于政府“简政放权,便民服务”的做法,现在看似寻常,实际上转变并不容易,经过几年磨合,大家才把心思落在琢磨着怎么把办事时间缩短、把办事指南做得更细。

年近50岁的何家武,对片中的歌曲、舞蹈和港台片等耳熟能详,这是他从儿时到青年到中年的重要文化记忆。“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越来越快,现在想看什么演出、看什么电影都很方便,智能手机上可以选择的文化产品更多、更便捷。”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汪小平说,片中展现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繁盛和文艺创作的勃兴,他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更为丰富多样的世界,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创作资源更加富集、创作环境愈加宽松,文艺工作者得以从火热的生活和改革的一线汲取创作的灵感和营养,文艺‘百花’开得更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更好满足。”

26岁的王于航看到片中的部队场景,不由想起自己作为武警战士守卫边疆时的经历。如今,他已转业担任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永丰村支部书记。“在村里,我要继续以坚韧不拔的军人精神鞭策自己,值班、备勤、巡逻、走村入户,不畏严寒酷暑,不计个人得失,更加坚守自己职责使命,扎根奉献基层。”

劲霸男装首席执行官洪伯明说,纪录片中展现的许多筚路蓝缕的改革先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让他看了感同身受。“40年前冰河解冻,中国民营经济规模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成为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相信,民营企业与政府能够同船划桨、共同拼搏,在新时代里有更大作为。”(记者白瀛、周文冲、吴振东、鲍晓菁、王博、孙少雄、马锴、刘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