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吐蜜的馅料是什么(老北京的小吃受欢迎程度,外地人可能都不理解!)
蛤蟆吐蜜的馅料是什么文章列表:
- 1、老北京的小吃受欢迎程度,外地人可能都不理解!
- 2、这些老天津人都知道的美食,竟然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3、老北京特色小吃,哪个是您最爱的呢?
- 4、真正的北京小吃十三绝
- 5、这些老北京特色小吃,哪个是您最爱的呢?
老北京的小吃受欢迎程度,外地人可能都不理解!
老北京小吃依然是北京人的最爱,一些老字号每天一大早都排着长队,到周末人乌泱乌泱的。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一提起涮肉、炒肝儿、豆汁儿、驴打滚儿、爆肚儿、煎灌肠、褡裢火烧等都不禁让人流哈喇子。下面小编盘点一下老北京小吃,怀怀旧,有时间您多去尝尝。
5样宫廷小吃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小窝头
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
芸豆卷
原先是民间小吃,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
肉末烧饼
1975年周总理养病期间经常到仿膳饭庄,称赞到“你们的烧饼不错,别处比不了,家里做不出这个味来。”外焦里酥,咸中略甜,香酥可口,味厚醇正。
奶酪
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被认为是酒后佳品,乳白滑润,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们夏季喜欢的清凉食品,也是一种健康的保健食品。
17样清真小吃
豆汁儿
熬豆汁儿还不能大火急煮。好的豆汁儿不能大开锅,冒泡即可。而且不能使一锅一次熬成,先是放进半锅的豆汁儿,熬到豆汁儿冒泡的时候倒进一些新的豆汁儿再熬,再冒泡再倒,一点点的把剩余的豆汁儿加完,小火冒泡咕嘟着,这样熬出来的豆汁儿才能粘稠适度水粉交融。如果是大火大开,豆汁儿就懈了,口感和味道也就不地道了。豆汁儿熬好了,要配着焦圈和咸菜丝一起吃,吸溜一口豆汁儿,咬一口焦脆的焦圈,加两根浇了辣椒油的咸苤蓝丝。
多在立秋后供应(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用羊肚、羊肺、羊肠、羊心、羊头肉等为原料,吃时碗内放香菜、芝麻酱、辣椒油,汤色奶白,香辣味浓。
面茶
面茶不是茶汤,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老北京人喝面茶,讲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
酱牛肉
选料很讲究,鲜肉必须腰窝或腿肉,酱必须用三伏老酱,香料也要经过认真选择。传统制作技巧和掌握火候也是关键,吃时越嚼越香,十分入味。
绿豆丸子
源于北魏时道家的素食配方,将绿豆面丸配以荤汤,就成了这款丸子汤。吃的时候,可以在汤中放入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辣椒油、香菜末调味,味道更好。
豆腐脑
卤的味道堪称一绝,其卤不泄,脑嫩而不散,清香扑鼻。用切得薄薄的鲜羊肉片、上等口蘑、淀粉、酱油打出的卤汁橙红透亮,色白软嫩,鲜香可口。
杏仁豆腐
洁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经过冰镇盛在碗内,兑入冰镇过的桂花糖汁,点缀红绿樱桃及葡萄干等,红绿果料,清淡雅丽。食后甜蜜醉人,冰凉的感觉沁人心脾。
薄脆
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早间年薄脆都是直接吃,也可以捏碎与菜馅拌和当素馅的原料。现在通常放在煎饼中,与口感绵软的煎饼相得益彰。
白水羊头
羊头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盐。色白洁净,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鲜,醇香不腻,佐餐下酒皆宜。白水羊头的口味及技艺在北京小吃里堪称一绝。
爆肚
把鲜牛肚(多选肚仁和百叶)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芝麻酱、酱豆腐汤等拌制的调料吃,口味香脆。
驴打滚
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制得后再放在黄豆面粉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层次分明,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糖卷果
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
炸咯吱盒
每到过年的前几天,老北京人就开始摊煎饼皮,做这道炸咯吱盒。内里口感厚实绵软,外表香脆。
脆麻花
将麻花坯子分批下入油中炸制,炸时用筷子将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动,使条与条之间稍微松散开,便于炸透。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几天仍保持脆性。
门钉肉饼
牛肉上脑和鲜嫩肥瘦相间的部位剁成馅,调以辅料拌制,用精白面粉和成松软面皮,包成像宫廷红门上的门钉形状,外焦里嫩,清香润口。
18样传统小吃
艾窝窝
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即成。
姜汁排叉
原料中有鲜姜,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糖耳朵
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好吃的糖耳朵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
馓子麻花
古名为“环饼”、“寒具”,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它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后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北京炒肝
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配着小包子一块吃,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
褡裢火烧
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而得名,色泽金黄,焦香四溢。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余味无穷。
墩饽饽
做法简单,用酵面加碱、白糖、桂花揉在一起,先用饼铛用微火烙,两面成黄色后,码入烤盘,入炉烤熟。墩饽饽颜色白黄,松软有弹性,味甜润,宜凉吃。
蛤蟆吐蜜
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核桃酥
在每个饼坯中央用手指压一小孔,扫上蛋浆,粘上榄仁,再扫一次蛋浆,入炉烘烤至金黄色,饼面有裂纹为佳。香甜细嫩,油而不腻,滋阴补肺肾。
煎灌肠
古法是把淀粉加红曲灌到猪肠子里面,现在通常是用淀粉加上红曲捏成个棒槌形,切成片后上铛煎,浇盐水蒜汁食用,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滋味独特。
锅贴
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
栗子凉糕
多在夏季食用,用纯栗粉加白糖、桂花压制而成,为小吃上品。相传此糕原为元代、明代时高丽及女真人的食品,清凉爽口,甜糯醇香。
焦圈
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炸好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
开口笑
在热油下锅后就要降低油温去炸,当油温低于五成热以下时,又要回到火上加热稍炸一下,这样,才能慢慢炸成老黄色且开口。香酥微甜,十分可口。
卤煮火烧
主料有猪肠和肺头,猪护心肉、豆腐和火烧等。每次煮肠肉时,把前锅的剩肉汤倒入锅中,改用文火煮,肠肥而不腻。
螺丝转
也是一种面制品,因其形似而得名,质地松软,表皮酥脆,味咸香而可口。螺蛳转有甜咸两种,甜螺蛳转外酥脆内松软,味甜香。
油酥火烧
将好的火烧坯料放进饼铛时,还要用手轻轻一压,随着嘶嘶的油煎声,油酥火烧开始成形、发黄并开始向外散发葱油的香味,口感香甜、酥脆、爽口。
芝麻烧饼
制作秘诀是要用半发面,其次要用熟酱料,这是保证芝麻烧饼口感香鲜的关键。第三要有多层次,才能酥软可口,吃时喷香扑鼻。
这些老天津人都知道的美食,竟然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河下梢天津卫
三道浮桥两道关
说的就是天津旧时繁荣的景象
发达的地方必然人口密集
而有人的地方就一定少不了要吃饭
天津人一直都被叫做“卫嘴子”
仅仅是因为能说会道吗?
那可不见得
天津人也是出了名的会吃
就连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
都少不了美食的影子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
那些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
天津卫美食
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可是深受京津地区人们喜爱的地方小吃,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它可是第一批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哦~
杨村糕干起源于云片糕,是典型的运河文化的产物。采用优质大米、白糖为原料,经过浸泡、碾压、箩筛、搅拌、发酵、成形、加热等十余道程序加工制作而成,因起易消化、健脾胃与中药茯苓有相似效用,也被称作“杨村茯苓糕干”。
义聚永高粮酒传统酿造技艺
这可是老一辈儿天津人都知道的老字号!始建于1880年,前身为有着700年酿造史的大直沽义聚永烧锅。义聚永最出名的莫过于高粮酒、五加皮酒和玫瑰露酒。
高粮酒曾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酒液无色、透明晶亮,清香纯正,醇和柔绵,净爽协调、余味悠长”。
义聚永五加皮酒是天津三大传统出口名酒之一,以义聚永高粮酒为基酒,加入五加皮、丁香、栀子、熟地等二十多种名贵中药材按古法酿制而成。色泽为天然鲜艳的红宝石色,酒香药香融为一体,酒香舒顺和谐,酒性温和微甜,具有舒筋活血、驱风祛湿的保健作用,并有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义聚永玫瑰露酒也是天津三大传统出口名酒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白兰地”之美誉。它以义聚永高粮酒为基酒,采用传统工艺,配以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然玫瑰花按古法酿制而成。它无色透明,玫香幽雅,花香芬芳,酒香浓郁,醇甜适口,酒体细腻,后味绵长。(来源:judy.li.office的博客)
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历史悠久,名气又大,天津的非遗怎么可能少得了它!妥妥的天津名片呀!
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狗不理包子采用“半发面,水打馅”制作工艺。皮子薄而带韧劲;馅以精肉斩得细而匀,加姜、酱油、香油、味精、排骨汤等。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个个呈菊花形状。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天津三绝”之一,是由范桂才兄弟始创于1937年,因店铺坐落在大沽南路十八街而得名,绝对算得上是天津最方便携带的特产啦,小编每次回家带的都是它~
十八街麻花选料精细、工艺考究,运用面肥发面、熬糖提浆、热油烫酥、糖粒拌馅等传统工艺技能,选用面粉、植物油等食材,经过发肥、熬糖、配料、制馅等20多道关键工序精制而成。
天津耳朵眼炸糕制作技艺
耳朵眼炸糕,“津门三绝”的最后一绝,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最早叫做刘记炸糕,后来因小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而得了这么一个好记又风趣的名字。
耳朵眼炸糕选料精,制作细,外皮炸的金黄酥脆,内里是软糯的糯米团包裹着细腻香甜的豆馅儿,用外焦里嫩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大福来锅巴菜制作技艺
天津早点可是出了名的丰盛,可你能想到每天早上吃的锅巴菜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锅巴菜创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经有了100多年,其中大福来字号制作的最有名气。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经过天津,突然想尝尝煎饼卷大葱。吃的急了点想找店家要口汤喝,但无奈店家不卖汤,掌柜的急中生智把现成的煎饼撕成碎片浸入菜汤中,再放上点油盐和香菜等佐料,一大碗热乎乎的清汤就端了上来。这就是锅巴菜的雏形。
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用刀切成柳叶状,浇上用十几种调料制成的卤汁,再洒上辣椒油、芝麻酱、酱豆腐汁、香菜叶,轻轻搅拌后即可食用。
子火烧、一品烧饼制作技艺
1991年版《蓟县志》载:“清代,邦均一带的子火烧和一品烧饼颇有名气。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庆)等皇帝,每逢清明节谒陵路过蓟州或赴盘山游览时,均喜食子火烧或一品烧饼。”
一品烧饼,配方讲究,烧制精细,蓟州著名传统的糕点,其外型扁圆,色泽麦黄,外粘一层芝麻,层次均匀,每一个约重30克,具有味道纯正、香甜可口,脆而不硬、不酥不绵、口感细腻、饼馅清香等特点。
子火烧,原名子饽饽,因其形状如算盘,故名子火烧。“子火烧”小巧玲珑,外表乳黄,内里柔软,就是凭借着它独特的制作工艺,选用精制面粉,小磨香油,伴有芝麻、花盐为馅料。要求必须香油和面,这是子火烧酥香适口、回味无穷的奥妙之处。
赤土扣肉制作技艺
赤土扣肉前身始源于清代的宫廷御膳万字扣肉,清朝灭亡后,宫廷御厨四散流落民间,此前一直秘不外传的宫廷佳肴也渐为百姓所知,并得以传承。
赤土扣肉传承至今已有四代,为使传统风味得以保存,并继续发扬光大,第三代传人赵成林先生将传统“万字扣肉”的制作技艺进行改良,加入天津口味的酱香型调料,在烹饪中创造了“赵成林十八道工序”,使之肥而不腻,味醇肉烂,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独流老醋酿造技艺
原谅小编的孤陋寡闻,以前只知道山西老陈醋,没想到咱天津也有自己的“醋招牌”!独流老醋是天津市静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因产于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所以得名。
独流老醋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的酿造历史,明嘉靖年间编撰的《河间府志》中有关于“春分酿酒拌醋”的习俗和“鱼酢”(醋,古时写作“酢”)的记载。据《天津大辞典》记载:“独流老醋曾为宫廷贡品,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乾隆东巡沿南运河行至独流时,被飘来的阵阵醋香所陶醉,便命地方官员送来品尝,果然品味绝佳。独流老醋由此成为贡品,名声鹊起。
沙窝萝卜种植与窖藏技艺
小小的萝卜也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可绝对不是一般的萝卜。
沙窝萝卜, 又称天津卫青萝卜,俗称"赛鸭梨",是天津农业名牌产品,因原产于天津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毕家村等周边村庄而得名,已有600多年种植历史。
沙窝萝卜色翠绿,味甘甜,脆嫩多汁,一拍即裂,被民间形容为"一摔掉八瓣",并且耐冬贮,素有“沙窝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街爬”之说,深得人们青睐。作为天津口岸独有的传统出口商品,沙窝萝卜一直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等地区,成为天津西青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蛤蟆吐蜜
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会遐想无限呢?不过这样美食的真身可不是表面上的意思,这可是咱天津鼎鼎大名的一样小吃。
蛤蟆吐蜜早先并不是小吃类,而是更高级的“小货儿”类。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追随燕王征战的将士们为了军粮便于携带,就把一种用面粉烤制的饼抹上羊油脂。后来刘家人据此在祖辈传承的面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出工序多达26道的“蛤蟆吐蜜”,并将之完整地传承下来。
白白胖胖的肚儿,中间的豆馅儿随着热气膨胀漏到了外面,就成为我们看到的“吐蜜”,这名儿起的还真是贴切,吃的时候嘴可一定要张得比它大,皮的劲道,馅儿的香甜,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天津的非遗美食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虽历经风霜,却始终热度不减
我们也希望这些传统的东西历久弥新
毕竟这是属于咱天津人的记忆和名片
还有哪些你知道的非遗美食
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小编哦~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由"天津美食推荐官微"撰稿原创!
|未经同意授权,请勿转载!
老北京特色小吃,哪个是您最爱的呢?
来源:北京早知道
提到北京,您能想到什么?
是高楼林立, 是上下班匆忙的人们
还是生活的快节奏?
其实, 能代表一座城市特色
也让您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特色小吃
提到小吃
北京的小吃可是数不胜数
上有“宫廷的御用糕点”
下有“民间百姓的特色小吃“
那么今天就带您来看看“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可以说是听的最多的一个,一说起北京小吃,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
但是为什么又叫驴打滚呢,这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做好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就像是驴在打滚时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它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然后裹上黄豆粉(黄豆炒熟后碾成的粉)再卷上豆沙馅制作而成。
讲究的就是个香、甜、粘,并且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在北京各家小吃店都有供应,也是很常见了。
艾窝窝历史悠久,最早时是宫廷糕点,因为有一个皇帝很是爱吃,后在明代流入民间。
它是由糯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晾凉后揉匀按成圆皮,然后包上已经炒好过的桃仁、芝麻仁、瓜子仁、白糖再加入青梅、金糕拌成馅。
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小吃之一。
糖卷果可以算是北京小吃里的名品了,深受外来食客的喜欢,尤其是女性朋友。它主要是用山药和大枣,再配上青梅、瓜仁、桃仁等辅料制作而成。
山药营养丰富,常做中医药品,有补气、益肺等功效。大枣更是滋补品,补脾补胃,养气生津。
再加上做成后的糖卷果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很是受欢迎。
豌豆黄也算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种小吃,是春夏时节时的应时佳品。但是现在不管哪个季节也能看到各家小吃店依然有供应。
它是选用白豌豆为原料,经过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这几个步骤制作而成,做出的成品颜色呈黄色,晶莹透亮。
吃起来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想当年也是深受慈禧太后喜爱的。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叫做糖耳朵是因为形状类似于人的耳朵得以此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它是由面粉、红糖、花生油、碱、饴糖、蜂蜜制作而成。做出来的糖耳朵色泽光亮,吃起来松软甜蜜。
最好是在春、秋、冬时节吃,夏季太热,糖会脱落,会影响到口感。
糖火烧,已有了300年的历史,也是北京人是常吃的早点之一。
其原料主要是面粉和红糖,再加入芝麻酱。做出来的火烧味道香醇不粘,外皮酥脆,很适合老年人食用。
面茶是个老北京传统风味了。说是叫茶,但它是呈糊状物,是由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表面再淋上芝麻酱。
老北京人喝面茶从不用勺筷,而是拿手端着碗,吸溜着喝。
要的就是这种每喝一口都是醇醇的麻酱香味和面茶味的感觉。
焦圈算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种小吃,颜色深黄,小巧可爱,吃起来又酥又脆,风味独特。
早上吃个早点喝个豆汁儿,都少不了它。但它是由高温油炸出来的,是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
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和孕妇不宜食用。
馓子麻花算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了,很受欢迎。颜色看起来呈棕黄色,吃起来酥脆可口。
据说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而且它可以久存不坏,就算搁上个十天半个月,吃起来依旧酥脆。
但它也属于高热量食品,不宜多吃。
奶油炸糕是属于富有营养的小吃,它使用上好的面粉为原料,再加入白糖、香草粉、奶油等原料制作而成。
做出来的炸糕颜色金黄,外焦里嫩,还有浓郁的奶香味儿。既有营养又好消化,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蛤蟆吐蜜也叫“豆馅烧饼”。其实就是烧饼里加上豆沙馅。
在烤制的过程中,烧饼会因加热而裂开来,从而露出里面的豆沙馅,样子就如同吐出来蜜一样,所以人们就称之为“蛤蟆吐蜜”。
这最后一绝,就是炒肝,相信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基本上都吃过,大街上也随处可见“包子炒肝”的字样。也是人们早上最爱吃的早点之一。
虽说名叫“炒”肝,但其实它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主要是用肥肠、猪肝、淀粉制作而成,吃起来味浓不腻,口口醇香。
都说一道美食代表着一座城
但是最能体现出这座城市人们特色的
还是这些个小吃
北京传统小吃历史悠久,见证了那些历史文化。它每一个小吃的做法,味道,特点,都包含了老北京人传统的手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护国寺小吃店
锦芳小吃店
牛街洪记小吃店
白魁老号饭庄
清真白记小吃店
看了这些您是不是立刻就想来点什么吃?
像上面这些小吃店都有卖的
而且店面也分布的很广
各个区都有,很容易找到!
真正的北京小吃十三绝
我们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迹数不胜数。而说到吃,老北京小吃粗略统计有100多种,驴打滚、爆肚、茶汤、炒肝、豌豆黄……真是叫人目不暇接,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说过吧!今天我带各位来看看咱老北京的十三绝都是什么,外地来北京的朋友一定逮机会尝一尝。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
名字由来:《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推荐地点:南来顺、护国寺、九门小吃
艾窝窝
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拌和成馅。
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代称之为窝窝,流入民间。后改名艾窝窝是有缘由的:在清人的《乡谚解钫》一书中讲到: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艾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艾窝窝”。
推荐地点:南来顺、护国寺、仿膳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桃仁、瓜仁等辅料,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因其有滋补作用,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推荐地点:南来顺、护国寺、隆兴盛名优小吃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推荐地点:仿膳、南来顺、护国寺
糖耳朵
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又称,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是清真教人所制。
推荐地点:南来顺、护国寺、九门小吃
茶汤
相传源于明代,因用水冲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茶汤是以炒熟的糜子面为主料,加红糖以开水冲之,再加入桂花、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等拌匀而成。
卖茶汤的很吃功夫,冲茶汤时要掌握好那锃光瓦亮的大铜壶,难度很大,因为壶膛里点着煤炭,加上壶身及开水,往往重达 40 公斤左右,所以动作必须舒展利落,协调有度,倒水时才能毫厘不差,一次完成。否则稍有闪失,烫了手不说,还当众跌了份儿。
北京城也流传着一句歇后语:" 卖茶汤的回家——没面了。"这里的 " 面 ",当然说的是脸面、情面。
推荐地点:茶汤李
焦圈
老北京小吃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常爱烧饼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
推荐地点:馅老满、隆福寺小吃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是寒食节必吃食品。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后炸制而成,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推荐地点:南来顺、护国寺、九门小吃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炸糕,在过去一向还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主食,你如果去人目家作客,主人给你吃炸糕,那就是贵宾待遇,比吃白面饺子规格要高。
推荐地点:护国寺小吃、隆福寺小吃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是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推荐地点:隆福寺小吃
姜丝排叉
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推荐地点:南来顺、护国寺、隆福寺小吃
炒肝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
正宗的吃炒肝方法既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好处是肠、肝和芡汁分布均匀。
推荐地点:合义斋
糖火烧
推荐地点:大顺斋
这些老北京特色小吃,哪个是您最爱的呢?
其实, 能代表一座城市特色
也让您念念不忘的是那些特色小吃
提到小吃
北京的小吃可是数不胜数
上有“宫廷的御用糕点”
下有“民间百姓的特色小吃“
那么今天就带您来看看“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可以说是听的最多的一个,一说起北京小吃,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
但是为什么又叫驴打滚呢,这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做好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就像是驴在打滚时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它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然后裹上黄豆粉(黄豆炒熟后碾成的粉)再卷上豆沙馅制作而成。
讲究的就是个香、甜、粘,并且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在北京各家小吃店都有供应,也是很常见了。
艾窝窝
艾窝窝历史悠久,最早时是宫廷糕点,因为有一个皇帝很是爱吃,后在明代流入民间。
它是由糯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晾凉后揉匀按成圆皮,然后包上已经炒好过的桃仁、芝麻仁、瓜子仁、白糖再加入青梅、金糕拌成馅。
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小吃之一。
糖卷果
糖卷果可以算是北京小吃里的名品了,深受外来食客的喜欢,尤其是女性朋友。它主要是用山药和大枣,再配上青梅、瓜仁、桃仁等辅料制作而成。
山药营养丰富,常做中医药品,有补气、益肺等功效。大枣更是滋补品,补脾补胃,养气生津。
再加上做成后的糖卷果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很是受欢迎。
豌豆黄
豌豆黄也算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种小吃,是春夏时节时的应时佳品。但是现在不管哪个季节也能看到各家小吃店依然有供应。
它是选用白豌豆为原料,经过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这几个步骤制作而成,做出的成品颜色呈黄色,晶莹透亮。
吃起来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想当年也是深受慈禧太后喜爱的。
糖耳朵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叫做糖耳朵是因为形状类似于人的耳朵得以此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它是由面粉、红糖、花生油、碱、饴糖、蜂蜜制作而成。做出来的糖耳朵色泽光亮,吃起来松软甜蜜。
最好是在春、秋、冬时节吃,夏季太热,糖会脱落,会影响到口感。
糖火烧
糖火烧,已有了300年的历史,也是北京人是常吃的早点之一。
其原料主要是面粉和红糖,再加入芝麻酱。做出来的火烧味道香醇不粘,外皮酥脆,很适合老年人食用。
面茶
面茶是个老北京传统风味了。说是叫茶,但它是呈糊状物,是由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表面再淋上芝麻酱。
老北京人喝面茶从不用勺筷,而是拿手端着碗,吸溜着喝。
要的就是这种每喝一口都是醇醇的麻酱香味和面茶味的感觉。
焦圈
焦圈算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种小吃,颜色深黄,小巧可爱,吃起来又酥又脆,风味独特。
早上吃个早点喝个豆汁儿,都少不了它。但它是由高温油炸出来的,是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
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和孕妇不宜食用。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算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了,很受欢迎。颜色看起来呈棕黄色,吃起来酥脆可口。
据说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而且它可以久存不坏,就算搁上个十天半个月,吃起来依旧酥脆。
但它也属于高热量食品,不宜多吃。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属于富有营养的小吃,它使用上好的面粉为原料,再加入白糖、香草粉、奶油等原料制作而成。
做出来的炸糕颜色金黄,外焦里嫩,还有浓郁的奶香味儿。既有营养又好消化,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也叫“豆馅烧饼”。其实就是烧饼里加上豆沙馅。
在烤制的过程中,烧饼会因加热而裂开来,从而露出里面的豆沙馅,样子就如同吐出来蜜一样,所以人们就称之为“蛤蟆吐蜜”。
炒肝
这最后一绝,就是炒肝,相信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基本上都吃过,大街上也随处可见“包子炒肝”的字样。也是人们早上最爱吃的早点之一。
虽说名叫“炒”肝,但其实它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主要是用肥肠、猪肝、淀粉制作而成,吃起来味浓不腻,口口醇香。
都说一道美食代表着一座城
但是最能体现出这座城市人们特色的
还是这些个小吃
北京传统小吃历史悠久,见证了那些历史文化。它每一个小吃的做法,味道,特点,都包含了老北京人传统的手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护国寺小吃店
锦芳小吃店
牛街洪记小吃店
白魁老号饭庄
清真白记小吃店
看了这些您是不是立刻就想来点什么吃?
像上面这些小吃店都有卖的
而且店面也分布的很广
各个区都有,很容易找到